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

时间:2019-05-14 22:4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

第一篇: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

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

屏山县人民政府副县长雷涛

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基础性问题,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关系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国家长治久安、人民安居乐业。当前,我国处于难得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人民内部矛盾凸显、对敌斗争复杂的特殊时期,因人民内部矛盾激化引发的群体性治安事件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为做好新时期维稳工作,必须着眼于当前形势,在指导思想、思维方式、实际行动上,实现新的转变,并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明确任务、落实责任、齐抓共管、协调联动,构建大维稳格局。

一、当前群体性事件的特点

(一)改革矛盾与群众现实生活困难交织,涉稳问题更趋利益化。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化,改革发展中所积累的深层次社会矛盾,必然引发不稳定因素。特别是改革发展中的问题一旦涉及群众生活的现实利益与实际困难,极易引发群众的不满心理甚至是对立情绪,导致矛盾激化,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合理诉求与违法表达交织,涉稳问题更趋极端化。当群体性事件发生时,聚众闹事方提出的利益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往往却采取违法的表达方式,一些挑头闹事者甚至采取伤人、堵路、毁物等极端方式激化矛盾,向党委政府施压。

(三)党务政务和警务交织,涉稳问题更趋突变化。许多涉及稳定的问题,产生的根源、解决的办法并不在公安机关,但是如果公安机关不积极关注,不主动介入,不协助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前处置、及时化解,非稳定问题就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突变为稳定问题,给公安工作造成被动,增加了处置这类问题的警务成本。

(四)维稳手段的多元与警察职能单一交织,更趋复杂化。社会稳定是在多种利益格局的呼声、多元文化的融合、多方矛盾的对立、多种不和谐因素共振状态下的基本平衡,这就决定了维稳手段的相对复杂性。目前,大量的不稳定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的特殊呈现,因此无论这些不稳定因素的诉求是哪个方面, 在解决办法上都极具策略性,党委政府能够权衡具体情况做出不同的选择,而这些手段却是公安机关所不具备的,警察的职能仅局限于《人民警察法》所赋予的权限范围内。

二、当前群体性事件的成因

(一)社会转型引发的矛盾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根本因素。在社会转型期,社会整体结构、社会资源结构、社会区域结构、社会组织结构及社会身份结构都在发生着重大转变,不同社会群体的利益意识不断被唤醒和强化,在各种社会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多元化的利益群体会不可避免地相互竞争和冲突,一些与主流意识形态不同甚至相反的价值观念大量涌现。人们受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的冲击,容易导致价值体系的紊乱,诱发出许多社会问题,甚至会引发某些集群不规则行为现象。

(二)官僚主义和腐败行为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政治因素。近年来上访、闹事等群体性事件增多,既有随着改革的深化,经济领域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纷繁复杂的矛盾和问题的客观原因,但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因为有的干部工作作风不踏实,脱离群众,腐化变质,从而导致干群矛盾激化所至。

(三)群众民主意识增强但法制观念淡薄是事件发生的文化因素。改革开放以来,群众的民主意识逐步增强,对民主的要求越来越高,参政的愿望越来越强

烈,但政治参与能力相对较低,法制观念淡薄。当群众之间、上下级之间出现利益磨擦或纠纷时,一些群众错误认为聚众闹事可以对领导造成压力,能较快解决问题,使本来能在法律程序中得到解决的矛盾演化成突发性群体事件。

(四)各种具体的利益冲突是群体性事件发生的直接因素。当前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常见利益冲突主要表现为以下几大类:因对政府出台的政策、措施不满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工程建设征地搬迁问题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企业经营亏损、破产、转制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单位或个人之间的利益纠葛而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因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等。

三、对策和思考

紧紧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建立健全各项维稳工作机制,构建大维稳格局,是积极预防妥善化解群体性事件的根本途径。

(一)建立健全利益协商和保障机制。一方面,要密切联系群众。各有关职能部门在制定、出台改革措施时,要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广开言路,扩大民主,注意倾听群众的意见和批评,采纳群众的建议和要求,打牢落实基础。同时,要加强国情和政策教育,及时做好对群众的解释工作,使群众能够了解党和政府的决策内容和过程,争得理解和支持。另一方面,要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各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在实施重大工作举措中,要切实考虑群众的实际承受能力和意愿,尽量统筹各个方面的利益,多为群众利益着想,多为群众办实事,维护好群众的正当权益,减少负面效应。

