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区委办〔2011〕102号关于印发余杭区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
区委办„2011‟102号
关于印发《余杭区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
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
各组团、余杭经济开发区党工委、管委会,各镇乡党委、政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区级机关各部门:
《余杭区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已经区委、区政府同意,现予印发,请认真遵照执行。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办公室 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1年7月15日
余杭区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
为贯彻落实省城乡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居民委员会建设的意见》(浙社建„2010‟3号)和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20号)精神,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创新基层社会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工作保障水平,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按照《杭州市余杭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0-2012年)》(区委办[2010]154号)和《关于印发<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市委办发„2008‟160号)要求,现就调整我区城市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等规定如下。
一、基本原则
(一)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原则:坚持人员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岗位设置合理、服务高效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选聘结合、交叉任职的要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社区正常工作需要为前提,依据行政区划、服务人口、服务区域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人员。
(二)社区工作经费配备原则:坚持财政保障为主、“费随事转”、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核定社区工作经费,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形成自然增长机制,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二、社区工作人员配备标准
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其他工作人 员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三类。
(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1.社区党组织(含党委、党总支、党支部)成员和专职党务工作1-2人,其中社区党员数超过200人的,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2人。
2.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按5人配备。对社区管辖范围内常住人口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超过400户增配1人。
3.社区特定服务对象的管理人员。
(1)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的标准配备。对企业退休人员较多的社区,可按每500名退休人员再配备1人的标准执行。
(2)社区帮扶养老助残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的标准兼任。对帮扶养老助残对象较多、廉租房较为集中的社区,可经相关部门批准增配1人。
(3)暂住人口管理岗位(社区治安员)按每个社区1人的配备标准兼任。对流动人口较多的社区,可按每2000名暂住人口增配1人的标准执行。
除暂住人口管理岗位(社区治安员)外,常住户数3000户以上的社区专职社工不超过12人,常住户数2000户—2999户的社区专职社工不超过10人,常住户数500—1999户的社区专职社工不超过9人,常住户数499户以下的社区不增配人员。
(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 1.社区警务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警务室1—2人配备。2.社区城管工作人员。常住户数2000户以上的社区设立城管联系站,按每个社区城管联系站1人配备,也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兼任。
