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0:06: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第一篇: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在本次清查中,工业企业只统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及其成果应用两类活动,就企业而言对应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

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等。

工业领域的试验发展包括以下四类活动:

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

3.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相关活动。

4.对弓l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应用或仿制活动。

第二篇: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

科技活动:指在自然科学、农业科学、医药科学、工程与技术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简称科学技术领域)中与科技知识的产生、发展、传播和应用密切相关的有组织的活动。为核算科技投入的需要,科技活动可分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及相关的科技服务三类活动。在本次清查中,工业企业只统计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及其成果应用两类活动,就企业而言对应通常讲的技术开发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指在科学技术领域,为增加知识总量、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去创造新的应用进行的系统的创造性的活动,包括基础研究、应用研究、试验发展三类活动。在工业企业开展的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活动中,较为普遍的和大量的活动属于试验发展活动。

基础研究:指为了获得关于现象和可观察事实的基本原理的新知识(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运动规律,获得新发现、新学说)而进行的实验性或理论性研究,它不以任何专门或特定的应用或使用为目的。其成果以科学论文和科学著作为主要形式。

应用研究:也指为获得新知识而进行的创造性研究,主要针对某一特定的目的或目标。应用研究是为了确定基础研究成果可能的用途,或是为达到预定的目标探索应采取的新

方法(原理性)或新途径。其成果形式以科学论文、专著、原理性模型或发明专利为主。

试验发展:指利用从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实际经验所获得的现有知识,为产生新的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新的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对已产生和建立的上述各项作实质性的改进而进行的系统性工作。其成果形式主要是专利、专有技术、新产品原型或样机样件等。

工业领域的试验发展包括以下四类活动:

1、为研制新产品或对已有产品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研制和检测用仪器设备的购置、制造及安装,购置原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辅助材料,样机试验和检测、建立和运行试验车间(中间试验),论证鉴定等活动。

2、为研制新工艺或对已有工艺进行实质性改进,所从事的技术调研、技术咨询和资料准备,设计及改进设计,工装模具准备,购置检测用仪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元器件、零配件,试验检测,论证鉴定等活动

3、在工程设计、小批量试制、工业性试验及试生产过程中对新产品原型和新工艺本身作进一步改进所从事的相关活动。

4、对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从国内购买的技术做实质性改进及再创新所开展的相关活动,但不包括对这些技术的直接

应用或仿制活动。

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指为使试验发展阶段产生的新产品、材料和装置,建立的新工艺、系统和服务以及作实质性改进后的上述各项能够投入生产或实际应用,解决所存在的技术问题而进行的系统性的工作。这类活动的成果形式大多是可供生产和实际操作的带有技术和工艺参数的图纸、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

工业领域的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一般属于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成果应用活动。工程与工装模具设计指新产品原型能够投入批量生产而从事的工艺流程、设备及工艺装备、操作及质量检测规程等的设计活动。小批量试制和工业性试验内容包括: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试验,新技术方法从设定的控制参数发展到不同条件下的验证试验,批量生产的质量稳定性与优化参数再现性试验,新技术的可靠性试验,生产检测、维护、安全等技术操作规范化试验,新旧生产系统结合部技术协调试验(含原材料、能源介质、辅助工具等系统的适应性试验)。

第三篇: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的概念及应用

质性研究是以解释现象为导向的,其研究焦点是构建和维持有意义的、复杂的、有微小差别的过程。质性研究的目的是引出经历和行为的脉络化的本质,并试图对其进行精细的、深度的、综合性的分析。由于质性研究聚焦于意义和解释,其弹性的、解释性的方法是必要的。不像流行性疾病的测量或临床测试结果,质性研究的意义和解释不能使用统计学方法进行测试和处理。质性研究所采用的方法如比喻、意义和解释要求更加灵活,但不乏严谨。例如,心理学研究显示失业人员比在职人员更易发生抑郁症。统计学以最好的方法证明了失业与抑郁之间的相关性。然而,当研究者们试图找出为什么失业者产生抑郁时,除了发现失业的年轻人更倾向于看更多电视外,则无更多发现。只有用质性研究方法,才能描述看电视能强化年轻失业者与社会隔离和抑郁的过程的解释。

