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会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之一-----企业VS事务所
财会人的职业发展路径选择之一-----企业VS事务所
首先感谢视野的朋友们关注我的前两个帖子并热情参与讨论和经验分享。上两篇基本都是在评述企业里财会人员的职业发展,但是回顾我最开篇时提到的财会人才的几大落脚处,除了企业以外,还有一类荟萃了另一支财会大军的组织——会计师事务所。遗憾的是,我在事务所的经验比企业少很多,只在“四大”中某家的咨询部门做过,实在不能给各位在专业业务上的职业发展建议,所以本篇仅以“四大”在华事务所为例,就事务所与企业的内部管理模式和绩效文化做些比较。对于非四大的其他本土事务所我知之甚少,若在内部管理和绩效文化上与四大有较大区别,还望视野论坛里众位在本土事务所工作的朋友回复补充。
在比较企业与事务所之间的不同之前,先对应届毕业生说点他们最常问的问题(印象中在视野的职业规划版隔三差五就遇到类似的求助帖)——先去企业还是先去事务所?常见的观点是应届毕业生先去事务所,理由是可以在短时间内学习到更多。这点我也是赞成的,不过也并非绝对,因为做这个选择的逻辑在于“先”,也就是说不会一直在先去的地方呆,以后还是会转去另一方,除非个人有强烈的抱负决心致力于企业内部财务管理(in-house financial management)或对客户提供鉴证、咨询类的专业服务(client-facingprofessional service)。所以相对“先”去哪里的选择,我更倾向有机会的话两边都工作一番,即使先去了企业,以后也可以转去事务所。打通甲方(企业)和乙方(事务所)这两种环境各自所需的技能组(skillset)和心态(mindset),对于今后致力于任何一方的职业发展都是大有益处的。
对于一张白纸的应届生来说,刚走入社会工作就如同孩子刚认识这个世界一样,第一个雇主在上面画什么他很可能“先入为主”地接受什么,并认为这件事就应该是这样做的。所以,不论先去企业还是先去事务所,我都建议去一家优质的大公司或者一家优质的大事务所。因为在会计实务中有很多学校教材里学不到的,例如因行业或公司不同而不同的业务流程、其间流转的单据(例如付款申请单、出入库单),课本中都不可能详细给出范例。所以,第一份工作去一家管理规范甚至先进的大公司或大事务所,可以感性地认识什么样的流程是规范的、高效率的、控制活动有效的,什么样的原始凭证是合法的、信息足够的,什么样的会计科目分析(account reconciliation)或工作底稿(working paper)是计算逻辑严谨、步骤完整的。如果一开始就去一个不规范、不专业的小公司或小事务所,那么先入为主的感受就有可能变成领导直接在发票背面签字出纳就可以付款(这是我在某民企客户处亲眼见过的),或者为应付客户年检没什么现场工作就盖章出报告(这种例子更不用说了,各位都懂)。
另外,先进的大公司、大事务所通常都具备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和绩效管理体系,不仅可以将一张白纸的年轻人进行硬技能和软技能的全方位培训,而且在宣贯基于诚信、互敬、客户至上等理念的组织文化、价值观乃至社会责任,有利于训养出良好的专业态度、成就动机与敬业精神。
所以,刚走出校门在彷徨迷茫中的弟弟妹妹们,纵然先去事务所理论上是可以学得更快,但如果在一个优质大公司和一家排名差强人意的事务所中间,还是选择前者吧。但如果在一流大事务所和同样知名的国内大企业中选择,如没有其他生活方面的考量我建议选事务所。因为在两者名声相仿的情况下,我认为了解一家事务所的业务水平比了解一家企业的内部管理水平更容易。不论企业还是事务所,它在业内的规模和口碑更多是体现在它的业务和产品上,不一定反映为管理水平同步得高(不见多少中字头央企还是世界500强前50名呢),如果不向在那个企业里工作的人多方打听实在是不好说,就算综合管理水平好也不代表财会部门管理得好,如同四大的业务部门是业内翘楚,但我知道四大的财务会计们的水平实在是不怎么样(但愿这儿没有四大的财务^_^)。所以除非你们拿到的是如宝洁、通用电气、施耐德等一流大外企的offer,否则为了谨慎起见最好还是选同等名气的事务所。
另外,不妨眼光长远一些,先把工资、头衔这种身外之物暂且搁下。如果由于个人的学校和能力水平有限,不能一毕业就进入这样的大公司、大事务所,至少也应在工作前几年内完善自己的硬件水平(如提高学历、考取证书、修炼英语等),争取加入这样的组织,尽管你很可能并不打算在这样的大公司、大事务所里面待一辈子。
既然财会人在有工作经验后有朝一日可能会跳到另外一方工作,那么了解企业与事务所的不同是很重要的。鉴于我在企业和事务所都工作过,且年限都不算短,所以于我而言对二者不同之处的比较体会得更深。
(1)关于工作中的角色定位和心态(mindset)
虽然财会人常跳到对方去工作(以事务所到企业的居多),然而这种转型不都是顺畅和成功的。以四大为例,我见过许多从四大转去企业财务和从企业转去四大的人,包括我自己在内,在转去对方初期都有各种不适应和各种困惑烦恼,原因即是没透彻认识(或者认识了但没做充分准备)——企业财务部门与事务所的业务部门不同的角色定位。
在事务所的专业服务部门工作,角色定位是业务职能,是直接为雇主创造收入的,而在企业财务部门工作,角色定位是内勤支持职能,是不直接为雇主创造收入的。因而事务所与企业财务角色定位的不同,是二者在组织结构、员工绩效管理、薪酬、职业发展方向等方面都有很大不同的基本原因。明白这一点是决定未来是否转到对方去工作、能不能适应对方的工作的关键。
即使纯粹论及工作本身,财会人才在企业与事务所也需要不同的心态和工作习惯(mindset)。事务所工作性质是专业服务,所以要想从客户和在事务所内部获得价值的认可,必须秉承专业之上,至少在大事务所是如此。仅以我所在的四大某家为例,不论是在审计还是咨询部门,凡是不严谨的表述、缺乏事实和数据支持观点或建议、上下文衔接中零乱的逻辑,甚至出现错别字、语法错误、格式不美观、措辞和语气不恰当等等,都不能被认为是专业的(professional),这样的工作成果和沟通方式即使不会被客户指摘,也会被上级乃至平级同事质疑其技术水平,从而影响其在团队内部的口碑和绩效评分。
在企业做财务工作这方面显然要求没那么高,特别是各职能领域的初级岗位,对所做的工作没想法、甚至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的人不在少数,可是这最多只会影响其升职加薪,不会妨碍他们在现有岗位上做下去。
所以,由于二者的角色定位不同,在事务所对不专业的业绩表现容忍程度更低,因为客户不能容忍支付了专业服务的费用得到的服务却不专业,无论是针对项目团队交付成果的质量还是针对他们在现场工作的言谈举止。
当然,我所指的仅适用于业内排名靠前的大事务所,相信很多小事务所谈不上业务专业不专业,如果面对的客户尽是花钱买报告的类型,那么没有任何审计的专业性和独立性可言。并不是说四大里没有不专业的人,也不是说企业里就没有专
