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时间:2019-05-14 21:46: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第一篇: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工会组织作为职工群众的代言人,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是新形势下党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发展,改革开放深入进行,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和劳动关系深刻变革,职工利益诉求、表达和维护日趋多元、多样和迫切,工会组织的维权工作面临着一系列新的课题和挑战。如何应对新矛盾、解决新问题,推动工会维权工作的实效性创,是摆在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当前工会维权工作存在的问题和矛盾

近年来,各级工会组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组织职工参与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工资集体协商等等,有效实现了关心职工生活,帮助职工解决困难,为职工服务的履职功能。但工会组织在维权职责的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

1、维权主体异位。《工会法》是工会组织的基本大法,也是工会履行维护基本职责的法律依据。但《工会法》中规定了该法的执法主体是政府或有关部门,工会维权主要通过采取与企业行政部门协商的方式进行,维权效果更多地取决于企业行政的干预力度,工会在维权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难以产生强有力的制衡作用。

2、政策刚性不够。当前工会维权难的现状,既有工会自身的原因,但《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的刚性不够、惩罚力度偏弱也是制约工会维权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于少数企业阻碍工会组建、严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等行为缺乏有效的制约手段,使工会在维护职工权益时处处掣肘,在客观上导致了有法难依、有权难维的现状。

3、维权层面狭窄。随着国企改革逐步深入,以及私营企业、外资企业的迅猛发展,一方面造成原国有企业工会组织地位弱化甚至被撤销,工会会员大量流失。另一方面,私营企业、外资企业工会组建困难,大量职工游离于工会之外,还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而这些职工恰恰属于权益易受侵犯、维权需求最为强烈的群体。

4、维权能力不足。由于部分工会干部的思想观念、能力素质与新的形势、新的任务不相适应,习惯于以传统的工作模式解决新的矛盾,严重滞碍了工会维权工作的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导致工会的维权理念和工作方式滞后于形势发展的需要,维权能力不足,维护手段单一,难以有效满足职工群众的维权需求。

二、新形势下做好工会维权的实效性重要意义

工会是党领导下的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党的十八大强调,要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因此,做好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做好维权工作是促进企业和谐发展的基础。俗话说“职工的心、企业的根”。企业的发展依靠广大职工,企业效益的好坏离不开职工的广泛参与与共同努力。因此,只有始终坚持把维权工作搞好了,职工的各项利益得到有效保障,才会不断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与主动型,才会为企业创造更好的效益,企业才能得以长治久安。

2、做好维权工作是保障职工利益的根本保证。当前,受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的影响,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现象还时有发生,因此,工会维权工作是一项势在必行的重要任务。各级工会都要充分认识做好维权帮扶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健全维权帮扶机制,创新维权帮扶形式,努力把工会维权工作提高到新水平。

3、做好维权工作是工会自身发展的核心要求。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是新形势下对工会工作的迫切要求,是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工作热切期盼。当前,职工的民主意识和法律意识越来越强,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维权工作已成为摆在各级工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点工作。因此,工会组织要赢得职工的拥护与爱戴,就必须把突出维权当作工会工作职能的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与向心力,组织的生命力和活力才会持久。

三、不断创新发展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对策建议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工会组织开展各项工作的核心,用什么方法,通过哪些途径维权,是应当重点研究的问题,它涉及维权的实际效果。当前,我们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会维权工作。

(一)创新和完善工会宏观参与机制。

1、建立健全工会向党委汇报及与政府联系的制度,发挥在党委、人大、政协和政府中工会代表的作用,畅通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反映并推动解决涉及职工和工会工作的重大问题;完善与人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沟通机制,参与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并监督落实,推动建立健全维护职工权益的法律保障体系;推动建立和完善市、县、乡工会与同级政府、产业工会与相应产业部门的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同时,各级工会要积极参加有关职工权益问题的政府部门协调会议与机构。

2、推动各级地方特别是县级及产业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建立完善,围绕劳动关系中的突出问题,健全工作制度,提高协商质量,并向乡镇(街道)、村(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新技术园区延伸。各级地方工会要与劳动保障部门、企业代表组织共同推进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和谐劳动关系工业园区”活动。在非公有制企业积极开展“双爱双评”和“关爱员工、实现双赢”活动。

(二)创新和完善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机制。

1、坚持维权关口前移,进一步完善劳动合同制度。要以非公有制企业、改制企业和进城务工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帮助和指导职工签订劳动合同,监督检查劳动合同执行情况,协助有关部门做好劳动合同管理工作,规范企业用工行为,努力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和履约率。

2、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行平等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要认真贯彻新修订的《集体合同规定》,把建立平等协商机制作为完善集体合同制度的重要内容,实现平等协商制度化、规范化。要以改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为重点,规范协商程序,突出协商重点,加强履约监督,并把加强集体合同制度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健全企业管理体制结合起来。要大力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合同制度。各级工会要认真贯彻国家三方《关于推行区域性、行业性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工作的指导意见》,把工作重点放在企业规模小、职工人数少、工会力量弱、企业又较集中的区域或行业,大力推进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要大胆实践,善于创新,力争最大限度地提高集体合同的覆盖率,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

3、进一步加大推行工资集体协商的力度。各级工会要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约行动,重点在非公有制企业和改制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的重点应由初始争取“法定利益”逐步向建立正常的工资共决机制、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工资支付保障机制提升。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真正使广大劳动者能够共享企业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成果。要继续抓好工资集体协商代表的培训,不断提高协商代表的整体素质和工资集体协商的工作质量。要建立工资集体协商专业指导队伍。要加强对工资集体协议履行情况的监督。同时,要指导基层工会与行政签订劳动安全卫生、女职工特殊权益等其他涉及职工劳动经济权益突出问题的专项合同。各级地方工会、产业工会和基层工会要建立规范的职工工资发放档案,实行动态管理,随时掌握职工工资变动情况。

(三)创新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机制。

1、切实提高职代会的建制率。要推动所有企事业单位建立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在非公有制企业,探索建立职工代表大会、职工民主管理委员会、民主议事会、劳资恳谈会、民主协商会等多种民主管理形式。在小型非公有制企业聚集的地方,要推行建立区域性、行业性职代会制度。

2、切实提高职代会制度规范化建设。一是要建立职代会标准化建设工作目标责任制,纳入责任目标考核序列;二是建立了召开职工代表大会向上级工会报告制度,职工代表大会预案报告制度;三是要建立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制度,提案答复做到一事一案,件件有答复,事事有着落;四是建立了与职工代表联系制度,受理职工代表的投诉和建议,维护职工代表的合法权益;五是建立了职工代表培训制度,每年坚持对职工代表进行一次培训。将职代会工作考核具体化,使职代会体系更注重实效性。

3、加强国有、集体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工民主管理。坚持把好改制政策制定关、改制方案审查关和职代会审议通过关,坚持改制事项及时公开、全面公开、全过程公开。在企业改制中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必须采用职代会“投票表决”的议事方法。要与政府有关部门搞好“联动”,共同把关,按规定应提交职代会审议而不提交的,企业不能进入改制程序。

4、继续深化厂务公开工作。要推动各地和企事业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厂务公开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厂务公开工作责任制、责任考核制和责任追究制,逐步实现厂务公开规范化、制度化和程序化。要把厂务公开向事业单位、非公有制单位延伸,坚持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列入公开内容。

