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5篇]

时间:2019-05-15 02:36: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第一篇: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

自然学习法(The Natural Approach),最初源自1983年,南加大(USC)语言学家Stephen Krashen与Tracy Terrell合作发表《The Natural Approach》一书,它所指的是语言学习方法。本文引用此理论,旨在为诗歌的教学寻求一种革新的理论依据和探索方向。

一、诗歌教学导入,强调新、奇,激发学生诗趣

1.保持诗歌的陌生化,有意识的忽略传统的课前预习

长期以来,我们已形成这样的教学模式:课前预习→课上学习→课后复习。而语文学科更被约定俗成为:课前学生扫除文字障碍(查字典,掌握生字词),熟悉内容,课上老师检查字词,讲解内容和主旨;课后记背及练习有关内容。这就使诗歌学习这种娱情审美的乐事变成了枯燥机械学习的模式。

《心理学》中提到《注意理论》这一重要的现代心理学理论。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知识的摄入,都是通过注意引起的,而注意又是不断转移的,很多刺激(包括外界的和机体内部的)都有可能将学生的注意力从学习中夺走。面对这种负面影响,教师必须想法设法提高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人的注意有个经济性原则:“凡是熟悉的、认识了的事物,人们就不再注意它了,否则人的心理就会被弄精疲力竭,穷于应付。只有那些新鲜的尚未认识到的事物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当然,我并不是全盘否定课前的预习,其有存在的价值。学生自主的去熟悉字词,了解家生平、写作背景、创作风格及作家的其他作品,这更是一件令老师无比快意的事了。可这恐怕只有寥寥几个的学生吧,对大多数同学而言,预习只是一种停留在形式上的作业罢了。所以对诗歌的新、陌生就能成为大多数学生的共同特征。而这何尝不是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的呢?

2.抓住契机,创新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抓住学生对诗歌的陌生这一契机,通过创设情境,或介绍背景,或把诗歌泛化为感人的故事,并充分利用直观、形象的视听手段,来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的兴趣,使他们能够通过不同的路径进入诗歌鉴赏的状态。如学习《再别康桥》时,对诗人徐志摩,学生们不会很陌生的,一是很多同学都看过电视剧《人间四月天》,二是他生于海宁,是浙江人。即便如此,同学们对他的认识也只能停留在较生疏的层面,而人们往往对了解一点又不能认识很清楚的事物有一种要探究的欲望,这是引导学习的良好的契机。用声情并茂的语言较详细的介绍了他的一生经历,创作情况,以及有关对徐志摩研究的评价,能够有效激发,学习《再别康桥》一诗时热情就更加高涨了。

二、诗歌教学过程,强调少齐读,多涵咏

诵读可以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意境。通过诵读时抑扬顿挫、轻重缓急的语气变化还可以更为亲切、真实地体会到作者彼时彼地的真情实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了美的熏陶、艺术的感染和哲理的启迪,并由此达到“入境”的状态。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往往习惯以齐声朗读组织学生学习,因为其昂扬的气势,整齐的节奏,能让人感到课堂气氛活跃,学习氛围很浓。但我们不得不思考这样的问题:是不是所有的诗歌都合适齐读呢?齐整的朗读声中又有多少学生在细细的感受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音乐美呢?

1.齐读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

诗词中对意境的把握是欣赏诗词的关键,意象把握得好了才有可能把握感情基调,这两者都抓住了,才能与诗人一起同哭同泣同笑同乐。但是,洪亮昂扬的齐读朗读可能破坏了诗歌的意境,导致学生难以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感情基调。

2.齐读无法使学生体会诗歌中要表现的微妙的情感和优美的意境

古语“感之于外,受之于内”为之感受,即通过感知,使外在于主体的客观对象变成主体内心的感情波澜和思想认识。诗歌是感情高度凝结的文体,必须以读者细腻的体味来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因此需要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诗歌,去咀嚼诗歌。而齐读则以其固定的速度将学生的心灵囿于同一线上,就像一支部队齐步前进,士兵无暇欣赏路边的风景一样,无法体会诗歌中表现的微妙的情感变化。

3.齐读不利于学生形成阅读个性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对于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理解,正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戏剧如此,小说如此,诗歌又何尝不如此呢?诗歌,尤其是中国诗词,言少而意丰,字缝里透出许多无法言说的内容,这空白就要借助想象和联想去“填补”,再将形成自己独有的图画。但是,齐读注重一个“齐”字,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力,更使学生的感受别人的影响而消融了自己的阅读个性,久而久之就会泯灭个人对诗歌语言的独特感受。

所以,不合时宜的齐读并不能真正发挥其功能;相反,会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新课标》提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根据诗歌的特点,运用多种形式的涵咏、自读。古人“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歌咏之”,我们不也可以浅唱、低吟,动情处放声高歌,让学生自然的体会诗歌的音乐美、语言美、意境美。

三、诗歌鉴赏,强调少明确统一,多个体感悟

诗歌作为一种语言高度凝结的艺术,在简单的言语中,蕴涵着作者的深情,必须通过我们的联想和想象来读取的。对诗歌鉴赏主要是通过读者自己对艺术的感受来完成的,教师的讲解无法代替学生们各自不同的探索。

从课改的角度看,我们应该是为学生提供一条线索,给他们以启发,如同一艘导航的船,让学生在老师的助力下尽情驰骋想象的翅膀,进入更为广阔的艺术境界。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全方位、多角度地调动他们的情感,促使他们与作者产生共鸣,产生自我的理解。只有学生具备了这种可以“自己读出来”的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鉴赏能力。

