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

时间:2019-05-14 23:51: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

第一篇: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

邹发[2018]16号

***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

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改进工作机制,提升村级事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促进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和民主法治建设,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及上级文件精神,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章 村级事务民主管理规程

第一节 民主议事

第二条 议事原则。

(一)坚持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原则。

(一)一般性事项议事程序。对村级一般性事项,可由村“两委” 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研究提出解决意见。

(二)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村级重大事项民主决策必须按照“一审一监管,四议两公开”程序进行。

1.“一审一监管”,即重大事项决策前报包村科级干部、管区、镇重点办备案审查,经过管区责任领导签字同意后,方可按照“四议两公开”组织实施;决策实施过程中,管区、镇重点办、镇有关业务部门进行全程监管。

2.“四议”,即村党支部提议、村“两委” 会商议、村党员大会或党员代表会议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

3.“两公开”,即决议过程公开,实施结果公开。

(三)村两委班子健全、工作能力强的村,在重大事项民主决策时,相关会议可以合并召开。所有会议一律形成会议记录或纪要,存档备查。

第二节 民主公开及监督

第六条 公开事项。

(一)决议公开。经会议表决通过的事项,报管区、镇审核把关后,在公开栏进行公示。

(二)结果公开。议决事项由村委会组织实施,实施过程应每月公开一次,实施结果及时公开。

(三)按照有关规定应该公开的常规性事项。

(四)对大多数群众点名要求公开的事项,以“点题公开”的形式及时公开。

第三节 村级事务备案监管

第十二条 与村民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事项、重要工作、重点工程建设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村级重大事项,在决策前必须报管区和镇政府备案审查;管区、重点办负责对决策过程实行全程监管。

第十三条 备案审查。

(一)村“两委”首先填写•***村级重大事项备案审查表‣,将重大事项内容报管区和镇重点办备案。

(二)管区、镇重点办和包管区责任领导负责对报备事项进行审查。

(三)村“两委”根据管区、镇重点办和包管区责任领导签署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重大事项议题方案后,再按照“四议两公开”程序组织实施。

第十四条 工作监管。村级重大事项监管实行事前审查监管和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管区和镇相关业务部门按照“谁审查、谁监管,谁牵头、谁监管”的原则,对村级重大事项进行全程监管,保证重大事项决策按程序依法依规落实。

对不执行备案监管程序,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影响社会稳定的,对相关责任人给予党纪政纪处分,涉嫌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处理。

(三)村“两委”或者成员作出的决定侵犯村民合法权益的,受侵害的村民可以申请人民法院予以撤销,责任人依法承担法律责任。

第三章 村级财务管理

第一节 集体资金管理

第十八条 村集体所有收入和支出资金资产资源在分清明细、建档立案后统一由镇经管站进行代管,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处臵权、收益权、监督权不变。村“两委”负责本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的监管及保值增值。

第十九条 严格执行财务报账制度。村会计要按时报账,每月与镇经管站至少核对一次现金(存款),确保账款相符。当月无业务发生的,村签定具结书,严禁跨年度入账。

第二十条 统一票据管理。

(一)规范收款票据管理。村(居)集体取得资金收入时,统一使用“山东省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款收据”,由镇经管站负责开据收取。村级收取的各项收入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到镇经管站报账。村集体所收各种款项,由村会计收取,其他人员不得擅自收取。

(二)规范支出票据管理。零用工工资、村(居)民福利等村(居)集体与内部成员发生的相关费用可用“山东省村级集体

第二节 规范支出审批管理

第二十五条 严格执行开支审批权限制度。村(居)支出金额在5000元及以下的,由村书记、村主任、村民理财小组组长、管区责任领导审批;金额在5000元以上的支出由村民大会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村书记、村主任、村民理财小组组长、管区责任领导签字,镇审批,并把审批意见附在原始凭证之后。村级资金支出涉及镇投资建设的重点项目的,由镇审批。

第二十六条 严格执行备用金制度。根据村(居)经济运行情况,镇规定备用金限额,备用金原则上不超过1000元。

第二十七条 严格规范控制村级非生产性开支。

(一)严格控制发放报酬补贴

1.村干部报酬。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控制村级干部职数及报酬标准,除村书记、村主任、村会计、计生专职主任实行固定报酬外,其他人员提倡误工补贴方式。严禁违反规定巧立名目发放各类补贴、津贴、奖金,严禁负债发放村(居)干部报酬。

2.误工补贴。除已按规定发放基本报酬外的村(居)“两委”成员等其他从事村级事务管理人员,误工补贴标准由村两委讨论通过。具体标准须经民主程序通过,镇党委、政府批准,并报区经管局备案。党员参加党组织活动不得发放误工补贴。

3.用工补贴。村(居)集体集中活动或零用工,一律使用零用工工资单,经审批同意后发放,用工工资由村两委讨论通过。具体标准须经民主程序通过,镇党委、政府批准并报区经管局备案。

小,必须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进行。村(居)会计在报账时须提供税务发票、有关会议记录、工程合同、决算书、验收报告等材料,达到招投标规定的项目还需提供招标材料。

(二)物资采购。村(居)会计在报账时须提供税务发票、物资采购清单、物资分发清单或使用清单,达到招投标规定的项目还需提供招标相关材料。

(三)经济责任审计。建立村(居)债权、债务、借债和工程欠款等备案制度,将其纳入村(居)干部离任职交接事项,加强审计监管。

第二十九条 加大责任处罚力度。对非法侵占农村集体“三资”和违反有关规定的,由镇党委、政府或者区经管局责令限期改正。情节较轻的,给予有关责任人批评教育或诫勉谈话;情节较重的,造成不良影响的,依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政纪处分,造成集体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予以赔偿、经济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节 村集体资产和资源管理

第三十条 村集体资产资源属于村民集体所有,非经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改变集体资产资源产权性质。

第三十一条 各村成立由村“两委”成员、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和村会计组成的清产核资工作小组,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

1本办法实施前正在履行的合同,必须将复印件报镇主管部门备案。口头约定必须由当事人补签协议,记录在案。

第三十四条 资产资源的承包期不得突破国家规定的法定年限。承包费原则上一年一收,最长不得超过当届任期,发包收入款项一旦签约确定,任何人不得擅自决定减免。

第三十五条 禁止随意处臵资产资源、冲销账务;禁止村干部仗权垄断承包、租赁集体资产资源;禁止签订人情承包合同、低价租赁和出让集体资产资源;禁止随意变更或解除已依法签订的承包租赁合同、协议;禁止违规利用村级资产资源为单位和个人提供担保;禁止无偿占用村集体资产资源。

第四章 村级印章管理

第三十六条 村党支部和村民委员会印章由镇经管站和各村进行双重管理,印章使用实行签批和登记备案制度。

第三十七条 用章流程。需要加盖印章的单位或个人,首先到村会计处领取•***人民政府村级印章使用介绍信‣,写清事由;再按照程序,逐级签字后,报镇经管站,具体经办工作人员对其介绍信及盖章内容进行复审,并登记备案后,方可使用印章。第三十八条 公章监管实行分类管理制度。

(一)村民一般性业务用章。对证明村民年龄、文化、职业等基本情况的一般性盖章手续,由村会计审核把关,经村主要负责人同意。

3公安部关于规范村民委员会印章制发使用和管理工作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1‟52号)等文件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当事人法律责任。

第五章 村级档案管理

第四十一条 镇档案室、经管站应加强村级档案的统一管理,各村指定专人负责收集村级各类档案,并进行集中整理、归档、移交,确保档案收集及时、整理规范、编目清晰、便于利用。

第四十二条 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严格按照有关工作规范执行。其中,对村级会议记录、换届选举、会计档案、合同类档案等重要档案由镇集中统一管理。主要包括:(一)村级党组织、自治组织及群团组织的工作计划、会议记录、总结、报告。

