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囊导尿管注水量的临床观察
气囊导尿管注水量的临床观察
气囊导尿管广泛应用于临床,与普通导尿管比较具有操作简单,容易固定,不宜脱落等优点。但对导尿气囊注水量一直未有明确的规定。2000年1月~2004年1月,我科孕产妇实施导尿680例,对气囊注水量进行了观察。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孕产妇导尿680例,年龄20~30岁,除泌尿系疾病、妊娠并发症。其中剖宫产556例,产后尿潴留120例,孕期保胎4例。按常规消毒导尿注水10~20ml 100例为一组,580例孕产妇均向气囊注水量5~8ml,为另一组,观察结果。
1.2 结果 100例孕产妇注水量10~20ml,其中68例有尿道口疼痛,30例急感排尿,2例有尿液引流不畅,抽回水5~10ml后疼痛缓解,尿液引流通畅。580例孕产妇均向气囊注水5~8ml,尿管引流通畅,孕产妇无不适感,无1例脱落现象。分析
注水量过多,易致病人不舒适,增加病人痛苦。孕产妇本身子宫的增大压迫膀胱尿导致尿频,如果注水量多,其囊内压力大,对膀胱颈及尿道内口压力过大,压迫尿管致引流不畅,发生尿潴留。预防护理措施
3.1 插管前应检查尿管质量,气囊有无回缩不良现象。置入或拔除尿管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减少粘膜损伤。成人一般选用14~16号导尿管适宜。3.2 插管的长度。正常导尿管插入4~6cm,见尿后再插入1~2cm。气囊导尿管因其管头到气囊的距离为4~5cm,要把气囊部分置入膀胱三角区内,这样注水气囊才不会损伤病人尿道,刘氏 [1] 认为妊娠的子宫逐渐增大,使膀胱向上前方移位,尿道延长。因此,剖宫产孕妇留置气囊导尿管长度以10~12cm较为合适。
3.3 气囊导尿管尽量不注入空气,避免尿管自行脱落,给临床造成麻烦,给病人增加痛苦。注水量5~8ml,不能少于5ml,注水后将尿管向外轻轻牵拉,勿用力过猛过大。
第二篇: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气囊导尿管临床应用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
气囊导尿管具有操作简单,外固定牢固不易脱落,患者既可自由活动又可免去应用胶布带来的不适等优点。我院从1996年应用以来因其诸多优点给护理人员的工作带来很大方便,同时患者满意度也较高,但在其应用过程中也发现一些问题。笔者将近几年在实际应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原因和处理方法介绍如下。
问题及原因
1.1 尿道损伤(1)插管时动作粗暴,润滑不够,插入尿管时损伤尿道黏膜。(2)前列腺肥大患者插管困难,不掌握技巧强行插管,导致尿道黏膜受损。(3)插入深度不足就往气囊内注水导致尿道受损。(4)不了解气囊导尿管的机制,未抽出液体拔管,或者患者神志不清烦躁不安牵拉尿管,有时由于护理时牵拉,导致气囊被拉入尿道造成损伤出血。(5)由于气囊内液体或者尿液在气囊周围形成结晶或结石,导致拔管时损伤黏膜和拔管后出血。
1.2 尿道胀痛(1)尿管作为一种异物插入尿道,由于插管的刺激病人会感到不适,一般会很快适应,有些敏感患者会感觉很痛。(2)尿道损伤,气囊压迫,也可引起疼痛。
1.3 漏尿现象(1)因气囊与膀胱壁接触刺激而引起膀胱肌肉痉挛,可导致将尿液挤出。(2)老年体弱或比较衰竭的患者由于尿道松弛,留置尿管后尿管周围经常漏尿。
1.4 尿管堵塞 急性细菌感染使尿液混浊沉渣产生,膀胱内结晶或沉渣以及膀胱脱落的组织可堵塞尿管伤的引流口使尿管堵塞。1.5 拔管困难(1)插管时尿道损伤,尿管与尿道黏膜粘连。(2)尿管受到牵拉,尿管变形使气囊内的液体抽不出来,造成拔管困难。(3)留置尿管时间太长,膀胱冲洗不彻底,尿垢积在膀胱形成颗粒与沉渣,附着于气囊周围,造成拔管困难。(4)由于尿管质量问题,引起的把管困难。
预防及治疗
2.1 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气囊尿管的结构性能、特点及使用的注意事项,正确掌握留置气囊导尿管和拔管方法及注意事项。导尿前仔细检查尿管,插管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轻柔,尿液流出后再插进4~6cm,向气囊内注入液体10~15cm,有阻力或患者有疼痛时立即停止注入,并抽吸已注入的液体,重新调整尿管的深度后再注入液体,气囊尿管一般不注入气体,避免尿管自行脱落,给临床造成麻烦,给患者带来痛苦。拔管时先抽吸完气囊内的液体再拔管。