但在现实教学中,我们却往往习惯将诗歌的分析结构做权威式的概括。从而导致学生习惯于等待老师讲授唯一的分析结论,形成了学生理解上的被动性、单一性、概念化等现象。这是与当前课改的精神是背道而驰的。

以在新教材第一册第二课《死水》为例,课后练习有这样的题目:“死水”可能有什么象征意义。这题目的设置,应该为我们鉴赏诗歌提供些启示:象征是诗歌创作中常用的手法,但对象征的还原不可一概而论。指导学生分析象征手法时,要注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只要言之有理答案可以是丰富多彩的。新教材的用意就是要求我们否定理解的单一性、概念化。

由此,我提出诗歌教学自然学习法,既是对旧有教学模式(方法)的革新,更是我们这些人民教师认真实践新教材传达的教育理念的表现。无论怎样变革、创新,我们的方向都很明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推进素质教育。

第二篇: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目标学习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成都树德中学博瑞实验学校

杨 琴

***

成都市金牛区金立路9号西城首峻

【摘要】目标学习法是一种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学目标为主线的教学方法。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应从“教”和“学”两个方面思考,不仅要研展开一系列教学活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并且通过及时的反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就感,促使学生更加努力的学习。【关键词】目标学习教学 化学

苏东坡曾经说过:“书富如海,百货皆有。人之精力,不能兼收尽取,但得其所欲求者尔。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这里的“一意求之”,就是指读书者要有一个明确的目的,要围绕着自己所瞄准的问题去挑选书去读书。读书如此,学习更应如此,每个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课堂的时间也是宝贵的,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指示,那么课堂上老师的教可能只是完成任务,学生的学也只是敷衍了事,效果都会大打折扣的。

一、在教学过程中该如何去制定学习目标呢?

学习目标为学生确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渗透于学习的整个过程,起着“导航灯”的作用。学生知道自学要达到何种目标,协作学习要达到何种目标,就会以积极的态度全身心地投入学习,不断调节学习方法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不偏离学习目标,保持正确的学习方向。

学习目标的制定,在一些老师眼中看来都是一个比较简单随意的事情,只需要罗列出几条和本课题有关的知识点即可,但这样的目标设定往往是“虚”、“大”、“空”,没有实质的促进作用,仅仅扮演了课件中的一个组成而已。比如:在学习气体装置的选择时,起初所列的学习目标是:

1、掌握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的判断方法;

2、能根据题目选出合适的装置。这两个目标虽然是围绕着整节课的主要内容来设置的,但在最后的课堂小结,学生叙述本节课的目标达成时就显得有些杂乱,因为这一个目标里要包含的内容太多了,学生留下的印象是很空洞的。于是我就把学习目标拆分为:

1、能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条件判断两种不同的发生装置;

2、能根据气体的密度判断使用何种排空法;

3、能说出选择排水法收集的气体应该具备的性质;

4、能说出排空法和排水法的利与弊,并根据题目要求选择合适的装置。把大目标拆分成小目标后,学生在每一个环节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怀着明确的目的性去吸取知识,随着每一个小目标的达成,学生体会到了完成任务的成就感,课堂上的学习目标也轻松达到,而且通过最后的目标达成检测还帮助学生构建了整个板块的知识框架。

可见,学习目标的制定,首先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新课程标准、认真钻研教材,明确所授内容在新课标中的地位、要求,将重点、难点、突破点做到心中有数,胸有成竹;其次还要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现状,有针对性地制定切实可行的具体的课堂学习目标,不仅要目标明了,还要有可操作性。师生共同制定目标后,将其贯穿于整个课堂,自然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实现学习目标的策略

1、将每节课的学习目标直观的呈现出来。

学习目标把学生推向了主体地位,调动了学习积极性,可以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活化思维,提高运用知识的内聚力。因此每堂课制定好学习目标后,我都会将它呈现在课件上,在每节课正式上课之前,让学生先齐声朗读两遍,做到心中有数,明确所学内容的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学习溶液第一课题时,实验较多,其中有一个酒精和水互溶的实验,实验做了,学生也看了,填写实验表格的结论一栏时,很多学生都懵了,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什么?它想说明什么呢?这时将课件中的学习目标重新投放出来,提醒学生从学习目标上面试着找答案,因为我们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必然是围绕着学习目标设计的,不会无意义的出现一个实验,很快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中的一项:通过实验知道溶质形态的多样性,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找到了想要的结论。因此,将学习目标先呈现出来是实现学习目标的第一步。

2、充分利用预习导读

学习目标是一条贯穿整堂课的主线,因此我会在课堂上先花3至5分钟,让学生结合着学习目标进行自主学习。想让学生通过预习先提炼一遍教材中的有用信息,但几次课下来,却发现很多学生的自主学习,就是用记号笔整段整段的勾画,把整篇都画的乱七八糟,根本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后来,为了让学习目标的“导航”作用更精准,我增加了一个预习导读来协助。所谓的预习导读,就是将学习目标拆解成一个个更小的问题,而且学生也能比较轻易的在书上找到答案,只需要勾画几个关键词就可以了。比如学习酸的化学性质时,有一个目标是需要学生掌握盐酸的物理性质,我在设计预习导读的时候就将它分解成了一系列小问题:盐酸是什么颜色什么状态的物质?打开瓶塞有什么现象?闻到了什么样的气味?学生通过这些问题的引导在书中找到答案,自然也能整理出盐酸的物理性质了。因此,预习导读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捷径。

