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3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第一篇: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2013年度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

和对策

院(系): 政治学院 专 业: 思想政治教育 年 级: 10级 学生姓名: 何育军 学 号: 100210207 导师及职称: 何光文(教授)

2013年6月

内容摘要:西南桥头堡是我国面向东南亚和南亚的重要陆上通道,是我国西南地区的安全屏障,对我国的后方安全和能源运输、与东南亚、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文化交流等有着重要的作用,战略地位十分重要;其中中国云南省在建设桥头堡这方面发挥着更大的作用,能促进我国西南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完善国家对外开放格局,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进一步发展,以建立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成为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捷化,市场多元化;经过东南亚、南亚面向印度洋,联系世界各国的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连接成为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减少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特别是有助于我国的能源安全和发展不受马六甲海峡的困局,打破一些反华势力对我国的包 围,加快桥头堡建设对我国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桥头堡 东南亚 对外政策 云南

次区域合作 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一、桥头堡建设的架构

从2006年到2009年,中国国家“桥头堡”陆路开放战略思维逐渐清晰。2006年9月、2009年6月和7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胡锦涛先后提出努力将新疆打造成中国西向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和枢纽站;推动黑龙江真正成为我国沿边开放的重要桥头堡和枢纽站;要把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西北、东北和西南成为中国“桥头堡”陆路开放战略布局的三个重要方向。

胡锦涛总书记于2009年7月考察云南时指出:把西南地区特别是云南建成中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带动西南地区内陆省区的发展与东南亚国家区域化发展。之后,云南省决定全面启动桥头堡建设工程。

桥头堡是“桥”与“堡”的统一体,“桥”是内联外通、高效便捷的通道,“堡”是里应外合、进退自如的基地。“使云南成为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简称“桥头堡战略”),是指我国以和谐共赢、科学发展为指南、云南为主体、缅老越为桥梁、南亚次大陆为核心、中国—东盟自贸区为基础,以实施西南周边区域性国际交通便捷化、出入境便利化、进出口规模效益化、产业实体化、市场多元化、合作规范化、发展科学化为目标,面向广大印度洋周边区域的区域性大开放、大合作、大发展、大和谐的战略部署。内容包括:内联外通的中国—印度洋的综合性国际大通道、国际贸易与相互投资合作机制体制、旅游文化交流窗口、进出口加工制造基地、出入境便利化通关体系。区域范围涵盖中国、东盟、南亚乃至西亚、东非。重点是深化与缅老越三国的合作,借道进入印度洋及其周边国家。

推进国际化和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建设西南经济桥头堡发展规划纲要的新任务,是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对我西南省区提出的迫切要求。

按照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要求,立足云南、面向世界,进一步强化教育国际化理念,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国际化为目标,以东南亚、南亚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的发展动力和资源,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稳步发展,全面提升国际竞争能力和国际化水平,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窗口、平台和枢纽。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云南有独特的地域优势,与东南亚国家连接,在历史上很早就有发展和交流,通过这些优势,我们把云南建设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南亚、南亚,促进双方的发展,巩固和加深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带动我国内陆省区的发展,云南在这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实施桥头堡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跨入新世纪以来,以WTO为标志的世贸体制将全球经济带入了一体化的进程,而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蓬勃发展的区域经济成为促进一体化的重要力量。随着这一浪潮的推动,我国在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成功参与了10年的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基础上,加强中国西南省区特别是云南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发展,表现在建立完善的国际贸易市场、投资机制的完善与联系、文化交流、旅游、物资流通等。按照《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时间框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10年1月1日起全面启动,标志着由中国和东盟10国组成,接近6万亿美元的国民生产总值、4.5万亿美元贸易额的区域,开始零关税的时代。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全面启动,中国与东盟已确定建设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形势下,在2003年10月中国和东盟领导人宣言,提出双方在经济合住的重点领域“积极制定并落实有关中长期合作规划”的要求。不断深化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区域经济合作,加快西南地区的发展与对外联系。西南地区与周边的越南、老、缅等国在地域上毗连,便于经济交往,在中国西南内陆地区居于前沿,而且在产业结构方面与东南亚有明显的互补性,特别是云南的烟草、冶金、矿业、生物资源开发、水电开发、旅游等有较好的产业基础和技术优势。特别是云南和广西作为中国西南向东南亚的陆路通道。经济贸易前沿和参与次区域合作的主体,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中充分发挥沟通两大市场、服务两大市场的作用,积极建设交通、贸易、产业经济、生态、友好"五大通道”,以及信息、贸易、金融、人力资源开发和公共服务“五大平台”,逐步形成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物流、交易、服务、生产、投资五大中心,带动西南地区相关产业、经济带乃至这一片区的社会发展,密切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尤其是中南半岛的联系,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推进西南地区的改革开放与全国同步建设小康社会

[1]

(二)有利于中国周边环境的安全与稳定

中国周边地缘环境复杂多样。北面、西面、南面都与他国陆上相接,陆上边境线总长度约2.2万公里,从东北到南方的海岸线长达长度为1.8万公里。

我国20多个相接和隔海相望,这种复杂多样的环境使我国的周边环境安全与稳定带来重大挑战。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当今世界,油气资源在各个国家的经济结构中是重中之重,油气资源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与稳定。一个国家的发展往往是体现在综合国力上,经济实力往往是一个代表,中东地区是全球油气资源最丰富的地区。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东地区的油价还是地区的不稳定,石油输出的程度对全世界的经济一定的震动。我国是世界人口大国也是石油消费排行第二的国家,世界第二经济体,石油对我国的发展有这只更重要的作用,而且我国油气资源缺乏,石油进口主要从中东地区——阿拉伯海——经过印度洋——过马六甲海峡——到南中国海,到我国东南沿海城市,再输送到全国各地区。其中,马六甲海峡是威胁中国能源安全的最大因素,中国通过马六甲海峡才能将油气资源运抵中国。如果发生战争冲突,马六甲的运输航道被他国控制,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必将受到重大影响,将会给我国造成严重的损失。

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陆上发展和交流对我国有着重大的意义。加快与东南亚国家发展合作,建立惠及双方发展模式,以建立公路、铁路、水路、航空等运输条件,减少我国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通过与东南亚国家的合作与发展,加深西南陆上通道——与东南亚国家发展交流,促进双边的繁荣与进步。中国通过和东南亚国家合作关系,通过东南亚沿海港口进入印度洋面相世界的沟通与交流。确保我国的能源安全和社会的稳定发展。减少对马六甲的依赖,有利于缩短航程的时间和运输成本,确保能源运输的安全。还能与东南亚国家的经济贸易发展深化和巩固,双方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合作,促进我国西南内陆省区的对外开放和经济繁荣发展,巩固了我国同东盟经贸合作与进步,一致保障全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有利于中国、立足发展稳定、打破包围、立足亚太、面向世界

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我国周边的环境也不断在变化。他国与我国的边境领土争端,非传统安全和传统安全、和一些极端主义、民族分裂主义、恐怖主义等等威胁着世界各国。当今的亚太地区是繁荣与和一些不稳定的因素交织在一起,一些因素对我国的发展不利。例如:美国战略东移,插手台湾问题,干涉南中国海岛屿争端、提升一些国家的武器装备和军事力量对抗中国。在一些国家设立军事基地包围中国,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中国形成一个C形包围圈。

