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时间:2019-05-15 07:36: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第一篇: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www.xiexiebang.com

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分析法、问卷调查法、归纳法,对在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探讨了武术在中小学校教学的实际发展情况,了解中小学种种现实问题,结果显示,武术教师师资不足,武术教师专业素质不高,中小学生习武兴趣低,武术教学内容陈旧单一,武术场地器材投入不足。针对其结果进而探索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途径和方法,希望借国学热之风,把国术发扬光大,让云南中小学的武术教学能顺利进行。关键词: 云南; 国学;中小学; 武术教学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martial arts in yunnan hot elementary analysis of the status of the teaching Abstract: Based on the literature material law, analysis and questionnaire, induc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hinese heat in yunnan martial arts teaching situation of elementary analysis, discusses the wushu schools in the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development of martial arts teaching in schools, and then explore various realistic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wushu schools, ways and methods to borrow the traditional hot wind, carry the martial arts teaching, yunnan schools can be carried out smoothly.Keywords:

Yunnan; Traditional;

Primary;

Martial arts teaching 前言

云南省位于中国的西南边陲,地处偏远,经济和文化比起内陆地区来相对落后一些。但国学热也悄悄的来到了云南,并形成了一股流行风,这表明了云南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精神文明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越来越重视。国学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的核心,是数千年来中国人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生活方式的高度总结,浸淫着每个中华儿女的血液和灵魂。武术作为中国的国术和中华民族独特的传统文化,它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背景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它除了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锻炼意志的作用外,还有陶冶性情,育德美体,娱乐观赏,增进友谊的多种功能。武术作为学校体育中极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运动项目,在促进学生健康、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尤其在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增强中小学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陶冶情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因而在大量外来文化入侵的形势下,发展武术教育刻不容缓,在各中小学普及传统的武术课程,使武术的作用和意义一直延续下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优良品德与精神,是当代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重担。随着经 www.xiexiebang.com

济全球化的发展,武术受到当代各种文化的交融与冲突,再加上西方化体育的侵蚀,我们的传统情感越来越淡漠,我们的道德标准也越来越变得使我们自己都到了难以辨识。连博大精深的武术,具有传统文化的特点都在流失。现在国学热的兴起表示人们开始对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了,希望借国学热之风,把国术发扬光大,让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能顺利进行。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以云南省部分学校,如玉溪一中、昆明一中、宜良一中等为研究对象。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充分的利用网络资源和玉溪师范学院图书馆的资源查阅和收集本文相关资料。2.2.2 分析法

通过在国学热背景下对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进行细致分析,寻求中小学武术教学发展的途径和方法。2.2.3 归纳法

对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和笔记进行归纳和总结。2.2.4 问卷调查法

严格按照本课题所要达到的主要目标设计问卷,依据抽样的方法,对云南省玉溪市、昆明市部分中小学校进行抽样调查,发放问卷100份, 回收有效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95%。3 研究结果与分析 3.1 师资状况分析

表 1 武术课教师的师资状况

学校 体育教师 武术专业教师 所占比例 玉溪一中 12 1 8.3% 昆明一中 10 2 20% 宜良一中 8 0 0% 总体 30 3 10% 从表1可以看到武术教师师资的配备省会城市学校优于地级和县级学校,昆明一中是云南省的重点学校,学校从1986年起开展武术课外活动,于1987年正式成立学校武术队,可以说昆明一中是在云南武术教学推广和发展最好的。县级学校宜良一中是宜良县的高等学府,但连一个武术专业教师都没,整个云南省像宜良一中或是比宜良一中等级低的中学数不胜数,武术专业教师在这些学校里更是 www.xiexiebang.com

寥寥无几,所以这些学校要实施武术教学只能是无稽之谈,从中可以看到云南武术教师师资的缺乏。武术教师是学校武术课的组织实施者,是武术教学工作顺利开展的先决条件,武术项目由于自身的特点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所以专项体育教师的配备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师资现状,必然给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增加了难度也很难承担起学校武术教育任务的。师资问题直接影响学校武术课的顺利进行,教师的技能专业也往往与安排教学内容有关,擅长某一项体育技能的教师在计划中教学内容明显增多,这样便导致武术课的开课率较低。可以说,解决武术师资缺乏问题是搞好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关键。3.2 教师的专业素质状况分析

表 2 武术课任课教师的构成情况

任课教师 一般体育教师 其他文化课的教师 武术专业教师 所占比例 85% 5% 10% 据表2可以看出目前云南武术任课教师以一般体育教师为主,他们专业素质不高,这便使武术教学水平大打折扣,一般体育教师的比例高达85%,更有甚者,部分学校武术课由其他文化课教师担任,其比例高达 5%。然而,占到学校武术教学力量的85%的一般体育教师大部分是以田径和球类为主的专业老师,在武术技能的传授方面明显存在问题。武术动作路线比较复杂,手眼身形要紧密结合,力劲要控制得当,所以武术教学必须要求教师频繁的做动作示范,积极纠正错误动作,所以一节课下来任课教师的体力消耗很大,导致大部分教师都不愿教授武术。武术教师传统文化知识欠缺,武德教育不足,武术教学还仅停留在技术教学的层面上,未能将武术所包含的文化和精神内涵传授给学生。3.3 中小学生习武兴趣情况分析

表 3 学生的习武兴趣调查情况

内容 喜欢武术 不喜欢武术 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 合计 人数 37 8 55 100 比例 37% 8% 55% 据表3可以看出目前武术受到学生们的普遍喜爱,但中小学却广泛存在“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上武术课”的尴尬局面。致使学生喜欢武术,但不喜欢武术课的原因有以下几方面;第一武术是一项连续性很强的运动项目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基础,才能逐步提高。然而现在的学生绝大部分都没有进行过武术教育和训练,基本的专项素质,身体素质,武术套路的演练能力较差,这样使学生在学习武术的时候感到学习难度偏高,枯燥沉闷,学生对武术的兴趣也慢慢的消失。第二体育教师武术素质方面也对学生们学习武术兴趣有一定的影响,教师的武术专业技能和理论不高,难以满足武术教学的要求,使学生的习武兴趣降低;教师教 www.xiexiebang.com

学方法不当,编排武术的套路不适应学生的身心发展,组织教学能力差,这些都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第三还有教材方面的因素,一直以来没有统一的中小学武术教材,教学内容大部分都是由老师自行安排的,武术器械的学习有一定的危险,所以老师必须考虑到学生的安全问题,就把武术套路作为武术教学的内容,这样便造成形式单一,无新颖性,无实用性和娱乐性,长期练习一套武术动作,致使学生对武术产生厌倦的情绪。第四场地和器材方面的因素,云南中小学的武术教学几乎没有专用的场地和器材,上武术课只能在田径场或篮球场,甚至一块平坦的场地进行教学,没有起保护作用的垫子、地毯等。这种严重的迁就上课状况,不但满足不了学生练习武术的条件,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第五近年来随着媒体的发展,中华武术的宣传也通过各种电视、电影等节目,让更多人去了解和关注它。但电影和电视上的武术特技动作使学生们对武术产生了一种错觉,总觉得中华武术能起死回生,飞檐走壁,刀枪不如等。但一旦接触到现实中的武术时,学生们便对武术的崇拜大打折扣。3.4 武术教材情况分析

