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85号 【发布日期】2003-07-29 【生效日期】2003-07-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85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七月二十九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见
交通安全是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历来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落实责任,完善制度,加强监督检查,交通安全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我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仍存有薄弱环节,一些地区和单位的领导忽视交通安全,制度不健全,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致使我市重大交通事故居高不下,特大交通事故屡有发生。今年6月份,我市车辆连续发生两起特大交通事故,造成17人死亡,给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为有效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多发的势头,为我市经济建设创造良好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促进“三步走”战略的顺利实施,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交通安全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提高认识,切实增强维护道路交通安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各区、县政府和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交通安全工作作为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市委八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内容,切实提高对交通安全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把做好交通安全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保障经济发展、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来抓,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并要常抓不懈,抓出成效。要按照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 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部署和要求,结合继续深入开展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活动,全面落实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印发的《平安大道评价指标体系》(公通字〔2002〕47号)和公安部、建设部印发的《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公交管〔2002〕35号)及《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规定》(1997年市人民政府令第97号,以下简称《规定》),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市交通安全工作机制,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社会化进程。
二、落实责任,进一步健全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
要深入贯彻落实《规定》精神,按照一级抓一级、层层落实责任的要求,进一步加强交通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要负责抓好本行政区内各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落实工作。各系统、各部门要认真加强对所属各单位执行《规定》情况的指导、督促和检查。各单位法人代表要全面负责本单位交通安全责任制的组织实施,健全交通安全教育和机动车检查、保养、维修等各项交通安全制度,实行目标管理,逐级落实责任。天津警备区可参照《规定》,负责组织驻津各军事单位落实交通安全责任制工作。各区县政府、各系统、各单位要针对存在的问题,健全和完善各项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加强交通安全管理的长效措施,进一步强化内部管理。
要建立定期检查和定期通报交通安全工作情况的制度。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等部门要定期向全市通报我市特大交通事故情况,按照《规定》对肇事车辆所属单位采取挂“黄牌”警告,限期整改等处理措施,并及时向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通报有关情况,对责任单位视情行使一票否决权。要严格落实责任追究制度,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和我市的有关规定,对因制度不健全、安全责任不落实、玩忽职守等造成特大交通事故的,要追究有关单位领导和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迅速行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
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抓好内部交通安全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并针对突出问题开展集中检查。结合近期我市车辆发生的特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委员会要在全市部署加强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并会同市交通安全办公室、市交委、市公安局,在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指导下,立即组织开展全市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按照事故原因没有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没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没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没受到教育不放过等“四不放过”的要求,督促各区县、各部门、各单位开展内部自查自纠,确保交通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各区县政府、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吸取我市今年6月12日、6月23日发生的两起特大交通事故的教训,举一反三,全面深入地开展交通安全大检查活动。各单位要对所属机动车辆逐一进行检验,对驾驶员进行面对面的安全教育,确保不留死角。对查出的交通安全隐患,要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立即整改,坚决消除事故隐患,防止发生恶性交通事故。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组织有关部门,对我市长途客车站和客运企业进行明查暗访,并会同公安交管部门深入上述单位,检查驾驶员的教育管理、车质车况、车辆载客人数等各项安全责任制度的落实情况,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要责成单位立即整改。
四、深入排查,加强对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专项治理
根据今年6月23日公安部交管局召开的全国预防道路交通事故紧急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和经国务院批准的公安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2003年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方案〉的通知》(公通字〔2003〕44号)的部署,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公安交管局要积极会同市政、公路、电力、园林等部门,定期在全市范围内深入开展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工作,并提出治理措施和意见。对属于公安交管部门职责范围内能够自行解决的,要尽快采取措施加以解决。对属于道路线形、交叉口设计不合理,建筑物、树木、电线杆等影响驾驶员视线和路面破损等原因形成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应由市政、公路、园林、电力等部门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及时向上述责任单位下达《道路交通事故隐患告示单》,并督促有关部门采取治理措施,限期解决。对涉及需要区县政府解决的,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也要及时通报有关区县政府,有关区县政府要及时协调区县所属部门认真研究,明确职责,限期治理。各区县政府和各有关部门要采取切实措施,将去年排查出但尚未治理的和今年排查出的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完毕。
