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影响
摘要:该项研究以职业自我概念的6个维度为突破口,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调查了湖北省地方高校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发现了职业自我概念是影响大学英语教师倦怠的一个重要变量,职业自我概念中的个人能力,师生关系,创新以及自我接受都不同程度地影响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应该建立合理的教学评估机制,减轻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教师的工作满意度来缓解教师的职业倦怠。
Abstract: By deep interview,the study based on the six dimensions of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investigated the reason why college English teachers are of existence in job burnout in Hubei province,and it has been found that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variety to affect the teachers′ job burnout,so the college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 should set a reasonable assessment and meet teachers demands to lessen teachers′ job burnout.关键词:自我概念;职业倦怠;大学英语教师
Key words: professional self concept;job burnout;college English teacher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5)31-0245-02
0 引言
倦怠一词最早出现在Green(1961)的小说中,起初职业倦怠被认为是非学术的“通俗心理学”的内容。后来精神分析学家Freudenberger(1975)和社会心理学家Maslach(1976)正式使用了倦怠这一术语。Maslach(1981)把倦怠描述成一种身体情感与精神的衰竭状态,特别是指身体的损耗并由此带来的无助感与绝望感,以及消极的自我概念。职业倦怠被认为是情感衰竭、去人格化和失效感的综合症。情感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是指由于情感要求而带来的过度疲劳的感觉,代表了倦怠的个体压力维度;去人格化(Depersonalization)代表了人际环境维度,用来描述个体产生的一种对工作多个方面的消极的冷漠的或与工作极度分离的一种反应;失效感(inefficacy)则表现为个体对自己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评价降低,自我效能感下降,它代表了个人评价维度。
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AurelioaVilla and Esther Calvete,2001)包括了一系列关于教师、与学生及其他教师之间的关系、以及教学职业的信念、态度和假设。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中自我图式的失效将导致产生一种消极的行为,甚至表现对工作的不满情绪,严重影响到了教师的工作状态,长期下去,将产生职业倦怠现象。
近些年,国内外学者对教师的工作倦怠展开了一些研究,如Farber(2000)在其研究中指出教师的职业特点使得教师成为一个高压力的社会职业,职业倦怠现象明显;Erickson and Ritter(2001)发现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与倦怠的关系中,教师群体在职业倦怠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其结果:30岁以上的人容易发生倦怠;女性较男性易发生倦怠;未婚易发生倦怠。对于倦怠的三个因素,研究者检验了工作要求、工作资源与倦怠的关系。
从最近几年的文献了解到国内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小学(徐富明,2004;颜桂,2012),只有少数学者对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象进行了研究,张庆宗(2011)对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作了定性研究,主要是通过深入访谈调查了当前高校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产生的原因;唐丽玲,赵永平(2013)对西北高校的外语教师的职业倦怠及其影响因素作了调查研究,研究显示,背景性因素和社会性因素都对西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具有促发作用。综述以上研究得知,相关的研究很少关注大学英语教师这一群体,大学英语教师是一支庞大的师资队伍,其工作量大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教学与科研的压力让大学英语教师对工作失去了热情,对学生冷淡,对前途感到渺茫,对自己失去自信,这严重影响了其生活和工作状态,因此,本研究以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为突破口,通过深度访谈解析当前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措施缓解职业倦怠的产生。以职业自我概念的六大维度探析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原因