业的人,差别在于,四大通常会有一套机制淘汰不专业的人,而企业往往没有那么激进。这也就是为什么事务所人员流动频繁的其中一个原因,这个我会在后面升职体系中专门述及。
(2)关于工作中所需要的技能组(skillset)
我这里说的技能组(skillset)不是指的专业知识,而是指的专业技术、工作方法和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初级职位为例,两者的工作中都是运用财会专业的知识,但是在企业做会计,需要非常实务性地自行操作,一笔交易的记录,不论是收集数据还是检查原始凭证的完整性,都需要自己去和相关业务部门沟通,不论是在财务系统中输入发票还是过账时系统出现错误,都需要自己去核对和想办法找出问题并解决,因此企业财务的工作强调亲力亲为(hands-on),需要的技能组(skillset)是“以过程为导向”发现并解决问题,基本属于“正向”的或者说“自下而上”式的思维。
而在事务所,大多数业务线的项目都不会对客户的业务了解到这种深度,工作方法或执行程序中都有“询问”一项,即使也会细到看客户的各种账证表,但也不会了解这些结果形成的过程,从收集数据中的内部沟通,到系统输入与核对检查步骤。因此事务所的工作强调分析、复核或者根据某种逻辑推算,需要的技能组(skillset)是“以结果为导向”发现并解决问题,基本属于“逆向”的或者说“自上而下”式的思维。
这里我可以举个我自己经历的例子。记得我刚从企业到四大做管理咨询时,在与客户初次交流访谈的时候,经常因为不知道客户所咨询的领域现状具体是怎么做的,不知道该问什么,所以常怯怯地默不作声,躲在一旁听上级和其他同事跟客户聊。回到办公室和一些一直在四大工作的同事说起这种困惑,他们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他们认为象我这样有丰富企业经验的人应该比他们懂得更深才对,不理解我为什么总是在客户面前沉默。一个比我年轻许多的一直在四大工作的高级顾问(SA)形容得非常精辟:“这就是咱们之间的差别,你们这种在industry(实业企业)成长起来的人是懂了都不敢说,我们这种在firm(事务所)里长大的人是不懂都敢说。”这便充分体现了两者在技能组(skillset)的一个重大差别,后来在咨询部门见到的一些行业经验丰富的同事,在刚进事务所时也不同程度地有这种障碍,用句歇后语形容就是“茶壶里煮饺子,有口倒不出来”,而且原来在企业越有经验的、级别越高的人越是如此。因为进入事务所工作,不需要通过“做”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了,很多时候要靠“问”、推理甚至是“猜”。
而在事务所工作惯了的人初到企业,除非担任不接触一线业务的财务总监级的岗位,否则也会面临被团队质疑“什么都不懂”的尴尬境地,例如如果去企业财务做一名基层主管(line manager),你需要立刻了解负责领域的具体工作程序和涉及的部门,如果是日常交易会计领域,可能还要了解企业所用的ERP系统,因为你的某个天分不太好的下属可能会需要你非常细致、甚至是每个步骤怎么做的具体支持与辅导
第二篇:职业发展路径
职业发展路径
综合自己的综合特征,内外部环境与行业发展方向及地域,确定本人的职业发展路径是:从基层做起,步步为营,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管理能力,直至到职业财务总监的管理路线。
具体路径是:第一步,在校期间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参加专业实践活动,利用在校职务培养领导与管理能力。第二步,毕业后,从基层做起,找一份适合自己综合能力与实际自身状况的工作,踏实工作,在实践中磨炼自己,建立关系网,学习作为领导应具备的能力,争取早日成为领导的得力助手。第三步,在成为领导得力助手之后,努力学习并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搞好同事关系、学习专业技能、争取在自身条件与外部条件都允许的情况下,取代领导的职位,并且,不忽视工作与家庭的关系,保持家庭和睦。第四步,在担任领导工作之后,继续学习专业理论与技能。并发挥自己的领导才能、关注下属工作和生活情况、使自己成为一名企业骨干、称职领导、并逐步成为企业的财务总监。第五步,尽量发挥自己的轴心作用,为企业制定合理的财务投资计划与决策,编制各种分析报告,成为企业不可缺少的“顶梁柱”。
2、职业发展策略
无论做一件什么事,哪怕是非常简单的事,都要讲究策略,因为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并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运筹帷幄之间,决胜于千里之外”。
俺的职业发展策略是深渗透中国经济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域,因为那里发展速度快、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交通便利、已成为世界区域性金融、航运、贸易和制造业中心。号称“科技之城”的苏州,是我的目标发展区域。那里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制造业区,苏州工业园区更是高新产业的发展基地,该地区有国家政策支持,科技底子雄厚,为自己的职业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另外哥哥也在那里工作,同学也有的到那边发展,这为自己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后盾。
六、具体行动计划 1.短期计划
1在校期间
1)积极准备英语及计算机等级考试。
2)合理安排、分配自己的学习时间,有计划的学习各方面知识,像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3)把主要精力投渗透到学习专业知识与技能上,适时参加各种专业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技能。4)继续做好自己在学校担任的班委、系负责人、院青年志愿者服务大队大队长等职务、积极领导开展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管理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5)抽时间阅读各种书籍、报刊杂志,以及通过电视网络等关注时事动态、时事资讯、行业发展方向,并发表自己一些观法,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继续在“郑州华润企业管理资询有限公司”做兼职工作,时刻做好有关计算机生产企业市场调研与分析报告。