(二)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一要完善矛盾纠纷排查机制。坚持定期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超前排查与专项排查相结合,对矛盾比较突出、尖锐的地区和单位,要集中时间和力量,切实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在乡镇、街道和社区一级建立矛盾纠纷排查调解委员会,在辖区单位和外来劳务人员集中的地方建立调解组织,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综合作用。对排查出来的各类矛盾纠纷,要认真进行分类和登记、统计,做到情况清、底数明,找出症结所在,寻求解决方法,严防矛盾纠纷积压,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二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分级调处的原则,层层落实调解工作责任制,进一步明确居(村)委会、企事业单位及工商、国土、建设、环保和综治、司法所、法庭、公安派出所等部门在矛盾纠纷调处中的任务和工作职责,形成整体合力,防止推诿、扯皮现象的发生。三要大力加强对群众的宣传教育引导工作。要充分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社会舆论工具,大力开展普法教育,提高群众的自我教育、约束、管理能力,最大限度预防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同时,要努力引导群众有矛盾主动找基层调解组织,或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乃至法院,力争将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阶段。

(三)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和维权机制。利益表达渠道畅通是消解公民不满和冲突意识的基本要件之一。若现有的利益表达渠道(党政领导接待制度、来信来访制度、人民代表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都能充分、有效地发挥作用,群体性事件将会大大减少。信访部门作为党委、政府联系群众、倾听民声的主渠道之一,应在努力实现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防范、变群众上访为领导走访、变个别接访为联合接访“三个转变”上下工夫,力争将矛盾、苗头消化在升级中、激化前,为后期的处置工作争取时间。把领导走访制度推广至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并不断完善、规范。在群众上访较为集中的时段,如重大节假日和“两会”期间,可组织有关部门设立群众来访联合接待处;对群众上访较为集中的问题或地区,可组织下访团,开展专题接访、实地办公等,消除群体性事件的诱因。同时,要组织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视察、考察、调研活动,察民情,解民意,倾听和反映群众的呼声,引导群众依法表达诉求和维权。

(四)建立健全重点工作平安创建机制。应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重点工作平安创建机制,协调重点工作涉及单位与公、检、法、司以及信访等部门定期联系整体联动形成合力,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及周边治安环境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工作措施狠抓落实,充分发挥协调机制在化解矛盾纠纷中的作用。公安机关要建立起纵到底、横到边,布局合理,触角广泛,覆盖社会面广的情报信息网络,并通过整合、研判和共享,实现公安工作与情报信息工作的良性互动,实现情报信息主导下的打防控一体化。要针对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凸现出来的各种问题,研究制定出应对方案和具体措施,提高民警的法制观念、执法水平、应对能力和综合素质,大量事实证明,群体性事件均有一个演变发展的过程,其中都有为首者和骨干,做好为首者的教育转化和监控工作是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关键环节。对极少数不听劝阻、别有用心、挑头起事、策划煽动,甚至蛊惑实施打、砸、抢行为的为首分子,要采取果断措施,坚决依法予以打击,以起到法制震慑、教育多数的效果。

(五)建立健全维稳工作责任倒查追究机制。可由纪检监察部门结合实际制定出《维稳工作责任倒查追究制度》,对后果严重、影响恶劣的群体性事件从事前、事中、事后三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责任倒查追究,对负有相关责任的单位和个人依法依纪严肃处理。定期对各部门和单位的综治维稳工作进行考核,并将各项综治维稳措施是否落实、治安防范效果是否明显、群众对社会治安是否满意作为对单位及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标准。