(二)换届选举、人员任免、奖惩等档案。(三)会计报表、会计账簿、会计凭证。

(四)土地、山林、水塘、果园等方面的承包、租赁、确权的协议、合同、证书。

第四十三条 文件材料归档时间

(一)文书材料、会计材料于次年3月底前归档。(二)基本建设文件材料在项目竣工验收后三个月内归档。其他门类和载体的文件材料,按档案管理有关规定及时归档。

第四十四条 镇村应建立档案借阅利用制度,借阅利用者不得涂改、污损档案,未经批准,不得抄录、复制档案。

516-

第二篇: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培训管理实施办法(试行稿)

一、目的

职工培训是一个动态的连续工作过程,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使事业部各项培训工作规范化、科学化,确保培训达到理想效果,不断提高员工的业务能力和技术能力,根据集团公司《培训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二、总则

人力资源处宏观控制事业部培训工作的计划、组织、实施和监控,各职能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三、培训流程

(一)研究培训需求

各职能部门将企业需要与员工需求相结合,合理研究培训需求并确定培训项目。

(二)制定培训计划

1、按《程序文件》要求,各部门每年12月10日前上报《培训计划》,对下一年培训工作做初步规划,由人力资源处分析汇总后制定事业部《培训计划》,报总经理批准后执行。

2、各部门每月25号前上报《月度培训计划》,经部门负责人审核后报人力资源处,由培训专员审核,人力资源总监批准后执行。培训费用在4000元以上的或大型培训项目由总经理批准,4000元以下的培训费用由人力资源总监审批。(月度培训计划依据培训计划进行分解修订,要求切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根据预算和各部门实际情况对于未批准的培训项目返回各部门。

3、各部门严格按培训计划执行,需相关部门配合的由人力资源处协调,如因特殊情况不能按原计划执行,需提前向人力资源处说明。

4、临时性培训需提前一至三天下向人力资源处上报《单项培训实施计划表》(PX-2),经审批同意后方可执行。

(三)实施培训计划

1、人力资源处具体负责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及事业部通用性知识的培训,并对各部门培训工作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各序列专业技术性培训由相关部门组织实施,人力资源处协助执行。

2、人力资源处负责对各部门的培训情况进行抽查,并对其培训计划达成率进行考核。

3、培训签到、培训记录及考试成绩单(培训结束一周内)经人力资源处确认后,由相关部门人力专员保管并负责建立职工个人培训档案,主管级(含主管)以上人员及人力专员序列人员由人力资源处培训专员负责建立个人培训档案,其他人员由各部门人事专员负责建立职工个人培训档案。跨部门的专业性培训,组织部门将培训情况报人力资源处备案,由培训专员将其他部门参加培训人员情况及时反馈相关部门,以便及时录入培训档案。

4、所有培训必须及时录入职工个人培训档案,人力资源处进行不定期抽查。

5、对于培训费用较高的重要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培训(2000元以上),参加培训人员必须签订“液态奶事业部培训协议书”。

(四)分析评估培训效果

1、人力资源处及各职能部门负责对培训效果的有效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估。

2、详见(九、培训评估)

四、培训目标

(一)对员工进行方针政策以及各项规章制度的培训,使员工掌握企业的共同语言和行为规范。

(二)通过技术和技能培训,让员工尽早地掌握工作要领、工作程序与方 法,尽快达到上岗条件。

(三)通过培训使现有员工技能得到提高和充实,使现有员工具备多方面的才能。

(四)通过培训减少工作失误,减少工伤事故,提高工作质量和工作效果,提高企业效率。

(五)通过培训建立良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气氛,提高员工的工作满意度和成就感。

(六)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首创精神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应用新技术、新知识、新工艺和新设备的能力。

(七)通过培训培养适合本企业需要的职业经理人。

(八)通过培训使员工理解并掌握企业新发布的命令、指示和制度。

(九)通过培训使下属准确地理解上级意图和所布置的复杂性任务。

五、培训内容

(一)通用性知识培训

1、企业概况(包括方针、政策、历史、组织机构、产品等)

2、伊利发展史

3、员工守则、厂规厂纪等

4、团队精神、企业文化

5、精神准备及工作态度

6、ISO9000相关知识(质量方针、目标、相关程序及三级文件等)

7、军训

8、食品卫生法及其相关知识

(二)岗位专业技能培训

1、国家及相关专业法律法规

2、岗位责任制、操作规程

3、岗位应知应会及本岗位应该具备的专业技能知识

4、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5、行业发展动态等

(二)新分学生培训(实习期为半年)

1、通用性知识

2、各部门轮岗实习

3、军训

4、评估(实习评定表、自我实习心得报告)

六、培训方式

培训可采取多种方式,常用的培训方式有讲座、集中授课、会议、录像、示范、案例研究、讨论、现场指导、轮岗、脱产或半脱产培训、自我开发、远程教育等,常用的有:

(一)集中授课或讲座

授课人将准备好的知识信息展示传授给学员,以达到培训要求。

(二)研讨

可以针对一个问题让学员开动脑筋,广泛联想,互相启发,最大限度的将问题的方方面面列出来,然后总结其要点。

(三)岗位培训或现场指导

针对个人或班组进行的技巧性培训:

1、培训教师事先做好培训的内容准备,2、展示给学员操作技巧,3、学员按照要求步骤操作,4、培训教师进行纠正,要求学员在工作中遵循程序或规定操作。

(四)自我开发

指依靠员工本人的精力、时间和费用,不占用工作时间,不脱产,利用 公司外的培训设施和条件,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如函授大学、电大、成人自考、社会各种办班等。

(五)脱产培训

离开工作和工作现场,由企业内外的专家和教师,对企业内各类人员进行集中培训。

七、培训资格确认

(一)充分利用公司内部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对员工进行基本技能和管理知识的培训。必要时派人参加外单位和合同单位的专业技术培训或请有关专业人员到本事业部授课。

(二)培训教师任职资格由人力资源处统一确认。内部培训教师任职资格:

1、具备一定专业技术能力(专业资格证书或相关职称);

2、在本职岗位工作两年以上或专业序列等级为中级;

3、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

4、本人曾接受过相关知识培训达到100课时。外部培训教师任职资格:(1)、在本专业或本领域内具有相当的专业或技术水平;(2)、具有一定的职务或中级以上职称;(3)、专职教师或培训师。

(三)教师培训费标准:(注:每课时为1小时)

1、高级副高级职称或高级职务(含博土生):50-80元/课时

2、中级职称或中级职务(含硕土生):40-50元/课时

3、初级职称或一般人员:20-30元/课时

4、特殊情况另行规定

(四)内部培训教师培训费标准:

1、高级、资深级(高级40元、资深级50元)

2、副高级(C等20元,B等25元,A等30元)

3、中级(B等10元,A等15元)

(五)事业部内部培训教师,经人力资源处认可后,法定工作日或8小时之外可以给予一定的培训费补助,按内部培训教师培训费用标准计算,由各部门填写《培训费申请支付单》,人力资源处审核后发放。

八、培训考核

(一)合理制定培训计划,按要求准时上报,否则对部门负责人处以罚款100元,以示警告。

(二)根据培训计划时间组织办班、签到、培训、考试并建立培训档案,作为员工晋升、转岗的依据,没有相关记录每一项罚款100元。

(三)人力资源处对各部门培训计划达成率进行考核,全年计划达成率不足85%每降低一个百分点对部门负责人罚款200元。

(四)对于未批准的培训项目,人力资源处在一周反馈相关部门。

(五)对事业部出资的所有培训,经人力资源处批准后方可执行,否则培训费用不予报销。

(六)对于培训费用较高的(2000元以上)重要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的培训,被培训人必须签订事业部“培训协议”,并报人力资源处备案一份,培训结束后培训相关资料交各部门保管并使用,否则不予进行培训。已接受培训者,培训费用不予报销,培训时数和考试成绩不予认可。