1.1 访谈对象
笔者从被试的教师中抽取6名教师依次做访谈,抽取的6名教师中,其职称有助教(1),讲师(3),副教授(1),教授(1)。主要是通过深度访谈了解职业自我概念中的六个维度是怎样影响到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的,以及找到相应的对策缓解教师职业倦怠的产生。
1.2 访谈内容
对6位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了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现象的几大因素。
①教学工作量大,科研能力弱,大学英语教师的个人能力彰显不足,倦怠现象较明显,具体表现如下两个方面:
1)教学工作量。大学英语教师承担全校公共英语的教学任务,随着学校招生规模的扩大,学生人数逐年上升,班级规模大,课时多,大学英语教师还要承担阅读与听说两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备课时间长,此外还有课外的指导等等一切大大地加大了大学英语教师的工作量。教师C提到:“教学工作量大、课时多,英语专业教师的课很少,为什么不把一部分从事英语专业教学的教师调过来,我们大学英语教师人人排满了每周16个课时,有时候嗓子都哑了,这样下去,我们都成了只会教书的机器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处理私人事情,更谈不上搞科研了,想到这些就感觉特别心烦!”2)科研能力。大学英语教师的科研能力弱已经是不争的事实,一方面是由于教学工作量过大的原因,使得大学英语教师无暇顾及科研,另一方面是由于大学英语教师所教课程知识较浅,较少涉及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比如:应用语言学、翻译等等。
教师E反映“由于所从事的教学工作局限于英语听说与读写,主要涉及到英语的一些基础知识,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想尽办法来提高学生的基础知识,很少去关注英语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样一来就会导致知识面相对不足,视野较窄,科研论文的研究问题也是围绕两大课程展开的,研究不深入,究其原因是自己专业知识不够”。
②教学工作的重复性,缺乏变化,大学英语教师职业缺乏冒险与创新性,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倦怠程度较高,是其工作性质引起的,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的课程局限于英语听说和读写,长年承担着相同的教学任务,周而复始,渐渐的让他们的教学出现了所谓的“安逸”,在一定程度上也培养了他们的惰性,他们习惯了安逸,却失去了可贵的冒险与创新精神,他们不愿意去尝试新的事物,只想安于现状,这一切正在一点一点的侵蚀教师们的创新能力,使得教师对教学常态中所出现的一些新问题视而不见。
教师E讲述:“我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回忆过去教学工作,我觉得就是重复,重复性的工作让我滋生了惰性,每年上重复的课程我都不需要备课了,但这种教学不是我想要的,它夺走了我的创造性,科研在于创新,我失去创新的同时也失去了科研能力,每每想到这些,我就感觉很不开心。”
③师生关系对职业倦怠的影响。师生关系是课程与教学影响能否达到预期目的的关键因素,优化师生关系,关键在教师养成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有效地沟通技巧,良好的交往态度和有效的沟通技巧,教师如果对学生关怀爱护,就会很容易的融入到学生的群体,甚至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形成水乳交融的师生关系,总而言之,在师生交往中需要做到“尊重”“热爱”和“真诚”。良好的师生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职业倦怠程度,接受访谈的教师普遍反映师生之间缺乏有效地沟通技巧,他们觉得学生不尊重教师,学生对教师的要求太苛刻,对教师的期望值较高,而教师的付出却不能得到回报,这种心理上的创伤,让教师对教学产生了厌倦的情绪,不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教师C说:“我与学生的关系只是停留在简单的师生关系,在课堂和课后交流的内容也是与学习相关的内容,有些学生爱学英语,他们经常向我请教一些学习英语的技巧,我也非常乐于回答他们的问题,但更多的学生与我缺乏交流,据学生说,班上热爱英语的同学非常少,这点我感到非常困惑,我也想了解学生的心态,走入学生的内心世界,但我真的不知道应该怎样去跟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有学生说我不理解他们,这让我感到非常苦闷!”