第二篇:全力维稳防群体性事件

3月27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何挺主持召开市公安局党委扩大会议,研究部署当前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全市公安机关要认真抓好“五个落实”,全力维稳,竭诚为民,确保政治稳定、治安稳定和队伍稳定,不断提高维护稳定、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会议要求,提高认识抓落实,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决定上来,统一到学习贯彻全国“两会”精神上来,统一到市委主要领导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毫不动摇地坚持党对公安工作的领导,以实际行动维护重庆改革发展大局稳定;全力维稳抓落实,坚持信访专案集中办理机制,结合“三访三评”深化“大走访”活动,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尽可能地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阶段,坚决防止发生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竭诚为民抓落实,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把群众满意度和安全感作为检验公安工作的根本标准,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进一步落实各项便民利民措施,以更新的面貌、更高的要求、更高的姿态服务于民;服务大局抓落实,不断提高统揽公安工作全局、服务重庆发展大局的能力和水平,积极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继续推进实有人口管理立法工作,继续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依法惩处各类犯罪活动,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带好队伍抓落实,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抓好各级公安机关领导班子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凝心聚力、团结奋斗的工作氛围,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以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加强公安队伍建设,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公仆意识和务实意识,进一步提高执法水平、提升公安机关公信力,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努力开创重庆公安工作新局面。据重庆日报

第三篇:浅析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2013/2014第二学期13级三年制

《形势与政策》期末考试卷(开卷)

班级__13机电3班__学号 __***__ 姓名_____李灿_ 成绩_______

浅析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摘要] 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本文阐述了群体性事件的造成的严重危害,分析了产生原因,从提高执政能力、完善预防处臵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有效预防的对策。

[关键词] 社会管理群体事件执政能力

做好应对群体性事件工作,是当前各级党政干部面对的重大课题,是对各级组织执政能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能力的严峻考验,意义十分重大。

一、危害趋势

目前,由各种因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普遍关注,成为社会热议的敏感话题。关于群体性事件的定位和内涵,还没有具体、统一的界定。一般指多数人为达到某一目的或解决某一问题,采取静坐请愿、聚集上访、罢市、罢工、阻断交通等非正常渠道和极端方式的集体行为。多发领域主要有:社会治安、民间纠纷,农村财务管理、农民负担、基层选举,国有企业改革,非法集资行为和金融纠

纷等。

群体性事件发生及事态的扩大,干扰了发生地区的正常工作、生活和社会秩序,造成了社会不稳定消极因素。从全局来看,影响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给国家财产和群众根本利益造成了重大损失,破坏了党和政府的形象,在国内外造成了恶劣的负面效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障碍,造成的后果和影响十分严重。

二、原因分析

多发性的群体事件,是我国社会转型期和民主化进程中不可避免发生的现象,是社会、执政、舆论等走向公开化的必然,其产生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执政能力。群体性事件是党群、干群矛盾激化的突出表现,是伤害群众感情带来的后果,执政能力缺失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些地方处理群体性事件违规滥用警力,粗暴执法,无助于事情的平息解决,激化了干群、警民对立矛盾,使事件升级。个别地方制定政策或决策违背客观规律,损害群众利益;执行政策急功近利或变通走样,对于社会治安、收入分配、环境保护、资源权益等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问题关注不够,一些群众对基层政权缺乏信任感。在基层能解决的纠纷久拖不决,对可能导致闹事的苗头不能及时调解疏导,导致矛盾扩大,失去了群众的信任和解决问题的最佳时机。一些干部作风不踏实,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严重,推诿扯皮,不作为或工作不到位、措施不得力,对事关民生、民意、民利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使小事

变大,大事拖炸。如,贵州瓮安事件的发生,主要原因是干群关系高度紧张,长期积累的矛盾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导致社会情绪井喷,民众对当地政府不信、不满、不服,事件发生是偶然中的必然。

2、利益驱动。一些地方政府片面强调经济发展,注重维护企业与自身利益,漠视群众的权利要求与利益诉求,甚至以损害群众利益来增加企业与政府的效益,是群体性事件多发的重要原因。

3、体制原因。我国正处在经济体制转轨、政治体制改革的社会变革转型期,社会群体结构分化;新旧体制交错运行,社会管理存在一些失控;新旧观念交替,人们思想出现多元化趋势,各种不同价值观念、思想认识发生不同程度冲突混乱。随着利益格局调整和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冲突与博弈,成为一种常规性社会现象

三、应对措施

为有效有效预防群体性事件,提出如下应对措施。

1、提高执政能力。各级干部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政绩观、群众观,提高做好群众工作的意识和本领,巩固党执政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一是强化县级责任。预防群体性事件,重点在基层,县级是关键。全国集中开展的县(区)市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主要领导直接面对群众,集中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和急迫需要解决的权益诉求,要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建立县级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机制。二是总结经验教训。各地应全面总结群体性事件的经验和教训,针对不同类型群体性事件发生原因、表现方式以及造成后果等相关问题,进行