然而,质性研究不能被认为是所有情况都实用的理论和技术。恰当地讲,质性研究要依赖于多种理论观点和实用技术,其基本目的是捕获人的社会生活经历,以及人们基于自

己的观点对这些经历的解释。近年来,由于质性研究方法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而被

越来越多的健康及相关领域的工作者接受, 社会科学家们已对应用质性方法解读各种卫生相关领域资料的价值进行过辩论。鲍姆在谈到质性方法在公共卫生中的作用时说,质性方法“非常适合研究复杂的情形,并且在很多方面有助于共卫生研究。因为它注重描述和理

解人们,质性研究方法特别贴切于新的公共卫生。质性方法对人们如何理解自己的经历能够提供深刻的见解,而其他的研究方法则不容易做到。在促进研究成果推广方面,质性方法也扮演了重要角色。杜尔和汉考克呼吁,在城市卫生研究领域使用质性故事,因为″只有数据变成故事才能够被所有人理解,否则,这些数据无论对政治或者行政当局的改革都是没有效果的”。在公共卫生领域,鲍姆认为质性信息能够用在以下 3 方面:解释那些影响到健康和疾病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的因素;理解团体和个人如何自我解读健康和疾病;研究与任何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不同参与者间的互动作用。质性研究资料也可以用来解释量化研究的结果,当人们在量表上填上数据时,其意义是很难被解释的,而质性研究就能够解读统计数据的意思。比如说,戴利和她的同事在诊断心脏病的常规检查中就提出,在医学领域存在很多无法用传统的数据分析技术解决的问题。质性研究方法以及通过其解读所得到的资料是极其宝贵的,质性资料为科学理解的进步带来巨大利益,正如霍尔曼所说,揭示和调整个体生活秩序是良好的健康照顾所必需的。当质性方法在我们的研究中清楚地建立起来时,医学知识将会得到极大的加速发展。

(摘自郑显兰等译《质性研究方法 :健康及相关专业研究 指南》第 2 版)

第四篇: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范文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概念及主要研究内容

第一节 预防医学的几个基本概念

1、预防医学的定义与内涵

以人类群体为研究对象,应用生物医学、环境医学和社会医学的理论,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法,研究疾病发生发展与分布规律以及影响健康的各种因素,制定预防对策和措施,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命质量的目的一级学科。

预防医学以环境-人群-健康为模式,针对人群中疾病发生、发展规律,运用基础、临床医学和环境卫生科学理论、知识和技能,研究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影响健康和造成疾病的主要因素,应用卫生统计学和流行病学方法和原理,探索病因和分析致病因素的作用规律,通过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实施预防,达到保护和促进健康的目标。

预防服务是最经济有效、受益面最广,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提高全体人民的健康水平。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要求临床医生必须将预防保健与医疗工作相结合。

2.与疾病自然过程有关的三级预防 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

目的 措 施

增进健康 健康教育 环境保护

提高抗病能力 合理营养 良好行为生活方式 生活劳动 卫生设备

体育锻炼 心理卫生

特殊防护 预防接种 清除病因

婚前检查 禁止近亲结婚 保护高危人群

是投入少、效率高、最积极的预防措施,是预防医学最重要的奋斗目标

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目的 措 施

早期发现 病例发现、周期性健康检查 ; 早期诊断 社区筛检、高危人群重点项目检查;

早期治疗 早期、合理用药

防止带菌(虫)防止恶化 防止慢性化 心理治疗

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

目的 措 施

防止病残 防复发、转移

力求病而不残

力争残而不废

力求早日出院

康 复 功能性恢复

心理康复指导

家庭护理

社会服务

社会教育爱护病残 3.预防医学发展的两次变革

十九世纪下半叶到二十世纪上半叶

传染病、病原体——细菌、免疫方法——疫苗、抗菌药物——抗菌素、预防措施——消毒、隔离等、成就——传染病死亡率大幅度下降,使疾病谱发生明显的改变。二十世纪下半叶开始

