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时间:2019-05-15 08:33:0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一篇: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1898年,_______颁布诏书,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后改名为_______。

解析:今天的北京大学是名牌大学之一,预习时要注意了解其历史渊源。它的前身是京师大学堂,开办于1898年,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也兼具最高教育行政机关的职能,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改名为北京大学。 答案:光绪帝 北京大学

2.科举制最早创立于_______朝,完善于唐朝,_______朝末年被废除。 解析:科举制最早创立于隋朝;唐宋时期,科举制得到了发展与改革,并确立了官学的地位;清政府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 答案:隋 清

3.《新华字典》是我们学习的好伙伴,它的出版机构是() A.人民教育出版社 B.中华书局 C.商务印书馆

D.同文馆

解析:近代中国出版业发展迅速,而1897年在上海创办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其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如《辞源》《现代汉语词典》《新华字典》等工具书都出自商务印书馆。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设立京师大学堂是()

A.洋务运动的成果B.戊戌变法的成果 C.辛亥革命的成果D.新文化运动的成果

解析:京师大学堂设立于1898年,据此可排除A、C、D三项,因为洋务运动的起止时间是19世纪60~90年代;辛亥革命是在1911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于1915年,时间上都不符。

答案:B 2.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实行新学制是在() A.1902年B.1903年 C.1904年D.1905年

解析: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 答案:C 3.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A.京师大学堂 B.京师同文馆 C.总理衙门

D.北京大学

解析:总理衙门是清政府于1861年成立的专门负责处理外交、通商、海防等事务的部门。京师同文馆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时间不符,故也排除。京师大学堂成立于1898年,是在戊戌变法期间,由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的,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也是百日维新留下的唯一成果。1912年,京师大学堂改称北京大学。故A项符合题意。 答案:A 4.科举制度被废除是在() A.隋朝B.唐朝 C.明朝D.清末

解析:科举制度创立于隋朝,废除于清末,在中国历时1300多年。 答案:D 5.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的近代出版机构是() A.商务印书馆 B.中华书局 C.知新书店

D.世界书局

解析:1897年成立于上海的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它以编印新式教科书、工具书和翻译介绍西方的学术著作为主,故A项正确。中华书局是与商务印书馆齐名的出版机构,出版发行了大量的书籍、杂志等;知新书店以经营各类图书为主;世界书局是仅次于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出版机构,成立于1921年。 答案:A 6.识读右图,完成:

(1)右图中的《申报》是1872年由英国人在_______创办的。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_______报纸。

(2)该报纸紧密结合_______,报道大量的社会_______,内容丰富,办报形式大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_______媒体的先驱。

解析:此题考查识图分析及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解答时根据图片及问题中的《申报》这一关键信息,结合教材中《申报》的创办地点、内容及作用来回答。 答案:(1)上海 商业性

(2)社会生活 新闻 大众传播

快乐时光

爸爸与儿子

一个小孩问他父亲:“爸爸总是比儿子知道的多吗?” “是的。”父亲答道。“谁发明了蒸汽机?”孩子接着问。 “詹姆士·瓦特。”

“那为什么瓦特的父亲没有发明蒸汽机呢?”孩子问。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1998年,北京大学举行了一百周年校庆,它在创办之时称为() A.京师同文馆B.北京师范大学 C.京师大学堂D.福建船政学堂

解析:1898年,光绪帝发布上谕,开办京师大学堂,1912年改称北京大学。故C项正确。

答案:C 2.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施到清末废止,大约经历了() A.1000多年B.1100多年C.1200多年D.1300多年

解析:隋朝建立于581年,隋朝建立后实行科举考试,而清朝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考试。掌握这两个时间,就能推算出科举考试存在的大概时间。 答案:D 3.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 A.《万国公报》B.《申报》 C.《字林西报》D.《时务报》 解析:1872年创刊于上海的《申报》,最初是由英国商人美查创办的,它保存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生活等方面的史料,被称为“近代史的百科全书”,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 答案:B 4.商务印书馆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它最早创办于() A.北京B.上海C.天津D.广州

解析:商务印书馆最早创办于上海。上海交通便利,经济发达,又属于通商口岸,使其成为近代中国物质文明的摇篮。近代史上与上海相关的事件很多,学习时注意归纳记忆。 答案:B 5.高三学生徐玉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她要报考的名牌大学的前身是()

A.福州船政学堂 B.长沙时务学堂 C.西湖书院

D.京师大学堂

解析:京师大学堂是戊戌变法期间创办的,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所由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后改为北京大学,故D项正确。 答案:D 6.阅读下列材料: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申报》创刊词 请完成:

根据上述材料,想一想《申报》登载的内容都有哪些?其编辑特点是什么?