认真分析和专题研究,从中找到具有本质性、规律性的共性问题,提出有效预防的针对性和操作性强的对策,做到吸取教训和规范今后同步进行。

2、调整完善政策。多数群体性事件,是由于涉及到不同群体利益的政策过时或缺失造成的,从政策层面是解决的治本之策,必须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形势的需要适时跟进调整。注重和发挥政策理念作用,加大政策调整力度,大力发展经济,重点完善鼓励全民创业的经济政策,提高弱势群体的收入和生活水平。针对普遍多发领域集中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要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征用、国企改制、涉法涉诉、退役复员安臵等重点领域的政策。各级政府新制定的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办事,从实际出发。

3、完善预防处置机制。胡锦涛指出:“要建立健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工作机制,积极预防和妥善处臵群体性事件。”应尽快建立完善预防和调控突发性群体事件运行机制和有利于化解矛盾的长效机制。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注重舆论引导,大张旗鼓开展政策法纪宣传教育,增强群众辨别是非的能力。让全体公民要充分认识到,使用暴力手段表达正当合法的诉求,是对法律的漠视与践踏,是对社会公共秩序的严重损害,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对在群体性事件中借机煽动闹事或实施打、砸、抢、烧等犯罪行为的人员,依法公开从重处理。深入开展普法教育,增强公民的民主与法律意识,树立遵纪守法、法律至上的思维观念。

第四篇: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浅谈公安机关如何应对群体性事件

随着我国各方面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种社会矛盾的不断涌现,我国已经进入了“矛盾突显期”。然而对社会和谐影响最大、处理也最为棘手的就是群体性突发事件。大量的鲜活事例表明,对这类事件如果应对不力,处置不当,极易使矛盾激化,造成事态扩大,将会给人民给社会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害。公安机关作为处理群体性事件的中坚力量,如何处理群体性事件,将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甚至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我认为公安机关在可以根据群体事件的不同发展阶段,采取不同的应对办法,及时调整部署,作出正确的处置决策。

一是及时掌握社会动态,见微知著,未雨绸缪。努力将群体事件消化在酝酿阶段。要通过各种渠道挖掘情报,反馈信息,随时掌握社情民意,排查矛盾纠纷。初始阶段是群体事件的前奏,要及时把掌握信息动态,向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汇报沟通,及时采取应对措施,阻止群体聚集,延缓和避免事件的发生,减少影响和规模;

二是在群体事件的聚集形成阶段,要设法确保事态局面的稳定与秩序的尽量平静,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坚持说服教育在先,宣传法律和政策在先,晓以利害,同时及时调动警力,做好应急准备工作,适当增加威慑力量。针对参与人员有相互撑腰壮胆、法不责众的心态,应采取措施隔离分散,尽量疏散聚集围观群众,分割人群,分化瓦解组织,不让其形成群体势力。对为首者、操纵者要讲解法律和政策,表明我们的决心和态度,讲明其应负的法律责任。对起因复杂、规模较大,提出的愿望要求与有关法律政策差距较大,公安机关领导和参加处置的民警,都不能随便表态,要避免草率下结论,造成矛盾转移。要设法尽快平息其躁动情绪,争取群众理解,缓解矛盾,降低处理难度,赢得开展工作的时间和条件。

三是在群体事件的处置阶段,确保作出快速反应,控制局势,掌握主动。要依照有关法律规定先发布命令、通告,做好宣传引导工作,正确采取现场管制等应急措施,封闭现场地区,设置警戒区域,实行交通管制,盘查有关嫌疑人员,责令聚集人员立即解散,或强行带离现场,在聚集人员数量众多,形成规模而又拒不离开的可采用非杀伤性武器强行驱散。处置中要掌握火候,讲究方法,合情合理合法进行,防止行动过左,而埋下再次引发事端的隐患和口实。对不明真相被动参与的群众,采取对话的方式,相互沟通,孤立少数滋事人员,有效平息事端。争取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要指派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影响的人出面做劝导工作,使群众信服,缓解对立情绪。公安机关对其中煽动闹事、实施打、砸、抢、烧的组织者和骨干分子要搞好现场取证,做好录像、录音、拍照等工作,为日后打击处理收集确凿有力的证据。