我国加强同东盟国家的发展,促进双方在应对地区安全,反恐、应对突发情况,自然灾害,人道主义救援等方面的合作,共同应对外来干涉势力,维护主权安全,深化发展合作,有利于共同的利益,维护地区的稳定和繁荣。发展的最基本要素是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加强 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和深化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为建立稳定繁荣的亚太和自身的发展而努力。我国同东南亚国家的发展交流促进双方的进步,有利于我国的西南部安全和发展,减少对马六甲的依赖,打破一些反华势力的包围,稳定周边局势,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通过东南亚国家与中国西南地区建立——亚洲西南大路桥。通向孟加拉湾和印度洋,进而联通世界各地区,冲出他国对我国的战略包围。

我们通过巩固和加深与东盟的各方面的联系和合作,保障自身的发展与稳定,加快改革开放,促进自身的发展。在地区合作的基础上,朱镕基曾在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进一步加强政治互信,是中国与东盟关系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础保证。”

[3]

[2]为此“睦邻”、“安邻”和“富邻”是中国实现自身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加强和东南亚国家的联系发展,进一步推动双边区域发展进步,是有利于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进步和繁荣,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发展,有利于稳定自身的发展的稳定,又打破一些国家对我国的包围,从而稳定周边的环境,进而面向世界,巩固自身的发展,实现国家的兴旺。

三、桥头堡建设的对策和措施

(一)加快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中心

特别是云南省作为连接中国西南和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大格局中统筹规划和建设,使通道建设适应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各国的共识,得到广泛的支持并付诸实施。

1、在公路建设方面

建设一条以云南省昆明为中心连接东南亚各国的国际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以昆明——曼谷、昆明——内比都、昆明——河内的“三纵”国际高等级公路建设为重点,加快建设和改造步伐,建立以西南云南为中心通往东南亚的核心路网全部实现高等级的高速公路,与正在建设中的东盟公路网联网。这样,在交通联系上构成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国家的联系交通便捷,有利于运输、经贸合作、地区一体化的发展加快,在各方面的发展得到巩固和深化,实现双方互惠共赢。

2、铁路通道建设方面

以云南省铁路为中心,与国内铁路网紧密相连。以中、东、西三个方面昆明——河内、中缅、中泰三条铁路干线出境,沿着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合作的为基础连接东南亚各国的重要城市和沿海港口,形成于东南亚铁路网相互连接的铁路大通道,涉及全面覆盖广大区域的铁路路线,还有泛亚铁路的建设与连接有重大作用。

3、在水运航道建设方面 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进一步使澜沧江——湄公河航运的畅通争取中缅陆水联运和中越红河陆水联运,形成一条由澜沧江——湄公河、红河、伊洛瓦底江联系的东南亚的水运国际航道。进一步深化交通发展,带动经济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水运资源的便利,给双方带来利益和发展,向一体化的中国——东盟发展迈进和建设。

4、在航空运输方面

在加快昆明国际机场建设的基上,开辟连接东盟海岛国家的首都和重要的港口及重要城市的新航线,连接东南亚国家的首都和重要城市,经济发展中心,以及资源、港口为中心的城市,建设成为昆明连接东南亚各国的国际航空港。

5、信息通道建设方面

落实信息港建设方案,涉及覆盖中国西南地区与东南亚的广大区域的信息建设,推进相关工作,并争取建立覆盖中国西部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域合作的重要信息中心。

(二)以交通建设为基础,开发经济走廊建设和中国西部地区城市化进程

进一步加快对公路、铁路、航空、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把西部省区建设成为 东南亚的国际大通道。与此同时,以建设昆明为中心的“五大通道”和“五大平台”为基础,把昆明建设成为我国对内面向西藏、四川、重庆、贵州、两广和对外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大城市,带动西南地区市城市的崛起,形成滇中经济圈。沿昆明—河内走廊形成昆明——个旧——开远——蒙自——河口经济带,沿昆明——仰光走廊形成昆明——楚雄——大理——保山——潞西——瑞丽和腾冲经济带,沿昆明——曼谷走廊形成昆明——玉溪——思茅——景洪——磨憨经济带,形成区域化的经济、贸易等区域新兴经济区。

[4]

1、构建信息产业化发展

以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为重点,形成一条以信息化为产业的新兴产业,构建国际互联网站、邮政综合计算机网和中国西部国际信息建设,建设成为面向东南亚国家的电子商务平台、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完善的信息服务。参照电子中国——东盟模式,积极开展与东盟国家在信息产业方面的合作,带动中国亚南地区信息化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2、构建贸易发展平台、打造贸易交流和其它新兴产业方面的发展

在西部城市昆明及河口、磨憨、瑞丽等口岸城市建立一批能够吸引中国内地省区和东盟各国企业和商家的、具备现代化市场交易条件的商品展、贸易发展协商、综合服务等市场设施,为中国内地和东盟国家企业和商家提供贸易洽谈和交易平台,同时推动和帮助中国企业 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到周边国家发展,建设商贸城市和商贸中心。在云南瑞丽、磨憨、河口等条件较好的边境贸易口岸设立边境贸易区和商品进出口加工区,继续办好现有的“姐告边境贸易交易会”、“河口边境贸易交易会”、“西双版纳边境贸易交易会”,积极开展保税仓储、展销批发、进出口加工组装、境内外加工贸易等商贸生产产业活动,加快地区一体化经济力量的建设,推进双边贸易合作、交流的发展。

[5]

3、促进双边投资开发

为了进一步发展深化中国西南地区与东盟国家的经贸联系,发展成为区域经济一体化,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修建基础设施,例如:水电站、医院、学校等培养一批对促进双方发展有用的人才,投资开发资源、能源、建立惠及双边的利益,加大第三产业的投资和开发力度,有利于双方在发展经济、文化交流、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建成中国西南省区——东南亚国家的一体化发展,成为国际性的、地域性广、内容丰富多彩的国际性经济发展区域。

中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东南亚国家资源丰富,双方的经贸发展将有很大的互补性,在很大程度上带动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4、建立多边安全和合作机制

亚洲是当今世界上人口最集中、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特别是东亚与南亚人口占全世界总人口的25﹪还多,能源消费需求量大;但这些地区能源缺乏,主要靠从中东国家进口,从而双方都有共同的利益需求,只有加强双方的合作发展才能保障地区的发展稳定。对中国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是减少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在特殊情况下不受制于马六甲困局,经过从东南亚国家的各种运输条件,将能源从中国西部省区输送到全国各地,确保我国能源战略的安全稳定和国家社会的稳定发展。

其次,节省运输成本和缩短航运的航程。

最后,中国通过东南亚国家的港口和出海口,直接进入印度洋到中东地区,冲破一些反华势力对中国的战略包围,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我国的安全和提升反介入能力,进一步加深和巩固我国的稳定。出海口便利,贸易空间开阔,有利于沟通世界各地区的经贸合作、交流和发展。确保我国的能源运输多样化、多途径化,是我国的能源安全得到保障。对于东南亚国家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带动他们的相关产业兴起和发展,扩宽市场,经济力量增强,产业发展推动经济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国家也得到稳定和发展。使双方的合作加深巩固,最终实现双赢。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呈多样式发展,经济发展活跃,大多数区域经济发展呈高速化发展,给地区人民带来巨大利润,使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但是,在经济一体化发展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不利因素——经济危机也是全球化。

