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治学三境说》教案(定稿)
《治学三境说》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指导学生了解王国维提出的三境界的含义,背诵全文,熟读三首词。
2、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王国维引用的含义与原词的异同,诵读鉴赏三首词。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揣摩词句所蕴含的深刻哲理,体会读书的乐趣,确立读书的目标。
教学重点:
理解三境界的含义。教学难点:
阐释三境界所蕴含的哲理。教学方法:
联系实际进行讨论,反复诵读三首词。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查阅有关王国维及《人间词话》的资料。
一、新课导入。
同学们喜欢读书吗?对读书有什么感受?今天我们来看看大学问家王国维是怎么看待读书的。
板书课题及作者。
请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王国维和《人间词话》。学生介绍,互相补充,教师归纳总结。
王国维,字静安,晚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生于清光绪三年,卒于1927年,享年51。王氏为近代博学通儒,功力之深,治学范围之广,对学术界影响之大,为近代以来所仅见。其生平著作甚多,身后遗著收为全集者有《王忠悫公遗书》,《王静安先生遗书》,《王观堂先生全集》等数种。《人间词话》一书乃是王氏接受了西洋美学思想之洗礼后,以崭新的眼光对中国旧文学所作的评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向来极受学术界重视。
二、通读全文。教师范读全文。
指名朗读全文,并要求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注意“此„„也”句式。齐读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提问:这些词句说明了做学问、干事业的第一种境界是怎样的?(有点茫然,确定目标)齐读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提问:这些词句说明了做学问、干事业的第二种境界是怎样的?(不断努力,废寝忘食)齐读第三境“众里寻她千百度,回首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提问:这些词句说明了做学问、干事业的第三种境界是怎样的?(豁然开朗,获得成功)用自己的话概括三境界。
板书:
一、立志:追求境
二、探究:创造境
三、收获:成功境
三、讨论延伸:
联系实际生活中的现象,谈谈对三个境界的看法。
小结。
大概越是高深莫测的道理就越会用普通的语言表达出来。三句脍炙人口的诗构成王国维的治学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为第一境。治学之初,学问尚浅,看到茫茫知识的海洋,就无从入手。治学到一些皮毛的知识,看到要学的东西就像天涯路一样漫漫无尽,不知如何是好。经过一番努力之后渐入佳境,就是所谓的第二境:“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为了学习知识,寝食难安,发愤忘食,“衣带渐宽”也不后悔,可见求知欲望之强烈。宋代范仲淹在马背上读书,清代的郑板桥在被窝里读书,就连和客人交谈时,也会因思考一个问题而走神。他们都是文坛的一代大家。想要成为这样的大师,就必须经历这样近乎癫狂的状态。而后,就可以进入治学的最高境界:“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知识的大海里,努力地寻找着真理,当感觉到努力已到达极限,蓦然回首,却看到真理的光芒在少数人达到的地方闪烁。这豁然开朗的快感似乎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这就是治学第三境。
四、指导背诵。
要求学生找出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朗读三段引文,直至熟读成诵。指名或全班背诵课文。
五、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阅晏殊、柳永、辛弃疾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引入课题。
检查背诵课文,指名概括王国维的三境界。
请同学们看“阅读提示”,王国维说:“遂以此言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那么,“晏欧诸公”原词说的是什么内容呢?
二、学习《蝶恋花》 板书:蝶恋花
请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简介晏殊。范读蝶恋花全词。
学生齐读全词,利用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词的大意。找出词中所描写的景物,讨论: 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从中可以看出主人公的什么样的心情?
这些景物对表现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作用?(烘托)能否从这些词句中看出时间?
