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
马克思从国民经济学的各个前提出发,阐发了这样一个现实情况:工人降低为商品,而且降低为最低贱的商品;工人的贫困同他的产品的力量和数量成反比;竞争的必然结果是资本在少数人手中积累起来,也就是垄断的更惊人的回复;最后,资本家和地租所得者之间、农民和工人之间的区别消失了,而整个社会必然分化为两个阶级,即有产者阶级和没有财产的工人阶级。但是国民经济学没有说明劳动和资本分离以及资本和土地分离的原因。像竞争、行业自由、地产分割仅仅被阐述和理解为垄断、同业公会和封建所有制的偶然的、蓄意的、强制的结果,而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自然的结果。
为了解释之前的现象,马克思从当时的经济事实出发。进一步说明了: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一事实表明了:劳动所生产的对象,即劳动的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作为不依赖生产者的力量,同劳动相对立。劳动的产品是固定在某个对象中的、物化的劳动。这是劳动的对象化也是现实化。可是在国民经济学假定的状况中,工人表现出了非现实化。工人对自己的劳动的产品的关系就是对一个异己的对象的关系。简而言之是自己越劳动便越贫穷。
马克思又进一步分析了对象化。正常情况下,劳动是要在自然界和感性的外部世界基础之上进行的。自然界一方面给劳动提供生活资料,另一方面维持工人本身的肉体生存的手段。而在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的基础上,工人越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占有外部世界、感性自然界,他就越是在两个方面失去生活资料,因此,工人在这两个方面成为自己对象的奴隶。最终达到一个顶点: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人。于是有了异化的表现是:越劳动越贫穷。这是劳动结果的异化。
而国民经济学掩盖劳动本质的异化。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劳动应该是人类自发性的活动,应该是愉悦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社会活动。通过实践创造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界,人证明自己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但是在这样一种经济基础之上,劳动活动本身被异化了。工人为了实现劳动外的需求而劳动,但越是劳动越无法实现自己的需求,他们便在这样一种劳动之中不断徘徊。人自身也发生了异化。
但是工人如此做使得非工人受益,便是资本家,资本家通过工人的劳动使得自己的私有财产不断增长。而也正是私有财产的私有制经济制度使得工人沦落到这个地步,所以异化劳动和私有财产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第二篇: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浅谈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
09366014 行政管理
叶铭彬
(一)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概念
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重要理论,后来它融入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政治学、哲学等等不同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历程中关键的一步。异化最初是是德国古典哲学术语。在马克思之前,已经有许多哲学家对之进行研究探讨,马克思从人的劳动出发克服以往异化理论的错误和缺陷,催生了关于异化概念含义根本性的变革,第一次提出异化劳动的概念。在马克思看来,所谓异化,是指在在一定的条件下,把自己的素质或力量转化为跟自己对立、支配自己的素质或力量,用以表达主体向客体转化的关系。必须指出的是,异化必须是“人自己造成的对自己的否定”。而不是来自外部世界。由此可见,所谓异化劳动就是指人类所生产的劳动产品,在一定条件下反过来成为了统治和支配人们的一种外在力量。
(二)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内在规定
从生产结果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劳动所产生的对象,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存在物,同劳动相对立。由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工人不占有生产资料,生产的产品归生产资料所有者——资本家占有。于是工人生产的对象越多,他能够占有的对象就相对越少,而且越受他的产品即资本的统治。造成的结果是“劳动为富人生产了奇迹般的东西,但是为工人生产了赤贫。劳动创造了宫殿,但是给工人创造了贫民窟。劳动创造了美,但是使工人变成畸形。” 从生产过程来看,劳动者同自己的劳动活动相异化。由于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甚至连工人自己都成为了商品,工人的劳动不属于自己,而属于资本家。于是,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在这种劳动中,工人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受摧残。