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
血涂片的显微镜检查是血液细胞学检查的基本方法,临床上应用极为广泛,制备薄适宜,分布均匀,染色良好的血涂片是血液学检查的重要基本技术之一。
一、血涂片制作
取末梢血1滴,置载玻片一端,取另一边缘光滑的推片,放在血滴前面慢慢后移,接触血滴后稍停。血液即沿推片散开,将推片与载片保持30 ~45°角,向前平稳均匀推动推片,载片上便留下一层薄血膜。血涂片制成后,立即在空气中挥动,使其迅速干燥,以免血细胞变形。血膜干燥后,用铅笔在血膜的一侧写上病人姓名或编号。一张良好的血片,厚薄要适宜,头体尾要明显,细胞分布要均匀,膜 的边缘要整齐,并留有一定的空隙。涂片时血滴愈大,角度愈大,推片速度愈快则血膜愈厚,反之血膜愈薄。太薄的血膜片50%的白细胞集中于边缘或尾部,血涂片过厚,细胞重叠缩小均不利于白细胞分类计数。如果血膜分布不匀,主要是推片不整齐,用力不均匀,载片不清洁所致。
二、血涂片的质量控制
1、血膜片的质量要求是厚薄均匀适度,低倍镜下观察全片,细胞不重叠,头尾及两侧有一定的空隙,血膜头部有明确的病人标志。
2、一些体积较大的特殊细胞常在血膜的尾部出现,因此蜡笔划线时应注意保存血膜尾部细胞,血膜必须充分干燥,否则在染色过程中容易脱落。
3、配制染料须用优质甲醇,稀释染液用缓冲液,因为缓冲液的pH 对细胞染色的影响很重要。在偏酸性环境中正电荷增多,在偏碱性环境中负电荷增多,又因为细胞着色对氢离子浓度十分敏感。如果染色偏碱,原是紫红色的中性颗粒则染成深蓝色,造成识别困难。冲洗须用中性水,虽亦可用自来水(但不能保持稳定)。
4、对所用染液应进行预染试验,新配制的染液放置一段时间后其中的美蓝逐渐氧化成天青B,天青B 对细胞核的着色效果比美蓝好,因此,瑞氏染液放置时间越长染色效果越好,临床上称之为成熟。判断染液成熟程度的简易方法是用正常优质血片做预染试验,先用低倍镜观察载有染液的血片,认为着色满意后,再按照染色后冲洗顺序最后用油镜镜检,这样不仅可了解染液的成熟程度,而且还可以选择合适的染色时间,供临床标本染色时参考。
5、染液与缓冲液的比例要适当,以1∶2为宜。一般说来缓冲液稀释度愈大,染色时间愈长,细胞着色愈匀称、鲜艳。缓冲液和染液量要充足,否则染液很快蒸发,染料沉淀于细胞上,使细胞深染而无法检查。细胞较多较厚的涂片(如红细胞增多症)染液应多些。细胞较少的涂片染液应少些。
6、染色时间与染液浓度、室温高低、细胞多少有关,染液愈淡,室温越低,细胞愈多,所需时间越长,应适当增加染液浓度,因此必须根据情况灵活掌握。
7、染色良好的血膜片,外观呈浅红色,红细胞呈粉红色,白细胞核呈暗紫红色,染色质结构能辨,粒细胞的颗粒呈固有种特异颜色。
四、注意: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特殊标本,在制片时就要特殊对待。如:贫血病人、WBC特高疑为白血病人、腹水或胸水。个人:由检验师(士)完成涂片、染色、计数、分类。两差比较:由主管技师计数、分类。
双份技术标准差评价法:由检验师(士)及副主管技师计数、分类后 比较。
质评:A级(优):90~100分。B级(良):80~89分。C级(中):70~79分。D级(及格):60~69分。E级(不及格): <60分。检验士→主管技师→副主任技师
质控目的:1避免或消除技术误差。2缩小固有误差。质控评价:1常规考核标准。2变异百分数评价。3经验控制。
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制定血细胞分析仪血涂片复检的标准并加以评价,建立适合我院的分类计数的标准。方法:通过对200份临床标本血涂片进行显微镜检查,评价仪器提示结果与手工分类计数的一致性和标准执行的可行性。复检标准的标本均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显微镜镜检,以免造成漏诊、误诊现象,提高血液学分析质量。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低倍镜观察:选择细胞分布均匀、染色好的部位,转油镜下计数100—200个细胞,求出各种白细胞所占百分比。包括: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细胞、嗜碱细胞。
二、细胞分布:头体部以淋巴细胞较多,尾部和两侧以中性粒、单核细胞较多,片尾部异常大的细胞较多。一般选择体尾交界处,细胞分布均匀的地方按一定方式,有规律的移动视野。