2.2 插管过程中遇到阻力不能前进时,不应盲目强行插入,特别是患有前列腺肥大的老年患者,应以型号较小较坚韧的尿管为佳,自尿管口向尿管内注入消毒石蜡油润滑尿道,再插入尿管。利多卡因黏膜麻醉可以减少疼痛以及疼痛反射所致的尿道括约肌痉挛,以利插管成功,可配合使用。
2.3 长期留置尿管的患者,要注意观察尿液外观,定时做尿液检查;防止尿管受压、扭曲,并要保持尿道口的清洁,每日用碘伏消毒液消毒尿道口。为防止上行性尿路感染,应严格遵医嘱予膀胱冲洗并定期更换导尿管和引流袋,长期卧床患者行膀胱冲洗时可协助患者改变几次体位,有利于排出膀胱内的沉渣,必要时将气囊内的液体放出以便将气囊周围的沉渣和尿垢冲出,防止尿路感染或结石的形成以及由此引起的拔管困难。
2.4 由于膀胱肌肉痉挛漏尿者在不影响尿管固定的基础上减少气囊内的液体或选用气囊容积较小的尿管导尿。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较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管腔较粗的导尿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不易堵塞。
2.5 插管过程中有尿道损伤现象的应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抗生素,防止尿路感染,如有出血者应用止血药、接三通以生理盐水持续膀胱冲洗。拔管前分别从尿道口和尿管外口注入少量石蜡油,并轻轻转动,以防黏膜、血痂与尿管粘连,导致拔管时加重尿道黏膜的损伤,出现血尿。
2.6 对于由于尿管被牵拉尿管变形或者尿管本身质量问题引起的气囊卡在尿道内或气囊内液体抽不出来引起的拔管困难,如果气囊进入尿道不多可将尿管严格消毒后轻轻插入少许再抽吸气囊内的液体,则可将尿管拔出;或者将尿管自尿管分叉以上剪断,液体自可流出;无尿潴留患者可用50ml注射器往气囊内注入液体直至气囊破裂;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根据气囊的位置自耻骨联合上或肛门和阴囊之间消毒后穿抽吸液体。
第三篇: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及并发症的防治(共)
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及并发症的防治
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
陈静
摘要: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排尿困难、尿频、尿失禁等排尿障碍的发生率随之增加。排尿障碍不仅可使病人丧失正常的生活能力,剥夺人的尊严,而且还可以降低自主活动意识,严重影响老龄病人的生活质量。在排尿障碍护理中最常用的方法是导尿和留置导尿。导尿术是临床上最基本的诊疗技术,同时也是诊断治疗各种急、危、重病人的重要护理措施。近年来,气囊导尿管用于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因气囊导尿管为双腔导尿管中的一个腔直接联系气囊,用水或气充满后大于尿道口,可固定于膀胱内不宜滑脱,从而取消了使用普通导尿管作留置,省去了备皮的工作程序,避免了胶布固定尿管于会阴部使病人不适的感觉,摆脱了固定的胶布易于污染脱落,尿管在尿道中来回滑脱,需要及时更换固定等麻烦。因此,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在临床上已取代了普通留置导尿管。本文主要介绍护理工作中气囊导尿管的使用;导尿管的选择;润滑剂的选择;放置尿管的长度;插管的方法及尿管拔除方法;留置气囊导尿管引起的并发症:尿道损伤出血、尿路感染、拔管困难及其相应的处理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 气囊导尿管
尿路感染
并发症
在临床的工作中,医务人员在给患者导尿时,都愿意使用双腔气囊导尿管作为普通尿管的替代品,它最大的优点是固定性好,不容易滑脱,可避免重复插管而引起感染。此外,它还具有操作简单,管壁
柔软,对黏膜刺激小等优点。所以在临床上很受欢迎。但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往往由于护理工作不当,容易产生一些并发症,给患者增加了痛苦。近年来广大护理工作者对留置气囊导尿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探讨,现综述如下: 1 气囊导尿管的使用