3.社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人员。2000人(含流动人口)以上的社区配备1人。
4.社区大学生实习生。常住户数2000户以上的社区配备1人(在编制数内,户籍和居住在本社区的全日制大学毕业生),按照我区最低工资标准的70%给予补贴,实习时间不超过一年。
5.其他工作人员。
(三)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1.助老助残服务人员。按每个社区助老助残服务站1—2人配备。
2.社区保安、保洁、保序人员。按社区规模、人口等因素配备。
3.其他工作人员。
三、社区工作经费配备标准
(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社区党委、党总支部、党支部每年分别落实6万元、5万元、4万元工作经费。
(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500户以上的社区按居委会专职成员每人2万元标准核定。对规模较小的撤村建居社区应加强撤并调整力度,提升社区规模化水平,499户以下的社区暂按6 4 万元核定。增配的社区居委会专职人员按每人1万元的标准核定。
(三)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经费。按暂住人口每人每年10元标准核拨。
上述各项经费,均列入镇乡、街道(开发区)财政支出基数。
(四)社区共建经费。设立社区共建专项经费,鼓励和表彰社区共建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五)社区公益性服务岗位劳务性费用补贴经费。对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补贴,按照不低于本区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10%确定(其中保洁岗位就业人员的劳务性费用补贴按120%确定),经费由区促进就业专项资金承担。
(六)社区服务业(居家养老)发展扶持经费。由区财政安排8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社区服务业单位扶持、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补助和社区民非组织、社会组织的培育扶持和奖励,重点对社区服务业单位、社区公益性服务项目和“96345便民服务中心”项目等进行补助,并根据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逐年增长。
(七)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活动经费。由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用于社区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活动支出。
(八)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经费。由区财政每年安排失业人员(包括“协缴”人员)专项工作经费。“协缴”人员再就业后,由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有关规定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协缴”人员申报灵活就业后,按每人每月200元标准给予就业补贴。
(九)其他专项经费。社区其他专项工作经费均实行源头控 制、资源整合、“费随事转”,由相应的工作指导部门给予补助。
四、人员和经费管理要求
(一)人员核定管理。特定服务对象相关数据分别由区劳动保障局、区民政局、区委政法委和区公安分局等部门核定并提供。每年年初由区城乡社区建设办公室会同区委组织部、区委政法委、区财政局、区劳动保障局、区公安分局核定人员配备并联合发文。
(二)经费管理。社区经费坚持收支独立、分级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专款专用,接受区财政、民政、农业、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使用、监督等制度,采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由镇乡、街道、开发区财政机构管理社区财务。社区服务业(居家养老)发展扶持经费由区民政、财政、贸易联合审批并发文。
本规定从2012年1月1日起执行(党建工作经费除外),原《关于印发<余杭区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区委办[2009]18号)文件同时废止。
主题词:民政 社区 配备标准 通知
抄送:杭州良渚遗址管理区党工委、管委会
中共杭州市余杭区委办公室 2011年7月15日印发
第二篇:市委办发[2008]160号关于印发《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
市委办公厅 市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的通知
市委办发[2008]160号
各区党委和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标准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若干意见》(市委[2008]20号)精神,进一步提高社区工作人员素质,加强社区工作保障水平,加快和谐社区建设步伐,现就社区工作人员和经费配备制定如下标准。
一、基本原则
(一)社区工作人员配备原则:坚持人员结构优化、素质优良、岗位设置合理、服务高效的原则,按照实事求是、选聘结合、交叉任职的要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以满足社区正常工作需要为前提,依据服务人口、服务半径、行政区划等综合因素合理配备社区工作人员。
