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加强企业管理建立健全制度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制度,是企业自身的需要,也是企业面对市场风险与挑战的需要。企业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状况,制定满足管理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并加以严格遵循实施,才能持续、稳定、健康地发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及财政部有关规章制度的要求,各单位(包括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当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规范的规定,结合部门和系统内部的有关内部控制规定,建立适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管理要求的内部控制制度,并组织实施。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迈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A)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B)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C)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D)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A)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
(B)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
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 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假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C)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D)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A)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B)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 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C)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D)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手段建立控制系统,减少和消除内部人为控制的影响,确保内部控制的有效实施。
(E)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总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市场国际化、竞争全球化的大时代背景下,企业既担负着国家民族工业发展的重任,又面临着市场残酷的竞争。提高对企业管理制度的重视程度,积极健全符合自身的企业管理制度,使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是我国企业亟待强化的工作。
第二篇:健全制度狠抓落实
党风室2011-4
健全制度 狠抓落实 全力推进行政效能监督工作
——西双版纳州纪委监察局五项措施推进投诉监督工作的做法
近年来,西双版纳州投诉监督中心坚持以社会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为重点,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口,积极推进投诉监督工作和机关作风建设,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全州的经济建设和社会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抓组织,健全领导机构。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把行政投诉监督工作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委、政府整体工作统筹考虑,成立由州纪委监察局牵头,州发改委、州建设局、州交通局、州环保局、州旅游局等33个单位(部门)共同组成的西双版纳州投诉监督工作联席会议,对外公布投诉地址和投诉电话,制定相关工作制度,形成了一个反应灵敏、工作高效的投诉监察组织网络,确保行政效能监察工作顺利进行。
二、抓整合,形成工作合力。2008年,西双版纳州完成了对州发改委、州环保局、州旅游局、州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州交通局等8个部门的投诉监督职能整合工作,统一将8个部门投诉电话集中到州投诉监督中心,实现“一站式”集中办公,对 1 外设立“12345”投诉监督专线。并从州发改委、州建设局、州环保局、州旅游局、州交通局5个部门抽调了6名工作人员进驻州投诉监督中心,实行全天24小时值班制度,集中受理群众投诉咨询,及时转办群众各类投诉咨询。新的整合,使分散在部门的投诉监督资源,实现了集中统一,优化了资源配置,进一步拓宽了群众反映渠道,有利于集中处置群众投诉咨询,也有利于方便群众来人来访,进一步增强了投诉监督工作的主动性。
