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5 10:36: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

第一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

摘要:本文旨在提出一种打破传统的、全新的体育教育理念。文章主要从五个方面时体育教学中存在的高职学生对体育课产生逆反·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论证,从而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几个突破口。如: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掌握学生心理,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抓好相互联系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教学中,·理教育要以预防为主与信念教育相结合;提高学生·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干扰;并给出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采纳的几点建议;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改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体育教学的集体性;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关键字:高职生体育教学逆反心理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不断提高,而高职院校的体育要适应今后学生走向社会的需求,就要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观,树立健康体育,娱乐体育的思想理念,而对高职生来说,就必须要克服掉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问题,下面就对此问题进行分析。

逆反心理,就是指人体对接受未来教育、规范制约后,刺激影响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冷漠、拒绝、反感、讨厌等行为表现的心理现象。在体育课堂上出现的不愿意学习技术动作、精神不集中、厌烦、反感、难以继续学习等现象,大部分来源十学生的逆反心理。

1.高职生对体育课的认识水平

高职学生是由初中生或高中生毕业升入到高职院校,年龄在14一1}岁左右,他们的年龄对体育运动有着特殊感情和认识,也有着特殊的评价。他们对体育课的了解太少,大多数同学认为体育课是“玩”,也不明白上体育课的目的何在;另一方面就是学生本身的素质不是很高,再加之教学设备简陋、场地小、器材少、人数多、教学方式落后等,使他们在体育课上自然就表现出一种逆反心理。

2学习方法不当

据调查,在上高职以前大多数学校的体育课都是放羊式的教学,在学生的心目中体育课就是如此,进入高职学院以后,每周只有两学时的体育教学,再加之体育课正规化,很大方面限制了他们的自由,他们也很难掌握对体育课的学习方法和规律,故自然就产生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

3.学习体育课的动机不够明确

据调查,高职生对体育学习的动机大致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学习动机明确,对体育有较大的兴趣,课堂表现积极主动,情绪饱满精神振奋,学习和掌握各种技术、技能快,这类学生不足15%。第二类是学习动机不明确,多是出于“好玩”的心理,适合自己兴趣的就“玩玩”,不适合自己兴趣的就不参加或者浑水摸鱼,此类学生占60%左右,第三类是不愿意上体育课,这类学生占25%左右,其中这类学生有一部分认为体育课的内容乏味,打不起精神,有的学生怕做不好动作时受到老师的批评或同学的鄙视,故对练习丧失信心,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认识自己过胖、偏瘦、矮小等生理不足以及遗传或生长发育造成的反应迟钝,不协调等因素,导致心理失衡,怨天尤人,自暴白弃。有一部分学生是身体素质差,面对竞技性强的项目就产生害怕,提心吊胆、萎缩逃避、意志不坚强等引起恶性循环,还有一部分老师的技术水平、工作态度、语言表达能力及教学组织方法欠佳等。这些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或是过十严厉地训斥学生,加上学生处于情绪大起大落时期,伤害了学生自尊心,引起学生压抑、反感、对立情绪迅速表现,易感情用事,师生关系紧张,造成对体育课的逆反心理以及学生对体育课产生心理障碍。

4.教师教育因素

教师在教育课堂卜的教学行为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其中有的教师就很难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故对教学行为分析如下:

4.1放羊式教学。这类教学行为是在高职体育教学中最为常见的,教师上课随意,没有按教学计划进行上课,课堂内学生喜欢什么运动就做什么,没有计划,没有组织,教学没有秩序,久而久之体育课变味而成了课外自由活动。

4.2冷酷无情、严厉无比的教学行为。不易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及对体育的爱好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直接导致学生对体育课的反感,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

4.3麻木不仁的教学行为。教师在教学中准备不足,对自己的教学能力不自信,表现出迟钝呆板,在教学中有困难时就对学生进行处罚,这样导致学生不愿意上体育课。

4.4精明才益,生动的教学行为。这类教学行为深受学生的欢迎,能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观赏的角度讲,能饱学生的眼福,增加对体育的好感。