7)通过各种途径了解计算机生产企业市场动态,所需职业素质、能力、求职应聘技巧等。8)通过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并取得初级会计专业资格书及电算化中级培训合格证书。9)努力学习专升本相关课程,争取通过考试到本科院校继续深造。10)整理毕业论文基本信息,做出论文基本框架,着手准备个人简历。11)参加各种人才招聘会及毕业生就业洽谈会,了解就业信息。
12)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为大学生活画上句号。2工作第一年
1)争取最短时间适应工作环境,熟悉工作流程与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运行机制等。2)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与相关理论知识。
3)工作之余,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钻研为上司提供合理化工作建议。
4)还要学习与本职业相关的工作内容、方法、技巧,争取对本行业内其他相关职业都有一定了解,以备自己在其他岗位上更快地适应。
5)工作、生活中培养同事之间的感情建立良好的同事关系。
6)工作中,多观察总结作为一名领导是如何管理企业,处理事务,如何处理上下级关系的。7)争取时间学习中级会计专业资格的知识,争取在最短时间内拿到中级资格证(会计师证)。3工作第二年
1)继续学习包括财经法规在内的相关专业知识。
2)坚持学习与目标职业相关的计算机、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工商企业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3)随时关注本行业的最新动态、了解时事资讯,做好财务策划。
4)在做好本职业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深入了解本行业相关职业运行机制及工作流程,以适应实际工作中的岗位调动。
5)在对自己的业务进行钻研的基础,继续为上司提供合理化的工作建议及策略。6)争取在本年内取得中级会计专业资格证书。
7)继续与同事保持友好的关系。4工作第三年
1)工作第三年基本上了解本行内所有岗位职业的工作内容,可以胜任所有岗位的业务资格。2)继续深入研究业务特点,为上司提出更多关于节约资金、投资、筹资等方面的财务策划,并成为其得力助手。
3)争取在上司不在的情况下,代任上司职位、统筹全局,锻炼自己的实际管理能力,并且抽时间向上司学习该方面的技巧。
4)继续与同事保持较好的关系,并发展上下级的关系。
5)在努力工作之余,不忽视与家人的家庭关系,保持家庭和睦。
6)在上述条件都成孰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挥自身优势,早日成为会计师。7)之后一如既往地踏实工作钻研业务,提出建议,培养关系。
2、中期计划
1巩固理论知识,加强专业技能。
2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种业务知识、技能培训,掌握市场竞争状况和行业发展方向,发挥自己作为助理应起的作用。
3认真进行市场调研,了解本行业的投资方向,并做出模拟的资金投资策划,作为上级的参考材料。
4培养自己决策、授权等能力,提高自己的高级管理才能。
5工作中,学习作为领导是如何管理本企业的,如何处理各种复杂关系,如何做出决策,如何用人等高级管理才能,为以后自己提升做出准备。6同事关系,上下级关系,家庭关系等仍需长期保持。
3、长期计划
1在工作与为人方面,勤勤恳恳,踏踏实实,争取早日提升为会计师,成为企业中高层管理者,负责全面财务工作。
2向企业领导者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如投资决策、企业文化、管理体制、组织机构、整体发展等方面,尤其是在投资决策方面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调查结果分析报告及市场投资方向报告。
3在本部门,建立有效的激励制度和管理发展制度,使下属有自主发展的空间与动力。4通过对各种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综合分析,为企业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只有投资决策方向正确,企业才能蒸蒸日上。
5通过自己各方面的努力,在家人与下属的支持下,实现自己的最终职业目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财务总监,成为企业的“顶梁柱”,并且继续为企业,为这一成就,而坚持奋斗,直至退休。
七、评估及调整
“未雨绸缪”不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成语,它是中国古人早在几千年前总结的处世哲理。许多事实证明,这个成语所蕴含的哲理在当今社会中,仍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计划赶不上变化”当遇到突发情况时,要使计划行之有效,必须把握主动权,主动适应并灵活运用各种变化,以不变应万变。(以基本不变的目标,来运用千变万化的形势)使自己的规划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需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规划做出评估,并适时进行调整:
1、评估调整的频率与原则
1由于情况的变化是无规律的,所以我决定每季度对我的规划评估一次,当遇到特殊情况时,随时进行评估以便及时对自己的规划做出调整。2原则是客看现实,实事求是,与时俱入。
2、评估的内容和方法
1职业目标的评估:在尊重现实的基础上对自己的职业目标入行评估。如果一切发展顺利,那么我将一如既往地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当职业目标难以实现时,我将适当调整自己岗位职业目标。
2职业路径评估:当自己在职业发展中,遇到如:国家政策、行业形势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而导致自己的职业路径方案出现偏差时,我就会适度地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与发展路径。3其他因素评估:当偶滴身心、家庭、经济状况等发生变化时,我会适时、适度地并调整我的规划,使之切合实际,与时俱入。