市建委、市市政工程局和市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结合我市道路交通实际,共同研究提出道路卡口改造的意见和建议,并分阶段组织实施。市政、公路、公安交管等部门,要按照深化创建平安大道和实施畅通工程的要求,结合预防道路交通事故工作,就完善我市交通安全设施等问题共同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实施方案并组织落实。要加大交通安全设施和交通管理资金的投入,提高科技管理水平。要按照国家标准,尽快对我市主干道路的交通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进行更新和完善。要加快国道、市道等主要公路及高速公路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安全设施的建设步伐,在主要公路和高速公路可设置电子信息可变情报板、电子监控等科技管理设施,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五、强化管理,确保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安全
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交管等部门,要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的有关规定,按照我市开展危险化学品专项整治的工作部署,每半年对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开展一次集中检查活动,对运输车辆的安全性能、车质车况、装载容器等进行严格检验。对新增加的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准营运;对达到报废标准的运输车辆,要坚决按照有关规定及时办理报废手续。公安交管部门要加强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驾驶员的交通安全教育,增强驾驶员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进一步加大对危险化学品运输的交通管理力度,特别是要加强对违章进入禁行区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的监督和管理。市经委、财政、公安等部门及各区县政府,要尽快研究落实在相关公路设置禁止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通行的标志等交通安全设施。要建立起统一、高效的危险化学品交通事故应急指挥体系和整体联络机制,互通情况,快速反应,及时处置。市经委要组织制定天津市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事故应急处置预案,各有关部门要制定各自的分预案,明确职责。遇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发生交通事故时,市经委、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市环保局、市交通局及公安消防局、交管局等部门和有关区县政府要根据制定的预案立即派员赶赴现场,及时采取措施,妥善处置,防止引发恶性事故。
公安交管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进一步加强对交通事故发生规律的调查研究,加大道路交通秩序的整治力度。要以各条国道、高速公路及外环线等主要公路为重点,加强对大型客货运输车辆、农用运输车的管理,依法严格纠正和处罚严重超载、超速行驶、疲劳驾驶等各类危害交通安全的违章行为,发现一起,严格纠正一起,依法处理一起。特别要加强对事故多发点段、时段和恶劣天气条件下的道路交通管理,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杜绝群死群伤恶性交通事故的发生。
六、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社会自觉维护交通安全的整体意识
要通过电视、电台、报刊、互联网等多种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广大群众特别是机动车驾驶员增强交通法制意识,提高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对发生过特大交通事故、存在严重交通安全隐患以及对安全隐患不及时整改等单位要予以曝光。加强对重点单位、公路沿线村镇、城镇社区和学校的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市农委、市教委、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办公室、市公安局、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及公安交管局等部门要加强协作配合,深入开展创建交通安全文明村镇、交通安全学校和交通安全社区等活动。要建立健全农村地区中型以上客运车辆及驾驶员的基础档案,详细记录车型、牌证、使用年限、核载人数、车主(单位或挂靠单位)、驾驶员情况、运营线路,并在每月定期检查车况记载、驾驶违章、肇事、处罚记录的同时,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安全宣传和教育工作。从现在开始,全市要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开展一次交通安全集中宣传教育活动,并研究完善交通安全宣传工作的长效机制,坚持常抓不懈,推进我市交通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
天津市公安局
二OO三年七月十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6)88号 【发布日期】2006-09-30 【生效日期】2006-09-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6)8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六年九月三十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消防工作的意见》(国发〔2006〕15号),有效预防火灾事故,减轻火灾危害,保障公共安全,结合我市消防工作实际,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高度重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消防工作,紧紧围绕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战略,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天津市消防条例》等法律法规,全面落实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方针,努力构建政府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群众积极参与的消防工作格局,着力整治各种火灾隐患,全面加强城乡消防工作,建立健全灭火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切实提高全社会防控火灾的意识和能力,有效预防和减少火灾事故发生,促进消防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创建“平安天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创造更加良好的消防安全环境。
(二)工作原则。坚持协调发展,有效统筹消防工作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坚持城乡统筹,大力加强农村消防工作;坚持依法治火,严格落实消防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消防工作责任制;坚持预防为主,不断改善城乡防火安全条件;坚持科技先行,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升防火、灭火和救援能力;坚持以人为本,全面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三)工作目标。到2010年,基本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与国家消防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体系相配套的地方消防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基本实现消防工作与我市经济社会,特别是滨海新区开发开放同步协调发展,基本形成覆盖全市的专业灭火应急救援力量体系,基本达到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同步,消防工作社会化水准显著提升,全市消防安全环境明显改善,抗御火灾的整体能力明显提高,有效预防重特大火灾尤其是群死群伤火灾事故的发生。