解析:此题在考查基础知识的同时,也考查了对古文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时必须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联系《申报》的相关内容作答。不必拘泥于答案,只要意思相同即可。 参考答案:内容:国家的政治大事、风俗变迁和中外交往,还有商业、贸易和一切可惊可喜的事情等。编辑特点: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吸取经验。7.阅读下列材料:

1888年3月4日,《申报》发表文章指出:“今取士以诗赋时文„„是驱天下之人才,囿其心思才力,而置之于无用之地者也。故今之所谓士者,实游民之一也。为士者愈多,则天下愈坏。” 请完成:

(1)上述材料批评了我国的哪一制度?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制度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中所批评的这一制度是在何时被废除的?它的废除有什么历史意义?

解析:此题在考查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对材料的阅读理解能力。解答时需结合科举制度废除的原因、时间及废除的历史意义来回答。 参考答案:(1)制度:科举制度。弊端:考试内容不实用;禁锢了知识分子的思想才智;录取程序也不利于选拔才俊。

(2)1905年废除。意义:它的废除,断绝了人们对科举功名的追求,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8.有人说大众传媒是一柄“双刃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为什么?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解答时应结合大众传媒在社会上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来分析。

参考答案:同意。原因:当传播的内容健康、积极向上时,大众传媒能够起到积极作用,从而“开卷有益”;当传播的内容反动消极时,大众传媒则没有任何积极作用,反而有害。

第二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学案 北师大版

第10课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目标导航

1.了解近代新式教育发端的主要史实,知道京师大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度的废除。了解《申报》、商务印书馆的知识,了解大众传播媒体对近代社会生活的影响。

2.通过学堂的开办和科举制的废除,认识晚清政府艰难地迈出了近代中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一步,促进了中国教育的近代化。比较现代生活中的传播媒体,学会纵向比较的方法,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认识中国近代后期的时代特征是宣传科学进步,反对迷信落后。理解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自主学习

随堂演练

一、选择题

1.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A.福州船政学堂 B.京师大学堂 C.北京大学 D.清华大学 2.1898年,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废除新法,只保存了()A.裁撤冗员 B.废除八股取士 C.设立工商会 D.京师大学堂 3.中国近代第一个教育法令是()A.《奏定学堂章程》 B.《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4.清政府宣布废止科举制的时间是()A.1904年 B.1905年C.1911年 D.1912年 5.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A.《申报》 B.《人民日报》 C.《光明日报》D.《参考消息》 6.中国向西方学习创办新式学堂最早开始于()

用心

爱心

专心 1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戊戌变法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 7.科举考试从隋朝开始实施到清末废止,大约经历了()A.1000 年 B.1100 年 C.1200年三 D.1300年

8.表明近代中国教育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对近代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是()A.创办京师大学堂 B.洋务派创办军事学堂 C.颁布《奏定学堂章程》D.废除科举制

9.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以编印工具书著名的是()A.新华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古籍出版社 D.人民教育出版社

二、非选择题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主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一——严复对废科举的评价

(1)“废封建、开阡陌”指什么历史事件?该事件有什么重大意义?(2)科举制创立于哪个朝代?结束于哪年?存在了大约多少年?(3)科举制最终完成了历史使命,怎样评价它的作用? 11.列举中国近代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的变化? 活动探究

读书看报、考试、受教育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最普通的事情。然而,一个新事物的出现,则是需要经过长期艰难的过程。请比较现代在文化教育方面与近代的异同。视野拓展

“废科举”与“兴学堂”的关系

在晚清,“废科举”几乎总是与“兴学堂”连在一起。新教育制度的建立与初步完善是 废科举最直接也是最明显的一项成果。1905年废科举之后,各地兴办学堂的数量和速度 都出现了一个高峰。全国的学堂在1905年仅有8277所,l906年就达到23862所,l909 年则达57119所。与之相对应,学堂学生也从l905年的不足26万人上升到1909年的 1639641人。这种情形足以说明,“废科举”对于兴近代学堂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答案:

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一、选择题

用心

爱心

专心 1.B 2.D 3.A 4.B 5.A 6.B 7.D 8.A 9.B

二、非选择题

10.(1)商鞅变法。使秦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改变,秦国实力超过其他六国。(2)隋朝。1905年。l300多年。

(3)提示:从隋唐和明朝以后两个时间为界,前一阶段以积极性为主,后一阶段以消极性为主。

11.①l898年,戊戌变法时期,设立京师大学堂,这是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②1904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③1905年,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④19世纪70年代,《申报》在上海创办,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⑤1897年,商务印书馆在上海创立,它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用心

爱心

专心 3

第三篇: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1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照相术传入中国是在()

A.19世纪30年代B.19世纪末C.19世纪40年代D.20世纪初

解析: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到了19世纪晚期,照相开始走进清朝宫廷生活。答案:C 2.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影片《________》,它揭开了中国________事业的序幕。2.解析:历史学习中要重视教材中涉及到的“最早”“第一”的内容,这往往是我们记忆的重点知识。

答案:定军山 电影

3.中华民国成立后,社会生活有了哪些变化?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对历史知识的概括能力。在预习中要注意从整体上把握民国成立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答案:剪发辫、改称呼、易服饰等。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是在() A.上海B.北京C.广州D.南京

解析:1896年,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西洋影戏”,这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放映电影。 答案:A 2.右图是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剧照,它拍摄于()

A.1896年 B.1900年 C.1905年 D.1911年

解析:此题考查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旨在考查我国电影业的发展史。1905年,中国人自己拍摄了第一部无声电影《定军山》,这是一部京剧艺术纪录片,它揭开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序幕。 答案:C 3.在广东,一天之内,就有20多万男人剪去了长辫子。你认为这一现象会发生在() A.太平天国运动爆发后B.新文化运动爆发后 C.戊戌变法爆发后D.辛亥革命爆发后

解析:根据题干中“剪辫”这一信息,可推断这一现象发生在辛亥革命爆发后。剪辫运动兴起后,辫子的去留成为从新从旧的标志。

答案:D 4.规定废除清朝官场中“大人”“老爷”等称呼的是()A.太平天国运动B.新文化运动 C.南京临时政府D.北洋军阀政府

解析:1912年3月,孙中山以临时大总统名义发布命令,废除清朝官场的大人、老爷称呼,官员之间以官职相称,民间称先生或某君。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这些规定体现了资产阶级追求平等的愿望。 答案:C 5.清末民初,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应是() A.长袍

B.西服 C.中山装 D.旗袍

解析:首先根据题意排除D项,因为这是女装。清末民初,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和社会观念的巨大变革,大城市里穿西服的人逐渐多了起来,西服成为男士在正式场合首选的服装,据此可知B项正确。而长袍是清朝时期的服装;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答案:B 6.识读右图,请完成:

(1)这是什么服装?它为什么在清末民初流行?(2)此服装前襟四个口袋后来被赋予什么含义?

解析:此题旨在考查识图分析能力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需结合中山装出现、流行的原因及中山装的造型所赋予的特殊蕴意来解答。联系教材内容可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在上海定做服装时,以西服为模本,加以改进,中山装也因此而得名。 参考答案:(1)中山装。清末民初,社会发生巨大变革,人们的服饰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山装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它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孙中山又带头提倡,所以很快在社会上流行开来。

(2)前襟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寓意以文治国。

快乐时光

三弟危险

刘备、关羽、张飞一起去相面。相士对刘备说:“先生是白脸,心也是白的,纯净清白,好!”刘备听后很高兴。

相士又对关羽说:“将军红脸,心也是赤的,赤心为你主,好!”关羽自然也很“受用”。这时,刘备拉住黑脸的张飞说:“三弟危险,不看也罢!”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下列关于照相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A.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末的东方国家 B.19世纪40年代以后传入中国

C.照相摄影保留了社会发展的真实证据

D.为我们观察当时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影像资料

解析:照相术于19世纪30年代末在西方国家诞生,故A项的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案:A 2.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影片是()

