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西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
西藏地区民俗旅游资源的开
摘要:民俗旅游是一地区旅游开发的重要战略。民俗旅游资源是指民俗文化资源中那些能为旅游业所利用,并能吸引旅游者的民俗因子和民俗事象。在青藏高原上,藏民族以其勤劳朴实、智慧勇敢的精神创造了文明世界的藏族古老文化。藏文化具有古朴、粗犷、神奇、多彩的特色,在中国和世界上占有重要地位。其中藏民俗文化是西藏文化中极具特色的组成部分,为西藏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基础,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关键词:民俗 旅游资源 旅游产业 旅游资源开发 可持续发展 经济效益 创新发展
一、民俗旅游的优势
1、民俗风情旅游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地位
和其他旅游资源相比,民俗风情旅游更为丰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民俗旅游资源是取之不尽的。不同的民族,因为他们生活的地域不同,所以他们所面对,所生存的环境截然不同,生存方式就不同,从而展现着不同的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历史特色。除了民俗旅游,没有那一种资源能既有时代性又有永恒性,能有地方性的同时还有全国性。因此也就不会像民俗旅游这样具有这么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一般的历史名胜和文化遗迹是社会发展的产物,能够帮助外国旅游者了解中国,帮助中国旅游者了解自身的传统,所以民俗在层次上和地域上占有绝对优势。
2、能够满足国内外旅游者的多种需求
民俗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对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这些民俗文化现象,以其丰富的内容、浓厚的地方色彩、鲜明的民族特点,吸引着大量省内外,乃至国内外的游客,构成我省民俗旅游开发的丰厚资源,具有极高的旅游价值。
3、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不同的审美需求
我省各种民间建筑、民间工艺品、民间服饰,都自然流露着纯真质朴之美,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民俗旅游的开展,为旅游者提供了体验辽宁省民俗审美文化的良好机会,使旅游者获得终身难忘的审美感受。
4、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多种娱乐需求
民俗文化是具有强烈的群众性、参与性与娱乐性的旅游文化资源。民间的一些风俗佳节,如端午节龙舟赛,正月十五闹元宵、赏花灯,清明节踏青, 中秋节赏月、重阳节登高等都是富有群众性、参与性的旅游节目。民俗旅游通过游人亲身投入,成为特定民俗环境中一员,满足旅游者休闲、探奇、求知、审美等欣赏目的,使旅游者体验着异乡的生活风情。
5、民俗文化能够满足旅游者的精神需求
民俗作为一种传承文化代代相传,保持着社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维系着成员的民族情感。通过参与、体验民俗旅游活动,对于国内游客来说,可以深入了解伟大祖国不同的民族、地区所呈现出来的特色各异的民俗风情,感受到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风貌,在游览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对于海外华人来说,通过体会祖先的生活方式,使他们对中国的历史和现状产生更大的兴趣,从而形成更紧密的情感联系。
二、西藏的民俗旅游资源
西藏位于中国西部,是一个以藏族为主的民族地区,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条件的制约,社会经济相对于我国东部地区发展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晚,规模不大,但西藏又是旅游资源极为丰富的省区之一,独具特色的高寒的自然地理各要素造成了山脉林立、湖泊众多、冰川广布等奇异的自然风景以及深邃的大峡谷、茂密的原始森林,具有高原特色的野生动植物群,此外在特殊的高原环境中,孕育发展起来的博大精深的藏族文化对旅游动机的产生及其旅游行为的实施,无疑具有极大地吸引作用。尽管西藏的旅游资源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但一般的按其属性可分为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
生活在西藏高原上的藏民族,在同严酷的大自然的斗争中,形成了镖悍、粗犷豪放的民族性格,创造了灿烂的藏族文化,但由于西藏四周高山的阻碍,特别是历史上长期迟滞在封建制农奴社会,使西藏长期与外界隔绝,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藏族文化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增加了藏族文化对旅游者的吸引力。
在适应西藏高原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的过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民族的民族风情,这一风情,是藏民族在长期的高原生产生活的智慧的结晶,同时也表现出了藏民族文化的特征。
1、服饰
藏民族的服饰有多种类型,但最基本的藏袍却极为普遍,藏袍的结构宽大肥长,穿时用带子系于腰间,在腹部形成一个较大的空囊,可装物品,在牧区藏袍多用优质羊皮制作,在农区则采用黑色氆氇制作,用彩色布条镶边。对游牧的藏民族而言,藏袍既是服饰又是被褥。
2、饮食
藏族的食品主要有牛、羊肉、奶制品和青稞炒熟磨成的糌粑,糌粑吃时加水或茶,食用极为方便。牛羊肉则多食用风干的牛羊肉,味道鲜美。奶制品中的酥油茶是将酥油(从牛、羊奶中提炼出来的)放入用砖茶熬制的茶中,搅拌成为香味四溢的酥油茶。酥油茶营养价值高,释放热量多,同时 茶叶中的丰富的维生素等,使酥油茶成为高原藏胞生活的必备食品。
3、节日
西藏的节日众多,包括祭祀、农事、纪念、游乐等多种项目。藏历新年是藏族人民最隆重的节日,但各地的新年时间不尽相同。农区有庆祝丰收的望果节、牧区盛行赛马会。雪顿节,藏语原意为吃酸奶子的节日,后演变成为以演藏戏为主的节日。沐浴节,则为每年7月,男女老少涌向河边,进行沐浴的一项洗涤野宴活动。
4、宗教建筑和宗教文化
西藏高原严酷的自然条件对人类特别是生产力还十分低下的古代的人类生存,产生了极为严重的威胁,但人们又无法摆脱自然的压力,于是就在虚幻的神的世界寻求精神寄托,佛教的传入,适应了这一要求,很快就和当地藏民族的原始宗教—— 苯教文化相互融合,产生了别具一格的藏传佛教文化。这一文化在其产生后一千多年中,对西藏社会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均产生了极为深刻的影响,并在统治阶级的大力扶持下,形成了众多的寺院,雄伟的寺院建筑,辉煌的宗教艺术等。
西藏的宗教寺院十分众多,据《圣武记》载:“**喇嘛所辖寺庙三千百有五十余所,喇嘛三十万二千五百有奇,百姓十有二万千四百三十八户。**所辖寺庙三百二十七所,喇嘛万有三千七百有奇,百姓六千七百五十二户。”现在西藏境内著名藏传佛教寺院仍然很多,非常著名的格鲁派四大寺,即位于拉萨北郊的色拉寺、西郊的哲蚌寺,位于达孜的甘丹寺,位于后藏首府日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另外,还有西藏历史上的第一座佛法僧齐全的寺庙,位于扎囊县的桑耶寺,在西藏历史上十分著名并发挥过重要作用的萨迦寺,世界最高的寺院绒布寺等。这些寺院的建筑规模都较大,主要建筑形式为藏式建筑,外形一般是平顶,多半由石头垒砌而成,墙体非常厚,佛殿庙宇一般依山就势,层层升高,上下衔接,高低相配,密密层层,组成了一幅和山形山势融为一体的建筑群,在周围高山的反衬下,更突出了佛教圣殿的庄严、高大,居高临下和神秘的宗教氛围。
