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时间:2019-05-15 05:10: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第一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我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摘 要:我县位于赣西北山区,全县国土面积1377.49平方公里,有大小河流十多条。其中南北潦河起源于我县九岭尖,最终汇入赣江,全长120余公里,流域面积6000余公顷。本流域为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气候温热,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天然鱼类资源丰富,据记载共有70余种鱼类,其中鲤科鱼类最多有55种,占总数的70%以上,现存62种。近年来由于拦河建坝,截断鱼类洄游通道,加上酷渔滥捕和化肥、农药的大量施放以及工矿企业排放的污水,造成鱼类生境恶化,部分鱼类已消失。为尽快保护、增殖本流域鱼类资源,维护渔业生态平衡,近年来对全县天然鱼类资源进行全面详细调查,同时对流域内渔业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提出合理的保护对策,这对维护生态平衡,促进渔业生产健康,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

靖安县地处江西省西北部,东界安义,南邻奉新,西毗修水,北倚武宁、永修。靖安山青水秀,物产丰富,既有丰富的山林水电资源,也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全县国土面积1377.49平方公里,辖5镇6乡74个行政村,人口14万。

我县属中亚热带温暖湿润气候区,具有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丰沛、雨热同期等特点。境内小气候较为明显,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均气温14℃~16℃,非常适宜水生生物繁衍生长。全县水域滩涂总面积6000余公顷,可养殖水面1500余公顷,已养殖面积约1200公顷。

经深入调查,查阅搜集资料,境内历史以来,有70余种鱼类,现存62种,隶属7目13科,其中鲤科鱼类种类最多,55种,占总数的70%以上。

二、存在问题

1、过度捕捞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长,刺激了沿河流域农民捕捞积极性。随着从事捕捞的人数不断增多,捕鱼的时间不断增长,捕捞工具越来越先进,长此以往将导致渔业资源的过度利用,种质资源严重缺失。

2、非法渔具的滥用

潦河中渔业资源呈衰竭趋势,有害渔具的非法使用难以遏制。有些渔民为了短暂的收益,不顾一切提高捕捞强度,改进捕捞方式,出现电鱼、炸鱼、毒鱼等竭泽而渔的违法作业方式,使用密眼布网,定置网等有害渔具渔法,于是出现了“越捕越少,越少越捕”的恶性循环。

3、环境污染

随着工农业的发展,人口的增加,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都在加剧,例如大量施用的化肥农药未被土壤和植物吸收的,将随水流流入潦河。矿产的大量开采和工业“三废”排放量成倍剧增,这些污染导致潦河鱼类资源的补充量大大减少。沿河的工程开发造成水底噪音污染严重,鱼虾宁静的生存环境也遭到破坏。

4、水土流失

因水土流失严重,蓄水量逐年减少,河床抬高,深潭变成了浅滩,河滩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浅,破坏了鱼类天然栖息、索饵、越冬、繁殖场所。

5、河道施工破坏鱼类环境

拦河筑坝,未建鱼道而阻断鱼类的洄游通道;河床无序采砂,破坏水生植物和鱼类栖息,索饵、越冬、繁殖场所。

6、渔政管理薄弱

渔业执法经费不足;渔业行政执法、取证手段及执法装备落后;渔业行政执法队伍的行政管理体制不顺,财政供给经费不足,渔政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整体执法水平不高。

三、保护对策

1、大力宣传、贯彻、执行渔业法律、法规

利用广播、电视、书写大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使《渔业法》精神家喻户晓,人人皆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保护渔业资源和水生生态环境的自觉性,严厉打击渔业生产的违法行为,依法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和良好的渔业生态环境,以保证渔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2、建立鱼类保护区

根据河流自然环境、水文条件、水质状况和鱼类种群的分布及栖息规律,建立鱼类种质资源保护区。划定核心区和实验区,确立禁渔区和禁渔期。设定保护区标志牌,完善保护区基础设施。严禁渔业水域的不合理占用,维护渔业生态环境,促进渔业可持续发展。

3、保护、增殖和开发利用并举

在搞好渔业生态环境和鱼类资源保护的同时,有条件的地方要移植水生植物,每年定期进行人工放流,增殖天然鱼类资源,同时大力开发、利用具地方物色鱼类资源,如我县境内的天然水域中资源较为地方特色的品种――娃娃鱼,它在分类学上属两栖纲、有尾巴、隐鳃鲵科,是我国特有资源,我县经多年研究、探索,已全面掌握其生物学特性和驯化繁养技术,应尽快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4、引导捕捞渔民转产转业

严格控制捕捞强度,消除有害渔具渔法,减少捕捞许可证的发放。对捕捞渔民进行阳光工程培训,使其尽快掌握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一技之长。对有养殖水域条件又有养殖意愿的捕捞渔民政府要给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扶助支持其由捕捞业向养殖业转化。

