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分析及其培养方法浅析-CNKI
11对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分析及其培养方法浅析
张宇
江西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摘 要】中长跑运动是一项体能消耗很大的有氧代谢运动项目,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技术、战术和身体素质,更加需要运动员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在现代运动竞赛场上,随着中长跑技术的不断提高,运动员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去夺取比赛的胜利,Ë的意志更坚强,Ë就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重视并加强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关键词】中长跑 运动员 意志品质 培养方法
1.对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分析
1.1 意志品质的概念
意志品质是指运动员自觉地确定目标,据此目标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树立信心,从而达到实现目标的任务。与运动员的动机、认识和情绪是密不可分的,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和相互促进的。
1.2 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特点
1.2.1自制力。自制力指运动员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言行的能力,是排除干扰的重要品质。自制力是中长跑运动员取得优秀成绩的关键,自制力强的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不但全力以赴克服困难,完成既定的任务,而且对各种不利的干扰,也能克制自己,保持良好的竞技状态,发挥自己的正常水平,朝着自己的目标迈进。
1.2.2自觉性。指在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比赛中具有明确的目标,有意识地自觉行动的过程。动员有了明确的目标就能产生自觉的行动,目标同动机是紧密相联的,动机是激烈人去行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在Ô因,动机的社会价值越大,目标就越明确,运动员在训练和在比赛中¾过艰苦的努力,在训练和比赛中以最大的热情,保持充沛的体力,完成训练和比赛任务,努力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1.2.3果断性。运动员的果敢性与判断能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训练和比赛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这需要运动员根据各个情况处理问题。
1.2.4坚韧性。中长跑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期保持充沛的体力,坚韧的毅力,克服训练和比赛中重重困难的品质。长跑运动员取得优异成绩的前提。中长跑运动是一项大运动量项目,同时又枯燥无味。一个中长跑运动员要取得优异的成绩,必须具备坚韧的毅力,还要坚持不懈地进行艰苦的训练,才能获得成功。
以上是中长跑运动员应具有的意志品质,这些品质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在中长跑运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少其中任何一种品质要想成为以为优秀的中长跑运动员基本上是不可能的。此外,坚定性,主动性,勇敢性等也是中长跑运动员必备的品质。
2.对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方法探讨 2.1了解中长跑运动项目的本质特征
在进行意志品质的培养时,要详细的向中长跑运动员讲解中长跑项目的基本知识,在他们在整个运动训练和比赛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在训练中出现肌肉酸痛、胸闷气短、体力不支甚至呕吐等都是中长跑运动的正常现象。只有采取有利的手段对待这些困难,用顽强的意志品质去战胜这些困难,才能使运动员的水平达到新的高度。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目标明确,心理准备充分,激发出勇于拼搏的精神。
2.2运动员在困难的过程中磨练自己的意志品质
教练员应充分了解每个运动员自身的能力和条件,因材施教。特别在中长跑训练中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是相当重要的。在培养意志品质时,应从小的困难开始,逐步提高困难的难度。因为这样可以使运动员相信自己的能力,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情,这样能够更好的激发起运动员的积极性,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顽强的意志品质就是一步一步的形成的。培养中长跑运动员坚持长时间意志努力的能力以及不达到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以保证在与强大的竞争对手勉强敢于战胜对方,取得比赛的胜利。
2.3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
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类型是多种多样的,对于缺乏毅力和恒心的运动员,在训练中要有意识地渗透一些有一定难度又比较枯燥的训练内容,强制运动员去完成,从而培养他们的自觉性。对于懦弱的运动员,应采用正面诱导法,着重培养其大胆的品质,增强其自信心,对于懒散、缺乏自制力的运动员,要激发他们参与训练的主动性,提高自我控制、调节的能力;对中长跑运动员意志品质的培养绝对不可以千篇一律,要抓住各个类型的主要矛盾,才能取得成效。
2.4利用挫折培养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
挫折是人们在某种动机作用下,在实现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的障°和干扰,使动机不能实现。在培养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时,要培养运动员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善于建立积极的防御机制,以积极进取的精神战胜挫折。
3.结语
中长跑运动员要实现自己的目标,必须¾过长期的艰苦训练和吃苦耐劳的顽强意志,只有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激烈的比赛中敢于向对手挑战,发挥自己正常的水平,勇于去Ó接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比赛的胜利。意志品质的培养是贯通整个运动训练的一个重要的环节,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不是一朝一夕培养起来的,要一步一步地做,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须¾过教练员和运动员长期的共同努力,以及艰苦的训练和比赛中反复磨练才获得的。
参考文献
[1] 齐丽雯,郭秀萍.谈教练员任何培养运动员的意志品质[J].辽宁体育科技,2003,22(1)[2] 李恒½, 试论乒乓球运动员的意志品质及其培养[J].广西右½民族师专学报,2004,21(6):82-84.[3] 梁明镜.论中长跑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与培养[J].少年体育训练,2003,(1):37-38.作者单位:江西宜春学院体育学院
第二篇: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分析
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分析
摘 要:中长跑比赛战术是运动员战胜对手夺取金牌的比赛方案,是运动员训练水平和比赛能力的综合体现。纵观各种比赛尤其是高层次的比赛,实践证明合理有效的战术的确在比赛中能发挥巨大作用,既能充分发挥自己的竞技能力又能有效抑制对手的发挥,出其不意地战胜对手,成为取得优异成绩和摘取桂冠的关键。本文通过查阅了近几年来部分奥运冠军和世界记录创造者运用最好的几种比赛战术的有关资料,及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战术的特点及运用方法,试图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长跑比赛中战术的运用。关键词:中长跑 运动员 比赛战术 特点 前言