在西藏的寺院里,都有绘制壁画和悬挂唐嘎的习惯,在壁画等的制作过程中,不断吸收印度、汉族等地的绘画技艺,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民族特色。因此,也有人将这些著名的建筑称之为艺术博物馆。同时壁画等反映的题材十分广泛,如:日喀则德庆颇章宫内的《八思巴与元世祖忽必烈会于六盘山下》的壁画,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入藏图》等,除了具有极高地艺术价值外,还有极高的历史价值,真实地再现了藏汉民族友好交往的历史。
西藏由于历史悠久,在藏族历史上出现过很多宫殿建筑,如山南雅隆河谷的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岗,琼结的青瓦六王宫,达孜的强巴敏久林宫等,其中相当多的宫殿现存残墙断壁。布达拉宫是一座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建筑群,不仅是拉萨,也是西藏的主要标志。
布达拉宫位于拉萨红山之巅,初建于公元7世 纪,当时有建筑物一千间,后因战乱和火灾,几乎全部被毁。五世**执政后,开始重建布达拉宫,后经几次扩建,形成了今日的规模,而且随着**喇嘛政教首领地位的确立,布达拉宫最初的宫殿性质中宗教的氛围越来越浓,最终演变成一座集宫殿、宗教、庙宇、军事首脑机关为一体的西藏政治、宗教、文化中心。布达拉宫高 117.19米,有13层,由白宫和红宫两大部分组成。红白相间,群楼重叠,闪闪发光的金顶,使布达拉宫更加辉煌壮丽。布达拉宫内珍藏着为数众多,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艺术价值的壁画、雕刻、灵塔、塑像等珍贵文物,也是一座西藏艺术的宝库,是前往西藏旅游的游客必到之地。
三、开发西藏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
1、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
2、将民族地区资源优势转化为资金优势
3、有利于物质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和穿承保护
4、促进民族间交流与合作
5、带动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
6、丰富人们的休闲生活
7、增进民族团结,增强民族凝聚力
四、西藏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
1、正确对待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注意对民俗封闭性进行保护。
发展必然会造成民族传统习俗的破坏,而传统习俗的破坏又使该地区失去一种发展经济、摆脱贫困的宝贵资源,失去一个文化的种类,为了解决这种矛盾,我们要采取适当的措施,在社会发展与民族民俗保护之间,尽量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和结合点。如通过建立“民俗文化村”“生态博物馆”等,以保持传统民俗文化氛围浓郁村落的相对封闭性,达到延缓传统民俗变异的作用。
2、高品位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防止“庸俗化”
尊重民族的风俗习惯、宗教信仰和民俗文化的特性,防止为了猎奇,而把民俗文化庸俗化;民俗旅游可促进当地的经济发展,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同时我们可以用发展旅游的收入帮助其恢复和长久保持一些已失传的民俗文化,保持民族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并可满足旅游者的新需求,增强旅游产品的生命力。不过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旅游开发不当,会对民俗文化产生一定程度的破坏和变异影响,如出现民俗风情的同化现象,伪民俗和民俗庸俗化现象。
3、加大力度宣传民俗旅游
广泛宣传,扩大知名度。旅游宣传是开拓旅游市场的重要手段,同时也可提高旅游景点知名度。要坚持有的放矢供需对应。多开发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成立专门的专家部门对旅游客源市场进行有效的因素分析。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对民俗风情进行宣传和推广还可以借助一些展览和博览会对相关的信息展现给大众,加大宣传力度。
4、坚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民俗旅游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一旦过度开发,不注意保护就会枯竭乃至消失。民俗旅游资源是人类社会的巨大财富,在开发民俗旅游时,必须以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为前提。我们应对民俗文化实行保护对策。应科学地进行旅游规划,以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来开发和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对旅游地的风土人情、礼俗习尚、民间歌舞等人文旅游资源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行开发和利用,这是确保旅游地的吸引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通过对市场需求状况、资源条件和交通条件等条件的综合分析,对民俗风情旅游资源进行有层次、有重点、按步骤开发,并树立文化旅游观,正确认识民俗风情旅游资源。旅游地在开发中体现保护的原则。
结语:我们要在充分了解和认识自身民俗资源的前提基础下对其进行有效而又合理的开发,要处理好开发和文化传播与承接之间的关系。发挥其优势,重视民俗风情在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重要地位,在开发过程中尽量发挥其风情特色。与此同时要注意对资源的保护。
第二篇:泰州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泰州民俗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摘要: 民俗旅游是弘扬民族文化和发展经济的重要方式,泰州是民俗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本文了解了江苏泰州的地理位置、旅游景点、风土人情等方面的情况,让人们认识到它的繁荣与发展,并且对其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和其功能进行分析,挖掘出民俗文化旅游的吸引力,开发出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价值。把开发民俗旅游与文化的交流结合起来, 同时将民俗旅游的开发与保护结合起来, 做到统筹规划, 合理发展。
引言:随着旅游事业的蓬勃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不断向纵深发展, 我们既要挖掘、整理、开发海宁旅游资源的科学、文学、史学、美学和社会学等文化内涵, 扩大其职能, 又要不断探索建立各类旅游资源的外延机制, 启动综合整体优势, 以带动和促进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所以,为了让泰州的旅游资源更好的发展我们要充分调查了解它的情况。