第二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我县养殖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我县养殖业的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养殖业生产是我县农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是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路子之一。我县具有大面积草山草坡及林间草场和广阔的养殖水面,牧草丰富,水质清新无污染,如何利用好资源,把山区养殖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做大做强养殖业这篇大文章,使养殖业成为我县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是我们值得探究的重大课题。

一、我县养殖业发展现状及主要特点

(一)、现状:我县是一个资源型县,全县国土总面积1378平方公里,有草山草坡27万亩,人均草场占有量大,发展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牧业条件得天独厚。此外我县水面资源丰富,拥有水面7万亩,水质清新无污染,是无公害水产品生产理想基地。前些年,我县养殖业发展比较缓慢,养殖规模小,养殖大户少,养殖品种单一,养殖总量低,群众养殖水平落后,养殖科技含量低,养殖经济效益不高,占农业总产值比重不大。近年来,在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始终把发展养殖业作为推进农业经济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举措来抓。通过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项目拉动、龙头企业及大户带动,加大科技培训、强化动物

疫病防控,加强畜禽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和管理,大力发展传统养猪业和特种水产生产,全县养殖产业得到长足发展,2008年产值达到2.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5%。畜牧水产业已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产业之一。

(二)主要特点

1、规模标准化养殖发展迅速,产业化程度不断提高 我县山下片农民有传统养猪习惯,近几年来,在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的鼓舞下,我县山下片尤其是双溪、香田、仁首、雷公尖等地农民,大力发展生猪养殖,逐步形成了规模,也按照养殖生产标准,搞好了养殖场标准化建设。2008年,全县有规模标准化猪场30家,年出栏生猪4.5万头,占全县总量的60%,有规模标准化鸡场30家,出笼家禽15万羽,占全县总量的50%,规模标准化畜禽养殖场成为我县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产增收的重要组成部分。

2、特种养殖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我县拥有1.6万亩养殖水面,水质清新无污染,是生产绿色无公害水产品理想基地。近年来,渔业生产稳步增长,特种水产发展势头强劲,养殖品种多样,有甲鱼、鲟鱼、泥鳅、黄鳝、小龙虾及娃娃鱼养殖,2008年特种水产品产量

2000 吨,占全县水产品总量的40%。另外我县大力发展特种畜禽养殖,养殖品种有野鸡、蜜蜂、孔雀,特种养殖经济效益不断提高,成为我县农民增收又一大特色产业。

3、养殖业生产的基础条件不断得到改善。

随着我县冷链体系建设、乡镇动物防疫队伍建设、动物防疫长效机制建设以及规模标准化畜禽养殖场等生产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极大地改善了我县养殖业疫病防控体系、草场建设、品种改良及饲养技术等基础条件,提高了我县养殖业综合生产能力。

4、养殖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正发生转变。生活水平的提高,膳食结构的变化,使我县养殖业增长方式,养殖观念等发生根本改变,已由传统养殖业向现代养殖业转变,由传统的耗粮型养殖业增长方式向现代节粮型草食牧业转变,山羊冷鲜配技术、青贮技术等新技术、新科技的应用与推广,促进了养殖业增值增效,提高了科技含量。在养殖观念上由自给自足走向市场,实施龙头企业、养殖大户带动,建立养殖小区,提倡无公害健康养殖,养殖方式上由散养向集约工厂化、由传统放牧向半牧半舍和种草圈养方式转变。

5、产业结构调整更趋合理。

一是养殖业占农业比重增加。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规律,种植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必须大力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比较效益大的养殖业。发达国家现代农业的主导地位是养殖业,养殖业在农业产业结构中的比重超过50%,我县养殖业在农业中比重正逐步提高,已达到35%左右;二是从畜牧业内部结构看,立足资源实际,发展规模标准化养殖,成为我县畜牧业发展新方向,在畜牧业中比重已占到了70%左右;三是在特种养殖方面,由养殖常规品种逐步被珍稀名特优品种养殖所代替,从而使养殖业内部结构更趋合理。

6、科技创新,服务推广体系在逐步理顺

近年来,我县通过改变传统饲养方式,大力推广、运用养殖业新科技、新技术,建立了县、乡、村三级技术服务推广体系,同时,通过大力引进优良新品种,改良地方品种,极大的提高了我县畜禽良种品质和良种覆盖率,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了养殖业养殖科技含量;另外,我县积极推行“公司+基地+专家+农户”和“ 养殖协会+专家+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公司、协会、合作社在组织生产、销售、技术培训、示范等各方面均起到了很好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了养殖业生产的发展。