中长跑是典型的速度、速度耐力、速度力量技战术相结合的周期性的体能类项目,近百年来世界中长跑运动水平不断提高,在高手如林,竞争激烈的比赛中,要想进一步提高运动成绩,获得最好名次,除必须注重科学选材和科学化的训练因素外,合理安排和正确运用比赛战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所谓中长跑比赛战术是根据本人和对手的情况,有针对性地采取一种专门的方法,来创造优异成绩和名次合理运用战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技术水平,比赛经验和意志品质来创造优异成绩。近年来,在世界重大国际比赛中,如奥运会、世界锦标赛等,运动员运用战术优势,获得金牌的例子很多,尤其是随着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竞争日见激烈,比赛往往在最后一圈,甚至距终点几米时见分晓。所以运动员在诸因素都相差无几的情况下,战术运用是否合理,就成为获得冠军的关键。本文试图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中长跑比赛战术的运用及自己的看法可供参考。2 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收集近几年来国内外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时常运用的战术和最佳战术,及所取得的比赛成绩,对优秀中长跑运动员比赛成绩进行分析,以及上网查询中国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有关信息和数据,收集中国体育报刊关于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报道。
2.2 观察法:对近几年来举办的田径锦标赛、黄金联赛等大型田径比赛当中,所取得优异名次和成绩的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比赛战术进行观察,并对比赛中运用比赛战术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进行分析。
2.3 数理统计法:对收集的有关资料用EXCEL进行整理统计,包括分断时间等。3 结果与分析
3.1 各种战术在比赛中的运用分析: 3.1.1 匀速跑战术分析
匀速跑战术是运动员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将体力均匀地分配到每个段落的跑法,是指运动员在比赛前根据自己的体力情况,制定好严密的速度分配方案,保持匀速并不意味着匀速用力,相反,要保持匀速需要逐渐增加用力程度,才能保持速度不减。采用此战术的运动员往往是想使自己的体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取得自己的最好成绩。从起跑开始就要以较快的速度抢在其他对手的前面,占据有利的位置,取得领先的机会,运动员在比赛中根据赛前定的速度,合理地分配体力,途中跑时要严格按照事先安排好的计划,哪一圈用多少时间完成,不要管其他运动员如何跑法,只要一直按制定的方案跑下去。这种战术是有节奏的,比较匀速的形式跑完全程,其优点是速度比较均匀,跑的节奏和呼吸频率也较平稳,能保持身体各器官系统工作的平衡,使运动员相对感到舒适轻松,能量的消耗也相对减少,肌肉工作的效率也较高,往往能创造较好的成绩,例如:我国优秀女子中长跑运动员曲云霞,在第七届全国运动会上采取此战术,以3分50秒46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记录。就是成功地运用了开始阶段高速发挥速度(前400m分段时间达到57.46),第2、3圈采用平均的匀速节奏跑,最后300m全力冲刺,使世界纪录提高了2.01,这种战术的目的是提高运动成绩和打破记录,而不是为了获得好名次。表现形式是以较快的速度起跑,定时跑每一段距离。运动员不管比赛场地的情况如何变化,而只管“我行我素”。
此战术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要合理分配好体力,跑每段的速度基本相等,速度感很好的运动员是可以做到这一点的。例如:美国中跑名将约特尔在1972年第20届奥运会800米决赛中采用此战术以1分45秒91的成绩获得金牌。英国著名的世界中长跑巨星安•科,在1981年6月7日佛罗伦萨用该战术创造的1分41秒73的800米世界记录,至今无人问津。1984年,巴西允许中长跑运动员克鲁日,在美国举行的第23届奥运会上以这种战术跑完了800米全程。而且以 1分43秒的成绩创造了奥运会新记录。采用匀速跑战术,首先要定好速度分配的计划,每一圈跑的时间都要定出来,按计划一圈圈地跑下去,上一圈的速度快了,下一圈的速度就适当地放慢一点,上一圈的速度慢了,下一圈的速度就要快一点,追回失去的时间,基本保持好计划时间相等的速度跑下。匀速跑战术主要是为了争取破记录和创造好成绩时采用。这种战术要求运动员具有较高的自控能力,不能轻易地被对手的比赛节奏和其他条件所打破。中长跑的体力分配方案采用匀速跑的方法最好。因为跑的节奏稳定,呼吸节奏也稳定,能保证需氧量和供氧量的平衡,使肌体始终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因此,以平均速度跑完全程是节省能量的最好方法。要在比赛中准确完成每一阶段的速度要求,就要在平时训练中培养跑的速度感,并建立牢固的动力定型,在训练中经常以达到的平均速度进行各种距离的训练,才能达到预计成绩的控制速度。采用匀速跑战术的运动员在比赛的一开始就使自己保持预选制定的衡定速度,这主要依靠速度和节奏感的综合控制来实现。在激烈的比赛中,场上的变化多种多样,运动员要完成自己的战术计划而不受干扰,就一定要始终保持沉着、冷静的状态。另外,随着体力的不断消耗,运动员要随时依靠视觉、听觉、触觉、温度感觉等来进行自我调节。3.1.2 领先跑战术分析
领先跑战术又称为“创造最佳成绩战术”,是指运动员在起跑后就占据领先的位置,按预定计划分配速度,主动控制跑的速度和节奏,并把领先优势保持到比赛结束的战术方法.典型实例是,1985年摩洛哥运动员奥伊塔创造5000m12min58s39世界记录时的战术,就是全程始终领先跑,并获得了成功,比计划的成绩12min59s 快0s61(见表1)。
运用此战术在比赛场上先发制人,在比赛开始阶段就给对手压力,以此来挫伤对手的积极性,削弱其信心,增强自己的信心和斗志。当对手一个个被甩在自己身后时,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获得了胜利,往往是由于他很好地运用了这种领跑的战术。他们的观点是“我若前程放慢速度,后程也跑不快,不如开始就拼,后程尽力而为之。”而另一部分运动员则是根据比赛任务的需要而运用此战术。领先跑战术大致可分为2种:突然加快跑速领先,这是多数运动员所惯用的方法。采用突然加速、往往使对手感到迅雷不及掩耳,当对手一旦发现,已经被甩开一定距离,使其感到措手不及。常常在重大的国际比赛中以惊人的速度的耐力领先跑,并多次创造世界纪录。逐渐加速,越跑越快,勇于领先,直到获得战术的成功。此战术特点:是速度耐力好,能以较高速度跑完全程。这种跑法适用于训练水平明显高于其他对手,或专项耐力好,而速度和冲刺能力相对较差的运动员,采用此战术,应尽量设法在终点冲刺前把对手远远抛在后面。也有人称这种跑法为“破记录跑法”,是指运动员为了打破记录,在自己实力较强的情况下,不受其他运动员的干扰充分发挥自己最佳的竞技能力。例如“东方神鹿”王军霞也采取了这中战术打破了世界记录。英国长跑巨星戴夫?莫尔克罗夫于1982年7月7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的比赛中以13:00.42的成绩打破5000米世界记录时,也是采用这种战术。当人们问他为什么采用这种战术时,他说:“我感到这种战术不错,他能充分发挥我的体能,我喜爱这种战术,当意识到这次比赛完全是靠自己的体力跑出这样的成绩,我想我感到更满意。
众所周之,训练水平较高,比赛经验丰富的运动员,如果相信自己的速度耐力和心理承受能力比对手强,就可以果断的领跑,掌握场上的主动权。但更宜疲劳因为在有风的情况下,最前面的运动员会把风挡住,在比赛中有种情况却相反,领跑明显关键,因为你不领跑,你就不会赢,例如逼迫对手过早进入冲刺状态,以便消耗他们最后的体力,选用领先跑战术的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雄厚的训练实力和良好的竞技状态、良好的速度耐力和控制速度的能力、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必胜的心理素质专项耐力较好但速度略差的运动员多采用领跑的战术。
3.1.3 变速跑战术分析
变速跑的比赛战术是比运动员速度耐力和机体代谢转换能力的战术。其能量消耗和比赛难度都是很大的。在比赛全程,运动员主动改变跑的速度和加速的距离,以破坏对手跑的节奏和心理状态,增加对手的能量消耗和紧张程度。从而达到胜利的目的。选用这种战术一般总的成绩相对低一些。
肯尼亚运动员D?切利莫1992逆水内在罗马国际田径邀请赛上1000m决赛上1000m 表2 D·切利莫10000m成绩分段速度段落的速度变化(见表2)。
可以看到前5000m13min30s27,1000m平均速度2min35s78,前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为3min63s,后5000m成绩为13min45s26m,1000m平均速度是2min48s52,后5个1000m的最大速度差是19min12s。后半程变速跑的速度变化幅度19s12是世界中长跑比赛中少见的。也正是这一点他取得了胜利。
