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我国德育工作的思考w1(本站推荐)
关于德育工作的思考
——基于传统家教的视角
刘幸福
(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图书馆,广西钦州535000)
摘要:德育工作是维护社会稳定和提高人民素质的重要途径,从古至今都是社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教育工作。古代的德育工作主要是靠家庭的教育,例如家法、家规以及祖训等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国民经济的发展,人们的道德观念也有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人生观都和我国的传统思想有了很大的不同。从我国传统的德育教育途径(家教)的角度来分析我国的德育工作,提出了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家教辅助我国的德育工作的观点。
关键词:德育; 家教;素质教育;德育教育
作者简介:刘幸福(1972—),男,辽宁抚顺人,经济师,广西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图书馆副馆长,广西大学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市场营销、职业教育。
一、引言
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德育工作,提倡加强德育教育和素质教育,德育工作从古至今都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当今中国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国民经济也高速发展,国民收入日益提高。但是,外来思潮和西方的伦理道德观念对我国的冲击也很大。目前,国民的道德观念和人生观开始出现很多不如人意的情况。特别是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判断是非的标准出现了严重的偏差。人们的道德水准下降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我国古时候的德育主要是靠家庭教育,人们提到个人道德品质时说的最多的是这个人有没有教养或有没有家教,其中的教与养都与家庭有关,人是父母养的很多东西也是父母教的。家庭教育在古代德育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二、古代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
(一)家庭教育
我国古代德育工作最重要的途径是家教,家教的最重要方式是家训、家规、家法和遗训等等。中国传统家庭教育的运行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紧密互动,如家国同构的社会模式、儒家文化思想、古代社会的用人取士制度;家法族规的制度保障作为家教本身的内在特色也是其运行的动力因素。家庭功能的延续发展是现代家教运行的现实
1依据。
家庭是国家社会当中的基层组织单位,家庭功能的实现不能脱离特定的社会政治生活模式独自运行,家国同构是中国古代社会独特的一种政治文化模式,是传统家教运行的社会基础。正如《周易·家人卦》:“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父子、夫妇、兄弟各安其位,各司其责,分工协作,家庭才能治理好,国家才能安定。家国之间彼此唇亡齿寒,休戚相关。家庭教育的成败不仅关乎自身,更关涉国家兴衰存亡。世界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其他三个都不存在了,只有中国历尽沧桑依然存在并且蓬勃发展,这与中国具有自己的传统文化特别是独特的家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二)私塾教育
私塾教育是我国古代的主要教育方式之一,私塾教育主要是教授一些处事和治世的哲学,其中儒家的忠信礼义思想也是私塾教育的重要内容,如果说我国古代家教的核心思想是孝道,那么,私塾教育的核心是忠君思想。古人读私塾的最大目标是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之后为国家效力,也就是俗语说的“学会文武艺,货卖帝王家”。私塾教育的技能主要是识文断字,诗词歌赋,八股文方面的技能和入世治世的方法,治理国家的治国安邦之道等内容。主要是培养做官的职业技能。私塾教育对德育的贡献主要是教导读书人如何达到符合社会需求的标准,古人常把读书人称为斯文人,读书多了自然会提高一个人的个人修养和道德水准。
(三)儒家的忠信礼义思想的影响
一个社会要想稳定,必须要有一套思想体系被广大民众接受。长期以来我国人民一直接受儒家思想的熏陶,目前儒家的忠信礼义和中庸之道还是被很大一部分人接受的。和其他西方国家的区别是,我国没有形成统一全民思想的宗教,我国有一套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对古人的处事和道德修养有很大的影响。
(四)国法的维护
道德的维护由两个途径,一是公众舆论,二是国家强制力(法律),法律是道德的底线。国家的法律是维护道德的有力武器。行为极不符合规范的人,我们常用无法无天来形容,就是说法律是需要遵守的。法律是德育的最后一道防线。
三、现代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及影响因素
(一)学校教育
现代德育工作以学校教育为主。学校德育教育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德育课程,二是班级的班会,三是学校的校园文化。学校的德育课程设置和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
(二)家庭的影响
家庭的影响不容忽视,现代社会虽然缺少了家规、家训、家法和族规等传统的家教内容,但是家长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对子女的影响是巨大的。家庭环境,家庭的潜移默化对一个人的道德形成非常重要。家庭的的德育教育仍然极大的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道德观念。
(三)多种宣传媒体的影响