表 4 学生选择学习武术时看中教学内容的调查情况

内容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 总体 人数 51 36 13 100 比例 51% 36% 13% 据表4可以看出学生在选择学习武术时,51%的学生看中的是武术的教学内容,36%学生看中教学方法,13%学生看中教学形式。虽然有51%的学生选择学习武术时看中的是教学内容,但据悉,目前全国还没有一本统一的适应中小学生的武术教材,而在学校实施的武术教学内容大部分是老师自己编排的或是还用着上世纪的教材,像一些攻防技击性的散打、擒拿和具有养生作用的功法运动等都还没有被很好地融入到武术教学的内容中,武术教学内容过于陈旧,缺乏新颖性,以学生们所想的教学内容相差很大,便使很多学生丧失了学习武术的兴趣,尤其是一些想通过学习武术来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男同学更是感同深受,目前中小学武术学习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落后就严重影响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3.5 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情况

表 5 武术教学场地器材情况

内容 有武术器械和有训练场地 无训练场地有部分器械 无训练场地和器械 所占比例 7% 4% 89% 据表5可以看出云南有武术器械和训练场馆的学校占7%,主要分布在省市重点中学和武术学校,无训练场馆但是有部分武术器材的学校占4%,89%的学校没有任何武术器械,更不用说武术训练场馆,武术器械和训练场所是实施教学大纲 www.xiexiebang.com

和完成武术教学内容的重要保证。云南大多数中学没有相应的武术场地,只是在室外随意找块场地或者是在田径场上课,这样在天气不好时很难保证上课质量,且学生容易受伤,另外大多数中学没有相应的武术器械,导致教学内容不全面。这样严重的打击了学生的习武积极性,如此看来实施武术教学无异于纸上谈兵。4 对策与建议 4.1 对策

4.1.1 加强武术教师师资的培养

就目前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看,加强中小学武术教师的师资培养是发展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必要手段。中小学体育教师师资的培养要从高校师范类的体育教育本专科学生入手,让他们在学校不仅掌握武术技能而且还要学会武术的教学方法与创新,了解并掌握武术的传统文化知识,懂得怎样去调动学生的学武兴趣,懂得武德教育与技术教育的结合,让学生不仅学会技能而且能学到中华武术精神文化。这样才能使他们在未来的工作中,更好的完成中小学武术教学任务,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与精神。4.1.2 改进武术教材

武术教材的内容应该适应社会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发展,优化和改进武术教材和教学内容,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的现状,是让学生从新树立对习武的兴趣。优化的方法是优设武术技能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方法、优设对抗性运动项目的方法、精简套路动作的方法,增加器械套路与具有适用性和表演性的武术。改变原来枯燥乏味,形式单一的教学内容,以保证武术教学内容优化实施的科学性,保证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4.1.3 加大场地器材投入和建设

云南是中国的偏远地区,相对与沿海地区来说云南的经济也落后得多,所以政府对中小学学校的场地器材投入资金也远远不够。但要让中小学武术教学能在云南顺利开展,解决场地器材的问题是必要的途径。武术场地与器械是开展武术课的基础,加大场地器材的投入,是完成武术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一块好的训练场和齐全的武术器材可以更好地服务我们的中小学生学习武术,提高学生习武的主动性。

4.1.4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

就目前云南的中小学生对武术的喜欢,而不喜欢上武术课的情况看,老师应在武术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探索和改革,在教学方法上结合学生的心理和生理安排教学内容,比如初中的男生喜欢有对抗性的武术,擒拿术,散打等,抓住学生的心理安排符合学生们的生理的教学内容是提高学生兴趣的必要手段。还可以利用其他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可以通过电视或录像让学生们观看武术 5 www.xiexiebang.com

表演和武术知识,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在校园里举办校园文化节和武术比赛,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与自我表现能力。4.2 建议

4.2.1 借国学热的东风,依靠国学的支持,把中国武术段位制引入到中小学武术教学中,这样既能让学生在习武中有所追求,又能培养一些具有武术天赋的学生来弥补云南武术人才的不足。以此来激发学生的习武兴趣,促进武术运动在中小学的发展与推广。

4.2.2 在国学热背景下,将武术从体育课中分离出来,名为国术。国学与国术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让人们在国学热背景下来从新认识国术。国学和国术只有置于学校才能通过青少年来进行传承,才能更好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传统文化。

4.2.3 云南是个多民族的省份建议根据不同地区的文化差异,各地区制定与本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武术课程,让教学内容适应社会发展。从而更有力地开展中小学武术,同时也有益于各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的弘扬。5.结语

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在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不是很乐观,主要存在有武术教师师资不足、体育教师武术教学意识薄弱、专业素质不高、中小学生习武兴趣低、武术教材不统一、教学内容过于陈旧、武术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等问题。中小学武术教学的发展需要过程,过程的快慢,是靠政府的支持、武术教育工作者的努力,青少年的支持等多方面决定的。在西方文化和东方文化共存的情况下,如何让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精粹能发展下去,需要我们不断地思考,不断地找出问题,解决问题,这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

参考文献:

[1]黎桂华.我国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J].湖北体育科技.2009.(3).[2]《关于学校武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我国中小学武术教育状况调查研究[J].体育科学,2009.(3).[3]刘家旭,董 建.我国中小学武术师资问题的探讨与分析[J].搏击·武术科学,2009.(1).[4]许之星.中小学武术教学内容的主要缺失及改进思路[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5]张 苗.中小学武术教学现状探究[J].体育教学与研究,2008.(17).[6]张学文,杨 波,许思毛.中小学武术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搏击·武术科学,2009.(1).[7]孟 捷.当前高校武术教学的现状探析与对策分析[J].山西太原,2009.(11).