(七)对于接受培训者,各部门通过考试、考核、检查、或现场抽查、写心得体会、座谈会等形式,评估其接受的效果,人力资源处进行不定期抽查。

(八)员工的培训成绩、培训时数作为员工奖励、晋升和淘汰的重要依据之一,培训成绩不合格者,给予一次补考机会,若再不合格将不计入有效培训时数,继续参加类似培训。

(九)所有培训内容及时数必须及时录入员工培训档案,如有遗漏,后果自负。

(十)各职能部门必须创造条件保证职工最低培训时数的实现。

(十一)对于国家规定的特殊工种作业人员(如电工、焊工、制冷工、司炉工、驾驶员等)必须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方可上岗,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个人简历、证书复印件等),按国家规定年检,并将《特种作业人员登记表》每半年报人力资源处备案一份。对于企业规定的特殊岗位和关键工序操作人员在相应岗位实习1-3个月,经专业性培训合格后由人力资源处统一办理上岗证。

九、培训评估

(一)从受训者角度评估:(适用于PX-7)

1、考试、考核、检查

2、写学习心得体会(小结)、开座谈会等

(二)从办班者角度评估(适用于表PX-8)

1、看当初的培训需求提案、培训项目及计划制定是否正确,对培训目标的实现程度如何。

2、本次设计的整体培训系统是否得当。

3、培训内容是否有效。

4、判断培训工作的效益性(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5、对培训单位和授课教师的评估,针对大型专题培训、特色培训和综合性培训。(适用于PX-6)

(三)评估后提出改进意见,确定新的需求,提出新的计划。由人力资源处填写。(适用于PX-9)

十、培训时数确认

(一)通用性知识培训,除工勤序列外,其他各序列人员每年培训时数达到8-10小时即可,超过10课时的以10课时确认为最高有效培训时数。工勤序列人员通用性知识培训需达到24课时。(注:1课时等于1小时。)

(二)本人自愿参加函授、电大、职大、业余进修、自学考试、社会办班等各种形式的非本单位委派的培训,通过自身努力、自我约束能够完成的,事业部只起支持、引导、鼓励的作用。与本职专业有关并取得相应证书、合格证或其他确认该培训过程的证明,不足32课时的以实际培训时数为准,超过32课时的以32课时计算。即每年最多只确认32课时为有效培训时数。

(三)参加职工业余充电班,以实际听课课时的50%确认为有效培训时数。

(四)军训时间不列入有效培训时数。

(五)外出培训以实际培训时数为准,由培训人填写培训记录或培训心得报告交人力资源处及本部门备案。

(六)现场指导或岗位培训,时数不足36课时的以实际培训时数计算,超过36课时的以36课时为最高有效培训时数确认。

(七)职工有效培训时数的确认由部门负责人、培训教师和人力资源处三方共同确认生效。

本规定自2001年4月1日起执行,由人力资源处负责解释。(附培训流程图)

液态奶事业部人力资源处

2001/3/29

第三篇:常州市武进区职称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常州市武进区职称工作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职称工作,建立健全科学、分类、动态、开放的职称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以能力、业绩为导向和重在社会、业内认可的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积极性,更好地为全区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服务,根据上级有关精神,结合本区实际,制订本办法。

第二章 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及名称

第二条 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技术职务通过初定、申报评审、确认、认定和参加全国有关执业资格以及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

第三条 专业技术职务分国家系列和地方系列两种,分别设置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第四条 通过职称管理机构初定和评审取得的专业技术职务名称主要包括:

(一)国家系列:

1、高等学校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2、中等专业技术学校教师(教员、助理讲师、讲师、高级讲师);

3、技工学校教师(教员、三级实习指导老师,助理讲师、二级实习指导老师,讲师、一级实习指导老师,高级讲师、高级实习指导老师);

4、中小学教师(小学二级教师,中学二级教师、小学一级教师,中学一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

5、工程技术(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6、卫生技术(副主任医师、副主任药师、副主任护师,主任医师、主任药师、主任护师);

7、法医专业(法医士、法医师,主治法医师,副主任法医师、主任法医师);

8、新闻专业(助理记者、助理编辑,记者、编辑,主任记者、主任编辑,高级记者、高级编辑);

9、农业专业(农业技术员、兽医技术员、畜牧技术员,助理农艺师、助理兽医师、助理畜牧师,农艺师、兽医师、畜牧师,高级农艺师、高级兽医师、高级畜牧师);

10、经济专业(经济员、助理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11、会计专业(会计员、助理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12、统计专业(统计员、助理统计师、高级统计师);

13、翻译专业(助理翻译、翻译、副译审、译审);

14、播音专业(三级播音员、二级播音员、一级播音员、主任播音员、播音指导);

15、档案、图书资料、文物博物专业(管理员、助理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研究馆员);

16、律师专业(律师助理、四级律师、三级律师、二级律师、一级律师);

17、公证专业(公证助理、四级公证员、三级公证员、二级公证员、一级公证员);

18、艺术专业(编剧、导演、演员、演奏员、指挥、作曲、舞台美术设计以及各类专业美术创作人员的职务<艺术等级>定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

(二)地方系列:

1、综合工程(机械、冶金、电子、化工、纺织、轻工、交通、建设)工程(技术员、助理工程师、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2、经济专业(经济员、助理经济师、经济师、高级经济师);

3、会计专业(会计员、助理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

4、统计专业(统计员、助理统计师、统计师、高级统计师);

5、医药经营管理专业(药士、中药士,药师、中药师,主管药师、主管中药师);

6、幼儿园教师(幼儿园二级教师,幼儿园一级教师)。相关专业技术职务系列名称及档次一览表(见附件一)。

第五条 通过考试取得的国家系列执业资格和专业技术资格名称主要包括:

(一)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初级程序员、程序员、高级程序员、系统分析员、网络程序员、网络设计员);

(二)注册资产评估师;

(三)注册税务师;

(四)统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

(五)会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

(六)经济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

(七)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

(七)物流专业技术资格(初级、中级);

(八)法律顾问资格;

(九)国际商务师资格(助理国际商务师、国际商务师);

(十)监理工程师;

(十一)造价工程师;

(十二)注册结构工程师(二级注册结构工程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

(十三)注册咨询工程师(投资);

(十四)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十五)执业药师;(十六)执业中药师;

(十七)国家医师资格(执业助理医师、执业医师);

(十八)卫生技术(医士、药士、护士,医师、药师、护师,主治<主管>医师、主管药师、主管护师);(十九)价格鉴证师;(二十)房地产估价师;

(二十一)注册建筑师(二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建筑师);(二十二)注册建造师(二级建造师、一级建造师);(二十三)注册城市规划师等。

第三章 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或报考范围

第六条 我区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社会组织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凡符合相应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或报考条件,均可申报、报考国家系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或申报地方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四章 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初定条件

第七条 综合素质条件:

遵守国家法律和法规,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第八条 国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一)初定员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或大专学历,在本专业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考核合格。

(二)初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在本专业技术岗位见习1年期满;

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三)初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条件: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2、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第九条 地方系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条件:

(一)员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初中毕业,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2)高中毕业,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3年;

(3)技校、职高毕业或取得本专业(含相近专业)中专、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专业不对口者,需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2、能力条件:

初步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基本完成本专业一般性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4年;

(2)中专毕业或取得区职称部门认可的本专业大专专业证书,受聘员级3年以上;(3)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大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2年;(4)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本科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年。2、能力条件:

能够掌握、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对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非本人原因至今尚未初定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直接申报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

1、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累计6年以上;

