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古典数学著作对东亚地区数学的影响
中国古典数学著作对东亚地区数学的影响
——对朝鲜半岛和日本的影响
摘要:中国古典数学的快速发展使中国出现了许多闻名于世的数学典籍,而这些典籍显然给周边国家数学的展带来了影响,促进了周边国家数学的发展。带去的影响主要是在17到19世纪,影响了日本以及朝鲜半岛的数学著作以及数学算法、算术工具。本文通过列举的方法,阐述了中国数学典籍对东亚地区主要的朝鲜半岛和日本数学的影响。
关键词:中国数学典籍
东亚国家
数学
影响
一、引言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如此长的历史导致中国数学也拥有源远流长的历史。中国和朝鲜、日本相隔不远,交通便利。自古往来不断,不论是早期中国人去朝鲜和日本地区传播文化还是传教士来中国传教以及学习,这些都加强了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交流。从而中国的数学也流入这些国家对这些国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古至今,数学一直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的发展在历史上的特征呈现出多元文化。也就是说数学发展到今天,包含融汇了世界古今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的民族的文化贡献、成就、特点与风格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论述,不仅对于全面了解数学发展的历史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将能展示数学科学丰富多彩的文化内涵和数学发展的深刻复杂的动力因素。
二、中国数学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朝鲜半岛与中国山水相连,交流十分便利,来往十分频繁。双方联系密切,既有和平来往、友好交流、关系良好的时期,又有互为敌国、烽火连天的时候。早在商周朝之时,就有中国人箕子率领众人到达朝鲜,将中国的文化带到了朝鲜;战国时期,又有卫满进入朝鲜,在那里建立政权;秦汉以后,中国与朝鲜半岛地区交往逐渐频繁,汉代曾在朝鲜地区设立都督府。朝鲜向中国派人学习天文历法的作法,很早就有了。高丽时,在元留质的忠宣王赐重金给催成之,令他学习授时历;李朝时代派遣到中国学习天文历法的人员更多;到了17世纪,朝鲜也屡屡派人到北京学习西洋天文历法。这些交流让中国数学不断流入朝鲜。
关于朝鲜半岛早期的数学发展情形,很少有文献记载,历史学家知道的也不多。朝鲜半岛在三国时代就开始了“国学”教育,新罗的“国学”教育很发达,它的数学教育也具有一定规模,但是没有出现自己编著的数学著作,数学教材都是采用中国的算书。高丽沿袭新罗的制度,采用中国的历法,用中国数学著作作为官方的教育教材,并且积极学习研究实历,引进中国的算书。
2.1中国数学著作对朝鲜半岛不同时期的影响
从17世纪到18世纪前期,朝鲜数学家完成了一批数学著作,这些著作使朝鲜数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朝鲜数学家对中国数学的兴趣由学习转向了研究,并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朝鲜的著作有:《嘿思集算法》、《详明数诀》、《新编算学启蒙注解》、《算学原本》等。
从这些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出,朝鲜数学家对原来从中国传入的《杨辉算法》、《算学启蒙》、《详明算法》等算书相当熟悉,朝鲜从中国引进一些算书,特别是明末的的《算法统宗》和一些西方传教士翻译的算书,朝鲜数学家对中国数学了解相当多,经过研究,他们取得了成果,撰写了一批数学著作,开启了朝鲜数学发展的一个新时代。中国数学对朝鲜数学复兴的作用和影响是相当大的。
18到19世纪初期,一方面朝鲜王朝仍然特别注意随时跟踪和引进中国数理天文学方面的新成果,另一方面朝鲜学者对数学的兴趣很浓,除了数学家的研究外,学习数学的其他学者也较多。这一时期中国数学著作在朝鲜的流传比以前更加广泛,对朝鲜的数学影响力仍然很大。另外,中国数学在朝鲜的传播还有其他方式,朝鲜也翻译过《数理精蕴》、《历象考成》等书。
19世纪中期,朝鲜的数学研究十分活跃,其数学传统仍然以中国的数学为主,但是数学家们所关心的问题与以前不同了,数学研究重点有所转变。一方面,以《数理精蕴》和西方传来的数学知识为主题的研究著作所占比重明显增大,另一方面,随着清代数学家整理的《算经十书》和其他古算书在朝鲜的流传,朝鲜数学家对这些“新”数学著作的展开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同时,清代乾嘉时期的一些数学著作也在朝鲜发挥了作用。