3、教师解读目标,剖析重、难点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找到了所学内容的主要知识点,通过教材的例题,初步了解了解题的方法和策略,然后尝试完成“预习检测”中的相关题目,将一些简单、较易达成的目标就在自学中解决,接下来就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解析目标。可以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尚未理解的知识点、存疑惑之处、易错之处、容易混淆之处。通过教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思路理清,使知识条理化;通过剖析重、难点,让学生理解记忆概念;通过讲解解题的一般思路,教会学生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让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得到升华。因此,解读学习目标,剖析重、难点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核心环节。

4、通过多种途径,检测学习目标的达成

通过对学习目标的监控,特别是通过达标训练检查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反馈学生学习方法的恰当性,自我调控的有效性以及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质量,找出学习过程中的缺陷和知识、能力、非智力因素的不足,开展补偿、总结、提高等活动。课堂上,我至少会预留5至8分钟的时间用来检测当堂学生学习目标的达成情况,通常是让学生先完成课件上围绕学习目标精心设计的一些练习题,练习题也分为基础部分和提升部分。基础部分是对学生较低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一些定义,概念的理解;提升部分是对学生较高要求的考核,主要是不同题型的变式练习。然后在课后布置一些与目标要求相匹配的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加以强化。通过完成作业的情况进行分析,以此来检测学生是否达到目标要求,以便进行查漏补缺。在练习过程中,学生随时看到自己的学习成果,激起无数次成功的信念和力量,始终以良好的心境和高涨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高效率地达成目标。除了练习的方式外,我还经常采用课前抽问,听写的方式检测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并且都取得很好的效果。因此,通过多种途径检测目标的达成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效手段。

5、温故而知新,不断强化学习目标

把握好一节课的最后3分钟,结合着黑板上的笔记做一个简短的课堂小结,把当堂的主要内容做一个知识串联,形成一个当堂的知识框架,帮助学生记忆和消化。然后在课件上重新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先让学生自己判断一下本堂课的目标达成度,然后再找一位学生来谈谈自己的收获和感想,这样往往都有意想不到的惊喜,其他学生也在聆听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了印象,强化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而通过对当天作业的批改,可以及时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哪些已经都掌握了,哪些理解有误区,哪些知识在后面还要强调„„作业中都会有最直观的体现,然后在第二天的课堂中再去订正,加强,消除存在的薄弱知识。

除此以外,我们始终坚持做到每周周考,试题内容都是近一周所学的知识,但试卷不能使用练习册上的配套套卷,必须是教师根据课堂及作业的反馈,有针对性的去编织的试题,考后及时批改,并分析学生的成绩,找出学生可能普遍存在的问题,然后在评讲试卷时重点强调,再通过习题和周考再次呈现,反馈,以此反复,一些难度较大的题型就在这样的反复中被解决。因此,不断的强化学习目标是实现学习目标的有力保障。

6、不断反思,提升自我

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其激励功能可贯穿于学习全过程。认定目标,激发学生参与;学习达标,调动学生参与;验标训练,强化学生参与;扣标整合,深化学生参与。因此,教师在课后还应不断的去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改进:今天的教学目标我达成了吗?教学内容、深度、难度是否合适?设定的学习目标是否具有可操作性?能否进行更恰当的改进?学生的课堂反馈是不是说明目标切实可行?通过这样的思考,再付诸于文字,对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帮助,也有利于学习目标更好的呈现。

三、结语

课堂,知识的海洋,为了到达成功的彼岸,每一个孩子都在摸索着自己的路径,付出着汗水和努力,而一个好的学习目标,就是混沌天际中的一盏指路灯,照亮着他们前行的道路。作为教师,应该用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智慧让这盏指路灯更明亮,为每一个孩子保驾护航。我相信,只要肯努力,彼岸就在不远方!

【参考文献】

[1]赵家琛, 张成菊.学案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38-39 [2]韦红疗.目标学习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EB/OL]

第三篇: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朗读法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朗读是人们学习语言、驾驭语言、运用语言的重要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新课标对朗读的总要求。语文教学中,通过示范性朗读,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使朗读成为一种习惯;通过朗读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朗读中的停顿、重音、语调和语速,给学生以音乐美的熏陶;引导学生在朗读中与作者产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美;理解文章的深层意蕴,最终在感悟性朗读中发展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

【关键词】:语文教学、朗读、魅力

一、朗读的依据。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古代多少成功的文人墨士,就是用这种读书方式,诵背课文,挥洒文章。一句“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可以充分说明这一切。从教学系统的角度来看,随着社会的发展,在教学论上,“学生中心论”已经逐步代替“教师中心论”,学生发展的规律在教学过程中居于支配地位,教学过程的发动和维持,全在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参与。专门倡导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的罗杰斯指出,在重视认知发展的同时,必须同样重视情感的发展。高声诵读是一个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为主体的做法,而且在激昂的读书中,不断冶炼感情,不断获取“背诵”的成功,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致,树立起乐于学习的坚定信念。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高声朗读不仅仅是口头的运动,它是一种综合思维调动的枢纽,是神经系统激活的有力工具。高声朗读利于学生集中注意力。从发展的角度来看,能说会道,是当今学生的一个新要求。但课堂上大胆举手,大声发言,清晰地流利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的学生却越来越少,换之的是沉闷的气氛,稀疏的举手,小声的回答,词不达意的分析。朗读可以说是治疗这个顽症的良方妙药。在大声朗读中,各种音节的发音,为学生的口形全面、系统训练提供了一个非常好锻炼机会。而且在大声朗读中,背熟了不少课文。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同样,熟能生巧,如果嘴巴经常大声说,加上丰厚的素材作为底蕴,肯定可以嘹亮地谈吐。