2、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累计4年以上。

第十条 镇、村办幼儿园非公办幼儿教师地方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申报条件:

(一)幼儿园二级教师(员级)资格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1年,考核合格,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2、能力条件:

能够基本掌握幼儿教学基本知识,具有胜任幼儿教育工作的组织能力和技巧以及制作教具玩具,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二)幼儿园一级教师(助理级)资格申报条件:

1、基本条件:

(1)中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4年,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担任幼儿园二级教师职务满3年,考核合格,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2)大专毕业,从事本专业工作满2年,具有教师资格证书,或工作后取得大专学历满1年,考核合格,具有教师资格证书。

2、能力条件:

能够较好地掌握并运用幼儿教学基本知识,业务能力较强,教育效果较好,具有胜任各学科教学和开展各项活动所具备的组织能力和熟练的专业技能技巧,较好地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

第十一条 专业技术人员按规定进行职称申报,经区职称管理机构审核认定后,可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第五章 专业技术资格晋升评审条件

第十二条 国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条件:

(一)员级晋升为助级条件:

1、基本条件: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5年;

(2)中专毕业或取得区职称管理机构认可的本专业大专专业证书,受聘员级4年以上。

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40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工作报告或专业技术总结一篇。

(二)助理级晋升为中级条件:

1、基本条件:

(1)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学历以及本专业大学专科层次专业证书(证书须经职称管理机构认可),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担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2)大专或本科毕业,担任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

对取得国民教育系列大专以上学历,专业对口但未取得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的专业技术人员,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可直接申报评审本专业中级专业技术资格。(1)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8年以上;(2)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累计6年以上。

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40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专业技术总结和论文各一篇。

3、外语条件:

(1)属国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范围或国家规定需要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成绩的系列(专业),按国家规定条件执行,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2)凡取得中级或高级职称外语(古汉语)合格证的人员,在申报评审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时长期有效。(3)下列专业技术人员在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可不受职称外语条件限制(下同):

①对申报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经济、会计、审计、统计、小学教学、群众文化、文学创作、艺术、社区卫生、思想政治工作等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②取得外语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位)的人员; ③取得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学位)的人员;

④因公出国且出国前已通过了国家外语水平考试并在国外学习或工作1年以上的人员; ⑤1962年12月31日以前出生申报评审中学教师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 ⑥取得大学英语四级证书的人员;

⑦在区辖镇及以下单位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

(4)其他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时均需提供本人取得的国家或省统一组织的职称外语(古汉语)等级合格证书。

4、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下同):

(1)江苏省专业技术人员信息化素质培训(职称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合格证在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时长期有效。

(2)计算机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学位)或参加全国计算机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成绩合格人员可不受计算机应用能力条件限制。

5、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他评审条件及要求按上级各系列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

(三)中级晋升为副高级条件:

1、基本条件:

(1)取得大学专科学历后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15以上,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2)大学本科学历,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

(3)硕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4年;(4)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担任中级专业技术资格满2年。

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72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专业技术总结一篇,论文二至三篇。

3、外语条件:(1)属国家系列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范围或国家规定需要提供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合格成绩的系列(专业),按国家规定条件执行,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并取得合格证书。

(2)凡取得高级职称外语(古汉语)合格证的人员,在申报评审副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时长期有效。

4、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他评审条件及要求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四)副高级晋升为正高级条件:

1、基本条件:

本科以上学历,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资格满5年。

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72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专业技术总结一篇,论文三篇。

3、正高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其他评审条件及要求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第十三条 地方系列专业技术职务晋升评审条件:

(一)助理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1)初中毕业,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员级技术职务满5年;(2)高中毕业,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员级技术职务满4年;

(3)技校、职高毕业和取得本专业或相近专业中专、大专学历,担任本专业员级技术职务满3年(专业不对口者,需经本专业中专水平考试合格)。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32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工作报告或专业技术总结一篇。要求重点考核任职期间履行职责、完成目标任务、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3、能力条件:

能够掌握、应用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具有完成一般性技术工作的能力。

(二)晋升中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1)初中毕业,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助理级技术职务满7年;(2)高中毕业,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助理级技术职务满6年;(3)中专毕业,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助理级技术职务满5年;

(4)大专毕业,担任本专业助理级技术职务满4年(专业不对口者,需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5)本科毕业,担任本专业助理级技术职务满3年(专业不对口者,需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继续教育32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工作报告或专业技术总结和论文各一篇。3、能力条件:

能够系统地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基本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方法,有独立解决比较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有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实践经验,在工作中取得一定成绩;能够指导初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三)晋升高级专业技术资格的评审条件: 1、基本条件:

(1)高中毕业,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中级技术职务满7年;(2)中专毕业,经本专业大专水平考试合格,担任本专业中级技术职务满6年;(3)大专毕业,担任本专业中级技术职务满5年;(4)本科毕业,担任本专业中级技术职务满4年。2、业绩条件:

任期内平均每年完成继续教育40学时,提供反映本人业绩、能力、水平的工作报告或专业技术总结一篇和论文二篇。

3、能力条件:具有系统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及现代科技管理知识;掌握现代生产管理和技术工作方法,有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有丰富的专业技术工作经验,在本专业技术工作中取得显著成绩;能够指导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的工作和学习。

第六章 专业技术资格破格申报评审条件

第十四条 申报评审国家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条件按上级有关文件精神执行。第十五条 地方系列专业技术资格破格条件的掌握。

对不具备规定学历、资历条件,但确有真才实学、成绩显著、贡献突出的人员,只要符合相应的破格条件,均可根据实际工作需要破格申报评审地方系列专业技术资格。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助级职称:

1、高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0年,或初中毕业,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满15年,担任员级技术职务满5年;

2、区级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或相应奖项)获奖项目的获奖者(前三名,以文件或个人获奖证书为准);

3、获区先进工作者或其它相应奖励者(以文件或奖励证书为准);

4、在专业技术的改造、发明、创新以及推广应用、组织管理实施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5、年销售达30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和正、副厂长(经理);

6、年纳税达2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中级职称:

1、近三年来在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专业文章1篇(2000字以上,下同);

2、获区级科技进步一等奖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3、近五年来获得市业务主管部门2次以上表彰者(以文件或个人获奖证书为准);

4、区劳动模范、优秀企业家或相同级别的荣誉称号者(以批文或个人获奖证书为准);

5、区级重点研究课题、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及技术改造的主要设计、组织者,重点新技术推广组织者(前三名);

6、在专业技术的改造、发明、创新以及推广应用、组织管理实施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7、年销售达50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和正、副厂长(经理);

8、年纳税达3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1、近三年来在省级以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专业文章1篇;

2、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的主要完成者(前三名,以奖励证书为准);

3、近五年来获得省业务主管部门2次以上表彰者(以文件或个人获奖证书为准);

4、获得市以上劳动模范、先进工作者、优秀企业家或相同级别的荣誉称号者(以批文或获奖证书为准);

5、市级重点研究课题、技术攻关项目、重点工程建设及技术改造的主要设计、组织者,重点新技术推广组织者(前三名);

6、在专业技术的改造、发明、创新以及推广应用、组织管理实施中,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者;

7、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以获奖证书为准)并已转让或实施,取得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8、年销售达8000万元以上的董事长和正、副厂长(经理);

9、年纳税达500万元以上的企业法人。

第七章 申报材料要求及程序

第十六条 申报国家系列职称材料及要求(见附件二)。第十七条 申报地方系列职称材料及要求(见附件三)。第十八条 职称申报程序:

(一)国家系列职称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初定和评审条件的申报对象,先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再分别填写《初聘专业技术职务呈报表》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申报表》,并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2、单位统一申报时须提供《武进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人事关系挂靠在人才市场的申报对象可委托人才市场代理申报。

3、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签署同意意见后报送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

