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口需要科学统筹,和谐需要全民共建
人口需要科学统筹,和谐需要全民共建
--延安路街道计划生育工作汇报
延安路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口计生委的精心指导下,在相关部门的大力配合支持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围绕辖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重抓“机制、基础”建设,努力建立“依法管理、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夯基础、攻难点、树典型、抓落实,为辖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创造了良好的人口环境。现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人口计划执行情况
截止2010年 9月30 日,辖区总人口22419人(其中:常住人口 8859人,流动人口13560人),出生人数308 人(其中:常住人口 196人,流动人口112人), 出生符合率为99%,出生人口统计准确率100%。
二、抓机制建设创造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环境
1、领导责任机制
街道党工委始终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不动摇,不断创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体制、机制、手段和方法。街道党工每月召开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专题会议,会议上重点对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总结,对下一阶段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梳理。今年年初街道党工委与各社区签订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每周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解决计生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多次就人口计生工作的难点、重点问题进行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形成了街道计生领导小组成
员各负其责的工作机制。在认真贯彻落实计生工作的同时实行“一岗双责”制度,形成人人参与计生工作的良好工作制度。
(二)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建立由有关部门联系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加强部门沟通,明确各部门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的职责,做到有安排、有落实、有考核、有兑现,形成了计划生育条条有人管、块块有人抓的联动格局。充分发挥各部门优势,加大对干部的宣传培训力度;出租房屋管理中心将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纳入出租房屋管理之中,做到出租房屋信息资源共享;民政将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纳入到帮扶救助体系中;通过多方合作,使计生部门唱独角戏向党政领导、相关部门、广大群众和全地区齐抓共管的转变,让“独唱”成为了“合唱”,使计生工作逐步走向多元化。
(三)健全经费保障机制:
在街道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优先保证了计划生育各项经费的投入,单独为计生办开设了网线,为各社区的计生站配备了专用电脑,统一订阅报刊杂志,制作了板报和宣传用品。2008年-2010年核拨经费497226.08元,做到了专款专用,为延安路地区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了财力保障。
(四)健全考核激励机制
进一步体现计划生育目标责任考核的科学性,实行年终考核与平时调研和来信来访调查相结合,分类指导与分线指导相结合,定性考核与定量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半年初评和年终总评制度。严格实行“一 票否决”,对实绩明显的重奖重用。
三、抓网格建设,创造流动人口计生管理服务新格局
年初天山区把延安路街道定为天山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示范点的街道,街道党工委首先以统筹管理、服务到人为目标,把 2
社区细分为若干网格,将行政、企事业单位、个体商铺、居民住宅和建筑工地等单位从业人员分别划分到各对应网格,落实“划片包干、标准量化、定期考核”制度,明确网格责任,实行动态监控、管理和服务。以社区为单位,明确各级责任,建立了“社区责任人--计生协管员--信息员”三级管理责任制。责任人由社区居委会主任担任,负责整个社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社区协管员专职负责计生服务和管理工作,信息员由楼栋长和计生协会会员担任,专门负责流动人口计生信息报送和监督工作。全社区基本形成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全面覆盖。按照社区、单位、流动人口管理要求,落实直管、托管、协管“三条线责任”。同时强化部门协调配合,以综治、计生、房管中心、派出所等部门为重点,积极构建责任部门“一盘棋”共同管理的工作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天山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证暂行办法》,对流动人口实行“一证通”管理和服务模式,以《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证》的形式将流动人口按居住年限分类管理和服务,持有《管理服务证》的流动人员与户籍人口同等对待,可享受市民化的服务,做到同服务、同管理2010年共计办理发放了52本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服务证。