四是在群体事件的平息阶段,确保对犯罪分子给予准确有力的打击,迅速恢复正常的社会秩序,积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善后工作。要既讲法制,又讲群众观念,以维护稳定和群众利益为重。要做好有关部门的协调工作,对群众所作出的承诺,必须尽快地兑现,让群众看到政府解决问题的诚意和决心,理解公安机关为民执法、为民办事的诚心。对构成违法犯罪的组织策划者、骨干分子以及有打砸抢烧行为的人,在事先做好调查取证的基础上,依法予以惩处,对大多数有过激行为的一般参与者重在教育,缩小打击面。要严把正确的舆论导向,统一口径,向社会真实客观地报道事实真相,揭露少数人的阴谋,教育参与群众,挽回社会影响。

五是要及时总结积累经验,对发生的每一起群体事件都要剖析事件全过程,查明发生事件的原因、形成的过程、组织形式、持续时间、群众提出的要求以及事件造成的危害。客观公正地总结成功经验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进一步完善和修正处置方案。

总之,群体性突发事件涉及多层次的社会关系、多样化的矛盾主体、多领域的利益冲突以及体制、机制、制度、政策、法律、观念等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公安机关不断总结经验创新方法,建立更加完善的预警机制,提高出警速度,提高处置质量,合理规划战术运用,协调使警种配合,使处置方法更加科学。

第五篇:创新社会管理构建大维稳格局

创新社会管理

构建大维稳格局

李雪荣 中共张北县委书记

构建大维稳格局是促进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创新社会管理的有效之举,是破解影响和制约维护稳定工作中体制性、机制性、保障性问题的根本办法。今年,全省政法工作会上,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省公安厅厅长张越要求各级各部门要积极构建“大维稳”格局,努力实现社会发展与社会稳定的动态平衡。今年以来,张北县按照省委要求,创新社会管理,着力构建党政统揽、群众参与协调统一的“大维稳”工作格局,切实解决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源头性、根本性、全局性问题,为加快建设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营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

坚持党政统揽,构建大维稳工作新格局。建立“大维稳”工作体系,关键在于充分发挥党委、政府的政治优势,广泛组织动员各部门、各行业的力量,有效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党政主导、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一是认识定位凸显党政统揽。认识是否到位,站位是否高远,是决定事业成败的重要前提。张北县委、县政府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巩固党的执政根基、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把构建“大维稳”格局纳入全局工作,作为化解矛盾纠纷的治本之策,维护社会稳定的长远之计,以新的理念推动“大维稳”工作,努力把“大维稳”工作体系建设推进到更深层次。二是组织领导强化党政统揽。县委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大维稳”工作,制定有关工作意见。各乡镇党委、政府和各单位、部门都成立了“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强有力的“大维稳”工作组织领导体系。我们还对村、社区、街道党委书记进行集中培训,提高基层干部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三是网络构建坚持党政统揽。在各乡镇、街道、社区以及重点单位、部门建立了“大维稳工作中心”,形成了纵向延伸乡镇、村、街道、社区,横向覆盖各区域、各行业以及社会管理各个方面的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目前,全县已基本做到了“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大维稳组织;哪里有矛盾,哪里就有大维稳工作”。四是工作保障落实党政统揽。张北县委、县政府把“大维稳”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党政目标管理,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抓综治、维稳工作的实绩考核,组织督导组开展督导检查,推进“大维稳”工作深入开展。“大维稳”工作涉及的组织机构、办公设施、工作人员和专项经费全部由县财政统筹安排,全力保障,做到了“有场地做事、有专人干事、有经费办事”,有力地保障了“大维稳”工作的顺利开展。

坚持群众参与,建立“大维稳”工作新机制。我们以群众参与为基础,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既充分发挥作用,又衔接联动的“大维稳”工作新机制。