第二篇:“武术进高校”背景下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探析

“武术进高校”背景下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探析

摘 要:研究目的:在武术进高校背景下,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的现状进行探析,从而探寻出其开展的具体情况,为后续武术的发展及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性价值。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结果与结论:第一: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和项目单一,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的宣传较少;第二:武术俱乐部教学场地、器械不足,各班级课程安排及时间规划不合理;第三:武术俱乐部专项教师不足,难以满足需要,新型项目教师外出学习、培训机会太少;第四:武术俱乐部教学评价制度不完善,没能跟上现代化体育俱乐部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武术进高校 武术俱乐部 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6)04―0079―03

从当今社会来看,武术这一中国传统文化,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如今,高校俱乐部已经成为我国高校体育思想的行为体现,也成为高校体育研究的载体和归属。因此,本文以衡阳师范学院为例,对开展武术教学采用俱乐部制的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希望能为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以及武术文化的传承提供参考性意见。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衡阳师范学院西校区2014级、2015级非体育专业的学生和体育教师。

1.2 研究方法

1?q2?q1文献资料法

根据本文的研究需要,通过CNKI(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等查阅国内外有关武术俱乐部教学的文献、书籍,并对所获资料进行细致的分析和综合。

1?q2?q2问卷调查法

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和遵循有关问卷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内容,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一份是《学生调查问卷》,共248份,采用纸质形式,其有效问卷230份,有效率为92?q7%,其中男生99人,女生149人;另一份《教师调查问卷》有效问卷40份,有效率92?q5%,其中男教师28人,女教师12人。

1?q2?q3数理统计法

对获取原始数据进行计算机录入,利用Excel2003对数据进行整理,采用统计软件Spss17?q0对有效数据进行处理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分析

衡阳师范学院的教学组织形式是从学生的角度审视当前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根据网上选课、自由选课等方式,与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相结合进行分班授课制,这种选课模式的实施,加大了三者之间的相互沟通与协调。但是,学生的技能水平存在着本质性差异,这不仅加大了教师的教学难度,同时还使武术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据调查,武术俱乐部的课程实施阶段,较少进行理论学习,教师只在教学前进行简单的动作要领讲解和示范。并且在课程的考核方面,教师只通过试卷考试和技能展示进行打分,这中考核方式并未能起到多大的成效。因此,该种组织形式加大了教师进行实践的难度,同时使得学生对动作技巧的掌握也差强人意,这种现象的长期存在,制约了教师上课的效果与学生掌握动作的进度。

2.2 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情况分析

2?q2?q1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项目情况

从武术俱乐部项目选择来看,包含有拳术、长短器械、对练等,其项目都具有形神兼备、内外合一之神韵。从学生参与项目情况来看(见表1),男生参与剑术、棍术项目比例较大,而女生参与防身术、太极拳项目较多。由此可以看出,器械类、拳术项目深受学生喜欢,同时这些数据也极力的反应出项目的选择与个性人格特征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在武术俱乐部项目的选择上,应多探索富有新疑的项目,在武术俱乐部项目开展上,应多选择频率高且实效性强的项目,同时加强武术专项教师的学习、培训机会,从而提高其各项技能水平,为武术俱乐部教学提高有力保障。

2?q2?q2武术俱乐部学生参与积极性情况

武术俱乐部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有一定区别的,其是形成在传统教学模式基础上,教学项目更有针对性和丰富性,所以教学初期学生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积极性很高,但随着课程的过半,学生出现了疲劳学习的现象,所学知识不能消化,更不愿去上课,并有同学认为只要最后考试顺利通过就好,所以失去了俱乐部培养学生兴趣爱好的效果。通过对衡阳师范学院参加武术俱乐部学生进行调查,将男女生相互比较,现象也同上所述,女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积极性低,每周完成2次武术俱乐部课程的人数中女生所占比例为23?q8%,而男生则为12?q0%,同时可以得出完成2次武术俱乐部课程的人数中男生的比例高于女生。

2?q2?q3制约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因子分析

根据表3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场馆器材和运动气氛是制约学生参与的最主要因素,分别为22?q2%和19?q0%。分析其因素,发展较为缓慢的场地器材条件和师资力量,造成现有条件难以满足学生的运动发展和需求,严重阻碍了武术教学的发展,即使大部分学生每周都参与武术俱乐部,但是还有较多学生每周只参加一次,甚至还有一周一次都不参加,这现象的存在是由多方面因素所致。分析得出首先是由于大部分学生本身的体育意识不强,将武术俱乐部看成一个应付式课程,只求顺利通过考核即可,没有认识到武术俱乐部教学的重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各种压力因素,如学业压力、考试压力、就业压力等,没有足够的心思和时间参加;还有另外一部分原因是由于体育场馆、体育设施不健全等外在因素,导致没能满足学生所需,既而制约其参与武术俱乐部。

2?q2?q4武术俱乐部场地设施情况分析

根据调查,衡阳师范学院的体育场馆、器材供不应求,其中只有一个体操房,没有正规的武术房,因课程安排原因武术俱乐部课程一般被选择在体育馆进行,而体育馆包括四块羽毛球场、一块健美操场地和一块体育舞蹈场地。因此,从课程安排来看,大部分同等课程都集中在一起,人数、班级较多,如遇下雨天气,所有上课班级都簇拥在体育馆内,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受到很大影响。另一方面场地与器材较为陈旧,造成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积极性不高,并抑制了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而保证教学正常开展的重要条件则是场地、器材,为使武术俱乐部教学不断发展和前进,必须有足够的场地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2?q2?q5武术俱乐部教师现状分析

体育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武术教师的教学手段及知识结构直接影响着武术教学的效果和质量。衡阳师范学院武术教师以男教师为主,年龄大多数在25―35岁之间,武术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不高,学历也以本科为主,职称结构以讲师为主,学术氛围不浓烈,科研水平不强,在各社科、自科立项项目较少,同时外出培训学习机会较少。对策分析

3.1 因材施教、差异教学

学生技能水平、身体素质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进而导致教学形式分层不明显,在武术俱乐部教学中则需要因材施教、区别对待,对不同技能水平的学生进行差异教学,而不同单项俱乐部也应该分成基础教学、专项教学两个不同的层次,教师也按不同的技能水平分层次教学,同时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选择自己的教师,教师则按照自己班级的技能水平来设计教学大纲,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3.2 加强武术理论教学和武术文化的宣传

在武术俱乐部教学和文化宣传中,武术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教学效果,因此需要从根本上转变武术观念,以武术思想为中心,注重学生武术文化的培育,有效掌握武术理论知识,清楚武术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性,同时每月进行一次武术理论学习,再同实践相结合,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武术修养。

3.3 拓展新项目,加强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的活跃度

据调查显示,学生参与武术俱乐部活跃度不高,其根本原因是俱乐部课程还在重复以往的武术项目,并且以常见武术为主,而学生在选择武术俱乐部的项目上同样具有倾向性,对传统武术项目选择较少。因此,为了加大学生的关注度和选择性,可以拓展一些新型的武术项目,使课程设置跟上时代的需求,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同时使学生在学习压力大的情况下,参加俱乐部课程放松身心,提高学习效率,从而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和行为方式。

3.4 场地、器材的完善与改革

制约武术俱乐部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场地、器材不足,其根本原因是场地、器械的利用不合理。因此,编课管理者需要合理的编排课程,把同等项目、不同班级的俱乐部课程交叉安排,尽量不要安排在一个时间段。同时,学校可以开发一些社会性场地,与校外某些场馆进行合作,形成长期合作关系,学校可以利用一些空闲的教室进行整改,拓展场地的利用率。器材方面,长短器械的使用率较高,则需要加强器械的管理制度,重视器材的保管,同时也需要加强和培养学生爱惜公共用品和保管器材的好习惯,为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开展提供帮助。