三、抓宣传,营造舆论氛围。一是充分利用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对投诉监督工作的宣传力度。先后在西双版纳报、西双版纳政府政务信息网、西双版纳电视台、西双版纳电台等新闻媒体刊播有关“12345”投诉监督专线及公开领导干部电话等宣传内容;在人流量较大的勐泐广场读书栏里开辟“12345”投诉监督专线宣传栏,有力地促进了“12345”投诉监督专线的宣传工作;制作印有汉、傣两种文字的“12345”投诉监督专线宣传卡、宣传海报,放置(张贴)于人流量较大的车站、集(农)贸市场、宾馆、酒店等公众聚集的场所。并将宣传海报发放到各县市、乡镇、村委会、村小组,加大在基层的宣传力度。先后在西双版纳电视台“新闻赶摆场”栏目,选择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宣传的内容,播放 7期投诉监督工作系列报到。二是开通了网络投诉平台,在西双版纳州纪检监察网页中,开设了 2 “投诉监督中心”网页,在线受理群众举报和诉求,刊登工作简讯,进一步拓宽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扩大了群众监督,增强了监督实效。三是强化与“政风行风热线”联动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政风行风热线”覆盖面广、传播速度快等广播媒体优势,做好“12345”投诉监督专线的联动宣传工作。努力把“12345”投诉监督专线同“政风行风热线” 一道办成一座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一个展示部门形象的窗口、一条依法行政的监督线、一个优化发展环境的重要平台。
四、抓制度,确保有章可循。一是建立和完善投诉监督中心联合受理、联动协调、监督检查等工作机制。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使工作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州投诉监督中心先后制定了《西双版纳州加强投诉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州投诉监督中心人员值班制度》等制度。不定期召开投诉监督工作分析会议,研究分析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投诉监督工作机制。二是推行领导干部电话公开制,加大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力度。为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工作、部门工作作风及工作效能的监督,规范部门从政行为,州投诉监督中心统一制作了敬告内容为:“XX局热忱为您服务,如果您对我局的服务不满意,请向XX局长投诉。如果您对XX局长的服务不满意,请拨打12345投诉”的敬告牌,发放到具有 3 审批权的33个单位,要求悬挂在各单位醒目位置,方便群众投诉咨询。在投诉监督中心新增加了33部有关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电话,进一步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和群众监督。
五、抓落实,工作取得实效。严格按照受理、登记、承办、领导审批、调查取证、撰写调查报告、批示处理、上报结果、归档等九大程序,认真处理每件投诉件。两年来,西双版纳州投诉监督中心通过 “12345”投诉监督专线接听群众来电47398个,其中通过专线电话、来信、来访、网络平台等共受理群众投诉788件,已办结782件,解答群众各类咨询4049件,接待群众来访435人次,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22万余元,向有关部门提出整改意见建议12条。(西双版纳州纪委党风室)
第三篇: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企业管理
Set up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strengthen enterprise
management
摘要:介绍了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国有企业经济的核心制度形式。在此基础上 ,论述了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配套改革 ,进而强调了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制度乃是企业振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管理;国有经济;改革
0引言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竞争主体,确定企业的主体地位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问题。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问题是企业改革,尤其是国有企业的改革就是需要企业经营体制的转换和企业制度的创新,同时也离不开外部条件的改善,作为国有企业如何使自己适应改革,了解改革,理解改革,参与改革,合理地平稳过渡,进而利用改革形势抓住机遇,主动迎接挑战,加速机制转换,努力发展自己,这是每个企业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1现代企业制度是搞好国有经济的核心制度形式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 ,是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是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有效途径 ,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建立产权清晰 ,责权明确 ,政企分开。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十几年来经济体制改革 ,特别是企业改革经验的总结和理论的发展。
