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

时间:2019-05-15 06:2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

第一篇: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

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

由苏州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主办,商务部外资司、科技部高新司、科技部火炬中心、国资委规划发展局、银监会监管会、保监会等部门支持的苏州工业园区转型发展汇报会1月5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隆重召开。苏州政协主席王金华、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马明龙等部市领导及央企、金融机构、高校代表近400人出席了汇报会。

科学规化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最大的合作项目,开创了中外经济互利合作的新模式。经过十多年的建设,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被国家商务部评为全国同类开发区之首,被海内外公认为亚洲顶级开发区之一,被中新两国领导人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和国际合作的成功范例”。2009年5月26日,在苏州工业园区开发建设15周年庆祝大会上,新加坡资政李光耀盛赞园区“青出于蓝”,已成为中新两国分享发展经贸经验的平台,也是两国合作项目的重中之重;王岐山副总理表扬园区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不论是经济实力、发展的速度和质量,还是体制机制创新,都走在了中国开发区的前列”。

汇报会上,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马明龙向与会嘉宾重点介绍了园区在新时期转型升级过程中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以及在吸引新兴产业、主导产业等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亮点。

一、苏州——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

近年来,外向型经济高度聚集的园区呈现出科技自主创新日益活跃的新趋势;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形势下,园区克难求进,在创新中提升、在转型中发展,不但在保增长、促转型、塑品牌、重民生等工作中取得良好成效,而且促进了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现代服务业3大主导产业,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与动漫、融合通信、生态环保等5大新兴产业的跨越发展。越来越多的大中型企业、跨国公司研发机构、总部经济、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会聚园区,独特的优势为园区发展增添了强大的吸引力。

园区建设

二、苏州工业园区——从“工业园”到“新城区”

苏州工业园区是中国和新加坡两国政府间的旗舰合作项目,开发建设15年来,作为改革开放和国际合作的试验田和示范区,园区把借鉴新加坡等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和自身特色融合起来,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中起步,从九十年代大规模集聚外资企业,到世纪之初高新技术产业优化升级,再到近几年来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倍增、城市经济的快速繁荣,今天的园区,不仅是中国乃至亚洲发展理念最新、发展速度最快、发展机制最活、最具竞争力的开发区之一,也已呈现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比翼双飞、高科技园区向现代化新城区转型的全新发展格局。

园区从2004年起,就开始有计划、有系统、有重点地进行转型调整,相继启动实施了“四大计划”、“一大工程”(即制造业升级、服务业倍增、科技跨越、生态优化行动计划和领军人才创业工程),加快从外延扩展向内生增长转变,从资源依赖向创新驱动转变,从制造业为主向“三二一结构”转变,从人力资源优势向人才资源优势转变,推动开放型经济向创新型经济全面提升,已经形成了良好的转型基础。

15年来,园区以年均30%左右的速度快速增长,GDP比开发之初增长了近100倍,地方财政总收入增长了500多倍,平均每天吸引外资近600万美元,每两天设立一家外资企业,每两周有10万平方米建筑竣工交付,综合发展指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同类开发区前列。目前,园区以苏州3.4%土地和5%的人口创造了全市16%左右的经济总量,万元GDP耗能0.34吨标准煤,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4,单位COD和SO2排放量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18和1/40,已成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新九通一平

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已成为园区发展的“双引擎”,园区更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和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中节能、中国保利等央企集团均在园区投资了项目,被评为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目前,园区在IC、TFT-LCD、汽车及航空零部件以及软件和服务外包、生物医药等领域形成了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占全国十万分之三的土地创造了全国约3%的IT产值、18%的IC产值和8.8%的离岸外包产值,初步成为国际先进产业的集聚区。

在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转型升级发展的过程中,围绕加快打造“产业高地、创新高地、人才高地”,苏州工业园区催生了许多新亮点:不但成为首批国家新兴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而且成为全国“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2009年,苏州工业园区新增总部型项目6个、各类研发机构29个、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5家、新兴产业项目超过300个,西门子听力、飞利浦医疗影像等跨国公司区域研发中心纷纷设立;区内中科院苏州纳米所通过国家验收,园区生物纳米园成为首个省级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园区沙湖创投中心正式投运,新增创投机构24个,总数达到85个、集聚资金规模超过180亿元;园区第三批“科技领军人才创业工程”项目成功评选,区内新增领军项目、孵化项目、成长型项目近50个,R&D投入占GDP比重达到4.2%;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达到32.5%,金融商贸区新增各类金融和准金融机构50个、累计达140个,其中外资金融机构12家,占到江苏省的三分之二,已建、在建和待建的金融机构总部大楼共15幢;园区综合保税区内的三星家电、捷豹路虎配送中心等项目相继投产运营,综保区全年监管货值达490亿美元,实现逆势增长。

