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巩固课程改革成果 开创庐山区教育未来
巩固课程改革成果 开创庐山区教育未来
-----庐山区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第一轮总结与展望
庐山区教研室
从2003年到2009年,庐山区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它的第一轮,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从全面推进向深入实施转型。2009年伊始,许多学校都在以各种方式回顾六年课改的历程,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成败得失。在上一期杂志中,本刊重点介绍了云南省五年课改的相关情况。在本期杂志中,江西省教育厅副厅长王占铭将向我们展示江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江西省赣州市的教研员谢泽源则就“教师如何适应新课程”的具体问题,向我们介绍作为省级实验区的赣州市的相关调研和对策。
2001年,新中国的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世人的瞩目下拉开了帷幕,屈指已过五年。五年来,数以千万的教育工作者以饱满的热情、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前行,贡献着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如今,回顾江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五年所走过的历程,总结经验、展示成果、研究问题、展望未来,对推进我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向纵深发展将起着积极的作用。
五年课改的经验与收获
五年来,江西省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遵循教育部“先实践,后推广”的思路,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级教研部门、各类学校和广大的一线教师以高度的责任感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这场改革的潮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并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决策保障了实验的顺利进行
2001年新课程改革工作启动以后,江西省各试验区都相继成立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领导小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从各个方面加强对实验工作的领导,精心规划、科学决策,从以下方面努力保障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1.以素质教育观念引领课改,增加积极推进课程改革的责任感
“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是这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思想理念,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和基本指导思想。在五年的实验工作中,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自觉更新教育观念,并引导广大教育工作者把实验的过程作为学习、领会素质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的过程,从而保证了课改实验的顺利进行。
2.科学规划、周密部署、加强宣传,形成支持课改的良好氛围
这次课程改革的力度之大,对学校的观念、制度、师资、资源等各方面的挑战是前所未有的,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度关注。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过程的各个环节上,明确分工,协调一致,通过争取政府政策、经费的支持,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通过广泛、深入的宣传,推动全社会支持并积极参与课程改革;通过制度建设,促进学校、社会、家长的共同参与。
江西省的实验工作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省委、省政府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列为全省基础教育七大工程之一,在政策上、资金上实行倾斜。五年来,累计投入25个亿,极大地改善了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01至2005年,省级财政共安排新课程教师培训经费1000万元,平均每年200万元,2006年达到380万元。
3.坚持科学民主决策,构建全程跟踪、指导课程改革工作机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实验中所面对的都是极具挑战性的新情况、新问题。五年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转变工作作风。
首先,从调查研究入手,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建议,尤其重视在实验第一线的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在规范教材管理、进行考试制度改革这两个重大问题上,多次召开全省范围各个层面人员参加的意见征集会议、专题研究会议,广泛听取意见。同时通过中招和教研两个部门组织力量进行大规模的专项调研。
其次,及时了解实验进程,客观、清醒地分析实验工作态势,对实验工作全程跟踪、进行评估分析。并适时召开阶段性总结会议,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有的地方还邀请教育部领导和课程专家对实验工作进行具体指导。
4.坚持依靠专业引领,把课程改革与教师专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江西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充分认识到广大教师是新课程建设的主体力量,始终把课程改革和教师发展紧密结合,依靠教研机构、师范院校、教师培训机构,制定培训规划,组织培训力量,建立培训基地,安排培训经费,形成合力,共同完成全省的教师培训工作,做到“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
二、各级教研部门的努力与发展提高了实验工作实施的效率和水平
2001年课程改革实验开始以来,江西省各级教研室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主动迎接挑战,强化自身建设,转变工作职能,协助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实验规划、开展实验过程调研与评估,在协助课程管理,特别是新课程师资培训以及课堂教学指导等方面承担了大量细致的工作,成为全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中的一支生力军。
1.在“研究”上下功夫,为学校和教师提供更有质量的专业引领
—研究课改,指导课改,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料据不完全统计,五年期间,各级教研室为实验工作提供的重要分析报告和改进工作的建议等资料总计达200余万字,这些材料汇编在《走过五年》、《中小学科研方法指导》、《江西省中小学“十五”教育教学科研优秀课题汇编》、《校本教研在江西》等书籍中,成为新课程实施的一笔宝贵的智力财富。
二立足学校开展教研,促进教师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实践证明,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来说,建立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符合我国的国情,符合教师成长规律,是推进新课程和实现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五年来,各级教研部门深入一线,以校为本,开展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一是建立了10个省级“实验性、示范性校本教研基地”,其中,南昌市西湖区、广丰县、南康市为国家级校本教研基地。二是贯彻落实“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发挥乡镇中小学在“县区-乡镇-学校”这一行动链中的“枢纽”作用,将“发展思路、具体策略”落实到每一所村小,实现区域整体推进。三是编写了《校本研究在江西》一书,对我省在校本教研工作方面所做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
