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德育研究结硕果改革创新获佳绩
德育研究结硕果改革创新获佳绩
在2013年底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开展的“第五届湖北省中小学德育改革与创新征文”活动中,我校教师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积极总结德育思想和德育经验,认真撰写德育论文和德育工作案例,共向组委会提交九篇优秀的德育论文。
近日,喜讯传来,我校提交的九篇德育论文均喜获佳绩,其中,高攀老师的《坚持以人为本的德育教育》和王娟老师的《中小学生发展中的风险因素与预防途径》获得湖北省一等奖,寇书芳老师的《班主任家访艺术初探》获得省二等奖,郑长青老师的《嗅到教育的芬芳》、郑经凯老师的《多方联动形成合力齐抓共管抓好留守》、熊春明老师的《初二物理班主任班级管理》、余志成老师的《关于情感在德育中所起作用思考》、卢燕老师的《成长中有爱相伴》、吴祺老师的《文化滋养心灵德育奠定根基》获得省三等奖。
这是我校长期坚持开展德育研究和德育改革所获得的又一佳绩,我校将以湖北省“五项专题”研究与实验工作为契机,以我校省级德育课题为载体,继续深入开展德育研究和改革创新,争取再获佳绩。
第二篇:团结奋斗创佳绩,用心工作结硕果
团结奋斗创佳绩,用心工作结硕果
胶州四中2003届高三文科复习班工作总结
张建民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你们好!
我是胶州四中2003届文科复习班的班主任。在今年的高考中,全班21名学生,其中达本科录取线18人,达线人数达总人数的80%以上。为我市的教育工作做出了一点贡献。但我班考入本科的人数与其他学校的同类班级相比,人数仍然是很少的,对我市教育发展所做的贡献,也是微不足道的。这里我把一年来的工作向各位领导、老师做一下汇报,恳请指导斧正。
一、各级领导的关心帮助,是取得成绩的重要保证
过去的一年里,教体局的各级领导多次来到我校指导工作,他们的鼓励,成为我们努力工作争创一流的巨大动力。在高三复习的每一个阶段,高中教研室的领导们总是莅临我校,手把手地帮助我们。共同研究教学计划,给出适合的工作方法,介绍其他学校的先进经验、高三一年每一个阶段的目标要求、和操作要领。就连高三最后二十天的工作,都给予了具体的指导。学校领导经常深入课堂,指导我们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在他们的关心指导下,我们的工作才能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成果。
二、建立一支特别能战斗的班干部队伍
班干部是一个班级的战斗堡垒,也是学校和班主任工作思路、工作目标的贯彻者和具体的落实者。所以建立一个工作能力强、行为品德端正的班干部队伍,是一个班级取得好成绩的必要条件。开学以后,我经过认真的考查,建立了一支由四名同学组成的精干班委会。每个成员分工明确,责任到人,防止出现推诿现象。在工作中,小事由他们自己决定,大事我先听他们的想法,根据情况给以具体指导,然后放手让他们去工作。在工作中,一旦出现问题,总是先把事情揽过来,结合当时情况,再给以指导,必要时我也会从幕后走到前台,以防班委的失误,对今后的工作造成不良的影响。这样一来,同学们放手去做,班级各项工作迅速转入正轨,对于全体同学迅速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起到了
很大的作用,同时也为营造团结向上的班集体创造了条件,发展了这些同学的能力,提高了他们工作和学习的素质。
三、用心去工作,全心全意为学生的发展服务
四中2003届文科复习班学生的基础很差,全班21人中,02年高考500分以上的只有6人,520分以上的只有两人,别外还有5名艺术生。高考要取得一点成绩,我体会到这样一个道理:那就是用力可以做完一件工作,只有用心才能做得出色,这一点对于我们教师和学生都是适用的。开学之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有很多不良的习惯,如:动口不动笔、卷面潦草、教师所教的知识与方法不能记住等等。这些问题尽管存在原因多样,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学生没有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针对这种状况,我教育学生,先从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入手,弄清楚为什么学习、为谁而学习,该如何去学习。这些问题解决了,学生自然就会用心地去学:读书,他们会全力以赴;做题他们会一丝不苟;听课他们会聚精会神,在学习的各个环节,他们都会用心去做,决不会做表面文章,用心的付出自然也会有丰厚的回报,一年中他们的成绩进步很快,其中有四名2002年高考在470分以下的学生考入本科。