3.5 加强师资力量

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的需求是开展体育俱乐部教学的目的之一,但其前提是安排所开设项目的专项教师,而现高校武术师资力量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完全满足教学的需求,特别是一些新兴武术项目,所以要充分重视教师的调整与聘请,可采用兼职或全职的形势进行招聘教师,改善师资队伍的专业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素质,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资源提升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层次。

3.6 完善考核与评价制度

现阶段高校实施考核的方法是期末考试计分制,这其中还包括身体素质和技能水平的考试,这与传统的考试方法没什么区别,也没有太大的调整,使之失去了武术俱乐部教学的趣味性。武术俱乐部教学是一项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考核评价上也可以大胆的尝试,在教师的指导下,对班上同学进行分组,根据本学期或本学年的教学内容进行自由组合和编排,最后按照一定的流程集体表现出来。老师则可以按照组里同学的当场表现与发挥进行评分,这种全新的考核评价制度既可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同时还能营造出浓厚的武术运动氛围。结语

综上所述,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与预期之间所表现出来的紧张关系,对于未来武术的传承和发展是及其不利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武术俱乐部教学现状进行探析,探寻其中的不足与遗漏,进而提出宝贵建议,加强各方面的协调与管理,从根本上缓解现状与预期之间的紧张关系,为武术俱乐部教学的发展和推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王龙飞,马文国.传统武术教育在普通高校的传承与发展[J].搏击?武术科学,2015(10).[2]马 辉.论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课教学现状与对策[J].搏击?武术科学,2015(9).[3]彭 军.普通高校特色地域武术课程设想与探讨[J].搏击?武术科学,2015(9).On the Present Teaching of Wushu Club Based on the Background of Wushu into Colleges

Liu Jianxin(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Jishou University,Jishou Hunan 416000,China)

Abstract:Aims of the study: on the back ground of Wushu into colleges,the paper does an analysis 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Wushu club teachings,by exploring its concrete case which has carried out.So that the study is to bring up some useful suggestions for Wushu development and Wushu club teaching open in the future.Main research approaches: documentation,questionnaire survey,mathematical statistics.Results and conclusions: firstly,the organized form of Wushu club teaching is single and lacking the promotion of teaching theory and Wushu’ culture; secondly,Wushu teaching place and appliance is not enough; it is unreasonable on every class course arrangement and time planning; thirdly,it is difficult to meet demands that Wushu club profession teacher shortage and new type project teacher lacking chances to learning and training outside; fourthly,Wushu club teaching’s evaluation system is incomplete,is fell behind the teaching model of modern gym clubs.Keywords:Wushu into colleges Wushu club teachings

第三篇: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摘要】:当前我国的中小学德育一直都是理想化的教育。小学生刚踏入校门我们便以抽象神圣的字眼为他们定下了超越了儿童能够理解的范畴崇高的德育目标,使德育教育变成简单的记忆和背诵,很难真正把德育教育落实到实处。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对中小学生实行有效的德育教育,构建有效的新的德育教育体系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程;中小学;德育教育

一、前言

新一轮基础课程改革是21世纪中国教育最重大的事件,小学《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以及初中《思想品德》与高中政治课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其教学应该遵循“三贴近”原则: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这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在我国历来发挥着主渠道作用的思品课的这一重大变化给学校德育工作提出了什么新要求呢?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对其进行道德情操、个性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道德教育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非凡的意义。

二、学校德育的概念

(一)我国学术界对学校德育内容方面的不同定义

德育概念是中国大陆德育学界长期以来存在争论的一大有“中国特色”的问题。我国学术界对学校德育定义的最大分歧在于德育的内容方面。什么是德育?狭义的德育专指道德教育。而教育学上的德育,则是相对于智育和美育划分的,它的范围很广,包括培养学生的思想品质、政治品质和道德品质。另外,还有更为广泛的德育界定,认为德育除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教育外,甚至还包括环境教育、预防艾滋病教育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卷》(1985)则把德育定义为“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的影响,把一定的社会思想和道德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教育”。

(二)檀传宝关于学校德育的定义

我比较认同檀传宝的观点,他认为学校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价值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这一学校德育界定强调了下面两方面的含义:首先,德育的核心是促进学生道德理解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强调道德教育是德育的根本。道德教育在学校德育中具有基础地位和统摄作用,是学校德育的核心和根本。其次,德育的过程是教育者的影响和学生的自我建构的双向活动,影响学生道德形成的主要方式就是控制和影响他们的环境,间接促进他们的道德生长。尽量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让其获得道德体验、培养道德行为是教育者进行德育的手段和途径。

我国学校有利用专门的德育课程进行德育的传统,小学的品德课、初中的思品课以及高中的政治课是课改以来我国中小学阶段开设的专门的德育课程,是学校德育的重要途径。

三、中小学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新课改的深入实施,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

(一)德育目标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内容过于笼统和抽象

1、德育目标的制定主体较为单一,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等并未真正参与。

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基本上是以国家决定和颁布的方式确定的。虽然国家作为教育主体之一有决定和颁布学校德育目标的权利和必要,但是如果国家的学校德育目标的制定没有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等积极、实际地参与,容易导致中小学德育目标脱离学校德育工作、学生品德发展规律、社区道德需求的实际,成为华丽或颇具诱惑的词语堆积成的花瓶。另外,也容易导致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家长、社区的消极甚或是抵制的情绪,不利于他们积极的发挥。

2、我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中提出的目标过于理想化,没有形成循序渐进的目标序列。

目前,中小学校都以过度理想的人格标准作为德育的目标,推崇“圣人道德”和“英雄道德”,“假、大、空”抽象口号式的德育内容过多,不切实际的要求学生们“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大公无私”、“只讲奉献不讲索取”,把理想与现实割裂开来了,德育显得空洞无力。德育目标的制定也脱离了学生、老师和学校的实际参与,使得德育实际效果大打折扣,成为了“空中楼阁”。而且为了追求“高大”的目标,很多教师趋向于向学生提出过高的要求,造成学生基本的道德要求被忽视。这种缺乏针对性的高目标、高要求的德育造成的后果是学校德育的天平向少数学生倾斜,德育工作热衷于抓尖子、抓典型。对大多数学生的品质培养和训练重视不够。大面划一的德育目标和德育要求还会产生另一个后果,就是容易造成学生会说不会做,知行脱离。

(二)重“智”轻“德”,应试色彩浓郁,德育评价简单

由于应试教育及升学的影响,中小学校往往把德育教育自觉或不自觉地给忽视了。虽然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很多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很多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都抱有“只要让学生背诵记得就可以了”的观念,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个不争的事实。都把学生的思想品德评定归在考德育知识和千人一律的操行鉴定上,以认识代替了行动,以书本知识的考试代替了对学生的全面系统品德评价,这就把德育等同于知识教育了,德育成了应付考试的一门课程。