5、进一步推动和规范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要依法推动公司制企业建立健全职工董事、职工监事制度,落实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的职权,坚持职工董事、职工监事由职代会选举产生,并向职代会负责。

(四)创新和完善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机制。

1、配合各级人大、政府有关部门开展劳动法律法规执法检查工作,努力做到与政府劳动保障监察相互配合、优势互补,并进一步推动劳动法律监督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工会劳动法律监督组织建设,探索建立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意见书、建议书等制度,开展多种形式的劳动法律监督检查活动。

2、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群防群治、依法监督”的原则,加强对用人单位劳动安全卫生状况的监督检查。实施以安全生产、文明生产为主要内容的“安康杯”竞赛活动,建立健全劳动安全卫生群众监督检查制度,完善工会劳动保护监督检查组织网络,推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检查、重大事故隐患和职业危害建档跟踪、群众举报事故隐患和参与处理伤亡事故等制度,建立工会劳动保护工作责任制。针对我省煤矿伤亡事故多、职业危害严重的现状,要进一步推进和规范工会参与煤矿安全管理和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三同时”审查验收工作,落实事故报告问责制,建立特聘煤矿安全生产群众监督员制度。

(五)创新和完善工会劳动争议预警和处理机制。

1、建立企业劳动争议信息员和地方劳动争议信息协调、收集及分析评估等制度,构建劳动关系状况评估指标体系,发挥工会信访部门和“12351”职工维权热线的作用,做好劳动争议预测、预报、预防工作;会同劳动保障部门和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健全三方共同负责的劳动争议预警机制,协助党政有关部门妥善处理职工群体性事件。

2、加强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工作。指导用人单位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要推动小型非公有制企业集中的地方建立区域性、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整合和借助各种社会力量,做好劳动争议调处工作;与劳动保障部门密切合作,配强配齐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的工会代表和兼职仲裁员,积极探索在工会设立劳动争议仲裁机构。

3、加强与司法、劳动、民政、信访等部门的合作,设立职工法律援助专项资金,建立健全工会对困难职工的法律援助与服务制度。要在县、乡(镇)、街道、社区和工业园区工会中,普遍建立职工法律援助机构,招聘工作人员,开展法律援助工作,引导职工通过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自身诉求,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六)创新和完善工会困难职工帮扶机制。

1、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推动送温暖活动经常化、制度化和社会化。要遵循市场规律,唱响工会品牌,面向社会广泛筹集帮扶资金和物资,建立帮扶长效机制,扎实开展“春送岗位”、“夏送清凉”、“金秋助学”、“冬送温暖”、“帮扶困难劳模”等活动。在注意做好城镇职工帮扶救助的同时,要把进城务工人员纳入工会帮扶救助的范围。加强职工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通过规范化建设,以困难职工信息网为依托,以职工服务中心为载体,构建法律政策咨询、就业服务、生活救助、医疗救助、子女就学援助一体化帮扶机制。

2、协助党政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要积极参与政府就业、再就业政策的调研制定和监督落实。要充分利用工会的优势,加强对下岗失业人员的职业介绍、技能培训和创业指导工作。各级工会都要扶持、培养一批创业带头人,带动下岗失业人员自我创业,以创业带动更大就业。

3、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社会保障工作。要积极参与研究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参加社会保险问题,协助有关部门做好下岗分流职工社会保险关系接续工作。要推动将符合条件的家庭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要配合劳动保障部门做好改制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合理安臵、拖欠工资和各种债务的清偿、经济补偿金的支付、社会保险关系的接续、医疗保障问题的解决等各项工作。

(七)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

在维权工作实践中,维权能力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工会干部的自身素质。因此必须要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严要求、高标准的具有一定素质的工会干部队伍。

1、夯实维权基础。工会干部要精通工会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工会法》、《劳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增强实践、参与能力。要加快企业工会工作步伐,企业工会组织还要坚持和加强培训,提高企业工会干部履行维权职能的能力和水平。在履行维护职能时,要求工会干部对劳动法规、劳动工资、劳动保护、社会保障体系等进行深入的研究,掌握各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履行好维护职能。现阶段工会要维护职工的利益,必须带领职工参与企业的民主管理,从源头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2、工会干部要敢于维权。工会干部必须具备敢于维权的勇气,这是对党和职工负责、忠于职守的工作精神和态度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工会干部的基本要求。因此,工会干部要把职工满不满意、认不认同作为维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职工合法权益遭受侵害后,应敢于依法为他们伸张正义;把职工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积极向有关部门反映;做到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都放在首位,快速办理,切实履行“表达”和“维护”的职责。

3、工会干部要善于维权。善于维权是对工会干部工作能力提出的更高标准和要求。它主要是指工会干部在维权的过程中的方法、技巧、策略和艺术的运用。要具备善于维权的手段和能力,就要建立健全和完善工会维权制度、机制,努力运用法律提供的参与平台,从源头参与企业文件、规章制度的起草、修订工作,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制定,使企业改革发展的整个过程都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第二篇:浅谈工会维权服务工作

试论工会维权服务工作

摘 要:工会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的基本职责和神圣使命,也是工会组织产生和存在的价值所在。“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不仅反映了工会组织的性质和任务,也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更是新时期工会组织工作事业不断发展的必然选择。“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其核心是切实维权,只有维护好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才能保护好、调动好、发挥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把广大职工“组织起来”。因此,切实有效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关键词:工会工作,维权服务

一、新时期企业工会组织增强维权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明显增强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健全,经济关系、劳动关系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逐渐凸现出来,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群体间利益矛盾的摩擦和碰撞,为职工合法权益的实现提出了诸多新的问题,增强了处理工人阶级内部矛盾的复杂性,劳动双方的利益摩擦越来越频繁。

一是就业形势严峻。二是收入分配差距拉大。三是劳动关系趋向多元化。四是职工队伍成分多样化。上述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直 1 接涉及职工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使工会组织参与调整稳定的大局,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也使工会组织参与调整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任务更加突出和繁重,但同时给工会工作的开展创造了更加广阔的活动空间,带来了新的机遇。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新形势,工会组织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中国工会十六大会议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自治区总工会九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按照“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切实有效地维护职责的合法权益,组织和引导职工立足本职,扎实工作,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中,充分发挥工作阶级的主力军作用。

二、当前企业工会工作的现状

目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的工会组织,其地位往往处于一种弱势状态。一方面工会活动经费受企业行政的制约。按照《工会法》规定,工会经费的重要来源泉之一是由企业行政划拨的,尽管工会组织可以要求企业行政按时足额划拨,但是企业的各级工会组织在企业机构的配置中处于从属的地位,处于事实上的上下级关系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在这种情况下,相当一部分企业行政以资金困难和企业长远发展为由而不能及时足额划拨,这样工会组织的各项活动不自觉地受到企业行政的制约;另一方面,工会干部的任免受制于企业行政。在当前工会干部的配备上,工会 2 主席在同级班子中按副职配置,企业行政虽无权任免同级工会主席,但工会主席毕竟是副职,时时处处受到企业行政的制约,而一般的工会干部的人事任免事实上都是企业行政决定,党委任命。而且工会干部的劳动报酬是由企业行政支付的。在这种情况下,工会组织在维权的行为中,在代表职工与企业行政的博弈中,其身份不是平等的,各项工作的开展不得不考虑企业行政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否则,不要说维护职工群众的合法权益,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了,就连其自身的合法权益都难以维护。