二、朗读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古人云:“夫缀文者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语文学习过程既是知识积累、能力培养的过程,更是学生情感体验、个性张扬的过程。“阅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与言语对象发生情感共鸣,体味其中的独特之处,才能准确引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教学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之情,鲁迅《记念刘和珍君》的悲愤之情,黄河浪《故乡的榕树》的绵绵乡情,陶渊明《饮酒》(其五)的淡雅闲情,学生们都应该好好把握,方能读出味来。文章的感情并不单一,朗读者更需留心,如郁达夫《故都的秋》清静中寄悲凉,莫泊桑《项链》同情中喻讽刺,《诗经?硕鼠》痛恨中含警告,如此等等,不一而足。另外,文章言尽而意无穷处,更需细心揣摩。如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第四部分“天气愈冷了„„”一节。当得知时刻怀念、牵挂的战友忽然被枪毙了,柔石“身上中了十弹”,作者的悲愤与仇恨之情,思念和痛悼之意是何等的强烈而复杂,但鲁迅只写了“原来如此!„„”古人云:“诗缘情”,“情动而辞发”。朗读者必须披文以入情,表情以达意。这要求学生朗读时必须先体会作者的感情,以自己的人生经验,务求与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方能打动听众。没有感情的朗诵肯定是不成功的。

在标点处生情,读出其中内涵:许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往往不太十分注重标点,因为他们太普通了,每篇文章中都有许许多多、各种各样的标点。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往往只注意了它的作用,或者只是在理解感悟文章内容时注意它的身影,其他的时候标点便成了陪衬。其实,我认为在朗读课文的时候,也应给予标点更多的关注。虽然标点符号的很不起眼,但往往许多情感都融于其中,等待我们去发现。李清照《声声慢》最后一句,老师在学生朗读课文时说了这样一句话:刚才这个句子你读的是句号,不是感叹号。学生恍然大悟,重新读时明显有了进步。虽然老师只是简单的一句话,但学生至少知道了自己读得不到位。老师这一提醒,学生便会自己去体会怎样读出问句的感觉,这样才真正把指导学生朗读落到了实处。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读书当是诵读。朱自清先生认为: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其意义的获得一半在声音里头。他说:“要增进学生理解和写作的语文能力,得从正确的诵读教学入手”,文章要由老师、学生反复读,“有时还得背诵”。深刻理解文章思想是诵读的先决条件,同样,学生也因朗诵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领悟。朱熹也有同样的体会:“大抵观书,先须熟读,使其字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例如《阿Q正传》中“土谷祠畅想曲”一节,初读觉得好玩;联系背景及前后文方觉阿Q可笑;后来才明白鲁迅先生的用意:阿Q之所以有这样可笑的想法,是因为革命者并没有发动下层愚昧的劳动人民;再读是时便觉阿Q可怜、可悲;涵泳再三,又读时阿Q的心态已了然于心,尚未张口已觉阿Q活灵活现地浮现在眼前,仿佛不是自己在读,而是阿Q在倾吐“革命心声”。无论朗读者还是听众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双方都受益匪浅。

三、朗读的魅力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在提倡充分关注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关注自己。教者的泛读,浓缩着教者对教材的独特感悟与体会。伴随着泛读,课文中那优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道德情操,就会像甘泉一样浸入学生的心田,诱发学生情感的波澜。教者声情并茂的朗读,不仅会唤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产生丰富的情感想像,而且会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作品中的人物产生共鸣。因此,我们要注重泛读,并在泛读中做到:“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

可见,提倡诵读教学意义重大。那么,如何进行诵读教学呢?我认为做好以下三点:

首先,教师要加强范读,子师以“读”,孰敢不“读”?好的范读不仅可以设置良好的教学情境,提高教学效果,还能给学生一种美的精神享受,也有利于提高教师威信。笔者音质不佳,普通话也不很标准,但我用心动情的范读,常常博得学生们的满堂喝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

其次,要善于指导学生朗读。应针对学生朗读中音量偏小,速度过快,破句多,缺乏感情的缺点,进行个别的针对性的辅导。笔者对学生说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朗读在很大程度上有自娱自乐,自我满足的特点,不要怕人笑,要大声地大胆地忘情地旁若无人地甚至“肆无忌惮”地朗读。这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朗读氛围,有效地调动了朗读的积极性。

再次,不要忘了技巧训练。对停顿、重音、语速、语调、节奏等进行专门指导。朗读的方式多种多样,如范读、领读、带读、接读、齐读、分角色读、配乐朗读等多种。“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总之,朗读在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阐述了朗读在培养学生注意力、自信心、张扬学生个性等方面的重要地位;提出了恰当地运用朗读这一教学手段能增加语文及语文教学魅力的观点。

第四篇: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摘 要: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核心课程,十分注重学生技能的习得和独立开展个案工作能力的培养。鹰架学习法是一种搭建鹰架以支持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的教学方法,其理念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观有相似之处,都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并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独立和自助的能力。将鹰架学习法运用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课程,可以从中探索如何操作鹰架学习法来促进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和自主性,进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独立开展个案社会工作的能力。

关键词:个案社会工作;鹰架学习法;社会工作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4)14-0214-02

个案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专业的三大手法之一,也是社会工作者最早以及最常用的专业手法[1]。因此,社会工作专业近百年的发展历史里,个案社会工作始终作为这门学科的核心课程。社会工作是一门实务型学科,个案社会工作因而十分注重学生技巧的习得和实操能力的培养,不仅期望学生熟记各种理论知识,还特别强调通过实践教学来让学生修炼个案社会工作的实操技能,以便从事专业工作时能迅速上手。为了实现这个教学目标,笔者尝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运用鹰架学习法,以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增进其思考与探索的自主独立性,进而促进学生独立开展个案工作的能力。