随着现代社会的大发展,人们获得信息的途径越来越多,对人们思想影响比较大的媒体是电视、电影和网络等,人们获得信息的多样化导致了难以形成独立的思想。随着因特网的普及良莠不齐的网上信息,从封建迷信、色情暴力到流言蜚语、反动言论等大量呈现在学生眼前,资料显示,占网上信息总量不到1%的中文站点中仅黄色网站就有5万余个,“法轮功”邪教宣传主页多达四千多个。因此,多种宣传媒体的存在导致各种道德观念有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对我国的德育工作影响很大。
(四)社会变革的冲击
我国正处于改革的攻坚阶段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的多样化日趋明显,人们的活动方式、交往方式、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一方面,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及其他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思想观念、道德风尚日益成为人们精神世界的主流,人们的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法制意识、质量意识等不断增强,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被唤醒。另一方面,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还在社会上一部分人中有所发展、封建主义残余也在一定范围内沉渣泛起,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道德问题,出现了大量“道德失范”现象。
(五)西方文化和思想的影响
西方自由文化对我国的冲击也很大,西方的思想对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容忽视,特别是西方的性解放等思想,直接影响了我国民众的婚姻价值观。
(六)法律的维护
法律是道德的底线,法律是维护社会稳定和道德标准的保证,现在的教养所也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
四、家教在德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我国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家庭教育始终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家庭教育是人生最重要的教育,人们最初的基本技能都是在家庭成员的教导下完成的,从小的学走路,学吃饭,学说话等等,人们最初始的是非判断观也是在家庭教育中得到的。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老人的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特别是家庭德育教育是贯穿社会和人生的教育,人们在结婚之前受父母的教育,结婚生子之后又开始教育自己的子女。因此,家教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他在人们的道德观念形成过程中起到了其他教育无法取代的作用。
五、家教的淡化对德育工作的影响
(一)现代家教的缺失造就了青年人的道德迷失和人生观错位。
由于现今社会家教的缺失,加重了社会德育工作的负担。人们把所有希望多寄托到了学校教育。没有好的家教,面临众多的新闻或是宣传媒体以及外来的各种思潮的冲击抵抗力自然很低。没有正统的教育思想,家教又无处不在,没有正确的思想,错误的思想就容易进入。如今的青少年大多在家庭中是独生子女,家庭一直以他们为中心,因而不少青少年有任性、不爱关心他人的习惯,在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关系问题上,片面强调自我,而集体意识、服务意识、奉献意识、纪律意识及艰苦创业意识差。
(二)家庭不稳定对德育的影响
由于人们家教的缺失,导致家庭观念淡薄。人们开始不珍惜家庭,离婚的越来越多,使得不到良好家教的人越来越多,大多数单亲家庭的孩子和父母离异后再婚的孩子,由于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们的性格和脾气和成长在正常家庭的孩子有很大的不同,这些孩子有一部分性格偏激或有逆反心理,长大以后也直接影响他们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家庭的不稳定不仅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也影响德育工作的发展,由于离婚人群的增加使人们认为离婚很正常,总之,家庭的不稳定直接影响德育问题。
(三)不正确的家教对青少年德育的影响
由于没有了家规,家训等人们经过多少年总结出来的教子之道的指引,人们失去了教育孩子的理论基础,开始胡乱的教育孩子,很多人受到的不是正确的家庭管教而是扭曲的家庭教育。例如;某人的教育方式是这样,当自己的孩子被别人打了之后,他不是劝解和辨明是非,而是先让自己的孩子打回去,他说这样避免孩子以后受欺负。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为德育工作增添了难度。
六、如何恢复传统家教在现代德育工作中的作用
(一)国家大力宣传正规家教的作用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的陋习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我国古代的家规家法有些人认为是封建的不好的,其实很多家法家规是具有积极作用的。国家应当充分重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充分重视家法家规的重要性。家庭是社会的最基本的单位,如果每个家庭都做好了孩子的教育,那么国家的德育工作就会轻松多了。因此,国家应该大力提倡发扬优秀的家庭教育。鼓励发扬已有的好的家教家规家训的存在和发展。
(二)继承和发扬传统家教中优点,组织专家研究适合现代社会的家教思想