(1)产权清晰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 ,既要明确企业中国有资产归国家所有 ,又要明确企业的国有出资者及其权利和责任。还要确立企业独立法人地位。目前 ,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属于国家是明确的 ,而产权不清晰主要是指国有资产出资人不明确 ,国有资产出资人的权利被割解 ,分散在不同的政府部门 ,资产保值增值的责任无法落到实处 ,企业缺乏独立的财产权利和利益。难以成为独立享有民事权利 ,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
(2)责权明确是指出资人所有权与企业法人经营权之间的权利 ,责任关系要明确 ,要依靠制度、法律来规范并予以保障。企业要以独立的法人财产权 ,自
主经营 ,自负盈亏 ,要对出资人资本保值、增值肩负责任。要保证出资人对企业行使资产受益 ,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和选择企业经营者的权利。出资人按其投入资金额对企业亏损和破产时的债务有限负责 ,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与国家投资和企业的权利和责任。使企业能够进市场公平竞争 ,优胜劣汰 ,解除国家对企业的无限责任。
(3)政企分开有2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政府与企业是不同的行为主体 ,因
此 ,政企分开首先要改变企业隶属于政府 ,确定行政级别等传统的管理方式 ,取消政府与企业的上下级隶属关系 ,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二是企业是一个独立的生产经营组织 ,是市场竞争的主体 ,以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为目的 ,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活动 ,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 ,争效益 ,图发展。政企分开的目的就是落实企业经营自主权 ,把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的所有者的职能分开。要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与途径 ,进一步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 ,运用法律和行政法规的手段 ,建立和维护经济运行的正常秩序。
(4)管理科学就是要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科学。合理的企业组织领导制
度 ,按照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制度相互分离和相互制约平衡的原则设置企业内部机构 ,理顺出资、经营者和职工以及企业内部各类人员的权利 ,利益关系 ,形成激励与约束相结合的机制 ,形成严格 ,科学 ,高效的企业现代管理制度和方法。一个企业在建立科学的、合理的企业领导机构与机制时 ,必须针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 ,突出重点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用政策促进管理。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政府
要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政企分开,解脱企业的历史包袱,使之轻装上阵,活跃于市场,服务于市场,收益于市场,使国有企业有一个飞跃发展,为壮大国有经济实力贡献力量。
2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必须坚持配套改革
总结我国多年来企业改革的经验教训,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 ,必
须按照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和国有资产所有者的职能公开的原则 ,探索国有资产管理和经营的合理形式与途径 ,从制度上规范政府和企业的行为。
政府的社会经济管理职能面向全社会各种经济成分 ,各种所有制性质的企
业 ,主要依靠经济、行政、法规手段来保证国民经济总量的平衡和重大经济结构与分布的合理调整 ,政府负责统筹规划 ,制定政策 ,组织协调 ,提供服务 ,实施监督 ,建立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
政府的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主要是对国有资产实施占有、使用、调配、处
分和收益的权利。国家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是一种特殊的行政职能 ,由政府的职能部分统一行使 ,它面向所有的国有资产 ,主要运用法律 ,行政等手段规范 ,检查和监督国有资产的经营状况 ,保证国有资产的权益不受侵犯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规范国有资产的行为 ,既要促进国有经济的结构调整 ,国有资产的流动和
重组 ,又要防止国有资产在流动重组中流失。资产经营者根据市场供求信息的变化 ,灵活地对经营性资产进行配置和运用 ,在市场竞争中实行经营性资产的保值增值 ,根据国有净资产占用量 ,落实资产经营责任 ,建立明确的资本经营责任制 ,提高资本投入产出的效益。
国有企业的另一个主要问题是社会保障体系。由于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企
业组织结构体系 ,企业办社会包袱大 ,负担重 ,机构庞大 ,人员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相应地要求建立和完善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 ,加快实施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一是要扩大基本养老金覆盖范围 ,合理确定职工养老保险水平,筹金水平和积累率 ,离退休职工由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统一管理。二是加快职工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三是扩大失业保险人员的失业救济 ,与此同时 ,要广