4制定一个系统、合适的评分标准,除特殊情况外,每个季度对规划可行性入行客看性的评估,打分(规划的可行性包括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是否及时、有无严重损失等要素)。以每季度为X轴,可行性(分值,满分为100。)为Y轴,建立坐标图形,以使自己对规划的可行有个直观的认识。总结职业生涯发展可行性报告,当某段时期的分值有所下降时,就应当考虑到自己的规划方案是否出现偏差,并适时入行调整。
3、调整原则
我的调整原则是:使职业与自己的性格、兴趣、能力及价值取向等个人因素相匹配,以便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挖掘自己的潜力,并且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路径与内外环境相适应,使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明确,最终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财务总监。
八、备选方案
在职业生涯的道路上,难免会有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称意”,因为人生本来就是这样美好。假如人生道路上缺少这样那样的“不顺心”、“不称意”,那么,我们的人生将是多么平淡无奇,然而面对这些,我们不能一味妥协,我们应该正视它,掌握主动权,并且明确自己的方向,只有这样,自己才不会在人生沼泽中愈陷愈深。
因此我对自己的规划,对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了如下备选调整方案。
1、备选职业目标:我的备选目标是人事经理。因为,这符合自己的某些个性特征,如:善于辞令,精力充沛、自信、支配欲强等,也与自己的兴趣、能力、价值取向等因素相匹配。
2、备选职业路径:我的备选职业路径是:专升本毕业就业会计员深造高级会计师财务总监。因为当今社会竞争激励,没有相当高的知识技能水平,是难以成就大事业的。所以我的备选路径主要突出深造。
3、备选职业策略:偶的备选职业策略是:多渠道获取目标行业发展状况,国家政策形势与地域优势等。并通过老师、同学、亲人等的帮助,到最适合自己的环境、地域去发展,此可谓,天时、地利、人和皆占,对自己的发展起决定作用。
第三篇:职业发展路径 供应链
职业发展路径 供应链
案例一:
31岁了,在通信外企500强工作八年多,现在是销售经理;年过30后总觉得生活缺点什么,年收入15~20万左右,总感觉有压力,对自己的将来没信心,想创业或者作一名职业经经理,感觉力不从心;两年前提交的移民申请通过了,想利用这个机会调整一下,想去国外读书,如毅伟的MBA,然后回国换一个行业,可是担心得不偿失,请专家给分析一下现在行业的前景。1。我想通过读MBA,转行作咨询和Finance分析,据了解很多从中欧出来的MBA在这个行业里面都有很高的收入,也积累了大量创业的资源,这是我的一个目标,不知成功率有多少 2。如果不能去咨询行业,也希望通过这次调整能够从大型外企跳到一个中小规模的企业作一个管理人员,同时能够为自己创业奠定一定的基础。(但这样有没有MBA关系不大)
3。未来的十年,是中国企业走出国门的十年,如果有了海外的学习和工作背景,中国驻海外的一些分公司工作,应该也是很不错的选择
案例二
本人在东莞,成都,深圳等地职场多年,在5家著名外企工作过,也是从大学毕业的基层员工做起,直到现在成为某公司供应链经理
案例
采购/供应的主要职责有以下9个方面:
• 为企业的运作提供所需要的原物料,设备及服务的供给和保障
• 将库存的投入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 维持并改善质量
• 寻找或开发有竞争力的货源(供应商)
• 规范并管理采买的物料
• 以最低总成本采购所需的物料与服务
• 在企业内部与其它功能部门间营造和谐良性的,有建设性的,高效率的合作关系
• 以尽可能低的行政及人力成本完成公司的采购任务和指标
• 提升企业竞争优势
无论你现在是采购总监,采购经理,或是采购专员,要走采购职业化道路,必须从以下各个方面全面提升自身素质与技能,以迎接未来的挑战。未来职业采购必备的技能要素有:
商务谈判;策略联盟;关系管理;成本与价格分析;相关法律知识;绩效测评;软件及高科技新技术;供应商评选;电子商务;合同管理;策略规划;团队建设;物流管理;经济预测;库存控制;交通运输;标杆技术等。
供应与管理职位:采购与供应管理的职位非常丰富,级别跨度很大,所见的有:
• 副总裁,策略采购 Vice Presideng/Strategic Sourcing
• 高级采购 Buyer/Senior Buyer
• 采购总监 Purchasing Director
• 策略规划总监 Director, Strategic Planning
• 供应商关系专员 Executive, Special Supplier Relations
• 合同定价和采办总监 Dirctor of Contracts, Pricing and Procurement
• 采购分析专员 Purchasing Agent/Analyst/Assistant
• 物料分析专员 Materials Analyst
• 物料经理 Materials Managers
• 采购经理 Procurement Manager
• 产品经理 Commodity Manager
• 供应商关系总监 Dirctor of Supplier Relations
• 供应链总监 Director,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 库存经理 Inventory Manager
• 副总裁,采购总监 Vice President/Director of Procurement
• 供应商质量项目经理 Supplier Quality Project Manager
• 全球采购总监 Director, Worldwide Procurement
• 合同分析员 Contract Analyst
• 首席采购长 Chief Procurement Officer
• 策略采购经理 Strategic Sourcing Manager
案例
第一,如果有能力,读博士和不读博士一个样
第二,现在国外工作的经验已经不再如此值钱
第三,物流是个很重实践的行业,最好在企业中学习
案例
2005年,艾德加入公司,从事供应商管理,职位是供应商业务经理。在此之前,他在公司的竞争对手那里工作几年,先后在设计部、产品开发、总部等工作。他还在一个供应商那里有几年的生产制造经历。
艾德面临的是一个烂摊子。前任突然离去,交接时间很短,供 应 商面临质量、交货、产能等种种问题。而且公司对供应商的信任度很低,因为这个供应商曾经投机取巧,出现质量问题,影响到公司的很多大客户。更为麻烦的是,艾德的老板习惯 于 micro manage,员工大多只能忍受半年,然后走人。但是,就在这样的恶劣环境,艾德在一年多内,连升三级,现在已经成为总监,管理比他资历更老的同事。他是怎么成功的?