德育工作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而家庭的作用更大。深入研究传统家教的优点和精髓,整理传统家教的精华和优点,继承优秀的家教文化,是作好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家规在社会的作用是和法律同等重要的。国家通过研究和挖掘历史上优秀的家教内容然后向社会普及,这样可以使家庭教育的盲目性减少。中国传统道德体系中包含着丰富的德育思想,如《周易》中记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教育人们效法天地、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心胸宽广、品德高尚。孔子有言“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徒,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明代方孝儒在《送李生序》中说“古之育才者,不求其多才,而惟养其气,培之以道德,而使之纯。”在全国高度重视德育的今天,这些中华民族几千年思想史流传下来的精髓,仍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辉,对德育工作起到积极的启迪和促进作用。
(三)提高家长的素质
家长的素质直接影响了家教的素养,俗语讲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盗洞,高素质的家长教育出来的孩子素质也普遍偏高。国家应当通过电视、报纸和网络等媒体加强对家长的素质教育。通过提高家长的素质来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进而提升德育教育的效果。
七、总结
德育工作不仅关系千家万户日常生活,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生死存亡。德育工作的开展和完善势在必行。中国自古就是礼仪之邦,中国有着很多优良的传统,德育方面也是有着很多优势,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传统家庭教育的长处来加强德育工作,维护社会的和谐。在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和全体国民的共同努力下,未来的德育工作应该是以学校引领、家庭教育为主、社会教育为辅的德育格局。
刘幸福电话:***电子邮箱:xingfu816@hotmail.com
第二篇:加强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思考
加强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思考
文/刘丽鹃
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和娱乐的重要场所,是反映学生思想和品行的重要窗口。如果不抓好学生公寓的德育工作,就难免发生校园暴力事件,如马加爵杀害同学就是在学生公寓发生的加强学生公寓的德育工作已刻不容缓。
一、以“育人”为本,改变以“物”为中心的宿舍管理模式
目前,有不少高校学生宿舍基本上都是按照“以物为中心”的模式来进行管理的特别是自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后,学生宿舍完全由高校后勤部门或社会服务机构安排有关人员来负责,管理人员往往只是尽职尽则地作好“物”的管理。而学生工作部门也在一定程度上认为,管理好宿舍是后勤部门或物管部门的职责,自己较少介入学生宿舍的管理,只注重宿舍外”的“育人”。这种状况容易导致宿舍管理和学生思想教育的脱节,各自为政,致使“管理”和“育人”相互独立,出现“两张皮”的现象。
这种“以物为中心”的宿舍管理模式,其直接的后果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很难到位,忽视了宿舍德育对学生深层次的思想教育作用。针对这一现象,要建立一种以“育人”为本的宿舍管理模式,构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体制,一方面由后勤有关部门行使宿舍“管物”的职能,另一方面由高校有关部门和院系共同负责宿舍“育人”的职能,将“管物”与“管人”有机结合起来。
二、以宿舍为依托,构建“低重心”的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体系
近几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和学生宿舍建设的速度之快、力度之大是空前的,但是这些变化致使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加大,学校要对学生的全面成长负责,要不把学生思想教育和行为管理渗透到学生成长的全过程的各方面,积极探索做好学生公寓德育工作的新方法和新途径,采取有效措施占领和建设好这一重要阵地。要改变目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要集中在办公室、班级的传统模式,将思想教育工作延伸到校园的各个角落,延伸到每个宿舍,落实到每个学生。为此,就需要构建一种一院一系一班一宿舍为主线的“低重心”、“金字塔式”的较完整的思想教育工作体系。
三、把宿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抓到实处
除学校主管领导要重视宿舍的教育功能外,各职能部门、各院系党政领导也应高度重视宿舍的育人功能,这是作好宿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组织保证。学校可以成立由主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牵头,由学工部、团委、保卫处、校学生会等有关部门参加的宿舍管理委员会,各院、各系也应成立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总支副书记或副院长牵头、由院办、团委、辅导员、班主任学生干部参加的宿舍管理委员会,使得宿舍“育人”与“管理”工作得到加强。
为把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真正落到最基层——宿舍,还须力戒形式主义,完善宿舍管理员制度,设置专职管理员,这是搞好宿舍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关键。管理员的工作直接影响宿舍教育管理成效,应作好管理人员招聘、培训、组织等工作,保证管理员的高素质。过去,部分宿舍管理员为临时工,素质较低,除了打扫卫生、值班外、难以承担其他工作,更谈不上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所以,管理员应由实现素质高、责任心强、阅历丰富、有一定理论水平和德育工作经验、热心实现教育工作的同志担任。
