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热点研究]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的启迪
在当前众多的幼儿园教育模式中,蒙台梭利幼儿教育模式、瑞吉欧幼儿教育模式等是大家比较熟知的。最近在欧洲引起热烈讨论的是“森林幼儿园” 教育模式。
一、森林幼儿园的缘起与发展
第一所森林幼儿园于20 世纪50 年代初期成立于丹麦。与福禄贝尔幼儿园、蒙特梭利幼儿园和华德福幼儿园不同,森林幼儿园的成立并非实践某位知名幼儿教育家的理念,而是由经验中得到的灵感。一位专职妈妈埃拉·法拉陶(EllaFlatau)每天带着她的两个学龄前子女到森林里去散步,偶尔也有邻居的幼童一起同行。这群幼儿的妈妈渐渐发现,这些天天在户外活动的幼童们游戏行为和社会行为异于一般传统幼儿园的幼童,他们较少争执,互动频繁,身心平衡,较少生病,而且体能也较佳。于是,这群幼儿的父母联合起来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森林幼儿园。此后,森林幼儿园受到广泛重视,尤其是在德国。它在20 世纪90 年代快速成长,最近的统计已超过150 家,而且还有许多森林幼儿园正在积极地筹备中。德国的森林幼儿园招收3~6 岁幼儿,采用混龄教学。视季节而定,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及老师每天在森林里活动3~4 个小时不等。〔1〕为了顾及幼儿的安全,森林幼儿园每个班最多只有22 位幼儿,有些邦的森林幼儿园也只收15~18 位幼儿,由两位幼儿教师带领,有时还有1~2 位实习老师及义工妈妈的协助。森林幼儿园的老师拥有国家认定合格的幼儿教师资格证,由家长委员会遴选聘任。他们必须对大自然有深刻的认同感,喜欢户外教学,对当地的动植物生态有相当的了解。
二、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目标与内容
森林幼儿园虽然不是参照某位知名幼儿教育家的理论而设立的,但其办园宗旨却相当明确。综合德国几家森林幼儿园的招生宣传,可以归纳出森林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在于: 1.促使幼儿身心朝着平衡、健康快乐方向发展; 2. 培养幼儿独立发现问题、独立思索的能力,使幼儿成为有讨论能力和主动学习的孩子; 3.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成为合群的幼儿; 4. 培养幼儿经由接触、观察自然,进而热爱自然、捍卫环境及保护自然的能力。
森林幼儿园的教育内容看似以自然科学教育为重点,幼儿在大自然里直接感受风、雨,领略四季变化的奥妙,认识森林里的动植物、昆虫及鸟类,其实森林提供幼儿丰富的学习环境,所涉教育领域是多元的。除了认知教育以外,从森林幼儿园的活动中还可以归纳出体能教育、艺术教育、感官教育、社会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等。
森林幼儿园没有围墙,幼儿可以尽情跑跳,而森林里的道路也不像一般的道路那么平坦,所以幼儿能够从活动中学习更精准的运动控制。除此之外,幼儿在森林中也不乏练习小肌肉的机会,比如采集树叶、拾干果、用树枝编鸟巢等。
通过户外大量的活动,森林幼儿园的幼儿每天都在接受体能教育。
虽然森林幼儿园的幼儿不能像其他幼儿园的幼儿一样有桌子、椅子让他们坐下来绘画,但他们也以其他方式进行着幼儿艺术教育。森林里的大树、枝叶、花瓣等让幼儿领略到了大自然的各种造型及颜色。幼儿常使用在森林里找到的材料做拼画,编织花圈或各式各样的玩具,或者使用树枝拼搭成一个可容他们躲避的“屋子”。教师也随时备有少许颜料及纸张,提供给想用颜料创作的幼儿。因为森林里找到的素材是最原始的,所以幼儿的想象空间也就能无限伸展,创造力也因此可以发挥得淋漓尽致。
森林幼儿园也提供幼儿很多的机会接受感官教育: 森林里到处都是实物,幼儿通过直接触摸、闻嗅、品尝等方式认识这些实物的形状、味道及颜色,这和一般幼儿园幼儿从书本上或从影片中认识物品所留下的印象在程度上有很大的差别。
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在活动中有许多机会与其他幼儿进行沟通,例如他们必须以民主的方式表决当天要往哪个方向前进、讨论发现到的“宝物”,他们或许会争论,可能会寻求教师的帮助,在这个过程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及表达自己的观点。森林里所有的东西都可以随孩子的想象变成象征游戏里的道具,这些游戏不仅可以增强幼儿的社会性意识,还可以培养幼儿的想象力。
健康及安全教育也是森林幼儿园的重要教育内容。森林里道路分叉很多,在幼儿还未完全认识整座森林前,教师要常提醒幼儿不可脱离队伍太远以及如何在迷失时求助; 幼儿在上学的第一天便被告知,吃东西前绝对要洗手,不可在老师不在场时吃下森林中的任何浆果。森林幼儿园的老师以实际危险教导幼儿注意健康及清洁,要比以抽象图片对幼儿进行健康教育来得容易。总之,对认同森林幼儿园的教师及家长而言,森林是一个理想的幼儿教育场所。
三、森林幼儿园教育理念分析
(一)森林幼儿园体现出“人本教育” 理念
“人本教育” 强调自由、人性化、尊重个人价值,实现“人本教育” 最有名的是英国的夏山学校和日本的绪川学校。
森林幼儿园显示了它是“人本教育” 的实践,因为它让幼儿主动学习,幼儿有权利选择自己有兴趣的学习内容; 采用启发式教学,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他们的任务不是告诉幼儿答案,而是引导幼儿寻找答案; 尊重个体差异,森林幼儿园的教师尊重每个孩子年龄及性格的差异性,每个孩子可按照自己的方式探索有兴趣的东西,并以自己的速度学习; 强调情感教育,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彼此间的摩擦不像在教室中那么常见,但是良性互动却很频繁,他们乐于与别人分享他们的发现,彼此交换对大自然的认识。
(二)森林幼儿园是“自然观教育” 的体现
大自然教育提倡者哈蒙曼(Hammermann)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学习环境像户外教室那么宽广、那么有变化、那么吸引人。〔2〕哈蒙曼(1999)指出,户外教室的墙可以随幼儿的兴趣及意愿无限拓展,而且户外教室的天空也是随着时间及季节改变。森林幼儿园使用的便是大自然的教室,其实这种以大自然和周围生活物品作为幼儿学习对象的理念不管在东方还是西方都由来已久。例如大自然的种种现象、四季的变化及生活周围的事与物是中国古代幼儿必须具备的常识,这些都可以从数量众多的启蒙教材内容看出来。蒙台梭利认为,人尤其在儿童时期仍属于自然界的一分子,他们必须在自然中取得身体与心灵成长所需的各种原动力。她所谓的“自然” 可以是自然原野,包括动植物的生态、四季的变化等,也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的事和物。“幼儿园之父” 福禄贝尔认为人是宇宙的一部分,人应当与自然互动,他理想的幼儿教育场所应像一座花园,让幼儿一方面像幼苗一样自然地茁壮,另一方面在自然环境中学习与成长。森林幼儿园彻底实践自然教育的理念,幼儿们不是间接通过书本学习,而是通过与大自然实物的直接接触而学习,他们的观察力自然而然变得敏锐,他们的学习及探索动机也将源源不断。
(三)森林幼儿园是“开放教育” 的体现
“开放教育” 起源于20 世纪30 年代的英国,强调户外教学及就地取材,并鼓励幼儿实地观察、探索及操作。“开放教育” 的特色可概括为: 以幼儿为中心,幼儿自己选择有兴趣的活动及主题,幼儿的学习经验是统整的,偏重混龄教学。〔3〕森林幼儿园是“开放教育” 的一种体现,它包含了“开放教育” 的特点,如沟通的开放、教室组织的开放、时间的开放及空间的开放等。森林幼儿园的教师与幼儿间的互动完全以幼儿为中心,教师是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和学习伙伴。森林幼儿园采用混龄教学方式,幼儿个别差异受到重视,课程内容也是开放的,每位幼儿都可以探讨自己最有兴趣的主题,并能按照自己的方式学习。森林幼儿园的幼儿学习时间有弹性,幼儿可依照自己的能力、速度学习。森林幼儿园的空间是开放的,幼儿在广阔的空间里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东西观察,自己决定自己的活动。
