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5篇)

时间:2019-05-12 18:3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一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可持续建筑已成为新世纪发展的重点,它不仅使建筑业具有可持续性,而且注重对环境、资源的保护,是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针对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建设规模巨大,对能源需求和资源供给有很大矛盾等具体情况;应有借鉴有选择地从执行建筑标准规范、强化建筑工程质量入手,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因地制宜地利用可再生能源,走适合我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关键词: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环境;资源

一、前言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的概念,由自然保护国际联盟(IUCN)于1980年首次提出。1983年,应联合国秘书长之邀,挪威首相格罗·哈伦·布鲁德兰成立了一个由多国官员科学家组成的委员会,对全球发展与环境问题进行了三年大跨度、大范围的研究,于1987年完成了著名的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将可持续发展描述成“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需要的发展”,强调环境质量和 环境投入在提高人们收入和改善生活质量中的重要作用。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环境与发展”全球首脑会议,提出“21世纪议程”(Angenda21)。该文件为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个具体的行动指南。此后,世界各国普遍对人类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可持 续发展”的概念已经为世人普遍承认,成为全球性的命题。

建筑业是典型的立足于消耗大量资源和能源的产业,对环境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据统 计,建筑业消耗了地球上大约50%的能源、42%的水资源、50%的材料和48%的耕地。造成生态失衡,产生了全球24%的空气污染、50%的温室效应、40%的水源污染、20%的固体垃圾和50%的氯氟烃等。而建筑界在发展技术的同时也意识到自身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积极地探索如何将对环境的负面影响降到 最低限度。在不断的实践中,发现发展可持续建筑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

为推动可持续建筑在世界各国的发展,1998年全球性组织国际建筑和建设研究与创新委 员会(CIB)联合可持续建筑环境国际主题活动(IISBE),在加拿大温哥华组织召开了主题为绿色建筑挑战的国际会议,有30个国家500多人参 加;2000年在荷兰举行主题为可持续建筑的第二次会议,有49个国家800多人参加;2002年在挪威奥斯陆举行了可持续建筑的第三次国际会议,主题 是:挑战、知识和解决问题的途径,有64个国家1100多人参加;2004年9月在上海召开的中国区国际会议是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系列会议之一,与 2004年在非洲、拉丁美洲、加勒比海、东南亚及中东欧等地区召开的其他区域性会议一起,成为2005年在东京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建筑国际会议的组成部分,以使更多发展中国家能够参与这一领域。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建设的步伐。

从可持续建筑国际会议的活动情况可以看出,参加国际会议的国家和人数在成倍的增长,会议的名称由最初的绿色建筑改为可持续建筑,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学者关注这一技术的发展,已经由学术观点发展成为政府和相关组织的行动目标。

二、我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建筑的发展从栖身之地到安居工程、向小康和富裕阶段发展。小康和富裕阶段同时也是节能建筑阶段,由于我国的地域广阔,南北发展不平衡,东、中、西部的发展也有很大的差别,建筑的阶段性不是很明显。

近几年,我国城乡建筑发展十分迅速,房屋建设规模日益扩大。住宅产业投资规模每年达到3000~4000亿元,每年新建建筑面积近17亿平方米,既有的建筑面积已超过360亿平方米。如此大面积的建筑规模,以及强大的市场需求,提供了发展可持续建筑的可能性。

但是我国能源短缺,人均煤炭储量只占世界人均储量的50%,人均原油储量只占世界人均储量的12%,人均天然气储量只占世界人均储量的6%;同时,我国 又是耗能大国,建筑能耗已占社会总能耗的30%,有些城市甚至高达70%。与气候条件相近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建筑单位面积的采暖能耗高于世界平均值2 倍,节能压力非常大。因此,发展可持续建筑具有毋庸置疑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关键环节之一。

三、可持续建筑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可持续建筑的问题主要有:1 资源,包括能源消耗,利用,土地利用和材料选择。有益于健康的环境,包括室内和室外环境质量,前者如提供良好的室内空气质量、照明、噪音控制和温湿度调节等;后者如在景观维护中去除化肥和杀虫剂、灭菌剂、除草剂中的有毒成分,把浇水量降到最低限度。3 设计,包括建筑和社区的规划设计。确保各阶段设计优秀至关重要,因为没有良好的规划设计,就不可能完成被动供应、制冷和照明系统的创新,就不可能诱导居民对房屋和社区进行维护和照料。很多社区和房屋之所以衰败,其根源都是低劣的设计。此外,为使社区日后成功,社区规划必须考虑交通、基础设施及其它问题。环境影响,包括施工、全寿命运营和拆除建筑等。施工要消耗能源,产生噪音,生成大量的废弃物。为在施工操作期间保护环境,就需要改变施工技术和方 法。全寿命运营必须充分体现设计意图,保持系统的性能,并以同样的可持续模式更新改造。拆除建筑应成为新材料的一个来源。这就是说,在选用建造房屋的材料 和制品时,就要考虑房屋拆除后的残留物可以再利用或回归大地。

