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市公共交通问题(提案)
关于我市公共交通问题的提案
7月13日从市公交总公司获悉,备受市民关注的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已完成前期的现状调查、数据分析工作。调查结果显示,2004年至今,城市公交年客运量从2100万人次提高到4700万人次,每万人拥有公交车量达到7.1辆,城市公交呈良性发展态势。但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城市公交系统仍存在不少不尽如人意的地方。我市公共交通系统喜忧参半。
据了解,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是公共交通规划编制的重要基础。根据《铜陵市公共交通规划》要求,今年4月至6月,承担规划编制的东南大学交通学院组织培训了200多名社会调查员,对市区全部公交线路及城乡重要客运班线进行了高峰时段的随车客流调查,同时对3000多个家庭进行了9000多份问卷的家访调查。此外,调查人员还在火车站、汽车站等重要客流集散点以及人流量较大的公共场所,分别进行了流动人口出行调查与公交意向调查,最终顺利地完成了城市公共交通系统现状调查工作。
前期调查分析表明,我市公共交通总体发展态势良好,公交服务水平逐年提升,公交吸引能力不断提高。城乡公交年客运量由2004年的2100万人次提高到4700万人次,分担率由10.75%上升18.70%,与鹰潭、湖州、嘉善等同等人口规模城市相比,我市公交发展水平较高。此外,目前我市每万人拥有公交车量达到7.1辆,拥有率水平基
本满足了《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要求。城乡客运班线覆盖率较广,行政村的通车率达到了98.67%。
我市公交在良性发展的同时,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市公共交通系统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1、综合公交场站数量不足,规模较小,配套设施不齐全,公交首末站调度功能欠缺,公交车停车转向掉头问题严重;缺乏必要的港湾式站台,高峰时段公交车排队现象严重。交通组织问题严重,场站设施不足,俨然成为公交发展的瓶颈。
2、线网层次受地理环境限制,同时缺乏科学规划,整体线网覆盖不足,各线路功能定位不明确,部分线路走向不合理,重要干道重复系数较大,影响了线网整体效益的提升。
3、城乡班线自身发展水平稍显不足,与城市公交相互衔接,相互配合力度不够,城乡客运统筹需要进一步深化。(农林村)建议:
1、规划编制单位将在对调查数据资料更深层次、更加详尽处理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现状存在的问题,科学规划我市线网结构优化设计、场站基础设施有效合理配置以及城乡公共客运统筹发展等,让城市公共交通最大限度地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
2、整合公共资源。
第二篇:关于我市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市城市公共交通问题的调查报告
桃夭
城市公交是一项惠民的“民心工程”,与其他交通工具相比,既能最大限度减少占用道路资源,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交通堵塞,它也是城市的“窗口”,代表着一个城市的形象。最近,笔者就我市城市公交事业的发展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查,现将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我市公交事业发展历程
1984年1月30日,我市公共汽公司成立,市事财政拨款购置连接时大轿车2辆、普通大轿车7辆、面包车1辆、就卡车1辆;贷款购进5辆波兰产5人座小轿车。开辟公交线路2条。1路从火车站到河西转盘,全程7公里票价0.4元,2路从火车站都河西精盐厂,全程10公里,票价0.7元。1路车普通式轿车高峰期每台乘坐余 30人,风高峰期每台乘坐约15人1路车平均每15分钟一趟,2路车平均每30分钟一趟。1990年公司有公共汽车14辆。京华牌铰接式公交车2辆、中型公共汽车7辆、面包车1辆。1997年公司新购小公共车26领域社会车辆(120余辆),共同参与市区公共交通运营。因车辆分别挂靠在3家出租汽车公司,客运市场无法实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运营较为混乱。
2000年,进行体制改革,将社会车辆统一管理,开通运营线路5条(路)、线路长53公里,参加运营车辆215辆,票价实行一票制,每张1元。2001年,新开辟3路、4路公交线,火车站至郭勒木德镇新村小学、农建司水泥厂、园艺场,以及昆仑经济开发区至郭勒木德 镇东村,均有公交线路。2004年6月,又开辟旅游专线,市区至金鱼湖、军航站也有公交线路经过,2005年又开辟河西农场专线和河东农场专线。至此,我市公交线路基本覆盖城乡。
随着公交公司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市公交事业发生了明显变化:
1.主要经营指标大幅度增长,客运量逐年攀升。
2.经营管理明显改善,将部分社会车辆纳入公司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了经营。