总的来说,森林幼儿园秉持的是以幼儿为中心的“人本教育” 理念; 从课程实施方式来看,森林幼儿园的教师采用的是“情境教学”; 〔4〕从幼儿的学习方式来看,森林幼儿园采取的是“发现式学习”,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 从使用大自然中各种资源作为教材来看,森林幼儿园使用的是“自然教育” 的实物教学及感官教育; 从教师和幼儿之间的互动来看,森林幼儿园是“反权威式的教育”,教师不强制幼儿进行某种活动,幼儿有充分自由表达自己的意见及决定; 从追求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愿望来看,森林幼儿园要达到的是“全人教育” 的理想。
四、森林幼儿园教育模式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一)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足够的、具有丰富刺激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
1987 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和国家教委联合颁布了《托儿所、幼儿园建筑设计规范》,其中对我国幼儿园的建筑总面积、生均使用面积、室外游戏活动场地等方面都做了相关规定。但是,根据实际情况来看,我国还没有真正落实幼儿园审批和准入制度,特别是一些民办幼儿园的选址往往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无论是建筑总面积还是生均使用面积都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 而有的小学附属幼儿园甚至连独立的游戏活动场地也没有。幼儿天性好动,幼儿园理应当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活动场地。但是,由于土地成本偏高等原因,一般幼儿园的室内、户外活动场地较小,不能满足幼儿活动的需求,少数幼儿园还有“超收” 现象。如能增加幼儿园的活动空间,或增加户外教学,都能增加幼儿锻炼体能的机会。建议我国幼儿园应多利用自然资源,多开展户外教学,这样幼儿的主动探索能力将被激发,幼儿的学习方式也会由被动变为主动。对于我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幼儿园而言,办园条件在短时间内很难有大的改观,可以就地取材,让幼儿园以宽阔的外景作为活动场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幼儿尽情地拥抱自然,培养孩子的探索兴趣和能力。
(二)利用自然材质做教材,增强幼儿的环境教育意识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可以分为高结构和低结构两种。高结构的材质往往是很多幼儿园教师的首选,因为这样的材质可以直接从市场购买。以高结构的材质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每位幼儿的材料都一样,做出的成品也很难有特色,幼儿没有发挥自己想象的空间,整个活动流程是按照教师事先制定的进行,教师作为组织者可以控制整个活动走向。使用低结构的材质作为幼儿的活动材料,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自由选择,教师的控制也是比较间接和隐蔽的。森林里有取之不尽的自然材质供幼儿制作自己的玩具和作品,它们都是低结构的材质,幼儿可以充分发挥创造力。即使我国幼儿无法像欧洲森林幼儿园的幼儿那样天天在户外活动,但是老师可以替幼儿收集自然材质或利用户外教学时和幼儿一起收集,供以后美劳活动或环境创设之用。
(三)提供幼儿独立思考的机会
森林幼儿园教师的教育方式是,提供幼儿足够的机会及情境锻炼自己,培养幼儿主动探索的能力,并通过开放式问答训练幼儿的思考能力,这样的教育方式恰恰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所缺乏的。要改变幼儿的学习,首先得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幼儿教师要做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应当如何真正从传统的教师角色走出来,并接纳幼儿的自主性学习,这些都是值得我国幼教界认真反思的。
第二篇:启迪幼儿园自查报告
启 迪 幼 儿 园 自 查 报 告
铁山区教育局:
为认真贯彻落实《区教育局关于做好2008年幼儿园春季开园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幼儿园各项安全教育工作的管理,根据《通知》要求,我园把依法办园、安全教育及各项常规工作列入重点,为了强化我园的安全工作,增强教师和幼儿的安全意识,确保幼儿人身、饮食安全,保证幼儿快乐健康成长,对全园的各项工作进行了全面、认真、彻底的清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职工充分重视,提高思想意识
我园针对各项具体安全工作开展排查活动。同时召开幼儿园老师集体会议,学习铁教字[2008]16号文件,要求教师提高责任意识,增强安全常识,切实认识到幼儿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保证把孩子教育好,管理好,保护好,让家长放心地将幼儿交到我们的手中。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工作,把安全工作摆在幼儿园的日常工作中,强化师生的安全意识。并根据园内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意识差的情况,确定本园的安全工作重点。在家长会中,向家长们宣传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提高了家长们的安全意识,利用家园配合,切实做好园内的安全工作。
二、消防安全工作管理
根据有关精神及规定,幼儿园集体对活动室、午休室、食堂等重点防火场所进行排查,对电源、电线进行改装处理,对教室内的插座进行“不用即封”处理,将墙面外漏的插座用胶带封住,将拖线插座放在高处(孩子够不着的地方)使用,消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检查消防器材的使用情况。并对幼儿及教师进行应急预案知识教育,确保紧急情况下幼儿和教职工能够有秩序地安全撤离、疏散。
三、接送、晨检、午睡值班工作情况管理
幼儿园班车接送幼儿,学校与司机及教师签订安全责任状,教师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认真清点幼儿,注意管理好乘车幼儿的上、下、乘坐安全。做好幼儿入园、带药、不安全隐患记录工作,防止漏失。对于不熟悉的幼儿接送者要谨慎对待,不能有一点失误。违反规定交接幼儿接送的要严肃处理,严格控制接送人员常规管理。如果幼儿无人接送,跟车的教师要负责到底,安全无误地将幼儿送到家。对于未到园的幼儿,教师要及时做好家园联系工作,并针对具体情况进行汇报,幼儿午睡值日教师应尽职尽责,根据季节变化和幼儿具体情况做好保育工作,让每个幼儿健康安全地午休。
四、食品卫生管理情况
幼儿园对食堂卫生情况进行了一次深入地检查,彻底清除卫生死角,对于各种不卫生的隐患和习惯及时进行处理更新。厨房工作人员认真学习和严格执行食品卫生法等文件的规定,加强对食品采购、供货、加工等关口的管理,确保所购食品和原料卫生安全,符合国家食品卫生要求。存放食品和原料的场所有专人管理,非直接工作人员不得接近;严格生熟分放和加工处理制度,严格执行饭菜当日制作,当日食用制度,以防隔夜饭菜对幼儿身体健康造成危害。对幼儿园进行灭鼠除蟑,清除各种寄生虫,防止各类传染病的发生。灭蝇药专人专点妥善保管,单独存放,严格执行用药、清理和管理制度。
五、幼儿学习活动玩具和运动器械情况管理。
结合本次自查活动,幼儿园对室内设施玩具,寝室用品,进行了一次彻底地检查。将各种游乐设施进行加固处理,对教具和玩具进行消毒和检查,将不合格的玩具进行销毁。室内桌椅和寝室床具也整体进行了一次维修,彻底检查了班级的物品摆放,消除了隐患。附: 自检情况:
1、幼儿园房屋、户外活动场地、玩教具等经检查符合安全要求。
2、无安全隐患的门窗、围墙和厕所。
3、幼儿在活动时,有专人负责看护。
4、幼儿园周边无违章及倒塌的危险建筑。
5、幼儿食品的采购严格把好采购关。购买、储存、加工及留样均按照标准严格执行
6、食堂工作人员身体健康并定期体检。食堂工作人员能严格执行定期消毒制度。食堂的建筑、设备与环境均符合标准。