2.2不同时期的中国著作对朝鲜半岛的影响
《算经十书》:14世纪末,朝鲜经过了一次朝代更迭,并且重新规定了科举和学校用教科书。此次教材调整中,《算经十书》中的《九章》、《缀术》等书被新算书替代,但是《算经十书》中的《五曹算经》被选为了新的教科书,这次教材的变更,可能和当时国家生活中的实际需要有关。《五曹算经》和《地算》被列入数学教科书中,应该是为了满足王朝的国家行政管理事务的需要。但是,无论如何,《算经十书》在朝鲜的作用显而易见。
宋代数学著作:宋代的三位著名数学家秦九韶、李治和杨辉的数学著作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巨大。概括来讲,杨辉的著作传到朝鲜的时间比较早,在朝鲜的流传广泛,影响巨大,在朝鲜的数学教育和数学研究中发挥了极重要的作用;秦九韶和李治的著作传到朝鲜是时间较晚,但是当它们传到朝鲜以后,很快就成为19世纪朝鲜数学研究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当时东算的发展意义重大。
元代数学著作:元代对朝鲜产生影响的著作主要有《算学启蒙》、《四元玉鉴》和《详明算法》,这三部著作对朝鲜的意义也很重大。其中《算学启蒙》和《详明算法》传到朝鲜的时间比较早,并且都是官方指定的数学教科书,对朝鲜的数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算学启蒙》在朝鲜数学史上的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东算初期的数学著作都受到它的影响。《四元玉鉴》传入朝鲜的时间较晚,但是在19世纪朝鲜数学研究中占重要地位,南秉吉、李尚赫等人对于该书的研究构成了19世纪朝鲜数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详明算法》作为一部大众数学著作,在民间数学知识传播方面的意义相当重大。
明清数学著作:明清两代流传下来的中国数学著作很多,从现有资料来看,朝鲜数学家所了解的明清数学著作有三四十种,其中有一部分是汉译西方数学著作,但是明清数学著作传到朝鲜的比例不高,传到朝鲜的明清著作,以《算法统宗》和梅文鼎及其孙子梅彀成的著作影响最大。18世纪,朝鲜从官方到一般学者都有引用、传抄和研究梅氏著作,从而对朝鲜的数学产生了深渊的影响。
三、中国数学对日本的影响
日本数学与中国数学自古以来就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约公元6世纪~15世纪末,以《算经十书》为代表的中国古典数学和历法计算知识传入日本,日本数学从此开始了新的篇章。公元16世纪~18世纪,宋元明数学传入日本。,和算在吸收、消化宋元明数学的基础上得以确立,并且得到了飞跃性的发展。18世纪20年代~19世纪50年代,明清之际传入中国的西方历算,数学知识又通过中国传到了日本,并成为日本与其他国家交流的主要内容。
中国传统历算是经由朝鲜半岛传入日本的,中国历算著作是在唐代源源不断地传入日本,奠定了日本天文历学的基础,也促进了日本天文历法的发展和演进。遣唐使录事栗臣翼于光仁天皇宝龟十一年献五纪历。阴阳头兼历博士大春日朝臣真麻吕在平安元年上奏,大衍历施用已久,与唐现行历相差悬殊,请求改行五纪历,于是第二年就采用五纪历。这些都说明中国多日本的影响。
在宋元明时期,中国也有很多数学著作流传到日本,如:《算法统宗》、《算学启蒙》、《杨辉算法》、《授时历》等。这些著作传入日本后,很快就产生了影响。《算法统宗》作为明代的数学的代表性成果,展示了其商业性和实用性的特点,适合日本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很快受到日本的重视,成为日本人学习的范本。除了这些书籍以外,日本还引进了一个非常有用的算术工具—算盘。珠算传入日本后,在较短的时间内便得到了普及,对日本数学以及国民教育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数学史的角度看,它的作用在于激发了日本数学的活力,引发了日本数学的改变,成为和算诞生的原动力。
在江户中后期,中国和日本也有数学交流,不仅有中国本土作者的著作,像梅氏历算著作《历算全书》等。梅氏历算著作在日本的流传以及给日本输入了较为系统的三角学知识对日本产生了直接的影响,使日本在研究、应用和普及三角学知识得到发展。《历算全书》中的《筹算》在日本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的传入引发了日本学者对筹算的研究兴趣,也出现了很多的研究著作,影响很大。还有汉译西方数学著作,汉译西方数学著作可能在17世纪中叶前就已经开始传入日本了,如《天经或问》、《天学初函》等。这些著作在日本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尽管开始流传的时候被列为禁书,但是早期对其禁止不是很严,因此在民间,特别是在幕府官员和学者之间仍有流传,这些流传促进了日本数学的发展,给日本数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血液。
