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

时间:2019-05-12 19:0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

第一篇: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

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的四点思考

一、农业结构调整是农业发展和农村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农业实现跨越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现实选择。我们某某镇地处沿海,全镇总耕地3.8万亩,总人口3.6万人,农副业基础好,种养业发达。近年来,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不断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全镇已经形成“一瓜、二秋、三青、四养”的种养特色。“一瓜”即地膜西瓜种植,种植面积近年稳定在6000亩,品种以抗病京欣系列为主,近年平均亩收入在1500元左右,是全市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二秋”即秋豌豆、秋刀豆,种植面积也在6000亩上下,时间短、效益好,亩收入稳定在800—1200元之间。“三青”为青毛豆、青蚕豆、青玉米,种植面积总计在4000亩,亩效益在800元左右。“四养”即5000亩滩涂围堰养殖,2000亩平田堤水养殖,通启河3万平方米网箱鱼养殖和家禽家畜的规模养殖。通过结构调整,农民收入显著增加。举1例:调整前小麦—玉米—黄豆,年平均亩收入1100元左右,调整后小麦—西瓜—秋豌豆,年平均收入2200元左右。亩增收入1100元,全镇6000亩面积总计增加收入660万元。在结构调整的同时,以项目农业为主体的农业园区建设发展迅猛,充分发挥了农业园区的示范带头作用。这些园区规模大、特色明,它们分别是:“西瓜—秋豌豆高效种植示范基地”、“近海特色苗木示范基地”、“通启河网箱养鱼基地”、“某某设施农业示范基地”、“沿海虾蟹混养基地”、“生猪规模饲养繁育基地”等等。

二、农业结构调整要立足近海实际,充分发挥自然优势、区位优势和经济优势,把规模调大、特色调明。要正确处理好粮食生产与特色农业的关系,要以农民得益为原则,面向上海大市场,接轨滨海工业区,奋力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新跨越。

按照“压缩传统农业,主攻特色种养”的方针,在确保粮、油自给的同时,大力发展特色种养。依靠科技主攻单产粮经比例由4:6逐步调整到3:7—2:8,滨海工业区集中开工建设,将有力促进我镇种养结构的大幅度调整。今后几年,全镇70的面积要搞特色种养,要形成“一村一品”和具有自身特色的主导产业。要进一步加强特种经济专业村建设,到2008年要有50以上村发展成为特种经济专业村。重点培育发展七大特色,即瓜豆、虾蟹混养、小辣椒、畜禽、苗木、网箱养鱼和茄果叶菜类蔬菜生产。瓜豆生产从目前的6000亩发展到10000亩规模,要做大做强瓜豆产业,重点以通启河北侧为主,形成规模优势,努力成为启东最大的瓜豆生产基地。要改进栽培技术,引进优良品种,利用好已注册的“近农”商标,提升产品档次,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组织生产。虾蟹混养要在沿海建立5000亩规模虾蟹精养示范带,要改进养殖技术,降低养殖风险,努力成为稳产高产高效益的养殖示范基地。小辣椒生产,要扶持好现有的两家脱水加工企业,逐步向辣酱、辣油、辣粉等深加工方向发展,要采取措施,保持现有小辣椒品种的纯度,提高栽培技术,实行科学采摘,走鲜椒上市与干椒出售并重的道路,增加椒农效益,要按照无公害农产品的要求组织生产,在已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档次和知名度。畜禽养殖,要以双木畜牧为龙头,建成年饲养5万头生猪,10万只山羊,100万羽家禽的养殖规模。特别要注重发展启海山羊,波尔山羊与本地山羊杂交一代种的饲养。山羊饲养作为一项传统的养殖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价格高、销路畅,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投资兴建肉羊宰屠、加工、销售为一体的龙头企业。在此基础上,把千家万户带动起来,一户农民饲养10—20只,户均收入5000—10000元。今后几年,要把养羊业作为一个产业来抓,使其尽快形成规模,形成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苗木生产以杨香圃村特色苗木基地为龙头,年培育优质苗木200万株,达到种植规模1000亩,主推优质高档苗木,以满足上海等大中城市绿化美化的需求。通启河网箱养鱼是我镇的一大特色,要充分利用这一独有资源优势,巩固发展好这一特色基地,要稳定现有养殖面积,把未利用的水面充分利用起来,要改进养殖技术,合理搭配养殖品种,要注重鱼病的测报和防治;要增加牧草种植,合理安排全年种植茬口;要组织商标注册,打出品牌,提高产品知名度,更好占领市场。滨海工业集中区的开工建设,将有力地带动全镇农业结构调整,要以近农设施园艺场为龙头,进一步扩大茄果、叶菜类蔬菜的生产。通启河以南各村要从现在开始,营造氛围,大幅度调整调优种植结构,从今年秋播开始,临海、合兴圩等村先行规划建设一批大棚设施蔬菜,露地大白菜、青菜、大蒜、洋三芋等也要逐步开展规模种植,以满足滨海工业区日后对叶菜类蔬菜的需求。

三、农业结构调整要以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创建科技示范园区为平台。发展壮大龙头企业是推进结构调整的关键,通过产前、产中、产后的一系服务,把千家万户的农民组