二、明确责任,努力构建社会化消防工作格局
(四)进一步加强领导,认真履行政府消防工作职责。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工作纳入“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增加财政投入,严格组织实施。为切实落实各级人民政府消防工作责任制,建立市消防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市政府分管领导为联席会议召集人,成员包括各区县政府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和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市教委、市商务委、市人防办、市国土房管局、市规划局、市财政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工商局、市质监局、市文化局、市卫生局、市旅游局、市民政局、市广电集团、市交通局等部门主管消防工作的领导。联席会议每季度召开一次,通报全市消防安全形势,听取成员单位工作汇报,分析全市消防安全状况,协调解决重大消防问题,部署消防安全工作。各区县政府也要相应建立和落实联席会议制度。
(五)进一步加强监管,切实加大部门联合执法力度。要建立部门信息通报制度,公安消防部门要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执法职责,及时将消防安全专项治理以及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等情况报告本级政府并通报相关部门,每季度向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通报消防安全形势,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结合各自职责,向公安消防部门通报消防监管情况。要建立联合执法制度,公安消防、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结合消防工作实际,在重点时期、重大节日开展联合检查,对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开展联合执法。要建立火灾隐患移送查处制度,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发现的火灾隐患,要依法进行查处,或者移送、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对安全监管、建设、工商、质监等部门移送、通报的火灾隐患,公安消防部门要及时进行查处。教育、民政、铁路、交通、农业、文化、卫生、民航、广电、体育、旅游、人防、商务等部门和单位,要健全领导机制和责任制,明确一名主管领导负责,确定消防工作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员,建立消防工作例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例会,分析消防工作形势,研究解决消防问题。要组织消防安全检查,根据部门和单位实际,每季度开展一次消防安全检查,结合行业和季节特点,适时组织消防安全专项检查,及时排查和整改火灾隐患。要制订消防安全管理办法,建立奖惩工作制度,每年进行一次消防安全考核。
(六)进一步加强管理,依法落实单位消防主体责任。各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是单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单位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要认真落实《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2001年公安部令第61号),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管理机制,建立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责任制,落实消防安全管理制度,明确逐级和岗位消防安全职责,确定各级、各岗位的消防安全责任人。要建立并落实消防安全自我检查机制和消防安全自我培训机制,新上岗和进入新岗位的员工以及外来务工人员,要进行上岗前的消防安全培训。建立并落实消防设施器材维护保养机制,确保完好有效。建立并落实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机制,消防安全重点单位至少每半年进行一次演练,其他单位至少每年组织一次演练。建立并落实火灾隐患自我整改机制,对存在的火灾隐患,要及时予以消除,不能当场改正的,要制订整改方案,确定整改的措施、期限以及负责整改的部门、人员,并落实整改资金,在火灾隐患未消除之前,要落实防范措施,保障消防安全。
(七)进一步加强引导,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市场机制作用。要将单位消防安全信息纳入社会信用体系,推动建立行业、系统消防安全自律机制。鼓励发展电气防火检测、消防安全评估、城市火灾报警监控服务、消防设施检查与维修、火灾痕迹物证鉴定、火灾损失核定等提供消防安全技术服务的中介组织,开展消防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居(村)民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要制订防火安全公约,定期检查本区域公共消防安全,及时整改火灾隐患。
三、完善措施,大力提升全市防控火灾能力
(八)切实加强公共消防设施建设。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消防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专项列入城市建设发展总体规划,确保公共消防设施建设与城镇和乡村建设同步实施,规划预留的消防队站建设用地,不得变更和占用。今年年底前要完成中心镇、重点镇消防规划编制,2008年底前完成其他建制镇的消防规划编制工作。对公共消防设施不能满足灭火应急救援需要的,要及时增建、改建、配置或者进行技术改造;要按照消防规划改造供水管网、修建消火栓、消防水池和天然水源取水设施。建设新城区、开发区和工业园区,应同步规划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老城区、城市道路、自来水管网的改造和建设,要按国家消防技术标准设计并建设消防管网、消火栓。在海河、津河等主要河流沿岸,要修建消防车取水设施,确保消防用水。建设、水利等部门要严格落实规划,本着“不欠新账,快补旧账”的原则,力争以每年20%的速度补建欠账消火栓,确保2010年前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本着“先急后缓、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十一五”期间,在
全市新建25个消防站,改造10个消防站,新建5个支(大)队二级指挥中心。其中,外环线外新建消防站20个,改造消防站6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2个;外环线内新建消防站5个,改建消防站4个,新建二级指挥中心3个。到2010年,全市消防站总数达到75个,二级消防指挥中心的总数达到12个。
(九)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大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巩固现有专职、义务消防队伍,经济比较发达的乡镇政府,都要建立专职消防队,其他乡镇政府也要根据实际需要,建立专职或义务消防队。各企事业单位和街道、农村都应建立由职工或居(村)民组成的义务消防队。要大力发展合同制消防队,弥补公安消防警力的不足,适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消防工作需要。要研究建立专职消防队、合同制消防队经费保障机制,并协调解决专职消防队援外灭火消耗的经济补偿。
(十)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作为应急抢险救援专业力量的骨干作用。公安消防部队要在市政府统一领导下,除完成火灾扑救任务外,积极参加以抢救人员生命为主的危险化学品泄漏、道路交通事故、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建筑坍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空难、爆炸及恐怖事件和群众遇险事件的救援工作,并参与配合处置水旱灾害、气象灾害、地质灾害、森林、草原火灾等自然灾害,矿山、水上事故,重大环境污染、核与辐射事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建设高效统一的抢险救援指挥体系,对各种重大灾害事故抢险救援工作统一进行协调指挥。建设功能齐全的抢险救援信息平台,建立完善抢险救援专家信息库、化学危险品资料信息库、应急救援装备物资信息库、应急救援预案及辅助决策系统、电子地理信息系统等多种信息系统,全面提升灭火和抢险救援战斗力。