一、开发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意义:泰州是一个古老的历史文化名城。泰州具有2100多年的历史。古称海阳、海陵,汉初置县,东晋设郡,南唐建州,取“国泰民安”之意,泰州之名从此而始。古代泰州与广陵扬州、兰陵常州、金陵南京相呼应,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泰州历史人文荟萃、名贤辈出。《水浒传》作者施耐庵、“泰州学派”创始人哲学家王艮、“扬州八怪”代表人物郑板桥、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地质学家丁文江等,均是泰州历代文化名人中的杰出代表。抗金英雄岳飞、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书画大师齐白石等曾在泰州或主政或从业,为泰州历史留下了璀璨的一页。泰州境内名胜古迹众多。现存古遗址、古建筑、古石刻数百处,全市建有5座博物馆,珍藏文物万余件,不少为稀世珍品。千年古刹光孝律寺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名,日涉园、崇儒祠、岳王庙、安定书院、施耐庵陵园、郑板桥故居、梅兰芳纪念馆等人文景观俱是泰州历史文化的瑰宝。
现代高科技文明的日益普及,使泰州传统的民俗文化在不同程度上正趋于消亡,我们必须通过民俗旅游业的开发利用使它们保存下来,满足现代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审美的需要,丰富现代文明的内容。泰州民俗旅游也必将与自然风光旅游、文物古迹旅游构成了泰州三大特色旅游板块。泰州目前对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初见成效,而对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却十分微弱,因而开发利用泰州的民俗旅游资源,前景十分广阔。民俗旅游的开发将是传播泰州古城文化的重要桥梁之一,也将成为未来泰州旅游业主流之一。
二、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
1、丰富多彩的节庆庙会活动
泰州节庆庙会很多,如溱潼会船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重点旅游项目。源于宋代。溱潼会船主要分布在里下河水乡,纵横数百平方公里。会船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五种类型。溱潼会船节一年一度,日起在清明节的第二天,被国家旅游局定名为中国溱潼会船节。现在,溱潼会船节规模已蜚声海内外,被列为江苏民间艺术游专项活动之一。有诗赞曰:“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另外泰州还有三月三孤山庙会,正月十三的城隍庙灯会等等。每逢盛大节日及政府和地方庆祝大会期间都要办灯会,在灯会上可以欣赏到具有泰州地方特色的龙灯、花灯、花鼓灯等表演。
2、泰州地方特色食品
中华饮食文化世界独一无二,人们赋予其审美、艺术、礼仪、禁忌等文化内涵,讲究饮食的氛围和方式。泰州的特色食品品种繁多,味道各异。地方特产有泰州麻糕、黄桥烧饼、蟹黄汤包、溱湖鱼饼、大煮干丝等不胜枚举。历史上,黄桥曾是江淮一带的粮食集散地,黄桥烧饼成为挑夫们的快餐。在黄桥决战中又成为支前的主食,从此“黄桥烧饼黄又黄,黄黄的烧饼慰劳忙……”这首著名的《黄桥烧饼歌》,随着新四军的脚步传遍大江南北;并入选开国大典国宴,毛泽东称赞“黄桥烧饼好出名的哟”。现分普通和精细两大系列二十多个品种,用料考究、制作精细、色泽黄亮、香脆可口,是江苏省名点之一。
3、精彩纷呈的民间歌舞、民间游艺活动和民间工艺品
泰州的民间歌舞游艺活动和民间工艺品种类繁多,精彩纷呈。著名的有溱潼会船、姜堰滚莲湘、“面人王”面塑、泰兴花鼓、泰兴木偶、靖江讲经、麦秸浮雕壁画和立体工艺、韩乐吾的故事、兴化湖彩蛋制作技艺、泰州道情等
4、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特征
民俗文化具有地方特色。泰州民俗旅游资源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和传统性,体现出一种浓厚的人情味和朴素自然的亲和感。而这正是现代社会所缺少的,对希望体验文化传统、修身养性的旅游者有较大的吸引力。
民俗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泰州具有如此众多的、且质量较高的民俗旅游资源,实在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近些年泰州的民俗旅游资源已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和利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前面所说的溱潼会船节等,有不少已被开发出来形成旅游项目,促进了这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这些丰富多彩的节庆庙会活动,充分体现了各地浓郁的地方特色,吸引了大批游人前往。如靖江孤山庙会等,系地方所独有,社会效益十分显著。
三、泰州民俗旅游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由于泰州的民俗旅游产品还处于初级阶段,大多数民俗文化还未被深度挖掘,对当地原汁原味的民俗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尚未形成科学的体系,使得很多优秀的民俗资源和产品仍不为人所知,真正意义上的民俗旅游还未真正形成。
四、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
鉴于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对其进行开发利用与保护,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泰州的民俗旅游资源,因势利导,因地制宜。
对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首先需要对全市民俗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和统一的规划,使全市有一个统一的部署。既突出各地的特色,又避免不必要的重复,使民俗旅游项目更具有地区个性、更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开发,就是要使这些散落在民间或各地的民俗资源具有招徕游客前来旅游的能力,既包括对新开辟的旅游区中民俗资源的合理利用,也包括对原有的民俗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建设。要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如在建筑、服饰、民族歌舞、特色食品等方面,从内容到格调、造型色彩都要有浓郁的地方个性,给人以亲切、真实、纯朴、乡土、异地色彩的心理感受;同时要尊重当地各民族人民的信仰,遵守其各方面的礼仪,不可随意破坏。如对泰州的佛教、道教、伊斯兰教习俗的资源利用。总之,开发民俗旅游资源,就要保持其原有的民风民俗、特有的风情,要寓个性、特色于共性和发展进化之中。
2、打造品牌化民俗旅游产品
泰州在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要坚持“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的策略,强化品牌意识。优先开发具有较大优势的民俗旅游资源,把最能反映泰州特色的秀丽风光、文物古迹和民俗风情融为一体,走出一条有特色的品牌之路。如对溱潼会船节、三月三孤山庙会等节日进行重点发展,使其逐步成为全国闻名的民俗旅游品牌。
3、建立泰州民俗风情区、泰州民俗博物馆。
建立泰州民俗风情区或民俗游乐园作为泰州综合的民俗旅游基地,也是反映泰州民间文化的总窗口。园区内建街市、祠堂、庙宇、游戏场等,集生活、生产、游乐为一体。民俗园既搞物品与礼俗的展示,又设置一些参与性民俗活动,成为反映泰州民间文化的总窗口。在民俗园内可以设立民俗食品城,集中各类泰州有特色的食品,恢复和开发某些古代食品,还可以引进全国其它地方风味小吃,食品城可以承办婚宴、寿宴等各类庆筵。