发达国家对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只有近20年的时间,主要是在单体建筑上尝试且停留在不断完善的试验阶段。其评估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建立,目的在于通过市场促进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发展阶段,在现代工业社 会里要真正做到高质量的无污染的室内外环境、能源和资源的高效率使用,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是需要牺牲大量的建筑面积或经济利益 的。根据我国的国情,我们应学习发达国家关于可持续建筑的推广方法。有鉴别、有选择地学习引进适合于我们的技术和做法,根据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 地域文化,按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建筑特点和要求,分别提出可持续建筑的战略目标及实施标准,分步骤地推广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技术。重点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工作:

(1)进一步完善我国工程建设标准体系。在建筑的设计、建设和运行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现行标准规范。

(2)完善工程质量监督体制,加强第三方检测和认证,明确质量责任;落实建筑节能的各项措施,在能源的使用效率上下功夫。

(3)有鉴别地学习发达国家的评价体系和推广方法,适时地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可持续建筑发展的评价体系。

(4)协调建筑、环保、气象、建材等行业,从不同的角度共同为建筑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实践证明,可持续建筑的主要问题不仅在于技术,而且也在于观念、法律和政策。在更新观念、加强立法、制定合理的经济政策、充分运用税收和价格等经济杠杆的基础上,还必须通过建立环境评估制度和环境管理体系,使我国可持续建筑的发展法制化、系统化、规范化。只有这样,我国的建筑业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真正起到支柱产业的作用。

四、结语

保护环境、节省能源和资源是全社会所关心的问题,可持续建筑发展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子孙后代的生存环境。我们应了解国际发达国家的 可持续建筑的研究动态及评价体系,针对我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建设规模巨大,对能源需求和资源供给有很大矛盾等具体情况,有借鉴有选择地从执行建筑标准 规范、强化建筑工程质量人手,加大建筑节能力度、因地制宜的利用可再生能源,走适合我国特色的可持续建筑的发展道路。

第二篇:建筑业可持续发展调研措施

建筑业在资源利用、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负有重要使命,不仅要为社会建造各类工业与民用建筑和配套设施,而且还是劳动密集型行业,具有较大的就业容量。据估算,每增加10万平方米建安工程量,可直接间接增加就业人员1000人左右;建筑业每增加1元产值,可带动相关行业增加1.67元产值。因此,建筑业在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居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就我区建筑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几点思考意见。

一、**建筑业发展现状分析

1、建筑业发展已达一定规模,但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来衡量,尚有差距。改革开放以来,**建筑业充分发挥能工巧匠多,吃苦耐劳,勇于闯荡的传统优势和机制灵活的时代新优势,抢抓机遇,积极开拓,得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先后两次被省政府命名为“建筑之乡”。2001,全区建筑业企业总产值达76.58亿元,比上年增长27%,建筑施工产值72.44亿元,增长28.8%,在全省八个“建筑之乡”中名列第六。出省施工产值13.41亿元,增长33.4%,建筑业增加值15.84亿元,增长31%,创利税4.17亿元,增长52%。这说明我区建筑业继续保持稳定发展。但是,与2001年**793.64亿的工业总产值比,建筑业产值(76.58亿)占9%左右。因此,我区建筑业虽具一定规模,但尚存在差距。

2、建筑业企业有较大发展,但组织结构不尽合理,区域分布不均匀。到2001年底,全区共有建筑业企业105家,其中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3家,三级企业40家,四级企业34家,从业人员6.5万人左右。全区31家一二级企业,占建筑业企业总数的29.5%共计完成59.7亿占建筑业总产值的82.5%,一二级企业占了产值的大半江山。说明这几年在培育重点骨干企业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兄弟县市相比,差距之大是显而易见的,2001浙江省建筑业产值1亿元以上企业排名中,我区最高的萧二建(施工产值7.08亿)名列31位,前三名的浙江中成建工集团、浙江宝业集团、龙元建设集团产值均在20亿以上。从专业结构看基本合理,涉及房屋建筑、网架钢结构、市政、装饰、园林绿化、水利、交通等12个类别。特别是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类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已成为我区建筑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在省内外享有较高的知名度。但从目前现状看,建筑企业组织结构不尽合理,队伍供过于求,大的不强,小的不专,劳务层素质较低,引发市场混乱,过度竞争,导致效率和经济效益低下,而且布局不均。如南部的楼塔、河上、戴村和东片的新湾、靖江、头蓬、益农相对比较薄弱。随着“十五”计划的实施和城市化的推进,必将推起新一轮经济建设的高潮,也将会给建筑业带来机遇,我区建筑业产业结构调整任务依然紧迫。