词的前部分在时间顺序上有什么特殊的地方?(逆挽)这种写法对表现主人公的情感有什么作用? 朗读全词,说说王国维引用的词句是用晏殊原词的意思吗?说说两者的异同点。
二、学习《凤栖梧》 让学生比较,《蝶恋花》和凤栖梧两个词牌的格式。说明这两个词牌名实际是同一个词牌的两个名字。
请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简介柳永。教师补充介绍婉约派。按照上首词的方法学习这首词。
三、自学《青玉案·元夕》
请学生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介绍辛弃疾以及豪放派。学生自学《青玉案·元夕》。
四、总结拓展。
总结三首词的主题。(爱情)
从三首写爱情的词中,王国维想到的是治学三境界,你想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联系实际讨论发言。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
2、熟读三首词。
3、完成本课同步练习。
4、预习《咬文嚼字》。
第二篇:关于经商治学为官的“三选一”
关于经商治学为官的“三选一”》 ——一个大学毕业生的选择
信力建
在金融风暴席卷之下,各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形势就像去年南方的冰灾一般突然冻结,但无论如何严峻,寒冬过后都是春天。只要是金子,总会有发光的时候。形势越严峻,越有助于学子们冷静地权衡利弊,作出明智的选择。我以一个教育工作者兼社会观察者的身份,对大学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提出个人意见,希望大学生朋友和家长们能够从中得到些许启发和助益。
工农兵学商吏各领风骚十数年
五十年代初期学者很风光,延续了民国年间重视知识分子的传统。另一因素是知识分子通常左倾,在土改和三反五反期间,相对而言知识分子阶层与新政府关系最为融洽。那个时候大学生毕业之后去当中学老师,月薪可达80元,比机关和工厂的两倍还多。1957年的反右运动不仅打倒一批知识分子,也把知识分子的经济待遇打下去了,从此风光不再。
大跃进期间,不仅饿死数千万农民,城乡二元体制也建立起来。六十年代,进国营工厂当工人“吃国家饭”,成了数亿农民可望不可及的梦想。在苏联的援助下,国内的兵工厂初具规模,再加上国家资源集中投入其中,进兵工厂成了根红苗正的权贵子弟首选。
七十年代,军装成了流行时装。军队成了躲避上山下乡和社会**的场所,当兵成了年轻人的最优选项。后来被称作“永不落空”的群体,多半在文革初期当过一轮保皇派红卫兵之后进了部队。文革后期军人出场收拾**残局,各个关键部门军人充斥,权倾一时。
八十年农民终于迎来了舒心的日子,机会成本为零的农民成了最先活跃的经济主体。无论沿海走私的渔民,还是温州的家庭作坊,或者苏南、珠三角的乡镇企业,以及农村种养专业户,都是在那个时期最为辉煌。“造导弹的不如卖鸡蛋的”是当时的真实写照。
九十年代,大陆正式引入新加坡的亲商原则,开始尊重私人产权,商人成为最受人仰慕的社会角色,大批精英阶层下海经商。乡镇集体经济在港商台商和私营经济的冲击之下,每况愈下,纷纷破产。农民的唯一资产——土地被政府剥夺了处置权,离乡别土外出打工成了农民无奈选择。
二十一世纪,在日益沉重税收和严苛的行政管治压榨之下,民营企业风光不再,垄断国企喧嚣尘上。富豪榜成了杀猪榜,下海经商创业不再是学子们的主动选择。眼看着官员们工资福利直线上涨,公务员考试愈来愈热。
回顾近六十年历史是为了让大家了解,放在较长的时段来看,有“永不落空”的家族,没有永远兴盛的行业。因此,大学生择业的时候,对社会的发展要有前瞻性,与其打破头挤进热门行业,不如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行业。
中国仍是身份社会
择业之所以让国人焦虑,在于中国仍是一个身份社会。所谓身份社会,是指个人权利与所从事的职业和家庭出身有关。家庭出身对事业成败起到关键作用,择业成败反过来又会影响身份升降。可谓一着不慎,祸及子孙,怎么能不焦虑?
