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时间:2019-05-15 08:0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第一篇: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朱元璋通过废除丞相、梃杖制等措施强化君权。知道军机处等机构的功能和文字狱的强化,认识到清朝的君主专制独断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知道八股取士的时代、考试内容、答题方式和弊端。过程与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回答问题,让学生认识到清朝统治者加强皇权的措施是一把双刃剑,既巩固了清王朝的统治,又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和判断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明清君主集权强化的影响,让学生客观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君主独裁、八股文、文字狱 教学难点:君主独裁

三、探究新知

(一)导入新课 教师出示: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龚自珍《己亥杂诗》

思考:泱泱中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为何人才如此凋零?

(二)自主学习

自学指导:快速阅读课文,完成自学。

(三)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 君主独裁 师生共同探讨:

1.阅读教材第109—110页,回答: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

2.一个叫宋濂的官员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问他喝酒了没有,请了哪些客人,做了哪 些菜。宋濂一一回答,朱元璋笑着说:“全对,你没有骗我。” 请问:

(1)朱元璋为什么会知道宋濂请客的详细情况?(2)厂卫机构的职责、作用是什么?

3.联系现实,根据你们所了解的法律知识,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侵犯了公民的哪些权利?对社会造成了哪些影响? 4.你对军机处了解多少呢?

5.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代史学家赵翼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军机处的设立对君主集权的强化有什么作用?

6.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厂卫制度、廷杖制度,清朝设立军机处,这一系列措施目的是什么?

探究二:八股取士 师生共同探讨:

1.科举考试创于哪个朝代?完善于哪个朝代?明朝时有什么变化呢?如果你是明朝时的考生,你会怎么样准备科举考试? 2.八股取士有哪些危害? 探究三:厉行文字狱 师生共同探讨:

1.你对文字狱了解多少呢?

2.想一想:秦朝、西汉、明朝、清朝为加强思想控制各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四、课堂小结 请结合本课课件

五、巩固练习

请结合本课导学案【当堂达标】环节

第二篇:(2017春季版)《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学设计(写写帮推荐)

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明清帝国皇权高度膨胀、八股取士与文字狱等基本史实。

2.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认识专制统治加强、八股取士、文字狱等是封建制度没落的表现。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查找和文字狱有关的资料,增强独立获取信息的能力。2.通过对比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的不同,培养生生合作交流的个人素质和比较、分析和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明清专制统治的表现和危害,初步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难点:引导学生分析明清加强专制统治措施所造成的影响。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据老师所知,有很多同学平时都喜欢读诗歌,那么,今天老师想请同学看几句古诗:(教师在大屏幕打出诗句):

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

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同学们能不能从这几句诗中看出什么毛病?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可是,就是这几句诗却使清朝时的翰林院学士徐骏掉了头。当时,清朝统治者疑神疑鬼,捕风捉影,硬是认为徐骏诗中的“明”暗指“明朝”,“清”影射“清朝”暗喻明朝重视人才,清朝不重视人才,说徐骏是怀念明朝,不满清朝。“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则是暗指清统治者没有文化。为此,按“大不敬”“斩立决,将其文稿尽行烧毁”。

刚才讲时老师发现许多同学面露疑惑:怎么可能呢?不就是几句诗吗?怎么能如此牵强附会地和国家朝廷连起来?可这正是历史的真实,是清朝加强思想专制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今天我们要探讨的第22课 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

二、学习新课:

明清是中华帝国的晚期,那时封建社会日趋没落,社会矛盾错综复杂,为加强对全国的控制,统治者采取了各种措施来加强皇权,使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发展到了颠峰,那么,明清统治者采取什么措施来加强皇权呢?