一、鹰架学习法概述

(一)鹰架学习法的理论基础及含义

鹰架源自一种生态种植方法――招鹰灭鼠。鹰本是田鼠天敌,但它们往往只是在麦田上空盘旋,并不飞下田地来捕捉田鼠,以致田鼠猖獗进而庄稼遭殃。聪明的农夫经长时间观察,发现鹰不愿飞落麦田的原因:一是怕误食毒饵;二是麦田上无落脚点,鹰无歇息或望(以搜寻鼠类和警惕危机)的地方。于是,农夫在麦田上安装高达4米、类似十字架的鹰架以供鹰落脚。果然不出几天,农夫便在鹰架底下发现了鹰的排泄物,并且麦田里的鼠类数量也骤减了。

这种搭建鹰架以招鹰灭鼠的方式与苏联心理学家维果斯基关于儿童的研究发现有相似之处。维果斯基著名的最近发展区理论认为,儿童的能力发展状态存在两种水平:第一种水平是实际发展水平,即儿童实际处理难题时所表现的能力水平;第二种水平是儿童在成人或较有经验的同伴协助下处理难题时所可能达到的潜在能力水平,被称为潜在发展水平。实际发展水平与潜在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一个有待发展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进一步,维果茨基指出,儿童在最近发展区里接受新的学习,其能力发展会更有成效,期间若还能获得成人帮助,则更加容易汲取单凭自己无法汲取的知识,进而提升原有的发展水平到更高发展水平[2]。

布鲁纳和伍德等人结合农夫招鹰灭鼠的智慧和维果斯基的学习理论提出了鹰架学习法。他们借助这个概念来描述有经验的人(同伴或成人)在儿童学习过程中提供适当的协助,能够激发儿童的潜在学习能力,使儿童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3][4]。卢戈夫和西蒙斯等人明确将鹰架看成是一种协助,他们认为鹰架学习法是根据学习者的需要而提供协助(搭建鹰架),使其处身于最近发展区里学习,并随着学习者水平的提高能够逐渐减少协助(撤去鹰架)[4][5][6]。欧共体“远距离教育与训练项目”(DGX 3)的有关文件则将鹰架学习法定义为:“鹰架学习法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渐引向深入。”[7]

综合上述,鹰架学习法是伴随学习者能力递进上升而不断提供帮助、撤去帮助,提供帮助、撤去帮助……的螺旋上升过程。提供帮助是为了使学习者在最近发展区里学习,当学习者在帮助之下能够由实际发展水平发展到潜在发展水平时就撤去帮助,然后为学习者在下一阶段学习中发展到更高水平的潜在发展水平提供新的帮助,让学习者能够在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学习,进而又撤去帮助。如此螺旋上升,直至学习者独立成长。

(二)鹰架学习法的教学意义

从上述理论基础和含义可知,鹰架学习法强调以学生为学习过程的中心,而教师只是支持者和协助者。因此与控制学生并将之当成是知识灌输的被动接受者的学习过程相反,鹰架学习法要求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能力程度,并根据其实际需要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支持以使其在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由此可见,鹰架学习法的教学意义首先就体现在对师生关系的反思上,认为学生主动的“学”比教师机械的“教”更为重要。

其次,鹰架学习法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进而增强其学习自主性。学生在学习时若所学知识远高于自己的理解水平,那么学生将会因产生学习挫败感而失去学习本质动机;若所学知识早已滚瓜烂熟或远低于自己的理解水平,那么学生也会因得不到学习成就感而不能激发学习本质动机。鹰架学习法的优势在于它对学生最近发展区的关注和运用。所谓最近发展区,根据上述维果茨基的观点,其实就是刚好高于但又不远高于学生现有能力水平的一个区域。在这个区域里,学生既不会因为完全理解不了知识而丧失学习本质动机,也不会因为知识太浅而提不起兴趣。因此,鹰架学习法注重提供支持让学生得以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学习的做法,正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本质动机,使其现有能力得到重视,成为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者。

最后,鹰架学习法有利于学生独立成长,达到助人自助的目标。从整体上说,鹰架学习法的模式是“教―扶―放”,呈现的趋势是教师的引导逐渐减少而学生的主动地位逐渐提升,由此既可避免学生对教师的依赖,也能够不断缩短学生独立解决问题时的实际发展水平和在教师指导下解决问题的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直至脱离教师独立成长[8]。

二、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

鹰架学习法的核心内涵是搭建鹰架让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里建构知识,然后伴随学生能力提升之后撤去鹰架。因此,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可简单理解为搭建鹰架,撤去鹰架。而所谓鹰架,在日常课堂教学上可分为两个类别:跟知识有关的和跟理解方式有关的。前者是指学生所需学习的知识有先后之分,先学的知识是后学的知识的鹰架;后者指为学生提供的具体支持刚好符合学生理解知识的能力水平。具体上,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如下。

第一,创设学习情境――找出学生知识层面的最近发展区,即他们具备的知识范围及程度,然后整理出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知识点,结合这些知识点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第二,分解学习任务――将学习情境转化为一个需要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进一步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分解学习任务为若干个递进任务,前一个学习任务是后一个学习任务的鹰架。

第三,控制水平――在每个学习任务里协助学生建构知识时,根据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实际发展水平,提供具体的协助和指引,并且这些鹰架是因应学生的理解能力水平而搭建。参照伍德关于“有效指导的本质――按情况而控制学习过程”的观点,这些有针对性地控制水平的鹰架分为五个等级:一般的口头提醒、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指出材料、预备装配、示范[4]。控制水平的等级越高,学生能力发展的空间则越低。比如学生在教师示范下才学会某种技能,其能力发展空间是低于他只在教师口头提醒下就学会某种技能。