三关注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内容,促进学生发展。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课堂教学改革又是教学改革的主要方面。从实验一开始,各级教研部门就专门组织力量研究课标、研究教材,以指导课堂教学。五年来,在各级教研室的指导下,江西省的教学改革蔚然成风,并形成了众多的改革成果。如:
赣州市“创新教学”整体教学改革项目、南昌市东湖区的网络教研促课程改革的经验、广丰县农村学校校本教研经验、南昌市站前路小学开展集体备课的经验等等。省教研室还针对农村课堂教学现状,研究制订了《农村教师课堂教学策略指南》。五年来,在推进教学改革的同时,各级教研部门以中考考试改革为突破口,带动了新课程学业评价的改革。目前我省初中毕业生学业评价与考试已走向科学化、规范化,中考试题受到国家教育部专家的高度评价,得到考生、家长、社会的充分认可。2001年开始,省教研室每年举办学业评价研修班,现已培训教师15000多人,有效地促进了中小学课堂教学改革。
四结合地域文化,开发课程资源,彰显地方特色。实验期间,各级教研室大力开发地方课程资源,开发和编写了《江西历史与名胜》、《山水家园》、《家乡》、《综合实践活动》、《手工制作》、《折纸·剪纸》、《中华诗词》、《语文自读课本》等一系列地方教材。同时还参与了物理、数学、思品等国家级教材的编写工作。
2.创设“民主平等、和谐开放”的教研机制,激活教师实践新课程的热情
—把组织和指导一线教师研究课题作为重要抓手。省教研室于2000年建立了课题研究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省、市、县三级教研室的职责。省教研室从发布研究指导意见和课题指南、帮助学校建立相关的制度到宣传和推广切实可行的研究成果,促使全省群众性教育教学科研工作蓬勃开展。五年来,有200多所小学、300多所中学、20多所大学和教研机构,以及10多所幼儿园在省课题基地办有立项课题,有1万余名教师参与了省课题基地办立项课题的研究工作。截止2006年上半年,共申报省级课题4702个,批准立项3007个(其中重点课题275个),结项课题638个(其中优秀课题60个)。
二充分利用网络,丰富指导途径,提高服务效率。2001年,省教研室建立了中小学信息网站,后更名为“江西省教学教材教研网”。随后各设区市、县(区)教研室也相继建立了教研网站,发挥网络教研的作用。
三改变传统教研方式,变“坐堂式”为“参与式”。为提高教研的质量和品位,各级教研部门努力改变“坐堂式”的教研活动方式,倡导基于课堂生成的多元互动性的“参与式”教研,唤醒教师对自身教学实践的不满,激活教师的改革热情和责任心,以提高新课程实施的水平。
3.加强内涵建设,创新管理,增强教研室工作的生机与活力
新课程实验实施以来,各级教研室率先学习,转变观念,自觉下移工作重心,创新工作方式,提高管理规划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加强与高校和其他研究机构的合作,建立专兼结合的教研队伍,使教研工作充满活力。广大教研员从自身的转变开始,研究课标、研究教材、培训教师,组织课题研究,探索考试评价改革,解决了许许多多课程实施中出现的具体问题,承担起了专业引领的重任。我们欣喜地看到,是课程改革,增强了教研室工作的生机和活力。
三、广大一线教师的改革热情和信心是课改实验得以推进的坚实基础
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广大教师来说是个极大的挑战。面对新课程,教师们普遍感到的是提升自身素质的迫切需要。江西省课改实验区的广大教师以坚定的信心勇敢地迎接和接受了这一脱胎换骨的挑战,与实验区的各级教育管理人员、教研员一样,倾注了极大热情。这热情和信心源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源于教育工作者对祖国未来、对下一代国民成长的神圣责任。有付出就会有收获。可以说,五年的课改实验收益最大的是我们的学校、是参与实验的广大的一线教师,是我们的学生。学校面貌的改变、教师专业的发展、学习方式的变革带给学生的惊喜,让我们常有丰收的喜悦。
未来课改的展望与期待
在我们回顾五年课程改革实验工作,肯定成绩、总结经验的时候,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与周边发达省份相比,对照教育部的要求,江西省在经费的投入上,在观念的转变上,在课堂教学改革、考试评价改革方面,在农村地区课程改革问题上,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建设上仍存在差距,还有许多工作亟待我们去做、去完成、去做得更好。
一、坚持科学发展观,努力实现江西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党的十六大提出,必须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要实现教育的可持续的快速发展,必须坚持全面、科学的教育发展观。刚刚召开的江西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了坚持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加快富民兴赣,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江西崛起新跨越的新时期的战略任务,并把“科教兴赣、人才强省”作为六大战略目标之一,这对江西省的基础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努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第一,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当前,要把农村义务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一手抓巩固提高,一手抓未“普九”地区的普及工作。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快高中教育发展的步伐,做好推进高中新课程的准备工作。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使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协调发展。
第二,坚持教育的公平公正,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农村义务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建设好农村学校、发展好农村教育作为新的形势下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抓手;把搞好农村义务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确保全体适龄少年儿童都能享有接受良好的义务教育的机会作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
第三,遵循教育规律,切实提高基础教育的质量。高质量的基础教育不仅能为高等教育输送合格人才,而且会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坚持教育改革创新,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创新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当前,一要切实巩固已有的课程改革成果并不断深化。二要推动课程改革向更深层次发展。要进一步优化教师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师资培训效率;要充分发挥现代远程教育作用,切实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提升农村教师的综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扩大学生视野,促进教育均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三要推进依法治教,依法行政,认真贯彻执行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进一步转变管理方式,建立一个更加有利于增强教育生机活力的教育秩序。
针对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省教研室提出了“有作为的研究是教研室的生命价值体现”、“教研机构要强化‘有为才有位’的思想意识,用有作为的研究拓展自身的发展空间,占领自己的一席之地”的工作创新思路。新课程给各级教研室增添了新的期待和挑战,为新时期的教研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是伴随着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人事制度的变革,教研室要真正获得突破和发展,仍面临严峻的考验。各级教研室要转变职能、转变角色,创新工作方式,多研究实际问题,真正发挥研究、服务、指导的作用,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咨询和决策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在有意义的研究中找准自身的位置,争取自身的位置,体现存在的价值。
