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最终五篇)

时间:2019-05-12 14:47: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

第一篇: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

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总第346期

调查与决策(内参)

第14期

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

--成都市温江区从机制建设入手做好新形势下信访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中共温江区委政策研究室

温江区信访和群众工作局

联合调研组

温江区目前已进入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城乡全面现代化的发展新阶段,经济关系、社会形态、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群众诉求日趋多元化、复杂化,对信访维稳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近日,我们组成联合调研组,对如何从机制建设入手,扎实做好新形势下的信访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现状分析

近年来,温江区信访工作总体较好,群众利益得到较好的维护,为全区改革发展营造了较为稳定的环境。但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信访诱因趋于多元化、复杂化,维稳压力在一段时期内还比较大。

1.呈现出三大变化态势。一是信访总人次持续下降,2006年至2008年,全区信访总人次分别为6522人次、4946人次、3882人次。二是集体访高位徘徊,2006年至2008年,全区集体访案件均在100件以上,分别为100件、119件、101件。三是越级上访逐渐增多,2006年至2008年,全区越级上访案件分别为35件、49件、57件。

2.集中于六大突出问题。群众信访案件主要集中于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拆迁、劳动社保、住房与房地产、涉法涉诉和三农问题等“六大突出问题”。2006年至2008年,全区受理“六大突出问题”分别是2488、2561、1974件(人)次,分别占当年信访总量的74%、62.3%、54.6%。此外,企业改制遗留问题、涉军信访问题、民政问题、被清退民办教师问题等也比较突出。

3.发生在三个敏感时节。一是重大节假日前后一个月的信访量偏高;二是1月和6月民工讨要工资的信访较多;三是在重要政治活动期间,群众择机越级上访现象明显。因此,除2007年7、8月份因连续出现重大集体上访造成数据偏高外,近三年的月信访量趋势基本相同,信访量较大的月份为1、4、6、11月。

4.新生四类信访诱因。当前,经济社会快速转型,社会利益格局加速调整,面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一些旧有矛盾可能被激化,新的社会矛盾可能不断显现出来。初步预计,有四类问题可能诱发新的信访,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经济困难时期,企业生产经营方面的困境向社会、向职工传导,债务纠纷、拖欠职工工资、民工回流、职工失业等社会矛盾有可能进一步加重和激化;二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中土地流转后,涉及居民的经济补偿、就业社保、教育医疗、社会救助等问题可能增多;三是在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的情况下,购房纠纷不容忽视;四是涉及水电气、小区物管、环保等方面的问题,已经表现出增多的苗头。

二、原因分析

通过对三年来信访案件的梳理分析,其原因主要有政策性的利益调整、行政行为不当或基层治理不规范、信访人自身与形势发展不相适应等方面。

1.政策性的利益调整。改革开放30年来,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都出台了许多涉及社会各方面利益调整的政策措施,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一些群众对已经成为历史的政策产生了新的意见和诉求,导致群众诉诸信访。首先,从国家层面看,企业军转干、民办教师、复员退伍军人、企业改制等问题全国都普遍存在,且较为突出。其次,从区内层面看,群众对征地拆迁补偿、城镇职工参保、机关干部2009年津补贴预算调整等政策的意见较多。

2.行政行为不当或基层治理不规范。个别干部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政策不清,宣传不到位,对实际情况把握不准,对群众切身利益考虑不周,做出了一些有损群众利益的行为。如有的镇街、村(社区)在征地拆迁中存在侵害群众利益的现象,个别地方甚至采取强行拆除等简单粗暴方式对待拆迁户,导致部分群众强烈不满;一些群众对村务社务的参与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没有得到尊重和落实,引发群众越级到市、省甚至进京上访。

3.信访人自身与发展形势不适应。同样情况下,部分居民的自身能力、价值取向、认知态度等也是引发信访的重要原因之一。我区的信访群体大部分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城镇“4050”人员。这部分人生存能力不强,长久赋闲在家,其基本生活和社保缴费压力大,对城镇小区物管、城乡困难居民低保、扶贫救助、文化体育建设等民生方面的诉求较多。个别信访群众严重缺乏法律意识,言行偏激,盲目跟风。一些毫无关联的人参与群访,借机制造事端,违法犯罪。

4.信访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滞后、规范教育力度不够。一是矛盾排查调处、案件受理办理、多部门协作联动、信访逐级责任、领导干部“一岗双责”等制度落实得还不够好。二是个别镇街以及区级部门存在信息上报不及时、互动沟通不够等问题。三是信访干部队伍建设比较薄弱,存在业务水平不高、缺乏激励机制等情况。四是宣传引导力度不大,对《信访条例》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不到位,各镇街和部门在社会群体心理的正确引导、有效掌控,以及依法治访、规范秩序等方面没有及时跟上。

三、对策建议

信访维稳工作要有针对性地从行政决策、行政执行、信访群众教育引导等方面入手,加强机制建设,抓好信访源头治理,尽可能地减少信访案件。

1.推进科学民主决策。一要全面推进决策开放。建立和完善决策前的调查研究制度、重大决策听证会制度、决策公示制度等,做好决策方案的设计、论证、优化和比选。确保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落到实处。二是深化政策风险评估。成立以分管领导为组长,政法委、信访局、法制办、政研室等部门为成员单位的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设在政法委),负责对全区重大政策进行统筹协调,对各镇街、各部门的决策行为开展审查指导。三是强化政策跟踪修正。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办公室负责对出台政策实施情况的反馈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发现政策中有引发信访或不合理因素的,及时提交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进行重新审核,确有问题的按规定程序要求原发文单位及时予以修改,修改后报经政策风险评估委员会评估通过后再行发布。

