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

时间:2019-05-15 02:43: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

第一篇: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

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

摘 要:中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的能工巧匠,而工匠精神是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背景下引发社会高度关注的一种职业精神。就目前中职学校在培育人才方面对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认识不够,比如在专业教学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以及思政教育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此中职学校应该适当地整合资源,将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本文基于这一背景,首先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然后分析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以及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存在的不足,最后提出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工匠精神 岗位对接 可行性 不足 策略 中职

一、阐述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他是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工匠精神”的基本内涵包括精益求精、注重细节、认真严谨、敬业等方面的内容。工匠精神更是评价学生综合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要想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就要将工匠精神的培养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并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岗位有效对接从而为社会培养出需求型人才。

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

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可行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R到逃?是工匠精神融入课程教学的主要途径,职业教育应该与专业教学相结合,将行业的特征和专业的特征相融合掌握本行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并将其作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另一方面,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根本途径之一,工匠精神的培养靠实践来实现,在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更好的体会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并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工匠精神,因此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应该将学生置身于现实情景当中。

三、中职教育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存在的不足

1.专业教育与工匠精神的融合度不够

就目前教学情况来看,专业教育中没有深入融合工匠精神,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没有成为学校育人的主要目标,以致工匠精神的培养没有实现与岗位的有效对接。目前许多学校的课程设置没有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更新,大部分学校仍然沿袭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因此教学过程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没有完全融合是阻碍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实现有效对接的主要因素。

2.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般采取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模式缺乏连贯性而且所教的知识难以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学生没有机会参与到课堂中,学生的主动性不够,这也是导致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难以实现的根本原因。

四、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的主要策略

1.深入调查企业岗位需求

要想实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的有效对接,学校首先要对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有必要的认识。同时学校根据岗位对人才的需求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可以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市场形势的不断变化导致岗位的要求也随之变化,因此学校应该及时对岗位需求进行调查,并将不同的需求进行分类,然后针对这些需求优化教学目标,合理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

2.采用一体化仿真教学模式

为了避免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教学可以采用一体化仿真教学模式,这是近年来职业教育积极推进的主要教学模式之一,它主要通过将理论教学与实现教学相结合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具备一体化课程设置、一体化教学大纲、一体化教学目标、一体化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而且这种教学模式适用于小班化教学,一体化仿真教学的主要内容包括岗位目标、每个项目的具体任务、课程标准以及具体操作过程等。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学校还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模式来提高一体化仿真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3.“走出去、请进来”是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岗位相融合的重要方式

“走出去、请进来”是将工匠精神的培养与岗位相融合的重要手段,所谓“走出去”是指给学生提供到企业、工厂或车间参观的机会,“请进来”是指聘请专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帮助学生剖析工匠精神,让学生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性,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而且学校还可以请优秀的毕业生到校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和社会经历,增强说服力这对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重要意义。

4.专业教学是实现对接的有效路径

专业教学是实现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的有效途径,专业教学主要包括教学体系、课程设置、岗位实习等内容,只有建立科学的专业教学体系,才能为培养学生工匠精神提供条件。因此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应该渗透工匠精神,教学设置应该以学生的今后的岗位需求相符,同时教师是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为主要方向,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评价过程中落实工匠精神。另外,工匠精神的培育应该与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相联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细节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为学生提升自身的就业能力提供实践平台。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需要,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且工匠精神是中职学校自身生存与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就业和个人发展的现实需要。因此在高职学校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是十分必要的,为了解决当前培养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难以对接的问题,学校可以通过深入调查企业岗位需求、采用一体化仿真教学模式、增强专业教学针对性等途径来达到培育学生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舒锦蓉.构建“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体系[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版,2017(2):35.[2]舒锦蓉.“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向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7(7):49-50.[3]舒锦蓉.“工匠精神”观照下以职业岗位为向导的高职公共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校园英语旬刊,2017(7):49-50.[4]贾金莉,曹晶.用工匠精神干出色的活――记中国航发首席技能专家、黎明公司班组长高永进[J].现代班组,2017(9):40-41.[5]陈红宾.如何把工匠精神融入实习教学中[J].职业,2017(9).[6]陈荣华,杨蓓.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微”学徒制教学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7(18).[7]曾玲.工匠精神引领下的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培育途径探索[J].今日财富,2017(3):127-128.作者简介