7、制定幼儿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并严格按照制度执行。
8、事故及时报告制度、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均建立。
9、制定幼儿接送制度,对不认识的人接孩子,老师不放行并与家长联系保证每位幼儿的人身安全。
10、所用线路全部是4平方规格的线,线路没有问题; 存在问题:厕所和厨房房顶瓦大雪压冻,有裂口,局部漏雨水 整改:开学前,请专人修缮换瓦处理好了。
铁山启迪幼儿园 2008年3月10日
第三篇:幼儿园时间活动教育模式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幼儿园时间活动教育模式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摘要:幼儿园时间活动教育模式实验研究以促进幼儿制动发展和幼儿整体发展为宗旨,强调幼儿主动、全面、和谐的发展。探索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主动发展的教育模式。关键词:时间活动;模式;主动
一、问题的提出
(一)背景及理论依据。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背景是,本世纪40-50年代为福利事业阶段,让幼儿学会生活;60-70年代是智力开发的主要时期,强调幼儿充分活动,学会学习;80年代到现在,提出了培养“完整儿童”的教育目标,强调幼儿要学会关心。这一时期的“终身教育”概念,更为学前教育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终身教育”始于生命之初,止于生命之末,终身教育认为,由社会整体提供教育机会。这一思想,对幼儿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我国1990年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一下简称《规程》),是以世界幼儿教育的发展为背景的。《规程》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有目的、有计划引导幼儿制动互动的,多种形式的教育过程,“以游戏为基础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注意幼儿的实践活动,以充分运用感官为原则,让幼儿有充分表现的机会”。《规程》精神,为实践活动教育模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时间活动教育模式是实施幼儿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国家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在整个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必须牢牢记住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素质教育是相对于影视教育提出来的。幼儿园虽然没有考试制度,可在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下也出现了违背素质教育的种种现象。不少幼儿园(班)追求读写算,甚至留作业,打百分。把小学一年级课程内容提前教给孩子,剥夺了幼儿自主活动和游戏活动的时间;在教学形式上,只重视全班上课(集中教育活动),对其他大部分时间的活动并不认真计划和研究;上课的过程,只注重教师如何教、如何示范、讲解和演示,而不重视幼儿如何学,不理会幼儿接受教育的心理过程。只重视发展较好的个别幼儿,而忽视其他大部分幼儿,教师讲得多,表现的多,幼儿表现少,甚至大部分幼儿根本没有表现得机会„„在这种教育的影响下,一部分幼儿生活在缺乏成人尊重和爱抚的环境中。他们的一切活动全由教师统一安排和指挥,没有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活动的机会;没有动手操作的机会,也没有主动交往的机会。他们的学习和发展是被动的,这等于剥夺了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机会。幼儿的好奇心、探索精神和主动精神很难发展,体智德美全面和谐发展受到很大影响。在幼儿园进行素质教育是一项重要的紧迫的任务,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
幼儿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发展的观点,已成为幼儿教育的重要理论。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动手操作和物体、他人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的。事物操作活动是幼儿认知能力,尤其是思维能力产生和发展的基础与源泉,也是幼儿发现学习的重要形式。交往活动是以认为对象的时间活动,幼儿仕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幼儿禹城人,同伴之间的交往,在幼儿社会化及个性形成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幼儿实践活动(包括操作活动和交往活动),是进行素质教育和解决现存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实践活动教育模式实验研究,是“八五”教改实验研究的继续和发展。为了贯彻《规程》精神,我们在辽宁省教委和辽宁教育学院的支持下,曾于1990年12月1993年12月,在沈阳市和辽阳市的6个幼儿园进行了“幼儿园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实验紧紧围绕着《规程》精神进行,将规程的思想观念和要求转化为教师的教育行为。变分科教学为综合教育课程模式。具体的框架是:打破学科界限,之一纵向系统性和横向综合性的结合,以一定的社会问题、自然现象和儿童感兴趣的事物为中心将包罗万象的体智德美教育内容组织起来,形成一个一个的主题单元。在这个思想指导下,6个幼儿园的30多名实验,千辛万苦,潜心研究,摸索出一条贯彻《规程》精神的幼儿园综合教育之路。此项研究通过验收并获得省教委三等奖。
“八五”实验和全省的幼教改革,奠定了贯彻《规程》的全面基础,广大教师在改革实践中学到了《规程》的新思想和新观念。在推广“八五”成果的基础上,集中精力突破几个主要问题,推动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研究拟定了这一课题。
二、实验假说及要突破的难题
(一)实验假说,假设以有关理论为指导,在“八五”幼儿园整体改革基础上,创建一种幼儿园实践活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恰到好处的将幼儿动手操作和相互交往渗透到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使幼儿的潜能得到了充分发挥,使幼儿的素质迅速提高,使全体幼儿的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积极主动的发展。
(二)要突破的难题。(1)时间活动与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2)时间活动与幼儿数学能力的发展;(3)时间活动与规则意识同时发展,解决教育教学中活而不乱的问题;(4)时间活动与幼儿全面发展
三、实验过程
幼儿园实践活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是辽宁教育学院“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的子课题之一,是“九五”立项于省教委的实验课题。参加这一课题的有沈阳、大连、锦州、阜新、朝阳、本溪、营口、葫芦岛等8个市的16个幼儿园 实验采取分级管理和指导的办法。在省教委的管理和省教育学院领导下。课题负责人负责本课题具体的组织指导工作。各市教研人员分别隞本市的课题组织与指导,县区教研员和各实验单位的领导与教师负责本单位具体的实验工作,实验周期5年。