(一)君主独裁

请同学阅读“君主独裁”一目,整理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同学们在阅读的过程中,把自己认为是要点的地方画出来。

教师请两名同学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总结一下明清君主独裁的表现。师生归纳:

1.明朝加强君权统治的措施:(1)废除宰相制度;(2)设立厂卫制度;(3)设立廷杖制度。2.清朝设立军机处 具体了解这些措施。1.(1)废除宰相制度

教师:元朝曾经是高度集权,又极为专制的王朝,但到了末年,朝政废弛,内部倾轧,已无法继续它的统治。朱元璋吸取元朝贵族专权、内乱频繁的教训,对功臣严加防范,不久就大开杀戒,把与他一起起兵反元的文臣武将几乎全部清除,其中波及面最广的是“胡蓝之狱”。同学们看大屏幕。——胡惟庸案是为了解决传统的皇权与相权之间的矛盾,强化皇权所采取的暴力行动。最终废除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朱元璋借胡惟庸案废除了丞相,把丞相的权力分归六部,而六部又由皇帝负责,这样一来丞相的权力分散了,皇帝的权力加强了。

1.(2)设立厂卫制度

一天早朝,明太祖朱元璋问官员宋讷,昨天晚上为什么发怒,宋讷先是一惊。只见朱元璋拿出一幅画,正是宋讷昨夜生气表情的画像。一时间宋讷毛骨悚然,解释道:因有下属打坏了茶具。明太祖这才放心。

教师活动:(提出问题):朱元璋为什么能做到“安然朝中坐,却知天下事”?为什么要这么做?

学生活动:(议论并回答。)因为朱元璋设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的言行。

教师补充:明朝就是通过锦衣卫,东厂等这样的特务机构来监视百官、百姓,使他们臣服,这些特务机构成为专制皇权的可靠支柱。

1.(3)设立廷杖制度

为了树立皇帝的绝对权威,朱元璋还设立了廷杖制度,任意杖责不合已意的大臣,这体现了君臣之间的主仆关系。那么清朝又是怎样加强皇权的呢?

2.清朝设立军机处

教师:和申就是军机大臣,和申每天寅时要先去军机处,然后再入宫商议军国大事,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然后传达给中央、地方各部门执行。

提问:军机处的设立使皇帝的权力发生怎样的变化? 学生讨论后回答:军机处是清代皇权高度膨胀的产物。

过渡:以上我们探讨的是明清两朝在政治上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事实上,明清专制统治的加强还表现在思想文化上。

(二)八股取士

说到思想文化上的专制,老师不禁想起了秦始皇时期那起令读书人胆战心惊的事件。同学们还记得吗?

学生回答:焚书坑儒

教师:焚书坑儒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典型的思想文化专制事件。可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却说过这样的话:

引导学生齐读111页材料。

是啊,提起焚书坑儒至今我们还能透过千年的历史感受到那份沉重。那么,比焚书坑儒还厉害的八股文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请同学们看课本118页“八股取士”一目,注意了解一下什么是八股文?

师: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发展到明清两朝的一种形式。说起科举制,同学们能想起我们以前学过的哪个朝代的科举制度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唐朝承袭了隋朝开创的科举制度,并不断完善,以后历代王朝也根据需要对科举制度的要求进行了不同的调整,到了明清则演变成了八股取士。那么,唐朝科举制度和明清科举制度到底有哪些不同呢? ——最突出体现就是八股取士。

思考:①八股取士的考试范围?(四书、五经)②具体内容?(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③考试题型?(八股文--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股取士是科举制度在明清时的演变,由于明清八股取士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学生根本没有实际能力,有些人为考中状元,埋头苦读经书,根本没有实际能力。八股取士选拔人才没有自己的思想,变成了皇帝的忠实奴仆。

教师补充:清代统治者通过八股取试选取的人才成了他们的奴仆,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从而有效地加强了专制皇权。

(三)厉行文字狱 学生看课本119页“厉行文字狱”一目,了解什么是文字狱? 文字狱:我们把这种因为文字而引发的案件叫做文字狱。

故事:据说有个文人给朱元璋写篇贺表,恭维他“光天之下,天生圣人,为世作则”。他看了大怒,说“生”与“僧”同音,“光”是没有头发,这是骂我做过和尚;“则”与“贼”同音,这是骂我做过造成反的贼。于是下令把这个文人给杀了。这就是文字狱。这种文字狱到了清朝则发展到了极限: 乾隆时,湖南学政胡中藻在《坚磨生诗》中写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亲自批驳说:“一把心肠论清”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何肺腑?”下旨处死了胡中藻。乾隆自称“古稀老人”,退休的大理寺卿尹嘉铨有一次自称“古稀老人”即被绞死。

教师指出:事实上,明清两代因为一两句诗或一两个字而弄得抄家、杀头、灭族的事屡见不鲜。

教师:文字狱从明朝开始,清朝大兴。尤其清朝康熙、雍正、乾隆时期为甚 思考:为什么文字狱在清朝最为严重?