蒋艳梅(1980.08-),女,瑶族,湖南道县,香港理工大学服装及纺织(服装营销策划),文学硕士,中专讲师,研究方向:服装设计与工艺。

叶梅(1989.10-),女,汉族,湖南道县,本科,中专助讲,研究方向:服装结构制图。

第二篇: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内涵必要性培养路径

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内涵、必要性、培养路径

请输入标题

bcdef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提出了“工匠精神”一词,之后各行各业都大力提倡、学习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已成为一种职业素质,在职业教育领域,教师作为专门化职业,理应把工匠精神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传承创新的精神品质内化为自己的职业素养,践行于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一丝不苟、注重细节、心无旁骛的工作,学生也会受到熏陶与感染,从而具备同样的职业态度。然而,我国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研究还不深入,需要对职业院校教师具有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及培养路径方面做初步探讨。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一、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内涵

工匠精神是职业教育的内核,是职教教师十年如一日的从事、坚守与奉献自己事业的内生动力。职教教师的职业态度与职业情感日益成为教师进一步提升自己、实现职业价值的阻力。因此,我们有必要从分析“工匠”“工匠精神”的概念入手探索职教教师应该具备怎样的工匠精神,以提高职教教师的水平。

(一)关于“工匠”

“工”“匠”与“工匠”的含义是在不断的演化过程中形成的。“工”是象形字,《说文》:“工,巧饰也。象人有规矩也。与巫同意。凡工之属皆从工。学者邹其昌认为“工,巧饰也”,强调了“工”所具有的特殊性质,“巧”强调了技术原则,“饰”强调了艺术原则。[1]“匠”是会义字,《说文》:“匠,木工也。从匚从斤。斤,所以作器也。“匚”为竹筐意,“斤”为斧子意。“匠”的造字本意为筐里背着刀斧工具的木工。“匠”还有泛指一切工种的引申义,这样,“匠”就与“工”同义,组成并列结构的复合词。[2]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工与匠开始有了单独的户籍管理制度,称作“匠籍”,于是便有“工在籍谓之匠”的说法。“工”与“匠”从此合为一体。[2]根据技艺水平的不同,“工匠”分为三个层次。最低层次统称为“百工”,即现代的普通工人;中间层次称为“匠人”,如“木匠”“铁匠”等,即现代的技术工人;最高层次的称为“巧匠”“匠师”等,即现代的工程师。[3]关于“工匠”的产生历史问题,《考工记》也作过阐述。《考工记》认为“工匠”是一个历史范畴,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4]

(二)关于“工匠精神”

关于工匠精神的内涵虽然有多种表述方法,但还没有一种人们普遍认可的定义。学者薛栋将“工匠”专业成长的阶段与“尚技崇德”的工匠品质分别作为提炼和概括中国工匠精神的层次维度与内容维度,“精益求精”“宁静致远”彰显了匠人形象。[3]学者邹其昌将工匠精神分为“现实层”与“超越层”两方面,即物质性生命体与精神性生命意蕴的统一。具体而言,即“求真务实”、“精益求精”。[1]学者庄西真认为工匠精神有三种内涵:“尚巧达善”“知行合一”“德艺兼修”。[5]学者吕国泉、李羿将工匠精神分为职业技能、职业素养、职业理念三个层次。[6]笔者认为,工匠精神就是匠人的三种追求即分别为对技的追求、对德的追求、对美的追求。具体来说,就是匠人对技艺、技能的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百折不挠的道德追求,对文化与艺术的美学追求。技艺是“工匠精神”的基础,道德是“工匠精神”的内核,美学是“工匠精神”的尺度,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统一于工匠精神。

(三)关于“具有工匠精神的职教教师”