高考取得好成绩,学生用心去学,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教师用心地教,则是另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我班学生不多,工作量不是很大。因此,我每月和每个同学至少谈一次话,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状况,了解他们内心所想,帮助他们排解心理上的问题,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给予不同的指导。在找学生谈话之前,要用心地去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性格特征、学习中的长与短等等情况,这样在和学生谈话时,才能有的放矢,说到学生心里去,而且对学生的学生和个性发展,才能真正地起到指导作用。
学生再大也是学生,完全按我教的去做是不大可能的。例如,一些学生早晨起床总是迟到几分钟,雨雪天这种情况更明显。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早晨按要求到教室学生的时间,站在门口,无论风雨,不敢懈怠。一连一个多月,学生就养成了按时到教室的习惯,率先垂范,胜过了泛泛的批评。
在教学方面,也必须用心地去做,才能做好。虽然我教了十多年高三,但从不敢以老教师自居,更不敢凭经验上课。课前认真地读课本,结合近几年来的高考试题和高考说明,仔细钻研教材,把近十年来的高考试题,考点,熟记在心,再考虑适合我班学生的教学方法。课上细心讲解,课后耐心辅导。对于作业,我不但全批全改,还要面批面改,当面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当面给出改进的方法。这样做的针对性强了,学生的学习效率高了,教师的工作成果也会更大。当我所教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时,就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了威信,管理班级也就更有说服力,自然也就能取得较好的成绩。一年来,我们班在两操、卫生、学习成绩、学习纪律等方面,一直是级部较好的,多次受到领导的表扬和课任教师的赞扬。
四、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争取大面积丰收
在教育教学中工作中,我始终坚持公平公开的原则,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在日常工作中,在排座次、评先先进、表扬批评、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面,一视同仁。这样做,使全体同学有了一个平等的竞争机会,使那些稍差一些的同学,感受到教师的温暖,增强他们争取上进的信心;使先进的同学感到压力,丢掉优越感。形成你追我赶的竞争局面。在学习方面也是如此,不论学生学习成绩如何,一样地给予热心的辅导和帮助,一样的提问机会。这样,成绩稍差的同学得以迅速提高,成绩稍好的同学,以得更大的进步。这对于营造班内学习上的竞争、形成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五、团结协作,共同奋斗
凝聚产生力量,团结诞生希望。这是我们文科复习班全体师生的共识。对于学生,我经常提醒他们注意加强内部的团结,告诉他们这是一个班集体取得成绩的很重要的一条。几年的高三班主任工作,使我深深地懂得了一个道理:一个毕业班,即使班里有一些成绩较好的学生,如果班内学生不团结,班风不正,在未来的高考中,是决不会取得很好成绩的。因此,对于加强班内同学的团结,我非常注重。教育他们班内的团结,也是高考取胜的非智力因素之一,因为,只有班内同学关系融洽了,大家才能有更加愉快的心情,投入到学习中去,减少一些琐事,对学习情绪和学习效率的影响。从这个高度去重视同学间的团结,从制度上约束学生的行为,造就班内的团结。一年中,我班同学之间,在学习上相互帮助,生活上相互关心,日常工作是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形成了
浓浓的同学情谊。一年的好心情,使他们学习进步更快了,以良好的心态,应对高考,也会取得更好的成绩。