尽管有《工会法》,但工会干部依法办事仍然困难很大。尽管各级工会组织也顺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突出维权重点,但效果不是十分明显。因此,“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的要求只停留在汇报材料中,很难落到实处。工会工作只能避重就轻,主要搞一睦福利性管理,为企业的一些会议插旗、打鼓、布置会场,搞一搞文体活动,有人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来形象地概括工会的主要工作。久而久之,工会干部官僚主义作风严重,工会工作行政化倾向明显,加上工会干部得不到企业领导的重视,也不把理论强、素质高、业务精的干部配备到工会组织中来,导致了工会干部的整体素质不够高。这样,工会干部往往习惯于作汇报听指示,不能深入职工,深入基层了解掌握和反映职工群众的呼声,企业的职代会成了传送生产经营任务干部会,集体劳动合同没有实质性内容,厂务公开搞成 3 了厂“雾”公开,平等协商流于形式。面对企业侵害职工利益的行为听之任之,不敢也不可能及时制止,不敢提出不同的意见,更不敢用法律手段来解决。工会失去了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很难把职工“组织起来”。

三、切实强化维权工作的对策

首先,创新工会组织的管理机制,为工会干部维权扫除体制上的障碍。一方面改变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工会组织管理机制,实行工会主席和工会干部直接由上级工会组织委派的管理机制,唯有如此,工会干部才能不畏企业行政,依法要求企业行政及时足额划拨经费,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企业行政进行平等协商,签订和维护集体劳动合同,才能无后顾之忧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理直气壮地、有理、有利、有据、有节地与侵犯职工合法权益的行为作斗争。另一方面,在基层的工会干部实行由会员(代表)大会直接选举产生,从而从工会干部从思想深处牢固树立为职工和会员服务的意识,懂得手中权力来自职工和会员,增强工会干部的危机意识和全心全意为职工和会员的服务意识。

其次,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维权人才队伍。工会维权工作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或者说未能取得预期的效果,除了体制上的问题外,还与工会干部队伍素质未能适应形势相关。为此,建立和培养一支专业化的维权人才队伍成为当务之急。一要提高认识,就是要 4 坚持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统领工会的各项工作,努力学习并深入宣传十八届三中全会,要热爱工会事业并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维权工作的意义和作用要有足够认识,懂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二是深怀爱职工之心,就是要对广大职工抱有深厚的感情,恪守为职工服务之责,真正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善谋富职工之策,多办利职工之事。三要提升维权能力,要把好事办好,实事办实,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这就要求加大工会干部学习和培训的力度,让工会干部熟悉和掌握相关知识,包括业务知识、法律知识、政策知识、市场经济知识等,从而以清晰的工作思路,广阔的视野,恰当的工作手段、方法开展工作。四要转变作风,就是克服工会工作行政化倾向,反对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把精力放到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上来,时刻把握职工群众的脉搏,保持与职工群众的密切联系,维权工作才能做到点子上,从而增强活力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保护好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职工队伍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

第三,重视维权工作的实效性。目前工会维权工作的一大弊端是:重形式、轻实效,重数量增加、轻质量提高。例如,职工利益保障机制、参与决策机制、源头参与机制、民主意识的机制在各企业工会组织的建制率、职工覆盖率都不低,但实际效果如何,职工 5 的认可程度如何,难以衡量。有些单位的集体合同洋洋洒洒数万字,就是缺乏具体的内容,缺乏可操作性的履约检查,厂务公开是企业职工享有民主权利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不论从厂务公开的领导机构、工作机构,还是监督机构都非常完善,但就是流于形式,没有落实到位,缺乏维权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工会组织通过一定的载体,如送温暖工程、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等,把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精神文化权益,职工最关心、最期望解决的问题作为工会维权工作的重点,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把职工答应不答应、满意不满意,作为维权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赢得职工的支持,真正凝聚职工,真正与职工保持血肉关系。

参考文献:[1]刘翠.工会维权只能研究 [D].西北大学,2011年;

[2]黄华.我国企业工会维权研究 [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3]卢坤忠.兰石集团工会维权状况研究 [D].兰州大学,2012年;

[4]刘光庆.山东省工会维权问题研究 [D].山东大学,2013年;

第三篇: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

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

内容摘要

当前,如何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为此,长宁区团委通过召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座谈会、走访相关部门党政领导、到黄浦等区县学习交流等形式就此课题展开调研。本文研究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内容及具体原则,并通过分析当前存在的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提出了相关思考和建议。同时,本文还阐述了共青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应该发挥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未成年人 思想道德建设 针对性 实效性 共青团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未成年人的素质如何,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未来发展和伟大复兴。”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2004年中央8号文件颁布以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受到了学校、家庭、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关心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良好社会氛围。目前,上海共有未成年人306万,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上海能否实现“两个率先”、“一个前列”的战略目标。近年来,上海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形成了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面对新的形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也出现了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如何使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一、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和具体原则

(一)主要内容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其主要内容包括:

1、社会环境。环境对未成年人的思想影响重大,其重点是通过运用包括舆论、文化、法律、政策和规章制度在内的各种有有效手段,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营造有利于未成年身心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

2、学校教育。学校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和主课堂,其重点是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贯穿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工作摆在素质教育的首要位置,体现在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

3、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其重点是加强对家长的教育、培训和关注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未成年子女的教育。

4、社会实践。社会是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大课堂,其重点是广泛深入开展未成年人道德实践活动,精心设计载体,丰富内容,拓宽渠道,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5、阵地建设。活动阵地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有形载体,其重点是加强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主的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建设,坚持面向未成年人、服务未成年人的宗旨,积极开展教育、科技、文化、艺术等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活动。

6、队伍建设。工作队伍是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支撑力量,其重点是加强团(队)干部、青少年社工、志愿者等各类青少年工作者队伍建设,积极发挥他们各自优势,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持。

7、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保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取得实效的重要保障,其重点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委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二)具体原则

要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针对性、实效性,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势制宜原则。势是指新时期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形势和特点。这就要求做到“三个转变”:一是观念转变,实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需要我们深入未成年人群体,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需求。二是方法转变,就是要求工作的方法要从“灌输”转变为“引导”。三是自我转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者要有勇气面对自身的缺陷和不足,要加强自身的理论修养和实践经历。

2、因时制宜原则。时移世易,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也必须贴近实际,紧扣时代发展方向。这就要从需求入手解决问题,抓住未成年人渴求知识、渴求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通过学校教育,社会交流等多种方式满足他们的需求。要从困难入手解决问题,通过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等充实未成年人的精神生活,引导他们辨识真善美,提高他们的科学修养和道德法制素养。

3、因人制宜原则。当前,未成年人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呈现多样化趋势。这就需要我们适当区分不同思想群体的未成年人,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的工作措施和方法。要从未成年人的成长规律、不同类别的特点和多样化的需求出发,充分调动广大未成年人内在向善、向上、向美的积极性,引导广大未成年人广泛参与,发挥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

4、因地制宜原则。各个区县未成年人思想状况、生活方式、价值取向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需要我们就地取材、不断创新,突出工作理念、活动内容、服务载体和工作机制的创新,要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上下功夫,把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得更活、更丰富多彩。

二、影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和社会环境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深层次的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时期,社会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给未成年人的成长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作用。