(二)社区工作经费配备原则:坚持财政保障为主、“费随事转”、分级负担的原则,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等因素,科学合理地核定社区工作经费,并随经济社会的发展逐步增加,形成自然增长机制,确保社区各项工作正常运转。
二、社区工作人员配备标准
社区工作人员主要包括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社区其他工作人员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三类。
(一)社区专职工作人员
1、社区党组织(含党委、党总支、党支部)专职成员。社区党组织设书记1人,其他专职党务工作成员按照1-2人配备。
2、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配备应不少于5人,社区管辖范围内常住人口户数超过2000户的,每超过400户可增配1人。
3、社区特定服务对象的管理人员。
(1)社区劳动保障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登记失业人员(包括“协缴”人员)超过300人的,可增配1人。企业退休人员管理可按每500名配备1人。
(2)社区帮扶救助管理岗位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纳入市级救助圈的困难家庭超过100户的,可增配1人。其中,对于廉租房较为集中的社区,帮扶救助管理人员的配备可突破2人。(3)暂住人口管理岗位按每2000名暂住人口配备1人。
(二)社区其他工作人员
1、社区警务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警务室1-2人配备。
2、社区城管工作人员。按每个社区城管联系站1人配备,也可由社区居委会成员兼任(给钱不配人)。
3、社区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常住人口超过3000人的社区,配备1名专(兼)职社区计划生育协会副会长。
4、流动人口管理工作人员。按500名流动人口配备1人。
5、社区党组织(居委会)负责人助理。按每个社区1人配备(大学生)。
6、其他工作人员。
(三)社区公益性岗位工作人员
1、助老助残服务人员。按不少于5名服务对象1人配备。
2、社区保安、保洁、保序人员。按社区规模、人口等因素配备。
3、其他工作人员。
三、社区工作经费配备标准
(一)社区党建工作经费。设置党委的社区,其党建工作经费按每年6万元核拨;党(总)支部党建工作经费按每年4万元核拨。
(二)社区居委会工作经费。按社区居委会专职成员每人2万元标准核定。
(三)暂住人口管理工作经费。按每人每年10元标准核拨。
(四)两站(室)工作经费。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室和帮扶救助服务站工作经费按每名工作人员每年5000元标准核拨。上述各项经费,均由市、区两级财政按50%比例配套保障。
(五)社区共建经费。每年由市财政安排300万元,其中100万元用于对社区共建先进的表彰奖励,200万元用于对社区共建设施的补助。社区共建设施补助经费,各区按照市里的实际补助额,以1∶1的比例配套。
(六)社区公益性岗位补贴经费。对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按照市区企业职工最低月工资标准的110%确定(其中保洁岗位就业人员的岗位补贴按120%确定),经费由市促进就业专项资金补贴50%,区、街道(乡镇)共同承担50%。
(七)社区配套用房建设经费。市财政2008年到2010年每年安排1000万元,用于对各区新建、置换、购买社区配套用房的奖励和补助,重点向基础设施差的老社区、撤村建居社区倾斜。
(八)社区服务业发展扶持经费。在现有社区服务业发展专项扶持资金的基础上,增加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项目补助资金,并根据服务对象、范围的扩大逐年增长。各区政府应安排专项资金,对社区服务业实施配套补助、扶持和奖励。
(九)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活动经费。市财政按每名退休人员每年50元标准安排经费,主要用于社区企业退休人员自管小组活动经费的支出。
(十)失业人员管理服务经费。按每名失业人员(包括“协缴”人员)每年50元标准安排经费。“协缴”人员未就业期间,其应缴纳的在职职工门诊统筹费用由财政予以补贴;“协缴”人员再就业后,由用人单位按在职职工有关规定办理参保缴费手续。“协缴”人员灵活就业后申报就业并参加社会保险的,根据不同情况给予社会保险费补贴,最多不超过其所缴纳社会保险费之和的三分之二。
(十一)其他专项经费。社区其他专项工作经费均实行源头控制、资源整合、“费随事转”。
四、人员和经费管理要求
(一)人员核定管理。特定服务对象(有效期内)相关数据分别由市劳动保障局、市民政局和市公安局等部门核定并提供。每年根据服务对象人数核定人员配备,各项管理工作增配的人员原则上不超过2人。
其他类特定服务对象工作人员的配备核定,需经市社区建设领导小组审核,报市委、市政府审定明确。
(二)经费管理。社区经费坚持收支独立、分级管理、民主监督的管理原则,实行专款专用,接受各级财政、民政、审计等部门的检查和监督。社区居委会要进一步完善财务、预算、使用、监督等制度,单独设立银行账户,由街道(乡镇)社区账务中心代为管理,实行“居账街审”。街道(乡镇)社区账务中心设立总账,社区设立出纳。
二○○八年十一月十三日
第三篇: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
关于印发《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的通知
(2004年6月17日国管财[2004]120号)