2.严格做到依法行政。一是强化依法行政的教育培训。要坚持以强化干部队伍建设为重点,狠抓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全面提升依法行政综合水平,为消除违法乱纪行为、减

少信访矛盾夯实素质基础。二是加大纪检监察力度。建立健全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投诉纠错制度,推进规范执法、柔性执法、文明执法,坚决杜绝下达罚款指标、消极执法、不作为以及简单粗暴、野蛮执法的行为。纪检机关、法制办等部门每季度定期对依法行政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限期整改,消除负面影响。三是严格逗硬奖惩措施。将文明行政情况列入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并作为奖惩、任用的重要依据。对不文明行政而导致群众信访、又未达到党纪政纪处分条件的,一年中发生一次,当年年度考核不得评为称职以上等次,一年中有两次以上的,当年年度考核评定为不称职。

3.创新群众工作机制。一是开展“三零村(社区)”创建工作。选取1-2个信访量较大、具有典型意义的村(社区),开展创建“零越级访、零群体访、零重信重访”村(社区)试点。通过发展各类自治组织及非正式组织、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开展健康心态行动等方式,主导形成良好的社会心理。二是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加强工会、共青团、妇联以及企事业单位的力量整合,在全区开展经常性的信访排查联合行动,共同做好矛盾调处工作。三是探索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积极支持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与信访和群众工作,可适当划拨专门经费,设立沟通网站,建立工作室,实行每周(或定期与不定期)走访群众的制度,充分发挥代表、委员的优势和作用,密切群众联系。四是成立村(社区)信访调解委员会。在村(社区)建立信访调解委员会,面向社会招聘3-5名人际关系好、德高望重、群众信赖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为信访调解员,建成一支群众贴心的“知心大妈”、“热心大爷”工作队。

4.强化维稳责任落实。一是明确工作责任。在区内,推进属地管理与条块管理相整合,实行信访案件属地管理与归口职能部门管理双重责任,以信访案引发方或引发地为主,以信访人居住地为辅,共同做好稳控工作;发生越级上访的,由居住地负责接人,引发方负责承担费用;引发方与属地方对最终结果负连带责任,年终实行捆绑考核,执行相同的加减分政策。对涉及多个职能部门的信访案件,以属地党委政府为首位责任单位,首位责任单位认真履行牵头抓总、协调联络的首位职责,相关单位做好配合,直至该信访件结案。强化领导包案责任制,落实各级领导大接访制度,有计划地逐步化解各类历史遗留问题。二是完善考核办法。适当提高信访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目标考核中的权重。区信访工作联席会议作出的书面通报批评或通报表扬,进入区委、区政府年度目标考核的加减分因素。对重要会议、重要活动期间的信访工作实行即时即评、即时即奖。实施信访工作目标考核“一票否决”制,对工作不力、出现违反“三个不容许”(不容许出现群体性事件、不容许出现重大安全事件、不容许出现重大治安事件)的,取消责任单位及其职工年度目标考核的评优资格。强化工作责任追究,对严重失职渎职、滥用职权,情节特别严重、影响十分恶劣的,给予责任单位的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人员党纪政纪处分,或移交司法机关处理。对信访目标考核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建议由信访局、目督办共同完善考核细则。

(提供单位:发布时间:2009-05-31录入用户:admin-swzys)

第二篇:当前农村信访源头治理的几点思考

当前农村信访源头治理的几点思考

农村信访问题是关系农村社会稳定的大问题,也是构建和谐社会必须认真对待的现实问题。做好农村信访工作,需要对新形势下的突出问题探索研究,切实加强源头治理。

一是涉及农村干部作风问题的申诉类信访问题日益突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农民参政议政、民主监督意识的增强,农村干部队伍正遭遇着严重的信任危机,强化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已刻不容缓。

二是物质利益矛盾纠纷求决类信访居高不下。信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基本都涉及到个人或集体的切身利益,而且大多数能说出自己的理由,并明确要求为其解决实际问题,如主动要求政府办理“低保”、要求给予医疗救助,要求提高土地占用补偿标准、要求政府给予经济帮助等。

三是批评建议类信访呈上升趋势。社会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信访中提出合理化建议或关注经济发展和公共事业的群众正在逐步增多。

对策建议:

一是抓队伍建设。首先镇(乡)、村干部要提高“一个水平”,增强“三种能力”。提高“一个水平”就是提高镇(乡)村干部政策和法律水平,能够熟练运用政策、法律法规对信访问题进行接待调处,杜绝出现“一问三不知”、“接访的不如上访的”现象。增强三种能力,即增强引导说服能力、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综合分析协调能力。其次要建立镇(乡)村组基层三级联动的调解组织,加强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加强源头预防。镇(乡)村调委会是预防和化解矛盾纠纷的主要力量和第一道防线,村级调委会要最大限度地做好各类简单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把群众的一些邻里纠纷、家庭纠纷解决在村一级,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困难,杜绝信访源。如在我县二广高速和207线征地拆迁中,部分村民征地补偿面积量错、补偿标准弄错、实物核定遗误的现象是难免的,接到村干部反映的农户诉求后,信访部门与207扩改协调办取得联系,经重新核对,还了老百姓一个清白,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虽然是小事,但不及时查办处理,就会酿成给国家建设出难题,发展到阻工的大事,甚至会诱发群众性集访。第三要加大对建立健全村级干部激励保障机制,保障村干部的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定期选聘部分优秀村干部到基层机关工作,调动农村干部的积极性。

