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现状及未来路径选择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的几点思考
近几年来,各级政府及其主管部门在加强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确保资金按时足额兑现发放,从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由于社会保障资金性质的特殊性、管理的严肃性,加之面广量大、情况复杂,其筹集、管理和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影响到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因此,对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管理和使用进行有效监督,是各级审计机关服务国家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结合近几年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的实践,对如何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质量问题作一些初浅的探讨。
一、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重点
近几年来,各级审计机关按照党委、政府的要求和国家审计署的统一部署,普遍重视和加强了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监督工作,不少地方将其作为经常性的审计项目,每年列为审计项目,连续审计多年,有效保证了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安全和效益。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的日益改善,社会各界对社会保障问题日益重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法规、制度的日益完善,相关部门法治意识的逐步增强,社会保障资金已经逐步成为人们心中的“高压线”,有意识的违规违纪问题已逐步减少。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仍把主要精力放在查处违规违纪问题上,审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也很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审计任务。因此,社会保障资金的审计工作必须针对新形势,准确把握工作重点。
当前,可以将审计重点放在以下六个方面:
一是确认资金征缴的完整性,揭露资金征缴工作中存在的应收未收和征缴面较窄等问题;
二是确认资金收入的真实性,揭露隐瞒、截留、坐支、转移收入等问题;
三是确认资金支出的合规性,揭露挤占挪用、贪污侵占、违规支付、虚列支出、转移资金等问题;
四是确认资金资产负债的真实完整和安全性,揭露和反映资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以前年度挤占挪用资金的回收情况和往来账清理情况;
五是评价资金的保值增值情况,揭露违规运营及效益低下、损失浪费等问题;
六是关注以前年度审计和审计调查发现问题的整改情况,防止“屡审屡犯”。
通过对上述六个重点方面的审计,达到将社会保障资金的真实性、合法性与效益性审计的有机结合,使揭示问题与查处问题、纠正整改问题达到有机统一。
二、瞄准新目标,紧紧抓住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关键环节
社会保障资金审计与其他财政财务审计相比,具有政治性更强、群众关心度更高、社会影响更大的特点。各级审计机关必须始终瞄准让党委、政府更放心,让人民群众更满意,让管理机关更规范的目标要求,突出重点,狠抓关键,以更加扎实的工作,确保审计的高质量。要抓住三个环节:
一是资金征收情况的审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对社保扩面征缴情况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认真检查国家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情况,看看个体私营企业的员工、经济效益不好的国有集体企业的员工以及倒闭破产企业的员工是否真正参加了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保险;看看广大农民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的比例到底有多少等等,以此促进社会保障政策的落实,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使一些弱势群体真正纳入到社会保障的范围之内,真正让他们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保证社会的稳定。另一方面对故意偷逃、漏缴社保资金的单位进行审计。要通过审计,揭示有关单位不能依法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基金,或者少报参保人数、少报缴费工资基数,逃避缴纳社会保障资金,侵害职工合法权益的问题。对故意欠缴的单位,要督促有关部门综合考虑未在法定时间内登记应参保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工资总额、职工人数等因素,核定其应缴的社会保险费金额,由地税部门实行强制预征,同时要严格社会保险费滞纳金的征收,使其得不偿失。
二是资金管理情况的审计。要加强社保资金拨付情况的审计,分析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安排的专项资金和配套资金是否及时、足额拨付,拨付的具体方式和手段是否行之有效;有无截留、挤占、挪用和违规获取资金等问题,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成效;或有无因资金拨付不及时而影响被保障对象的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机构监管情况的审计,看管理机构责任机制是否健全,管理方法和手段是否科学高效,是否执行了各项政策规定和管理办法,是否存在因管理不到位而带来损失和浪费,甚至损害了参保人员的切身利益。要加强社保资金管理的制度保证情况的监督,认真分析管理部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情况,找出制度执行不力和制度不完善的方面,提出加强管理的建议。
