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试论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试论建筑招投标市场的现状及法律对策
[论文摘要]文中首先对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立法情况进行概览,并考察市场运行情况和工程招投标实践现状,针对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在文中提出了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协会;建立相关信用制度;完善招标投标法律规范条文规定;完善救济机制等五种具体的对策方法建议。
[论文关键词]工程招标 招标投标法 对策
一、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立法概况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建筑市场逐渐开放,经济体制逐步形成和完善。1992年党的十四大做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决策,同期我国颁布了多部规范建筑市场的法规,这些法规与计划经济时期相比,在质量和效力上都有了质的飞跃。1998年3月1日我国开始实施《建筑法》,199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合同法》,这两部法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建筑市场开始受到高层级法律的调整约束。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以来,招投标制度广泛应用于工程实施承发包之前的承包人选择程序。另外1999年颁布的《政府采购管理暂行办法》,2000年国家计委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的规定》,2001年建设部颁布的《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0年7月1日国家计委颁布的《建设项目自行招标实行办法》,2001年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联合颁布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2003年国家计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合颁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2007年建设部颁布实施的《工程建设项目代理机构资格认定的办法》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形成了我国较为完整但仍不完善的建筑招投标立法体系。
二、我国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的现状
(一)建设单位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建设单位人为干预
(1)肆意抬高门槛,偏袒内定施工队伍。建设单位为了让内定的施工队伍顺利中标,在招标文件的编制上制定倾向性条款,提高招标资格条件,设立一些其他企业难以跨越的门坎,为意向的投标单位开绿灯。
(2)违法操作,泄露标底。建设单位为了让内定的投标单位中标,故意向其泄露标底,使该投标单位的报价接近标底或符合标底而中标。
(3)控制信息传播,限制投标对象范围。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找借口随意缩短信息发布时间、缩小公告发布范围,客观上造成了潜在投标对象获知信息的不平等。
2.建设招标单位设法规避招投标活动
(1)变换招标形式,排斥潜在投标人。建设单位以邀请招标代替公开招投标,将依法必须公开招投标的工程,想方设法找借口进行邀请招标,缩小招标范
围以达到既排斥潜在投标人,又达到内定队伍中标的目的。
(2)肢解招标工程,规避公开招标。通过肢解工程,将依法必须招标的工程项目化整为零或分阶段实施,使之达不到法定的招标工程规模标准,以达到直接发包逃避招投标的目的。
(3)主体招标,局部发包。只对项目的部分工程如主体工程进行招标,配套附属工程则直接发包。
(二)施工单位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1.假借资质参与竞争
施工企业在资质问题上大做手脚,有的出钱购买营业执照和资质等级证书,有的借用他人证件参加投标,同时,有些施工企业还高薪聘请经验丰富的工程人员编制标书。从表面看,标书确实编得不错,而实际上根本不具备相应的施工能力和管理水平。
2.投标单位之间相互串标的围标行为
围标是指几个投标人之间相互约定,一致抬高或压低投标报价进行投标,通过限制竞争,排挤其他投标人,使某个利益相关者中标,从而谋取利益的手段和行为。通常在整个围标的过程中,陪标人严格遵守双方合作协议,以保证围标人能顺利中标。围标成功后,围标人按照事先约定兑现给陪标人一定的利益。
(三)管理部门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招标投标法》实施后,没有统一的主管机构与专门仲裁机制。通常采购人、主管机关、监督机关都是同一主体,不存在有效的监督管理。导致了招投标过程的监督与市场的统一管理存在不正当操作的空间。而在不同的领域,又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如发展改革部门负责指导和协调重大建设项目和工业项目的招投标工作,水利、交通、铁道、民航等部门分别负责本行业招投标活动的监督检查,造成交叉分散的管理。
(四)招投标具体形式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际市场的招标方式大致可以分为四种类型:一是无限竞争性招标(即公开招标);二是有限竞争招标(主要指邀请招标);三是非竞争性招标(即议标,也称谈判投标);四是其他方式的招标(包括两阶段投标、单一来源采购等)。而我国的《招标投标法》在招投标方式上则仅有两种招标方式,即公开招标和邀请招标。公开招标业主有较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降低工程造价,提高工程质量和缩短工期。而邀请招标又称有限竞争性招标,可以节约招标费用,提高每个招标者的中标几率,所以对于招标、投标双方都有利,但由于选择范围小,致使竞争力较差。在选择招标方式适用的时候,我国的招标投标法招标方式较为单一,缺乏多样性。
(五)信息披露渠道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一般的建筑招投标信息的披露都由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管理,但是在不同的建设单位,则存在不同的信息披露渠道。不同部委之间各自指定公共采购信息披露媒体,而缺失相应的统一监管和统一披露信息的机构,致使信息披露渠道十分有限。