一是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收入分配差距拉大,社会上对穷富的评价标准发生变化,导致部分未成年人心中不平。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分配的多样化,归根到底是利益的多元化。利益的驱动,有形无形之中对未成年人产生重要影响。一切向钱看,成为一些未成年人的目标追求。

二是传统道德面临挑战。国外的先进文化与腐朽思潮同时涌入国门,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充斥社会,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败下阵来,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和观念占据主导地位,诱导一些未成年人脱离了现实,思想道德出现危机,理想目标一片空白。

三是文化市场上的审美错位。一些文学艺术作品,为了追逐市场的卖点牟取高利,置社会责任感于不顾,在为未成年人提供的精神食粮中,掺入不少庸俗、低劣、暴力、色情的腐蚀品,对审美观尚未形成辨别能力比较弱的未成年人具有更大的腐蚀性和诱惑力。

(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存在误区

一是道德教育的内容脱离青少年的实际。道德标准抽象远离了青少年的实际生活,抽象的内容影响了青少年的理解,单一的标准影响青少年多样化的发展,道德教育与青少年人格和心理塑造处在分离状态。

二是道德教育的过程脱离青少年的主体。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向、内容、目标主要不是从青少年出发,而是把青少年作为被塑造的客体,这样造成与青少年主体的核心价值相背离,不能适应社会的变迁。

三是道德教育的形式脱离社会及青少年的现实。目前学校主要是以灌输形式进行道德教育,忽视德育过程中青少年之间、青少年与老师之间的互动,在社会层面的道德教育过程中存在着青少年低参与、甚至不参与的现象。

四是道德教育结果认识与行为严重脱离。目前道德价值标准存在虚化的现象,学生的道德行为已完全社会化,使学生在道德能力上面临多种挑战,在道德认识上都知道那么做,但道德行为却做不到。

(三)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给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带来新挑战

根据《第1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5年6月30日,中国内地网民人数已经达到1.03亿,其中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网民占较大比重。网上冲浪,已成为未成年人追逐的新潮。网络对于未成年人是一柄双刃剑,它既是一个新的信息源,极大地开拓了未成年人的视野,有利于现代素质的培养,同时又是一个新的伤害源,往往造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沉迷于虚拟世界,导致未成年人自律弱化,甚至人格异化,危及身心健康。

一是网上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的影响。未成年人从网上获取的暴力、色情信息,以及在飙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暴力游戏的强刺激中,逐渐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虚拟与现实的差异,形成以行使暴力为乐,以致人伤亡为快的思想和行为。大量的色情信息,对正处于青春萌动的未成年人,已经造成许多令人忧虑的心理刺激和不良仿效。过分沉溺于网上聊天、游戏等网上生活,造成缺乏自制力的未成年人学习成绩下降、旷课、逃课、甚至走向违法犯罪等危害。

二是不良手机短信的影响。由于短信功能从纯文本形式向融声音、图片、文字于一体的多媒体短信的进化,在乐于追逐新潮的未成年人中迅速出现了“手机一族”和“短信文化”。未成年人在享受自由交流的同时,私欲放纵和道德失范等人性的弱点也由此显露。其中危害最大的是黄色信息满天飞,以往多在成年人中流传的“色情笑话”和“荤段子”,通过手机短信蔓延到了未成年人中间,对未成年人的辨别是非能力又提出了新的挑战。

(四)独生子女群体、民工子弟群体等未成年人群体凸显新问题

当前,受家庭成长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社会不良风气等多重因素的交织影响,部分特殊未成年人群体心理和人格发育不健全。

一是独生子女心理问题突出。由于独生子女在家庭的“单一性”,导致长辈过分溺爱、过分期望、过分袒护。孩子在畸形的家庭教育下,发生人格扭曲,养成自私、偏狭、“唯我独尊”的心态和生活上的低能儿。从未成年人的父母来说,父母们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工作压力,一部分父母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花在工作上,对孩子疏于管教。同时也有人把社会上一些不良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带到家里,造成未成年人过早接触到社会不良现象,影响身心健康发展。

二是民工子弟被边缘化。一方面许多农村青壮年劳动力背井离乡,外出打工,把孩子委托给爷爷奶奶和学校,使留守未成年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容易产生犯罪;另一方面,随父母到大城市的孩子得不到同辈的承认,人格发生扭曲,容易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工作格局尚未形成在一些人的观念中认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责任是学校独担,出现了学校讲一套、家长说一套、在社会上看到的是又一套的现象,致使现实中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的教育相脱节。“重智轻德”、围着高考指挥棒转等现象仍然存在,也表明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工作格局还未形成。同时,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具体措施实施及实施后如何评价的问题上,尚未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估体系,致使各部门间存在着责任不清的现象,使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带来了一定阻碍。

三、增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若干思考

(一)构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环境

和谐社会与和谐未成年人是互为一体、相辅相成的关系。社会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够为未成年人提供优越的物质基础条件。同样,未成年人群体积极向上的健康发展,也会对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我们要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不断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环境。

1、加强宣传力度,抓好舆论引导

良好的舆论环境,对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要结合各种纪念活动,在报刊、广播、电视等媒体开设和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专栏,组织创作、编辑、出版并积极推荐适合未成年人的读物和视听新产品,形成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舆论导向。要发挥示范群体在实际生活中的导向作用,通过运用实际的事例以使未成年人从感性体验而到情感上认同。

2、加大监管力度,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社会腐败和不良风气不但影响未成年人正确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而且直接诱发青少年犯罪。要通过立法等形式,就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形成相关的法律和法规,统一认识,以此来加大对文化环境的监管。各级政府和执法机关要对社会环境立法整治,持续不断地进行反腐、打黑、扫黄、禁毒、反邪等项工作,从根本上扭转社会风气,净化社会环境。

3、建立健全教育阵地,大力开发闲暇资源

积极整合社会德育资源,为未成年人提供德育活动的基地和健康的校外活动场所。整合老党员、老教师等社会资源,建立中小学生社会实践基地,丰富未成年人闲暇生活。注重发挥各类教育基地的作用,争取让弱势群体和流动人口的子女也能够参加学习和活动。同时,还可以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参与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馆的建设。

(二)强化学校、家庭教育,加强思想引导

1、进一步加强学校德育工作

确立德育为首的观念,进一步明确学校作为对未成年人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应真正担负起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建立和完善德育工作体系,结合实际制定具体规划,建立和完善校长亲自领导,班主任、辅导员和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的德育工作体系,充分发挥学校工会、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作用。加大学校德育投入,落实德育专项投入,并随着教育经费增长,逐步加大支持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师应不断接受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要深入社区、深入基层,了解社会、了解生产生活领域的各个方面,及时掌握社会发展的状况,实现同步教育,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使教师的言行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要选派责任心强、素质高、业务精的教师担任团委书记、少先队辅导员及班主任,充实德育工作力量。同时,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主体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中运用讲故事、角色扮演、讨论、个案学习、游戏等各种方法,使未成年人觉得道德教育是富有挑战、满足感和趣味的学习,而不是老套的说教。要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提倡老师与未成年人相互尊重和互动,就道德、价值观等问题展开坦率的对话,把“蹲下来说话”更进一步发展为“坐下来对话”。