三是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关键是导入绩效审计的理念,围绕资金使用是否节约,是否真正用于社会保障支出,是否存在资金闲置等情况。重点关注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保资金收支适度平衡的评价指标,包括当前社会保障资金支出占社会保障资金收入的比例、资金累计结余额、当前资金结余(赤字)上升或下降率等;另一方面要关注能够反映社会保障资金增值保值方面的评价指标,包括社会保障资金按法定投资方式获取的收益率、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存款中已执行法定优惠利率的资金比例、当期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社会保障资金增值率上升或下降幅度指标。
三、探索新措施,不断探索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工作方法
提升社会保障资金审计工作质量,必须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性质、特点,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从近几年来各地的成功实践来看,主要应从五个方面着手:
一是抓审前培训、审前调查和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要认真组织好审前业务培训,让所有参加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的人员学深学透国家有关社会保障方面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弄清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的流程、审计中应注意的重点问题等。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认真的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实施方案。
二是抓审计内涵的深化和外延的拓宽。在对资金收支审计的同时,对管理机关下属单位财务收支、经办机构预算执行和经费收支同步进行审计,防止基金或其衍生利息等进入经费或其他单位账户。要在内查外调上下功夫,以基金流向为主线,对相关内容进行延伸审计或调查。要在对基金保值增值上多分析,有意识的向绩效审计方向发展。要积极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资料和业务资料通过计算机进行认真分析,防止社保经办机构利用计算机舞弊。
三是抓审计整改和边审边改。要结合以前年度审计和审计调查中发现的问题,在审计的每一个环节上及时指出存在的问题,督促社会保障资金管理部门立即整改,促进他们在强化制度、规范管理上下功夫,达到审计促进整改、促进规范、促进管理水平提高的效果。
四是抓突出问题的揭示和查处。要准确把握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和使用的重点、薄弱环节,善于揭示存在的共性和个性问题。同时对审计查出的重大问题、苗头性和发展性问题,要及时严肃地予以查处,达到以儆效尤的效果。
五是抓审务公开。要针对社会保障资金群众关注度高的实际,通过网络、电视、报纸等媒体向社会公告社会保障资金项目审计实施计划、审计结果,增强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强化社会参与审计监督的力度,同时也让审计人员在全社会的监督之下认真细致地做好工作,从而扎实有效地提高审计质量。
第二篇: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关于社会保障资金审计整改情况的报告
***政府:
年初,***审计局对我县社会保障资金的归集、管理、使用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针对财务管理及资金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对审计整改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安排部署和落实,现将整改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明确整改工作责任。
市审计局反馈意见后,县政府及时召开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财政、地税、民政、社保中心、残联等部门关于整改任务情况的工作汇报,再次分析了问题产生的根源。县长李丽同志进一步重申了审计整改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提出了明确的整改措施和时限要求,把抓审计整改、促落实工作与县委开展的“治慢”工程结合起来。同时,为确保审计整改工作的成效,成立了由政府办公室牵头,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配合的整改工作督查组,具体督查审计整改落实的全部工作。
二、强化措施,抓好整改。
在县政府作出专门安排部署后,各部门、各单位对审计整改工作非常重视,立即着手落实,并把“抓落实、促发展、干到位”的工作总原则融入审计整改工作的全过程。整改详情如下:
1、针对欠缴社会保险基金的问题,一是县地税局建立了欠费单位信息档案和欠费登记台帐,逐户了解欠缴企业经营状况;二是督促欠缴企业拟定了清欠计划,并跟踪督促清
缴;三是实行了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四项社保基金的统查统算制度,力求做到杜绝新欠,清理陈欠,应收尽收,以更好地保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四是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利用税法宣传月、法制宣传日、税企座谈会、税法培训会以及到企业进行税费检查等时机,广泛宣传社保基金征缴政策,并以办税大厅电子显示屏、税务公告栏、广播电视、地税网站等媒体多渠道、多层面进行宣传,籍以增强企业的参保意识和广大职工的维权意识。止目前,县地税局已清缴欠费7万余元,其余欠缴部分已经列出清欠计划,正在加大力度清收。
2、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未按规定比例核征养老保险基金的问题,上半年我县已制定补征计划,现正在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争在年底前补齐上年欠征部分,确保今年的养老保险基金审核征收到位。
3、针对 “两金”未全额缴入财政专户的问题,审计结束后,县财政局已将“过渡账户”内的“两金”全部转入财政专户。同时撤消了“两金”过渡专户,修订了管理该项资金股室的工作职责,完善了相关的监管措施和办法。
4、针对社保存量资金保值增值的事项,县财政局按照财政制度的规定,对存量资金重新考虑设定了增值计划,使职工的养命钱稳步、快速增值。