日本在不断吸纳中国数学的基础上不断发展创新,从而形成了日本数学发展的蒸蒸日上,但是中国后来的闭关锁国,封闭自满导致发展停滞不前,我国的数学不再具有其他国家趋之若鹜的功能,反而落后于其他国家,要向其他的国家学习。
中国的数学对其他国家的影响主要也是中国古籍在其他国家的流传,给那国的数学发展奠定了基石,帮助了那一个国家的数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代,给那国的数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促进了那国的数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世荣:中国数学典籍在朝鲜半岛的流传与影响,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2]冯立昇:中日数学关系史,山东教育出版社,2009 [3]中国数学东传日本,人教网2010,高中数学,数学故事欣赏 [4]张奠宇:中国近代数学的发展,江苏教育出版社 [5]冯立昇:《算学启蒙》在朝鲜的流传与影响,《文献》季刊 [6]郭世荣:算法统宗导读,湖北教育出版社,2000
第二篇:古典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古典故事中的数学问题
乘之和
在古代的许多故事中记载了大量的数学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探讨不但可以提高我们的数学应用能力,而且还可透过数学问题看到古代伟大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聪明才智。现举几例供大家欣赏。
一、寓言故事
1、古代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驴子和骡子一同走,它们驮着不同袋数的货物,每袋货物都是一样重的。驴子抱怨负担太重,骡子说:“你抱怨干吗?如果你给我一袋,那我所负担的就是你的两倍;如果我给你一袋,我们才恰好驮的一样多!”那么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
A.5
B.6
C.7
D.8 解:设驴子驮x袋货物,则骡子驮[2(x-1)-1]袋货物。依题意,得:[2(x-1)-1]-1=x+1; 解之得:x=5。
所以,驴子原来所驮货物的袋数是4袋,故正确答案选(A)。
2、《一千零一夜》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有一群鸽子,其中一部分在树上欢歌,另一部分在低上觅食,树上的一只鸽子对低上觅食的鸽子说:“若从你们中飞上来一只,则树下的鸽子就是整个鸽群的三分之一 ;若从树上飞下去一只,则树上、树下的鸽子就一样多了。”你知道树上、树下各有多少只鸽子吗?
解:设树上有x只鸽子,树下有y只鸽子。
1y-1(xy)由题意可得:
3x1y
1x7
解之得:
y5答:树上原有7只鸽子,树下有5只鸽子。
二、象棋与麦子
传说古代印度有个国王叫舍罕,他很迷恋棋类,而宰相达依尔是个聪明的大臣,发明了国际象棋。国王玩的爱不释手,决定奖赏宰相。达依尔说:“陛下,我别无他求,请你在这张棋盘的第一个格子里赏我1粒麦子;第二个格子里赏我2粒麦子;第三个格子里赏我4粒麦子;第四个格子里赏我8粒麦子……依次类推直到第64个格子(国际象棋是8×8=64格),按这张棋盘上各格应赏给的麦子全赏给我吧。
国王觉得达依尔的要求并不高,说道:”你能如愿以偿的。请你帮助国王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粒麦子?
分析:根据达依尔的要求,第一格放1粒麦子,第二格放2粒麦子,第三格放4粒麦子,第四格放8粒麦子,……那么64个格子要放麦子的总数是:
S=20+21+22+23+…+263=264-1=1.84467×1019(粒)
如果说一升麦子约150000粒,那么国王应该赏赐达依尔一百四十万亿升麦子,而这样多的麦子全世界需要生产两千多年才行,可见印度国王是不可能让达依尔如愿以偿的。
三、鸡兔同笼,百鸡问题
1、我国隋朝数学著作《孙子算经》中记载了一个有趣而具有深远影响的“鸡兔同笼”问题:“今有鸡兔同笼,上有35个头,下有94只脚,问鸡兔各有多少?” 解:设笼中有鸡x头,则有兔(35-x)头。根据题意,得
2x+4(35-x)=94
解之得:x=23,则35-x=35-23=12。答:笼中有鸡23只,有兔12只。、在大约写于5世纪后半叶的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中有一“百鸡问题”:
“今有鸡翁一值钱五,鸡母一值钱三,鸡雏三值钱一,凡百钱买鸡百只,问鸡翁、母、雏各几何?” 今译:一只公鸡的价格是5个钱,一只母鸡的价格是3个钱,三只小鸡的价格是1个钱,想用100个钱买一百只鸡,问公鸡、母鸡、小鸡各可买几只?