四、发挥学生干部的骨干作用,积极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宿舍的主人是学生,学生人数较多,不便于管理,为此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人翁精神,注意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发挥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模范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同时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断引导学生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规范自己的行为,明确可为与不可为的界限。实施激励导向,对宿舍管理工作比较好的,实施正面激励、表彰,对工作不得力的实行批评教育,使激励机制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的导向作用。要通过学生干部的带头示范作用,培养学生自律、自立、和自我管理能力。学校还可以在宿舍楼专门设立学生工作办公室,进驻学生宿舍楼的班主任助理应对学生来访和思想工作情况进行登记,对突出问题进行追踪了解,主动找学生谈心,便于准确及时掌握学生的实现动态和需求,把学生中的思想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五、以活动为纽带,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自高校后勤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后,学生班级观念弱化,班集体活动不断减少,以宿舍为单位的生活群体和因共同的兴趣爱好而连接起来的群体,逐渐成为学生活动的主要载体,通过开展形式多样、风格迥异、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如学习娱乐、文化生活、情感交流、组织座谈、心理指导、“文明宿舍评比”、“宿舍文化观摩”等活动,作到从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安全意识、自律能力、内务整理、专业学习等方面激发大学生的上进心和集体荣誉感。总之,以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为契机,建立健康的宿舍文化,培养大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生活习惯,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与氛围。
谭智斌摘于《学习导报》2004年10月5日
第三篇: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关于中学德育工作的几点思考
【摘要】德育教育是中学教育的重要环节,如何实施和加强中学德育教育和管理,是目前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本文从队伍建设、制度建设、活动组织和理论总结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思考。
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的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德育管理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归宿。
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几方面都得到发展。”邓小平同志也反复强调:“毫无疑问,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十年来我们的最大失误是在教育方面,对青少年的政治思想教育抓得不够。”****同志也指出:“抓好教育和青少年学生的思想工作,直接关系到我们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能否取得成功,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能否取得成功,大家都要从这样的高度来认识问题,开展工作。”纵观历史,充分体现了党对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远见卓识,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青少年一代健康成长的殷切期望。在全国上下大力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的今天,如何加强中学德育工作,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一、建立一只高效的德育教育和管理队伍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我国青少年学生约占全国人口比重的1/5,他们的素质状况,尤其是思想道德素质状况,直接影响着我们国家未来的民族素质状况。在我国处于一个承前继后,继往开来这一重要的历史时期,面临的社会的大变革、经济的大调整、国内外各种思潮的交汇激荡,这些因素必然会冲击和影响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形成和发展,抓住青少年思想道德可塑性强的特点,引导他们积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显得十分重要。另外,世界各国的人才竞争战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要求,“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都要求我们把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作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点。
德育工作是做人的思想的工作,是塑造人的灵魂的工作,培养学生学会做人比学会做学问显得更加重要,因此,要引导学生先学会做人,学会做文明的现代人,做社会主义中国的主人,然后教会他们做学问。学校必须始终坚持“以德立校,育人为本”,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让学生以健全的人格、科学的精神、多方面的才能去迎接各种挑战。