在今天的世界各国没有一个国家能单独面对经济危机。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大经济体,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最快,经济活跃力最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市场。中国——东盟国家在地理位置上的优越条件,促进双方在经济贸易发展合作,构建稳定的服务于周边的金融中心,双方合作发展,优势互补,实现互利共赢,打造一体化区域经济中心,惠及双方的融资机构,确保经济一体化金融中心稳定,构建国际银行结算中心,双方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发展是互惠共赢,确保本地区经济繁荣与发展,荣辱与共,共享繁荣与共同面对危机,深化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

双方在安全领域的合作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维护地区的稳定与发展中,双方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合作,应对非传统安全的问题上:双方在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极端主义,毒品走私,跨国犯罪等这些方面的重大领域内的合作,它涉及到地区稳定和发展,当今世界,没有单独一个国家能够应对,为了确保地区的稳定与发展,我们为一体化的中国——东盟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加强双方在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合作,应对突发情况,如军事冲突,武装入侵,自然灾害等救援以及人道主义的救援和帮助,加强双方在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流,增进互信。中国和东盟国家在历史上被西方列强入侵和压迫,今天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他们为了利益常常他国内政。为了今天的发展与人类的进步,以为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我们应该加强在区域的军事,反恐等安全方面的合作与交往,增进互信,解决协商分歧,为中国——东盟一体化的发展和稳定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地区的发展,有利于打破霸权主义封锁和包围,为营造一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而合作与努力。

[6]

四、结语

中国桥头堡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有利于我国的发展和稳定,在一定意义上加快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化、全面化、现代化。现代化的建设中:稳定了西南地区的发展与繁荣,加快内陆地区的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对外交流方面:使我国同周边国家进一步发展和交流,促进双方共同进步,稳定周边局势,为我国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安全方面:与周边国家在安全领域的合作,应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国际问题方面的合作与协商。经济方面: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符合双方的发展需要。我们期望着更加繁荣进步的区域一体化向着现代化方向发展,建设成为一个惠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合作机制而奋斗。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

参考文献:

[1] 顾华宁.中国对东南亚国家地区贸易概[J].2010年[1].[2] 石海龙.推动中国与东盟关系进入全面发展的阶段——朱镕基总理在第六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EB].http://.1997.[3] 李国章.中国的发展和亚洲的振兴——温家宝在东盟商业与投资峰会上的演讲 [EB] http//www.xiexiebang.com/chn/ziliao/wzzt/zgcydyhz/dpcdmeyzrhdld/t27173.thm.2003.[4]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中国西南省区的对外开放[C].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P35.[5] 贺圣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与中国西南省区的对外开放[C].云南人民出版社.2007.P102.[6] 常红.世界经济黄皮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2011.P85.

第二篇:桥头堡战略对云南具有划时代意义

桥头堡战略对云南具有划时代意义

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不久前正式出台,这不仅是云南全省各族人民期盼已久的喜事,也标志着国家对桥头堡建设的部署进入了全面实施阶段。云南省省长秦光荣日前接受本报专访时表示:‚桥头堡战略的实施,对云南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云南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据秦光荣省长介绍,国务院在上述‚意见‛中,提出了云南加快建设桥头堡的16大战略目标:1.我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门户,从陆上通往印度洋的战略大通道;2.我国沿边开放的试验区;3.西部地区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先行区;4.西部地区重要的外向型特色优势产业基地,西南地区的重要经济增长极;5.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6.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的示范区;7.国家重要的锗、铟金稀贵金属和铜、铅、锌、磷等重要战略资源接续区;8.优势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生物资源开发创新、新材料、清洁载能基地;9.我国重要的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基地和出口加工贸易基地;10.面向东南亚、南亚的通信枢纽和区域信息汇集中心;11.以水电为主的绿色能源基地;12.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13.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旅游目的地;14.面向东南亚的农业技术推广枢纽;15.实现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共同繁荣发展;16.将以昆明为中心的滇

—1— 中地区培育成为云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把昆明建设成为全国性物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国际物流中心,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医疗和技术、人才交流区域中心。

秦光荣阐述道:‚这16大战略目标,分别从区位、通道、开放、产业、生态等方面明确了云南在全国的地位,凸显了云南的优势和特色。国务院文件还明确了鼓励和引导外资银行到云南设立机构、开办业务,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周边国家设立分支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大中型优势企业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市和发行债券;鼓励先行先试,形成有利于桥头堡建设的体制机制等一系列支持政策,特别是提出30条的突破性政策。‛ 秦光荣说:‚国务院关于支持云南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涵盖了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指导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扩大对外开放的纲领性文件。我们要坚决落实好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争取早日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

—2—

第三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云南桥头堡建设目标及意义

一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整体状况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这一重要论断,为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截至“十一五”末,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社会主义法制环境下,基本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方式,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进一步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方面。“十一五”末期间,我国在深化财税、金融等方面的体制改革取得了重大进展,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了宏观调控体系及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着力转变了政府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高效能,形成权责一致、分工合理、决策科学、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行政管理体制,为整个市场经济良性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宏观环境。

二 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提出的背景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单一的市场已经不再适应高速发展的经济要求。面对国际国内两大市场,我们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如何改善民生,如何使中国的经济发展结构更加合理,如何更快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如何在短时间内缩小城乡差距,如何协调区域经济全面发展,如何使中国企业在国际舞台上具有更强的竞争优势,如何赢得更多的国际话语权,提高综合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走向现代化。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摆在党和政府的面前,因此我们提出了加快东部地区发展,带动中部地区崛起,促进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决策。

为加快云南省经济发展,发挥云南地理优势,使云南省经济发展能进一步带动西南地区乃至全国经济融入东南亚国际市场。党在十七大中提出要“提升沿边开发水平”,这是新时期我国重要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在2009年7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明确指出,云南要充分发挥我国通往中南亚、南亚重要陆上通道优势,深化同中南亚、南亚及大湄公河次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延边开放和水平,使云南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至此桥头堡建设被正式提及。

三 云南桥头堡建设的目标

桥头堡建设是立足云南、面向西南、服务全国的全局性工程,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央赋予桥头堡建设的重大使命,力争经过10年的努力,到2020年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战略通道、合作平台、产业基地、交流窗口、生态屏障,推动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交流合作向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更高水平迈进。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战略通道。通道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支撑,有通道才有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内联西南、西北和中原腹地等国内经济区,外接东南亚、南亚,进入印度洋的战略通道。一是提升现代交通运输网络。重点是加快昆明枢纽和泛亚铁路东中西线工程建设,加快公路改造,加快昆明新机场和支线机场建设,加快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运发展。二是加快口岸建设。推进电子口岸建设,提升口岸的服务水平和辐射能力。三是加快中缅油气管道建设,使云南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资源通道。四是推进信息通道建设,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的信息交换枢纽。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合作平台。合作是建设桥头堡的重要环节,我们将巩固和发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区域合作,推动形成稳定的双边、多边合作机制。一是建立健全合作机制。进一步完善云南—泰北、云南—老北、云南—越北、云南—印度西孟加拉邦双边合作机制,拓展云南面向东南亚、南亚开放的先行优势。二是搭建政府合作平台。推动印度、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在昆明设立领事机构,建立我国与周边国家高层间的定期或不定期互访、会晤、协调机制。三是搭建经贸合作平台。扩大和提升昆明泛亚国际商务港,办好昆交会、旅交会、泛亚石博会、南亚国家商品展、东盟华商会、中国—南亚商务论坛和中越、中老、中缅边交会等重要经贸活动,加快建设中越、中老、中缅跨境经济合作区。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产业基地。云南有丰富的生物、矿产、水能、文化、旅游资源,与周边国家的产业互补性很强。我们将依托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以兴科技、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把云南建成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外向型产业基地和进出口商品生产加工基地。一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巩固提升烟草、旅游、电力、矿产、生物五大支柱产业的基础上,主动承接东中部地区产业转移,加快培育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市场广阔、带动力强的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着力在生物医药、现代物流、电子信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特色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尤其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强省建设和现代旅游业发展。二是发展进出口加工企业,形成集加工、商贸物流于一体的进出口加工基地。三是建设现代物流体系,形成以航运为先导、路运为基础、铁运为重点、水运为补充、管运为特色的现代物流产业格局。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交流窗口。云南地处中华文化圈、东南亚文化圈交汇地。我们将充分发挥毗邻东南亚及南亚的区位优势、多民族的文化优势和源远流长世代友好的交往优势,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人文交流活动,在增进了解互信、促进彼此友谊、维护边境安宁中发挥重要作用。一是加强文化交流,推动我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二是加强教育交流,使云南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教育基地和人力资源开发中心。三是加强科技交流,使云南成为我国与东南亚、南亚科技合作的示范基地。四是加强民间交往,使云南成为展示我国民族团结、宗教和顺的窗口和我国开展对外民族宗教对话的平台。