4.5家长是学生最重要的教师,对孩子希望值太高,“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这种想法已是最普遍的社会现象了,学生负担过重,又不鼓励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对升学“无关的体育课”认识不够,而有一定强度和密度的正常锻炼,就能使学生把隐藏在心底的逆反心理发泄在体育课上。

5.器材场地设施的因素

器材场地设施是体育课必须具备的物质基础及保障。场地器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体育课及体育训练的兴趣,很多高职院校体育场地设施简陋,器材缺少,与学生人数比例严重失调,有的院校连最起码的教学所需都无法满足。体育课是一种最直观的条件教学,在这种情况下不仅给教师带来困难,而且会使学生感到体育课的枯燥,时间长了白然从心理就产生逆反感。

6结论与建议

学生心理障碍的诱发是多方面的,首先是个体心理因素,其次是外界的影响。把学生心理障碍视为体育教学工作的一个特殊构成。故要掌握学生心理障碍不良心境的类型、特点以及成因,以便遵循体育心理健康规律,抓好相互联系的知、情、意、行四个环节。在教学中,心理教育要以预防为主,与信念教育相结合,来弥补因年龄、阅历、实践的限制及高职生处于心理和生理发育期,可塑性强的这一特点,提高心理素质,排除心理障碍的影响和千扰。

建议在教学过程中,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培养终身体育的习惯。改革教材、精选教学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改进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强调体育教学的集体性;以情感为纽带,建立信任和谐的师生关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激发学习热情,使其主要精力集中到学习中去。

第二篇: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

摘要:给一个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理投入的整体设计和具体实施办法

关键词:教学程序 心理 投入

本文就如何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学生的心理投入,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一、精心设立趣的教学气氛

中学生对学习大多带有情感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确实如此,在学校中也不乏出现这样的现象:学生由于对某位教师品德修养的崇敬从而对这位教师所授的课产生极大的兴趣,使得这门课的学习成绩特别优秀,究其原因:一方面与学生崇拜权威的心理有关;另一方面学生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这门课怎么有如此大的魅力使得老师这么优秀呢?”在这种动机的驱使下学生自然而然的从内心里喜欢上这门课。当然,这并不是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德高望重,事实止也不可能,依笔者管见,只要开端教学设计好,同样激发学生主动求知的兴趣,例如初一代数授课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故事作为引言:丢番图是公元3世纪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由于他对代数有杰出的贡献,因而后人称他为“代数学之父”。关于他的生平事迹,我们知道的一切全包含在他的墓志铭中,他的墓志铭是这样写的:‘坟中安葬着丢番图,多么令人惊呀!它忠实地记录了所经历的道路,上帝给予的童年占六分之一,又过十二分之一,两颊长胡,再过七分之一,点燃起结婚的蜡烛。五年之后天赐贵子,可怜迟到的宁馨儿,享年仅及乃父一半,便进入冰冷的坟墓,悲伤只有用数论的研究来弥补,又过了四年,他也走完了人生的旅途‘,请问丢番图活了多大年纪。”学生立刻沉浸引到代数的境界中,激发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二、精心创设“奇”的教学气氛

心理学上称好奇心为直接兴趣,中小学由于知识面不够广,对问题的认识还有待深化,因而对新生的事物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与探索,在课堂教学中,一个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诱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进入思维佳境,主动领悟课堂上学习的知识所蕴涵的丰富的数学思维方法。从而让学生感到上数学课是心理上的需要、知识上的探索、精神上的享受和能力上的提高。应该说,这才是数学课堂成功的关键。例如,引导学生探求三角形三边关系时,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三根木棒能否组成一个三角形?大多数学生回答是肯定的,这时我拿出一根木棒当场演示,学生看到居然有不能组成三角形的三根木棒时,自然会感到好奇,这时我把最长的木棒截取一段,与另二根可组成一个三角形,时机成熟了,再启发学生自己动手用木棒来寻求三边的关系,由好奇到自己动手探究,无疑极有意义了。