3.营运服务质量有所提高。公交线网得到优化。新开了6路、7路、河西农场专线、河东农场专线、旅游专线等,2009年,我市加大资金投入力度,购置新车并投入营运,提高了车辆档次,改善了乘车环境。
二、当前我市公共交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市公交公司的成功有效营运,虽然改善了我市城区的公交状况,但目前公交服务的总体水平距离群众出行的愿望和要求还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对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认识。
1.公交运营服务能力不能满足群众要求,公交出行比例偏低。突出表现是:①高峰期公交过于拥挤、低峰期部分线路等车时间过长。如目前1路、3路、6路等高峰期特别拥挤,前门上后门下的乘车规则都无法遵守。②公交线路不够优化,乘车不够便利,有的路有多辆公交线路通过,而有的路段则无任何公交线路涉及。如6路公交车经过市人民检察院站或到916台站,再到光明新村站,4路公交车也经 过916台站这一段,而市人民检察院至建设巷西这一路段则无公交车通过,这一路段内有一所学校,家长接送孩子及学生上学、放学乘坐公交车极为不便。③部分路线的车辆出车间隔时间较长,如4路、6路公交车,低峰时间隔时间达20分钟甚至30分钟,群众乘车极为不便。
2.我市公交事业基本处于亏损运营。笔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我市天天搭乘公交车的人并不多。另外,市民们“公交先行”意识薄弱,我市市区面积较小,各主要单位基本处于城市中心地段,步行就可到达。而我市现有出租车2100余辆,在市区内乘坐出租车价格在5~7元之间,没有公交车的情况下,很多市民都会选择乘坐出租车,同时,随着私家车的日益普及,解决了中长途交通工具问题,这些都导致了当前我市公交车高峰期车辆严重超载,而低峰期基本空跑的状况。
3.部分公交车营运人员素质较差。①乘车高峰期,只要有上车的顾客司机都会让其上车,全然不顾车辆承载能力,乘客坐在车上能明显感到车辆倾斜、车身在颤抖中前行。②司机不按站点停车。虽然我市市民已经习惯按照站点上下车,但没到下车站点必须提前告知司机,否则到了站点司机不停车。另外,出了市区,公交车基本不按站点上下车,成为“招手停”,给道路安全带来隐患。
三、对我市发展城市公交的几点建议
城市公交是城市重要的基础设施,是改善民生的重要公益性事业。在节约能源、缓解交通拥挤、方便普通群众安全出行等方面,有着出租车等交通工具不可比拟的优势。优先发展城市公交,认真解决 我市公交事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减轻群众出行负担,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塑造文明城市形象,改善招商引资环境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因此,针对我市城市公交现状笔者建议如下:
1.各级政府要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公交事业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作为企业,毫无疑问,必须遵循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否则就不能不断改善经营管理、推进技术进步、以最少的劳动消耗提供更多的服务产品。因此,公交企业应该努力通过自身的经营和管理获得利润,求得发展。但是,公交企业又是一个具有较强公益性、福利性和一定自然垄断性的企业。公益性和福利性突出表现在:其营运线路和时间的设定是以市民和流动人口出行方便为主要目标,而不是以是否赢利和赢利大小为主要目标;其营运价格的设定是以质优价廉适当利润为原则,而不能以利润最大化为原则。其自然垄断性突出表现在:生产要素不可任意分割,必须具有一定的经营规模才能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资源,一定时间所能开辟的营运线路和所能容纳的公交企业数量受到城市发展规模的较强约束。与此相适应,公交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应当兼顾为公众服务的社会效益,政府应对公交行业实行特殊的市场准入政策,优惠的财政税收政策及其他特殊的公共服务。因此,忽视市场竞争,依靠政府包办公交的认识和忽视公交企业特点、单纯依靠市场调节的认识都是片面的,都是不利于公交事业优先发展的。从这 个基本观点出发,政府要制定有利于公交优先发展的政策措施,搞好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营造有序开放的公交市场。加强公交路网等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提供公交优先发展的营运平台。对公交企业承担的公益性、福利性任务给予相应的经济补偿。对有政府投资的公交企业同时要履行好股东的权利义务,努力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2.建立规范的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府经济补偿制度。目前,影响公交营运成本,减少公交营运收入的主要有两大政策性因素。一是社会公益性减免。2007年起,我市60岁以上老人凭老年证可免费乘车。二是价格因素。我市现行公交票价通过票价听证会的形式核定的。这几年油价上涨过快,油料成本大幅上升,影响了公交企业的经济效益。合理的经营利润是企业维持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前提。因政策因素导致的企业非经营性亏损政府是应当予以补偿的。问题是,应当如何补偿,补偿多少?这就需要建立规范的公交成本费用评价制度和政府价格补偿制度,明确政府补偿的条件、范围和标准,使政府经济补偿制度化、规范化。