1.1 导尿管的选择: 以聚四氟乙烯、全聚硅酮、硅胶、乳胶及其合成品为佳,常规选用硅胶导尿管,它与传统的橡胶管相比有降低感染的发生率,减轻对尿路刺激的优点[1]。导尿前选择大小适宜的导尿管,并且常规检查导尿管是否完好无损,气囊是否漏气、漏液、有无抽吸不畅等现象[2]。成年男性一般用F12—F16号,女性用F16—F18号导尿管。对于初次留置导尿者,不宜选用过粗的导尿管,对于年老体弱长期卧床的患者特别是女性,由于会阴部肌肉弹性较差,尿道括约肌松弛,导尿时应选择型号较大、官腔较粗的尿管,这样既可以防止漏尿,又能保证尿管通畅不宜阻塞[3]。对于心肌梗塞的病人,应选择细一些的导尿管,以减少插管时的阻力,避免发生阿斯综合症而猝死[4]。1.2 滑润剂的选择: 有人应用自行研制的复方阿米卡星凝胶替代石蜡油作尿管润滑剂,发现这种凝胶对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厌氧菌呈较强的杀菌作用,能有效的杀死导尿时带入的细菌。其中甘油加强了凝胶的润滑作用,可以避免尿道黏膜损伤,利多卡因有良好的局部止痛作用,留置导尿期间细菌培养阳性病例显著低于单纯石蜡油作润滑剂的常规组[5]。此外,用黄体酮注射液作润滑剂比单纯石蜡油作润滑剂可明显降低泌尿系刺激,提高患者留置尿管期间的舒适度,减轻尿道损伤[6]。尿管外涂上水杨酸可以抑制95%以上的革兰氏阴性杆菌,防止细菌和酵母菌粘到导尿管上,达到预防泌尿系感染的目的。1.3 留置导尿管的长度:传统置管长度是女性4—6cm,男性20—22cm,导尿管插入长度以“见尿后再插入导尿管长度1—2cm”为标准,按此操作方法,患者容易出现尿道损伤和出血,严重者甚至出现尿道狭窄,其原因在于导尿管插入长度不够,气囊仅是固定在尿道膜部和尿道内口之间。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为减少患者尿道损伤和出血,徐琴和付沫[7]在进行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术操作时,认为适当增加尿管插入尿道的长度,即见尿后再插入5—10cm为宜,旨在确保气囊完全进入膀胱内,最大程度避免向气囊内注入生理盐水造成尿道损伤,且患者尿道黏膜损伤小,舒适感好,尿管留置时间长,表明以“见尿后再插入5—10cm”的操作方法更具有优越感。杨晓霞和赵红光[8]提出:插入双腔气囊导尿管与普通导尿管不同点在于插入导尿管见尿流出后继续推进5—6cm。为保证插管长度准确无误,插管前必须实验性注入气体或液体,准确记录囊泡充盈时所占的长度,然后推进抽出顺利,无漏气、漏水方可使用。插管长度掌握宁长勿短,在插管所需的长度注入气体或液体后再继续送进1—2cm,若无阻力证明囊泡在膀胱中,然后轻向回拉尿管,感觉无阻力至有阻力,不能拔出为度(禁尿管向回拉后再继续送进),证明气囊已嵌在尿道口。插管深度=尿道长度+气囊前段管长度+充气(水)后气囊段的长度[9]。1.4 插管方法: 缓速插管法用于老年男性[10],常规消毒戴手套、铺孔巾,同传统导尿法先将16号导尿管插入尿道10cm,用20ml注射器
将1%丁卡因10ml自尿管注入尿道,用手紧握尿道口处,以防丁卡因自尿道流出,5分钟后将尿管插入膀胱,见尿液流出后再插入6cm,然后注入15ml注射用水固定气囊,接上一次性尿袋。缓慢插管刺激较小,符合病人的生理规律,边插管边鼓励安慰病人,使其精神放松,再加1%丁卡因的麻醉作用是提高一次插管成功的关键,且有研究证明一次插管成功可以减少尿露感染的几率[11]。
1.5 气囊注入成分及水量:气囊内注入气体和液体两种,通过临床观察,囊内注入气体易引起泄漏,致气囊塌瘪起不到固定作用,另外气囊充起后在尿液中上浮与尿道口贴合不严密,易引起漏尿。囊内注入液体避免了注气的不足。液体以蒸馏水、无菌注射用水为佳,生理盐水和葡萄糖属于晶体液,在囊内易形成结晶造成拔管困难[12]。根据正常人尿道的直径,成年男性常规向水囊注水10—12ml,女性注入15—20ml,注水量过少,使球囊不能充分与尿道口相嵌,易至尿道口溢尿或尿管脱出[2]。有研究指出[13]气囊内注入液体或气体量要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规定使用,在不使导尿管脱出,又有最佳导尿效果的前提下可减少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或使用气囊容积较小的导尿管,这样可以有效控制漏尿。孔祥红[14]指出,采用小剂量注水固定较好,每次注水量,男性10—12ml,女性12—15ml,轻拉尿管有阻力即可,小剂量固定可以避免气囊回缩不良。刘英玲[15]指出,对重度水肿病人,水囊内注水量不易过多,以5—9ml为宜,全身水肿患者,尿道因水肿而狭窄,若常规注入10ml以上,病理情况下,组织肿胀和水囊同时压迫尿管,使尿管更狭窄致导尿失败。