一是推动“大维稳”创新发展。只有创新,才有生命。随着维稳工作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维稳工作只有在体制、机制上创新发展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深化人民调解,新建了一批劳动争议、教育医疗、食品药品安全等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扩展人民调解的覆盖面。创新行政调解,将行政调解作为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设立行政调解室,建立由政府负总责、政府法制部门牵头、政府各职能部门为主体的行政调解工作新体制。提升司法调解,实行全员、全域、全程调解,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诉前,延伸到涉诉信访、申诉再审案件,实现了司法调解的纵深发展。延伸社会调解,将具有调解职能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团体纳入“大维稳”工作体系,推动了“大维稳”网络的全覆盖。二是强化“大维稳”衔接联动。充分发挥“大维稳”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协调作用,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衔接联动的工作流程、对接程序等制度,既充分发挥了各类调解组织的独特优势,又有效弥补了各类调解组织的自身局限,改变了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各弹各调、各吹各号”的状况,形成了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的合力,提升了维稳工作的整体水平。三是健全“大维稳”运行机制。推行规范化和精细化管理,健全联合排查、综合研判和分流处理、分级化解、督查督办机制,设立维稳工作台账和信息管理平台。

充分发挥“大维稳”工作体系的重要作用,促进了维护稳定工作迈上新台阶。实践表明,“大维稳”工作解决了矛盾,调顺了民心,巩固了根基。

维护社会稳定的“安全闸”。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实现了矛盾纠纷常态化化解,有力地维护了全县社会稳定。2011年以来,全县各类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255件,多年未解决的32个涉稳突出问题得到稳控化解。

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为张北打造坝上区域性中心城市创造了良好环境。今年一季度全县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0.7%,截止6月10日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6.6%。

夯实执政根基的“加固件”。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全面加强了基层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将乡镇(街道)综治办作为党委、政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副主任和综治专职干部,增设党(工)委副书记专门负责综治维稳工作。在此基础上,整合派出所、司法所、人民法庭、维稳、综治和信访等力量,形成了大维稳工作大平台,夯实了执政根基。

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连心桥”。通过构建“大维稳”工作体系,有力地推动了各乡镇、单位、部门把开展维稳工作的过程,作为体察民情、维护民利、促进民和的有效途径,把社会管理和服务延伸到群众“家门口”,在党委、政府和人民群众之间开通了“直通车”,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落到了实处,使人民群众实实在在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深化了基层民主政治建设。

下载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构建“大维稳”格局 积极应对群体性事件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及应对

    网络群体性事件分析及应对 【提要】: 网络群体性事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发生的有较多网民参与讨论的事件。首先随着科技发展,网络的兴起是必然趋势。其次,近期“百万级点击率”的“......

    应对群体性事件新考验(五篇范文)

    去年初,本刊曾提醒2009年有可能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高发年。当事实证明这一预警的准确性后,我们深以为虑。目前根据一线调研与权威分析来看,应对群体性事件还面临更新更复杂的考验......

    称群体性事件被妖魔化 维稳压倒民众诉求

    2010年,“维稳”成为中国政府治理的关键词。每逢重大活动、重要时期,各级政府就会高度紧张起来。比如今年的上海世博会期间、广州亚运会期间,确保社会稳定都是当地政府的头号任......

    维稳文章——浅谈人民调解员如何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

    浅谈如何应对非正常死亡事件 非正常死亡是与自然死亡相对应的概念,即由于外界原因而导致的死亡,如工伤、医疗事故、交通事故、火灾、溺水等不是正常规律导致的死亡。据统计,去......

    14-2积极预防与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

    杭州精英在线系列课件http://www.jy365.net 3G时代新媒体的特点与社会稳定的维护(上) 主 持 人:刘素华 中共中央党校政法部副教授 访谈嘉宾:张荣胜 辽宁省通信管理局局长 刘永斌......

    群体性事件应对能力的几点恩考

    论提高领导干部应对群体性事件能力的着力点贵州省成开院11春行管本科 赵 倩【摘要】领导干部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不可或缺,他们往往扮演着上级党政部门和领导意图的传递者、宣......

    群体事件维稳对策探析

    群体性事件维稳案例探析 小平同志曾经强调:“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稳定,没有稳定的环境,什么都搞不成,已取得的成果也会失掉”。稳定对企业发展同样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而群体......

    涉维稳事件应急预案

    涉维稳事件应急预案 1、应急准备与预防 (1)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是人类进步、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是经济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