7、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养殖水平进一步提高

随着现代养殖业的发展,我县已不局限于对农民进行新技术,新科技推广,而更注重对农民养殖技能的培训,通过培训、技术指导、技术咨询、送科技下乡活动、开展技能培训等,培养了一大批养殖能手,养殖科技二传手,通过他们的“传、帮、带”,大大提高了我县农民整体养殖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是现代养殖业产业投入严重不足

我县养殖业基础较薄弱,乡镇技术推广及动物防疫站等办公条件较差,产业投入的各种资金缺乏,龙头企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近年来,我县投入养殖业产业发展的资金,近两年来除防疫资金纳入了财政预算在逐年增加外(仍不足),其它基础建设等资金,主要是靠争项目,依靠项目的拉动,而财政缺乏投入保障机制,与现代养殖业发展不适应。加上县级财政困难,部门争取的产业发展项目,其配套资金难以落实到位,影响部门争资金的积极性。再加上前期跑项目费用不落实,要个人垫资,报帐手续复杂,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门争项目、跑资金积极性,成为制约养殖业争项目促发展的一大因素。

二是缺乏加工龙头企业,产业增值能力弱

我县缺乏养殖业加工龙头企业,产业不能形成增值,产业化水平低,我县目前只有蜂加工企业,该企业生产量不大,企业效益不高,其它畜禽产品的加工都只是简单的粗加工,发挥不了产品的增值效益。

三是在财政补贴政策范围小

农业的化肥、粮种等补贴纳入了财政支持政策体系,而养殖业良种补贴我县不属范围,影响养殖业发展。

四是群众养殖技术水平低,养殖业缺乏风险保障机制 我县农民的养殖技术水平,虽经过近几年普及和培训,但由于培训资金缺乏,其整体水平不是很高,群众缺乏科学养殖技术和疾病防治技术,使养殖效益不高,加上养殖业风险大,缺乏风险保障机制,成为我县现代养殖业发展又一大制约因素。

三、现代养殖业发展基本对策

1、加大对养殖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建立促进现代养殖业建设的投入保障机制和发展长效机制。

①加大基础建设的投入。县财政每年投入养殖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应不少于100万,并且随着产业发展,应逐年追加,不断提高养殖业的设施装备水平。

②加大对标准化养殖小区的财政奖补。对按照现代养殖业发展要求建立起的规模养殖场,按照年出栏数量进行补贴,财政每年列入预算,形成长效机制。

③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龙头企业在现代养殖业建设中具有很大的示范带动作用,同时也能缓解养殖风险。

④高度重视对母畜养殖的补贴。鼓励农户饲养优良母畜,地方相应出台一些对母畜养殖的资金直补政策。

⑤建立养殖业发展风险基金。由政府牵头,建立现代养殖业建设风险基金,在养殖户、规模养殖场、龙头企业等遇到不可抗力的风险时,给予补贴,减少养殖损失,使之尽快恢复生产。

2、发展特色养殖业,走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之路。应立足我县丰富草场资源和水面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草食牧业和以网箱养殖为主的水产业,突出特色、形成优势,培育草食牧业、水产养殖主导产品,优化养殖区域布局,推行一村一品发展,建立养殖业专业村、专业乡镇,形成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从而形成产业化。

3、大力扶持龙头企业,提高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产业化经营是引导农民实现产品进入市场,参与经济大循环,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养殖业现代化的

有效途径。产业化经营必须依靠龙头企业来实现,所以必须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在政策、资金等给予重点扶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在开拓市场、引导基地、加工增值、科技创新、标准化生产等的示范带动作用,增强带动农民增收的能力,同时还应积极支持养殖业经济合作组织和专业协会,提高农民进入市场,抗拒市场风险的组织化程度,从而提高养殖业产业化经营水平。

4、提高养殖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发展循环、生态养殖业。

要重视养殖业品种资源保护,推行“种草养畜—畜粪产沼气---沼渣还田”的循环利用生态养殖模式。同时,大力发展草地养殖业,加强草原的保护和建设,坚持“生态、经济、社会目标并进,生态优生”的原则,实现草地养殖业生产方式转变。

5、依靠科技进步,进一步转变养殖业增长方式 科技进步是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决定因素,是养殖业发展根本出路,发展现代养殖业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一是要加大养殖业科技投入力度,建立多渠道的养殖业科技投入机制;二是深化养殖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加快其成果转化,引进先进适用技术,提高养殖业生产水平;三是稳定养

殖业技术推广机构和队伍,推广和应用新产品、新技术,增加畜牧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四是加强对农民教育和培训,实施养殖业“科技入户工程”,推广科学饲养方式,提高畜牧良种覆盖率和饲料转化率,由政府提供平台和出资金,对农民,特别是青年农民进行养殖业现代技术、现代管理理念、现代经营理念培训,培养现代新型牧民,发展养殖业生产力。