教师之间的团结协作,也是取得好成绩的非常重要的保证。一年来,我们六位教师,在工作思路上有共识,方法上有统一,工作上有共同的敬业精神。如,开学之初,我们确定的作业全批全改、面批面改,全体教师一年来,全部坚持下来;高三上学期集中力量突破数学、英语大科,第一次摸之后,多给文综让路,我们也这样做了;人人都是班主任,人人都做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们也坚持下来了。大家共同教一个班级,心情很愉快,工作有干劲,当然有利于取得好成绩。
六、勤于学习,不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
班主任工作,当然需要经验的积累,但不可否认,时代在发展,学生也在变。而作为班主任的我们与学生之间在年龄、思想意识等方面的差异,也在不断地拉大。班主任工作也面临着许多新的问题。班主任只有与时俱进,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提高自己,才能取得好的工作成绩。为此,我虚心向工作有成就的班主任学习,订阅了《班主任之友》等杂志,也看了一些有关学生管理方面的书籍。在管理的学生的工作中加以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各位领导、教师们,在今年的高考中,我只是做了一名教师应该做的事,自己工作中还有许多许多方面,有待提高。成绩已经属于过去,新的征程已经开始,在新的一年里,我将更加努力地工作,不断学习,勇于创新,为教育事业再做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三篇:制度建设创佳绩,人性化管理结硕果
因本人从事多年的企业品质管理,在实际管理操作中有一些心得体会,想借助这个机会与大家分享一下,让我深有体会的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界的铭言;长期以来,公司产品质量一直上不去,良品率总是在75-80%徘徊;究其原因,主要是品管制度不健全,员工品质意识不强,生产一线主管人员重产量、轻质量等原因造成的。由于品质差,损耗高、效率低下致使公司经营状况不佳。
症结何在呢?问题出在制度建设上;在我的提倡下出台对品质六项检验实施方案和机器设备维护保养规定,配套相应表单,落实责任人,并辅之于每周一次的督查评比,使产品的良品率从原来的75-80%上升到85-90%。
二、企业管理无章可循,一切由老板说了算,试图用多罚、重罚、开除等手段迫使员工驯服;其结果只能适得其反,越罚效率越低,越罚品质越差,越罚辞职的人越多。规范管理,势在必行。还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先后出台的员工行为准则、公司会议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发挥了制度管人的作用,使公司管理从无序到有序,从随意到规范,使公司生产秩序稳定,经营效益显著提高。
三、企业文化包含三个层面:一是物质文化,二是制度文化,三是精神文化。事实说明:先进的企业文化是公司兴旺发达的保障。一个办了十几年的公司,至今没有创建属于本公司的企业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个缺憾。我愿为此付出我的努力,为创建有本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做出贡献。
主要体现在“加强品质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奖罚分明在管理中灵活运用,得人心者得天下”,“对企业文化的追求与思考”,以下是具体关于我实践中一些管理心得体会:
快乐三步走:
一、加强品质管理 提高产品质量
在企业界流传着一句名言:“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充分说明产品的品质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企业不注重产品质量,那它的产品一定没有竞争力,也必然被淘汰。记得我刚到公司上班之
初,公司的产品质量一直不理想,良品率总是在75%-80%之间徘徊。由于品质差,损耗高,效率差;公司经营状态不佳,这乘了老板的一块心病。因为行业竞争激烈,不进则退,不尽快想办法提高品质,企业就面临着生存危机,怎么办?必须在短时间内把产品质量搞上去,年轻的老板把这个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这个刚刚上任的副总经理。
说实在的,初来乍到,一开始我心里也有压力,但多年的管理经验告诉我,抓产品质量,一是从制度建设入手,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品质控管程序;二是把这些控管程序贯彻落实到每一个工序,每一个岗位,并与绩效挂钩。通过调查摸底,基本弄清了公司产品质量徘徊不前的原因主要是品质管理制度不健全,有些制度操作性差,有的制度有名无实,形同虚设,而且品质管理执行力度不佳。这种状况也是企业普遍存在的老毛病,病症找到了,接下来就是对症下药了。
