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

时间:2019-05-14 23:53: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

第一篇: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

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

【摘要】 我国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运用是最为显著的。文章从公允价值的内涵入手,结合金融危机的发生、发展过程以及影响,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长期性、稳定性进行探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公允价值 计量属性

1.公允价值会计理论优势

1.1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的局限性

在会计的发展历程中,存在两种典型的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会计计量模式和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历史成本会计以其含义简明、易于操作、可靠性强的特点,在现代会计中长期据于重要地位,受到普遍推崇与应用。但是,历史成本属性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价格变动的情况下,一些局限性就成为问题和缺点。比如,当价格明显波动时,基于各个交易时点的历史成本代表不同的价值量;当价格上涨时,费用按历史成本计量将无法区分和反映管理当局的真正经营业绩和外在价格波动引起的持有利得;当价格上涨时,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期末资产负债表中,除货币性项目外,非货币性资产和负债都会低估,这种报表就不能解释实际的财务状况,对决策可能不相关甚至无用。

1.2运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根源

投资者整体上在处理信息时并没有市场效率理论假设的那样老到,历史成本基础的净收益只能解释股价变动的一小部分。在市场不是充分有效的情况下,依靠历史成本计量加充分披露的信息观并不能向投资则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决策者必须依赖会计提供资产和负债更公允的价值,这是导致决策有用性的计量观产生的根本原因。公允价值的本质属性,使得它能更好地克服历史成本会计可能面临的种种问题,更好地履行资产计价和收益决定的功能,比较真实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增进财务报告关于企业财务业绩信息的完整性和有用性,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相关的信息。

2.公允价值会计实施的现实问题

2.1利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依然存在公允价值要想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需要同时具备三个要素:上市公司管理层蓄意造假、会计审计人员失去职业道德与证券市场监管失灵(刘泉军,2006)。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对整体上市公司的年报产生了波动性的影响,其主要原因就是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的担忧,尤其担心公允价值的运用会导致金融机构的收益产生巨大波动。那么,包含大量公允价值计量的新准则的施行,是否还会导致大量的利润操纵?我国的市场经济近年来日趋成熟,公允价值应用的环境已经有了一些改善,证监会推进股权分置试点,改革了上市和再融资的程序;广大投资者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有效识别的能力也有所加强,证券市场的有效性逐步提高。同时,也应该注意到我国在诸多方面的不足,上市公司利用公允价值会计操纵利润的情况依然存在,这些从2007年和2008年的上市公司年报中不难发现。所以,要时刻注意改善我国经济环境,努力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在我国的创新发展和应用。

2.2我国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尚不深入

我国2006年新会计准则体系中大量采用现值和公允价值,与国际准则趋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迫于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多重高压,而并非政界、学界、实务界真正从会计发展规律上理解和掌握了纷繁复杂的现值技术和公允价值会计理论方法精髓。我国新会计准则对公允价值的运用采取了非常谨慎的态度,规定了非主导性和苛刻的限制条件,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准则制定者的担忧,从而限制了公允价值会计在实务中的广泛应用。中国会计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上,公允价值会计问题已被宣布为未来两年中国会计学会重大科研课题,并将由中国会计学会召开全国性专题研讨会,表明公允价值会计问题研究的紧迫性。

2.3会计准则体系还不完善

公允价值概念是一个最基础、最复杂、最重大和最迫切的会计理论与实践问题,而我国在公允价值既不知其然、又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况下,就付诸实施了。我国财政部(2006)《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第四十二条将公允价值与其它四种会计计量属性(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和现值)简单并列,而对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无任何解释的做法就严重误导了公允价值的外延,已引起国内不少人的质疑。除了公允价值概念方面的缺陷外,我国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与披露的规定和阐述分散于各项具体会计准则及其应用指南中,很不详尽和统一,无法有效指导实践。因此,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中迫切需要补充类似于FASB的《公允价值计量》准则及其应用指南。