6、加强畜产品监管和动物疫病防控,发展健康养殖业。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一是按照“预防为主,关口前移”要求,积极推进标准化生产,规模化健康养殖,加强饲料、兽药安全监管,从源头上把好养殖业投入品质量安全关;二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大防控投入,加强基层兽医队伍建设,健全重大动物疫情监测和应急处置机制。建立和完善动物标识及疫病可追溯体系;三是在水产养殖上,实行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推广名特优品种,加强病害防治,提高健康养殖水平

第三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的调研报告)

突出生态优势 挖掘文化内涵 促进靖安休闲旅游跨越式发展

――关于我县旅游业发展的调研报告

“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林果富民”是我县确立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经过诸多年发展,旅游产业在“三驾马车”中,明显处于“短腿”的位置。2010年,全县旅游总收入为3360万元,只相当于规模以上工业主营收入的1.12%, 仅为全县GDP的1.57%。

如何解决发展中暴露出的各种问题、总结经验、理清思路、明晰定位,紧紧抓住机遇,实现我县旅游产业跨越性发展,县政协调研组一行,深入我县旅游业相关乡镇、部门和旅游业主全面了解情况,广泛听取意见,就发展我县休闲旅游开展专题调研。

一、我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和潜力

近年来,我县旅游业得到一定发展,为下一阶段实现跨越式发展积累了有利条件。

1、旅游业发展意识提高,产业格局正在形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旅游产业作为我县新的经济增 长点和新型支柱产业来培育,社会各界大力发展旅游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旅游增收效益明显。旅游产业的税收以地税为主,地方得益较多,加之当地农民也可从中获益,三爪仑、宝峰、中源等乡镇部分农户体会较深,仅中源乡就有52户农户直接从事“农家乐”旅游项目,户均每年从旅游中获得的纯收入近5万元。

随着旅游业前景看好,投资旅游业的热情上涨。目前,涉足我县旅游业的集团主要有江钨集团有限公司、恒茂集团有限公司、中部梦幻城有限公司等。投资5亿元的恒茂度假村主体工程已经完工,并钻探出优质温泉;投资20亿元的中部梦幻城项目正在建设;宝峰樟树林等其他投资数亿元的休闲旅游项目正在紧张筹备,随着一批大项目的建成运营,我县旅游发展的大格局正在形成。

2、生态、区位优势明显,发展休闲旅游基础良好 我县旅游资源保护好,有明显的优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4.7%,比全国生态县浙江省安吉县高13%,193平方公里的三爪仑国家森林公园森林覆盖率更是达到了95.7%,负氧离子含量高达10万个/厘米以上。加之境内地势落差大,生物多样性明显,全县各地均有开发独具特点的“农家乐”

3和其他高端休闲旅游项目条件。

我县所处的地理位置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距南昌80公里,离九江155公里,毗昌北机场55公里。今年九月昌铜高速通车后,我县到南昌仅剩43公里,200公里范围内省会城市有武汉、长沙、南昌,仅这三个城市人口就超过2000万。

3、文化保护开发得到重视,旅游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我县十分注重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许多文物资源将有力地支撑旅游产业发展。

东周古墓出土的许多文物填补了历史同期诸多领域的考古空白,并成功入选“200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历史清官况钟故事也搬上银屏, 电视剧《况钟明断十五贯》还荣获电视戏曲“兰花奖”一等奖。创建于1200年前的宝峰寺上世纪九十年代重建完工,重现了马祖道场雄风,为全国禅宗样板寺院,老虎墩遗址、仁首古民居等也显现出一定的旅游开发价值。

我县民间文化也较丰富,客家风情、山村古建筑、竹雕工艺等各具特色,尤其是诗词文化有较好的基础,享有“中华诗词之乡”的美誉。

二、我县旅游业面临的挑战和自身不足

我县旅游产业初具雏形,发展潜力也较大,但不容忽视的是发展中面临着一些突出的矛盾和困难。

(一)面临激烈市场竞争

仅我省就有多个县市区生态环境良好,具备一定发展休闲旅游的基础条件。如宜春市委、市政府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举全市之力,打造明月山风景区,成效明显。去年,该景区接待游客已达103.2万人次,是我县13.6万人次的7.6倍。面临激烈竞争,需要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挥比较优势,主动参与市场竞争,提高项目开发建设档次和水平。

(二)自身不足

1、旅游发展总体思路缺乏长远规划,全县旅游开发经营形成合力不够,“吃、住、行、游、购、娱”产业链不完整,服务水平有待加强,旅游收入持续下滑。

2、旅游功能定位不明确和旅游主题形象不突出,仅有大的休闲旅游方向,休闲文化挖掘不够,休闲旅游产品没有强有力的市场号召力。旅游特色商品少,游客有钱没处花。

3、旅游产业投入不足,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震撼感的自然景观很少。现有旅游项目大部分是“散、小、弱、差”,抗市场风险能力差;有些旅游产品又没有及时提档升级,“漂流”项目步入困境即是明证;宣传手段传统,景区没有核心吸引物,旅游知名度不高,市场半径不大。