4、培养民俗文化人才,包括专业表演人才、管理人才和研究人员。针对目前面临失传的民俗文化项目,泰州应尽快成立专门机构清理、收集所有民俗文化项目,对已经失传和即将失传的一些项目应想办法进行挽救,并让其尽快成为泰州文化、旅游项目来服务游客。这就要求这方面的人员必须具备旅游文化意识,要全面而深入地进行研究,从民俗学乃至考古学、文学、史学、艺术学和社会学等方面都要下大功夫系统挖掘。可以通过邀请科研单位和高等院校中从事民艺学、民俗学、旅游学的专家来泰州讲学和考察,加大培养人才的力度。
5、注意开发民俗旅游商品。
泰州的民间工艺品虽然很丰富多彩,但目前对它们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如泰州著名的叶雕、紫金砚、风味食品等,都是可深层次开发利用的民俗资源。在开发利用这些资源时,应满足旅游者的购物心理,要有所创新,以此来打开民俗旅游商品市场,增加旅游收入。
6、加强民俗旅游宣传力度
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知名度。建立网站,完善网络宣传途径,其次政府部门也应大力支持,举办相关的活动,对民俗旅游资源进行宣传。
总之,我们要在对泰州民俗旅游资源的价值充分认识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开发利用并保护泰州的民俗文化。这需要从宏观到微观,从“行、游、食、宿、购、娱”等旅游诸要素出发,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泰州的民俗旅游资源,使泰州的民俗旅游真正成为泰州旅游业中的一支生力军,为发展泰州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出贡献。
第三篇:西藏地区矿产政策
西藏地区矿产政策:
一、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市场
为进一步规范地质勘查市场,维护地质勘查市场秩序,提高地质勘查效率,保证地质勘查质量,促进地质勘查工作健康发展,在我区从事固体矿产勘查的地质勘查单位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一)在我区从事商业性地质矿产勘查活动的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登记备案。
(二)持区外固体矿产勘查甲级资质的地勘单位,可以在我区开展勘查工作,但勘查项目所配备的专业技术人员及勘查设备必须满足勘查项目工作的需要,且承担委托勘查项目数原则上不得超过10个;持区外固体矿产勘查乙级以下资质和区内丙级资质的地勘单位不能在我区承担委托勘查工作。
持区内固体矿产勘查乙级资质的地勘单位承担委托勘查项目数不得超过10个,且本单位持有探矿权的,不得从事委托勘查业务。
不具有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不得直接从事地质勘查工作。
(三)地质勘查单位要依法签订勘查合同。在勘查许可证有效期内,探矿权人与勘查单位必须认真履行合同约定事项,除不可抗力外,中途不得变更勘查单位;禁止只签合同而由探矿权人自行实施勘查施工的行为。
(四)严禁在地质勘查活动中弄虚作假、伪造地质资料;不得转包其承担的地质勘查项目;不得允许其他单位以本单位的名义从事地质勘查活动。
对违反上述第(三)、(四)项规定的,将向资质审批部门提出降低资质级别、减少资质类别的要求,同时,做出不得继续在区内继续从事地质勘查业务等处理。
二、进一步规范探矿权登记管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规范矿业权出让管理的通知》(国土资发〔2006〕12号)的规定,进一步规范我区探矿权的登记管理。
(五)严格实行矿业权出让分类管理制度。在清理、整顿和规范我区探矿权管理工作的基础上,按照《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规划纲要》要求,在青藏专项规划区域内,原则上暂停办理新的探矿权、采矿权登记。由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根据青藏专项工作成果和自治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的要求,通过市场方式有序出让探矿权。
(六)逐步构建地质勘查有序退出机制。为实现整装勘查、整体开发的目标,防止圈而不探,各探矿权人必须加大勘查投入力度,加快勘查工作进程。1.加大矿产资源的整合力度,促进我区优势矿产资源的开发。通过引进有资质、有实力、信誉好的大型企业,加大我区优势矿产资源的勘查开发力度,实现我区找矿的重大突破。
2.每个探矿权,预查及普查阶段的工作时间总计不得超过四年。原则上应在六年内完成从预查到详查或勘探阶段的全部地质勘查工作,提交资源储量报告,转入划定矿区范围;对大型矿床,勘查周期可延长到八年。到期不能划定矿区范围的,勘查许可证原则上不再延续。经转让取得的探矿权,其勘查时间连续计算。3.对2005年以前设置的探矿权,至今仍为预查阶段的,2010年3月31日前必须将勘查阶段提高到普查阶段;至今仍为普查阶段的,2010年12月31日前必须将勘查工作阶段提高到详查阶段。对2005年以后设置的探矿权,至今仍为预查阶段的,2010年6月30日前必须将勘查阶段提高到普查阶段。逾期仍不能达到以上规定要求的,不再为其办理探矿权延续、变更及转让登记手续。4.对已取得的探矿权,探矿权人在三年内仍未开展地质勘查工作的,不再办理探矿权延续登记手续。
5.探矿权每次延续时应根据工作情况集中找矿靶区,缩小勘查面积,原则上不得扩大勘查面积。
6.青藏高原地质矿产调查与评价专项正在实施和计划实施的区域,涉及社会出资矿业权人范围的,矿业权人可选择独自勘查、与青藏专项合作勘查或退出勘查。独自勘查和合作勘查必须按照“统一规划,统筹部署,统一技术标准和工作要求”的规定开展工作。独自勘查取得的成果归矿业权人享有;合作勘查取得的成果按出资比例共享;退出勘查的,对前期勘查投入进行评估后,予以合理补偿。对既不独自勘查或合作勘查、又不退出勘查的,探矿权、采矿权到期后,不予办理延续手续。
(七)切实维护探矿权市场秩序。
1.逐步建立矿业权有形市场,实现矿业权进场交易。探矿权人需要出售探矿权的,必须提前到自治区人民政府指定的交易中心进行委托登记,并由交易中心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公告,以市场方式进行交易。严禁私下买卖探矿权,未向社会发布公告的探矿权,不得办理探矿权转让登记手续
2.属国家核准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重点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和为其提供配套资源的矿产地,可在报请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后以协议方式转让探矿权,但协议的探矿权价格不得低于经确认或备案的评估价。
3.严格探矿权转让审批条件,原则上一个探矿权从取得到转入开发之间只能转让一次;对超过一次的,必须报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
4.未经勘查登记管理机关同意备案的合作、合资勘查,属非法转让探矿权行为,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将依法进行查处。
5.探矿权人转让探矿权前,其勘查成果报告必须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审查。
6.持有矿业权的企业申请办理股权变更登记的,须凭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出具的矿业权转让批复文件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
三、强化探矿权地质勘查技术业务管理
(八)普查及以上勘查程度的项目,都要由承担该项目勘查工作、具有相应地质勘查资质的单位编制勘查设计。设计除满足勘查技术规范要求外,要有与总体勘查时限相适应的勘查投入和工作进度计划;勘查设计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委托相关单位组织专家审查。区内国有地勘单位承担勘查项目设计的,可由其上级主管部门组织专家审查,提出书面审查意见。