织起来,共同走向市场。龙头企业与农户的紧密结合,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共同体。农业示范园区是农业结构调整的窗口,要建设一批上规模、上档次、高科技、现代化、高效益、带动型的农业示范园区。在园区建设过程中,坚持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出发点,在突出园区自身效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园区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土地流转、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

业结构调整,让农民得到实惠。

在农业龙头企业上,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原则,重点扶持服务好嘉诚公司无公害蔬菜生产加工项目;双木生猪养殖加工项目;辣椒脱水加工项目;海明星海蛰加工项目和日燃红薯深加工项目等。今明两年要规划建设500立方米农产品低温保鲜库2座。另外,要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充分发挥瓜豆、蔬菜、苗木、龙虾、网箱鱼营销组织的作用。要大力发展农民经纪人队伍,充分发挥其农产品营销主力军作用,全镇要培育年营销额100万元以上的农民经纪人100人。

在农业园区建设上,重点抓好沿海虾蟹养殖示范带,通启河网箱养殖带,特色苗木示范基地,“近农”牌瓜豆基地,嘉诚设施农业示范园,双木规模养猪等。明后两年要以滨海工业园区建设相呼应,在近海东南部高起点规划万亩高效蔬菜示范园,形成南部蔬菜,北部瓜豆的新格局。另外,渔虾场2000复垦土地要发挥规模优势,积极招商引资,高起点规划成新型高效农业、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景点。

四、农业结构调整,市场农业带来的新形势,需要我们政府和涉农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强化为农服务意识,拓宽服务领域,务必把三农问题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抓上手,扶持引导和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奔小康。

一是加大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为农服务单位面向农村、农业、农民,是镇党委、政府的参谋,是发展农村经济的向导,是促进农村稳定、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实际作战部门。各级党政组织历来十分重视农业服务体系的建设,把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工作来抓,变行政型为服务型,切实解决农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遇到的问题。农技人员要在政府的扶助下,积极创办新品种、新技术试验基地,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不亲身实践,是无法领先一步指导面上生产。要加强新知识的学习,亲身参与现代化农业建设。要增加对农业的投入,改善办公条件,适应形势需要。要理清思路,明确自身的职责,要有所作为,必须在做好中心工作的同时,潜心从事业务工作,实实在在为结构调整、农民增收致富服务。

二是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农业要应对入世挑战,增强市场竞争力;要调优种养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要改善农产品质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准,就必须十分注重农产品质量安全建设。一要制订技术规程,加大宣传培训,转变农民传统观念,增强质量意识;二要围绕本地种养特色积极争创无公害农产品;三要添置必要检测设备,加强市场、生产基地的农产品检测;四要注重品牌创建,打品牌、创品牌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镇西瓜、秋豌豆、网箱鱼、海产品等有一定的知名度,要围绕这些资源,在品种更新、提高品种质量的基础上,精心包装、注册商标,通过办“瓜豆节”、招商建市场等,花大力气实施品牌战略,真正做到创一个品牌,兴一个产业,富一方百姓。

三是加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在市场农业不断向纵深推进的今天,农业信息在广大农民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一要加强信息服务的设施建设,要给予一定资金投入,置办必要的办公设备、电脑、报刊杂志等。二要加强队伍建设,负责信息的搜集、整理、分析筛选、传播工作,不但要及时提供品种、价格等方面信息,还要提供市场需求和农产品营销信息,更要注重信息的综合分析,开展市场预期分析等。

四是加大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素质。面对市场农业发展的新形势,我们必须花大力气改变农民传统种养观念,要以全新管理方式改变传统种养业,现有的农业结构是经过漫长历史进程而形成的格局,农民的思想观念、文化素质、种植方式难于适应日益发展的新形势。例如:我镇惠阳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是一家从事辣椒脱水加工的出口企业,所生产加工的“鹰爪椒”出口日本,为增加我镇椒农的收入作出了贡献。加工企业实行统一供种,统一栽培管理,统一价格收购。但由于农民的质量意识、合同意识差,没有根据要求去组织生产。企业要求分等级采摘出售,而农户习惯售统椒,企业要求在辣椒收获期间严禁喷施“催红素”等激素,但农户为了求眼前利益不顾企业禁令。随着入世年代的增加,关税的进一步降低,各种配额的取消,国外农产品将大批进入中国,另外,国外对进口农产品质量要求进一步提高,这些都迫使我们要加大对农民综合技能的培训,全面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

第二篇:关于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考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现在,全国各地都围绕新农村建设进行着积极的探索和实践,这给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个极好的机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最基础的和首要的就是生产发展,这样才能为整个新农村建设提供强而有力的支撑。而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发展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党中央早在几年前就作出了一个重要的判断: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要任务。因此,可以这样说,扎实有效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认识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已经实践探索了好几年了,各地也进行了很多的实践,但我认为,要真正的开展好农业结构调整,首先要对当前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形势有一个基本的和正确的了解。中央提出推行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基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提出来的。如何理解这个新阶段,我认为最基本的就是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1、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主要标志是,农产品的供求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许多农产品供给出现了相对的过剩。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的农产品出现供大于求是在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农产品质量水平比较差的情况下的过剩,是一种相对的、暂时的、结构性的过剩。