此战术特点:是从起点到终点,基本上都是以变速跑的形式跑完全程,是夺取冠军,因此采取此战术的运动员必须要有很强的变速能力,即具备高水平的有氧和无氧能力,其次,要有很强的控制能力,速度感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比赛开始,运动员要以较快的速度,去站领有利的位置。当匀速跑一段距离后,再用的跑法,以不断变换跑速的形式,打乱跟跑队员跑的节奏,加重心理负担,达到逐渐甩开对手,而取得最后胜利的目的。例如英国的波•伏特尔在1976年和1978年分别获得欧洲杯赛5000米冠军和英联邦运动会10000米冠军的那两次比赛中,都成功运用了这一战术。这种战术实施起来有很大的难度,需要有很强的制能力,如果做不到,很可能会被外界的条件所破坏,所以实施起来一定要慎重。这种战术适用于平时训练有素,能量代谢转换能力较强,而中的成绩相对低一些的运动员。选用变速跑的比赛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高速度的持续跑能力和高速度变速跑中机体代谢转换能力,雄厚的速度和能量储备,最佳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心肺系统功能和代谢功能具有较大的优势。从根本上讲,良好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是最后冲刺能力的基础,还要根据比赛最后冲刺的要求进行模拟训练。世界纪录不断更新,训练中从传统的“马拉松式”专项研究训练强度和速度向全面性发展,必须在多年训练中加强对速度和最后冲刺能力的训练,并让中长跑运动员养成在任何一次训练中都以最快速度跑完最后一段距离的习惯。比赛时战术的选择是否合理,是影响运动员成绩和名次的重要因素。因此,要使比赛选用的战术特征与训练过程相一致,有计划、有目的地在训练中反复应用,才能显示出战术的作用。一般是运动员运动水平越高战术运用得越自如,战术的作用也越显著。
3.1.4 跟随跑战术分析
在中长跑比赛中,无论是世界级大赛,或是国内外中、小型比赛,经常看到有的选手尾随在后,紧跟不舍,最终后来居上取得胜利,这种战术称为“紧跟领跑者”的跟随战术。这种战术的表现形式:起跑后,利用较好的速度,迅速抢占第2或第3位,然后,一直紧跟其后,等到还剩最后一圈时,利用自身具有良好的速度的优势,开始有力的冲刺,超越领跑者。特别是400m速度很好的中长跑运动员,采用跟随战术,只要不掉队,一般都能奏效。例如:捷克运动员福马诺娃在1997年第7届世界田径世锦赛女子800m决赛中,采用跟随战术,整个比赛过程名次保持在2-3名之间,在最后几十米处快速冲刺,以1分56秒 68的优异成绩超过对手获得冠军。
此战术特点:是跟随跑的运动员在领跑的运动员后相对放松,节省了能量消耗,以最后冲刺的速度取得胜利,多在预赛、半决赛中选用,或是运动员与对手实力有一定差距,以跟随跑的方法,提高运动成绩。以取胜为目的的跟随跑,一般地说要保持超过对手的实力(即高速度),以便做决定性的冲刺。跟随要密切注意领跑者和其他对手的动向,准备随时在任何距离采取行动,以高速度超过对手,最好在领跑者的右侧。在重大比赛中,中长跑运动员为了战胜对手,往往会让对手领跑,自己紧随其后,时机成熟立即出其不意抢先到达终点,这种夺冠的战术通常对最后冲刺能力强的运动员有利,历届奥运会的事例很多。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10000m比赛就是一个示例,中国选手王军霞在最后150m左右被葡萄牙的里贝罗超过从而失去了金牌。而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中国选手邢慧娜就是利用这一战术在最后80m超过对手获得金牌。跟随跑战术与领先跑战术相比,跟跑者的心理定向比较单一,常常在大多数赛程中只要集中精力于紧紧跟住领先者,保持“衔接”即可。
选用跟随跑战术运动员应具备的条件: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具有较大的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优势;运动员变速跑的能力较突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和顽强的意志品质;运动员与主要对手实力相近。采用领先跑的运动员一定要头脑清醒,随时观察场上的情况,并注意防止对手的变速跑战术,一旦发现领跑者的跑速,以致自己必须要打乱正常的节奏才能跟进跑时,就要即时放弃,避免盲目地跟谁跑,这时要改用匀速跑战术,同其他队员一起跑进,积蓄力量再寻找机会。如果跑过一段距离后,感觉对手的实力高于安静时,就不要勉强按自己的节奏跑进,等待时机,再继续跟随跑,跑一段后,特别是比赛的后阶段,当发现对手呼吸混乱,动作不协调时,速度下降时,应当机立断,不失时机作超越的尝试。3.1.5 最后冲刺跑战术分析
这种战术是指运动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速度,动员全部的力量进行最后距离的拼搏的战术。采用最后冲刺跑战术的运动员必须具备良好的速度和很强的最后冲刺能力。要使最后冲刺战术运用得当,必须要充分考虑不同距离的项目最后冲刺的距离,一般来说,800m跑在最后200m-250m处开始冲刺;1500m跑在最后300m-400m处开始冲刺;3000m、5000m、10000m跑往往是在最后的400m-450m处开始冲刺。由此可知,要使此战术充分发挥,运动员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好冲刺的时机。进行冲刺跑时,加速要突然,给对手造成一种防不胜防的感觉,这样,不光在速度上赢得了时间,而且在心理上占据了优势。此战术特点:是最后冲刺战术的运用是基于运动员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达到最大的速度。这就要求运动员在0.40内越过对手赢得最后的胜利。多年的比赛得出这样一条规律,不同项目有不同的最后冲刺的距离。一般说800m跑在最后的200-250m处开始冲刺,1500m在最后的300m和500m处冲刺,3000m障碍跑、5000m和10000m跑,冲刺往往是在最后的600-1000m处开始。通晓这些特点,可以帮助运动员选择冲刺的时机。为了夺得好名次,哪怕最困难也应努力加速冲刺,以给对手造成突然袭击,增加对手压力。当你从对手后面加速,并超过对手时,你不尽赢得了时间,此外在开始最后冲刺之前,一切都要做得隐秘。最后冲刺要求运动员能够动员全部力量,发起强有力的冲刺。
当今中长跑比赛日趋激烈白热化,往往谁能先合理采用最后冲刺战术,谁就能在势均力敌的比赛中获得胜利。这样的事例屡见不鲜,最典型的是我国20岁的年轻新秀邢慧娜在第28届奥运会女子10000m决赛中,一直跟在第1集团的末位,当比赛还剩最后5圈时,邢慧娜逐渐跑在埃塞俄比亚老将图鲁和年轻运动员迪巴巴的后面,处在第3位的位置,在最后1圈时邢慧娜突然开始发力,在最后1个弯道过后超过了跑在最前面的迪巴巴和图鲁。最终以30:24.37的成绩和差不多10m的优势,高举双手第1个冲过终点,为中国夺得了第2枚价值极高的奥运会金牌,同时还创造了新的世界青年纪录。4 结论
综上所述,中长跑比赛战术共有五种类型,这些战术既有不同的特点,也有着相互联系的共性特征。其中速度分配是中长跑运动员运用战术方案最重要的内容。因此,不管运用何种战术,都要根据运动员本人的特点和比赛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知己知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出运动员的最好水平,才能在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和名次、夺得最后的胜利。领先跑和跟随跑战术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长期发展是有好处的,采用领先跑战术可为每名运动员提供积极的反馈信息,使运动员在稳固的基础上取得一定运动水平。如果所有比赛都采用领跑技术,那么又会产生许多不利影响。就我们所知,不是所有比赛都应该采用领跑战术的。因此,要允许运动员体验不同形式的跑速。在比赛中,好的战术是成功的关键。年轻选手不应总依赖于跟随跑,这会限制它们运动能力的发挥。有时,勇气和胆量是运动员成功的关键。起跑以后,特别是开始80~100m应该加速跑,争取抢占有利位置,要环顾四周,避免碰撞,避免被包围。跑弯道时,要紧靠跑道内沿,超越对手在直道上进行。超越对手时,应采取出其不意的加速与冲刺,应有一定的距离,或采用变速方法甩掉对手,消耗对手的体力,要注意安全和合理运用规则。强风、逆风时不要带头领跑,顺风应尽可能跑到前面,提高跑速采用加快频率、缩短步长的方法,降低动作幅度和用力程度。一般不要落后对手太多,再追赶消耗太多体力或失去信心。在比赛中要了解对手,尽量避免把自己的弱点暴露对手,争取主动,增加胜利信心。比赛中大脑要清醒,善于控制自己,不要采用自己没有尝试过的,没有把握的战术,否则容易造成失败,战术的实施要随机应变。战术计划选定后要根据比赛进程的情况灵活选用战术,必须制定跑速时间表,为取得优异成绩,前半程的时间和后半程的时间要考虑到能量的储备,用较高平均速度跑完全程,在训练中应培养速度感。结论战术的应用在中长跑项目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比赛的名次和成绩。因此,在战术训练中应重视战术意识的培养。一般来说,匀速跑是取得最佳成绩的方案之一。但在比赛中。由于竞争力强,每个运动员都想只按预定的计划跑是不现实的,或多或少地要受到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在比赛中要求运动员头脑清醒,不能盲目地被他人牵制,既要按自己的方案跑,又要能根据场上情况随时应变。
参考文献:
[1]贺新武.试论中长跑战术.辽宁体育科技.2002,(6).[2]单涛.谈中长跑的战术安排及运用.辽宁体育科技.2002,(1).[3]于鸿森.中长跑现代技术训练与健身.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第三篇: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探讨
对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训练探讨
马静
体育学院运动训练2004级,学号200416104 指导老师:布仁巴图(讲师)
摘 要:中长跑是中距离、长距离跑的合称。由于中长跑项目赛跑的距离不同,所以在技术细节上也有一定的差异,但是在技术结构上有其共性。总的来说,现代中长跑技术特点主要表现在下压、着地缓冲速度快、着地点近;全程跑在保持适宜的步长基础上,突出步频的能力。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统计对比法对现代中长跑运动发展特点进行分析和讨论,认为“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及以高速度能力训练的手段,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关键词:中长跑 速度训练 高速度能力
