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

时间:2019-05-12 12:32: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

第一篇: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

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

2012.11.1日下午,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活动主题:整合教材,铺陈叙史。活动内容:朱郁敏老师执教《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成立》;评课与研讨。参加研讨的主要是本年度高三新教师,以及部分其他年级教师,20多人,建平世纪中学校长也全程参与了听课。但仍有个别第一年执教高三的老师未能参加活动。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评课实录

2012年11月1日13:00建平世纪中学朱郁敏老师执教《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课后听课教师以“整合教材、铺陈叙史”为主题展开研讨。

朱郁敏老师:本课的设计思路是关注课本,突破考纲。首先完成对知识点的巩固和梳理,然后进行两个难点临时政府、临时宪法、临时大总统的“临时”含义解读和辛亥革命的评价突破。微观上主要考虑在知识点的铺陈过程中学生如何形成对知识解读的能力;宏观上从1840年至辛亥革命作为一个阶段进行复习,培养学生宏观掌握历史的能力。

吴老师:利用学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整理知识,解读历史,作为高三教学思路和方法值得学习、借鉴。但课堂中ppt上的材料和文字偏多,教学重点不够突出,教学设计时可以考虑充实围绕主题,搭建教学内容框架,用正板书侧重呈现核心内容和知识结构;教学中着重讲过程,析因果,创场景,设问题,顺逻辑,逐层推进,把历史演变及其因果关系讲清道明,把思维、方法和价值观,渗透到学习历史的过程中,把历史意识、思维镶嵌在新知的建构过程里;教后要留给学生复习以抓手、路径和目标。教学设计与教学,要关注学情,给学生留有思考、消化和巩固的空间。

刘老师:在集体备课过程中也尝试各种方式。选用提纲式复习方式来夯实基础知识是出于高三复习是比高二学习更深层次学习的考虑,目标是既夯实基础知识,也可以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做更进一步认识和能力的提高。

吴老师:高三历史教学有效性,即是预期目标与实际教学效果相符合。要做到以下三点: 第一步,明确教什么?依纲扣本,寻找主题。第二步,整合教材。理清线索,构建逻辑,整理思维。

第三步,重视历史过程,夯实基础,给学生以抓手和学习方法和路径。不要好高骛远,紧抓基础知识,区重点以下学校在学习、复习和练习过程中要循序渐进,点点积累,逐渐提高。

钱洪海老师:对于《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这节课教材整合,每一目的逻辑关系比较清晰,因此可以基本按教材授课,在细节上进行小小变动。朱老师授课的亮点是对“临时”一词的解读,因为没有正式宪法,是暂时性的现代民主政治,让学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胡红星老师:高三的课应该在宏观上下功夫,使知识联系更紧密,让学生有形成大历史概念。吴老师:高三历史课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要关注,有的老师往往重视细枝末节,太微观了,但教学主题不突出,历史脉络不清,核心内容点拨、落实不到位,课堂看似丰富,但是课后问学生学了什么,很多学生甚至连课题都不知道!。从历史主题、逻辑和学科特质和认知规律思考,建议教师多用剖题法,来执教高三历史课,效果一定不错的。例如这一课的内容处理上可以是首先问学生课题的基本内海和外延?进而引领学生思考第一目是什么?第二目是什么?第三目是什么?三目之间存在怎样的逻辑?具体教学中,不要忽视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引导学生用好教材,指导学生解读好教材中的大字小字内容、各栏目与正文内容之关系?甚至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与测评中第一题,指导学生就题目中三个关键时间1894年、1905年和1911年,来叙述辛亥革命过程。结合第二题引领学生认识辛亥革命地位和作用;也可以就教材中观点,适当拓展“辛亥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落入”还是“夺取””展开讨论,也可以结合探索与争鸣题引导学生思考,融通教材,贯通历史,还可以为学生学习民国社会转型埋下伏笔,做好知识铺垫。如果感觉还有不足,可以再适当增加史料,设置问题,但都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以便学生能更好内化知识。朱幸福老师:听过朱老师的课,引发了我对高三复习的四大困惑:

第一,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定位。二期课改强调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那么教师如何主导?学生主体地位如何体现?教材内容丰富,往往会一讲到底。

第二,高三复习教材基本知识如何梳理?有人对着考纲划书,这样做的积极效果是学生会找到考点对应知识的相应位置。朱老师是用提纲式的方式,体现知识体系中的逻辑关系。

第三,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关系。传统教学手段,如板书设计等传统教学手段如何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紧密,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第四,过去的历史现象必须通过相应的教学手段呈现,寻找一定资料进行补充,材料如何用?如何根据材料设计问题才能实现有效教学。

李慧老师:听朱老师的课感觉语速适中,符合学生认知水平。从内容上可以用几个问题深化学生理解。宏观上,引导学生思考在现代化的历程中,为何中国的民主之路如此艰难?为何在西方如此顺畅的民主在中国却行不通?中观上,中国为什么走上革命之路,揭示中国历史发展的特殊性,突显主旨。微观上讲解具体事件,讲历史必须讲人,否则会空。用革命者个人的行为、情操来说明中国外迫型的现代化特征。吴老师: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要有耐心,要留白,给学生思考空间。但活动目标要明确,即按照考纲要求,根据学科特点,侧重讲好历史常识、常规、常理。

魏玥老师:朱老师复习思路清晰、知识梳理扎实。在复习过程中往往会出现学生混淆知识点的现象,所以基础知识的落实要视学生情况而定策略。

黄培红老师:在高三复习过程中铺陈敘史有多大作用?如何铺陈叙史?铺陈叙史必须以学生思维和解题能力的培养为目标。在处理技巧上,要培养学生的大历史观意识。可以在复习时给学生一个单元总结性的知识结构体系。黄老师建议用提纲作为作业,然后第二天针对问题教学,可以更深入,解决效果更好。辛亥革命的评价处理的过于仓促,材料的作用价值可以更大化,“虽然„„,但是„„”这部分材料与教材内容比较,设计非常好。

吴广伦老师:高三阶段要想出成绩,对于很多学校,要重视教育和管理,甚至三分教学,七分管理,要对学生刚性管理、柔性引导。把教学和管理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教学。就刚才教师的困惑,谈谈个人看法:

一、教师主导:知识整合过程中要注意建构逻辑关系。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严格按照考纲和教材安排内容,指导学习方法和思路,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主题、思路和方法,引导和推动学生活动;学生不会做,教师可以先示范;然后再推动学生主动做,尤其是作业,要纠正学生的错误和思维定势„„

二、作业练习:作业(练习册)教师必须先做,进行挑选。教师做不出的,学生一般也做不出,这样的题目本身不严谨,可以删掉或不用,师生也可以一起批判或改造有关习题。选择试题,组合试卷时按照教材内容和考纲,依纲扣本,回归教材,帮助学生理解历史内涵和外延。

三、建构理论:教师要多积淀些历史理论,如唯物史观、全球史观、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等;熟悉生活,对一些历史现象与问题,要引导学生怎样学习和思考,补充的史料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适切。

四、过去历史事件与现象呈现:围绕主旨,用递进的问题进引导学生归纳、理顺、思考历史,方法论应渗透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避免贴政治标签;要把教学的过程看作是的心与心沟通的过程和加深感官刺激的活动,有效教学应多感动学生,启发学生。多媒体和史料的结合是现代化的结果,但也为少数老师应付教学带来方便,怎样运用,需要用心用智。

吴老师建议高三复习,破题法非常有效。以本课为例,何谓辛亥革命?教师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这一概念,尤其是辛亥革命的时间范畴,以加深学生的认知和;理解。最后吴老师点拨了本课教学思路。

一、辛亥革命

何谓革命?革命需要怎样形势和条件?清末革命力量怎样积聚和壮大起来的?