当前,园区的目标定位是“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科技工业园区和现代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创新型、生态型新城区”,这已经彻底从“工业园区发展”的层面上升到了“新城建设”的实际操作层面,并正在从产业、创新、城市、社会等各方面推进转型,努力打造全国转型升级示范区。在这个过程中,园区既有包括世界500强在内众多内外资企业常年耕耘的雄厚实力背景,也有与时俱进为区内16000多家企业提供全方位亲商服务和帮扶服务的丰富经验。以此为基础的转型升级,不单注重于将500强外资企业的研发中心、升级技术吸引到园区,也注重将国内大中型企业的优质资本吸引过来,与园区的优质投资环境“优优结合”、“强强联手”,事半功倍地推进转型升级。

三、充满商机的转型发展前景 作为产业转型指导思想,园区制定了“3+5”产业规划,把产业优化升级作为转型发展的首要目标,大力发展电子信息制造、机械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主导产业,以及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融合通信、软件及动漫游戏和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像这次扩大投资规模的保利协鑫项目,以及去年11月奠基开工的中节能(苏州)环保科技产业园项目等,都符合了园区的“3+5”规划,也代表了接下来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3+5”规划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苏州工业园区的生物纳米产业。事实上,园区已经形成了以苏州生物纳米园、中科院纳米所为主要载体的生物医药、诊断技术和医疗器械、研发服务外包、纳米技术等产业集群,聚集了一批掌握世界前沿技术的医药企业,比如在全球率先研究并生产出甲型H1N1流感病毒表面蛋白的杰恩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国内屈指可数掌握纳米粉体生产工艺的华微特粉体有限公司、研发出具有世界先进水平治疗冠心病植入性器械的桓晨医疗科技公司、研发出填补国内空白3分钟测出血液活力的“干片式快速检测仪及配套检测板”的百倍生物科技公司等等。

四、天时地利人和的转型发展环境

1、政策平台

园区具有“有特有特、比特更特”的政策优势,在项目审批、外事管理、金融债券、海关监管、保税物流等多个领域进行了先试探索。自行出台了加快金融产业创新发展、加快综合保税区发展、促进服务外包发展、促进CDB发展、促进大学科技园发展等20多个政策性文件。

2、资金平台

苏州工业园区拥有全国种类最齐全、风险投资最活跃的资金支持体系。管理和募集资金规模超过200亿元,设有风险创投跟进投资与补贴、人才引进、科技发展、服务业、环保等10多个专项基金,为企业提供从创业孵化到成熟上市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的资金服务。

3、人才平台 园区就业人口中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超60%,其中大专以上人才达14.3万,总量居全国开发区之首。园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已引进中科大、人大、西交大以及英国利物浦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10余年知名高校,在校师生达4万人。同时,园区还专门成立了园区培训管理中心,经商务部认定的培训机构达31家,初步形成了每年3万左右的紧缺和高端人才培训与贮备供应能力。

4、国资平台

目前,全区国资总资产已达950亿元。面对转型发展的新要求新定位,各国有公司正完善战略规划,加快优化调整,多层次、多形式、全方位开展与央企、民企、外企以及国家开发银行等中外金融机构的合作。

5、服务平台

园区管委会秉持亲商理念,始终把推动企业发展和帮助企业实现最佳投资回报作为政府工作的立足点,推行诚信管理和服务承诺,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一站式服务中心、电子政务、网上报批备案系统等使企业办事效率大幅提高。

6、环境平台

园区不仅建设了高标准的城市基础设施,而且兴建了国际水准的高尔夫球场、室内游泳馆、外资医院等现代文体卫生设施,对优秀人才的外事管理、户籍管理、档案管理、档案调动、家属就业等建立“绿色通道”,为企业急需人才提供高品质的优租房,目前正在率先建设无线城区,营造有利于转型发展的国际化环境与氛围。

汇报会上,中节能投资公司副总裁陈曙光,保利协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共山,苏州市政协主席、苏州工业园区中方财团董事长王金华做了致辞。会上,与苏州工业园区签约合作的分别有中信银行分行大楼、保利协鑫地区总部、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一四所产品标准及检测服务公司、中国电子集团苏州长城开发科技有限公司二期基地、江苏省苏南盐业有限公司总部、中国外运江苏集团公司东吴公司总部、英利能源(中国)有限公司研发中心等七个项目。