三、精心创设“疑”的教学气氛

爱因斯坦曾说:“科学是在怀疑中不断前进的”诚然,如果没有对牛顿经典力学理论的大胆怀疑,爱因斯坦根本不会有相对论的建立。学起于思,思起于疑,疑问设立的好,能联系学生的实际,沉重才能学好新知识,掌握打开问题的钥匙,中小学都有好问的特点。课堂教学如果能抓住这些,依据教材内容,促其生疑,诱其有问,而一旦解决了问题,他们就感觉到求知的乐趣。课堂教学设计的疑问复习型疑问、启发型疑问、联系型、暗示型的反馈型疑问等等,只要设计的合理,就有良好的效果。

四、适时建立“陷”的教学机制

所谓设陷,就是在教学中,针对学生由于在某些概念、法则、定理等方面理解不够完善而表现在判断、推理问题上处理上有失误现象。课堂教学中有的放失地选编出一些带有迷惑性的题目,布设陷井,借以考察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生在走入“陷井”和步出“陷井”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能力行以提高,就教育心理来看,“陷井”有着积极的意义,只有知道掉入“陷井”的症结所在,一旦步出就不会再犯,而引以为戒。课堂教学如能针对性的设立几口“陷井”,使学生在摔打中得到考验的锻炼,成功的曲折中欣赏胜利,这无疑是很有意义的,课堂教学中设陷的意义正基于此。例如讲了等腰三角形,我这样设陷”已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一边长为4cm,另一边长为9cm,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有的学生随口答出“17或22”,有的却回答22cm,我让他们相互讨论,终于得出了考虑隐含条件“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即这个等腰三角形只能是4cm,9cm,9cm,这样在学生所学的知识范围内设陷,既增加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思维的严谨性。

五、精心设立竞争机制

中小学大多具有争强好胜的心理,表现欲强,以能得到老师的赞许和学生的羡慕为荣,一旦他们在竞争中得胜,兴奋之余,自信心倍增,学习的劲头更足,乐意继续发扬其优点和成绩,课堂教学中,适时引进竞争机制,对他们无疑是有利的,一方面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借此机会激励一些较差的学生,使他们不甘于经常落后的局面。其好处显而易见,避免了教师给优生和差生开“小灶”的现象,当然这种方法弊病也有:如果给学生的问题过于简单,他们会产生麻痹心理,认为学习太轻松了,没有了钻研的劲头,相反给学生的问题过难,他们会望而却步,产生怕数学的心理,要克服这两种现象,教师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对策处理,是再适当不过的了。

第三篇:精心设计教学思路提高教学效率

精心设计教学思路 努力提高课堂效率

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我们做事情都需要有一定的思路做指导。有思路才有效率,有思路才有出路。教学思路是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教学内容的想法,是教师教的步骤与学生学的步骤的有机统一,是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规划的教学流程。笔者在农村从事语文教学十余年,从农村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实践来看,科学地艺术地设计教学思路的意识比较单薄。

教学模式落入“导入课文——了解大意——深入探究——总结全文”这样一个俗套。由于在“深入探究”这个环节中讲解分析过多,容易形成一个时间漫长内容繁杂的教学大板块,从而使课堂教学缺少节奏。因此我们应该进行教学思路的创新设计,让课堂教学的步骤明朗起来,过程生动起来,效果艺术起来。在教学实践中,可进行如下方面的一些创新尝试。

一、设计清晰。这是语文教学思路设计的首要目标。教学思路,顾名思义,是一种思路性的东西,本身就应该明朗、清晰,思路不清晰杂乱无章,教学就事倍功半。在教学宋代诗人翁卷写的《乡村四月》一诗时,我做了这样的提问设计:

1、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看见了什么?

2、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听见了什么?

3、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闻到了什么?

4、同学们,透过诗句,你们感受到什么样的情感?

