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

时间:2019-05-15 01:28:4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

第一篇: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

第1节 模型 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细胞模型、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学生说出使用方法)

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

2.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符号

1.列举。你能说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的符号吗?(学生回答:如“速度v”、“冷锋、暖锋”等。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你能说出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符号吗?你能简要画出来吗?(学生回答并画简图:交通标志、厕所标志、电源标志等)

2.读图并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图1-1,结合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呢?

(1)分析交通标志,得出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分析电流表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分析时间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提问。请大家分析并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展示饮料罐上的请勿乱丢的提示、开关上的“开”与“关”、交通标志等)

4.实践。学习了符号作用,同学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课外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标志符号呢?

(三)模型

1.列举。在生活中,我们也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提问。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老师把模型实物展示给学生看)

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呢?(因为地球仪太大了,难以认识,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将它制成模型,即地球仪)

我们为什么要用眼球模型呢?(因为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

3.讲述。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甚至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如表示细胞结构的“细胞模式图”。

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有的模型是具体形象的,如我们平时看到的航模等;也有的是非常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方程式;或是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用到构建模型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构建模型也叫建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接触到这一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

4.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水状态变化的模型”,学习构建模型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由模型可知,构成水的水分子没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5.实践。了解了模型和模型的作用,请同学们课外自选任一主题,设计制作模型。

6.课内练习。课本第4页练习2。

板书设计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符号

1.举例:速度v、时间t。

2.作用:

(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二、模型

1.举例: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3.类型:

(1)物体的复制品

(2)事物变化的过程

(3)图片

(4)数学公式或特定的词

典型例题分析:

根据物质燃烧条件模型,回答问题: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起大火。你认为曹军的木船是,木船燃烧的条件是、。

解答: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巩固拓展:与此教案配套的练习请点击《试题集锦一》。

第二篇: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教案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的事物或过程的科学方法。

2.举例说出学习和生活中所见过的符号和模型。

3.学会用模型解释简单的科学现象和过程。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用符号和模型来表示复杂事物或过程这一科学方法。

2.了解模型的各种不同类型及作用。

3.能用物质粒子模型解释水的状态变化,体验建立模型的思想。

三、教学准备

1.随身听、饮料罐

2.地球仪、细胞模式图、细胞模型、眼球模型、水分子模型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谈话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观察与思考。(展示一部随身听给学生看)请大家看一下这部随身听,你能告诉老师如何使用它吗?(学生说出使用方法)

这部随身听上并没有汉字,而且你也没有看过说明书,你怎么知道它的使用方法呢?(根据机身上的符号,特别是按键上的符号)

2.讲述。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用到一些类似的符号来表示事物,有时我们也会用到模型来表示事物。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二)符号

1.列举。你能说出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曾用过的符号吗?(学生回答:如“速度v”、“冷锋、暖锋”等。让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同时也可

以培养他们思维的发散性)

你能说出在生活中,我们用到过哪些符号吗?你能简要画出来吗?(学生回答并画简图:交通标志、厕所标志、电源标志等)

2.读图并思考。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图1-1,结合刚才大家所举的例子,思考为什么人们常用符号来表示事物呢?

(1)分析交通标志,得出结论:用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分析电流表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分析时间符号,得出结论:用符号可以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

同而引起的混乱。

3.提问。请大家分析并说出下列符号所代表的含义。(展示饮料罐上的请勿乱丢的提示、开关上的“开”与“关”、交通标志等)

4.实践。学习了符号作用,同学们能否结合生活实际课外自己设计制作一

些标志符号呢?

(三)模型

1.列举。在生活中,我们也曾听说过“模型”这个词。请你说说什么是模型,并列举几个模型的例子。(学生回答: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

型等)

2.提问。在我们以前的学习中,我们都用过哪些模型呢?(地球仪、细胞模型、眼球模型、皮肤模型、水分子模型等。老师把模型实物展示给学生看)

我们为什么要用地球仪呢?(因为地球仪太大了,难以认识,我们为了更好地研究它,所以将它制成模型,即地球仪)

我们为什么要用眼球模型呢?(因为眼球构造复杂,难以表达)

3.讲述。模型并不仅仅指我们可以看到的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某种物体的或放大或缩小的复制品,如航模、各种建筑模型等。它甚至可以是一幅画、一张表或是一个计算机软件,如表示细胞结构的“细胞模式图”。