学生交流并回答:清朝是满族人建立的政权,满族贵族为了统治众多的汉族人民,以文字狱作为他们强化专制统治的一种方式。

小组讨论:文字狱会造成什么后果?

学生讨论回答:这种政策会使社会很恐怖,知识分子不敢多说话,不敢有自己的见解,更不用说对政治事件的参与;对统治者而言,尽管在思想上控制了人民,但长期以来却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使国家走向衰败。

教师肯定并完善学生的回答:文字狱使读书人牺牲了对社会对人生的批判性思考,使社会失去了创新的活力,这也正是中华帝国的最后走向衰落的重要原因之一。

小组讨论:明清君主集权的强化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学生回答:1.专制统治的加强有利于对全国的控制,利于国家统一。2.起到巩固明清专制统治的作用。3.严重阻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反映了君主专制制度的腐朽性和它的渐趋衰落。

三、课堂小结:

明清帝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晚期。为挽救行将就木的旧制度,统治者不断强化自身权力,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加强以皇权为中心的专制统治,而这种专制统治的加强起的作用只是暂时的,衰落的危机不可阻挡地一步步走来。

第三篇: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教案 华东北师大版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内容标准】

了解明清两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统治的主要措施 【教学目标】

1、知识识记

⑴知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地方设三司、中央设内阁;清的建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等基本情况。

⑵了解文字狱始于朱元璋,以及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大兴文字狱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2、能力培养

⑴探寻明、清两朝奉行君主专制独断统治的原因。⑵比较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特点。

⑶通过阅读课文小字,了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专制统治的异同。⑷根据已经学到的知识,编制中国古代从夏朝到清代主要朝代顺序表。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⑴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明、清两朝奉行的君主专制统治已达到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地步;废除帝制,实现共和,近代先进人士的这一理想是顺应历史进步要求的。

⑵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文字狱是君主专制统治的产物,它阻碍了学术文化的发展,影响了社会的进步,造成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教学要点】

1、重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空前强化。

2、难点

明、清两朝君主专制的机构及其职责比较复杂,学生不易理解;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在国力强盛的同时又大兴文字狱,如何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也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教学方法】

学案教学法 【教学过程】 温故互查:

生回顾历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统治。

导入新课:到明清时,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达到了封建专制统治的顶峰。那么,明清时又采取了哪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专制统治的?

设问导学:

小组活动,合作完成学案“设问导读”部分。

重点点击:

1、(2010日照)“以后……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处以重刑。”此政令出自()

A、汉武帝 B、唐太宗 C、明太祖 D、雍正帝

2、(2010南京)下列措施与明成祖加强君主专制统治有关的是()A、废除丞相 B、大兴文字狱 C、设内阁 D、设军机处

3、(2010聊城)“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盖隐然执政之府也。”这是的“执政之府”是()

用心

爱心

专心 A、市舶司 B、中书省 C、锦衣卫 D、军机处

4、想一想:从明太祖“朱元璋罢中书省,废宰相制,使朝廷六部直接听命于皇帝”,到明成祖“内阁不得妄行建议,更不许自行其是”,再到清雍正帝“设立军机处……仍是皇帝独断专行的工具。”说明这一系列措施,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加强专制统制。)

5、材料一:“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这两句诗是雍正时一位进士写的,他被斩首。

材料二:朝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竟说“加‘浊’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结果,胡中藻及其族人被杀,祸及师友。请问:

(1)以上两则材料反映的是什么历史现象?开始于何时?何时最为严重?(文字狱 ;明太祖朱元璋;清康雍乾时期)

(2)对当时有何影响?(加强思想控制,束缚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发展。)

引导生理清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明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废行省、设“三司”,加强皇权。(布政司、按察司、都指挥司)

2、废宰相,权分六部。

3、设殿阁大学士,备皇帝顾问。

4、设内阁制,皇权空前强化。

5、开始文字狱

清朝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有:

1、康熙朝设南书房,2、雍正朝,设军机处,皇帝独断专行。

3、大兴文字狱

自我检测:

生独立完成“自我检测”

师强调:区别明清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军机处设置的历史作用。

巩固练习:

生独立完成“巩固练习”,巩固本课知识点。

小结

通过比较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了解明清两朝的君主专制达到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程度。明清文字狱的兴起是君主专制的产物,尤其是康、雍、乾三朝为严厉镇压反清思想,大兴文字狱。致使中国知识界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局面。总之,明清时期专制统治的强化,实际上表明中国封建社会的衰亡已不可挽回。

课堂检测:

生独立完成“课堂检测”。

课堂检测:

第12课 明清两朝的专制统治

用心

爱心

专心

一、选择题(每题10分,共70分)

1、元朝时设立的行中书省被下列哪个皇帝废除()

A、明太祖 B、建文帝 C、明成祖 D、明崇祯帝

2、明成祖在位时增设的协助皇帝决策的中枢机构是()

A、中书省 B、礼部 C、内阁 D、吏部

3、清朝我国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的标志是()

A、设内阁与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 C、设军机处 D、大兴文字狱

4、清朝 文字 狱最严重时是在()

A、顺治、康熙、雍正 三朝 B、康熙、雍正、乾隆三朝 C、乾隆、嘉庆二朝 D、雍正、乾隆、嘉庆三朝

5、明清大兴文字狱的目的是()

A、选拔廉洁官吏 B、阻碍文化发 展

C、谋划对准噶尔部的军事活动 D、强 化君主专制,加强思想控制

6、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A、社会秩序动荡 B、边疆防御巩固 C、专制统治加强 D、军政合一实现

7、下列 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中统一全国的是()①北魏 ②辽 ③西夏 ④金 ⑤元 ⑥清

A、①⑤⑥ B、②③④ C、①④⑥ D、⑤⑥

二、材料解析题(30分)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皇宫)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入内值班并担任抄写工作)。后名军机处------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曝杂记》

请回答:(1)“军机大臣”是从哪个皇帝开始设置的?(15分)

(2)“军机处”的设置在当时起到什么历史意义?(15分)

参考答案:

一、A C C B D C D

二、1、清雍正帝时

2、标志着封建君主专制统制达到顶峰。【教学反思】

本课是在三郊中学执教的一次展评课,较之上次在三郊进行的导学案教学的尝试,感觉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学生自学能力有所提高,保证了教学任务能在一节课时间内基本完成。从教学设计上来看,力图体现“阅读、体验、互动、提高”的导学模式,通过“温故互查”、“设问导读”和“重点点击”三个环节,在巩固练习的环节,学生对本课的明清加强专制统制的措施基本掌握,但还有一个问题,“中央集权”和“专制统制”学生是否需要理解?对于七年级学生有难度。

用心

爱心

专心

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四篇:新人教版七年级初一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第14课明朝的统治教案

第14课明朝的统治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设立 三司,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政,设置锦衣卫,以八股取士等加 强君主专制的基本史实。了解明朝经济的发展。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明朝君权的加强,在一定时间和一定程度 上,加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但同时它又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步走向衰落 在政治上的表现。通过对科举制度的评价,提髙学生运用辩证的两点论 的方法评价历史现象的能力。【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明太祖加强君权的措施。

教学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八股取士。八股取士无论从内容还是影响 看都是很复杂的,加之学生对“八股文”缺乏感性认识,更不易理解。需 要教师设计直观、通俗、有效并带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明朝疆域图、“锦衣卫”印、反映明朝厂卫制度的资料等相关多媒 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二、导入新课

教师以元末农民起义的背景故事,引出“明朝的建立”这一内容。

三、讲授新课(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搜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 聊生。1351年黄河下游地区爆发农民起义,很快发展到江淮地区,出现 了多支反元队伍。其中朱元璋领导的队伍逐步强大,先是消灭了东南各 地群雄,然后向北进军。

2.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今江苏南京),朱元璋 就是明太祖。

3.随后,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对全国的统治。

4.【提出问题】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 皇帝还有谁?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5.【提出问题】“一个新的封建王朝建立后,一般要采取哪些措施来 巩固统治?”通过学生回忆,引出“朱元璋强化皇权”这一内容。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改革行政机构:取消地方的行中书省,设立“三司”,直属中央,还 先后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在中央废除丞相制 度和中书省,提升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还分散兵权,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这样皇帝就直 接掌握了军事大权。

