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时间:2019-05-15 15:15: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第一篇: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走进新课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教师认真倾听学生,才能使教学真正成为师生富有个性化的创造过程,实现师生的有效对话。倾听学生是一个教师必备的教学能力之一,尤其是现在的教师更要特别重视培养自己的倾听能力。

关键词:教师;学生;倾听;有效对话

走进新课程,中学语文教师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理念指导下的课程改革中,我们把试图带给学生的和学生体验到的一切都广义地视为课程。于是,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即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传统观念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彼此形成“学习共同体”,真正实现教学相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倾听就具有更重要的意义。

严格地说,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所有见闻都应成为倾听的对象。本文主要探讨的是以下几个方面。

一、倾听文本的声音

王尚文教授说:“书面语的阅读只有还文字以声音,才能在倾听中找回生命的气息,找到心灵的感觉。”[3]每一位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仅要学会讲解,更要学会倾听。作家左拉曾经说:“在读者面前的不是一束印着黑字的白纸,而是一个人,一个读者可以听到他的头脑和心灵在字里行间跳跃着的人。”[5]阅读就是与这个活生生的人对话,实质上也就是倾听作者用笔说的话,倾听文中人物和作者的心声。语文教师,作为“对话中的首席”,担负着引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家内心的重任,自己必须首先学会倾听文本的声音,倾听文本背后作家的声音。在引领学生与文本对话时才能做到底气充足游刃有余。

二、倾听学生的声音

从有效教学论的角度看,“有效教学意味着老师能够有效指导,包括有效讲授并促进学生主动学习,也包括有效提问并倾听学生”[6]。要真正做到这一点,语文教师就必需在适当的时候做好学生的听众,学会倾听,进而善于倾听。

1.倾听学生的朗读和言语品质

(1)倾听学生的朗读。首先要听学生的发音是否标准,吐字是否清晰,音量是否适中。其次要听他读得是否流利,停顿是否准确,是否能根据感情表达的需要和作品内容的重点来读出重音等等,这些很能反映学生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和学生自身的语言素养。

(2)倾听学生的言语品质。教师在常规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进行各种文体朗读的语调训练,要让学生明白,朗读时要以作品的内容和情感为依据,所采用的语调和语气要和作品的感情基调相符合。

2.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

倾听学生对教师提问的回答,能够帮助教师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认识、理解和思考程度,这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也是衡量一次教学活动是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3.倾听学生的提问

在教学进程中,学生面临疑难困惑能够自己提出问题是值得珍视的好现象。学生提问是他们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开始,也是他们思维走向敏捷思想走向深刻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倾听学生的提问,从中筛选出有代表性的,充分利用,巧妙整合为独特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提出的知识性问题,一般只需进行知识层面的释疑解惑;涉及教学内容理解的问题,就要相机灵活对待,或适当补充材料,或课内外合理迁移,或设置前后勾连的系列问题启发。然后以一个组织者、学习者的身份营造了民主的氛围,和学生展开平等的对话交流,由此开辟了一番教学新天地。

4.倾听学生的质疑

有时候,学生还会针锋相对地提出和教师或其他学生截然不同的个性化见解。这些见解有的可能有些幼稚缺少深度甚至片面偏激缺乏认知储备,有的却闪现着学生灵感和智慧的光辉。教师应该对学生的质疑耐心地倾听,并及时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应对,以便灵活纳入自己原先的教学计划,从而调整、补充、拓展教学内容。5.倾听学生的情感。学生的情感发展往往具有复杂性、隐蔽性等特点,这就要求老师能对学生情感的状态和动向做细致入微的把握,并及时加以协调和引导。

6.倾听学生的思想。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倾听习惯的老师不会满足于仅仅倾听学生的情感,他还要努力倾听那些声音背后某种思想和观念的萌芽,并对这些思想和观念做出恰当的评价和引导。尤其是一些消极的甚至是错误的思想或观念,更需要教师及时做出指导和纠正。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师生之间的沟通将会畅通无阻。

三、采用多种方式,掌握倾听技巧

1.个别交谈,心与心的交汇

个别谈心是倾听学生倾诉心里话、了解学生真实想法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技巧。教师在办公室里和学生面对面的促膝谈心,一把椅子就可缩短师生间的感情距离,从而营造一种平等轻松的氛围。此外,还可以在操场上、树阴下或花坛旁进行个别交谈。一个明智的教师应尽可能多的比较“随意”的创造和学生个别谈心的机会,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爱抚、一句赞美,都可能是对学生“倾吐”的鼓励,使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畅所欲言,倾吐心声。

2.利用活动,听自然的表露

班队活动是一个很好的沟通平台。教师要投身到学生的活动中去倾听,因为在活动中学生处于身心开放状态,不经意间的言谈举止往往是内心真实想法的自然表露。善于倾听的教师就会及时捕捉,从而获得推心置腹的教育契机。