加强德育队伍的建设,建立一支以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以德育工作领导小组为指挥中心,以全体干部、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为主体,学生全员参与的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队伍是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前提。
学校德育工作队伍可以按照“一套班子,五条线”的德育工作网络来组织和形成。
“一套班子”是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为组长,对全校德育工作负总责,德育校长和相关部门具体负责。
“五条线”:
1、党支部——群团、工会——教职工——学生;
2、德育校长——政教处、团委会——班主任、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学生;
3、教学校长——教导处——教研组(备课组)、年级组——任课教师——学生;
4、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庭——学生;
5、社区(街道、村组)——德育基地(传统教育、实践活动、国防教育)——学生。
在这个网络下,党支部、校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决策层,掌握全校德育工作的方向;政教处、教导处、团委会、是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层,具体制定有关制度、方案;年级组、教研组、学生会、班委会、团支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施层,负责落实有关精神,组织有关活动,总结有关工作。
二、健全一套完备的德育管理制度和方案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德育管理的规律,根据国家法律法规和学校具体情况制定一系列德育管理制度和措施,使德育工作逐步走上管理制度化、内容系列化、形式多样化、方法科学化、行为自觉化的规范化轨道,这是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基础。
关于学校德育制度,首先是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有关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修订)、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通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其次,实践活动要以理论为基础、以理论为保障,依据国家教育教学法规,借鉴外地经验,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操作性强、能有效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开展的相关的常规制度或规定。如:思想政治工作总体思路和设想、学校德育工作的计划、每周或每月的安排、政教处工作职能、政教工作人员分工、班主任工作职责、学生干部工作职责、学生一日常规、学生礼仪规范、学生思想品德评定实施办法、“校园之星”评选制度、学生宿舍管理制度、环境卫生管理制度、班级量化考评办法、班主任工作量化考评办法、学生管理及违纪处分办法等。
还有,学校德育具体活动的开展,也必须要有比较详细的方案,做到有布置、有检查、有总结,按章操作,依法办事。
三、组织一些积极向上的课内、课外活动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最基础、最根本的育人工程,学生成长各个过程中所需要吸收的营养,主要是通过课堂来提供,课堂教学中的德育也是最丰富的教育,因为课堂教学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集中传递古今中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多种多样的精神文明的内容。对此要求各科任课教师立足课本,掌握自身所任学科的特点,紧紧抓住学科优势,将学科中可以发掘出的德育内涵寓于本学科教学过程的始终,使德育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
此外,坚持在活动中育人的原则,逐步形成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内容,学生课外活动等为途径的系列德育活动也是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内容。
德育活动应该讲求序列性、主题性和连续性,每月的德育活动可以结合该月的特点或重大时间纪念日来开展,比如:元月,进行文艺演出,展示青春和才华,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审美情趣;三月,开展有意义的绿化环保行等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公民道德意识;四月:法制教育,培养学生法制意识,安全意识;五月:火红的青春,文化艺术节,新团员和成人宣誓仪式;六月:远离营业性网吧,毕业畅想,接受祖国挑选,评选文明班级、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模范共青团员;
七、八月:夏令营,社会实践,志愿者活动;九月:尊师重教,国防教育,军事训练,新生入学教育;十月:国庆征文,歌颂祖国;十一月:爱我学校演讲赛,诗歌会,朗诵会等,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十二月:越野长跑,健身、砺志行动等。
此外,还可以开展一些常年进行的活动:办好业余党(团)校,开设心理辅导室,观看爱国主义影片,开好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和国旗下的誓言,办好校园橱窗、黑板报和校园广播等。这些活动应该是积极向上的,符合正面引导的原则,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活动,纯化学生的德行,开启学生的心智,升华学生的人格,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文明礼貌的行为作风、勤奋求学的进取精神、团结拼博的团队精神,从而形成“教学育人、管理育人、活动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良好育人氛围。