二是抓作风建设。首先要改进工作态度,强化宗旨观念。乡村党员干部要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主动变“上访”为“下访”。定期深入村社,深入农户,接地气,听民意,解民忧。将农民反映的事情换位思考,以平和的态度接访处访,做好劝抚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情感打动上访群众,使上访群众心平气和愿意坐下来解决问题。其次要改进工作方法,强化群众观念。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发挥广大群众的集体智慧,采取和群众共同解决的办法处理信访事件。对于农民反映的事情,能在镇(乡)村解决的,在规定的工作日程内要解决;需要向上级领导和部门请示协调的要及时请示和协调;对于一时不能解决无法答复的事情要建立台帐,并与上访群众沟通好交流好;对于重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乡镇主要领导要在第一时间与上访农民直接接触,不回避矛盾,赢得上访农民的理解和信任。坚决制止镇村党员干部对上访农民态度生硬,言语冷漠,不闻不问,推诿扯皮,小事拖大,大事拖难,难事拖乱。

三是抓经济建设。当前,农村群众信访问题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民生问题和利益纠纷,表面看是社会问题,矛盾的核心是物质利益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这些问题从深层次讲多是由于在推进发展过程中,利益调整、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等方面相对滞后导致的。抛开经济发展孤立解决某个矛盾是不现实的,像职业病救助,社会保障、就业问题、弱势群体等信访热点都属于此类矛盾,应该立足于在发展中解决问题。因此,要大力引导、组织、帮助农民广开致富门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探索有益的生产组织形式,推进农业产业化。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实现农村面貌的根本改变,真正解决农民因贫困而引发的各种矛盾问题。四是抓法制建设。首先要贯彻落实村民自治,保障农民参与农村事务的权利。村民自治若得到有效运行,农民则可以成为管理的主体、决策的主体和推动村级事务主体,不仅可以相对减少农村社会问题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村民自治能力,最终有利于矛盾在村级组织内部得到及时化解。要切实建立和落实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村务财务公开、民主评议干部和村规民约五项制度,要把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的关口,保证群众的民主权利,激发群众参与对基层政权和经济、文化、社会事务管理和监督的热情,推行和健全完善“两公开一监督” 制度,使农民真正实现当家作主。其次要依法落实好各项农村现行政策。严禁在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征地补偿款发放、失地农民安置、集体经济组织提留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实行“一村两制”。对于农民信访涉及重点工程、征地拆迁、劳动合同纠纷、社会治安、落实相关政策等,自始至终要依法依规解决。

第三篇:创新机制 建设汀江源头第一村

溯客家源 打造天下客家第一村

──庵杰乡涵前村培育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工作情况汇报

(2011年11月02日)

一、基本情况:

涵前村地处长汀县东北部,距县城30公里,是世界客家母亲河──汀江的源头,是一个人杰地灵、环境优美的生态旅游圣地,境内有著名的汀江源头标志性自然风光──龙门,以“独我龙门跨汀江”著称。全村有12个自然村,14个村民小组,498户,2083人,其中外出1200多人。党支部下设4个党小组,有52名党员,其中女党员6名、外出党员18名,有支部委员3名。全村耕地面积720亩,林地面积1.3万亩,其中竹林面积1750亩。2010年村财收入8.9万元,人均纯收入5120元。

近年来,该村能够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和谐建乡”的发展是思路,以“溯客家源,打造天下客家第一村”为主线,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特别是今年被市委确定为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以来,能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要求,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本村独特资源优势,创新机制,真抓实干,全村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有了较快发展。

二、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领导重视,确保培育工作上水平

涵前村被确定为市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以后,市、县、乡、村高度重视,市委专门安排了市交通局挂钩,县委副书记廖方顺专门挂点,县委还安排了县交通局、国土资源局、发改局等县直部门挂钩帮扶。县委副书记廖方顺带领县直挂钩部门多次到涵前村进行调研、检查指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在培育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9月27日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谢细忠率局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到涵前村实地指导培育工作。县委组织部领导及相关股室人员也多次到涵前村进行面对面指导。10月20

日市委组织部长林晓英也亲自莅临涵前村关心指导培育工作。乡党委成立了涵前村培育市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工作领导小组,党委书记担任组长,并指派一名党委副书记专门抓好培育工作。乡党委在认真调查摸底的基础上,多次召开党委会研究培育工作,制定了《关于培育涵前村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实施方案》,并认真组织实施。涵前村党支部将培育工作当作首要工作来抓,也成立了相关组织机构,多次召开支委会、支部党员大会研究布臵工作,村两委干部全身心投入到培育工作中。在各级领导的关怀重视下,涵前村培育市级党建综合示范点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

(二)强基固本,抓好村级组织建设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子成员素质高,表率作用发挥得好,党支部的战斗力就强,村里各项工作就开展得顺。该村以培育“五好”基层党组织为载体,从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制度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等方面入手,全面加强村级组织建设,使班子整体战斗力得到有效加强。

一是抓好班子建设,提升自身素质。结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强化班子自身建设,狠抓日常学习教育,加强村两委班子成员对党在农村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和经济法律知识的学习与理解,提升班子成员的整体素养。村两委班子成员人手一份党报,每月组织一次政策、经济知识学习会、一次政情通报会、一次思想交流会,观看一次党员电教片,并做到“四个带头”,即带头参加支部集中学习、带头自学、带头讲课、带头交流学习心得,通过学习增强了班子成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提高了党性觉悟和自身素质。由此也带动和形成了全村党员勤学、勤思、勤交流的良好风气。同时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调整和充实,进一步强化了班子建设。