第四,效果评估――评估效果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展现出的知识建构程度、实际发展水平的提升程度,以及学习自主性的提高程度。

三、鹰架学习法在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中的运用

个案社会工作是一门让学生学习如何为有需要人士开展个案服务的课程。这门课程不只需要学生熟记各种与个案服务有关的字面知识,更期望学生能够掌握相关的方法与技巧,将之运用到具体的实践当中。总而言之,个案社会工作课程的重点内容是培养学生运用个案社会工作手法开展个案服务的实践能力。参照鹰架学习法的操作模式,个案社会工作实践教学课程可分为创设学习情境、分解学习任务、控制水平与效果评估等四个环节。

(一)创设学习情境

社会工作者开展个案服务的常见情境有两种:在个案工作室里与案主进行个案面谈、在案主家中进行家访。相较于家访可能面临的复杂情况,个案面谈一般是在个案工作室里进行二人面对面谈话,因此个案面谈较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本文仅以个案工作室里的个案面谈作为学习情境。教师利用学校个案工作室的实训资源,将学生分为二人一组,创设出一对社工与案主在个案工作室面谈的情境。

(二)分解学习任务

在个案面谈的学习情境里,学生需要完成的学习任务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一个有效的个案面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可以将这个学习任务分解为几个环节:对白设计、积极聆听、面谈演绎。

第一,对白设计环节。学生二人一组需要设计一份约一小时的社工与案主的对话内容,其中包括单向性的对白(如自我陈述)以及互动性的对白(如提问及回应)。然后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他们所设计的对白的合理与不合理之处,尤其注重像提升动机、引领、反映、影响等个案工作技巧是如何呈现在对白上。

第二,积极聆听环节。首先让学生在非语言运用的前提下营造积极聆听的氛围,如座位的布置、坐姿、眼睛接触、身体放松等;然后练习运用语言来达到营造积极聆听的氛围,如一边点头一边“嗯嗯……”或复述技巧的运用,“你的意思是……”又或查证技巧的运用,“如果没听错,你刚才讲的是……”最后,教师跟学生分析他们的表现情况,力求学生学会积极聆听技巧的运用,并将之贯穿于整个个案面谈过程。

第三,面谈演绎环节。学生通过角色扮演,一人饰演社工,一人饰演案主,结合积极聆听技巧的运用,将修改后的个案面谈对白演绎出来。演绎的过程综合了个案面谈的所有专业方法,如语气、肢体语言、用词的运用,有效的提问及回应的运用,尊重和同理心的表达等等。

(三)控制水平

在每个学习任务上,教师运用控制水平的方式来给学生搭建鹰架。在对白设计环节上,教师通常运用一般的口头提醒让学生留意社工的说话,若发现学生未能理解(即不符合最近发展区),就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如告诉他们控制社工对白的分量不多于案主的对白。如果仍有学生未能做到,则指出材料,提示他们在教材有相关内容可阅读。考虑到一般大学生的最近发展区,除非特别情况,一般对白设计上教师不会运用到后两个等级的控制水平。

然而,在积极聆听及面谈演绎环节上,学生不再是纸上谈兵而需要在个案工作室的模拟环境里实际操作个案面谈过程,不同理解水平的学生其表现可能存在很大差异。因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表现出来的理解水平,运用控制水平的不同等级来为学生搭建鹰架,对理解水平较高的学生运用较低等级的控制水平,反之对理解水平较低的学生运用较高等级的控制水平,甚至教师亲身示范。比如,有的学生运用了第二层次的同理心表达来回应案主的感受,教师会做出明确而具体的口头指示,“这是第二层次的同理心表达,请试一下运用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若学生不明白,并且教师提高控制水平的等级到预备装备(提供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的内涵和形式)之后学生仍不能够领会,那么教师就需要亲自示范如何运用第五层次的同理心表达。

(四)效果评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轶事记录的方式客观而具体地记录下学生建构知识时教师所搭建的鹰架,将之呈现给学生,共同找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个案面谈知识的盲点以及所取得的进步。特别是,将撤去鹰架后学生的表现或教师所运用的控制水平层次逐渐降低的情况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肯定其独立运用个案面谈技巧的能力提升以及学习自主性的增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单论对人的教育,鹰架学习法在一定程度上与社会工作的价值追求相似,运用于个案社会工作的实践教学上也能够满足培养学生技能和独立成长的目的。不过,知识的学习是一个复杂过程,个案社会工作技能的习得也不是一朝一夕之事。作为社会工作专业教师,应当继续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相信学生的潜能,不断创造条件以支持学生独立成长,才能在教学中也实现助人自助的专业宗旨。

参考文献:

[1]何雪松,陈蓓丽,当代西方社会工作的十大发展趋势[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2]Vygotsky, L.S.,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M].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8.[3]Bruner, J.S., Toward a Theory of Instruction[M].New York: Norton.1968.[4]David, Wood,Aspect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ldren of Social Worlds.[M].Cambridge: Polity Press.1986.[5]Rogoff, B.,Children's Learning in 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M].San Francisco: Jossey-Bass.1984.[6]Dickson, S.V., Chard, D.J.& Simmons, D.C.,An Integrated [J].Reading/Writing Curriculum: A Focus on Scaffolding.LD Forum:1993,18(4).[7]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电化教育研究,1997(3).[8]张亮晶.从鹰架观念谈工商管理案例教学[J].河西学院学报,2006(6).