1.6 尿管拔除方法:官文玲[16]指出,将气囊内液体或气体抽尽后气囊外部会形成皱襞,拔管时皱襞与尿道黏膜产生摩擦,不同程度地损伤尿道黏膜,病人会有疼痛感,有时出现肉眼血尿,如果抽尽液体或气体后,再次向气囊内推注少量液体或气体(0.4—0.5ml),气囊外部皱襞消失,气囊平整,拔管时尿管与尿道黏膜不会产生强烈的摩擦,从而减轻尿道损伤,减轻了病人的疼痛,注意推的液体或气体不宜过多,否则适得其反。林惠芳[17]指出,拔管时当发生气囊内液体抽不出,就先稳定病人情绪,对于过度紧张、恐惧引起肌肉紧张者,给予肌肉注射地西泮10mg,从尿管内注入1—2ml石蜡油润滑尿管,轻轻旋转牵拉导尿管,抽出囊内液体。气囊内液体抽不出,先用拇指、食指揉搓导尿管数遍,再用注射器推5ml空气,缓慢抽吸,一般能抽尽原有液体,也可在近尿道口处剪断导尿管用注射器抽吸。刘春杰[18]等还指出,气囊内液体不能抽出时,可剪断气囊管道部分活塞,使液体自行溢出,若气囊仍不能恢复,则从气囊通道插入金属导丝,刺破气囊使液体流出,但必须证实气囊肯定在膀胱内方可进行。当气囊内液体全部抽完后,导尿管留置数小时让气囊恢复原状,并从导尿口处导尿管旁注入石蜡油5ml再慢慢拔出导尿管。2 并发症的防治
2.1 尿道损伤出血:原因主要是由于护士自身因素,操作方法不正确,对泌尿系统解剖特点掌握不够,插管时反复抽插,遇有阻力时用力过猛,导管尚未进入膀胱或见到尿液后未再继续插入6cm就注入生理盐水导致膨胀的气囊损伤后尿道黏膜而出血[1]。集尿袋固定不妥,尿
袋内尿液过多,重力原因导致气囊拉出,尿袋引流管太短,患者翻身时无活动余地或因躁动不安,将气囊导管强行拉出等情况,均可导致尿道口损伤出血。
防治:在导尿时必须熟悉男性尿道口的弯度,动作轻柔,遇有阻力切忌粗暴,使用气囊导尿时囊管外周多涂些石蜡油,以便插入时保持润滑通畅,当进入膀胱后见有尿液溢出时继续插入6cm后,再向气囊管注入注射用水,对特别躁动的患者,向家属介绍有关留置导管的常识及注意事项,对已有尿道损伤者采用抗炎止血药物。2.2 尿管断入膀胱:长期留置气囊尿管,气囊处尿盐沉积使尿管被侵蚀、变性、弹性变差,导管质量不过关,强行拔管或病人翻身用力牵拉时,气囊尿管气囊段易折断于后尿道或膀胱内,不可强行拔除,应针对不同原因采取有效措施[4]。
2.3 尿路感染:据报道尿路感染是医院内最常见的感染之一,约占医院感染的36%—40%,其中80%—90%的尿路感染与尿管插入有关系,而导尿管引流部分连接不良,引流系统不密闭是导致尿路感染的重要环节[19]。使用改进的气囊导尿管与尿袋连接方法,较以往标准连接方法抗拉效果明显提高,有效地防治了集尿袋接头松脱与漏尿现象。具体方法是先将气囊导尿管尾端向外翻折0.7—1.0cm,然后再进行连接,待翻折后的导尿管口边缘达基底部时,再将翻折部分推回原状,套上接头基底部止位环[20]。以往认为,在留置尿管期间,间断膀胱冲洗可减少泌尿系感染的发生,因为随冲洗液的流动少量细菌能被冲走,使细菌不宜生长,且抗菌剂或消毒剂对细菌也有一定的作用,可
防治泌尿系感染的目的,但临床观察发现,冲洗并不能减少感染的发生率,反而可能诱发泌尿系感染。因为膀胱冲洗液需要一定的压力才能注入膀胱,灌洗液对膀胱会产生机械性的损伤,膀胱冲洗破坏了引流系统的密闭状态,增加了逆行感染的机会。一般情况下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即鼓励病人多饮水,达到每天2500—3000ml,增加尿量,起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利于引流的作用。如必须膀胱冲洗时,要严格无菌操作技术,用输液器输入,保持导尿系统的密闭性以减少感染。
2.4 拔管困难:原因(1)气囊导尿管质量差或老化致管腔阻塞。气囊导尿管的Y型分叉处管腔最细,又有角度,在制作时也极易形成结节,使管腔内壁不光洁,此部位是易发生阻塞的。气囊导尿管气囊材料质量太差,注入水(气)后,气囊自行封闭,无法将液体吸出来,因此造成拔管困难[9]。(2)气囊导尿管气囊内注入液体过多,气囊回缩不良。(3)气囊内液体过少,形成球囊小,稍加牵拉或活动水囊即向外脱出,压迫尿道,尿道充血、水肿、出血、炎症包裹尿管[21]。(4)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尿垢形成附着于气囊外壁。(5)未抽尽气囊内水或气,而盲目拔管致尿道痉挛。(6)护士自身素质:护士对气囊导尿管理论认识不足,操作不熟练,对注入气囊内水(气)时注意的事项不清,没有牢固掌握尿道的长度,尤其男性尿道解剖特点,使气囊导尿管插入深度不够,气囊未进入膀胱或部分气囊仍在尿道内,对留置尿管后护理不当,尿管停留时间过长,对实习生带教不严。