5、针对县民政局将公益金支出赞助费4500元的问题,审计结束后,已冲减了相关账务,归还了公益金。
6、针对低保对象管理方面出现的情况,县民政部门又对全县的低保对象重新进行了核查登记,对个别不完全符合标准的低保对象已全部清退,对低保对象实行了“个案化”管理,规范了低保对象的档案管理工作,整个整改工作现已全部结束。同时明确了今后将坚持“动态管理、有进有出”的原则,管好、用好社保资金。
7、对县残联未足额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问题,今年,我县已改由地税部门征收,极大地提高了该项资金的征收率。止目前共收缴残疾人保障金近9万元,较上年增长近5倍。
三、规范资金运行,建立长效机制。
为进一步规范社保等民生资金的安全运行及保值增值,保证少出或不出问题,我县将把审计整改意见的落实、纠正工作作为一个新的起点,把民生资金管好、用好,把民生问题解决好。今后我们将从以下三方面抓起:
一是坚持社保资金“收得齐、管得住、用得好”的工作总要求,全面完善社保资金征管机制及体系建设工作,采取一切可行措施抓好清欠工作,遏制旧欠未缴、新欠又累现象的发生,确保社保资金链的安全运行及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足额收缴。
二是把解决民生问题列入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城乡低保、再就业、医保、合作医疗等各项重点支出的需要,确保用于社会保障方面的资金投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逐年递增。
三是严格执行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制度和规定,全面落实社会保障财务制度。按照社会保障财务制度的要求,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资金监管体系,切实加强社会保障和再就业资
金的财务管理和监督工作,把日常性的监督检查工作作为规范社保资金运行的有效手段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00七年七月二十日
共印10份
瓜州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07年7月20日印制
第三篇: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全国社会保障资金审计结果
(2012年8月2日公告)
根据宪法和审计法等相关法律规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审计署在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各级发展改革、财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民政、卫生、银行等部门及单位的密切配合下,于2012年3月至5月组织全国审计机关4万多名审计人员,对31个省(区、市)、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政府(以下分别统称省、市、县)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管理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①,以及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实施行业统筹管理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审计,对地方试点或开展的其他社会保险进行了调查。本次审计共涉及37个省本级(含计划单列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404个市本级和2790个县(以下分别统称省本级、市本级、县),延伸审计了29 273家企业、4207家医院和8101个村(居)委会。现将审计结果公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十一五”以来,将社会保障作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出台多项法规、政策和措施。中央各相关部门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各项方针政策。“十一五”以来,社会保障事业健康快速发展,截至2011年底,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完善“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的社会保障体系目标基本实现。
(一)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1.社会保险制度体系情况。至2011年底,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制度体系覆盖全国所有县,参保人数合计超过13亿人,比2005年增长2.77倍,其中189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迅速扩大,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已覆盖全国所有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新农保)已覆盖81.50%的县,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以下简称城居保)已覆盖75.30%的县,参保人数合计6.22亿人,比2005年增长2.86倍,其中683个县合并实施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失业、工伤和生育保险与企业职工基本养老、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同步开展,参保人数分别达到了1.42亿人、1.70亿人和1.22亿人。此外,为探索建立统账结合制度,国务院决定开展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试点,到2011年底,试点省份已达到13个。
2.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情况。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包括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农村五保供养和自然灾害生活救助等构成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在全