④自我接受也有助于调整自己的心态,缓解职业倦怠的现象。自我接受是自我概念系统中最基本的概念,包括自信和自尊,它涉及到对自己的认识和理解,对自己的积极和消极特性的认识和接受,一个自我接受能力强的教师,自我调适能力也会很强,他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会关心和爱护自己的情感,会适当揭秘自己的真实感受,待人真诚,并主动检查自我,反省自己的不足,从而对自己行为有所新的认识。在访谈的教师中,随着教师年龄的增长,世界观的变化,对自己的认识有所不同,自我接受能力也不一样,有些教师只看到自己的优点却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而有些教师却只看到自己的缺点,对自己全盘否定,这两种评价方式都不可取,善于对自己全面评价的教师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自己变得幸福而快乐。
教师A指出:“我善于与学生沟通,沟通的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这给我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许多的便利,在课堂上,学生与我的互动更多了,我喜欢教学,我觉得作为一名教师,搞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就够了,像科研之类的其他事情我都不愿意不想。”
对以上六位教师的访谈记录进行了分析时,笔者发现职业自我概念和职业倦怠之间有密切的联系,职业自我概念越高的教师,其职业倦怠程度较低。结束语
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有着深层次的原因,通过访谈获悉,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6个维度对职业倦怠产生较大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一大因素,其6大维度与职业倦怠存在负相关关系,职业倦怠水平高的教师,其职业自我概念较低,从职业自我概念的角度来看,主要表现为科研能力弱,工作热情不高,与学生关系冷谈,缺乏创新意识,对自己缺乏自信等等,高校管理部门要注意到大学英语教师工作的特殊性,关爱他们的成长,帮助他们提高对大学英语教师的职业认知,关注大学英语教师的专业发展,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提高其科研能力来缓解大学英语职业倦怠水平。
参考文献:
[1]Freudenberger H J.Staff burnout[J].Journal of Social Issues,1974,30:159-165.[2]Maslach C.Burnout[J].Human Behavior,1976,5:16.22.[3]Maslach and Jackson(1981).The measurement of experienced burnout.J.Occupational Behav,2: 99-113.[4]Farber,B.A.(2000).Treatment strategies for different types of teacher burnout.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56,675-689.[5]Erickson,R.J.,& Ritter,C.(2001).Emotional labor,burnout,and inauthenticity:Does gender matter? Social Psychology Quarterly,64,146?C163.doi:10.2307/3090130.[6]Aurelioa Villa and Esther Calvete.Development of the teacher Self-Concept Evaluation Scale and Its Relation to Burnout.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2001,27:239-255.[7]徐富明,朱从书,黄文锋.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与工作压力、自尊、控制点的关系研究[J].心理学探新,2005,25(1):74-76.[8]颜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相关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1).[9]唐丽玲,赵永平.西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J].黑龙江高校研究,2013(01).[10]张庆宗.高校外语教师职业倦怠的成因分析及对策思考[J].教学研究,2011.
第二篇: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对营销策略的影响