教师作为一种专门职业,同样需要具备工匠精神。职教教师顾名思义即职业院校的教师。笔者认为,根据工匠精神的内涵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职教教师的工匠精神”内涵。(1)教师要达到较高的专业水准。一个达到专业水准的职教教师应该具有扎实的教育学基本功、教学监控能力、教学评价能力、课程开发能力、教育研究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7](2)教师要有教育信仰。教育信仰就是对教育所要培养的理想之人及对教育在人和社会发展中应然价值的极度信服和尊崇,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对人自身的信仰和对教育的信仰的统一。[8]教育事业需要信仰,需要教师不断倾注自身雕琢学生。(3)教师应有美学意识。“工”本身就包含着“饰”即艺术原则。中国传统工匠在技术价值与艺术价值取向上,艺术的价值取向往往高于技术的价值取向。因为只有侧重文化艺术上匠心匠意的追求,才符合中国文化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与“重道轻器”的道德价值标准。[2]对教师而言,同样需要“匠心匠意”。比如,与学生谈话的艺术,管理班级的艺术以及教师整齐明晰的板书设计,教学过程中辅助工具的使用,所有这些都需要教师有较深厚的修养,即能集教学构思、艺术设计于一身。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二、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缺失的原因分析

工匠精神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由来已久,《诗经·卫风·淇奥》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先秦典籍《左传·文公七年》中“正德、利用、厚生,谓之三事”的描述,都蕴含了工匠精神。但是,当代社会的各行各业中普遍缺乏工匠精神。职教教师也不例外,笔者认为,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一)功利主义

在日益“物化”的世界中,职教教师渐渐迷失了方向,忙于参加各种比赛,忙于搞科研,追求职称、荣誉,忘记了初心,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教师的教育信仰的危机。教师逐渐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缺乏热情,对工作产生消极情感甚至是严重的职业倦怠,将教育工作看成是一件繁杂乏味的事情。他们心浮气躁,急功近利,有时甚至投机取巧,坐不住冷板凳,面对各种诱惑,就会放弃对职业的忠诚。

(二)科技主义

在信息化时代,职教教师不在注重教学与专业实践技能的训练,过度依赖多媒体,日益成了工作机器。现代社会大力倡导工匠精神,呼唤工匠精神的回归,就是机器大生产让现代技术工人沦为机器的附庸,丧失了在技术中的主体地位,古代工匠虽然在身份上是不自主的,却始终是生产过程中的主体。[3]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以计算机技术手段为代表的教育信息化日益应用到职业教育中,慕课、微课等信息化教学手段已经逐步应用到课堂。

(三)保守主义

一些教师总是固守传统,不知道变通,也不问津新的理念,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缺乏理论指导的盲目地进行教学。作为教师,他们不是在岗位上逐步提升,而是原地固化,完全凭经验教学,缺乏自我价值体验,没有自主人格,不思进取。具有保守主义的教师产生的原因主要在于思想僵化,不思进取。对“教参”的依赖是源泉,惰性的养成是保持保守主义的土壤,职业怠倦是甘心坚持保守主义的病毒。[9]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三、职教教师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一)回应时代发展对职教教师的要求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国制造业面临诸多的瓶颈。但培育我国经济增长新动力,提升经济发展的国际竞争优势,核心在制造业,难点在制造业,关键出路也在制造业。[10]而制造业所需要的中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持续发展的根基在于工匠精神。职业院校作为培养制造业人才的主要阵地,要担负起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的责任,职业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主要形式,教师作为教与学过程中教的主体,在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更离不开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教师热爱专注于自己的职业,在实际教学中精益求精,不断开拓进取,都是教师工匠精神的展现。我们要借助“教育之梦”,汇聚教育工作者的力量,来实现“中国创造”“中国质造”“中国智造”之梦。

(二)职业教育自身的要求

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向度,是指人对职业教育的价值评价和选择所侧重的方向与程度,是指它的“信仰意识”和“终极情怀”两重涵义。[11]信仰本质上表现为精神诉求和情感认同,即职业教育需要某种精神支撑作为发展的根基,而现在的职业教育仍倾向于技能教育,忽视了职业精神的培养。职业教育若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要更加重视内涵发展,强化人才培养质量,要以工匠精神涵养职业精神。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精神根基,要以工匠精神为引领,将工匠精神渗透于职业教育的全过程,渗透于每一个职教人的血液中。教师树立培育学生工匠精神的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职业观——对技能的精益求精、对职业的执着坚守、对作品的精雕细琢,以”职业信仰”引领学生达到对“物——我”的独特见解,成为有情怀、有理想、有道德的人才。