天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状元与状元之间地位差别是很大的。元代有人戏言:一官、二吏、三僧、四道、五医、六工、七猎、八民、九儒、十丐,这是站在统治者的角度来评价的。官和吏算是“对国家有贡献”所以地位最高;僧、道、医对社会和谐有贡献,地位居次;工、猎、民是国民主体,供养了上层社会,也算有贡献;儒、丐不但不事生产,还影响社会稳定,所以地位最卑贱。
上面说的是封建皇权社会,莫以为现在就平等了。实际上身份鸿沟不仅没有弥平,反而拉大了。过去虽然有等级,但是国民绝大多数是农民,只要够勤劳不用担心被亲人邻居鄙视。现在社会分工细化了,等级细化了,各个阶层的特权更具体了。大致也可以分为十等:一官员,二专家,三公务,四事业,五国企,六外商,七老板,八市民,九农民,十民工。别说整个社会分层,就是同住一个小区的住户也可以细分出三六九等来,等级无处不在。
也许上述状态仍将持续一段时间,不过也不能忽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速度之迅猛。所谓现代社会,重要标志就是法制化,也就是去身份化。现代的法律条文一般不会注明身份,否则视为歧视,会遭受国际社会的谴责。
在身份社会下,人生就如同一场永无止境的高考,不断被等级组织择优录取或淘汰,个体没有选择权。假如身份社会今后也不会变动,那么个人只好往高等级阶层奋斗就是了,无所谓择业之说。因此,本文的前提是假设中国的身份将来会淡化,毕竟中国已经走在现代化的路途上。不过我得承认自己不是预言家,未来趋势请自己判断,以下意见仅供参考。
治学、经商与为官
我把天下三百六十行归纳为三种类型:治学、经商和为官。
人类祖先在近数百万年来的演化过程中,智力水平提高得飞快。在优胜劣汰的诸多因素当中,智力优势必定起过非常关键的作用。且不去预测人类未来如果演化,作为演化的阶段性结果,现代人群之中许多成员对智力活动非常热衷,有些可以用痴迷来形容。传统棋牌类游戏和现代电子游戏,都是纯粹的智力活动。我将所有以智力活动为主的职业归为治学。
假如人类以智商为唯一择优标准,那么毫无疑问,只要像人类驯化动物一样,经过数十代非自然挑选,人类就会变成大头怪物。但是这种怪物就像家畜和宠物一样,离开选择者将无法生存,所以它并非自然界优势生物。人类在演化的过程中,肯定还存在智力之外的决定因素,诸如外貌、免疫力和体能等等,实际上不能穷尽,统称其为不确定因素。那些主要围绕不确定性因素,亦即冒险而展开工作的职业,我将其归为经商。
偏好冒险的结果个体趋向多样化,多样化的结果是选择面更广泛,竞争胜利的成员相对而言优势更可靠。不过假如所有人从事高风险事业,侥幸活下来的个体可能把经过历史考验的那些原有优势丢失了。一旦自然界形势反复,则整个种群都处于高危险状态。因此,人群当中必然存在一批厌恶风险,偏好继承、秩序和稳定的个体。我将循规蹈矩的工作者,称作为官。
治学、经商、为官三种类型分别包含下列典型职业: 治学:研究员、教授、作家、艺术家。经商:个体商贩、独立农户、企业老板、投资人、出租车司机、经纪人、演艺明星、以提成为主要收入的销售人员。
为官:公务员、国企员工、大企业职员。
下列是具有复合性质的职业:
治学+经商:律师、设计师、会计师。治学+为官:工程师、医师、教师。
择业失败的后果
我认为大学生择业不是看社会需要什么人,而是认清自己到底是个智力爱好者、风险偏好者还是风险厌恶者。个体偏好跟家庭背景有些关系,例如中小学教师子女往往非常厌恶风险,农民家庭子女风险偏好比工人家庭子女要高,富裕家庭子女容易痴迷于智力活动,但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个体的风险偏好也是变动的,应该与同龄人相比较。
现在官场上那么多贪官锒铛入狱,可以说是他们当初择业错误的结果。能够混到掌握实权的职位上,一般来说政府提供的薪酬和福利已经足够满足所有风险厌恶者的欲求。可是那些贪官全是风险偏好者,他们愿意为了更多利益而甘冒风险。假如他们选择下海经商,事业成功的几率是很大的,日子可以过得尊严体面,完全没有必要呆在束缚极严的科层组织里面偷鸡摸狗。贪官们择业失误,个人悲剧导致社会悲剧。
大多数农民则是社会悲剧导致的个体悲剧,他们本来是风险厌恶者,却没有适当的就业机会,不得不从事高风险的种养殖业。又因为他们厌恶风险,在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情况下,各种权利就被轻而易举地被剥夺走了,例如土地处置权、农产品定价权。
反过来,一个组织为了健康高效的原作,在任用成员的时候,不光要看才能,也要注重个体偏好的遴选,以适应岗位特点。例如需要承担责任政务官,与普通公务员所面对的风险就有很大差别。政务官需要风险偏好者,应该从社会上成功的律师、职业经理人等人群中拣选,待遇也应该与向他们看起。而普通公务员只要解决好医疗保险、养老待遇,无需高薪养廉。以中国庞大的公务员体系来看,社会也无法承担高薪养廉造成的资源浪费,因此信心满满的风险偏好者们应当慎重报考公务员。
总而言之,人无千日好,花无百日红,大学生择业没有最佳答案。也许成功也许失误,最关键在人生的旅途中要保持享受生活的心态。