建设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生态屏障。云南地处金沙江、珠江两条国内河流和澜沧江、怒江、红河、伊洛瓦底江四条国际河流的上游,云南的生态建设对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我们将着力提高生态建设的质量,维护流域国家和地区的生态安全。一是建设“森林云南”,努力把全省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0%以上。二是推进节能减排,加强以滇池为重点的九大高原湖泊水污染综合防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稳步改善环境质量。三是建设生态文明。推进绿色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加快发展生态产业、环保产业和生态服务业,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四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意义

首先,“桥头堡”建设不同于我国其他的区域发展规划,其在国家战略、地缘政治与周边外交、沿边开放与能源安全、推动西部大开发和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发展等方面,具有多重战略意义。

一是贯彻落实中央“周边是首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和“睦邻、安邻、富邻”的重要外交方针,营造稳定的周边环境,深化我国与东南亚和南亚国家的互利合作。推进这项战略,有利于深化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友好合作,确保国家的长远战略利益。

二是提升沿边开放质量和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对外开放格局,开辟新的从陆路连接印度洋的贸易和能源资源通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沿边地区的开放和发展滞后于东部沿海地区。打通从云南到缅甸的交通和油气管道,可从缅甸西南海岸直通印度洋,有利于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安全。

三是为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提供强劲动力,推动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西南地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等省市将由内陆边远地区变为开放前沿,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改变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封闭落后的面貌。

其次,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云南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调剂之下,云南正好抓住国家建设云南桥头堡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服务业,大力发展金融、物流、信息、研发、工业设计、商务、节能环保服务等面向生产的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现代制造业有机融合。大力发展市政公用事业、房地产和物业服务、社区服务等面向民生的服务业,加快发展旅游业,积极拓展新型服务领域。而农村服务业基础薄弱、发展潜力却很大,加快构建和完善以生产销售、科技信息和金融服务为主体的农村生产生活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公开平等规范的服务业准入制度,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进一步完善促进服务业发展的政策,逐步实现国家鼓励类服务业用电、用水、用气、用热与工业基本同价。

在国家的统筹规划下,云南要努力建设以低碳排放为特征的产业体系和消费模式,着力扩大内需,积极参与西南地区各省市合作,尤其是面向西南亚国家,云南一定能够抓住机遇,推动低碳经济取得新进展。

再次,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推动西南经济融入国际大舞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滇中经济区明确列入国家规划,“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的第五篇“优化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城镇化健康发展”中,第十八章专章谈“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第一节即“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明确“坚持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优先位置,给予特殊政策支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网络,建设一批骨干水利工程和重点水利枢纽,加快推进油气管道和主要输电通道及联网工程。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强化地质灾害防治,推进重点生态功能区建设,继续实施生态工程,构建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并提出“坚持以线带串点、以点带面,推进重庆、成都、西安区域战略合作,推动呼包鄂榆、广西北部湾、成渝、黔中、滇中、藏中南、关中-天水、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经济区加快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因此,在云南建设桥头堡的重大窗口之下,使得西南及西北地区的经济走向东南亚提供了良好的通道,为进一步将西南经济融入国际大舞台提供了可能,增强地区经济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的竞争力。

第四,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加快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事业发展。社会事业的发展离不开经济的发展,而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好的市场环境,云南桥头堡的建设正好为云南从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保障。首先,面对与国际的合作,我们在政治方面要让国际市场信任:我们是一个开放、稳定、民主的政治环境,我们的市场经济体系是完善的,我们的法制环境是健全的,我们的合作是有诚意的,而且是公开,透明、平等、双赢的过程。同时通过与国际的合作反作用于我们的政治的建设,以便更好地服务于经济基础的。其次,在经济方面,通过与国际市场的竞争,为我们的企业走出提供了很好的机会,能够进一步发挥地区特色产业的优势,增强区域竞争力,为我省转型跨越发展,顺应转型潮流,遵循经济规律,充分借鉴国内外资源型地区成功转型的经验,紧密结合我省实际,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作为加快转型跨越发展的突破口,进一步明晰方向、探索路径、完善政策措施,力求尽快实现重大突破;为改善民生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并不断加大对教育、医疗卫生、住房等方面的财政投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着力改善人民的生活水平。

五 云南桥头堡建设的建议

“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包括开放的思想和开放的观念。目前,中国国内在出口问题的认识存在一定的误区,如出口太多,对外依存度太大,影响国家安全;中国的出口太多,可能影响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增长方式的转变。从经济增长的总方向上看,应该以拉动内需为主导,但目前中国仍处于城镇化发展阶段,以拉动内需为主导尚需时日;出口太多,可能引起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虽然我们需要防止国际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但是贸易保护主义是基于国内制定的相关政策而实施的,与出口没有直接的联系。

“桥头堡”建设还需要进行体制上的创新。需要体制创新来加快引导经济一体化,进行相关的体制安排。“桥头堡建设的核心是开放,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区域间已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仅考虑本国利益而不顾合作方的开放与合作是不能长久的。并且,云南对外开放面向的都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合作过程中,中国应本着实现共赢的目标提供更多的优惠与便利条件,为区域合作营造良好的环境。”

第四篇: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

把云南建设成为我国面向西南开放的桥头堡,是胡锦涛总书记去年在云南考察工作时提出的具体要求。建设一个开放的桥头堡,不仅是云南的事,也是大西南的事、国家的事,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充分发挥桥头堡作用,对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开展国家间的公共外交,维护和加强湄公河流域国家和地区的国际关系和地区稳定,意义十分重大。桥头堡的建设有利于更好发挥云南毗邻南亚、东南亚的区位优势,民族文化优势和跨境友好交往优势;有利于深入落实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睦邻、安邻、富邻方针,不断深化与东南亚、南亚各国的全方位开放合作,加快云南对外开放步伐,增强云南在全国对外开放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巩固民族团结、边境安宁的大好局面。桥头堡建设任务艰巨,需要紧紧抓住建设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泛珠三角经济区和澜沧江-湄公河次区域以及南亚国家合作深入发展的机遇,需要在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对外合作、重点投入等方面全面统筹协调。