分析:设买公鸡x只,买母鸡y只,则买小鸡(100-x-y)只。根据题意,得
5x+3y+(100-x-y)=100 解这个不定方程即可。
第三篇: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
中国古典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的影响
【内容摘要】: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祖先给我们留下的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国古典诗词更是有着值得炫耀的历史,丰富的内涵,悠长的韵味,高深的意境,一切的一切,流传至今。也正因此,纵览几十年来的流行音乐,处处有古典诗词的影子,点点滴滴处是古典诗词的风韵尤存。本文中,我从不同角度看诗词对流行音乐歌词创作的影响。
【关键词】:唐诗 宋词 流行音乐 影响
也许不会有太多的人会主动地将唐诗宋词和流行歌曲联系在一起,会觉得那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事情,一个好比高峰上的千年积雪,一个是汪洋中的滔滔江水,相隔着太遥远的距离。但正如滔滔江水实则来源于千年积雪的消融,唐诗宋词与现代的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其实也有着一个根源与发展的不可抹灭的关系。
一、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流行歌曲展现千姿百态的生活,表达形形色色的情绪与心态。而作为当时朝代的流行歌曲,唐诗宋词的功能与意义恰好在在这个地方。尽管处于不同的时代,人们所经历的事物各有不同,由此洐生而出的情绪感受也会相去甚多,但作为人的一种基本反应与情感,却并不受时代与地域的限制,因此,某些古人所经历的心理应变放在今日也同样可以适用,那么用以表现古人情感的诗词歌赋,同样也会是今人的心理映照。中国的古代文学大都非常讲究,在遣词造句,行文起势,叙事抒情上,自有一定规格,往往是字字珠矶,千古传颂。古诗词非常讲究韵律,大多音乐感极强,而从另一个角度上,结合到中国人的情感表达方式,往往是含蓄婉转,迂回曲折,动人不止,这些恰似当今诸多流行歌曲创作人所孜孜以求的一种境界,因此,许多音乐创作人,大胆地采用拿来主义,直接挑选经典的唐诗宋词,谱上曲,换一种角度来诠释千古佳句。
这方面成功的例子不少,最有名的,我觉得当属邓丽君。邓本身是以唱台湾小调起家,本身已有不少民族文化气息的濡染,加上台湾一批执着于传统文化的音乐人,共同泡制出许多与原诗同样经典的作品。邓曾经出版过一张名为<淡淡幽情>的个人专辑,其中收录了李煜和多位宋代词作名家的经典作品,包括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苏轼的(明月几时有),范仲淹的(碧云天,黄叶地),秦少游的(玉惨花愁出凤城),李煜的(林花谢了春红)和,欧阳修的(别后不知君远近),朱淑真的(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这个琼瑶也用过,用在她为还是所写的插曲里},柳永的,辛弃疾的(少年不识愁滋味),李之仪的(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等,由台湾声名卓箸的曲作家古月,刘家昌,翁清溪,陈扬等谱曲,曲与词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再加上邓的内敛婉约清丽的唱腔,使这张专辑成为现代音乐史上足以传颂的极品。其中最有名的两首,一个是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一个就是后来王菲翻唱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唐诗宋词直接成为流行歌曲的表现主题和内容,给了流行歌曲另一方表现空间,一方面考较着流行歌曲创作人对文化的把握,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流行歌曲的表现功能,且提升了流行歌曲的层次。
二、唐诗宋词构成了现代流行歌曲创作的一个重要素材来源,并成为其创作的一种手段和表现方式。