(三)重理论灌输轻道德体验,忽视学生的主体性

德育课的德育方法单一化,说教仍占主导地位,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把学生当成是消极接受道德说教的“录音机”、没有自主和独立思想的教育对象,因而无法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我们都知道,道德认识不是自发形成的,需要有目的、有计划的灌输,但却始终忽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还须靠不断的道德体验启发自觉才能奏效的事实。在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道德教育中,往往是不顾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接受能力,不按照学生本身思想发展变化的规律和认知规律办事,而只是一味地从外部进行强硬的灌输,谈不上启发和引导,结果是老师照本宣科,达不到德育的目的。

(四)家庭和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不协调一致,弱化了学校德育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目前我国的家庭教育还存在许多误区,家长“教不得法”的现象广为存在,这给学校教育设置了很大的障碍。而社会教育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支撑。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了人们思想道德观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使得社会教育从总体上来说显得“薄弱无序”,给我们的学校德育产生了不良的负面影响。我们都知道,我们的中小学的德育教材叙述的都是好人好事,很少涉及生活中的一些不良现象,学校德育似乎有意识的在回避这些矛盾。但现实生活世界是充满各种矛盾和丑恶现象的,所以学校德育为学生展现的德育世界与学生在校外实际面对的生活世界是两个不同的情景,导致学生形成两套伦理原则,学生在校内行的是一套,在校外做的又是另一套。由于家庭、社会教育与学校教育三者之间的不协调一致,削弱了学校德育的力量,使学校德育出现“一维独撑”的现状,因此出现5+2=0的教育效果也就在所难免。

(五)网络文化为学校德育提供新途径的同时也增加了德育工作的难度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网络的普及,网络为学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征,网络文化闯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便成了必然。社会中的个体都以虚拟的身份进行网络活动,而网络信息多种多样,学生们的行为得不到一个很好的约束,使得网络文化对学生道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趋明显。

四、思考与建议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我们应勇于接受挑战、努力探索,并在正确把握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下对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思路及政策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措施。现本人针对上述问题做出以下几点意见与建议。

(一)建构多层次的中小学德育目标体系

1、扩大中小学德育目标制定的参与性与民主性

在我国中小学德育目标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除了政府决策部门发挥主导作用外,还必须广泛吸纳德育专家、具体德育工作者、学生代表、家长代表、社区代表、相关利益团体(如企业、群众性组织等)代言人等的合理性建议,同时在德育目标的制定体制和程序上尽可能做到科学化、民主化,要较多地采用专家起草、集体论证、多方听证、充分酝酿民主决策的方式,并经过多次论证和修订,使最后出台的德育目标越来越具有民主性、广泛性、可能性和科学性。

2、制定德育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

人的道德认知遵循着循序渐进的规律,是从无律到他律、自律阶段发展的。所以在制定德育目标时应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应以人为本,改变旧的、采取外在束缚人的方法来禁锢人、谋求一时一地的社会稳定的学校德育,从个人出发,创造条件来发展人,追求内在自觉的、长期的个人和社会和谐进步的学校德育。使学校德育成为寻求个人成长优良环境的内在的、自觉的需要和保障,成为学生的自觉意识和自觉行为,而不是让学生敬而远之或高不可攀的外在东西。

(二)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深化德育评价改革。

1、充分认识新课程标准中关于评价体系的要求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要求:“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这充分表明德育评价目标由过去鉴别学生的优劣好坏变为促进学生的发展,从而也决定了德育评价内容、主体、方式等多方面都必须改革。

2、深化德育评价改革,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

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因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出现了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德育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中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有关部门应建全考核制度,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这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对于德育评价,评价主体除了由教师担当外,还可由学生、家长、小组等承担,实施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使评价从单向性转变为交互性,成为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共同参与的交互活动。尤其是培养学生自我评价的能力,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我教育,增强荣誉感与责任感。

(三)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全面提升学校德育工作

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德育作用真正发生的过程,主要不是以原则的灌输方式完成的,而是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基础,在扩展新的经验的时候,或者是学生对情境的道德难题予以解决的时候,学生才获得了成长。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新课程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落实德育目标和要求,凸显学生的自我教育及自主活动。

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可立足学校特色,利用已有的文化成果去影学生、塑造学生的独特个性,把社会文化转化为学生内在文化。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方能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四)建立家庭、学校、社会、网络四位一体的德育合力网络

父母是孩子直接的榜样,所以父母应重视家庭教育、循循善诱、以事明理、善于通过自身的良好言行举止影响孩子。学校是实施德育的主阵地,学校德育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素质的主渠道。在“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一新课程改革核心理念的指导下,中小学德育课应把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相结合,由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走向学生主动体验、由教师的单向灌输转向师生对话共享。在此基础上,学校还必须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帮助家长提高教育水平,形成良好的家庭德育氛围;此外,学校还应注意社会信息传播的内容和方向,抵制和消除不良信息的影响,对社会环境的各种影响作出选择与调节,力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以使学生朝着社会所希望的方向发展。家校联合,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有家庭和学校、社会和网络环境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

(五)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讲求学科渗透

1、加强学科建设,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

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潜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从而使教学过程成为学生一种高尚的道德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验。在教学中还应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教师要积极构建平等、民主、合作、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以自身的品德修养去影响和带动学生。

2、讲求学科渗透,各学科通力合作进行德育

在加强学科建设的同时还应讲求学科渗透,使各门课程在结合自身的特点下,对学生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等方面的教育,争取改变仅靠思政课进行德育教育的孤立无援局面。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取向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在新课改背景下,努力整体构建学校德育体系,最终才能培养出适应变化、适应社会的新型人才。

五、结束语

不管是在改革开放的昨天,还是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和新课程标准的今天,学校德育工作都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在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德育一直处于统帅地位,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栋梁之才。

第四篇:论文—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杨立公

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德育工作中与新课程理念不相适应的观念和现象也渐渐凸现:学生的自主、平等、法制、民主意识显著增强,传统的高压式控制性教育手段不再灵验;学生的人格需求和个性发展呼唤尊重和关注,传统的被管理受监督的地位正在动摇;学生接受知识的方式日益多元化,活动范围日益扩大,传统的一元化封闭式教育方式已被打破……面对新课程带来的挑战,德育如何应对,并采取有效措施主动适应,很值得深入思考和探究。

现就针对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

现状一:重“智”轻“德”。对于学校管理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而言,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不难,难在真正从行动上重视起来。学校天天讲要把德育教育放在首位,大力抓好素质教育。而当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德育教育发生冲突的时候往往是以减少德育课程、挤占德育教育时间为代价。有些学校迫于社会压力,片面追求升学率,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德育工作得不到落实,使德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仍然是一种不争的事实。

现状二:课程的育人功效被忽视。无论是小学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还是初高中的《思想品德》,都没有发挥出它们实施德育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

现状三:德育重管理,轻人格养成。德育的本质是灵魂的教育,它不仅塑造人规范的行为,还要培养其高尚的情操、美好的情感和健全的灵魂。现在德育工作明显的不足就是把主要精力放在规范行为和校规校纪的教育,通过校、级、班、组层层管理,把学生置于这张无形的网中,不出乱子即可。这种满足于抓外部行为而忽视深层思想情感培养,使德育成了单纯的行为训练,长期以往,将会使德育生命力日趋萎缩。