疾病——慢性退行性疾病(心血管病、肿瘤等)、意外死亡等; 病因——生物、环境、心理、社会等 取得成果。

从历史角度 人类消灭天花、脊髓灰质炎等烈性传染病的过程离不开预防医学的作用,离不开全社会的参与。

今天人类征服号称“世纪瘟疫”的艾滋病,更需要从预防入手。

即使在抗生素广泛应用的今天,单纯依靠药物也无法避免细菌感染性疾病对人类的伤害。征服病魔,单纯靠临床用药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重视预防医学的作用。

4、健康的概念

最早粗浅的认识是无病就是健康。

结实的体格和完善的功能,并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WHO 宪章中,对健康的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要有健全的身心状态及社会适应能力。”

①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②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③善于休息,睡眠良好;④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各种环境的各种变化;⑤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⑥体重适当,体型匀称,头、臂、臀比例协调;⑦眼睛明亮,反应敏锐,眼睑不发炎;⑧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齿龈颜色正常,无出血;⑨头发光泽,无头屑;⑩肌肉、皮肤富弹性,走路轻松。影响健康的因素

①环境因素; ②行为生活方式; ③卫生服务; ④生物遗传因素。

5、医学模式与疾病谱

是人类对健康观、疾病观、死亡观等重要医学观念的总体概括。生物医学模式

现在医学模式: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1)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依然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2)非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正在增加。

3)我国是世界上受地方病危害最严重的国家。4)职业病的危害十分严峻。

5)不良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影响日益突出。6)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益严重。

“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缺乏运动、过量饮食、营养结构不合理、吸烟、酗酒等不良生活方式与这些疾病密切相关。只要采取预防措施、坚持文明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1992年,世界健康大会维多利亚宣言)即一半以上的死亡可以预防。

第二节 食 物 中 毒

一、概 述

食物中毒(food poisoning)的定义: 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或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所出现的非传染性急性、亚急性疾病。

食物中毒的分类:

1.细菌性中毒:致病菌及其毒素 2.真菌性中毒:真菌及其毒素

3.动物性中毒:有毒动物或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毒素的可食动物性食物

4.植物性中毒:含有毒成分的植物、在加工过程中未能破坏或去除有毒成分、在一定条件下产生大量有毒成分的可食的植物性食物

5.化学性中毒:有毒的化学物、营养发生化学变化的食品、不合格的食品添加剂和营养强化剂

食物中毒的分类:

我国部分省市食物中毒病因统计

病因 件数(%)

总数 1131(100.0)细菌性 441(36.3)动植物性 131(11.6)化学性 293(25.9)

原因不明 266(23.5)

1999年我国食物中毒按病因分类

中毒原因

中毒人数(%)死亡人数 死亡率‰

细菌性食物中毒 1851(37.03)7 3.8 自然毒食物中毒 905(18.10)18 19.9 化学性食物中毒 1442(28.85)77 53.4 病因不明的食物中毒 801(16.02)1 1.2 合 计 4999(100)103 20.6

1999年我国食物中毒按就餐形式分类

我国部分省市食物中毒病因统计

就餐形式 中毒人数 死亡人数 学生集体食堂 2043 0 家庭(包括家庭婚宴)386 75 饮食服务单位 2491 14 其它场所 79 14 合计 4999 103

食物中毒的特点:

1.发病与某种食物有关。不食者不发病,停止食用发病即停止。

2.潜伏期短,多呈爆发性。

3.临床表现相似。多以胃肠道症状为主,病程较短。4.一般无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传染

二、细菌性食物中毒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 1.发病率高,以夏秋季为主; 2.病程短,病死率低,预后好; 3.引起中毒的食品主要是动物性食品(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病机制