国范围内实现了全覆盖。至2011年底,全国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256.27万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5298.28万人,农村五保供养对象578.62万人。2011年城市和农村医疗救助资金共资助6649.35万人参加医疗保险,直接医后救助2367.27万人次。3.社会福利制度体系情况。以扶老、助残、救孤为重点,包括老年人福利、残疾人福利和儿童福利等构成的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健全。至2011年底,全国社会福利机构4.25万个,床位321.05万张,收养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等237.92万人,社会福利企业吸纳62.80万残疾人员就业。
(二)社会保障资金基本保证。
社会保障资金主要有两种筹集模式,其中社会保险基金主要来源于单位缴费、个人缴费以及财政投入,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主要来源于财政投入。2011年,18项社会保障资金共计收入28 402.05亿元,支出21 100.17亿元,年末累计结余31 118.59亿元(详见表1),分别比2005年增长312.79%、299.78%和435.24%。
2011年,社会保险基金收入26 194.53亿元中,单位缴费、个人缴费、财政投入和其他投入分别为12 614.91亿元、7177.96亿元、5391.48亿元和1010.18亿元,分别占48.16%、27.40%、20.58%和3.86%(见图1);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资金收入2207.52亿元中,财政投入为2163.86亿元,其他投入43.66亿元,分别占98.02%和1.98%。
在2011年的18项社会保障资金财政投入中,中央和地方财政分别投入4508.76亿元、3046.58亿元,分别比2005年增长534.15%和632.01%,中央财政对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的投入分别占60.67%、64.74%和15.27%(详见表2)。
表22011年中央和地方财政投入情况表(单位:亿元)
社会保险基金30 303.72亿元结余中,除人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中央财政专户管理的71.83亿元外,省本级、市本级和县级结存分别占38.08%、35.61%和26.31%;东部、中部、西部结存分别占56.78%、21.54%和21.68%。从社会保险基金结余形态分布看,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其他形式分别占38.44%、58.01%和3.55%。
审计结果表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规模不断扩大,资金总体安全完整,基金运行平稳规范,有效保证了各项社会保障待遇支付。
(三)社会保障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截至2011年底,以各级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为主体,包括银行和各类服务机构,以及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内的社会保障管理服务体系和服务网络逐步形成,全国社会保险经办机构
有1.19万个;民政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基础保障和服务能力不断增强,社区服务体系逐步建立。同时,有28个省本级、217个市本级和1189个县成立了社会保险监督委员会,社会监督不断加强;各级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多次开展专项监督检查,促进资金管理规范。此外,截至2011年底,地方试点或开展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外来务工人员大病医疗保险等其他险种参保人数共计3832.53万人,2011年基金收入1892.71亿元,支出1640.70亿元,年末基金累计结余2192.31亿元。
第四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现状及未来发展路径
——基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
2012-09-14
摘 要: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及其对公平和效率的影响一直是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焦点所在。当前中国养老保险体系仍有待完善,特别是从公平与效率的角度深化和加快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是极需要关注的问题。要进一步完善中国的养老保险制度必须遵循公平与效率原则,在保证社会整体公平的同时兼顾效率问题,以体现和谐社会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构建一个公平与效率协调的养老保障体系。
关键词:养老保险,公平,效率
完善的养老保险体制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以及市场化、城镇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受到日益增加的养老金支出的压力,这也对我国养老保障制度提出了改革的客观要求。本文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出发,分析了目前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以寻求公平与效率的平衡点为目标,提出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未来发展路径。
一、公平视角下的中国养老保险制度分析
(一)现行制度覆盖面狭窄。目前,我国养老保险主要在城镇,除部分试点地区的农民享受到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之外,其他地区的农民都没有被纳入社会养老保险。然而,即便是城镇企业的养老保险,其覆盖率也偏低,截至2007年底,全国城镇就业人口29350万人,同期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为20137万人,基本覆盖率为68.6%,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参保率较低的原因为乡镇企业职工、进城农民工、城镇私营企业就业人员以及许多灵活就业人员大多没有参加养老保险。