3、建筑企业在开拓市场上作了较大努力,但市场占有率还不高,外向度比较低。**建筑队伍对外开拓市场比较积极,2001年出省完成产值达13.41亿元,占建筑施工产值的18.5%,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各地,最大的是上海市场,产值达5.9亿元左右。表明我区省外市场占有率不高,市场分布不合理,如何积极地利用上海市场积累的经验和优势,推进中原,开拓西部,用自身的优势去抢占中西部市场,关键在于行动。此外,随着wto的加入,我区建筑业企业没有一家获得外经权,也必将严重制约国外、境外市场的开拓。

4、建筑业的发展已从单纯的数量扩张转向素质提高的新阶段,但还需继续努力。经过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期的快速扩张,**建筑业完成了产业的原始积累,进入分化、调整、提高的新阶段。所谓80年代靠气力和面子,90年代靠财力 和票子,新世纪要靠智力和机制,正是建筑业发展的过程和趋势。表现为一是产业集中度提高,表明产业发展逐步走向成熟;二是质量兴业战略深入人心,行业发展转向注重素质提高。2001年共创优质工程26项,其中“钱江杯”2只,“白玉兰杯”2只,“西湖杯”3只。虽然由杭州大地网架制造有限公司参建的**国际机场航站楼工程,钢结构施工获“鲁班奖”,但至今尚没有一家总包企业获得过“鲁班奖”,这与“建筑之乡”称号不太相符,还需继续努力。

5、积极探索依法治业路子,改进政府管理方式,建筑市场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但市场主体和外部环境尚需规范。我区较早把建筑业发展纳入法制轨道,以建立和规范有形建筑市场为抓手,加强建筑市场管理,应公开招标的工程全部公开招标,应招标的工程招标率达到100%。但是,悬在企业头上的“三把刀”带资、垫资、拖欠的状况并无明显改善,建筑市场恶性竞争的状况愈演愈烈。特别是无标底招标导致企业下浮幅度超过社会平均成本。而且带资、垫资占总造价30%以上,企业出现高产值,低效益现象,资金

严重短缺。有些工程只好被迫放弃,企业经营难度很大。

6、政府重视建筑业的发展,但还要加大力度。政府重视,政策对路是我区建筑业能较快发展的一条经验。但从总体看,政府在政策、人才、资金等扶植方面,力度还不够大。东阳、上虞、绍兴等县(市)都设有建管局,对建筑业实行统一管理。东阳每年两次组织市四套班子领导到

全国重点建筑点慰问,帮助解决实际困难,拜访当地领导,帮助企业与地方建立良好的关系,曾有五家银行行长一起赶到辽宁为建筑企业承接业务做资金后盾的事例。相对来讲,我区建筑业管理部门人手少,经费缺,任务重,企业单兵作战,政府缺少具体的扶持和激励政策,以至于出现相当数量项目经理将业务挂靠到外地企业中(尤其是上海市场),或本区市场因条件苛刻而被外地企业占领(如绿都世贸广场、开元名都广场),严重影响了**建筑业的声誉。

二、建筑业发展趋势

1、国民经济发展的宏观背景。建筑业的发展水平是与经济水平相对应的,经济兴则建筑业兴。中央关于制定“十五”计划的《建议》和省第九次党代会中明确指出以“发展为主题”、“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对建筑业而言,有发展就有机会。第一,经济社会加速工业化发展阶段,也是建筑业从主导产业发展为支柱产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建筑业最有用武之地。第二,基本建设投资仍然是推动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力量,为建筑业发展提供了机遇。从**实际情况看,工业冲千亿,加快城市建设步伐,推进城市化必将为建筑业发展提供广阔的舞台。

2、中国已经加入wto。如果将1985年“鲁布革工程”(鲁布革水电站工程引进世行贷款并实行招标投标制,工程推行项目法人施工的管理模式)称为中国建筑业受到的第一次冲击,那么中国加入wto就是第二次冲击,而且肯定会比第一次冲击更猛烈、更深刻、更广泛。首先,体制将进一步改善,地区和部门条块分割、封锁和保护的状况将逐步被打破,建筑业法律法规透明度将进一步增强,国内、外企业基本上处于平等竞争地位。其次,从市场角度看,wto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企业必须直面与国际大承包商短兵相接,也就是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3、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重点、步骤的进一步明朗,西部大开发已进入实质启动阶段这给**建筑业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否在巩固原有份额的同时,及时抓住时机有效介入西部市场,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建筑业今后的发展趋势,把握住了,新的台阶就上去了。