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按照现行事权、财权划分原则,进一步加强公安消防队力量特别是应急抢险救援能力建设,专项解决公安消防队应急救援装备和队站、设施建设经费。市级财政要将消防经费纳入预算管理,并根据消防业务需要逐步加大经费投入。
(十一)广泛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各级人民政府每年要制订并组织实施消防宣传教育计划,公安消防等部门要加强对辖区单位开展消防宣传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站等社会新闻媒体以定期刊播消防专栏、消防公益广告等形式,义务宣传消防知识,教育广大人民群众切实增强防范意识,掌握防火、灭火和逃生自救常识;教育部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要建立消防安全教育长效机制,将消防知识纳入教学计划,安排课时,并定期组织师生开展自救逃生演练;科技、司法、劳动保障等部门和单位要将消防法律法规和消防知识列入科普、普法、就业教育工作内容,经常性地开展消防专业培训;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和单位要在乡村、社区、办公区等场所设立消防宣传教育专栏和消防安全标识,定期组织辖区居(村)民、员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活动和灭火自救逃生演练。
(十二)认真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市各委、办、局及区县政府要加强对各单位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及消防管理人员的消防法律法规等消防专业培训。有关行业、单位要大力加强对消防设施施工、消防设施检查维护和操作等人员的消防安全培训,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必须组织电工、电气焊等特种作业人员、易燃易爆岗位的作业人员、公众聚集场所的从业人员、旅游系统的导游和保安人员等参加消防安全培训,严格执行消防安全培训合格持证上岗制度。各区县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责成用人单位对农民工实施消防安全培训。
(十三)切实维护公民的消防安全权益。鼓励公民举报、投诉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维护自身权益和公共安全。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将对火灾隐患、消防违法行为的举报、投诉纳入信访接待,保障公民对火灾危险的知情、监督、投诉、举报等权利,对受理的公民举报,要及时通报公安消防部门和其主管部门督促解决,并定期向社会公布本地区的重大火灾隐患及整改情况。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建立接待公民投诉、举报机制,实行定期接待公民投诉、举报制度,设立火灾隐患举报电话、信箱和电子邮箱,认真受理并及时依法处理公民对火灾隐患和消防违法行为的投诉、举报;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消费者权益保护组织等部门要切实承担起依法维护相关人员消防安全权益的责任。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生产经营场所和为公众服务的场所,要采取公告、广播、设置警示牌等方式,告知公民火灾隐患状况、整改期限及保护生命财产安全的方法。公共娱乐、学校、医院等公众场所要设置明显的警示标志。
四、进一步强化火灾隐患整治力度
(十四)坚决整治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消防安全问题。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要对本辖区、本行业内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进行彻底排查,对不符合城市消防安全布局的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生产、储存、经营场所等重大火灾危险源,要限期搬迁;对无法保证消防安全的,要责令停止使用;对新建单位和场所要严格审批程序,不符合消防安全布局和条件的,坚决不予审批。在制订近期建设规划和城镇房屋拆迁计划时,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优先安排城乡结合部易燃建筑密集区、居民伙楼大院的拆迁、改造。对集中生产、经营自行车、沙发、地毯、小化工、木器加工等单位的重点区域存在重大消防安全隐患的,要严格依照消防法律法规坚决予以整治,确实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停止使用。对消防安全重点场所和部位,严格消防安全管理,推广应用先进的技防设施。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人员密集场所,要责令限期整改;对不能保证人员生命财产安全的,要依法责令停止使用。
(十五)切实加强火灾隐患的源头控制。对涉及消防安全的审批项目,行政审批部门要严格依法审批,对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许可文件。
对不符合城镇消防安全布局要求的建设项目,城市规划部门不得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对建筑工程消防设计未经审核或者经审核不合格的,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核发商品房预售许可证。对按照国家标准需要进行消防设计的建筑工程竣工后,未经消防验收或者经验收不合格的,房地产管理部门不得颁发房屋权属证书。新建、扩建、改建的学校、幼儿园、托儿所、养老院、福利院、医疗机构以及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或者将原有建筑改变为上述场所,未经公安消防部门验收合格的,教育、民政、卫生、文化、体育等部门不得批准使用。
危险物品生产、储存、运输及建筑施工等企业,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安全监管、建设等部门不得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
歌舞厅、影剧院、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等公众聚集场所,在使用或者开业前,未经消防安全检查或者经检查不合格擅自使用或者开业的,举办大型集会、焰火晚会、灯会、展览、商贸交易、文化体育等具有火灾危险的大型活动,未经消防安全检查合格擅自举办的,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要及时依法采取相应的行政强制措施并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原已取得批准文件但不再具备法律法规、技术规范规定的消防安全条件的,各有关部门必须撤销批准文件(因法律法规、技术规范修订而不符合现消防安全条件的除外)。
质监部门应当制定标准,对容易引发火灾事故的电气、燃气等设备的防火性能提出要求,生产单位应当在设备的明显部位标明其火灾危险性和防火注意事项。
(十六)加强对消防产品的质量监督管理。各级公安消防部门要切实履行法定职责,质监、工商部门要按照国务院确定的职责分工,依法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消防产品市场整顿和规范的力度。各有关部门对检查发现的假冒伪劣和不合格的消防产品,要在判定质量、区分责任的基础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国务院令第39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440号)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照执法分工和执法程序,予以严肃处理。对安装、使用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更换合格产品。对非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非法产品和非法所得。对已获认证、型式认可企业生产不合格消防产品的,依法视情节责令限期整改、停业整顿直至撤销其认证、型式认可证书,停用认证、型式认可标志。对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情节严重的违法经营者,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对屡禁不止的销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欺诈消费者的市场,依法责令停业整顿。对安装、使用、维修假冒伪劣和不合格消防产品的违法违规行为及其责任人员,视情节依法给予处罚。对涉嫌危害公共安全罪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罪的,移送有关司法机关,由有关司法机关按照刑事诉讼程序依法处理。公安消防、质监、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每季度要在主要媒体向社会发布消防产品市场准入信息,公布取得和撤销的认证、型式认可证书企业名单、吊销营业执照情况以及对生产、销售消防产品企业的检查情况。消防产品生产企业对不合格的消防产品应当实行主动召回制度。