第二篇:巩固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一是坚持不懈地抓好学习教育,将理论武装贯穿工作实践始终。要继续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刻领会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突出抓好理想信念教育,抓好群众观点、宗旨意识的教育,抓好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和道德规范教育,引导监管人员进一步牢固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二是深入推进“两方案一计划”的扎实落实。要重点做好建章立制工作,切实加强制度体系建设,努力加强制度建设创新,确保建章立制取得实效。党委书记要全面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党委成员按照分工,组织分管部门,把握进度、推动落实。要围绕重点整顿任务,结合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拿出有力措施整改;要按照科学、依法、务实的原则推动建章立制,确保形成的制度行得通、指导性强、能长期管用;把专项整治作为教育实践活动整改落实的重中之重,以严肃的态度、严格的标准、严明的纪律狠抓落实,务求取得实效。三是建立反对“四风”、改进作风的长效机制。要认真梳理、系统归纳活动中的好做法和好经验,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使之长期保持下去。对于已经形成的制度,要切实落实好、执行好、遵守好。对于已经明确要建立但还未制定出台的制度,要抓紧调研起草。要本着务实管用的原则,使各项制度在形式上简便易行,在具体内容上可执行、可监督、可检查、可问责。通过健全和落实好制度,形成用制度管人、管权、管事的良性运行态势。坚持一手抓作风建设、一手抓业务工作,努力建设一支素质高、作风硬的党员干部队伍,以良好的作风扎实推动辖区银行业的改革发展。四是建立有效的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加强督促落实。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要协调联动,把要解决的突出问题,纳入监督检查的重点内容,形成常态化。对暴露出的问题发现一起纠正一起,督促限期整改;对出现反弹的,坚决予以查处。要继续坚持问题导向,对群众不满意的问题要敢于聚焦;对反映最突出的问题要重点督改。要发挥群众在监督中的作用,让群众参与监督和评议,确保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
第三篇:巩固“两基”成果 办人民满意教育
巩固“两基”成果,办人民满意教育
——吴铺中学迎“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汇报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校“两基”工作自2004年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以来,继续加大“两基”核心指标的攻坚力度,切实把教育事业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并成立迎“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专班,认真制定了《吴铺中学“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方案》。特别是近几年来,我校坚持做到“两基”队伍不散、政策措施不变、工作力度不减、监管考核工作不懈,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提高了“两基”核心指标。现特向各位领导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1、学校简介
吴铺中学成立于六十年代,是改革开放后发展最快的镇办重点中学。学校几经政府投资,多方筹措,目前已发展成为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施先进、达到国家“两基”指标的、初具现代化规模的绿化合格学校。校园面积约26996平方米,校舍面积约10322平方米。
现有在校学生1316多人,19个教学班;教职工83人,其中专任教师81人,中学高级教师14人,中学一级教师62人,参加省市素质提高培训的教师30人,市学科带头人4人,专科学历63人,本科学历18人。
学校装备有现代远程教育B级模式,拥有电脑32台,学生微机教室和教师电子备课室各一间,多媒体教室一间,并开通了KU波段及校园局域网。
学校设施齐全、环境优雅、管理科学、师资力量雄厚、文化氛围浓郁,是求知求学的理想场所。近几年来,学校坚持“相信学生,发动学生,发展学生”的办学理念,坚持“规范行为、科学管理、不断创新、构建和谐、打造品牌”的办学目标,坚持“循德导行,笃志向 学”的校训精神,形成以养成教育见长、以打造诗意校园为先、以争创楚天名校为奋斗目标的特色管理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品位,各项工作已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教育教学质量也年创新高。学校先后荣获“孝感市示范学校”、“孝感市花园式学校”“孝感市教育教学管理规范化一级学校”、“云梦县示范学校”、“云梦县最佳文明单位”、“云梦县英才辈出学校”等一系列荣誉称号。
2、“两基”情况
2006---2007学,在校学生 1461人,其中流失31人,辍学率 2.12%,毕业学生 549人,按期毕业率 98.2% ;
2007―-2008学,在校学生1351人,其中流失 31人,辍学率2.29%,毕业学生 386人,按期毕业率为97.72%;
2008---2008学﹙上﹚,在校学生1316 人,其中流失 15 人,辍学率为1.14%。
二、采取有效措施,巩固提高“两基”工作成果
几年来,我校遵照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教育教学质量稳中上升,为国家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做出了应有的贡献。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我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进程。
1.加强宣传,营造氛围,提高“两基”工作责任感。一直以来,我校以大好的教育发展机遇为契机,以优良的教育质量为生命线,以“政府依法重教,校长依法治教,教师依法从教,学生依法受教”为政策导向,全面开展新时期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①召开专题会议,全面宣传发动。依据我镇“两基”形势,结合2004年迎国检时暴露着的隐性问题,学校多次召开“两基”专题会议,同时组建学校“两基”工作专班,大力宣传《义务教育法》,使“两基”政策归心,切实增强了全民的义务教育的法律意识。②运用学校新闻媒体进行宣传,在《学校“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实施细则》的引导下,学校构建了“校长——分管领导——年级主任——班主任”和“党——团——队”的义务教育宣传网络。团支部要求学生会通过校 园广播、文化长廓、国旗下的讲话及黑板报等媒体宣传“两基”知识,使学生认识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根本保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而打消了学生的怠学、厌学情绪,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③学校还派“两基”宣传员江玲等在校园、街道、社会中心等处刷写固定标语四十余条,巨幅标语五余幅,这从根本上提高了国民“两基”意识,为学校“两基”工作营造了宽松的社会环境。此外学校还通过“五·五”普法,在校园里开展“十一法一知识”的讲座,增强了学生的法律意识,使学生受到深刻的法制教育。
2.加强领导监管,强化政府行为,落实教育优先。①为加强政府对“两基”核心指标工作的宏观领导,我镇成立了以镇委副书记、镇长袁建华为组长,镇宣传委员杨国清为副组长,镇教育学区主任万弼清、中学校长何宇为办公室主任,镇直机关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领导小组。它的成立为学校“两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可靠的领导保障。与此同时,我校也组建了以为何宇组长,程运元、吴秋峰为副组长,年级主任、班主任为成员的“两基”工作专班,并制定出《学校“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实施细则》,保证了学校“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的顺利开展。②为大力支持我镇的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全方位提高“两基”水平,镇人民政府制定出《实施九年义务教育镇规民约》和《告适龄儿童少年家长书》,它明确规范了公民的“两基”行为,还制定出违规者的处罚措施,要求全镇人民共同遵守。③成立了“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执法小组,我校在镇政府的宏观领导下,同司法、工商等部门一起,成立了义务教育执法队,对少数“拒不送子女入学”和“私自招收童工”等违法行为的,执法队将按《镇规民约》的有关规定进行“罚款”或“增派义务工”等处理,情节严重者,将按《义务教育法》的有关条款,实行法律制裁。
3.突出三个重点,提高“两基”核心指标。