3.运用笔谈,听涓涓的溪流

批阅学生的随笔是一种很好的“倾听”方式。随笔是学生反映自己生活和情感思想的记录本。有的学生性格内向,喜欢通过随笔、书信等方式和教师进行笔谈。由于不是面对面说话,而是把语言付诸文字,学生往往经过了一番思考,记录的内容可能更有价值。另外还可以利用作业本的空白处与学生笔谈。教师运用笔谈,可以更好地走进学生的内心深处,感受学生丰富的精神世界。

总之,真正的有效对话总意味着教师善于倾听教学中的各种声音,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的教学资源。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倾听学生最终还要让学生学会倾听,师生在相互倾听中共同完成教学任务。事实上,对课堂学习而言,学生的学习是最根本的,如果教师能让学生明白倾听的好处,进而学会倾听并且善于倾听,这无疑是最大的收获。“在这种教育生活中,理解和呼应学生从生命深处发出的所有的声音,本身就是一种至高的善,它充盈着关怀和仁爱。教师在履行自己的道德责任,倾听学生自由言说的同时,也在引导和熏陶学生学会个体性的表达,学会去倾听他人,因而师生都因为彼此的相互倾听、相互接纳而进入一种和谐、优美的人文环境,在倾听中理解,在理解中升华。这样的教育生活体现出来的是生命过程能动的、鲜活的特性,充满着向善的驱力。”[10]

参考文献:

[1]李政涛.倾听着的教育——论教师对学生的倾听[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21(7):1-4.[2]王建军.对阅读教学对话的再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06,(33):13.[3]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M].浙江: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4.[4]王尚文.“对话型”语文教学策略[J].课程·教材·教法,2005,(12):29-32.[5]段宝林.西方古典作家谈文艺创作[M].辽宁:春风文艺出版社,1983,592.[6]高慎英,刘良华.有效教学论[M].广东: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39.[7]黄华伟.我们应怎样倾听学生[J].语文学习,2006,(11):19-20.[8]魏汉明.倾听——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教学能力[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5,(Z6):9-10.[9]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14-15.[10]罗秋明.“言说”与“倾听”的教育价值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3,9-10.

第二篇: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浅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

密云县第三小学 李晓英

“对人的理解、尊重和关爱实际上既是社会文明的内涵,也是教育文明的内涵。理解人、尊重人、关爱人的教育就是文明的教育,而不理解人、不尊重人、不关爱人、忽视人的内心世界甚至以人为工具的教育就是不文明的教育。从学生角度来看,除去一些低级不文明的教育行为如体罚之类,不考虑学生的内心需要,将学生当成知识学习的工具。学生虽然学习着很多知识,但是学习生活是机械的、沉闷的,缺乏丰富的精神生活。” 看到这些精彩的描述,是否会想到今天我们的教育行为还存在着很多不文明的现象,归根结底,教育的目的是要培养健康自我的人,不是装入知识芯片的机器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有自己的情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如何尊重学生的生命、实现文明教育,倾听学生,成为每个教师应该思考的话题。

瑞典学者乌尔里卡,贝吉马克曾说过:“如果学校里的教师可以认真地倾听学生说话的话,那么教育的目的是可以自然达到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倾听艺术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呼应学生的生命!呵护其生命以及促进其生命的成长。教师的倾听能力,无疑对学生来说有莫大的帮助,教师倾听什么?如何倾听才能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实践探索,教师倾听能力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的考虑。

一、倾听能力的改变“从教到学”开始

传统的课堂中,我们会设计好一个个紧凑的环节,从开始教师就是主要角色,不停地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在被动中敷衍着老师,老师也会欺骗自己说,看他们能跟着自己的教学设计,就是达到了教学目标,就是把孩子教会了。而事实上,一个人知识的获得,应该是在自己已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建构起来的。这样的知识建构才是成体系的,才是学生真正的能力。

所以,教师的倾听能力首先要改变观念,变教为学,从学生的角度设计教学。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仔细研究教材,还要研究学生的已知和状态,在学生的已有状态上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锋,讨论提升。教师只在这个过程中适时的进入,不强加于学生任何的知识,而只是让他们在已知基础上不断构建知识,得到真正地成长。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之间的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见解,学生之间 的交流是真实的,不会因为敷衍老师口是心非,也不会奉老师为上帝,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

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参与者、指导者和组织者。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和探索。让学生形成获取、选择、加工、再生信息的能力, 教师在与学生心与心的交流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导他们进行探索,构建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包容和尊重,倾听生命的精彩