深入开展优质服务。真正做到了优质服务活动、宣传培训、免费检查上门、送宣传资料上门、手术随访上门、调查咨询上门。开展“三走访三结合”工作,把免费生殖健康检查送到育龄群众家中;优质服务始终做到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面向辖区所有育龄妇女、坚持上门服务、服务流入人口与常住人口一个样;服务弱势群体与居民一个样;服务患者与健康人群一个样。做到了“三个坚持三个一样”。每年的4月份为辖区的纯居民、低保户、流动人口,三年共计为12188名已婚育龄妇女进行免费“三查一治”工作。在此检查中免费为各族群众发放了避孕药具3060余盒。发放宣传品830余份、宣传资料2400余 3
份。通过这次妇检活动使自己掌握了辖区育龄妇女家庭的基本收入情况、就业情况初步有了解。此次活动扩大了宣传面,增强了流动育龄妇女的计划生育意识和自觉性,加强了社区与居民之间的联系,为今后的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国家PADIS流动人口系统的启用,对实现全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一盘棋”奠定坚实的工作基础。充分利用流动人口计划生育信息交换平台,有效地加强了流动人口计生管理和服务工作力度。加强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及时录入流动人口信息,及时掌握了两地“信息”沟通,提高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水平。
四、抓载体建设,构建优质服务体系
严格执行计划生育群众纪律,严格执行群众办事首问责任制。切实维护群众人口计生服务权益。严格执法程序,规范执法行为。计生办3人参加了市法制办举办的依法行政培训班,提高干部依法行政能力,明确了办事程序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将群众普遍关心、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信息及时向社会公开公示。依法推行政务公开,为各社区更新制作了计划生育公开公示栏,公开生育政策、奖抚政策、办事程序、社会抚养费征收标准和群众生育权利义务“五公开”制度,方便群众查询和监督。充分发挥政务热线、咨询热线、举报热线、流动人口服务平台的作用,把计生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自2003年以来,街道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奖励优惠政策工作,不断完善有利于计划生育的利益导向机制。目前,辖区行政事业单位计划生育保健费落实率为100%;退休计划生育奖励金落实率100%;国有企业计划生育保健费落实率为100%;退休计划生育奖励金落实率100%;非公有制企业计划生育保健费落实率为90%;退休计划生育奖励金落实率85%;城镇无业居民计划生育保健费落实率为100%。纯居民和低保户领证家庭中符合条件的2008年422 人,44900元;2009年501人47840元; 4
2010年223人21605元。1146兑现了计划生育奖励金113860元。
五、抓街道职能建设,拓宽优质服务领域
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家庭”和“大联合、大宣传、出精品”,把宣传贯穿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全过程,通过部门协作、相互交流、传媒共振、网络联动营造浓厚的宣传氛围。街道计生办与和顺物业签订协议联办小区广播宣传,用维、汉两种语言广播宣传法律法规,效果显著。
几年来街道计生办与武警边防学校签订共建协议,使长期为辖区家庭困难家庭学生帮扶就学,为弱势群体家庭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部队与街道计生办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宣传同国情,同“关爱女孩行动”和“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帮扶计生贫困户相结合和宣传教育工作结合起来。逢年过节走访慰问辖区的计划生育困难户。开展了“构建和谐家庭、帮扶对象结对子”活动。在特困、下岗工人、残疾人、孤寡老人、危重病人等计划生育家庭中开展了帮扶活动,对辖区47名家庭困难儿童进行了帮扶资助学费、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等,累计资助金额达12400万余元,使他们感受到了计生办的人性化管理和亲情化服务。大力开展普及预防出生缺陷科学知识宣传活动,在辖区利用广播宣传、板报授课宣传,开展出生缺陷一级预防的宣传、咨询及实施妇女孕前和孕早期补服“福施福”等出生缺陷早期干预措施活动,同时制作了2000余张出生缺陷干预宣传单,通过新婚期和孕产期培训,将其发放到准妈妈的手中,让他们及时了解掌握知识。
通过上级部门的明察暗访,干部的综合能力有所提高,对群众的服务意识也有所提高;同时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起到了抓行评、促行风、兴行业的效果。每月按时在天山区人口计划生育家保中心举办的感统教育学习,免费为780名孕妇、425名0—6岁儿童培训了早期教育、亲子教育、感统教育为内容的培训,使家长感悟出
“生命只有一次,早期教育是人的一生中关键的基础教育,他们体会到优生优育的好处,生个聪明健康的孩子是家庭和睦的幸福。九是组织举办了男、女性生殖保健、预防艾滋病知识讲座、流动人口法制讲座等共5期,受教育人数达1280余人。使新家庭的开展,从群众婚育观念提高了党和政府的形象,造福人民的民心工程。十是人口与计划生育相关知识进校园工作,使婚育新风在校园广为传播、青春期健康科学知识更好地普及、新型生育文化建设从青少年学生抓起,力普及青春期健康教育科学知识,大力弘扬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帮助青少年正确认识自己、把握自己,从生理、心理、法律、道德等方面得到正确的引导和指导,从而促进人口数量的控制、人口素质的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应有的作用。
六、开展计生援助阳光助学幸福工程