在总课题组的指导下,实验人员学习了有关理论和资料,研究课题模式问题。在此基础上,具体研究、分析幼教改革状况,拟定了3个教育模式子课题。这是其中之一。分工后,重点研究了这一课题的内涵及其理论。做好了开题的准备工作。之后,召开了“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开题会”。会议组织教研、科研人员和高校教师做了6个学术报告。其内容有:①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理论;②关于面向21世纪素质教育教学模式实验幼教子课题的开题报告;③关于幼儿园实验研究的测试工作;④关于幼儿园社会性教育实验研究;⑤关于幼儿园实践活动教育教学研究;⑥关于幼儿园分层次教育教学研究。这6个报告的提出,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开题,二是结合世纪培训实验人员。会议组织了研讨活动,会后签订了课题议定书。
从1996年至1998年我们对实验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研究指导,阶段总结与评价,对成果进行研讨等。1999年实验进入结题验收阶段。
几年来,各实验幼儿园在省、市、课题负责人的组织和指导下,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实验工作,主要有:(1)组建实验队伍,确定实验银子,制定计划,方案;(2)对教师、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3)对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实验前测和后侧及横向纵向发展状态的分析研究;(4)对实验过程、结果进行日常观察、测试、记录、统计、评估、分析研究。
四、实践活动教育模式的构建
(一)实验原则及要求。(1)实验研究与日常教育改革工作紧紧结合;(2)目标在先,根据目标选择内容和组织活动;(3)体智德美教育相互渗透,有机结合;(4)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注重幼儿的自选活动;(5)面向全体,因人施教;(6)以大自然大社会为背景为教材,为幼儿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
(二)构建模式的宗旨及要解决的主要问题。(1)宗旨:一有二发展和幼儿整体发展为宗旨。整体的涵义指全体幼儿这个整体和个体幼儿的全面发展这个整体。具体讲,意识强调幼儿主动(积极)发展,二是强调幼儿全面的内在和谐发展,三是强调全体幼儿中的每一个个体在原有基础上的不同发展。(2)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这一模式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主体地位和主动发展的问题。一要解决以幼儿为主体而不是以教材为主体的文艺;二是要解决幼儿主动发展而不是被动发展的问题。要具体解决教师与幼儿的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面向全体与因人施教的关系、重教育结果与重教育过程的关系、智力与非智力发展的关系和活而不乱的问题等等。
(三)多层面立体化时间活动教育化式的构建。(1)总体描述:我们一改过去分科教学模式,构建现阶段我省综合教育模式——幼儿园多层面主体化实践活动教育模式。这种模式因地制宜以大自然和大社会为背景,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泉,以幼儿的全面、健康、和谐发展为出发点,千方百计提供和创设教育环境(包括提供材料),解放时间和空间,解放幼儿的大脑、身体、双手和物管,设计和组织多种多样的,五彩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和自由活动。(2)从不同层面不同方位构建模式:在教育领域方面,包括语言活动、数学活动、科学活动、社会性活动、体育活动、音乐活动、美术活动和综合性活动;在幼儿一日活动各环节的安排上,包括早晨入园活动、幼儿自选活动、集中教育活动、自由活动、户外体育活动、游戏活动、活动区(角)活动、生活活动(包括盥洗、餐饮、入厕、午睡活动)和幼儿离园活动等等;在空间范围上,包括室内活动和室外活动、班内活动和班外活动、园内活动和园外活动;在组织形式上,包括全班活动、小组活动和个别活动。此外还包括主题性活动、学科性活动以及非主题非科学性活动。(3)具体的模式教育:在实验活动中,实验单位各自创建了具体的不同的各有特色的模式。概括的讲,有多重玩玩做做模式、做做玩玩模式、动手操作模式、“动手操作——手脑联盟——以动益智”模式、主体性区域活动模式、“以动为起点,体验为过程,发展为目的”模式等等,还有多种多样的教育经验的总结和升华。为了构建模式,实验人员因地制宜的设计了多种多样的活动。如春天在哪里、放风筝、踏青、爬山、春游、捡贝壳、玩大海、游泳、制作昆虫标本、五彩的夏季、有趣的蚂蚱、拾麦穗、秋收活动、到军营参观、郊游、玩沙、下雨了、看彩虹、有趣的小雪花、堆雪人、踩脚印、冰——水——气的变化,拾落叶、数落叶、种子粘贴、剪雪花、冻冰花、种植活动、饲养小动物活动、观察记录活动、布置活动室、园田劳动、河边投石子、草地上滚爬、马路边看交通、参观邮局、商店、医院、拔草、捉虫、玩风车、燃烧的蜡烛、三元色、灯泡亮了、磁铁、参观小学、与小学生共上一节课活动等等。
教师给孩子们创设了不断变化着的室内外环境,提供了丰富的玩具、学具和材料。活动室的墙面、角落、窗台的每一块空地都被利用来创设活动区和活动角。寝室用上了抽拉床,空出大块面积供幼儿活动,走廊的一角搭起娃娃家,暖气亮搭起了玩具架,幼儿凭着自己的爱好和兴趣选择不同的活动内容,他们一边操作一边商量、交谈和相互一轮。他们在合作,他们在竞争,他们全身心投入活动中,沉浸在自己的“活动王国”里。
在集中教育活动中,改变了教师示范、讲解、演示的模式,注重了全体幼儿多说、多做、多问、多议论和参与。教师讲的少了,幼儿活动多了,幼儿规模意识反而增强了。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他们活动有序,活而不乱。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为孩子们开辟了广阔的天地,缤纷的内容开阔了幼儿的活动,使幼儿身心得到了健康和谐的发展,多方面素质得到了全面提高。
大量的总结材料和统计表明,这一教育模式发展了幼儿的认知能力、思维能力、观察能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探索能力和创造能力;幼儿的合作意识、服务意识、规则意识大大增强了;幼儿的生活能力、劳动能力、学习能力和独立性增强;幼儿的学习习惯、卫生习惯、生活习惯和文明礼貌等行为习惯得到了发展。还培养了幼儿热爱大自然、爱小动物、爱他人的情感,培养了幼儿的主动精神。自控能力、积极进取、敢说敢问和活泼开朗的性格,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意志力、吃苦能力和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能力。皮亚杰说:“儿童是主动学习者。”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著名的心理社会发展专家埃里克森认为:“学前期是主动感或罪恶感时期,是好奇、主动探索、预备去学习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经过对环境做出种种反应的机会来表现他们天生的好奇心和创造性。如果他们的主动探索活动被看做是顽皮,儿童就无法发展主动感,而由罪恶感取代”。我们认为,幼儿只有经过自身的努力大道进步和需要的满足,才能进一步激起他们的主动活动的动机,形成一种良性的更高级的活动需求,使他们巨大潜能得到发挥和表现。我们以有关理论和《规程》精神作指导,从辽宁实际出发,通过5年的艰苦努力,构建和完善实践活动教育模式。虽然课题只是从一个侧面踢了出来,却解决了幼教改革中不同层面难以解决的一系列问题。实践证明,选择的突破口是正确的,解决的问题是根本性的,也是全方位的。
五、实验成果
课题组负责人,撰写了《关于幼儿园实践活动即搜于模式的研究》和《幼儿园半日活动的设计与评估标准》,主编了幼儿教材36册,幼儿只能训练6册;撰写了《幼儿园实践活动教育模式实验研究总结报告》。
实验积累了大量的实验资料,包括实验计划方案、问卷调查实体、测查统计表、教育活动的设计、教师随笔、观察记录、家长问卷和幼儿作品等
5年的实验工作,使教师的理论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教师掌握了大量实验方法,积累了丰富的教改经验。共发表论文947篇,获荣誉称号377人次。积累模式实验的活动设计5789个,接待教学观摩767人次