4、企业资质就位工作已结束。这次资质就位,对于整个行业的整合来说,又将是一次有力的推动。资质就位后将分成工程总承包、专业分包、劳务分包三种资质序列。在日趋成熟的市场条件下,传统的工民建专业市场份额将相对减少,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将形成一批新兴专业,建立权责明确、分工清晰、行为规范的总分包体系势在必行。按照以总承包为龙头,专业分包为骨干,劳务分包为依托的资质调整方向,进行行业结构和企业专业结构的调整,对企业进行资质增项,使一些大企业具备多专业承包能力,真正做大做强,使中小企业建设成符合社会需求热点和国家投资重点的专包承包队伍,把企业做专做精。目前,我区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后,一、二级企业总数比就位前增加了10家,钢结构企业数量达到20家,以此为契机,加快形成新的发展动力和优势。

三、发展**建筑业的措施与政策

1、树立大建筑,加快经营结构调整。长期以来,大部分建筑企业局限于土建施工与水电安装,经营范围狭窄,严重制约着建筑规模的扩张和效益的提高。要提高建筑经济运行质量,实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必须积极实施经营结构调整,突破以土建为主的单一传统经济格局推进建筑业由单一经济向多元经济转变。因此,一方面要围绕土建搞延伸。不能把建筑业理解为只搞施工,应该向两头延伸,使建筑业跳出囿于施工的小圈子,延长产业链,实现包括工程项目前期和后期的全过程。对承接的总包工程,在实现从基础到土建、安装、装饰一条龙施工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向可行性研究、规划设计、咨询、经营等方面发展,变坐等招标的经营方式走向主动为业主提供超前服务。另一方面,要积极开拓新的施工领域,充分发挥建筑业关联度大、市场信息灵、对外关系广的优点,抓住城市化和小城镇建设持续升温的大好机遇,根据国家投资导向,适应施工领域日益扩大的形势,积极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拓展,培植路桥、环保、隧道、通讯等方面的专业队伍。同时,以主业为依托,向土建的前后行业发展,如搞房地产业一体化经营及建筑业配套产业,开发新型建材等工业项目,努力形成“主业精、副业兴、整体强”的多元化格局。

2、培育大企业,加快组织结构调整。按照建筑业自身发展特点,较理想的组织结构应当是少量的大型企业和众多的中小企业有机结合的金字塔式结构,在市场竞争中,逐步形成以总包为龙头,分包为纽带,专业分包和劳务承包为依托,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城乡一体化的新型产业组织结构。我区建筑业没有大企业是未来市场竞争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去年开始的新一轮建筑业企业资质就位中,没有一家企业可以从容就位一级总承包资质,已给行业发展敲响了警钟。必须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抓大育小,控制总量,加快组织结构调整。一是要组建“航空母舰”,按照专业化分工和规模经济原则,抓紧培育几家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大型化、集团化、真正能够与省内外大承包商相抗衡的大企业,出击市场,占领市场。如有若干家企业产值超十亿的大企业,**建筑业的整体竞争力、带动力、发展能力就会跨上一个新台阶。二是要培育“小巨人”。要注重抓好中小企业的专业化发展,使其向适应性强、小而专、小而精和小而特的方面发展,努力提高专业化、协作化水平,增强建筑经济的集中度,对已经具有相当产业规模的网架钢结构和园林绿化业,进一步重点培育。三是要建立分工协作体系,按照“扶强扶优”的原则,实行分类指导,加速形成综合承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组织和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投靠大企业,提高综合竞争力。结合区情实际,整体规划,合理布局,总量控制,调整总包企业、专业公司和劳务企业的比例,相互配套,协调发展。