随着“她世纪”的到来,女性消费者的重要作用日益受到 重视。中国女性在消费领域会出现哪些新的变化?女性的消费心 理如何把握?如何针对女性消费者制定营销策略?这些无疑成为 商家关注的内容。因此对这些领域的研究也就很迫切了,西方对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经历了半个多世纪,但中国消费者行为研究还 有许多空白,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行为的研究刚刚开始。
自我概念在西方消费者行为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理 解女性消费者心理的理想切入点,并且对企业制定有效的营销策 略有很重要的意义。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5F模型是专门针对中国 女性消费者的研究成果。本文将借助这一成果,分析怎样用营销 策略激发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促使中国女性消费者对某类产品 或某个品牌产生积极态度,进而发生购买行为。
一、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含义和特点
自我概念(self-concept)最早由哈佛心理教授詹姆斯提 出,1890年他出版了经典著作《心理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在这本书中,有超过100页的内容是以“自我 意识(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为题,他认为,“人类有 将自身看作客体,近而发展自我感觉和关于自身态度的能力”。自我概念理论的应用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的消费者个性研究,该理论认为,消费者不是功能导向的,消费者行为在很大程度 上受商品中蕴涵的象征意义的影响。
“自我概念”是指个体把自己作为客体的整体看法和感觉。自我概念的另一种定义是自我形象(self-image)。女性自我 形象是女性消费者综合形象的不同侧面。在自我概念理论中,性别角色自我(sex role self)专门针对女性消费者提出。女性消费者购买、拥有和消费的产品和品牌延伸和强化了她们的自我概念,借助产品和品牌能够表达自我的多个侧面(dimensinons)并获取象征(symbolic meaning)意义。通常情况下,女性消费者会认可一自我概念系统结构相一致的女性形象,比方说,女性消费者通常喜欢广告中与自我形象一致或不矛盾的代言人。但是,女性自我概念在不同的环境下是否保持一致(self congruity)或者与环境一致(situation congruity)与女性个体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关。自我监控能力与自我一致的强化作用成正比,与环境一致的强化成反比。当消费者的自我监控能力比较强时,更倾向于购买和使用那些与自我形象保持一致的产品和品牌;而当消费者的自我监控能力比较弱时,则更倾向于购买和使用与环境的要 求保持一致的产品和品牌。
在消费行为研究中,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最有说服力的观点就是“一个人拥有什么,他就是什么”,人们用自己所拥有的财富来表明自己的身份地位、社会阶层以及个性特征,因为人的自我意识过于脆弱,需要物质和关系来支持自我。从社会关系角度看,女性消费者还会把家人的消费也当作自我的延伸。在某些妻子眼中,孩子和丈夫的成功更重要,因为他们是妻子自我形象的延伸。例如,一位大学女教师说,“为了不让孩子在攀比中难堪,要给一些零用钱,孩子买什么倒无所谓。”
女性自我概念岁社会角色而变化,这种动态变化被称为“柔性自我”(malleable self),是指女性消费者受社会角色和环境影响,例如,年龄变化和收入变化,表现出不同的行为模式。
二、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系统结构
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分化和整合的过程,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结构,它是分析女性消费者心理的基本 模型和框架。本人的研究表明,中国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系统结 构有五种成分,它们分别代表女性在家庭、审美、事业和社会交 往中的自我形象。在某些典型女性的行为特征中,这五种自我概 念或自我形象表现突出,例如,印度修女特里莎是心灵自我占主 导地位的女性典型。女性自我概念的五种成分是决定女性消费态 度的心理因素,也是女性消费生活方式的结果,它们彼此之间相互制约,也相互促进。
(一)表现自我限制家庭自我。如果女性消费者表现自我 维度张力比较大,则女性消费者的家庭自我张力则会受到制约,换句话说,如果女性消费者比较喜欢追求时尚,注重打扮,喜欢交际,则通常不喜欢料理家务或关注家人生活,但是,表现自我 强度大有助于发展自我的强化,因此,表现自我比较突出的女性 的消费态度更接近于发展自我比较突出的女性。