3.实行鼓励公交优先发展的财政税收政策。国务院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交的意见明确要求:“城市人民政府要对轨道交通、综合换乘枢纽、场站建设,以及车辆和设施装备的配置、更新给予必要的资金和政策扶持。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用于城市交通建设,并向公共交通倾斜。”因此,相应的公交发展基本建设资金在城市有关基础设施建设费用中列支是必要的,也是合理的。为此笔者建议: ①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基础设施配套费等政府性基金要向发展公共交通倾斜,每年应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必要的场站建设。
②在公交企业微利的条件下,为维持和扩大再生产,建议对公交企业有关税费参照外地做法,尽量减免。
4.不断改善城市公交基础设施。①重视并做好公共交通规划编制工作。②严格按规划要求加快项目建设。公共交通场站作为新建居住小区、大型公共活动场所等工程项目配套建设的一项内容,一定要坚持同步设计、同步建设、同步竣工、同步交付使用。已投入使用的公共交通场站设施,不得随意改变用途。对符合公共交通车辆通行条件的居住区,应设置公共交通线路及相应的站点。③在城市主要交通干道上,建设港湾式停靠站,配套完善站台、候车亭等设施。
5.公交企业要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民对公交服务的期望将会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因此公司当以及时满足大众的期望为已任,牢固树立优质品牌意识,弘扬“敬业、卓越”的企业精神,瞄准先进标杆,改革创新,勤奋工作,为优先发展城市公交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关于赣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
关于赣州中心城区 公共交通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赣州市政协提案委员会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优先发展市公共交通”的工作部署和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潘逸阳同志在2008年4月10日召开的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强调“要引入竞争机制,繁荣公共交通,加强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尤其是要加强章江新区的公交线路”的要求,我们专委会在市政协雷汉生副主席的带领下,结合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期间市工商联和肖立坎、吴佩华、刘燕等11名委员分别以集体或个人的名义向会议提交的10份提案办理和三届一次会议对公交方面的26件提案办复落实情况进行跟踪,于4月上、中旬,采取“汇总提案信息、电话咨询情况、召开会议座谈、查阅文件资料”等方式,先后组织市政协提案委委员、提案者和市交通局、公交公司领导,对赣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经调研,我们得知:担负赣州市中心城区数十万市民乘公交车出行任务的赣州市公共汽车公司属城市公共交通国有企业,现有员工1100余人,营运车辆约400台,营运线路38条,固定资产6000多万元。近两年来,该公司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 市交通局的关心支持下,坚持科学发展,积极开展“抓管理、促服务、降成本、增效益”的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通过全公司员工的团结拼搏和不懈努力,2007年营运收入超过5000万元、客运量达到5289万人次(平均每天约有14.5万人次乘坐公交车)、行驶总里程达2700万公里,公司下设的修理厂、公交旅行社和广告装潢部年上缴利税200多万元。公司的规模和各项硬件指标在我省设区市中处于先进行列,被省统计局综合评定为“江西省公共电(汽)车客运业三大龙头企业”之一。
为夯实赣州中心城区公交建设基础,该公司一是加大了对硬件设施建设的投入。截止2007年底,按照市政府的要求,已完成赣州城区165座候车亭的建设,位于东环路地段集停车、加油、维修为一体的综合性公交停车场建设已基本完成平整土石方工程,兴国路H2地块的公交综合性公交综合枢纽站也正式开工建设。二是更新了部分公共交通车辆。2007年,公司新购臵了包括新型的双层巴士和空调车在内的37辆公交车并投入营运。三是增强了社会公益性服务。从2007年起,对城市居民70岁以上的老年人免费乘车的范围由以前限定的线路扩大到所有的公交线路。
二、困难和问题
通过调研,我们也感到赣州城区公交建设经过近年来的努力,虽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国家实施城市“公交优先”发展战略的要求以及把赣州建设成为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现代化中心城市的任务目标相比,还存有较大差距。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 题是:
(一)道路优先使用权难以落实,公交车运行困难。随着私家车、出租车逐年递增和摩托车、电动车全天候上路,赣州城区尤其是文清路口,东阳山路段塞车的现象时有发生,加之市中心城区的主要干道大多未设臵公交专用道,即便有些设臵了专用车道的地点,也没有科学地设臵优先通行的信号管理系统而导致公交车只能尾随慢行,若遇上机关、市民上下班时段,通过道路交叉口需“三停三起步”,停留的时间较长。
(二)线路重叠运行,空载率较高。赣州火车站站北广场是目前中心城区唯一的公交车发车站(总站),现投入城区营运中有19条线路(包括开往水西等方向的线路)计180余辆公交车,均需驶往该站停放、中转,而八一四大道是从市区通往火车站的主要道路之一,因此造成公交线路的重叠频繁和重叠线路路段上车辆空载率高;已开通的双层巴士线路现尚处亏本状态。
(三)社会公益性负担加重,固定成本增加。据不完全统计,市公交公司2007年在老年人、伤残军人等免费乘车、优惠乘车及专线卡等方面已减少收入近600万元;新建的开发区,由于稳定的客流量还未形成,为体现政府方便市民出行的政策,公交公司在成本高于收入的情况下投入运营,年亏约100万元,进一步压缩了企业的盈利空间;另外,公交公司2007年投入近600万元购臵了37辆公交车,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资金周转的困难。
(四)公交运营成本大,公交公司持续发展后劲不足。由于 公交行业的特殊性,票价不允许随意上涨,而燃油、车辆购臵、保险和维修等基本生产资料的价格又持续上涨,加之部分线路(如100路)免缴养路票问题尚未解决,公交运营成本剧增。因公交公司发展所需资金的缺乏没有扩大再生产的能力,致使目前大部分公交车仍然是车型老、性能差、污染情况严重的旧车;据统计,尾气污染大、冒黑烟的公交车约占车辆总数的20%,其中较为严重的占5%。
(五)公交驾驶员队伍不稳定,司机素质参差不齐。据了解,目前公交公司司机月收入不超千元,这既低于同市的士司机,更无法与外地驾驶员收入相比,加之该公司内部管理老套且执行又不到位,司机时走时进的事常有发生,驾驶队伍多年来处在不稳定状态;队伍不稳定导致人员素质低,乘客反映开快车、边开车边接(打)手机、靠站急刹或停车不规范、拒载旅客等现象仍然存在,有的公交车清扫擦洗不及时,座位不干净。
三、意见和建议
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复杂而又艰巨的系统工程,既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更应得到政府的经济政策的扶持。就此,我们仅从赣州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建设方面提交三点建议:
(一)树立公交优先意识,把公交事业纳入中心城区的总体规划和必建项目
1、城市化建设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事业。在城区建设的规划中,应将公交枢纽中心、综合性停车场、地下停车库、地面停车 点和候车亭等公交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规划必建项目,依期安排,分步实施。近期,应根据《公共交通站、场、厂设计规范》的要求,从我市公交的实际情况出发,尽早完成公交场站的规划,从快解决市区公交没有正规、合理、规范的发车场站和公交线路设臵不合理、重叠等问题。
2、下大力建设地下停车场,统筹规划停车点。一是在南门文化广场的东、西两园地下修建集平时停车、人行与战时人防为一体的“隐蔽工事”,以利南门口东、西、南、北和东南“五方向”人车的通行,缓解“国光百货”门前人车拥挤的难题;二是在新城区建设中,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和各大建筑群的地下规划建设大型停车场;三是对老城区现有的地下停车场应停办经营性业务,退场还原,恢复其功能,并充分利用支路胡同等交通空间,开辟部分非机动车道和便道,设臵停车泊位,停放车辆。
3、进一步加大路权分配优先政策力度,尽早筹划建设无轨电车线路。建议市政府适时召集交通、交警、城管等相关部门共同商办,在赣州中心城区有条件的地段合理设臵公交优先车道、专用车道、单向优先专用线,调整公交车辆与其他车辆的路权使用分配关系,给公交充分的道路空间,以提高公交车的运行速度和道路资源利用率;建议在红旗大道、文明大道和新城区主干道规划好无轨电车路线,为今后建设打好基础。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进一步调整(增开)和拓展公共交通路线 一是增配从老城区经杨梅渡大桥至工业园区的16路公交车辆,调整赣江北大道西段的公交车班次,延长10、11、15路公交车线路,进一步完善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内尤其是金岭西路路段的公交线路配臵和车辆的调配。
二是分散设臵公交车起点和终点,可先在东环路、赣南贸易广场、南门文化广场、新区的兴国路等各设始发和终点站,并随着城市的不断建设而逐步增设,以解决目前仅有火车站站北广场作为公交的发车总站而带来八一四大道等线路的重叠。
三是进一步规范站名,完善候车亭,尽快绘制印发赣州中心城区公共汽车线路手册或指南,并在公交车内标明各车所经站点及线路示意图。
(三)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推进公交事业持续发展