3、拓展大市场,加快市场结构调整。市场是建筑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市场,就谈不上企业和行业的发展。要树立强烈的市场观念,始终坚持瞄准市场调整结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开拓建筑市场,提高市场占有率。要充分认识到有市场才有任务,有任务才有效益,有效益才能生存和发展。一要坚持巩固与开拓并重的原则,牢牢扎根沪、杭传统市场,并发挥这些市场的幅射和集聚作用,开拓周边市场,尤其是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退民进”的历史性机遇,成立专门力量,派遣优秀队伍和项目经理去拓展市场。充分借助省厅驻武汉、西安等地办事处的力量,疏通当地关系,采取多种形式来提高市场占有率。同时,不能忽视开拓境外市场,帮助一二家企业争取获得外经权。二要狠抓质量管理,为谋取更大市场夯实基础。质量是市场的生命所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形象和声誉,直接影响着建筑业改革与发展,要赢得市场,就必须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继续保持“信誉开路、牌子立足、质量创优”的好传统,创造条件争创国优,打响**建筑业的品牌。三要加强对外宣传。一方面,企业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通过在因特网上注册企业域名,利用网络空间打响企业牌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可以通过注册“建筑之乡”网站,印制建筑业宣传册等方式来整体推进**建筑业,并在各种形式的招商引资洽谈会上,给建筑业留有一席之地,为建筑企业提供展示自身实力的平台。四要强化科技与人才意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要求企业知识创新、工艺创新、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谁掌握了科技方面的主动权,谁就拥有加快发展的先发优势,谁就能在市场竞争中赢得生机。因此,我区建筑企业要加大科技进步的步伐,大力应用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实现传统行业与高科技术的结合,从而改造传统行业,做足做好“钢结构基地”落户**和“中国花木城”两篇文章。建筑科技上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建筑企业要不拘一格用人才,不惜重金引人才。一方面要大力引进高级人才,要为人才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的环境,使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上。另一方面,要抓好项目经理队伍建设,各级政府要以实际行动抓好“回归工程”,要给回归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在工作上多支持和服务,在生活上多关心和帮助,在政治上给予荣誉和地位。同时,积极采取措施,稳定项目经理队伍,防止新的流失。

4、推动大发展,尚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首先,各级领导要真正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对待,把建筑业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理论界认为,一个地区的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社会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6—7%,就可称为该地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因此必须根据**实际,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制订建筑业近期和中远期发展规划,加强对建筑业宏观指导。区委、区政府要每年召开一次建筑业工作会议,并能组团到全国重要的投资地区和我区建筑企业重要施工点考察访问,联络感情。其次,要尽快出台加快**建筑业发展的扶持政策。根据行业特点与发展方向,制订既有导向又有制约,既有优惠又有荣誉的政策,特别是如何加大信贷和财政支持,提高建筑企业的融资能力,建立工程支付担保,解决工程款拖欠问题等方面尤为迫切。通过政策调控,促进建筑业整体素质提高、实力增强。

我们相信,有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有各级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建筑业要有所作为,应该有所作为,必须有所作为,实现全年建筑业总产值达100亿元和**企业在**大地上创出“鲁班奖”的宏伟目标。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我国学者对于“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能力的、满足当代人需求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求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从中我们能够看出很重要的一个点就是要和谐发展,这一种和谐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一个国家或民族与别的国家或民族之间的和谐、本代人与后代人之间的和谐,这不仅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初衷也是我们人类发展的任务;另外一个基本点就是我们从现在就要开始行动,切实落实可持续发展,而不能等到人类发展遇到发展危机和瓶颈的时候才进行这一场关乎人类未来的战略行动。因此现在对于我们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也有几点思考:

第一,从国家层面来说必须从战略高度来看待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完善环保立法,从立法政策上对于环保事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给予全力支持,并结合国情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加大对环保领域的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和投入;深入推进我国发展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充分利用联合国等国际平台加强环保领域的国家合作,一起应对挑战,共同推进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1、加大对于环保预防、污染治理等环节的投入和支持

2、加大环保监督和惩罚力度,对于环保不达标、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度

3、加强环保执法队伍的建设,对于污染企业坚决取缔、污染个人坚决处罚

4、对于环保企业、新兴企业加大财税扶持政策,促进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经济结构优化转型

5、加大环保普法的力度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力度,促进全社会形成环保理念和共识,提高全社会的环保意识

6、加强环保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履行国际环保义务、携手应对挑战

第二,从企业、公民个人层面来说是加强环保意识、积极行使环保权利,履行环保义务

1、企业应提高环保意识、自觉遵守环保法律,在生产发展环节中自觉做到环保生产、环保发展,并积极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2、公民个人在生产生活中要做到增强环保自觉性、做到不污染环境,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做一名环保守护者

3、在做到自律的同时也要履行监督义务,促使全社会投入环保事业,共同为“可持续发展”而努力

“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我国已经得到很好的重视和实施,我国政府从中央到地方的工作中都有很好的体现,也都有了保护环境本来就是发展生产力的认识,并且进一步发展丰富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所以我国一直都在推进落实“可持续发展”,虽然其中还有很多不足和缺点,但是至少我们已经迈出了第一步,并且正在不断加强和落实。在深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直面问题和挑战,不惧艰难,以果断和对全人类负责的态度来推进可持续发展。

第四篇:关于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题目:关于环境污染和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摘要】介绍了世界环境现状,分析了环境恶化成因,指出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并提出相应的措施。

关键词:环境;可持续发展;现状;恶化原因。

目前,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资源日益遭到破坏,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环境破坏进行了成因分析,深入研究环境变化的特征,分析环境问题的发生,发展的规律,才能达到遏制环境污染的目的,为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可靠地理论依据。