第二篇: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全力助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苏州工业园区关于充分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全力助推园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

各处、各分局:

当前,园区已进入聚焦转型升级、突出创新发展的新阶段,全系统要以“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更快的步伐、更实的工作、更高的标准,积极主动、扎实有效地发挥工商行政管理职能作用,支持和服务园区二次创业。现根据省工商局苏工商〔2010〕6号文件精神,特制订如下实施意见:

一、着力优化创业环境,积极支持新兴产业跨越发展。

1、支持发展新兴产业。加强对生物医药、纳米光电新能源、软件及动漫游戏、融合通信、生态环保等新兴产业的登记辅导工作,对上述产业的重点项目,明确专人,提前介入,跟踪服务,并开辟“绿色通道”,为企业设立提供便捷、高效服务。企业申请的经营项目未在《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中列明的,可依企业申请核定体现其行业和经营特点的经营范围。

2、支持现代服务业倍速发展。积极支持生物纳米园、中新科技城、综合保税区等载体发展,支持发展软件、动漫、物流、金融等科技企业和服务业,允许名称中使用“服务外包”和“动漫设计(制作)”字样。鼓励具有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的外国企业或者个人直接申请设立从事现代服务业的合伙企业。

3、支持广告创意产业发展。积极履行广告管理职能,并充分发挥广协平台作用,认真组织“阅读园区”系列活动,帮助广告企业开展资质认定、作品评比、学术交流等工作。鼓励广告企业开发新的广告发布形式,支持互联网、楼宇视频等新兴广告媒介健康有序发展。

4、支持创投产业规范发展。允许境外投资者投资设立从事创业投资的有限合伙企业,合伙协议在不违反国家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的前提下,由企业自主约定;允许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运作相关的产业发展基金;允许合伙制创投企业的合伙人出资分期到位;帮助创投企业完善增资及退出机制,积极探索解决外资创投企业再投资所面临的困难。

5、大力扶持网络经济发展。鼓励网上贸易商务平台总部入户园区,同时积极鼓励“网店”发展。自然人开设网店,只需向网络交易平台服务商提出申请,进行身份信息备案,不要求其办理工商注册登记。积极研究和探索网络商品交易行为监管措施、办法,努力促进网络经济快速、有序、健康发展。

6、坚决淘汰落后产能。结合年检,对原属乡镇从事水泥、平板玻璃等产能落后与过剩、重复建设问题突出的行业进行清理,严把市场准入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一律不予登记。

二、着力提升服务水平,积极促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

7、推行一表制登记审批。在现有企业数据信息共享平台的基础上,大力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推行“一表制”行政审批模式,简化企业领取营业执照后续登记手续。

8、支持经营范围“分段审批”。对需前置审批的生产性企业,可据经发局批准的相应产品研发或咨询业务,先颁发经营范围为“从事××项目的研发、咨询”的营业执照,方便企业从事前期经营活动。对需从境外进口生产设备的企业,可按批准证书的经营范围,根据企业的建设阶段摘选部分内容进行核准登记,方便企业办理海关手续。

9、推广网上登记审批。对冠省名、冠苏州市名的内外资企业名称登记采取网上远程核准,并积极配合一站式服务中心3D网站建设,不断增强工商登记在线服务功能,进一步推广网上注册,提高行政审批效率。

10、鼓励个体户注册为企业。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再就业等各项优惠政策,主动帮助有经营意向的公民成为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主,对个体工商户发展已形成一定规模的,鼓励并帮助其办理公司登记。

11、鼓励企业升级换代。积极帮助股份合作制企业改制为有限公司、有限公司改组为股份公司,有效降低投资者的转型成本。支持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发展潜力大的重点企业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开展集团化经营。对重大投资项目、列入股改的企业和园区管委会确定的拟上市企业实行“一对一”帮扶服务,妥善解决项目登记注册中遇到的各类难题。

12、支持股权投资企业发展。股权投资企业和股权投资管理企业名称中的行业可以分别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经营范围可以表述为“股权投资”和“股权投资管理”。

13、帮助企业突破融资瓶颈。积极开展动产抵押、股权出质、商标质押登记,支持设立小额贷款公司,并努力服务创投、典当、信用担保、融资担保等企业规范发展,进一步完善园区投融资体系,为企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开辟更多的融资渠道。

14、支持企业并购重组。对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一方或各方的前置许可证件仍在有效期内,且前置许可部门未要求先办理许可证变更的,允许合并企业在办理工商登记后,到有关部门办理许可证的变更登记。因合并而解散的公司,在办理注销登记时不需要提交清算报告。