泛利用社会力量开展就业培训 ,生产自救 ,发展第三产业 ,扩大再就业的机会。
开展配套改革 ,还应积极推动国家的投资与融资市场 ,培育健全资本市场 ,发挥市场机制对投资活动的调节作用 ,逐步扩大直接融资比重 ,建立人才市场 ,运用市场机制选聘企业经营者与管理者。
总之 ,只有加速配套改革 ,才能推动建立国有企业现代制度的实施。
3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是企业振兴之路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点是对企业机构设置,用工制度 ,工资制度和财金制
度等进行改革 ,建立严密的责任制体系和科学管理。科学管理是企业振兴之路 ,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科学管理水平,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需求 ,也是国有
企业扭亏为盈 ,提高竞争能力的重要途径。
(1)加强企业管理是党中央一贯强调的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十六大报告中又作出重要指示: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 ,进一步探索公有制特别是国有制的多种有效形式 ,大力推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国有企业要发展 ,必须加强内部管理。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任何企业 ,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松管理。为了推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就必须强化企业科学管理 ,提高管理水平,抓企业管理 ,关键是严字当头 ,敢于负责 ,要重点在成本管理上狠下功夫。要建立和完善全国统一的会计制度 ,认真编制资产负债表 ,损益表和资金流量表 ,要努力按照有关法规和市场原则进行增资减债 ,把企业资产负债率降到一个较合理的水平。企业要明确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 ,实现由单纯重生产管理到重视市场营销和技术开发的转变。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强化基础工作。广泛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和手段 ,建立高效、准确、及时的信息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依法管理 ,依法经营 ,运用法律手段保护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合法权益 ,大力加强和改善企业管理 ,加强企业发展战略管理 ,关键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 ,抓住发展战略、技术创新战略和市场营销战略这些重要环节。
(2)加强企业管理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在改革攻坚阶段 ,加强企业管理更是一个战略性主题。过去 ,我们只是把管理工作当作企业发展中的一个辅助工作来看待。其实这是不对的 ,管理是一种 “战略资源”,从这一资源中可以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从现在管理规律中 ,我们可以看到管理的 “战略价值”。现在管理总结了很多国家的企业管理成功经验与教训 ,得出了一个人们公认的规律 ,在一个现代化企业中 ,每增加一个合格的体力劳动者 ,可以得 1∶1.5 经济效益 ,每增加一个合格的技术人员,可得 1∶2.5 经济效益;而增加一名合格的管理人员 ,可取得 1∶6 的经济效益 ,换句话讲 ,每为有效管理增加 1 份投入 ,就会获得6份产出 ,这是多大的效益。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 ,管理出效益不是妄谈。随着市场化的深入 ,会出现这样一个趋势 ,行业的平均利润逐渐形成 ,获得高于平均利润的手段一是靠科技 ,二是靠管理。“管理出效益” 这一点在现代企业发展中会表现的越来越突出。有的企业经营者深有体会地指出 ,现代企业是三分技术 ,七分管理 ,先进的技术不能弥补落后的管理 ,而先进的管理可以弥
补落后的技术。
(3)加强企业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内在要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方向。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按照 “产权清晰 ,权责明确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的原则 ,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 ,使企业成为适应市场的法人实体和竞争主体。从这一原则来看 ,管理科学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个基本要求 ,现代企业制度既包括清晰的产权制度 ,又包括严密的法人治理结构 ,更包括科学的管理制度 ,这可以从3个方面加以说明。
1)清晰的产权制度要求科学的管理制度 ,清晰的产权制度要求所有者不缺位 ,经营者不越位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是明显的。同时 ,他们的管理权限 ,管理责任也应该明确。要想做到管理权责的明确 ,必须有科学的管理制度。