防治:对气囊阻塞的病人分别采用牵拉、注水、剪断、穿刺的步
骤,均能较顺利拔除尿管,剪断位置可在气囊导尿管的Y型分叉处,囊内液体即可自行流出,也可在靠近尿道外口处剪断,有时可直接绕过阻塞部位,囊内液体由于压力作用可自动喷出[21]。蒋仙兰[22]成功的用膀胱输尿管导管沿气囊通道置入达气囊,将囊内液体由尿管引出,从根本上解决了内容物不能排除所致的拔管困难。马宁[23]对气囊留置导尿管导尿拔管困难的患者采用了液体石蜡膀胱灌注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方法选用30度左右的生理盐水500—1000ml反复冲洗膀胱后,由尿管注入液体石蜡30—50ml,消毒尿道口及外露尿管,按无菌操作法将外露尿管向膀胱内推入少许,并左右转动,使尿管前端气囊外壁起到充分润滑作用,同时做好心理护理,用适宜的语言指导患者配合,一边轻轻拔除尿管。对长期留置尿管者应于7—10天更换导尿管一次,如果病情许可嘱病人多饮水,少喝浓茶,以免尿液浓缩,尿垢形成[17]。另外,实习生操作之前,应对所操作的内容进行预习,操作过程中如出现困难应及时主动请教老师,对留置尿管后,带教老师必须进行检查,同时加强病情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广大护理工作者在临床的护理工作中,应熟练的掌握气囊导尿管的使用,防治并发症的发生,规范操作,精心护理,尽量减少留置导尿对病人造成的痛苦,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参考文献
[1] 张俊芝.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患者的护理与预防策略[J].中国医学创新, 2012,9(8):70-71.[2] 陈雪芹,李桂花.留置气囊导尿管失败原因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
杂志,2007,20(7):57.[3] 鉴秀萍,郑捷,杨娇娇.双腔气囊导尿管留置导尿临床常见问题及护理对策[J].中国保健营养, 2013, 9(9):261-262.[4] 方秀莲.气囊尿管临床应用新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8,21(6):50.[5] 李文新.留置气囊导尿管伴尿路感染的护理研究[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 2007,2(7):230.[6] 朱悦萍,姜文美,吴金华等.黄体酮注射液作为润滑剂在留置导尿中的临床应用价值[J].现代实用医学, 2011,23(2):221-222.[7] 徐琴,付沫.留置气囊导尿管的护理进展[J].长江大学学报, 2014,4,11(12):105-109.[8] 杨晓霞,赵红光.临床尿道护理学[M].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17.[9] 付小燕.留置尿管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研究现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8(8):90-92.[10] 刘丽敏.缓慢插管适用于老年男性的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1(5):52-53.[11] 田志芬.手术患者留置尿管护理的研究进展[J].医学信息,2013, 9(26):639-640.[12] 孙延皊.留置导尿的护理现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1,17(36):4524-4526.[13] 倪兴梅.留置导尿的临床护理研究现状[J].黑龙江医药,2012,25(4):655—658.[14] 孔祥红.留置气囊导尿患者的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12,3(19):276-277.[15] 刘英玲.