4、旅游管理体制不顺,相关部门协调合作不够,行业管理有待进一步加强,旅游大门票相对于目前开发景点不多的现实来说不尽合理。

5、城市建筑和乡村民居没有自身风格,文化内涵不够,县城旅游功能不完善,与大旅游发展不相适应。

三、实现我县休闲旅游产业跨越式发展思路及举措的建议

要实现跨越式发展,把旅游业培育成经济发展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具有现代化水平的服务业,需明晰发展思路、解决一系列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明晰旅游产业发展思路

1、大眼光 大旅游

把旅游业放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国民收入逐年提高,以及人们开始普遍关心自己生活质量的背景下去谋划 我县发展休闲旅游的思路,高标准做好规划,高效率推进项目建设,使旅游业成长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和财政增长的支柱产业。

2、大保护 大发展

提高森林质量和林相视觉效果,保护好境内良好的生态环境,尤其是保护好水资源,让水更清、树更绿、天更蓝作为发展旅游大产业的生命线,增强全民生态保护的信念,全力打造“中国生态明珠”,确保我县旅游产业可持续快速发展。

3、大融合 大产业

把旅游业和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产业的其他行业有机融合;把相关部门和乡镇的力量有机融全,形成整体,建设“全产业链”、相互协调发展的现代旅游业和支撑当地的绿色大产业。

4、大集团 大提高

把我县旅游资源根据自身条件,结合县里产业发展总规划,一一对接,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分块打包给资金雄厚,有专业背景,有旅游开发经验的大集团开发经营,迅速提高我县旅游产业化、专业化水平。并坚持 “大集团” 运作和“农家乐”旅游 “两条腿走路”,切实保护全县农民利益。

(二)落实旅游产业发展举措

1、制定总体规划,明确独具特色旅游定位

进一步摸清我县旅游资源家底。通过各种征集活动,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寻找发现我县生态保护好、特点更突出、适合休闲游的自然人文景点,进行分门别类整理,建立台帐。

吸取“学院派”规划过分注重理论、可操作性不强的经验教训,聘请有成功案例经验、市场嗅觉灵敏、实力雄厚的“市场派”旅游规划专家和团队,在充分调查了解我县旅游资源禀赋,突出比较优势,高起点、高标准,编制具有科学性、实用性的旅游发展规划。规划中突出留住游客的功能,完善山上游和住地游客娱乐要素,破解我县景区内游客滞留时间过短和季节性旅游难题。

规划制定后,要通过人大立法,确保规划的强制性和约束力。同时,在确立“生态休闲”旅游发展大方向的前提下,提炼出切合实际、个性鲜明、能引领我县旅游产业发展和迅速成长的品牌主题,明确旅游产业定位。

2、整合各方力量,助推旅游产业大发展

建立和完善旅游产业发展工作机制,组建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由县级领导任主任,旅游、林业、农业、土管、城建、城管、文化、交通等相关单位和乡镇为成员单位,统筹、协调和解决休闲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充分利用各乡镇和部门优势,步调一致,协同合作,积极主动参与休闲旅游大产业发展,形成全县上下齐心协力促旅游产业的良好氛围,加速推进产业融合。

县政府每年安排用地指标,专项用于休闲旅游项目建设,并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重点支持“大、好、高”项目。各乡镇和部门要主动向上联系,争取项目资金,并根据行业特点,用足用活上级政策。同时,城市建设、农业、林业、交通、水利、文化等产业规划,与我县旅游规划相衔接。

全县各地处处造景、步步为“赢”,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旅游发展理念和品质。如农口部门在公路沿线或景区附近,分片栽种能形成三季有果、四季有花、月月彩树的植物,自然形成一景,并提供更多的绿色食品、旅游农产品和农业体验场地;建设部门在城区规划建设上要围绕旅 游总规, 突出建筑风格,表现文化元素,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做强旅游集散地功能。

3、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旅游文化品位

以安吉县、婺源县为样板,依托良好的生态优势,更加注重挖掘极富地方个性的文化内涵。

突出文化差异性,增强对游客吸引力。开发民俗风情、地方戏曲、民间手工艺,整理民间传说,让各地各处更加凸显富有我县特色的文化元素。对于旅游项目,主动注入文化内涵,如洪屏电站、中部梦幻城和北河生态园,将生态文化、休闲文化和养生文化等融入其中,做大亮点,打造出一批极具市场影响力的核心吸引物和精品工程。