2)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也要求科学的管理制度。我们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必须要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 ,这一治理结构要明确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管理职责 ,使之各负其责 ,相互制约 ,相互合作 ,法人治理结构的建立与完善 ,就要求有相配套的科学管理制度。
3)现代企业与传统企业的一个主要区别就在于管理的科学化与制度化。传统企业也有管理 ,但往往是凭经验 ,凭个人能力进行的缺乏制度与科学性现代企业是经营复杂的企业 ,单凭经验与个人能力是难以胜任工作的 ,只有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 ,才能使现代企业在纷繁变化的环境中 ,不断在竞争中赢得市场的主动权 ,推动企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说 ,一个企业如果没有科学的管理 ,就不能称之为现代企业 ,没有科学的管理制度 ,就不能称为现代企业制度。
(4)加强企业管理是国有企业扭亏增盈 ,提高竞争能力的主要途径。现代企业之间的竞争 ,既是产品 ,技术的竞争 ,又是人才 ,管理的竞争。管理能力管理水平是现代企业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企业要扭亏为盈 ,要走出困境 ,方法有很多 ,其中一个主要的方法就是要狠抓管理 ,向管理要效益管理是在不断增加投入的情况下 ,对现代企业要素的一种新配置 ,通过新的配置增加产出。管理方式的变化伴随着管理观念的变革 ,而 “观念一新、万两黄金”, “方式一变、价值无限”。改革开放30年来 ,在我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依靠管理创新 ,建立新的现代企业制度而走出困境成为 “经济法人” 的国有企业 ,集体企业 ,乡镇企业等。如 * * 集团依靠 “日清日高管理”,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
个亏损小厂发展到年产值160多亿的巨型企业;杭州****集团依靠自己的 “极限管理”,短短几年 ,就把企业资产2 000多万元增加到50多亿元 ,销售额从4 000万元提高到60多亿元。****城依靠 “数字管理”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业发展成为京城的 “商业巨人”。**依靠自己独特的管理创新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集团在改革中创造并实施了 “四优管理法”,企业效益连年递增。这方面的例子还有很多 ,另外也要看到 ,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 ,还有不少的国企管理水平低下 ,缺乏有效的管理规章与制度 ,管理基础十分薄弱。正是这种管理上的混乱 ,使企业的投入转化不成效益 ,而是转化成债务 ,企业在这恶性循环中走入绝境 ,有不少企业走向破产 ,不是产品不好 ,市场不好 ,而是管理不善 ,这从反面告诉我们 ,加强企业管理刻不容缓。全社会都要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企业管理工作 ,坚持从严管理企业 ,实现管理创新 ,尽快改变相当一部分企业决策随意制度不严 ,管理水平低下的状况。
搞好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和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 ,必须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改革的力度 ,发展的速度要同国力和社会承受能力相适应 ,努力开创改革、发展、稳定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第四篇: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如何建立企业管理沟通长效机制
摘要:管理的过程是一个通过发挥各种管理功能,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提高机构的效能,实现共同目标的过程。沟通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管理的有效方式。管理离不开沟通,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所谓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和信息的交流,是将信息由一个人传达给另一个人,逐渐广泛传播,达成共识的过程的过程。著名组织管理学家巴纳德认为“沟通是把一个组织中的成员联系在一起,以实现共同目标的手段”。没有沟通,也就没有管理。因此建立长效的管理沟通机制是很有必要的。
关键词:管理沟通;员工满意度;管理沟通机制
企业管理沟通体系建设内容
企业管理沟通体系建设需要结合企业组织构架与企业文化,从企业管理的深度和广度出发,为企业管理者设计出涵盖企业全方位、全过程、高效合理的一种管理沟通体系,对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管理沟通体系建设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① 确定沟通目标
企业管理沟通目标要融入企业管理的整体目标之中,应该具有多层次、多渠道,并且有明确的沟通目标和对象,同时创建的每一个企业管理沟通管控过程,都应当有一个或多个企业管理沟通目标和其对应,还要避免企业内部沟通群体之间因人情关系、老好人思想的存在而使沟通产生形式主义,最终使企业沟通的管控过程流于形式。② 营造沟通氛围
群体(或组织)之间的沟通氛围包括鼓励性和防御性的沟通。二者之间既是相互统一又相互独立的程,防御性沟通是限制沟通行为的一种过程,鼓励性沟通是促进沟通行为的一种过程。为确保能够将鼓励性和防御性沟通有机融合成为一个连续的整体,更好地促进双方之间的沟通,就是要结合实际工作情况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将防御性沟通不断的向鼓励性沟通进行转化。③创建管理沟通的网络
管理沟通网络作为管理的主要活动,它是与企业的管理模式紧密结合,相辅相承的,创构建管理沟通的网络主要目标是灵活、有效、实效。④确定沟通的方式、方法