2、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农业发展由资源制约

转为资源和市场的双重制约。我国农业资源短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尤其是耕地、水资源极度短缺,特别在我们玉林和北流,人均不足半亩地,而且近年来降雨量越来越少。资源短缺过去是,今后仍将是农业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另一方面,现在出现一些农产品卖不出去,得不了好价钱,农产品供求出现相对过剩,意味着市场需求对农业增长的制约作用日益明显。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社会消费对农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新的要求,如更好的口感和观感、更高的营养价值、更有利于保健等。但由于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追求产量,忽视农产品的质量,致使农业生产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表现在:农产品品种不够丰富,优质农产品相对不足,不能满足市场对农产品优质化和多样化的需求,一些大宗低质的农产品销售不畅,大量积压。农民有时候不知道如何生产,种什么,养什么。

3、在农业发展进入到新阶段以后,农民增收问题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虽然,从统计上看农民收入呈增长的态势,但是,从整个经济运行的情况分析,农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过于缓慢,城乡差距在不断扩大。据有关资料统计,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之比,由2000年的2.8:1扩大到2004年的3.2:1。如何较快地提高农民的收入,成为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4、新阶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农业产结构不合理。表现在农村产业结构中,第一产业比重大、种植业比重大的格局虽然经过几年调整,仍未有较大的改观。农村第二、三产业相对不发达,农产品加工增值率低。相当多的农产品由于成本高、质量差,难以满足市场需求,形成低水平的供大于求,造成大量积压,引发农产品卖难,致使价格下跌。而优质、安全农产品却相对不足。二是资源和市场双重制约严重。首先在农业生产资源方面,我国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占有量不足世界平均数的三分之一,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在“以粮为纲”思想指导下,粮食产量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追求 2 目标,大部分农民对耕地实行掠夺性的经营,如盲目的和非科学地增施化肥,严重超过了农作物的生长需要和耕地的负载能力,不但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成本,浪费生产资料,而且也加剧了环境和耕地质量的下降。其次,我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农产品销售服务滞后,农民生产具有较大的盲目性,无法根据市场需求来安排生产,造成不知种什么或是种出来了销不出去。三是农业生产科技水平低。表现在适应农业生产需要的对农业增效作用大的新品种、新技术少;农民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低,使得农业科技成果无法发挥应有的增收作用。四是农业的配套服务体系薄弱。突出表现在对农业生产起拉动作用的农业龙头企业或是专业合作组织少,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机制没有较好地建立和完善起来,从而使得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农业参与市场竞争的主体不够强。五是农村劳动力的科技素质相对较低,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的素质更低。这造成了农民掌握科技知识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农业生产工作,只能从事初级的、粗放的、技术含量低的劳动。

(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是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首先,只有适应市场的需要,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才能有效地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问题。其次从增加农民收入的角度看,目前我国大宗农产品的价格已经较高,有的甚至高于国际市场的价格水平,因此,难以通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价格让农民增收,随着农产品市场的放开,国外廉价农产品还很有可能大举进来,在这种情况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相对于价格而言,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三是农业结构调整是科技兴农的重要载体。通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的农业科学技术,不断提高农民素质,使农民能够了解、掌握和传播正确的市场信息,依靠科技,改良品种和质量,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益,使农业增长真正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四是调整农业结构有利于农业从粗放经 3 营向集经营转变,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农业新体制。现阶段的农业生产和管理农业的办法,都还不适应市场的变化,引导农民进入市场的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生产什么,调整什么,市场真正需要什么,都要通过大家进入市场去体验、去实践、去探索,并在实践中不断调整和创新。抓住主要农产品供给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大力促进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生产的发展切实转变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将为农业发展开拓新领域,为农民增收开辟新来源,使农业在新的台阶上继续保持旺盛的发展活力。

(三)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看法。

1、农业结构调整应坚持品种优质化。现在的农产品过剩不是绝对的过剩,而是相对的过剩,优质安全的农产品的需求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其市场竞争力也较强,通过发展优质农产品,打造农产品品牌,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山东莘县僻居冀鲁豫交界处,前些年还是国家级贫困县,他们曾为自己的地理“劣势”苦恼不已:一不沿河,二不沿城,发展无依托,致富无门路。后来他们通过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打造“放心菜”品牌,一系列无公害蔬菜基地建设为农民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张寨乡的韭菜价格由原来的每公斤0.4元提高到每公斤5元多,每亩增收8000多元;董杜庄镇的西瓜价格涨了四毛钱还供不应求。目前全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到44万亩,初步形成了瓜、菜、菌、果、牧五大主导产业,莘县成为了“中国双孢菇之乡”、“中国香瓜之乡”、“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县”、“十佳商品基地县”等。莘县的蔬菜行销全国80多个大中城市;5万人的销售队伍奔波在大城市的菜市场;80%的大白菜、双孢菇出口日本、韩国、欧美。

2、农业结构调整要有持续性。不能今年搞了明年又不搞了或今年搞一样明年又搞一样,而应选择一个或几个有优势,有潜力的品种,集中精力抓下去。河南的永城和安徽的砀山是两个距离很近的县,两个县基本上都是在同一个时期发展果梨种植,但是现在砀山成了有名 4 的梨乡,而永城的梨业萎缩不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市场的波动中,砀山不象永城那样生产的热情随市场而起伏,而是坚定发展果梨的信心不动摇,通过改良品种和提高生产管理水平,以优质品种抢占高档市场,以早熟品种添补市场空档,使得果梨这一产业保持着蓬勃的生机。