现状四:.德育内容滞后,与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相脱离。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商品经济的发展,竞争机制的广泛引进,使得社会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也出现了许多新问题。无疑,学校德育理应作出回应。然而,由于德育和生活社会缺乏建立广泛的联系,故德育内容显得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成了“来自天外的声音”,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

现状五:家校结合工作显得十分薄弱。大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子女,单亲家庭、隔代看管、留守、寄养等情况也较有存在,家校联系、家庭教育这一块薄弱。

现状六:网络文化对学生的负面影响越来越大。信息网络的迅速扩大,虽然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手段、新技术、新条件,但是也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难度。网络对学校德育、对学生所带来的负面效应,正日趋明显。

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现状和问题,努力探索,并正确把握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工作的特点、规律、思路及政策。针对上述现状做出以下几点对策研究:

一、建全考核制度,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充分认识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意大利教育家但丁说过:道德常常能填补智慧的缺陷,而智慧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缺陷。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标准不断深入的今天,德育教育面临新的挑战,作为教育部门、学校管理者、教育工作者,要勇于接受挑战。学校教育长期以来没有真正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因而在相当一部分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指标,德育是软指标,出现了重“智”轻“德”、以“智”代“德”现象。德育与智育虽然同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的目的,但从完成的任务看是有所侧重的,德育主要任务是提高学生思想觉悟,识别是非善恶,形成一定的品德与良好道德行为,它主要是解决学生对客观事物的主观态度,即如何做人的问题。

学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应以全面实施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为着力点。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必然要求学校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发挥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为智育和其他各育提供精神动力。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生的奠基阶段,是健康人生观的可塑时期。学校理应在学生思想品德成型阶段担当重任。有关部门应建全考核制度,扭转“唯智倾向”,构筑“道德长城”,从素质教育的高度入手,把培育“德才兼备”的育人目标作为学校的指导思想,这便是改进德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二、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使德育教育由近及远、由低到高、由浅入深、分层次推进。

首先,应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中小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应体现道德品质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为基本内容的横向系列。在德育内容的安排上要围绕看一项德育内容,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低到高,螺旋上升。分阶段、分年级地确定教育重点,阶梯式地、连续地实施教育,形成德育的纵向系列,从而使各项教育内容互相渗透有机结合。使各个阶段的教育相互衔接、协调统一。

其次,要结合学校实际加大校本培训力度,针对中小学生不同年龄段身心发展特点和品德发展规律,落实相应的教育内容。传统的德育教育内容缺乏针对性与实践性。我们有不少优秀传统的教育内容如国情教育、理想教育等。这些内容不是讲多了而是讲得不够,没有针对学生的年龄层次、个性差异及道德水平的基础,以致效果不理想。随着新课程的步伐,新的教科书在教学内容上增加了针对性与实践性,通过对中小学德育内容的规划,形成了特色鲜明的中小学德育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加强中小学德育内容的相互衔接工作,努力开创新世纪中小学德育教育的新局面。

三、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把德育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以及各项活动之中。

1、教育家徐特立说过:“教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育人,教育后代成为具有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人。”教育家杜威说过:“没有离开智育的德育,也没有离开德育的智育”。这些名言都要求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德育的关系,知识教育与德育渗透的关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以期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课改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求教学要做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有机结合。因此我们要强调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的观点:开发各学科的德育资源,注重学科渗透,发挥各学科课程育德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上,充分挖掘教材内涵,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的结合点,注重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总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让每一个教师都认真参与,真正实现每一个教育者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设想。

2、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以活动为载体,并使活动形式科学化、系统化。各种“主题活动”往往会给学生各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活动中,学生情绪愉快,态度以及兴趣极高,乐在其中。通过各种活动渗透德育教育来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让学生以积极向上、乐观的的态度来认识周围的人和事,在活动中表现出有坚韧的意志、良好的道德品德、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从而使学生的心理品质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只有这样,学生长大以后才会挺起胸膛去面对各种各样的困难,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

四、创设多样化的德育方法。

现代德育宗旨,根本上是要使学生形成主体意识和自觉主动的精神,而传统的德育往往凭借“我讲你听”、“我说你服”的生硬的方法实施强制性的灌输,极大妨碍学生自觉自愿精神的形成,所以,创新德育方法势必成为德育改革的重要方面。近年来,德育方法创新主要表现为突破以往课堂坐而论道的局限,扩大德育的空间和影响。一是利用各种媒体与现代传播工具,对学生进行德育,提高德育的覆盖面、渗透力。二是有针对性地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健康向上的文娱活动、知识竞赛、社会活动等,使德育活动更具有吸引力,达到让学生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教育的目的。三是通过校风建设和校园建设,发挥“无形教育”的熏陶作用。在具体的德育方法改革上,针对过去空洞枯燥的说教,变“刻意”教育为“无为”教育,如采用“陶冶”、“示范”、“暗示”等方法,另外还注意借鉴国外学校德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把“角色扮演”、“价值澄清”、“倾听”、“体验”等方法运用到德育中来。这些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自我思考、自我判断、自我体验,故易被学生所接受和喜欢。

五、进一步加大家校协作的力度。

三字经里说: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无家庭教育,或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复杂的任务。”可见,教育工作不仅需要学校,更重要的是需要家长的配合,只有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密切配合,才能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长是孩子的第一老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孩子的思想性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而家庭教育给孩子的影响又是时刻存在的,家长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孩子起着耳闻目睹的直观影响。所以老师和家长的联系就成为了孩子德育教育特别是心理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了。我们要充分发挥家庭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特殊作用。有些家长的一些急功近利的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教育方法和一些崇信“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器”的做法,都会对孩子人格的养成起到副作用。作为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积极与家长配合起来,通过家庭走访、电话联系、家校联系卡、开家长会等各种方式,及时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思想发展、心理变化,并作好学生在校的反馈情况,让老师和父母都有所了解,这样才能对孩子的德育教育做出正确的指导。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最好的补充,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连接纽带。只有家校两方面共同努力,相互配合,达成共识,才能给孩子心理健康成长架起一座牢不可破的桥梁。

六、处理好网络文化对学校德育影响的问题。

二十一世纪的学生被称为“网络一代”。因为网络文化具有及时性、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多样性、开放性等特征,再加上中小学生心理具有不成熟、不愿承担责任、又好新鲜、追求刺激、自由时髦的特征,网络文化闯入学生学习和生活之中便是历史的必然。它犹如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学校教育注入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给学生的思维方式和道德行为带来不良效果,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如何正确引导中小学生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资源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作为学校的德育教育必须首当其冲,做好上网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网络对学校德育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它对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所造成的冲击是空前的,它对学生所造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不容忽视的。但只要我们教育工作者思想重视,引导得当,管理到位,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使用网络,精彩的网络世界必定会给我们的德育教育工作带来一个光辉灿烂的明天。