(1)在学习“设三司,废丞相”这一措施时,教师可先引导学生阅读教 材,并提出问题:“明朝加强君权的政治措施有哪几方面的内容?”学生回 答后,教师总结归纳:“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在中央废丞相,由六部分 理朝政;分散兵权。”并进一步探究:“为什么要采取这些措施? ”或先引导 学生回忆元朝行省的特点以及中国封建社会曾出现的相权威胁君权的史 实,再总结得出“这些措施意在防止大权旁落(地方威胁中央、相权威胁 君权)加强君主权力”的结论。

(2)【提出问题】明朝初年对地方和中央机构的改革有何利弊?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明朝政治制度的改革有利于皇帝权力的加强,在 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简化办事流程,提髙行政效率的作用,但是造成皇帝 权力过大,一旦失误,无人敢问责的现象。

2.设立由皇帝直接指挥的厂卫特务机构。

明太祖设锦衣卫,明成祖设东厂,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置,是明朝君主 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1)多媒体展示:一次大学士宋濂上朝,朱元璋问他:“昨天在家请客 没有,请的哪几位客人?吃的什么菜?”宋濂如实一一回答。朱元璋高兴 地说:“说的全对,没有骗我。”说着拿出一张图,上面画着宋濂请客的座 次位置。宋濂见了吓出了一身冷汗。

(2)【提出问题】结合材料,你们认为特务机构锦衣卫对社会造成了 哪些影响?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设立特务机构锦衣卫,有利于皇帝对臣民的监视

和侦查,加强了君权,对维护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这种特务统 治使得臣民们终日诚惶诚恐,唯命是从,凡事按部就班,不求进取;同时,这种做法也使法律受到严重破坏。司法机构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命题特点:只能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四书:《论语》《孟子》《大学》

《中庸》;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答题观点:只能根据指定的观点答题,不准发挥自己的见解;文体特点:只能分为八个部分。

1.在学习“科举考试的变化”这一知识点时,教师必须化繁为简,化 难为易,用尽量通俗的语言解释“四书” “五经”“八股文”等概念,例如可摘录一篇典型的八股文请学生阅读,使其对“八股文”有相应的感性认 识。对于“八股取士”造成的影响,教师可组织课堂讨论,并利用教材“动 脑筋”思考题,力争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八股文的作用。

2.【提出问题】实行“八股取士”这一措施的目的是什么?这种做法 有何危害?

学生活动预期效果:实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加强思想控制。“八股取士”造成许多读书人为了中试,只顾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不 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后,大都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

(四)经济的发展

1.明朝从国外引进农作物新品种: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向日葵 等。

【思考】为什么要引进这些作物品种?

因为它们的成熟周期短、产量高。解决了粮食紧张的问题。2.手工业的发展:棉纺织业(从南方推向北方)、丝织业(苏州是明代 丝织业的中心)、制瓷业(景德镇的青花瓷器,畅销海内外)

3.商品经济活跃:①北京、南京成为全国性的商贸城市,另有数十座 较大的商业城市。②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徽商、晋商最为著名。【课后作业】

完成对应课时练习。附:板书设计

第五篇: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明清王朝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复习教案北师大版剖析

第三单元

一、教学目标

1.(1)掌握宰相制度的废除、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的基本史实;(2)了解并掌握科举制的影响。

2.了解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知道明清帝国的更替过程,明朝后期政治腐败与社会动荡的史实,了解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的基本过程,大体了解清军入关与农民军的失败的基本情况。

4.(1)掌握清朝加强专制皇权的措施及其影响。

(2)掌握清朝加强文化专制的措施,并理解这些措施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5.列举清朝设立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废丞相,内阁制的创立和发展。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基本史实。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末农民起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及文化专制;了解清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难点:内阁制与宰相制的区别;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通过分析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明末农民起义,满族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文化专制的影响。认识到西藏、新疆、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领土;清朝疆域的特点。

三、教学法指导

采用系统知识归纳法,通过表格整理,知识点总结进行系统复习

四、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鉴于元朝和历史上其他王朝兴旺的教训,朱元璋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来强化皇权?锦衣卫、八股取士又是怎么一回事?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侵扰之患。明朝是如何开展海上活动的?又是怎么抵御倭寇的?晚明的社会危机,明王朝在这样的困境中,又有怎样的命运呢?清朝统治者除了实行文化专制外,还擦去了什么措施来进一步加强皇权呢?清朝加强了中央对西藏、新疆的管辖和统治,巩固了对西北边境的控制,还采取措施加强了对东南边境的防卫。这些举措具有怎样的意义?