合理定位
艾德一到公司,就把自己定位成老板的助手,例如帮助老板组织员工,做会议记录,协调其他员 工,协调 部门与其它部门的事务。一段时间以后,艾德自然成为员工之中的非正式的头,成为老板与其他员工之间的桥梁。于是,他在部门的影响逐渐增大。老板也渐渐让他代表部门去参加 产 品开发部等的会议,他也不辱使命,顺利完成。于是他在别的部门的影响增大。
人的地位、报酬一般跟其影响成正比。影响可通过地位获得,例如职位越高,影响越 大。但对于没有正式地位的人,通过协调、服务他人的方式,同样可以获得相当的影响。这种人就成为非正式领袖,时间一长,管理层自然会意识到,把非正式领袖转为正式领袖符合 企 业利益,晋升就水到渠成。关键是你怎样定位自己。大多人只是做本职的事(这本身没错)。其实部门内部、部门与部门之间有很多事没法明确定义该谁做。在干好本职的前提下,你 介入那些“三不管地带”的事越多,你的影响也会越大。这就是说,不要只想着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想想那些公共领域的事,就像做些社区活动一样。
急客户所急
艾德面临非常困难的环境:他的供应商产能不足,主要是因为本公司生意太好,需求量成倍上扬。生产部、备件部经 常面临断 货的影响。质量部门、设计部门也对这个供应商怨声载道,因为质量问题不断,该供应商表面合作,实际不改。所以,艾德听到的抱怨整天不断。
人长期处于被抱怨 状 态,很容易变得defensive,即你说是供应商的问题,我给你证明不是供应商的问题,或者说双方都有问题(当然,对复杂的问题,大家往往都是问题的一部分)。这种心 态 其实对解决问题无补。艾德采取积极心态,就事论事,正视问题,尽量去满足所有内部客户的需求。当然,有些需求没法满足,他也是耐心解释给人家听,争取让对方理解供应商是尽力而为了。
管供应商的人时间长了,有时会变得偏向于供应商,因为他们更了解供应商的处境,看到供应商的难处。这没错。但这些人往往忽视了内部需求的合理性,或者忽视了内部客户对的一面。职业生涯中,一个人可以通过狡辩、推诿获得一时之利;但要想向上发展,一定要朝着解决问题的方向去努力。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老板的也是: 谁 在急人所急,谁在推委责任,局外人一眼就可看出。
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
艾德的成功还在于他能跟大家打成一片。不管是采购员、催货员,还是工程师、设计人员,艾德经常去跟他们打招呼,面对面地解 决问题。有句管理上的名言,说是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走动管理),即通过到处走动、调查实情的方式管理。与之对应的是太多依赖于电子邮件、备忘录、会议等正式方式。
其实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反映的是实干精神。很多问题,只要与当事人面对面谈上几分钟,大多都能得到答案。面对面交流更有助于相互了解,改善合作关系。一个人的影响力也往往通过面对 面交流得到增强。
艾德的managing by walking around增加了他与关键内部客户例如设计部门的关系。所以,当要增设一个总监来支持新产品开发的时候,艾德当仁不让地得到这个机会。因为他已经证明了自己。
当然,艾德的连升三级不能简单地由上面三点总结。他在别的公司默默无闻多年也证明他不是个天才。这后面也反映了厚积薄发的道理。那就是,一个人,一旦经验积累到一 定 地步,做事的方式对,便有可能在很短时间内由量变到质变。如果目前所在的公司没法满足,不妨换个公司或岗位。
看过之后颇为认同专家的观点,一是要有主人翁意识,不仅是要有积极的心态,还要脚踏实地地去做,不能只管自己的“一亩三分田”;二是厚积而薄发,很多人在多年的职业生涯中默默无闻,便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认为可能自己的职业生涯已经到头或者无法突破瓶颈,其实真的应该冷静下来,做好当前的每一件小事,以后在合适的时机会体现出来,“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案例
时刻为下一次职业发展质的飞跃充分地准备,永远保持学习和进步,因为不同采购职业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例如,采购文员阶段,需要的硬件条件比较多,如毕业证、职业培训证等;采购员阶段,需要逐渐提升软实力,比如部门内部之间和其他部门之间沟通技巧和能力;供应商经理阶段,需要的“软硬件”都将有质的飞跃,硬技能包括国际语言的熟练运用程度、各种职业资格的认证证书或学历上的进一步提升,软技能包括了各种管理技能的熟练掌握;供应链管理经理阶段,硬技能不再那么重要,软技能的比例将大幅提高,比如战略思考能力、人性的认知、过去成功经验、行业熟悉度、行业中的人脉等。
总结来说,职业生涯的发展目标不外乎让企业或者其他部门认识并高度认可采购的价值,同时自己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升,成就一个精彩的采购职业人生
系统积累知识为自己增值
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采购和供应管理已经是一个专业门类,有着自己的体
系和知识架构。对于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迫切希望获得晋升的采购人员来说,补充哪些有用的专业知识呢?