学校德育工作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一门艺术性科学。作为教育工作者,应清醒地认识到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德育教育所存在的问题,勇于面对挑战,努力探索。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的祖国建设栋梁之才。

第五篇:中小学书法教学现状分析

中小学写字教学现状分析及其对策

[内容提要]研讨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方法:结合自身工作实际,边教学,边研究,边总结,边提高。结论:通过多年的教学,学生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效果比较明显。探索大面积提高中小学生写字水平的方法。具体方法:根据我校写字、语文教学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研究探讨如何将写字教学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两者共同提高。

[关键词]写字

现状

对策

一、汉字书写的功能及其现状

写字,就是对汉字的书写,而汉字又是记录和传播知识的载体,每写一字,都要认识字的音、形、义,能读出汉字读音,正确书写汉字的字形,懂得汉字的字义。正因为如此我们可以说,“写字”是一种综合性的活动。所以,中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要求学生“能正确工整地书写字……;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书写规范、端正、整洁……”[1]。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做了一些探索和研究。

(一)汉字书写的功能

汉字既是图形符号又是语言符号,阅读和书写汉字,左右脑同时得到很好的开发。“近年来,中外神经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人脑处理拼音文字时,主要使用语音编码;而处理汉字信息时,除了使用语言编码,还同时使用图形编码。所谓语音编码,就是阅读时看到字母后,需要先在头脑中经过语音处理才能进而了解意义。所谓图形编码,就是阅读时看到字形后,不经过语音处理直接了解意义。这两种编码方式在人脑中所经过的神经通路不同,与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关系也不同。人脑处理拼音文字信息主要使用左脑,而处理汉字信息是左右脑并用。尤其是汉字书法,与右脑的关系更密切。因此神经心理学家称拼音文字为‘单脑文字’,称汉字为‘复脑文字’,认为汉字具有促进左脑、右脑功能平衡发展的作用。现在,许多科学家认识到,使用拼音文字的西方人左脑负担过重,左右脑发展不平衡。现代社会,人们从图书资料中获得信息的数量越来越多,这种不平衡会更加严重。学习汉字,学习汉字书法,是开发右脑,促进左右脑平衡发展的途径之一。”[2]另外,运用汉字的书写能表达人的精神美,它能陶冶着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和遐想。学习书法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审美水平,学习悠久文化传统的重要途径。

(二)汉字教学面临的问题

1、电脑文字对汉字书写的影响

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飞速发展,人们对汉字的记忆好书写在快速地淡化,提笔忘字、写错别字的现象经常出现,尤其导致青少年学

生汉字识记能力下降。因为“用进废退”,青少年正处于大量识记汉字的时期,由于科技产品使用快捷、方便,导致汉字书写原有功能的消失,对汉字的字形、字音、字义自然不熟悉,不能很好地掌握。学生即使写字也不注意书写的工整性、艺术性,甚至于写出的汉字难以辨认。

2、应试教育对汉字书写的影响

在平日的教学中,我们还发现不少学生由于要写大量的作业,为了追求速度,无暇顾及执笔姿势正确与否,以致有些正确的姿势也开始慢慢变型。在期末复习时,有部分老师或者家长为了然给孩子考出一个好成绩,让学生把做错了的作业,擦了再写,甚至做了再擦,进行强化练习。一旦抄错做错,罚抄罚做更多遍,许多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就忽略了写字的姿势了。重复机械过于繁重的书面作业,极大地伤害了学生书写的积极性,破坏了他们的专注力,严重影响了写字教学的质量。同时,由于缺乏科学、具体的写字水平和能力的评判方法,鉴于当前多数语文教师仅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文教学中写字能力的培养,很多地方语文教师既教语文,又教写字,显然教师的主要精力集中在语文知识的传授上了,专职写字教师也只专教学生的书写技能,语文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发挥出来。这很难达到新课标要求。笔者认为写字教学要与语文等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

3、家长书写水平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

良好的写字习惯不是一段时间养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老师在课堂上反复纠正,家长在家里反复强调才能养成。然而,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有79.6%的家长认为学生写好字主要取决于学校老师的指导,仅有38.9%的家长对孩子的写字姿势、方法进行指导。家长对老师的过分依赖,使得老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关于写字姿势、字形等方面的指导,在家里写作业没有得到及时的巩固,写字水平很难提高。

4、老师的重视程度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影响

孩子们写字习惯的养成不是仅靠语文老师一人,应得到各科老师的配合。但我们在教学中不难发现,有些其他科目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把主要精力和时间放在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上,疏忽了写字的重要性,导致学生的书写姿势纠正不力,书写质量不高。有的甚至挤掉了课堂上写字的时间。学生只能在课下完成写字任务,使学生的写字过程得不到有效的监督和指导,造成学生在汉字书写方面就存在了很多问题。

5、写字课利用率不高。写字课成了课表上的装饰,没有被充分地利用起来。

二、提高写字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一)重视写字课堂教学

写好字,看似容易却艰难,好在中小学生有很大的可塑性。要全面提高学生书写水平,写字教师既要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还要得取得语文教师的大力配合。因为无论语文课堂的字词教学、作文指导、课堂板书、还是作业批改,无不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对学生进行着书写的指导,他们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影响远远超过每周仅上一节课的写字教师。为了充分调动语文教师的积极性,我校组织写字、语文教师就学生写好字与掌握知识的关系问题展开讨论,特别是在大多数人仍然只重视基础知识学习的情况下,要不要抓学生写字,如何抓?怎样检查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讨。通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学生写好字,不仅有利于在校学习,而且对将来走向社会参加工作也会有很大帮助,当前专职写字教师应重点上好写字课,语文教师在完成语文教学任务的同时,不放弃对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

有了正确的认识还不够,还要求每位语文教师认真学习语文新课标中有关加强学生书写的有关内容。我校大部分教师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系统的书法知识,有些“三笔字”水平比较低,教学中或多或少地对学生产生负面作用。对此,学校聘请有名的书法教师举办讲座。内容包括:书法的意义,汉字结构,正确的写字姿势,执笔方法,以及笔画起笔、行笔、收笔的轻重缓急等。开展这一活动,既丰富了教师的知识容量,有利于提高教者的书写水平;又能在教学时有意无意的给学生以正确示范。另外,近几年,我校要求每位教师每天写一篇毛笔字或钢笔字,掌握正确的写字姿势,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具备一定的书法知识,注重课堂板书书写训练,以自己的言行教育和影响

学生。写字教学中,专职写字教师责任重大,既要扎扎实实地抓好教学,又要积极开展工作,争取语文教师的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写字、语文教学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让小学生了解书法,写好汉字显得尤为重要。怎样让汉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怎样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这正是教师在写字教学中面临的问题。而恰当地引导、激发、培养却不失为解决问题的好方法。