一是开展了“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行动”,我们在延安路街道机关、各社区居委会、驻地单位开展该项活动以来,共募集捐款2040元。二是开展了救助独生子女贫困家庭活动。特别是居住在团结东路社区的三户人家,一是吾热努丽夫妇均为残疾;二是贫困母亲依孜热木无工作、患有子宫癌已经5年了住院期间开过四次刀可仍无好转;三是王华单亲家庭她们作为延安路辖区的贫困母亲每年计生办协动员协会会员捐款,贫困母亲捐款作为她们医药治疗费每人3000元,共计3年18000元。并且街道计生办和武警公安边防局、边防学校的官兵今年的5月5日为她们度过了美好的母亲节。把履行计划生育义务同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统一起来,把引导群众实行计划生育同提高群众生产、生活、生育质量统一起来,调动群众参与计划生育的自觉性,为建立人口计生工作新机制奠定坚实的基础。
七、狠抓避孕节育多渠道发放
实行药具多渠道发放、自主式领取,在居民物业小区、社区、街
道特制作了药具箱4个,原有4个自取箱是天山区发放的,方便了群众免费领取药具,改变原来单一的一对
一、面对面发放方式。在社区、驻地单位开展了药具工作改革评估“回头看”、避孕药具失败情况回访调查工作;开展了免费药具流入市场情况清查工作,未发现免费药具流入市场,加强了免费避孕药具的管理工作。我们始终把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作为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抓手,把创优工作作为提升技术服务水平以及人口计生整体基础工作上台阶的重要载体。一是抓基础工作,维护群众权益。首先,为进一步推进社区、驻地单位的计划生育服务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按区计生委的要求开展了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和管理专项检查工作,通过促进了服务体系规范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提升了服务育龄群众的能力。二是抓服务能力建设,提高优质服务水。抓好社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开展生殖健康促进工程。加强宣传培训是提高各级药具专(兼)干业务素质及广大群众避孕知识水平的根本途径。通过开展宣传和培训工作,为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和节育避孕知情选择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八、落实基础工作 考核党政目标责任制
认真开展违法生育清理工作。街道计生、公安派出所、综合治理、房管中心一同进行对违法生育的清理工作,将违法生育的基本情况及时上报到计生委,共清查出 10例(包括流动人口)目前对8人立案并征收了社会抚养费均为常住人口。开展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活动。利用春节农民工返乡之机,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说服教育与优质服务相结合,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大造声势,在群众的心目中形成了人口计生工作有人管、违法生育有人理的良性互动局面加强再生育申报工作。及时上报提高工作效率。上报再生育已申批材料共 份,再生育指标上报材料合格率达100%。受理来信来访案件 44 件,其中个人访件,电话访件,做到了件件有答复,结案率达100%。
九、抓基础工作开创人口计生工作新局面
今年办理了《生育服务证》为525本。跨省流动人口《生育服务证》上报审批3人,二是组织街道计生办组织辖区单位、社区对于《新疆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PIS系统》培训班,并在开展新疆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及录入工作时多次邀请区计生委业务部门授课培训。街道党工委始终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PIS系统)工作摆在可持续发展的首要位置,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成立了延安路街道推广应用自治区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工作领导小组。在区委、区人民政府召开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综合信息管理系统(PIS系统)专项工作会后,街道党工委立即召开专题会议,会议上对人口与计划生育PIS系统工作进行了认真安排部署,同时街道办事处还与各社区书记、社区计生干部、驻地单位主管计划生育领导逐级签订了《延安路街道办事处人口与计划生育办公室关于PIS系统信息采集工作责任书》,做到任务明确,逐级负责。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召开齐抓共管各部门会议、街道主要领导、社区书记、主任、地区性会议大力宣传PIS系统完成可以掌握整个地区各类人口全面真实信息,为地区综治服务信息、管理等方面提供准确、真实的信息,防止新迁入的流动人口漏登漏统现象的发生,形成辖区的人口信息采集情况条条有人问,块块有人管的联动格局。各社区、驻地单位在采集信息前认真澄清底数清,明确对采集人口数据的真实性负责。计生办对各社区、驻地单位采集的信息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工作,每周对于街道各社区、单位采集的情况进行通报,使各社区、单位的育龄人群采集信息的情况做到了户、卡信息“二项一致”。
虽然我街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我们将不断改进,锐意进取,为全面提升延安路街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做出积极的努力。
第二篇:和谐校园需要你我他
和谐校园需要你我他
很高兴今天能站在这里,我想用一首诗来开始我的演讲,“有一支歌,我们天天都在吟唱;有一支歌,就像鲜花四季开放;这支歌的名字叫礼仪,它的历史源远流长...今天我来说一说校园礼仪!