重度水肿患者导尿水囊注水量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9):694.[16] 官文玲.改良拔尿管法在留置气囊导尿管患者拔除尿管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医学,2013,14(5):120-121.[17] 林惠芳.气囊导尿管拔除并发症的护理[J].中华国际护理杂志,2007,2(8):614.[18] 刘春杰,刘春荣.留置双腔气囊尿管拔管困难的临床护理[J].护理研究, 2013,4,7(4):158.[19] 石丽琴.留置导尿管患者护理中的循证护理[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3):92-93.[20] 苏仁芳,等.集尿袋两种更换时间的效果对比观察[J].护理研究, 2012,5,19(13):127-129.[21] 廖月荣,梁金梅,黄斌红.留置气囊尿管拔管困难原因分析及对策[J].中外健康文摘, 2013,2,10(9):365-366.[22] 蒋仙兰.用膀胱输尿管导管处理气囊导尿管拔除困难1例[J].中华护理杂志, 2008,38(3):215.[23] 马宁.提高留置导尿患者舒适感的护理方法[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1,8(23):115-117.
第四篇:前列腺增生患者气囊导尿管的置管方法与护理
前列腺增生患者气囊导尿管的臵管方法与护理
目的:采用改良的臵管方法对前列腺增生患者进行留臵导尿,该方法操作时间段、痛苦小、一次性臵管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前列腺增生旧称前列腺肥大,是老年男子常见疾病之一,以两侧叶和中叶增生最为明显,常压迫膀胱颈部或尿道,形成下尿道梗阻。
一、臵管方法
1、尿管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尿管对导尿的成功和减少并发症的作用十分重要,选用F16-F14超滑型尖头全硅橡胶双枪气囊导尿管,其生物相容性好,尖部较细,略上翘弯曲,有一定硬度,在插管过程中对粘膜损伤小,血尿发生率低。这种尿管进入尿道,能减轻患者留臵尿管过程中产生的不适合疼痛,长期留臵尿管的患者应首选全硅橡胶导尿管。
2、插入的技巧
对于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插管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患者取平卧位,双腿平放分开,露出外阴部。操作者站在患者右侧,左手戴手套,用纱布裹住阴经提起,将包皮向后推,暴露尿道外口,右手持血管钳,夹0.5%碘伏棉球自尿道外口向外向后旋转擦拭,消毒尿道外口、龟头及包皮。将盐酸利多卡因胶浆5ml从尿道外口注入,3-5分钟后插管,插管前用红霉素软膏约3g润滑导尿管前端(红霉素软膏是一种油剂,它可以润滑导尿管,同时它又是一种广谱抗生素,能有效杀灭或抑制细菌繁殖,减少炎症产物在管外的附着,从而减少菌尿的发生)。插入12-15cm到达前列腺尿道部时,会感觉到有阻力,此时不要松手,应该保持一定推进力,在良好的麻醉和润滑的情况下,导管一般会顺利插入。为防止气囊嵌顿在后尿道而致的粘膜出血坏死甚至尿道损伤,要尽可能深的插入尿管,这样能使尿管安全进入膀胱,前列腺增生患者可在气囊内注入注射用水或灭菌用水约5ml,记录注入量以备拔管时借鉴参考,轻拉导尿管以证实导尿管已固定。这样既可以减轻患者痛苦,又可以防止尿管自行脱出,一般不主张向气囊内注入气体和生理盐水,对于长期留臵尿管的患者来说,生理盐水注入气囊后停留时间过长,易结晶沉淀,可造成有机沉淀物形成结石,拔管前无法将气囊恢复至原状而导致拔管困难。不主张注入气体是因为气体的比重较低,在尿液引流不通畅时尿管尖端容易上浮,以致气囊与尿道口粘合不严密二造成尿漏。
二、护理
1、尿道外口护理
留臵尿管初期,患者会有尿道隐痛等不适,尤其是尿道外口摩擦时隐痛更加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应该给予患者金霉素软膏涂抹尿道外口,可以明显减轻尿道外口的摩擦,尿道不适逐渐缓解,由于逆行感染时留臵尿管后最重要的感染途径,嘱病人每日用温水或0.5%碘伏等溶液消毒清洗尿道外口、龟头、包皮、导尿管近端,2次/d.清洗时应将包皮翻开,彻底清洗冠状沟内的污物,尿道口有血性及脓性分泌物流出时应及时清理。观察尿液颜色、性质与排出量。保持导尿管通畅,避免扭曲、受压、堵塞。定时放出尿袋里的尿液,尿袋每周更换2次,尿管每月更换1次。