2.4实施中的估计技术问题

公允价值计量必须依赖估价技术,而计量公允价值时使用估价技术的目标在于,确定被计量资产或负债在计量日出于正常商业考虑所进行的公平交易中的交易价格。该估价技术应最大限度地使用市场输入变量,且最小限度地使用主体特有输入变量。但是,我国利率和汇率还未完全市场化,生产要素市场还不够成熟,即使那些有效的交易市场,也缺乏足够的深度与广度。因此,我国在运用估价技术计量公允价值时缺乏市场参考标准。另外,我国当前缺乏一份既能详细规范公允价值计量技术又有很强可操作性的执业指南。这些都会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靠性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3.公允价值会计的改进对策

3.1完善我国公允价值会计体系的理论前提

公允价值会计的经济内核具有科学性,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只要决策有用的会计目标仍然得到认可,公允价值会计的基础就难以削弱。因此,通过重新分类金融资产或其他方式停止公允价值会计的措施,在危机得到缓解后,必然会遭到投资者的反对。金融危机是消费者过度债务化、金融机构过度杠杆化、资本市场过度证券化和金融监管过度自由化等原因造成的,会计准则不是罪魁祸首,但实践中依据“非公允”的市场报价确定公允价值的方式对危机起了一定的推波助澜效应,改进公允价值会计不应否定其科学内涵,而是应建立有效机制,来调整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方式。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也明确了非活跃市场下或仅考虑估值技术更公允情况下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因此没有必要修订我国现行会计准则,而且我国金融市场体系仍处于总体健康状态,没有必要启动非正常、非有效市场下如何确定公允价值的操作机制。当前针对非活跃市场、非理性市场调整公允价值的确定方式具有合理性和必要性,但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相关、可靠、可比是需要关注的新问题。同时,也需要考虑市场回归活跃、有秩序后,如何再次将公允价值确定方式调整为按市场报价。

3.2完善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

近年来,宏观经济环境变化迅速,2008年又恰逢全球范围内的金融风暴,国内也存在经济增长预期放缓等不利因素,新会计准则体系需要在这种不同境况下的宏观经济环境中得到施用,方能更显其适用性,并于具体内容层面上寻求进一步完善。对于会计准则制定者而言,应当持续对公允价值会计在企业的实施情况进行调研,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教训,结合我国特有的会计环境,慎重地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应用公允价值的方法和具体措施,从而可以避免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同时,会计准则制定者还应加大对公允价值估价技术的研究,加强公允价值会计相关准则的探索、改进和完善。

公允价值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只要充分考虑到各种变量和不确定因素,科学地设计改革方案,稳步推进公允价值计量,就能够使实行公允价值计量的风险最小化,从而确保公允价值会计得到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 夏成才,邵天营.公允价值会计实践的理论透视[J].会计研究,2007(02).[2] 尹夏楠.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对财务报告的影响[J].财会研究,2009(02).(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

第二篇: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探讨

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暨提纲

学号:020510101009姓名:郭岭专业:会计 指导老师:杨公遂

论文题目:对公允价值会计研究的探讨

摘要:公允价值替代历史成本作为主要的会计计量方式,一直是国际会计界努力的方向,然而关于公允价值较完善的理论框架却尚未构建,其中一些基本的问题也成为会计研究重点。本文将从我国公允价值的产生、概念及其历史背景、公允价值与其它计量属性关系、国内外对公允价值的运用及公允价值应用进行了展望,对其相关文献进行综述,旨在为更深入的研究提供一些思路。

内容提纲:

1.公允价值的内涵

1.1公允价值的含义

1.2公允价值产生的历史和背景

1.3公允价值应用的可行性

2.国际上公允价值运用的状况

2.1FASB与IASC关于公允价值运用的情况

2.2各国对公允价值的认识及其确定方法

2.3目前各国在实践中运用公允价值需注意的几个方面

3.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的运用现状

2.1公允价值在会计实务中的运用

3.2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及其影响

3.3公允价值与会计职业判断

3.4在我国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需完善的条件

4.在我国会计中应用公允价值的发展前景

5.总结

6.参考文献

第三篇: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公允价值对金融危机的影响综述

目前,对公允价值在金融危机中作用的认识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错误,错误在于人们错误地使用了公允价值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受困于美国不断恶化的信贷危机的金融机构将公允价值会计作为替罪羊,其目的是试图转移重点,真正的根本因素是机构内部错误的经营决策、规避会计准则的行为和市场缺乏监管、规范。比如,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认为:公允价值是计量衍生品等金融工具最具透明性的方法。公允价值会计处理和披露为投资者提供了关于当前市场情况和远期分析的信息,公允价值本身并没有引起任何损失,而是客观反映了企业的处境,为投资者提供完全透明的信息,对全球市场承受当前的混乱局面并防止未来的泡沫和相关的经济紊乱至关重要,对会计计量方法横加指责的方式无益于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只有公允价值得到广泛应用,投资者才能准确评估和计量风险。再如,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说:“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次贷危机并不是由它而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性,一旦透明,这个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

价值,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火不会自己灭掉一样。”

(二)在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暴露了它自身的缺点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一个好的准则,既要有利于防止和减少市场的不正常波动,又要能够在市场一旦出现波动时起到熨平波峰的作用。按照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规定,企业应该对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而公允价值的最佳代表是活跃市场的公开报价。在美国次贷危机中,他们的确看到了会计准则公允计价计量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公正和公开”的缺失使得市场的定价体系出现了严重的混乱,使得各金融机构出现了不但比最先预估数据,甚至可能是比实际损失更为巨大的账面损失。由于企业实施了以市场定价的公允价值记账的方法,必须定期根据金融产品的市场价值来确定自已资产负债表上相关资产的账面价值,这就导致该企业自次贷危机以来不断爆出巨额的资产减值,而资产减值的过程同时就是暴露亏损的过程(徐蕴颉,2008)。在资金流动性较强的环境里,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同样被高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大幅度下降,甚至成为进一步推动金融投机的催化剂,泡沫越吹越多。当泡沫破裂以后,资产回归正常价值,公允价值计量使企业资产大幅度缩水,利润大幅度下降甚至出现严重的亏损,金融危机由此产生。在资金流动性较弱的环境里,资产往往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利润被低估,以公允价值计量反映的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不高,使投资者对低迷的金融环境更加悲观(赵鹏飞,2008)。从信息观的观点来看,会计数据向投资者传递信息,信息作用的结果是改变了投资者的预期,进而影响投资者对公司价值的评估和市场定价。因而,公允价值会计只是通过财务报表提供公司各项资产要素的公允价值信息,而不是提供整个公司的公允价值信息,这意味着公允价值会计反映的公司价值仍是相对的,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公允价值会计仍然不能完全反映公司的价值

和财富变动的信息(黄学敏,2004)。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很大程度上助长了金融危机

持该种观点的人认为:1.公允价值随市场波动而变动,价值变动随意性很大,在不断低迷的市场中,公允价值计量要求不断对金融资产重新计价,账面价值大幅缩水,进而引起大规模恐慌,使得后果不断恶化。2.公允价值并不能反映金融资产的真实价值,尽管目前证券的市场价值不断下降,但金融机构仍然持有资产而没有意图低价出售,按照公允价值会计的要求,却要承担资产减值的损失。3.部分资产支持证券的市场己经失灵,大量持有该类证券的机构取得紧跟市场的价格出现困难,按照其他方法确认公允价值又缺少实务指南,在现行市场条件下,确

定一些证券的公允价值几乎不可能。

第四篇: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一般会计分录

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下的一般会计分录

1.如果换出的是无形资产

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无形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累计摊销

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贷:无形资产(账面余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营业外收入(换出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2.如果换出的是固定资产