两位专家都认为,采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比较广泛,对于不同的职业发展目标,所需的知识要求不尽相同。秦传营的建议是,不管未来往哪个领域发展,熟练掌握采购领域本身的规章、流程、操作指南是进一步往上发展的基础,硬技能和软技能都缺一不可。
如果定位自己的未来是成为商品专家/采购专家,就需要既能高得起来又能深得下去。有关某商品的专业知识如商品所在行业的市场变化规律、国家政策、国际金融、国际经济、价格预测的工具等将是学习的重点。
在采购专业方面,采购的系统知识(如美国ISM的注册采购经理C.P.M.的知识体系),供应链的系统知识(如美国APICS的供应链管理师CSCP的知识体系),某一类别的商品专业知识(供应市场、技术、制造工艺、成本结构等)非常重要,同时也需要具备谈判技能、国际贸易基本知识、合同及法律方面的基本知识、精益/JIT/VMI等实践。
与此同时,成本、会计及财务分析知识也同样需要熟悉了解,包括成本建模、会计基本知识、财务报表分析、价格及成本分析、国际金融(尤其汇率)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朱士魁还认为采购专家所需的知识/技能还包括:行业分析,如供应市场分析;沟通技能,包括商务英语、PPT制作与演示;跨职能管理,主要为项目管理;质量知识/技能,含供应商审核、SPC、CAR等;其它软技能,如关系管理、会议管理、时间管理、冲突管理等。
“这基本是一个完美采购专家所需的所有知识/技能了,一个人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积累这些知识/技能的。”他还补充,“一般来说,6~7年对采购职业生涯发展是一个坎。3-4年应该还是练基本功的阶段,这时采购人员对于基本业务比较熟悉,应该首先让自己在后面几年内成为某一类别商品/零件的采购专家,掌握市场行情,具备成本分析的能力。”
如果希望未来成为采购管理人才,那么与人沟通的知识和管理技巧是首要需要学习的。硬技能方面,需要了解和熟悉企业内部相关部门的运作流程和原理,如质量、计划、仓库、生产、项目管理、工程、设计、会计、税务、法务、海关、物流等,这样有助于换位思考提升协调能力。软技能方面,注意观察上司的管理行为,同时努力创建适合自己提升的软环境,如自身的形象、与同事的关系等。只有这样,一旦时机成熟才有被提拔的可能。“当然,随着职位的升高,你还需要接触到外部供应商、客户、政府部门要员,这时你具备的行业全局观可以使得沟通更加顺畅。”秦传营表示
案例
现在我们一起分享下关于供应链的问题:
我想说你错过了一次好机会。你完全错误理解了供应链管理的定义,真正的供应链管理,是不需要太多的应酬的。要知道在中国,目前依然是买方市场,采购远远比销售好做,所以需要应酬的不是你,恰恰是你的供应商。角色地位的不同,决定了你在整个过程中也占据的功能也不同,所以其实你的担心是多余的。
所谓的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满足公司产品生产所进行的一切供应活动,包括生产供应管理和供应商管理两部分。
对于生产供应管理,要从产品最初的原料,进货渠道,质量,检验,到后期的仓储,物流等诸多环节进行管理。以上这些环节都是有相应的部门来负责的,而供应链管理,就是要保证这些环节平稳有效的衔接,并保证产品可以如期生产和交付。
对于供应商管理,相对会简单一些,这是传统意义上采购需要做的事情,包括对供应商的审核,交期的控制,以及供应商质量相关一系列的追踪活动,当然也包括与供应商之间的一些特殊协议,合同等诸多事宜。
我本来以为你是男生,后来才明白你是女孩子,所以对于供应链管理我给你这样的一些建议:
1.供应链管理的事情很杂,但是女孩子也是可以很好的胜任的,而你担心的应酬之类的事,一定会有,但是绝对不会成为你工作的障碍,因为数量应该不会很多,绝对不会和销售一样多的。
2.供应链管理需要强大的沟通技能,这可能是你目前所欠缺的。因为在供应链上,每当某个环节出问题的时候,都是需要你这个角色出场的。你可以试想,每个部门都是有人参与在其中的,况且都解决不了,而需要供应链管理出面。那么你就真的要一碗水端平,八方协调了。这是你需要好好补习的地方。
3.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不仅仅有你说的,如何优化资源的问题。同时供应链管理需要同供销环节各个环节进行沟通和联系。那么对你的锻炼效果是巨大的,你可以了解公司运作的方方面面,而且这些都是通用技能。将来你哪怕跳槽也是非常受欢迎的哦。
4.供应链管理在国内所受到的重视程度日益提高。因为几乎90%的项目问题都使出在了供应链上,所以如果一个公司用最小配置来形容的话,那只要一个产品工程师,一个供应链采购,一个销售,三个人就能唱出一台戏了。几乎所有公司也都逐步认识到这一点了。所以传统的采购都在逐步往整条供应链管理进行发展。你如果有机会走在前面,绝对对你大有帮助的。
最后补充前面一些:
你对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停留在了传统采购上面,其实这些东西更多的是需要SQC(Supplier quality control)来解决。在这个过程中会应用到一些6 sigma的内容。而6 sigma博大精深,如果要和供应链管理联系起来,那肯定关系也不小,但是实际工作过程中,直接应用在供应链上的内容可以忽略不计,主要都是管理理念上的东西,至少对于大多数公司来说是这样的,所以你可以不要太在意这方面的联系了。
案例
我工作只有两年,贸易专业,在个低压电气行业老大国内的工厂里面,也是供应链,目前是procurement。楼主是九年之后打算撤了,对于我来说,还在起步阶段,虽然也对将来多年之后的前景有担忧,尤其是外企制造业的趋势是会搬到成本更低的地方去。但是眼下我还是打算老老实实努力,在这个方面做到个一定阶段再说了。