1、革命要有领袖,领袖是谁?孙中山

孙中山是如何由一个改良主义者走向革命?可补充孙中山上书李鸿章的史料。孙中山如何由一位青年成为一名革命领袖?补充广州起义和伦敦蒙难的资料。

2、革命领袖靠什么组织革命力量?革命思想,共同的信仰。如报刊、舆论等的资料。

3、革命组织有哪些?兴中会和同盟会 二者的区别,名称、地点、纲领。

4、要革命就要有武装力量,即军事准备。革命党人有哪些武装活动?

二、革命高潮:武昌起义

起义时间、地点和人物。武昌在哪里?强调湖北军政府,武汉三镇以摧枯拉朽之势,革命胜利。可以结合地图,认识影响。

三、革命成功后的政权:华民国的成立时间 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适当补充材料分析内阁制与总统制的区别,让学生理解民国的含义,以及对制度的创新、实践及其历史地位等。

四、辛亥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

革命果实为什么是“落入”袁世凯手中?为什么袁世凯会获得几乎全票通过公选?

五、讨论: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辛亥革命有什么功绩?评价辛亥革命。武昌起义是偶然还是必然?为什么说辛亥革命开创了近代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听课教师一致肯定朱郁敏老师学案设计方式引导学生,思路可取,给学生抓手。铺陈敘史深化教材内容非常可取,把握好教材和考纲,融通教材,贯通历史,是进行有效复习的关键,本节课的有些做法值得学习参考。

第二篇:县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在楚门中学举行

县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在楚门中学举行

为了加强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的针对性,提高政治复习的有效性,县高三政治二轮复习研讨会在楚门中学举行。来自我县的高三政治教师参加了此次会议。

研讨会在楚门中学丁新兵老师执教的专题复习课《文化创新》拉开帷幕,丁老师通过对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化的继承性的联系导入“文化创新”,紧密结合考纲要求,不断呈现本课的高考考点知识,分析考情,将高考习题与课堂教学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时刻感受到文化创新的的现实意义。丁老师对教学内容的准确把握、对知识的有效落实,得到与会代老师的高度评价。

研讨会上,与会老师不仅对丁老师在背景材料不变的情况下,多角度设计设问,并进行解题方法的指导表示认可;也对丁老师通过浙江省高考陈题主观题的训练来巩固知识和解题方法的指导表示赞许。同时,与会老师对该课需要进一步优化课堂结构,加大课堂的容量提出了指导意见。

研讨会上,我县3校根据所在校的实际情况,就二轮复习的备考规划、重点做法分别作了详细的工作汇报。

县教研员冯根水老师主持了会议并作总结发言,他要求与会教师在二轮复习中要以浙江省学科指导意见和高考考试说明为依据,严格执行二轮复习备考规划的要求,同时3校间要做好相互间的资源、信息共享,互通有无,为2015年高考有所突破做出应有的贡献。

楚门中学 王克良

第三篇:铜仁市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研讨会在思南县民族中学举行

铜仁市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研讨会在思南县民族中学举行

4月18日,由铜仁市教育局主办,思南县教育局、思南县民族中学承办的“铜仁市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研讨会”在思南县民族中学召开。来自全市各县(区)的高中学校领导、高三各学科教师代表、教育局教研员等300多人参加会议。市教科所所长唐文建、副所长陈健、教研员张桂莲主任、思南县教育局副局长罗亨武、教研室主任张钟富、副主任王凌等领导出席会议予以指导。

研讨会分三部分进行。

第一部分:举行启动仪式。仪式由思南县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王凌主持,县民族中学党委书记、校长周贤宽同志致欢迎辞,市教科所唐文建所长、思南县教育局罗亨武副局长作了指导讲话,之后,对研讨会相关事项作了安排。