To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athlete's speed training discussion
Ma Jing The sports institute movement trains 2004 levels, student number 200416104 Instructs teacher: Cloth kernel Pakistan chart(lecturer)
Abstract: The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is the middle distance, the long distance runs gathers the name.Because the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project race's distance is different, therefore also has certain difference in the technical detail, but has its general character in the technical structure.Generally speaking, the modern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technology characteristic mainly displays under presses, is well-grounded the cushion speed quickly, the place to be near;The entire journey runs at maintains suitable in the length of stride foundation, prominent pace ability.This article through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the statistical correlation method carries on the analysis and the discussion to the modern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movement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 thought “the speed training is the center” the guiding principle and by the high velocity ability training's method, is now the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movement training main body and the efficacious device.key word: Medium distance running speed training high velocity ability 1 前言
现代中长跑理论、方法的发展经历了将近100年的历史。不管是自然跑训练法,还是间歇训练法、“马拉松”训练法以及90年代我国著名教练员马俊仁训练法的出现都是围绕着量与强度这对矛盾展开的。而每一次训练理论、方法的变更与发展,都随着更先进的理论、更科学的训练方法的诞生及新的世界记录和世界冠军的出现。
进入80年代,世界中长跑理论有了新的飞跃,已由过去突出训练量而转向突出训练强度,特别是我国著名教练员马俊仁敢于突破中长跑传统理论的禁区。给世界中长跑理论,方法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思想。充分揭示了中长跑的竞争不仅仅是耐力的竞争,而更重要的是速度的竞争,是运动员“高速度”持续跑专项能力的较量。
中长跑是典型的周期性耐力项目,其突出特征是高速度持续跑的专项速度耐力。只有具备较快的速度能力素质和良好的速度耐力,运动员才可能在比赛中战胜对手,取得好成绩。当今的中长跑比赛运动员往往都是到最后几十米或几米才分胜负,速度慢必然输掉。可见速度的快慢是决定运动员最后冲刺,取得好成绩的最重要一环。因此,在运动员的多年训练中,确立以“速度训练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是当今中长跑运动训练的主体和有效方法。2 中长跑运动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60年代至80年代,我国中长跑运动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的主要差距是我国中长跑运动员的专项速度差。我们运动员的跑量、一般耐力水平与世界优秀运动员相比差距不大,但是专项速度水平、最后冲刺速度的水平就差的多。目前,在我国中长跑训练中专项能力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量上,而现代中长跑要的是专项高速跑的能力,因此提高中长跑的专项速度是训练核心。
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不仅狠抓专项速度训练,他们还打破常规,大胆地把大训练量与大强度训练结合起来,如罗马尼亚女子中长跑的训练,非洲肯尼亚、摩洛哥等国的训练和俄罗斯男女中长跑的训练都是如此。他们不仅注重大跑量前提下的高速度训练,并把提高专项速度作为训练的核心。从历年来的世界记录过程看,中长跑运动成绩始终在变化提高,从表1中可以看出,随着年代的推移,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逐年提高,并且运动员的绝对速度逐渐接近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历时87年,•男子10000m成绩从30min58.8s提高到目前26mim22.75s•比原纪录提高4min36.05s,平均速度已由最初的5.38m/s提高到6.32m/s,提高达2m/s多。据报道,世界优秀10000m跑男子运动员,最后400m•冲刺约在50─53s,平均速度为8m/s─7.5m/s,1500m跑,最后200m冲刺在23─24s,平均速度为8.7m/s─8.3m/s,女子10000m世界纪录保持者王军霞,在最后1000m冲刺的平均速度达到6.26m/s,在第26届奥运会5000m决赛中,最后一圈跑到57s,平均每100m近14.25s。1•名中长跑运动员,要想具备这样的冲刺能力,就必须具有更高的绝对速度。例如:英国著名中长跑运动员塞.科,在训练中重点突出速度力量素质的提高,100 m成绩达到10.39 s、400 m45.08 s,他在1981年创造的1 min41.73 s的800 m世界纪录,直到1997年8月才被丹麦籍的肯尼亚人基普凯特以1 min41.24 s的成绩改写。时间间隔了16个年头,1995年破1500 m和3000 m2项世界纪录的阿尔及利亚的运动员莫塞利就是一位典型的速度型运动员,其400 m成绩为46.13 s,速度达到8.7 m/s。可见,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有进一步提高的趋势。
表1 中长跑世界纪录发展情况表(1910─1998.11)
项目 最初成绩 时间平均速度 目前成绩 时间平均速度 提高百分率 年男子800m 1:51.9 1912.7 7.15 1:41.11 1997.8 7.91 0.76 85 1500m 3:55.8 1912.6 6.36 3:26.00 1998.7 7.33 0.37 86 5000m 14:36.6 1912.7 5.70 13:39.36 1998.6 6.66 0.96 86 10000m 30:58.8 1911.11 5.38 26:26.70 1998.6 6.32 0.94 87 女子800m 2:16.8 1928.8 5.85 1:53.32 1983.7 7.06 1.21 55 1500m 4:10.7 1967.9 5.98 3:50.46 1983.7 6.51 0.53 14 3000m 8:27.2 1976.7 5.91 8:06.11 1993.7 6.16 0.25 17 10000m 30:13.74 1986.7 5.51 29:31.78 1993.7 5.64 0.13 7 提高中长跑运动员速度的训练手段 中长跑中的速度可分为绝对速度(表现为30米—60米进行间跑的速度)、相对速度,如800米运动员的400米跑速度,1500米运动员800米跑速度。基础速度表现为100米跑速度。
发展速度采用加速跑、起跑、行进间跑、快速跑、50米至200米的高速度反复跑、上、下坡跑等练习,特别是下坡跑,跑出自己尽可能的高频率,目的是打破原有的动力定型,建立新的条件反射,来发展快速跑能力,应安排在精神较充沛时进行。每次速度训练时的跑量可控制在300米—700米间。根据运动员的心理特点,发展速度素质应采用不同的训练形式和手段,练习次数不一定很多,时间不一定长,但练习的质量一定要高,并注意把速度训练放在运动员精力充沛的时候,且关键的是要特别注重完成动作的速率和步频的训练。
步频训练,根据其特点,一般都是安排在体力比较好、精力充沛时练、早晨匀速跑后练。大多采用20秒的快速摆臂,行进间的小步跑、快速高抬腿、半高抬腿,同时在每天训练课的准备活动中要特别注意加入跑的专门练习,训练快节奏快频率。
3.1 提高高速跑及冲刺跑能力训练手段
中长跑运动员的速度素质对提高专项成绩至关重要,尤其是高速跑能力,与冲刺跑能力。在比赛中它决定了运动员的成绩的好坏。因此,运动员要加强速度能力方面的训练。3.1.1重复跑练习
随着中长跑成绩的提高,运动中肌肉工作的时间减少,而在单位时间内工作的强度加大了,因此运动能量供应也就随之产生变化,以适应肌肉工作需要,例如800m跑是2min以内(优秀运动员)完成的以最大强度运动,主要是依靠无氧代谢供能,要提高成绩必须尽可能地减少供能速度慢的有氧供能比例,发展无氧供能能力,特别是乳酸供能能力。