看完楼主的帖子,有几点请教一下,1,楼主提到很多人讲物流和供应链混为一谈,我的工厂这里,供应链涵盖的包括master planning,material planning/procurement,物流和关务,仓库管理,但是我们也通称物流部,不知道我对供应链的理解和楼主的理解是不是符合。
另外,在供应链这个里面,哪个方面是重点呢?我只经历过这一个公司,所以不是很明确。我目前的理解,应该在procurement这块
回答:供应链是美国人的说法,而物流是日本在战后提出的概念(如果一定要追究,其实是中国最早提出的,创始人可以说是诸葛亮,呵呵)。我最初在考国家高级物流师的时候,一个国内权威培训机构的讲师说物流和供应链是分离的,但是后来我就这个问题问过香港中文大学的教授,他说供应链是包括物流的,现在也比较认同这个概念,而且在大多数美资制造业中,供应链的职能部门的organization chart也通常是将物流放在供应链的下属部门,之所以很多公司没有专门的物流部,是因为目前物流与关务都外包给了第四方物流公司。所以,在自身是工厂的企业,都会设物流部来协调出口关务和仓储运输问题,而在一些没有自己工厂的企业(现在很多在中国的欧美企业办事处都是找台湾企业代工)不会设有物流部因为EMS/CM厂都已经帮助代理了这样的功能。
在国内大多数民企和国企中,供应链的称呼会更少。
2.楼主提到这考CPIM证书,我是今年刚刚接触到这个证书,但是对他的受认可程度不是很确认,所以一直没决定下来考(另外,这个证书考试费用对于现在不是个小数目,所以比较慎重了一些),想请问一下这个证书的作用如何?当然,我是指除了对自己知识的提高,在换工作的时候受不受认可?如果比较不错,我该开始准备了,关注了很久,一直没决定下来。
回答:证书的作用,真得很难讲。你能说你大学考的四级和六级证书在你后来的英文交流中的作用大吗?证书职能做参考,而且有时候这个参考还真的说不准对你的职业发展是否”有用“。单说换工作,在一些美资企业的认同度还是比较高的,(如HP, APPLE,JABIL,DUPONT)就地域来讲,上海供应链制造行业对该证的认同度要高于深圳。但是有时候不一定是正面影响,举个真实的例子,去年我在微×公司,我们部门要招一个人,在对一个面试者的讨论中,我看到A有CPIM证书而B没有,于是投了A的票,但是我的同事新加坡人就不赞同,她认为B的工作经验多(年纪大于A)而且学历是大专所以工资可以给的低些。因为新加坡同事级别比我高所以她的意见占主导。最后选了B。所以公司招人有时候并不是择优而选,站在老板的位置想,第一,能做事,第二,花费少。这些问题很实际,所以不能拿某个证书作为给自己生职加薪的筹码。职场不是在学校,不是大家考试考第一就可以的,太多综合因素了。很多证书在国外都和证书持有者的薪资直接挂钩,如果博士,研究生的起薪都是一样的标准,但是在中国不是,在中国的外企也不是,举个例子来说,在我曾经任职的某公司,美国供应链员工持有CPIM或者CPM证书的,就会拿到相应的薪酬(参考APICS的薪资调查数据),但是中国员工不会按照这个标准。
3.我对自己的目标是supply chain manager,算是个中长期的计划吧,不是很远大,算是比较实际一点,呵呵。想请教一下该怎样来发展比较好呢,或者说该去侧重积累什么方面的经验呢? 我之前两年是生产计划,今年刚刚转到procurement,该怎样来侧重哪个方面呢?比如说procurement经验是不是更重要一些?有没有必要将来再转到关务物流方面再积累一些经验?
回答:我觉得你能转到PROCUREMENT锻炼两年是很好的,多积累sourcing的经验和谈判的经验,这里面不知道你具体工作是负责哪种类型物料的采购,总之不要做纸上谈兵的采购,我见过太多采购员,英文或者国际贸易专业,当谈到工程问题的时候就底气不足,多去了解制程和物料的机械或者电子特性,因为在很多时间这些工程问题都和生产交期息息相关,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不要单单地就是打电话找催供应商,要引导供应商,管理供应商,这里面很多学问,需要在日常工作中仔细体会。建议你多参与生产的不同过程,因为在不同时期供应链的管理的侧重点都是不同的。
Supplychain真的是一门很值得探讨和研究的学问,而且可以结合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我目前公司的方向就是帮助客户策划供应链解决方案,我觉得能把理论运用于实际,并用实际来丰富理论,是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案例
案例
第四篇:财会职业发展: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n年的感受
财会职业发展: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n年的感受 [ 2004.09.24 ] 我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六年,现在终于离开了,这个行业让我又爱又恨,现在我把几年来对注册会师行业的种种认识和感受写出来,让大家能对这个行业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我所在的城市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大城市,我所在的事务所是当地第三大事务所,事务所年收入在全省排前十名之内,有30多人,算的上是中型的事务所,我对沿海和发达地区的事务所了解不多,这里不包括这些事务所,我下面所说的也许不能反映所有事务所的情况,但有一定的代表性。
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收入情况不是局外人想的那么好,在事务所工作最大的问题在于收入的不稳定和不均衡。我们所在好几年前就开始实行全额效益工资制度,也就是说在一线的工作人员(包括注册会计师和助理人员)没有一分钱固定工资,收入多少甚至有没有收入全看当月自已承办业务的收费情况,如果有一个月你一个业务也没办或者承办的业务没有收到钱,那你这个月的收入就为零。