①全力投入,优化育人环境。近几年来,我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确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办学理念,努力实施“一年争达标,两年求规范,三年显特色,四年成名校”的几步治校兴校方略。为此,学校不遗余力地改善办学条件,采取政府投资,多方筹措的方式先后耗资500余万元,拓宽学校环形跑道,兴建科技实验楼一栋、男生住宿楼一栋、女生住宿楼一栋及教师住宅楼二栋,并且学校还装备了多媒体教室、教科研室、电子备课室、理化生实验室等现代化教学设施,实现了教研教学网络化。学校还按每年15万元的标准添置理化生实验药品,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实验室标准,图书室各类书刊达15000册,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另外学校还加大净化环境、美化校园的力度,形成了“求知苑”、“生活园”、“健身场”三大区域,真正让全校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
为了学校可持续发展,提高广大师生的生活质量,学校新建学子餐厅和教师廉洁食堂,装修了学子超市,搭建了可喂养三十头猪的猪舍。另外学校还硬化师生篮球场,并规划在今年年底将教学楼前的环形跑道橡胶化。
②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控辍保学。控辍保学是“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中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因为学生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要把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学生动员入学绝非易事。几年来,我校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了大量的工作,使中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a层层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每学年初,镇政府首先与学校签订“控辍保学目标责任书”。并要求镇党政挂包村(社区)的领导干部,各村(社区)包组干部,把本辖区内的学生入学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干部工作考核。并明确,若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因素辍学的,由包村(组)干部负责,若因学生学习困难辍学则由学 4 校、班主任和任课教师负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
b广泛开展贫困生救助活动。2005年以来,我校组织了十余大○规模的捐资助学活动,要求全校广大教职工人人参与,奉献爱心,将该款作为贫困生救助基金,存入专户,专人管理。镇政府还倡议每个干部职工每年帮扶一名贫困生,几年来,有673人次得到全镇干部职工的帮扶。在此基础上,镇团委、妇联积极向外界报送贫困生资料,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云梦委组织部的领导定人帮扶6人,县法院定校帮扶4人,驻云梦武警官兵定校帮扶4人等,各种渠道的希望工程救助已长期结成对子。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校认真用好“两免一补”资金,实实在在让贫困家庭的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从而激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和激励贫困生树立努力学习,立志成才,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c学校管理实行“辍学一票否决”制。一直以来,学校制定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将控辍保学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和教师综合考评,凡因体罚学生、歧视贫困生等人为因素导致学生辍学,必将受到严肃处理。凡有学生辍学的班级,不能评优,所在班级的教师不能评选先进,杜绝了人为的辍学因素。
d建立留守学生档案,开通免费亲情电话。○③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维护校园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4.加强对学校的管理,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
①启动名师工程,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长期以来,我校把培养、造就名师当成学校工作的第一要务。目前我校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市级优秀教师8人,市学科带头人5人。
近几年来,随着四制改革的推行,校际竞争加剧。为保持稳定的教师队伍,我校本着“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原则,大力营造教师间既合作又竞争的工作氛围,让教师有充分展示才华的平5 台,因此我校教师管理呈良性竞争机制。一方面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比、学、帮、教,通过师徒结队的形式,让有经验的教师向青年教师传授备、教、改方面的技巧,使之尽快成长起来;另一方面充分发挥校委会、团支部、工会、职代会的职能,解决教师工作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形成了一支凝聚力强、执着杏坛、教艺高超的稳定的教师队伍。例如今年暑期我校实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和任课教师双向选择制度,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②更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质量。为了加强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我校依据县教委“三个规定”相应制定了《吴铺中学教学管理章程》。在教学上,学校为了落实常规教学工作,设立了学科备课组长,实行备课组长周检查和教导处间周抽查及学校月公布的形式,检查教师的常规教学工作的开展情况。力求在常规方面抓“好”;在细节方面从 “严”;在过程方面求“实”,努力形成学校的办学亮点。此外,我校还创造性开展一系列教研教改实验活动,在单元教学、分层教学、对比教学、形象教学、情感教学、程序教学等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其作法是:
a全面开拓学生智能。○在课堂教学中,摒弃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实现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有创意地实行“学生主体、异步教学、师生互动、节节有获”的教法,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激活思维,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获得新知。
b全面开展英、音、○美、体等课外兴趣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我校按县教委规定开齐、开足体、音、美、劳等课程,且配备专职教师6人。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与潜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同时,组织学生进行书画比赛和乒乓球、篮球比赛,发现苗子,培养尖子,形成变被动为主动,变苦学为乐学,变静态为动态的教学新格局。
③加强中等职业教育的宣传与招生工作。
④稳步推进远程教育,提高教师执教水平。
5.以养成教育为契机,管理文化日趋提升。今年以来,学校大力开展养成教育,且彰显出云梦县养成教育的特色:通过“生活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讲秩序、讲公德、有理想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节俭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通过“礼仪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尊敬师长、礼貌待人的礼仪习惯;通过“学习习惯”的教育,培养学生刻苦钻研、严谨治学的学习习惯。具体说来,学校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以养成学生高雅的生活习惯、严谨的学习习惯、文明的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与生活的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督查为手段,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提高学生文明生活的水准。半学期以来,学校的养成教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肯定。