2、提倡生理性膀胱冲洗防止尿路感染
一直以来膀胱冲洗是预防和治疗膀胱及尿路感染的重要措施,但有报道称传统的膀胱冲洗既耗时又浪费,冲洗液可对膀胱壁产生机械损伤,破坏集尿系统的密闭性,称为感染的又一个危险因素。在患者禁食水6h内可采取膀胱冲洗,6h后嘱患者多饮水,达到生理性膀胱冲洗的目的,同时要鼓励患者经常更换体位,无特殊禁忌时,每日饮水量应在3000ml以上,达到稀释尿液、冲洗膀胱的目的,可有效的预防尿路结石和感染的发生。
3、膀胱痉挛
对于前列腺增生的老年患者,部分患者可伴有脑梗死、糖尿病的并发症,留臵尿管后可能会出现膀胱痉挛症状,此时可以将尿管气囊内的溶液量减少至3-5ml,4、实施麻醉后插尿管,减轻患者不适
开展麻醉无痛导尿,不仅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缓解紧张心理,还能有效地保证无菌操作,减少感染的发生,积极进行心理引导,开展整体护理及保护患者的隐私,这都充分体现了人性化服务理念。
5、拔出方法及拔出尿管时机
长期留臵尿管患者,一般都存在储存功能的废用、排尿反射中断等并发症,膀胱持续呈空虚状态,逐渐习惯有尿即流的“惰性状态”,拔管后不能及时建立主动排尿意识,因此我们应有意思的间断开放尿管排尿,使留臵尿管的患者的排尿模式与正常排尿相似,产生排尿感和排空感,使膀胱的储存和排尿功能得到发挥,这种个体化放尿方法能够锻炼膀胱逼尿肌。在拔管时用注射器抽空囊内液体后,再向气囊内推注0.4-0.5ml液体,因为向气囊内推注少量液体后,气囊外部的皱襞消失,气囊壁平整,拔管时不会与尿道粘膜产生强烈摩擦,从而减少对尿道的损伤,有利于顺利将尿管拔除。
6、小结 臵尿管前3min向尿道外口注入盐酸利多卡因5ml,通过粘膜麻醉,松弛平滑肌,用红霉素软膏润滑导尿管前端,有良好的抗炎作用,麻醉润滑效果好,一次性臵管成功率高,操作时间短,病人痛苦少,减少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且使用方法安全、病人易接受、术者易掌握,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第五篇: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摘要】目的:研究并分析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临床与护理措施。方法: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结果: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关键词】导尿管留置;尿路感染;临床原因;护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2-0091-01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常见操作,主要应用在尿失禁、排尿困难、引流尿液患者的治疗中,是临床中保持患者会阴干燥的一个有效举措,但是,留置导尿管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尿路感染,在临床上,尿路感染发生率非常高,这不仅影响到患者的预后,也浪费了医疗资源[1]。为了避免由于留置导尿管引起的尿路感染,我院对于近年来收治的患者采用了系统的护理干预措施,成效显著,现将原因与护理措施总结如下。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3年1月~2015年5月在我院住院,且放置导尿管的72例患者纳入本组研究中,男39例,女33例,年龄为19~81岁,平均年龄为(45.9±9.2)岁,其中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分别为19、17、21、9、6。排除标准:未成年者;留置导尿管前发生尿路感染者;真菌感染者;生殖器结核;包皮、包茎或者龟头炎者。
1.2 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治疗方式、置管时间、尿量、拔管时间等,导尿前后取患者尿液来进行病原学检查,查看感染情况。