三、发现幼稚或异常白细胞,应分类报告,包括在分类百分率中。如遇到不能确认的细胞,应另列入分类不明一项,如实报告,并保留血片。如发现有核红细胞,应报告分类100个白细胞所见有核红细胞数。检验人员必须能对所有常见白细胞进行分类,并了解大多数白细胞的形态异常,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参与细胞形态学检查的检验人员必须进行专业培训,并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检验人员的工作态度、动机和专心程度是关键因素。因为白细胞分类计数是一项主观性很强 的工作,影响分类计数的因素很多,有检验人员的态度、实验室环境条件和工作量等。
四、血涂片考核
考核样本选择10份样本。样本必须包含7种类型白细胞(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性杆状核粒细胞、淋巴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按照要求,每份样本制备5张血涂片,按照第节所述方法染色,统一标签,但检验人员不知道样本来源。玻片分成5套,每套包含10份样本的玻片各1张。
五、检验人员考核分发给参加检验的人员一套考核血涂片,要求每张血涂片做
200个白细胞的分类计数,并根据血涂片编号,报告结果。计算每份样本每种细胞的均值,进行结果解释,制作每种类型细胞分布图。
第二篇: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流程
1、目的:
规范血涂片评价和分类计数的质量控制管理流程,确保检验质量。
2、适用范围: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胞室
3、职责:
检验科门诊化验室、细菌室检验人员均须熟知并遵守本程序。
4、质量控制流程: 4.1 血涂片的制备
4.1.1 玻片:保持中性、洁净、无油腻
4.1.2 制备血涂片:血涂片外观应头、体、尾分明,分布均匀,边缘整齐,两侧留有空隙。血膜外观应厚薄适宜。血膜厚度、长度和血滴的大小、推片与玻片之间的角度、推片时的速度及血细胞比容有关。一般血滴大、角度大、推片速度快则血膜厚;反之,则血膜薄。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粘度高,宜保持较小的角度,可得满意结果;相反,血细胞比容低于正常时,血液较稀,则需用较大的角度和较快的推片速度,才可得满意的血涂片。良好的血涂片的“标准”为血膜由厚到薄逐渐过渡。
4.1.3 染色:血涂片应在1h内完成染色,或在1h内用无水甲醇固定后染色。
4.2 血涂片分类计数质量控制流程
4.2.1 血涂片白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是有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在油镜下根据白细胞形态特点逐个分类计数(一般计数100-200个白细胞),并观察其形态变化,然后求各种白细胞的比值。
4.2.2 血涂片分类计数注意事项:血涂片进行白细胞分类科稳定6-8h,但2h后粒细胞形态即有变化,故需要镜检分类应及早分血片:正确判断是否需要人工显微镜复查,凡出现以下情况之一者,都应当进行显微镜复查。(1)血细胞计数结果明显异常(WBC<3.0×109/L,WBC>28.0×109/L,Hb<50g/L,LPT<50×109/L)。(2)血细胞直方图异常: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任何一项直方图的峰值出现偏移。(3)出现警示信号。这需要我们操作人员在日常生活中严格执行,注意分析检验结果各参数之间的关系,才能对异常结果做出正确判断。4.2.3 加强与医护人员的联系:对在检测中出现的异常和阳性结果,要及时主动和临床医生取得联系,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对有疑问的做到合理解释。
第三篇: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姓名:
学号:
实验报告
说明:
1、实验报告务必独完成,对抄袭者将按不及格处理;
2、实验报告的格式请按下面的各项要求来填写,不要改动;
3、正文字体统一用“仿宋-GB2312”、,小四号,单倍行距,小标题加黑;
4、下面的“替换这里”字体底纹在完成后去除;
5、实验报告按时上传,上传时文件名统一按照网上说明来命名; 实验名称:血涂片制作和白细胞分类/ABO血型鉴定
同组姓名: 实验日期:4.13 室 温: 气 压: 成 绩: 教 师:
一、实验结果
(一)观察到的红细胞、白细胞
(1)单核细胞