15、放宽投资领域限制。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社会事业等国家允许投资的领域,对国家没有规定前置许可的新兴行业和领域,认真做好登记规范工作。支持融资性担保公司和融资性租赁公司的登记注册。

16、持续优化市场准入服务。进一步放宽企业名称登记条件,允许一定规模的企业将企业名称中的行政区划放置在字号之后、组织形式之前。外地知名字号企业到本地投资,允许新办企业名称前冠以控股企业行政区划和字号。大力实施商标与字号一体化保护战略,建立知名字号区域保护协作机制。允许股权出资,支持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财产出资设立企业,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最高可达公司注册资本的70%。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新增注册资本中的非货币财产出资比例可以不受限制。

17、积极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出台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的法人登记规范,支持设立农村社区股份合作、土地股份合作、农民劳务合作等新型合作组织。鼓励民营企业、个体户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业和农村现代流通业。支持设立政策性农业投资公司、农业产业发展基金公司、农村小额贷款公司,支持邮政储蓄银行等在村镇布点,进一步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

18、积极推进实施商标战略。加强商标知识宣传,引导和鼓励注册商标,指导规范商标许可、商标使用行为,持续加强申报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指导、服务工作,尽快培育园区高知名度的商标群体。适时成立商标协会,加快培育商标中介组织、建立园区商标数据库,继续加大品牌强区战略的实施力度。三年内,园区商标注册量力争新增2000件以上,达到5000件以上;国际商标注册量年增30%以上,达到36件;行政认定驰名商标新增3件,达到4件;省著名商标新增10件,达到40件。

19、切实改进和加强就业服务。进一步规范职业培训、职业中介、劳务市场等市场主体经营行为,促进其健康发展。要进一步发挥个私协会作用,加强与社保局、地方发展局等部门的信息交流,积极组织企业开展招聘、配套协作等活动,大力促进创业、就业。

20、强化市场主体登记管理信息的综合分析和成果利用。以服务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为重点,通过对市场主体登记和运行情况的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和把握经济运行规律、特点,努力为政府决策、部门管理、企业经营、行业自律、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高水平的信息服务。

三、着力加强监管服务,积极营造保障转型升级的市场环境。

21、坚持加强工商行政指导。积极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充分运用法规宣传、行政提示、行政告诫、行政告知、行政建议等手段,对企业少处罚多指导。坚持“四个不罚”原则,并对轻微违法违规行为免于处罚,对危害性不大的一般违法行为从轻或减轻处罚,帮助和促进企

业健康发展。坚持开通工商援助热线电话,加强咨询和指导,为企业提供合情合理合法的帮助。

22、积极完善企业经济户口管理。以网格化、责任区监管等方式,进一步加强经济户口管理。充分依托园区工商网上企业监管平台,实施预约检查、网上电子巡查,除对“重热点行业”的企业或有举报涉嫌违法违规的企业外,审慎实施上门现场检查,减少对企业的干扰,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坚持多疏导、少取缔,着力整顿和规范无照经营行为。

23、积极加强年检服务工作。严格落实年检一口清等制度,充分利用园区科技园、物流园等各类载体优势,采取宣传培训、网上年检、上门年检等措施,帮助企业方便、快捷的通过年检。对材料提交齐全、内容填写完整的企业,实行年检当场办结。

24、积极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大对商业贿赂、虚假注册、虚假广告等各类经济违法违规行为的整治力度,严格查办政府关注、群众反映强烈、社会影响恶劣的违法案件。加大对企业商标权等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的保护力度,切实维护园区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环境。

25、严厉打击传销和严格规范直销。健全由政府牵头、部门协作配合“打、防、控、管”为一体的禁传打传机制,深入宣传防范和抵制传销知识,加强对居民小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地巡查,严防园区出现传销行为。按照《直销管理条例》的要求,着力规范区内直销企业的经营行为。

四、着力保障消费安全,积极引导科学消费扩大内需。

26、全面深化放心消费创建活动。围绕提高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和消费者满意度,推进商品交易市场信用建设与管理,深入开展放心消费、平安市场创建活动。

27、切实加强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监管。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着力完善以食品经营主体准入机制、流通追溯机制、质量监管机制、经营诚信机制为主要内容的食品安全长效监管体系。积极开展“食品安全示范店”和“食品经营规范一条街”创建活动,并大力推行食品安全远程监管,年内大型商场、超市、批发企业等重点食品主体进货查验及记录“两项制度”信息化系统应用率力争达70%,提升监管效能。着力完善园区联合检测中心的功能、设施,全面完成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工作,加大对辖区肉食品和农副产品的检测力度,并严格落实分局食品安全日常巡查和属地监管责任制,努力维护食品市场消费安全。