3、农业结构调整必须依靠科技进步。以科技为支撑,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江苏省野树村长期以来一直以种粮为主。当周边许多村靠经营花木纷纷走上富裕之路时,野树村却仍陷于“有粮吃没钱花”的窘境。2000年,野树村聘请花木专家花汉民为顾问进行农业结构调整,由种粮食改为种花木。他们在市场调查中获悉,许多城市都在搞大树进城、速成绿化,但国家又不允许到大森林寻找树源。根据花木专家的建议,野树村在周围县市收购价格便宜的大杨树和柳树,然后将国内刚研究出的新品种金丝垂柳嫁接到成年树上,成活后即变成价格不菲的成年金丝垂柳。农民算了这样一笔账:从外地收购老杨树加上运费并请帮工栽上,每棵树需花费200元。经过10个月的嫁接改造,每棵树可卖到800元,净赚600元。一亩地种80棵,收入就是4.8万元。此外,还可以搞立体种植,在树下种石楠、麦冬草,还有两笔收入。野树村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初步实现了农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变成了小有名气的花木专业村。野树村调整农业结构的成功之道在于没有在一般农产品上搞种植面积的增减,而是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真正推动了农业产业的升级。

4、农业结构调整应与推行农业产业化经营结合起来。要协调好产与销的问题,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把小农户与大市场连接起来。一个农业企业就是一项产业的拉动器。如山东诸诚市的一个工厂,一年杀400万头猪,把整个诸诚市的养猪业都带动起来了。

二、关于****农业结构调整的一些思路

(一)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效。

1、农作物种植布局得到优化。在确保全市粮食供给平衡的基础上,适当调减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据调查统计,2005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4.25万亩,其中水稻种植面积为****万亩,与1998年比,调减了10.32万亩。全市经济作物达到*****万亩,与1998年比,增加了12.7万亩。

2、优质稻生产已成规模,生产效益明显提高。*****的农业生产以水稻种植主为,近年来,******把优质稻生产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一项重要内容抓落实,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优质稻生产成为北流农业的一项优势产业。2005年,全市优质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占全市双季稻总面积的82.6%,与1998年比,优质稻种植面积扩大了****万亩。特别是优质常规稻种植面积达到****万亩,比1998年扩大了17万多亩。同时,优质稻品种不断更新,优质杂交稻以博优903、博优175等组合为主转变以秋1025、秋优桂99等组合为主,优质常规稻由以茉莉香、西山香为主转变为以长丝占、油占、田东香等为主。

3、培育了一些农业优势产业。在农业结构调整中,****选择一些生产效益、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较好的产业进行重点突破,积极培育北流农业的主导产业,除优质稻生产外,蘑菇、中草药、花卉、秋冬菜等已初具规模,形成了北流农业的优势产业。如蘑菇生产,全市每年栽培蘑菇面积达****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等镇,特别是近两年来引进蘑菇二次发酵大棚栽培技术,使蘑菇生产效益明显提高,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随着蘑菇产业的发展,****镇还成立了食用菌产销协会,有效地提高了蘑菇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在秋冬菜生产方面,以加工型的包心潮菜、火筒菜、萝卜等为主,面积达到****万多亩,这些蔬菜通过加工成梅菜干和萝卜干,风味独 6 特,畅销福建、海南等沿海地区。

4、探索形成了一些高效的农业生产模式,如*****的两季莲藕和一季慈菇模式,年亩产值达8900多元;****镇兴上村韭菜、枸杞菜周年种植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800多元;*****镇的果蔗套种瓜、豆模式,年亩产值8000多元;*****镇的黄瓜——晚稻——冬菜模式,年亩产值达到7600多元。这些高效种植模式规模多为几十亩到一百亩,但分布比较广,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有效补充。

(二)抓好***结构调整的思路

1、要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什么是特色农业?特色农业就是要充分发挥本地地理、气候条件优势,大力发展有比较优势的传统名牌产品,并运用先进技术,对产品进行创新;用创新的品牌去占领市场,从而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农业。其特征是自己特有的产品,自己特有的市场,自己特有的效益。就****实际而言,就是按照“优化粮经、提升林果、主攻畜禽、扩大水产”的要求,重点抓好优质稻、食用菌、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中药材、奶水牛、杂交牛、瘦肉型猪、珍稀淡水鱼、三黄鸡等优势产业的壮大发展。形成北部以优质提子、哈密瓜、食用菌等高效果菜为主,中部以优质辣椒、优质荔枝为主,南部以优质香蕉为主,畜牧、水产养殖基地化、规模化的现代农业新格局。就种植业的发而言,要巩固和强化粮食生产优势,突出抓好超级水稻的示范推广;计划通过新品种、新技术引进和示范基地引导,建设以优质瓜果为主的新的优势产业基地,重点是建设200亩优质提子观光示范园、100亩丰蜜二号南方哈密瓜示范基地、200亩高糖西瓜新品种示范基地,带动全市形成****万亩的优质提子生产基地、5000亩的南方哈密瓜生产基地、10000亩的优质西瓜生产基地;同时要抓好200万平方米的食用菌、2万亩的优质辣椒、3万亩的优质香蕉、3万亩的免耕马铃薯生产基地建设。