(二)家庭自我限制情感自我。如果女性消费者过于发展 家庭自我,就会表现为传统的家庭主妇形象,由于过于关注家庭 物质生活,会忽视自我的社会生活和外在形象,表现自我受到压 抑,但是,家庭自我突出的女性消费者有助于心灵自我的发展,因此,家庭自我突出的女性消费态度更接近于心灵自我突出的女 性。
(三)情感自我限制发展自我。如果女性消费者的情感自 我比较发达,比较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多愁善感,根据自己的 感受评价客观世界,则这类女性消费者对事业的追求会受到制约,在职业生涯或事业方面较难获得较大的成就,如果女性消费者 的情感自我和发展自我都比较强烈,则女性自我就会产生冲突或 矛盾,但是,情感自我突出的女性有助于表现自我的发展,情感 自我比较发达的女性消费者态度更接近于表现自我突出的女性。
(四)发展自我限制心灵自我。由于发展自我要求女性消 费者不断提升社会地位和事业成就,追求金钱、地位和物质财富,通常内心冲突比较大,因而心灵自我受到限制,但是,怒性消 费者发展自我强度比较大,有助于其家庭自我的发展,因此,在 消费态度方面,发展自我突出的女性消费者更接近于家庭自我突 出的女性。自我概念代码自我 概念命名五种自我概念特征描述典型的女性消费者形象F1: Family-self家庭自我家庭为主,典型的贤妻 良母普京夫人F2:Feeling-self情感自我追求个人情感满足英国王妃戴安娜F3:Freedom-self心灵自我追求内在心灵的自由安详印度修女特里莎F4:Fashion-self表现自我追求时尚,喜好交际美国歌星麦当娜F5:Fervor-self发展自我 追求事业成就,目标导向克林顿夫人希拉里
(五)心灵自我限制表现自我。心灵自我是一种内心安详 的自我形象,这种形象不需要物质、社会地位和金钱的支持,因 此,不愿意张扬自己,不喜欢过多的社会交往,而是通过读书、内省来体会生活,表现自我会受到制约,但是,女性消费者的心 灵自我强度大,有助于其情感自我的发展,在消费态度方面,心 灵自我突出的女性消费者更加接近于情感
自我比较突出的女性。为了描述清晰起见,分别用五个英文单词来代表女性消费者自我 概念五种成分:“情感自我”用“feeling(情感)”、“家庭自 我”用“family(家庭)”、“表现自我”用“fashion(时尚)”、“发展自我”用“fervor(热烈)”、“心灵自我”用“fre edom(自由)”表示。女性自我概念结构因此也称“5F模型”。
三、如何向女性消费者营销
女性消费者在通常情况下表现出与自我形象一致的行为特 点。女性消费者自我概念的系统结构与对产品、服务或品牌的态 度之间形成系统投射关系,消费态度是自我概念系统结构的外在 表现,自我概念的系统结构是消费态度形成的心理基础。自我概念品牌态度F1(家庭自我)家庭公用品喜欢高档名牌;自己私人用品不 注重高档名牌F2(情感自我)个人用品喜欢高档名 牌,如化妆品,手机品牌F3(心灵自我)喜欢名牌精品、高档服饰、品牌电器以及高 档个人用品品牌F4(表现自我)喜欢有情调、有情感象征意义的品牌F5(发展自我)不喜欢高档时尚性品 牌,不喜欢炫耀性品牌
第一,在实践中可以用自我概念系统结构特征,将女性消 费者进行分群,并对不同女性消费群的需求进行分析,寻找尚未 满足的需求点。从表2中可以看出,自我概念不同的女性,只会对 特定类别的产品和品拍感兴趣,了解这一点,有助于准确定位女 性消费者市场。在细分的基础上,要根据竞争对手的产品和品牌 定位情况,以及公司自己的资源配置能力,进行公司产品和品牌 的市场定位。例如,在中国40岁左右的职业女性中,属于表现自 我比较突出的一类女性中,有部分女性无论是在自己还是在子女 身上都愿意花费大量金钱。这类女性不仅每年花费上万元用于美 容健身,孩子身上穿的也都是国际名牌。但是,中年女性美容需 求得到很好的满足,原因是中年女性有其自己的消费条件。
第二,根据女性消费者的年龄和收入等变量对女性自我概 念系统结构的影响方式,设计相应的产品和品牌,并定位于尚未 得到满足的需求。例如,同样是表现自我强烈的女性,年轻女性 回喜欢时尚装扮、流行活动,而中老年女性则可能喜欢浓妆和参 加各种集会。同样的道理,尽管都是化装品的重度使用者,但收 入高的女性选择进口品牌,而收入低的女性则可能选择国产化妆 品。
第三,在产品组合决策方面,企业可以针对女性自我概念 系统结构中的不同成分进行选择。以教育为例,教育服务更多是 迎合表现自我和发展自我比较突出的女性需要,因此,在教育产 品设计和服务内容方面,要突出服务产品的个性和对事业的重要 意义,例如,表现自我突出的女性MBA教育,看中的是这种学习方 式所带来的交际机会和MBA证书所具有的时尚价值,发展自我突出 的女性更看重知识的更新和对将来事业成功奠定的基础,因此,教学管理水平和课程内容设计都很重要。又以家庭用品为例,为 了更加有效地吸引女性消费者,应激发女性的家庭自我意识,树 立积极的家庭主妇形象,或者是突出产品或服务在缓解压力和冲 突方面的效用。后者是在中国文化黄鲸中已婚职业女性的心理要 求,中国女性家庭主妇与职业妇女的角色重合,主动认同“贤妻 良母”的传统女性形象与职业压力不可避免地发生冲突,因此,凡是能够减轻心理负担,缓解生活压力的产皮和服务都是职业女 性所欢迎的。
第四,在广告宣传方面的决策也要考虑女性消费者的自我 概念。广告代言热和广告内容都能反映女性自我形象,只有将广 告代言人和广告内容设计成与目标女性顾客群的自我形象一致,才能对目标女性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吸引力。例如,著名舞蹈演员 杨丽萍就不是家庭自我突出的女性,她来代言“洗洁精”产品就 不恰当。