二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壮大党组织力量。党员干部队伍是整个支部建设的支撑和落脚点。党支部注重在妇女、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培养思想觉悟高、生产(工作)能力强、具

备一定素质和影响力的年青人入党,为党组织输送新鲜血液。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感召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是抓好制度规范,约束干部行为。德为本,廉为先。村党支部根据上级要求,积极推行“168”基层党建工作模式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从2007年起,该村率先在全县实行了村级党风廉政建设监督员,在党务村务中做到讲民主、讲原则、讲廉洁,坚持民主集中制,一切重大事项均由村两委班子集体讨论决定,严守政策法规,严格按程序办事。对村务、财务实行双公开制度,重大事项、支出明细都定期在党务村务公开栏公示,自觉接受村民群众的监督。对一些涉及农民长远利益的问题,不是急于求成,而是深入调查研究、循序渐进,政治思想工作先行,工作上力求征得广大党员干部村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营造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良好氛围,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四是抓好场所建设,确保“有址议事”。该村紧紧围绕“溯客家源,打造天下客家第一村”为目标,结合新农村建设和汀江源〃龙门旅游风景区建设需要,选择了人口较集中、议事又方便的龙门阁旁边建设集农家文化书屋和党员活动室等为一体的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该场所占地200m,今年12月15日前可全面竣工并交付使用。

(三)效益为先,抓好经济发展的规划与建设

村两委班子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以加快发展为目标,以深化农业结构调整为重点,结合本村实际,落实产业发展规划,着力从四个方面强化村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增强自身“造血”功能。

一是着力培育旅游产业。该村充分利用地处“汀江源头──龙门景区”的特殊地理位臵优势,打造生态特色游这一品牌。完成了汀江源〃龙门景区建设总体规划,投入30万元建设农家乐示范点一个,投资60多万元的龙门帽合山寺庙建设进入扫尾阶段,投资30万元征地填平了6000平米停车场及农民休闲广场。龙门景区基础设施得到了改善,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2二是大力发展茶叶产业。涵前村原有农业结构以种植烤烟和水稻为主,村两委通过组织调查摸底,学习其它地区发展农业多种经营的先进经验,提出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同时,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茶叶产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厦门客商,种植台湾软枝乌龙新品种,开发无公害茶园150亩,兴建了博品茶厂,并通过开展 “三联三带”活动(一是联系困难群众,帮助其发展生产致富;二是联系致富能手,帮助其壮大产业上规模;三是联系外出务工青年,帮助其解决家里生产生活问题)带动农户新种植茶叶230亩,使全村种植茶叶达到了380亩,年产茶叶15吨,产值达150多万元。同时还成立了涵前村茶叶发展协会和博品茶叶合作社,使茶叶产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的经济发展路子。生产的龙门红、“东方美人”等深受消费者好评。在今年9月下旬市第四次党代会上,龙门红得到了市领导的高度评价。使涵前村生产的龙门红供不应求,增强了村两委干部带领村民扩大茶叶产业规模的信心和决心。目前,又新规划落实茶叶种植基地180亩。

(四)和谐发展,抓好民生工程建设

一是实施“惠农政策”。村两委积极为村民群众排忧解难,通过上门走访,倾听民声,了解到村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所求,主要存在生产资金不足、种植技能缺乏等困难。村两委想方设法解决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积极争取到上级15万元资金,成立了“经济发展协会”,发展会员35人,办理17户小额贷款,帮助村民解决了规模生产资金来源。出台种植茶叶、烤烟、莲子的扶持政策,为种植茶叶的村民每亩补助300元,烤烟每亩补助60元,莲子无偿提供种苗,并聘请专家和技术人员为种植户进行免费培训,有效破解了村民群众的发展难题。目前落实龙门生态莲种植基地60亩,为打造莲花秋韵的田园风光奠定了基础。

二是抓好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不足,村域经济就难以发展,群众生活水平也就谈不上真正的提高。村两委班子从群众需求和经济发展需求出发,把抓好全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

建设放在首位,扎实规划建设好与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发展息息相关的道路、桥梁、水利等基础设施。村两委在资金短缺的情况下,积极向上级争取项目资金,为民办实事,改善村民生产生活条件。通过自筹资金和争取项目拨款等多种形式,已完成了一批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建设,其中投资3多万元硬化龙门阁旁边水泥道路路面;投资近20万元修建汀江龙源大桥;投资近60万元修建农田水利工程;投资35万元完成了汀江源头400亩生态林补植和“四傍绿化”,为涵前村经济发展奠定了较好的硬件基础,同时村两委坚持为民办实事的作风也得到了广大村民群众的认可,班子实施决策,开展各项工作更加顺利。

三是构建平安涵前。目前涵前村村民的经济收入主要依靠外出打工,外出务工人员约占全村劳动力的75%,在家的绝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和留守妇女儿童。为了能够让这些弱势群体过上正常生活,营造健康快乐的和谐社会环境,让农民工安心在外务工,村两委积极配合乡派出所在涵前村设立了村级警务室,建立探访制度,开展关爱行动。组织慰问独女户、二女户、困难党员、贫困户、学生和特殊群体等,为平安涵前建设作出贡献,有效促进了村民群众的团结,维护了全村的安定稳定。