4、申报材料经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初审后转交区职称办公室,对推荐晋升中、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人员,经局领导同意后报上级各系列主管部门。

(二)地方系列职称申报程序:

1、符合申报初定条件和评审条件的申报对象,先由个人提出申请,经同意后再填写《常州市武进区地方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并提供其他相关材料。

2、单位统一申报时须提供《武进区专业技术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花名册》。人事关系挂靠在人才市场的申报对象可委托人才市场代理申报。

3、单位和主管部门负责对申报材料进行审查核实,签署同意意见后报送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经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初审后再转交区职称办公室。

第八章 专业技术资格报考条件

第十九条 专业技术资格报考条件:

(一)基本条件:

遵纪守法,认真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制度,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本职工作,能够履行岗位职责,完成本职工作任务。

(二)学历及职龄条件:

1、初级:

(1)高中以上学历,可报名参加经济、会计初级资格考试;

(2)初中毕业,参加工作满10年,或高中以上学历,可报名参加统计初级资格考试;(3)中专以上学历可报名参加审计初级资格考试。

2、中级:

(1)大学专科毕业,从事经济、统计专业工作满6年,可报名参加经济、统计中级资格考试,从事会计、审计专业工作满5年,可报名参加会计、审计中级资格考试;(2)大学本科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3)获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4)获硕士学位,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5)获博士学位。

(三)其他条件按各专业有关报考规定执行。

第二十条 其他专业技术资格的报考条件及要求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第九章 组织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一条 评审组织及实施

(一)根据职称社会化评审工作要求,区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设立相关行业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审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副主任委员两人。评审委员库成员资格由区职称管理机构审定和认可。

(二)评审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坚持德、能、勤、绩考核的原则,按规定程序对专业技术人员的任职资格进行评审,评审时应重点考核专业技术人员任职期间履行职责、业务水平和工作实绩等情况,坚持科学、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申报对象,提出是否具备相应专业技术任职资格的意见。

(三)区职称管理机构应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充实评审委员库成员,并对评审委员库成员进行政策、业务的定期培训。实行评审资格聘任制,聘任期一般为3—5年。建立评审委员资格年审制度,对不具备相关资格条件或不能认真履行职责、违反评审纪律等行为的评委成员,应取消其成员资格。

(四)区职称管理机构按照各系列(专业)职称申报情况编制评审计划,组织开展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工作,国家系列相关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工作每年进行一次,地方系列综合工程职称评审会议一般每年召开1—2次。区职称办公室在收到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初审材料后的一个月内组织召开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评审会议,经局领导核准后办理发文、发证手续。

(五)评审时由区职称管理机构负责从评审委员会成员库中随机抽取评审委员会执行委员,执行委员一般为9名。评审表决采取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赞成票超过执行委员人数三分之二为通过。未出席评审会议的委员不得投票或补充投票。

(六)区职称管理机构负责审核办理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发文公布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名单。第二十二条 岗位设置与聘任

(一)企、事业单位应根据专业技术职务岗位设置与管理的要求,设置相应的专业技术岗位比例,明确岗位职责。

(二)专业技术职务实行评聘分开制度,单位依据岗位设置实行自主聘任上岗,每个聘期一般为1-5年,最长不超过5年,不得超过专业技术人员到达的法定退休年龄(经批准延长退休年龄的高级专家除外)。聘任期满,经任期考核合格后办理续聘手续。未聘或低聘人员,未聘或低聘期内不得计算本专业工作累计年限。

第二十三条 继续教育与培训

(一)申报职称评审的专业技术人员,必须完成继续教育课程的学习,参加继续教育考核的成绩,作为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的必备条件。继续教育情况记载在《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上,作为专业技术资格申报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的依据。

(二)参加成人高等教育学习或参加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者,每结业一门课程,继续教育按20学时计算;在省、市以上专业学会、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译文,每一篇分别计算继续教育80学时和40学时(合著者学时数可均分)。

(三)不具备规定学历和破格条件者,申报地方系列初级、中级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应分别通过中专、大专和本科水平培训考试并合格(结业证书须取得区职称办公室或区人事考试培训中心的认定)。中专水平考试指与本专业技术岗位相关的三门基础知识和一门专业知识的中专课程考试,培训时间一般为200学时;大专水平考试指与本专业技术岗位相关的三门基础知识和一门专业知识的大专课程考试,培训时间一般为250学时;本科水平考试指与本专业技术岗位相关的三门基础知识和两门专业知识的本科课程考试,培训时间一般为350学时。第二十四条 跨专业技术职务系列的转评和转升

(一)跨专业技术职务系列转评应限制在同级别专业技术资格之间横向进行,不应跨系列转升高一级的专业技术资格。如所转专业技术资格已实行以考代评,则应通过考试取得该专业技术资格。

(二)转评、转升、以考代评或考评结合的系列,按上级规定的报名条件执行。原则上会计、审计、统计之间;经济与国际商务之间可以转升。

第十章 待 遇

第二十五条 机关工作人员申报专业技术资格,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与工资福利等待遇不相挂钩(经批准设置的特殊岗位除外)。

第二十六条 事业单位中取得国家系列职称的人员,工资待遇在受聘的下月起按实际聘任职务确定;取得地方系列职称的人员,不与工资挂钩。

第二十七条 企业单位取得职称的人员,其工资福利待遇由各企业单位按规定自主确定。

第二十八条 达到退休年龄或已办理了退休手续但仍聘用在专业技术岗位的,可自愿申报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所取得的专业技术资格作为其本人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的体现,不作为改变其退休费及各项福利待遇的依据。

第十一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职称工作政策性较强、涉及面较广,必须严格按政策规定办事。对评审材料审核不严,对弄虚作假行为包庇、纵容的单位和个人,要追究个人责任,给予通报批评。对违反有关政策规定或弄虚作假等行为通过评审并取得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一经查实,即予撤销,3年内不得申报评审专业技术资格。

第三十条 原有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如上级有新的规定,按新规定执行。第三十一条 本办法由区职称办公室负责解释。第三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文之日起执行。

第四篇: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衡水市人民政府令([2000]第9号)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已经过2000年2月13日第四次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市长 李俊渠

2000年4月12日

衡水市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规划法》、《河北省城市规划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制定和实施衡水市、县级市、建制镇的城市规划以及在上述城市的规划区内进行建设用地选址和工程建设,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衡水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市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具体行使下列规划管理权:

(一)负责主城区、衡水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控制建设区的规划管理。

(二)负责本条第一项所列区域以外的市区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20亩以上(含本数)建设用地选址的技术审查。

(三)负责衡水市规划区内水源程序保护区、文物古迹保护区、风景名胜区详细规划的技术审查和大中型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

(四)负责市域内省级以上公路、铁路、南水北调工程、35KV以上高压输配电工程以及列入市以上审批计划的建设项目选址的规划管理,市域内与主城区联网的管线工程规划管理。

(五)负责审查县级市总体规划纲要并转报审批机关,审批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纲要。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力。

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辖区内的规划管理工作。

第二章 城市规划的编制

第四条 编制城市规划应当采取先进的规划设计方法和技术手段,符合有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并进行多方案比较和论证。

第五条 编制城市规划必须依据城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城市建设的历史与现状等方面准确的基础资料。勘察、测量图件和资料必须符合城市规划勘测主管部门的有关规定和质量要求。

有关部门应配合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开展城市规划编制工作,提供编制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基础资料。

第六条 承担城市规划编制任务的单位,应当具有国家规定的规划设计资格。

外市规划设计单位承担市域内的城市规划编制任务,须经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验资质。

第七条 城市规划(含总体规划纲要、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专业规划)文本格式、内容、图纸等,应当符合建设部关于城市规划编制的规定及有关技术标准的要求。