(二)现行制度造成养老保险待遇不“公平”。“公平”并不是指每位公民的养老保险金统一一致,而是指退休后的养老保险金应与在职时的缴费情况、相挂钩,但前提是采用相同的计发办法。目前,不同性质的工作单位采用不同的养老金计发办法,机关事业单位的职工享有特殊待遇,其待遇水平要比企业退休人员的养老金平均高出一倍以上。2009年初,“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方案”正式下发,山西、上海、浙江、广东、重庆五省市成为试点省市。此次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将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下调至与企业一致,这不仅仅是为了财政减负,同时也是为了建立一种更加公平、更为科学合理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三)现行制度中城乡之间的公平性问题突出。现阶段我国养老保险体系具有明显的城乡二元分割的特性。近年来,我国社会养老保险体系的改革和建设主要集中在城镇,企业、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参照国有企业办法实行社会保障的城市集体企业的职工保障能力有所提高,但农村地区却始终处于社会保障体系的边缘。与城镇居民相比,农村养老保险存在覆盖率偏低、保障水平低下等问题。截至2010年6月底,全国320个试点县和4个直辖市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仅为5965万人。我国城乡之间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公平。
二、从效率的视角看中国现行养老保险制度
(一)现行制度养老保险资金筹集困难,缺乏社会共济。目前城镇企业养老基金筹资渠道来源于:单位缴费、职工个人缴费、财政补贴和社会保障基金投资收益。现实情况表明,有些渠道并不通畅。国家对社会保障基金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允许社会保障费在税前列支,以及当社会保障基金人不敷出时由财政兜底。由于基金余额不多,投资的资金量不大,投资渠道狭窄且资金分散,社保基金的主要来源为用人单位和在职工个人的缴费。但近些年征缴的难度加大,拒缴、欠缴社保费的现象时有发生,基金收缴率呈现下降趋势。
(二)现行制度难以解决隐性养老保险债务问题。1997-2005年间,国家允许统、账基金互相调剂使用,于是就出现了“挪用”个人账户中的基金来填补养老金支付空缺的现象。这种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结合的制度采取借用个人账户基金的方式偿还历史债务,没有从根本上分离两种基金。这种借用既没有数额方面的规定,又没有借款利息和偿还期限的规定,成为一种直接的占用。从这几年的实践来看,由于政府还没有解决历史债务的有效办法,仅仅靠企业和职工个人缴费无法填补这一空账。世界银行2005年发布的关于中国养老保险未来支付缺口的研究报告称,2001-2075年间,中国基本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将高达9115万亿元。随着养老金收支缺口的不断攀升,中国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三)现行制度中养老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困难。社会保险基金特别是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是社会保障制度得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但是历年的社保基金投资收益均没有达到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近几年8.1%的平均工资增长率,也就意味着没有实现保值增值的目标。2006-2007年,社保基金迫于保值增值的压力,开始投向收益率更高的证券市场与海外投资市场,但无可避免地也面临着巨大的投资风险。
(四)现行制度模式不能有效应对人口老龄化风险。我国改革开放20年后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并且呈现出老龄化速度加快的特点。
在人口老龄化的动态过程中社会养老保险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现收现付制受到的最为严厉的质疑就是可能出现的支付危机。所以我们没有理由认为基金制的养老保险体系绝不会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危胁。巴尔(2003)就曾明确阐明:“广泛持有的观点认为,基金制本质上要比现收现付制安全,这是一个合成的谬误„„现收现付制和基金制仅仅是两种在劳动者和养老金领取者之间分配产品的办法,当遇到人口变化时它们的运营不应该有非常大的差别。”
三、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未来发展路径
(一)建立并完善基本保障层次,以实现公平与效率相统一。完善的养老保险体系应包含国家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和特殊群体附加救济金这四个层次的构建,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经济状况和不同收入水平人员的养老需求。
1.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应为养老保险的基础保障和重要支柱。要实现我国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职工三大群体养老保险计发办法方案的统一,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公务员、事业单位、企业职工的不同性质与特点分别颁布法案,解决各自面临的特殊问题。
2.企业补充养老保险。效益好、盈利状况佳的企业可以考虑实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一方面为职工提供更完善保障,同时也能激励职工的工作热情。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应以企业为主,由企业和个人共同出资建立,即把原有的个人账户从基本养老保险中分离出来,并将个人账户的个人部分做成实账后,与企业的补充保险合并,合并后的个人账户由企业和个人按新的政策规定缴费,积累储存,构建第二层次的保障。