劳动活动的异化是劳动产品异化的根源。从人的类本质上看,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在写作手稿时认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通过自己的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改造整个自然界。这种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与动物的生命活动直接区别开来。但是,由于异化劳动夺走了劳动者的生产对象,从而也就夺走了他的类生活。于是,工人们的劳动就仅仅降为维持生存的手段,人类的类生活失去了意义。因此,异化劳动把人的类本质变成了异己的力量。从人与人关系看,人同人相异化。这是人同自己的产品、自己的生命活动、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的直接结果。因为当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的劳动活动以及自己的类本质相对立的时候,也必然地同他人相对立。
(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一些看法
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具有高强度的概括性、抽象性与思辨性,它不但反映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运动规律的最深层次的要求,而且在哲学的层面上阐述了关于“人性复归”、“人类解放”“人类解放”的探讨。用对自己历史观的探究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论实现了他研究思路中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这三条主要线索的理论整合,对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劳动的异化,使马克思看到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们生产他们所必需的生活资料”,看到了支配人们行动和社会发展的是“我们本身的产物聚合成为整个资本之意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经济关系对立及其矛盾运动的特点和趋势,证明了“整个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工人与生产的关系之中。”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现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具有很深刻的启示。按照马克思的解释,处于一定生产力水平的分工与私有制是异化产生的根源。私有制的灭亡需要依靠生产力的高度、全面的发展。只有私有制灭亡,劳动真正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异化现象才能完全消失。但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在生产关系层面上,虽然已经建立起来了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但是在生产力层面上,我们还仍然具有很大的差距。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局部地、某种程度地存在异化是不可避免的,它是生产力不发达的产物。但是我们不单单要做的就必须要加大生产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同时,利用社会主义强有力的政府模式进一步地规范社会公平,使资本主义剥削阶级尽可能地减少。
其次,自从1978年以来,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生产力不发达的基本国情下,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已经成为了人们的共识。从本质上讲,市场经济是一种商品经济,它也要通过商品交换来实现,人对物的依赖性便在其运行中产生了。正如马克思所言,“劳动产品一旦作为商品来生产,就带上了拜物教性质”,自然会产生各种异化。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劳动者创造出来的产品要进行交换才能实现其价值。市场经济崇尚效率,要讲求效率就必须注重激励,才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劳动者参与财富创造的积极性。在收入分配制度方面中国逐渐形成了“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要充分调动要素所有者参与财富创造的热情,实现“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就必须尊重并保护要素所有者的权益,而这些做法不可避免地造就了异化产生的土壤。当效率与公平摆在了人们面前的时候,不可能为公平而放弃效率,因为这样的代价实在是太大了,而历史也证明了只要公平不要效率的决定最终只会以失败告终。但是我觉得,社会不断发展与生产力不断提高的同时,异化也应该随着生产力的提高而不断地被削弱,只有异化的削弱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公平。可惜的是,生活在当今时代,人们却处处感受到不公平。不能享受最大的房子,不能享受丰盛的午餐,不能享受最好的医疗保障,不能享受优等的教育,也就算了,纵观整个社会,还有多少人连最基本的衣食住行都未能够得以解决。同时,富人与穷人的差距不断增大,难道这不一一说明了我国的异化不断地在增大而不是不断地被减少吗?所以,从政府的管理的角度来看,我觉得现阶段不单单只是一味地去追求高速发展,更重要的是关注民生,关注公平,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增加人们对生活的满足感,以此减少更多的社会问题以为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更有利的环境。我想这也是在现阶段减少我国异化劳动有利的措施。