第八条 市、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在编制所在市(镇)的总体规划前,应当成立编制组织,协调、解决编制工作的重大事项。第九条 县级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镇的总体规划在报上级人民政府审批前,必须报经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进行技术审查。

第十条 各有关部门应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专业规划草案,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同意后纳入城市总体规划。

第三章 建设用地规划管理

第十一条 主城区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原有易燃、易爆、污染严重、运输量大的工业项目应按照市规划要求逐步迁到工业区内。主城区可适当安排占地少、无污染、用水量小的小型工业项目,严格控制有污染、用水量大的新建、扩建大中型工业项目。

第十二条 新建大中型工业项目应设置在城市规划确定的工业区内建设。

第十三条 农副产品、工业品批发市场用地,应当符合城市规划,主城区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应设置在外环路以外。

第十四条 公路长途客运站应设在市区外围,并与城市公共交通站场相衔接,市区内的公路长途客运站应逐步迁出城市中心区。

第十五条 旧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25%,新城区绿地率不得低于30%。公园、风景旅游区不得修建与之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绿地面积(含水面)不少于总用地面积的70%。

机关、企事业单位绿地率不得低于30%;低于30%的(含原插建建筑物),不得插建建筑物或构筑物。因放射、环保、通讯、卫生等特殊要求需防护隔离的,应设置防护隔离绿化带;防护用地由建设单位负责征用。

第十六条 城市水源保护区内的各项建设,必须严格遵守水源保护要求。

第十七条 住宅建设应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新建住宅,应按照居住区、居住小区、住宅组团的标准进行规划建设。旧城区改建应按照批准的改造规划成片、成组团进行;严格控制插建。

第十八条 建设单位进行住宅建设,应按照规定标准代征(拆)公共设施用地,两个以上单位参建的,代征(拆)面积由建设单位平均分担。改变原用地性质插建住宅的,按每住宅单元代征(拆)0.4亩执行。

第十九条 主城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住宅用地应严格限制在村内空闲地或原宅基地内。

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村民进行多层或中高层住宅建设。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不予批准新征建设用地:

(一)有闲置地可利用的;

(二)通过改造可满足用地需要。

(三)国家或省、市限制的重复建设项目或扩建项目;

(四)不符合统一规划、综合开发、配套建设规定的。

第二十一条 建设单位申请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一)建设项目选址申请表;

(二)载明单位性质、申请依据、建设用途、面积、技术工艺及环保要求等情况的选址申请报告。

(三)批准立项的文件、设计任务书或其它有关文件;

(四)新进市单位须持有省政府或市政府批准进市的文件。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文件齐备、符合城市规划要求的,应确定选址意见,并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第二十二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申请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应提交下列资料和文件:

(一)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条件通知书或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

(二)规划设计方案或建设项目总平面图及说明书;

(三)定线通知书及测绘单位按定线通知书实地测取的测量数据。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申请文件齐备、测量数据准确完整的,应绘制建设用地图,并在1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第二十三条 因建设工程施工堆料、安全防护等需要临时用地的,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核发临时用地规划许可证。

临时用地期限不得超过二年。需延期使用的,必须办理延期手续。但延长期限不得超过工程竣工验收之日。临时用地期满或因城市建设需要,临时用地单位必须停止使用,并自行清理场地,恢复原貌。

第二十四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件6个月内,向土地管理部门申请出让或划拨国有土地使用权。逾期未申请的,土地管理部门不得办理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或划拨手续。第二十五条 以单位享有使用权的国有土地与外商兴办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变更土地使用规划要求的,应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招商的建设项目,中方建设单位应持有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供的选址意见和规划设计条件。

第二十六条 建设单位需预留发展用地的,必须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交计划部门批准的设计任务书和上级主管部门批准的初步设计。预留期不得超过二年。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城市规划预留南水北调工程及市以上大型建设项目的建设用地。

第四章 建设工程规划管理

第二十七条 住宅建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多层住宅建筑长度应控制在80米以内;

(二)主城区内不得建设低层住宅(私房除外);

(三)多层以上住宅楼房必须建设半地下仓储室;

(四)封闭美化沿街阳台;

(五)住宅单元门和垃圾道口不得面向道路。

第二十八条 住宅建设必须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居住区规划配套建设。严禁擅自改变居住区内公共建筑使用性质、缩减建筑面积或减少公建配套项目。

第二十九条 建设单位在城市新建居住区、住宅小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公共建筑定额指标规划设计、配套建设。市政公用设施应当与住宅建筑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城市规划区内的土地利用和各项建设必须符合城市.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三十条 城市主干路两侧公共建筑的楼前广场,应按照修建性详细规划要求建设建筑小品、雕塑,绿化或铺装地面。

沿街围墙应为绿篱或高度在1.8米以下的空透墙;确需建设实体墙的,高度不得超过2米,并全部装修。

第三十一条 大型广场、主要城市道路交叉口周围的建筑,应统一规划,布局和谐。原有建筑物不得再行扩建、改建。

第三十二条 铁路管理部门应按照城市规划建设与铁路客、货运输站场配套的各类辅助设施和综合服务设施,设置相应的交通广场和停车场。第三十三条 严格控制分散锅炉房建设,推行集中供热、联片区域供热方式,供热锅炉及其附属设施,必须退离道路红线25米以上。

第三十四条 禁止下列违法建设行为:

(一)在规划道路红线或绿化带内新建、扩建、改建原有建筑物;

(二)在广场或道路红线内,插建永久性或临时性建筑;

(三)在规划及现有的高压供电走廊控制范围内,建设影响安全的建筑物、构筑物;

(四)压占地下管线;

(五)遮挡城市空中微波通道、传输通道;

(六)在城市绿地或河道保护范围内建设与绿化、河道工程无关的建筑物、构筑物;

(七)在教育设施用地内插建非教育设施;

(八)在文物保护单位范围内建设与文物保护无关的工程。第三十五条 沿城市道路的建设工程,退让道路红线(按建筑物、构筑物最凸出部位计起)的距离必须符合“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的要求。

交叉路口周围或特殊地段的建筑工程,需要增加退让距离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确定。

第三十六条 建设单位地界外为空地的,建筑物退让地界的距离,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点式建筑与地界的南北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65倍,与地界的东西向侧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4倍;

(二)条式建筑与地界的南北间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75倍,与地界的东西向侧距不小于建筑高度的0.2倍。

界外是河流、道路、绿地、高压供电走廊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有关规定核定退让距离。

第三十七条 多层住宅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建筑高度的1.5倍;旧城区多层住宅建设,可根据省建委转发的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的《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执行。

多层住宅底层为公用建筑的,建筑间距不得缩小,但旧城区住宅改建工程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核定,可扣除底层公建的高度(仅限一层)。

第三十八条 建设工程与医院病房、门诊部,休、疗养设施,学校(含托儿所、幼儿园)教学设施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建筑高度的1.5倍。供热建筑物与四周建筑物的建筑间距不得小于10米;公厕、垃圾站与四周建筑物的建筑间距不小于6米,其中开窗一侧不小于8米。

其它非居住建筑的间距,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设计、消防、卫生防疫、环境保护、工程管线、人防疏散、建筑保护、施工安全等要求和有关规定具体核定。

第三十九条 相邻单位的建筑物,应分别自本单位的地界后退建筑间距的二分之一。

第四十条 与农田毗邻的围墙,应自北侧地界后退1.5米,自东、南、西侧地界后退1米。

第四十一条 旧城区房屋改造项目的拆迁范围,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照建筑间距要求确定。第四十二条 建筑设计(含环境美化、绿化设计,路面铺装设计)应符合城市环境景观和建筑空间艺术要求,遵循建筑工程设计规范,并执行防灾、抗震、消防、人防、环保、卫生防疫等规定。