为切实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关于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批示精神,解决公务用车超编制、超标准配备以及使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有关规定,结合国务院机构改革的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和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基础上,按照有利于促进党风廉政建设,节约财政经费开支,保障公务活动需要,加强公务用车资产管理和稳步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要求,制定了《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用车编制和配备标准的规定
第一条 为节约财政经费开支,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根据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党政机关汽车配备和使用管理的规定》(中办[1994]14号)和《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等文件规定,结合中央国家机关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按照勤俭节约、反对浪费和保障公务活动需要的原则,核定公务用车编制,规范配备标准,严格控制公务用车数量,加强公务用车管理。
第三条 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以下简称国管局)依据各部门的主要职责、内设机构、领导职数、人员编制和实际工作的需要,核定公务用车编制。
(一)部长级干部的专车,按1人1辆定编。
(二)副部长级干部的工作用车,按1人1辆定编。
(三)一般公务用车,根据内设的司(局)级机构和机构的人员编制定编。副部级单位副职领导工作用车,根据工作需要定编。
(四)根据部门机要工作量的大小,酌情核定1—3辆机要通信车辆编制。根据会议等集体活动的需要,酌情核定1—2辆 26座以下中小型客车编制。
第四条 公务用车的配备标准:
(一)部长级干部配备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45万元以内的轿车。
(二)副部长级干部使用排气量3.0升(含3.0升)以下、价格35万元以内的轿车。
(三)一般公务用车配备排气量2.0升(含2.0升)以下、价格25万元以内的轿车(客车、越野车等除外)。确需配备排气量2.0升以上、价格25万元以上车辆的,报国管局审批。
第五条 正、副部长级干部的专车、工作用车使用年限一般为6年,超过6年仍能使用的,应继续使用;一般公务用车使用年限为10年,10年以上或行驶超过20万公里的,可以申请调换。
调换下来的车辆按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第六条 正、副部长级干部在中央和国家机关调动工作的,其所用车辆可以转到新的工作单位继续使用;调离中央和国家机关的,其所用车辆由使用单位交回国管局。
第七条 经批准试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部门,须重新核定车辆编制,原则上只保留正、副部长级干部专车、工作用车、机要通信及会议等集体活动用车。试行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部门,不得以任何方式自行购置、调换、借用车辆。
第八条 试行班车改革的部门,要本着合理、节约的原则,根据职工实际居住地与工作单位的距离远近,发放适当的班车补贴。试行班车改革的部门,不得使用公款为职工提供上、下班交通工具。
第九条 部门内设机构、领导职数和人员编制发生变动时,相应调整公务用车编制。
第十条 公检法等部门的特殊业务用车编制,由国管局商财政部另行确定。第十一条 本规定适用于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参照本规定执行。海关、税务等实行垂直管理部门所属行政单位的车辆编制管理办法,由主管部门依据本规定另行制定,并报国管局备案。
第十二条 各部门要加强公务用车管理,车辆购置要通过政府采购,车辆处置要严格履行审批程序。要自觉接受纪检、监察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第十三条 本规定由国管局负责解释。以前有关规定与本规定相抵触的,以本规定为准。
第十四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关于全市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办公经费管理办法的通知
关于做好我市社区工作人员 报酬及经费管理工作的通知
各基层财政所:
为了进一步管好、用好社区资金,使社区能更好的为辖区群众服务,根据2010年10月19日《华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三次)决定,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工作经费从2012年起列入财政预算。现就我市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经费管理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执行标准
根据2010年10月19日《华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三次)精神:
1、社区按属地由辖区政府负责管理,经费由财政所负责管理。
2、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工作经费:社区书记、主任每月工资为1200元;其他工作人员每月工资为800元;工作经费每个社区每年5000元。
二、资金拨付
社区工作人员报酬由财政局镇(办)财政服务中心按季