讲授新课:

要点一: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朝灭亡的原因:元朝末年,政治腐败黑暗,社会矛盾激化,激起大规模农民起义,江淮地区的红巾军起义沉重打击了元朝的统治。

2.明朝建立的时间:1368年;建立者:朱元璋(明太祖);都城:应天(今江苏南京)同年,明太祖派军占大都,结束了元朝在全国的统治。

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朱元璋奖励垦荒,减免租税,发展农业生产。同时,他还大力整顿吏治,严惩贪官。这些措施对明初的经济恢复和社会稳定起立重要作用。

二.明初强化皇权 1.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设内阁制度;设立“厂卫”特务机构,设立“廷杖”制度。

三、科举之弊

1.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的范围内命题,应考者不能自由发挥,只能以宋儒朱熹集注为依据,“代圣贤立言”。答题必须按照八个部分进行,主要部分要对仗、排比,不得违背。

2.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八股取士考试完全脱离了现实生活,无法培养实际能力,脱离社会发展大势,钳制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向近代社会转型的进程。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积极影响:

①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巩固。② 有利于社会安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③ 为康乾盛世的出现提供政治保障; 消极影响:

① 君主专制,决策具有个人独断和随意性的特点,容易出现暴政; ② 过度专制易造成腐化,导致政治制度的落后; ③ 在阻碍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等方面带来严重后果。要点二: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起止时间:从1405年到1433年。

2.郑和船队7次下西洋,先后到过西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3.郑和下西洋的作用:(1)比欧洲的远洋航行早半个多世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2)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3)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

二、抗倭斗争

1.倭寇的组成: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一些中国的奸商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民称他们为倭寇。

2.倭寇的危害:明中后期海防松弛,倭患严重。倭寇到处抢劫财物,屠杀人民,掠夺和奴役人口,危害极大。3.抗倭名将:戚继光

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今浙江临海)等地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此后,戚继光率军开赴福建、广东,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使东南沿海人民得以安居乐业。

4.倭寇斗争的目的:为了保证东南沿海地区的安全。

要点三: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1)(1)官府赋役苛重;

(2)土地兼并恶性发展,大量农民破产逃亡;(3)常年对后金用兵;(4)连年天灾。

二、明末农民起义

1.明末农民大起义的序幕:1627年,陕西饥民发生暴动。

2.闯王李自成: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提出了“均田免粮”、“平买平卖” 等口号,1644年,他率起义军攻入北京,崇祯皇帝在煤山(今景山)上吊自杀,明朝灭亡。

李自成(1606-1645),陕西米脂人,出身贫苦。他加入农民军后,艰苦朴素,作战有勇有谋,深得将士的爱戴。人们到处传唱“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时不纳粮”的歌谣,欢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

三、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

1.17世纪初,努尔哈赤统一了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逐渐崛起,形成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

2.从后金到大清: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政权,国号大金,史称“后金”。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他利用明朝忙于镇压农民起义的时机四处征战。1636年,皇太极在盛京(今辽宁沈阳)称帝,改国号为清。

3.入主中原:吴三桂降清。1644年,清军大举入关,打败农民军,占领了北京。9月,清朝将首都由盛京迁都到北京,夺取了全国最高统治权。

要点四: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

1.皇权的强化: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取消监察官员封驳皇帝诏旨的职责。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由皇帝控制,既简化了行政手续,又便于保密,使皇帝得以最大限度控制政局,独断朝纲。