这次模式实验研究,为进一步贯彻《规程》提供了经验,培养和梳理了典型教师的幼儿园,为幼儿园素质教育和全省教改的深入发展做出了贡献。
作者:王颖
第四篇:小班化教学模式、经验、启迪
(一)开展小班化教学是农村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
一、农村自然小班化的产生背景:
一是城乡教育的严重失衡,如今农村学校生源流失已是普遍现象,办学条件差是农村学校生源流失的主要原因,尽管教育部门加大力度向农村基础教育倾斜,通过加大农村教育投资缩小城乡差距。还通过教育资源整合,建立寄宿制学校,来适应农村教育形势。
二是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力,由于计划生育政策执行得力,农村人口出现了负增长。在学生数逐年减少的情况下,再经过布局调整,每个乡镇大多只剩下为数不多的小学,办学条件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是,一些农村家长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教育的重视度和期望值都急切走高,总觉得城里学校的教学质量一定比农村学校好,所以,近几年不断有农村学生通过“择校”进入城区学校。
三是城镇化步伐加快产生了一定的效应。随着城镇化的推进,部分生活条件较好的农户进城定居,同时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大多数农民进城务工,子女也随他们进城就读。
四是人们对“优质教育”的错误认识。他们认为学校规模的扩张和设备的充足就是优质教育,使农民家长们千方百1
计供子女进城上学,并弃田进城陪读。
二、农村小班化教学的优势:
1、有利于因材施教,教学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学生人数比较少,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学生的基础、心理、个性爱好、特长、能力等,这样在教学设计时就具有较强的针对性,而且也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对学生加强个别指导,与学生得到更充分的交流。在小班化的课堂上,教师可以面向每一个孩子。因为人数少,有的孩子在课堂上甚至有多次的表现机会,这样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大有裨益。教师完全可以对每个孩子的作业进行面批,在纠正错误的同时,可以对孩子的知识体系进行梳理,可以及时对孩子进行思想教育。因为人数少,教师在备课时可以更好的备学生,具体到人。在设计作业时可以分层次保证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就可以更好地进行个别化的教学。小班化教学由于课堂上增加了针对性,课后主要是个别辅导,为减轻师生负担创造了条件。教师通过反思可以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不留课堂“死角”。
2、有利于课堂互动,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小班化教学中,学生在课堂内所平均占有的时间成倍增加。这样,在课堂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讨论和交流,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这种互动是师生共同发展的动力。在互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达到自主、合作、探2
究性的学习,充分发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习质量,促进学生主动、健康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遇到教学内容需要用姿体语言来表示时,小班就有足够的空间来实现。相对来说学生主动研究、自主学习的时间比较宽裕。让学生主动认识到本堂课学了哪些知识点,如何把握它们,前后知识有何联系,即对知识进行内化,达到举一反三之目的。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质疑、表达自己的独立见解以及动手实践,有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提高。小班化为高效课堂的推进、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3、有利于学生质疑问难,提高学习效率。在小班化教学中,教师就能仔细耐心地倾听学生到底提出了什么问题,并从中选择有价值的题目,组织学生讨论,通过自主学习和相互学习得到圆满解决。只要教师不厌其烦,适时点拨,让学生无拘束地质疑问难,定能促进学生良好的个性发展,保证成功的教学。鼓励表扬是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手段,应善于寻找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不失时机地予以肯定和赞扬。时时与孩子们打成一片,共同学习、共同游戏,教师的微笑、教师的一句鼓励表扬会让学生志高气昂。以心交心,以情传情,学生积极向上的个性会成倍地予以发展。
4、有利于激发参与意识,引导积极参与。爱因斯坦曾说:教育应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们去负担。学生有了主3
动参与的意识,才能真正做学习的主人,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发展自我,小班化教学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提供了有利的保证。小学生由于缺乏生活的经历,有些知识的学习感到吃力,而且乏味、抽象。这就需要我们在教学这些知识的时候,组织学生参加一些实践活动,收集生活中相应的数学素材,为教学提供感性认识。
5、有利于创设多种情境,促进学生乐学。课堂中寓教于乐,既要注意“乐中学”,更要讲究“学中乐”。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从乐学到爱学。由于小班人数少,教师可以全面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征,可以对每个孩子施之以爱,使学生对老师有亲切感。“亲其师”就会“信其道”,从而乐于接受教诲,乐于投入学习活动,乐于与教师形成愉快的合作教学关系,开发出融洽的师生关系中所孕育着的巨大教育潜力。新课程也提出了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任务,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提供学生充分参与探索的机会,使他们在主动探索的过程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思想和方法。玩中学,利用丰富的游戏素材,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道理形象化,枯燥的事物趣味化,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增长智慧。做中学,设计富有情趣的活动,给学生更充分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动口又动手,把动手操作活动与大脑的思维活动结合起来,在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获得发展,提高课堂效率。问中学,著4