28、积极对接上海世博会。充分认识苏州—世博会园外园的地域特点,开展“服务世博、放心消费、迎接四海宾朋”系列宣传活动,根据《关于印发<保护世界博览会标志专有权行动方案>的通知》和《关于印发<苏、浙、沪工商部门世博会标志保护行动方案>的通知》要求,加强对世博会标志的专项保护以及世博会期间广告监管工作,加强世博会直供特供商品、食品企业的备案和监管工作,及时处理涉及世博会的消费、旅游等申诉、举报,切实保护国内外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9、积极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加强合同法律法规宣传,积极开展“重合同、守信用”企业评比活动,推进基层合同指导站的建设,逐步建立与完善企业信用管理体系。对水、电、气、房地产、汽车销售、通信等重点行业的格式合同加强检查,营造激励诚信、保护守信、惩戒失信、淘汰严重失信企业的氛围。

30、努力构建消费维权救助体系。进一步加强分局“12315”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及时分流处理网上申投诉和举报,对于敏感和重大问题及时到达现场调查处理。切实加强对消费纠纷诉调对接的研究和指导,着力推进“一会两站”等基层消保维权网络的规范化建设,便捷、高效的处理消费投诉和纠纷,力争辖区内消费者申(投)诉处理率100%,消费者对调处结果的满意率达90%以上。

31、引导企业强化经营自律。组织协调千余家大中商贸企业加入“诚信经营、放心消费”承诺企业联盟,进一步推广“诚信自律公约”。同时,在社会各届选聘万余名消费者担任商品

(服务)质量义务监督员,以批评和建议的方式加强对企业的监督。定期组织评选诚信经营的先进企业和个人,激励企业不断提升诚信自律水平,从源头上保障消费安全。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零一零年五月十日

第三篇: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看苏州经济转型升级

从现代服务业发展看苏州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7月10日,国家“千人计划”创投中心落户苏州,在园区沙湖股权投资中心宣告成立,这是国内首家服务于“千人计划”的综合性投融资平台,也是苏州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最新注脚。其中最吸引人眼球的是,“千人计划”创投中心将打造一个面向全国的“2241”工程——完成对2000个创业项目的投资,通过投资新增“千人计划”创业人才200位,支持400位“千人计划”创业人才实现再融资,培育100家“千人计划”上市企业。在园区,商务旅游正成为推动产业结构由“硬”变“软”的“点金棒”,推动园区经济从制造业向现代服务经济“华丽转身”。这几年,园区以金融产业为突破口,积极打造城市商务、金融机构、股权投资基金、上市企业、总部经济“五大金融集聚区”。去年,园区制定了“金融翻番增长行动计划”,明确了三年内金融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基本定位和主要工作任务,并列为园区转型升级的“八大计划”之一。随着园区环金鸡湖4平方公里的市域CBD建设提速,各类金融、准金融机构加快落户,工业园区正在成为资本集聚、流动的中心区域。截止到今年一季度末,园区已集聚各类金融、准金融机构达239家,园区成为全省金融机构种类最为齐全、数量最多、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7%,服务业从业人口达到22万人,占全区就业人口的36.7%。这样一个比例,看似不起眼,但对素以制造业闻名天下的苏州工业园区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园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33.7%,服务业从业人口达到22万人,占全区就业人口的36.7%。这样一个比例,看似不起眼,但对素以制造业闻名天下的苏州工业园区而言,实在是难能可贵。

第二大工业城市服务业全国排第六

工业园区可以说是苏州服务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服务业发展水平能否作为衡量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一项主要指标?虽说产业界、学术界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低能耗、低污染、高附加值的现代服务业,对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推动力是有目共睹的,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全力打造创新型经济、知识型经济的苏州来说,意义自然不言而喻。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我市已进入工业化后期,经济转型升级、城市化加快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迫切要求,都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

我们来看这样一组数据:

——“十一五”期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幅超过15.8%,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819亿元,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六位

——去年,苏州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41.4%,比2005年底提高8.4个百分点,年均提高约1.7个百分点;

——去年,服务业投资达到2044.6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56.5%;

——去年,全市服务业完成税收564.67亿元,占各项税收总额的比重达到34.9%,同比增长29%,比全部税收增幅高出10.8个百分点,对全市税收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0.9%; ——在本地新增劳动力就业中,服务业吸纳人数占50%„„