一,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各自有着自身运动的发展的规律。人们认识世界就是要认识世界的发展规律,并遵盾这些客观规律,自觉的改造世界。自然与社会都具有客观物质性,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的客观性表明,人们不能藐视规律,更不能创造和消灭规律。但这绝也不是说人们在客观规律面前是完全消极被动无所作为的。人们在实践中,透过大量的外部现象可以认识或发展客观规律,并利用这种认识指导实践,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为社会谋利的目的。不仅如此,人们还可以改造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使事物朝着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不废江河万古流”这句话蕴涵着一定的必然性,然而滔滔江河水是泛滥成灾还是造福人类,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的作为。人们可以拦河筑坝,发电灌溉,可以植树造林,既美化三川,又防止沙尘肆虐。因此我们既要反对藐视规律的主观随意性和经验主义,又要反对在规律面前无所作为的的思想。

二,世界环境现状

全球十大环境问题:气候变暖、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酸雨蔓延、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大气污染、水体污染、海洋污染、固体废物污染。我国环境状况 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以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剧。酸雨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华中地区酸雨污染最重。江河湖库水域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除部分内陆河流和大型水库外,污染成加重趋势,工业发达城镇附近的水域污染尤为突出。七大水系(珠江、长江、黄河、淮河、海滦河、辽河、松花江)中,黄河流域、松花江、辽河流域水污染严重。大淡水湖泊总磷、总氮污染面广,富营养化严重。四大海区以渤海和东海污染较重,南海较轻。渔业水域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并呈加重趋势。城市环境污染呈加重趋势。城市地面水污染普遍严重,呈恶化趋势。绝大多数河流均受到不同程度污染。全国2/3的河流和1000多万公顷农田被污染。

三,环境污染概述

由于人们对工业高度发达的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利,导致了全球性的三大危机: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人类不断的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的作用。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如果排放的物质超过了环境的自净能力,环境质量就会发生不良变化,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存,这就发生了环境污染。四,环境恶化的成因

环境污染会给生态系统造成直接的破坏和影响,如沙漠化、森林破坏、也会给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造成间接的危害,有时这种间接的环境效应的危害比当时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难消除。例如,温室效应、酸雨、和臭氧层破坏就是由大气污染衍生出的环境效应。这 种由环境污染衍生的环境效应具有滞后性,往往在污染发生的当时不易被察觉或预料到,然而一旦发生就表示环境污染已经发展到相当严重的地步。当然,环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后果是使人类环境的质量下降,影响人类的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和生产活动。例如城市的空气污染造成空气污浊,人们的发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环境质量恶化,饮用水源的质量普遍下降,威胁人的身体健康,引起胎儿早产或畸形等等。严重的污染事件不仅带来健康问题,也造成社会问题。随着污染的加剧和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由于污染引起 的人群纠纷和冲突逐年增加。目前在全球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近年来出现的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五,可持续发展理论

从内容上看,可持续发展不是孤立的指某个单一要素,而是指诸多要素全方位的协调发展,是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各个单一要素的统一运行;从时间上看,它是长期恒久的;从代际关系上看,它不仅能满足当代人发展的要求,而且也同样能满足子孙后代的发展的需要;从涉及的范围上看,他指的不是个别,局部的问题,而是整体的全局问题,它不仅是个别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而是更多区域的,甚至是全世界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六,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对策

○1一方面大力推进科技进步 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根本的出路在于依靠科技进步。应增加科技投入,提高工农业产品的科技含量;针对各地区、各行业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积极研究,因地制宜地开发或引进无废、少废、节水、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筛选、评价和推广环境保护适用技术。加强环境科学研究 应加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的研究,总量控制及过程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建立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技术支持系统;加强生态设计与生态建设的研究,支持和鼓励建设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的示范工程;研究开发和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污染防治的最佳实用技术,支持和鼓励建设污染防治和清洁生产的绿色示范工程。积极发展环保产业 为了尽快把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的污染防治能力,必须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环保产业的发展。中国的环保产业起步较晚,力量薄弱,必须把环保产业列入优先发展的领域,开发和推广先进实用的环保装备,积极发展绿色产品生产,建立产品质量标准体系,提高环保产品质量。另一方面 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运用经济手段保护环境,促进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性日益为人们所认识。排污收费;对污染治理、“三废”综合利用和自然保护等有利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项目,给予必要的奖励和信贷、税收、价格优惠等经济手段的运资源有偿使用 根据环境的资源观、价值观理论,大气、水、土地、生物、环境自净能力、空间等都是资源,而资源是有价值的,要有偿使用。而环境成本核算 为使市场价格准确反映经济活动造成的环境代价,要把生产过程中造成的全部代价计入成本。企业要降低成本,提高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必须降低环境代价。○2一方面加强环境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环境意识是衡量社会进步和民族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加强环境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境意识,特别是提高决策层的环境意识和环境与发展综合决策能力,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战略措施。另一方面健全环境法制,强化环境管理 中国的实践表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环境投入有限的情况下,健全管理机构,依法强化环境管理是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有效手段。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法制建设 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发展。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加强法制建设,建立使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严格执法、强化环境管理“经济靠市场、环保靠政府”,环保主管部门要在政府支持下,严格执法,强化环境管理,并不断提高队伍素质,提高效率和管理水平。要尽快由末端环境管理过渡到全过程环境管理;由以浓度控制为基础 最后,我希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国家制定明确政策保护环境,避免先污染后治理的现象,大力发展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在保证环境质量及资源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发展生产力,社会上加大力度宣传,提高公民可持续发展意识,公民自身要守法懂法,遵守相关法律,并坚决与违法之的现象作斗争。