第三点,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还比较系统地涉及了关于人的理解,它以复归人性、全面占有人的本质为尺度,剖析了资本主义产生的劳动的严重异化,开启了对人的哲学层面的思考,包括对人性、人的存在、人的本质、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解放及其途径等问题的探究,不仅在历史上对人类克服异化状态,实现彻底解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并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现代人们的实践的发展,一方面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空前丰富以及人的各种创造力的极大提高,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理性和人本精神的某种张力或者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的某种冲突而导致了异化普遍强化,不仅人的具体劳动产品可以成为统治人的力量,而且许多文化力量,如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等也都成为消解人之主体性的异化力量。“发展”是当代社会的主题,而发展不单单只是发展经济问题,更重要的是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只有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才有可能积极促进社会的自我完善和更新。
人们自身的异化比劳动异化更加使得社会处于停滞的状态,那么怎样才能克服人性的异化呢?首先是对人的需要的合理规制。人的需要存在多个层次,具有需要满足无限发展的特性,同时,需要是人与外部世界的一种特定关系,由于一个人的需要满足方式将关系到他人的需要满足和满足方式,所以,人的需要不是随意的,无节制的,而是应以合理价值作为选择标准。所谓合理价值,其内涵就是价值意义上的合理性。因为在事实上,人类的行为都是有意无意地、直接间接地追求自身需要满足的活动,正是某些人的活动以不合理的方式进行才导致了生态环境、社会秩序的破坏,影响和违背了多数的、普遍意义上的人的需要。这些不合理的活动方式所以能够存在,表面的原因是与社会制度效力不高有关,更深层的原因是人类需要内容的不合理有关。再者,克服人性的异化就是对需要的引导,对欲望的节制。古人《荀子 正名》说“欲虽不可尽,可以近尽;欲虽不可去,求可节也”。这就是说,欲望虽然是不可能完全满足的,但可以尽量接近于完全满足;欲望虽然是不可能弃去,但对欲望的追求是可以节制的,当所求之物无法得到,作为有思维的人就会理智地考虑到节制自己对欲望的追求,使人性的本原得到回归。第三,要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来扬弃异化,或至少把异化弊端减少到最低限度。从马克思理论的角度看,抽象劳动与具体劳动、社会劳动与私人劳动相分离,商品、货币、资本,还有雇佣劳动的出现,劳动的异化和需要的异化才使得人们“好逸恶劳”,导致人对物质需求的无度、精神虚无、信仰的缺失都是异化劳动或劳动的异化的结果,因此,在未来社会, 当劳动不再是谋生的手段, 而成为生活的第一位需要,人得以自由全面的发展,要充分认识劳动对人发展来说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本身,劳动成为创造自己、发展自己、并创造新的需要的实践活动,才是具有最高价值的东西,人的异化才能克服和消解。第四,弘扬人全面发展的精神和信仰。马克思认为人是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作为人的本性的需要是客观存在的, 同样也是一个自我生成的过程,人的发展的三种维度, 即求真、求善、求美,人的全面发展是当代社会发展的核心,当人们逐渐摆脱物的束缚,人们的独立性、自主性、创造性增强,人的潜能在竞争中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挥,人的物质、文化、生态需要的满足,人的能力的充分发挥、人的个性得到发展、人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积极促进社会的自我完善和更新,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在不同社会形态下,异化劳动不可避免地存在,因为没有一个国家能够真正达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境地。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落后导致了许多例如官僚腐败、封建残余、贫富悬殊、诚信缺失、社会不公,同时,人与人之间、人与产品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存在着很多冲突和不和谐。