第五篇:自然拼读法在字母组合教学中的运用

小学英语自然拼读法在教学中的运用

方玉萍

英语词汇是一切英语学习的基础,但是对于刚刚接触英语的小学生来说,每一个单词的记忆是枯燥而且困难的。有很多的单词背了又忘,当时记住了,过不了多久,再拿出来认读,学生还是不会读,书写的时候又容易出错,长此以往学生很快对英语学习产生恐惧,厌烦,造成英语学习兴趣的的下降。这种现状既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也不利于学生对所学英语知识的正确运用。因此,单词的记忆和拼读是学好英语的关键。利用自然拼读法(Phonics)进行语音和单词教学,是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是将学生从死记硬背的沉重负担中解脱出来的好办法,因为大部分英语词汇(尤其是适合初学者所学的词汇),都可以根据字母(letter)所代表的音来发音,如:pen, bed, bag,等。只要学生掌握字母在单词中的发音规律,利用语音发音规则,就能见词能读,听音能写。一旦学生看到单词能够读出,听音能够写出单词,那么,他们对英语的陌生感及恐惧感就会减少或消失,从而才能大大提升他们记忆英语单词的效果。

自然拼读法(又叫做Phonics)能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了解和学习英语字母组合的奥妙,掌握英语拼读规律。学生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教师在课堂上出示的绝大多数单词,他们不借助音标,都能够读出来,在听写单词时,按照拼读规律能够写出该单词。最终达到见到生词就会读,会读的生词就会写,会写的生词就会说的学习目的。一旦掌握了这种方法,在英语学习方面将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今后的学习中将终身受益。

一、渗透字母的读音和发音

经过几年的英语教学,我认为自然拼读法在低年级(我们这里从三年级开始学习英语,也就是指的三年级的学生)就慢慢渗透字母本身的“读音”以及他在单词中的“发音”,收到的效果很好,对于学生以后几年的英语单词的记忆与拼读是很有帮助的。在三年级这个阶段让学生了解自然发音的概念,并练习发音的技巧,认读单词方面是很有帮助的。

首先,在三年级上册让学生掌握26个字母的读音,书写,同时让学生了解26个字母在单词首字母的发音,学完每一个字母之后,教师要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教学字母的发音。如 : 教师在学完字母Ee的时候,让学生注意听egg elephant,这两个单词的发音,进而引导学生总结推理出E / e /.然后再引导学生做Listen and circle 的练习去巩固字母的发音与形的概念。不断总结直至26个字母全部学玩完时,让学生知道字母声就是字母本身的发音,作用是帮助我们拼写单词,字母音就是字母在单词里的发音,作用是帮助我们拼读单词。例如:还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英语单词中辅音字母的读音和汉语的拼音差不多。如:bag / /b g/.book/b k/, hand 就是/h/加汉语拼音an再加/d/组合而成的。遇到字母c 就知道它发的音是/k/,crayon cat 等。

其次是让学生知道26个英文字母中,有5个元音字母,其他为辅音字母。并能够认读辅音音素(利用汉语拼音知识迁移),让学生了解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可以分为元音和辅音两大类型。元音是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没有受阻时而形成的一类音素。辅音是气流在口腔受阻而形成的一类音素。与汉语拼音大致相似的辅音有: [b]、[p]、[m]、[f]、[d]、[t]、[n]、[l]、[g]、[k]、[h]、[r]、[s];这些辅音在书写形式上与汉语拼音的声母b、p、m、f、d、t、n、l、g、k、h、r、s是完全一样的。另外,这些音素与汉语拼音的发音方法基本一致,但是在汉语拼音的教学中,为了称呼方便,对每个音素都加了一个尾音,因此只要再把汉语拼音名称音中的尾音去掉,就可以得到它们在英语音标中大致正确的读音。例如: po去o留[p],ge去e留[g]。又如:arm, go to bag leg等 知道元音的发音,再加上汉语拼音的读音,就是这个单词的读音了。

第三是固定单词的读音,要记住在任何时候都是这样读的。例如: the, a, is, to, have,让学生知道这些单词在句子的正确读音。只有the的读音在以元音开头的单词前读/ / ,在辅音开头的单词前面读/ /.其他的单词在句子中的发音不变。

二、不断总结单词中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律

三年级学生在学习和掌握26个英文字母,只是解决了单词的认读和拼读问题。对他们来说,流利地背诵和熟练地书写英语字母并不能直接帮助他们有效地识记单词。即使符合读音规则的单词,仍然是“见词不能读,听音不能写”,认读单词还需借助国际音标。而人教版的英语教材,从四年级下学期开始渗透部分读音规则(四年级下学期出现五个元音字母在开闭音节中的发音,而五年级则出现大量字母组合的发音)因此掌握大量词、句的读、写,特别是拼写成为一个巨大的教学难点,也成为学生继续学习的拦路虎。因此,自然拼读法的继续渗透运用,解决了生词多,难记的问题。

2.元音字母组合与辅音字母组合发音的总结

小学五六年级英语课本的上下册,已经让学生了解共有45个元音及辅音字母组合在单词中的发音。当一个单词里有两个元音时,前边一个元音发字母音,后边一个元音不发音. 如: make, made, see, sea, five, nine, road, toe等等。如果是双/三辅音在一起时怎么联读, 如: bl(ack), str(eet)等.有一些辅音不发音. 如:lamp, lamb等。同时还要掌握一下和“h”联在一起的发音: ch,同汉语拼音的ch,如: China chicken 同样sh,也是和汉语拼音sh的读音一样如:dish fish。th, wh有时发 /w/what why when where 有时发/h/who whole whose 我们要学会及时渗透到新学的单词中来,相信通过这些字母组合的发音能够对学生的拼写起到一定的作用。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把学过的字母组合的发音,在新单词中强调一下,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如:在学习straight 时,让学生用light night 相同部分作为替换,同时联想原来学过的单词train中的tr的发音,让学生总结ight的读音,学生就直接读出straight的音了。像这样的情况还有很多,如:father mother brotherWeather ,学生一看就能读出。