6.加强教育经管,服务教育教学。
管好、用好教育经费和地方教育发展费,是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可靠物质保障,为了管理好财务,学校建立了经费投入的长效机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同时出台了一系列财经管理制度。①严格按中央政策免收学杂费,落实“两免一补”政策,每学年开学前夕,我校将特困生及资助生活费的等级标准和金额公布于众;②民主理财,合理调配教育经费。学年初,由校委会、经委会制定收支计划,统筹安排办公经费,合理调配勤工俭学经费,全心全意地为教育教学服务;③严肃审批制度,学校千元以上的开支,须由校委会、经委会联合提出申请,报县教育主管部门审批,方可开支。百元以上的开支由校委会、经委会共同决定,其报销凭证也要做到“三经手、二证明、一签字”。这样既提高了学校经费开支的透明 7 度,又提高了学校合理利用教育经费的政策水平。
三、“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中出现的隐性问题 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虽然我校在“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但也清醒的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
1.学校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影响学校可持续发展进程。2.校本教研有待进一步加强,远程教育资源匮乏,导致中青年教师难以适应新的教育形势。
3.班额过大,“万金油”教师多, 政、史、地教师欠专业。4.“两基”核心指标检查工作覆盖面尚欠广泛,有待进一步加强。
5.留守生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今后努力的方向
1.进一步提升办学理念,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校园文化品位,打造诗意校园,为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创建楚天名校奠定坚实的基础。
2.进一步加大教研力度,创建学习型校园,树孝感市学科带头人。
3.进一步加强教育现代化的建设。
4.加大“两基”宣传力度,解决流失生问题。5.探索彻底解决留守生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依法治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进一步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不断更新和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我校的“两基”工作质量,努力把每一位适龄少年都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 8 人,推动我校朝着“管理科学化,条件现代化,育人全面化,质量优质化”的方向迈进。
吴铺中学“二基”核心指标工作
汇 报 材 料
二OO八年十一月
第四篇:学习贯彻党章巩固教育成果
学习贯彻党章巩固教育成果
党章是规范和制约全党行为的总章程,是把握党的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准则,是坚持从严治党方针的根本依据,是党员加强党性修养的根本标准。学习贯彻党章和巩固扩大先进性教育活动成果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把学习贯彻党章,落实到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之中,进一
步巩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成果、制度成果和理论成果。结合个人学习思考,我认为学习贯彻党章,巩固先进性教育成果,重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必须在思想上坚定先进性,提高党性修养
一个政党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其指导思想上先进性,同样,一名党员的先进性首先表现在思想上的先进性。当前,我们要进一步认真学习、坚决贯彻党章,用党章来统领我们的思想。
1、坚持理论学习,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先进性。理论思维的成熟是党成熟的标志,同样,理论思维的成熟也是干部成熟的标志。党章规定党员八条义务中的第一条就是对党员理论学习提出了明确要求,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真正掌握并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坚信党所确立的理论、信念和目标,是每个党员的首要任务。学习既是方法问题,也是态度问题。要围绕提高思想认识学、围绕增强发展能力学、围绕促进各项工作学、围绕强化服务群众学,切实做到在学习中坚定信仰、牢记宗旨,在学习中认清形势、把握大局,在学习中增进本领、提高能力。要树立学习是责任、是能力、是工作、是政绩的观念,把学习作为提升素质、做好工作、永葆先进的首要途径,使学习成为一种习惯、一种追求、一种境界,静下心来多学习理论,沉下心来多思考问题,定下心来多剖析对照,实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学习制度化,进一步提升政治理论水平,真正成为贯彻党章、维护党章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加强党性修养,用坚强的党性保证先进性。党章规定党的干部“必须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信念。”共产党员是有觉悟的先锋战士,这是党章对共产党员的本质所做的界定。理想信念是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广大党员在先进性教育中,要着力在强化党的观念、坚持党性原则上下功夫,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增强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党员领导干部还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地位观、权力观和利益观,增强党性锻炼的自觉性,以新时期先进典型为榜样,把自己锻炼成为具有坚强党性的共产党人。
3、增强党员意识,用高度的自觉体现先进性。世界观改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要高度自觉。党章规定党员“要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共产党员意识,就是共产党员对党的纲领、性质、宗旨以及历史使命应有的观念和认识,是共产党员的社会地位和社会作用在观念上的反映,是广大党员独特的实践行为的产物,归根结底是党的整体利益与意志在每个党员身上的集中体现。增强党员意识的首要任务就是在先进性教育中认真组织党员自觉学习贯彻党章,深入开展讨论,深刻进行党性分析,剖析思想根源,自觉加强自我教育、自我改造、自我锻炼、自我提高。党员领导干部还要经常带头自我反思,自觉要求,增强自律意识,时刻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努力提升精神境界和人格品位,用高度的自觉性体现先进性。
二、必须在标准上明确先进性,规范党员言行
党章对所有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条件、标准、权利、义务等方面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是每个党员的行为准则。因此,要通过专题学习党章,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严格按照党章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任何地方任何组织中,都要牢记党员身份,铭记党员标准,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正确行使权利,始终将自己置于党章的制约和监督之下。
1、用党员的标准来发扬先进性。明确党员先进性标准,完善党员先进性评价体系,是建立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必然要求。对于每个共产党员来说,追求党员先进性,不仅是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的努力方向,而且应当成为一生自我完善的标准。从原则上说,在党章面前,所有党员的要求、标准、权利、义务都是一样的,共产党员通过其在本职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来体现党的先进性。但具体到每个共产党员来说,其先进性标准应该是相对的和具体的。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进一步明确了党章对党员的要求,明确了新时期共产党员的六条基本要求,明确了每个共产党员自身先进性的具体要求。同时,又在广大党员中开展了创建党员示范岗、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共产党员户挂牌等活动,使广大党员保持先进性有了自我评价的标准,发挥作用有了有效的平台。今后,要通过学习党章,进一步明确先进性标准,实践先进性要求,树立先进性形象。好范文版权所有