(五)美化优化,抓好新农村宜居环境建设

一是扎实推进“家园清洁行动”。涵前村位于客家母亲河──汀江的发源地,村里有久负盛名的龙门胜景,每逢节假日游人络绎不绝。为打造汀江源头——龙门这一旅游品牌,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村两委一帮人狠抓环境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专项整治活动。成立了环境卫生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订了《涵前村关于加强环境卫生整治的实施方案》,通过发放宣传单、悬挂横幅、张贴标语等形式,开展了“清洁家园、美我龙门”的宣传活动。加大环境卫生整治力度,拆除公路沿线的违章搭盖、猪舍、厕所30处,改造厕所16个,新建垃圾池15个,垃圾填埋场1个,沿路投放垃圾桶130多个。加强保洁队伍建设,配备了3名专职卫生清洁员,做到公路天天有清扫,垃圾池定期有消毒清理,严格实行商店,居住户垃圾入池和门前三包。同时,每月对村环境卫生情况进行督促检查评比,通过环境卫生整治,较好地改变了过去“脏、乱、差”的现象,村民讲卫生、要卫生的思想意识大大增强,来龙门旅游的游客逐渐增多,满意度也大大提高。

二是实施新村建设。结合新农村建设和保护开发建设汀江源〃龙门景区,按福建省农村住宅示范小区建设标准完善了能容纳125户的龙门金竹小区建设。该小区都是二户连体、二层半、坡面屋顶、外墙刷统一颜色涂料,第一层能进行“农家乐”餐饮,二、三层能提供游客住宿的农家别墅。在龙门金竹小区示范带动下,二户连体、二层半、坡面屋顶、外墙刷统一颜色涂料的农家别墅在该村甚至是我乡蔚蓝成风。

(六)倡导文明,抓好村风民风建设

涵前村在发展过程中,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和谐新农村为目标,积极推行“民风工程”、“帮扶工程”,使村风、民风得到明显改善。

一是实施“民风工程”,营造和谐氛围。通过积极参与“科技、文化、法律”三下乡活动、组织开展“五好家庭”、“星级文明户” 等评比活动,筹建农家书屋,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村民学文化、学科技的风气逐渐形成,构建了人与人和谐相处的良好氛围。

二是实施“帮扶工程”,实现共同发展。村党支部对贫困党员、学生实行党员帮扶机制。通过制定专人联系制度、定期走访制度、节日慰问制度,为贫困党员、学生送去了温暖,不让贫困学生辍学。今年以来该村共帮扶困难户、特困户40多户,帮扶贫困学生6人。

在上级党委、政府,特别是在上级组织部门的关心帮扶下,涵前村作为市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的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涵前村市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的培育工作,推进了全乡党建工作的有效开展。全乡其余四个行政村均结合各自实际,找准了各自的定位。如:庵杰村以“抓新村建设、建优美环境”

为主题;黄坑村以“完善竹业专业合作社,增加竹农收入”为主题;长科村以“保护国家一级树种千亩红豆杉人人有责”为主题;上赤村以“建设竹海人家,创建省级竹业示范村”为主题开展党建工作。

我乡涵前村作为市级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的培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与先进村相比仍有差距。下一步,我乡党委及涵前村党支部将认真贯彻落实好陈部长今天到我乡涵前村检查指导工作所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培育基层党建综合示范点“一年见成效、二年上水平”的目标要求,依照培育方案,紧紧围绕乡党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乡、产业兴乡、和谐建乡”的发展是思路,将涵前村建设成天下客家第一村,决不辜负各级领导对我们的关心、支持与帮助。年内涵前村将重点做好占地200m新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建设工作,并规范相关制度建设;新建茶园300亩;新规划种植莲子100亩;新建旅游公厕2座;完成新村规划及金竹小区400米区间道路建设和绿化;完成6000 m农民休闲广场及旅游停车场建设;完成拦河坝、河堤、河道清理及水上项目规划设计;龙门阁旅游接待中心修缮等八项工作。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谢谢!

7

第四篇: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纪委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和领导体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治本力度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很有特色,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治本体系,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治本体系的构成与效果

1、以抓教育为治本工作的基础。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灵活生动、健康向上的党风党纪教育,以此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筑严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其教育方式符合尉建行同志提出的从源头治理腐败两个基本着力点之一,即“立足于教育”。一方面认真抓了正面典型激励教育。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电教片、话剧、电影,请汪洋湖同志的女儿汪强和刘保忠同志作专题报告等方式,先后学习了孔繁森、汪洋湖等廉政典型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深入抓了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案件以及自办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观看录像片、编发《反腐败斗争简报》等方式,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另外,还通过组织党纪政纪知识竞赛和考试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以上教育举措,在党员干部中反映良好,达到了触及灵魂的作用,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以建立规范的各项制度为治本工作的有效载体。为了建立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纪委根据新时期体制转型的特点,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制度:针对铺张浪费问题,制定了公用经费管理的“四项规定”,即《办公电话管理规定》、《车辆燃修管理规定》、《办公用品采购管理规定》和《公务招待管理规定》;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制定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项补充规定》,对领导干部乘公车上下班、参加婚丧事、探视病人、参与庆典做了严格规定;针对“三风”问题,制定了《重要事项向纪委报告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子女结婚、处理丧事、单位搞庆典、外出学习考察、办班等活动,事先都要向纪委报告,由纪委审批并进行有效监督;针对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问题,制定了《乡(局)级单位和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乡(局)级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报告制度》,规定乡(局)级领导班子每年年底,要以书面形式向区纪委报告全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领导干部要在纪委和组织部门的监督下,在党员大会上作廉政述职。有规矩,才有方圆,以上这些创新的制度,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改革体制、机制为治本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纪委在财政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人事制度三项制度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借机构改革之机,合并了一些职能部门,简化了一些审批环节,下放了一些权力,取消14项不合理收费项目;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协同区委组织部,制定了《选拔任用干部考核制》、《拟选拔任用干部任前公示制》、《党员干部民主测评制》、《纪检机关对提拔任用干部一票否决制》等制度。这些制度为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保证。