有的模型不是简单地表示一个具体事物,而是表示一个过程,如描述水的三态变化的示意图“水的三态变化模型”。

有的模型是具体形象的,如我们平时看到的航模等;也有的是非常抽象的,如一个数学方程式;或是某些特定的词,如“黑箱”模型。

事实上,我们经常会用到构建模型的方法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构建模型也叫建模。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

接触到这一非常有用的科学方法。

4.读图。请同学们看课本图1-2“水状态变化的模型”,学习构建模型的过程并完成课本上的题目。

液态水温度降低时会变成固态冰,而温度升高时会变成气态的水蒸气。

水在状态变化中,没有变成其他物质。由模型可知,构成水的水分子没

有变成其他分子。

在液态水变成气态水的变化中,构成水的分子的间隔发生了变化。

5.实践。了解了模型和模型的作用,请同学们课外自选任一主题,设计制

作模型。

6.课内练习。课本第4页练习2。

板书设计

第1节

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

一、符号

1.举例:速度v、时间t。

2.作用:

(1)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2)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3)可避免由于表达事物的文字语言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二、模型

1.举例:航模、船模、宇宙飞船模型、建筑模型等。

2.作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事物或过程。

3.类型:

(1)物体的复制品

(2)事物变化的过程

(3)图片

(4)数学公式或特定的词

典型例题分析:

根据物质燃烧条件模型,回答问题:

在赤壁之战中,周瑜的军队点燃战船,熊熊燃烧的战船借助东风直冲曹军的木船,使曹军的木船起大火。你认为曹军的木船是

,木船燃烧的条件

、。

解答:曹军的木船是可燃物,木船燃烧的条件是氧气、温度达到着火

点。

1.下列关于符号的说法不正确的是()(答案:C)

A.符号能简单明了地表示事物

B.符号可避免由于事物外形不同和表达的文字不同而引起的混乱

C.符号必须用文字表达,而且全世界通用

D.符号能表示某种特定的含义 2.请你写出下列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2页第3题改编而成]

A B

C D

(答案:禁毒;节约用水;禁鸣;禁止吸烟)

3.如果用大小不同的圆分别表示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试作出酒精和水混合前后存在的模型。

[该题由励耘精品系列丛书《科学精讲精练——八年级(下)》(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第1页第1题改编而成] 4.说说下列符号各表示什么或画出有关符号?

(1)V表示

(2)P表示

(3)东风(4)电阻

(答案:电压表;压强;略

;略)

第三篇: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下册第一章第1节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教案

第1节 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2学情分析

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学生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而在小学阶段中学生通过学习已获得了关于磁铁的一些知识,本课时是本章电和磁的第一课时,本课时主要通过对指南针为什么能指方向这一问题的探究,向学生介绍有关磁的一些基本知识:磁性、磁体、磁极、磁化,为本章后续研究磁体作准备。教材编写怪实验为基础,通过采用实验、观察与思考相结合的方法,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观察和细致的分析,总结归纳出新知识,从而使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感

3重点难点

重 点 磁极的概念和相互作用规律,磁化的概念。难 点 磁化的概念 4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体、磁性、磁极、磁化等概念,了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2.过程与方法:通过亲身经历探究实验,学会以实验的方法判断磁体的两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破除对磁体的神秘感,体验从现象到本质的思维过程。学时难点

难 点 磁化的概念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教学引入

(一).【引入】抛出问题:我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

【生回答】火药,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

(二)介绍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工具-我国战国时期发明的司南。

司南是磁石做的,司南柄可以指南,罗盘比较重,并引出本节课的课题。

接着出示现代指南针,追问学生:指南针有什么作用? 【生回答】指南针可以用来指南北。

【活动一】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指南针是否可以指南北?