沟通的方式和方法可以说是多种多样的。从企业内部来看,企业内部组织的周晨会,经营活动分析会,工作例会,检查通报,绩效考评会,培训讲座,组织的各种竞赛及文化娱乐活动等等都可以作为具体沟通的方式、方法。1.5管理沟通的监督评估 任何管理都是PDCA的一个闭合管理体系,对于管理沟通来说也不例外,要想形成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沟通体系,监督评估也是必不可缺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对管理沟通的实施过程进行监督与考核,一方面,要进一步明确考核沟通前后的关系,把衡量管理沟通的监控指标进一步细化、量化;另一方面是通过企业内部绩效管理小组、信息管理等小组对制度执行力的落实情况来监督管理沟通体系运行的规范化,以确保通过管理沟通监督评估最终达到提升管理的目的。如何建立管理沟通的长效机制
1、制定企业内部管理沟通机制,确立管理沟通的总体目标,是为了最终达到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为社会创造社会价值的目的。简单的说,就是通过提高管理沟通满意度,让员工自身感觉到有成就感,从而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的稳定。一方面,通过提高管理沟通的满意度,来增加企业内部管理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另一方面,通过降低企业内部员工的离职率,减少因为企业内部员工离职而带来的一些不必要的损失。从而通过管理沟通,将企业员工离职率控制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能够巩固企业内部的稳定,保护企业声誉,也能为企业创造相应的经济效益。
2、企业的沟通氛围一般都是以防御性为主。因此,如何在企业内部创建一个鼓励性的沟通氛围,让各层级之间的员工能够畅所欲言,毫无保留的进行沟通、交流,就企业的管理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及建议,以促进企业的健康发展。然而,防御性沟通与鼓励性沟通氛围在任何一个企业中既是一个连续的整体,同时又是相互完全独立的个体。完全的鼓励性沟通氛围会让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内的沟通失去控制,沟通中有可能出现总是说成绩而不愿意得罪人的情况。而完全的防御性则让企业各层级的员工有不信任感,就是有意见和建议也不愿意提,这会让企业与员工始终处在相互的对立面上。企业就是要通过采取一些适当的措施和管理活动,将企业的管理沟通氛围改为一个鼓励性沟通为主,防御性沟通为辅的合理模式。
3、在现代企业管理沟通中,由于企业的管理模式和管理制度,决定了企业员工基本上只能与上下级进行单一的上行或下行沟通,企业员工一般不会越过其直接管理者向更高层级的管理者进行沟通。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创建一个以双向透明的、多层次的、多渠道的、跨部门的多种链式的沟通网络。企业内部不同层级、组织或同事之间的管理沟通,可以采用多举办一些不同形式的,跨层级之间的座谈会、跨组织的团队活动、工作协调会等沟通网络,让沟通为企业的管理更好地服务。
4、一般来说,企业管理沟通的方式及方法都相对比较单一,采用书面方式的居多,而且大多数都是以内部通知的书面形式来进行沟通的,然而通知比较正式,对于需要进行沟通的内容来说则不能达到较好的沟通效果。因此就需要对现有的沟通内容进行分类,并在具体的管理沟通中,应该针对不同的沟通内容采用形式多样,活泼丰富的,人性化的管理沟通方式、方法。
第五篇: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
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
做好粮食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市场逐步放开搞活,粮食购销关系由计划管理转入市场调节,在这一转型时期,由于存在流通体制不完善,管理机制不规范,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等种种弊端,全国各地粮食部门的职务犯罪案件频繁发生,既影响了正常的粮食流通秩序,也给国家造成不可低估的经济损失。为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落实党内监督条例,保证干部职工依法公正、廉洁的履行职责,不断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近年来,秦稷集团公司按照上级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要求,认真贯彻“从严治党、从严治企”的方针,根据粮食企业实际,与秦都区检察院真诚协作,从教育入手,健全制度,强化监督,加强源头治理,加强和改进干部作风建设,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立足防范、教育先行,在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
实践使我们感到,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应着重解决针对性和实效性问题。多年来,各项思想教育活动相继开展了不少,但是教育形式单