(十七)进一步建立健全重大火灾隐患立案、销案和挂牌督办制度。市政府有关部门、各区县政府及公安消防机构要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依法督促有关单位及时整改和消除重大火灾隐患。各区县政府对本辖区发现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通过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向社会公布,并定期公布重大火灾隐患的整改情况。公安消防机构对检查发现和群众举报、投诉并经判定的重大火灾隐患,要立案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及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挂牌督促整改。当地人民政府要明确整改责任,责令限期整改并进行督办。各区县政府要及时向市政府报告重大火灾隐患整改情况。对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市政府将直接挂牌督办,公安消防机构要依法报请当地政府决定责令停产停业,当地政府要在接报后7日内作出决定。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单位,要制订整改计划,确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对自身确无能力整改的严重威胁公共安全的重大火灾隐患,要及时向本行业或本系统管理部门和当地政府报告。
五、建立各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
(十八)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各区县政府要把消防工作作为政府目标责任考核和领导干部政绩考评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建文明城市(乡镇、村、社区)和平安地区等考评范围,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定期检查考评。对消防工作的考核评价,以市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度意见的通知》(津政发〔2005〕112号)为依据,由市政府和区县政府负责组织对消防安全责任制评价,公安消防机构参与组织实施。市政府对市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落实消防安全责任制情况每年进行一次评价,并在当年11月底完成。评价情况向各区县政府和市有关部门进行反馈,各区县政府的评估情况要向市政府报告。评价成绩优良的应予以通报表彰,并予以一定的物质奖励;评价成绩较差的,责令改正。公安消防部门应建立消防责任制评价档案,如实记载平时专项检查情况,作为评价的重要依据。各区县政府每年底要向市政府作出消防工作专题报告。
(十九)加大对相关执法部门的责任追究力度。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不履行或者不认真履行消防工作职责,对涉及消防安全的事项未依照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实施审批、监督检查,或者对重大火灾隐患整改不力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责任;各级政府和公安消防机构、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因工作不力、失职、渎职,导致重特大火灾事故发生的,或者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社会影响恶劣的,要依法追究有关责任人员和负责人的法律责任。
(二十)坚决查处有关单位和人员违法行为。对不依法履行预防和消除火灾隐患职责的单位及其负责人和其他工作人员,公安等行政执法部门应当依法给予行政处罚。对拒不执行行政处罚的,相关执法部门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人员的法律责任。对发生火灾造成人员伤亡和他人财产损失的,制售假冒伪劣消防产品造成严重后果的,明知是假冒伪劣消防产品仍购买和使用的,相关执法部门要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法律责任。
天津市公安局
二○○六年九月十七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农委关于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108号 【发布日期】2003-09-04 【生效日期】2003-09-0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农委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108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市农委《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00三年九月四日
关于加快我市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实施意见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至2002年,我市农村城市化率已由1989年的24%提高到39%,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60%,平均每年约有10万农民转为小城镇居民。2002年,公安部、建设部联合召开了全国城市社区消防建设暨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会议,并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的通知》(公通字〔2002〕66号)。为深入贯彻公安部、建设部全国会议和《通知》精神,落实我市社区和农村消防建设工作会议要求,进一步推动我市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确保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明确工作基本原则,加快小城镇消防规划编制工作进程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要从实际出发,抓好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在区、县政府统一领导下,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保证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与城镇建设同步进行。小城镇的消防规划是区、县政府指导和调控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和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必须精心编制,确保质量。编制工作由镇人民政府负责,由具有相应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进行编制,公安消防、村镇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要密切协作,给予具体指导和帮助。规划编制完成后,要经专家委员会评审论证,并报当地公安消防、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最后由区县人民政府审批。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要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安全实用、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原则,兼顾城区与农村、生产与生活、整体与局部、近期与长远,综合考虑小城镇的消防安全布局。要处理好消防安全布局与城镇功能分区、消防车通道与城镇道路、消防供水与生活用水等方面的关系,确保小城镇消防规划的科学性和完整性。凡已编制完成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而没有编制消防专业规划的区县,要补充编制消防专业规划。今后,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在审批小城镇总体规划时,凡是没有编制消防专业规划的,一律不予审批。2004年6月底以前,重点镇及有条件的镇,应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到2005年底,所有建制镇应全部完成消防规划的编制和审批工作。
二、合理布局,制定落实消防规划的具体措施
有农业的区和各县人民政府要制定具体措施,明确责任,切实保证小城镇消防规划的落实。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按照已批准实施的消防规划,合理布置建设用地。生产、储存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工厂、仓库应布置在城镇边缘或相对独立的安全地带,远离居住区、工矿企业、铁路、公路。易燃、可燃材料堆场应布置在村镇的边缘并靠近有水源的地方。原有耐火等级低,相互毗连的居住建筑密集区,要积极采取防火分隔、提高耐火性能、开辟防火间距和消防车通道等措施,改善消防安全条件,保证大型消防车的通行。要结合农村通信网络工程建设,加快完善火警通信专线的建设,小城镇电话分局至消防站的火警专线不应少于两对,要逐步建立起村村能报警、镇镇能支援、区县能联动的农村消防通信网络化体系。