拨付至各镇(办)“村级运转资金账户”;社区工作经费由市财政局镇(办)财政服务中心根据社区报来的用款计划拨付资金。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工作经费实行报账制财务管理。
三、强化监督 规范运作
1、社区在岗工作人员享受补贴待遇,换届落选和解聘的人员不得享受此待遇。
2、社区的所有财务活动必须遵守有关法律法规、行政规章和有关财务制度的规定,做到“账款分离、账实相符、日清月结”。财政所每月向财政局镇(办)财政服务中心报送社区财务收支月报表。
3、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工作经费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挪用,社区不得为单位和个人提供资金拆借、经济担保和抵押。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社区购置日常办公用品、水电费、电话费、订阅报刊杂志、少量公益性支出等,不得用于支付招待费等其他支出。
4、社区设立报账员,负责办理社区财务事项,报账员根据各自社区工作需要,按月或季持由社区负责人签字和镇(办)、管区负责人签字的原始单据到财政所进行报账。财政所负责审核原始单据的合理、合法性,审核无误后方可签字报账。
5、社区工作人员报酬由财政局镇(办)财政服务中心按照2010年10月19日《华阴市人民政府常务会议纪要》(第
三次)的要求核定人员基数,建立社区工作人员工资台帐,实行动态化的监督管理。
6、社区工作人员报酬及工作经费已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财政所不定期监督检查社区账务收支情况,坚决杜绝社区乱收乱支行为的发生。
7、镇(办)、管区对社区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日常的监督与管理。财政局每年对社区经费的使用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第五篇:关于印发《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组织委员会文件
川十一运组发„2010‟9号
关于印发《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经费开支
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的通知
各市、州体育(文体)局,省级各训练单位:
现将《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和财务管理办法》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二○一○年五月五日
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经费开支标准
和财务管理办法
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以下简称省十一运会)将于2010年8月9日至19日在自贡市举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保证省十一运会各项工作顺利进行,使赛会办得既隆重热烈又勤俭节约,根据国家体育总局、财政部关于《全国综合性体育运动会财务管理办法》有关规定,结合省十一运会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办法。
一、会期及人员
大会会期是指按照省十一运会竞赛规程总则及各项目竞赛规程规定的报到至离会时间;人员是指按规程规定的符合报名资格的各代表团(队)在编人数。
二、经费开支标准、开支内容
(一)食宿费
1.各代表团团部在编人员,每人每天向大会交纳100元;各代表队在编运动员、教练员、领队和工作人员,每人每天向大会交纳50元。运动队伙食标准每人每天不得低于50元。食宿由大会统一安排,不足部分由大会负担。
2.大会聘请的裁判员食宿费用由大会负担。
3.各代表团(队)提前到会、延期离会及超编人员的食宿费由代表团(队)自理。
(二)交通费 1.各项目竞委会安排住宿应尽可能在赛场附近。如需车辆接送,由各竞委会统一安排。
2.各市、州代表团团部用车,原则上由各代表团自备车辆,大会对各代表团给予3000元交通补助费。
3.各市、州代表团若需大会提供车辆,须提前与大会组委会联系,不再享受交通补助费。
(三)差旅费
1.大会聘请的外埠裁判员及在编的工作人员往返差旅费由大会负担。差旅费标准参照国家工作人员差旅费规定执行。上述人员往返一律乘坐火车(硬卧)、轮船(三等舱),中途无故停留、绕道所增加的费用不予报销。因特殊情况需要乘坐飞机,须经大会批准后方可报销。
2.各代表团(队)所发生的差旅费自理。
(四)公杂费
1.一般办公用品,包括文具、纸张等,由组委会或竞委会统一购置并在包干经费中列支。
2.各代表团(队)、观摩团、裁判员及技术人员、新闻记者等发生的电话、传真等通讯费自理。
(五)医药费
运动员住地及比赛场馆设立医务室,配备常用药品。大会在编人员在比赛期间到医务室就诊者,医药费由大会负担;去医院就诊和住院所发生的费用自理。
(六)裁判员酬金
裁判员(含仲裁委员、技术代表)酬金由大会支付。支付天数按裁判员报到至离会时间计算。国家级及其以上等级裁判员酬金标准每人每天120元;一级及其以下等级裁判员酬金标准每人每天100元。
(七)兴奋剂检测费用
大会会期内,由组委会指定的兴奋剂检测人员的食宿费和检测设备的运输费、检测费等有关费用,由大会统一安排。
(八)大会不予负担的费用
1.参观人员、各代表团(队)超编人员,非组委会邀请的来宾、新闻记者等所发生的费用。
2.各代表团(队)在大会会期以外,提前到会、延期离会发生的费用。
3.非组委会组织的参观费用。
4.各代表团(队)旅游费用。
5.各代表团(队)人员到医院就诊的费用。
6.未经组委会同意开支的其它费用。
三、财务管理办法
省十一运会财务管理工作在省十一运会组委会领导下由财务部统一负责,建立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合理编制预算,依法组织收入,科学安排支出,并接受省财政、体育、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指导、监督和检查。