1、建议采取“公交公司提出公交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市交通局审核、市城建城管部门负责实施”的方法,分落实“在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和城市设施配套费中安排15%左右的公交基础设施建设专项经费”,并落实关于扶持公交优先发展贴息贷款的规定,帮助公交公司建设公交场(站)和购臵新车等项目的贷款。
2、建议市政府对公交枢纽中心、综合性停车场、候车亭和公交公司承担的社会公益性服务(如特殊人群票价减免以及完成政府指令性任务所增强的支出等)项目支出及开发区新兴的商业、住宅区稳定的客流量还未完全形成之前开通公交车的亏损,在有关部门核实(核定)基数后,分给予公交公司适当的经费补 贴(补助)。
3、采取“先征后返”的方式,依返还公交公司上缴的地方营业税,用于公交事业的再发展。
另外,我们希望公交公司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运用招聘的方式,将社会上具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技术优良的驾驶人员充实到公交车驾驶员队伍;要建立上岗培训和在职学习教育制度,营造守法行车、文明开车的工作氛围;要学习借鉴外地经验,进一步建立和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为我市公交事业持续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绍兴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
绍兴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内容摘要】城市公共交通是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也市城市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本文通过分析绍兴市公共交通的规制现状和绍兴的公共交通情况,并借鉴了其他国家在公交系统运营的经验,提出了若干发展城市公交的建议。
【关键词】绍兴公共交通存在问题对策
一、绍兴城市公共交通现状
目前,绍兴公共交通系统中,公共汽车占主体,承担了城市70%以上的客量。从一些城市的发展情况来看,有些城市的轨道交通筹建速度在明显加快,但是由于投资巨大,总的来说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城市要形成以大众运量轨道交通为主的综合运输体系,还需要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就我市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大城市的交通客运量还是以地面常规公共交通为主要运输方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市的经济一直持续高速增长,而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设和发展一直滞后于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的需要。为此,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明确了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城市交通发展战略。但由于财政体制、经营机制、管理水平以及道路通行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现状不尽如人意。具体情况如下:
(1)城市交通设施与城市交通需求严重失衡。虽然我市一直在致力于城市交通设施的建设,但其建设速度远远滞后于机动车辆和交通流量的增长。随着机动车的快速增长,交通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城市主要的大气污染源和噪声污染源。
(2)混行交通状况加剧交通拥挤。我市城市的道路交通拥挤程度大大高于同等机动车拥有水平的国外城市。大量非机动车与机动车混行,不仅造成了道路交通复杂化,增加了管理难度,而且降低了原本薄弱的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影响了车辆和公共设施的使用效益,增大了使用者的负担。
(3)公交企业普遍亏损,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偿机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交企业无疑应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但又不能以盈利为唯一目标,还必须体现社会效益。尽管政府给予公交企业以减免税费等许多优惠政策,但由于体制改革带来诸多问题,企业本身经营管理不善,再加上缺少科学合理的财政补贴机制,这使得公交企业普遍亏损。
(4)发展缺少法律、法规的保障。在法规不完善的情况下,公共交通的发展依赖于政府的行政手段,在某些问题的处理上依赖政府机关的协调和行政干预,1无法可依的现象影响了城市公共交通事业的健康发展。
(5)结构不合理。缺乏中长距离出行的快速交通工具,减少了公交车的吸引力。
(6)公共交通发展不充分。所谓公共交通占主体,其承担的出行比例至少应在40%以上。而我市目前公交承担的客流比重很低,一般在10~20%,现实与需要差距很大。
(7)交通管理手段落后。