第五,品牌忠诚正式心灵自我突出的女性的品牌行为。心 灵自我明显的女性心理比较独立,很少受他人的意见影响,她们 不太容易被说服,但是,一旦喜欢某一类产品或某个品牌,就会 长期使用。因此,以这类女性为目标对象的企业,需要在产品质 量和服务等方面提高效率,是这类女性消费者第一次消费就产生 良好的印象,同样,针对这类女性的品牌,在传播过程中,应该 利用独立意识诉求来吸引女性消费者,但应避免采用过于华丽、奢侈、娇艳等形象吸引她们。(中国广告)
第三篇:《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学习心得体会
《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观后感
新桥中学
王炜成
观看了教师进修学校网站上的《教师职业心理健康与职业倦怠》视频,感触很深,它引发了我的共鸣。教师也会职业倦怠?教师也会有心理健康问题?社会上许多人会有这样的疑问。是呀,教师职业特殊,似乎永远向上才是教师应有的形象,这是社会的误解,是对教师职业的不了解。那么为什么教师心理会不健康,会产生倦怠呢?专家归结为以下几点:
1、工作时间长。教师的教育教学任务繁重,日平均工作时间远远长于其它一般职业。早上要早读,中午的时间照看学生午休,课后要补习批作业,晚上还要看晚自习,还得利用课余时间研究课题,写反思,这些都迫使教师处于高负荷运转中,使得教师不堪重负,易导致心理和情绪上的倦怠。
2、心理压力大。在当前社会转型期,许多不良风气和精神污染,让教师难以相信自己的行为能有助于现实的改善,只好降低对工作的投入以求心理平衡。这种无助不断得到强化,最终就会发展成为职业倦怠。
3、角色变化大。随着学校功能的日趋复杂化和多样化,教师所要扮演的角色也越来越多重化,使一个富于责任心的教师在经历了多种角色冲突之后,不可避免地感到心力交瘁。
4、经济地位低。这就不阐述了。
5、交流沟通少。学校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组织,它对个体行为既有助长作用,又有削弱作用。学校氛围好,教师集体意识强,上下级关系融洽,意见容易得到沟通,教师就能体验到安全感,充满自信和自尊。如果学校同事关系紧张,就会产生无归属感和压抑感,这些会迁移到工作中导致压力加剧,从而诱发倦怠。上级的官僚作风、没有同情心、办事无效能,通常是教师抱怨的内容,也极易导致倦怠的产生。
那么我们如何来面对与解决呢:
1、提升教师的待遇,在经济上保障教师的地位。
2、检讨现今评价学校以及评价教师的标准,期望能更客观地反映教师的工作价值及工作贡献,希望能建立更多元化的标准,不再仅“以分数和中考、高考为标准”。
3、重新正视教师的工作量计算的问题,希望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
4、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能切实有效的开展而不是流于形式,真正关注教师切实需要,能注意教师人才资源的可持续性发展。
5、重视教师心理教育和心理健康状况,建立教师团体支持体系,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心理教师的作用和职责,希望能留住更多的心理教师,解决他们在学校身份和地位的问题,并让他们安心工作。
第四篇: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影响因素
职业倦怠是职业压力的一种,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教师是职业倦怠感的高发人群。教师身上表现出的职业倦怠感对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有巨大的消极影响。
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关注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是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的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征
职业倦怠容易发生在医疗护理、教育等与人打交道的行业中,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教师职业倦怠是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是教师在长期压力体验下所产生的情绪、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典型症状是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以及情感的疏离和冷漠。
国外对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研究发现[1],教师体验到职业倦怠之后容易对学生失去耐心和爱心,对课程准备的充分性降低,对工作的控制感和成就感下降。这除了对自己有很大的消极影响外,还会对学生的发展有显著的消极影响。