运动生理学表明,在快速跑300─500m,特别是400m的段落后,血乳酸的值是高的。在比赛途中加速冲跑,会在体内造成大量乳酸堆积,进而破坏机体内的碱贮备,使PH值降低,这将大大影响各种酶的活性,从而引起组织细胞的新陈代谢,兴奋性及各种生理机能紊乱,造成酸中毒。平时无针对性的专门训练,耐酸能力低下的运动员,其破坏作用尤为明显,人体出现呼吸急促,两腿酸沉的不良反应。因此,欲取得好成绩,需进行耐酸训练,即在乳酸大量堆积的情况下,仍要保持相当距离的高速跑;二是要进行变速跑,加速跑训练,在匀速跑途中,突然加速冲跑,然后再保持高速跑,而不能减速。提高这方面的能力,我们可以采用重复跑练习,选择的段落以短于专项距离为主。如:800m运动员,100─600m为主;1500m的运动员,以700─1200m为主;3000m运动员,以1000─2000m为主,5000m运动员,以1000─4000m为主;10000m运动员,•以1000─6000m为主。每组4─5次,速度等于或高于比赛速度,•间歇时间要短。当选择用长于专项距离段落时,其超过的距离也不应过长,一般是稍长几百米即可。如:800m运动员,用1000─1200m;1500m运动员,用1600─2000m;3000m运动员,用3200─3600m。•在长跑训练中,基本上不采用长于专项距离的反复跑。
进行以上耐酸训练的总距离,应根据专项以及其他情况而定。若采用重复跑时,总距离可达本专项比赛或超过数倍。如:800m运动员: 3─4倍,即2400─3200m;1500m运动员:2─3倍,即3000─4500m;3000m运动员:1.5─2.5倍,即4500─7500m;5000m运动员: 1.5─2倍,即7000─10000m;10000m运动员:1─1.5倍,即10000─15000m。3.1.2变速跑练习
采用变速跑练习,快跑段落一般为400─1000m。变速的次数,则根据具体情况(如:任务,快跑、慢跑的段落,队员的身体情况)而定,一般在5次以上。快跑段落的总距离也可适当加长些,•但也不应超过太多。如:800m运动员:4.5─5倍,即3400─4000m; 1500m运动员:3─4倍,即4500─6000m;3000m运动员:2─3倍,即6000─9000m。3.1.3短跑能力训练
•在高速跑能力训练的同时,加速跑能力的提高不容忽视,可以进行以下短跑能力训练。
3×60m大幅度地快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m慢跑开始逐渐加速,最后10m时达到最高速度,休息时慢跑返回;3×60m高抬腿跑,也可距离由30m逐渐增加到60m,休息时慢跑返回;3×60m,跳跃快速跑,休息时慢跑返回;3×60m变速跑,20m跳跃、20m慢跑、再20m跳跃,休息时慢跑返回。3×60m起跑快速跑练习,•休息时慢跑返回。3.2 提高速度力量训练手段 在中长跑比赛中,运动员都想胜人一筹,并保持一种任何对手都难以跟随的跑速。为了获得这种非凡的有氧运动能力,运动员要进行各种方法的速度力量训练。
3.2.1循环速度力量训练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
这两类训练方法的优点是具有多变性。因为训练中的多变性,可以减轻运动员重复进行相同练习时出现的体力、精神消耗。
循环速度力量训练是用于补充中长跑运动员训练准备较为传统的方法,它可使运动员接受新的不同的训练刺激的结合。这些刺激的结合不仅能促进整个身体的力量全面发展,而且又是通常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所遇到的。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好处是运动员的身体各部分一个接一个受刺激,直到整个身体都受到刺激,而同时在整个训练时间内保持较高心率。因为运动员身体某个特定部位的疲劳是由于其内部的乳酸积蓄,交替使用不同的身体部位(上肢、下肢、动作肌群、对抗肌群)可延缓整个身体力竭的出现。这样,训练课可以继续较长的时间,在进行力量训练的同时,获得最大程度的有氧训练效益。循环速度力量训练的主要方法:府卧撑→仰卧起坐→纵向劈腿→双杠双臂屈伸→屈膝举腿→引体向上→直坐高抬腿→腿外展→腿内收→爬绳→直角坐撑→挂臂悬垂等。
•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可以用所有中长跑运动员在准备期的一般体能训练。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特别有用。为了取得适宜的肌肉力量发展,做各种练习必须以严格的形式进行。超等长速度力量训练方法:高抬腿跑→踢臀跑→跨步跑→单足跳→单或双足足尖上跳→膝触胸双足跳→跳起转体180°→蛙跳→双足跳绳等。3.2.2柔韧性练习
•柔韧性对中长跑运动员发挥速度,速度耐力和速度力量水平至关重要。柔韧性差会限制动作的幅度,从而导致移动速度下降,而且还会使神经肌肉协调减退。不少运动员担心柔韧性练习会使他们的速度力量受损,正确的柔韧性训练不但不会损失速度力量,实际能改善运动员的速度力量。速度力量的增强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肌肉力量和速度耐力。特定部位的柔韧性或肌肉力量的发展不平衡,运动员便有可能在比赛中惨败。一些研究表明,增强关节部位的柔韧性,可改善其周围骨肉弹性和力量能力。较高的肌肉弹力可导致力量的增加,从而提高力量储备,肌肉伸展与收缩能力的提高能使肌肉速度力量增大。最近西澳大利亚大学对5000米跑运动员进行了一项实验,目的是研究在肌肉弹力能量得到提高后能否有效提高运动成绩。实验组进行了为期八周的静力性伸展练习,而对照组未进行任何柔韧性练习。实验组在完成正常训练课后用10─15分钟进行柔韧性练习,他们的柔韧性提高31.1%,快速杠铃半蹲提高5.4%,专项运动成绩平均提高54秒43。而对照组运动员柔韧性、快速杠铃半蹲和专项运动能力没有显著提高。从研究结果可以得出结论:柔韧性练习不仅提高关节周围的灵活性,而且能增加肌肉少量,由于肌肉的弹性和张力的改善,使肌肉能更好地利用速度力量的能量。3.2.3沙地跑训练
•沙地跑训练对中长跑运动员益处很多,不少世界级优秀中长跑运动员都曾将沙地跑作为速度力量训练计划的一个重要内容。塞鲁蒂手下的运动员就曾在澳大利亚海港的沙丘地带赤脚进行大量的速度力量训练。沙地跑训练在原男子1500m跑世界记录保持者,1960年奥运会该项金牌得主埃利奥特经历过的训练中占很大比重。在沙地跑的训练中,运动员以较慢的速度就能使心血管系统和肌肉系统同时承受力竭负荷,这是其他训练不可能具有的功能。因此,运动员只要做较少的练习便可取得明显的效果。如果运动员谨慎地对待沙地跑训练,还能在受伤可能性较少的情况下,以多种练习形式进行训练。4 坚持以“速度训练为中心”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4.1正确理解速度与耐力的关系
速度与耐力既矛盾又统一互相制约。一旦安排不当,必定会产生对抗。运动生化理论告诉我们速度的能量来源三磷酸腺苷(ATP)快速分解和磷酸(CP)的再合成,是磷酸原的无氧代谢。耐力的能量来源糖无氧酵解。在训练中如果过份强调耐力训练,会使糖酵解供能能力过度发展而抑制速度素质的提高.二者比例要因个体差异而定。
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中长跑是耐力性项目,因而对乳酸能度的训练很不够,中长跑成绩一直徘徊不前。自90年代后,把速度与耐力提到同等位置上,认为中长跑优秀运动员不光是耐力型的运动员,同时,也是加速度较好者,决定中长跑成绩的因素主要是速度和速度耐力水平,速度耐力是基础,速度是核心,力量耐力是保证。强调在有氧代谢训练后进行有氧和无氧混合训练,最后进行无氧糖酵解代谢为主的大强度高速度训练,以发展快速的能力和速度耐力能力。
生物化学研究表明,在现代中长跑中ATP—CP糖酵解能量代谢占20—30%左右,这就足以说明速度在中长跑中的地位。在发展速度的同时,要注意速度耐力的发展,二者应同步进行。发展一般耐力和速度的训练手段均可导致其对应素质生化因素的一定程度的改变。发展耐力一般为有氧倾向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40—150次/分,PH为7.35,血乳酸为3毫摩尔/升。如越野跑和一些力量训练。发展速度耐力一般为有氧无氧混合的负荷训练。平均心率在150-180次/分,PH从7.36降到7.20,血乳酸为3-15毫摩尔/升,如600-3000米段落重复跑、变速跑、5000米节奏跑。
发展速度一般为无氧磷酸肌酸供能的负荷训练。如10—15秒最大限度用力的快速力量练习。由于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
王军霞就是通过“三氧”训练,从根本上全面提高了她在训练和比赛时各系统的供能能力,提高了能量输出和在疲劳状态下的速度能力。因此,赖以在训练和比赛中长时间保持相对较高的速度跑和利用能量与节省能量调高步频技术。正因为如此,她在七运会10000米比赛中,最后3000米以8分17 秒34的分段计时超过女子3000米世界纪录。这一事实雄辩地证明了中长跑运动员进行无氧负荷的速度训练的巨大潜力。4.2正确理解速度与力量的关系
中长跑成绩的提高取决于速度的发展。我国中长跑教练员马俊仁说得好“中长跑运动员,有好的耐力,但没有速度,他也无法在大赛中竞争”。优秀的中长跑选手,要改变匀速跑的技术和战术风格,国内外的一些专家都认为中长跑项目已是速度之争。用匀速跑制胜己成为历史。力量是影响速度的重要因素,而力量又与肌肉体积密切相关。中长跑运动员的力量发展如因加大负荷不当而导致了肌肉的横截面变粗,则将影响成绩提高。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宜少用杠铃负荷,多选择跳跃练习,如单足跳、多级跳、台阶跳和负重的足尖跳,以发展踝关节的支撑能力。每次力量训练之后,采取60-100%的快速和高频率跑的练习。4.3坚持“速度训练为中心”所需要注意的其他问题 在训练实践中,教练员首先应让运动员用最高速度去跑,看其保持跑距的长短,当运动员在某一段落速度出现明显下降时,即为该队员在最高速度下所保持的跑离。在此距离以上,称为该运动员的速度“障碍区”,我们训练的目的就是要不断突破这一“障碍区”。训练过程中,必须坚持宁可速度快而不能有效突破“障碍区”,也不能为了突破这一区域而放慢速度。这样持之以恒,一旦有了突破,就会出现进步,同时又会形成一个新的速度“障碍区”。若要再进一步提高成绩,就必须再一次突破。循环往复,才能使运动成绩不断提高。