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是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个新的执政理念,也是十六届五中全会关于“十一五”规划建议中至关重要的内容之一。构建和谐社会同组织工作有内在联系,组织部门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落实到组织工作的各个方面,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面对构建和谐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一些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高,对社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认识还不深,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还不多,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因此,要以提高构建和谐社会能力为重点,进一步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建设。

要把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作为主要内容,进一步加强干部培训教育工作,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和和谐社会的理念。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专题研讨培训,进一步加深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背景、重大意义、基本特征、重要原则、主要任务以及与各项工作内在联系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不断研究新问题、开拓新思路,切实提高干部队伍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管理社会事务的能力、协调群体利益关系的能力、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能力、开展群众工作的能力和维护社会稳定的能力。

要按照构建和谐社会对领导工作的要求,选好配强各级领导班子。领导班子的结构和功能,对执政能力和执政效果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必须把那些坚持邓小平理论、认真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真心实意维护人民群众利益,潜心处理化解各类矛盾,善于调动积极因素搞发展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特别要充实一批知识层次高、开拓能力强、具有现代眼光的年轻干部,增强干部队伍活力。要坚持用好的作风选工作需要的人,真正把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的优秀干部放到重要位置,营造为民、务实、清廉的政风。

要建立科学的干部工作实绩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体现和谐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干部政绩和发展实绩的考核评价体系,建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领导干部的岗位职责规范,将考核工作与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统一起来。在考核中,既看经济建设成果,又看社会进步;既看硬环境的加强,也看软环境的优化;既看当前的发展,又看后续效应和潜力;既看经济总量的增长,又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看生产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情况,又看生态环境和社会秩序是否良好,从而引导各级各地按照和谐社会的要求谋发展、抓落实。要加强考核成果的运用,严格兑现奖惩,使实绩突出的受到褒奖,让好大喜功、搞形象工程、损害群众利益的受到惩戒,让各级班子和领导干部把心思凝聚到干事业上,把精力集中到办实事上,把本领用到促进和谐发展上。

二、加强各级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力量

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充分发挥人才这个“第一资源”的作用,最广泛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各方面的创造活力。

全面贯彻“四个尊重”的方针,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社会氛围。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把知识、能力、业绩和品德作为衡量人才的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职称、不唯身份。要搭建平台,搞好服务,营造鼓励、支持、激发人们干事业的社会环境,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汇聚成构建和谐社会的强大动力。

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管理。各级组织部门要认真履行牵头抓总的职责,把优秀人才聚集在党的旗帜下,同心同德进行和谐社会建设。要按照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完善配套政策,建立健全人才的培养、评价、选拔任用和激励机制,有效盘活人才总量,大力提升人才素质,不断优化人才结构,以适应和谐社会建设对人才总量、结构和素质的要求。紧紧围绕本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编制“十一五”人才资源开发规划,切实搞好人才资源的开发、培训、教育和使用。紧紧抓住培养、吸引、使用三个关键环节,坚持“三支队伍”一起抓,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为重点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活力。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既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组织部门要按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总体要求和部署,加大改革力度,努力形成知人善任、广纳群贤、人尽其才、能上能下、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打破体制障碍,疏通各类人才队伍之间、不同单位和地方之间人才流动的渠道,积极探索向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提供人才服务的途径和方法。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制定灵活的政策,促进人才的柔性流动,既大力引进用好外来人才,又重视用好本地现有人才。建立健全与业绩密切相联、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做到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环境留人,依靠“人才洼地”托起“发展高地”。

三、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夯实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

社会建设和管理的重心在基层,因此,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抓好基层,打好基础。

要让广大党员成为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排头兵。通过加强政策形势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对和谐社会的认知水平和工作能力。要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党员的思想教育和管理,充分发挥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要注重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培养壮大党员队伍。积极探索无职党员、流动党员的管理办法,让他们主动地为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要关心和爱护基层党员干部,特别要帮助在艰苦环境中工作、下岗失业、生活困难的党员,调动广大党员的积极性。

要发挥党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围绕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探索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新形式、新途径。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改革和创新,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和党员构建和谐农村的本领。着眼于夯实构建和谐城市的基础,切实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进一步理顺管理体制,完善工作机制,增强社区服务群众、维护稳定、密切关系的功能。着眼于企业的和谐发展,进一步加强各类所有制企业的党建工作,积极探索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推进国有企业改制和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着眼于统筹城乡发展,切实加强党对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人民团体和各种社会组织的领导。

第五篇:云南桥头堡战略对昆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云南桥头堡战略对昆明旅游业发展的影响

我认为写桥头堡对昆明旅游业的影响时,要重点突出昆明在桥头堡建设中发挥着什么样的作用,《云南省旅游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中关于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路指出,从格局上看,未来云南省将着力构建“一心六区七廊”发展格局。其中的一个中心,就是把昆明建设成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连接东盟旅游圈和中国旅游圈的枢纽。

服务业是区域合作的先导产业,昆明市也应选择以服务业作为突破口。而旅游业是服务业中投入少、收效快的行业之一,除了跨国观光,还有旅游会展、旅游商贸等。对于昆明乃至整个云南,旅游业是国际化的先导性产业,中国与东盟旅游业发展的目标是形成旅游圈,在云南要先行先试,建立东南亚商城和更多免税商店,为形成人口流动达成支持。旅游业除了这一作用,还因为它的开放性,带动的产业面很大,昆明市应该抓住机遇,将其作为先导型产业,在兴市富民的同时,也把昆明通过国际性游客推向国外。

这是我用的桥头堡战略对云南旅游业的影响,你可以参考一下:

一、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云南旅游业面临的机遇(一)、政策支持 桥头堡建设指出,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作为云南云南省优势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成为该省重点扶持的先导产业。随着桥头堡建设的推进,云南旅游这一优势产业有望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二)、大通道建设,云南从内陆边陲成为开放前沿

桥头堡建设中指出,把云南尤其是昆明建成连接东南亚南亚的交通枢纽,形成航空、水路、公路、铁路、通讯的立体通道,让这个大通道能够把东南亚国家、南亚国家、中东国家连接起来。目前,4条与东南亚南亚国家连接的出境公路和4条出境铁路正加紧建设;年底投入运营的昆明新机场将成为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家门户枢纽;中国昆明到泰国曼谷已开启“水果贸易”通道„„

随着云南省全力推进连接东南亚南亚国家的公路、铁路、航空、水运建设,云南与毗邻的东南亚南亚国家已“越走越近”,过去的“边陲末梢”如今正成为“开放前沿”。

这不仅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加便捷的交通服务环境,提高了云南旅游的可进入性,同时便利了国际间的交流,在利用外资、推进通关便利化、搞活流通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旅游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云南积极展开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合作

目前,云南省已与世界上1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科技、文化联系,密切了与周边国家的高层交往。同时,云南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投资实现了跨越式增长,文化交流日趋活跃,站到了中国向西南开放的最前沿。为贯彻实施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战略,云南省将继续积极落实“睦邻、安邻、富邻”的周边外交政策,为旅游产业寻求更大范围内的合作奠定了基础。

(四)、云南省全力推进与东南亚南亚文化教育、旅游交流合作

面对桥头堡建设新机遇,云南充分发挥与东南亚、南亚国家在文化资源上的相似性、文化产业发展上的互补性,全力拓展东南亚、南亚文化产品、文化要素和文化消费3大市场。目前,云南已在海外建成4所孔子学院、1所孔子课堂、13个汉语培训中心,以东南亚、南亚国家为主的在滇外国留学生已达1.5万人。