(九)勘查工作应在勘查许可证载明的勘查范围内统一部署,全面开展,切实做到查明矿区矿产资源整体状况。除大型以上矿床确需分矿段详查、勘探外,在普查工作未完成前,不得分立探矿权进行部分开采或转让。不得以矿区局部勘查代替矿区整体勘查;未经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查批准,不得擅自改变勘查设计。
(十)探矿权人和地勘单位必须执行勘查项目半年报、年报和成果报告制度,按时报告相关情况。
(十一)对由探矿权人自行实施勘查的、不按照勘查设计施工的、以采代探、圈而不探的,一经发现要严格依法查处,直至吊销勘查许可证。
四、进一步规范采矿权登记管理
(十二)严格采矿投资主体准入条件和采矿权申请人资格审查。采矿权申请人必须具备与开采矿种及规模相适应的资金实力、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设备。1.采矿权申请人必须是企业(事业)法人,企业的注册资本金(实缴)应不低于5000万元。对已取得采矿权的企业,注册资本金(实缴)低于规定要求的,必须在《意见》下发之日起6个月内完成增资工作或办理采矿权转让登记手续。到期仍达不到要求的,注销其采矿权。采矿权申请人应具有不低于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算投资额60%的现实资金实力。
2.普通建筑材料用砂石、粘土矿山的采矿权申请人,要具有不低于矿山开发利用方案概算投资额70%的现实资金实力;具有相应的技术人员。
3.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建立相应的矿山地测机构,地质、测量专业人员不得少于五人,相关人员聘用材料必须齐全、属实,否则,不予办理采矿登记手续。
(十三)严格矿产资源储量管理。
1.在矿权范围内,地表探矿工程必须完全或基本控制矿体边界,即矿体的最终边界由见矿工程和未见矿工程有限外推或以米/百分值确定;控制矿体延深的探矿工程必须完全或基本控制矿体边界。矿体埋深较大的,自矿体地表最低出露点算起,斑岩型铜矿的控制深度不小于600米、其他矿床的控制深度不小于200米。
2.申请开采铬铁矿等形态、产状、成矿规律比较特殊、单个矿体规模小、勘查难度较大的矿床以及产状平缓、分布面积大的沉积矿产和体积巨大的建材类非金属矿产时,采矿权申请人须说明矿体控制程度的合理性,由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审定。
3.开发利用中型及以下规模金属矿产,其勘查工作程度必须达到详查,大型矿床勘查工作程度必须达到勘探。当不进行专门的预可行性、可行性研究报告申请采矿时,其开发利用方案设计利用的对象必须是矿产资源储量报告中以除边界品位以外的其他工业指标圈定并估算的全部矿产资源储量,且332类别以上矿产资源储量之和不得低于矿区矿产资源储量的70%,并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4.矿山企业续办采矿权登记的矿产资源储量核实工作必须符合上述第3款的要求。凡矿产勘查工作不符合上述第3款规定的,矿产资源储量评审机构不得出具“可以作为矿山设计(或建设)依据”的意见。新建矿山不予划定矿区范围,不予办理占用矿产资源储量登记;已建矿山不予办理采矿权延续手续。
(十四)严格矿产资源开发管理。
采矿权人必须严格按照批准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进行开采活动,必须开采回收矿产资源主矿种以外的共、伴生矿产资源,严禁采富弃贫、浪费资源。
五、进一步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监督管理
(十五)严格依法行政,规范行政行为。
1.各级、各相关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我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组织领导、相互配合,在各自职能范围内加强管理,并加强对广大干部群众的宣传教育,提高大家对我区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认识。同时,积极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维护正常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秩序和矿业权人权益。
2.各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切实加强依法办事的自觉性,认真杜绝不当的和违法的行政行为。同时,大力推进矿业权管理工作公开化、规范化制度建设,接受社会监督。
(十六)严格行政审批管理,防止越权行政。
1.继续实行自治区、地(市)两级审批采矿权制度。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规范勘查许可证采矿许可证权限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5〕200号),地(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除砂石、粘土、石料等普通建材以外的采矿许可证;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不得颁发任何采矿许可证。2.各行署、拉萨市人民政府或其主管部门制定涉及矿产资源管理方面的规范性文件,发布前应报自治区国土资源厅或自治区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进行合法性审查,否则,不得对外发布执行;县级人民政府不得出台违反上级矿产资源管理相关法规的制度或规定。
(十七)严格行政监督管理,防止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1.切实履行属地化监督管理职责,严肃查处违法矿业活动。地(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国土资源部《市(地)县(市)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矿产资源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3〕17号)的要求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监督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查处矿产资源违法案件法律文书格式》的要求开展矿产资源违法案件的查处工作。
2.强化探矿权采矿权备案登记、检查等制度。地(市)、县(市、区)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要严格按照《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和《矿产资源开采登记管理办法》的要求开展矿业权登记备案工作。探矿权备案时,不仅要有探矿权人,而且要有勘查单位的所有项目工作人员,进行实人实名制予以登记,否则不予备案。要在加强日常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开展矿业权检查工作,要把各勘查项目完成设计进展情况和取得的成果作为年检的重要内容。对不按规定开展勘查、开采工作的,除当场制止外,应在年检报告中指出存在的具体问题,提出处理意见,使备案登记、年检等工作成为管好矿业权的有效手段。
(十八)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的环境保护工作。