(2)淋巴细胞
(3)嗜中性细胞
(4)嗜酸性细胞
(二)ABO血型鉴定结果
将本人血液加入到抗A凝集素和抗B凝集素中后均不发生凝集反应,加入到抗B凝集素中后颜色为血液原来的鲜红颜色;加到抗A凝集素后颜色变深但无凝血反应。
二、分析与讨论
(1)红细胞、白细胞的观察
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而血细胞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约占全血体积的45%,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呈中央凹的圆盘状。在油镜下观察红细胞,首先在数量上它占绝对优势,分布均匀,其次呈红色的圆形或椭球形。图片中数量最多的红色圆球形细胞便是红细胞。而白细胞和血小板所占体积不足1%。对白细胞进行瑞氏染色后根据细胞的染色特征,可将其分为两大类:1.颗粒白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2.无颗粒细胞:淋巴细胞核单核细胞。其中嗜中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2μm,核多分叶2-5叶或不分叶为杆状,颗粒细小,紫红色,约占白细胞的50%-70%;嗜酸性粒细胞细胞大小约10-15μm,核常分为2叶,颗粒粗大,分布均匀,桔红色,约占白细胞的0.5%-3%;嗜碱性粒细胞10-12μm核常呈S形(十分肥大)或不规则颗粒大小不等,分布不匀, 紫蓝色,约占白细胞的 0%-1%,数量极少,因此找到它需要运气、知识和眼力;淋巴细胞分大中小6-12μm以6-8μm居多,核圆或随圆形,很少,天蓝色,约占白细胞的20%-30%;单核细胞染色质致密,深紫色,大小约14-20μm,肾形或马蹄形,胞质多常染成浅灰蓝色,染色质疏松,着色较浅约占白细胞的3%-8%。白细胞的数量随不同的生理状态会有较大的波动,在实验观察中,以嗜中性粒细胞数最多,其次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嗜酸性细胞均只发现一个而嗜碱性细胞没发现。在观察白细胞类型时,首先观察是否存在颗粒,若无颗粒主要根据核质比,大的为淋巴细胞和核的形状马蹄型为单核细胞;若有颗粒则根据核的分叶数、形状;颗粒大小、颜色、以及颜色深浅综合来判断嗜中性粒细胞(核分多叶、细小的紫色颗粒、颜色深)、嗜酸性粒细胞(核分两叶、颗粒明显较嗜中性粒细胞粗大且颗粒呈桔红色,显微镜下看上去亮晶晶的)和嗜碱性粒细胞(没观察到)。
(2)ABO血型鉴定
人类红细胞膜上存在不同的特异糖蛋白抗原—凝集原,也存在于其它血细胞和一般组织细胞上,而血浆中存在着不与自身凝集原发生反应的凝集素,凝集原会与相应的凝集素发生凝集反应,使红细胞凝集成团,不能分开,红细胞破裂产生溶血。因此可用标准血清鉴定未知血型。在白瓷板上滴加抗A和抗B凝集素,然后加入本人血液,若与抗A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B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A型;若与抗B凝集素反应产生沉淀而与抗A凝集素不反应则血型为B型;若均与抗A、抗B凝集素发生反应产生沉淀则血型为AB型;若均不与抗A、抗B凝集素反应则血型为O型。实际实验中,在加入本人血液后,血液与抗A、抗B凝集素反应均无沉淀,但加入到抗A凝集素中后呈深色,而加到抗B凝集素中呈鲜红色。理论上不发生反应应呈鲜红色,颜色变深可能与pH值有关。
三、结论
(1)本人找到了红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
(2)本人的血型为o型,是万能供血者,可以帮助更多的人。
第四篇:幕墙质量控制流程
幕墙质量控制流程 一.材料
1.采购: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采购优质 合格产品,并提供质检报告和合格证.2.到现场复检:由质检员抽样进行检查规格 型号等是否与采购要求一至,并送样到甲方和监理,确认后进行施工使用.二.施工
1.技术交底:由技术负责人对施工班组进行培训,让工人对施工技术要求做到心中有数.2.坚持做到每道工序合格才进行下道工序施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幕墙结点安装
重点在于控制土建结构施工期间幕墙预埋件的埋设质量。监理人员应提前督促幕墙的设计、施工单位加强与土建单位的联系与配合,使幕墙预埋件的埋没位置、埋设质量能达到幕墙设计或规范的要求。此外,还得对预埋铁与连接角码的焊接质量、立柱与连接角码的连接质量等进行严格的检查和控制。