感染型: 活菌 内毒素

致病菌→ 繁殖 → 毒素型: 肠毒素(外毒素)

混合型: 活菌 肠毒素

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沙门菌属食物中毒

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 葡萄球菌食物中毒 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 肉毒毒素中毒

(三)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

类 型 中毒机制 潜伏期(h)临床特点 污染食物 沙门菌属

感染型

6~36

高热、黄绿色水样便

动物性食品

混合型

致病性大肠杆菌属 感染型 4~48 发热、米泔水样或脓血便 各类食品

毒素型

副溶血性弧菌 感染型 12~20 发热、脐部阵发性绞痛 海产品,咸菜

混合型 血水样或粘血便 葡萄球菌 毒素型 1~6 剧烈呕吐伴腹痛、水样便 奶制品 肉类

自制发酵食品

肉毒杆菌 毒素型 12~48 肌肉麻痹,神经功能不全 罐头

1)细菌性食物中毒的诊断依据 流行特点: 临床表现:

中毒食品及污染来源 细菌学及血清学检验结果 动物实验

2)细菌性食物中毒治疗原则

迅速排除毒物(催吐,洗胃等)特殊治疗

对症治疗:治疗腹痛、腹泻、电解质紊乱等。

特殊治疗:合适的抗菌素(葡萄球菌性食物中毒一般不用);肉毒杆菌性食物中毒早期使用多价抗毒血清

3)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原则

(1)加强食品卫生的监督与管理,防止食品在加工、运输、销售、贮存过程中被污染;(2)低温保存食品,控制细菌繁殖和毒素形成;(3)食品加热充分,彻底杀灭病原菌和破坏毒素;(4)执行卫生法规及管理条例,加强对食品加工从业人员的管理和卫生培训,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

(四)非细菌性食物中毒

河豚鱼中毒、毒蕈中毒、含氰甙植物中毒、砷中毒、亚硝酸盐食物中毒

一、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河豚鱼中毒 中毒机制与临床表现:

河豚毒素:阻断神经肌肉间的传导作用 肌肉麻痹 扩张外周血管 血压下降 防治措施:

治疗措施:尚无特效解毒药,尽快催吐、洗胃、导泻以尽快排出毒物并对症治疗。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防止误服。

(二)毒蕈中毒 毒素类型及中毒特点:

1.胃肠炎型:急性胃肠炎症状。

2.神经、精神型:神经兴奋或抑制等。

3.溶血型:胃肠道症状、溶血性黄疸、肝、脾肿大等。

4.肝肾损害型:早期急性胃肠炎症状,重症者假愈期后出现肝肾损害。5.光过敏性皮炎型:皮肤暴露日光部分肿胀、疼痛或皮疹。常见的毒菇类:毒伞类、环柄菌类、生长在畜粪上的菇类 治疗措施:

1.迅速排出毒素:催吐、洗胃、活性炭吸附导泻、灌肠等措施 2.特殊治疗:神经精神型 阿托品

溶血型

肾上腺皮质激素

肝肾损害型 巯基解毒剂(二巯基丙磺钠或二巯基丁二酸钠)预防措施:加强宣传与管理,防止误采与误服。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

引起中毒的常见毒物:农药、亚硝酸盐、砷化物

引起中毒的原因:污染、误服

预防措施:加强宣传教育、加强管理 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一)食物中毒的调查

1.一般调查:判断中毒与食物的关系,找出可疑食品并立即封存。2.采样检查:明确中毒的性质。

3.明确中毒的原因,追查污染的来源与途径,以便采取处理和预防措施。食物中毒的调查与处理

1)明确诊断和抢救病人 2)现场调查

3)现场处理 4)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

1.积极处理病人; 2.重点可疑食品的处理; 3.病人呕吐物和排泄物的处理; 4.引起中毒的可疑人员的处理; 5.对引起中毒的加工场所的卫生整改措施; 6.总结上报当地卫生防疫部门。