2、进一步发展家庭教育

家长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行为典范,并不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的素质,提高教育子女的知识和技能,善用管教方式,多以正面鼓励、诱导感化为主,在活动中使家长与孩子的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不断补充、提高和改变。扩大、提升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数量和质量,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家庭教育的宣传、普及和培训,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念和科学的成才观,通过日常的言传身教给子女以陶冶,使他们从小在父母的全面关怀中通向德智体全面发展。把家庭教育的情况作为评选文明职工、文明家庭的重要内容,各单位要积极引导职工、居民重视对子女的家庭教育,讲究教育方法,并支持和配合好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三)引导未成年人正确上网,建设健康网络世界

1、加强对网吧、网站的管理

推进放心网吧创建工作,在学校和社区建设一批非营业性的上网场所,使未成年人能安全上网、健康上网。丰富各类网站中受到未成年人欢迎的网页和专栏的内容,引导他们进入安全健康的网上精神家园和快乐大本营。支持学校、共青团、网上青年社团等开设各类符合青少年需求的特色网站。

2、加强网上正面引导

组织开展优秀网页制作评比、网上征文、知识竞赛、手机短信编辑大赛等活动,探索网络思想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方式。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道德教育,宣传《全国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实施“百万雏鹰网络计划”,指导未成年人自我制定《文明上网公约》,争当“网络文明小卫士”,引导未成年人文明上网、上文明网。开展“我与父母共在线”等活动,营造良好的家庭信息环境,“放大”网络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积极影响;组织“青春自护远离网瘾”系列活动,邀请专家为青少年做戒除网瘾的专题讲座。

3、组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网上志愿者队伍

通过“大手”牵“小手”,整合社会力量,充分发挥志愿者的作用,关注并参与BBS、聊天室、网络游戏等未成年人集中的领域,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以未成年人喜闻乐见的语言和形式进行有效传递,有效引导,把握网络话语权。

(四)整合社会资源,形成有效工作机制和格局

1、建立党委统一领导、文明办组织协调、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责任,而是涉及到方方面面。可成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办公室等专门机构来负责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把社会各个方面、政府各个部门的力量调动起来、整合起来,共同关心、共同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2、树立和落实大教育的观念,走学校、家庭、社区共建的路子

学校德育不仅仅是德育老师的工作,而应该是全校教职工以及家长、全社会关心的工作。因此,学校、家庭、社会三个环节应该统一起来,形成合力。学校教育要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家庭教育要着力营造培养孩子良好心态、健全人格和道德修养。社区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要发挥社区功能。通过把学校、社区、家庭三个方面力量有机组合,形成以学校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的“三位一体”的思想道德教育网络,共同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3、分层分类确定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内容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各项内容既紧密关联,又相互区别,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对未成年人每一阶段思想道德建设的具体目标,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必须抓住主要方面,有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可根据未成年人在不同发展阶段健康成长的需要和身心特点,按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等不同年龄阶段形成相关职能部门的工作菜单。

4、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机制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估体系,把教会未成年人怎样做人放在最基本的位置,从个人(掌握生活技能)逐渐到社会人(学会承担社会角色的权利与义务),然后再发展到道德人(做道德高尚的人)和政治人(做讲政治的人)。通过实施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群体评价、综合评价等方式,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未成年人对工作项目、活动内容进行评估。

四、发挥共青团组织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一)坚持正面引导,着力深化团队主题教育

正面引导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根本。共青团可以针对未成年人的身心成长特点,坚持分层次、有步骤地正面引导,充分利用法定节日、传统节日、历史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纪念日等具有特殊意义的重要日子,着力巩固和深化传统的主题团日和主题队会教育活动,通过开展“雏鹰争章”、18岁成人宣誓仪式等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紧密结合中小学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的内容,加强民族精神教育、感恩教育、关爱教育等,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增强他们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利他主义意识。同时注重青少年先进典型的道德示范作用,开展“优秀团员”等评选表彰活动,为广大青少年树立榜样。

(二)突出道德实践,拓展活动形式

道德实践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重点。共青团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广泛开展“手拉手”、“少年雏鹰行动”、中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学生成人预备期志愿服务、保护母亲河等实践活动,推广青少年道德成长卡、跳蚤市场等项目。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鼓励未成年人在集体生活、家庭生活、在社会生活、社区生活中做明礼诚信、尊老爱幼的小模范,通过亲身经历和获得真实感受,在实践中教导和规范他们的行为习惯,提高他们的基本素质。

(三)注重文化熏陶,营造积极健康的青少年文化氛围

文化熏陶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方式。共青团可通过实施“青少年新世纪读书计划”和“青少年网上文化行”活动,在中小学生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之风。开展青少年文化园创建活动,通过举办特色鲜明的青少年文化艺术节、少先队文化巡礼和各类才艺展示、文体比赛等活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使广大青少年在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环境中培养关爱之心,在人人做主人的氛围中培养责任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陶冶情操,在追求美好的气氛中培养真善美的品质。

(四)维护合法权益,优化青少年成长的社会环境

维护权益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基础。坚持抓好《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规的贯彻执行和宣传教育工作,引导青少年不断增强法律意识,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加大优秀“青少年维权岗”的创建力度,配合有关部门依法打击侵害未成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开展“少年儿童平安行动”、青少年毒品和爱滋病预防教育、“青少年网络文明行动”,实施“青少年违法犯罪社区预防计划”,加强对社区未成年人的教育、监督和服务。

(五)加强组织建设,形成富有成效的团队工作机制

组织建设是团队组织在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作用的保证。要建设一个有凝聚力的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特别是在中小学,要进一步明确共青团和少先队的组织设置、干部配备、主要职能和工作任务,把学校共青团和少先队工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学校教育发展规划和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估范畴。加强中学生团校、业余党校建设,抓好中学生课堂学习小组和学习型、兴趣型学生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健全在中学生中开展“推优入党”工作的机制。加大团属活动阵地、青年中心建设,为未成年人提供更多更好的活动场所。加强团属和青少年网站的建设与管理,尝试对网上青少年言论进行监控,同时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网上青少年活动,充分利用现代传媒和现代化手段做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和引导工作。

第四篇:浅论增强企业政工工作的实效性

浅论增强企业政工工作的实效性

(中盐榆林盐化有限公司白康)

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企业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条件。当前,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处于经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利益多样化及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国有企业职工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发生很大变化,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这个意义上讲,如何适应新形势和新任务要求,切实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是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认真对待和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实效性是我们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如果无法实现乃至增强其实效性,则企业的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就很取得成效,企业也就难以壮大发展。何谓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就是指思想政治工作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产生效力和效用的特性,即思想政治工作产生的积极作用。

一、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重要性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种思想以及生活方式等通过现代传媒方式迅速传播,各种思想观念、价值观念通过“经济通道”渗透到社会各个领域。我国正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还存在着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经济增长方式粗放等问题,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

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这种多样化的经济结构,必然多层次、多角度地影响人们的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企业改革的难度也越来越大,改革的面也越来越宽,职工面临多种选择,难免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困惑。面对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只有继续把深化改革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机结合起来+善于从企业经济建设的整体格局进行思考和开展,努力增强其实效性,才能担负起为构建和谐社会保驾护航的历史重任。

(二)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客观需要

21世纪是信息产业大放异彩的世纪,它不仅将使世界经济的面貌为之一新,而且还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信息化的推动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对的对象素质、人文环境等也发生着根本性变化。信息化时代需要的不是劳动者更多的体力支出,而是劳动者的智力支出,这就要求劳动者必须具有更高的技术知识水平。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为分散、小型、多样化的生产创造了条件和可能,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在传播科学思想、正确理论的同时,必须符合信息化的发展趋势,正视工作对象的素质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利用信息化的社会成果增强自身的活力,只有这样,思想政治工作才能被人们普遍认同和接受。