1.探矿权人及勘查单位在开展地质勘查工作过程中要牢固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避免造成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2.矿山开采前,矿山开采企业要认真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矿产资源储量报告和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审批后,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并上报环境保护部门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表)通过审批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方可办理采矿许可证。矿山开采期间,要将各项生态保护与污染防治措施分阶段落实到矿山建设和开采过程中,同时进行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在试生产期间,开展环境保护阶段验收,向所在地(市)环境保护部门申请核发排污许可证。3.各级环境保护部门应严格矿产资源开发项目环境准入和审批程序,全面加强矿产资源勘查和矿山建设期、开采期的环境监督检查。督促勘查单位与矿山企业认真落实各项环境保护措施,对环境保护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矿产资源勘查项目和矿山开采项目,限期进行整改。同时,严格审核试生产,核发排污许可证,督促企业开展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建立矿产资源勘查与开发项目环境全过程监管机制。
(十九)加强对矿业企业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
1.严格矿山地质勘查安全生产准入。地质勘查单位必须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否则,不得从事矿山勘查活动;区外地质勘查单位的安全生产许可证应在自治区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备案,得到备案核准后,方可在西藏从事矿山勘查活动。2.严格采矿权登记安全监管。采矿权申请人的安全设计、设施以及安全专篇必须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审查批准,否则,不得办理采矿权登记。
3.落实安全规程,严格按照规范勘查。矿山地质勘查项目的设计、野外施工作业、设备仪器以及安全管理应当符合《地质勘探安全规程》的规定。矿山地质勘查的平硐(竖井、斜井)在100米以上的,应做好支护,设置两个安全出口和良好的通风设施。安全设计、设施应经安全生产监管部门的审查批准,否则,不得从事坑探作业。
4.明确探矿权人的安全责任,探矿权人对其勘查项目的安全生产全面负责。探矿权人不得将地质勘查项目委托给没有资质或没有安全生产许可证的单位和个人;探矿权人将地质勘查项目委托给地质勘查单位,必须在委托合同中明确双方的安全生产责任。
5.矿业企业应认真落实安全管理主体责任,依法办理安全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监管部门应加强对矿山企业的安全监督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事故隐患要督促企业限期整改;对非法开采或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要依法关闭。
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 2009年11月25日
第四篇:西藏地区运输费的调查
关于林芝地区材料运输价格的调查报告
根据对西藏地区运输价格的调查,现汇报西藏林芝地区的运输费用价格如下:
一、西藏地区,路况较好:
1、重货:0.33元/T
2、抛货(轻货):0.17元/m³
二、省外运进(川藏线),路况复杂:
1、重货:1.03元/T
2、抛货(轻货):0.29元/m³
三、省外运进(青藏线):
1、重货:0.3元/T
2、抛货(轻货):0.1元/m³
参考依据(根据咨询):
1、拉萨至米林机场(约500公里):
重货 165元/T,每公里运输费:0.33元/T ;
抛货(轻货)6000元/车,体积按70m³计,每公里运输费:0.17元/m³;
2、八一至米林机场(约60公里):
重货40T车800元/车,每公里运输费用: 0.33元/T 抛货(轻货)500元/车,最大体积按35m³计,每公里运输费用:0.17元/m³ ;
3、成都到米林(约1760公里)
重货1800元/吨,每公里运输费:1.02元/T 抛货(轻货)500元/立方,每公里运输费:0.29元/m³。
4、兰州到米林(约2680公里)
重货800元/吨,每公里运输费:0.30元/T 抛货(轻货)260元/立方,每公里运输费:0.1元/m³。
第五篇:关于莆田地区旅游资源状况报告
关于莆田地区旅游资源状况报告
调查时间:2016.11.15—2016.12.05 调查对象:莆田
调查方式:网上、书籍、实地
调查目的:通过本次的调查,详细的了解旅游资源的调查手段和注意事项。并通过此次调查,掌握旅游资源调查报告的编写。达到学以致用。
总结:莆田旅游产业的总体现状可以概括为“潜力大,能力小”。“潜力大”指的是莆田旅游资源丰富、区位良好、文化类型多样、得人独厚;“能力小”指的是莆田旅游产业规模较小,产业素质较低。主要表现为: 交通运力不足,缺乏规范。一个城市交通集散地(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码头等)的发达程度是这个城市良好形象最直接的表征。莆田市新旧汽车站相距甚近,空间容量小。双体日和假期交通拥挤、卫生状况不理想的现状削弱了城市的旅游形象,遏制了出游者的旅游动机:此外,缺乏通往景区的旅游专车和市区内高档次的旅游公交车。可以说,交通条件的低档次、低水平是制约莆田旅游发展的瓶颈。
正文:旅游资源概述与开发现状及开发建议
一、地文景观莆田 1.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景区级别:AAAA级
简介:湄洲岛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中心东南42公里,是莆田市第二大岛,岛上包括大小岛、屿、礁30多个。湄洲岛素有“南国蓬莱”美称,既有扣人心弦的湄屿潮音、“东方夏威夷”九宝澜黄金沙滩、“小石林”鹅尾怪石等风景名胜30多处,更有2亿妈祖信众魂牵梦萦的妈祖祖庙,每年农历三月廿三妈祖诞辰日和九月初九妈祖升天日期间,朝圣旅游盛况空前,被誉为“东方麦加”。
开发现状:湄洲岛是国家
A AAA级风景名胜旅游区,环岛优质沙滩长达20多公里,是理想的度假胜地。全岛海岸线长30.4公里,有13处总长20公里的金色沙滩,还有连绵5公里的海蚀岩。岛上有融碧海、金沙、绿林、海岩、奇石、庙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20多处。这里,不仅有旖旎的自然风光,更有令人魂牵梦萦的人文景观。湄洲岛是妈祖的故乡。
区位分析:于湄洲湾湾口的北半部。现为国家旅游度假区。这是一个南北长9.6公里,东西宽约1.3公里,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小岛。全岛林木蓊郁,港湾众多,岸线曲折,沙滩连绵,风景秀丽。形成水中有山,山外有海,山海相连,海天一色的奇特的自然景观 这里的妈祖庙尊称为“天后宫湄洲祖庙”,是妈祖文化的发祥地。
开发建议:莆田湄洲岛环境污染,要实现莆田湄洲岛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那必须把环境问题彻底解决
2.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 景区级别:AAAA级
简介:九龙谷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莆田市城厢区常太镇莒溪,现规划面积1091.5公顷,距莆田市区28公里,与风景名胜区九鲤湖接壤,俗称“下九鲤”。是集旅游观光、休闲养生、生态科普、考察探险、健身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景区2006年被评为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010年被评为全国生态文化教育示范基地,2011年被评为四星级乡村旅游景区。