当灿烂的阳光绽放你的笑脸,当丝丝微风拂过你的脸颊,同学们你们是否感觉到下天来到了。夏天是美好的,我们在这美好夏天的校园里做什么呢?
当你踏着轻快的步伐走进学校的时候,你是否会想起那些经常手拿扫帚,埋头辛苦扫地的同学;当你在干净、整洁的校园里漫步徜徉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那些拖拉机车的老爷爷老奶奶的艰辛?我们知道,春天是美好的,可你更应该知道春天的校园是纯洁、文明的!在这么美丽的校园里,同学们,你们怎么可以漠视那尽情飞舞的果皮纸屑,而不伸出双手?你怎么忍心让干净的墙壁,留下各种笔迹和串串脚印,还发出幸灾乐祸的笑声呢?你怎么能在你同窗好友的面前演刀光剑影、插队哄抢呢?你怎么可以背着师长私自出校门、出家门,全然不顾他们的感受呢?难道你没有察觉到师长眼神中那一丝担心、那一屡疲惫。同学们,美丽的校园不仅仅需要每个人的付出,更需要你我的文明举止呀!
文明是风,它可以吹拂每一位同学的心;文明是花,它能将校园装扮得更加美丽。同学们,让我们在春天宁静的早晨里,在三月明媚的阳光下宣誓: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引领文明风气、创建文明校园、争做文明学生!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会使我们的大家庭像
春天一样充满希望、充满活力!
一位母亲正骑自行车带着年幼的女儿迎面而来。孩子一不小心,手中的饼干掉在地上。母亲马上停下车,轻声对女儿说:“来,咱们把它扔到垃圾桶里去。”说着便把孩子抱下来,俩人弯腰一起去捡地上的碎饼干。就是这么普通的一幕,不由让人想起一句话:素质,是一种习惯。仔细想想,不是吗?无论这位母亲,还是将来的孩子文明素质如何,在这一细节中已有了答案。
而现实中,还有不少与“素质不高”对号入座的行为,都是因为不注意、不在乎而形成习惯后在举手投足间不经意就暴露出来的。说到文明素质,其实,每个人内心都有向善、向美的天性,只是日复一日,因自我约束的态度、力度不同,才有了令人一目了然的区别。这一渐变,既与思想认识有关,更是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真希望我们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人能抛掉坏毛并养成好习惯,不容“小恶”,不拒“小善”,让不文明的画面、不和-谐的音符,少些,再少些。
文明礼仪是我们学习、生活的根基,是我们健康成长的臂膀。没有了文明,就没有了基本的道德底线,那我们纵然拥有了高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对人对已对社会又有何用?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说的就是学习应先学做人,学做文明人,学做社会人,清洁环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从每一件小事做起,让文明礼仪之花在校园处处盛开。
第三篇:和谐校园需要你我
和谐校园需要你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和谐校园需要你我》。
古人说,“不学礼,无以立”。就是说,你不学“礼”,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身。那么,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和手段。文明礼仪,不仅是个人素质、教养的体现,也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的体现。是校园的脸面,更是城市的脸面,更是国家的脸面。
在10月这个文明礼貌月,到处充满丰收的喜悦,也即将迎来崭新的一年,也意味着我们该有一个崭新的面貌。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小学生的文明礼仪洋溢在美丽的校园里呢?