这恰恰说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曲折性,所以,我们要真正摆脱异化,还要从理论上进一步进行探讨,在实践上加大生产力的发展,同时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宇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研究.马克思恩格斯经典着作选读[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2]谭培文.对和谐社会的利益概念的马克思主义解读[J].马克思主义研究,2008,(2):59-65.[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马立诚.交锋三十年[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6.[5]马立诚.大突破——新中国私营经济风云录[M].北京: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04.[6]王海英.异化劳动产生的直接原因及当代意义——对马克思异化劳动理论的深层解读
第三篇:浅论卡夫卡及异化
浅论卡夫卡及异化——《变形记》文本解读文 / jixihuo
内容提要:卡夫卡是20世纪西方现代派的文学鼻祖。1915年发表的《变形记》堪称现代主义文学经典之作。这是一篇讲人变成虫的故事,杰出的把悲喜剧交融在一起的揭示20世纪西方社会的“异化”,人的生存的绝望。
弗兰茨?卡夫卡(1833——1924)奥地利著名作家。20世纪西方现代派文学的鼻祖,表现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后现代派文学的奠基人之一。美国剧作家W?H?奥登说:“就作家与其所处的时代的关系而论,当代能与但丁、莎士比亚和歌德相提并论的第一人是卡夫卡„„卡夫卡对我们至关重要。因为他的困境就是现代人的困境。”○1要正确认识和评价卡夫卡和卡夫卡的文学创作,深入了解和全面把握他的生活经历,家庭影响和社会环境是完全必要的。
卡夫卡出生于布拉格的一个犹太商人家庭。自幼酷爱文学。父亲海尔曼是一对乡村贫困夫妇的孩子,在苦难中挣扎了半辈子,终于白手起家,成为了一个富有的商人。父亲这种生活经历决定了他要不断致富,跻身社会名流的追求。正因为这种人生追求,卡夫卡的父亲坚决反对他从事文学创作,强迫他学习法律,并以此为阶梯,以待将来出人头地。父亲这种专横粗暴的干预,给卡夫卡的思想上形成了极大的压力特别是父亲的呵斥,怒吼,更是给卡夫卡心灵打上了难以愈合的创痕。卡夫卡在给父亲但尚未发表的著名书信表明:卡夫卡是从家庭和孩子与被奉若神明父母的关系中认识到罪恶化的技术的,这成为他小说的一大主题。○2卡夫卡中学时代就对法国自然主义文学,斯宾诺莎、尼采、达尔文等产生极大兴趣。大学时代,接受存在主义哲学先驱,丹麦哲学家基尔凯戈尔的思想和受到老庄哲学的影响,并在创作中有所反应,在爱好文学的同学马克斯?布洛德的鼓舞和支持下,开始文学创作。并与布拉格的作家来往,参加一些社交活动。
卡夫卡在“工伤保险公司”工作过,他对捷克人的贫困处境和悲惨生活有较深体会。但是,尽管如此。他对当时的政治运动和重大事件仍保持很大距离,始终扮演一个冷眼旁观的角色。
卡夫卡的母亲气质抑郁、多愁善感。两个弟弟幼年夭折。这些对后来形成卡夫卡孤僻忧郁、内向悲观的性格具有重大影响。
就爱情而言,他先后与两个姑娘三次订婚,又三次解除婚约,一直到近四十岁辞世始终是孓然一身。
卡夫卡生活的时代,正是奥匈帝国末期,这是一个专制腐朽危机四伏的时代。卡夫卡生活在这样一个政治上反动、腐朽的时代,思想上感到极大的苦闷、孤独,感到几乎无时无刻不在承受着无法摆脱的压力,无法和社会沟通,更无法改变一切。
对于卡夫卡来说,更深刻的迷误还在于他的信仰上的危机。“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经验主义或理性主义哲学,都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人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代之而起的是对于科学、理性和物质文明的迷信。接着这种迷信也动摇了,人们发现,科学也有其局限性,单纯的物质繁荣只能造成虚假的幸福。欧洲人失去了过去藉以生活的一切信仰,而对传统价值的荒凉废墟,苦闷彷徨,无所适从。○3这给西方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带来的精神痛苦既深刻又难耐,形成了一段无法填补的价值观念的真空。而卡夫卡正是这些企图填补这个真空知识分子中的一员。但由于他的处境,他只能凭他的生活凭他的直觉,凭他的聪明才智去观察资本主义社会触目惊心的“异化”现象,而找不到解决问题,消除异化的道路和办法,这样反而更加重了他的郁闷,孤独和痛苦。而这些思想感情都在他的创作中得到了充分的描写与表现。卡夫卡创作勤奋,但并不以发表成名为目的。工作之余的创作是他寄托思想感情和排遣忧郁苦闷的手段。许多作品随意写来并无结尾,对自己的作品也多为不满。据说他生前发表的作品,每次都是给好友“巧施计谋和劝诱说服后”才拿去的。临终前让挚友布洛德烧毁其全部作品。布洛德出于友谊与崇敬之情,违背了卡夫卡遗愿,整理出版了《卡夫卡全集》
(1950~1958)共9卷。卡夫卡在短暂的一生,创作的重要的作品有长篇小说《城堡》、《审判》、《美国》,中短篇小说《变形记》、《乡村婚事》、《判决》、《地洞》等。卡夫卡的小说中的主人公大多是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小说主要放映了被束缚在异化社会中个人与四周那看不见摸不到但时时处处都存在的力量所作的毫无希望的斗争。其中比较完整地代表了卡夫卡创作的思想深度和艺术特点的是1915年定稿发表的《变形记》,这也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经典作品之一。