A.《定军山》B.《歌女红牡丹》C.《渔光曲》D.《难夫难妻》

解析:我国自己拍摄的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由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的京剧舞台片《定军山》。而《歌女红牡丹》是第一部有声电影;《渔光曲》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的影片;《难夫难妻》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短片。 答案:A 3.1920年,在各大城市流行的男式服装有() ①长袍 ②西装 ③马褂 ④中山装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时间限制“1920年”可断定这是辛亥革命后,而长袍是辛亥革命前的服装,据此排除有①的选项,这样就排除了A、D两项;马褂是清朝的官服,故又排除B项。因此只有C项正确。 答案:C 4.20世纪初,中国社会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不平等的是() A.剪发辫B.易服饰C.改称呼D.禁缠足

解析:民国初年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了身份的不平等。该命令影响深远,遍及社会各个角落。 答案:C 5.下列关于中山装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中山装是清末民初最具特色的服装 B.它因孙中山创制而得名

C.中山装融合了中西服装的特点 D.中山装刚设计时就有特殊的含义

解析:结合教材内容可知,A、B、C三项的说法符合历史事实;而中山装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并没有特殊的含义,故D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答案:D 6.中华民国成立后,人们之间的称谓不可能有() A.先生 B.某君 C.老爷 D.同志

解析:大人、老爷是前清官场的称呼,中华民国成立后,明确规定民国政府的职员相互之间一律改称职务,民间普通称呼改为先生或君。故C项是民国之后不可能有的称呼。 答案:C 7.右图是《革命军在街头剪辫子图》,请完成:

(1)长辫是在_______入关以后强令百姓留起来的,它成为_______子民的象征,也成为_______人嘲笑的对象。(2)右图中的这一现象应发生在_______革命爆发后,当时_______通令全国男子限期剪辫。解析:此题考查了发辫的变化,解答时注意结合辫子的发展史来回答。 答案:(1)清军 清朝 外国(2)辛亥 孙中山 8.阅读下列材料:

“民国肇兴,五族共和,‘老爷’‘大人’之称久经淘汰,乃不谓公堂会审之时,就口口声声以‘老爷’‘大人’相称,裁判官亦直受不辞,曾无一言相告诫。”无独有偶,家中雇用的佣人仍然以“少爷”“老太爷”称呼主人。 请完成:

(1)材料中的“民国”建立在哪一年?属于什么性质的政权?(2)“五族共和”的最主要表现是什么?“大人”“老爷”的称呼最为流行是在哪一朝代?(3)民国之后的称呼有什么变化?

(4)你认为上述材料说明了称谓改革中的什么问题?

解析:此题考查近代社会称呼的变化。学习时只要弄清民国前后称呼的变化,理解这种变化是用人格的平等代替身份的不平等,并结合材料内容认识到旧风俗、礼节的废除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们是与旧的社会势力、旧的社会观念相联系的,总有曲折反复。理解了这一点,就能逐项解答。 参考答案:(1)时间:1912年。性质:资产阶级政权。(2)表现: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朝代:清朝。(3)以官职、先生、某君代替老爷、大人作称谓。

(4)说明了尊卑贵贱的等级观念并没有完全从人们的思想意识中消除。

第四篇: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________ 年9月18日夜,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_________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东郊的一段铁路,反诬是________破坏。并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________,攻占________。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事变爆发后不到半年,沦陷。

解析:明确日本制造柳条湖事件的目的是要以此为借口,进攻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最终目的是侵占整个东北,进而独占中国。 答案:1931 关东军 柳条湖 中国军队 北大营 沈阳 东北三省

2.经过中共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________,________ 的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变的关键,预示着_________新局面的到来。

解析: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接受了中共的团结抗日的主张,所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十年内战基本结束和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初步形成。 答案:停止内战 联共抗日 团结抗战 3.《义勇军进行曲》的曲作者是() A.田汉 B.冼星海 C.聂耳 D.曹火星 解析:《义勇军进行曲》即国歌,它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黄河大合唱》;曹火星的代表作是《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答案:C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1931年,驻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炸毁南满铁路柳条湖一段铁轨,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炮轰我东北军驻地北大营,占领沈阳城,制造了() A.七七事变B.八一三事变 C.柳条湖事件D.九一八事变

解析: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发生在1937年;而八一三事变也是发生在1937年;所以首先要排除A项和B项。而九一八事变发生在1931年,是日本借口柳条湖事件,出兵占领沈阳。由此确定答案是D项。 答案:D 2.九一八事变后不到半年,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主要原因是() A.日本为发动侵略做了长期准备 B.东北军战斗力低下 C.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