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总会偏爱那些成绩比较好、爱表现的学生,而对那些成绩一般、不太爱说话的学生关注甚少。这些“弱势群体”之所以不喜欢过多地言说,是因为怕自己说错,从而受到同学们和老师的嘲笑。因此教师要倾听每一个学生生命的精彩,特别对“弱势群体”教师应该热情鼓励他们提出疑问,给他们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保护“弱势群体”表达的热情。实际课堂中有这样一个案例。一位数学老师讲《长方形的面积》一课。讲公式,当他问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的时候,其中一个成绩不是很好的学生举起了手,老师很高兴,叫了他回答问题,他也回答的很正确。老师很高兴,夸了他一句,顿时,那个学生的神情显得格外自信。这时候,班里有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孩子问老师,为什么长方形的面积要用长乘以宽?多么真实的问题,没想到老师打趣地说,连XXX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该老师关注到“弱势群体”,没有什么问题,可问题在于“连XXX都知道,你这么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知道呢?”这句话表面上看,老师是夸后面这个学生聪明,实质上他隐含的意思是你比XXX还笨,这位老师不仅羞辱了这个能力较强的学生,更是对那个弱势学生极大的打击。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因此,我们在课堂中,要倾听每个孩子的情感和需要,尊重每一个生命,使每个生命都能绽放精彩。

教师应该有宽阔的胸怀,能够倾听学生,包容学生,学生处于不断成长之中。他们必然会有很多不成熟的想法,这时候,教师应该包容学生不一样的思维和想法。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热情鼓励学生提出疑问,给学生创造展示和表达的机会, 而教师要想让学生敢于表达,也必须首先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如果教师刺伤了学生的自尊心,学生就会失去表达的欲望, 封闭自己的思想,甚至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同时还要保护学生表达的热情, 在学生表达不清楚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表达清楚。为他们创造民主、自由、安全的课堂环境,促进每个生命的成长。

三、耐心等待,倾听“花开的声音”

没有耐心的倾听,就不可能发现花开,听到花开的声音。教师倾听是为了理解学生,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而不是为了评价和获得标准答案。教学过程,不是教师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是不断发展、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有耐心等待倾听学生的言说,给学生的思维飞跃创造一个广阔的空间。比如在学生开始发言之前,不妨给学生一点思考和整理思路的时间,这样学生可更加自信地表达自己。在学生为自己想要说而说不出的时候,给学生一个缓冲的时间,静静地等待一会儿,可以让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在学生准备比较复杂的表达时,需要时间组织语言,这样学生才能更加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比如:在我们的三动课堂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之间互动,进行争论,教师在旁边要观察,更要等待,静静地倾听学生的思维,倾听花开的声音,适当的时候参与进来,在这样的民主氛围下,学生感到无比的安全和放松,思维因此变得更加地活跃。

四、互动与评价,倾听生命成长的过程

说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实际上就是教师的进与退的问题,把课堂交给了孩子们,教师何时退,何时进就是必须应该具有的一种能力了,教师的进应该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学生遇到问题时,无法解决时教师的引导和提升,还有就是教师在学生间分歧较大时,需要跟进。实际上真正的课堂倾听,教师的退也不是完全离开学生,而是时刻注意学生的表现,倾听他们,还要捕捉声音。倾听是一种双向的交流,如果教师在倾听的过程中,只是机械地听,而没有任何回应、引导和反馈,那么倾听就变成了单向信息传输,失去了其本身的意义。当教师不仅向学生积极反馈言语和非言语的信息,而且真诚地体验言说者的认知和情感历程,并对此作出反应时,双方才能走向情感的共生、思维的共振。在语言方面,教师可以用一些倾听用语,将学生的表达引入深处。比如说,用“嗯、说得真精彩、这个视角很独特、说得太好了!”这些语言来表示赞同学生的发言。用“继续讲下去、真的吗、等语言来呼应学生的发言,鼓励其继续解释和澄清其观点。这种语言呼应应该贯穿学生发言的始终,但是同时也要注意语言呼应要适度,不能太过太多。同时在倾听的过程中。教师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用动作和表情给予

呼应。比如,在学生发言的时候,真诚地注视对方,表明你正在集中注意力。如听到赞成之处就点头,听到有趣之处就微笑,听到困惑之处作思考状等等,这些都会给学生一种信号,教师真地在倾听自己,鼓励自己。教师倾听后的有效评价,就像催化剂一样,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认可,成长就会更有动力。

五、交流与反思,教师要善于倾听自我

教学倾听除了倾听学生之外,教师还要善于倾听自我。倾听我的情绪、我的性格、我的学生预设、我的学生观、我的概念、我的思维和我的知识观。在倾听内心真实自我的同时,进行反思。教师倾听自我意味着教师与自我心灵的对话, 就像《教学勇气》一书中所说的那样:”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教师对自我的认同和自身完整需要通过教师倾听自我来实现。教师倾听自我,可以不断地反思自己的教学,通过与自我的对话,与自我心灵的融合,才能更好地与外界对话。通过与自我的对话, 教师不断地挖掘自身的教学勇气,增强教师对自我的认同感。教师只有认真倾听自己来自心灵的声音,才会从自身内部生出智慧的灵感,用自己不一样的智慧去倾听,去教学,用这种智慧的灵感与文本以及学生之间产生心灵的对话!教学必将产生不一样的效果。