2、要充分发挥基地的带动作用。***市属人地少地区,农村户均 7 耕地只有*****亩,农产品市场又不够发达,要取得规模效益,就必须扩大基地规模,实行统一规划,连片种植,便于集中采购、集中外运销售。如*****村,从九十年代初开始就大力发展经济作物,已形成本地独特的发展模式,有基地、有市场、有外运渠道、有一批经纪人队伍,而且能够一直稳定下来。其加工生产的梅菜等农产品畅销广东、海南等沿海地区。我们结构调整的思路之一,就是要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更大的动作。比如我们可以在****的基础上,通过提高产品品质,开拓市场,将生产基地规模扩大到周边的******等村甚至扩大到******等镇,形成更大的规模,迅速带动更多的农户,取得更好的效益。

3、大力发展产业化经营。(1)要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民进入市场,必然会遇到双重风险,一是市场风险,二是自然风险。“龙头企业+农户”这种产业化生产经营组织,可以抗御这双重风险。一是龙头企业有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产品在市场上已占有一定份额;二是龙头企业有资金优势,在市场不景气的时候,仍然可以给农民一个最低的保护价,帮助农民渡过难关,在市场好转之后,又可以把损失弥补回来,通过这些龙头企业,个体老板的带动,促进农业结构优化。(2)要推行土地经营权有偿转让。没有土地的规模经营,就难以实现农业产业化。长期以来,困扰农业规模经营的难题有三个方面:一是要转变农民观念,按互惠互利的原则进行耕地流转集约经营问题;二是土地流转后农民就业问题;三是连片规模化经营的载体和效益问题。如何推行土地流转?目前,******镇出现一种比较好的形式。就是龙头企业或个体老板,在家庭联产承包政策不变的前提下,农民以土地入股,由企业或老板提供种苗、资金、技术和购销产品,入股农民只需参与管理,即可按股分红,也可以由企业或老板给予农民一定的租金,反请农民打工。(3)要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要发展,必须要建立生产基地,要与农民打交道,与农 8 民签订各种生产、加工、购销合同。合同的兑现从根本上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影响到农民增收的实现。过去往往出现流于形式的合同,市场价格高了,农民不将生产的产品卖给企业;市场价格低了,企业经营者就不收购农民手中的农产品,有的甚至跑了,要对企业经营者和农民加强诚信教育,建立良好的诚信环境,合同一经签定,合同各方就必须严格按合同规定的条款执行,不能因为市场的变化而违约不执行合同,要恪守信誉,信守合同,确保合同的有效兑现,使企业经营者和广大农户之间建立起一种信用关系,从而确保企业经营者和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第三篇: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当前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二)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坚持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外向带动、突出重点原则,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

(三)把形成支柱产业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以骨干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择优扶持优势产业。

(四)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组建、完善企业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功能、市场开拓功能、资本营运功能和国际经营功能。

(五)把培育高新技术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六)把减债增资、减员增效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关键,推进企业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减人增效机制。

内容:从江苏南通的实际看,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上,以结构调整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不仅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调整工业结构的最好时机

其一,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南通市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成本增加、工资增加以及负担加重的沉重压力;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轻纺型,企业结构是中小型,产品结构是加工型,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结构调整已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性的转换经营机制已跟不上改革开放的需要,一般性的内部挖潜改造已跟不上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其二,从市场的发展层次来看,市场机制的形成,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大凡在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得以充分暴露,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客观动力。

其三,从世界工业发展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元之间是工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年,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元,按照这一规律,南通工业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

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现阶段对工业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改造是深层次调整,必须着眼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存量资产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此,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握条原则,抓住个升级,实现个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原则。依托区位、港口、航运、淡水等比较优势,发展电力、船舶、冶金、石化、材料工业,实现重大项目基础上的结构重型化。依靠科技原则。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高级化。外向带动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多层次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工业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对应度,实现外向带动基础上的结构合理化。突出重点原则。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的大行业、大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的结构支柱化。

着重围绕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的要求,实现个基本目标。即,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形成明显优势,主导产品的年增长率为非主导产品的倍,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左右;工业资产得到明显优化,优质资产扩张,劣质资产重组、转移、淘汰,工业资产增值率逐年递增个百分点,负债率逐年下降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术贡献份额得到明显提高,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能生能死的竞争局面;企业减员增效机制基本形成,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再就业环境。

形成支柱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支柱产业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内容。“八五”以来,该市的机械及汽车配套业、小企业,区别不同情况,或者对其兼并、租赁、拍卖,或者引导他们投靠国际大公司、国内大集团或者挂钩大院、大所,或者为大企业配套,向“专、精、活”的方向发展。

抓好再就业工程,多渠道分流企业富余人员。对结构调整中的下岗职工实行培训、再就业,拓宽分流渠道,建立减员增效机制。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为工业结构调整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

第四篇:经济适用房建设思考: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

引导和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就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一直把调整住房供应结构作为一项重要工作,积极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特别是经济适用住房,很好地推动了当地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较好地满足了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他们的一些做法和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深入探讨。

当前,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和建设部出台的《关于落实新建住房结构比例要求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就要着力推行符合国情的住房建设模式和消费模式,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把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作为发展重点,优先保证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的土地供应。