第三节 职业病的防制

1、职业性有害因素 在生产环境及生产劳动过程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

职业性有害因素可分为四类:

1、化学因素

1)生产性毒物 2)生产性粉尘

2、物理因素

1)异常气象条件 2)异常气压 3)噪声、振动 4)非电离辐射 5)电离辐射

3、生物因素

屠宰、皮毛加工、森林作业

4、劳动组织和劳动制度

劳动过程中的强迫体位、劳动制度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厂房布局不合理 生产过程中缺少必要的防护设施

2、职业性损害

1)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造成的损害超出了机体的代偿能力,从而导致一系列的功能性和/或器质性的病理变化,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影响劳动能力。

职业病的范围 医学上: 立法意义上:1957年14种,1987年9类102种,2002年10类115种。

国家法定职业病由原来的99种增加到115种,新增加的病种有钡及其化合物中毒、铀中毒、一甲胺中毒、放射性肿瘤、放射性性腺疾病、放射性甲状腺疾病以及尘肺病等。

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健康损害的新趋势

1)低毒物质中毒增加; 2)致病因素变的复杂; 3)“清洁生产”行业发生中毒增加; 4)脑力劳动、工作紧张、工效学等问题造成的工作有关疾病增加; 5)新材料、新工艺等存在潜在危险等。

职业病的特点

病因明确。病因多数可定量检测,有明显的剂量-反应(效应)关系。接触同一种职业有害因素的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职业病病例发生,很少出现个别病例。早期发现,及时合理处理,预后良好。

职业病的诊断

职业史 ;职业病危害接触史;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 ;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等 ;综合分析,参考国家有关标准,由法定的医疗卫生机构,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集体诊断。

2)工作有关疾病

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与职业性有害因素有关,这些有害因素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造成潜在的疾病显露或已患的疾病加重,从而表现为接触人群中某些常见病的发病率增高或病情加重。

职业特征:作用轻微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有时不至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表改变,这些改变仍在生理范围之内,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

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等慢性肌肉骨骼损伤;工作中精神过度紧张导致健康损害;长期接触高温和噪声的工人高血压的发生率增高;生产性毒物和职业性中毒

金属毒物中毒、有机溶剂中毒、苯化合物中毒、刺激性气体中毒、窒息性气体中毒、职业性中毒的防制

广东省有1000万人接触职业危害因素,有患职业病的条件;自1992年以来,全省新发现严重职业中毒11种,其中9种为国内最早发现。

1989至2001年,全省共报告职业病4848例,其中新发尘肺病2486例,死亡1160例;急、慢性职业中毒1656例,死亡107例。

据调查,全省的职业病漏报率为120%,因此,1989至2001年职业病实际发病总数应为10666例,平均每年800多例;死亡数应为2787例,平均每年死亡214人。2001年报告发病总数是1997年的2.78倍,平均每年递升6.95%。

3、职业病的防制 1)基本措施

(1)开展职业卫生服务、作业环境监测、健康监护、危害控制咨询等(2)开展职业流行病学调查研究;

(3)贯彻职业病防治法,积极开展卫生监督工作;预防性卫生监督;经常性卫生监督(4)人员培训和健康促进教育。2)工程技术措施

(1)预防职业有害因素的发生 如用低毒物质代替高毒物质等;

(2)控制职业有害因素的扩散 如有毒气产生时,可采用局部排气罩等;

(3)防止直接接触 如自动化操作等。3)控制个人因素

(1)加强健康监护:岗前、岗中、离岗、应急等健康检查;职业病普查(2)加强个人防护

(3)保健措施

(4)加强职业健康促进

第五篇:企业文化研究与企业的发展

企业文化研究与企业的发展

生命科学学院 20142272 田野 摘要

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的生存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企业再也无法仅仅依靠自身可用资源来获得优势。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核心价值观越来越被市场所承认。当代这个经济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密集型产业将取代以往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所属的企业文化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企业文化的作用将使企业获得较大的竞争优势。关键字:企业文化