1.3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尿路刺激情况进行判别,查看腹部有无触痛感,尿液检查结果显示男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5个,女性每个高倍镜下白细胞大于10个,则确定出现尿路感染。若患者无尿路刺激症状,则查看尿液培养结果,若革兰阴性球菌菌落数量大于105cfu/mL或者格兰阳性球菌菌落数大于104cfu/mL.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普外、骨科、泌尿科、内科、肛肠科中感染例数为4、4、3、3、2,感染率并无显著差异,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诱因对比示意表详见表1:
讨论
留置导尿管属于临床中的基本操作技术,不仅可以辅助常规治疗,还可以帮助医护人员观察患者病情,临床研究显示,有80%泌尿系统感染与留置导尿管相关,导尿管外细菌会通过周围粘膜侵入患者膀胱,引流袋细菌也会上行入侵膀胱,导致患者出现感染。本组研究显示,导尿管留置导致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包括年龄与置管时间两个方面,在本组患者中,共计16例出现感染,年龄超过60岁以上与留置时间超过15d患者感染发生率高于其他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生理功能逐步的衰退,女性盆骨肌肉逐渐松弛,男性容易出现前列腺肥大,尿路感染发生率也更高,年龄较大的患者各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较差,抵御细菌的能力降低。此外,导尿管属于异物,会破坏患者尿道,细菌会沿导管外壁上行,在置管时间的增加下,细菌会反复感染,引发尿路感染[2]。
为了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尽可能减少导尿管的留置时间,及早将其拔除,对于麻醉围手术期患者,建议在术前30min来留置导尿管,留置时间不超过2d,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协助患者锻炼膀胱反射功能,及早进行恢复锻炼,缩短患者的导尿时间,在拔管时,最好在患者膀胱充盈时进行,降低复插率[3]。在留置导尿管过程中,需要尽量减少膀胱清洗,如果需要清洗,最好使用生理性膀胱冲洗法,鼓励患者多喝水,每天喝水量最好控制在2500ml,在避免感染的同时防止结石形成,如果必须要进行机械清洗,必须要严格遵循无菌操作原则,此外,保持尿道口的无菌,对患者尿道口进行彻底消毒,尿道口、导尿管消毒时间为2次/d,在大便后,为患者消毒肛周与尿道口,避免出现交叉感染,为患者做好导尿管护理工作,控制好引流袋位置,避免尿液出现倒流[4]。此外,对于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医护人员需要注重对患者与家属的健康教育,特别要注重老年患者的护理,及时更换集尿袋与导尿管[5]。因此,年龄、置管时间是留置导尿管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高危因素,为了降低感染发生率,需要加强护理,缩短导尿时间,及时对患者尿道口进行消毒,降低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骆安德,苏美如,梁琼.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标准操作规程的临床应用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8(02):92-93.[2]陈锐,陈谷霖.留置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10(11):149-151.[3]刘月梅.留置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及预防措施[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4(02):321-323.[4]常辉毓.留置导尿致尿路感染原因及预防的相关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0,8(09):627-628.[5]单戈.对泌尿外科24例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J].医学信息.2009,15(06):68-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