由于人体内可用的无氧能有限,所以必须在每个项目中合理地、有效地利用。例如,1名1500 m跑运动员以800 m项目的速度比赛,中途其无氧供能就会耗尽,要到达终点就必须大幅度降低速度。这就是为什么在1500 m比赛中,有些运动员一开始遥遥领先,而在后半程速度大减的原因。相反,当1名1500 m运动员具备了800 m跑的速度时,并且在比赛中以1500 m的强度赛跑,他就可能在比赛中控制跑速,适应比赛的需要。因此,只有不断突破“障碍区”,提高运动员速度能力,才能起到这种作用。但是,由于跑速的不断提高和保持最高速度距离的逐渐延长,也会对运动员身体的各种机能提出新的要求。当运动员的绝对速度不可能再继续提高的时候,就必须随时改变和调整已建立起来的速度定型,在保持运动员原有最高速度的基础上,采用新的训练方法与手段,充分挖掘人体的各种能力,完善跑的技术,最大限度地延长快跑的距离,提高运动员速度能力。
另外一个情况,从近年来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实际情况看,运动员实际的训练跑距却在逐渐缩短,而运动员成绩却在逐年提高。例如,世界第1个女子马拉松冠军,挪威选手韦茨的训练跑距,从未超出过半程马拉松的跑距,她却4次创造出马拉松世界最好成绩,并且在3000 m、10 km公路跑及半程马拉松等项目上创造了一批世界纪录或世界最好成绩。还有,1997年雅典世界田径锦标赛男子马拉松冠军西班牙运动员安东原来是跑10000 m的,1994年曾获欧洲冠军,从改练马拉松到雅典大赛前,一共才跑过3次正式的马拉松;当年辽宁女子中长跑队包揽7运会马拉松前4名时,她们“改练马拉松的时间还不到两个月”。由此看出,他们训练的共同特点是:训练中跑距短于专项距离,其绝对速度逐渐接近短跑运动员的速度,并且改练专项也都是从短到长依次发展,形成了“长距离项目短距离训练”的训练模式。这也是我们在中长跑训练中所要注意的。•••• 5 结论
中长跑训练的任务就是如何达到在一个特定的距离内,能跑得尽可能地快,即在一定量的限定下,发挥最大的绝对速度。因此,一切训练的方法与手段都要围绕这个目的去设计,世界优秀运动员无一例外是把提高运动员的速度放在首位。本文阐述的速度训练的方法,可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成绩,尤其是对那些曾忽视速度能力训练的运动员成绩会有大幅度提高。
参考文献•••• [1].吴建军.浅析中长跑 运动员的速度力量训练.体育科研,1998(4)[2].刘喜友,宋文民,毕道远.论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身体素质及其训练.中国体育科报,1999(3)[3].王立成,庄丽杰.对少年中长跑运动员速度能力训练探索.中国体育科技,1999(6)[4].贺新武,田坤,宋文民,对当今中长跑以“速度训练为核心”的再认识.中国体育科技,1999(10)[5].任保国等.对不同中长跑训练方法的比较分析.体育学刊,1998(2)[6].姚惠芬.女子中长跑运动员高速度跑能力的训练.上海体育学院学报,1998(12)[7].文超.田径运动高级教程,1994.10 [8].段世杰.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田径,1998.5 [9].施方.对现代中长跑训练人为因素的探讨,2002.1 致谢
感谢指导教师布仁巴图老师,本人一定不会辜负巴图老师对我的期望与辛勤栽培
第四篇: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浅谈中学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
紫金县龙兴中学:李荫生
摘要: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是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教学工作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课程,无处不惨透着对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结合教学实践,本文浅谈了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性和培养的方法。
关键词:体育教学 意志品质
意志是指人们为了达到现实的目的,而在行动上所表现出自觉地克服心理的过程。它是人类更高级有意识对自己的行为和活动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的表现,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受人的理智所支配和控制的。意志品质是意志的具体表现,它包括坚定的目的性、坚强性、顽强性、果敢性、主动性和自控力等。近年来,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许多学生从小受优越生活条件的影响,缺少艰难环境的锻炼,养成了怕吃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控力差;对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而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青少年学生正处在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就必须从大处着眼,使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健康的人生观,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体育教学对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部分,在学校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能增强学生的体质,培养其终生坚持参加身体锻炼的兴趣、能 1 力和习惯,而且对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起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拥有一个广阔的空间领域,身体直接参与活动,思维活动与机体活动紧密结合,因此学生的个性、意志品质可以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展。同时,体育运动中,学生会经常遇到困难,甚至失败,在面对挫折和失败,冲击挑战的过程中,会使学生获得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这种体验会使一个人的意志品质获得充分的调整和健全。所以,良好的体育教育对学生的良好意志品质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体育运动对人的意志品质的塑造起着长久、稳定的作用。体育教师应把教学、体能训练与意志品质的培养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把意志培养贯穿于体育教学、体能训练的始终。教学实践证明,教师要想圆满地完成教学任务,不仅需要对学生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指导,同时也必须有意识、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思想品质和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学生只有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才能在紧张的学习、练习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技术水平。
二、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的方法(1)、在平常的体育教学中培养
体育教学中,最多的就是平常的教学,因此抓好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可以结合每学年的教学任务,对学生的各种意志品质进行培养。比如说,以中长跑为例,对于高年级学生,特别是女同学来讲,这是个“难关”。因为在练习中往往会出现头晕、呛咳、胸闷、腹痛等生理症状,不少学生感觉这样会有损身体,有害健康。加之平时的娇生惯养,他们不愿在练习时付出艰苦的锻炼,存在着怕苦怕累的思想。由于这些错误的认识,使学生的练习中消极应付,承受不了较大的运动负荷,影响了教学效果,意志也 2 得不到锻炼。此时教师应当及时地通过讲解、讨论等方法,给学生分析解答产生头晕、呛咳、胸闷、腹痛等症状的原因及其处理方法,说明它与“极点”的关系,对人的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以及对克服人体惰性的重要意义等。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长跑的锻炼价值,改善他们由此产生的不良情绪。同时还可以教会学生脉搏测评方法,指导他们分阶段地进行自我评定或对照评比,及时了解自己的锻炼效果。资料表明,这种方法使学生在实践中对中长跑有了更生动、更理性的认识,较大程度提高了学生中长跑练习的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锻炼中去,做一名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强者。又例,足球教学,现代足球的特点是对抗的激烈,无论是快速的奔跑中组织有效的进攻或是组织防守,还是在对手防守的情况下完成各类技术活动,都可以较好的培养学生的勇猛顽强、沉着勇敢的意志品质。同时,足球运动在经过100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了较为完善的规则,这样就可以使学生在足球教学中形成良好的组织纪律,增强行动中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还有,足球运动又是参与人数最多的运动之一,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集体意识,场上的学生时刻团结协作,相互配合,贯彻整体战术意识,形成一个有效的群体。在常规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既能使学生在认识上强化学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又能排除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干扰,实现教学预定的目标。