通过教学让学生看到了山坡田野间茂盛的草木和波光粼粼的稻田,听到了杜鹃的声声啼叫,闻到了乡村特有的泥土味,感受到了作者对乡村生活、劳动生活和劳动人民的赞美。这个教学案例的思路表现在哪里?表现在四个提问上,每一次的提问都组织起一次学生的品读活动,四个提问彼此并列而又有一定的从易到难的递进关系。由于这四个提问的出现,教学过程分成四个教学板块,让人明显地感觉到教师引导着学生在一步一步地向前走,整首诗的教学显现出了明晰可见的思路。

二、把握文章本身思路。教与学,是教学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作为矛盾主要方面的教师必须在摸清作者思路的基础上,根据教材的特点、重点和难点,遵循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合理地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引导学生沿着作者的思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逐步理解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我借用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从“空木水罐”到“有水木水罐”,可以让学生体会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 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可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水罐变成银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小姑娘的爱心,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水罐变成金的,这里可以引导学生认识到,水罐变化的原因是母亲对小姑娘的爱,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而在于爱心;从水罐里跳出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这部分可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难能可贵的。这篇课文本身的思路就是我和学生的教学思路,抓住这个思路,就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深刻把握主要人物的美好品质。

三、突出文章重难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告诉我们,我们认识事物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语文教学也一样,要突出文章的重点和难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思想,真正把握文章感情。比如,《匆匆》一文是20世纪20年代的作品,脍炙人口而又难以理解,作者朱自清紧紧围绕着“匆匆”二字,细腻刻画了时间流逝的踪迹,表达了对虚度时光的无奈和惋惜。教学起来重难点不好把握,但是,如果教学思路设计的巧妙,这个问题就迎刃而解了。在教学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步骤:谈话导入——整体感悟——探究课文——总结升华——布置作业。其中,“探究课文”这一环节这样安排,在理解课题“匆匆”以后,我问学生“这篇课文是讲什么东西匆匆?” “这篇课文是怎样描述时间匆匆的呢?”“既然时间是这样的匆匆,那么,作者是怎样对待时间的呢?”“作者珍惜时间,你又是怎样看待时间的?你打算怎样对待时间?”这一连串的问题,提纲挈领,层次分明,由浅入深,很好的突出了文章的重难点,让教学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总之,有思路才有效率,有思路才有出路。好的教学思路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知难行易,大胆地探索出更合理更有效的教学思路。

第四篇:精心设计问题串,提高教学有效性

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的体会

通过网上学习思维能力培养的理论与实践,本人体会颇深,对在数学教学中,从课堂提问到新概念的形成与确立,新知识的巩固与应用,学生思维方法的训练与提高,以及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增强,无不从“问题”开始,在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实现。问题设计是一堂课的“灵魂”,因为问题设计决定着教学的方向、顺序,问题设计关系到学生思维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效果。可是在实际教学中,我们会经常发现问题并不是那么好提,太难学生会“蒙”,并且会让许多学生产生畏难情绪,太简单又成无效问题,浪费宝贵的教学时间。“问题串”的形式可以让提问更加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思考,提升教学效果。问题串是指在教学中围绕具体知识目标,针对一个特定的教学情境或主题,按照一定的逻辑结构而设计的一连串问题。在课堂教学中,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设置恰时恰点且适度合理的问题串,不仅可以引导学生步步深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而且能优化课堂结构,提升教学效果。下面就本人在教学实际中,通过巧妙设计“问题串”,将“问题串”贯穿于课堂教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问题串”串出新的课堂作介绍。

一、设计“问题串”的原则

1.难度的适宜性。在教学时选择一些繁简得当,难度适中的问题,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处于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所谓“跳一跳,摘得到”。少提质量粗糙、简单重复、无关紧要的问题。

2.层次的递进性。面向全体,因人而异,问题要有层次,照顾到全体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对学生心中有数,课堂上善于观察每一位学生的微妙变化,捕捉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思维浪花,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的兴趣,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目标的指向性。每组问题串要有明确的意图,围绕某个主题展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要能够让学生自我建构出相关的数学概念或原理。

4.设问的自然性。问题的设置要有自然性,不能过于生硬,问题与问题之间过渡要自然。

二、设计“问题串”的方法

1、课题引入中可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串

新课程注重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在课题引入中设计生活化的问题串,把问题串与学生实际或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为问题串提供生活背景,这样不仅能营造轻松的教学氛围,还有利于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

案例1 椭圆概念引出的问题串

问题1 将一头牛拴在一棵树桩上吃周围的草,那么牛能吃到草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圆!