经济适用住房,是满足城镇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各地区因地制宜积极开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使其成为有别于普通商品住房的,以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销售价格为特征的,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形式。随着经济适用住房在各主要城市付诸实践,不少地方取得了一些积极的收获和启示,同时,也为下一阶段经济适用住房的健康有序发展,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从四川省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的发展状况看,在经历了过去10余年的探索实践后,其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等诸多方面在及时总结、不断完善的基础上,也逐步积累起一系列有助于规范城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的有益经验。特别是近几年,该市从影响经济适用住房健康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入手,妥善处理好各种社会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好涉及广大群众住房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进而确立了“以人为本、按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新理念,使该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进一步取得了可喜变化。为此,认真总结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实践中积累的经验,进一步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对于着力调整住房供给结构,重点发展满足当地居民自住需求的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住房,具有重要意义。

所谓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为什么要由政府提供政策优惠,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从大的方面说,我们发展经济就是要提高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改善居民住房状况,是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和质量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这些都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前进道路上还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有些群众的生活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反映在住房方面,不少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无房或现住房面积低于当地标准的住房困难家庭。因此,提供政策优惠和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有助于促进困难家庭和低收入群体生活质量的改善,使广大群众得以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更好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在搞清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基本目的之后,我们在发展经济适用住房的实践中,就应当坚持“在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各地区因地制宜、分别决策”的原则,由当地人民政府根据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居民住房状况和收入水平等因素,合理确定经济适用住房的政策目标、建设标准、供应范围和供应对象等,并负责组织实施。要在实践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措施,不断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切实发挥好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作用。

为切实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家庭面临的住房实际困难,逐步提高城镇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特别是为了进一步改善城镇困难家庭的住房状况,自1995年起成都市就积极实施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大致经历了起步、初步发展、深入发展和调整完善4个发展阶段,并取得了积极成果。

第一阶段,从1995年到1998年主要是在贯彻国务院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精神基础上,及时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的决定》,并以此为主要标志,把这一阶段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起步的着力点,主要集中在实施安居工程方面。自1995年被列为国家首批实施安居工程的城市以来,成都市先后组织了光华小区、黄忠小区、园丁苑、九里教师安居工程、战旗教师安居工程、双楠小区、江东民居等安居工程建设。到1998年6月,成都市安居工程累计建设139万平方米,及时缓解了这一时期的居民住房困难问题,同时推动了成都市住房制度改革的步伐,加快了成都市住房商品化的进程,有效促进了城镇居民住房消费观念的转变。

第二阶段,从1998年到2004年主要是在贯彻国家有关政策精神的基础上,出台《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并以此为主要标志,进一步推动成都市住房制度改革,加快城镇住房建设,进一步满足城镇居民日益增长的住房需求,同时,开始着力构建以经济适用住房为主体的成都市住房供应体系。在此期间,成都市不仅出台了有关经济适用住房的各项具体扶持措施,而且确定了经济适用住房的管理机构及相关职责,对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在这一阶段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范围及内涵也得到了一定的拓展,即在原有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以企事业单位组织职工集资建房为主,同时增加部分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经济适用住房的供应格局。从1998年至2004年7年间,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总投资102.99亿元,开工918.98万平方米,竣工893.03万平方米,解决了10多万户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确保了住房新旧体制的平稳过渡,经济适用住房也成为成都市居民住房消费的有机组成部分。

第三阶段,从2004年到2006年4月采取措施加大经济适用住房保障力度,同时发挥经济适用住房市场调控功能,出台《成都市城镇经济适用住房销售管理暂行规定》。这一阶段工作的重心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调增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计划,增大面向社会公开发售的量;二是进一步明确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标准、申购条件、交易限制和申购程序,规范销售行为。这一阶段基本奠定了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基础。大规模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使得大量低收入家庭住房问题得以有效解决,提高了社会满意度。同时住房供应结构也得以改善,供需矛盾得到缓解,房价涨幅减缓。

第四阶段,从2006年4月开始至今。这一阶段遵循“按照标准、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的方针和《成都市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经济适用住房的建设和发展由此进入到了一个关键的调整与完善时期。

目前,随着“按照标准、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方针的提出与贯彻,以及《成都市城市公共住房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的实施和“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高端”的市场调控思路的实践,成都市经济适用住房的预登记等具体工作已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展开。

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事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为了确保我国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必须按照有关政策精神,在严格落实经济适用住房项目招投标的制度,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切实降低开发建设成本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提高住房保障能力。

当前各地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实践表明,由于不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同,各地住房发展阶段也不尽相同,包括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房地产市场上的一般商品住房在内的各种住房的供求关系状况也因此表现出明显的不同和较大的差别变化。由于各地住房的供求关系状况存在的较大差别变化,从而使各地对住房援助的需求程度和住房援助作用的范围也表现出较大的差别与变化,进而直接影响着各地住房援助具体方式的设计与安排,以及各种具体方式之间的比例关系。鉴于上述状况,成都市在积极、持续开展各项实践探索的同时,全面、深刻总结和充分汲取国内外以及自身10余年来实践的经验,积极推动相应的前瞻性研究与探讨工作,特别是从成都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出发,准确把握其城镇住房发展的阶段性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力求使成都市的住房保障制度安排进一步适应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水平和现阶段城镇居民对住房保障的实际需求。在经济适用住房建设方面,有针对性地不断进行措施的改进、丰富与完善,确立了“以人为本、按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理念。