文学创作素来讲究一个广征博引,引经据典,物为我用,从而提示其所表现主题的广泛性。许多现代的流行词作人,更是喜欢借用一些古典诗词中的典故或内容,将其展开或以其为思路加以演绎,继面展现一段现代的故事情感。这方面最为突出的有两个人,一是台湾的琼瑶,她的很多歌词里都喜欢借用一些唐诗宋词中的名句,如“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庭院深深深几许”,“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等,这与她一贯苦恼经营的古典婉约女子的形象是十分吻合的,也非常配合她所创作出的各种形象,一派的诗情画意,不食人间烟火状。另一个是大陆的陈小奇,他的那首曾经唱遍大江南北的《涛声依旧》,能打动人心的不仅仅是婉约的曲调,深情的歌词,还有那存留在古诗中的意象和文字后落寞的故事。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
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
无助的我已经疏远那份情感
许多年以后才发觉又回到你面前
流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
尘封的**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久违的你一定保存着那张笑脸
许多年以后能不能接受彼此的改变
月落乌啼总是千年的风霜
涛声依旧不见当初的夜晚
今天的你我怎样重复昨天的故事
这一张旧船票能否登上你的客船
张继科举落第后,在一个失眠的夜晚写下了名篇《枫桥夜泊》,这首歌词就借用了诗中的意象——渔火、枫桥、钟声、客船,加以再创作,在感慨已经远逝的感情中涂抹上一层优雅而伤感的追思,所表达的不仅仅是爱情,还有怀旧之感。像这样在现代流行音乐的歌词中引入唐诗中的元素,这就好像古典诗歌里的用典,使歌词有了一些典雅的意味,有了一点历史的沧桑感。而《枫桥夜泊》也随着歌声再次被人忆起,张继再次被人谈起。其实唐诗宋词一直都流淌在流行音乐这条河中,从没有停息过。流行歌曲多表现一种通俗文化,而唐诗宋词的加入,恰好将其雅的一面也推到了众人面前,两者相得益彰。
三、从创作的形式上来看,唐诗宋词也为现代流行歌曲的创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或是确立了另一种风格。
我觉得这也是整个中华文化一脉相承的结果。很多现在的流行歌曲在写作形式上,仍不可避免地借鉴或套用或模仿了唐诗宋词的语言格式与风格。用古典诗词的形式来创作现代流行歌曲,一方面使得词作上继承了传统诗词语言上的提炼与表达手法上的含蓄内敛,另一方面,在主题表达上也无疑有一个先入为主的捷径,无论是说家国情怀,还是儿女情思,古典诗词往往具有将语言与情感一同浓缩,从而增添许多回味的空间,和意境悠长的韵味。
举个切实的例子,当红歌手周杰伦。他的音乐作品中经常融入古典诗歌成分,比如《东风破》:一盏离愁/孤单伫立在窗口/我在门后/假装你人还没走/旧地如重游/月圆更寂寞/夜半清醒的烛火/不忍苛责我//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你走之后/酒暖回忆思念瘦/水向东流/时间怎么偷//花开就一次成熟/我却错过//谁在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岁月在墙上剥落/看见小时候/犹记得那年我们都还很年幼/而如今琴声幽幽/我的等候你没听过/谁再用琵琶弹奏一曲东风破//枫叶将故事染色/结局我看透/篱笆外的古道/我牵著你走过/荒烟漫草的年头/就连分手都很沉默
其实这不是简单的小我情怀,细品其文:全词呈现的意境与崔护《题都城南庄》“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如今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中那种淡淡哀愁极其相似;内容虽属写情思却无邪,类于李白《长干行》:“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的两小无猜的爱情。而且,歌词中多处可以捕捉到古典诗词的影子,如“酒暖回忆思念瘦”典出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水向东流”容易让人联系到后主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诗句。此外,词中出现的多种意象,如灯盏,琵琶,如琴音,如枫叶,如篱笆,如古道,如漫草,都可以联系到古典诗词,都透出一种典雅之美。
除此之外,周杰伦歌曲中,《娘子》道:“娘子却依旧每日折一枝杨柳,你在那里在小村外的溪边河口默默等著我”,“折杨柳”古人送别之意象;《发如雪》中道:“繁华如三千东流水,我只取一瓢爱了解,只恋你化身的蝶”,不正是“弱水三千,唯取一瓢饮。遇人千万,只你一人在心。”在《长恨歌》中“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诠释吗?