(三)教师教育工作的现实要求

教师专业化教师职业的专门化要求教师有过硬的专业素质,这既包括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专业理念也包括专业情意,而工匠精神是涵养教师专业情意的重要思想动力。我国的工匠文化源远流长,也非常具有典型性。工匠们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精益求精、道技合一的非利唯艺理念和尽善尽美的人生境界对当今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启示。[9]具备工匠精神的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智慧用到精巧,教学技能练到纯熟。遇到任何教学难题都不会轻易放弃,而是悉心琢磨 , 精益求精,可以说教师就是教书育人的“能工巧匠”。随着“互联网+”的提出,教育信息化势不可当,“慕课”、“微课”已经在教育领域中广泛应用,给传统教育模式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这就需要教师刻苦钻研新的教学方式,一丝不苟、精雕细琢教学方法。

(四)职校学生特殊性的要求

职业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基础较薄弱,学习动机不强,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成绩低下,属于发展中的学生[12],这更需要教师有对教育事业的敬畏之情,对学生的热爱之情。学徒制中师傅与徒弟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交往关系,情感因素在师徒交往中至关重要。师傅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教给徒弟知识、经验与做人的道理,而徒弟对师傅怀有一种敬畏与尊重之情。[13]教师要向“师傅”一样对学生的学习要有信心与爱心,要关注、了解学生,实行差异化教学,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理念,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自觉地成长”。这种尊师爱生关系的建立,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四、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路径

(一)职教教师自身要练好基本功

职教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教师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与专业能力,要做到“能讲课会实操”。只有“双师型”教师,才能胜任这样的工作,而“双师型”教师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包括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的能力是教育实践能力,它侧重的是将一定的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的方法或者技巧;在某个专业领域里的相关能力则是专业实践能力,它侧重的是解决生产、服务与经营管理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实践能力与知识就是教育实践能力的操作对象,即教学内容。[14]因此,作为一名职教教师,要培养自己多方面的能力,不仅具备专业实践能力,还具备教学能力。(1)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一方面,要不断的钻研专业知识,时刻关注专业发展的前沿动态;另一方面,要密切关注企业与社会,了解专业技术的发展。(2)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做反思的教育者,自我反思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过程和教学能力的主动认知与思考。在课上,教师要对学生、教学场景、教学活动进行观察反思,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3)在教学过程中,每一次备课,每一次讲课,每一次实训指导,都要精雕细琢,反复打磨。把每一次的课件制作,每一次的板书设计,都融入自己对生命的体悟,对美的追求。

(二)学校要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 学校要成为培育工匠精神的沃土,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同时,为教师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1)学校实行“双向”政策。学校允许教师到企业实习或挂职,拓宽教师的视野,增长见识。同时,也邀请企业专家进校与教师进行交流,促进教师专业技能的提升。(2)校内也要为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条件。在校内可以成立教师间互相交流学习的工作室或社团,为教师技能的提高提供一定的物质资助,免除教师的后顾之忧。该工作室或社团定期举办交流活动,以此促进教师之间信息的共享,构建教师共赢的机制。(3)发挥校内名师前辈的引领带头作用,通过“传、帮、带”,让年轻教师学习前辈身上对教育事业的坚守与执着。同时,在教师技能提高方面,也可以使青年教师收走弯路,在教育教学的实际过程中,掌握教学技能。(4)以“赛”代练。学校可以举办一些比赛来提高教师的学习动机,激发教师的潜力。让教师们在比赛中合作,在比赛中进步,在比赛中成长。(5)学校对教师的失败要持宽容的态度。教师在钻研技法与教法的过程中,在追求职业极致化的过程中,才会创新,但是创新是没有经验可循的,难免会犯错误甚至失败。学校应以宽容的态度对待教师的过错。让教师在犯错、纠错的过程中成长。

(三)国家和社会要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支持 目前,职业教育的地位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偏见,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就没有对技能人才的重视,也就不会真正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国家和社会应为职教教师工匠精神的培养提供政策支持。(1)国家应制定相关政策,给予教师群体经济层面的制度保障。选择了教师职业也就选择了清贫,教师需要耐得住寂寞,淡泊名利,守住内心的安宁,做到不为外界的名、利所干扰。只有教师群体的经济层面得到了保障,没有后顾之忧时,教师才会安心“传道”“授业”“解惑”,也才会爱学生,用爱去感染学生,才会专心致志、心无旁骛的打磨自己的技能。(2)在文化层面即文化氛围和文化观念方面,国家要加大宣传力度,使“工匠精神”深入人心。有什么样的文化氛围和文化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民族性格,这种品质会体现在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如德国人的民族文化中具有严谨、专注、执着的性格特点。因此,作为职教教师更应该在自身发展和学生培养方面秉持这种精神。(3)新闻媒体应该多宣传报道具有工匠精神的教师的事迹,营造社会重视职业教育,重视技能型人才,重视职教教师的培养。只有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才会越来越重视“工匠精神”的培养,职教教师也才会自觉地以此为目标,进一步的提升自己。请输入标题