(六)救济渠道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依据《招投投标法》赋予了投标人和其他利害人异议权和投诉权。投标人可以对招标过程的错误决定提出异议和投诉,从而启动招标实体的内部审查、行政监管机关的独立行政审查。但是这么做可能会导致该投标单位在一定范围内的投标活动受到影响,且投标的法律救济渠道没有明确规定,对于不同的招标项目适用的诉讼法和范围也存在疑义,这些原因都造成了未中标单位难以提出救济。
(七)招投标代理机构在招投标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因为招投标代理机构的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从业人员素质不高,从业人员执业资格管理制度和相应的准入管理法规缺位。
三、解决建筑工程招投标市场问题的具体建议
(一)完善监督机制,加强信息披露
政府要统一监督管理的机构,建立具有高度权威性和独立性的专门监督机构,同时加强信息披露制度,组织培训和认定招投标中介组织,规范招投标代理市场,指导招投标协会工作。
(二)建立和完善专门的工程招投标协会
建筑交易中心是依据国家法律法规成立,为建设工程交易活动提供相关服务的机构,依法自主经营、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非盈利性事业单位。在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深化下,建筑交易中心应当减弱甚至去除行政化,交由工程招投标协会统一管理,并在协会中形成专门的行业仲裁救济机构。在工程领域,行业的自律和相互监督比政府单纯的监督更加有效率。
(三)建立相关信用制度
相关信用制度应当与工商注册管理、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企业法人的资质管理、银行金融信用管理、建设行业信用管理等机制结合起来,形成完整的信用信息库,并随时可供招投标单位相互查阅对方的信用记录。
(四)完善《招标投标法》的法律条文规定
1.完善招投标方案的核准制度
将招标方案核准作为一项独立的行政许可制度确立下来,与项目审批(核准)管理区分开。
2.立法规范细化招标人行为
主要针对限制或排斥潜在投标人、招标者与投标者串通等情况下的各种表现形式,以文本方式陈列并禁止这些行为的发生,针对不同的违法行为,制定有相应的违法责任和制裁措施。
3.明确细化总承包工程招标的规定
如果总承包人兼具勘察、设计、施工和设备采购等相应资质的情况下,不应要求招标人分批次组织招标活动,应尽量减少将工程的不同部分进行招投标,做到严格控制非法转包、分包和肢解发包的问题。
4.政府投资项目应强制推行投标代理制
从监督和约束机制上看,专职招标机构从事的招标活动,从开标到评标结束,都要由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参与,评标的结果由评标委员会决定。这些招标机构在资质上归属各级政府综合管理部门管理,业务上接受相关行业和部门的指导监督,从组织上保证了这些招标机构处在真正第三者位置,避免了主观上偏袒的可能。
(五)完善救济机制
1.设立明确的质疑一般受理机构
因为多头管理的不明确,要么采取统一招投标管理机构进行受理,要么通过行业专门的仲裁机构进行受理,有利于质疑的进行。
2.明确质疑人向法院起诉的权利
如果没有法院参与,合同成立后的招投标救济就无从谈起,因此必须引入司法程序,保障投标人和利害关系人的质疑权。如果质疑人对与招标人协商的结果或质疑审理机构的结果不满意时,应赋予起诉要求法院予以裁决的权利。
第二篇: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论文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且,建筑行业的竞争日益的激烈,为了确保建筑企业的长远发展,则必须提高建筑施工管理水平,确保建筑施工工程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从而促进建筑企业的良好发展。
关键词:建筑施工;管理现状;管理对策
施工质量、施工安全、施工成本是建筑施工管理的核心,一旦管理出现纰漏,将会给建筑工程造成极大的影响,对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施工管理的质量,本文主要对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及管理对策进行分析。
1建筑施工管理现状分析
1.1施工质量控制的不足
在建筑行业的迅速发展下,为人们营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人们对于建筑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1]。然而,就当前建筑施工质量管理情况来看,施工质量管理不到位,很多细节性的质量问题经常被忽视,从而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甚至会引发人身财产安全事故,更不利于建筑施工的顺利进行。
1.2施工安全管理的不足
安全对于任何工程的顺利开展都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像建筑这种较为复杂的工程,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安全影响因素,只有科学的进行安全管理才能够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2]。然而,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忽视了很多安全管理细节,再加上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不高,使得建筑施工安全问题频繁发生。
1.3施工成本管理的不足
成本管理是建筑工程施工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确保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的质量,才能确保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而在当前建筑施工管理中却经常会忽视建筑施工的成本管理工作,从而造成建筑施工成本过高,不利于建筑工程的可持续发展。
2建筑施工管理对策分析