一、观察规律:将小磁针放在针尖上,用手拨动小磁针,观察静止时的指向。

注意:

1、不要让其它磁体靠近它。

2、多做几次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现象: 让学生现场感受指南针的指向。

【活动二】用手头的所给的器材给磁体找朋友,还可以从我们身边来找。

二、实验活动:哪些物质可以被磁铁吸引

实验材料:①回形针,②铝片、③铁钉、④塑料瓶盖、⑤铜片、⑥牙签 比一比哪组最快给磁铁找到朋友,磁铁的朋友是。你身边的哪些物品也能被磁铁吸引。

【得出磁性和磁体的概念】

1.磁性:物体具有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2.磁体:具有磁性的物体。

介绍几种几种常见的磁体:条形磁体、U形磁体、针形磁体、柱形磁体,并要指出各自的N极和S极。

三、探究活动:磁体各部分的磁性强弱一样吗?先设计实验方案。

1、实验材料:回形针、磁体,先让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2、实验操作:使回形针分布均匀,然后把条形磁体放在回形针上面。

3、实验现象:观察到回形针主要分布。

【得出结论】:磁体的磁性不同,我们把磁性最强的部位称为磁极。

四、如果将两个磁体互相靠近,会发生什么现象?

【结论】:同名磁极相互排斥

异名磁极相互吸引

五:【开动脑筋】如何将我手上的铁钉具有磁性?

请学生设计实验方案。

在讲解书上实验:把一根条形磁铁靠近铁屑的上方的一根铁棒,观察铁棒是否能吸引铁屑。并指出被磁化后的南北两极如何分布。

板书5.磁化 :使原来没有磁性的物体得到磁性的过程。

六.磁体的应用:(1)除了生活中常见的磁卡、磁铁外,(2)介绍上海磁悬浮列车,并提出磁悬浮列车的原理。

七.再次点题:通过地磁场的讲解,最后得出指南针能指方向的原因。本节课的总结 磁体的性质:①指向南北 ②吸铁 ③ 磁极间相互作用

(五.课堂练习)

1、物体能够吸引含铁质物体的性质,叫做_磁性 具有这一性质的物体叫做_磁体_____。

2.一根磁铁上磁性最强的部分是__磁极____,分别叫_N___极和__S__极。3.用一根细线系在一根条形磁铁的中间,悬挂在空气中静止,可发现条形磁铁总是指向__南北__方向,条形磁铁的N极指_北方___,S极指_南方___。

4、用条形磁铁的N极去靠近某物体的A端,发现能把A端吸引过来,则物体的A端

(C)

A、一定的S极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是N极

5、某物体的一端靠近静止的一根小磁针,当靠近小 磁针的N极和S极时都能吸引,则这物体的这端(A)A、一定是无磁性的 B、可能是N极 C、可能是S极 D、一定有磁性

6.弹簧秤下挂一铁球,将弹簧秤自左向右逐渐移动时,弹簧秤的示数 [ C ] A.不变 B.逐渐减少

C.先减小再增大。D.先增大再减小。

思考题:

1、有一条形磁体的N、S极的标记模糊不清了,怎样用实验的方法将它的两极判别出来?

2、两条外形完全相同的铁棒和条形磁铁,如何鉴别它们? 课后作业:

一条形磁铁被分割成两段后,每段磁体上的磁极是否仍有N极和S极?

第四篇: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第四章第1节 电荷与电流(第一课时)

电荷和电流(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并通过实验认识产生静电的原因。通过阅读并讨论知道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的转移。

通过探究活动了解电荷的种类,并知道电荷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科学实验和探究过程中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实验和小组合作培养同学们的协作能力并体验实验成功的喜悦,利用身边的器材动手做产生静电的实验,进一步认识科学来源于生活。

二、学情分析

电学是初中科学课程中较难的内容之一,本节课是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电学的第一节课,对激起同学们的学习欲望和兴趣至关重要。虽然,同学们在小学时接触过电学的一些内容,知道电路的基本组成,电路的基本连接,但小学对电学的学习要求不高。本节课通过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及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打开同学们学习电学的大门。

三、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知道摩擦起电的原因是电子的转移,电荷的作用规律 教学难点:

理解摩擦起电过程中电子是如何转移的。

四、教具准备

静电实验盒、梳子、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引入

干燥的冬季,晚上脱毛衣的时候会产生“电”现象;薄膜保鲜袋也很容易吸附在一起。为什么呢? 这些常见的现象其实都是静电。(即一些带电的物体会吸附轻小的物体)。活动2【活动】新授

接着老师用学生手里的水笔套与头发摩擦,然后去靠近小纸屑,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活中也有许多静电现象,同学们能说一说有哪些吗? 老师补充一些其他的静电现象。请同学们利用桌上提供的材料做出静电。老师强调刚才同学们做静电的时候有什么动作?