第二部分:各学科高考专题复习示范课。由铜仁一中蔡勇勇、冉群光、王建林、杨光荣、刘刚,思南中学何能侠,铜仁市民族中学罗慧,思南县民族中学赵云、刘丽,思南第八中学田昭晖,思南第九中学蒲云波、思南县梵净山中学王有强等12名高三优秀教师,根据目前高考第二轮专题复习和冲刺的特点,结合学科行色进行了教学示范课展示。

第三部分:2014年高考专题复习讨论及经验交流。与会的各县(区)教研员和各高中学校的300多名高三一线教师,分学科对如何上好高考专题复习课、如何破解高考复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困难,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和经验交流。

本次研讨会的成功举办,正值2014高考进入专题复习的关健时刻,全市教学精英聚集一堂,同展高效课堂之风采,共探高考备考之良策,必将为全市的教育科研、各高中学校的高考备考及全市教学质量上新的台阶作出积极的贡献。(思南县民族中学:赵云)

第四篇:台州市通用技术高考复习研讨会在洪家中学顺利举行

台州市通用技术高考复习研讨活动在洪家中学顺利举行

2008年9月8日-9日,台州市高中通用技术学科高考复习研讨暨选修课程培训活动在椒江区洪家中学举行。来自全市的各个学校的通用技术教师及各县市教研员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本次研讨活动由台州市通用技术教研员郑筱君老师主持,洪家中学陈志明校长致欢迎词并介绍了学校的情况,省教研员管光海老师也应邀参加此次活动。

9月8日,洪家中学金敬进老师以及临海六中林海敏老师分别以《正投影与三视图》和《控制类分析题的答题方法》为主题开了两节复习课教学的研讨课,并谈了自己的教学设计思路及课后反思,课后老师分组展开了热烈的讨论。黄岩中学的应良志老师和临海市回浦中学的蒋伟亮老师分别对《电子控制技术》和《家政与生活技术》两门选修课程的课程标准、教材结构以及开设要求等做了详细的介绍,并对课中案例在高考复习中的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9月9日,台州中学刘德岳老师结合会考试卷的命题思路进行了高考要求解读,为大家的高考复习提出宝贵意见。省教研员管光海老师针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给与会教师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并提出应对的态度以及策略,使与会教师在如何把握课程教学方向及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等问题方面受到了很大的启发和帮助。

本次会议研修内容丰富,对最后冲刺阶段的通用技术复习工作及高三的选修课程开设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

第五篇: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讨会在一中西校举行

主题单元教学的有益探索

——长清区举行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讨会

精读课怎样上?略读课怎样上?主题单元怎样设计?怎样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学生思维?针对这些问题,9月24日,长清区初中语文主题单元教学研讨会在一中西校区举行,来自全区近二百名语文教师参加了这次会议。

大家首先听了两节《秋天的怀念》,来自一中西校区的王芳老师和区实验中学的贾丽老师同课异构,为大家呈现了精读课的设计。王芳老师充分利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多学少教和以学评教四步导学教学模式;而贾丽老师则充满了亲和力,通过创设情境,指导品读方法,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接着,万德中学的刘其美老师以《头脑风暴,让我们一起走进略读课》为例与老师们研讨略读课的上法,字词积累,整体感知,学法运用,反馈检测。三节课展现了三位老师的不同风采和三个团队的集体智慧,带给大家许多理念上的碰撞。

市初中语文教研员杨宏丽老师对我区“主题单元教学”的课堂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三节课进行了切中肯綮的点评。杨老师强调:一是方法指导和运用都要到位,二是备课、教学要有单元意识,三是建议略读课以学案方式加强落实。董老师最后对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并对近期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本次研讨会,为我区初中语文老师提供了三节不同类型的课例,对深化我区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

(长清一中西校区:魏先中)

下载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word格式文档
下载第9周+高三历史教学研讨会在建平世纪中学举行.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