首先,我们小学生的着装要得体,符合学生身份,体现出新世纪学生篷勃向上的风采,因为仪表、仪容、仪态可以让人一看便知道你的修养。特别在升旗仪式的时候,最为庄严。我们一定要穿好校服,佩戴好红领巾。国旗下的我们一定要严肃认真、精神饱满、高唱国歌,不负于“礼仪之邦”这个美誉。
其次,对老师和同学讲文明,懂礼仪。前几天,在班主任老师课的课堂上,我和几个同学在私底下玩游戏,被老师严厉批评,并叫了家长。当时我满不在乎,认为是很小的一件事。后来,在老师和家长的耐心说服下,我反省了自己的行为。是啊,课堂礼仪对老师的教学影响很大,它直接关系着一个班的荣誉与凝聚力,体现这个班的班风班貌。这些小事中孕着大道理,比如,下课后的休息时间,不随地吐痰、乱扔纸屑、不拿粉笔头玩、见老师和客人要用普通话主动问好。我们还应该爱护花草树木和一切设施,不穿越绿化带,爱护清洁卫生,服从老师管理和接受值周学生的批评劝阻。受到老师的帮助,应主动说谢谢。
同学之间也离不开礼仪,它就像润滑油,如果同学之间有矛盾,多进行自我反省。如果我们总是埋怨同学的“不拘小节”,而我们自己又往往懒得去理那些“小节”,这就错了。我们一定要互相理解、宽容待人,培养协作精神,这样使班级更团结、友谊更深厚。
再次,我们离开校园,一定也要把文明礼仪带到那里。一次,我乘坐公交车的时候,看见两个大人为了一个座位,大声争吵。最后,我把座位让给了其中的一个人,他们才停止了争执。所以,当我们乘坐公共汽车的时候,不要为了能抢到座位而沾沾自喜,甚至挤到、踩到别人的时候从不屑于说对不起。我们一定要做到,见了老人和抱小孩的,一定要主动让座;麻烦了别人一定要说一声“对不起”。另外,管好自己的嘴,不随地吐痰、乱吐口香糖;管好自己的手和腿,不在文物上乱写乱涂,不踩踏草坪。
文明礼仪,离不开你我;和谐社会,离不开你我。中国是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我们是祖国大家庭的一员,祖国是个大花园,你,我,便是其中的一份子。相信自己,我们一定能行。我们将挑起传承礼仪的使命,无负于未来,无负于这教育我们的美丽校园。
第四篇:职业教育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统筹
职业教育需要加大地方政府的统筹
——辽宁省“探索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调研报告
● 出台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
● 大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源布局结构调整
● 起草制定深化校企合作的地方性法规
●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信息化水平
【摘 要】 辽宁省尤其是沈阳市和大连市围绕“探索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注重顶层设计,加强政府统筹,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注重德育创新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取得了积极进展,有亮点、有创新。最近,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张天保、周稽裘、陈宇三位委员及特邀专家刘占山等针对“探索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和“中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两项试点赴辽宁省沈阳市和大连市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一)注重顶层设计,加强省级政府统筹
1.系统谋划制定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目标任务。辽宁省委、省政府于2010年11月召开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辽宁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并同步制定了《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确立了教育改革发展的总体目标、任务和要求,明确提出进一步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省政府成立了教育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发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开展省级教育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陈政高省长、陈超英副省长先后四次专题听取关于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与方案编制情况的汇报,并亲赴全省各市进行实地考察与调研,强力推进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从2011年5月起,历时半年时间,辽宁省教育厅组织制定并印发了《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五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计划》),成为指导辽宁省未来五年职业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的纲领性文件。《计划》围绕辽宁职业教育强省建设,从体制机制创新、现代职教体系构建、学校及专业结构布局调整、示范学校和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素质提升、基础能力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10项行动计划、24个建设项目,进一步明确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增强职业教育活力的目标任务及工作思路,为全省职业教育科学、健康、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大力推进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辽宁省坚持“实施分类整合,优化资源配置,发挥专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的基本原则,指导和支持各地以建设职教园区和基地为契机,全力推进示范(骨干)性职业院校建设,科学调减中等职业学校数量,重点发展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学校,对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本科高校附设高等职业学校逐步予以剥离或取消。2011年,全省共调整撤并散、小、低、差中职学校近40所;撤消了大连医科大学、大连外国语学院举办的高职学校,完成辽宁中医药大学附设高职学院的剥离工作;沈北职教城、鞍山职教城、锦州职教城已投入正常使用并逐步成为紧密对接装备制造业等支撑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相关产业的人才培养基地,大连职业教育基地、本溪职业教育园区、盘锦职业教育“一城两基地”已基本完成初步论证和前期规划,将陆续进入实施阶段。通过职
业教育布局结构调整,辽宁省职业院校办学综合实力和水平有了明显提高。2011年,有17所中职学校成为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全省国家中职示范校立项建设学校总数已达到28所。