abcdefg

五、结语

第三篇:电子商务课程与岗位对接研究

电子商务课程与岗位对接研究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不断上升。文章就此分析了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并提出了电子商务技术与职业岗位对接实训教学模式,通过建立校企对接平台,实现以企业任务为驱动的行动导向项目教学,从而为企业培养出更多应用型人才,具体内容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 电子商务 课程 岗位对接

中图分类号:G646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电子商务是一种新型的复合型商务模式,其出现的时间较短,但是岗位的实践性较强。相关人才只有通过岗位的实践,才能够真正具备岗位技能。因此,学校在实施人才教育培养模式时,需要调研提取企业的电子商务岗位需求,整合校内课程,围绕企业岗位设置实践课程,从而培养出优秀的课岗对接人才。

1高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低的原因分析

当下,有中国电子商务中心编制的电子商务人才报告中显示:中国目前对于电子商务的人才处于短缺阶段,有百分之六十的电子商务企业对人才迫切需求,其中对于电子商务运营人才、技术性人才的需求量是最大的。此外,中国有超过300家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有数十万电子商务专业在校学生。但是,由于电商新技术、新模式的不断出现,使得高校培养的学生同企业实际需求出现脱轨现象,从而导致高校输出的毕业生无法满足电子商务企业的人才需求。

电子商务行业的知识结构更新速度较快,这就使得传统教学模式同其存在较大矛盾。如在电子商务的知识结构中,理论体系尚且不够完善,现存的知识技能全部来自于实践总结,并且在实践中不断更新。电子商务新技术、新模式不断出现,如团购模式的发展、社会化电商、移动电商的尝试;传统的教育培训模式在电子商务人才培养过程中遇到很大的问题:第一,没有完善的理论体系;第二,缺乏贴近实践知识结构的师资,只能通过传统教育体制传授电商知识,导致学校教育与企业人才需求严重脱节。

2构建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岗位需求有效对接模式

2.1加强校企合作 共建实用型电子商务人才培训体系

校企需要开展深度合作,并引入企业实际项目中,加强对学生实战能力的培养,从而实现学生专业素养同岗位职业素养的有效对接。首先,开展“嵌入式”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模式指的是将企业项目引入到学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部分课程中来,通常情况下,其在不打乱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下进行,这是一种校企共建的教学模式。“嵌入式”教学模式的应用主要体现在独立课的教学过程中,而独立课教学的主要方式就是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单独设立一门课程,该课程则主要由合作的企业来完成相应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则是由企业和教师进行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两种教学内容的有效结合,即电子商务实训平台模型的建立(如图1所示)。这种方式对于电子商务学生来讲,教学效果比较显著,学生的学习质量提高明显。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出发点就是通过嵌入教学,培训出一批适合企业岗位需求的电子商务人才,直接可以就业,完成企业人才需求链和供应链的对接。

2.2启动电子商务行业从业认证项目培训

随着我国电子商务的繁荣和发展,各类电子商务企业的迅速崛起,以及电子商务企业的复杂化和多样化,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渐岗位化,而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规范化、制度化势在必行。《全国电子商务人才从业能力教育项目》是由商务部培训中心于2012年6月21日正式推出的针对全社会电子商务从业者的行业人员从业认证项目。此项证书是国内的第一个,同时也是商务部门唯一一个电子商务行业从业教育类证书,因此,高校需要以此为指导,积极做好相关职业技能的培训工作。

2.3加强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与企业需要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电子商务专业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该基地实现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训,从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同时,教师还要安排学生进行顶岗实习,部分学生可以通过实习直接同企业签订就业协议。总之,实习基地要真正体现电子商务实践性教学的特色和水平,体现先进性、配套性和实用性,形成教学、实习、生产、服务一体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对于人才需求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学校需要同企业之间建立良好联系,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实现课岗对接,培养更多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从而促进学校、企业、毕业生的三赢。

参考文?I

[1] 金静梅.高职电子商务专业“课岗对接、分阶段、螺旋递进式”实践课程体系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6(24):1-4.[2] 马洪娟,支援.高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与岗位需求对接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4(07):144-145.[3] 应森林.电子商务技术与职业岗位对接实训模式及策略的应用研究[J].电子商务,2013(05):83-84.