让我们再一次回到倾听的本质:倾听是将对方视为自己的重要他人,因此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给对方。倾听是要暂时放下自我,暂时搁置自我的需要和期待,用自己的全部身心去接纳和理解对方的所思所想和所感,走进他人内心世界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接纳、理解他人,同时也不断反观自身,重新理解自我。倾听是师生生命共同成长的基础。教师真诚地倾听,就是把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来接纳,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表达,自我的需要才能在重要他人的倾听中得到满足,真实自我才能在倾听中发展。

如果教师真正地做到了倾听,教育文明即可在我们的课堂上呈现,即可促进师生健康自我的发展。只有倾听,才能使学生能够在安全、真实的环境中,充分展现自己,主动地参与到课内外的学习之中;只有倾听,才能实现心与心的沟通,真正的对话和思维的碰撞与发展,实现真正的互动与交流;只有倾听,才能使教学从此岸到彼岸过程中,焕发出生命的色彩。

第三篇: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教学质量评价论文

论文关键词:能力导向 教师教学 评价

论文摘要:促进学生能力成长是高校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也是高校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依据。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理念要从重知识教学向重能力培养转变,评价指标要从“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评价机制要从奖惩性评价向发展性评价转变,重视“从学看教”以及教师自我评价和专业发展。

近年来,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国高校积极倡导诸如合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项目式教学、体验式教学等各具特色的课程教学改革,但成效往往不甚明显。从表面上看,是大多数教师依然习惯于采用灌输式、填鸭式教学模式,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从更为深层的原因来看,是现有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并没有大的改变。

作为浙江万里学院和英国诺丁汉大学合作创办的宁波诺丁汉大学,沿承了英国诺丁汉大学的教学传统,实施全英模式教育,通过采用项目任务、研讨、课程论文、讲演、观点陈述等教学方式和手段强化学生创新思维和学术能力培养,实行与英国诺丁汉大学完全一致的教学评估体系。本文以宁波诺丁汉大学为重点考察对象,浅析中英高校的教师教学评价机制,探索以学生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师课程教学评价,为推进我国高校课程教学改革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1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教师教学评价理念

教学评价服务于教学目标。教学评价过程本质上是一个价值判断过程,直接反映了评价者的教育质量观和教育目标追求理念。英国高等教育关注学生的能力培养,早在1998年英国皇家文科协会就发起了“为了能力的高等教育”运动,提出高校教育学生重要的是‘他能做什么”而不是“他知道什么”。学生是否达到预期的能力培养目标成为教师教学评价的主要标尺和重要依据。因此,好教师的标准不仅仅是知识传授得好,课讲得好,更重要的是善于训练学生获取知识、评判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的方法与能力。英国高校重视课程考试在教师评价中的作用,课程考试以测试学生能力为主,掌握的知识量并不作为评判教育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也不是评判教师教学效果的重点。在学生试卷题目的设计上,强调开放性,倡导给学生提供探索的机会和可能,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标新立异,以此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批判思维,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分析、比较和融会贯通能力。

近年来我国高校围绕大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采取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思想观念的影响,我国高校总体上依然习惯于知识传授,习惯于以学生掌握知识量的多少来评判教学质量的高低。好教师的标准,就是能够把所承担课程的教学内容讲透彻,解决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学生没有什么疑问,就认为教师的教学水平高、教学质量高。而事实上,对于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过程更多的是对教师所传授知识的认知、记忆和复述,往往缺乏对知识本身所进行的思考、批判和探索过程,自学能力、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相应的提高。在这种知识化评价观念下,大多数课程以知识点的考核为主要目标,笔试形式较多,多样化评价形式较少;一次性考试较多,过程性评价较少;客观性试题较多,主观性试题较少。这样的考试既考不出学生的知识内化程度,也无法知晓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水平。

21世纪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知识本位的人才观向能力本位的人才观转变。为此,首先,要建立起基于能力成长的学生课程学习评价,通过建立起过程性、多元化、能力型的课程学习评价反过来“迫使”教师树立起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质量观。其次,要设计出基于学生能力成长为导向的教师教学绩效评价体系,“强迫”教师转变育人观念,积极适应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趋势。

2“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师教学评价指标

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不仅反映了评价者的教学质量观,更直接反映了评价者对影响教学质量因素和表现形式的基本判断。宁波诺丁汉大学在学生评教问题的设计上,基本上都是从学生“学”的角度提出,从学生“学”的效果来反映教师“教”的效果。比如,在语言和语气上,基本上是使用“我”这个词,绝少使用具有中性意义的“学生”这个词;在指标内涵上,突出师生互动,重点考查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技能是否有效促进学生的学习,使用了大量的“善于沟通”、“平易近人”、“协助学习”、“保持”、“激发”、“兴趣”、“尊重”、“鼓励”、“促进思考”、“帮助”等词,这样的指标约占6s%;而直接针对教师素质、教学技能、教学态度和教学内容的评价指标较少,约占35%。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宁波诺丁汉大学“以学生为中心”的核心教育理念,重视师生之间教与学的互动性。