三、加快消防站建设,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
在小城镇规划中要合理确定消防站布局,消防站应布置在城镇的中心地带,以增强其辐射功能。镇政府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消防站建设目标、内容、步骤、措施,以及建设计划和工作责任,并认真抓好落实。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所需资金,由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统筹解决。其中,镇区人口达到5万人的均应建立专职消防队,且消防站的建设规模和消防车辆、人员以及个人防护装备等要达到《城市消防站建设标准》规定的小型普通消防站的要求; 人口在5万人以下的镇,至少应配有一辆消防车及专职或兼职消防队员。要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区县和镇政府要根据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走全社会办消防的路子。可以招收合同制专职消防队员,或依托大型企业专职消防队,或建立集治安联防、巡逻多功能于一体的消防队伍。各镇的消防队伍要在区县消防机构的统一调度指挥下,从事火灾扑救和抢险救援。要制定专兼职消防人员福利待遇等方面的政策和措施,保证其享受与工作性质、劳动强度相适应的各种福利待遇。要加强对专职或兼职以及义务消防人员的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保证多种形式的消防队伍健康发展。
四、因地制宜,加强消防供水系统建设
消防供水是及时有效地扑救火灾的物质保证。城镇建设给水管网的供水企业,必须按规定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成片开发和单位投资建设给水管网的,也必须按规定同时建设公共消火栓。无给水管网的村镇,其消防给水应充分利用池塘、水渠等天然水源,并应设置通向水源地的消防车通道和可靠的取水设施。利用天然水源时,应保证枯水期最低水位和冬季消防用水的可靠性。无天然水源或给水管网不能满足消防用水时,应设置消防水池,并在冬季采取防冻措施。在天然水源和消防水池旁边,应设置消防泵、消防水带、水枪等消防取水器材。到2005年前,全市小城镇的公共场所、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建筑相对密集区,应建立完善可靠的消防供水系统。
五、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落实到位
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是小城镇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共安全的重要保障。区县和镇人民政府是小城镇建设的直接领导者和组织者。各有关部门要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推动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当地公安消防和村镇建设、电信等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主动当好参谋;对于新建城区和开发区、工业区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要高起点、高标准、严要求,一步到位,不得再欠新帐,以确保消防规划的落实。有农业的区和各县及镇人民政府,要把小城镇公共消防设施建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严格执行,保证建设资金落实到位。小城镇的公共消防设施建设情况,将列入村镇建设的检查内容,由市公安局、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市建委和市农委适时组织进行检查,以促进小城镇消防规划建设的快速发展,迎接公安部和建设部的联合督查。
天津市公安局
天津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
天津市建设管理委员会
天津市农村工作委员会
二00三年八月十八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5〕099号 【发布日期】2005-11-08 【生效日期】2005-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天津市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公安局关于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实施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5〕099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公安局《关于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实施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八日
关于贯彻《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的实施意见
《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以下简称《条例》)已于2004年9月27日公布,并于同年12月1日起施行。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进一步加强单位治安保卫工作,健全完善我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维护社会公共安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建设平安天津,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颁布和实施《条例》的重要意义,深入组织学习、宣传和贯彻
(一)《条例》是在深刻总结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企业事业单位(以下简称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全面、系统规范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制度的第一部行政法规。《条例》具体体现《宪法》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国家、集体、个人财产和公民人身安全等重要原则,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决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警察法》为依据,以维护单位内部工作、生产、经营和教学、科研秩序,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安全为目的,对于新形势下改革和加强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维护单位内部治安秩序和社会稳定,促进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条例》明确了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中的领导职责,明确了各级公安机关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实行指导、监督检查责任,明确了对行业、系统有监管职责的政府有关部门对本行业、本系统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检查责任,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负责和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要求。全市各级政府和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条例》的贯彻实施,认真执行和落实《条例》的各项规定。当前,各系统、各单位要把学习、宣传和贯彻《条例》提上重要议事日程,组织开展好内部学习和宣传。同时,要通过声、屏、报、网等新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条例》的社会宣传,为全面贯彻落实《条例》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二、明确贯彻实施《条例》的方针原则、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
(三)方针原则是:贯彻预防为主、单位负责、突出重点、保障安全的方针;突出保护人身安全的原则,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分级管理、逐级指导的原则,坚持专门工作和群众路线相结合,以加强单位内部安全防范为重点,发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办法,把各项安全措施落到实处。