首先,我从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入手,根据产品制造流程顺序制定了品质六项检验实施方案。即:首检、自检、互检、巡检。终检。所谓的首检——就是从原料到半成品的第一道工序必须实行首件检验。首件检验必须经当班主管及品质管理人员签字确认后方能进行批量生产;自检——即产品批量生产后操作工对照首检样品自主实施的检验;互检——即下道工序在接受上道工序半成品对实施的检验,不合格品退回上道工序;抽检——即车间班组主管和技术人员对本工序产品制造过程终实施抽检,是对本部门产品制造的管理和监督;巡检——即公司品管部派出的品管人员对制程中产品实施的巡回检验;终检——即对制成品实施的最终检验。
通过一段时间的贯彻、辅导和时间,并辅之于每周一次的督查评比;六次检验实施方案和机器设备维护保养规定终于产生了作用,产品的质量不断上升,良品率从原来的75-80%提高到85-90%。为了巩固已经取得的成果,下一步,我们除了继续宣贯所有出台的品质管理制度外,拟在公司生产系统终开展“品管圈”、“品管月”等活动,相信通过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取得产品质量新的突破。
二、奖罚手段在管理中的运用
为了改变罚多奖小,乌烟瘴气的局面,从九月份开始,作为新上任副总经理的我,首先从制度入手,先后出台员工行为准则、公司会议制度、员工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各项厂规厂纪。把这些成文的厂规厂纪公告、张贴、组装成册发放到各班组、部门。首先组织各级主管人员学习,提高主管人员以制度管人的管理理念,随之把这些规章制度宣贯到员工中去。辅之以人性化管理。关心员工痛痒,除了关注他们的工作外,还要关心他们的衣食住行,包括情感情绪的变化,给员工以人文关怀。事实证明,奖励比处罚好,激励比负激励好,制度管人的美丽、人性化管理的效果逐步显现。
三、对企业文化的追求和思考
我是在边理解企业文化边实践的过程中逐步理解企业文化的。我特别崇倡人性化管理模式,特别注重营造企业良好的人文环境,也特别在意老板的人格魅力;我还特别关注员工的心态和情绪变化,想象着被先进企业文化沐浴着的员工,在激励机制的作用下,每天都怀着愉悦舒畅的心情,生产出一批批品质优良的产品;他们在为企业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同时也在实现着自我追求的理想和体现自我的价值。我一直在追求这种意境,就是尽可能快地缩短这个距离。但愿我的追求和理想能早日实现。希望世界上所有的公司企业都注重企业文化的创建,并能拥有本公司特色的企业文化。
第四篇:德州二中创新教育结硕果
德州二中创新教育结硕果
——我校代表队参加中国青少年创意大赛活动总结
通用技术备课组 李建军高学礼刘明河
春暖花开的季节,我校再传捷报——4月18日,我校首次组队参加在历城二中举行的第四届尚德电力杯全国青少年创意大赛山东赛区选拔赛,就获得了全省第六名的好成绩!这是与领导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与师生的紧密配合、积极备战分不开的!同时还要感谢学生家长和班主任的大力支持!下面是对整个活动包括准备过程的回顾:
春节刚过,正月初七中午,史校长把参加创意大赛山东赛区选拔赛的通知交给我们,鼓励我们通用技术备课组的老师积极组织准备,给学生一个锻炼实践技能和展示创新意识的机会。我们几个老师经过认真研究,正月十三就定下了详细的参赛准备计划。
(一)大力宣传,普及教育
学期一开始,我们就根据参赛通知精神,结合学校的科技节活动,印发了一个关于大赛的宣传材料和活动组织方案,利用第一节通用技术课的时间对全体学生进行宣传鼓动,然后组织报名。
一周后,报名学生近300人,我们从中国创意网上下载了笔试试题,对这些报名的学生进行测试。考虑到其中的创新方案设计和商标设计不可能在几个小时内就想出好的方案,同时为了更好地普及知识产权保护知识,议定采用开卷形式,用一周的时间让学生准备,并鼓励学生多想几个方案。
第三周,回收有效试卷150份左右,结合学校科技节活动,与政教处崔主任协商,在选送全国创意大赛组委会的100份优秀试卷中,评选出“创新方案设计”和“创意商标设计”两项科技活动的一二三等奖。为了公平慎重地评选,“创新方案设计”由刘明河老师主评,“创意商标设计”由高学礼老师主评,采取闭卷形式,利用周五、周六、周日、周一四天时间评出结果,报送政教处并及时张榜公布。
(二)严格选拔,积极准备