以人为本

价值观

创新

一、企业文化——作为企业的灵魂

(一)企业文化的含义

企业文化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的时间较短,首先明确一下什么是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发展目标的总和。企业文化是企业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论和企业文化管理理论都追求效益。但前者为追求效益而把人当作客体,后者为追求效益把文化概念自觉应用于企业,把具有丰富创造性的人作为管理理论的中心。这种指导思想反映到企业管理中去,就有了人们称之为企业文化的种种观念。企业目标代表着企业发展的方向,没有正确的目标就等于迷失了方向。完美的企业文化会从实际出发,以科学的态度去制立企业的发展目标,这种目标一定具有可行性和科学性。企业员工就是在这一目标的指导下从事生产经营活动。

(二)企业文化的作用

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提高员工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水准,对内能形成凝聚力、向心力和约束力,形成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精神力量和道德规范,能使企业产生积极的作用,使企业资源得到合理的配置,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此作为企业灵魂的企业文化,在企业的经营生活中起着巨大的作用: 一是企业文化能激发员工的使命感。不管是什么企业都有它的责任和使命,企业使命感是全体员工工作的目标和方向,是企业不断发展或前进的动力之源。二是企业文化能凝聚员工的归属感。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通过企业价值观的提炼和传播,让一群来自不同地方的人共同追求同一个梦想。三是企业文化能加强员工的责任感。企业要通过大量的资料和文件宣传员工责任感的重要性,管理人员要给全体员工灌输责任意识,危机意识和团队意识,要让大家清楚地认识企业是全体员工共同的企业。四是企业文化能赋予员工的荣誉感。每个人都要在自己的工作岗位,工作领域,多做贡献,多出成绩,多追求荣誉感。五是企业文化能实现员工的成就感。一个企业的繁荣昌盛关系到每一个公司员工的生存,企业繁荣了,员工们就会引以为豪,会更积极努力的进取,荣耀越高,成就感就越大,越明显。

二、企业文化的发展——以海尔文化为例分析

随着改革开放的历史洪流以摧枯拉朽之势使中国的经济焕然一新,生产方式的多样性使当今的消费市场也是愈发追求多样化和个性化。很多企业取得最终竞争优势常常依靠自身与众不同的、展现企业鲜明个性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如果想在成千上万的企业中脱颖而出就需要凸显出自己个性的企业文化。接下来本文以海尔集团的企业文化发展为例,说明企业文化的发展。海尔集团张瑞敏很早就认识到塑造企业文化是企业高层领导的最重要的责任,而且把创建企业文化看作是一个紧迫的业务问题,一直致力于对企业文化的设计、阐释和发展,从而创建了独具特色的海尔文化。海尔的企业文化是被全体员工认同的企业领导人创新的价值观。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创新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说是致命的弱点,西方国家到现在还嘲笑中国是“中国制造”而不是“中国创造”。海尔把握住了这一点,在起点上就领超了很多企业。海尔文化的核心是创新,这是海尔在二十年发展历程中产生和逐渐形成特色的文化体系。海尔文化以观念创新为先导、以战略创新为方向、以组织创新为保障、以技术创新为手段、以市场创新为目标,伴随着海尔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大到强、从中国走向世界,海尔文化本身也在不断创新以适应创新中的企业。

海尔企业文化的核心是“创新”,创新的背后是对人心的经营,用六个字概括为“诚心、知心、忠心”。即诚心对待员工,用心了解员工的想法与需求,做到让员工度企业忠心。企业文化的制定一般由企业领导层通过了解企业的各个岗位的员工之后所制定的,所以企业领导层的认识和决心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提。张瑞敏在海尔人看来无疑是一个英雄,他救活了一个企业,当然张瑞敏的成功不仅在于救活了一个企业、创立了一个品牌,更在于他创造了一种文化模式。从海尔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案例中看,企业领导层对企业文化的深刻认识和培育企业文化的决心,是其企业文化建设能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