运用适当的平台和手段,放大水口东周古墓文化、宝峰寺禅宗文化和高湖况钟文化。如建文化主题园,运用声音、图像等媒介为游客营造一种氛围、一种情景,让客人沉浸其中,创造一系列游客难忘的经历,深度挖掘文化内涵、创新文化体验模式。

加强与媒体合作,利用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平台,不断创新宣传方式,努力提高我县旅游知名度。宣传过程中,提出个性突出、市场感召力强的主题口号,且持之以恒推 出品牌,叫响品牌。婺源打响“中国最美乡村”品牌,安吉突出“中国大竹海”主题均是成功案例。

4、吸引大客商投资,促进旅游产业升级

落实休闲旅游发展优惠政策,重点支持旅游“大、好、高”项目,对大集团投资大项目一事一议,优先立项,优先给地,优待扶持。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整合相关旅游资源,分片打包,主动走出去,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进行招商。积极引进境内外各类投资主体,按规划总体要求,围绕功能定位,投资建设主题公园、体育健身、高星级酒店、高等级景区、主题农庄等休闲项目,发展新型业态的高档旅游。

从游客安全、舒适和养生的角度出发,以温泉、天然浴场、原始森林负氧离子呼吸和丰富的动植物科普等为核心竞争力项目,不断优化游客高端体验享受和生态休闲度假环境。做大做强运动养生(自行车运动、漂流);生态养生(原始森林、温泉);饮食养生(有机菜肴、素菜馆);心灵养生(宝峰寺禅修基地);娱乐养生(农家体验、主题公园)等休闲养生旅游产品,尤其是改造建设成省内自行车健身、私家车自驾游首选地,打造“百里长廊”休闲旅 游精品区,力争把我县建设成中国著名的养生休闲乡村。

5、发展“农家乐”旅游,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制定和完善促进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尤其是鼓励发展“农家乐”旅游的优惠政策,并分解到相关部门和乡镇,建立考核评比机制,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借鉴台湾“民宿”(民宿的本意是“入宿随俗”,也就是吃民宿主人家的饭、过民宿主人家的生活)和浙江安吉经验,尽快出台政策,制定标准。各乡镇结合自身优势和特点,发展“农家乐”旅游,并把中源、三爪仑等作为重点,根据环境承载量的评估,控制数量和规模,进行专项规划。县有关部门和乡镇按规划要求对现有的农家乐进行改造升级,并发展建设一批“质量精、档次高、风格特”的农家乐旅游接待点。同时,杜绝同质化、低端化经营,各经营主体明确特色定位,完善舒适娱乐养生功能,延伸经营,深度经营。

依据我县实际,“农家乐”的乡村进一步突出白茶、水果等农业品种主题;山居人家、河畔小舍等居住环境主题;养生菜肴、健康食品等饮食主题,丰富“农家乐”体验方式。还可以依托以白茶、果园、花卉苗木基地等现代农业 园区,考虑农业生产、农业观光和产业体验的结合,完善配套设施,加大农产品延伸开发力度,使游客留得住、肯消费、愿回头。

6、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规划目标实现

对照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定期对在建的旅游项目进行督促检查,及时纠正违背规划要求的行为,确保旅游总体规划目标实现。

把旅游行业管理和营销网络分离,切实把营销网络建设交给市场。同时,按照相关制度加强对全县旅行社、旅游景区、旅游客运企业的管理,通过宣传、教育和整改,正确引导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依法经营、诚信服务,使旅游接待景区、酒店等方面的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鼓励旅游企业积极发展会展和特色餐饮业,开发具有县域特色和文化内涵的旅游商品,不断提高游客人均消费水平。建立旅游产品和商品开发创新的激励机制,不断创新游客体验“吃、住、行、游、购、娱”的内容和方式,赋予其新的生命, 及时对旅游产品和商品提档升级,增强对游客的吸引力和市场的开拓力。

总的来看,我县具有优良的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又 有着县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发展旅游的热情决心和成熟思考,在全国旅游业迎来大发展的战略机遇期的大背景下,只要放长眼界,突出特色,找准定位,顺应旅游业发展规律,相信我县旅游产业一定可以发挥后发优势,迅速做强做大,成为我县绿色崛起强力“引擎”。

第四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健全城管长效机制 加快建设美好靖安

——关于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调查报告

工交、财贸工作组

城市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的重要载体,管理的好坏不仅关系到地方发展环境和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而且也直接影响到城市的整体形象与城市品位。县委、县政府提出“生态立县”战略,全力把靖安打造成“中国生态明珠”,营造“人居佳地、和谐福地”,这也对县城城市建设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

为全面了解我县城市管理状况,找寻不足和有效解决城市管理存在的问题,建立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切实提高我县城市管理水平,近期,县政协工交和财贸工作组组成联合调研组,就“如何健全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加快美好城市建设步伐”为主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专程赴武宁县、奉新县进行考察学习,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情况