教师:很好!(用flash动画演示).1

问题2 将一头牛拴在两棵树桩之间的一根绳子(绳长大于两棵树间的距离)上吃周围的草,那么牛能吃到草的图形是什么? 学生:沉默

教师:用flash动画演示

学生:椭圆?教师带领学生推导方程。

问题3 将一头牛拴在两棵树桩之间的一根绳子(绳长等于两棵树桩间的距离)上又会怎么样呢?

学生:(眨眨眼)一条线段。(哦!可怜的牛只能吃到“一条线段”上的草!)问题4 如果绳长小于两棵树桩间的距离呢?

学生:那牛不能拴在两棵树桩间的绳子上了。问题5 能归纳出形成椭圆的几何条件吗? 通过以上的分析,学生不难归纳出椭圆概念。用学生熟知的生活中实际问题引入新课,既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又使学生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潜移默化传授了新知识。2、知识建构中可设计精细化的问题串。在实际教学中,应对问题提供的信息把问题化大为小,化抽象为具体,精细成具有一定梯度和逻辑结构的问题串,使学习的目标具体化,知识的构建层次化,思维的活动缜密化,以获得较为清晰的新知。

案例2

函数单调性概念的教学

在函数单调性概念教学时,学生对于用数学的符号语言描述函数单调性的特征难以理解,主要是概念中的“任意”二字用区间内两个大小不等的x1

问题1 对于一个函数f(x),如果在(2,5)上取x12,x25,此时当x1x2时,有f(x1)f(x2),能否说函数f(x)在区间(2,5)上递增呢?

问题2 如果在(2,5)上取两个x1,x2,使x12,x2是区间内任意取值,当x1x2时,有f(x1)f(x2),能否说函数f(x)在区间(2,5)上递增呢?请举例说明。

问题3 如果在(2,5)上取两个x1,x2,使x22,x1是区间内任意取值,当x1x2时,有f(x1)f(x2),能否说函数f(x)在区间(2,5)上递增呢?请举例说明。

问题4 如果在(2,5)上取无数个值,使得当x1x2...xn...,有f(x1)f(x2)...f(xn)...,能否得到在区间(2,5)上函数具有“随着x的增大对应函数值y也增大”这一特征呢?请举例说明。

问题5 在(2,5)上怎样取值,使得当x1x2时,有f(x1)f(x2)成立,即能得到函数在(2,5)上,随着自变量x的增大,对应函数值y也增大呢?

教师: x1要取遍(2,5)内所有的数,当x1每取定一个数,则x2要在区间(2,5)内取遍大于x2的所有的数。

问题5是综合了问题2中,x1不变,x2取遍区间中所有值;问题3中,x2不变,x1取遍区间中所有值;问题4中,在区间上取无数个不同的值x1,xn,...,通过这几个问题的讨论、交流,让学生亲身体验在区间(a,b)上如果不是任意取的x1,x2,即使满足当x1x2时,有f(x1)f(x2)成立,也不能得到这个函数在区间(a,b)上单调递增,加深了对概念中“任意”二字的理解。

3、例习题教学中可设计具有变式性的问题串。在进行例习题教学时,可改变问题的结构、条件或设问方式等而设计具有变式性的问题串,通过对一系列“新”的问题的解决,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与提炼归纳能力。