第四篇: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浅谈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 要:本文阐述了工匠精神的含义,分析了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培养工匠精神的基本策略。

关键词:职业学校;工匠精神;精神培养

一、工匠精神的含义

工匠精神一般是指工匠就自己负责的产品进行精心雕琢,坚持精益求精的原则,要求产品质量与美感并存。实质上,每位工匠都热衷于对自己的产品精心雕琢,进而改善工艺,非常享受产品能够在自己双手中得到升华的过程。从工匠精神目标层面进行分析,主要是指能够打造本行业质量最优的产品。对其进行总结概括,工匠精神是对创造精神与精益求精精神的大力追求,发挥用户至上精神,争取为用户提供最优质服务。培育工匠精神既需要政策导向,也需要教育的介入,尤其是以培养高素质产业工人为己任的职业教育。

二、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

1.促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目前,要想使我国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既要有高水平科研能力的支持,又要有精神层面的支撑,工匠精神作为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在实际工作中,需要严格摒弃浮躁,耐心提升品质,对产品进行改进设计,努力完善细节,从而达到增品种、提品质的目的。

2.推进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

工匠精神已经逐渐发展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及态度,为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提供支撑,在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职业教育要为学生注入工匠精神,培养符合现代工业需要的智慧型“匠人”。重拾工匠精神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诉求,应将工匠精神培育成为职业教育文化,全面提升学生职业素养,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3.促进职业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目前,职业学习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掌握一技之长,进而为国家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对我国未来几年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应将重点放到技师人才的培养上,致力于打造技艺高超、掌握门类齐全的人才管理队伍,从根本上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目标。

三、职业学校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实施策略

1.转变教育观念

职业教育中,教师需清楚认识工匠精神在教育中的重要价值以及对国家发展的重要作用,实现工匠精神的科学应用。除此之外,社会以及家庭也必须转变相关的教育观念,从重视学历、轻视能力的误区当中走出来,对技能型人才予以肯定,彻底摆脱职业教育偏见。总之,实际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工匠精神以及学生技能培养之间的相互融合,在教会学生一技之长的前提下,使学生真正领悟质量的重要性,保证每位学生都拥有高尚的职业精神以及坚定的职业信念。

2.深入开展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属于传统形式学徒培训与现代化教育进行相互结合的新型合作形式,致力于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保证学生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在实践中更好地接受企业文化以及企业精神熏陶,让学生可以得到多方面锻炼,实现教育目标。从我国目前国情来看,相关部门应快速制定科学化的校企合作法律政策,从校企合作主体、合作过程以及监督等方面进行规范,增强校企合作的合理性。

3.营造良好氛围

实质上,要想获得高效教育,必须拥有良好环境。在现代化职业教育期间,学校应该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从而使教育达到预期效果。具体来说,职业学校需要建设以工匠精神为基本内容的校园文化,并发挥其引领作用,然后借助多种隐性教育资源,让每位学生都具备工匠精神,提升职业教育质量水平。

4.提高教师素养

?F阶段,教师素养培训问题关系到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高低。从职业教育性质出发,教师需要具备专业化理论知识,并熟练掌握相关的实践技能,然而这种双师型教师却相对匮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若要有效解决职业教育师资问题,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对职业院校教师招聘管理制度进行创新,大力拓展人才渠道,必要时从企业引进高素质工作人员任教。需要注意的是这些工作人员要具备熟练的职业技能、工匠精神与责任心,可以在学生指导工作中发挥有效作用。其次,强化职教育培训,尤其是对教师素养的培养,进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四、结语

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中,工匠精神培养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实践探索。工匠精神作为职业教育的必需技能与态度,需要相关人员予以高度重视,并以实际行动促进工匠精神的科学培养,提升职业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丽媛.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研究[J].职教论坛,2014(22).[2]郑立巍.谈职业教育要着眼于大国工匠的培养目标[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21).[3]王新宇.“中国制造”视域下培养高职学生“工匠精神”探析[J].职业教育研究,2016(2).