(二)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和运行机制改革
1.稳步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根据国家对职业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有关要求,辽宁省将鞍山市确定为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城市,指导鞍山市以职教城建设为契机,在全省率先开展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陈超英副省长先后三次赴鞍山市进行检查指导,全力推进鞍山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目前,鞍山市委、市政府批准设立了正局级单位——鞍山市职教城管理委员会,对进驻职教城的各级各类职业院校进行统筹管理,破解了困扰职业教育多年的各自为政、多头管理难题,初步理顺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为进一步推进全省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宝贵经验。
2.加大职业教育资源整合力度。沈阳市根据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围绕本市的主导产业,投入11.9亿元,对市属的职业学校进行了规划整合,集中建设装备制造、化工、汽车等6所规模达到万人的重点职业学校。其中,装备制造工程学校、现代制造服务学校、化学工业学校、信息工程学校和汽车工程学校等5所学校已全部建成使用,从根本上解决了沈阳市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分散、规模不足、场地狭小、设施落后的问题。大连市为加快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成立了职教资源整合和职教基地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肖盛峰担任,下设职教资源整合指挥部和职教基地建设指挥部,总指挥分别由主管教育工作的朱程清副市长和主管建设工作的张军副市长担任,成员包括12个政府相关部门的负责人;编制完成了《大连市中长期职业教育发展规划》《大连市职业教育基地规划建设方案》《大连市中等职业学校资源整合方案》《大连职业教育基地一期建设规划方案》及《一期起步区院校建设方案》。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成熟一个推进一个的原则,2011年确定大连职业技术学院、大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大连建筑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3所院校先期开工建设,全面启动职教基地一期工程建设。截至目前,3所学校建设所需土地指标已落实,建设规划方案和土地整理等前期工作基本完成。
3.实现中、高等职业教育统一管理。为进一步促进中、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更好地探索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2010年底至2011年初,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省编办重新核定了教育厅的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省教育厅将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业务划归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处,实现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的统一管理。
4.改革创新职业教育办学体制。一是起草制定校企合作地方法规。大连市已起草《大连市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大连市人民政府推进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施意见》《大连市职业教育行业指导实施意见》《大连市关于推进职教集团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沈阳市关于校企合作的地方法规以及相关的配套文件也在起草过程中。二是积极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辽宁省教育厅以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试点,在坚持 “确保学院主体办学性质不变、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升值、确保教职员工编制身份不变、确保学院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原则下,支持学院与辽宁曙光汽车集团合作创建了二级产业学院——黄海汽车工程学院。目前,曙光集团已累计投入3200万元用于学院建设和管理,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余人。与此同时,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渤海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沈阳汽车工程学校、锦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等院校开展校企合作共建二级
院校也已达成意向,并陆续付诸实施。沈阳市早在2005年即召开了全市校企合作对接大会,职业学校与398个企业签订了424个校企合作协议,签约用人订单9000余人。2010年,全市的职业学校又与9家企业联合在职业学校建设了9个高水平的创新实验室,以满足学生实习实训的需要。大连市轻工业学校、电子学校、商业学校、综合中专、交通口岸学校、天巳汽车学校等在引进企业入校,实施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方面也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初步形成了工学交替型、校企合一型、前校后厂型、自办产业型等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此外,省教育厅在总结以往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建设一批集教学、生产、科研等多功能一体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整体提升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的建设质量和水平,实现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和有效对接。2011年9 月,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推进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的指导意见》,遴选确定了首批101个省级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创新型实训基地建设项目,省级财政共拨付专项资金1.1亿元。