2.1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在当前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经常会出现施工质量问题,从而影响到建筑施工的质量,而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发现,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不足是由多个环节共同作用导致的,因此,应对建筑施工各个环节进行质量管理和控制[3]。首先,应做好施工前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工作。例如,对工程施工的图纸、施工技术、施工材料等进行质量控制,其中施工图纸必须结合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进行应用,才能进一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而对施工材料的质量控制,则需要在施工材料进场的过程中,必须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检测,确保入场的施工材料质量达标,禁止一些不达标的施工材料进入到施工现场,避免对建筑施工质量造成影响。其次,应做好施工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和控制,需结合工程的实际施工要求对其进行管控,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弥补措施,进一步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再次,应做好建筑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的质量控制,竣工验收是建筑施工最后一个环节,必须要做好该环节的质量控制工作,如果在验收阶段发现质量问题,应及时对其进行返工,这样才能保证建筑施工的质量,促进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完成。
2.2积极做好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建筑工程施工来说,其中会涉及到很多安全影响因素,如何对这些安全影响因素进行管理是管理人员需要重点考虑的[4]。首先,应加强对施工机械设备的操作管理,很多施工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机械设备操作不得当而引发的,因此,应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合理规范施工机械的操作,同时,相关管理人员应加强对施工机械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管理,一旦操作人员出现操作不规范的情况,应及时对其进行纠正,避免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其次,应不断地强化管理人员以及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尤其是对建筑工程施工中可能存在的各项安全影响因素必须高度重视起来,一旦发现必须采取有效的规避措施,避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培训,结合建筑施工的实际情况,将施工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安全问题及时的告知施工人员,以便于在施工中注意到这些安全问题,从而避免建筑施工安全问题的发生,另外,应对建筑施工人员安全事故应急处理能力进行培养,一旦出现施工安全事故,通过有效的处理,能够将事故造成的损失降至最低。
2.3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成本管控
通过以上的分析了解到,当前建筑施工成本管理存在不足,不仅会增加建筑工程施工的总成本,甚至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施工的进度,对此,应对建筑工程施工成本进行管控[5]。首先,应控制材料的成本,施工材料大概占建筑施工总成本70%左右,在对材料的成本控制中,必须注重采购环节的控制,不仅要保证材料采购的质量,同时还要保证施工材料的采购成本,将其控制到最低,要做到“货比三家”。其次,应重视施工过程中的成本管控,如,施工过程中施工材料的使用,要尽量避免出现施工材料浪费的问题;施工机械设备在不作业的过程中,应及时停机休息,一方面可以减少机械设备运行的能耗,另一方面可以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故障,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能够有效地减少施工机械设备的维护费用,从而降低建筑工程施工的总成本,更有利于建筑工程施工的顺利实施和高质量完成。
3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建筑行业的飞速发展,建筑工程施工数量在不断增加,建筑施工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如,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成本管理等。通过本文对建筑施工管理现状以及管理对策的分析,作者主要对当前建筑工程施工中主要存在的几方面管理问题进行剖析,同时也提出了相关管理对策,以此来提升建筑施工管理的质量,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子敏,蔡景书.浅论建筑工程施工的技术管理[J].杭州科技.2014(02).
[2]李树奇.北方园林工程施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现代园艺.2015(22).
[3]周强.浅析提升建筑工程施工管理质量的措施[J].江苏科技信息.2015(28).
[4]陈黎文,邱金丽,宋媛,褚兰玲,刘萍,黄晶晶,赵仁山,康学军,葛芹玉.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的创新管理对策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
[5]郑杰.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中施工技术的经济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5(46).
第三篇:XX县运输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XX县运输市场现状及对策研究
XX地处AA三县一区的中心地带,与淮北、阜阳、永城毗邻,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XX运输市场快速发展,营运车辆飞速增长。但是,由于在税费征收标准、缴费吨位的核定、车辆入户政策等方面,省际、市际甚至县际之间存在差异。受利益驱动等多种因素影响,致使XX运输市场发展畸形。主要表现在二个方面:一是部分货运汽车入户、转籍于外省、外市及外县,造成XX涉及货运汽车的税源、费源严重外流,且仍有上升趋势;二是不少XX籍业户购买非XX籍客车,实际在XX从事始发经营,由于多种因素一直无法有效控制和管理,不仅给XX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同时严重的扰乱了XX客运市场。2005年9月,笔者采取多层面摸排、全方位调查的方式,对XX县及周边县市进行了调研:
一、XX运输市场现状