2、用党
员干部的标准来引导先进性。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所有组织行为中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党的事业的中坚和骨干。党员领导干部能否永葆先进性既是党的先进性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员先进性最集中的体现。党员干部的先进性标准源于普通党员又高于普通党员的先进性标准,在具备党员先进性普遍要求的同时又具有自己的特殊性。具体来说应该是:坚持崇高理想,做政治坚定、党性坚强的表率;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表率;坚持科学发展观,做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表率;坚持提高执政能力,做科学执政、依法执政的表率;坚持勤奋敬业创一流,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表率;坚持“两个务必”的要求,做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表率。在先进性教育活动和今后的工作学习中,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贯彻党章,带头落实整改措施,引导和激发广大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3、用群众满意的标尺来衡量先进性。人民群众是实践的参与者和推动者,他们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群众对党员的心理有杆秤,对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最有发言权。学习贯彻党章,就是要用群众满意的标尺来评价党员,来衡量党员是否具有先进性。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要进一步查找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的突出问题,明确整改目标,制定整改措施和整改方案。农村基层党组织要把学习贯彻党章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组织党员重点学习党章和中央有关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决策部署,教育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履行党员义务,带头贯彻执行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本领。参加第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结合巩固、扩大整改成果和进行“回头看”工作,进一步查找差距和不足,修改完善整改措施,并认真抓好落实。参加第一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单位,要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章,做好经常性的党的建设工作。要始终带着深厚感情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努力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在服务群众中展示先进性,在接受群众评判中保持先进性,以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三、必须在制度上规范先进性,健全长效机制
保持党员的先进性,必须与党的制度建设相结合,要严格按照党章要求,认真总结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功经验,加强以党章为核心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建设,真正做到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育人。
1、健全党员教育管理监督机制。党员集中性先进性教育活动将在上半年基本结束,但对党员的教育永远不能结束,也不可能结束。充分借鉴集中教育活动的经验,建立健全党员队伍建设的五个方面的制度体系:一是经常教育机制。把党员定期培训、领导上党课等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有效做法制度化,探索激发党员学习提高内在动力的有效途径。二是有效管理机制。巩固教育活动中联系流动党员的成果,规范流动党员组织关系转移程序,规范对流动党员教育的方法,推进党员服务中心等阵地建设。三是激励引导机制。激发党员民主参与党内事务的积极性,建立健全结对帮扶等党员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制度等。四是发展纯洁机制。完善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预审制和责任追究制,规范在一线职工中发展党员的办法,探索教育、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方法和途径,畅通党员队伍“出口”。五是党内服务机制。进一步加大对老党员的帮扶力度,使困难党员的帮扶经常化、制度化。四月份,还通过开展以“完善制度体系、落实长效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制度建设评比活动,来进一步推动长效机制建设。好范文版权所有
2、健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机制。贯彻落实好党章,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必须建立健全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的五项制度体系:一是学习提高制度。建立和健全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制度、领导干部在职自学制度和干部理论学习考核制度等,以保证学习教育经常地、持久地开展。二是民主生活会制度。完善基层组织生活会制度,规范民主评议党员的方法,坚持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三是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领导干部调查研究和走访慰问困难党员群众制度。四是党建责任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的作用,坚持领导干部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党建工作检查监督制度。五是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改进考核办法,完善考核内容,健全考核体系,着力实施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推进考察考核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今年,三级党委将集中换届,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章、坚决维护党章贯穿于换届的全过程,换届后,切实加强各级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进一步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着力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3、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按照党章的要求,健全党内民主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民主集中制,积极探索发展党内民主的有效途径和形式,健全党内议事和决策程序;完善党的代表大会、党的委员会和党内选举等制度,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作用,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从制度上保障党员充分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保障党员切实享有规定的批评权、检举权、申诉权等权利;进一步拓宽党内民主监督的渠道,深入推行党务公开制度,提高党务工作透明度;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扩大基层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
四、必须在工作上体现先进性,构建满意工程