海尔的企业文化不仅是需要企业领导层的对企业文化有深刻认识和培育决心,更重要的是制定的企业文化是切合企业实际。海尔集团的发展经历了以质量创品牌、以多元化促扩张、以国际化推动企业上档次的阶段,其企业文化的核心也由质量、服务向创新和快速的市场反应、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不断转变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海尔集团根据企业视情况,不断提出创新的目标,是企业文化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始终起着整合员工和企业理念的作用。所以,好的企业文化必然是要切合企业的实际情况。

三、企业文化的问题——以三鹿集团为例分析

我国企业文化的研究开始于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随着企业文化在西方的研究热潮的掀起,我国企业也意识到企业文化建设对于市场经济下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企业自身视野的局限性,使得很多企业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认识不足,使得企业文化的建设存在许多问题。本文以三鹿集团的例,列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若干问题。

首先是在企业发展中无视文化建设。目前还是有很多企业在管理理念上仍然以经济价值作为企业的根本所在,认为企业文化只是务虚的东西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实际工作中只重视对员工的技术培训,却忽略员工乃至领导层的精神文化建设。2008年被报道的“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使我们看到了企业只重视企业的经济效益,致人命于不顾的一面。企业缺乏一个良性的生产循环,企业领导层和企业员工道德素质的滑坡,没有把企业文化建设纳入日常管理活动之中,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缺乏一套完整和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

其次就是轻视企业文化建设中的内涵建设,当前在企业文化建设之中,很多人只是简单的追求企业文化的形式,认为统一着装,统一企业标识,做了形象设计和形象宣传便是在做企业文化。这是自我在心理上安慰自己罢了,企业的理念呢,企业中的行为方式规范呢。三鹿集团——一家著名的奶制品生产企业,经历风风雨雨走过几十年以过硬的质量树立了醒目的品牌。怎么就在短时间之内就土崩瓦解了呢,是企业领导层的混乱,是企业员工们对于企业没有自己的认同感。这些企业热衷于通过企业文化来展示企业的社会形象,热衷于让大家知道自己企业有企业文化,而缺乏对员工的深层次的教化,企业精神无法实现企业和员工的一致,因而出现涣散。

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是员工,员工才是企业之中的主力军。而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件建设就是塑造企业精神或企业的信仰,是与企业员工没有多大关系的。因而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自然而然的忽视人的因素。一方面是忽视员工的参与,在三鹿集团的员工只是企业生产产品中的辅助工具,对员工的管理永远是自上而下的方式,没有倾听员工对企业发展中的意见,员工只是被动的、麻木的接受和服从。另一方面就是忽视对员工的管理,三鹿奶粉事件爆发后,三鹿集团称已经查出是不法奶农向鲜牛奶中掺入三聚氰胺。这句话的真假我们无法确定,但是可以确定的是三鹿集团对于员工管理的混乱。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如果不能保证员工的素质,又怎么能保证企业的素质呢。员工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基础,但在实际工作中重视企业精神文化的贯彻,轻视对于员工的培训。

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对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首先要强调肯定人的因素,做到以人为本为核心。塑造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没有旁观者。企业文化的内在要求就是在经营管理中,重视人,相信人,理解人,发动人,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正如海尔企业文化对于人心的经营,用六个字概括为“诚心、知心、忠心”。即诚心对待员工,用心了解员工的想法与需求,做到让员工度企业忠心。

其次就是认识到企业文化的重要性,企业是个经济实体,重视经济是很好的,但是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文化的价值观始终是主宰着企业的一切经营活动和它的经济价值观。因此,必须要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科学地认识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艾亮

企业文化建设研究

天津大学

2012.11 董学峰 企业文化对于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

2009.04 胡硕利、卢巧 浅析当前企业文化建设现状、对策及意义

企业家天地 2009.06

下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的概念及名词解释(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