(一)货运市场
XX货运市场中,涉及XX的货运汽车大体分为四种类型:一类为入籍XX,在本地从事经营,目前约有700部,均基本持有合法齐全的经营证照,按时上缴各类税费;另一类是入XX户,但长期在南通、金华、宁波、杭州等江浙沪区域内经营,一般为大型货车、个别为农用货车,目前约有1000余部,各类税费均能拖则拖、能逃则逃,由于长期在外经营,车籍所在地很难实施有效管理;第三类为入户在周边县市,在XX从事经营,以农用货运汽车为主、大型货运汽车为辅,以入户阜阳、利辛、淮北较多,基本上在县城西城大市场、火车站附近及个别城镇所在地等待货源,不需要向XX缴纳各类税费,XX管理难度大;第四类为入外地户、不在XX经营的货运汽车,车籍地以蒙城、阜阳、利辛、淮北及永城为主,目前约有500余部,该类车辆车主为XX人,税费均向车籍所在地缴纳。
(二)客运市场
截至2005年9月,XX共有各类省际始发客运车辆120余部,其中拥有合法线路、落籍XX的客运车辆31部(阜汽集团XX公司28部、亳客集团XX公司3部)、落籍XX短线长跑车辆17部(亳客集团XX公司)、其他异地经营80余部(春运时在120部以上)。
异地经营车辆大部分挂户公司大部分为商丘、开封市各公司,部分挂户驻马店以及我省的阜阳、利辛、AA,个别挂户陕西,已占XX省际班线的80%以上。车型大部分为35?—55座位的豪华大型客车,以宇通为主,其它有骏马、亚星、现代等,总共座位约3600个。发车主要从汽车站、配载站、城北站,少量在红旗停车场、老子骑牛西南侧、华星大酒店附近。乡镇则主要分散在郭寨、孙店、标里、花沟、石弓、王尧、西阳、殷庙、青町等地。均经营客源丰富、收入丰厚的热线,大部分线路涉及江浙沪等省市,计有宁波、黄岩、温州、杭州、苏州、常州、义乌、常熟、深圳、南通、瑞安、南京、张家港、柯桥等十余个城市;其它则发往北京、烟台、大连、沈阳、西安等旅游及重要城市。
由于异地车数量多、增速快、管理弱、经营乱,在全市乃至全省已引起不同程度的重视,《江淮晨报》曾对此予以报道。
二、形成原因
1、XX客源充足、货源不足。由于XX事实为三县一区的中心地带,多年来不但成为劳务输出的大县,更已成为周边地区对外劳务输出的中转地点,三县一区向沿海等地的务工人员基本上都在XX乘车。但是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相对其它地方而言XX物流发展较慢,联运业务萎缩,涉及较大物流的企业目前仅有化肥厂、双轮集团、康达集团及复烤厂等三四家,且大都有自己的车队;原龙山、石弓等货源地目前却无原有的运量,造成运力过剩,大型货车常年在外找货源,成为事实上的驻外车辆。
2、税费负担过重。经实地到周边县城蒙城、阜阳、永城调查比较,XX客运及货运车辆各类收费标准过高,车主受利益驱动,纷纷到外地购车入户。对货车而言,以一部车10吨货运汽车为例,仅以交通规费、工商、税务等必须上缴的开支来计算,在XX每年须上缴39360元,而在蒙城只要上缴32360元,比XX少缴7000元;在阜阳须上缴33660元,比XX少缴5700元;在永城仅要上缴25363.6元,比XX少缴13996.4元。对客车而言,以一部50座客车为例,落籍XX每年的各种税费支出为70920元,落籍蒙城则为61920元、较XX少支出9000元;落籍阜阳63520元、较XX少支出7400元;落籍永城30688元、较XX少支出达40232元。在市场经济下,车辆只要符合国家有关规定,入户没有强制措施,税费负担的轻重与否,直接导致车辆落籍。受利益驱动,致使大量XX籍人员买车到河南入户或转籍外县。
3、行政执法的力度小。客运市场上,XX从事异地经营的客运车辆,多数系合伙按揭购买,一般为3-4家一辆车。经营时,同一条线路又联合在一起,造成几辆车牵涉几十家,执法人员执法时,被查车辆一是围、阻、吓甚至打骂执法人员,二是动用各种关系说情,有个别甚至动用黑社会势力,行政执法相当困难。三是受纠风纪检等部门不得在县道以上道路进行执法等有关规定的制约,对异地车经营的执法难度增大,造成交通部门执法力度无法到位,滋长了异地车的形成和发展。
4、管理盲区存在。各地有关管理部门受自身利益的影响,为吸引车入本地或在本地长期经营,纷纷采取优惠政策,造成XX车辆入户外县(市)后,车籍地管理部门很少管理、经营所在地很难管理,XX管理部门更无法管理,出现了管理的盲区。对车主而言,管理越少,其经营的随意性、自由性越大,拖、逃税费的几率就越大,这也是入异地户及异地始发经营重要原因。
三、造成的危害及影响
1、税费损失严重。依照XX目前标准,对货运而言,入外地户的货运车辆按500部、驻外经营的货运车辆按600部(征收比率按50%)、每部车5吨计算,每年少收养路费960万元、交通规费230.4万元、工商地税312万元,其它(卫生费、企业收入等,下同)144万元;对客运而言,如按每车40座,60部车辆每年少收养路费86.4万元、交通规费182.88万元、工商税务部门费用94.08万元、其它10.2万元。合计每年少收交通规费413.28万元、养路费1046.4万元、工商地税410.04万元、其他154.4万元,给XX财税收入带来的损失不言而喻。
2、安全隐患突出。在XX从事经营的异地籍车辆,一是由于入户地不去管理、所在地难以管理,异地经营车辆随意发车,在县城及区乡遍地开花,无视规则,无视创建,城区道路压力剧增,创建形象严重受损,道路安全隐患突出;二是车辆、线路牌、营运证均不需在XX年审,无人监督其按期进行车辆二级维护、无人监督其定期对车辆进行技术检测;由于职能权限的限制,XX无法对其二级维护级定期检测进行检查、处罚,营运证件的年审及复核又不需经过XX有关管理部门。实际造成异地经营车辆只注重效益,不注意安全,车辆技术安全隐患突出;三是由于各业主为争抢客源动用包括强行拉客、野蛮宰客、拉帮结派甚至打架斗殴等各种手段,造成的治安隐患严重,综合治理忧患突出。
3、运输市场失衡。部分异地籍车辆在XX经营,与本地车辆形成不公平竞争,致使XX现有营运车辆或转籍或外出或购车入外地户;造成XX货运车辆大量流失、客运市场萎靡不前、车辆证件长期不审,2003年,XX货车营运证件年审率在40%以上,而2004年则不到35%。管理难度的加大,造成XX运输市场发展严重失衡,甚至萎缩。
四、下步建议
1、适度放宽执法限制,切实加大整治力度。
对入异地户籍、长期在XX经营的车辆,一是请求市交通局协调市纪检、纠风部门和XX县政府、纪检委、纠风办,根据XX实际情况,放宽执法限制,由其全程监督,准许在省道、县道上上路执法;二是由运政部门负责,切实加大整治力度,制定整治方案,落实组织、人员、措施、责任,在纪检、纠风部门的监督下集中时间、集中力量进行专项整治;三是由公安、交警配合,对个别拒不服从管理的业户,由相关部门联合执法,对其经营行为切实予以规范。
2、制定相关引导政策。一是由交通运政管理部门负责,规划县城客货运场站,报经县有关部门批准后,将目前符合经营条件的异地籍货车统一进站配载经营,不服条件的一律取缔;同时,利用目前对客货运站点的安全要求,通过各站点进一步约束管理,保证其经营证件的合法有效,保证其二级维护按期进行;二是由交通、工商、税务负责,引导客运企业大力新办线路,引导社会大力兴办货运企业,对愿兴办货运企业的,在符合《行政许可法》的情况下,从简、从快、从优办理,通过公司间的竞争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降低企业收费、吸引车辆入户。
3、切实优化经济环境。
建议由县政府牵头,组织工商、地税、环卫等涉车收费部门到周边市县及异地车籍较多的商丘、开封等地考察论证,进行科学分析、协调,比照其税费标准,考虑XX发展实际及方略,适度降低收费门槛或部分减免收费项目,以减少地区间差距,从经济角度吸引业户;