在我国,由于受知识化教学评价观念的影响,教师教学评价指标注重从知识授受视角设计,一般包括教学态度、教学内容、教学能力、教学效果等方面。在教学态度上,突出教学工作纪律和教学责任心;教学内容上,突出教师知识传授的“正确无误”、“重点突出”、“层次分明”、“信息量大”、“进度适中”;教学能力上,突出教师教学技能,是否能“深人浅出”、“富于启发性”、“熟练生动”、“条理清晰”等;教学效果上,突出教师“教学有吸引力”、“学生学习主动”、“学生思维集中”、“课堂秩序好”、“学生对教师讲课的重点内容印象深刻”等。显然,这些指标的内涵突出了教师教的怎么样,忽视学生学的怎么样;突出了对知识授受的评价,忽视对学生发展的综合考察;突出了师生间的从属关系,忽视了师生间的人际互动。

一般来说,影响教师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生源特点、教学条件以及教师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教育教学能力等。但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对象主要是学生,“教是为了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主要看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要透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发展情况来看教师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国高校在设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中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感受、成长和进步。同时,要突出“以生为本”、“以学为中心”的评价理念,着力引导教师积极开展互动式、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营造互动、宽容、开放、合作的学习氛围,鼓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交流与合作,以此促进学生学会思考、学会交流、学会创新。

3突出课程考试在教师教学评价中的关键作用

评价教师教学的指标有诸多方面,如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教学业绩等等,但是课程教学评价是核心。应该说,一个教师的思想品德、教学技能、各项教学工作态度是聘任时考察和评价的重点。开展教师教学工作评价、教学过程性评价是保证教学质量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措施,但是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课程教学目标来实现,教师教学质量最直接的反映是学生的课程学习成绩。

英国高校重视对教师教学过程的监控和评价,也开展同行听课,但是同行听课一般不作结论性的评价,而只是进行一些交流和探讨;学校和学生联合会也定期(一个学期2-3次)开展教学工作会议,讨论教师教学情况;学生也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情况进行评价等等。但是,英国高校坚持“从学看教”的评价理念,特别强调通过对试卷质量和学生考试结果的分析来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试卷和评卷一般都要经过“外部评审员”的随机抽检和评审,范围从参与考试命题、批改考卷到成绩分级等广泛的内容,以保证学校执行标准的一致性,防止教师降低学术水准,避免偏离课程教学的能力培养目标。当然,以能力培养目标为评价依据,重视课程教学质量和学生考试成绩与我国中小学片面追求“升学率”,将教师教学质量高低与“升学率”挂钩有着本质的区别。

我国高校也大都实施了试卷质量评审以及评卷情况检查制度,但是教研组长、系主任和教学院长大多只是履行程序、走过场而已,很难对试卷内容的难度、广度以及与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大纲的契合度进行严格审查。目前,我国高校一般都设有“教学督导”,但是“教学督导”主要以“听课”、“教学事故调查”等为主,极少涉及课程试卷的审查,督导评教一般也是在课程考试之前进行。为此,可以借鉴英国高校的做法,围绕教学目标和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赋予“教学督导”评审考试命题、批改考卷的权力,未尝不是在尊重教师教学自主权的同时,又保证教学质量统一性要求的有效举措。

4充分尊重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权

英国比较重视教师在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在评价过程中,学校给予教师充分的自主权,让教师主动参与评价过程。例如,对于评价者的选择,一个重要的原则是,评价者必须是评价对象能够接受的人选;评价实施过程需要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商定;教师要进行自我评价等等。

在评价的主体选择上,我国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一般包括学生、同行、督导和领导评价,一些高校还建立了学生信息员队伍,但基本忽视教师的自我评价,或者是教师的自我评价结果(如课程教学总结等)在整个评价中参考价值甚微或不起作用,使得教师在教学质量评价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一般来说,评价是一个主观判断过程,由于不同的评价主体受自身的经验、感情、利益等因素制约,对同一评价对象往往会做出不一样的判断。开展教师自我评价,对教师教学权给予充分的尊重和信任,不仅体现了评价的开放性、透明性和教师的广泛参与性,使评价尽量做到全面、客观、公正,而且有利于从内部动机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自我评价实质上是教师进行自我成长的专业反思过程。通过对照比较指标体系,教师能够明确自己哪些方面达到了要求,哪些方面还有差距,并及时进行自我调整,不断改进教学方式,逐步提高教学技能。这样,评价不再是评等级和优劣,而成为了激发教师不断进行自我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过程。