二、文化专制

1.清朝在思想文化方面实行严密的控制,严厉镇压不利于统治的思想言论。制造了大量“文字狱”。

2.厉行文字狱的目的:制造恐怖,震摄人心,用屠刀禁锢钳制思想,维护专制皇权绝对权威。3.文字狱的影响:使当时的文人不敢表露独立的思想,遣词造句都要小心翼翼,以免触犯忌讳。思想界陷入“万马齐喑”的沉闷气氛中,严重阻碍了我国科学文化和社会文明的发展。

要点五: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

1.册封**、**:清初,**五世应召到北京觐见顺治皇帝,被册封为“**喇嘛”。后来,康熙帝又册封**五世为“**额尔德尼”。从此,**、**的继承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正式册封。

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1727年,清政府正式设立驻藏大臣。

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共同管理西藏事务;“金瓶挚签”制度的确立,使清政府紧紧握住**和**继承人的确定权。这些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管辖。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

1.平定准噶尔:康熙帝三次亲征,击溃了葛尔丹的叛军,稳定了西北部边疆地区。

2.对边疆其他地区的管辖:清朝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在西北各地设立参赞大臣等官职,监管军务和民政。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

1.郑成功收复台湾:明朝末年,荷兰殖民者侵占了我国台湾地区,还以台湾为据点骚扰大陆沿海地区。1661年,郑成功从金门出发,在当地人民的帮助下,顺利在台湾登陆,并包围了入侵的荷军。1662年,台湾回到祖国的怀抱。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郑成功去世后,他的子孙继续统治台湾。清廷认识到,台湾是拱卫东南的屏障,海防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绝不可放弃。1683年,清廷派福建水师提督施琅攻打台湾。1684年,清朝正式设立台湾府,隶属福建省,驻军一万镇守。至此,台湾重新回到清朝中央政府的管辖之下。

整理总结:

一、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1、新疆地区:(1)平定三藩之乱(康熙)。

(2)反对准噶尔贵族噶尔丹的分裂斗争(康熙)。设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漠北地区(乾隆)。(3)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乱(乾隆),设伊犁将军,管辖包括巴尔喀什湖在内的整个新疆地区。

2、西藏地区:(1)册封**、**(2)雍正时设驻藏大臣

(3)乾隆时明确规定驻藏大臣和达敕、**地位平等,共同管理西藏事务。

3、台湾地区:1683年攻入台湾,1684年清设台湾府,属福建省管辖。

二、清朝疆域的特点:

1.清政府根据各民族各地区的特点,采取灵活措施加强了边疆地区的管辖,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2.清朝前期的国力强盛,社会安定,是平定大小和卓叛乱,召唤土尔扈特回归祖国的重要前提。3.清朝前期的疆域,是我国各族人民在共同缔造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奋斗中逐渐形成的,它奠定了今天我国版图的基础。

三、清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给统一多民族国家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1.统一必然促使国泰民安,分裂必将导致国运衰退。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策略。

2.历代对边疆地区的开拓与管辖,充满着艰辛,我们应加倍珍惜今天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定的局面。

3.西藏新疆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六、教学反思

本单元主要讲述的是明朝与清朝时中国古代史上最后两个连续的大一统王朝,这一时期,专制皇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明朝的建立和明初政治

一、明朝的建立1.元朝灭亡的原因2.明朝建立的时间3.明太祖治理国家的措施

二、明初强化皇权:明初强化皇权的手段

三、科举之弊:明代科举考试的影响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

一、郑和下西洋:背景 起止时间 作用

二、抗倭斗争:代表人物 目的 影响 明清易代

一、晚明的社会危机明朝灭亡的原因;

二、明末农民起义。

三、满洲的兴起与清兵入关。清朝专制统治的强化

一、军机处的设立1.皇权的强化 2.设立军机处的影响

二、文化专制 1.文字狱 2.文化专制的措施 3.文化专制的影响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一、加强对西藏的管辖1.册封**、**2.清政府在西藏设置管理机构3.对西藏的管理措施:驻藏大臣代表朝廷

二、西北边疆的巩固1.平定葛尔丹2.清朝对新疆的管理:乾隆帝派兵平顶大小和卓叛乱。

三、郑氏复台与清朝对台湾的统治1.郑成功收复台湾2.清朝对台湾的管理3.台湾的重要战略意义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6年秋季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第22课明清皇权膨胀与文化专制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