由交通、工商、税务部门负责,给本地经营车辆从快、从简办理经营证件,减少或杜绝不合理的制约,为其经营提供宽松环境,从经营角度吸引业户。从而在经济环境上给予车辆最大优惠,吸引本地业户,提高入户率,为税费部门提供日益增加的税(费)源,形成运输市场发展的良性循环,促进县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第四篇: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摘要:建筑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也是危险性高、事故发生率高的行业。近年来,我国建筑业迅速发展,建筑施工项目不断增加,建筑施工安全问题备受社会各界关注。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现状及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建筑企业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但随之也产生了较多的建筑安全事故。频发的建筑安全事故损伤施工人员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同时,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建筑企业的声誉和建筑项目也受到影响。这种情况下,建筑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但目前较多的建筑安全事故说明现有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模式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还需要进一步改善,才能适应社会对建筑业安全的要求。
1.安全管理在建筑业中的重要性
建筑业是一个高危险的行业,建筑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发生安全事故,这使得我们应该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提高建筑施工过程中的安全,只有这样,施工人员的安全才能得到保障,才能实现以人为本的生产。我国是发展中国家,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建设,建筑事故更是频繁发生,在我国,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由于建筑施工事故造成的损失占工程建设投资的很大一部分。建筑业是我国建筑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物质生产部门和支柱产业之一,同时还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经常会发生建筑施工事故,安全管理在建筑施工中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只有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建筑承包单位才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保障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保障社会的稳
定。
2.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
2.1 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落实
施工现场的安全生产责任不明、奖罚不严、制度不健全,即使有制度,也是流于形式,不能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落实不力;班组检查、项目部检查、公司检查不能有机结合;工地的安全保障体系薄弱,项目经理只抓生产,不顾安全,更有甚者对上级部门查出的安全隐患不能及时彻底整改。
2.2 安全管理组织机构人员不能满足实际需要
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被精简、合并,专职安全员远远不能满足工程的实际需要,很多安全员技术素质差,对安全管理只知皮毛,既无监督管理职能,又不能履行职责。
2.3挂靠工程,资金、人员等不到位
建筑施工要求每个项目都由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的的项目经理主持,然而实际上有不少工程是挂靠的,工程项目部为了减少开支,降低成本,管理人员并不齐全。施工现场安全管理混乱,施工用电、封闭作业、临边防护大都不符合规范,规章成制度流于形式,随意性很大,管理水平很低。
2.4安全教育不落实
对施工人员安全教育不及时、不落实,从业人员的素质不能满足安全施工的需要。特别是农民工,没有进行过专门的安全教育培训和上岗培训,安全技能差,自我保护意识差,违章作业的现象严重。
3.建筑施工的现场安全管理现存的问题
3.1建筑管理与施工人员安全意识的缺乏。对近几年来说,我国政府在如何
进一步的加强管理安全生产工作上面做了很多的重要指示,也指出了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在不同领域的重要意义。只是某些建筑行业的领导,讲究安全问题只是纸上谈兵,对人民安全的负责态度不够端正,往往只重视建筑施工的进度,效益,却对质量和安全方面都没有足够的重视,对现在的施工安全的监督往往存在侥幸心理,忽视安全隐患,最后导致恶劣的后果。
3.2安全管理制度不够完善,在现场施工中也不充分落实。现存的安全管理制度对安全责任的划分不明确,奖罚制度也不分明,不够完善。而且在现场施工当中,相关部门也对安全管理制度视若无睹,没有充分的落实到现实当中去,使安全管理制度流于形式,成为一纸空文,形同虚设。
3.3建筑市场的管理不够规范。当前社会的建筑行业中存在一种扭曲的认识,就是重质量,轻安全,低价中标包死价工程,对安全施工方面的投资不够,甚至有些根本就没有安全施工的资金投入。所以,一些公司中标以后,只负责任务,对管理不负责,没有贯彻现场施工的安全管理制度,甚至有些公司乱用经费,没有购置相应的,合格的安全必需品,导致施工的现场十分混乱,工人的人身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无形中就加大了安全事故的隐患。
3.4施工单位与施工工人操作不规范。这样的不规范操作总结起来有几个部分,首先是施工现场的用电不规范。施工现场没有完全的落实三级配电二级漏电保护,没有食用油标准的配电箱,有的配电箱安装的位置也不恰当,有些施工单位竟然还在使用木制的开关箱,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专用的保护零线没有引至用电的设备,有些现场存在外电防护的不到位或者不符合要求的现象。其次,脚手架的搭设不够规范。没有按照要求编制施工嘴直的设计方案,交底,验收与进行搭设。横向的扫地杆搭设的不对,脚手板也存在防止杂物过多,材质不好和