一、内容呆板、效果不佳。我们认真总结了几年来的工作经验和教训,努力在教育形式、内容及方法上进行探索和实践,使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在教育形式上,努力克服表面化、简单化、概念化以及照抄照搬的做法。结合企业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力求使教育赢得入脑入耳的效果。制定学习规划,下发《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手册》、《预防职务犯罪资料读本》、《阳光行动在咸阳》和反映粮食系统典型案例的《警钟长鸣》等学习资料,做到中层以上干部人手一册;利用企业的信息网络,在秦稷网站建立了“警钟长鸣”、廉政警句、典型案例等教育专栏,重大节日对干部进行廉政提醒等形式,进行经常性教育;采取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方法,请秦都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做预防职务犯罪知识讲座和报告,每年4场,收听收看多人次。今年六月份,我们邀请咸阳市秦都区检察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秦都区检察院副检察长吴尚友、秦都区检察院职务犯罪预防科科长魏巧霞、秦都区检察院反贪局原局长、高级检察官张睿蔚、反贪局党支部书记田选利、反贪局侦查二科科长解春兴和综合科科长赵伟盟六位同志引用大量的各系统各行业各种刑事犯罪的案例,为全体干部职工进行剖析,对职务犯罪给国家、集体、家庭和个人造成的损失与伤害作了深刻阐述,用鲜活的案例、身边的人和事以法说教、以案说教,使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收到了预期效果。报告会之后,干部员工反响很好,各部门、分公司都认真组织员工进行座谈讨论,结合本专业和本岗位,查找不足和管理漏洞,制定和完善管理制度和整改措施。大家一致感到:这种教育形式生动、具体、针对性强、教育面大,有震撼力。从形式到效果,在我公司预防职务犯罪教育活动的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方式,选择有针对性的《职责与犯罪》电化教育片,以支部为单位,组织党员干部收听收看、座谈讨论、写观后感等进行警示教育;分期分批举办中层干部培训班、财务、审计、专业管理干部培训班,请公司法律顾问、审计局等相关部门的领导结合粮食系统的工作实际和典型案例进行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培训,对中层干部和管理干部进行法律知识教育;采取新提拔干部任前廉政谈话、发现苗头进行提醒谈话、公司党政一把手和纪委书记定期找基层党政一把手进行廉政谈话等形式进行廉政教育,并形成制度;将廉政教育和企业文化建设相融合,开展廉政文化教育;在教育对象上,坚持以重要岗位和中层及以上干部,特别是基层行政一把手为重点,健全了党委和行政议事规则、人事任免工作程序、司务公开及责任追究管理办法,理顺了党内监督和民主监督渠道,实施全过程全方位监督。在教育的内容上,坚持以教育和引导干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权力观为核心,以党纪、政纪、法律、法规教育为重点,以增强干部的纪律观念,强化干部的自律意识和法律意识为目标。结合企业的管理实际,注重将日常教育和重点教育、廉政教育和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专业培
训和法律知识培训有机结合,抓教育、抓引导,抓苗头、抓防范,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完善制度、从严管理,逐步走上依法经营、规范管理的路子。
加强制度建设,堵塞管理漏洞是遏制腐败行为,预防职务犯罪的关键。公司自2008年以来,相继开展了“从严治企,整顿作风”、“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服务”满意工程活动和“规范化管理年”等活动,努力实现各项管理规范化、经营法制化、工作标准化。坚持教育引路,全员参加,严格整顿,健全制度,规范管理,从严考核的原则,组织全体干部员工,立足本职,对照标准找差距,整顿职业纪律,规范职业行为。在推进本单位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服务的同时,通过法律咨询、开展“检企共建”活动、进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研讨等形式,依法完善了企业的各项制度,制定出台了《员工违纪处罚规定》,明确了违反企业纪律的的处罚规定,通过职代会讨论通过,试行了一年后2009年正式实行,成为公司干部员工人人皆知的企业内部法规。相继制定和完善了《中层干部管理办法》、《中层干部三项谈话制度》、《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及《责任追究办法》,《选拔干部公示制度》、《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十不准》等制度,并认真执行,严格考核,有效地促进了干部的自律意识和责任意识的增强。期间,我们不断寻求上
级纪检监察部门的政策指导和检察机关的法律支持,定期总结和分析企业管理中尚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有针对性地建立和不断完善了企业相关的制度,保证企业管理制度日益完善、企业管理日趋规范,增强了领导决策的民主化,管理行为的公开化,依法经营的规范化。首先,完善干部管理和使用制度。制定了《秦稷集团公司中层干部管理规定》,在干部选拔使用上,坚持“七制”即:基层单位民主推荐制、组织考核制、党政班子票决制、纪检部门一票否决制、中层干部任前公示制和任前廉政谈话制及试用期制。坚持管理干部和重点岗位通过考试、考核、测评的形式竞聘上岗,双向选择、择优选聘的原则,从制度上保证干部选拔任用和人事管理工作的公平、公正和公开。
其次,在企业管理方面开展工作量化考核排序,实施“政绩透明”工程。全面推行廉政建设责任制,将目标层层分解,责任落实到人,坚持按月按季量化考核,考核结果在集团公司网进行公开,实行了工作成绩、效果及奖惩的透明。企业的重大决策、大额资金使用、重要工程项目的立项要通过职代会民主讨论通过,领导班子集体决策,给职工群众以充分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第三,对易发生腐败嫌疑问题的管理环节,实行阳光作业。粮油购销、财务、工程管理和物质采购是加强企业管理、堵塞漏洞、预防腐败的重要环节。公司财务管理实行“收支
两条线”,坚持定期审计制度和行政一把手离任审计制度;公司相继制定和完善了《物资采购管理程序》等三项管理规定,规范了采购行为。对大中工程项目施工、重要设备和固定资产的采购实行招投标、小额物资和办公用品的采购实行货比三家,各管理专业会签制。物资管理采取先进的管理系统,增加了物资管理全过程的工作透明度,规范了管理程序,提高了办事效率;机动车辆实行集中管理、统一调度、定点维修,堵塞了管理漏洞,有效地遏制了违纪行为,规避了管理风险,促进了廉政建设。
三、突出重点、强化监督,建立和完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有效的监督是促进各项制度和措施得以实施的保证,如何建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方位布局的立体监督网络,实施全过程监督,是摆在企业纪检监察工作面前的一个艰巨的任务。