(一)预、决算管理
1.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根据各自的工作任务、承办比赛 项目和上述各项开支范围、标准,应本着勤俭节约的精神,编报经费收支预算,用款计划,由财务部审核汇总平衡,报组委会批准后执行。
2.编制预算要列出具体项目、数量、规格、单价、费用标准等计算依据。预算经组委会确认后,一般不予变更。经费包干使用,超支不补。确有特殊情况需调整预算时,必须提出调整预算报告,经财务部审核同意并上报组委会批准后,方可调整预算。
3.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在使用经费时,要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的财务制度、大会制订的开支标准、核定的预算内容和用款计划执行。要明确一位负责人主管财务工作,负责掌握本部门的预算执行情况,统筹安排好经费,并贯彻“一支笔”管理经费原则,严格审核各项支出。
4.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经费专款专用,账证单独设置。省十一运会结束后,要迅速做好财务清算工作,及时、完整、准确地编报财务决算报告,由组委会财务部汇总编报省十一运会财务总决算报告,经同级监察审计部门审计并报组委会批准后,报省体育局、财政厅和自贡市政府备案。
(二)收支管理
1.收支管理工作必须坚持“收支两条线”的原则,由组委会和各竞委会依据国家有关财务会计法规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2.省十一运会的收入主要包括:
(1)政府补助收入,即组委会直接从财政、体育主管部门 取得的各项经费。
(2)开发收入,即组委会开发省十一运会资源取得的各类收入。主要指省十一运会通过市场开发取得的赞助招商收入、特许经营收入、门票销售收入、电视转播权收入以及其它商业开发收入。
(3)财产处置收入,即组委会处置各类财产取得的收入。
(4)其它收入,即组委会在上述规定范围之外的其它各项收入,如社会捐赠收入、利息收入以及租金收入等。
3.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的收入须全部上交财务部,纳入省十一运会预算,由财务部统一安排、核拨、管理和使用。不得随意分配、截留、挪用和隐匿账外。
4.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以省十一运会名义筹集的资金和实物,由财务部负责管理,及时办理相关验收入账,并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5.大会期间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要积极组织各项收入。6.省十一运会的办赛支出,主要指在省十一运会筹办及比赛 期间的各项支出,主要有:
(1)组委会日常公用及人员补助支出,即为筹办省十一运会开展各类活动而发生的经常性公用及人员支出,包括办公费、差旅费、交通费、食宿费、专家咨询论证评审费、有关人员劳务费等。
(2)大型活动支出,主要指省十一运会开、闭幕式,群体活动等。
(3)新闻宣传支出,主要指为办赛需要开展的各种宣传活动、新闻发布、新闻报道等支出。
(4)竞赛费用,指省十一运会各竞委会有关比赛业务费、兴奋剂检测费用以及有关专用竞赛器材购置费等。
(5)行政接待、安全保卫费用,主要指省十一运会比赛期间的食宿接待、交通、安保、医疗服务等后勤保障支出费用。
(6)其它支出,指为筹办省十一运会而又不在上述支出范围的其它各项支出。
7.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要严格按照经费开支标准执行。特殊情况必须超标准的,事先要征求财务部的意见,报组委会领导批准后执行。
(三)财产物资管理
1.为做好财产物资的管理工作,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要有一位负责人分管财产物资,并落实一名财产物资保管员,具体负责这项工作,保管好本部门的财产物资。
2.省十一运会所需的物资器材属于政府集中采购范围的,应全部纳入政府集中统一采购,按照政府采购有关规定办理采购手续。
3.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需要购买的物资,由各部门提出计划,经财务部审核后报组委会领导批准。一般物品由组委会办公室和财务部办理采购入账,专业物品由相关部门和财务部办理采购入账,手续完备后,由各部门管理使用。各部门应对所购买的器材物资造册登记,竞赛结束后会同财务部门提出器材物资分 配方案,共同做好财产物资的清理、处置工作。
4.为节约支出,凡一次性使用的大型设备、物品,尽量采用借用或租用形式,由使用部门与有关方面完善借用或租用相关手续,使用完毕后完好归还。
5.建立健全财产物资管理制度。管理部门对固定资产要分别记账,互相制约,账物分管,经常核对。做到账账相符,账物相符。
6.大会结束时,组委会各部门和各竞委会要对省十一运会相关财产物资进行清理。所有财产物资要造出清册,由组委会统一调配处理。
四、财务监督
(一)省十一运会的各项财务收支活动、财产物资管理等工作按规定接受财政和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
(二)组委会各部门、各竞委会要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和财务控制、监督机制,加强自我控制与监督。
(三)组委会监察审计部要对各部门和各竞委会实行过程跟踪审计,各部门和各竞委会要自觉接受组委会监察审计部的审计与监督管理。
(四)对违反财务管理规定的部门和人员,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五、本办法适用至四川省第十一届运动会结束。
主题词: 体育 省运会△财务 通知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