2008年11月,泰国北部17省的政府官员、旅游部门负责人及媒体记者一行41人,来滇考察以西双版纳和昆明为主的云南旅游线路,并与云南旅游界共同商定,围绕昆曼大通道和澜沧江—湄公河这一区域,利用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水陆空畅通的优势,快速推动山水相连的中、老、缅、泰“四国旅游圈”的形成。与此同时,在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云南与东南亚国家在旅游线路推广、互为旅游目的地营销、互送游客、游客流动便利化以及人力资源培训合作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完成了《金四角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规划》和《香格里拉—腾冲—密支那旅游区跨国旅游线路》的规划编制工作;开通了“澜沧江—湄公河黄金旅游线”、昆明至吉隆坡、昆明至新加坡、昆明至河内、昆明至胡志明市、昆明至河江、昆明至金边、昆明至暹粒(吴哥)、昆明至万象、昆明至琅勃拉邦、昆明至仰光、昆明至曼德勒、昆明至密支那等多条航空及陆路旅游线路,这些连接东盟国家的精品旅游线路,有力促进了边境旅游和跨国旅游的发展。

(五)、面向西南的云南区域金融中心

“基于中国——东盟经贸关系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云南面向西南‘桥头堡’建设战略的确定,以及作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地区,云南建立面向西南开放的区域性金融中心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目前,云南已初步形成功能齐全、形式多样的全国性、区域性、地方性机构共同发展的多种所有制和多种经营形式并存的多层次金融体系。截至2010年底,云南已有政策性银行、国有商业银行等分支机构20家,地方性法人银行机构151家,满足了各层次的金融服务需求。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正式建成,云南与周边国家之间的金融往来也迅速扩展,与双边贸易有关的货币兑换、国际结算都有较大提升,大大促进了云南省的金融国际化。这就间接的扩大了云南旅游消费,促进了云南省出入境旅游和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

同时云南省积极联姻金融部门,寻求与金融部门的密切合作。2011年3月2日下午,云南省委、省政府在北京举行“情系彩云南、金融架金桥”迎春座谈会,与中央金融部门和金融机构共谋加大金融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支持力度,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中国面向西南开放桥头堡大计。

当前云南的发展已经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实现云南“十二五”发展目标,建立健全现代金融体系,充分发挥金融的战略功能作用,意义十分重大。云南省将按照中央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的部署和要求,认真落实国家鼓励金融发展与创新的各项政策措施,大力实施云南金融发展倍增计划,力争到2015年末,全省人民币存贷款规模分别比2010年翻一番,年直接融资规模提升到500亿元,年保费收入增长到500亿元,金融业利润提升到500亿元左右,昆明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地位初步确立,实现云南省金融规模、结构和质量的新跨越。云南省将一如既往地支持金融事业发展,突出打造以金融聚集区为核心的金融产业发展极,推动多层次的信贷市场、资本市场、保险市场建设,支持各金融机构做大做强。特别要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为在滇金融机构做好服务,全力支持和推动云南金融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为云南加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云南省希望中央金融部门一如既往地给予云南更多关心和支持,希望各金融机构把云南作为业务拓展的重点地区,在信贷政策等方面给予更多理解和关照,共同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

(六)、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的建设 云南省沿边对外开放经济带的建设,已成为对外开放合作的新亮点、加快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桥头堡战略指出,积极推进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以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为重点,不断完善跨境交通、口岸和边境通道等基础设施,推进与周边国家的贸易便利化。

瑞丽提出了“瑞丽构想”;

昆曼大通道的全线贯通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昆曼公路中国境内最后一站的磨憨,发挥口岸通道等优势,积极构建起面向东南亚开放的商贸基地、物流基地、进出口加工基地和现代服务基地。几年里,浙江中设建工集团、云南云维集团、上海西部集团等一批知名企业入驻磨憨。与此同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凭借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自然环境,积极开展跨境旅游,澜沧江•湄公河国际航道全线贯通,中国勐腊至老挝万象定期国际旅游班车和“景洪—会晒—清孔”专线大巴车定期发车,西双版纳至老挝万象和泰国曼谷“朝发夕至”、“一日行三国”、“一天吃三国”已成现实。

河口瑶族自治县把口岸建设作为城市建设来推动,把大通道优势变为大流通优势来推进,把城相连,两国一城格局转化为合作共赢的国际经济大舞台,不断加强与越南老街在管理机制、体制、政策、信息等方面的交流、沟通与联动;完善中越双方党政定期会晤制度和双方口岸管委会会谈制度;完善双方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通关环境,降低贸易成本,实现中越双方口岸的共同发展与繁荣。以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出发点,以鼓励外经贸企业开拓国际市场为目标,通过牵线搭桥帮助企业走出国门开展国际贸易,积极协助企业申报国家、省、州财政各种资金支持,组织企业参加各种商品博览会和商品交易会,及时为企业提供上级出台的各项扶持、优惠政策,做大做强边贸企业,全力推动“桥头堡”建设。

(七)、开放优势显现

“东盟南亚”因素拓开云南新天地。近年来,云南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孟中印缅区域经济合作,推进与周边国家“通路、通电、通商、通关”进程,拓展对外开放的深度和广度,进出口贸易快速发展,对外开放不断迈上新台阶。

“走出去”是云南对外开放的一个重要特色。现在,云南已与周边国家形成了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外经外贸关系,大批企业相继进入周边国家投资,大量承接了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等项目。截至目前,云南省对外投资在西部省区市位居前列。

二、桥头堡建设背景下产业的新现象

(一)桥头堡、一体化,云南旅游地产迎来了新机遇

“十二五”规划确定了云南面向南亚、东南亚的桥头堡战略地位,虽然在中国行政版图上看,云南是西南边陲,但从经济版图上看,云南将是南亚、东南亚未来的经济中心;同时,“桥头堡”规划主要扶持旅游业和生物医药,旅游地产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3月份,昆明与曲靖、玉溪、楚雄分别签订滇中城市群“一体化”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四州市将在规划、交通、信息等方面实现同城发展,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最大化,为云南的旅游地产带来新机遇;空前严厉的房地产调控使得一些住宅领域的实力开发商调整企业发展战略,开始布局旅游地产。

部分房企率先涌入“桥头堡”规划区域抢占地盘。比如瑞丽,吸引了云南煤化地产等一些房企争相涌入,又如西双版纳,在景洪市核心位置,西双十贰城、告庄西双景、世纪金源项目、万达项目等诸多项目已经先行抢占地盘,官房地产也已开始部署保山、红河等地。

多重政策利好给旅游地产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桥头堡战略的确立,会让云南旅游地产在未来有一个质的飞跃。在多重因素作用下,众多实力开发商的进军使得旅游地产被推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发展机遇要比过去的十年多得多。

(二)出入境人员数量的剧增

随着云南推进建设中国向西南开放桥头堡战略步伐的加快,以及走出去战略的深入实施,云南省出入境人员数量将会剧增。这就扩大了旅游市场,为云南旅游业出入境旅游增加了客源。

旅游业将来会很有潜力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的新兴行业,中国旅游业在发展初期就明确了开发建设的基本方针。一方面坚持对外开放,广泛吸引海内外各界资金;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社会资源,鼓励国家、集体、个人投资建设旅游项目。这种开放的投资方针推动了中国旅游投资市场的活跃和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为旅游业的繁荣发展创造了条件。尽管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仍存在诸多问题和障碍,特别是旅游业管理体制和投资机制的市场化程度较低,但总体上看,中国旅游业的投资环境呈不断优化的趋势。