《变形记》杰出的把悲喜剧交融在一起。小说写的是人变成虫却仍不失有人的性情,而虫却不能再变成为人的故事。主人公格里高尔?萨母莎是一家公司循规蹈矩的推销员。5年前他还是公司小职员的时候,父亲的公司破了产,他从此承担了全家经济生活的重任。他以忘我的热情拼命的工作,因此晋升为旅行推销员。他所挣的钱不仅能维持一家的生活,而且还能偿还部分债务,甚至还希望到将来送妹妹去音乐学院深造。谁知,一天早上醒来,突然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大甲虫,因而失去职业,遭家人厌恶。他有人性,有人的思想能力和心理,恐惧感与灾难感缠绕着他。逐渐的又具有了虫性,喜欢爬行,吃霉变腐烂的食物。这一变故,家境每况愈下。尽管全家人都勤快工作。父亲也将五年前留下的积蓄全部拿出,也无法维持多久。大家视格里高尔为累赘、怪物。最后他在寂寞和孤独中悄然死去。
当尼采狂言“上帝死了”,○4到傅科宣告“人已死去”,“人已死去”,——人所追求的主体观念已化为泡影使得人的异化无以复归。○5从莎士比亚时代开始就关心“人变成非人”的问题,这在17、18、19世纪的西方文学作品中有大量的深刻的艺术揭示。但这种揭示往往是局部的具体的。而巴尔扎克杰出的表现了“金钱”导致人性的异化。现在米兰?昆德拉在他的论文中说的很到味:过去,笛卡儿把人提高到“大自然的主宰与占有着”的地位。现在对于力量(技术的、政治的、历史的)而言,人变成一种简单的东西,他被那些力量超过,超越和占有。对于这些力量来说,人的具体的存在,他的“生活世界”没有任何价值和任何利益:它预先早已被暗淡,被遗忘。○6从总体上讲在“现代历史的某些时期,生活与卡夫卡的小说很相象。”○7这是欧洲的一种可能。对欧洲的看的一种可能。人的境况的一种可能。○8
20世纪以来,随着大工业的发达,科技的进步,生活节奏的加快,尤其是紧张激烈的生存竞争。过细的社会分工,使许多人精神畸形乃至崩溃。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这种异化的现象归结成是“物对人的统治,死的劳动对活的劳动的统治,产品对生产者的统治。”○9使人更加依赖物质,转而成为物质的奴隶,最终导致了人性的异化,自我的丧失。卡夫卡的《变形记》全方位的展示了这种异化。
在人与自然关系上。没有什么东西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这简单的真理上建立了一切美学,它是美学的第一原理。我们立即补充第二原理,——没有什么东西比退化的人更丑,——审美判断的领域就此被限定了。○10格里高尔过分紧张的流动推销员工作,四处奔波,辛苦劳累,还要担心老板的训斥,内心十分压抑,没有欢乐,没有知心朋友。在工作和生活的双重压力下,他丧失了自己的自由和追求。几乎整日都在惶恐不安中过日子,他勤勉善良,胆小软弱,“他养成了晚上锁住所有门的习惯,即使回到家里也是这样。”○11直到在不安的睡梦中异化成了一只背负沉重壳子的甲虫。然而当格里高尔发觉自己不对劲时,并没有表现出惊恐,因为还他怀疑这是个梦!作为一个终日辛劳的小职员,他是多么需要睡眠呵。一个没有意识到自己不幸的不幸者出现在读者的面前了。在现代派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人怎样变成了动物,变成了无生命的桌椅板凳。诸如此类均表现了物质世界对人的迫害。
在人和社会关系上。人的变形是一种象征。在工业社会里人们盲目地追求财富,却损害了机体的美好。可是没有机体的美好,又如何来享受如许财富呢!更严重的后果是在精神上。无头脑的匆忙,使人永是处在疲劳中,不复讲究优美的风度和高尚的礼仪。独处时不再有静
谧的沉思,人与人之间也不再有温馨的交往。○12格里高尔的内心时时刻刻充满着一种灾难感和恐惧感。他随时可能因一点小差错被解雇。一想到老板的债还要五、六年才能还清,他不得不谨慎行事,时时都有发生天灾人祸的莫名其妙的灾难感、恐惧感压在心头。文中这样说到:快七点了,母亲催他起床去上班。他要回答母亲的呼喊,却发不出人的声音,只会吱吱叫。这个现象仍未引起格里高尔注意自己变成虫的事实,因为他被一种更可怕的焦虑淹没了——万一赶不上火车,耽误了老板的事,自己被革职怎么办?年老的父母和年幼的妹妹何以为生?这种心态对一个小职员来说,非常的真实。此时读者被震撼了:人在变成非人的事实面前,不是为自身的不幸而痛苦却是焦虑他变成虫给其他亲人带来的后果!经理派秘书来催他去火车站而发现他已变成虫时,吓的从楼上滚了下去。这件事更加重了格里高尔的焦虑——丢职是已无疑了。基于家庭现状,为了增加收入,家里的房间便空出来出租给三位房客。为了讨好房客不把家里的丑事让他们知道,格里高尔无情的被抛弃在一边,什么杂东西都往他的住房里扔,也不再有人来打扫来照顾他。亲人原来的同情、不安、关心顿时烟消云散了。然而房客终究知道了格里高尔的不幸却耻于为邻。
在人与人的关系上。他人就是地狱,永生无法从这地狱中解脱。○13在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金钱的关系,连家庭成员之间也不能例外。秘书主任因为格里高尔管着公司的现款,今天未见他准时上班,在他眼里一向安分守己、稳妥可靠的职员也不肯信赖了,即使格里高尔只说有点头晕,很快就会过去还会照常上班,他仍不肯走。父亲在看到变成甲虫的儿子时“握紧拳头,一副恶狠狠的样子”○14要把格里高尔驱赶走,继而绝望的哭泣起来——因为家庭一时失去了唯一经济支柱。妹妹在格里高尔刚为虫的日子里还会常常来看他关心、同情他,后来也渐渐的厌烦了起来,并且很快绝情了。——为了获取父母对她绝情的支持“竟号啕大哭起来”“哭得浑身发抖,只管用她那小拳头擂打桌子:对着这个怪物我没法开口叫他哥哥,所以我的意思是:我们一定得把他弄走!”○15格里高尔作为父母的儿子,作为妹妹的哥哥,为家人所不容深感绝望,断食而死。一家人如释重负。父亲萨姆沙先生说,“让我们感谢上帝吧!”母亲竟“带着忧伤的笑容”。○16“卧室的门打开了。萨姆沙先生穿着制服走出来,一只手搀着太太,另一只手挽着女儿。他们看上去有点像哭过似的,葛蕾特时时把她的脸偎在父亲的怀里。”○17为了在外人面前表露自己的忧伤他们哭的多么虚伪、造作!