从调研的情况来看,我县城市建设管理的总体状况较好。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城市建设管理总体水平得到提高,初步建立了正常运转的城市管理体制。主要表现在:一是投入不断加大,与2005年

城区集贸市场网点少、专业市场布局不尽合理,难以满足市民的需要,且增加了管理难度。

马路市场沿街叫卖,流动摊、店外摊、占道修车、洗车等现象屡禁难绝。如我县新大桥头、南门口等地方,占道经营严重影响人车通行。夜宵餐饮店出户经营,人行道上油污遍地;街区成加工厂,居民区开KTV厅,早晨双溪中学喇叭训话声音太大,噪声扰民,影响民生;垃圾中转站、公厕、垃圾箱等设施与城市发展规模不相适应。

3、城市交通设施不完善、停车比较混乱。交通标识标线不够或不明显,主要交通路口没有交通指示红绿灯,造成交通通行混乱,经常出事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县私家车大量涌现,导致城区大街小巷、门面旁、人行道几乎处处都是“停车场”,非机动车的停放更是随心所欲,也给交通安全、城市管理带来了极大隐患。

4、城市公物管理工作难度大。

城区垃圾箱、东门广场石雕、沿街行道树及绿地等公物人为破坏情况时有发生,如沿街桂花树在金桂飘香的季节常遭人“辣手摧花”,公共绿地也不时被休闲的人们“火烧赤壁”,广场石狮往往惨遭“断头之痛”。

5、市政建设与管理亟待加强。

补补凑合用。

7、整体联动工作机制缺乏合力。

虽然政府明确城市管理工作由县城管局牵头,但城管局也只是政府职能部门之一,较难协调城市管理中涉及到的卫生、工商、质监、公安、环保、交通等其他政府部门,存在城市管理资源多但缺乏有效合力,运转不够畅通,推诿扯皮的现象,造成谁都能管,但谁都管不好,甚至谁都不管。

三、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意见及建议

加强和改进城市管理,必须研究新思路、建立新体制,采取新措施,力争实现从经验管理向制度管理、突击管理向长效管理、传统管理向现代管理的转变。

1、理顺城管运行长效体制。

一是县里设立城市管理热线,全天候收集市民意见和建议,作为城管工作决策的参考,并成立县城市管理委员会,采取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城市管理高位协调机制,研究城市管理中的重大问题,沟通部门间配合,真正形成管理合力,提高管理效率。

二是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政策制订、组织协调、执法监督上来,通过完善考核办法、改进考核方式、加大考核力度、严格奖优罚劣等举措,充分调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一是整合资源,拓宽宣传教育网络。要充分发挥领导的协调作用,结合部门、社区的宣传教育职能,最大限度调动各部门、社区运用广播电视、墙报传单等手段宣传的积极性,形成部门参与、上下联动的宣传教育管理网络。县电视台要设专栏,联合城管部门坚持每天播出城管节目。

二是明确目标,针对进城新市民、外地务工者等重点对象, 多层次、多形式开展宣传。如散发“温馨提示卡”、“告新市民书”等,营造“人民城市人民管,管好城市为人民”的浓厚氛围,引导市民改变旧有的不良习惯。

三是组织策划形式新颖的群众宣传主题,丰富宣传手段,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城市管理公益活动,进一步提高市民对城市管理的认同度和参与度。

四是在中小学校开展文明意识教育,从小培育良好的习惯。

4、建立城市环境综合整治长效机制。

一是解决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乱写乱画、乱贴乱挂、乱摆摊点占道经营的问题。采取必要的处罚措施,加强集贸市场和停车场建设管理,引导沿街摊点“进厅入市”,严禁占用城市道路作为集贸市场及摆摊设点,恢复城市道路功能。

二是改进城市保洁管理方式,运用市场手段,积极探索卫生保洁的新模式,综合考虑利责关系,尽快配齐僻街小

人管理,事事有人负责。

二是按照建设部关于执法人员数量占城市人口比例的要求,增加城管大队事业编制,招聘素质较高人员,考取执法资格。并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加强专业培训,建立城管人员执勤前每天半小时课训制,采取网格化管理,分区块负责,强化城管队员责任。

三是要实行人性化执法,坚持管理为主,执法为辅,注重罚前教育,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使执法更加人性化。如新大桥头乱摆摊问题,城管人员可提前到达管理区,在农户放下菜担前进行劝阻疏导。

四是提高执法效能,严格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依法查处违法行为,进一步规范执法工作,完善群众投诉处理机制。

7、建立县镇社区三级管理长效机制。

一是实行管理重心下移,充分发挥部门、城镇和社区在城市管理中承担的基础性作用,明确其城市管理中的卫生管理、文明单位一票否决等必要的城市管理事权,真正落实沿街门前三包管理措施。