第五篇:关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主题:关于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第一部分,可持续发展概念的提出;第二部分,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第三部分,结合会计专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具体内容如下:

一、可持续发展的提出

在思考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思考为什么会提出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

从生态自然观的角度,人与自然的关系基本可以归为一下三点:第一,人与自然的分化。这主要是通过劳动实现。第二,人工自然的出现。这有别于天然自然的概念,人工自然主要是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产生或变化。第三,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主要内容是全球性问题的提出、全球性问题的实质以及全球性问题的解决途径等三方面。这里的全球性问题重点指能源危机。能源危机不仅仅只是表面上的能源短缺,而是在全球范围内因为能源短缺或能源价格上涨而影响经济的发展。能源危机主要是指石油等自然资源短缺带来的负面经济效应。我认为造成能源危机的主要原因是能源本身的稀缺性以及人类对能源等自然资源的索取过度以及破坏。

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与此同时,地球上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也是遭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人类将注意力集中在经济产值和商品增加的同时,也在任意地、无度地消耗着自然资源,牺牲环境质量为代价来实施高投入、高消耗的生产方式。这使得人类的发展处于面临多种危机的恶性循环状态。面临着资源与环境形势的新特点,人们开始反思。20世纪70年代,“可持续发展”这一概念被提出。在1987 年召开的“地球的未来”国际会议上,以挪威前首相布伦特兰夫人为首的“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向联合国递交了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该报告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为了把可持续发展纳入实际行动轨道,1992年联合国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了有各国首脑或政府总理参加的“环境与发展大会”,正式确立了可持续发展是当代世界发展的主题和全人类的共同行动准则。会议通过的一系列纲领和文件,详尽而深刻地阐明了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丰富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提供了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行动方案,为人类改善环境、合理利用资源、完善发展提供了广阔前景。从此,可持续发展成为全球在21世纪所追求的基本目标。

二、可持续发展的具体内容

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第一,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发展空间

具有全球性。其目标是全球性经济和全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以往的“单纯的经济增长观”和“协调发展观”都是以一国或一地区为研究对象。第二,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时间具有持久性。可持续发展要求人类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第三,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内容,是指经济、自然、社会三大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这要求人类不仅要建构一个既有利于经济有效增长,又有利于公正和公平的社会体制;而且要从当代人和未来人的需要出发,从环境资源的供给能力出发,合理有效利用资源。第四,可持续发展所包含的一个全新的价值追求,是实现社会的公平发展。这种公平包括了人际公平和代际公平。第五,可持续发展迫使当代人类在未来的经济发展中,不仅要遵循人类已经发现的经济发展规律,更要遵循生态自然演化规律,按照物质循环、再生、生物多样性共存互生等规律,重建人类与自然之间循环制衡、生态经济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决不是一个封闭的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它将会有越来越丰富的内涵。

三、结合会计专业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会计专业中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重点强调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会计这一新兴学科最能体现从会计角度来审视和解决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的相关问题。绿色会计又称环境会计,它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以有关法律、法规为依据,计量、记录环境污染、环境防治、环境开发的成本费用,同时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计量与报告,从而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影响。国外将利用货币工具对环境问题进行管理的范畴统称为环境会计,包括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宏观环境会计主要着眼于国民经济中与自然资源和环境有关的内容,是运用物理和货币单位对国家自然资源的消耗进行的计量,因此,也常被称为“自然资源会计”。微观的环境会计主要反映环境问题对组织财务业绩的影响以及组织活动所造成的环境影响,一般分为环境差别会计和生态会计两大类。