开学的前三周,在准备学生的笔试和普及教育的同时,李建军老师多次和历城二中高月峰老师、北京大赛组委会宋涛主任联系,了解参赛的注意事项,并购买了12套光能水陆小车(零件)和两个模拟灯,也多次去装饰材料市场和堤岭大市场寻找材料,采购了部分做赛车轨道的材料,还不断上网搜集关于参赛的信息和技术资料,为下一步选拔和赛前集训做好了准备。
第四周,我们组织在“创新方案设计”和“创意商标设计”两项科技活动中获得一二等奖的同学,在自愿报名的情况下,进一步选拔参加省里创意大赛的代表队成员。选拔分两步进行,首先让自愿报名的32名同学根据赛车轨道的技术资料,自行设计便于拆卸组装的轨道模型,考察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然后在3月29日进行了光能水陆小车的组装比赛,进一步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现场竞技素质。最后根据两项成绩选出了12名参赛队员(含候补队员2名)。
(三)精心准备,团结奋战
4月2日到4日,高学礼老师参加了在历城二中举行的赛前培训,从济南带回来了很重要的信息——要取得理想的成绩,学生需要对光能水陆小车进行个性化的改造,而不是仅限于现场组装。这样赛前准备的重点就由制作便于拆卸组装的轨道转移成对小车的个性化技术改造。
4月6日,清明节假期一结束,我们就立刻召集12名队员开会,由高学礼老师详细介绍了参赛的规则及过程安排,布置了赛前的准备工作,让每个同学尽快拿出小车的改造方案。并商定由刘明河老师主攻技术指导,高学礼老师负责联系学生住宿及交通,李建军老师负责继续采购必要的工具和材料。
我们三位老师一起按照要求制作成了赛车轨道,学生们的小车改造大都有了第一个方案后,4月11日(周日)下午,我们进行了初次测试,结果并不理想,跑偏、阻力大等各种各样的问题都出来了,也看出了同学之间的差距,快的同学跑了4.2秒,慢的7秒8秒,有的还跑不动。我们让同学们互相借鉴,找出自己的不足,再次改造,争取把时间缩短4秒以内。学生们也没有灰心,都想尽方法进行改进。
4月12日,进入了赛前准备的最后一周,刘明河老师决定亲手改造一个小车,看看影响小车速度的因素有哪些,经过一整天的不断改进和测试,终于有了切身的体会,改造的小车测试成绩也超过了任何一名学生,学生课外活动来看了以后,都由衷地佩服刘老师——“不愧是老师,水平就是高!”
4月13日,学生的设计方案都自觉地向刘老师的方案靠拢。为了提高整体的速度,我们议定从此每个课外活动一直到晚自习结束,我们三位老师轮流值班,统一提供场地、提供工具,让全体学生尽快定型设计方案,反复练习加工小车,反复测试,直至技艺娴熟。为此,李建军老师又从装饰材料大市场采购了高密度的泡沫塑料,从五金土产门市部采购了加工工具,从城隍庙小商品市场采购了热熔胶枪和胶棒,及时补充各种耗材,保证了学生的制作不受影响;学生也自掏腰包从四驱车专卖店买来迷你轴承和导向轮,尽量各种阻力和跑偏的影响。
4月14日,个人小车测速问题基本解决了,但是集体训练时又出现了问题,同学之间配合不好,接力时出现碰撞,甚至把小车的导向轮都撞掉了,对模拟灯的使用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商定每天课外活动练习整体配合,晚自习练习加工车体。连续三个晚上,尽管有别的老师在值班,刘明河老师都过来对学生的制作进行悉心指导,现场制作示范,传授加工技巧,并且要求每个学生定出外形,定出加工尺寸,方便快速加工;每当学生们来到实验室,高学礼老师都把学生们召集起来开会,总结前面练习的经验,提出下一步的要求。
为了给学生找到一个包车,减少学生参赛时中途转车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高学礼老师跑车站、打电话,都没有联系到理想的车辆,4月14日,我们找到高爱春主任,把参赛的准备情况作了汇报,学校联系了一个有随队司机的包车,为了保证万无一失,高学礼老师又多次和包车司机联系行车线路和出行时间,妥善解决了学生出行问题。
4月17日,临行前的上午,我们三人聚在一起,认真检查了学生的工具用品是否带齐,韩峰同学的家长还免费为我们喷绘了代表队的队牌。为了加工车体方便,我们又买来几把木锉,把同学们共用的工具和材料整理到一个工具箱里,并贴上一个装箱单以便清点,同学们也同样写出了清单贴在自己的工具盒里或装在包里。11点,趁着天气晴好,我们把学生拉到室外进行了最后一次演练,成绩比较理想,从当初溃不成军的五分多钟大大缩减到一分十几秒,学生们也信心十足了。
(四)赛场实战,奋勇争先
4月17日下午,我校代表队一行师生12人,乘车赴历城二中参赛。一路上高老师刘老师都在反复嘱咐学生出行要注意的安全事项。下午五点半,顺利到达预定的住宿地,没有顾得上休息,一行人又立刻驱车前往历城二中熟悉比赛环境。晚饭后,高老师再次召集全体队员开会,强调了一系列安全注意事项,为了确保安全,晚九点左右,高、刘二位老师又挨个到学生住宿的房间查看,督促学生晚上十点务必休息!史校长和高主任对我校代表队的此行也非常牵挂,先后来电询问情况,这让我们很是感动,同时也感到责任重大!