4、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治本工作的中心环节。腐败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权力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几年来,纪委、监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勇于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在各有关部门和行业聘请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对其进行职责和义务的培训,由他们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及领导班子廉政建设情况进行广泛而有效的监督,及时向区纪委反馈信息。近年来,从义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中,立案查处的有1xxxx;为了规范基层站办所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有效治理吃拿卡要等以权谋私现象,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建立了5xxxx个软环境整治监测联系点,2001年通过监测点反馈上来的问题达3xxxx件(次),立案查处的有xxxx;在每年的清明节、“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都对公车私用、请客送礼、收受礼品礼金及发放代币卡(券)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明查暗访,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全区通报、责令整改等形式,严肃处理了一些顶风违纪者;每年都对“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情况和大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了私设“小金库”及截留、挪用、贪污专项资金的问题;每年年底,区纪委都对全区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考核,通过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对群众意见大、有违纪行为的领导干部,及时建议区委、区政府进行调换;为了规范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区纪委制定了有形建筑市场跟踪监管制度,规定凡3xxxx元以上的建筑项目,事先要向纪委、监察局报告,由纪委、监察局登记备案,并对其招投标情况及后期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为了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区纪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区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试行办法》,监督的方式,一是实行谈话制度。包括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定期谈话。二是发《警示通知书》。对群众意见大,有错误但构不成立案查处,经诫勉谈话仍不改正的,由区纪委对其下达《警示通知书》,限期改正,警示期不超过半年,被警示人要向纪委写出整改报告,区纪委根据被警示人纠正错误的情况,做出解除或延长警示期的处理意见。三是参加双重组织生活,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接受党员干部的批评及意见、建议。四是实行重大决策过程和结果公开制度。五是推行内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六是实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审核制度。七是实行部门财务支出审批联签制度。八是实行暗访监督。区纪委对餐饮娱乐健身场所,进行不定期明查暗访,对有违纪嫌疑的党政主要领导干部,进行重点监督检查。以上这些监督制约机制,有效地从源头上预防了腐败行为的发生。

二、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党风党纪教育不够深入,深层次的思想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其原因一是教育的方法不够灵活,没有创新,教育活动只注重形式,没注意实际效果。二是缺少理论化、系统化的教育,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不够。三是没有采取有效的强化教育手段。

2、治本的各项制度抓得不实,制度的实际效应没有发挥出来。尽管我们制定了许多从源头治理腐败方面的规章制度,形成了治本体系,但在落实上抓得不够,一些制度的监督、约束作用未能有效地体现,致使腐败现象发生的苗头依然存在。其原因是工作作风不够扎实,工作只浮在面上,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少,抓落实、抓督办力度不大。

3、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管理还比较薄弱。长期以来,对各级领导干部如何使用手中权力的监督,始终是一个薄弱环节。问题表现在:少数领导干部和个别“一把手”,自律意识差,滥用权力,不愿接受监督;上级对下级重使用,轻管理和监督;同级班子成员之间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人民群众接触和了解权力运行过程的机会少,无法监督。这些问题究其原因,是我们的监督制约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

4、对新时期腐败现象的特点、产生的原因深入分析的不够。由于对新时期腐败现象的特点、规律缺乏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在开展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中,抓不住主要矛盾,做不到有的放失。其原因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市场经济知识、入世规则学习得不够,理解掌握的不深。

三、对今后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几点想法

针对存在的问题,应在下面三个方面改进工作,加大力度。

1、固本强基,加强和改进教育机制。尉建行同志曾指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首先要从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上抓起,增强党员干部拒腐防变的能力,使他们不犯错误。”因此,我们应重点加强两方面的教育。一是强化理论教育。只有理论上的清醒,才有政治上的坚定。要开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jzm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学习教育。从实践看,光靠党员干部自觉去学习理论,效果往往不够理想,必须采取启发自觉与

强化灌输相结合的办法。要有计划、有步骤、分期分批地集中对党员干部进行培训,夯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基础,培养党员干部高尚的道德情操,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二是强化典型教育。要有意识地培养一批廉洁勤政的先进典型,包括各级领导班子集体典型和领导干部个人典型,要有行业部门、窗口单位的先进典型,通过简报、新闻媒体等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弘扬正气,不断影响带动和教育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2、落实制度,充分发挥制度规范机制的有效作用。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各项工作制度能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关键在于一些领导干部带头执行制度的坚决性、坚定性。纪检监察机关一方面要对各项治本的制度进行严密的部署,另一方面要对落实情况加强监督检查。如果只是发文件,而不深入实际调查落实情况,制度只能是形同虚设。我们要通过抓各级领导干部的带头作用,来推动各项制度的全面落实,充分发挥制度的规范和约束作用。