未来10 年间,我国旅游业将保持年均10.4%的增长速度,其中个人旅游消费将以年均9.8%的速度增长,企业/政府旅游的增长速度将达到10.9%,到2020 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客源输出国。到2010 我国旅游总收入占GDP的比例将从2002年的5.44%达到8%。因此,作为六大新兴消费热点行业之一的旅游行业,在今后几年内将存在重大的投资机会。

我国地大物博,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而其中人文旅游有着突出的比较优势,不少旅游资源还具有垄断性,这是世界上许多国家所不能比的。

我国是国际旅游大舞台上的后来者,旅游业发展得晚,但区位条件好,发展潜力大。80年代以来,我国周边国家政局相对稳定,为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客源市场。进入90年代以后,从周边国家和地区所输入的客源已经超过70%。

我国旅游业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1、相当一部分热点旅游区污染严重。主要表现为水体污染,空气质量下降,局部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旅游资源受到损害;

2、旅游区环境卫生状况较差,区内垃圾随意抛洒堆积,污水、污物随处可见;

3、一些热点旅游区超规模接待游客,旅游区人满为患,拥挤不堪,旅游气氛丧失;

4、旅游开发建设项目与旅游区整体环境不协调。

三、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
造成旅游区环境破坏、环境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起来,有如下几种:

1、人类经济行为的不当破坏了旅游环境
人类经济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与破坏可以分为三方面:(1)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工业生产排放的废物及产生的噪音污染了旅游区的自然环境,扰乱了旅游区应有的宁静。结果一方面旅游区丧失了以往清新的空气、透明的水体、静谧的氛围;另一方面游客游览的兴致因环境污染而降低。(2)不合理的资源利用与农业生产方式破坏旅游区的自然生态平衡,旅游资源直接受到影响,例如森林砍伐、过度开采地下水、开山炸石等活动造成水土流失、游览水体水位下降、奇山丽景惨遭破坏等。(3)在经济结构、生产力布局、城市发展规划中,忽视旅游资源的存在,使得区域经济结构类型、生产力布局方式、城市发展方向与旅游业正常、持续发展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相适应。如在云南石林旅游区建设大型水泥厂,在北京周口店猿人遗址建设灰窑、煤窑等。

2、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影响
旅游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影响主要在于旅游过程产生的垃圾对景点环境的污染以及旅游活动本身对景点自然生态平衡及旅游意境的影响。由于旅游区本身设施的不完善和游客素养不高,随着旅游活动规模的扩大,景点垃圾遗弃量日益增加。旅游区内大量垃圾随意抛洒堆积,破坏了自然景观,污染了景点水体,使旅游区水体富营养化。我国许多旅游区水体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相当一部分旅游水体的透明度、色度、嗅味等指标均超过国家规定的旅游水体标准,漂浮物、悬浮物、油迹污染物已经影响游客感官,使其旅游兴致降低。

超过景点容纳容量的超规模接待破坏了旅游区自然生态系统平衡。构成自然景观的生礅系统对旅游活动本身存在一定的承载能力,这种承载能力由生态系统的结构所确定,超过其承载能力的旅游活动将使旅游区生态系统结构发生变化,旅游区旅游功能丧失。主要表现在大量游人将旅游区土地踏实,使土壤板结,树木死亡;大量游人在山地爬山登踏,破坏了自然条件下长期形成的稳定落叶层和腐殖层,造成水土流失,树木根系裸露,山草倒伏,从而对旅游区生态系统带来危害„„

不当的旅游活动本身所蕴带来的问题是严重的,忽视这种影响,只注重短期效益,盲目扩大规模,无限制地接待游客,将对旅游业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严重损害。

3、旅游开发和建设破坏旅游区环境
在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有关设施建设与旅游区整体不协调,造成旅游资源、旅游区生态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特别是旅游气氛环境的破坏主要表现为古迹复原处理不当,新设项目与旅游区景观不协调,改变或破坏了旅游区所有的且应当保留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和气氛,利于具体的旅游对象,其旅游价值主要表现在其本身所蕴涵的独特的历史、文化、民族风格。在开发利用旅游资源时,这些无疑是应当保留且极力保护并充分予以表现的,忽视旅游区的整体协调及其所蕴涵的内涵,盲目开发,只会造成景点的不伦不类,进而丧失其旅游价值,使游客的兴致减退。

城市建设破坏旅游气氛,主要表现在新建建筑与旅游城市的整体建筑不协调。使本身作为旅游对象的城市失去其本来面目。

四、旅游环境保护的对策分析
为使旅游业持续地发展,充分发挥旅游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针对旅游业所存在的环境问题笔者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1、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的科研工作和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教育。
长期以来,环境科学的研究只是从人类健康需要出发,很少从人类精神、心理需要进行研究,而这正是人类与环境相互联系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并在人类旅游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

从旅游业对旅游环境的依赖关系,旅游区环境对旅游活动的承载能力,旅游业发展对旅游环境的破坏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从确定景观美学质量标准、自然生态质量标准、满足特种旅游活动的环境质量标准、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等方面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方法沦;从美学、心理学角度出发研究旅游环境保护的工程方法;还要进行旅游环境保护政策研究,为正确的决策奠定基础。

加强旅游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提高人们的旅游环境保护意识,向全体游人、旅游从业人员和区附近居民宣传旅游环境保护知识。

2进付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
不当的旅游

开发活动对旅游区环境的破坏是无法弥补的,从保护的角度出发。存开发前对开发活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分析、识别建设、经营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对策.把可能对旅游环境造成的贝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旅游开发的环境影响评价内容包括:旅游区环境承载力分析、旅游规模分析、开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识别、旅游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等等。

3、在旅游区发展建设中做好旅游环境规划。
旅游环境问题的产生、旅游区环境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不当造成的,因此需要制定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预见性的旅游环境规划。用于组织、管理经济、旅游及其它破坏旅游环境的活动,来解决发展生产、扩大旅游规模与景点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使其协调一致,以保证经济发展和旅游活动持续稳定的进行、防止旅游区环境的破坏。

旅游区的环境规划是旅游区的经济发展、旅游业发展和旅游区环境保护的综合性规划,这个规划是从维护旅游区环境美学质量和合理利用旅游资源的角度出发,应用系统工程的原理与方法,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旅游区环境美学规律,对经济活动和旅游活动的结构、规模和布局实行统筹规划,达到既发展经济、扩大旅游又不破坏旅游区环境的目的。

4、运用经济及其它手段,控制热点旅游厂的旅游规模。
采取提高热点旅游区的门票价格、划定特殊旅游景点并控制其旅游人数等手段;调整旅游区的旅游规模,在保证一定经济效益的同时使旅游区的环境得到保护。

5、加强旅游环境立法。
完善的法律制度是做好旅游环境保护工作的保证,通过对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制定行为规范。对破坏行为实行强制性的干涉与惩罚。立法主要内容有(1)旅游区建设项目的审批办法和权限;(2)旅游区保护范围和保护内容的确定;(3)对违反者的处罚办法等