目前,成都市调整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主要做法是:

1、确立“按照标准、提前登记、按需建设、保证供应”的发展方针。这一方针明确地表明:只要符合条件的申购户不挑不拣,均保证供应。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对老百姓的郑重承诺,表现了政府尽最大努力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决心和信心。同时,它又是具体的政策规定:其一,严格按照准入标准,规范审核程序;其二,严格控制建设标准,将经济适用住房面积严格控制在满足基本居住需要的合理范围之内;其三,根据符合援助条件家庭的基本住房需求,拟定建设计划,并实行轮候制,保障经济适用住房的充分供给;其四,规范交易行为,建立动态管理机制,遏制利用住房援助政策投资或投机现象的产生;其五,按照建、管、投分离的原则,实行项目业主代理制,促进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市场化、管理规范化;其六,按照与经济发展水平、房地产市场发展状况动态适应的原则,实现经济适用住房援助范围确定的科学化。

2、科学而严格地把握经济适用住房运作的各项具体原则。经济适用住房政策体系的构建,是一项政策性、制度性、社会性极强的系统工程,在具体过程中必须确立与遵循一系列相关的原则。这些原则主要是指:公平与效率兼顾原则,既坚持保障公平的基本原则又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住房资源的效率作用;有限援助原则,既考虑援助对象的基本居住需要,又考虑财政支付能力和社会的支持力度;售租并举原则,进一步完善经济适用住房的保障模式;动态调整原则等等。

3、丰富经济适用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实现其供应方式的多元化。自2004年开始,成都市将拆迁安置房纳入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形成了公开发售经济适用住房、集资建房、拆迁安置房组成的较为完备的经济适用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多元化的经济适用住房供应方式,不仅对援助对象和供应渠道进行了细分,解决了大量中等偏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而且也为政府在公开发售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中提出“按需建设、保证供应”奠定了基础,且为不同的建设模式及援助方式提供了可能。

4、创新援助方式,切实解决旧城改造中的相关难题。通过多年的实践与理论探索,成都市总结并创新了一系列援助方式。对迫切需要扶持的低收入家庭的住房问题采取以租金补贴的方式来解决,对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实施梯度援助;此外,在旧城及危旧房屋改造、沙河整治、畅通工程、水环境治理等过程中,对符合租住廉租住房条件又无力购买搬迁房的人群,实行一次性发放5年廉租补贴的政策,从而有效地解决了他们的住房困难问题。

成都市在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提出“以人为本、按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理念,为当前和今后进一步加强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善和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交易与管理,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一是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规范经济适用住房的交易与管理,要稳步协调推进。成都市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积累经验,充分考虑到影响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方方面面的因素,因地因时制宜,解放思想,着力创新,既尊重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基础,又遵循住房建设的发展趋势,确立“以人为本、按需建设”的经济适用住房发展理念,严格把握各项具体的运作原则,不断丰富经济适用住房分类供应体系,着力创新住房援助方式,进一步完善廉租住房制度,实现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提高住房保障能力,符合国家保持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精神。

二是经济适用住房尽管是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房,但仍具有普通商品住房的本质属性。在一般情况下,经济适用住房的供求交易,是以销售与购买之间的交换来加以体现的。由于居民收入差距的客观存在,仅仅依靠市场机制仍然难以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面临的实际问题。因此,在进一步加快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同时,如何使城镇中不具备购房能力家庭获得有效的住房消费补助,是一个迫切需要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成都市在规范发展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同时,不断丰富经济适用住房分类供应体系,力求实现供应方式的多元化,特别是采取了以租金补贴的方式解决经济适用住房援助对象中迫切需要政府扶持的低收入人群家庭的住房问题,并对无力购买经济适用住房的低收入家庭实施梯度援助。这一系列措施,既可多渠道增加住房供给,提高住房保障能力,又可有效保障中低收入家庭的基本住房需要,从而不仅促进了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当地经济社会全局的和谐与稳定。

三是经济适用住房以解决居民住房困难为主要目的,但并不是脱离当地房地产市场而孤立地实施援助。成都市在进一步调整完善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同时,坚决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策精神,针对本地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明确提出“保障低端、调控中端、引导高端”的房地产市场调控思路。这就把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与促进当地房地产市场持续健康发展进一步有机结合起来,使效率与公平在房地产市场中同时得以体现。所谓“保障低端”,实际上就是要通过建立公共住房制度,分层次、多渠道解决本地中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问题。

第五篇:当前调整工业结构的认识与思考

本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提出当前调整工业结构,促进两个根本转变,需要研究解决的几个问题:

(一)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工业结构转型。

(二)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坚持发挥优势、依靠科技、外向带动、突出重点原则,实现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

(三)把形成支柱产业作为

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以重点企业和主导产品为龙头,以骨干项目为载体,着力培育、择优扶持优势产业。

(四)把发展规模经济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重点,大力组建、完善企业集团,增强技术开发功能、市场开拓功能、资本营运功能和国际经营功能。

(五)把培育高新技术作为工业结构调整的核心,建立自主创新的技术进步机制,发展一批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高科技战略产品,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品牌,加快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步伐。