——本文发表于《新经济》杂志
第三篇:三说心得
三说心得体会
高一化学 马辉
我三说的内容是人教版课标教材《金属及其化合物》是高一化学(必修一)第三章的内容。这节课的内容较多也较为复杂,我怎样要把在45分钟之内的知识点通过说课的形式表达完整,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挑战也是一次磨练。
关于“三说”,我认为这种观点比较适合:“三说”是教师通过对教育目标本身的分析,表述具体课题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依据。通俗的讲就是要说清: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这么教。“三说”以说为主,是教师对教案本身的分析和说明,是一种口头叙述为主的教案分析。
说课与授课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处,其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一节课的教材内容。不同处在于:
一.目的不同。授课的目的是将书本知识转化为学生知识,进而培养能力,进行思想教育;而三说的目的则是向听者介绍一节课的教学设想,使听者听懂。
二.内容不同。授课的主要内容在于教哪些知识,怎么教。说课则不仅要讲清上述的主要内容,而且要讲清为什么这样做,阐述这样设计的理由。
三.对象不同。授课的对象是学生。说课的对象是领导、同行或专家、评委。四.方法不同。授课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读、讲、议、练等形式完成,说课则是以教师自己的解说为主。
但三说比授课还有更多的优势:
1、在“三说”中教师们均能立足于“课”,寓技于“课”。多数参赛教师都将重点放在教学内容的分析和对教学过程的分析,其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过程的设计,对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钻研和把握教材很有启发性,也有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
2、要说好课,就要认真地分析和研究教材,因此,通过开展“三说”活动,能促进件事积极地去研究和分析教材,再加上参赛教师都在各自学校进行了演练,其他教师也提出了修改意见,然后“三说”教师再修改,这样也可以使教师在练习的过程中更好地完善对教材的理解,提高对教材理解分析能力;也有利于教法的进一步完善,促进教师在课堂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更加有效,对今后的教学很有帮助。
3、参加“三说”的基本都是青年教师,我感觉 “三说”是青年教师刻苦钻研教材,探讨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业务水平的一种好方法,也是青年教师进一步学习教育理论,用科学手段指导教学实践,提高教科研水平,增强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有效途径。“三说”是教师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说出某一课题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一种活动。它可以帮助教师提高对备课,上课的理性认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平。也对青年教师的心理素质的锻炼很有好处,能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的能力,对我们这些外出学习锻炼机会少的农村教师作用更大。
第四篇:人生三境谈
人生三境谈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意境转入清苦,是人生的第一层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姿态渐露执着,是人生的第二层境界。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积淀后的所得,沉淀后的收获,是人生的第三层境界。
王国维的“人生三境”说流传甚广,红尘中人读来莫不心有戚戚焉。
但检寻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原话却是这样说的:“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莫不经历此三种境界!”
若我等凡夫俗子,又几人能“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呢?