5注重教师教学评价个性化原则 英国高校重视个性化教师教学评价,宁波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评价内容、方式具有灵活多样,不拘一格的特点,充分考虑学科专业的课程教学特色和班型大小的差异。学生评教问卷中明确分出了“学校设置的固定问题”、“学院设置的问题”和“开放性的问题”等不同层次的评价内容。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比较重视“统一性”和“集中性”,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上也倾向于集中式管理和统一化的要求,反映在高校教师教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上,“一方面,特别强调从不同类型课程中抽出能反映对一般课程共性要求的特征作为评价指标,另一方面,把教学评价的重点放在教师的教学基本功和教学态度及教学责任心上比较多。这种评价体系的优点是要求简单明了,规范性强,便于操作,但是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不仅模糊了对不同性质、类型和学科课程的不同要求,制约了教学个性和不同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发展,而且也影响了评价的准确性和实际效果,忽视了青年教师的教学成长过程,使教学评价缺失了应有的多样性和诊断性。因此,在对教师教学评价过程中,要明确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要充分考虑到教师教学成长的规律性,实施分类、分层评教,避免机械地不加区分地按照一把尺度衡量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贡献。

6注重发展性教师教学评价

在教师教学评价结果的处理方面,英国倡导发展性评价,教学评价不再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为主要依据,而是通过对学习过程(如学生的学习状态、参与状态、学习热情、学习方法的掌握等)的测量和评价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注重评价的诊断作用,把评价作为改进教师教学的一种手段和措施。宁波诺丁汉大学主要是围绕课程教学目标来进行,更多的是一种“合格”、“达标”评价,而不是为了“排队”。其年薪在聘任之时就在评聘合同上签定。教学评价只是作为学校、教师促进和改善教与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并被纳入到提高教学和教师发展的计划中。另外,学生评教问卷,一般是在课程学期结束时由任课教师当场发给学生,学生匿名填写完毕后由班长收齐、装入信封密封后由学校直接邮寄到英国诺丁汉大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材料被视为保密文件,分析统计结果只有教师和系主任知情,由系主任和教师进行直接和面对面地沟通。这样,既保护了教师参与教学评价的积极性,又保证了教师能够自觉、主动地提高教学能力。

我国高校过分追求教学评价结果的数值统计和排序,评价结果过多地与教师的聘任、职称、薪酬等奖惩挂钩。虽然这种通过外部的压力能够刺激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但是也往往使人倍感压抑,不利于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也难免出现一些教师为了追求名利而讨好学生,放纵学生,忽视教学目标,降低教学要求,使评价不但没有促进教师的个人发展,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和发展”。评价主要是为了帮助教师了解自身的潜力和职责,认清自己的教学目标和职责,通过评价不断修正教学行为,使之适合学生发展和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只有内在的发展需求,自我实现需要,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很多高校为缓解规模扩张速度较快所导致的教学资源相对紧张问题,聘任了大量新教师,但是由于缺乏一些必要的试讲、培训环节而直接走上教师岗位,一些教师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而通过奖惩性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来摈弃一些不称职的教师,是特殊情况下的不得已之举。毕竟,大部分教师经过培训还是能够适应教学和逐步提高的,关键的是高校不仅要严格把好教师人校和人岗关,更要充分尊重教师教学工作的规律性以及教师教学发展的阶段性,充分考虑教学活动因学科专业课程性质、教学形式的不同而表现出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因此,随着办学规模的稳定和教学资源的充实,应逐步加大教师发展性评价的比重,通过评价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

第四篇:教学反思论文-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

谈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转)

摘要:教师的反思能力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教师在教学买践中勇于勤于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会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教师;反思能力;培养

1989年波斯纳提出个体成民的公式为:经验+反思=成长。他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学习应该反思,没有反思的学习不可能深刻。”反思是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有机结合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对一个问题的思维结果进行科学慎重的批判性回顾、分析和检查。反思就是从一个新的视点,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对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面的考察、分析和思考,从而深化对问题的理解,优化思维过程,提示问题本质,探索一般规律。反思是同化、是探索、是发现、是再创造。教师的反思,是指教师以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为基础,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理性思考、质疑,评价自己教学的有效性,进而不断自我完善,自我构建。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研究、改进,优化教学行为的自我完善过程,是教师专业能力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之一。

教学反思又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通过观察、回顾、诊断、自我监控等方式,或给护肯定、支持与强化,或给予否定、思索与修正,将教与学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的合理性,提高教学效果的过程。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控制的能力,因此,理解与把握教学反思,对改进和提高教学效果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一、教学反思的内容

1.教学前反思

教学前反思是指反思各课时遇到什么困惑,是否调整了教材,为什么这样调整等,其目的主要在于显现教师的知识储备与已有经验。如设计教学方案时,可自我提问“学生已有哪些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怎样依据有关理论和学生情况设计易于为学生理解的教学方案”,“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会出现哪些情况”,“出现这些情况后如何处理”等,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