3、强化监督,不断完善监督制约机制。腐败的产生,总是同一定的公共权力滥用密切相关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对其权力监督不力是共性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始阶段,新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尚未完全形成。因此,建立健全和完善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机制,逐步实现党风廉政建设法制化,是改革体制、机制、制度,从源头上预防治理腐败的核心任务。

首先,要强化群众监督。实践证明,人民群众是反腐败的重要力量,腐败分子也最怕群众的监督举报。当前,群众监督的作用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群众监督工作环节薄弱,监督渠道不够畅通。我们要切实践行“三个代表”要求,建立有奖举报制度,制定保护举报人的有效措施,鼓励人民群众敢讲话、讲真话,调动和激励群众监督的热情。举报一经查实,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举报的经济案件,按照违纪金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提成。同时,要进一步强化党的纪律监督,提高纪检监察机关在反腐败领导体制中的地位和权威,充分发挥其在党内监督中的职能,尤其是对同级党委和领导干部的监督作用。

其次,要强化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自身过硬,率先垂范,以身作则,敢抓敢管,腐败现象就少发生,班子就有凝聚力,干部队伍就有战斗力,他所领导的地区或部门就能形成一股正气。相反,如果“一把手”自我放纵,滥用权力,压制民主,违法违纪,就会带坏一个班子,毁掉一批干部,败坏一方风气。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形成对权力运作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全区实际出发,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一要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和任用干部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措施保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使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不尊重民主权力,压制甚至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受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使坚持原则、敢讲真话、敢于批评领导错误的同志,在评价、考核和提拔使用上不吃亏。二要拓展监督的范围,逐步建立对领导干部进行全程监督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三要不断加强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区纪委监察局要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加强指导、监督,使全区上下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四要建立严格的惩处制度,解决好对违法违纪者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加大惩戒处理力度,轻者调离、免职,重者收权、罢官,使那些心存侥幸、想以身试法者却然止步。

再次,要强化对人、财、物的监督管理。人权、财权、物权的滥用,是以权谋私的温床,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主要源头。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必须将此方面作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对“人、权、钱”的监督制度和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关口前移,警钟长鸣。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还不够深入,需要在xxxx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一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把好“用人关”。为了使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关口前移,必须从建立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入手,变事后检查为事中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防范。落实好纪检监察机关对拟提拔任用干部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协调组织部

门,根据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符合区情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新机制,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监督制度。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遏制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证行使权力公开、公正、公平。当前,要深入抓好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是增强民主监督、提升政府办事透明度的有效举措,很受人民群众欢迎,应该持久地抓好落实。对那些隐瞒事实,该公开而不公开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三要深入进行财政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要在认真抓好“村帐乡管”和“乡镇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管”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尝试改革区政府财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的、河南某地实行的财务结算中心制度,很值得借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根据入世规则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保留的行政审批权,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加强制约监督,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减少权力直接干预经济行为,规范权力行使规则,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

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纪检监察干部应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精神,深入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这样,反腐败工作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第五篇: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从源头治理腐败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近年来,我们按照中纪委关于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工作格局和领导体制,勇于探索,大胆创新,治本力度不断加大,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工作很有特色,形成了科学规范的治本体系,但也有一些深层次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治本体系的构成与效果

1、以抓教育为治本工作的基础。我们每年都有计划地在全区党员干部中开展灵活生动、健康向上的党风党纪教育,以此来不断增强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廉洁从政的意识,筑严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道防线。其教育方式符合尉建行同志提出的从源头治理腐败两个基本着力点之一,即“立足于教育”。一方面认真抓了正面典型激励教育。通过组织全体党员干部观看电教片、话剧、电影,请汪洋湖同志的女儿汪强和刘保忠同志作专题报告等方式,先后学习了孔繁森、汪洋湖等廉政典型的先进事迹。另一方面,深入抓了反面典型警示教育。利用胡长清、成克杰、慕绥新案件以及自办的一些典型案例,通过专题讲座、座谈讨论、观看录像片、编发《反腐败斗争简报》等方式,在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警示教育。另外,还通过组织党纪政纪知识竞赛和考试等形式,强化党员干部遵纪守法意识。以上教育举措,在党员干部中反映良好,达到了触及灵魂的作用,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2、以建立规范的各项制度为治本工作的有效载体。为了建立科学的党风廉政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党员干部廉洁从政行为,纪委根据新时期体制转型的特点,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制定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各项制度:针对铺张浪费问题,制定了公用经费管理的“四项规定”,即《办公电话管理规定》、《车辆燃修管理规定》、《办公用品采购管理规定》和《公务招待管理规定》;针对领导干部廉洁自律问题,制定了《党政机关领导干部廉洁自律五项补充规定》,对领导干部乘公车上下班、参加婚丧事、探视病人、参与庆典做了严格规定;针对“三风”问题,制定了《重要事项向纪委报告制度》,规定领导干部子女结婚、处理丧事、单位搞庆典、外出学习考察、办班等活动,事先都要向纪委报告,由纪委审批并进行有效监督;针对各单位及其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问题,制定了《乡(局)级单位和部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乡(局)级领导干部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述职报告制度》,规定乡(局)级领导班子每年年底,要以书面形式向区纪委报告全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情况,领导干部要在纪委和组织部门的监督下,在党员大会上作廉政述职。有规矩,才有方圆,以上这些创新的制度,为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提供了有力保障。