案例3 “函数的单调性”习题课 问题1:已知函数f(x)12,求证: yf(x)在0,上是减函数 x12(x0),若有f(3x6)f(x1),求x的取值范围? x教师:利用函数单调性的定义证明。问题2: 已知函数f(x)学生1:利用1122进行求解。

3x6x1教师:由问题1知:yf(x)在0,上是减函数,则有:3x6x10 问题3: 已知函数f(x)12(x0),试比较f(x22x4)与f(2)的大小? x2教师:若直接代入作差比较,计算烦琐。由x2-2x+4=x22x4x132知:f(x22x4)f(2)。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求解,可归纳出:函数yf(x)在(a,b)上单调递减。记x1,x2(a,b),x1x2为A;记f(x1)f(x2)为B;记yf(x)在(a,b)上单调递减为C。则有:

(1)A+B C,这是函数单调性的证明。(2)A+ CB,这是比较两个数的大小。(3)B+ CA,这是解不等式。

4、问题解决中可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串。在解决问题时设计探究性的问题串,对问题提供的信息进行重组或深度加工,引导学生挖掘问题的本质特征,不断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案例4 “零点的存在性定理”的生成

教师:今天我们探究函数在什么条件下有零点。先请大家动手做一个实验:每位同学的桌上都有一根细木棒和一条细线,细线两端系着两个分别标有A、B的小球,如果我们把木棒所在直线想象成x轴,木棒的左端记为a,右端记为b ,把细线当成函数的图象。现在请你保持木棒固定不动,活动细线两端的两个小球。

问题1 把两个小球放在木棒的同侧,那么细线和木棒有交点吗? 学生甲:没有。

教师看了学生甲摆放的模型后点点头:有不同意见吗? 学生乙:可以做到有交点。教师(追问):有几个交点呢?

学生乙:可以有一个,两个,三个„„。(一边说一边摆放模型)

教师:很好!从以上两位同学的回答可以得出:两个小球放在木棒的同侧,细线和木棒的交点个数不能确定。

问题2 把两个小球放在木棒的异侧,那么细线和木棒所在的直线有交点吗? 学生1:有,因为细线的两个端点在笔芯的异侧,所以细线必定要穿过木棒所在的直线。

教师:也就是说,此时函数与木棒所在的直线一定有交点。一种特殊情况若把球A放在木棒左端a的垂直上方,把球B放在木棒右端b的垂直下方,细线与木棒一定有交点吗?

学生(众):有,教师:交点个数能确定吗? 学生1:不能确定。

教师:很好!也就是说,此时函数在a与b之间一定有交点(即零点)问题3 满足什么条件时,细线和木棒所在的直线一定有交点? 学生2:两个小球必须在笔芯的异侧。教师:如果细线断了,还能保证吗? 学生(众):不能。教师:还得加上什么条件? 学生(众):细线要是连着的。

问题4 我们可以用怎样的数学语言来表达函数在区间[a,b]上一定有零点这一结论?

学生3:如果函数yf(x)满足f(a)与f(b)一正一负,且函数yf(x)在区间[a,b]上的图象不间断,那么该函数在区间[a,b]上一定有零点。

通过上述的问题串,对零点的存在性定理进行有效的探究,学生的研究能力得到了充分地展示,课堂的效能显著。

三、问题串教学实施效果的反思

通过以上问题串教学,不仅能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与练习保持浓厚的兴趣,而且让学生层层深入,循序渐进,触类旁通。“问题串”教学模式的应用可有效地避免课堂提问盲目性和随意性,使问题形成有机完整的系统,发挥整体功能,取得应有的良好的教学效果。问题串中不同能级的问题可以问不同成绩的学生,让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到成功的 4

喜悦,获得成功的体验。而在学生参与课堂,并在亲自参与的实践中去认识问题的本质,体验灵活运用知识与技能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促进学生智力和能力的提高。在串串问题中,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不断得到锻炼与增强,真正达到从“学会”逐步走向“会学”的目的,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只要我们加强研究,以“问题串”来梳理教学的脉络,在这个平台上,就一定会拓展教师和学生发展的空间,使我们的课堂永远充满活力。