显然,提倡教学前反思更有利于教师对于学生的知识储备、知识结构以及学生心理、学生情绪的把握。

2.教学中反思

教学中反思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是否发现了预料之外的问题”,即在备课中和教与学的方案中没有遇到的问题,你是否及时处理这些问题并利用这些问题作为课程资源。其目的在于提出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倾听学生”或在多大程度上关注了教学中学生的主动、和谐发展。如学生不能按计划时间回答问题,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出现争议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反思“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如何调整教学计划,采取怎样有效的策略与措施”,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最佳的“技术路线”运行,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

做好教学中反思,教师应尽可能地记录教学进行中的反馈现象或数据,为“教学后反思”提供第一手资料。

3.教学后反思

教学后反思是指教师课后感到有哪些比较满意的地方、成功的地方、灵性迸发的地方、缺憾的地方,及时记录下来。其目的在于通过教师的自我评价、自我表现和自我欣赏而形成教师的自我意识。可见,有针对性地在教学结束后进行反思,就是教师结合“教”与“学”两个方面的教学信息反馈,对自己刚上完这节课或前几节课教学行为及效果的分析与思考,认真分析判断自己在教学实践中所确定的教学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采用的教学形式及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指导策略是否适宜。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二、培养教师的反思能力

1.学校领导要高度重视

学校领导都应清醒地认识到,教师索养的高低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而教师具有较强的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对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要对教师反思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培养给予高度重视,并将此项工作做为师培训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长远,抓出成效来。

2.教师要坚持写教后记

教后记是指教师在完成某一阶段或某一课时教学后回顾教学过程,对教学进行加工使其系统化,重新构建教学过程,总结教学得失、感想,并升华成经验。教后记的形式可灵活多样,或写成文章或插写在教案、课本的边角。写教后记应从正反两方面进行,从多个角度如教学目标、教学方式、学生的兴趣、教学坡度、新旧内容衔接进行分析,要善于捕捉学生学习的感受和要求,更要重视记录师生对教学实践理解的差异,这是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关键。如,在上化学“氧化还原反应”一课时,在第一个班级按教材方式直接求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学生感到很困难。经过反复思考,发现学生的学习障碍在于化合价变化与电子得失之间的过渡,为此,在第一个班级就可以修改教学方案,先求化合价升降位,后求电子得失数目。因为化合价升降总数等于电子得失或电子对偏移总数。经过修改的教学实践,效果明显提高,并且为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式奠定了基础。

3.理论结合实践,强化反思意识

教育新理论、新理念、新方法在不断产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指导自己的反思过程,并善于运用反思结果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使专业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这也是教师能力培养的动力和有效方式。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不断吸收新营养,拓展新视野是对教学进行反思的理论基础,有了不断更新的、充实的头脑,才会产生反思的动机和要求。

4.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发展反思能力

教育科学研究是源于教学实践,围绕教育教学进行的思考、探究。因此,教师只要能持久开展教育科研,就一定会产生永久性反思动力,在“反思—科研—反思—科研”的循环往复中,反思能力会逐渐提高。教师在教育科研中的研究过程,就是不断批判、反思、修正的过程。

总之,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勇于勤于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将会对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和专业发展起到积极的重要作用。

第五篇:语文教学培养语感能力例谈

语文教学培养语感能力例谈

语感,即读者或听者通过阅读或听他人讲话直接感知语言,是学习、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一种敏锐感知力,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如何学好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语感是最重要、最好的路径。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的做法。

一、从优秀篇章中感知、积累,丰富语感

1.听说结合,感受语言魅力,培养语感。在教学中我积极帮助学生端正听的态度,培养学生多听、会听,在听中感知语感。如教学《等待戈多》这一课时,通过指导学生听录音、模仿录音练对话,再经过教师点拨、学生辩论,学生很快感受了作品的主要内容,又理解了作者创作戏剧《等待戈多》的主旨,还领会了西方荒诞派戏剧与中国传统戏剧的差别,收到了一石三鸟的效果。

2.读写结合,加深理解,培养语感。“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讲的是诵读的效果;“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便是对诵读的评价;而“百看不如一练”强调的是写的重要性。良好的语感就是在读中得到积累,在写中得到发展的。如教学《阿Q正传》,除了指导学生听、读、议、辩,初步理解课文主要内容和作品人物阿Q的性格以及作者鲁迅写作此文的用意外,我还让学生以《阿Q精神说》、《解读尊严》为题进行课外练笔,这样不但加深了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理解,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3.勤记多背,积累知识,丰富语感。勤记多背,积累知识,将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是积累、丰富语感的重要途径。为此,我每教学完诗歌、文言文等课文,都要求学生背诵或默写,这对学生积累知识,丰富语感大有益处。