二、绍兴公共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人口也随之增加,进而出行人口数量也急剧上升,“乘车难”及交通设施的不足,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造成这些问题的最根本原因是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完善。尽管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削弱了公交的优势,制约了公交的发展。具体表现在:
(1)城市公共交通的分担率低。目前,在一些大城市中尽管实施了一系列公交优化的政策,而公交的运输量也处于上升趋势,但是公共交通的出行比例仍然很低。一些城市公交不但没有成为城市客运交通主体,而且公交的比例还呈下降的趋势,绍兴同样存在这样的情况。
(2)公交服务水平低。主要表现为:速度慢,乘车换乘不方便,路线不合理,密度低,甚至有些地方存在公交盲区。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大城市道路面积有了大幅度提高,但仍远远落后于交通量的增长速度。
(3)公交服务水平差。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成为乘客投诉与媒体曝光的对象,直接影响其承担的客运比例。公共交通低水准的服务质量常常表现为乘坐公交车耗时太长、舒适性差、安全事故多、公交乘务人员服务质量差。
(4)公交基础设施缺乏统一规划。城市公共交通线网构成主要以公交枢纽站为依托,实现点与点的连接。由于长期以来,绍兴城市公共交通基础设施薄弱,缺乏统一规划,特别是在旧城市改造和新区开发时没有把公交设施配套纳入统一规划,给交通营运、管理和居民出行带来不便。
(5)公共交通网络规划不合理。“发展公共交通”与“保持主要道路通畅”是城市交通工作者的两大目标。但是近年来,随着绍兴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车辆的投放量日益加大,乘车难的矛盾有所缓解,行车难的矛盾却日益突出。特别是大巴列车化、中小巴频繁靠停,形成动态瓶颈,严重影响了主要道路的交通秩序。
三、解决我市公共交通问题的对策
作为汽运公交有限公司的一名员工,我认为针对目前城市公共交通出现的主要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发展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体系
大运量快速交通工具速度快、运量大、耗能低、污染少,并且可靠、准时、舒适、安全。但它需要专用道路,处于封闭状态,目前我市无论从资金上还是技术上,都不可能在短期内修建成完善的快速交通体系。因此建立城市大运量快速公共交通可按如下三个阶段依次实施,即:设立公共汽车专用道(绍兴虽然有公交车专用道,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用到,很多小车还是经常会占用公交车专用道,交警看见也不闻不问);发展公共汽车列车;开辟轨道交通。在轨道与专用道路的接口处修建换乘设施,将轨道与专用道连接起来,仍然保证大运量快速交通网络的完整性与高效性。当前政府也可规划修建地下铁,地铁建成以后,将方便绍兴市区向周边城市及县市地区交通利用率,缓解交通压力,提高乘客的出行效率,更好的服务于市民的乘车要求。
2.建立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智能公共交通系统是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持与外部有关部门协调衔接的基础上,着眼于改善公交乘客的信息服务;改善公交公司营运调度与企业管理;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安全性与可靠性,提高其营运效率,降低其营运成本。建立电子付费系统。利用信息化这一先进手段,提高公交企业的服务水平和科学决策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即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和通讯手段,装备城市公共交通,加强企业的经营管理和调度管理。如全球卫星定位(GPS)、非接触式IC卡和网上查询、网上投诉、IC卡的网上充值等高技术工具。
3.推行服务承诺制。由于公交速度慢,服务差,很多乘客转向自行车和小汽车,为了吸引乘客,提高乘客满意度,应推行面向公众的服务承诺制,包括:服务内容和工作目标承诺、服务标准承诺和违诺责任。服务承诺制是以公众的广泛介入和监督为主要特征的服务质量改进机制。因此,完善的投诉渠道、投诉程序和监察机制是承诺制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公交部门都应设立投诉电话,明确处理顾客投诉的程序。根据客户的投诉及建议,改善公交的服务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4.财政补偿。对于公共交通企业政策性亏损应予以财政补偿,具体措施如下:
(1)制定《公共交通法》,依法为公共交通发展提供专向资金;(2)建立专门的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放与监管机构及公交企业政策性补偿额的评估体系,对政策性补偿额进行核算、发放、审计与监管,确保公共交通专向资金发挥应有的作用。通过财政补偿,减少企业亏损,提高司乘人员的效益,由此减少司乘人员的工作私心,提高工作效率及服务态度。
5、汲取其他国家在公共交通运行的经验