三是积极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在省教育厅组织和指导下,着手组建10个由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牵头、联合相关企业和其他职业院校参与、以行业或地方政府为主导的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汽车服务业职教集团”“仪器仪表职教集团”和“现代农业职教集团”等3个省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已成立,并进入全面建设阶段。沈阳市围绕装备、化工、汽车、商贸、旅游、IT、近海经济等支柱产业,组建了10个职教集团,包含455个大中型企业、55所职业院校,在职教集团内部开展各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大连市在现有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拟利用3至5年时间,整合、优化职业教育资源,组建10个左右与地方产业发展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集团,普遍实行工学结合,扎实稳妥地开展学生顶岗实习、工学交替和订单培养,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适应企业职业岗位需要的技能型人才。2012年将完成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现代服务等3个职教集团的创建工作。
(三)切实加强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
2011年,辽宁省级财政投入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组织开展了职业院校校长领导能力、战略思维和管理水平提高培训212人次、中高职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专业理论水平及实践能力提高培训2000人次、相关专业教师信息化教学资源应用和推广培训891人次,评选表彰高等职业教育教学名师21名。通过现代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新理论、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培训,极大地提高了校长们的领导素养和管理水平,提高了广大专业教师的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发挥辽宁在装备制造业等国家重点发展产业领域的资源优势,在现有东北财经大学、辽宁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两个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的基础上,重点加强了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和大连职业技术学院两个省级重点师资培训基地建设,并推荐其申报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与校长培训基地。
沈阳市实施“双千互进”工程,大力支持职业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工作。2007年3月,沈阳市召开“深化校企合作,千名技师进学校、千名教师进企业”誓师大会,启动“双千互进”活动。当年全市有536家企业的1163名技术人员走进学校,参与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师培训以及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有1222名教师走进372家企业,进行顶岗实践,全面提高技能水平和感受企业文化。2012年,市财政将安排2000万元专项资金,进一步落实“双千互进”工作。
大连市积极推进“双师素质提高行动计划”,重点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每年设立不少于300万元的专项资金,遴选一批有行业代表性的企业作为教师企业
实践基地,探索师资培养培训基地与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结对子”的校企合作培养培训新模式,通过选派主干专业骨干教师到企业岗位实践等方式,构建师资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加快造就一支适应就业导向、满足技能性和实践性教学要求、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2011年,大连市完成25个项目、48个班次的培训任务,共培训“双师型”教师1680人次,其中参加国家级职业技能鉴定的教师有462人次,有200余名教师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校长专题培训,选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校长和教务主任各50人,分两批赴清华大学脱产学习;选拔522名教师完成中等职业学校国家级骨干教师培训、72名教师完成省级专业骨干教师培训;选拔30名职业学校优秀教师,开展了“送教下乡”“送教到校”活动,参加观摩培训的农村职教教师达1600多名。
(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水平
近年来,辽宁省将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作为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任务予以强力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一期工程——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总投入2000万元,开发完成9个专业类别22个项目的教学软件31个,现已全部通过国家专利局的审批与注册,并在全省职业院校中普遍推广使用。在认真总结职业教育信息化一期工程建设成绩和经验的基础上,辽宁省进一步修订完善了《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规划》,着重加强信息化综合性云服务平台体系、数字化与智能化资源库和数字化虚拟仿真实训基地建设。2011年9月,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联合下发了《关于申报2011年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项目的通知》,启动了加工制造、交通运输、信息技术、石油化工、土木水利、财经商贸、农林牧渔等7个专业类别的“基础性资源库、引导性资源库、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等三个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项目,进一步巩固了辽宁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全国的领先地位。2011年11月22-26日,辽宁省教育厅与教育部职成司成功主办了2011年“神州数码杯”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辽宁省选手共获得金牌14枚,位列全国第一。