这时,老师就有疑问了:摩擦为什么能起电呢?是摩擦创造了电吗? 带着这些疑问,通过阅读课本知识一步步解决摩擦起电的原因!

(从物质的构成去了解)经科学家研究发现,原子中还有更小的带电的微粒。一种叫质子,带正电荷,一种叫电子,带负电荷。通常情况下原子中带正电的质子的数量与带负电的电子的数量相等,正负电荷相互抵消,所以整个物体没有呈现带电性(不带电)。但是,在一定条件下,活泼好动的电子会“跑动”。

知道了这些,你能解释摩擦为什么能起电了吗? 摩擦起电是创造了电吗?

通过实验研究可以发现:玻璃棒与丝绸摩擦,玻璃棒会带正电,丝绸带等量的负电;橡胶棒与毛皮摩擦,毛皮会带正电,橡胶棒则带等量的负电。请你用电子得失的观点解释上述现象。

同学们你们已经掌握了摩擦起电的本质了。下面我们再用刚才的图形来表示电子的转移。相信大家一定会做到!模型如图所示

现在同学们已经掌握摩擦起电的本质了!我们也知道带电的物体有的带正电,有的带负电,那么正负电荷间有没有作用力呢?有作用力的话会是怎么样的呢?

完成探究活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 通过探究,你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当场应用:利用刚才所做的实验,完成课本实验内容。

知识拓展:如果有两个轻质小球一个带正电,另一个不带电,两个轻质小球会先吸引后分开,为什么呢?

所以想要物体带电,除了摩擦起电外,接触也能起电!

六、课堂小结 活动3【活动】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摩擦起电。同学们总结一下我学到了什么,我还有哪些困惑的地方。

七、板书设计

电荷与电流

(一)

第五篇:2018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第3章第1节温度教案2新版新人教版课件

温度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温度的概念.2.了解生活环境中常见的温度值 3.会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叙述温度计的构造、量程、最小刻度值和单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用语言表达物理知识能力.2.通过测液体温度的实验,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培养实验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2.通过使用玻璃仪器时要轻拿轻放,培养学生爱护公共财物的良好品行和正确使用物理测量工具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难点

温度计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教学方法

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实验用温度计、演示温度计、家庭用寒暑表、体温计、烧杯、试管、投影仪、挂图、热水、冷水、温水、广口瓶、橡皮塞、细玻璃管.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冷和热与我们的生活有密切的关系.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学会了使用火,开创了人类的文明史,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今天,人类的生产生活仍离不开热的利用.在物理学中与冷、热有关的现象我们称之为热现象.从这节课我们开始对有些热现象进行学习和研究.大家希望了解什么内容?

二、进入新课 [生甲]什么叫温度?

[生乙]我们凭感觉能知道物体的冷、热,感觉可靠吗? [生丙]用什么仪器测温度?

[师]现在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讨论,看能否解决 [生甲]我们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生乙]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是不可靠的 [生丙]应该用温度计测量温度

[师]既然凭感觉来判断物体的冷热不可靠,我们怎么来验证.[生甲]很冷的冬天,在没有暖气的房间里会觉得很冷,可是从外面走进屋子里的人会觉得比较暖和.[生乙]我们通过实验也能得出.[想想做做]

[生丙]我们把一左手插入放热水(热水越热越好,以不烫手为宜)的烧杯里,右手插入放冷水(冷水足够冷,可加冰块)的烧杯里,然后同时抽出手,插入温水烧杯里.这时,我们觉得在左手感到温水冷、右手感到温水热.[师]同一杯水两只手的感觉是不一样的,这就说明人们的感觉只能大致区分温度,要准确地判断和测量温度,就要选择科学的测量工具——温度计(thermometer).1.温度计