通过了解其他国家在公共交通的运行情况,可以知道在公共交通这样的自然垄断企业,尽管世界各国公交行业的运行机制各异,但健康高效的公交行业仍然都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国外发展公共交通优先的经验有以下几点:(1)制定了明确合理的交通政策和配置的法规,在城市中形成以公共交通为主的大众运输系统,引导城市交通向大众、高效、低耗、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化,同时通过立法保护公共交通的各项权利,规范政府、公共交通经营者和公共交通使用者的相关行为,避免主观随意性和不确定性。(2)大部分国家的政府对城市公交企业都实行了优惠扶持的经营补贴政策,分别从不同渠道,通过不同方式,进行不同程度的补助。(3)制定了科学的交通规则和建设计划并严格执行。(4)采用各种交通措施优先公共交通通行,包括优先投资公共交通设施项目,优先通行公共交通车辆,包括公交专用道、公交专用信号等,优先开发公共交通新技术等。(5)提高全民的交通意识,以保证交通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四、绍兴市未来公共交通发展方向动力设计环保化
(1)未来10年将是城市公交车辆迅速发展的10年,车辆数量的增加会使环境污染加重。据统计,汽车排放对城市空气污染约占整个城市空气污染的60%以上。到那时,环保指标将是城市公交车选择的首要参数。
(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精神生活以及与居住环境更加关注,而在未来,城市环境是影响公众健康的主要因素。车辆的环保动力技术和制造行业的排污处理技术是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关键。
2、蓄电汽车
这是利用电能作为动力源的汽车,具有零排放、低噪音、高效率的特点。发达国家一直重视蓄电汽车的研究和发展,我国从1992年开始研究蓄电汽车已取得了阶段性进展。但由于电池的比能量有限,制约了蓄电汽车的发展速度。另外蓄电汽车的电池成本高、寿命短,要达到普通车的技术标准,车的造价和运营成本让公交企业难以接受。在未来的10年中,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蓄电池技术将会有较大突破,预计到2020年,蓄电汽车将会受到公交企业的青睐。
3、新型多功能电车
这是利用丰富的电力资源作为车辆的动力源,随着电力资源的不断开发利用,电能将越来越充裕,这为发展公交电车提供了可靠的保障,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利用新技术改进老式电车电网设计不合理、视觉污染严重、车辆能耗大、机动性差等缺陷,设计制造出能够美化城市的多功能架空线杆(线网、路灯、灯箱广
告合为一体),制造新颖、别致、低地板、大容量、双能源、带冷暖风的现代新型电车。
4、清洁燃气汽车
这是以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作为发动机燃料的汽车,它有资源丰富、运输成本低、排放污染小、发动机噪音低、使用成本低等优点。我国的天然气汽车发展始于1988年,到2000年已发展到3万多辆。但主要是由原燃油发动机改为天然气发动机,由于发动机结构既要适合油又要适合气,必然造成一定的动力浪费,相信随着燃气汽车发动机性能的不断改进和完善,随着加气站建设规模的扩大,天然气汽车将成为城市公交运输的主导车型之一。
5、大型公交车辆将成为未来城市公交车的主体
(1)大型公交车辆能在减少车辆数量的情况下提高运输效率,满足缓解城市交通堵塞和提高公交运输效率的双重要求。据有关资料分析,以载客80人的公交车与载客3人的小轿车进行比较,人均一辆小轿车排出的废气相当于公共汽车的4.5倍,占地面积相当于公共汽车的16.6倍。
(2)大型公交车辆能在不增加占道面积的情况下,解决大中城市客流量高峰期拥挤不堪的问题。据有关资料记载,在上下班和其它高峰期,10m长的公交车辆车内乘客密度11人/m2之多,使人感到很不舒适。
(3)城市道路拓宽和公交站点进一步完善、以及设置公交专用道等措施,为大型公交车辆的运作提供了现实条件。
六、结论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绍兴市的人口数量和流动人口数量都在迅速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日益拥挤,限制机动车发展总量,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而“公交优先”对增加城市公交车辆的数量有很大的影响,对城市车辆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大中型客车载客量大,人均占地面积小,仍将是今后城市交通的主要工具。作为浙江省的旅游城市之一的绍兴市,空调客车、双层客车等高档次车辆的需求量也将不断增加。另外,以天然气为燃料的环保型车也即将进入绍兴市公交运输行列。优化绍兴市的公交线路,改善车辆状况,强化内部管理、诚恳接受监督是公共交通发展的主要方向。
第五篇:人大代表提案: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人大代表提案