3.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不同于基本养老保险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由国家立法规范,强制执行,第三层次的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可以由居民自愿选择参加。选择参加途径有两种:
第一,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第二,在银行开办养老储蓄账户。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统一由政府制定优惠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免税收,提升利率,若参保人提前支取则按正常利率和税率计算支付金额。
4.特殊群体附加救济金。通过家庭收入调查,对那些真正需要社会提供帮助的高龄人口或特殊贫困人口,以社会救助或低水平的社会养老金的方式为他们提供附加保障。
(二)公开养老金债务。变隐性养老金债务为显性公开债务既有利于社会公平,也可增加养老保险体系的透明性和公信度,从而吸引更多的人群加入其中。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建立多元化的筹资渠道,如通过国有资产变现、开征特别税、由政府发行特别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我们可以设想将目前养老、失业和医疗三种缴费合并为一种社会保障税,税率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而适当提高,由税务部门依据税法向所有类型的企业、事业机构、个体户和工作者个人强制性征收。这样在适度的范围内,维持了社会共同体的存在、稳定和发展,也有利于依法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征缴率,降低征收成本,为老年人提供稳定的养老金收入来源。另外也可通过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吸纳社会较富裕人员和家庭资金,来弥补我国社会保障基金缺口。
(三)扩大投资范围。目前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很小,仅局限于银行存款、买卖国债和其他具有良好流动性的金融工具,包括上市流通的证券投资基金、股票、信用等级在投资级以上的企业债券、金融债券等有价证券。这其中银行存款和国债投资的比例不得低于50%,且银行存款的比例不得低于10%。诸多限制使得养老保险基金的实际投资收益率低下,再考虑通货膨胀率的因素,保值增值的目的很难达到。世界上,基金投资比例一般是:公司股票60%,公司债券17%,政府债券6%,短期贷款3%,抵押贷款11%,房地产3%。我国应当适当扩大社保基金的投资范围,稳健地提高投资收益率。
(四)提高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效率。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已成为制约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主要因素之一。要改变现状首先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注重人均产能。市场经济发展早期,通过资本要素扩大增加产出成为经济增长的主流方式,但人均生产效率却被忽视了,而养老问题是针对个人的,主要关注人均指标。如何提高人均产能是今后养老保险体制改革中所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其次,降低我国经济增长成本。目前,资源使用效率低下、浪费现象严重、交易成本高等现象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常普遍。在这种条件下,居民现金收
入和能够用于养老的其他资金来源受到挤压,从而造成社会养老基金来源不足。最后,我国养老金问题浮出水面的时间相对较晚也印证了我国经济整体运行效率不高。在人口老龄化到来之前、劳动人口迅速扩张时期,政府资金相对宽裕带有一定的虚假成分,部分掩盖了经济整体运行的低效率。
(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目前我国农村养老保险还不完善,城乡差距巨大,造成的因素主要是:第一,按照农村养老保险政府组织引导与农民自愿相结合的投保原则,并不具有强制性,而农民的养老保险意识普遍不足,难以保证参保人数;第二,虽然农村养老保险的筹资形式为国家、集体和个人相结合,但主要仍以个人缴费为主。而且实际工作中集体补助往往难以落实,因此缴费基本还是由个人承担,农民的参保积极性降低;第三,农村养老保险缴费标准低而且具有不确定性,难以保障老年农民的基本生活。要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首先要充分考虑到我国的城乡差距,制定符合区域实际的养老保险运行办法,充分考虑农民的利益,重视宣传引导,提高农民的参保热情。另外要加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机构的建立,提高经办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监督,赢得农民的信赖。
作者: 沈洁颖来源: 《金融与经济》2012年第6期
第五篇:社会保障资金证明书
证明
兹有 公司员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2013年7月至2013年9月的费用在中心正常缴费。
名单如下: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特此证明。
北京市顺义区社会保险基金管理中心 2013年10月9日
北京市顺义区基本医疗保险 2013年10月9日篇二: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证明
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证明
公司(单位),(至 季度)在特此证明。篇三:依法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良好记录证明文件范文
依 法 纳 税 证 明
月至各项税费。
特此证明。
(公章)年 月 日 依法缴纳社会保障资金证明
公司(单位),(至 季度)
特此证明。篇四:企业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情况证明 企业缴纳税收和社会保障资金的情况证明 ****有限公司:
(税务等部门盖章)
年 月 日篇五:社会保障资金缴纳证明
证明
兹有 公司员工基本医疗,基本养老、失业、工伤、生育 年 月至 年 月的费用在中心正常缴费。
名单如下: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陈**(身份证号码)
特此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