二是增强城镇、社区自身的区域管理、社区服务、文明建设、综合治理等方面的综合协调能力,充分调动党团员积极性,不断将各社区、村(组)的责权利统一起来,强化基础管理,这样,有利于条块之间的协调配合,形成

第五篇: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科学操作,保障民生)

科学操作,保障民生

——关于城乡低保工作的调研报告

一、我县低保工作基本情况

在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党中央提出把改善发生作为保增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并加大对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力度。保障民生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城乡低保工作是保障民生的重要环节,它是“社会稳压器”,在构建和谐社会、维持社会基本公平和稳定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近年来,有关部门在确保城乡低保对象“应保尽保”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2008年底,全县城乡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支出1274.79万元,全县共9700人享受低保,其中农村5058人,占最低生活保障人数的52%。通过努力,全县大部分城乡困难家庭都得到了救助,基本生活得到了保障,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及时送到了千家万户,从而有效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我县低保工作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县低保工作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保障制度满足不了群众需求。我县的城市低保和农

特别是城镇居民的收入最难认定,由于城镇居民以户为单位相对封闭,邻里之间基本不相往来,即使张榜公布了,也因为不认识或不了解而达不到张榜公布应有的效果。而在农村,虽有计算农村家庭收入的办法,但实际计算时也比较困难,划定的贫困线不好掌握,对低保户的收入只能大概估算。生活困难的家庭比较多,部分村干部为避免出现矛盾,需要多次召开会议反复评议才能确定。

4、低保对象“有进难出”。从理论上讲,低保工作实行的是动态管理制,应当“有进有出”。在实际工作中,有一些人虽然已经脱贫,按理不应再享受低保。但是他们往往想方设法隐瞒实际家庭收入,一方面相关部门也的确难以核实其实际收入,另一方面相关部门也难过“人情关”,致使一部分收入高于低保线的家庭不能及时退出。

5、农村离任“两老”生活困难,保障低。上级安排我县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转移支付资金是109700元,这笔资金是根据农村税改前行政村数量分配的,各乡镇也是根据这个原则安排的。因此,行政村合并数量越多,该资金就越宽裕,行政村合并得越少,该资金就越少,这样就造成部分乡镇农村离任“两老”生活补助水平偏低。例如仁首镇,农村税费改革前行政数是17个,税改后行政村个数是12

法(贫困线标准应为人均纯收入的1/3)还是依据恩格尔系数法(贫困线标准应为食品支出占人均生活消费总支出的1/2),我县现行的每人每月200元和100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都显然偏低。结合物价指数变化,并考虑我县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总量,适当提高最低生活保障线是可行的。

另外,我县各乡镇之间、山上片与山下片之间群众的生活水平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我县应组织相关部门依据调查研究情况和数据重新制定因地制宜的最低保障线。

3、农村低保指标分配方法科学化。一是要尽量做到据实分配。分配低保指标之前,要进行充分的调查摸底,在掌握各地实际情况后,再有针对性地分配指标,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二是要留有余地。无论是农村低保还是城市低保,在分配指标时,均要留有余地,避免将所有的指标全额分配下去,应当预留5%以内的指标备用,让那些突然因病因灾致贫的群众能够及时得到救助,发挥低保工作雪中送炭的作用。

4、调查家庭收入要有创造性。核实家庭收入是低保工作最艰难的环节,其计算方法也纷繁复杂。但是其实操作可以简单化,应本着宜粗不宜细的原则,制定一个科学的量化

窘迫,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也理所当然。

(2)借鉴其他县市的做法,凡有在校大学生的农村家庭,一律纳入农村低保范围。因为一个大学生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至少在一万元,一个农村家庭不算其它的正常开销,仅供子女上大学的开支每年都要万元以上,如果不及时提供帮助,势必使这个家庭陷入困境。

(3)因病返贫的家庭,一律纳入低保范围。虽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推行,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部分困难家庭的医疗支出,但毕竟新农合和居民医保也并非全额报销,差额部分还得自掏腰包。特别是有些慢性病,犹如一把双刃剑伤害着这些困难家庭,一方面他们因病失去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另一方面他们又需要长期服药,高昂的药费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

(4)因灾致贫的家庭,一律纳入低保范围。天有不测风云,对那些突然遭受自然灾害的造成当年减产、绝收或遭受水灾、火灾的家庭,应该及时提供帮助,救人于水深火热之中。

(5)对那些因突遭意外事故导致贫困的家庭,要及时将他们纳入低保范围。人有旦夕祸福,凡突然遭遇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工伤事故等意外事故导致贫困的家庭,应当

是允许的”思路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排除一些障碍,让阳光照耀大地的每一个角落,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每一位困难群众的心上。

下载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优秀调研文章(靖安县鱼类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