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工作中不得不问的三个问题
工作中不得不问的三个问题
学长曰:人们讨厌的只是那些愚蠢的问题而已。
▲ ▲ ▲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问过上司一个很低级的问题,上司气不过来,就说了我一句:
你不要带着问题过来,要带着方案过来,公司请你来是解决问题的。
哇,至理名言啊。听到这句话我当场就懵了,羞愧难当,说不出话来。后来上司一挥手说把方案写好了再过来。我才灰溜溜地逃离上司的办公室。
我一直觉得,我的职场生涯是从听到那句话之后才正式开始的,在那句话之前,我都还在以一个学生的姿态去做一名公司的员工,说不上称职。
后来我就开始有点抗拒问问题了。遇到什么状况也是上网查,网上查不到就自己死磕,反正问上司就不是选项之一,毕竟问上司上司也不喜欢,又显得自己能力不足,不够专业。
这样做的结果当然也不好,做出来的方案根本解决不了公司的问题,然后上司又气不过,又说了一句让我记忆终生的话:
傻呀你,这件事你不懂怎么不问?
那是我人生中最想说脏话的一次。
但现在回想起来,上司说得句句在理,并没有什么不对。错的,只是当时惰于思考,爱钻牛角尖的我罢了。
实际上上司并不介意我提问,他当初之所以生气是因为我问的问题太愚蠢,太低级了。
我当时问的是:这个项目怎么做?
这个问题传达出来的信息就是:这个项目我不会做,你教我。
上司根本就没法回答我,要从头到尾教我做好一个项目岂是在办公室说个十来分钟就能实现的?况且我这样问还暴露了我根本就没有细心想过项目怎么做的事实,不然我的问题不会那么笼统和简单。不会做事是能力问题,但问这种低级问题就是态度问题了。上司也没有迟疑,当场就训了我一顿。
结果我死脑筋,认定是问问题的错而不是问的问题的错,这才引发了第二次的训话。
想要成长,提问是必备的一项技能。有些事情问一下有经验的同事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自己也可以收获一些行业经验。问题在于,我们往往把问问题想得太过简单,问的问题既愚蠢又傲慢,最后非但没有获得成长还惹人嫌弃。也有的人像以前的我一样问错一次就不太敢问了,但是不问肯定又会挨骂的。真正要做的,是学会问一些聪明的问题。
◆聪明的问题 ◆
怎样的问题才算是聪明呢?两个字:具体。
❶ 为什么要具体?
我们问问题的目的就是要从对方那里得到答案。首先,我们需要对方要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问题越具体,越能表明我们事前在问题上下的功夫,而且就像低级问题会透露傲慢的态度一般,具体的问题也可以透露出我们的诚意,这样对方会更加愿意回答我们的问题。
其次是我们需要对方能够回答我们的问题,问题不够具体会带来两种情况:一是回答过剩,实际上我们只需要其中的一点点信息就够了;二是回答不准,根本就没有答到我们想要的点。问题越具体,我们传达的信息就越清晰,对方就越容易给出我们想要的答案。
❷ 如何做到具体?
想要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不简单,需要下许多功夫。我们举一个 “文章怎么写?” 的例子。首先我们要自己确定想写的是公众号文章还是散文等等,假如确定了公众号文章之后,我们写这篇公众号文章的目的又是什么?是吸粉,维持常规内容,还是和读者进行互动?我们思考一番,就可以问出 “一篇吸粉的公众号文章应该怎么写?” 的问题。
但这还不够具体,我们还只是想定了文章的外部结构,而内部元素我们却没有提及。一篇文章的内部元素包括文风、结构、遣词造句等等,如果不问清楚要问的是哪个内部元素,解答者要么就不想一次说那么多,要么就是会说漏一些,最后我们还是得不到想要的答案。
所以想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我们想要从外部把问题的范围限定小,然后自己再分析问题内部的元素,筛选出自己存疑的元素,最后再将疑问传达给对方。
很多时候,在我们试图把问题具体化的过程中,我们会对问题越来越了解,看待问题也越来越透彻,最后甚至都不用问别人,我们自己就能解决问题了。
◆必须要问的问题 ◆
工作中,仅仅是学会问一个具体的问题,有针对地填补自己的不足还不足以让我们出色地完成自己的工作。想要出色地完成工作,我们还需要问一些必须要问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问问题:
做这个项目的目的是什么?