第五篇: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基于职业技能大赛培养高职学生 “工匠精神”的实践研究

摘 要 文章根据德国企业文化剖析了工匠精神的内涵,指出高职院校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技能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在提升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并以省级重点专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进行了实践研究。

关键词 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 高职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3.028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German corporate culture,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artisan spirit; points out that vocational college can rely on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s,skills competi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with the help of competition platform to enhance students' professional abilities while cultivating students' “artisan spirit”.And take provincial key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for a practical study.Keywords artisan spirit; vocational skills competitio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0 引言

培养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性人才,大力推进工匠精神的培育,已成为中国由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实现“中国制造 2025”宏伟蓝图的战略举措。而作为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培养途径,职业教育在重振“工匠精神”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1]如何培育“工匠精神”,成为了职业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德国企业文化内涵进行分析,规纳出工匠精神五大特征;抓住这五大特征,依托职业技能大赛,在对学生进行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

德国作为制造强国,从1907年的德意志制造联盟开始,直到现在德国已经成功塑造出2400多个世界品牌,德国人精致、勤奋、理性、专注的性格,源于他们的匠人精神。这种匠人精神,其实就是一种职业精神、职业文化,它体现工人们对自己的产品精益求精,力求完美,并以自己优秀的作品而自豪和骄傲的一种精神理念。其具体体现,可表现为五大特征。第一,专注精神。在德国制造业,有很多企业,规模不是很大,但实力非常强,他们几十年专注于某一领域,力图做到最强,比如koenig&bauer印染压缩机,karcher高压吸尘器,RUD的工业用链都是行业的全球领袖。第二,标准主义。在德国企业,以标准为尊、标准为先。标准就是法律,尊重标准,遵守标准就像戴安全帽和遵守红绿灯一样自然。同样每个产品在具体制造之前,都制订有详细的标准,标准要求涉及到每个环节、每个部件,力求实现零缺陷的目标。第三,精确主义。在德国,很少听到“差不多”这样的词汇,不精确的话,他们不说,不精确的事,他们不做。德国人这种做事讲究精确的品质也给德国的制造带来了精密的特性。第四,完美主义。在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的发展中,势必产生完美主义。德国人这种追求完美,其具体工作行为表现为做事一丝不苟,做事彻底、认真。第五,秩序主义。德国秩序主义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表现在时间管理上,对于他们,无论做什么事,都有程序、流程,所有的事情都是按时间流程进行推进。另一个是表现在空间上的管理,在德国,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工作中,他们的物品都是摆放井然有序。企业无需推行5S(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一切都在自觉之中。基于职业技能大?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2.1 通过职业技能大赛促使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和学生重视工匠精神

职业技能大赛作为我国职业教育的指挥棒,对我国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方向,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其竞赛内容更加丰富,比赛形式更加多样化,竞赛水平也不断提高,大赛从过去的“求会”到现在的“求精”,对教师和学生的职业素养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内容、形式、评分标准表现出来的职业性、专业性、先进性、规范性,都对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职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大赛不仅可以展现职业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而且也可以检验各大高职院校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水平。

目前,全国大多高职院校都组织和参与了这项大赛。通过参加这项大赛,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工作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以及对职业的认同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也使得各大高职院校老师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的同时认识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省级重点专业,从2013年开始,就参加各种技能大赛,获取了很多奖项。究其原因,就是我院在对参赛选手进行实践锻炼培训时,深入感受到职业素养工匠精神培养的重要性。在培训初期,高职学生浮躁、急功近利,好高骛远,对自己职业的不认可,导致在培训中学生碰到困难,难以坚持。争对这种情况,我们在培训后期,加大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从学习动机上引导他们不是为求职、为获奖而学习,而是为求知、为科学而学习的思想,培养他们对自己职业的热爱。正所谓,心态变则态度变,态度变则行为变。学生的心态发生改变后,学生在培训过程中再碰到困难时,都能积极去克服。

2.2 通过组织职业技能大赛使高职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具有很强的“职业性”,培养的最好途径,就是在培养职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注入职业精神的培养。以德国为例,在德国,没有专门德育课程,“工匠精神”的培养是融入在教学全过程中,教学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环节中,把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融入其中,力求在培养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工匠精神。德国的这种培养工匠精神的途径,值得我们借鉴。