可见,我们这些世俗中平凡人感同身受的喟叹,若不是自作多情的想当然耳,便是对自我人生成就的善意期许。总之,这样的“人生三境”与我们大多数人事实上是沾不得边的。
王国维“人生三境”的描述是从词中选取的。宋末蒋捷有一首词,一篇里也写出了人生的三种境界。那是一首《虞美人》,词云: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如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从少年到壮年,到满头白发的迟暮之年,人生的里程便分出人生的境界。这种时间上的划分倒也符合常人的习惯。
蒋捷不过分为三境,孔子就分的多了。他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大体以十年为期,人生至少也有五、六层境界的区别。可那是圣人,我们不能望其项背,所以还是习惯于蒋捷的三分法,哪怕是在小品或作文里,我们也常以“昨天”、“今天”和“明天”来回顾和展望。
但我们依然不能取《虞美人》的情感尺度来做我们人生里的坐标。那是一个盛世而入亡国,瞬息万变,咫尺苍茫的时代。年少的风发意气,壮年的失所流离,暮年的家国之痛,不是我们这些太平里的人所能透彻理解的。所以我们只能站在远处,体味它悲剧的美感,却永远不能成为那场人生戏中的主角,去移植它哀婉却真实的时代感受。
还有一种说法,类似于禅宗里常用的偈语。说年青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三十岁后,“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五十岁后,“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说的只是山水,却充满了宗教的神秘味道。看上去,也是以人生的阅历为划分的标尺。事实上却是以“看”,也就是思维方式的区别为标准的。阅历不同,“看法”自有不同。
青年时乐于接受,“看”了即“是”,是肯定。
中年时思想浸润了个性,是最富怀疑精神的一个时期,眼见岂能为实?是否定。
中年后,人生大半已过,反思已成常态,绚烂归于平淡,淡定中便会有从容,道与事理便看得清、看得明,从此不再隔雾看花,佛家说见得了“本相”,正是哲学上讲的“否定之否定”。
这一种“人生三境”说,借了对山水的“看”法,印证的是一个人由识入智的思维升华,说的还是人生的一端,却非生存的全貌,故也当不得“人生三境”的确评!
我倒是颇喜欢丰子恺先生评价弘一法师时的“人生三境”说。
丰子恺先生长于画,而短于论,然老友弘一圆寂时的一段总结,却当得起“盖棺定论”之说。他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种,犹如住三层楼中。
最下的一层是物质的生活,锦衣玉食,尊荣富贵,慈父孝子,懒得或无力去爬楼梯的,便可满足于此了。
第二层是精神生活,有力气爬上这一层来的人,往往是专心于某一领域的人,或学术、或文艺、或科学之一途,故学者、知识分子、艺术家等常住于此。
还有一类人,他们的“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满足了“物质欲”、“精神欲”还不够,必须要探究人生的究竟,于是他们会再爬上灵魂生活的第三层楼去。
弘一就是这样的人!
他早年对母尽孝,对妻尽爱,安住在第一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第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使他终不能满足于此,于是更上一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守戒律,丰子恺说:“这是当然的事。”
物质、精神与灵魂,丰子恺所言极是,人生确实不外乎此三端。
虽然我们不堪比弘一法师李淑同,或者也不是美食家、艺术家、学者、宗教徒中的一个,但作为物质的个体,选择为精神而生活,乃至探究灵魂深处本我的人生历程,于大数人而言,却大多是一致的。这一段求索,并非崇高者的专利,也不是以好人、坏人作为有、无的判别,只要他思想过、生活过,那样的人生三境,他就必然也面对过。
人,从苍茫中来,到浩渺中去,生命本身有如一段暗夜中的行程。
人生的境界不在于你趟过怎样的河流,跋涉过怎样的山峰,而在于你于暗夜中绽放过怎样的光亮,因为全世界的黑暗都不足以影响一支蜡烛的光辉,全世界的黑暗也不足以影响一段生命的光芒。
一个人,一个活生生的人,不论是好是坏,是伟大还是平凡,他的躯体里一定燃烧过物质之火、精神之火、灵魂之火。对于暗夜来说,那些微的光亮,已足称境界。
事实上,正因为拥有了人生的境界,你才会由衷地感叹:
不虚此生!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原文: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人生三境界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闲来无事,玩索大学问家之妙语,击节赞叹之余,心忽有所得:治学有三此境界,喝酒与灌水岂不亦有三此境界?试论之。