(六)把减债增资、减员增效作为调整工业结构的关键,推进企业兼并、破产,优化资本结构,建立减人增效机制。

内容:从江苏南通的实际看,经济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结构调整尤其是工业结构调整上,以结构调整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推动整体经济素质和经济效益的提高。这不仅是国民经济长远发展的战略任务,也是解决经济生活中突出矛盾的有效途径。

当前是调整工业结构的最好时机

其一,从工业经济发展现状来看,结构调整势在必行。当前,南通市传统产业面临着市场竞争激烈、资金短缺、成本增加、工资增加以及负担加重的沉重压力;现行的产业结构是轻纺型,企业结构是中小型,产品结构是加工型,管理方式是粗放型。由此可见,一般性的结构调整已跟不上市场竞争的需要,一般性的转换经营机制已跟不上改革开放的需要,一般性的内部挖潜改造已跟不上发展规模经济的需要,必须实施战略性改组改造。

其二,从市场的发展层次来看,市场机制的形成,需求结构、消费结构的变化,对工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按照经济规律,大凡在经济平稳增长时期,经济的结构性矛盾得以充分暴露,企业出现两极分化。这说明,市场的力量已成为结构调整的客观动力。

其三,从世界工业发展国家发展进程来看,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美元之间是工业结构转型时期,即从传统工业向现代工业的转变阶段。年,该市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已达美元,按照这一规律,南通工业正处于结构转型阶段。

把握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

现阶段对工业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改造是深层次调整,必须着眼于整个地区和行业的全局。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的客观要求,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存量资产跨地区、跨行业的流动和重组,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从而提高整个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和效益,增强整体优势和竞争实力。为此,该市的工业结构调整必须围绕两个根本性转变,把握条原则,抓住个升级,实现个目标。

工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原则是:发挥优势原则。依托区位、港口、航运、淡水等比较优势,发展电力、船舶、冶金、石化、材料工业,实现重大项目基础上的结构重型化。依靠科技原则。发展支柱产业,培育高新技术产业,运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实现技术进步基础上的结构高级化。外向带动原则。根据国内外市场多层次需要,大力引进国外和发达地区的资金、技术,大力发展适销对路产品,提高工业产品供给结构与市场需求结构的对应度,实现外向带动基础上的结构合理化。突出重点原则。发展支撑工业经济的大行业、大企业,形成工业经济的中流砥柱,实现在企业集团基础上的结构支柱化。

着重围绕技术升级、规模升级、效益升级的要求,实现个基本目标。即,支柱产业的主导产品形成明显优势,主导产品的年增长率为非主导产品的倍,支柱产业的增加值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左右;工业资产得到明显优化,优质资产扩张,劣质资产重组、转移、淘汰,工业资产增值率逐年递增个百分点,负债率逐年下降个百分点以上;工业技术贡献份额得到明显提高,达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逐年递增个百分点以上;市场化经营机制基本建立,形成企业优胜劣汰、能生能死的竞争局面;企业减员增效机制基本形成,形成职工能进能出的再就业环境。

形成支柱产业是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

支柱产业是一个地区工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发展支柱产业应当成为工业结构调整的主体内容。“八五”以来,该市的机械及汽车配套业、电子信息及电子元器件、精细化工及制药、高档纺织及服装、新材料、船舶工业六个产业已发展成为具有一定经济规模、技术水平、综合实力的产业,并形成了一批竞争力强、市场覆盖面广的优

下载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word格式文档
下载积极调整种养结构四点思考(精选).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结构产业化调整

    乌兰淖尔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方案为进一步加快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断增加农民收入,结合我镇......

    慈善透明的四点思考

    慈善透明的四点思考.txt25爱是一盏灯,黑暗中照亮前行的远方;爱是一首诗,冰冷中温暖渴求的心房;爱是夏日的风,是冬日的阳,是春日的雨,是秋日的果。慈善事业 charity 私人或社会团体......

    运输结构及运输方式调整实施方案

    运输结构及运输方式调整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交通运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交通运输业运输结构及运输方式的调整,实现交通运输由公路运输向铁路运输转变,有力助推打赢蓝......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湖北草埠湖农场: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现代农业 今年以来,湖北草埠湖农场按照“稳定发展粮食产业,培育棉花支柱产业,积极发展蔬菜种植,逐步扩大畜禽养殖,调优水产养殖模式”的思路,狠抓......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工作总结

    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工作总结全面停止主伐后,我们合理的利用铁力局24万亩土地,紧密联系农业多种经营战线实际,积极研究、探索和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不断强化农业基础建设,调整......

    人事结构优化调整方案[精选]

    人事结构优化调整方案一、目的 为科学核定人事岗位的设置、有效挖掘员工潜能,精简机构、节约成本、提高人员工作效率、优化人员结构、有效提高人事工作的专业水平,特制订本方......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几点思考概要五篇

    浅谈按照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 进一步调整和优化我国公共财政支出结构几点思考 林志军 美国经济学家马斯格雷夫(R.A.Musgrave)和罗斯托(W.W.Rosetow)提出的......

    深化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四点思考

    深化班组长队伍建设的四点思考 喜闻公司在第四个“班组长节”到来之际,邀请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典范、基层班组长楷模白国周参与公司的班组长活动, 来自各二级单位的班班组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