四、总结一批具有指导意义的理论成果是促进德育创新和发展的动力
在实践中总结理论,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是推动学校德育工作不断创新和持续发展的动力,因此,在实际工作中,要特别注意资料的积累和工作的总结,可以通过创办刊物《德育简报》或建立德育网页、论坛等方式来整理各种资料,发布各种信息,总结各项工作,公布活动结果。
还要特别关注德育工作队伍的培训和提高工作,德育工作队伍中大多没有经过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培训,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学习进修的机会,以使这支队伍的思想得到锻炼,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处理事务及洞察是非的能力得到增强,知识结构得到改变。如班主任工作,班主任工作是辛苦的,但也是有意义的,在努力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如果能够形成做好工作的思想,则更是难能可贵的。可以在班主任工作总结中推荐、选发相关文章,激发大家的理论创作热情,从而逐渐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德育工作体系,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健康发展。加强学校德育,提高德育的实效,是一项艰巨和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任重道远。学校必须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始终把思想政治工作放在首位,以 “三个面向”的要求为指针,以创建一流教育为总体目标,以正确处理德育和智育、体育、美育的关系为指导原则,把德育研究与德育教育紧密结合,把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积极引导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使其成为合格的、高素质的、国家所需要的有用人才。
第四篇: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雷锋
德育工作的一点思考
书记的一篇文章,又把我带回到了几天前的“学雷锋”活动。参观后的当天,利用看新闻联播的时间,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并要求两分钟后把答案交上来。三个问题是这样的:1.雷锋出生在我国的那个省?2.简单写出雷锋牺牲的原因。3.雷锋精神有哪些(说出两方面即可)?在我看来,最平常的三个问题,学生的答案却让我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我们全班只有三个同学基本写全对。为什么?我带着疑问询问了几个同学。为什么会是这种情况呢?同学的回答同样让我吃惊:老师你要早给我们说,我们一定都能答对;人那么多,短短几十分钟20个班级参观学习,太挤了,太吵了;只顾看照片了,没有看说明的文字--------等等,也许学生的话是实情,也许是学生价值观的扭曲,也许是从小学到现在都要学雷锋的一种疲劳,也许是理想与现实的对比反差,也许我们的教育形式太过于陈旧了,也许学习的压力让我们的学生变得很实际,也许------太多的也许,给我们作教师的太多的思考。但是,我们的学生不缺乏感情和热情,他们可以毫无顾忌的为灾区捐上100元钱,他们可以为孟庄献上自己喜欢的书籍,他们可以把装满现金的钱包不假思索的交给老师,他们可以在同学生病的时候牺牲宝贵的早读陪同学看病,等等等等。我想,我们渴望“雷锋”,我们需要雷锋精神,但我更希望看到我们自己的雷锋,让他或她站在我们的身边、我们的教室,让他或她那如雷锋般自信、乐观、刚毅的笑脸出现在我们的展窗里。这应该是一道亮丽的风景啊!
尹战立
2008-3-16
第五篇:起始年级德育工作思考
把握起始年级的德育特点,切实提升德育质量
—————2010~2011学年七年级德育工作总结
七年级作为中小学教育的衔接时期,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阶段。在学校德育总目标的引领下,如何根据起始年级的特点开展德育工作,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今天,我将自己的一些不够成熟,尚待推敲的想法,结合本学年德育工作的总结,与在座的各位领导和老师进行交流,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一、学校德育工作的要求:#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人文为先、全面发展”的德育理念,坚持一切从学校工作和学生的特点、成长规律出发,创新德育方式,改进德育方法,拓展德育载体,整合教育资源,努力弘扬人文精神,培育未来社会活跃而负责任的公民,实现常外学生的内涵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基,追寻有生命力的教育,对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
二、起始年级学生的特点:# 心理的主要特点:
(1)活泼好动,好奇心强;
(2)情感外露,情绪易变,待人热情,渴望师长关心;(3)自尊心、荣誉感、表现欲望强;(4)独立意向、成人感迅速增强;(5)安全感弱,渴望得到师生认可 思想品德发展的主要特点:
(1)单纯幼稚,易受同龄人或周围环境影响:
(2)交往能力与兴趣迅速增强,喜欢与同龄人交友;(3)在新环境中,具有渴求上进的思想;
(4)社会性意识逐步增强,渴望参加各种活动,但思想方法单纯、片面、缺乏自我约束和控制能力。
三、起始年级的德育目标:# 政治思想方面:
(1)爱家庭、爱班级、爱学校、爱家乡,初步具有热爱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朴素的思想情感。
(2)懂得学习与祖国建设的关系,初步具有为祖国而学习的意识。(3)初步形成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的思想观念。