(1)情感沟通,引导兴趣

成功的教学是师生心灵的对话与沟通,适时地同学生讲述历史名人学习书法的方法与经验,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往往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古今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如:“王羲之'水池尽墨'的故事”,“林则徐练字的故事”,“米芾学习书法的故事”等,学习古人勤奋练字的吃苦精神,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意志。(2)优化环境,激发兴趣

环境对学生学书法兴趣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良好的环境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写字兴趣。教学中除了印发学习的字样外,为了使学生开拓视野,有一个经常接触书法语言的环境,可以在教室墙壁,校园的橱窗展出学生的作品。还可以利用教室的黑板辟出一块地方,写上名言警句,每周更换一次作为每周一练内容。从有关报刊上剪

下优秀的书法作品供学生欣赏,使学生处在一个良好的氛围里,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这样学生们学有方向,赶有目标,学习的效果就能明显的表现出来了。

(3)对学生的作业进行实事求是地评价。

首先要肯定其优点所在,当学生听到表扬时,其情绪肯定是兴奋的,兴趣也随之而生,此时再指出他们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儿童的年龄较小,容易满足,每次应找出一些主要的问题和他们一起讨论、研究,避免生硬的批评、指责,最大限度地保护儿童的学习兴趣(4)举办多种形式的展览。

学生好的作业在一定的场合展出,不仅对学生本人有极大的鼓舞作用,而且对未能展出的学生也会有一定的激励和促进。因此,我在教学中提供让众多学生充分展示作品的机会,如:①学生每人备有一块小黑板,在练习时鼓励学生展示自感满意的作品,教师当场评价,提出改进意见,学生及时修正。优秀的作品可让学生在讲台前进行展示,请同学点评。这种做法能激发起学生潜在的主动学习意识,提高他们的自信心。②学生的作品每周进行对比展出,让学生在比照中看到自己的进步,激发起学习书法的浓厚兴趣和高涨的积极性。(5)课堂教学,调节兴趣

一般情况下,儿童注意力相对短暂,只有一、二十分钟左右,但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其时间的长短受各种因素的制约,而兴趣的浓淡则是比较重要的因素之一,这个时间大约可延长一倍左右。所以,课堂内学生写字兴趣的激发和调节在儿童学习过程中也是至关重要的。

①在每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穿插讲一些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古今书法家的轶闻趣事。如:“王羲之‘水池尽墨’'故事”,“林则徐练字的故事”,“米芾学书的故事”,“欧阳询夜宿观碑”等,学习古人勤奋练字的吃苦精神,激发学生刻苦学习书法的兴趣。这样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

②紧紧抓住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之后,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法故事本身的讲述上,需要教师使用简练生动的教学语言,运用直观教具,准确地传授教学内容。这样既精炼而形象、生动而有趣味,又能保证学生课堂内兴趣的持续高涨和注意力的相对集中。

③针对儿童的年龄特征,课堂教学形式要丰富多样。如:①“笔迹鉴定”,也就是对两个字或两幅作品进行比较分析,找出异同点。这种做法符合儿童崇拜敬仰公安人员的心理特征,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学习兴趣自然大振。②“书法医生”评选。对于书法作业中有问题地方,选择典型加以放大,然后请学生“会诊、找毛病”,“对症下药、开处方”。最后选出“名医”,全班同学鼓掌祝贺。有趣的活动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对汉字正确写法的印象。

④书法教学过程中,直观教学具有形象性、趣味性和生动性。一些基本笔画、汉字的形态特点,包括它们的书写动作,使用语言文字描述,往往比较抽象。如果恰当使用直观教具,就能直接而形象地再现被观察事物的间架结构和形体特点。如在教学“乙”、“九”、“风”等字的写法时利用实物投影仪在:“田字格”内直接书写,投放到大屏幕上,学生能非常清楚地看清教师书写时的提、按、顿、挫,观察出笔画及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正确把握字体笔画、结构,还能区分三个横折弯钩的异同,掌握写法。也可以指名学生去写,让其余学生仔细观察,最后由教师用红笔对学生书写的字进行评讲和修改。

⑤展览比赛,增强兴趣

中小学生的荣誉感、好胜心、竞争意识都很强,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身边好的榜样更能激起他们的学书习字兴趣。教学中及时地展示学生的优秀作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激励后进。对书法优秀的学生号召他们系统学习书法,鼓励学生参加各级各类的书法比赛,提高书写水平,激发学生学书习字兴趣。当获奖的同学获得表彰时,其余的同学都羡慕不已,个个精神振奋,暗下决心,准备努力学习书法,争当小小书法家。

⑥学科整合,提高兴趣

写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低段语文的识字教学不仅要教会学生认识生字,而且还是开展写字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场所。由于各科教师的教学目标有所侧重,因此往往会各自为战,互相割裂,无法形成合力其结果只能事半功倍。书法教师如果单枪匹马,唱独角戏,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很难有所成就。练习写字一定得识字,学习语文必须写好字。只有写字教学同语文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横向依托,共同进步。因此各科教师必须对学生正确地加以指导、帮助。这样才能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书法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二)全社会都为青少年学生汉字书写创造条件

1、举办书法培训班

2、定期举行区域性的书法展览

3、多在电视台进行汉字听写、书写大会

4、将汉字书写能力的测试成绩计入语文试卷

总之,写字教学必须充分了解和把握学生各年龄阶段的认知特征,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掌握必要的指导方法,多角度地引导和启发学生,真正为青少年学生提供汉字书写的环境和条件,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练习写字的兴趣。

下载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国学热背景下云南中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分析 当前,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开,在本次高中化学课程改革中,实验的改革力度尤为突出,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摘编)

    信息技术背景下的中小学语文教学 20世纪初的语文教学从贵族走向平民,从塾院转向社会,成为启迪民智、点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火把。积淀了一个世纪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在新世纪......

    新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新农村背景下初级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7-106-01 摘要 新?r村是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宏图远景,教育是关键。体育教......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 河北滦县二中 李秀梅近年来,随着各个学校对信息技术教学的重视,纷纷加大了对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投入,极大地促进了信息技术教学的开展。与此......

    林甸县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林甸县新课程背景下教学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林甸县第一中学实习生第一小组(曹爽、历贺)一、 调查原因 我们于2011年9月28日对黑龙江省林甸县花园乡中学和明德小学的老师进了问卷......

    试论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五篇

    试论学分制背景下高校学风现状调查与分析 论文摘要:通过问卷调查、座谈和访谈等形式调查研究高校实施学分制后学风的现状,分析学风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学风建设的有效措......

    统一登记背景下的不动产测绘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统一登记背景下的不动产测绘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摘 要]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不动产测绘一直属于零散、各自为政的状态,这种状态严重阻碍了不动产测绘的发展。作为测绘领域的一......

    心动课堂背景下学生学习现状的分析(邹成元)

    “心动课堂”背景下学生学业现状的分析与对策研究后叶小学初中部语文教师邹成元摘要:“心动课堂”追寻的就是一种心动的感觉,即学者心动、教者亦心动,彻底改变老师与学生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