[师]我们用桌上的东西自制一个温度计.在广口瓶内加入一些带颜色的水,配一个橡皮塞,橡皮塞上插进一根一端封闭的细玻璃管.把细玻璃管封闭的一端加热,使玻璃管内的空气跑出一些,迅速用橡皮塞塞住瓶口.大家做完了以后,将广口瓶放入热水里,仔细观察细管中水柱的位置,再放入冷水里,观察水柱位置,得出结论.[生甲]放入热水里,细管中水柱上升.[生乙]放入冷水里,细管中水柱下降.[生丙]这可能是由于液体热胀冷缩的缘故吧.[师]是的,家庭和实验室里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里面有的用酒精,有的用煤油,还有的用水银.现在我们看挂图和投影,来认识它们,(投影片课本图3.1-2,挂图温度计的构造).教师指导,学生相互讨论.[生甲]投影片上,甲是实验室用的温度计,乙是体温计,丙是寒暑表.[生乙]温度计的基本构造:玻璃外壳、液体泡、毛细管(内径很细,粗细均匀)、温度计的使用、液体、刻度、符号.[生丙]温度计上符号为C,表示摄氏温度

[生丁]甲图的量程是-20 ℃—110 ℃,最高温度是110 ℃.最低温度是-20 ℃,分度值1 ℃.[生戊]乙图的量程是35 ℃—42 ℃,最高温度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0.1 ℃.[生己]丙图的量程是-30 ℃—50 ℃,最高温度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1 ℃.[师]怎样才能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并且不会损坏温度计?所测液体温度能否超过 量程? [想想议议]

[生甲]要正确读出所测的温度,要看清量程和分度值.[生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高,超出了温度计的量程,将测不出温度,温度计里的液体可能将温度计胀破.[生丙]如果所测的温度过低,低于温度计的最低温度,将测不出温度.[生丁]寒暑表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50 ℃,最低温度是-30 ℃,分度值是1 ℃,主要是根据我国大多数地区的常年温度范围确定的.[生戊]体温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是42 ℃,最低温度是35 ℃,分度值是0.1 ℃,是根据人体温度的变化范围确定的.[生己]实验用的温度计所测量的最高温度为110 ℃,最低温度为-20 ℃,分度值是 1 ℃,根据实验中需要测量的范围确定的.[师]同学们回答的很精采,同学们也注意到在温度计上有C(或℃),它是表示摄氏温度,还想了解什么?快提出来,让大家来解决!

[生甲]℃表示什么? [生乙]温度的单位是什么? [生丙]用什么符号表示温度? [生丁]如何读温度? [生戊]摄氏温度如何规定? [师]请大家相互讨论来得出结论.[生甲]℃是摄氏温度单位的符号,读做摄氏度.[生乙]温度用符号t表示.[生丙]摄氏温度是这样来规定的,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摄氏度,把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摄氏度,在0 ℃和100 ℃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代表1摄氏度(1 ℃).[生丁]人体的正常体温是37 ℃左右,读做“37摄氏度”.[生戊]北京一月的平均气温是-4.7 ℃,读做负4.7摄氏度或零下4.7摄氏度.[师]大家回答地很好.摄氏温度是温度的一种标度方法,温度的标度方法除了摄氏温度外,还有热力学温度,我们先来研究摄氏温度.2.体温计(板书)

[师]同学们回答的很好,我们鼓掌进行鼓励.我们家庭中和医院常用体温计测量人体温度.仔细看挂图、思考.提出问题.[生甲]体温计与实验室用的温度计的构造有什么不同? [生乙]体温计的构造有什么特点?

[生丙]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温度,实验室用体温计不可以,为什么? [生丁]为什么使用体温计先要甩甩? [师]问题出来了.大家观察讨论来得出结论.[生甲]体温计里面的毛细管,比实验室用的温度计更细,而且在玻璃泡和直玻璃管之间有非常细的弯曲缩口.[生乙]玻璃管非常细,这样当玻璃泡内的水银有微小的膨胀,玻璃管内的水银柱会有明显变化,因而更精确.[生丙]读体温计示数时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所以仍指示原来的温度.[生丁]离开人体,水银变冷收缩,水银柱在缩口处断开不能退回玻璃泡,重新用体温计时,必须拿着体温计用力往下甩,让水银再回到玻璃泡里,这样才能使用,否则测量出温度不准确.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温度的概念、摄氏温度、实验室用的温度计和体温计的构造及正确使用的方法.这节课的内容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因此希望同学们要注意观察生活中有关的现象,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对本节知识的理解.四、布置作业 阅读P50——科学世界

P52动手动脑学物理:1,2,3,4

五、板书设计 1.温度计 2.摄氏温度 3.体温计

下载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科学下册第2章第1节模型符号的建立与作用教案2新版浙教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