(2)横梁立柱安装
重点检查立柱安装的垂直度、横梁安装的水平度、幕墙分格的规格尺寸等是否满足规范或设计要求;检查和控制横梁与立柱的连接质量。
(3)面材安装
重点检查面材的固定连接质量及密封胶嵌缝质量.密封胶嵌缝施工要在合适的气候条件下,由熟练工人操作。施工时要防止气泡的出现,并保证胶缝厚度控制在规范要求的范围之内。
(4)建立质量保证体系
单位指定专人负责施工安装质量的检查与验收,发现的质量问题及时会同现场施工人员进行分析研究,找出原因并予以改正。检查验收制度要采取自检、及甲方质量管理人员和监理人员最终验收相结合,确保施工质量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3.6 认真做好幕墙的防火、防雷工作
幕墙的设计和施工要严格执行国家颁发的“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建筑防雷设计规范”等规范和标准。做好幕墙建筑的防火、防雷设计和施工安装工作。
第五篇:饲料原料接收流程和质量控制
饲料原料接收流程和质量控制-
饲料企业要搞好质量管理工作,首先要搞好原料的质量控制。若原料质量得不到有效的控制,饲料企业的质量管理工作也无从谈起。所以在工作上要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并做好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方案。
制标,形成较为完善的标准体系没有规矩无以成方圆,饲料企业要想搞好原料控制,也要有这样的规矩,重点是采样标准、原料标准、检验化验标准、贮存标准。标准在本质上而言,是企业的技术性法规,所以一旦确定,不能随意更改。另外,制标人员要熟悉标准制定的工作流程,操作人员要掌握相关的企业标准。
采样标准一是要明确规定是品管部工作人员。二是要因材取样,固体饲料原料采用对角线法采样,液体饲料原料经搅拌混匀后在上中下三层综合采样,采样量一般为1kg左右。三是不同供应商、不同批号饲料原料不可以混合采样。四是所采样要四分法分为两份(一份检验化验,一份备存),贮存于干燥、避光条件下的贮存室内,贮存期限为产品保质期后两个月。五是所有样品都要有标签标示,主要内容包括:原料品名、供应商、产地、进货日期、数量等。
原料标准原料标准制定的两个原则:尊重科学性,尊重企业实际情况。两个原则要并重,不能一手硬,一手软。过于强调科学性,会增加饲料企业的质量成本;过于强调企业实情,又会失去品控的意义,不能很好地控制原料质量。
原料标准制定必须遵守行业的强制标准,如卫生标准。
企业配方、行业原料标准、饲料原料营养价值成分表或行业标准,是制定原料营养指标参数的主要依据。
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比照行业标准,企业标准一定要严于行业标准。
验收指标参数要明确。哪些验收指标不能有弹性?哪些验收指标能有弹性,可以让步接收?让步接收的标准是什么?谁有权力决定让步接收?要明确。
饲料原料质量控制方案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采购渠道不宜多变,饲料企业应建立合格供应商制度。通过对供应商的既往供货质量记录、价格、供货的及时性、实力等因素进行评审,由采购部和品管部共同提出合格供应商名单,然后提请产品部经理批准。
合格供应商名单每年都要重新进行评审:一次不合格,对供应商提出口头警告;二次不合格,对供应商进行扣除部分货款处理;三次不合格,取消合格供应商资格。同时实行末位淘汰法,每年补充新的合格供应商。通过这些措施激励合格供应商,从而有效保证质量的稳定性。
原料的接收程序采购部提前通知仓库管理和品管部将有原料到厂,做好接收准备。
由仓管对原料进行过秤,核实与采购合同中数量的一致性,检查有无标签、产品质量合格单等原始
品管部接到仓管通知,要到现场进行采样,通过感官初步对原料的质量进行判断,合格的允许入库(待检区)。
品管部若检验合格,出具入库单,通知仓管可以入库(合格检区);不合格的,对产品质量影响又明显的,出具退货通知单通知采购部退货。同时向生产部经理提交质量报告。
紧急放行。对合格供应商供应的原料,如因生产急需来不及对原料进行检验,可以紧急放行。紧急放行需由生产部提出申请,品管部同意并经主管经理审批,做出明确标识和记录后再放行,以便一旦发现不符合规定质量要求能及时退回和更换。
让步接收。原料不合格,但对产品质量影响不明显,且生产又急需,这种情况下,品管部需要填写“让步接收申请单”,在品管经理签字后,提请主管经理批准。此外,原料价格要相应下浮。