党的先进性,最关键的是要在实践中体现。作为党员,要在工作上体现先进性,就必须把实践党章具体化,体现到现实工作岗位和社会生活中去,使每名党员都成为各条战线各项事业中的一面旗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1、要体现在加快发展的力度上。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落脚点放在促进改革发展稳定上,紧紧抓住影响本地本部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开阔思路,开拓进取,用创新的思维、创新的方法、创新的机制、创新的干部推动发展。要坚持以先进性教育活动促进工作、促进发展为动力,围绕“两率先、两步走”,分析发展态势,对照先进找差距,进一步提升发展标杆,拓宽发展渠道,把解决突出问题与积极研究深化改革、破解难题、加快发展的新举措、新办法结合起来,努力提升服务发展的本领,提升创业致富、领民共富的能力,提升社会管理的水平。
2、要体现在思想作风的转变上。从一定意义上讲,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要不断增强思想解放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破除计划经济思想,倡导按市场规律办事的科学精神;破除封闭保守的意识,倡导博采众长的开放精神;破除小进则满的思想,倡导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破除自以为是的思想,倡导团结互助的合作精神。要树立务实的工作作风,就要发扬奋发有为、积极进取的精神,增强“民不富心不安、做不好心不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就要坚持说实话、办实事、出实绩;就要勤奋刻苦,埋头实干,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用扎扎实实的努力,求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3、要体现在服务群众的行动上。要多接近群众,关心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做到知民心、晓民意、帮民困、解民难。要真正关注弱势群体的生活,通过“献爱心,送温暖”、结对帮扶等活动,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在我市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广大党员积极参与“党员进万家”和“先锋工程”主题实践活动,取得了较好政治效应、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赢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深化了对所学内容的理解,接受了一次群众路线的再教育。今后,要进一步深化主题实践活动,丰富活动形式,深化活动效果,使之成为党员长期受教育、群众长久得利益、发展不断出成果的务实载体。
第五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总结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
总
结
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
成果名称
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
所属类别 第一负责人 所在单位
教育教改与实践探索
周德永 寿县菱角初级中学
2014年8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教学成果
《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的
总 结
一、教育教学成果产生的背景与意义
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把现代化的资源以及现代化的教育技术引入农村课堂,转瞬间使农村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彩起来。在硬件和软件资源基本到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利用这些资源,将现代远程教育运用于课堂,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及如何科学、规范的管理、建设资源以提高课堂效益,呼唤着我们去探索、去研究。2009年元月,在省级课题《发挥远程教育资源效益,提升农村课堂教学水平》顺利结题的基础上,我们又申报了课题《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并被确定为安徽省教育科研规划课题。
我们着眼于农村远程教育工程背景下,通过中心校一级管理机构的督促、指导、共建的统筹管理模式来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1.如何充分利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转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改进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促进校本教研开展。2.如何创新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学模式,促进中小学整合运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3.如何创建一个广泛而便捷的网络平台,使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更加便捷。从而达到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有效保障运行机制,使远程教育工程长效运转的目标。
二、教育教学成果研究与实践过程
在课题研究和实践过程中,我们紧紧围绕“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这一重点开展工作,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研究,寻找科学合理的管理模式,同时制作探索管理制度的建设,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与应用模式 具体的研究与实践的过程如下:
(一)、准备、分析阶段
随着我县远程教育工程的实施,三种渠道的资源扑面而来,来自于“天网”的卫星接受系统,来自于“地网”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网”提供的素材,以及来自于上级主管部门分发的课堂教学播放光盘资源,这些资源如何统筹管理、维护,人员的培训、资源的利用,显得日益紧迫。2009年4月,周德永同志提出把《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的课题。
2009年5月,论证确立研究课题,建立课题组,落实研究人员,划分责任。同时,课题组搜集相关资料,调查访谈,作好统计分析前的材料收集、准备工作。接着,参研学校的远程教育技术员把本校的农远工程的硬件、软件资源进行了整理,课题组对参研单位的教师信息技术情况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下发了《中心校教师信息技术状况问卷调查表》《农远资源管理、维护、应用情况调查表》,基本摸清了参研学校教师应用农远设备、资源建设、维护能力的基本情况,撰写了调查报告,为后期的教师培训的目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10月本课题被省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为省重点研究课题,课题代码:JG09291。2010年1月12日在寿县一中多媒体教室举行了课题开题工作会议。六安市规划办主任何鼎友,县规划办主任陶曙等专家对课题的开题以及研究实践进行了指导。
(二)、落实、研究阶段
1、组织培训:课题组负责人于2009年3月参加了寿县规划办举行的第一次培训会,倾听了到会专家和精于课题研究的老师的指导,感到收获很大。回来后,首先向分管领导进行了认真的汇报,然后召开课题组全体成员的会议,把县规划办陶曙主任的要求以及怎样开展课题研究进行了全面的传达和培训,在此基础上我们又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细化了每个人承担的任务,使之更具体、更科学、更具有可操作性,为顺利地开展课题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2、实施“三个一”工程:课题组教师(或自己辅导的年轻教师)每人至少要讲一节全镇性的运用远程资源媒体辅助教学的公开课,每人要写一篇远程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每人撰写一篇研究报告或论文。通过开展这项活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同时通过管理也对教学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3、探索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的模式