3、以改革体制、机制为治本工作的切入点。近年来,纪委在财政制度、行政审批制度、人事制度三项制度的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采取了有效措施,不断铲除腐败现象滋生蔓延的土壤。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借机构改革之机,合并了一些职能部门,简化了一些审批环节,下放了一些权力,取消14项不合理收费项目;在人事制度改革上,协同区委组织部,制定了《选拔任用干部考核制》、《拟选拔任用干部任前公示制》、《党员干部民主测评制》、《纪检机关对提拔任用干部一票否决制》等制度。这些制度为公开、公正、公平、合理地选拔任用领导干部提供了保证。

4、以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制约为治本工作的中心环节。腐败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权力失去了有效的监督和制约。几年来,纪委、监察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勇于创新,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地监督制约机制。在各有关部门和行业聘请党风廉政建设义务监督员,对其进行职责和义务的培训,由他们对各级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及领导班子廉政建设情况进行广泛而有效的监督,及时向区纪委反馈信息。近年来,从义务监督员反映的问题中,立案查处的有13件;为了规范基层站办所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有效治理吃拿卡要等以权谋私现象,营造良好经济发展软环境,在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中,建立了50多个软环境整治监测联系点,2001年通过监测点反馈上来的问题达30多件(次),立案查处的有6件;在每年的清明节、“五一”、“十一”和春节期间,都对公车私用、请客送礼、收受礼品礼金及发放代币卡(券)等违纪违规行为进行明查暗访,通过新闻媒体曝光、全区通报、责令整改等形式,严肃处理了一些顶风违纪者;每年都对“收支两条线”规定执行情况和大额专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效防止了私设“小金库”及截留、挪用、贪污专项资金的问题;每年年底,区纪委都对全区乡(局)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廉政考核,通过个别谈话和民主测评,全面了解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情况,对群众意见大、有违纪行为的领导干部,及时建议区委、区政府进行调换;为了规范和完善有形建筑市场,区纪委制定了有形建筑市场跟踪监管制度,规定凡30万元以上的建筑项目,事先要向纪委、监察局报告,由纪委、监察局登记备案,并对其招投标情况及后期的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跟踪监督;为了加大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区纪委制定了《关于加强对区管党政主要领导干部监督的试行办法》,监督的方式,一是实行谈话制度。包括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定期谈话。二是发《警示通知书》。对群众意见大,有错误但构不成立案查处,经诫勉谈话仍不改正的,由区纪委对其下达《警示通知书》,限期改正,警示期不超过半年,被警示人要向纪委写出整改报告,区纪委根据被警示人纠正错误的情况,做出解除或延长警示期

一把手”自我放纵,滥用权力,压制民主,违法违纪,就会带坏一个班子,毁掉一批干部,败坏一方风气。因此,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形成对权力运作的有效监督制约机制,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从全区实际出发,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一要建立良好的评价、考核和任用干部机制。通过有效的制度、措施保证“言者无罪,闻者足戒”,使缺乏民主作风,听不进不同意见,不尊重民主权力,压制甚至打击报复批评者的,受到组织处理和纪律处分;使坚持原则、敢讲真话、敢于批评领导错误的同志,在评价、考核和提拔使用上不吃亏。二要拓展监督的范围,逐步建立对领导干部进行全程监督的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的监督,及时掌握领导干部“八小时以外”的表现。三要不断加强执纪执法部门的监督职能。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对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给予高度重视,区纪委监察局要对基层纪检监察机关的工作加强指导、监督,使全区上下形成强有力的监督机制。四要建立严格的惩处制度,解决好对违法违纪者失之于软、失之于宽的问题。加大惩戒处理力度,轻者调离、免职,重者收权、罢官,使那些心存侥幸、想以身试法者却然止步。

再次,要强化对人、财、物的监督管理。人权、财权、物权的滥用,是以权谋私的温床,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主要源头。改革体制、机制、制度必须将此方面作为重点,制定和完善对“人、权、钱”的监督制度和办法,加强监督管理,做到关口前移,警钟长鸣。近几年,我们在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但是还不够深入,需要在3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创新,一要建立和完善干部管理监督制度,严格把好“用人关”。为了使选拔任用干部的监督关口前移,必须从建立新的干部监督管理机制、制度入手,变事后检查为事中监督,变被动监督为主动防范。落实好纪检监察机关对拟提拔任用干部实行一票否决的制度,协调组织部门,根据新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制定符合区情的选拔任用党政领导干部工作新机制,建立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竞争上岗、民主测评的监督制度。二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遏制以权谋私。滥用权力必然导致腐败。我们要通过建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约机制,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保证行使权力公开、公正、公平。当前,要深入抓好政务公开制度的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是增强民主监督、提升政府办事透明度的有效举措,很受人民群众欢迎,应该持久地抓好落实。对那些隐瞒事实,该公开而不公开的行为要严肃处理。三要深入进行财政制度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我们要在认真抓好“村帐乡管”和“乡镇街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统管”制度落实的基础上,尝试改革区政府财务制度,实行会计委派制,建立财务结算中心。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报道的、河南某地实行的财务结算中心制度,很值得借鉴。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要根据入世规则和市场经济的需求,对保留的行政审批权,特别是对群众关注的容易滋生腐败的权力,加强制约监督,以行政审批制度为突破口,减少权力直接干预经济行为,规范权力行使规则,减少权钱交易的机会。

从源头预防和治理腐败,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纪检监察干部应具备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思想和精神,深入分析和探索新形势下腐败现象产生的特点和规律,不断改进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这样,反腐败工作才能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愿望。

下载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最终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调查与决策——《加强机制建设 治理信访源头》(最终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