①借:固定资产清理(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贷:固定资产

②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

③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银行存款(清理费)

④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固定资产公允价值+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固定资产清理(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特定固定资产处置时应匹配的销项税)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⑤借:固定资产清理

贷:营业外收入(换出固定资产的公允价值-换出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3.如果换出的是存货

①借:换入的非货币性资产[换出存货的公允价值+增值税+支付的补价(或-收到的补价)-换入存货或固定资产对应的进项税]

银行存款(收到的补价)

贷:主营业务收入(或其他业务收入)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银行存款(支付的补价)

②借:主营业务成本(或其他业务成本)

存货跌价准备

贷:库存商品

③借:营业税金及附加

贷: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第五篇: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综述

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研究综述

摘要: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新会计准则体系,在坚持历史成本基础上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公允价值再次进入到我国会计准则体系之中。随着这一会计制度的重大变革,学者们开始聚焦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的公允价值,展开了对公允价值理论与应用的又一轮深入研究。本文综述了我国新会计准则颁布后,对有关公允价值的理论和应用研究。

关键词:公允价值 新会计准则 综述

这方面的研究主要针对两个方面:一是新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适当性以及利弊问题;二是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

一、对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的评价

大部分研究认为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是合适的,符合国际趋势,这既标志着我国会计国际趋同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也是我国市场经济日趋成熟的重要标志,对发挥会计准则在资产市场基础设施作用具有重要意义。如姚娟和潘洪鲁(2006)认为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采用,顺应了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使得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相一致,增加了国际间会计信息的可比性,但公允价值难达“公允”,并极有可能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刘泉军和张政伟(2006)从三个方面论证了我国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的正确性:

1、对可取得公允价值的资产采用公允价值是国际会计准则、美国及多数市场经济国家会计准则的普遍做法;

2、在我国适宜于公允价值应用的土壤已初步形成;

3、公允价值在新准则中的应用较为谨慎,不会导致滥用。朱丹等(2010)认为我国在会计准则体系中全面谨慎地引入公允价值,既有理论支持,也能够体现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的目标。

部分学者提出了其优势与劣势。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势,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1、公允价值信息具有良好的可比性与预测性;

2、波动性不会误导报表使用者;

3、实证研究表明公允价值信息更具相关性。程海涛(2012)认为新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有以下优势:

1、有利于有效地保全企业资本;

2、有利于更加合理地反映企业财务状况;

3、有利于更好地适应金融体系的创新;

4、有利于提高决策信息的实用性;

5、有利于促进会计收益的真实性和全面性。针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劣势,程海涛(2012)认为有:

1、公允价值的信息成本高;

2、公允价值运用的主观性强;

3、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差。

二、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

(一)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当前的研究指出公允价值的应用最核心的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方面的问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一个瓶颈。谢诗芬(2004)在其专著《公允价值:国际会计前沿问题研究》中提出的以下观点,对于理解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兴和转型经济国家在应用公允价值计量中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更显重要:公允价值是经济学中价值概念的会计表达,是对能反映会计要素本质特征的现值概念的体现;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就是基于价值和现值的会计计量;现值在当今会计环境中越来越重要,不能离开现值的重要性来谈公允价值的产生,运用公允价值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体现现值。但众所周知,“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难以计量。无论是作为经济管理中的一个基础概念、一种最重要但最难计量的会计计量属性,抑或是作为一种常见的计价技术,现值的计量都是古今中外公认的难题,也是公允价值计量中的一个瓶颈。

除了计量问题外,公允价值的应用还受经济、法律、技术、道德、成本等各方面的影响。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认为我国大量运用公允价值的条件尚不成熟。辛向国(2007)认为由于我国经济环境的约束,金融工具市场化程度不高、交易行为不规范,加上会计人员的主观方面的因素,以及实际操作和成本方面的问题,使公允价值的准确获取成为新会计准则实施的重大挑战。唐敏、金娟、郝环妮(2008)认为我国市场经济不完善、会计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公允价值不易取得且容易成为利润操纵的工具。廖名杰(2007)提出了三个新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存在的问题:

1、从会计准则建设本身来看,存在对公允价值的运用还不够充分、公允价值确定的指南还不够完善等问题;

2、从公允价值的确定来看,存在公允价值确定难度大、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

3、从公允价值运用的效果来看,存在可能增加财务报表项目的波动性、加大企业信息成本等问题。陈威、曹伟(2011)认为公允价值的运用障碍主要有:

1、公允价值存在被企业利用操纵利润的风险;

2、公允价值的取得存在难度;

3、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

4、审计监督无效管制。

(二)改进建议

对于公允价值应用的改进建议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外部因素,如完善市场环境,加强监管,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规范等;二是内部因素,如解决技术难题,加强会计人员培训等。许多学者从这两方面进行了阐述,本书综述如下:杨春凤、伍丹、左伟江等课题组(2007)从五个方面对推广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解决的难题提出了建议:

1、客观评价我国现实环境,逐步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2、加强公允价值计量的理论研究,培养公允价值观念,尽快建立公允价值的准则体系;

3、加强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和专业水平;

4、建立估计公允价值的政策和程序;

5、建立公允价值审计制度。邹春舫(2007)提出从四方面来完善公允价值计量的措施:

1、制定公允价值内部控制规范,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程序和审核程序,杜绝公允价值取得的随意性;

2、在没有市场交易价格时,通过评估方式是取得资产公允价值的有效途径,因此规范资产评估市场,明确评估责任是改进公允价值的重要环节;

3、对我国的会计进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

4、对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进行充分披露,增加资产负债表的附表,单独披露公允价值计量的项目,并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进行说明。廖名杰(2007)为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确保公允价值的有效运用,在提高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同时不失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出了四个解决措施:

1、创建公允价值运用的良好环境;

2、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体系,尽可能详尽地规定公允价值运用的细节问题;

3、进一步明确决策有用观的财务会计目标。财务会计目标定位不同,对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及提供方式的要求就不同,进一步导致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方法上的差异;

4、解决好可靠性与相关性的权衡问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与计量基础的选择密切相关。程海涛(2012)从五个方面对公允价值的运用提出了建议:

1、完善公允价值的市场环境;

2、提高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的可操作性;

3、完善公允价值信息披露;

4、加强对公允价值计量的监督;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三、结语

随着市场机制的健全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公允价值的取得将变得容易,其可靠性也将会加强,我国对公允价值的应用也将会和国际会计准则趋同,未来由历史成本和公允价值混合计量模式将会向公允价值单一计量模式转化。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运用目前仍处于初级阶段,但要看到公允价值计量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越来越深入的趋势,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更是促进了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重视:

1、如何统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认识;

2、怎样结合我国实际引入公允价值计量;

3、采用何种切实可行的准确方法进行公允价值的确定;

4、怎样避免公允价值计量带来的负面效应;

5、如何计量使用公允价值的效益和成本;

6、如何详细而低成本地对公允价值进行披露。这些都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并且要继续加强对国外公允价值计量的研究,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公允价值应用的推广,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研究会不断深入,公允价值将成为公认计价基础,公允价值的合理运用将是必然结果。