首先要解决干部的思想认识问题。包括纪检监察干部的认识问题,对于被监督者来说是主动接受监督还是被动接受监督的问题,对于党政一把手,如何处理好领导与同级纪委领导与同级监督的问题。公司党政一把手李元同志带头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放在党委和行政工作的首位,实行一岗双责,班子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带头廉洁自律,公开承诺做自觉践行“三个代表”的典范、做
思想敏锐、开拓创新的典范、做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的典范,做弘扬正气、精诚团结的典范,做勤奋工作、无私奉献的典范。并高度重视纪检和审计工作,配备最强的干部队伍,给予最大的支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要求纪检加大党内监督监察力度,并带头接受监督,为加强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组织保证。
其次是建立健全预防职务犯罪的监督机制。我们在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的同时,先后在检察机关聘请了预防职务犯罪监督员,在公司的住宅小区聘请了社区廉政监督员,在职工代表中聘请了部分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扩展了社会监督、法律监督及民主监督领域。建立健全了监督信息联系制度和定期例会制度及信息反馈制度、案件协调、分析制度等。与秦都检察院每半年沟通一次,并不定期的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讨论会,通报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情况,分析预防职务犯罪工作重点,研究和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措施和对策。通过集团公司网站廉政监督电子信箱、举报电话等形式,畅通监督信息渠道,强化廉政监督。
三是将党内监督和行政监察有机结合,为加强企业的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带动企业行风作风建设提供了条件。今年以来,公司党委开展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纪委适时开展了“抓党风促行风,满意在秦稷”主题实践活动,以整顿干部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为重点,组织党员干部立足
岗位,转变作风,服务基层、服务社会,深入基层和粮食收购现场及重点客户,帮助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干部的工作作风更加团结务实,行业作风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四是突出重点,关口前移,抓过程监督。党内监督以粮油购销、工程建设、车辆管理、物资采购等为重点,实行重点监督,对重点项目实行全过程参与和立项监察,对各项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进行效能监察,及时纠正了不规范的行为,保证了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促进了政令畅通、制度落实、规范管理,有效地堵塞了漏洞、控制了违纪问题的发生。在粮食收购期间,由集团公司纪委牵头,人事、财务、购销、监管等部门成立监察督导小组,邀请政府、人大等有关部门参与监督检查,每周对各收购网点就收购制度和纪律的执行情况,特别是对收购程序、票据结算等重点环节进行监督检查,“大监督”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五是检企联手,提高查处力度,严惩犯罪。检企共建,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有效的形式,检察机关和企业共同努力,严格执法,维护法律的严肃性,同时,为企业依法经营,规范管理提供法律支持和必要的指导,帮助企业查找和整改不规范的问题,从源头堵塞管理漏洞,教育引导干部知法、懂法、遵纪守法,依法维护企业的切身利益,保护和爱护干部。近年来,公司党委高度重视案件的查处工作,加大了案件的
查处力度,做到了发现问题、认真核查、严肃处理、适时反馈,有效地纠正了不规范行为,教育和挽救了部分干部,为企业避免和挽回了直接经济损失,稳定了员工队伍,促进了干部的廉政建设。同时,对涉及公司干部员工的违纪问题,我们主动求助检察机关给予业务指导和法律支持,采取内查和外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联合办案,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帮助企业进行整改,对构成刑事案件的,移交司法机关,并积极配合检察机关进行案件调查,有效地保证了办案的质量,维护了企业的利益,打击了犯罪。
通过我们与检察机关的真诚协作,干部职工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形成了班组有人关心预防,部门有人主管预防,单位有人专抓预防的良好局面,有效地预防了职务犯罪,促进了企业的规范管理和领导干部的廉洁自律。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配合检察机关,进一步研究和探索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思路,在谋求企业发展,实施依法经营,规范管理、规范服务工作中,努力寻求更多的法律支持和帮助,更好的发挥教育和监督和保护职能,依法维护企业的合法利益,最大限度地教育和挽救干部,减少犯罪,促进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二00九年十一月十三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