(4)初步具有惜时守信、讲究时效、竞争意识等思想观念。(5)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道德行为方面:
(1)初步懂得社会主义公民的基本标准。
(2)尊敬师长,与同学友爱相处,尊重关心他人,爱护帮助他人,积极为集体做好事。
(3)文明有礼,遵守社会公德,初步形成良好个人道德品质。
(4)初步形成热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爱护公共财物,养成勤劳俭朴品德,逐步做到生活自理。(5)能够遵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6)初步形成爱惜时间、自觉学习、按时完成学习任务,独立完成作业的态度和习惯。
个性心理品质方面:
(1)初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勇于进取的心理品质。(2)初步形成诚实正直、自尊、自爱的心理品质。(3)初步能够分辨是非、抵制错误思想言行。
(4)初步形成健康的意志、情感、兴趣、爱好等心理品质。
四、起始年级的德育工作:#
1、常规先行,夯基础不放松。
起始年级德育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这是培养学生各项素养的基础工程,也是起始年级工作的首要目标。利用开学前的暑期夏令营活动,我们有计划组织学生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常外学生一日常规》的内容,让七年级新生在入学前就明确了各项常规要求。开学后,用1~2个月的时间强化常规教育。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各项常规工作基本步入正轨。此后,学校和年级层面通过监督和检查评比,为各项常规管理工作营造良好氛围。班主任层面通过班级管理,班级文化建设等途径,将各项常规内容细化,使学生明确各项行为的要求。学生层面,充分发挥学生自我要求,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塑造良好品行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责任意识和团队意识。
2、主题推进,讲实效促常规。
按照学校对七年级的培养目标,进一步突出“关爱与合作”的主题教育,让七年级学生“学做常外人”,每学年会开展一系列生命教育、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主题教育,另外,班主任还要针对本班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主题班会课。对于每次主题活动,我们要求做到有布置,有安排,最后都要有小结,确保主题教育的实效性。在德育活动中抓常规,能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家校联系,多渠道多沟通。
学校的管理离不开家长的支持与配合。班主任要认真对待每一次家访、校访、电话联系、用心使用联系本、精心准备每一次家长会。对家长而言,自己的孩子刚刚升入中学,他们迫切需要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情况。对老师而言,我们也很想全面的了解学生。因此在与家长沟通过程中,要仔细聆听家长的讲话,能够站在家长的立场上想问题,充分理解他们对待孩子的情感,而不要轻易,随便地地给学生贴上标签。不少班主任还增添了网上互动等富有个性的联系方式,为家校联系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在更多信息的交流中,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缩短了,家庭与学校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七2班有位家长这样说:每当看到网上家长群里发送来老师善意的提醒、细致的关照和鼓励的话语,我总是感慨万千,会不由自主地回上一句:“谢谢老师,您辛苦了!”朴实的话语里,满载着家长对班主任老师辛勤工作的肯定!其实,不管用哪一种家校联系方式,我们只需要将平时工作中所做的点点滴滴展示给家长,家长便由了解上升到理解,再由理解上升到感激。
4、德育队伍:多反思多研究
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身为一名德育工作者,要学会通过对自身的教育经历进行回顾总结和分析得失,经常的反思和研究,能帮助我们找出困惑和不解,并加以修正和完善,然后重新付诸行动。从夏令营开始,我们就要求班主任写教育反思(例),积极撰写教育心得体会。本学年,学校以提高德育队伍理论研究水平为目的,专门成立了“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室”,聘请了华师大李晓文教授担任研究室首席专家。七年级中,高建伟、谢婷、吴玲芳和我有幸成为研究室的第一批成员,在“学生发展与教育研究”大的主题背景下,通过李教授的指导,结合我们所从事的起始年级工作实际,找寻自己的德育研究方向。希望更多的老师也能加入到德育研究的队伍中来。
为了深入了解年级的教育教学状况,及时反馈信息,改进管理,每学年我们分两次对七年级教师的教育教学情况向学生和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就最近的一次问卷统计的结果来看,家长们对本年级的教育教学整体满意度达到99.9%,对班主任的工作很满意、较满意占96.7%。82.7%的学生表示非常喜欢自己的班主任。七年级的家长和学生对我们一年来的教育教学工作给予了很大程度上的肯定。
回首一年来,我们从事的工作看似都是繁琐的,都是一些平凡小事,但是这些小事如果都能做好,那就能汇聚成无穷的力量,这种力量的凝聚,为年级组教学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最后,感谢一年来辛勤工作的全体七年级教师,尤其是我们的班主任,正是你们的爱岗敬业,才使得学校的各项工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今后让我们更加努力,以开拓进取的精神,创新求实的思路,做强起始年级的德育特色,继续提升德育质量,让我们常外的德育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七年级组组长
宋玉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