我国中小学教师面临着较大的心理压力,有些教师的心理压力已经对教学和学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呈现出明显的职业倦怠症状。研究我国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对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生活质量,以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4.3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特点
教师的成就感与教龄不存在线性关系。如上所述,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是一个波动过程,呈现出高高低低的趋势。我们认为,教师职业倦怠的发展状况与教师自身的成长和发展息息相关。教师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所关注的问题不同,对工作的感受也不一样。根据教师成长的几个阶段[9],关注生存阶段的教师会把搞好师生关系作为工作的重要内容,不易出现对学生冷漠的现象;而且在工作之初的几年内,工作的适应和经验的积累也会体验到成就感逐渐增长。当进入关注情境阶段后,教师关注的焦点就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关心班级的大小、时间压力以及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同时很多教师也开始担当毕业班教学和管理的重任。但是这时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远还没有达到成熟的程度,随着对新工作热情的消失以及对来自教学的、人际关系的和学生的压力体验逐渐加深,教师的情感衰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逐渐上升。随着工作经验和教学技能的增长,职业发展进入成熟阶段,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越来越轻车熟路,对工作中的压力应对方式也逐渐成熟,所以成就感又逐步上升,相应地情感衰竭程度和去个性化程度逐渐下降。
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影响因素
女教师的成就感低于男教师的情况,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虽然检验已表明职称和性别对成就感没有交互作用,随女教师的低成就感的一个重要因素。女教师两个负性维度表现出来的程度比男教师低,这可能与女性丰富、细腻的情感特征以及类似母亲的情感角色期待有关,虽然成就感较低,但对学生并不冷漠。,班主任的职业倦怠状况要比一般任课教师严重,研究结果部分证实了这个假设。班主任教师除了担任课程任务外,还在班级管理、处理学生问题等任务上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要大于一般任课教师。学生的行为问题是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重要因素。学生的问题行为是造成教师压力的首要因素。处理学生问题需要较多的情感支出,因而班主任容易倾向于去个性化。另一方面,也正是班主任教师承担的责任大于一般任课教师,学生各个方面的成绩也易于归功于班主任老师,或许由于这种成就感的来源差异,使得斑主任的成就感比一般任课教师高。
重点中学的生源好于一般学校,教学和管理中所遇到的学生问题都较一般中学少,教师所感受到的来自学生的压力较小;在当前重点中学具有扩招、重点扶持优势的情况下,一般中学的教师感受到的生存压力很大;而重点中学学生的考试和升学状况都大大的优于一般学校。
第五篇: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因素
泉水镇旧州小学 宋 莹
关键词:教师 职业倦怠
影响教师职业倦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些原因既与职业有关,也与个人有关,还与社会大环境相联系。
(一)职业因素。教师是一种多应激的职业。教师教书育人,责任重大。教师既承受着外在期望的压力,又面对内在的角色冲突,加上期望与现实的差距及职业的低创造性,使教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问题。
1.外在的期望。从古到今,教师被认为是最崇高的职业。从古代的“传道、授业、解惑”,到当今培养跨世纪人才,无不体现教师的神圣和伟大。然而在当今多变的社会里,价值趋向多元化,家长、学生及社会各界对教师的期望也日渐分歧,因而也无形增加了教师的工作压力。