(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自身发展的需要

在多元化经济、社会结构和信息化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适应环境、任务、内容诸多方面的变化,就必须把握干部群众的思想动

态,认真研究其思想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研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带来的革的深刻影响,研究人们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的转变,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领域。必须不断拓展新的内容,不断改进原有的工作方式方法。在强调内容、注重实践的同时,也要正确认识方式方法的重要性,并通过一定的载体,把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具体化,使思想政治工作更好地落到实处,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实效意识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不强,恐怕应该先从思想政治工作者的主观上找原因。目前社会上有一种倾向,衡量一个单位思想政治工作优劣的标准是主要是看以搞了多少形式活动,做了多少工作,而实际取得的效果只是放在次要位置,甚至不加以考察。在这种只重形式不重视实效性的思想的影响下,有的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出现了雷声大、雨点小;声势大,效果小;喊得多,干的少的现象。这样的工作开展再多,也较难得到职工的支持和认可。我们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在企业领导干部中、政工人员队伍中药树立起工作“实效性”的观念。让“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始终贯穿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全过程,成为既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落脚点。

(二)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思想政治工作是做人的工作,其前提是了解人,基础是尊重人,核心是关心人,途径是激励人,、目的是凝聚人,因而我们必须在开展工作中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这是党的宗旨和群众路线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体现。我们在思想政治工作讲求春风化雨、耐心细致,切实了解员工的所思、所想、所需,掌握员工情绪,研究员工思想观念的变化,把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与帮助员工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既讲职业道德。又办实事,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企业的“企”字,《说文解字》里称,从“人”,“止”声。望文生义,“企”乃“无人则止”。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以人为客体、以人为核心的工作,因此,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研究解决职工所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上。首先,要坚持从职工的根本利益出发,把维护和提高职工的合法权益作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挂在心上,想职工之所想,急职工之所急,办职工之所需。其次,要突出“情”和“活”字。突出“情”就是要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要有“人情味”,要在企业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互带”的氛围。突出“活”,就是要掌握职工思想动态,不机械、不死板地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三)坚持与时俱进,在创新中提高

创新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发展的灵魂,也只有在不断改进创新中,才能增强工作的实效性。观念创新是前提。只有观念创新了,内容、方法才能实现真正创新。内容创新是重点。思想政治工作在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中的特殊地位与作用,决定其内容必须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把准时代脉搏,摸清思想状况,抓住存在的突出问

题,将大量鲜活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内容作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素材,重点要增加文化含量、科技含量和管理含量。方法创新是支撑。既可运用各种会议、电化教育等传统载体,又可因地制宜采用网络平台;既可借鉴管理、心理和人文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又可运用社会文化展览等思想文化阵地,发挥好企业文化的作用,使职工群众在寓教于乐中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还要特别注重树立并宣传身边的先进典型,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在一定的企业环境里进行的,企业环境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客观外部条件。如果把思想政治工作比作“表演”,那么社会环境就是“表演”的舞台。不同的企业环境对思想政治工作会提出不同的要求,产生着不同的影响。要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适应我国的形势发展变化,大力开展科学发展观的教育,科学分析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深刻把握企业战略发展面临的新课题,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方法,使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环境协调一致。

经济建设处在整个企业的中心位置,思想政治工作就要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服从和服务于企业的经济建设,为企业经济建设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促进企业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思想政治工作既不能凌驾于经济建设之上,也不能游离于经济建设之外,如果离开经济建设来做思想政治工作,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成为“门外

汉”。因此,企业党政领导必须团结协作,要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改革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思想政治工作的位置找准了、摆正了,思想政治工作就有了广阔的天地,可以大有作为,就能处在主动、有利的地位,发挥出自己的威力和作用。

综上所述,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精神劳动,具有独特的价值,既产生社会效果,也产生经济价值。要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还须了解其规律性和特殊性。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企业发展的要求,是人的思想发展的要求。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要注意的问题:一是要把握思想政治工作产生作用具有间接性、隐蔽性和需要多方配合;二是要防止思想教育单向化、解决实际问题简单化和回避矛盾不敢工作的倾向。增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前提是增强实效性意识;条件是把准职工思想脉搏;关键是坚持以人为本;企业党政工团齐抓共管是保证。

第五篇:关于中国工会维权观的研究

关于中国工会维权观的研究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健全和社会转型的不断推进,中国工会必须努力调整自身定位和工作方式。中国工会维权职能的凸显既适应了社会群体利益分化对增强社团代表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党和政府对于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要确立正确的工会维权观,必须认真把握工会面临的经济社会形势,从整个社会运行机制的角度弄清工会维权的现实处境和潜在机遇。本文将围绕“维护什么、怎样维护”这一核心问题,从工会职能的转变及原因、职工权益实现的基本情况和问题、工会维权的基本特点、确立正确维权观所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这四个方面加以探讨。

一、中国工会职能的转变及其原因

中国工会由四项职能并举到突出维权职能,这种职能的转变植根于中国社会的整体变迁。我们之所以说它是一种整体变迁,是因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心理等众多因素交织在一起,相互作用,构成了历史变化的立体图景。中国工会突出维权职能,必须从这幅历史变迁的立体图景出发,才能得到正确全面的理解。

1、利益主体分化为工会实现维权职能提供了经济动因。在改革开放前,职工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整体利益完全融为一体。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利益一体化的格局被打破,原来行政主导的模糊的劳动关系逐步变得清晰,利益主体之间的界限更加明朗。作为职工一方代表的工会,需要逐步摆脱传统的企业行政附 属的地位,获得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既是职工对于工会的基本需求,也是彰显工会对于职工的代表性的主要方式。

2、政治权力对于社会控制的放松为工会实现维权职能提供了体制空间。在改革开放前,我国社会从运行方式来看,政治权力对于经济、社会、文化实行全方位的整体性控制,这被有些社会学者称之为总体性社会。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权力对经济、社会和文化生活控制的放松,社会团体原来被挤压的发展空间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获得了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这也为工会逐步加强维权职能提供了可能。在我国当前的发展阶段,工会维权职能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治权力的伸缩程度。

3、和谐社会建设为实现工会维权职能提供了真正契机。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非公企业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式的多样化,劳动关系矛盾变得复杂尖锐,劳动关系从总体上具有非规范性和非均衡性。劳动关系是现代社会基础性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矛盾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因素。而从社会学的角度看,社会团体作为政府、市场之外的第三部门,在表达利益诉求、化解社会矛盾、缓和社会冲突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工会作为代表职工利益的社会团体,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发挥工会的维权职能,有助于化解劳动关系矛盾,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当前,我国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大力加强社会建设,这为工会突出维权职能、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二、当前职工基本权益的实现情况及存在问题

要探讨工会的维权职能,我们必须首先弄清楚职工权益的基本内容,以及它的实现情况。只有把握了职工基本权益的状况之后,才能进一步研究讨论工会维权的路径选择和发展战略。从基本类型来看,职工的权益主要包括经济权益、民主政治权利、精神文化权利,下面分别就从这三个方面加以简要讨论。