这张图你想要什么效果?
这件事情急不急?有多急?
我做这件事是为哪个项目服务的?
……
必须要问的问题集中发生在别人分配工作给你的时候,这种时候对方一般会无意地漏掉一些信息。这时候我们就必须要问清楚与自己工作相关的事情,想要做好一个项目的前提就是要对项目有充分的了解。
糊里糊涂地做不是不能做,只是我们本来可以做 90 分,就没有必要用 70 分来应付分配工作的人。通过提问了解清楚分配给自己的工作,很有必要。
◆没有问题的问题 ◆
有的人工作了一阵子之后,技能熟练了,和同事也熟络了,工作有默契了,以前要加班一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能提前一小时完成了。在他们看来,一切都已经上了轨道,没有问题了。
我也有过这种状态,那段时间过得是一个逍遥自在。不过很快有了新的项目,暴露了我其它方面的不足,我才又有了能问的问题,努力的方向。
其实不是没有问题,只是问题还没有暴露,或者说自己不愿意去发现问题主动成长。
我们小时候都会有许多问题,天天缠着爸妈问这问那的,但随着年岁的增长,我们的问题就渐渐变少。直到有一天,我们不再发问,没有问题,也就停止了成长。
有的时候成长需要的,只是一个莫名其妙的问题。
所以假如你觉得自己每天都有许多问题,那该庆幸,这说明你有许多成长的方向,假如你觉得自己没有问题了,那便好好地审视自身,或者找些有挑战的事情,让问题自己暴露出来,不要让自己停止了成长。
最后请大家烧烧脑,想想下面三个问题:
我是谁?
我从哪里来?
要到哪里去?
第二篇:三个严禁八个不得
三个严禁
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八个不得
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 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 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
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 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
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 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四个严禁
严禁向农民收费、严禁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严禁向补贴产品经销商收费、严禁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向企业和农民收费。五项制度
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执行过程监督制、实施效果考核制,七个坚决禁止
1、坚决禁止暗箱操作、虚报冒领国家补贴资金和倒买补贴机具。
2、坚决禁止农机部门代理经销商收取农民购机款和向农民搭车收费。
3、坚决禁止农机部门收取生产企业、经销商和农民的任何手续费、报名费、服务费、好处费、回扣等费用。
4、坚决禁止公开或变相向农民指定农机补贴经销商和农机补贴产品;不准搞地方保护主义。
5、坚决禁止农机部门干部本人或亲友插手或干预农机补贴销售活动。
6、坚决禁止补贴目录外的农机产品公开或变相进入补贴市场和购买年限未满2年的补贴机具上市倒卖。
7、坚决禁止各级农机部门拖延购置补贴手续的办理和结算资金的办理;不准故意刁难企业、经销商和农民办理农机购置机补贴相关手续。
三个严禁、四个禁止、八个不得”。“三个严禁”,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四个禁止”,即禁止向农民收费、禁止向农机生产企业收费、禁止向补贴产品经销商收费、禁止以工作经费不足为由搭车收费。“八个不得”,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农民和企业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补贴手续和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 “五个不准”:
1.不准以参股、帮亲、带友等任何方式参与补贴产品的经销活动;
2.不准与企业串通强制农民购买违背农民意愿的补贴产品,侵害农民利益;
3.不准以任何名义暗箱操作,虚报冒领国家补贴资金及转手倒买补贴机具;
4.不准以任何形式向厂家或经销商收取任何额外费用及收受贿赂;
5.不准在补贴过程中代理供货商统一收取补贴产品购机款和以任何名义向农民搭车收费和巧立名目乱收费的情况。
第三篇:创业不可不问的十个问题
创业不可不问的十个问题
创业绝对不是童话,否则创业会成为神话!
现在是一个鼓励创业的时代,现在是个全民都想创业的时代,现在也是一个不是全民都能创业的时代!