意志活动有意向、决心和坚持性等内部因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善于捕捉时机,创设情景,引导学生在意志活动中不断表现和强化目的性、果敢性、坚韧性和自控性等意志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实行意志品质教学,一要进行方向、目的性教育,强调体育项目的规范性,克服学生的随意性、3 无选择性;二要进行自主、自立、自尊、自信教育,克服学生依赖性、依附性;三是创设磨砺意志的环境氛围,促使学生的意志的环境,促使学生的意志观念转为意志行为,在观念和行为的结合中增强意志品质。
(2)、通过体育比赛增强学生的意志品质
体育比赛是体育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对学生的意志品质的培养可以有很好的增进作用。在体育竞赛中,个人的竞争意识来源于集体的荣誉感。学生个人会重视班级的意见,按照集体的要求行动。在比赛中,会关心班级中其他的成员,力求不损害集体的声誉,奋力拼搏,为集体争光。同时在集体意识的影响下,会积极地表现本身的才智。班级成员间也会相互影响,增加对完成目标的勇气,增加对集体的责任心。
体育比赛不但需要参与,更重要的是要取胜。从心理角度来说,比赛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为了取胜,为了达到目的,参赛的学生会刻苦训练,磨练自己的意志。为战胜别人,不畏困难,敢于吃苦。
这些都可以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同时,在良好的意志品质的作用下,可以使学生在比赛失利或者被动下,面对挑战,不退缩;面对强者,不惧怕。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力等意志品质均能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因此,学校可以每学期开展各类体育项目的比赛,通过比赛来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和集体主义思想。
(3)、在体育游戏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
在体育教学中加入适当的益智性游戏可以增强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体育游戏具有自身的特点:趣味性、竞争性、娱乐性、智能性和知识性等。体育游戏为体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体育游戏内容相当广 4 泛,具有一定的情节和竞赛因素,富有思想性,生活性和直观性,形式生动活泼,正确的运用游戏法,可以改变单一枯燥的练习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身体素质练习中,加入游戏因素可以增加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如发展上肢运动的“推小车”、“平衡角力”;发展灵敏性的“掷沙包”、“打活靶”等,可以增加体育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全身投入,这样更有利于教学的进行。而体育游戏同样可以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第一、体育游戏虽说是游戏,但是其一样有较为规范的规则,学生在玩时,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可以培养学生的自觉性。第二、游戏活动相当多数是集体活动,进行班级分组,分角色,学生在集体活动中,相互配合、帮助,竞争性游戏中,学生积极拼搏进取的精神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因此体育教学中加入体育游戏,对学生的自觉性、果断性、坚韧性和自控力等意志品质同样起到较好的相当的促进作用。
三、小结:
社会的发展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一个人的意志品质的形成与信心、承受能力等密切相关,它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而体育教学正是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学生可以在体育教学上与他人交往,体味他人的尊重和通过竞争获得的喜悦,增强其自信和自尊,促使其不断努力。只有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才会既有健康的体魄,又有健全的人格。参考文献:
【1】廖荣桢《提高民族素质,增强学生体质》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2】胡涛《体育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艺术》中国学校体育1997年。
第五篇: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
浅谈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方法
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努力克服困难,以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活动。意志的强弱对一个人的行为以至一生能否作出贡献和成就,都有重大的影响。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可以锻炼学生的意志,增强他们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并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促进他们各方面的全面发展。
现在的学生大都是独生子女,从小生活条件优越,娇生惯养,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普遍存在怕苦、怕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等。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心理脆弱、承受能力低下等现象,而这种现象不是一朝一暮就能够改变的。需要长期的锻炼,这种锻炼的过程也就是意志品质的培养过程。多年来,我在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视这一点,一个常规要求,一个简单的动作,一堂体育课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练习内容,我都有意创设克服困难的情景。以此来发展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锻炼学生的意志力,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在炎热的夏天上课,火辣辣的太阳光烤晒总是不能避免的。从初中一年级开始就坚持对学生进行锻练,意志在体育活动中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的。反过来,体育活动又是锻炼意志的极好手段。
做为小学体育教师不仅是塑造人类形体美的“工程师”,而且也是塑造人类灵魂美的“工程师”。在体育 教学中,我们不但要教给学生必要的运动知识、技能,还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什么叫意志力?心理学认为,意志是指人自觉地确定目的,根据目的来调节、支配行动,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从而达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由意志支配的行动称为意志行动。这就是说,意志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是受意识支配的,并且总是与克服自身和外部的各种困难相联系,越困难的任务越需要更多的意志努力。
伟大的意志可以翻越任何一座高山、征服任何一个困难、创造任何一个奇迹,可以让你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人最大的财富其实就是意志!有意志的人就可以赢得这个世界!