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作为一种新形式开始进入农村中小学,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被广泛地应用于教学当中,必将打破原来结构体系的平衡,引起教学过程的变革。尤其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我们生活在农村孩子和教师来说其重要,确实成为发展学生的智力、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结构,提高教学质量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但是,要实现好这一目标,远程教育设备正常运转和资源的合理科学管理是前提条件。
建立健全规范合理、科学的使用制度。使用前一定制定好相关的使用制度和使用记载,规范应用。还要做好教师的使用培训工作,坚持先培训后使用,边学习边使用,逐步提高利用率。要积极探索资源的使用方法,资源传输的最佳途径。比如,上整合课时教师以网页形式和学生进行互动,就可以开发一个动态的上传下载系统,既帮助教师节省了制作网页的时间,也大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
资源管理应用是课题研究与实践的核心。评价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成败与否,最重要的指标就是它的应用效益。管理好、利用好卫星远程教育资源,是一个核心问题。我们必须明确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卫星远程教育资源的节目类型、节目的内容、节目接收及节目管理利用。
远程教育卫星资源的管理利用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资源的存储管理,中小学的教学资源来自于由远教IP接收软件接收到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的容量大,每月的内容都甚至成G容量的资源,因此要对接收下载的课程资源及时地进行存储管理。
保存资源的存放目录结构要根据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编排,要求条理清楚,目录名称简单明了,并且与接收软件的存放目录名称有显而易见的逻辑关系,以方便查找。
保存资源的介质除了计算机自身的硬盘外,还应该考虑用其他介质,因为日积月累的资源信息量是非常大的,仅用计算机自身的硬盘存储是远远不够的。可以采用大容量的移动硬盘,但最理想的还是用光盘刻录机将资源刻录在光盘上,这是比较经济实用的存储方法。
管理人员是农村远程教育资源有效应用的技术保障。对于有限的技术人员来说,中心校要统筹全局,合理使用,正确引导,使他们要勇于钻研,热心服务,培训学校级的管理员,鼓励他们主动获取相关的知识,敢于动手,不要一遇见安装、调试中的问题,就想到去求别人,应自己先思考问题的症结,再积极通过各种途径获取相关理论知识,在中心校技术管理员的指导下,亲自排除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校管理员的管理水平和实战经验。同时、在管理上要经常组织管理员们相互交流经验和得失。使他们在管理应用的过程中一起成长。
4、搭建共享资源平台,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组合。
在日常的应用中,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分类整理,储存使用也是一个庞大的工程。在师资缺乏的农村学校,管理员既要接收、整理、储存资源,又要帮助做课教师调用资源。加之设备的维护,计算机系统故障的排除,资源组合的技术等是困扰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一个难题。
为了能解决这些问题,中心校应该发挥其管理的功能,集中优势,统筹全局,协助、互补,共克难题。
①统筹管理,资源共享,督促、指导设备、资源的利用。
中心校做为农村学校的直接管理者,可以抽调专人,以一当十,专门从事远程教育资源的下载、收集、整理。然后资源共享。这样有效的解决了辖区内各校教师资源不充裕,专业人才缺乏的矛盾。首先,以中心校为主,建立辖区内的资源站。做为辖区内学校教师访问的资源库。
其次,就是让资源能在辖区内学校共享的问题了。根据互联网已经在各个学校基本开通的实际条件,建立局域网,资源共享也就不是一件难事了。也可以通过域名解析,让辖区内远距离的学校共享资源,如在远程资源接收计算机上下载安装“花生壳”客户端,利用这一服务建立拥有固定域名和最大自主权的互联网主机。在“花生壳”网站上注册后申请了一个免费域名。在进行计算机远程连接时,只需输入域名连接,同样可以进行远程资源的共享。
当然,中心校还可以把收集整理好的远程教育资源上传到中心校校园网的网络硬盘上,供教师下载使用。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这样集中采集,资源共享的方式节省了人力、物力,为学校解决了资源下载、建设的难题。
②送训上门,当面指导,灵活解决远程教育资源使用上存在的问题。
教师培训、设备维护是困扰农远工程顺利实施技术难题。设备的使用在于人。大规模的集中培训显然是不现实的。这不仅需要一定规模的设备硬件,而且教师的计算机应用的层次参差不齐,很难在短时间内让参训者得到提高。同时,这种集体培训的代价也非常高。中心校根据辖区学校的要求灵活机动的安排送训上门。不同层次的有针对性的指导和面对面、手把手的教。及时的解决教师在应用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从播放教学光碟到课件的制作,各取所需,分层指导,共同进步。同时,上门送训的技术员在与广大教师的交流中,相互取长补短,互通心得,使农远工程在使用过程中的点滴经验得到积累和放大,远程教育资源的效益得到更好的发挥。
有了专业维护设备的人员做技术后盾,我相信再也不会有人怕弄坏计算机以及远程教育设备而犹豫不前了。这样踏实的技术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了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技术难题。远程教育设备闲置就再也没有理由了。
③转变观念,督促、管理学校切实、灵活、有效地使用共享资源。
有了方便应用资源的网络,也给中心校对学区内学校使用远程教育资源以及设备提供了很好的实时监控的系统。中心校的农远工程办公室能够及时掌握辖区内各个学校使用资源和设备的情况。无形中给学校的领导形成一定的压力,并把这种压力化为动力,促进学校远程教育资源效益的发挥。有效地避免了那种把远程教育资源的应用落实到档案盒里,只为应付检查的虚假行为。
中心校作为学校的一级管理与指导的机构,要做好远程教育资源使用的导向作用,淡化应试教育性质的评比与检查,注重新课改及素质教育的实施的引导。使教师能充分地认识到实施农远工程的重大意义。把远程教育作为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突破口,把它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课程改革、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在应用中充分体现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宗旨,以学科教学水平及教师能力为根本,促进学校全面发展为目的。通过对远程教育资源的有效使用,来提升农村学校课堂教学的水平。
课题组为了能实现这一目标,搭建了《涧沟中心校校园网》平台,设置农远资源库,供辖区学校的老师选择使用。并在使用中相互交流,相互探讨,相互补充,使中心校级的农村远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变得越来越种类齐全,格式丰富,教师喜爱的资源宝库。
三、教育教学成果的主要内容以及实践效果
参加课题研究的老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辛勤耕耘,积极收集整理研究过的资料,总结撰写研究论文,学校也给老师们创造机会,一方面,学校组织论文评比,总结推广大家的优秀成果。另一方面,中心校准备积极向外推荐老师们的好论文,推广我们的优秀成果。课题组的成员共有10余篇优秀论文被选入论文集。其中论文《充分发挥中心校对农远工程的管理职能》获市教师“六项作品”三等奖,多篇论文在《寿县教育信息网》上刊登。
在学的学校典型课例公开课上,课题组教师积极准备,把教学设计的重点放在了运用远教媒体资源辅助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上,展示课题最后的研究成果,向全镇中小学展示。每位课题组教师都把远教媒体资源在教学中的作用作为课堂教学模式研讨的主要内容,项目学校的管理员与中心校课题组成员经常一起研讨远程教育资源管理、设备维护等方面的成败得失,通过课题研究这种方式,极大的促进了我中心校远程教育资源运用的提升。课题组成员江福军老师荣获2009年安徽省“农远新星”的称号,周德永老师荣获2010年寿县“农远新星”称号。2011年该课题荣获安徽省第八届教科研成果三等奖。这从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本课题研究实践成果具体、明显。
课题组教师在大量的远程教育资源管理应用的实践中创新了农村远程教育管理模式,积累了宝贵的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与应用的资料,而且大部分的课题材料都被上传到课题组专用的网站上,供同行们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之用。在2012年寿县教科研成果交流会上,科研成果《中心校对农村远程教育资源统筹管理机制的研究》得到了重点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