在人和自我关系上。崇尚本能和下意识。而这种本能和下意识又是神秘朦胧、不可捉摸的。○18这不仅是表面的、客观世界的人和事。他还包括人的内心世界。认为人的潜意识和无意识活动是一种比外部世界的真实更重要,更本质的真实。○19格里高尔变成虫之后逐渐具有了虫性,——像虫一样喜好腐烂变质的食物,像虫一样在天花板上散步、看风景、睡觉。这些细节上的现实主义描写具有惊人的真实性。然而格里高尔仍然具有人性,他说的话虽然人家听不懂,但他却还能够听懂人的话,可谁又会想到这呢!只要家人谈论的话题转到挣钱养家的问题,格里高尔总是扑倒在门旁,羞愧与焦虑得心中如焚。当听到妹妹要把自己弄走时他却怀着温柔和爱意,想着自己的一家人,他消灭自己的决心比妹妹还强烈呢。到这个时候格里高尔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悲哀,还没有从基督教伦理道德压制下摆脱出来!然而这却被尼采一语道破了——生命原是一股快乐的源泉,却被道德的侮蔑弄脏了。结果,自有人类以来,人类的自我享乐实在太少,这是“祖传的罪过”○20然而尼采并不满足于指出基督教伦理压制人的生命本能的事实,还相当透彻地分析了基督教伦理得以长期统治欧洲的心理机制,即在于使人产生一种罪恶感,由这种罪恶感格里高尔顺从的道德尼采称之为“奴隶道德”。“奴隶道德”囊括了他所反对的一切:病弱、怯懦、丧失个性、伪善、守旧、怨恨„„○21这不仅限于个人范围,也不限于公共范围,它包容了他们两个。公众是私人的镜子,私人反映公众。○22“上帝死了”格里高尔的最终归宿也只能是死了。这也不乏是一个弱小无力的孤独者的自怜。
卡夫卡的《变形记》与古罗马时代的两部名著同名,即奥维德在公元前2—8年左右写的叙事诗,《变形记》和阿普列尤斯写的长篇小说《变形记》(成书年代不详)。奥维德、阿普列尤斯时代的《变形记》,人或神可以变成动植物却不失人的性情,而动植物又可变回来人或神。而到了几千年之后的卡夫卡时代,主人公格里高尔变成了甲虫虽还具有人的一些性情却不可能再变为人,——只有人的倒退而没有人的升华。因此人显的更加绝望了。古罗马时代人的变形是借助于外界条件或力量的,比如奥维德《变形记》中的尤庇特借助法术,魔力,千变万化,变成白牛、天鹅,化作金鱼、星座等等。阿普烈尤斯《变形记》中的希腊人鲁齐斯因为好奇偷了魔女的魔药变成了驴,经过了许多大灾大难终于得以吃了女神祭司手中的蔷薇花冠,恢复了人形。古罗马时代不管怎么变,那终究是一种浪漫的神话。人类总是充满着希望。而卡夫卡的《变形记》体现的却是西方社会的时代特征,即对人的现实生存困境绝望的真实写照。对这种无法生存的境况,卡夫卡却把它作为一种奇异的黑色的美来发现。然而这种美,不再有希望的人的最后可能的胜利。○23
近代西方文学对人的困境的揭示早已有之,但《变形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形象符号,以惊人的荒诞框架和惊人的细节真实再现了人的异化的主题。同样在中国的清代蒲松龄著的《聊斋志异》也有涉及,然而这不是本文要谈的内容,留给感兴趣的读者慢慢去研究。
现在用昆翁的话来对卡夫卡的评价作为本文的结语:他的小说是梦与真实的绝妙混合。既有对现代世界最清醒的审视,又有最疯狂的想象。卡夫卡,首先是一场巨大的美学革命,一个艺术的奇迹。○24
注释:
○1学思等编《卡夫卡文集》武汉大学出版社1955年版P1
○2○6○7○8○22○24米兰?昆拉德《小说的艺术》孟湄译三联书店1995年版P109、P2、P103、P43、P109、P118、P79
○3○12○22周国平《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 P16、P49、P220、P225
○4吴增定著《尼采与柏拉图主义》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P57
○5马新国主编《西方文论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P477
○9蒋承勇编《外国文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P345~353
○10周国平《偶像的黄昏》光明日报出版社1996年版
○11○14○15○16○17禾子编《大师的盛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4年P243、P250、P280、P283、P284
○13萨特《间隔》李恒基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P303
○18徐葆耕著《西方文学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P277
○19《外国文学》2005年第4期——《论后现代主义小说之存在》P27
○20尼采《查拉图特拉如是说》黄明嘉译漓江出版社2004年版
第四篇: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异化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异化 周珂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教授
最近我读到一篇文章,题为《论发展经济学失败的原因》。发展经济学在二战后曾一度辉煌,尤其受到发展中国家的重视,我十多年前研究计划法时对刘易斯等人的发展经济学著作也很推崇。但目前许多西方经济学家断言发展经济学死亡了,并认为它的死亡是受到欢迎的。我联想到当前如日中天的可持续发展理论,这种理论在国际上受到新一轮的追捧,在我国已被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我对可持续发展是举双手赞成的,但同时我担忧它在中国的命运。
发展经济学与可持续发展有许多相似之处。第一,它们都是西方人最先提出的,它的最初版本不可避免地带有西方的立场和方法色彩;第二,它们都是旨在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问题,尤其是发展中国家的问题;第三,它们都强调国家、政府对经济发展的干预作用;第四,它们都有自身的发展、流派、本土化问题。发展经济学的失败与上述四方面问题都有关系,与这四方面问题同样有关系的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上就不可排除地同样面临可能失败的命运。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原版是强调限制,抑制发展,发达国家用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现行的国际经济利益格局。它成长为一项国际共识后,各国在实施上可以有不同的解读。中国将它作为一项政策层面的经济发展战略,在立法上作为环境保护的一项基本原则,这一本土化进程仍在继续。现在的问题是中国如何把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良性地结合,走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我所说的良性结合并非无稽之谈。任何结合都有良性与恶性之分,结果有天壤之别,前者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者如一大二公。良性结合我们称之为优化,恶性结合我们称之为异化。所谓异化,就是对原物抑其精华而扬其糟粕,甚至使其成长为对立物、异类。