创业绝对不是选择题,绝对不是选择一个传说中的一本万利的项目就万事大吉了。遗憾的是,很多创业者在拥挤在淘金项目的路上。大家都心花怒放,因为他们坚信找到好项目,创业就成功了。
想起了童话故事,故事的过程往往是王子和公主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相拥在一起,故事的结局往往是: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和我们的创业梦想何其相似,我和梦想中的发财项目终于碰面了,从此我的创业之路一路畅通。
我们知道王子和公主的故事是童话,但现实是残酷的。有谁知道他们婚后的生活过得怎么样呢?是否会为柴米油盐而烦恼?是否会像小市民那样吵架斗嘴呢?是否会为今天谁做饭洗碗而抱怨连天?但童话往往到“从此,王子和公主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就结束了,童话的巧妙在于提供一个空间给我们涂鸦想像。最浪漫的故事往往是没有后来的。后来的便是真实生活,不是故事。
但是创业不是童话故事,而是活生生的生活,需要创业者去经历且必须经历的生活。一日复一日,一月复一月,一年复一年,看到这三个“复”字,觉得写得罗嗦啊?如果是的,那么置身创业旅途的你,是否依然能坚持信守生活的磨砺和考验?觉得我说得很残忍吗?如果是,很抱歉,显然你并不适合创业。创业不是风花雪月,而是暴雨风霜。创业者首先不是要有梦想,相反却应该让把梦想粉碎回归现实。绝大部分真正成功者还是那些经过艰苦努力,那些拥有坚实基础的拓荒者。但仅仅知道这个,还不足以说明你适合创业,请回答下面的几个问题。
问题一:如果您目前的工作是非销售型工作,请回答:您所在公司的上个月营业额是多少?主要来源于哪些客户?这些客户中哪些是新开发的客户?老客户再次选择贵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您目前的工作是销售型工作,请回答:在您负责区域内,所在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是谁?它的上个月营业额是多少?主要来源于哪些客户?这些客户中哪些是新开发的客户?老客户再次选择对手公司的产品或服务的原因是什么?
问题二:请问您所在的公司,上下游都有哪些合作伙伴?彼此之间的沟通协调机制是怎样的?彼此之间合作的基础是什么?谁是合作关系的影响人?什么因素是合作关系影响主要因素?
问题三:您所在公司的产品或服务有哪些独特性?有哪些消费者让度价值?还有哪些隐性的让度价值值得开发?如何让去开发?
问题四:您最近加班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事情加班?必须要加班吗?加班后的心情如何?
问题五:您所在的单位有潜规则吗?您是否曾因潜规则而受到伤害或得到过利益?您曾因同一条潜规则而受到两次伤害或得到过两次利益吗?
问题六:翻看您的名片簿或通讯录,其中与您工作相关的人的数量占全部数量比重的一半以上吗?
问题七:您最近和爱人(或恋人)吵架是什么时候?最终你们谁说服了谁?在说服不了对方的情况下,您是否会继续尝试去说服对方?
问题八:您每月的收入是多少?其中固定开支有多少?浮动性开支有多少?投资性开支有多少?每月最终剩余多少钱?
问题九:您的电脑中有几个分区?每个分区中都放置哪些内容?会不会出现要找某个文件时需要花费很大精力?您曾因为C盘格式化而丢失重要文件吗?
做任何事情都有个可行不可行,即使是适合不适合,也都有个标准。上面这九个问题其实就是对您是否具有创业所必备素质的一个检测。当然,您现在回答的答案可能与我所提供的答案并不相符,甚至可能根本就回答不上来。没关系,这只是说明您现在还欠缺一些创业所需要的素质。只是暂时不适合创业,只是现在就创业要成功的难度会大一些,并不代表您今后不能创业,也不代表您现在创业就一定不会成功。提这些问题,主要是希望您了解这些相关的知识,如果哪方面有欠缺在以后的日子着重相关能力的培养。
从这里开始,是我为什么会问上面那些问题的原因,其背后真正考察的是什么样能力? 答案一:市场意识。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它考察的是您是否具有市场意识。无论您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一旦开始创业,市场问题一定是您第一个要考虑的事情。没有一定的市场敏感性,对市场相关数字不敏感,很难让您在创业之后合理制定营销组合策略,也很难让您在创业过程中在市场推广上获得成功。