不牢固的缺点,架体和建筑结构的拉撑点受力不够符合规范,不牢固。最后模范工程和基坑的支护属于管理和监督。稳定性差,还有违规拆模等现象。
3.5对建筑工人的教育培训工作做的不到位,建筑工人本身的安全素质也偏低。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中,施工工人大部分是农民工,文化素质低,从农村进入到城市以后,知识结构思维意识都不能适应现代建筑行业的特殊环境,所以缺乏一些应该具备的安全知识与防范意识,存在很多问题,如纪律松散、违章操作、冒险蛮干等等,在施工的过程中,出现不戴安全帽,不系安全带等现象,甚至有人无证操作,违规操作,这都给安全施工埋下了隐患的种子。
4.当前影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主要因素
4.1施工环境因素。由于建筑工程的特点所决定,建筑工程施工环境具有露天、高空、工种交叉、受场地局限等不利因素,并且建筑工程一般是比较庞大的工程,而且又在空旷场地上作业,再加场地狭小立体交叉。因此,对于施工环境往往是管理不到位,安全教育不能全面,导致建筑施工依然恶劣,容易诱发安全生产事故。据不安全统计,建筑工程施工发生安全事故的,很多是由于其施工环境而造成的。
4.2施工现场监理因素。在目前的安全监督工作中,仍不免存在着某些形式主义。有些安全监督人员只着重于外在的一些安全表象,部分监理单位没有严格按照《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的规定,认真履行安全监理职责。还停留在过去“三控二管一协调”的老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上,只重视质量,不重视安全,对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还不清楚、不熟悉、不掌握, 不能有效地开展安全监理工作,法律法规规定的监理职责和安全监管作用得不到发挥。
4.3施工人员因素。施工企业安全管理人员数量少,综合素质低,远远达不到工程管理的需要,使得安全管理工作薄弱。而且建筑工地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大部分一线人员特别是农民工缺乏基本安全知识、安全意识不强,自我保护能力差,甚至一部分项目经理和现场管理人员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也缺乏了解,其安全防范意识和操作技能低下,而职业技能的培训又远远不够,自我保护意识差。
4.4施工技术因素。施工过程中的技术操作管理是安全管理的关键,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监理单位和监理人员对施工技术操作管理不到位,现场存在大量事故隐患。如民工在绑脚手架和支外墙模板加固时,不系安全带,加上临边防护不严,时有坠落死亡事故的发生。高空拆架拆摸,架杆、模板往地上扔,扔不下就用脚踹,脚蹬空随之坠落。为抢工程进度,进行大规模施工,强令民工连续作业,造成民工疲劳过度,操作时注意不集中,头昏眼花不慎坠楼而亡。
5.结束语
建筑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是建筑管理的重要内容。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要从管理人员到基层施工人员、从人到物,详细考虑,实施员、全方位、全过程的安全管理,使建筑企业到达最佳的安全状态,维护施工人员健康和生命的同时,令企业获得最大利益。有效的建筑施工安全管理,才能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要求,才能能为推动建筑企业进一步发展的助力。
第五篇: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我国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现状及对策
目前我国的建筑行业仍处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西方发达国家正把精力投向项目管理。这一动向提醒我们在高度重视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同时,需要给予项目管理更多的关注。我国加入WTO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必然与国际接轨,我们必须采取相应措施才能迎接国际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到来。
一、现状
近代项目管理学科源于50年代,从60年代起,国际上许多人对于项目管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目前有两大项目管理的研究体系,即:以欧洲为首的体系——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和以美国为首的体系——美国项目管理协会(PMI)。在过去的 30多年中,他们都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推动国际项目管理现代化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真正称得上项目管理的开始应该是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鲁布革水电站。1984年在国内首先采用国际招标,实行项目管理,缩短了工期,降低了造价,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此后,我国的许多大中型工程相继实行项目管理体制,包括项目资本金制度、法人负责制、合同承包制、建设监理制等。其他领域,包括高科技领域在内也在不断探索推行项目管理的路子。2000年1月1日开始,我国正式实施全国人大通过的《招标投标法》。这个法律涉及项目管理的诸多方面,为我国项目管理的健康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应该说十多年来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但目前质量事故,工期拖延,费用超支等问题仍然不少,特别是近两年来出现的多起重大工程质量事故,不仅给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同时也造成了不良的社会影响。这些事故无一例外的都是与项目管理有关,都是由于项目管理不善,管理不规范所造成的。这表明在项目管理这个领域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相当差距,其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项目上马建班子,项目完工散摊子”的现象还十分普遍。
2.法律、法规不健全,尽管我国已经有了相关法律、规章,但仍没有一个在项目管理专业和行业范围的指导性实施准则(如美国的C/SCSC)。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随处可见,随时可闻。有些工程没有实行招投标制,有些却采用议标或是假招标,大搞“人情工程”。