第四十三条 建筑物室外地面绝对标高,应符合所在区域详细规划的要求;尚未编制详细规划的区域,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设计规范推算确定。

第四十四条 实行整体设计、分期建设的建设工程,应具备整体建筑设计说明和分期施工措施图纸。

第四十五条 建筑单位扩建或改建建筑物,应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出具对原建筑结构的安全鉴定书和新旧建筑形式、立面协调设计图纸。

第四十六条 建设单位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建设工程设计。设计单位越级承接的建筑设计文件无效。

第四十七条 大型公共建筑和沿街建筑的设计,应采取招标方式进行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

第四十八条 在主城区、控制建设区内新建、扩建、改建、翻建建筑物、构筑物以及建筑外装修工程(含临时建筑工程),建设单位应按照规定程序报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县(市)范围内的,报县(市)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收到建设工程规划申请书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经审查不符合城市规划要求或报送资料不完备的除外。

第四十九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在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之日起6个月内,向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开工许可证;逾期未申请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自行失效,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核发开工许可证。

第五十条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确需变更建筑物位置、立面、面积、层数、高度或平面使用功能等建设设计内容的,应在开工建设前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其他局部修改,应在报送建设工程竣工图时备案。

第五十一条 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已按城市规划建成的建筑物的使用性质;确需改变建筑物使用性质的,并附原设计单位意见,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

第五十二条 建设单位应在建筑工程竣工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拆除建筑基地内的临时设施,并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图,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验收申请。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验收合格的,应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加盖验收合格章;验收不合格的,应责令建设单位限期改正。

建设单位取得加盖验收合格章的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后,有关主管部门方可办理房屋产权登记手续。

第五十三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村民住宅建设,须经所在乡(镇)政府批准,并持宅基地使用证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新开发的村民住宅区,应由乡(镇)政府统一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办理报建和验收手续,经验收合格后,方予办理供水、供电和房屋产权登记等手续。

第五章 道路管线工程管理

第五十四条 道路管线工程设计单位,必须根据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规划设计条件进行设计,并报经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五十五条 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单位,应严格按照城市规划确定的路网定向、路幅宽度、坐标、标高进行建设。

第五十六条 主城区道路系统由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和其他道路、广场、停车场组成。

快速路和主干路交叉口应设立桥,其他道路交叉口应根据城市规划和需要预留展宽用地或进行平面渠化处理,严格控制在主次干路开设行车路口和车辆出人口;批准开设的行车路口、车辆出入口,距交叉路口红线交点不得小于80米。第五十七条 在道路红线内除按照城市规划建设各类管线、过街天桥和必要的交通设施外,不得建设其他建筑物、构筑物。

第五十八条 沿城市道路设置的地上、地下管线走向,应与道路中心线平行;横穿道路的管线应与道路中心线垂直,地下管线管顶与路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80厘米,地上管线与路面垂直距离、管线之间最小水平净距、最小垂直净距,应符合规定标准;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应采取防护措施。

第五十九条 管线交叉敷设,应遵守临时性管线让永久性管线、压力管线让重力管线、易弯曲管线让不易弯曲管线、支管线让干管线的规定。

第六十条 单位专用管线及附属设施(含化粪池、检查井等),应设置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确需在城市道路红线以内埋设的,应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六十一条 在主干路、次干路及广场不得新设架空电力线及电信、有线广播电视线缆的明线;已有的明线,应逐步改建埋入地下。

第六十二条 因城市建设需拆除或迁移已设置的临时管线,建设单位应服从城市规划管理,及时拆除或迁移,并承担有关费用。

第六十三条 管线穿越主干路、次干路,应采取顶管施工方式。各类管线建设单位,应按城市规划要求在新建道路施工时同步预埋管道。第六十四条 城市道路绿化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与道路建设同步进行,绿化形式、标准应符合绿化专业规划,并按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位置栽植。

第六十五条 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应按照城市规划要求进行建设和管理。

第六十六条 道路、管线工程建设单位,可在每年第四季度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下工程建设预备计划。经核准后,建设单位可依据管线综合规划设计的施工图,在工程施工前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第六十七条 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和管线工程的单位,应按照下列程序办理审批手续:

(一)持工程建设报告、符合城市统一坐标高程标准的地形图、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证,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提出道路、管线工程规划设计条件;

(二)委托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编制规划设计方案,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后,进行施工图设计;

(三)报城市规划部门审查施工图,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国家技术规范、标准及设计深度的,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四)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测量单位实施定线、验线,并在工程竣工3个月内向城市建设档案馆报送竣工资料和图纸。

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六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对建设单位或个人实施城市规划的行为进行监督检查。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设行为,任何单位或个人均有权向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举报,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在10个工作日内给予答复。

第六十九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在监督、检查时,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二人,并应向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出示法定行政执法证件,当事人或有关人员应如实回答询问,并协助调查或检查,不得拒绝、阻挠,调查或检查时,执法人员应当制作笔录,收集有关证件。

第七十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调查或检查结果,对情节较重的违法建设行为及时立案,并在立案后10个工作日内作出以下决定:

(一)对事实清楚、证件确凿的违法建设行为,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给予行政处罚;

(二)主动消除或减轻违法行为后果的,应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

(三)违法行为轻微,依法可以不予处罚的,不予处罚;

(四)违法事实不能成立的,不得予以处罚;

(五)对违法行为应给予行政处分的,移送行政监察机关;

(六)涉嫌触犯刑律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第七十一条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五十一条第一款,当事人应在规定期限内履行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逾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额3%加处罚款。拒不执行限期拆除或停止建设决定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有关部门对违法建设工程,不予供应水、电、气、暖,不得办理房屋产权登记。

当事人对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的,可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复议、诉讼期间,行政处罚决定不停止执行,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违反城市规划或超越职责权限审批建设工程的,由同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审批机关撤销其批准文件;对违反城市规划的建筑物、构筑物,由审批机关负责组织拆除,并依法赔偿当事人经济损失。

第七章 法律责任

第七十三条 在城市规划区内,未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而取得建设用地批准文件、占用土地,批准文件无效,占用的土地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责令退回。

第七十四条 对未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筑物、构筑物或其他设施,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建设或限期拆除,影响城市规划、但尚可采取措施补救的,由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按《河北省城市规划管理条例》规定予以罚款。

第七十五条 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或者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件的规定进行建设的单位的有关责任人员,可以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第七十六条 阻碍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派出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对违反治安管理的,由公安机关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予以处罚;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七条 当事人对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六十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申请复议,也可以向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在复议期满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在接到处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七十八条 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必须依法行使职权。对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触犯刑律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八章 附则

第七十九条 本办法中下列用语的含义为:

(一)市域:即衡水市的行政区域

(二)衡水市规划区范围界定:桃城区和冀州市行政区所辖范围。总面积1508k㎡(其中挑城区590k㎡,冀州市918k㎡)。

(三)主城区:北到北环路、东到京大路、南到南环路、西到西外环路。

(四)禁建区:高速公路、南水北调工程用地及其两侧各500米的地域。

(五)控制建设区:衡水市城市地下水源一级保护区及洪水淹没区,禁建区以外至城乡结合部的外围。

(六)建筑间距:两栋相邻建筑物主外墙之间的距离。当建筑物主外墙凹凸不齐时,凸出部位长度超过主外墙长度二分之一时,按凸出部位计起(含阳台)。

(七)建筑高度:自室外外地面至建筑物女儿墙顶或房屋檐口上部的距离。

(八)高层建筑:10层以上(含本数)的建筑。

(九)中高层建筑:7层至9层的建筑。

(十)多层建筑:4层至6层的建筑。

(十一)低层建筑:1层至3层的建筑。

(十二)道路、管线工程:

(1)道路:城市规划区内的公路、城市道路、桥梁、隧道、涵洞及交通性绿地,交通管理设施等。

(2)铁路:铁路干线、支线、专用线及场站;