原料的检验化验控制方案1.具备合同、原料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进货单。同时,三者的内容还要相符,这种情况下接收原料的检验化验。2.可以自检的项目:采样,制样,进行检验化验,分析检验化验结果,出具化验报告,检验人员、审核人分别签字。3.需送检的项目,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4.复检工作流程。5.异议人(供应商或采购部)提出复检申请,品管部经理批准,接受申请。6.自检的项目,重新采样,制样,进行检验化验,分析检验化验结果,出具化验报告,检验人员、审核人员分别签字。7.可以自检,但复检申请要求送检的项目,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重新采样,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检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8.对委托检验结果有异议的,需要再次进行委托检验,由化验室填写送样单,重新采样,送具有资质的相关部门委托检验,检验费用由供应商承担。
检验结果的处理1.验出的结果以检验报告形式反馈给有关部门,以便对不同结果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处理,并做出合格与否的判定。
2.三种可能的处理结果:合格,允许入库;不合格,退货;不合格,让步接收。
质量记录的管理1.品管部按规定要求填写各项质量记录,连同质量原始证明文件一起保管,归存档。包括:原料标签、供应商提供的产品质量合格单、进货单、入库单、化验单等。2.质量记录要求正确、齐全、清晰、有效。3.检验记录必须有质量判定结果并有检验人员和审核人签字。
持证上岗检验人员应熟悉和掌握原料质量标准和检验方法,按规定对原料质量进行检验。检验人员需经过培训后持证上岗———饲料检验化验员上岗证。取得这个证表明检验人员已具备胜任检验化验工作的基本素质。同时,饲料企业还要鼓励检验化验人员在工作中学习,学习中工作。比如饲料检验化验员职业资格,初级过了,要鼓励考中级,中级过了,要鼓励考高级。
原料贮存控制方案1.装卸工序的控制(1)装卸工装卸原料时接受仓库管理员的管理。(2)装卸工在装卸时不能用手钩去搬运,在搬运过程中要轻拿轻放,注意包装的封口是否结实,包装有无破损,发现上述情况即时就地解决。(3)装卸工不得损坏标识。(4)装卸完成后按原料保管要求清理现场。
2.贮存工序的控制贮存场所的环境要求:(1)简易仓库:临时存放稳定性强原料的场所,如石粉等,要求地面不积水,防雨。(2)大宗原料库:存放玉米、豆粕、棉粕、次粉等大宗原料的场所,要求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等。(3)添加剂原料库:存放微量元素、维生素、药品添加剂等原料的场所,除能通风,防雨,防潮,防虫,防鼠及防腐外,还要求防高温,避光。(4)每日工作完毕后要对各个仓库进行清扫,整理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定期对原料贮存场所进行消毒。
3.贮存场所的原料验收(1)原料入库前要进行下列检查:包装是否完整,有无破损,实物和包装标识内容和合同是否相符,有无检验合格单等。(2)不符合质量或待检的原料,由原料保管做出明显标记,隔离并妥善保管。(3)入库原料的堆放要求。(4)原料入库要放至不同库房,分类垛放,下有垫板,各垛间应留有间隙,并做好原料标签,包括品名、时间、进货数量、来源,并按顺序垛放。
4.原料出入库的管理和检查(1)对入库原料建立完整的账、卡、物管理制度,原料保管对所有的出入库原料按照规定手续进行登记,清点和变更,每月盘点一次,做到账物相符,报表上报财务等相关部门。(2)严格执行先进先出的原则。生产领料时,要对领料凭证进行确认无误时方可发放,领发人员双方签字。(3)原料保管员每星期检查一次库房,检查时要做好各项记录。若发现原料受潮、发霉或被虫、鼠损坏等而至影响原料品质时,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不能处理的上报品管部。
5.过期入库原料的管理(1)原料保管员在定期检查贮存的原料有过期情况时,要及时填写《过期原料检查记录》,并上报品管部。品管部对过期原料进行检验化验。
(2)根据《过期原料检查记录表》和检验化验结果,品控部提出处置方案,主管经理批准后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