除了新兴学科的建设能从会计专业来体现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也有学者也通过严谨的分析,从会计角度来分析企业与自然的关系。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MA)的研究表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服务有60%已处于退化或不可持续利用的状态,近2/3 的自然资源消耗殆尽,要拯救生态危机,人类观念的转变是第一要素。企业作为地球上居支配地位的机构,应该正视这些困扰人类的社会和环境问题,而要承担引领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使命,企业必须从根本上思考如何统筹经济、环境、社会之间的利益要求,其核心问题是对企业利润获取逻辑的彻底变革,更为本质的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解析。

企业是与自然环境互动作用最为频繁且关系最为密切的社会组织。如果说

企业是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所直接产生的经济体,那么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否和谐统一,人类是否按照自然法则来规范行为,企业就成为最主要的责任者,它承担了维持自然契约稳定性的义务,而这种义务是企业在实践中追求利润的重要约束机制。

工业文明主导下利润计量目标的本末倒置,以及前提假设的逻辑悖论给企业留下了生态寻租的空间,企业以花费成本为代价,换取了污染自然环境的权利,保护的速度远远不及破坏的速度。成本的补偿仅仅从弱化负面影响出发,真正的利益主体没有获取应得报酬,反而在社会各级组织发育程度非均衡的制度背景下,演变成了强势利益主体寻租的潜在途径,更为严重的是在生态危机利益矛盾的化解过程中,具有沉没成本性质的谈判和制衡会使人类贻误修补生态危机的机会。生态寻租的本质是转嫁环境成本,是对人类共同财富的浪费,从根本上造成自然资源代际间使用权利的不公平。

为了使生态寻租归零从而延续代际利益,股东权益需要有限化、合理化,企业需要认可自然权利,承认自然界隐性的利益诉求,并自觉地予以满足,将获利导向由经济利润转变为生态利润,使企业的环境管理从被动约束走向自觉自为,有意识地引导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环境管理,实现企业从资源的消耗者转变为资源的创造者,延缓逼近生态阈值的时间,通过创造生态拐点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有学者提出了生态循环会计等式,是对传统会计等式在自然的可持续发展方面的一种完善。生态循环会计等式:生态利润=生态收入—生态成本,即:和谐度=社会生产收入+生态生产收入+正面生态影响—负面生态影响。进而从社会意识形态层面、价值层面、利益相关者层面、生产流程层面以及学习与成长层面来体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与自然的关系。

生态利润计量是对人类与自然互动作用在不同时空范围下各个层次的系统演化的物质流、能量流、价值流、信息流的整合反映。按照能值分析理论,人类与自然环境活动的基础均来自于太阳能,可以将人类与自然界活动的各种影响转化为太阳能进行通约,为生态利润计量提供新的基础。传统会计计量体系以货币计量为核心,无法有效地将自然环境变化的影响纳入其中,从根本上影响了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能值是真实经济财富的度量标准,也是衡量自然和人类经济系统行为的客观标准。通过能值分析,有效地解决了人类与自然环境活动中的计量问题,不仅有效地反映企业活动对自然产生的影响,也为社会评价企业的生态活动提供了基础,从而使计量体系实现自然计量与市场计量的有机结合,实现能值计量与货币计量的有效统一,为企业会计计量基础、社会统计,以及市场评价机制等提供了基本的计量工具,从根本上解决了企业管理实践的核心问题。

生态利润计量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是自然契约与社会契约的统一。但是其计量成本以及计量难度是导致其发展缓慢的主要因素。这需要今后更多的 学者进行探索和完善,使其能真正的协调企业与自然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下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建筑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关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首先,我想说明对两组概念的理解误区。 提到可持续发展,经营者的脑中最先展现的可能是“环保”、“责任”等等,理解为企业要以放弃一部分当前的利......

    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加强建筑业税收征管的思考 熊敏 摘要:建筑业税收征管中存在税源控管缺位、征纳秩序混乱、税收管理手段不足等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建筑企业组织形式复杂,施工环节多、生产周......

    关于呼和浩特市建筑业经济发展的思考

    关于呼和浩特市建筑业经济发展的思考摘要:1.建筑业为呼和浩特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建筑业的发展大大改善了人们的居住条件3.建筑业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承担了基础设......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考 摘要:根据江西近年红色旅游开发的实际情况,明确将红色旅游与老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的指导思想,遵循政治工程、文化工程、经济工......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可持续发展观的哲学思考 摘要: 可持续发展观是相对于旧发展观而提出的人类发展观的新思维,它具有深刻的价值内涵。马克思指出可持续发展应是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的双重和谐,......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对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郭元镇郭元初级中学沙春华 作为人类对社会漫长发展历程的一种深刻反思,作为人类对自身发展条件提出的新的展望观,“可持续发展”这一推动社会继续......

    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推动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提升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就要树立核心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和贯彻到文化产业......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浅谈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论文关键词 林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论文摘要 我国正处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的过渡时期,可持续发展作为一种新的科学发展观,已成为林业发展的核心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