答案二:熟悉行业。这个问题考察得是您在决定选择某个创业项目时,是否通盘考虑过该项目的上下游相关资源。商业社会中,一个企业的成功不是单一企业的成功,是企业内部和外部因素结合的成果。而对于自己服务的企业,上下链条都不是很清楚的人,很难相信在考虑创业时会把这个问题考虑进去。企业经营是个链条,同样企业生存环境也有条食物链,只有把这两个链条都考虑清楚,才能决定自己能不能做。
答案三:关注过程目标。一个成功的创业者一定首先关注自己的产品和服务,并是产品和服务最好的检测员和改进者。他们更多关注产品和服务本身的价值,而不是价值实现背后所带来的利润。利润是企业运营的结果目标,但产品和服务是过程目标,没有良好的过程目标实现是很难实现结果目标的。
答案四:超负荷的工作。创业初期,工作和生活绝对将会成为一个“鱼和熊掌”的选择题。一个十分讨厌加班的人,是不可能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的。而成功的创业者在创业初期,通常是需要这样做的。“刚创业时,我4点钟就起床,打扫卫生,蹲在地上,观察小鸡,做记录。常常一蹲就是两个小时,呆在棚子前一动也不动。”新希望集团创始人刘永好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说,“如果你每天不投入10多个小时工作,你就不要创业。”
答案五:任何环境中都有规则,潜规则也是规则。真正的成功者,是那些熟悉并善于利用规则的人。一个总是被潜规则伤害的人,并且不能主动去适应规则的人,在你死我活的商业竞争中很容易处于下风。只要潜规则不是违法的,不一定非要排斥它。
答案六:商业社会需要人脉资源,从你的通讯录中工作相关人群所占比例,可以看出您平时是否注意收集商业人脉。虽然说每个人都有他的价值,谁也无法预知哪个看似不相干的人会成为您的贵人。但创业初期,最好有一些能够拿来就能用的资源。
答案七:沟通能力,无论是工作或是生活,都非常需要,尤其是创业时期更是需要。创业者需要和很多的人沟通,需要与产业相关企业沟通,需要与政府部门沟通,需要与投资者沟通,需要与消费者沟通„„„„。如果没有很强的沟通能力,或者很容易放弃沟通的人,是很难在创业时获得自己想要的支持的。
答案八:财务能力。创业者每天都收钱也每天都花钱,如果没有很好的财务能力,将很容易丧失对财务的控制。失去了财务控制,也就失去了对企业发展进程的掌控。
答案九:计划与风险控制能力。创业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周详的计划,并能够把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分阶段的循序实施。同时,创业是一件有风险的事情,如果不能够预知风险,就无法准备风险预案,等到风险真的来临,就会丧失一些价值。
最后,养成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创业绝对不是点对点的前进过程,而是面到面的逐步扩大过程,因此需要有系统思考问题的习惯。如果您碰到问题就光解决问题,下次碰到问题再解决,您就只能时刻在解决问题,没有系统思考的时间。如果您首先从第一个浏览到第十个问题,然后再去思考,将容易找到解决问题的一套系统方法,也可以节省很多时间和精力。
第四篇:三个严禁、五项制度、八个不得
国务院“三个严禁”(即严禁采取不合理政策保护本地区落后生产能力,严禁强行向购机农民推荐产品,严禁借国家扩大农机具购置补贴之际乱涨价)。
财政部、农业部联合制定了《农业机械购置补贴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确立了“五项制度”为核心的操作办法,即:补贴机具竞争择优筛选制、补贴资金省级集中支付制、受益对象公示制、执行过程监督制、实施效果考核制。
农业部完善了监督机制,加大了监管力度,要求全系统做到“八个不得”,即: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和农机化推广机构不得指定经销商;不得违反规定程序确定补贴对象;不得将国家和省级推广目录外的产品纳入补贴目录;不得保护落后强行向农民推荐补贴产品;不得向农民和企业以任何形式收受任何额外费用;不得以任何理由拖延办理农民购机补贴手续和补贴资金结算手续;不得委托经销商代办代签补贴协议或机具核实手续;不得以购机补贴名义召开机具展示会、展销会、订货会。对全国农机补贴实施情况开展了电话抽查和重点督查。