可持续发展的精华我们不必多言,其糟粕何在,似乎人们都不愿意干煞风景的事。我认为糟粕来自二个方面:一是来自外部的糟粕,是为了某种目的而牺牲发展,而对目的的价值判断是很容易被滥用的,例如为了西方国家的利益而限制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这种滥用在我们看来与糟粕无异。二是来自内部的糟粕,坦言之就是计划经济的噩梦。不少民法学者对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化问题没有兴趣甚至极力反对,认为可持续发展强调的后代人利益保护是没有法理依据的,并很容易为计划经济招魂。这种担忧有失偏颇,但不无道理,最可怕的是它极有可能成为现实。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发展的能力构成威胁。它包括发展和限制两个概念,强调国家或政府的主导功能,在我国它作为经济发展战略,是决策者的令箭而不是公众的法律,甚至有去法律化的倾向,它被滥用是必然的,如果放任这种滥用,它的异化就是或迟或早的事。例如,土地储备制度提出了我国房地产业存在的非持续发展问题,我对此是同意的,事实上,我四年前就在一篇文章中提出了这个问题,现在的问题是原因是什么,如何解决。
一九九三年我与香港的廖瑶珠律师合著的一本书中,廖律师指出,香港的土地制度与资本主义国家不同,却与中国内地的计划经济更相似。这说明了几个问题:
第一,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骨子里是国家或政府垄断,当然它们垄断的目的曾经很不相同;
第二,它们都与国际通行的作法不入流,即与国际不接轨;
第三,它们有共同的优势,例如推动房地产业高速发展,同时也有共同的劣势,例如利益失衡、产权不清,面临着同样的困境,即房地产业大起大落;
第四,它们都具有非持续发展的典型特征;
第五,它们都无法摆脱计划经济一统就死、一放就乱的恶性循环。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总之,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的弊端不是来自市场经济体制,而是来自计划经济体制。所不同的是,香港是个微型经济体,同时其市场经济发育程度极高,政府行政效率和廉洁水平较佳,因此它更容易适应这种计划经济,可以更有效地预防这种体制的弊端。在这些问题上内地与香港不可同日而语。土地储备制度是资本主义国家或政府对土地私有制和自由市场经济所带来的各种问题采取的应对措施,是用左的手段来纠正右的弊端。而我们现在用土地储备制度这个左的手段来纠正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中的计划经济弊端,这使我联想起粉碎四人帮初期,有领导人硬说四人帮不是极左而是极右,实际上是用更左的东西来批左的错误一样荒唐,也必然是同样的灾难性后果。
这种荒唐的现象在我国总是一有机会就显现出来,这说明传统势力的根深蒂固,无论是什么好东西在中国的传统势力面前都可能或必须变味、变形,甚至变质,变成一少部分人的私利、私权、私产。土地储备制度也好,可持续发展也好,它们都如同进口的洋酒,有人会品味它的醇美,有人会被它的酒精所害,也有人会以中国特色为由,把它变成醋,并异化出新的品牌,强行推广。
(该文是我在三年前法国使馆举行的一个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以前未正式发表。如今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使可持续发展在中国这片沃土上获得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我的忧虑还是没有彻底消除。)
文章来源:中顾法律网
上网找律师
就到中顾法律网
快速专业解决您的法律问题
第五篇:思想异化
关于大学生价值观的案例分析
案例背景:
1一组以中国人民大学为背景的女生“露腿学士照”广为流传。有网民说这是其所见过最大胆、最前卫的穿着学士服的毕业照,明显是故意用“大腿”做文章引人遐想。还有网友用尽贬义词对照片进行攻击,痛斥高学历女毕业生堕落。中国人民大学方面则表示,大学生的自由开放思想不应受限制毕业拍照留念,是多数大学毕业生必备“动作”。
22010年6月,北京大学数学学院,基础数学系柳智宇,拒掉了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的全奖,悄然出家了。
3“我很漂亮,你想看看吗?”昨日,在新会展举行的2010成都冬季特大型人才招聘会暨高校毕业生供需洽谈会上,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女生小梁的求职简历“雷”到了不少单位的招聘官,但“漂亮妹”却在现场连连碰壁。小梁是一所职业技术学院大三学生,学的是营销与策划专业,她带了40多份简历和7份自荐书。“他们都说,我很漂亮,你想看看吗?”“我知道你想,别犹豫了打开吧„„”小梁的求职简历封面上几个黑体大字十分醒目。第二页整页留白,仅在右下角有“谢谢您的打开„„”几个字。
4在安徽理工大学的校园里,近日出现了一张被网友呼为“最雷”的征婚广告。与“凤姐”让人咋舌的“高标准严要求”不同,这位同学的征婚标准显得非常另类:“安徽省内农村户口,家庭条件不能太好;温柔贤淑,能相夫教子;身体健康,可生小宝宝,毕业即可结婚者优先„„”但随后,他又明确地强调:“独生女止步,严禁‘大小姐’。”