(五)注重德育创新和校园文化品牌建设
大连市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同时,坚持“德育为先,德技并重”,开展德育创新工程。一是充分发挥德育课堂的主渠道作用,全面贯彻全国中职学校新一轮德育课改精神。市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聘请国内知名专家,对全市德育课专任教师进行了多批次、多轮次的业务培训,统一各学校德育课程计划,有力地保证了课改的顺利实施。市属中职学校贯彻落实“产业文化进教育、工业文化进学校、企业文化进课堂”的要求,结合各专业特点,开发各种校本德育课程,把身边范例写入职业生涯规划辅助教材,聘请行业能工巧匠、职业典范、创业能手作为“德技辅导员”,深入学校,进行德育宣讲和就业指导。二是以大连市“品质立市”的发展战略为引领,实施文化育人工程。从理念层面,凝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使之身边化、具体化和生活化;从政策层面,研究制定《大连市大力推进中职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使学校德育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从行为层面,坚持环境育人,广泛开展职业院校“校园文化月”活动。2012年将在全市打造4所德育工作特色学校,切实推动实施德育创新工程,彰显“百花齐放,一校一品”的德育目标。三是以中华传统美德和经典文化塑造学生良好品行,大力推行“国学进校园”活动。市教育局组织市属中职学校德育骨干教师编写出版了《国学通识教程》,召开了全市中职学校“国学进校园”研讨会和现场会。目前,全市中等职业学校广泛开展《弟子规》颂读、国学教育校园情景剧比赛等各类国学教育活动,极大提高了学生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调研组的意见建议
(一)要更加注重和发挥地方政府在试点工作中的统筹作用
改革试点取得成果的大小与政府统筹指导作用的关系非常密切。政府要做的不仅仅是指导,而且要出台相应的措施和政策来推动,特别是要在职业教育改革中遇到的重点、难点问题上争取有所突破,如职业教育管理体制、资源整合、校企合作机制、资金投入以及师资队伍建设等。
(二)要更加科学合理地调整职业学校布局
职业教育是开放性的,其任务不仅仅是学历教育。职教资源的整合、职教城的建设不能一味求大求全,应充分考虑到区域经济的特点及产业布局结构,要用终身教育理念来指导构建职业学校的布局,充分发挥职业学校在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方面的辐射作用。
(三)要更加重视学生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的培育
辽宁省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这一点非常重视,效果也很显著。希望各有关部门和学校能够进一步探索德育工作有效途径,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爱岗敬业的技能型人才。
(四)建议教育部会同人社部认真研究解决职业院校从企业选聘专业教师遇到的有关政策障碍问题
例如,企业人员不能转入事业单位问题,以及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教必须进行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等学科的考试问题等,类似的一些政策规定,使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很难进入到职业院校任教。这样,职业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将很难得到有效解决。(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组)
第五篇:肝炎需要全民共同预防抗击
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2012年7月28日是世界卫生组织确定的第二个“世界肝炎日”, 主题是“积极行动,共抗肝炎”。
肝炎是肝脏的炎症,其最常见的原因是病毒感染。目前主要有五种主要肝炎病毒,被称为甲、乙、丙、丁和戊型。
肝炎的主要症状
肝炎的症状,主要为精神萎靡、乏力、发热、胃口差、厌油、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肝区不适、尿色深、黄疸(皮肤和眼睛发黄)、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
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
甲型和戊型肝炎通常是因摄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引起的。病毒由病人粪便排出,直接或间接污染手、水、食物和餐具,健康人吃进被病毒污染的食物和水后便可受到感染。日常生活接触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通常是由于肠外接触受感染的体液(例如,使用受污染的设备进行输血或侵入性的医疗程序)而传播的。乙型肝炎还通过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是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特别是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
与病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和其它无皮肤破损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不会传播病毒。蚊虫叮咬不会传播病毒。
肝炎的预防
甲型肝炎病毒,对酸、碱抵抗力较强,对热和紫外线敏感,加热100℃1分钟可完全灭活,紫外线照射1-5分钟可灭活;对消毒剂敏感,70%酒精25℃3分钟等均可灭活。乙型肝炎病毒,抵抗力很强,能耐受一般浓度的消毒剂,煮沸10分钟或高压蒸汽消毒方可灭活。丙型肝炎病毒,用一般化学消毒剂或加热100℃5分钟可灭活。在体外环境中抵抗力弱。一般化学消毒剂(如漂白粉)和煮沸都能够杀灭。丁型肝炎病毒无法独立存在,它只能与乙型
肝炎病毒同时传染,或者只能感染已经患乙型肝炎病毒的病人。戊型肝炎病毒对高热敏感,煮沸可将其灭活。
预防甲肝和乙肝最有效的手段是接种疫苗。乙肝全程免疫按0,1,6的程序接种三剂乙肝疫苗。甲肝疫苗全程免疫程序为国产减毒疫苗接种1针,进口灭活疫苗接种两针,间隔6个月。戊肝疫苗也已经通过临床试验,即将上市。目前,对丙肝和丁肝尚没有有效的疫苗可用。
除了接种疫苗外,甲肝、戊肝的预防还要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不洁食物和生水。少食毛蚶、银蚶等贝壳类水产,食用前要充分煮熟。食用瓜果前应充分洗净消毒。做好个人卫生,饭前便后洗手。
预防乙、丙、丁肝还要拒绝毒品,不共用针具静脉注射毒品。倡导无偿献血,杜绝非法采、供血。避免不必要的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到正规的医疗卫生机构进行注射、输血和使用血液制品,可大大减少感染的风险。不与他人共用针具或其他纹身、穿刺工具;不与他人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引起出血的个人用品。遵守性道德,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