开发现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景观资源丰富。境内峰峦起伏、林木苍郁,遮荫蔽日,古藤交错。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金毛狗蕨等;园内动物种类繁多,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松雀鹰、红隼、白鹇、斑头鸺鹠等,林中百鸟争鸣,悦耳动听。
区位分析:九龙谷漂流全程约2.8公里,途经10余个跌水、10余道弯,顺溪漂流,峰奇石秀,泉清谷幽,湖光山色,倒映成趣。溪流中千姿百态的奇石,壁立千刃、崖悬石怪、霞客览胜、玉兔奔月、神龟朝圣等石景,尽显大自然之鬼斧神工。
开发建议:进一步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加快“旅游畅通”工程实施,建立重点景区之间的快速通道,为打造精品线路提供硬件支持。不断改善景区供电、供水和旅游住宿、餐饮及公厕、停车场等设施,提高接待能力和水平。
3.仙游九鲤湖风景区 景区级别:AAAA级
简介:九鲤湖风景区最引人人胜的当推九漈飞瀑,即雷轰、瀑布、珠帘、玉柱、石门、五星、飞凤、棋盘、将军。九漈瀑布各展奇姿,以瀑布漈、珠帘漈、玉柱漈最为壮观。那珠帘瀑水轰然砸向深潭,溅起阵阵雾浪,午阳照射,瀑底飞雾中常常出现“午虹晴雨”的奇观。明代著名地理学家、旅游家徐霞客游历九鲤湖后,写有《九鲤湖游记》。他在该书中赞叹说:“即匡庐三迭、雁荡龙湫,各以一长擅胜,未若此山微体皆具也。”
开发现状:九鲤湖现列为福建省重点旅游开发区,全面启动了东崐凤古寨、云居探幽、石门索桥、迎宾山门、九鲤山庄、霞崐客广场、观光果林、通讯基站、生态综合服务区等十大重崐点建设项目。她将以丰富的内涵和宏伟的气魄展示给中外崐游人。
开发建议:建设一批能够突出裕安特色的饮食文化、娱乐、购物项目,延长产业链条,增加旅游收入。4.瑞云山森林公园 景区级别:AAAA级
简介:莆田瑞云山森林公园位于福建省莆田市东北部,为涵江区管辖。地理坐标东经119°10′,北纬25°31′。东与福清石竹山旅游区相距30公里,西与永泰青云山为邻,南与仙游九鲤湖相隔40公里,与新县镇夹祭草堂距离30公里。离莆田市区58公里,离324国道28公里,距福州70公里,福清至永泰省道直串全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
开发现状:投资400多万元,完成了休闲度假区和观光朝圣区的总体规划,开通了3公里长的上等级公路,铺设公园内5公里长的石阶道路,架通了电力线路,开通了程控电话和移动通讯,铺设并绿化了广场,新建了停车场。为游客提供休闲住宿、绿色餐厅、垂钓、烧烤、棋牌室、茶艺室和卡拉OK厅等服务。
开发建议:加大景区环境保护力度,开展景区环境集中整治活动,治理污染源,拆除景区沿途违章建筑,确保沿线环境美化、畅通。
5.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
景区级别:AAAA 简介: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已在仙游旅游局成功立项,正式开展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的申请工作。未来,博览城不仅将成为国内外游客到仙游的必到之处,也是仙作产业面向世界的最佳平台。通过与旅游行业的深度合作,整合旅游资源,开发旅游产品,举办旅游文化活动,大大提升博览城的知名度与影响力。除了红木主力商业外,博览城还配套有高端餐饮娱乐,整合时尚前沿消费,将红木、旅游、休闲娱乐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仙游娱乐之都,开启时尚新航标。博览城周边还将建设国际五星级大酒店、红木名贵植物园、SOHO写字楼、高端休闲场所、木兰溪公园、高尚住宅区等。
开发现状:中国古典工艺博览城秉承内外兼修的品质理念,首创全系星级精装展厅交付标准,打造每一处细节,引领古典工艺行业终端平台新标准。博览城的星级精装展厅,统一规范标准,以不同的主题营造百花齐放的效果,结合对中式家居生活的阅读,以及现代化展厅经营所需的特性,勾勒出别样天地。与外界咫尺之间,区隔档次身段。同时不惜工本,采用比肩鸟巢、水立方体育馆和世博园中国馆等地标性建筑的精良供材,坚持毫不妥协的精工细作,营造出震撼人心的殿堂级体验。
开发建议:加强旅游市场监管,组建裕安区旅游协会,发挥行业协会在自律及推介促销方面的作用。强化旅游投诉处理和执法力度,为游客创造一个愉快舒适的旅游环境。
莆田市辖4个市辖区、1个县,如下图
自古就有莆田二十四景,仙游四大景,沿海十二景的说法。莆田二十四景是:东山晓旭、白塘秋月、宁海初日、锦江春色、西湖水镜、梅寺晨钟、天马晴岚、西岩晚眺、石室藏烟、智泉珠瀑、九华叠翠、湄屿潮音、钟潭噌响、谷城梅雪、壶山致雨、碧濑飞泉、古囊列山献、紫霄怪石、绶溪钓艇、夹漈草堂。
仙游四大景是:九鲤湖、麦斜岩、菜溪岩、天马山。
沿海十二景是:新桥夜泊(涵西新桥头)、美澜晨眺(北高)、冲沁晓烟(北高)、黄崎夕照(埭头黄岐)、青山叠翠(埭头石城)、南啸归帆(平海)、门夹风涛(山亭文甲)、鱼希 江烟雨(湄洲)、螺港秋潮(山亭港里)、蓼城蜃气(东埔吉城)、塔林渔唱(东埔塔林)、小屿长桥(秀屿港区)。
莆田市知名景区(A级以下)
一、城厢区
1.东吴石塔(吉蓼塔)
东吴塔又称吉蓼塔,位于湄洲湾北岸东埔乡东吴村,它雄居秀屿港主航道要冲,是古时入港的主要航标。东吴塔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高约30米,7层八角青石构造,造型典雅。塔基八面均有龙、虎、狮、鹿、鹤、麒麟等动物浮雕,形态不一,神情惟妙惟肖。塔门入口两旁竖立二尊护塔将军,威武雄壮;各层门额上刻有“钟灵毓秀”“海天清梵”、“海山鳌峰”“古刹嘉馨”、“视圣伟望”等字样,下方还刻有咒语经文。塔内有曲尺形石阶通往塔顶,游览者可凭借登高,倚栏远眺,秀屿港湾,尽收眼底。
2.莆田东岩山
海拔69米。2002年划人荔城区管辖,是清代标定“莆田二十四景”的首景。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的踪迹。东岩山的建筑群主要集中在向阳的山坡上,自南而北随山势上升,依次为麟山祖祠、东山妈祖宫、报恩东岩教寺。建筑群东侧原有一片古松,古松东侧有巨石,过去都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山顶,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那百余株古松就像百余条巨龙拔地而起,盘旋凌空,即使无风的日子,走在古松下的小路上,也会听到头顶松涛飒飒的呼啸声。可惜经过20世纪中叶的**浩劫,古松被砍的仅剩数棵,如今新植的幼松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美好期望。20世纪末开辟了东岩山公园,在东北坡直至山顶建起了亭台楼阁,均建东岩山碑林。东岩山最美的应该是秋季,秋天可以在山上看黄叶,还可以在山下烘烤。
3.清殿
清殿是唐代玄妙观古建筑群的主殿,因避清朝康熙皇帝玄烨讳,改名为元妙观。目前,主殿仍保存宋代建筑风格,与福州华林寺、浙江宁波镇国寺建筑风格相同,被誉为江南三大古建奇葩。三清殿座北朝南,面辟五间,进深十架椽,重檐歇山造,结构简朴,建筑奇特,保持北宋风貌。其题材与道教有密切关系,是研究道教的很好材料。三清殿左侧的碑园集中了众多历代有价值的碑刻。其中最为宝贵的是宋徽宋赵佶手书的瘦金体《神霄玉清万寿宫碑》、宋孝宗的《赐少保陈俊卿扎碑》和陈俊卿的谢恩表文,还有苏东坡、文天祥、文征明等历代名人的题刻。《兴化军祥应庙记碑》,是研究宋代莆田对外贸易的不可多得的宝贵材料,也是我国人民和印尼人民贸易往来的历史见证。清殿位于莆田市区内梅园路东段,是玄妙观建筑群遗存下来的一座宋代古建筑。三清殿系重檐歇山顶,坐北朝南。原来面阔五间,后代扩为七间,进深五间。殿内原有三座神台塑有三清金像,今已无存。我国许多古建专家都誉它和华林寺、保国寺同是我国古建杰作之花,从而打破了过去一些人认为我国南方气候潮湿,没有现存宋代古建的看法。据说,日本奈良东大寺就是按此样式而建筑的。
4.广化寺
广化寺座落在市区西南郊2公里许的凤凰山(又名南山)之麓,是著名的闽中古刹,也是福建佛教大丛林之一。最近又被评为福建“十佳”风景区之一。寺初建于南朝陈永定二年(公元558年),始名“金仙庵”。后扩建为寺。唐景云二年(公元711年),睿宗皇帝赐名“灵岩寺”,由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书额,宋太平兴国元年(公元976年),宋太宗皇帝改名“广化寺”。宋代是广化寺的鼎盛时期,当时有10院,下辖120庵,僧众达千余人。