(四)总体目标是: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公安机关和行业、系统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全面推进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建设。通过三年努力,到2007年底,全面建立起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的单位负责、政府监督的新机制,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单位负责制和法人代表责任制得到全面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健全,责任明确;单位治安保卫机构建立,保卫、巡逻、值班人员配备齐全,工作有效;重点要害部位全部安装物防和技防设施,内部安全防范网络初步形成;单位内部刑事、治安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得到有效遏制,秩序良好。
(五)主要任务是:
1.健全机构,落实人员。各单位要根据单位规模大小、人数多少分别设立治安保卫机构或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并报公安机关备案。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必须建立治安保卫机构,配备专职保卫人员;治安保卫一般单位要根据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需要,配备专职、兼职保卫人员。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内部及周边的治安状况,配备值班、门卫、巡逻和专职守护人员,实行24小时值班巡逻看护制度,切实维护好单位治安秩序和公共财产安全。
2.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各单位要在公安机关和主管部门的组织指导下,建立健全安全保卫制度,推进单位治安保卫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建设。
3.加强物防、技防建设。各地区、各部门、各系统要对重点单位和单位内部的重要部位进行一次摸底调查,彻底摸清重要部位的物防、技防设施安装及运转情况。公安机关要加强监督指导,对未安装物防、技防设施的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重要部位,要限期安装,尽快投入使用;对闲置和未发挥作用的技防设施,要尽快修复,投入使用。力争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全市的重点单位和治安保卫重点单位的重要部位全部安装物防、技防设施,并与公安机关报警系统联网,初步建成网络防范体系,全面提高防范能力。
4.认真落实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制度。三年内,全面建立起单位安全保卫工作单位负责、政府监管的新机制和法人代表负责制,并认真抓好落实,促使法人代表和主要负责人履行对本单位安全保卫工作的责任,做到将治安保卫工作与单位生产、经营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行业主管部门要着力抓好指导、监督和检查工作。
三、充分履行职责,全面落实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责任制
(六)各级人民政府要进一步重视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经常听取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汇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各级综合治理部门要把贯彻《条例》纳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范畴,加强指导,落实责任,实施考核。对不重视单位内部安全防范工作,导致单位或行业内部秩序混乱,或发生重大治安事故和严重刑事案件的单位及其负责人,要严格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依法追究责任,并坚决实行黄牌警告或一票否决。
(七)对行业、系统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政府主管部门,要按照归口管理的原则,指导、检查本行业、本系统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掌握治安保卫工作情况,督促整改重大隐患,解决存在的重大问题。
(八)国资、城建、交通、商务、教育、科技、广播电视、银行、银监、石油、电力、燃气等部门要加强单位内部保卫机构建设,落实各项防范措施,指导和督促所属单位搞好安全保卫工作,整改各类不安全隐患,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单位周边地区的治安整治,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推动"平安单位"创建活动。
(九)各单位保卫组织要按照《条例》的规定,在协助、配合公安机关打击单位内部违法犯罪活动的同时,针对本单位的性质、特点和对防范工作的特殊要求,以防盗、防抢、防火、防破坏、防泄密、防事故为重点,制定内部防范工作制度,落实防范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重要部位、单位内部的枪支弹药、易燃易爆物品、剧毒有害物品的管理,堵塞漏洞,消除隐患;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的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有效防止各类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开展经常化、制度化的法制宣传教育,培养职工的法制意识和法律观念;加强对进出单位流动人员和在单位内部从事务工、经商等经济活动人员的管理,确保单位内部的安全。
(十)公安机关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推进单位内部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指导帮动单位完善内部治安保卫制度,落实防范措施,指导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加强保卫机构建设;对单位内部发生的案件,要及时出警,依法处置,严厉打击侵害公共财产和职工人身、财产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要进一步完善单位内部安全保卫工作责任制,督促单位和保卫部门落实安全保卫工作措施;要认真解决单位内部存在的突出治安问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整治。对因不落实《条例》规定的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制度、防范措施及有关要求而导致相应后果的,要坚决依法追究有关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公安机关应当建立完善条块结合、分级负责指导监督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体制,实行市公安局、公安分局和公安派出所三级指导监督的运行机制,并与社区警务相结合;上级公安机关要加强对下级公安机关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和考核。同时,建立完善和严格执行对单位内部治安保卫工作的行政执法检查制度,明确检查责任,严密检查程序,避免检查工作的随意性。
四、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努力提高内部单位治安保卫工作水平
(十一)《条例》将内部单位分为治安保卫工作重点单位和一般单位,同时明确了重点单位的管理范围。根据《条例》的规定,公安机关要抓紧将《条例》确定的11类治安保卫重点单位及其他需要列为治安保卫重点单位作为重点,报同级人民政府确定。治安保卫一般单位内的重要部位确定工作在公安机关指导下,由单位负责确定,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并实施重点保护。确定工作在今年年底前完成。
(十二)加强对民警和单位保卫干部的培训。为使从事内保工作的民警和单位保卫干部熟练掌握、准确理解《条例》的内容和正确执行《条例》,公安机关要按照公安部的要求,2006年底前将全市企事业单位保卫机构负责人全部轮训一遍。
(十三)积极协助单位加强治安保卫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和行业组织要将提高保卫人员素质放在治安保卫工作基础建设的重要位置,全面规划,通过举办培训班、组织学术交流和考察学习等活动,提高保卫人员的政治和业务素质。