还有不少人熟悉周传雄演唱的《寂寞沙洲冷》:
“等你走后心憔悴/白色油桐风中纷飞/落花随人幽情这个季节/河畔的风放肆拼命的吹/不断拨弄女人的眼泪/那样浓烈的爱再也无法给/伤感一夜一夜/当记忆的线缠绕过往支离破碎/是黄昏占据了心扉/有花儿伴着蝴蝶/孤燕可以双飞/夜深人静独徘徊/当幸福恋人寄来红色分享喜悦/闭上双眼难过头也不敢回/仍然渐渐恨之不肯安歇微带着后悔/寂寞沙洲我该思念谁”
歌曲中流露出来的凄凄伤感,表现出来的丝丝无奈的情感基调,早在我国宋朝时期就已经确定了: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飘渺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这是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上阕以“幽人”引出“孤鸿”,下阕以“孤鸿”暗比“幽人”。人似鸿,鸿似人,冷隽清高,顾影自怜。一个幽居之人,一只离群孤雁。寂寞沙洲冷,有恨无人知„„在正确把握了苏轼词中的情感之后,再来倾听《寂寞沙洲冷》,那一定是另有一番味道。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不可否认的是,流行歌曲已经成为现如今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不论你喜欢不喜欢,它都正在主动或被动地充斥、渗透在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流行歌曲其实已经是一种文化,尽管更广泛地被称为通俗文化。不管你接受或者不接受,它来自于生活同时也充当着生活的代言。其实,唐诗也好,宋词也罢,也就是那个时代的流行歌曲,确实他们中的很多也很适合而且曾被谱上曲广为传唱。因而,深入认识流行歌曲与古典诗词的关系并扩大古典诗词对流行歌曲的影响,不仅会促进流行歌曲的良性发展,还会让我们在享受流行的时候受到审美的熏陶,是我们在潜移默化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华,并使之得到广泛的发扬。
【参考资料】:
1、诗叶新声·序[M].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78
2、葛兆光.唐诗过后是宋词[J],1994
3、《唐诗宋词三百首》 邱文伟 主编—— 甘肃:甘肃文化出版社 2006,1
4、《中国文学精神(唐代卷)》孙学堂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5、《唐宋词研究与欣赏》庆振轩著兰州大学出版社
第四篇:中国数学教育
《中国数学教育》是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会刊,正式创刊于2003年1月,由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和辽宁北方报刊发展中心共同主办。会刊分为初中版和高中版,均为月刊,国际流行大16开本,48页,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数学教师、教研员以及所有从事数学教育的研究者、专家。《中国数学教育》遵照“推进中学数学教育改革,探索中学数学教育规律,为提高中学数学教师教学科研水平和基础教育质量服务”的办刊宗旨,密切配合基础教育的中心工作和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的研究课题,交流我国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经验,帮助广大中学数学教师学习现代教育理论,掌握数学课程标准,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和方法,探索我国中学数学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切实提高中学数学教学效率,全面提高中学数学教学质量,以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自创刊以来,《中国数学教育》秉承办刊宗旨,所载文章内容广泛,题材丰富,不但有广度(栏目丰富,涉及数学教育的不同领域),更加有深度(所载文章注重专业性和研究性)。在学会的大力支持下,许多教育专家、教研员、优秀的一线教师为本刊撰写稿件,几乎每期都有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数学教与学》全文转载或索引,已逐步为业内人士所认可。一直以来,中国数学教育遵循以质量求生存的原则,致力于质量的不断提高和作者队伍的建设,力求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呈现出更加富有实践和指导意义的内容。
《中国数学教育》将一如继往地坚持我们的办刊方向,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为宗旨,努力使我们的教师朝着“专家型教师”迈进。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将在自身的不断努力和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大力支持下,共同建设数学教育的美好家园!
第五篇: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影响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影响
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既带来了良好的机遇,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课程标准理念作指导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有效的学习工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主动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去。对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有效整合,谈谈我的一些见解。1 运用信息技术,创设有价值的数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先让学生看汽车在公路上飞驰的录像,再用课件向学生展示三角形、方形、椭圆形、和圆形做车轮时汽车前行的情景,这样运用信息技术有效的辅助了小学数学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优化了课堂,提高了教学效率。
2运用信息技术,让数学走进小学生的日常生活。
例如:在进行《人民币的认识》教学时,教师先出示一段录像:小明到一个文化用品商场购物,拿出不同面值的人民币购买文化用品,营业员与其进行交易,随着画面的切换,一个欢快的童音提出质疑:“小朋友,你能认出这些面值的人民币吗?”通过音像图文并茂在课堂上有机结合,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无处不在,调动了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教学。运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揭示内在规律
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一课时,利用多媒体课件的点、线的闪烁,依次闪动长方体的面、棱、顶点,来使学生认识长方体的各部分名称,紧接着把长方体的实物模像去掉,抽象出平面图,完成了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过渡。再通过面、棱的移动,拼合等一系列的演示这样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不断再现知识的产生、形成过程,可以使学生更容易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让学生在观察与思考的过程中,掌握思维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在教学中我们只有摆正信息化辅助教学的位置,合理使用,才能充分发挥其教学优势,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