文献综述参考文献

[1] 谢诗芬,戴子礼,廖雅琴.FASB和IASB有关《公允价值计量》会计准则研究的最新动态述评[J].当代财经.2010(5): 107-116.[2] 徐铁祥.对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相关问题的思考[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3): 52-56.[3] 杨春凤,伍丹,左伟江.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新会计准则的探讨[J].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4): 24-27.[4] 姚娟,潘洪鲁.公允价值——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一大亮点[J].会计之友.2006(8): 50-51.[5] 张惠.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准则不同阶段的应用思考[J].中国经贸导刊.2009(15): 53.[6] 辛向国.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体现及挑战[J].财会研究.2007(4): 34-35.[7] 彭丹.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9): 85-86.[8] 范新安.公允价值在我国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2009(3): 52-53.[9] 唐敏,金娟,郝环妮.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影响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7(4): 84-85.[10] 廖名杰.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运用与改进思路[J].求索.2007(9): 42-44.[11] 于晓谦,李喜荣,李妍妍.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谨慎应用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7(3): 46-47.[12] 郑军玲.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模式分析[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9): 73-75.[13] 高芳,苗研研.会计准则运用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研究——基于利益相关者的视角[J].会计之友.2012(3): 55-56.[14] 陈威,曹伟.基于新会计准则的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研究[J].财会通讯.2011(27): 31-33.[15] 张丽琨.基于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运用与慎用[J].商业会计.2010(21): 69-71.[16] 王进,赵小宇,杨高武.论公允价值及其在我国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经济师.2002(12): 185-186.[17] 李江萍.论我国会计准则的近期目标与最终目标——兼论历史成本与公允价值[J].上海会计.2003(10): 12-14.[18] 杨新.略论我国公允价值会计准则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商业时代.2010(10): 63-64.[19] 张会莉.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我国公允价值计量的优化策略[J].商业会计.2011(18): 35-37.[20] 邓立华.浅议公允价值在新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中国经贸导刊.2010(7): 61.[21] 王雷,朱学义,阚宏伟.谈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J].财会月刊.2006(19): 16-17.[22] 刘永泽,孙翯.我国上市公司公允价值信息的价值相关性——基于企业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背景的经验研究[J].会计研究.2011(2): 16-22.[23] 鞠亚辉.现行准则中公允价值计量与创造性会计[J].财会通讯.2010(22): 32-33.[24] 李世辉.新会计准则公允价值的应用、影响及挑战分析[J].事业财会.: 11-13.[25] 张燕,黄汝光,田甜.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的应用及对策[J].中国经贸导刊.2012(11): 44-45.[26] 朱超.新会计准则下公允价值运用的条件及环境的分析与思考[J].特区经济.2007(4): 79-81.[27] 韩东平,沈雯雯,殷琦.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应用研究[J].财会通讯.2009(21): 29-31.[28] 卢真.新会计准则中公允价值运用研究[J].企业经济.2009(11): 156-158.[29] 黎雪瑜.用好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公允价值计量[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9): 64-66.

下载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金融危机下公允价值会计改进问题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二、公允价值对传统会计理论的冲击 1.与资产、负债的定义及持续经营假设有冲突 从上述定义中可以看出,它们都强调了公允价值是通过双方的交易来确定的。既然交易了.也就说明企......

    金融危机背景下(研究依据)

    金融危机背景下 返乡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问题研究 一、课题研究背景 1、世界金融危机导致大批农民工返乡。2008年下半年以来,世界金融危机波及全球,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困难......

    本科论文《我国新会计准则下的公允价值计量研究》中英文摘要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历史成本计量越来越不能满足会计计量的需要,此时,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就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本文主要研究在新会计准则下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运用......

    案例:公允价值会计在安然事件中的使用

    案例: 公允价值会计在安然事件中的使用 (一)能源合同 安然自收购几个管道公司后成为全美最大的天然气经销商,并从此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1990年,Jeffrey Skilling加入安然......

    高管薪酬与公允价值计量研究论文(大全5篇)

    摘 要:经济学论文发表 我国金融类上市公司高管薪酬一直居高不下,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2013年年报数据显示,A股上市公司最终年薪超过500万的企业负责人中,半数以上就......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 作者:王树雄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6年第03期 【摘 要】文章从会计诚信的重要性出发,分析了我国会计诚信丧失的原因,并对如何重塑......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五篇

    金融危机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 (学院经管学院 ;学号20131004118 )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

    金融危机下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金融危机下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研究 摘要:目前全球的经济形势正在经历巨大挑战。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中国经济经历了长达10年的高速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