名的科学家波普尔认为:创造思维活动是从问题开始的,正是问题激发我们去学习、去发展知识、去实践、去观察。教师是学生学习上的服务者和合作伙伴,必须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孩子积极思考和主动质疑习惯。用中学,知识渗透于生活各个方面,创设用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之,小班化教学保证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有利于学生合作学习,培养合作精神;促进学生乐学,提高学习兴趣;保障互动教学的实施,发挥群体效应。这些优势如果能在平时教学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将收到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小班化教学模式
根据我学区各小学班额小、学生人数少的实际状况,我们推行小班化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特制定小班化教学模式,请各校试行。
本模式的设计思路:以学定教,以教导学,学教互动,做中反馈。教学环节:预学-展示-精讲-训练-应用
一、预学环节设计目的:让学生根据学习目标自主学习教学内容,同时完成教师在预习中所提供的尝试练习,或课5
前进行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综合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乃至终身学习的能力,达到“学中做”、“做中学”的效果。
教学流程:①学生根据学习目标完成预学,并提出预学质疑;②自主完成教师设计的预设课时练习或自习笔记;③开展一些符合课标要求的综合实践活动,如:查阅资料、社会调查等。
注意事项:①教师要熟悉课标与教学内容,并根据学情细化学生预学目标,设计课时练习或预学提纲; ②学习目标的设置,预习练习的设计要符合最近发展区,体现层次性;③预学环节的时间和活动方式,可根据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和制定,既可安排在课前也可在课内,但一定要可检查,可监督。④在预学环节,老师主要起指导、监督作用,学生在自学产生的问题留给学生交流解决,老师不轻易解答某个同学的问题⑤在实验初期利用一周时间对学生的预学习惯和方法进行培训和引导。
二、展示环节设计目的:
让学生展示、交流预习板块的学习成果,进行知识的迁移运用和对感悟进行提炼提升,这样可以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学习和交流,体验到收获的喜悦,体会学习的乐趣,并达到兵教兵的目的。
教学流程:(1)小组交流①学习小组交流、评价练习结6
果或学习心得;②交流解决练习中出现的问题或预学中困惑和收获;③收集小组内部不能解决的问题或本小组独到的见解。(2)全班展示①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独到见解;②全班讨论解决上述问题;③展示各小组在课前综合实践活动中成果。
注意事项:①学习小组的组成根据学校和班级情况灵活组合,建议采用一优二中一差的方式。②小组内部交流由组长组织,充分发挥组员的作用,尽量将问题在小组内部解决。③小组提出的在全班展示的问题一般属于小组交流后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的问题尽量让其他学生上黑板解答,如果有不同方法和见解应尽量给予展示。④在小组讨论时,教师要加强巡视,及时纪录学生预学、交流中产生的问题。⑤在全班展示中,教师起引导作用,尽量不直接解答。引导中鼓励学生发表自己见解,多给学生以积极的评价和肯定。
三、精讲环节设计目的:学生在预学、展示中获得的知识有些是模糊的,甚至是片面的,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加以确定和提升。在本环节中,教师根据预学、展示中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适时引导、适当点拨、及时总结,重点解决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暴露的问题或“做”中的错误,促进学生完善或全面掌握本课的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
教学流程:① 教师对展示中学生的讲评和讨论进行总7
结,起到释疑解惑的作用。②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对教学重点、难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分析。③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并对学习方法和学科技能进行指导。
注意事项:①教师精讲的时间尽量控制在15-20分钟以内。②教师精讲要把握三讲三不讲原则,三讲:讲易混点,讲易错点,讲易漏点。三不讲:学生自己已经会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③精讲的问题设计要体现层次性,要重视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四、训练环节设计目的
当堂训练是新教学模式一项重要环节,它能促使学生将刚刚理解的知识加以应用,在应用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并暴露学生对新知识应用上的不足,以便学生及时了解学习结果,及时矫正学习中的不足。
教学流程:①书面检测:进行与教学目标相一致的达标训练或检测;②口头检测:提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回答;③点评:教师对训练或检测结果进行点评;④讨论:学生对训练或检测中遇到的问题展开讨论。
注意事项:①训练或检测的题目类型与预学时的题目相似,难度相当,问题不宜太多。问题设计要兼顾两头,做到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②要让部分学生进行板演,板演的学生以中等和中下为主,以便更好地暴露问题。③达标训练8
或检测由小组长负责批改,出现问题较多的题目尽量让学优生进行讲评,教师适时总结并给予恰当的评价。④要结合训练或检测题规范解题格式,理清解题方法。
五、应用环节设计目的
本环节是课堂的延伸、拓展、提升与跟踪,让学生在参与知识的拓展应有或综合实践活动中,通过研讨问题,拓展提升,动手实践,达到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
教学流程:(1)知识性应用:完成指定任务(如完成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探究性、综合性练习)(2)拓展性应用:①用所学知识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模拟生活情景);②通过知识学习明白做人做事的道理;③用所学知识完成综合实践活动与科学实验活动(如做家庭小实验、做社会调查、进行小课题研究)。
注意事项:①本环节可安排在课的末尾,如课末适当安排一道探究题,也可安排在课后,如应用性综合实践活动等。②研讨的问题不宜太难,既要有基础知识的直接运用,也要关注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③要指导开展拓展学习与成果的交流分享、评价。
(三)小班化教学的启迪和经验
小班化教学模式促使教师的教学行为实现了四个转变:
一是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人数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站在讲台大讲特讲,而是走到学生中间建立学习共同体、互助体是最实际的选择。这样一来,不仅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传统角色,而且也促成了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二是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课堂不再是教师主讲的课堂,而是学生自主探究的课堂。教师把教学的重点放在揭示知识的形成过程上,让学生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判断、比较、选择及相应的分析、综合概括等认识活动去获取知识、训练思维、发展能力。三是由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教学中,教师作为学习共同体,深入到学生中间,把主要精力放在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培养学习兴趣、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上,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四是由重“学科”向重“学生”转变。学科教学一定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要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教学过程中注重信息和情感的交流与沟通,师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教师只做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在与学生的关系上是平等的,是平等中的首席,始终把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人格独立的人,有个体差异的人,个性丰富、富有潜力的人。