在2016 年 8 月,人力?Y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曾表示:“广泛开展技能竞赛是加强技能人才培养选拔,促进优秀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重要途径,是弘扬工匠精神、培育大国工匠的重要手段。”可见技能大赛是培养中国年青一代能工巧匠的熔炉,我们可以依托职业技能大赛,以大赛为抓手,借助大赛的平台磨炼学生的“工匠精神”,在对参赛选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的同时,潜移默化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以我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2017年省赛为例。我们参加的比赛项目是“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具体项目内容是四驱小车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制作,由8个子任务构成,同时还包含电路板的检测和维修、电路设计与印刷线路板的绘制、工艺文件编制。在接到这个比赛项目后,我们根据任务难易、学生情况制订相应的培训计划,计划详细确定到每天必须完成的具体任务,同时也制订了任务完成情况具体评价标准。在计划制订后,严格按照培训计划流程执行,任务完成情况也严格按照评价标准执行,若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时,要求学生反复练习直到达到相应的标准为止。在培训的最后两周,模拟比赛场景进行竞技测试,每个任务、甚至每个工序精确到具体时间,评分也严格按照比赛评分标准进行打分,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标准、精确、完美。通过这一系列严格的培训,不仅让学生学有所长,也让学生戒浮戒躁,能潜心研究学问,同时也培养他们对事情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行为习惯。

2.3 通过借鉴职业技能大赛在组织与参与过程中所取的经验,培养学生工匠精神

以职业技能大赛为抓手,我们将职业技能大赛中对学生专业能力和工匠精神同步培养所取的经验,应用到我们日常教学中。以应用电子专业2016级、2017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单片机应用技术”“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设计与制版”四门核心课程为载体先行开展实践研究,将比赛培训项目与课程内容有机结合、采取“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我们抓住 “工匠精神”五大特征,制订详细的课程标准、实施标准、考核标准,将工匠精神的内涵“专注精神、标准主义、精确主义、完美主义、秩序主义”渗透到各个教学环节中,同时借助信息化、数字化教学平台,保障项目教学顺利实施,使学生在获取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职业素养。小结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借助职业技能大赛这个平台,将大赛组织和参与过程中对参赛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所取的实践教学成果应用到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在获取专业能力的同时同步提升职业素养,培养其工匠精神。

参考文献

[1] 葛树荣,陈俊飞.“匠人精神”6大内涵:德国制造业的成功秘诀[J].中国工人,2016(10):16-18.[2] 陶文辉.基于工匠精神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实践研究[J].职教论坛,2017(2):60-65.[3] 李梦卿.技能型人才“工匠精神”培养:诉求、价值与路径[J].教育发展与研究,2016(11):39-41.[4] 代丽丽.基于技能大赛对学生专业能力培养的研究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6(11):157.[5] 梁璐莎.以职业技能大赛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研究[J].才智,2016(24):203-204.[6] 叶美兰,陈桂香.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意蕴及其实现路径的选择[J].高教探索,2016(10):27-31.

下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与岗位有效对接路径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关于中职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有效对接的研究 一、研究背景 中等职业学校与普通中学相比更显著的特点是,中等职校的社会服务更直接,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更紧密,其核心是培养的学生......

    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学生”的培养路径研究

    示范性高职院校“示范学生”的培养路径研究 【摘要】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不仅是国家顺势既定的教育发展战略,也是我国职业教育界......

    谈工业4.0时代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谈工业4.0时代职业学校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要】随着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再次的提出与重视,为迎合时代的发展,作为培养社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职业学校,其教育理念以及......

    职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五篇

    职院计算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 摘要:文章阐述了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将微课、慕课应用到“网页设计”课程中的教学方法,经过教学实践,促进学生......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5篇范文)

    高职会计专业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 【摘要】当前,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上面临困境,以“技能本位”为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也不能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

    平凉轨道运输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平凉轨道运输职业学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准备教育,主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等一线所需的具有较高职业素养的专门技术人才。......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有效学习的研究[合集五篇]

    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 -----有效学习的研究 2013—2014上刘晓梅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深化新课程改革实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的......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精神培养

    浅谈学生探索与创新能力培养 余庆县中关小学:韦泽书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对人才需要越来越高,具有创新能力是现代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