相反如果你承办的业务收了很多钱,那么当月收费额的20-30%就是你的工资,不过这些钱并不都是你的,因为任何一项业务都需要至少两个人来完成,大一些的业务需要有几个人才能完成。可是哪项业务由谁来承办不是你说了算的,要由部门主任或者所长说了算,像我们这样不太大的事务所,人员不多,部门主任也战斗在第一线,大家不难想到部门主任一定会把收费多又好做的业务留给自已,把收费少,又麻烦的业务让给别人,我们所常常有这样的情况:部主任和他的助理忙的不可开交,而其他人却无所事事。于是你的收入和部门主任的收入就有差距了,这个差距有多大呢?我们所一个业务部,部门主任一个月的收入在5000多元(在我们这里这个收入就很历害了),而这个部门的其他人员(两个人)月收入在1000元左右。是不是觉的不公0998平?不算什么,有的事务所比这还狠呢,助理人员一个月几百元。你想找所长反映?想一想部门主任要是和所长没有特殊关系能当上部门主任吗?想找他们理-0-=论?他们反驳你的理由充分而且适当,最有力的一条是:不想干你可以走呵?没人拦你!可是你能走吗?就算你真走了,很快会有人来接替你的空位,现在找不到事务所的准CPA(注册会计师)有的是,而且所里的其他同事是很欢迎你走的,因为其他人会得到你原来的收入。走不了你就只能忍565气吞声。在事务所工作同事间的关系是纯粹的经济关系,没人会关心你的死活。同行们也都有一个共识,不管是什么事务所能挣到钱的只是一小部分人,所长和部门主任或个别的股东能挣到钱,其他人就眼巴巴的看人家挣吧,不管你是不是注册会计师。
事务所的业务很多是别人介绍来的,尤其是一些大型的业务,背后都有一个或至少一个的中间人(通常来自有*55**权部门),事务所自然要给中间人信息费,要不人家凭什么给你业务呢?我们这里信息费一般占到收费额的20-30%,有的地方给的相当高70-80%。也并不是你给钱5654人家就会给你业务,这里面有一些很难捉摸的东西。所以事务所承接业务是一件复杂的事,有时我听到有人说自已想先干几年注册会计然后再自已开事务所当老板,我觉的很好笑,这件事没那么简单,事务所不是小卖部,开了门就有生意做,具备开所条件的注册会计师是非常少的。
会计事务所的很多工作其实没什么技术含量,比如验资和报表审计,相对于注册会计师考试的艰难来说,事务所的工作有时如同儿戏,我说的也许有些过分。可是中国目前的经济和法制都极不规范,注册会计师的工作根本规范不起来,考试时所学的东西在实际工作中根本用不上。工作这么多年我觉的只有离任审计和财务收支审计需要较高的业务水平,但这个水平来自多年财务工作的经验积累,不是通过注册考试就能学会的,年轻的注册会计师根本无法完成这样的业务,只好找年长的老财务人员来完成,于是就有这样的现象:执业注册会计师给没有资格的人当助理。其实还有一个让人尴尬的事实:年轻的注册会计师对于财务的通晓程度往往不如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这在业界是公认的。
事务所在承办业务时为了得到委托方的认可,不丢掉委托方以后的业务或者得到委托方额外支付的“加班费“往往出具有问题的报告,偏袒委托方(或者说给钱的那方),但这样往往会得到报告使用人的不满和委托方的轻视。注册会计师出具虚假报告的数量和程度是惊人的,因此注册会计师这几年受尊敬程度在大幅的下降,而事务所被起诉的案件确稳步上升。这个以“公-;正”为最高原则的行业从内到外都存在着种种不公;;[正!
事实上现在大多数事务所不会再招新的注册会计师了,因为现有的人员还觉的任务不够分配,来了新人只能多一份支出,不会增加收入。一般的事务所除了有特别的需要外不会随便招人,以前我们所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我注会考试通过三门了,你们所要吗?这些都被同事们当作笑话来讲,这些考生太把注册会计师当回事了,刚过了三门就觉的自已是个人才了,就算你是执业注册会计师只要你带不来业务就没人需要你,如果你有业务就算你是文盲各个所也会抢着要你。2004年注册会计师报考人数有所下降,这也算是理性回归,考生们也都慢慢明白,用两三年的时间耗尽心血得到的执业资格其实给不了你任何保证。这个行业(在我545+国)不适合年轻人。
一些大型或合资事务所的情况可能和我上面所说的不相符合,据说那里的情况要好的多。由于地区差异和管理者管理水平的差异各个事务所的情况会有所不同。注册会计师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行业,只是在我们这儿走了样。
第五篇:IT网络职业发展的路径
很多人会问到IT网络职业发展的路径?以及认证的重要性和如何认证的过程?
简单说来:如果你喜欢采用新技术,与人打交道或者赚更多的钱,那么,你就会喜欢选择以IT网络为职业发展路径。
说到这里:什么是
IT网络呢?
信息技术
(IT)是关于设计、管理和改善人们彼此连接的信息网络技术。
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平时我们是如何跟家人、朋友及同学进行沟通呢?
是信息网络将我们彼此连接到了一起。
同样,在网络环境下,我们这样进行沟通!
在每个网络背后,都有IT专业人士进行设计、管理和对网络进行优化,以使人们能够彼此沟通。
下面从IT职业生涯出发:
从事IT网络工作的理由有三:
1.接触最新技术与世界接轨;
2.有竞争力的薪酬;
3.不断增加的就业机会。
思科认证的价值=工作,工作,工作
1.持续增长的IT网络工作机会;
2.思科认证收到了雇主的广泛认可;
3.思科认证着眼于未来,与时俱进;
就业机会多,可以进入任何行业:
最后,我们了解下目前的IT环境
为了维护现有以及原有的设备,提高设备安装的工作效率,企业对受过培训的高技能IT员工的需求量正在前所未有的增加。IT和网络设计是支持商业效率和优化的核心,因此在IT运营方面的关注度将会提升。设备使用周期(4年)的增长要求员工具备专业技能来保障设备的最优使用和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