2.角色冲突。教师是一个多角色的职业。如果教师不能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或面对多种角色期待不能顺利地调节,就会出现角色冲突。单就教师的职业角色来说,就有多种,如: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家长的代理人、集体的领导者、朋友与知已、心理治疗工作者等等。因此,教师在各种不同的人们心目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所以出现角色冲突及压力是不可避免的。
3.期望与现实的差距。教师一般都有较高的成就动机,他们追求个人成功的价值,渴望在工作中得到应有的反馈。可是在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成功具有不可确定性,职业成就感不像其他职业那么明显,会造成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工作责任感与工作疏离感的冲突,自尊心与自卑感的冲突。
4.职业的低创造性。教与学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一种能动的互动过程。因此,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应有较高的创造性。而在教学实际中,有许多原因限制
了这种创造性的发挥,如,封闭的教育系统,使学校教育只注重对学生知识传授,忽视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再如,在应试教育中,教师在拼命追求升学率的过程中,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长时间的压力导致了教师身心的疲惫状态。
(二)工作环境。工作环境对教师的职业倦怠有很大影响
1.教学情境。1979年,美国教育协会(NEA)的民意测验发现:接受调查的3/4教师认为,纪律问题对他们的教学效率有很大影响。管理学生的困难已成为教师压力及倦怠的主要原因。目前,学生的问题行为日益严重,教师必须花费加倍的时间与精力来处理学生的问题。教师工作的评价也存在着严重问题。如以各种“率”作检验教师的标准,竞争的手段和方法不科学、奖励与批评机制不建全,各种考核、评比增多,等等,也增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量。
人际关系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在学校环境中,教师是人际关系网的一个结。比如,教师与教师、教师与领导、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等,如果教师在这个关系网中不能顺利交往与沟通,就会使教师心力交瘁,导致倦怠的产生。
2.组织气氛。研究显示,缺乏校长的支持乃是教师产生工作压力和倦怠的重要因素。教师常抱怨学校领导过于缺乏同情心、孤立、官僚、无效能。有的研究发现,缺乏欣赏与支持性回馈乃是助人工作者的重要压力来源。
(三)个人因素
1.人格特征。个体的人格特征,在某种意义上说决定着个体的行为方式。A型人格特征的人较易导致倦怠。A型人格特征表现为极端的挑战性、争强好胜、力求把握环境、时间观念强、急躁等。B型与此相反。研究发现:A型与B型的人在应激反应的多项变量上有较大差异,尤其是在焦虑、疲劳、心理症状、健康指标、角色过度负荷和物质冲突上,A型性格都比较明显,这些表现与倦怠的征兆有很高的相似性。
2.对社会能力的知觉也是影响倦怠的因素。助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如教
师、咨询人员等,他们所需具备的能力与一般行业的工作不同。助人工作的对象是人,因此特别需要与人互动的人际关系能力,即所谓社会能力。
专业人员倦怠的发生,取决于下列两个原因:①是否能觉察到当事人(clients)的问题因个人的处置而获得显著的改善。②助人目标是否达到。如果专业人员能知觉到当事人,因自己的处置有所改善,则会增加他的胜任感,进而提高其助人的动机。如果预期目标不能达到,专业人员将其全部原因归咎于工作本身,那么就容易产生倦怠,因而降低助人的欲望。由上述理论可知,教师产生倦怠的原因,在于教师能否知觉到学生的问题因其努力获得改善,以及教师协助学生的目标是否达到,如果教师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效果或无法达到目标便容易产生倦怠。例如一个老师在新学年接一个学习成绩较差的班级,开始时立志要把这个班带好,但经过长时间努力以后,无效果或效果不显著,那么教师就容易产生倦怠。
(四)社会因素。教师工作倦怠是个人行为,但造成的原因也与社会因素有关。
1.社会的巨变,使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给人以更多的自由去选择自己的人生。于是在选择中伴随着各种各样的焦虑与痛苦,使情绪发生变化,加上现实中生活条件的不理想,如工资待遇低,住房难、负担重、压力大等矛盾,使教师心理波动较大。
2.群体关系也无时无刻地影响着教师职业心理。某些教师在群体中与人的关系不够融洽,人际关系紧张,使教师产生压抑感和无归宿感,因此有的教师不能愉快地从事工作。
3.社会支持系统。教师也是人,在遇到困苦时,能得到各种帮助,就能缓解教师的不愉快,减轻工作倦怠感。对教师的帮助应有多种支持形式,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