4月18日上午八点,在简短的开幕式后,小车的创意制作比赛在历城二中高中部餐厅二楼举行,同学们精心设计,沉着操作,一件件高质量的改装小车作品在同学们的手中诞生。刘明河老师跑前跑后为每一个同学进行耐心细致的指导。王凯旋同学的父亲恰巧在济南出差,特地赶来为我们助阵,也跟着忙前忙后,并亲自为我们买来测试用的台灯和矿泉水,在此表示感谢!下午一点半,紧张的竞速比赛在历城二中的体育场进行。在了解了比赛场地的详细情况后,利用比赛前的一点空闲时间,我们又组织学生在场地外进行了几次模拟演练,并反复给学生强调比赛规则,特别是击掌接力、小车起跑时要触到赛道后挡板、小车在水中一定要到终点等注意事项。
比赛开始了,10名同学快速反应,稳定发挥,以娴熟的技能和流畅的配合完成了比赛,用时1分11秒87,位居第二,但是由于一名同学出现了一次不该发生的违规,被裁判判罚10秒,因而总成绩由第二降到第六,与一等奖失之交臂。尽管如此,我们仍很高兴,因为我们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实力,欠缺的只是经验。并且在整个参赛过程中,我们的队员也学到了知识,锻炼了能力,提升了境界,增强了团队意识——我们收获了很多!
(„)再接再厉,力争上游
由于初次参加此类比赛,我们的比赛经验尚不够丰富,我们会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在以后的工作和比赛中争取更大的成绩!
附:尚德电力杯第四届全国创意大赛德州二中代表队名单: 领队:高学礼
指导教师:刘明河 队员:刘东旭(18班)、刘庆(18班)、杨宏捷(22班)、韩峰(18班)、段志冉(18班)、孟涵(21班)、王凯旋(22班)、高亚男(23班)、刘骁然(8班)、王中茂(7班)
第五篇:坚持不懈 创新特色 普法教育结硕果
坚持不懈 创新特色 普法教育结硕果 ———淮安市楚州区“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纪实 这里有着2100多年的人文历史,这里是连江结湖、大运河与淮水交汇的运河之都;这里,有着“九省通衢”、“壮丽东南第一洲”的美誉;这里,“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古有韩信、吴承恩、关天培,今有开国总理周恩来,这就是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楚州。
今天,这里的120万人民在续写着骄傲与光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事业与时俱进,跨越发展,再创辉煌。“五五”普法教育、依法治区工作始终是楚州区委、区政府全力开展的基础性工作。始终将“五五”普法教育和依法治区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方略,从组织领导、宣传形式、教育手段、制约措施等方面全方位、立体化、多层面地加大力度,谱写了楚州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的新篇章。
领导人讲话:开展“五五”普法教育,是依法治区基础工程,通过普法教育,使广大公民不同程度的学习、掌握包括宪法在内的基本法律常识,增加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护法,自觉履行法律义务,促进各级行政机关依法治理、依法行政,创建和谐楚州、法制楚州、平安楚州。
“五五”普法之初,首先成立了以区委书记赵洪权担任组长的全区法制宣传教育协调指导小组,使“五五”普法工作成为“一把手”工程,领导小组坚持每年召开两次以上会议,讨论、研究、部署总结普法、依法治区工作。区人大、区政协每年例会审议“五五”普法、加大督促检查力度。
领导讲话:
区委、区政府始终把“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树立总理故乡形象的“形象工程”来抓。在认
识上我们把“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提高到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的高度,在位置上,党政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一把手抓一班人,完善制度、健全机制。
在工作开展上,我们把这项工作列入党委政府的综合目标管理之中,考核验收,从而确保“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的顺利开展。
区委、区人大、区政府多次召开常务会议和区长办公会议,分别制定下发“五五”普法的决定、决议、方案、通知等区级文件。组织17名司法干部组成普法讲师团为各级干部和群众讲课 场次;为全区各中心学校聘请法制副校长和法制辅导员,定期为中小学生上法制课,抓好在校生的普法教育。做到条块结合,齐抓共管,使全区“五五”普法工作的聚集点得到统一,形成了统一部署、分别实施、互相配合、互相促进的新局面。
送法下乡,送法下基层、进社区是法律和人民群众结合的好形式。这几年,楚州把送法下乡、送法进社区作为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的延伸,这项活动共举行32次,为群众赠送法律书籍万余册,为社区、居民小区放映法制宣传专题电影216场,在市区中心广场、市民广场等大型广场开展法律咨询活动18次,散发宣传资料万余份,接受法律咨询二万余人次,为农民工维权人次。营造了浓烈的“五五”普法工作氛围。
我们还运用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多媒体宣传法制,特别是绘制一组普法教育的漫画展板到各乡镇、中小学巡展,这组展板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活泼生动、广受欢迎,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