1、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实现状况

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来看,职工的劳动经济权益是职工权益的核心内容,并且构成其他权利的现实基础。职工劳动经济权益包括劳动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劳动安全卫生等权益,而在这些权益中收入分配是其中的关键。这里主要讨论职工收入分配权益的情况。当前,中国的基尼系数已经超出了国际警戒线0.4,职工与企业经营者的收入分配差距进一步拉大,造成了比较严重的贫富分化。职工在初次分配中的不利地位主要由如下因素造成:由于在部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中经营管理者与政府主管部门存在某种程度的潜在利益瓜葛,企业在实行初次分配时缺乏有效监管,职工工资收入增长不能得到有效保证;在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规模较小企业,职工不能形成与资方相抗衡的力量,也就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企业的收入分配;此外,在不少企业由于工会主席或者兼有企业管理方面的职务,或者已经进入企业领导层,自身的经济利益与经营管理者在事实上已经一体化,从而造成了个人双重角色的内在冲突,在面对相互对立的利益分割时往往不能有力地维护职工的经济权益。

2、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实现情况

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的实现是与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进程相一致的。从基本实现形式来看,职工的民主政治权利主要是选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在选举权方面,目前引起广泛关注的是企业工会主席特别是非公企业工会主席的直选。在直选工会主席的实践中,职工的权利意识、民主观念得到了提升,工会主席的服务意识、责任观念得到强化,推动了工会组织维权作用的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指的是职工的愿望和要求通过制度化的渠道,作用于企业决策和政府的公共政策。随着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和非公企业发展造成企业所有权结构的变化,以及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造成了企业内部管理进一步形成权威结构,职工民主管理的传统含义正在转变为职工民主参与。当前,职工民主参与的形式有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厂务公开、民主恳谈会、合理化建议活动等,但在实际运作中,前两者作为制度化的刚性参与形式所起到的效果有时候反而不及具有弹性的后两者,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缺乏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和工会非对抗性维权的特性有关。

3、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实现情况

从职工与社会的相互关系来看,职工的精神文化权益的实现包括两个不同的方面,一是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化过程,也就是职工学习、吸收、欣赏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另一方面是职工所创造的精神文化产品向外传播、辐射的过程,也就是职工文化对外宣传和影响的过程。职工文化(或者称为劳动者文化)是指职工在劳动过程中所形 成的思想观念、社会意识、价值取向、道德标准和集体认同等,而以劳权为中心的阶级意识是职工文化的集中表现与核心内容。当前在讨论职工精神文化权益时往往忽略了第二个方面,我们在这里主要讨论职工文化方面的问题。按照不同文化相互作用的一般原理,强势文化往往对于弱势文化具有更强的渗透力和辐射力。而一种文化的强弱与创造文化的主体在社会中的经济、政治地位紧密相联。从当前的现实来看,职工文化在社会中仍然处于一种相对弱势地位,职工在劳动中所创造和凝聚的观念、价值未能造成应有的社会影响。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市场经济对个人利益和物质消费的强调推动了个人主义和消费主义的滋长,而与此同时,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工人阶级形成的集体主义和奉献精神仍然主导着当代职工队伍,这两种文化和价值体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共同影响着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取向和精神状态。但同时,职工文化的成长壮大得益于两种因素从上下两个方面的推动,其一是在社会主义国家,工人阶级作为领导阶级得到了国家意识形态的大力支持,这突出表现在党中央提出的要从政治安排、权益维护、舆论宣传上落实好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主流媒体加大了对工人阶级事迹和精神的报导宣传力度(比如中央媒体“劳动者之歌”人物系列报道、地方媒体“劳动颂歌”专场演出等);另一个方面就是职工队伍中不断创造着新的精神文化产品,不断自发涌现出新的文化活动团体(比如打工青年艺术团、的士书画社等),展现了职工文化力图扩大社会影响的愿望和趋势。

三、中国工会维权的主要特点 中国工会章程规定,我国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时,更好地表达和维护职工的具体利益”,简称“双维护”,这是我国工会维权工作的重要原则。从这一原则出发,我国工会的维权工作体现了鲜明的非对抗性和协商性,这种维权特点受到外部环境和工会自身组织特点的影响,并从工会工作方式、维权途径和维权效果等方面体现出来。

1、中国工会维权的政治定位。在我国,工会接受党的领导,工会要围绕党政的工作大局开展工作,这是中国工会政治性的主要内容。这就要求工会在开展维权工作时候,必须自觉坚持“党政主导、工会运作”的维权格局,因此,我国工会维权是党政主导型的维权机制。这种党政主导的维权机制的一个主要表现就是依据党管干部的原则,实现了党政对工会主席的管理,而工会组织自身只是起到协管(协助管理)的作用。而在工会领导机关和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工会主席大部分由同级党政副职兼任。由于我国工会维权工作是党政主导,不可能采取西方对抗式的维权方式,因此,工会维权的实效性从某种程度上取决于工会组织所掌握的社会资源,特别是工会主席个人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和个人影响力对工会的维权实效产生较大的影响。前面已经分析,由于在企业里工会主席兼职化造成自身与企业管理层经济利益的一体化,也对开展维权工作造成一定的阻碍。此外,还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就是意识形态对经济问题的反作用力,推动了工会的维权。由于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规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坚持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方针。这种意识形态有时候反过来会促进工 人阶级的实际利益。在国有企业改革改制过程中,有一部分职工的利益受损,但国家的性质没有改变,意识形态没有改变,职工和工会就运用这种意识形态的规定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决策者造成了强大的舆论压力,从而推动实现了职工的权益。

2、中国工会维权的内在动力。工会维权工作的内在动力可以分为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方面的推动力,从总体来说,自上而下动力主要是指工会上级组织推动下级工会的组织建设,并对维权工作进行指导。自下而上的动力主要是职工加强组织化程度并通过组织的力量寻求权益保护。从总体上看,我国工会自上而下的组织动力比较强大,渠道也比较顺畅,而自下而上的组织动力仍显不足,这种组织动力不足不是意味着职工缺乏需要,而是通过这种途径在现实中难以真正实现高度组织化和力量的凝聚。这种动力运行方式上的差异根源于我国工会组织体系的结构特点——越是往上工会组织体系越是健全,特别是工会领导机关部门林立,结构繁杂,而越是基层,工会组织越是不健全,空壳化现象比较严重。工会组织体系内部这两种动力模式反映了我国工会政治性和群众性的客观要求,但要将这两种不同要求有机统一起来,往往使工会面临悖论式的困境。在劳动关系矛盾日益复杂和尖锐的情况下,职工需要工会更加紧密的围绕职工的利益诉求开展维权,更加体现工会群众性的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工会提出了消除机关化和行政化的目标。但工会组织发现在坚持党政主导的维权格局下,消除了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和机关化同时也就意味着丧失了维权的重要资源和动力。这就是当前工会组织一方面提倡克服行政 化和机关化,同时又努力争取工会主席党政副职待遇的深层原因。