3.语音的渗透教学是一项长期的,有耐心,能坚持到底的学习方法,他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学会的,而是要求我们教师要循序渐进,扎实有效的搞好训练。当我们每学习新课的时候,能够用上字母组合发音的就要用上,做到时时刻刻巩固运用。

单词的读音是个多音素的组合,对单词的拼读可以从简单的单词开始,逐步过渡到较复杂的单词。此外,在拼读过程中,可以将复杂的单词分解成许多两个音素的组合,每次只读其中的两个音素,最后达到对单词的整体拼读。如:做饭c-oo-k di-nn-er,li-st-en to mu-si-c ,wr-i-te an-m-ai-l, an—sw-er the ph-o-ne, ta-ke pi-c-tur-es, wa-t-ch in-se-c-ts ,pi-ck up l-ea-v-es,do an ex-pe-riment ca-t-ch butterfly,count insects ,collect leaves ,write a report ,play chess ,have a picnic 还可以举一反三,让学生自己尝试去读。

三、结合发音规律,做到听音能写

随着年级的逐渐增高,单词的认读,拼写的地方也越来越多,需要学生书写英语小练笔,但是这些已经不是什么多大的问题了,在前面三年的时间里,学生能够根据发音规律慢慢积累了一些识记单词的方法。对于见过的部分单词已经能够见词能读了。而我们自然拼读法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听音能写。

通过对单词读音的掌握形成对单词拼写记忆。在英语中,字母及字母组合的读音多数情况下是有规律的。教师可以从一开始就教学生按照拼读规则拼词、读词,这样,学生可以逐步从表象的感性知识过渡到理性认知,使他们不仅能根据字母组合读出读音,并能根据这些拼读规则写出正确的字母组合,促进对单词的记忆。

当遇到单音节的单词时,我们都会直接通过听音拼写单词,如:do the dishes ,在学习的时候教给学生/di/ sh 发/ /.这样学生在听到dishes时,就能够根据读音,/d/ /i/ /sh/写出dishes,而不是用字母一个一个的去拼凑,d-i-s-h-e-s.这种自然拼读法的运用,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学生久而久之,就能够根据单词的读音写出的单词了。

对于课中出现的多音节单词,我总是先分音节教授,采取化难为简的方法。如:新词:dictionary, comic book ,读的时候di-c-tion-a-ry, co-mi-c,让学生感知新单词的读音,有时还用手轻打节奏,说,学,记忆单词,学生的兴趣就更浓了。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我教给学生根据读音记忆单词的方法,效果很不错,对于多音节和双音节的单词能够分音节记忆,降低学习单词的难度,同时提高了书写单词的效率。

四 课外兴趣活动,吸引学生主动运用自然拼读法学习

课堂上的40分钟,是有限的。我们要把有限的时间把握好的同时,课外的时间充分运用起来。组织学生乐于参加的认读单词方法,评比“优胜小组”。布臵作业时,让学生学会预习,自己积极主动的查找资料,寻找记忆单词的好方法,上课交流,谁的方法最好,就采用谁的记忆单词方法,如:模仿课本,自编歌谣,歌曲,分音节拼读单词等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就更高了,老师也就更省心了。

利用自然拼读法能够让学生在认读单词方面,记忆单词,书写单词上有了提高,这种学习方法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强化了他们学习英语的动机,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不再感到学习英语枯燥乏味。精神上有了保证,他们学的快乐,教师教的自在,不用担心,这节课选用什么方法,那节课选用什么方法,这是一举两得的好方法。通过自然拼读法,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减轻了自己的学习负担,不在感到学习英语有压力,让生不会因为不会写单词而提心吊胆的不敢上英语课,反而还会很热情的投入到英语的学习中来,从而使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得意持续。

下载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谈自然学习法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浅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教学已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语文教学中。处于新课改形势下的语文教师,既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浅析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浅析建构主义理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强调学生个体经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强调学生知识的获得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积极主动的构建知......

    浅析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浅析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剑阁中学 刘天琼 在新课改不断加快的今天,多媒体手段借助声、光、影、像,化远为近,化虚为实,把大量的感性材料直接展现在学生眼前,生动、......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习

    浅谈多媒体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学习摘要:本文通过介绍高中语文在学生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指出多媒体教学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巨大作用,即增强学生的语文综合知识,加深学生的学......

    发现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合集]

    发现学习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路燕 (安阳工学院 河南安阳 455000) 提要:本文总结了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指出较为突出的是学生对大学英语的学习积极性较低。首......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契约学习法

    在体育教学中尝试契约学习法 契约学习法有助于激发学生的体育锻炼兴趣,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掌握、学习动机的培养、学习主动性的加强等方面都有显著效果。活化课堂,创新教学,......

    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导学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与反思 长存外国语学校 王 钊 自从我校开始“导学案”的教学改革活动开展以来,其教学的优势已逐渐体现。课前学生预习效率高了,课上老师讲得少了......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精选5篇)

    多媒体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占据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多媒体教学的兴起也为高中语文教学带来了诸多便利,推动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和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