D.伪满洲国成为日本侵华的帮凶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蒋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下令把东北军撤到山海关内,导致日军一天之内就占领东北地区大小城市20多座,所以不到半年,东北三省沦陷。 答案:C 3.西安事变获得和平解决最有利于()

A.中国国民党B.兵谏部队C.中国共产党D.中华民族 解析:西安事变发生的背景是中华民族处于危急关头,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为了“逼蒋抗日”而发动的一次兵变。它的和平解决,有利于抗日,有利于中华民族。 答案:D 4.日本关东军挑起九一八事变的地点是() A.辽宁B.吉林C.沈阳D.黑龙江

解析: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柳条湖事件,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日本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 答案:C 5.阅读下列材料: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一切对日交涉,听候中央处理可也。蒋中正。” 请完成:

(1)这份电令是蒋介石下达给谁的?

(2)电令中所说“沈阳日军行动”指的是什么?(3)这份电令产生了什么后果?

(4)你对蒋介石的这份电令有何感想?说说看。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发生后,国民党政府的态度及影响。 参考答案:(1)张学良。(2)九一八事变。

(3)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

(4)面对日军的侵略行径,蒋介石从其阶级利益出发,采取了不抵抗的政策。这一政策助长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导致了东三省的迅速沦亡,加剧了民族危机。

快乐时光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压制民众抗日活动,激起全国各界人士的强烈愤慨。何香凝将自己的裙子寄给蒋介石,并在裙子上写诗一首:“枉自称男儿,甘受敌人气。不战送山河,万世同羞耻。吾侪妇女们,愿往沙场死。将我巾帼裳,换你征衣去。”

30分钟训练(巩固类训练,可用于课后)1.每年的9月18日,辽宁沈阳总要响起长长的警报声。这是为了让人民不要忘记哪一国耻 „„()

A.火烧圆明园B.九一八事变 C.卢沟桥事变D.南京大屠杀

解析:由材料中“9月18日、东北沈阳”可以判断是九一八事变。因为1931年9月18日,日本炮轰东北军驻地北大营,攻占沈阳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答案:B 2.(2010吉林中考)如果以“勿忘国耻,以史为鉴”为主题出一期板报,下列素材应选择()

A.南昌起义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D.重庆谈判

解析:四个选项中,A、C、D三项都是国共两党之间的矛盾与冲突,与“国耻”无关。而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发动的侵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答案:B 3.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其根本原因是() A.日军的攻势太猛 B.东北军防守不力

C.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 D张学良为了保全东北军的实力

解析:九一八事变发生后,由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不予抵抗,致使东北三省全部沦于日寇之手。

答案:C 4.(2010福建福州中考)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历史事件是()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 解析: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背景是日本侵华引起了民族矛盾加深。而南昌起义和北伐战争发生时,日本还没有发动侵华战争;南京国民政府的垮台是1949年,当时日本早已于1945年投降。 答案:C 5.西安事变后,中共主张和平解决,被派往西安调停的主要中共代表是() A.毛泽东B.周恩来C.王若飞D.王稼祥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历史知识的辨析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周恩来去调停。 答案:B 6.西安事变发生后,如果置蒋介石于死地,在客观上只会有利于() A.中国国民党B.广大中国人民 C.中国共产党D.日本帝国主义

解析: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使中华民族处于亡国灭种的危急关头,民族矛盾的激化是西安事变爆发的根本原因。如果杀掉蒋介石,必使虎视眈眈的日本有机可乘,从而利于其进一步独霸中国。 答案:D 7.(2010湖北随州中考)下面是一首历史上的流行歌曲《松花江上》:

“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

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我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 请完成:

(1)“我”为什么从“九一八”(“那个悲惨的时候”)不得不到处流浪?(2)任举两件反映日本在东北实行残暴殖民统治的史实。

(3)该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据此谈谈你对历史(社会)事变与个人命运的认识。(要求:不展开论述,限50字以内)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三省沦陷,日本在东北进行殖民统治的史实。主要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考查开放性思维。 参考答案:(1)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奉命不抵抗,日军占领东北,3000万同胞从此过着亡国奴的生活。(只要说出九一八事变、日占东北两要点即可)(2)为开放性问题。如: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用刺刀维护其殖民统治,对中国居民任意捕杀;用活人做实验;成立“满洲重工业开发公司”等工矿企业,掠夺资源;抢占土地;滥发没有储备金的纸币;野蛮掠夺劳动力,等等。(任选两点说明即可)(3)对家乡的热爱和思念,对侵略者的仇恨,对赶走侵略者、还我河山的渴望。(任说其一即可)第二小问为开放性问题,中心是历史(社会)事变与个人命运紧密相关。例如:历史(社会)事变决定个人命运,或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息息相关;要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或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只要言之成理,或举例说明适当(如联系日本历史教科书问题,认为要学好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第五篇: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导学案(无答案)北师大版