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尽快缓解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一、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和社会的不断发展,重庆市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交通工具数量和品种也不断增多,主城区的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给居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也给城市建设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就重庆市主城区交通现状,本人通过实地查看和查阅相关资料,对主城区交通拥堵现状及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初步调查。了解到重庆市主城区拥堵主要集中在五大商圈周围,上清寺转盘、两路口、黄花园大桥、石小路与天马路交叉口等地是市内交通最拥堵的路段。主城区交通拥堵主要分布在内环以内地区,内环以内主要干道和交叉口的交通拥堵时间主要出现在7:45—9:00、17:30—18:45,拥堵路段及交叉口主要集中分布在解放碑、沙坪坝、杨家坪、观音桥、南坪商圈周边,而且有逐渐向周边区域蔓延的趋势(除渝中区外),其中晚高峰时段的拥堵程度较早高峰时段更甚;同时,高峰期的拥堵时间也在延长,对于经常出行的人平均一周因交通拥堵所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两个小时以上。可以说,目前重庆市交通拥堵问题严重,如果现在不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改善,今后道路交通堵塞可能会越来越严重。
二、情况分析
从调查情况来看,老百姓基本上都对重庆市的公共交通状况不满意。超过60%的调查对象选择公交车出行,但全部认为公共交通设施还有待完善,超过80%的调查对象认为交通管理和制度存在较大问题,有70%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公共交通营运效率不高,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较低。全市公共交通状况远不能满足人们日常出行的需要,更谈不上对交通拥堵问题的解决有何作用。目前重庆市公共交通的问题归结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交通配套设施不足,公共交通运行效率低。交通信号控制匮乏,未安装灯控信号或灯控信号损坏未得到及时维修的路口,常常出现车辆争道抢行、秩序混乱,甚至造成交通事故;缺乏大容量轨道交通,公交站场、停车港严重不足,公交线路过密,公交车辆行驶缓慢,公交站台设置不合理,容易引发交通拥堵。人行天桥、地下通道严重不足,人行过街与车流交通矛盾很大,人车混行、人车抢道等现象屡禁不止,大
大降低了道路的通行能力。
二是管理手段落后,公共交通服务水平低下。目前公交车辆普遍存在车况较差,营运速度低,准点率不高,高峰时期拥挤严重,公交人员服务意识不够、服务态度不好、服务水平不高等问题,公交的安全性、实效性、舒适性得不到体现,因此人们转而采用自我控制能力较强的私人交通。
三是机动车迅猛增加与主干道路通行能力相对不足的差距日趋扩大。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车辆保有量超过253.7万辆,其中,汽车逾111万辆,私家车逾71万辆;重庆市机动车2010年增长速度位居全国首位。同时人们的出行率也不断提高,车流、人流、物流显著增加,形成强劲的交通需求,而我市还未具备完全满足这些交谈需求的能力和条件。
三、对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建议
针对重庆市交通拥堵情况,结合全市公共交通现状,我们认为加快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切实提高公共交通的公益性和服务质量是今后交通管理部门和城市规划部门首要考虑的问题。为此,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科学规划城市交通结构,改建完善道路交通设施。调整改造目前的道路结构,尽可能地利用现有道路条件拓展道路通行容量以缓解道路高峰时段的交通压力。对车流进行分流缩短通行时间;加大交通标志标线、信号灯等道路交通设施的建设及维护,确保道路交通设施的完善、可靠。
二是强力优化交通秩序,不断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在通行时间上划定高峰时段,限制外埠车辆、货运车辆进入重点拥堵路段;严查严管不按规定路线行驶、强超抢会、随意停车、调头等违法行为,确保通行秩序的规范、通畅。增加专业交通管理人员,在主干道、十字路口等交通节点由交巡警指导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劝阻交通安全违法行为,进行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三是适当限制私车数量,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建议政府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在道路使用管理上落实百姓优先、公交优先的原则。保证公交线网布局合理,路段停靠衔接、换乘方便;同时增加车辆,增加线路,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市民和公务员乘坐公交车辆,减少私家车出行,提高道路通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