二、在语文实践中领悟、拓展,培养语感

积极创设语感情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会分析、琢磨、领悟、拓展,是加强语感训练,提高语文能力的最佳办法。如教学《高中语文必修(2)》“体验情感”单元,我分别选了《我的母亲》、《冰心:巴金这个人„„》和《故乡的榕树》三篇课文,让学生从亲情、友情、乡情方面去体会人间美好的情感。教学开始时,我叫一个学生讲述他自己搜集或经历的最感动的情感故事,从而引领学生走进丰富而又美好的情感世界。在学过上面三篇课文之后,我设计了两道题让学生去领悟、拓展。一道是绘画题:请学生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友情,并说出理由。学生有的说友谊是粉红色,因为它美好迷人;有的说友谊是白色,因为它纯洁;有的说友谊是蓝色,因为这是大海和蓝天的颜色,交朋友要有大海和蓝天的胸怀„„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还有一道是游戏题:让学生写出认为对自己最重要的五样东西,经过四次选择后,最后只能剩下一样。我看到多数学生的五样事物是亲情、友情、爱情、事业、金钱。学生每一次选择都很不忍心,有的还感叹“真残酷啊”!从大家选择的结果来看,剩下的多数是亲情。我想这个游戏的每一次抉择都是对学生心灵的一次洗礼,是一次情感的升华。这样设计练习,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领悟、拓展,培养了语感,达到了体验情感的要求。在学习《米洛斯的维纳斯》这一课时,我让学生讲述有关“残缺美”或者“缺陷美”的故事,有的说阿炳正是因为瞎才能创作《二泉映月》,有的说正是因为“千手观音”的表演者是一群聋哑姑娘才更能震撼世人的心。引导学生“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在思维、想象、情感等心理因素的参与下,对语言材料内涵及语言组织形式的深层把握,使主体的“神”与客体的“神”融为一体,达到“物我交融”的境界。

三、加强语文素材的加工、运用,培养语感

加强语文素材的加工、运用,学生的语感能力才会发生质的飞跃。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言:“如果单靠查字典,就得不到什么深切的语感。唯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的一点一点积累起来,积聚得多了,了解得就越深切。直到自己的语感和作者的不相上下,那时候去鉴赏作品就真能够接近作者的旨趣了。”在教学完《走一步,再走一步》后,我引导学生拓展延伸:作者小时候从一次脱险的经历中学会了解决人生中的困难与挫折的方法,你是否得到启示,请根据自己的实际说说你的体会并写一篇读后感。学生们都踊跃发言,积极发表自己的感悟与体会。他们通过谈体会,写读后感,明白了“要想实现理想着眼于一小步”的道理。这样加强语文素材的加工、运用,不但培养了学生的语感,还升华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实践证明,从优秀篇章中感知、积累,能丰富语感;在语文实践中领悟、拓展,能培养语感;加强语文素材的加工、运用,能培养语感。

参考文献

[1]新课程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M].广东教育出版社,2011.文章来自教学论文网:http:///转载请注明

更多论文入口

高校教师http:///gaoxiaojiaoshi/

技校教师http:///jixiaojiaoshi/

英语教学论文http:///yingyujiaoxuelunwen/ 美术教学论文http:///meishujiaoxuelunwen/ 注意切莫“借鉴” http:///blog/52/

写作要言简意赅http:///blog/51/

免费检测http:///Nav/blog/id/122/

知网论文检测系统 http:///Nav/blog/id/119/

下载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以中学语文课程为例谈教师倾听能力的培养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步步高为例谈企业文化建设

    以步步高为例谈企业文化建设摘要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企业文化建设理论上与实践上取得了很大成绩对建设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和促进国民经济发展都起到......

    科研论文: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合集五篇)

    科研论文: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科研论文:幼儿倾听能力的培养 摘要:倾听能力在幼儿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忽视了对其的培养,将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极为不利的影响。本文......

    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谈教师如何培养学生创造力 新疆鄯善县育才学校岳永杰 说起学生的创造力,有些老师可能不以为然,认为学生尚且懂事不多,谈何创造?其实不然!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

    董林伟 2009倾听学生的思考 例谈运算能力及其培养途径

    倾听学生的思考:例谈运算能力及其培养途径董林伟 运算能力是数学的三大基本能力之一,我国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一直将运算作为其主要内容,中小学数学教育也一直重视培养学生的运算......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算法教学研究 摘要:算法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在教授学生算法理论知识的同时,更需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针对目前算法课程传......

    论文 秘书技能的培养与运用——以工程造价为例

    毕 业 论 文(设计) 题 目秘书技能的培养与运用——以工程造价为例 指导老师 **** 专业班级 **** 姓 名 **** 学 号 **** 2012 年 5 月 31 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

    以《示儿》为例谈古诗教学

    以《示儿》为例谈古诗教学 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果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生就不能对文章所描绘的景物、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留下深刻印象,也不能对表现这些内容的语言文字留下......

    以《赞美》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以《赞美》为例谈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方法 摘要:中国的诗歌历史悠久,是中国古老文化的代表之一,也是最具有文学特质的文学样式。高中语文诗歌的教学,重读不重讲,宜思宜问。本文以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