王国维认为治学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词句出晏殊的《蝶恋花》,原意是说,“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更为萧飒的秋景,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那如果按原词解,这几句是情感堆积、蕴酿期,是对下文“望尽天涯路”一种铺垫。喝酒的这个境界,是寒喧之后,刚数杯下肚,酒气略微上升阶段。此时,欢者更欢,愁者愈愁,不过,肚中纵有千番言语,表面上不大多“和风细雨”。灌水的这个阶段是,刚刚“触”网不久的菜鸟雏儿,打字不快,技术不懂,骂架不行,所以,不管论坛(BBS)、聊天室,一般都比较“谦虚”,也不敢大动作灌水,还多是“新手上路,多多关照”之词,显得比较“礼貌”,比较“懂事儿”。然而,从“菜鸟雏儿”到“灌水专家”的心态与资格,也就在这个阶段慢慢的成长起来了。
王的治学第二境界是说:“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引用的是北宋柳永《蝶恋花》最后两句词,原词是表现作者对爱的艰辛和爱的无悔。若把“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随便可得的,必须坚定不移,经过一番辛勤劳动,废寝忘食,孜孜以求,直至人瘦带宽也不后悔。这当然又是王国维的高明之处。那么喝酒的这个境界则是酒至酣处,心雄万丈、脸飞红霞。此阶段,飞觞杯交,颐指气使,最来“感觉”的时候,嘴上豪言壮语:“干了!酒个嘛,水个嘛,喝个嘛,醉个嘛,倒个嘛,睡个嘛,干!”,“人生难得几回醉”,“人生几个秋,不醉不罢休”什么什么的,反正是狂语迭出,唾飞沫溅,一付一醉方休之气势。灌水到这个阶段,“雏鸟”羽翼渐丰,铁喙坚硬,已进化成“鹰隼”级别了,打字飞快,论坛、聊天室也论“混”了个“脸熟”了,静时也还如处子,“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粪土当年万户侯”的模样;动时则如脱兔,呀、哈、呵、吗、拉、吓,招式齐出,胡搅乱打,三峡决堤,水漫金山,一副“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的架势。
王的治学第三境界是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是引用南宋辛弃疾《青玉案》词中的最后四句。梁启超称此词“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这是借词喻事,与文学赏析已无交涉。王国维已先自表明,“吾人可以无劳纠葛”。他以此词最后的四句为“境界”之第三,即最终最高境界。这虽不是辛弃疾的原意,但也可以引出悠悠的远意,做学问、成大事业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有专注的精神,反复追寻、研究,下足功夫,自然会豁然贯通,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就能够从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能引伸这个方面来,王国维的高明自为必说。那么,喝酒的喝到“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个境界,那时的酒,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已经不在是酒,而在一种“精神”了,长歌当哭,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李白的“斗酒诗百篇”,曹操的“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这些精华,都出自这一境界。
第五篇:国内办公家具行业发展三囧境
国内办公家具行业发展三囧境国内办公家具品牌意识淡薄
面对发展迅速的办公家具市场,国内很多办公家具企业只注重“铺摊子”而不注重产品的设计和质量,也缺乏科学的营销战略。在产品开发、品牌建设、市场营销、市场推广、渠道管理、物流配送、售后服务、厂商关系等问题上缺乏长远、稳定而科学的战略指导,从而只能占领利润微薄的低端办公家具市场,而导致国际品牌家具在办公家具行业的中高端市场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纵观中国办公家具行业,同质化低端竞争的现象依然存在。主要表现为:企业设计开发能力不强,新产品开发主要是模仿国外品牌产品。尽管很多企业开始关注品牌经营,但整个行业竞争还处于产品竞争阶段,这就难免成为价格的竞争。办公家具主要客户为企事业单位、政府机构等团体群体,一些企业对品牌推广重视不够。
办公家具专业卖场较少
一些规模较大的家具卖场,民用家居仍然占据各大卖场主要铺位,办公家具较为集中的卖场不多。据了解,办公家具行业目前的营销模式仍然属于传统型,大多办公家具企业仍然采用上门推销、投标、展会、目录营销等传统方式销售。随着欧美不断提高进口家具的环保标准,大量中国家具出口企业已大幅将销售方向转向国内市场。很多办公家具企业开始积极转型,在提高家具品质的同时,注重品牌影响力的提升。
办公家具同质化现象严重
随着企业的不断增多,办公家具的需求量也不断增大,市场前景不错。前景好自然就成了“香饽饽”,竞争愈演愈烈,外资企业不断涌入国内市场,国内办公家具企业已经岌岌可危。业内人士表示,尽管这几年国家不断提高家具行业标准,但办公家具行业目前仍处于严重同质化竞争状态,行业内产品抄袭模仿现象普遍,一些所谓的品牌家具商,通过向小工厂外包廉价产品以减少成本。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众多短视企业为了快速提高市场占有率,不惜采取不规范的竞争行为以获得销售,扰乱市场秩序,一些坚持品质取胜的企业在无序竞争中受到严重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