第五篇:工作中的三个感动瞬间
工作中的三个感动瞬间
班主任工作是细节工作,细节决定成败!我从踏上工作的第一天,就担任了班主任工作,从小学班主任到初中班主任。有初出茅庐的亢奋;有奔波忙碌的疲惫;有班级获奖的喜悦;有学生不听话的苦恼;更有学生道别的酸楚。然而更让我难以忘怀的是曾经令我感动的三个瞬间。
学生作文感动我,我用行动感动学生。这是我十多年来最难忘的感动。在一次作文课上,一位同学的作文——《这件事发生在除夕夜》,写的是:她爸爸腿有病,除夕夜疼痛难忍,而妈妈此时却提出不让她上学了,因为无钱交学费。为此她和妈妈吵起来了,让除夕夜变得酸楚,没有一点儿欢乐气氛。作文写得凄婉动人,让我一次次哽咽。我含泪给全班同学朗读作文,我第一次发现全班同学哭了。我很自责,为自己的失职而惭愧。因为我曾发现这位同学很少与同学们一起玩,也很少听到她的笑声,我以为是她的性格。作为班主任,竟然放过了这些,这不是失职吗?课后,我与这位同学进行了长长的交流,才知道她的家远比作文中的叙述还要艰难,她读书的费用是爸爸拖着一条残腿给别人制衣服换来的,在上六年级以前,就有几次面临辍学的境地。我立即在班上成立互帮小组,让这位同学感到了班级的温暖,以快乐的心情完成小学学业。通过这件事,我在班主任工作中更加细心,更注重观察每一个学生,哪怕是一次成绩地升降。也
就是这件事后,我发现班级空前团结,凝聚力特别强,在学校举行的各种活动中,居然全拿了第一。在毕业典礼上,班长道出了心声:班主任那次含泪地讲述和从此对每个学生更细致地关注,让我们也懂得去关心爱护别人,爱!让我们团结,爱!让我们充满信心。的确,是爱让我和学生感动。
我用细节教育学生,学生用行动回报我。我是一位爱整洁的人,对自己要求严格,从不穿拖鞋,背心,短裤到教室。每天到教室第一件事是整理讲台,主动打扫教室前面的清洁卫生,而且从不在教室随便吐痰,扔纸屑。我知道与其喋喋不休地强调,不如自己做好表率,用自己的言谈举止去潜移默化学生。渐渐地,班上的清洁卫生好了,别的班天天扫地,我班十天半月扫一次,清洁卫生照样高分。值日工作也井井有条,学生衣着朴素却整洁。在学校举行的韵律操团体比赛中,我要求大家上身能统一就行了。因为农村孩子家不是很富裕的,能统一上身就不错了。比赛时,我在做评委,也没有时间指挥他们,叫班长带好队伍,当时班长笑着说给我一个惊喜,我不以为然,随口说:“但愿。”出场时,只见我班同学全是白衬衣,黑裤子,男同学腰插皮带,女同学头戴红花,白色发夹,个个精神饱满。观众席上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比赛结果当然我们是第一了。事后我问同学们怎么这么统一,是谁要求的?同学们围住我,班长告诉我,这次比赛,我们知道你是怕统一服装会增加我们父母的负担。可是
我们可以借,白衣服,黑裤子,发夹,皮带本来大家都有的,只是头花要钱,大家都凑了一点,不是就行了吗?我们要证明,衣着一向严谨的班主任,他的学生也是不错的。看着眼里充满自豪的学生,我心里一阵惊喜,眼角充溢了泪花。的确,平时的一些生活细节,可以感化学生,当学生读懂老师的时候,是老师最幸福的时候。
学生向我索奖,我被勇气感动。记得那是放寒假的时候,发完各种奖状,布置完作业,一期的工作圆满结束了。当我锁门时,发现居然还有一位同学没有离开,手里拿着成绩单盯着我。“怎么还不回家呢?”我问。“老师,您怎么不给我一张奖状?”她低低地说。“什么?给你一张奖状?为何啊?”“老师,我的分数比我们院子的同学还高两分,她有奖状,我怎么没有?”“是吗?”我不觉拿出成绩单对比,“哦。”在写这张奖状时,我考虑到了,按理,奖状该发给分高的,但我当时脑子一闪念,凭印象给了另外一位同学,也不会想到会发生这一幕。可偏偏发生了。我连忙给他补了一张。看着她拿到奖状时的欣喜,我不觉为这位同学的勇气感动。十几年了,可从没有学生向老师索要奖状啊?她是多么有勇气啊!我心里也不觉一阵自责, 因为印象,差点伤了一位自尊心特别强的孩子。在以后的工作中,我时时提醒自己,摒弃传统习俗,对每一位同学都要公正,作为班主任,更要注意每一个细节,千万不要低估了同学的心。
十多年了,我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学生,每每读着节假日学生们发给我的短信,感谢我曾经关注他们的每一个细节,我心里就会涌起一阵阵感动。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一句句朴实的问候,让我的生活在回忆与感动中幸福着!充实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