关于云南会展旅游发展条件

一.云南会展业发展现状

进入上世纪90年代后,云南会展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3年,云南建成了昆明国际会展中心,首届中国昆明进出口交易会在春城的成功举办,打响了云南角逐中国旅游大省.角逐会展市场的“第一枪”,成为云南会展转型跨越式发展的标志,并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春城的名片,成为推动春城乃至云南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发动机”。当时,由于场馆硬件的提前到位,凭借自然优势和区位优势,昆明赢得了会展业广阔的发展空间,知名的全国性乃至国际性展会不断落户云南,彩云之南由此进入国内外人们的视线。

通过昆交会.世博会等大型知名会展的成功举办,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对外开放,拉动了地方经济发展,提升了云南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促进了云南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了昆明城市建设的步伐。据《会展财富》杂志对“中国会展城市竞争力排行榜”公布,昆明市名列第六,已连续四年被评为中国会展业最佳展览城市。

云南旅游资源享誉海内外。旅游业的兴旺发达是办好会展的重要条件,反过来会展业又能有效地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二者互为依存,相得益彰。’99昆明世博会后,云南跃升为我国发展会展旅游经济的热点地区,进入2000年以后,云南的会展形势越来越好,各种节庆会展活动不断,形成了云南会展的高峰期,并且保持了持续增长的良好势头。近几年每年在昆明地区举行的100人以上的中型会议近千个,在国际.国内有一定影响和知名度的节.会.展每年都有10个以上,直接产生经济效益10多个亿,拉动包括旅游业在内的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人民币。会展有力地促进了举办地交通.运输.旅游.通信.广告.咨询等行业的全面发展。据统计,一个会展商人的消费额要比一个度假旅客的消费额高2-3倍。2003年中国国际旅交会,仅参展商11830人在昆5天期间,吃.住.行.游.购.娱六项的消费达4200万元。

在旅游行业竞争十分激烈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已经看到了会展旅游的潜在优势:组团规模大.客人档次高.逗留时间长.消费能力强.利润丰厚。北京市利用2008年举办奥运会的机会,提出将进一步巩固和完善中国首都.东方古都.现代新都市为一体的形象,把北京建设成为国内外旅游者的首选之地;上海市国际性会议和展览的效益以超过20%的速度递增,给旅游业带来巨大商机,申博的成功又给上海旅游业带来更加美好的前景。2010年世博会期间,预计有7000万中外游客到上海参观。入境游人数的迅速增长,意味着机会和利润的增长;大连市凭借时装节.世界华人保险大会.大连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品牌展会,以及近年来日新月异的城市巨变,吸引了来自海内外的客商和友人,会展旅游如火如荼。会展旅游业的悄然兴起,不仅为城市会展业的腾飞插上了“翅膀”,也为旅游业的发展注入了活力。目前,全国许多省市相继明确地打出了“会展旅游”牌,并且根据各自的地域特色和优势,向品牌化道路进军,争相抢占这一新的市场。

从中国西部会展业发展的情况来看,云南已走在前列,但成都.西安.重庆发展势头迅猛,他们占据产业面广.经济总量大和区位辐射力强的优势,积极争做西部会展中心城市,广西南宁凭借出海的便利,在新展览中心建成后,也不甘示弱,奋起直追。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启动,云南的区位优势更加突出,作为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南业的大通道,在国际区域经济中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窗口和桥梁作用,云南应该借助会展业这一经济助推器抢占先机,巩固中国西部会展中心的地位,促进云南经济及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二.云南会展业发展的优势

近10年来,在中国大地上许多城市上演了一曲曲华丽的会展乐章。除北京.上海.广州等“第一军团”会展城市外,大连.深圳.昆明等会展城市,以最早举办会展.最具影响力的品牌展会.最大的区域优势表现了其不可小觊的影响力。大连服装节.深圳高交会.昆明世博会俨然成为这些影响力头顶上的“皇冠”。这些展会的成功举办,又极大地推动对城市人文精神.经济.价格平台.城市知名度.美誉度平台的时空转换,并促进这些会展成果根植于城市。“会展力”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得到了极大的彰显。

高水平的展会能够大大提升城市的总体形象,改善投资环境,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和提高。通过展会这个独特的舞台和窗口,企业得以了解信息.拓宽视野.销售产品.引进技术.树立名牌,对城市文化建设起到独特的作用。同时,会展对于一个相对保守.封闭.落后的地区,还直接起到促使人们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促进文明进步的作用。过去的云南,由于独特的“坝子文化”,优良的自然条件,使人们陷入一种自给自足.自娱自乐的怪圈,云南人成为名符其实的“家乡宝”,“不叫不到.不给不要.不吵不闹”俨然已成了不少人的行事风格。世博会后,这种情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云南人变得聪明起来了。

昆明正是有了世博会.昆交会等大型品牌展会,城市才变得越来越美,道路才变得越来越宽,国内外游客才越来越多,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才变得越来越多,厂商开拓国外市场也才走得越来越远。昆明正成为一个区域性国际城市,渐渐融入东南亚.南亚经济圈的佳境。

优势分析:

1.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旅游环境。冬无严寒,夏无酷暑,不冷不热的“天然空调”气温令人十分舒适,素有“春城”之美誉,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适宜人居住的城市之一,天天都能办会展,成为了国内办展办会的首选城市。

2.日趋完善的旅游交通网络和通讯设施。昆明位于祖国大西南,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重要门户和南亚经济圈域交汇的中心处。昆明机场是全国五大航空港之一,已开通国内外航线150多条,与周边许多国家架起了空中桥梁。境内铁路长达1648公里,公路里程达15万公里,是全国公路里程最长的省份。邮电通讯设施已形成了可与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内200多个大中城市的长途直拨.有线.无线.光缆和通讯卫星并用的现代化通讯网络。

3.神奇秀丽的自然风光和异彩纷呈的民族风情。云南奇特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对海内外旅游者有强大的吸引力。可以说,昆明和云南独特的旅游资源为会展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长足的动力。

4.较完善的会展设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旅游业的发展,昆明结合城市发展战略,积极推进城市基础建设和会展旅游的软.硬件建设,现已拥有接待大型会展活动的能力。昆明国际会展中心经过三期改扩建后,展览面积达到12万平方米,拥有国际标准展位约5500个,新落成的6个单体无柱大空间展厅,使云南的展览设施始终保持“国内先进.西部一流”的水平。目前,昆明星级饭店众多,日接待能力达12万人次。

5.具有一批经验丰富的办展办会队伍。已先后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艺术节.第五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第29届国际民间艺术节暨第6届亚洲民间艺术节.’99世博会.15届昆交会.5届中国昆明国际旅游节.3届中国国际旅游交易会.首届中华民族服装服饰博览会.首届中国舞蹈节.首届马铃薯大会.世界烟草展.中国国际医疗器械展.东亚城市市长论坛等数百个国际性.全国性活动,极大地锤炼和提高了昆明举办大型展会的能力和水平,培养和造就了一批举(承)办各级各类大型展会的专门人才,也更增添了举办展会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特别是2005年7月举行的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GMS)第二次领导人会议,六国首脑及亚行行长聚首昆明,这是云南历史上最高规模的一次盛会,我们交出了合格的答卷,充分展示了云南办展办会的高水平。

6.形成了一批区域和地方特色的品牌展会。除去每年流动到昆举办的国际展会和全国性展会外,通过省.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云南的会展市场培养壮大,形成了如昆交会.昆明国际旅游文化节.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昆明房地产交易会.昆明汽车文化节.云南医疗器械博览会.昆明国际花卉展等一批自主创新的知名展会,为云南会展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空间。

下载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桥头堡视域下云南对东南亚开放的意义和对策(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