3.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本身是对拟建项目技术上、经济上及其他方面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其目的是为了给投资者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为银行贷款、合作签约、工程设计等提供依据和基础资料。但是许多投资者普遍都不重视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而盲目投资,往往造成巨大经济损失,也为后来的工程事故埋下了祸根。
4.项目管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由于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到1991年才成立全国性的项目管理研究会,也仅仅只是个二级学会。同时,项目管理作为管理科学的一个分支,在原国家教委1997年新修订的学科目录中还没有列入,目前我国还没有一个正式发行的项目管理专业刊物。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发展现状和重要性还没有在科技教育界取得共识,也说明了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的软硬环境还很落后。目前我国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和资质认定工作多偏重于承包商和监理工程师方面,忽视了对业主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考核和资质认定。所有这些都铸就了我国项目管理人员素质的低下。
二、发展趋势 1.项目管理的国际化趋势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加快,中国经济日益深刻地融人全球市场,在我国的跨国公司和跨国项目越来越多。许多项目要通过国际招标,咨询或BOT方式运作。企业走出国门在海外投资和经营的项目也在增加。与此同时,项目管理的国际化正形成趋势和潮流。2000年9月在西安举行的项目管理国际研讨会的主题为21世纪的项目管理——全球化发展,这表明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已引起国内外项目管理专家、学者的普遍重视,其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我国加人WTO后,我国的行业壁垒下降,国内市场国际化,国内外市场全面融合,外国企业辟定利用其在资本、技术、管理、人才、服务等方面的优势,挤占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工程总承包市场。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的企业必须以市场为导向,转换经营模式,增强应变能力,自强不息,勇于进取,在竞争中学会生存,在拼搏中寻求发展。入世后根据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我们将获得更多的机会,并能更加容易地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加入WTO后,在国际市场上。作为一名成员国,我国的企业可以与其他成员方企业拥有同等的权利,并享有同等的关税减免,在“贸易自由化”原则指导下,减少对外工程承包的审批程序,将有更多的公司从事国际工程承包,并逐步过渡到自由经营。项目管理国际化趋势的另一方面表现在:国际项目管理协会发挥更大作用,国际间的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成立于1969年的美国项目管理学会(PMI)有几十个分会,4万多名会员,包括国外分会和会员。1999年PMI网站被访次数超过百万,PMP资质论证机构也通过了ISO 9001质量论证。成立于1965年的国际项目管理协会(IPMA)则是以欧洲国家为主体组成的。我国项目管理委员会也已加入成为其成员单位。这些组织每年都进行很多行业性和学术性的活动,发行通讯和刊物、协助项目管理专业人员的招聘和就业。由于项目管理的普遍规律和许多项目的跨国性质,各国专家都在探讨项目管理学科的国际通用体系,包括通用术语。
2.项目管理的信息化趋势
伴随着Internet走进千家万户,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项目管理的信息化已成必然趋势。作为当今更新最快的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在企业经营管理中普及应用的速度令人吃惊,而且呈加速发展的态势。这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新的特点,在信息高速膨胀的今天,项目管理越来越依赖于电脑手段,其竞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已成为信息战。21世纪的主导经济、知识经济已经来临,与之相应的项目管理也将成为一个热门前沿领域。美国著名杂志《财富》(Fortune)预测项目经理将成为21世纪年轻人首选的职业。这一动向提醒我们,项目管理正成为社会管理和企业管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甚至可以说,项目管理将是知识经济的旅伴。知识经济时代的项目管理是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知识经济可以理解为把知识转化为效益的经济。知识经济利用较少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而更重视利用智力资源。知识产生新的创意,形成新的成果,带来新的财富。这个过程单靠工业、农业那样的重复、批量的生产是无法实现的,这时先进管理手段——电脑又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目前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项目管理公司已经在项目管理中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开始实现了项目管理网络化、虚拟化。另外,许多项目管理公司也开始大量使用项目管理软件进行项目管理,同时还从事项目管理软件的开发研究工作。种种迹象表明21世纪的项目管理将更多的依靠电脑技术和网络技术,新世纪的项目管理必将成为信息化管理。
三、对策
面对我国项目管理的现状和我国加入WTO的实现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工程项目管理将以怎样的姿态来迎接项目管理的国际化和信息化呢?我们认为应当从以下几方面来考虑。1.必须与国际惯例接轨