10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

学习目标:

1、掌握京师大学堂创办时间、地位、及意义

2、掌握《申报》的创办,商务印书馆的兴办的时间、地点、地位

3、理解、掌握科举制度创立和废除对历史进步的重要性 预习形成课

学习导航

京师大学堂的开办 创办:1898年 期间,光绪帝颁布诏书设立 地位: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 意义:对中国近代 产生了深远影响。废科举、兴学堂 1.1904年,清政府颁布《 》,它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2.各地逐步建立起各级新式学堂 年,清政府宣布废除科举制。

<<申报>>的创办 时间:19世纪70年代。地点:上海。地位:很快发展成为全国著名的大报。他是中国大众传播的先驱。

商务印书馆的兴办 时间:1897年 地点: 意义:中国近代 的文化出版机构之一

预习检测

1、选择题

(1)1998年北京大学百年校庆之际,国家主席江泽民题词:“发扬北京大学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为振兴中华做出更大贡献”,下列说法中和北京大学历史相符合的有

①初名京师大学堂 ②是维新变法运动的成果之一③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④所倡导的办学思想和办学原则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

A.①③④ B.①②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我国现行教育分为小学教育、初中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阶段,这是一种法定学制,任何单位或个人都不能随意增删。这种以教育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的做法开端于

A.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B.新文化运动时中国近代教育家蔡元培先生的建议 C.戊戌变法的“新政”措施之一 D.京师大学堂作为当时全国最高的教育行政机构作出的规定(3)被严复评价为“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沿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的废科举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被废的科举制存在时间是

A.唐朝—清朝 B.隋朝—清朝 C.隋朝—中华民国 D.三国两晋南北朝—清朝(4)看报纸已成为我们茶余饭后的主要休闲活动,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在哪个城市最早出现的 A.广州 B.北京 C.海南 D.上海(5)我们经常使用的工具书《现代汉语词典》,它的出版社是中国近代出现最早、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它的名称是 A.三连书店 B.商务印书馆 C.外文出版社 D.教育出版社 合作展示 问题探究

一、为什么说科举制度的创立和废除都是历史的进步?

二、请你列举中国近代教育领域发生的变化。(京师大学堂的设立;1904年颁布《奏定学堂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建立各级新式学堂;1905年废除科举考试。)

三、中国近代教育发生了一件大事,沿用了数千年的科举制被废除了,这在当时的读书人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议,许多人拍手称快,但也有人痛苦懊恼,你怎样看待废除科举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废除科举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有利于学习西方先进的近代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有利于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人才;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进步的重要表现。)

四、“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必求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的创刊词,这份报纸的名称是什么?请你根据材料说说这份报纸的特色及意义。(《申报》;特色:第一份商业性报纸,内容丰富,新闻量大,范围广,真实可信,通俗易懂,能够让读者在阅读新闻的同时增长见识,吸取经验。历史意义:办报形式都为后来的报纸所继承,是中国大众传播媒体的先驱。)检测反馈1、1898年,颁布诏书设立,这是,也是。2、1904年,清王朝颁布的 是 ;1905年,在中国延续了上千年的 废除。

3、是 报纸,是 机构之一。

4、京师大学堂设立的时间是 期间

5、中国近代第一所国家建立的最高学府是

6、京师大学堂的学堂章程是由 起草的

7、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的时间是

8、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是

9、清政府废止科举考试的时间是 年

10、《申报》创办的时间是

11、中国近代第一份商业性报纸是12、1897年,商务印书馆创办于(地点)

13、商务印书馆编印的书籍有

14、揭开近代教育序幕的是

15、科举制度创立到废除,一共存在了 年

16、戊戌变法期间所采取的维新措施中,唯一保留下来的成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2

下载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八年级历史北师版上册同步测控优化训练(第10课 清末民初的文化与教育).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