3、中国工会维权的社会环境。当前,我国工会积极倡导工会维权工作的社会化,也就是要加强与各相关组织和部门的配合和沟通,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共同推动工会维权工作。工会对外联系的组织和部门主要包括人大、政府、政协、雇主组织等。与人大联系的主要方式包括职工和工会方面的人大代表通过议案表达职工的利益诉求,工会参与人大的立法以及与人大联合进行执法监督检查。与政协的联系则主要通过工会界的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表达职工和工会的意见和主张。随着社会阶层和利益群体的多元化,一线职工或工会界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所占比例在某些地区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由于党中央提出要在“政治安排”等方面落实党的依靠方针,因此,在这两个组织里,工会的主张和利益表达应该能得到制度性的保障。与政府及有关部门联系的主要方式则是建立了两者之间的联席(联系)会议,定期就有关问题进行交流沟通,工会参与有关政策的制定。此外,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工会在需要推进一项工作时,往往争取与政府有关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实行这种捆绑式发文也是中国工会维权的一大特色,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对下级工会和有关部门同时造成了压力,减小了执行阻力。与雇主组织的联系主要是通过三方会议和集体谈判这两种方式,在这两种方式中,雇主组织体系不够健全和代表性不够充分(越是在下级行政区域越明显)影响了这两项制度的作用发挥。而造成雇主组织不够健全的主要原因在于工会组织未能对雇主造成真正的压力。从社团发展的规律来看,协会的发展具有波动性,一个协 会和集团的形成在对相关群体和集团造成真正的压力时,相关群体往往会推动成立新的集团或协会进行积极应对,我们可以称之为社团发展的“挑战—应战”机制。而在当前“强资本、弱劳动”的情况下,由于工会组织未能对雇主一方造成真正的压力,雇主建立健全相关组织和协会也就缺乏外在推动力和内在积极性。

四、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中国工会推进维权,必须深刻理解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立足中国国情,从当前的发展阶段出发,循序渐进、着眼长远,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形成中国工会维权的发展战略。

1、要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维权观的深刻内涵。全总提出了“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维权观,这是对中国工会维权观发展的阶段性总结,对工会维权工作提出了战略性的总体要求。以职工为本,是从内容和主体来说的,包含了两层意思,其一,是就维权的目的而言,维权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的维权要从职工的需求出发,工会的维权为了职工,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职工。其二,就维权的基本动力而言,工会作为群众组织,其力量源泉是广大职工群众,工会的维权必须紧紧依靠广大职工,动员广大职工群众,充分发挥职工群众的整体力量推动维权工作。而在实际工作中,第二个方面往往容易被忽略。主动依法科学维权分别从基本态度、依靠手段、工作境界三个方面规定了工会维权方式,提出这样的要求有着深厚的社会历史背景。当前,劳动关系具有资强劳弱的非均衡性,并且在实际运作中,经济利益格局的形成很大程度上取 决于不同利益群体的博弈能力,工会必须增强责任感,采取积极主动态度,把维权关口前移,从源头维护好职工的权益。实行依法维权,一方面要求工会适应依法治国的时代要求和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的本质规定,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不断健全的情况下充分寻求法律的支持,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职工的权益,另一方面要求工会知法守法,把维权工作纳入法制化、规范化轨道,使维权工作在理性有序状态下实现,保持社会的和谐稳定。科学维权,要求工会具有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充分运用好各种人才资源,积极寻求智力支持,提高维权的科学化水平,这是对维权工作的更高要求。主动依法科学维权三者之间相辅相成,相互补充,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

2、中国工会要实现有效维权必须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我国工会作为拥有最大会员数的群众组织,由于实行一元化的组织体系,自上而下实现层层领导,在组织结构上具有金字塔式特点;但从功能发挥的角度来看,上层机关部门繁杂,而基层工会出现大量空壳化,因此在组织功能上呈现出明显的倒三角现象。这种结构与功能倒错的结果就是工会组织宏观维权力度大、微观维权难度大,出现这种倒错的根源在于职工对于工会事务的参与度不高,参与度不高的一个典型例证就是工会组织的高覆盖率与职工对工会的低认知度之间所造成的鲜明反差。当前,对工会组织一个比较流行的看法就是将其看作“职工之家”,“家”这样的用语凸显了情感纽带在塑造工会组织所起的作用,这是计划经济时代工会工作方式影响的结果,也是当前工会组织形象的一个隐喻式浓缩。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仅仅是“家”的定位 就显得远远不够。工会不能满足仅仅作为“职工之家”,它应该以经济政治利益作为相互联系的纽带,代表职工广泛参与到经济运行和政治决策过程中,成为真正代表职工利益的经济政治团体。“集团内部交往的频率和持续性将决定该集团的力量。”1因此,加强工会的组织建设,避免工会组织空壳化,一个关键问题就在于调动职工的积极性,提高职工的参与度,加强工会会员之间的相互交往,在这种交往中提高劳动经济权益作为联系纽带的分量,增强工会组织的凝聚力。

3、中国工会实现有效维权的战略举措。任何一种制度和工作方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和历史条件下会产生不同的效果。工会是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团体,它的维权活动受到特定社会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的影响。中国工会开展维权活动,必须适应政治体制改革进程,并充分考虑社会可承受程度。在当前的情况下,按照现实可行性和实效性进行排序,工会要依次做好如下三项工作:劳动法律法规的落实和监督、工会干部队伍的培养和交流、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制度的实施,下面逐一进行分析。其一,我国已经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而劳动法律法规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等劳动法律法规的不断出台,工会维权拥有了更多的法律支持和有利条件。而推动法律法规的贯彻落实,也将成为工会维权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会要具体指导职工争取各项权益,同时为职工提供便利的法律援助,并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监督。之所以将劳动法律法规的落实和监督摆在首位,一是因为它适应了市场经济 1 [美]戴维·杜鲁门,《政治过程》,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48页 是法制经济的本质规定,更重要的是,它更多的是从细节和技术上实现工会的维权,不会在政治层面造成太多牵扯和影响。第二,前面已经分析,由于我国工会维权具有非对抗性和“柔性”维权的特点,工会干部所掌握的社会资源具有重要影响。在党管干部的原则下,加强对工会干部的培养以及与相关党政部门的干部交流,有助于增强工会组织的总体社会资源,从而推动工会维权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逐步推进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制度。从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来看,集体谈判集体合同制度是协调劳动关系的主要手段。但要真正实行这项制度,需要具备相应的政治体制基础和社会条件,工会组织必须要具有罢工权,并且具有集体行动的自主权。但这种权利的实行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由于多种因素的作用会对政治稳定造成潜在威胁。当前,我国正处于矛盾多发期,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成为一项重要任务,推进工会维权只能在党政主导下采取非对抗性的方式进行。因此,要真正实行集体谈判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集体谈判在事实上只能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推进。

下载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增强工会维权工作实效性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工会维权工作的几点思考《工会法》明确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这是法律对工会职能做出的重大调整和明确规定,是广大职工群众对工会组织的殷切期望。......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内容提要:指出目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高耗低效。分析其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重点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谈了自己的观点和工作中的具体操作:一、......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

    关于新形势下增强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的思考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理念”的确立,给当前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求,切实增强......

    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实效性

    党的17大报告指出: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如何增强中职德育教育实效性 摘 要:中职生是个特殊的群体,德育教育对中职生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做好中职生的德育工作,它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需要艰辛付出和坚定......

    增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强年轻干部培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源源不断地培养大批优秀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后继有人、不断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我国能否在未来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关键所......

    增强青工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五篇范文]

    增强青工思想道德建设针对性、实效性的研究内容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青年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本课题采用内调与外访相结合、问卷......

    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龙海燕

    增强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 【内容提要】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要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党员干部历史使命,就必须把理想信念教育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