小班化教学促进学生四种学习方法的落实:
由于班额小,小班化的课堂教学很好地抑制了教师满堂10
灌的行为,迫使教师走下讲台,所以新课程倡导的“启发式、探究式、参与式、讨论式”四种学习方式在小班化课堂上得到了落实。四种学习方法的落实使学生感受到了生动有趣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博采众长,改正错误、弥补不足。小班化课堂教学使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的“参与度、亲和度、自由度、整合度、练习度、延展度”六大特征得到了很好的体现,真正给了学生学会学习的时间和机会。小班化的课堂更能发现和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使他们人人都成为“创造者”,学习更扎实、更真实。学生能根据自已对知识的渴望进行探究、学习、生成知识,更能结合自已的生活实际走出课本,融入生活,学会学习的同时,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做人。小班化的课堂是充满爱的课堂,是充满阳光的课堂。
杨河学区小班化教育管理文本资料
第五篇:幼儿园教学模式和教学案例研究
1.简述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发展观与学习观。
答: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具有一种强烈的、天赋的内在潜力,这是一种本能自发冲动的生命力,促进着儿童不断发展。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发展观和学习观表现在:
1、儿童发展具有“胚胎期”。心理胚胎期是人类所特有的,是出生之后形成的最初心理萌芽期,是儿童通过无意识地吸收外界刺激而形成各种心理活动能力的时期;
2、儿童发展具有阶段性。蒙台梭利是以发展观点看待儿童的,儿童处于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中,这种发展呈现出阶段性。儿童心理的发展分为以下三个阶段,各个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第一阶段(0--6岁)是儿童各种心理功能的形成期 第二阶段(6--12岁)是儿童心理相对平稳发展的时期,是儿童有意识地学习,增长学识和才艺的阶段。第三阶段(12--18岁)是儿童身心经历巨大变化并走向成熟的时期;
3、儿童发展具有敏感期。儿童在某个年龄期间会对某种特定技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及学习能力,蒙台梭利将这段时期称为“敏感期”;
4、儿童发展和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蒙台梭利认为,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是福禄贝尔所推崇的游戏,“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4、儿童发展和学习是在“工作”中实现的:蒙台梭利指出,活动在儿童心理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儿童最主要的活动不是福禄贝尔所推崇的游戏,“工作”才是儿童最主要和最喜爱的活动,而且只有工作才能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并促进儿童心理的全面发展。
蒙台梭利认为,儿童工作与成人工作不同,儿童工作是内在本能的驱使,遵循自然的法则,儿童工作以自我实现为内在工作目标和动力,没有外在目标;儿童工作是一种创造性、活动性和建构性的工作,儿童工作是他自己独立完成的、无人可以替代的工作,儿童工作是适应环境、以环境为媒介来充实自我、形成自我并塑造自我的过程,蒙台梭利关于儿童的教学观表现为:
1、以儿童为中心。提倡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经验为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2、不教的教育。让儿童自发性地主动学习,自己建构完善的人格,实行自我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零至六岁幼儿会出现特定的喜好倾向,若顺着敏感期掌握最佳的学习时期,即可得到最大的学习效果。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教师的工作是观察儿童内心的需要,为他们设计环境,示范教具,做学习的准备工作。
5、完全人格的培养。透过环境的设计、教具的操作,使儿童一步步建构完善的人格,为完美一生奠定品格和智慧的基础。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如果儿童专心的时刻被打断,就会养成虎头蛇尾的草率习性,如果尊重儿童的需要,允许他延长工作时间,则能自然地培养儿童的专注力和持久性。
7、混龄教学。不同年龄儿童能大教小,小学大,彼此会相互模仿、学习,可养成儿童乐于助人的良好社会行为。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蒙台梭利教具种类繁多,这些教具并非是教师用来教学的工具,而是儿童工作的材料,丰实的教材就是蒙氏教具,也可以说教具是对教材的补充,儿童透过由浅入深操作教材,从自我重复操作练习中,建构完善的人格。
2.如何理解蒙台梭利教学内容的要点和联系?
答:教学内容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团体教育活动内容,二是区域教育活动内容。团体教育活动又称为线上活动,主要是教师和儿童一起在线上围成圆圈进行的综合主题活动。团体活动的内容丰富多彩,主要是走线,走线的目的是让儿童身心放松,调整注意力,自我控制的协调和生理、心理的协调,达到平衡稳定而进入学习状态。团体教育活动还可以根据儿童发展的情况、儿童周围环境变化的情况特别是自然界变化的情况和社会变化的情况进行多种安排;方式和手段多种多样,可以通过语言活动、身体活动来进行,可以通过艺术创造来进行,或者外出参观访问来进行。
区域教育活动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生活教育、感觉教育、语言教育、数学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历史地理教育和艺术教育等,儿童在不同的活动区域自由选择、操作不同的教具。教师提前为儿童准备好活动环境,儿童通过自发活动提升自我。区域教育活动有一个重要的原则:将所有区域或教育活动的内容都物化为符合儿童特点的幼儿操作的活动材料。教师精心准备的“环境”和“活动材料”来实现促进儿童的发展。教育内容由五个方面组成:
一、日常生活教育:教室常规;生活礼仪及社交行为;对环境的关心;对自己的照顾;大肌肉的运动;动作协调。实际日常生活练习是蒙台梭利基本课程中非常重要的内容,是其他课程的基础。
二、感觉教育:从出生之日开始,儿童就处于刺激丰富的环境中。儿童用感官无意识地接收各种经验,并纳入心灵中。根据蒙台梭利的观点,儿童两岁以后,就可以借助一些为他们精心准备好的具体材料,能进行分类。感官经验能改进并迅速增强儿童的感知觉,为进一步的智力发展奠定基础。