这样的成绩单也许未必能让人眼前一亮,但这样的数据对于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苏州而言,难度可想而知。改革开放以来,苏州制造业一直保持着高速发展,是苏州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主力军。“十一五”期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等众多不利因素的严重影响,苏州工业经济依然保持了平稳向好的发展趋势,五年产值翻番,实现了跨越式增长,近年来苏州一直稳居全国第二大工业城市之位。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服务业在整个产业体系

中的占比,要提高哪怕一丁点都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世界工厂”苏州将如何处理发展服务业和制造业的关系?在今年3月下旬召开的全市服务业跨越发展推进大会上,市委、市政府提出:制造业是服务业发展的基础,服务业是制造业发展的延伸,强调发展服务业,决不是放弃制造业,更不是以削减制造业为代价来机械地提高服务业比重。苏州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发展机遇,大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增加总量、做大规模,现代制造业做优做强、提质增效,实现二者互动融合,竞相发展。

在实践中,苏州人把集聚发展制造业的成功经验“拷贝”到了发展服务业上,近年来苏州服务业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目前,我市共有省市两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60家,其中省级19家,占了全省的1/5。2010年,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完成投资290.2亿元,实现营业(销售)收入4269.7亿元,利税170.7亿元

“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占比要达48%

虽然服务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但苏州清醒地认识到服务业还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比如服务业增加值占比偏低,行业结构不合理,服务业企业总体规模偏小,高端人才缺乏,区域发展尚不平衡。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苏州在“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加以研究解决。

为推进现代服务业跨越发展,加快形成“三二一”产业格局,今年3月底,市政府向全市各地、各部门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的若干政策意见》,其中明确:“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未禁止进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资本均可进入;凡是向外资开放的服务业领域,都向内资开放;凡是对本市开放的服务业领域,全部向外地企业开放。”这为我市服务业大发展撑起了一顶“保护伞”。

按照我市“十二五”发展规划,未来5年,我市将进一步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升发展消费性服务业,创新发展公共服务业;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匹配、与先进制造业相融合、与城市现代化相协调、与经济国际化相接轨、与百姓需求相适应,功能明确、布局合理、配套完善、特色鲜明的服务业发展体系,实现由制造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转型,全力打造现代服务经济高地和服务经济强市。量化到数字指标,到2015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总量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到48%;生产性服务业占比提高到65%左右,服务业地方税收占比超过65%,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比重达到45%左右;建成100个产业特色鲜明、集聚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业集聚区;形成200家省、市级服务业品牌企业,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千亿、超百亿元的服务业企业。

第四篇:“2.5产业”成邗江转型升级新引擎

“2.5产业”成邗江转型升级新引擎

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渗透性、高附加值、高产业带动力、高开放度、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等特征的生产性服务业,被称为“2.5产业”,现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近日,记者从相关会议上获悉,邗江生产性服务业呈现投资加快、发展加速、效益提升的良好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81.1亿元,全区2.5产业今年预计实现增加值近百亿元,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9%,成为我区经济新增长点,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

五大领域全年预计实现增加值近百亿

据了解,我区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软件信息、科技、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领域,预计今年全区软件信息、科技、现代物流、金融、商务等领域分别实现增加值11.2亿、8.6亿、21亿、18.5亿、36.9亿,同比分别增长24.6%、18%、15%、22%、17.5%,合计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9%,比上提高了3个百分点。其中,全区生产性服务业年销售过5亿元企业7家,纳税过千万元企业2家。

目前,一批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在邗江逐步发展壮大,已形成扬州高新开发区北园、蜀冈生态新区、甘泉创智湖形成区软件信息业“三足鼎立”的格局。今年,中科院扬州中心引进21个研发分中心,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创成了国家级孵化器和升级服务业集聚区,入驻高科技研发、孵化企业达150多家,全区建成各类孵化器15.8万平方米。载体平台的加速建设,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发展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优质项目争相落户,为“引擎”添动力

今年以来,全区生产性服务业重大项目新增投入达48.5亿元,同比增长25%,占服务业重大项目总投资50.3%。其中,信息产业综合体、物流业大项目建设不断取得突破。据统计,软件信息业正在实施注册1000万元以上项目由14个,投资规模达13亿元的税友软件南方基地、总投资近5亿元的罗思韦尔设计园正在加速建设。

落成后,税友软件集团南方基地(扬州)项目将建成一个国内一流的研发平台和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多功能集成化远程技术服务平台。该项目建成运营后,将形成20亿元以上的销售规模,进而成为税友集团在全国重要的软件研发、销售基地。