5.莆田城关东岩山报恩寺塔
东岩山即东山,古称乌石山,因有山石状如麒麟,又名麟山,位于市区之西北。凌晨,登山眺望,旭日乍露,云蒸霞蔚,如盘似轮,金光万道,气象万千,故有“东山晓旭”之胜景,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东岩山半山腰有座“报恩东岩教寺”,建于宋淳化元年(公元990年)。寺主殿后有座三层八角空心的宋代石塔,虚檐危顶,形极奇古。基座浮雕37只狮子,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守卫塔门的金刚力士的雕塑,线条粗犷,造型古朴。寺的右下方有一座明代建的“三教祠”,祀奉“三教”(儒教、道教、佛教)创始人林兆恩。
二、涵江区 1.莆田宁海桥
古为宁海渡,故名宁海桥。宁海桥初建于元代元统二年(1334年)。由于溪海在此处汇流,工程十分艰巨,自元至清,300多年间六建六圮。到清雍正十年(1732年)第七次修建,历时15年才建成功。是一座势如长虹、凌空飞架的大石桥,雄伟壮观。每年端午节,拂晓站在桥上观日出,蔚为奇观;旭日初升,极似一面大圆镜,放射出万道金光;桥下波光粼粼,犹如金龙逐波,十分壮观,故有“宁海初日”之雅称,为“莆田二十四景”之一。该桥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南少林 少林精髓在武术,南少林寺乃是南派拳种的重要发祥崐地,北少林擅于腿功,南少林以拳法见长,故素有“南拳崐北腿”之称,随著旅游文化交流日益增强,武术技艺的切崐磋日益频繁,招徕了四海宾朋、八方游客,朝拜、观光、崐习武者络绎不绝、接踵而来。“武以寺名、寺因武显”,崐南少林历史悠久,其弟子、传人遍布全球,影响及其深远。南少林寺始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比河崐南嵩山少林寺仅晚建60多年,在反清复明的斗争中被清兵崐焚毁,其中寺院正处莲花山盆地中心。1998年国家文物普崐查时被发现,1992年4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党举行了南崐少林寺遗址论证会暨重建南少林寺新闻发布会。1998年春崐经福建省人民政府同意重建莆田南少林寺,首期工程开发崐投入八千多万元,已全部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
三、秀屿区
1、九宝澜沙滩
九宝澜沙滩状如一钩新月,悬挂在湛蓝的大海上。游人在湄洲岛北部的妈祖山朝圣之余,驱车涉足九宝澜,犹如步入仙宫月窟。九宝澜沙滩长两千多米,宽达百米,面对浩瀚无垠的碧海,背依千亩葱茏的木麻黄,滩头奇峰挺秀、怪石嶙峋,造化的钟灵毓秀,令人叹为观止。被誉为“天下第一滩”。
四、仙游县
1、仙游文庙
文庙经过近千年的修葺、扩建,规模一度十分宏大,可惜曾建有的棂星门、文昌宫、尊经阁、明伦堂以及各朝代名贤祠和亭、台、阁、榭、池、桥等古建筑,已都荡然无存了。现存有戟门、两庑、大成殿、崇勋祠、文昌阁等古建筑,占地4100多平方米,庙内有宋代石鼓及清代的四对蟠龙浮雕石柱,气势不凡,极具艺术价值。
2、仙游菜溪岩
菜溪岩位于仙游县城西北隅约40公里的象溪乡境内。相传唐代凤山九座寺智广和尚路过这里,不食人间烟火,以野菜为粮。当地的人们看到溪中常有遗弃的野菜叶飘流,故名。菜溪岩传说有一百多景。山中有一座古老寺院,附近有两块高达百米、宽近三百米的巨石对峙,中开一门,即为石门。石门的北面峭壁如屏,每逢降雨后,山上流水从这里倾泻,形成壮观的瀑布,直泻龙潭。龙潭东侧,一块高数十米的巨石巍然矗立,俗称“飞来石”。据说是明万历年间从山巅滚下来的。飞来石下,另有一平卧巨石,上刻“眠云石”三字。站在石上西眺,只见狮子峰峻峭逼人。峰上的石笋、石凉伞形象逼真,亭亭玉立。眠云石下是“幻游洞”,洞前小湖边,古松垂荫,藤蔓翳然。菜溪岩的右侧还有石鼓、石钟、石狮、石象、罗汉洞诸景。罗汉洞幽深宽敞,传说昔时九鲤湖何氏九仙常到此游玩。菜溪岩景色四季常新,变幻无穷。山上还产“菜溪参”(福参),灵芝等珍贵草药。县城有公路直达山下。
3、迎春亭
迎春亭亦称接官亭,是古代官员往来迎送的公馆,座落在今东门石坊对面的街道南侧。唐天硝三年(公元 906年)知县萧某始建,至天硝七年建成,初名迎宾亭。五代诗人郑良士于天硝七年三月二十五日曾这样记述:“亭阁飞梁跨虬,嘉树左右并列,林丛怪石,池涵清泉,岸入芳草,垂可钓,舟可泛,罗众伶(演戏的),而丝竹(乐器)繁,集群彦(书生文士)而壶觞(酒杯)满,倬然哉,是亭也”。可见当年这里是一个园林幽景,风光旖旎的地方。
4、埔尾窑址
埔尾窑址系宋代瓷窑遗址,位于仙游西部仙永公路中段的度尾镇境内。窑址方圆三个村(今埔尾、屏山、云居村),至今还有后窑、破窑、前窑、窑嘴(口)等地名,其中一处很是绝奇,窑口涌出涓涓深水,灌溉不少果树农田。埔尾窑址传有九十九瓷窑相连,并与德化瓷都有母子窑相关联之说,是闽省沿海南部最大的宋代瓷窑遗址之一。
5、千年南桥
在翠绿的大蜚山下,位于仙游县古城迎薰门(今南桥街)外,有一座石质结构的千年古桥横卧在木兰溪中游虎啸潭之上,它就是“迎薰门溪光四面”的南门桥,古名仙溪桥,升仙桥,俗称南桥。南桥长170多米,高18米,宽4米多,共19个桥孔。据悉:桥水底具铺长松巨石为中流砥柱,以防洪水冲毁,各桥墩之间,全用几十吨的巨石铺架成桥梁。当时,条条的巨石是从南门外数里山石窝里艰难地运到虎啸潭,并架到18米高的桥墩上,足见古人的勤劳和智慧。桥墩为船形,可以削弱洪水冲击力。桥面横铺条石,两旁有石砌扶拦以护行人。桥南扶栏旁有二尊披甲戴盔,手执长剑的石雕卫士,俗称“桥头将军”。桥南立有“可大祠”的石碑,以纪念宋中大夫可大公建桥功德。明御史林兰友在诗里说:“谁造南桥渡,常悬半天虹,往来无病涉,童叟颂丰功”。
6、天王院
天王院,位于枫慈溪南隅锦屏山麓之东。锦屏山来龙蜿蜒,起伏连绵,秀丽若屏。古时,树木葱茏繁荫,禽鸟飞鸣,腴草怀珠,为枫衢后岫之屏,故曰“锦屏山”。锦屏山麓古为驿道,山上樵木相率休息于山林。路上商旅往来不绝,居然成聚,烟火万家,荔荫十里,上通郡省,下接泉漳,鱼盐辐辏之区,官司过往之地。仁王古刹院宇,是后汉高祖乾佑元年(948年),由普惠、契泽倡建的。释僧众多,香火鼎盛,闻名枫江。宋末益王同帝南迁时曾驻跸于此,遂改为“天王院”沿用至今。
7、枫亭麟山宫
枫亭麟山宫建于清宣统元年的仙游枫亭麟山宫,俗称“大宫”,坐落于莆田湄洲湾西畔秀郊村,属县级文物单位,是仙游历史文化古迹之一,也是莆田市南大门枫亭地区著名的旅游景点。麟山宫建筑为翘椽宫殿式结构,五进门槛,鎏金烫彩,典雅堂皇。宫内完好地保存着清代著名画家林肇棋绘作的“龙”、“虎”、“猴”、“鹿”“鹰”、“鹤”,四大天王等十九幅大型壁画,堪称艺术瑰宝;清代闽南著名石雕家王成赐雕刻的口含宝珠石狮和富有立体感龙柱,谓之石雕双绝;清代书法家张琴的题字匾额以及碑铭、联板、仿古铜雕等大批文物和工艺珍品,成为宝贵的文化财富,为发掘研究莆仙文化提供了重要内容。引起各级领导和中外学者重视。
8、飞钱旧居
飞钱旧居位于仙游县鲤城镇城内街陈库巷(现飞钱巷)为宋代奉直大夫陈汝器的宅第。传说陈汝器的夫人朱妈生性忠厚,怜贫惜苦,乐善好施,常常将金钱施舍资助穷人,结果弄得陈家一贫如洗。有一天,一位女道人上门求她施舍,朱妈对女道人说我实在无物可施了。女道人说,将你脚上穿的鞋袜送给我这云游四方的人,不就可以了吗?朱妈转入房内,脱下鞋袜,光着脚走出来,要将鞋袜送给女道人。这时,女道人不见了。一会儿,只听见楼上叮叮当当地响,刹时,飞来的钱堆满了楼阁。县官闻知此事就在她家住处盖了座库房藏金,陈家住处后来被人称为“飞钱旧居”。现有大宗祠和“飞钱祖居”旧址,现已重修,大厅内明洁、通风清静、雕龙画栋贴金,柱上朱红油漆金碧辉煌。1983年4月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9、仙游凤山无尘塔
凤山乡的九座山有凤凰来仪的山形,九座寺建在雄凤冠上,无尘塔建在雌凤冠上,两地相距约有400米。无尘塔建于唐懿宗咸通六年(公元865年)。原为历代僧人圆寂静化之处。倡建者是正觉禅师。塔上的“无尘”二字是北宋崇宁中勒书。无尘塔高14.22米,直径6.45米。塔基为莲花舒瓣和波浪式雕刻。塔柱八根,为瓜棱式造形,雕工祖中有细。塔的各层均有塔檐突出,拱形斗拱支柱。特别是各层下为叠涩,上绕栏杆,不同于我县诸古塔,其建筑风格均是唐代遗规。底层设子午南北开门,东西设窗,二、三两层四面开门。从底层直至塔顶均为空心结构,仅有螺旋式石级以登,俯视塔底,令人心寒。底层塔门,雕有护塔将军像,二层塔门刻有绍兴丙寅僧家藏衣等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