(3)停车场、广场:公共停车场、专用停车场、广场;

(4)排水管道:雨水、污水管道,雨污合流管道及排水沟渠;

(5)供水管道:输水、配水管道及其他专用供水管道;

(6)燃气、热力管道;

(7)特殊管道:气体、油料、化工等管道,排灰(渣)管道;

(8)电力线路:输电、配电线路及照明线路;

(9)电讯线路:通信线路、专用广播线路、有线电视线路、电算传输线路;

(10)人防工程:地下人防工程设施、地下通道、地沟;

(11)防洪设施:城市河道、堤坝、护岸等;

(12)其他管线:城市发展需要的其他管线;

(13)上列城市道路管线的附属设施;

(14)凿井;

第八十条 衡水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可根据本办法,制定适用于主城区的技术规定。

县(市)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办法制定适用本辖区的实施规定。

第八十一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生效。

发布部门: 发布日期:2000年04月12日 实施日期:2000年04月12日(地方法规)

第五篇: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实施办法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印花税管理,便利纳税人,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6年第77号,以下简称《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以下简称“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除证券交易外的印花税税源管理、税款征收、减免税和退税管理、风险管理等事项,其他管理事项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根据《印花税管理规程(试行)》和相关法律法规要求,不断优化纳税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负担,加强部门协作,提高印花税征管质效,实现信息管税。

第四条 纳税人应当如实提供、妥善保存印花税应纳税凭证(以下简称“应纳税凭证”)等有关纳税资料,统一设置、登记和保管《印花税应纳税凭证登记簿》(以下简称《登记簿》),及时、准确、完整记录应纳税凭证的书立、领受情况。应纳税凭证保存期限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以下简称《征管法》)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条 《登记簿》的内容包括:应纳税凭证种类、应纳税凭证编号、凭证书立各方(或领受人)名称、书立(领受)时间、应纳税凭证金额、件数等。

第六条 各级地税机关可与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建立定期信息交换制度,充分获取各类涉税信息,利用相关信息加强印花税税源管理,通过加强部门协作,实现相关信息共享,构建综合治税机制。

第七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广泛宣传印花税政策,强化纳税辅导,及时解答纳税人关于印花税业务咨询,提高纳税人的纳税意识和税法遵从度。

第八条 地税机关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印花税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准确确定凭证的应税税目和计税依据,依法征收印花税。

第九条 纳税人书立、领受或者使用《条例》列举的应纳税凭证和经财政部确定征税的其他凭证时,即发生纳税义务,应分别按《条例》所附《印花税税目税率表》对应的税目、税率,自行计算应纳税额,购买并一次贴足印花税票(以下简称“贴花”)。

第十条 一份凭证应纳税额超过500元的,纳税人应采用税收缴款书、完税证明缴纳税款,并选择其中规定的一联粘贴在凭证上或者由主管地税机关在凭证上加注完税标记的方式代替贴花。

第十一条 同一种类应纳税凭证,需频繁贴花的,纳税人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是否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印花税的方式,汇总申报缴纳的期限不得超过一个月。采用按期汇总申报缴纳方式的,一年内不得改变。纳税人应按规定据实计算、缴纳印花税。

第十二条 主管地税机关可以根据《征管法》及《江西省地方税务局关于印发印花税核定征收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赣地税发﹝2004﹞77号)核定纳税人应纳税额。

第十三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由设区市地税局定期在所辖区域分行业对纳税人历年印花税的纳税情况,主营业务收入情况,应税凭证的书立、领受、启用情况等进行统计、测算,并将各行业印花税纳税状况及税负水平的评估结果报省局,省局综合各地的评估结果,确定对全省不同行业应纳税凭证的核定标准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实行核定征收印花税的,纳税期限为一个月,税额较小的,纳税期限可为一个季度,具体由主管地税机关确定。纳税人应当自纳税期满之日起15日内,填写国家税务总局统一制定的纳税申报表申报缴纳核定征收的印花税。

第十五条 纳税人对主管地税机关核定的应纳税额有异议的,或因生产经营情况发生变化需要重新核定的,可向主管税务机关提供相关证据,主管地税机关核实查证后进行调整。

第十六条 主管地税机关核定征收印花税,应当向纳税人送达《税务事项通知书》,并注明核定征收的方法和税款缴纳期限。

第十七条 主管地税机关应当建立印花税基础资料库,内容包括分行业印花税纳税情况、分户纳税资料等, 并确定科学的印花税评估方法或模型,据此及时、合理地做好印花税征收管理工作。

第十八条 主管地税机关根据印花税征收管理的需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3年第24号,以下简称《委托代征管理办法》)有关规定,可委托银行、保险、工商、房地产管理等有关部门,代征借款合同、财产保险合同、权利许可证照、产权转移书据、建设工程承包合同等的印花税。

第十九条 税务机关和受托代征人应严格按照《委托代征管理办法》的规定履行各自职责。违反规定的,应当追究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二十条 各级税务机关应当依照《条例》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发布<税收减免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5年第43号)等相关规定做好印花税的减免税工作。

第二十一条 印花税实行减免税备案管理,减免税备案资料应当包括:

(一)纳税人减免税备案登记表;

(二)《登记簿》复印件;

(三)减免税依据的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资料。第二十二条 各级地税机关应当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税收风险管理的总体要求,以及财产行为税风险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开展印花税风险管理工作,探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印花税风险管理指标,依托现代化信息技术,对印花税管理的风险点进行识别、预警、监控,做好风险应对工作。

第二十三条 各级地税机关通过将掌握的涉税信息与纳税人申报(报告)的征收信息、减免税信息进行比对,分析查找印花税风险点。

(一)将纳税人分税目已缴纳印花税的信息与其对应的营业账簿、权利和许可证照、应税合同的应纳税款进行比对,防范少缴该类账簿、证照、合同印花税的风险;

(二)将纳税人主营业务收入与其核定的应纳税额进行比对,防范纳税人少缴印花税的风险。

第二十四条 各级地税机关要充分利用税收征管系统中已有信息、第三方信息等资源,不断加强和完善印花税管理,提高印花税管理的信息化水平。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2017年6月1日起施行。

下载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村级规范化管理“四十六条”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 副本.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法律援助调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

    法律援助调解工作实施办法(试行)法律援助调解是指由政府设立的法律援助机构组织法律援助服务人员以调解形式为经济困难的公民或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服务,是法律援助......

    宁蒗县乡镇统计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

    宁蒗县统计局乡镇统计站工作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 (试行)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全县乡镇统计站、统计人员、统计工作、统计数据的科学管理,确保乡镇统计站有效行使乡镇人民政......

    检修部班组规范化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

    检修部班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讨论稿) 1、目的 为了加强班组建设工作,实现班组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根据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班组建设的指导意见》、国电......

    23号 安全管理规范化实施办法(精选5篇)

    郑州装备安„2014‟23号 关于印发《郑州铁路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推进 安全管理规范化实施办法》的通知 所属各事业部、机关部室、集体企业: 为进一步深化公司安全风险管理,推进......

    河北省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试行办法

    河北省农村干部规范化管理试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干部队伍,努力提高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整体水平,适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促进农村改革......

    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

    文章标题: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实施办法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基础工作规范化,是推动企业规范管理基础工作,保障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顺利进行,并不断改进和创新企业管理,提高产......

    江西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江西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实施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障全省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进一步规范全省校方责任保险管理工作,健全完善校方责任保险在化解学校安全事故责任......

    宿舍钥匙管理提升实施办法(试行)

    宿舍钥匙管理提升实施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规范宿舍钥匙管理流程及日常管理行为,提高钥匙管理工作效能,特制订本办法。 1.本办法适用于区域员工宿舍钥匙的日常管理。 2.员工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