让“问题串”串出新的课堂。

第五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定稿)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有效性

从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解读中可以看出,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进行有效的课程教学,改变以往那种“少、慢、差、费”的现象,用切实有效的课堂教学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其封存的记忆,开启幽闭的心智,放飞囚禁的情愫。要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要拥有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高效教学的策略,在每一节课中实施有效教学,课堂效率才会提高,学生才会学会、乐学、会学。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怎样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在阅读教学中,文言文到底该如何教?这一直一直以来也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我们提倡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师也应体现自己的个性化教学思想,彰显独特的个人教学风格。教师要从文字入手,抓住关键词句,积极引导学生走进作者的心灵世界,感受作者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

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就必须静下心来咬文嚼字,在读中品,在品中悟。文言文的课堂上,绝不能缺失琅琅的读书声。

作为一堂文言文阅读教学课,应力求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完美结合。既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还要用激情点燃课堂,力求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依据以上观点,我认为,提高文言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如下几点:

一、文言文需要定位,找准切入点是一节课成功的一半

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解读文本,力求有创见性,运用智慧进行个性化解读,突破教材、教参,让老课文焕发出新活力。

例如,就《湖心亭看雪》一文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本堂课教师要做的是引导学生走进一类特殊的知识分子的心灵世界,感受一种别样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抉择,领悟“孤独”的真正内涵。正是这个定位,才会让本节课的文本解读走向深入,让课堂呈现一种厚重感。

二、教师引导要到位,文本解读要细腻

切忌为了完成教学目标,而设计几个所谓探究问题,而以“请君入瓮”的方式,“越俎代庖”。学生自主解决一个问题,比教师强行灌输十个问题的收获大得多。真正的有效性教学,就是要充分尊重新课改的要求,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教学流程的科学设计和细致引导,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最终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进而在收获知识的同时,提升个人能力。

三、在学生探究性阅读的过程中实现突破

学习文言文最重要的就是要真正理解文章的内涵,这就需要学生的深入阅读。如《湖心亭看雪》的导语设计时,许多教师都是从欣赏西湖图文导入的,但这会无形中让学生仅把此文定位于“景”而忽视了情,从而使文本解读流于肤浅。而根据自己教学的需要,可以从柳宗元被贬永州时写下的《江雪》导入,巧妙引领:“同学们,在漫长的封建时代,还有许多文人雅士,他们由不同的原因而成为精神上的孤独者。现实中,他们找不到灵魂安放的净土,于是便把自然作为心灵的归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随张岱去‘湖心亭’看雪,去解读一份玉洁冰清的美丽情怀。”通过教师巧妙的设疑,往往会激发起学生探究的兴趣,学生的积极性就会被调动起来。

此外,教师还可以将学生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呈现在黑板上,调动学生探究文本的意识。整个阅读教学就是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的,而解决阅读期待的过程就是探究的过程。

四、朗读的突破

就学习文言文而言,朗读毫无疑问地应该也成为解读文言文的最重要的一把钥匙。例如,《湖心亭看雪》一课的整个教学的板块都可以由“读”引领。围绕着解读“独”与“痴”,进行朗读指导,在读中体悟。特别是对本文写景语言的揣摩,整个教学过程的推进和难点的突破都可以“读”为载体完成。

五、应力求把一堂课雕琢成一件艺术品

由于种种原因,每节课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遗憾。要想减少遗憾,就必须充分备课,课前要有充分预设。只有有了充分的预设,才能从容应对课堂“突发事件”,以精彩的生成推动教学进程!

文言文和现代文的教学并非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因为同为语言教学,它们之间在许多方面是可以相互对话互为启示的。教师可寻找巧妙切入点作为主问题提挈全课,设置非常之问激活学生思维,以联想想象拓展学生情感张力,以多样朗读搭建理解桥梁,切实提高文言文教学效率。

(责编 金 东)

下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精心设计教学程序提高学生的心理投入论文(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