领导干部是“五五”普法的重点,在各级领导干部中普及法律知识,增强法律素质是楚州区常抓不懈的工作之一,区委区政府多次邀请有关专家、教授来楚州为区四套班子和科级以上干部举办法制讲座,五年来共举办讲座场次,举办各类普法骨干培训班32期,5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发放“五五”普法学习读本2000余册。
为了增强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依法行政、诚实守信,楚州区“五五”普法期间,通过集体学习,举办培训班、普
法考试、观摩庭审等形式,加大对公务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的普法力度,区人大多次组织干部普法考试,对人大任命干部进行任前法律考试,为检验干部的学法成果,我们每年组织两次的学法测试,全区国家公务员、企事业管理人员都参加了测试,合格率达100%,测试成绩纳入干部教育培训积分,保证了领导干部普法工作的开展,使全区各级领导干部的法律素质、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全区行政机关积极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建立行政执法责任制、行政管理公示制、行政评议考核制、行政损害赔偿制等四项制度,政务公开栏城乡随处可见,透明化和程序化的行政执法博得全区人民的交口称赞。
我们始终把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放在突出位置,常抓不懈,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五五”普法活动。配合政法委为全区各中小学校配备了法制副校长或辅导员,配备率达百分之百。与区委政法委、区教育局等10个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工作的意见》,会同区教育局于每年三月份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法制教育宣传月”活动,六月和九月最后一周各开展了一次“法制教育宣传周”活动,把学法宣传、自我教育、守法护法、手达手帮教四个系列贯穿于活动之中。组织师生重点学习《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利用橱窗、黑板报、学校广播站、法制教育专场电影以及校园网等多渠道开展法制宣传活动,通过阅读、征文、演讲、讨论、学法竞赛、小品演出、模拟法庭等激发学生的学法热情。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个人、南闸民间艺人潘恒球,义务为各中小学校学生讲授法制课,为各中小学校义务讲法制课460余场次,足迹遍及10余个县市区。
“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我们以全区的行政村为基础,以农村基层干部、群众为主体,扩大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农村法制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创建活动,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
文明协调发展。至今已创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16个,市级92个,区级61个。
淮城镇闸北村广泛开展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活动,村民的事情村民定、村民的事情村民管,民主决策机制逐步健全,村民代表会议作用越来越大,将普法教育依法治理工作与解决农村热点、难点问题相结合,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五年来,全村未发生一起违法违纪案件,被评为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司法局长:
“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开展以来,我们把“五五”普法同全区“三个文明”建设相结合,同党政中心工作相结合,同律师、公证、人民调解、法律援助、基层法律服务、“148”法律服务等司法行政职能找作相结合,发挥“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在全区“三个文明”建设中的作用,发挥法制宣传工作的教育、引导、规范的功能。5年来,全区所有乡镇均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依法治乡镇达100%依法治村面达100%,有100%的行政、企事业单位、私营企业开展了依法治理工作,涌现出一批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典型,为未来工作的开展探索了一系列成功经验,为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探索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五五”普法、依法治区工作的成功开展,为楚州区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取得了丰硕成果。2009年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1亿元,财政收入15.75亿元,城镇居民人均支配收入1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570元。“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经济的发展需要法律来护航,社会的繁荣和稳定需要法治来保证,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作,他时刻昭示着法律工作者,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