(十四)深入开展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和周边治安秩序的集中整治。要以贯彻落实《条例》为契机,结合调查摸底工作,对企事业单位内部及周边治安秩序进行一次集中整治,严厉打击盗窃、抢劫、聚众哄抢企业物资器材,破坏电力、通讯、石油和国家重点建设工程的违法犯罪活动。要对单位内部保卫组织和值班室、门卫室、巡逻(护卫)队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通过整顿,使企事业单位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完善落实,保卫机构和人员得到健全和加强,值班、门卫、巡逻(护卫)人员能切实履行职责,保卫人员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天津市公安局
二○○五年八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意见
【发布单位】天津市
【发布文号】津政发〔2003〕090号 【发布日期】2003-08-05 【生效日期】2003-08-0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天津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市政局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意见的通知
(津政发〔2003〕090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各委、局,各直属单位:
市人民政府领导同志同意市市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意见》,现转发给你们,望遵照执行。
二OO三年八月五日
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意见
为落实市委、市政府对环境治理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我市城市污水的管理,改善城市环境面貌,提高城市环境质量,通过实施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尽快达到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污水处理指标,切实为全市人民创造健康、优良的生活环境,现就进一步加强我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提出如下意见:
一、统筹规划,加快建设,提高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设施能力
市政部门要按照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根据城市总体规划和排水专业规划的要求,加快城市排水设施的建设步伐。
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建设单位要按照城市排水规划和雨水、污水分流的要求,同时建设排水设施。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快占路市场退路进厅工作的进程,新建的封闭市场应当配套建设排水设施。医疗等特殊行业要加大资金投入,配套完善废水处理设施。
二、落实责任,补建完善排水配套设施
已建成的建设项目,未按照排水规划实现污水和雨水分流、未配套建设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要在三年内补建完善。住宅小区内排水管网配套不完善的,由开发建设单位负责改建补建,开发建设单位现已不存在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住宅小区外市政排水管网在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办法前不配套的,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实施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办法后不配套的,由市配套办负责。公产住宅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房管部门负责。自建、联建住宅排水管网的改建补建,由产权单位负责;无法确认产权单位的,由所在区人民政府负责。公建项目的排水管网配套建设,由产权单位负责。
三、加强城市污水源头控制,实现污水达标排放
环保、市政部门要加强对污水排放的源头控制,严禁单位和个体工商户直接向水体、治理后的排水河排放污水(汛期市政排水除外)。向城市排水设施排放的污水,要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排入城市排水设施水质标准。尚未按照排水规划接入排水管网,确需直接向水体排放污水的,必须自建污水处理设施,经处理后的污水,要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各区、县人民政府和环保、市政等有关部门要将超标排放污水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作为治理的重点。
对于不能达标排放的,由各区、县人民政府和专业管理部门分别采取限制使用排水设施、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吊销营业执照等行政管理措施,并可追究单位领导的行政责任。
环保、市政部门要加强对污水处理单位的监管,确保污水处理工作的正常运行,经污水处理单位处理后的水质应当符合国家和我市规定的污水处理排放标准,污水处理单位不得擅自停运或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医疗等特殊行业要保证废水处理设施的正常运行,处理后的废水要达到行业废水排放标准,彻底切断非典型肺炎等传染病菌的传播途径,环保部门要加强重点监测和监督管理。
环保、水利、市政等部门要加强对沿河排水口门的监督、管理,严防漏污。各区环卫部门要加强对河道垃圾、漂浮物的清整和打捞,保持河道水面清洁。排污河道沿线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辖区内河水使用情况的监督、管理,严禁将未经处理的污水用于农业灌溉、养殖、园林绿化等。
四、加强养护维修管理,防止污水外溢
城市排水设施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分工为:公共排水设施由排水管理部门委托排水专业单位负责;自建排水设施由产权单位或者受委托的单位负责;住宅的化粪井及其与住宅相连接的管道,由产权单位或者受委托的单位负责。
各区、县人民政府负责组织领导本辖区内污水外溢的治理工作。
排水设施的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单位应当按照责任分工加强养护维修。各类集贸市场、封闭市场的主办单位要加强市场内经营户的污水排放管理,禁止乱泼乱倒,防止污水外溢。
对污水外溢不采取处理措施的,由排水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治理,并可委托排水专业单位代为治理,由养护维修管理责任单位支付费用。
五、引入市场机制,推进污水处理产业化进程
解放思想,转变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只能由政府投资、国有单位负责运营管理的观念,采取有利于加快建设、加快发展的措施,切实推进城市污水处理项目建设、运营的市场化改革。改革价格机制和管理体制,鼓励各类所有制经济积极参与污水处理产业的投资和经营,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投融资及运营管理体制,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形成开放式、竞争性的建设运营格局。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及时调整污水处理费的收费标准,满足城市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运营和合理投资回报的需要。
六、加强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组织领导
我市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实行政府组织、单位负责、条块结合、专群互动、科学治理、社会监督的原则。各区、县人民政府对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环保、市政、水利、环卫、房管、工商、卫生、公安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关工作。市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城市污水综合治理的监督检查和协调工作。
各专业执法部门要对违反排水规划进行配套建设、乱排乱放、污染水体、超标排水等违法行为,依照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章进行查处。各街道、居民委员会要组织群众积极参与城市污水综合治理工作,创造整洁优美的城市环境。新闻媒体要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污染环境的违法行为和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公开给予曝光批评。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
二OO三年八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