此外,一期投资30亿的联创软件园、总投资4亿美元的宝能软件园即将正式开工。据了解,这两个软件园区落成后,将各自拥有一栋150米的高楼,形成市区软件产业“双子星高楼”,都将成为集聚

软件研发、生产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软件园,聚集近三万名软件业人才。

170亿元增长空间成未来经济增长新亮点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工业制造休戚相关,我区以扬州高新开发区、维扬开发区为主体的都市型工业基础较好,以数控装备和“三新”产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特色彰显。预计今年工业增加值可达270亿元,同比增长11.1%。据悉,发达国家制造业对生产性服务业的拉动系数为1:1,即每一元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1元以上生产性服务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据此推算,未来一段时期,我区生产性服务业至少还有170亿元的增长空间。同时,随着机场开通,高铁立项,扬州正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格局,其名城宜居、商务成本低廉等优势将进一步凸显,这为我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成为我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第五篇:新激荡前行—浅议物业管理企业转型升级

激荡前行—浅议物业管理企业转型升级

30年的风雨历程已经悄然走过,回首改革开放的前沿征地深圳的物业管理,30年物业的发展已经从无到有,从就业人员位数较少到人员迅猛发展。一批批物业领袖企业应运而生。三十年,深圳取得了一个个行业的第一,成绩斐然,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9年,深圳物业管理企业已经到达1500多家从业人员超过22万,而且随着房地产行业的持续发展,物业行业的企业家数与从业人员将会持续攀升,在行业发展的同时,企业的盈利能力呈现逐渐减少的状况。作为行业从业者应该对过去三十年进行系统的顺利、规范,为今后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的作用。

一、行业升级转型的要求:

1、我国的物业管理发展速度快,但在高速发展的态势下,企业盈利能力持续降低,据中国物业管理协会在2007年对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涉及128个城市和地区的4600家企业的调查数据表明,仅有39.7%的企业实现利润且利润额较低,而60.3%的企业处于亏损或持平的状态。这些数据反映出多数企业生存状况的困难,盈利能力较其它第三产业的其它行业低,尴尬的境地迫切的需要物业企业寻求新的出路,一边是房地产的平稳发展,对后续管家——物业服务企业需求不但扩大,一边是物企的微利甚至亏损,行业缺乏健康有序发展,粗放型经营比较普遍,行业度第三产业的贡献率低于其他行业,人员素质低,劳动密集型的发展境地急需改变。

2、目前我国的物业管理还处于发展的关键时期,引入物业也就刚刚三十年,在行业刚摸索出头绪的时候,随着我国加入国际一体化,国外的物业个管理企业也对中国p庞大的物业管理市场蛋糕蠢蠢欲动,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国家改革,城乡一体进程的不断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呼之而出,一个具有广泛市场潜力的新兴市场悄然进入外资物业企业的战略视野,与国外的先进管理模式、先进的经验和发展历程不就久的优势相比,我国、的大部分物业企业发展实力欠缺,缺乏相应的创新与改革升级产业,不少企业还停留在雇几人个扫扫地,找几个保安看看们,招几个维修工修修东西等单一服务层面的营运模式。试想这样的企业如何能应对外部物业企业的强有力冲击,因此应加快物业企业的升级与转型。越

早约减少被动的挨打。

3、物业管理行业的迅猛发展 是行业内部提出了转型的要求。以深圳的物业为例,目前按深圳的物业企业家数众多,相当部分的物业企业缺乏有效竞争力,盈利的条件与盈利的模式思路欠缺,缺乏必要地改革创新举措,多数以维持现状为主,思想上认为物业是微利行业,再怎么折腾就这样,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同时物业企业内部面临诸如人才短缺、技能创新少,物无力无资金转型的情况,很多小物业企业本身就是私人的资金避难所,稳定微利就是他们的目标,目前多数公司为业主要提供的仅仅是基本的清洁、绿化、安全,维修等最基本的服务,对业主的服务需求未能有效延伸与外挖掘,要营造对业主文化生活及情感的有效深层次服务需求,有普通的物业服务转向创新型高端物业服务升级转型。

针对我们 的物业发展面临的转型升级的现实问题,作为我们的物业服务企业和相关单位因做出哪些应对的有效防范措施是摆在我们每个物业人面前的当务之急。笔者认为要解决物业行业转型升级需要从如下着手:

(一)、改变制约物业企业盈利的单一型服务运作模式,向综合类型的物业进军 当前的许多物业企业为业主提供的服务单一只能提供最基本的保洁、绿化、消杀、治安消防、维修保养的基础服务,服务提供的广度与升深度都与快速发展的时代已经不相符合,时代在进步,服务的涵盖范围与服务的标准也需做相应调整,当前物业从业人员学历偏低,多少的为小学初中文化,大专及本科以上人员在物业企业所占比例十分小,同时由于物业行业较房地产行业相比地位相去较远,待遇普遍较低,加之从业者自卑心十分严重,物业行业需要要依靠劳动密集型来创造价值,科技和脑力劳动创造价值在物业行业很少运用并体现,因此需要加大物业企业的科技运用,智能化的系统要逐步的运用到物业管理日常中去,一些节约型、环保型的物业管理举措要大胆运用到小区管理中区去,充分的改变过去的传统使用能源方式,积极试运用诸如:地源热泵、电梯有源回馈器装置,蓄冷空调、合同能源管理,使用冷凝水、梯级用水,使用中水等节能举措,此外由于目前的物业经营覆盖面较少,国外和国内一些先进的服务企业转向综合化经营,像第一太平戴维斯等企业率先在服务项目推行多种综合化服务,提供了信息咨询、房产租售、工程装修咨询、代售车票、预订酒店,代办车辆年审、交通违章办理等多项有偿服务。一些企业利用销售房产等方面对顾客购买心里与深层次需求度的把

握,陆续推出房产营销策划服务,在开源方面:一些物业由于担心业主任委员会对小区非范围内经营存在太多的顾虑,导致失去为企业争取盈利的机会,一些电梯内的广告、周末内小区的商家活动安排,五一、十一、春节等你重大节日知名旅行社的社区推广优惠参团活动都可以在一定的对居民影响降低最小的情况下进行,不要总认为这些是会导致业主不满意物业。其实担心可以不必过头,做好相应的措施,一样不失为一种综合经营方式,其实多种经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物价费涨价难,通胀严重,物业经营惨淡出局的尴尬局面。

(二)、物业管理的朝阳产业之说依然存在,说朝阳是因为他的起步时间不很长,有许多不够成熟的地方,同时也说明其具有相当可以挖掘的市场潜力,市场份额不断的在略显成熟的区域市场已经被大大小小物业企业所占有,依托部分城市转型,城中村改造,城市一体化,物业企业额可以尝试转移托管多类型物业。追随物业发展的内地扩张趋势,竞争加大以及外部的强有力的竞争来临,我们的物业企业应该在各方面加强转型:

第一、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物业转变,改变过去以主人自居的习惯,摆正服务心态,物业管理,管理的是物,服务是人,之所以有谈管理也是为更好的为业主服务。在一些外国的物业企业的冲击时,内部与内部之间加强合作交流,共同商讨提升服务品质的细节举措。2008年的制造业阵疼可以带给物业管理行业相应的思考。要拥有自己的知名品牌,拥有自己的高效能管理模式,能形成自己的规模经济,物业企业要向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看起转移,引入新技术、新投入,采用新管理、新形式,产生新效果,发挥新作用等。第二、要从普通管家保姆向高级保姆转型,定位高品质的生活,提供高端,专业,享受性服务,个性化服务,英美的管家式服务等。从服务的广度与深度转型。

(三)、物业行业是一个与相关行业关联度较高的行业,如何在激烈市场中前行,需要依托成熟的物业服务的基础平台,不断向下游进行延伸,开拓相应的资产管理经营模式,向更高的经营层面迈进,推行商业,写字楼等资产的战略管理,保值增值,不断提高创富能力,提高行业对第三产业的贡献力度。开展顾问式的委托服务,针对日益上升的运营成本,可以依托行业协会对相关的设备设备进行集中统一的采购,降低固定资产的投入使用成本。深圳会展中心即将隆重举行的“2011年首届中国物业暨设施交易博览会”为需要转型的企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转型平台,依托该展会,物业服务企业与物业的下游支持行业物业专项服务(装饰工程与材料、保安、清洁、家政、园林绿化、管理软件、教育培训、社区体育健身、社区文化)等企业;物业配套设施设备(电梯、智能化、安防、停车设施设备、能源、消防、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照明、通讯、环保等)企业和上游物业营销(房地产、二手房交易、物业租赁、物业资产管理经营等)企业有了更多的交流与合作机会,有利于物企升级转型。

一个行业的升级转型是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只有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敢先敢试的企业才能成功转型,笔者凭一己绵薄之力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行业的同仁积极思考,为行业升级贡献自己的力量,相信有了物业同仁的参与,行业转型之路会越走越顺利!

作者:华侨城物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刘国清

***

通讯地址:深圳华侨城物业锦绣花园管理服务中心

下载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word格式文档
下载聚焦苏州工业园区:驶上转型升级的“新航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