案例分析:时代发展了,大学毕业照也不再像过去一水水地正襟危坐那样呆板了,尤其是那些班级集体照之外的同学照,更是花样翻新,凭个人爱好,怎么得意怎么来,没有哪条规定毕业必须得怎么拍,不怎么拍就违法。露大腿,恐怕不仅仅是某个身体部位的问题这么简单,恐怕折射出来的是她们的“性观念”的开放罢了。看起来这个时代的女性,得到了空前解放,这和女性在成长期,大众文化对她们的塑造有关。各种流行时尚、女性情感读物和情感剧、流行音乐、女性杂志、美容、烹饪、健身等,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今天的女性。这些与女性有关的消费品,都隐含一个主题:就是发现自己的身体,要把呈现自己身体的美丽,当作一种生命和社会责任.柳智宇的个人选择舍也没有权利干涉,他没有危害社会,也没有丢失他的一个善心,但他的选择与北大学生联系起来之后,由不得人们要问,究竟是什么让他脱离人世的各种束缚和各种功利的考量,当初的网络恶搞变成事实,真的如柳智宇所说“关于社会人生的思想则需要靠我们的生命体验来验证”,如是,谁来体验、验证和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又如何对社会敬畏,对生活敬畏?“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这句话自五四以来就成为中国人精神的理想。柳智宇的选择正是体现出当今大学生更加尊重自己内心的意愿,做事更多的是从自身角度出发,先考虑个人利益,在自身利益满足的前提下,才会考虑整体利益、集体利益、甚至国家利益。求职者为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胜出,往往在简历上花费不少心思,试图以此让用人单位在最短时间内获得自己最多的信息,并且是最“有力”的信息。从这个角度看,“漂亮妹”的“我很漂亮”求职宣言,尽管有点“雷人”,但实质上不过是这位女生对一些用人“潜规则”和社会“灰色”价值的 “积极”回应,甚至可以称为一种无奈、辛酸的价值迎合。现实中,“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就业观,诚然在一定程度上客观存在着。但对更多大学毕业生而言,不仅父亲不是“李刚”,而且就业姿态摆得很低。不过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困境面前,他们的突围之路依然渺茫。
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欧美发达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思潮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不但促成了经济结构、政治体制的改革和完善,更带来了价值观念的更新。权威可以
被挑战,正统可以被颠覆。大量的非理性思潮对传统的理性文化模式提出了抗议,否定传统成了文化思潮中司空见惯的事.非主流文化自身填平了雅与俗、高与低、精英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界限和鸿沟,使得原本具有个性、创造性和批判性的文化变成了调侃娱乐式的“快餐文化”。大学时代是充满想象力、追求理想和憧憬未来的阶段,同时也是希望尝试新事物、对未来充满好奇与新鲜感的阶段。跃跃欲试的大学生更容易成为非主流文化的传播者,非主流文化在传播过程中容易被大学生人为恶俗化,容易将不真实的影像故事当做真实的人生目标,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和盲目享乐的价值追求,使大学生价值观朝负面方向发展。
针对这样的情况,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学生工作者要用更多的关心、理解、尊重和信任去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和创造精神,引导大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发展。
1.遵循“坚持科学理论指导”的原则,用党的创新理论指导工作实践,武装大学生的头脑价值观教育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而在思想的问题上,根本的问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问题。党的创新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科学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有引导大学生掌握好这些理论,使其成为大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和促进自身健康成长的强大思想武器,才能帮助他们在纷繁复杂的环境中,正确分辨是非曲直,尤其是在新世纪现阶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和践行就显得更为重要。因此,我们需要着重研究科学发展观进课堂、进大学生头脑的规律和指导大学生实践运用的方法,在教育的实效性上下功夫,让大学生真切地感受到理论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2.要加强国际国内形势政策的宣传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当前形势政策的宣传和教育工作,使大学生及时了解我们党和国家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了解党和国家现行的路线、方针、政策,了解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所取得的新成就,了解当前国际经济政治形势发展变化的实际,了解经济建设的形势和发展目标,从而使价值观教育更加富有时代气息,更加贴近大学 生生活,更能激起其兴趣,易于被接受。
3.强化科学文化知识以及科学精神、人文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育 科学文化知识的强化和3种精神的培育反映了当前的时代要求,适应了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是大学生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党史、改革成就和市场经济常识学习,使理想信念教育由虚变实;加强世情、国情学习,使价值观教育由远变近;加强大学生心理辅导,使价值观教育由表及里;加强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和现代和谐文化作品推介,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由浅入深。同时,把3种精神要素统一纳入到教育的内容体系中来。科学精神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反对谬误的精神,形成脚踏实地钻研本专业的良好作风;人文精神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之间的关注和关心、尊重和理解,以及大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同学问的团结互助,形成和谐的良好人文环境;创新精神教育要着重培养大学生开拓进取、与时俱进的品格,以及大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他们价值观教育的成效
思政一班 王芝惟 114012008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