根据意志的基本特征和中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基本特点,我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合理、科学地设置一这定困难和障碍,有针对性地对中小学生的意志品质进行磨练,以引导学生的意志向着正确方向发展。常用的意志培养方法有:
当前,市场经济高速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只有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坚强意志品质的人,才能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由于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越来越高,因此,许多学生从小生活条件优越,缺少在艰难环境下的锻炼,缺乏吃苦耐劳的意志品质。加之现在多是独生子女,社会的影响,家庭的娇生惯养,容易养成怕苦、怕累的习惯,意志薄弱,自觉性、坚韧性和自制力差。他们对千变万化的社会认识不充分,对事物的发展估计不足,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心理素质差,处理问题不够沉着,缺少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遭受一点挫折就悲观失望,丧失信心,如此下去,很难健康成长,因而,加强意志品质教育十分必要。
一、常规教育法 常规教育法就是指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通过贯彻常规,严肃纪律,树立榜样,从而起到锻炼意志的一种方法。课堂常规的设立肯定要与学生的某些利益、爱好、不良习惯发生冲突,冲突的解决,需要学生做出一定的意志努力。而检查一个人有没有意志力的简单方法就是看他不高兴做但又应该做的事情是不是能硬着头皮、咬着牙去做,或不该做的事是不是能坚持不做。如在体育课常规中要求学生,必须穿便是于运动的服务,而许多学生爱美,却喜欢穿紧身的牛仔裤、短小的上衣,在教学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和不愿参加的活动这些均需要通过常规的贯彻、纪律的约束来达到目的。目的的达成过程,也是培养意志的过程。
教学中教师要教育学生一切行动听指挥,如在站队集合、分组练习和老师讲解时要遵守纪律,任何情况下,不能擅自离开队伍,知道纪律是执行一切行动的保证,是学生逐渐养成懂法、守纪且有礼貌的人。
教育学生爱护场地器材,课前5分钟由班长组织凭学生证领取器材,下课及时归还,不得延误,交还器材时要摆放整齐。丢失或损坏器材照价赔偿。
服装:教师和学生在上课时,必须穿着运动服装和运动鞋,不许戴帽子、围巾、口罩、墨镜,不许穿裙子、大衣、皮鞋、凉鞋等不利于进行体育活动的衣物;不允许配戴饰物,以免造成意外伤害事
二、说服解释法
说服解释的目的是提高学生对活动任务的意义认识,使学生明确活动的目的,明晰任务中困难的所在及克服困难的方法,坚定学生克服困难的信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目的。在说服过程中要避免说服与练习相脱节的现象。教师不仅要使学生知道怎样行动,还要使学生知道其行动的必然性。如在中长跑练习中,学生比较害怕,我会把“极点”何时出现,克服“极点”的方法:减慢速度、调整呼吸,坚持下去,“极点”慢慢就会消退,告诉给学生。(说服解释法是一种外部激励的措施,最终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共识,促进内化的完成。)因此说服解释工作是一项长期的工作,不能操之过急,要将活动的意义说服解释与学生参加活动的体验结合起来。只有学生从内心认识到活动的意义,这种活动他才能是坚持下去,才能在活动中磨练了意志,我们的说明工作才达到了成效。
在体育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学习的目标,激发其内部动机,以唤醒学生的积极行动,从而实现这一目标.因为明确的目标是意志行动的基本特征,目标越明确,行动的方向也就越能正确把握,对行动的推动力量就越大.其次,对体育学习的意义和结果的认识也能激发学生的意志努力,教师应利用一切机会积极引导学生认清体育学习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战胜自我,以激发学生的动机,促使其通过意志努力获得学习上的成功.最后,在体育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能力,使学生增强自信心,动员自己的意志,努力去克服各种困难。
三、条件限制法
条件限制法是指通过控制练习的条件,提高练习的难度,使学生为完成任务而付出更多的意志努力,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培养坚韧性、自制性等意志品质的一种方法。例如:限制完成任务的时间和质量,更换场地,更换对手等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培养坚韧顽强、自制果断的意志品质。
例如:在进行耐力性练习时,根据同学身体本身存在的差异和意志品质的不同,提出不同的要求,在练习的量上也做适当的调整,在练习中将练习的强度逐渐加大(增加困难)。每次增加难度是他们力所能及的(必须通过努力的)。最后达到或超过教学大纲的要求,这样使他们不断接受新任务,战胜新困难。有时,在练习中多采用游戏、比赛和评比的方法借以调节情绪和鼓励学生有信心和勇气去争取胜利。总的说来,应使学生在每个练习开始时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而在练习结束时又感到有完成动作的轻松和愉快感,这样,既使学生完成了课堂的学习任务,掌握了运动技术,又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品质。
四、疲劳负荷法
疲劳负荷法是指在学生练习过程中给予一定的心理生理负荷,使学生产生适度的疲劳,并要求学生在疲劳后坚持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目的的一种方法。如学生在疲劳时要求完成比较复杂的动作,并要求保持动作技术的稳定性、准确性和一定的力度,以培养学生的坚韧顽强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能锻炼和考验一个人的意质品质。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因此,在学生疲劳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刻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可根据情况安排其它项目的练习,如飞碟比赛等练习内容,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求学生刻苦锻练,认真完成课堂练习,还可以适当加大难度,使学生勇敢顽强地去完成练习。如在学习分腿腾越山羊时,在原有的基础上可适当加大踏跳板与山羊的距离,这样不仅提高了练习的难度,而且还锻炼了学生勇敢的意志品质。
越是在困难时,越是锻炼和考验一个人意志品质的时侯。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由于多种因素影响,也要承受一定的心理负荷。学生疲劳时,要鼓励学生吃苦耐劳,努力完成任务。如在练习完耐久跑后,教师要根据情况,再安排进行其它项目的练习,使学生在努力克服困难中锻炼自己。
五、自我强化法
自我强化法是指学生在练习过程中通过自我鼓励、自我检查和自我监督等手段来鞭策自己去克服困难完成任务,从而达到磨砺意志的一种方法。教师要教给学生在遇到困难时,要学会自己给自己打气、加油、鼓劲。例如:在中长跑出现极点时,通过“我能行”,“我一定能坚持”等语言暗示自己坚持到底;在一次跳高练习失败后,通过“再试一次”,“大胆一点”等语言激励自己战胜困难。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意志力的培养。
六、竞赛提高法
竞赛提高法是指在教学比赛的过程中,通过规则的制约,对抗的强度设置来培养学生意志品质的方法。比赛中要求学生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尊重裁判,这些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制品质;比赛的瞬间变化,时机的稍纵即逝,要求学生抓住时机,果断出手,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果断品质;比赛过程中要求学生不断地克服自身的困难和其它各种困难,以不屈不挠的顽强精神夺取胜利,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坚韧性品质。我们通过改变比赛计分和对抗条件,客观合理地设置难度,来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取胜和勇敢拼搏的精神。如:分组比赛、与不同水平的对手对抗、提高评分标准等。
四、教师言传身教
学生时代正是世界观、人生观、性格形成阶段,可塑性大,模仿能力强,体育教师的作风、习惯、处世方法,甚至一言一行,都会给学生很深的影响,对他们的精神世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带头吃苦,不畏严寒酷暑,示范动作要准确、规范,语言表达要清晰,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的行为、举止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是十分显著的。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教师本身必须有坚强的意志。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技能技巧的显示,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和充满信心的教态去影响那意志薄弱的学生,创造出一种同学之间相互尊重、相互关心、团结友爱的和谐气氛,以缓解那些怀有恐惧心理的学生的紧张情绪,提高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4、身教(重于言教)法
比如在体育课上要求学生必须穿运动鞋,不论春夏秋冬我都会穿运动鞋、运动服,从不搞特殊,因此在我的课上几乎没有学生不按要求穿服装。批评学生不身教的魅力在此不多说,只是说说体育课的身教的重要性。不管是一个简单的前滚翻,还是一个复杂的跳山羊动作,都已远远超出了动作示范的意义。学生会被教师的行为所震撼,会希望有教师那样优美的动作,于是便毫不犹豫地模仿教师去练习,也就很少去考虑怕不怕、难不难了。这对培养学生的意志,同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体育课上要勤奋,尽量给学生作示范,要求学生的,自己也一定做到。
3.利用榜样示范教育作用
青少年、学生容易接受英雄行为的感染,英雄模范的意志最为学生所敬仰。在体育教学中,我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讲述我国优秀运动员的成长经历,以及取得优异成绩背后所经历的刻苦训练的过程,让学生从小在心中树立一个榜样,从而激发学生主动练习的热情。另外,教师本身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榜样,因此教师自己应该有着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行动来影响学生。身先士卒,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
青少年学生容易接受英雄行为的感染,英雄模范坚强的意志,最为学生所敬仰。在体育教学中,老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向英雄人物学习,向学生讲述一些优秀运动员,体育明星的动人事迹,要求学生学习他们的优良意志品质。另外教师本身的行为对于学生也是一个榜样,因此教师自己应具有良好的意志品质,用这些行动来影响学生。集体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个成员会在榜样的影响激励下,增加对完成目标的勇气,增强对集体的责任心,完成自己的职责,从而达到培养意志品质的目的。
良好的意志品质对于学生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它直接影响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非常重要,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义务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接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因此抓好学生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每一位体育教师当前必须做好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