三、语言教育:语言是智慧的工具,也是智慧的途径。语文教育的目的,可帮助儿童使用正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善于表达的人,不仅能更快吸收新的信息,而且能尽快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语言是促使人类进步最有力的工具,是影响儿童未来发展的最大动力,儿童的语言不是双亲传给的,是出生后从环境中学来的。语文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儿童的认读能力、书写能力、听、说能力、欣赏文学能力,重点在于帮助幼儿早期阅读并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四、数学教育:数学思考能力起源于许多在学习数学之前就经历过、看起来与数学毫不相干的活动。蒙台梭利认为,秩序、精确和顺序感来源于生活。而感觉材料为她所说的“数学头脑”奠定了基础。数学上的顺序开始于对熟悉的感觉经验的扩展。
五、科学文化教育(包括美术、音乐、地理、历史、动植物等知识和能力):科学文化教育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景象,由能量、空气、岩石、水、生命、大人、幼儿等等组成。这种宇宙观遍及蒙台梭利的所有工作中,包括她的想法和教育方式……这种宇宙观应该属于整个蒙台梭利教育活动:它给了我们开启工作中共享方向和一致目标的钥匙。
五个方面是各有侧重点又是相互联系的。
3.谈谈如何应用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教具。
答:教学材料的发明和教具的使用,是蒙台梭利教学模式中最为显著的特色。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儿童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增加活动难度。这使儿童在过渡到需要更多步骤和判断的活动之前,获得对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蒙台梭利课程是儿童驱动而非教师驱动的,因此学习材料本身不能预示儿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活动材料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而不只是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课程。蒙台梭利认为,神经、肌肉和身体运动、认知发展之间有关系。在蒙台梭利教室里,儿童主动参与操纵学习环境时要做的事情,包括抬东西、搬运、维持平衡、堆东西、倒水、打扫、装配、度量各种物体。
蒙台梭利的教学材料通常是由简单到复杂,随着儿童新经验的逐步获得增加活动难度。这使儿童在过渡到需要更多步骤和判断的活动之前,获得对技能、材料或概念的控制感。蒙台梭利课程是儿童驱动而非教师驱动的,因此学习材料本身不能预示儿童的发展。向儿童呈现活动材料时,必须根据儿童的兴趣和已有的活动技能,其目的是让儿童获得成功和独立性,而不只是完成事先设计好的课程。除了从简单过渡到复杂以外,蒙台梭利材料为儿童以后的学习提供支持或间接的准备。例如,度量粉红塔或红柱子等在大小上相互关联的材料,可为儿童以后理解10以内的数字提供间接准备,因为度量这些材料需要运用10个要素。用三个手指抓旋钮圆柱体,有助于将来学习书写。将一个大容器中的水分别倒在三个大小相等的小容器中,可以为学习分数和除法提供间接准备。还有应用的教具要具有代表性的:如:一是衣饰框架,主要是让儿童练习扣,系动作包括内外衣、鞋子、皮带、扣带;二是小地毯,儿童铺卷地毯的动作练习,与其他教具配合运用。
4.根据蒙氏教学模式找出对本园实验教学启发的要点。
答:蒙台梭利教学是一种以儿童为中心,蒙台梭利教学法本质上是一种个别化的教育。这一点,对于我国传统的集体教学是一个不小的冲击。集体教学的最大优势,可表现为:一是可以造成非常好的信息传递和集体共享。这里的信息传递将不仅仅是单向、双向或多向的流动,而且具有生成性,因为每一个人在共享环境中都是积极主动的建构者;其次,就信息本身而言,它不仅包括了知识,也包括了态度、观念等等动机的和评价的因素;最后,它有助于形成一个具有稳定性的、彼此心照不宣的班级文化传统。因此,集体教学确实具有个别化教学所不能代替的优点,如果二者能够真正联合起来,可以达到相得益彰的效果。 蒙台梭利教学法有五个法则:
第一个法则是秩序法则,要求物品的摆放要规范,有秩序,满足儿童对秩序的追求,促进儿童秩序的完善;
第二个是独立法则,因为幼儿出生就追求独立,独立是自由的先决条件,儿童获得独立越早,就越早迈向自由;
第三个法则是自由法则,蒙台梭利把自由看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权利,应让儿童自由选择工作,自由选择可以增加自信心,可以导致自我控制;
第四个法则是专心法则。由于儿童选择了自己喜爱的工作,所以就导致了专心和自控;第五个法则是重复练习法则。因为幼儿是自由选择的,在兴趣的驱使下很认真去做,反复去做,在不断的重复工作中得到发展。
这五个法则在我们的班级管理,幼儿发展过程中也是很需要的。我们现在在集体教学活动外,也要加强区域活动,角色游戏的开展,我们应不断的把蒙式的教学法则和教学方法使用到我们教育工作中:如:
1、以儿童为主;
2、不教的教育。
3、把握儿童的敏感期。
4、教师扮演协助者的角色。
5、完全人格的培养。
6、尊重儿童的成长步调
7、混龄教学。
8、丰富的教材与教具。
5.设计一个蒙台梭利教学活动,并对案例分析找出其优点和不足。
中班美术活动:装扮新年的教室
活动目标:
1、幼儿运用各种工具、材料,大胆装扮美丽的教室。
2、积累使用剪刀的经验。
3、幼儿在活动中愉快地进行创造、表演。
活动准备:
1、铅画纸、各色皱纹纸、蜡光纸、卡纸、即时贴。
2、水粉颜料、各色油画棒、牙刷、杯托、纸杯、擦手的湿毛巾、剪刀、糨糊、双面胶、透明胶、小箩筐(人手一份)。
3、音乐磁带、各种花盆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热闹的新年即将来临了,今天幼儿园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要和我们一起来装扮新年的教室,把你们的本领表现给他们看,好吗?让客人老师们看一看,哪位小朋友的手儿最灵巧,最能干。
二、介绍材料及用法
这儿有一些材料,大家看一下,你们都认识吗?是什么材料?怎么使用它?可以怎样来打扮教室?
三、装扮新年教室
1、装饰背景
我们的教室虽然又大又漂亮,可是就没有新年的热闹气氛,老师想借用一下你们灵巧的双手,把它装扮成一个热闹,漂亮的大教室,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装扮我们的教室。
2、剪贴操作
小朋友们真能干,把教室装扮得真热闹,我们一起再来做些漂亮的花,让教室变得更美些,好吗?
老师给小朋友们准备了许多材料,请小朋友去选择自己喜欢的材料,继续装扮美丽而热闹的大教室,好吗?
师生一起用各种材料再次装扮教室。
四、活动评价
教室装扮好了,请小朋友看一看,你觉得教室的哪里最漂亮?为什么?哪里还需要改进一下?(自评、互评,师评)
五、游戏:新年晚会(播放音乐)
小朋友们,我们一起来庆祝新年的到来吧!把这美好的一刻拍下来,好吗?(小朋友自由表演节目,与客人老师合影留念。)
活动评析:
这是个典型的蒙氏教学活动,非常自然而有序。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借助“装扮新年教室”这一新颖的题材,我设计并开展了此活动。
优点:我为幼儿创设了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让幼儿自由选择各种工具、材料,积极、大胆、主动地进行操作、创造,共同装扮美丽,热闹的教室,通过这次活动,不仅提高了幼儿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提高了幼儿感受美、欣赏美进而表现美的能力,最后在愉快、轻松的新年晚会表演中结束活动,让幼儿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不足:让幼儿交流讨论的机会还不是很多,比如在第二次装扮教室(剪贴操作时,可以让幼儿集体讨论或分小组商议一下,相互讲讲自己的想法及如何使用各种材料,让教室变得更美更热闹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