随着我国加入WTO,项目管理要走出国门,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就必须全面与国际惯例接轨,主要从合同管理、工程管理、质量管理、安全管理、报价管理等方面向国际惯例靠拢。对于项目管理国际上有一套完备的法规。普遍对承包商进行严格要求的资质管理,对工程开工、竣工和投入使用都有严格的制度,对建筑师等专业技术人员的资格注册实行严格的管理,通过各种详尽的技术法规规范施工方法,保证质量标准,通过监理工程师的监督检查,保证技术法规的实施和工程质量的合格。面对变幻莫测的国际竞争市场,我们只有真正吃透国际惯例、法规、标准等,才有可能按国际惯例进入国际市场,同时受到国际法律的保护。2.必须建立和健全项目管理的法律、法规
目前我国建筑市场比较混乱,项目管理极不规范,“无法可依,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极为普遍。为此,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的方针政策,建立和健全各类建筑市场管理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做到门类齐全,互相配套,避免交叉重叠,遗漏空缺和互相抵触。同时政府部门也要充分发挥和运用法律、法规的手段,培养和发展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确保建设项目从前期策划、勘察设计、工程承发包、施工到竣工等全部活动都纳入法制轨道。3.必须组建项目管理公司
到目前为止,我国仍没有一个自始至终贯穿项目建设全过程的企业性经济管理组织,这也不能不说是我国项目管理落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建设项目需要通过一批掌握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的公司去实现。这种公司有资质、有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是专营工程承包业务的EPC全功能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我国应大力培育专营项目管理和承包的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今后我们应该把一批骨干设计院改造成为国际的工程公司,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以其自身的专业技术,工程经验和项目管理能力代业主组织和管理整个建设项目,开展“交钥匙”方式的工程建设项目总承包业务。4.必须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工作
可行性研究是研究项目是否合理、可行,而在实施前对该项目进行调查研究及全面的技术经济分析论证,为项目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的一种科学分析方法,由此考察项目经济上的合理性、盈利性,技术上的先进性、适用性,实施上的可能性、风险性。然而,我国目前许多投资项目都很少做这方面的工作,要么一哄而起、盲目上马,要么草草了事,这样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也可能埋下质量隐患。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做好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和经济评价工作,真正把可行性研究与建设期的“一大管理,三大控制”同时纳入项目管理的核心内容,以期各投资项目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5.必须提高项目管理人员的素质
发达国家相当重视项目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资质认定,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行业。美国PMI学会主办的项目管理专业资质PMP考试和资质证书,得到社会的公认。获得PMP的人有更多的机会被政府部门和大公司聘任和重用。而我国对项目管理的系统研究和行业实践起步较晚,因此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也相对落后,为提高我国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一些专家认为应该经常开展项目管理学科的国内外交流和研讨,加强学会工作,争取出版专业刊物,在高等学校建立学科点,硕士点、博士点。同时,规范项目管理培训和资质认定工作。6.项目管理必须信息化、网络化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日益普及的今天,各方面的信息流铺天盖地,纷至沓来。面对如此宏大的信息流,传统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显然已无能为力了,我们必须寻找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于是计算机网络、软件就成了时代的宠儿。计算机的引入标志着我们的工作有了新意,同时也给社会创造了效益。充分发挥现代化管理手段,既是向国际接轨的需要,也是工程建设管理的需要。为此,我们应努力做好项目管理信息化、网络化方面的工作,真正实行网上办一切事。7.项目管理制度必须创新
首先,企业经理与项目经理就施工项目签定内部承包合同或项目责任书,明确项目经理的地位和责、权、利关系。其次,施工项目应实行单独核算制,以促进项目经理部加强科学管理,降低成本,把经济效益直接与项目经理及成员的收益挂钩。第三,公司负责给项目经理部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并监督项目经理部认真实施,把创造优良工程,树立企业形象作为考核项目经理的重要指标。第四,项目经理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分配制度和灵活的用工制度,运用一切科学的项目管理方法,按施工承包合同的规定为业主完成建筑产品,为企业赢得利润。8.必须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
针对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有些学者认为项目管理在积极开展网络化经营,实现管理信息化的同时,还应实施先进的经营战略。具体讲,它包括虚拟经营、合作竞争、全球战略和跨文化竞争等。虚拟经营是知识经济时代的经营管理潮流,在虚拟经营建设企业必须控制关键性的资源和能力,不能受控于人,其目的是运用自身强大的优势和有限的资源和能力,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合作竞争的目的则是面对急剧变化的环境和激烈的市场竞争,争取在更多的利益的前提下,形成双赢的结果。跨文化竞争必须识别文化差异,在保持本国文化优点的同时认识到其他文化的长处,提高适应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