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

时间:2019-05-12 19:01: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

区域开放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内便于吸纳整合先进生产要素,统一封闭的国内市场,疏理扭曲的区域关系;对外利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接轨埠外市场,更大限度参与国际协作和分工。得益于口岸的开通,##进入了经济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进出口总值、口岸货运量、边贸企业上缴税金分别以30.5%、60.1%和31.1%的速度递增,口岸型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蓬勃发展。但跳出##看##,我们开放的步子还不够快,对整体经济的牵动力还不够足。在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广东省在发展中不断审视自我,变对外开放为双向开放,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外贸依存度多年保持在100%以上,去年更是达到138.3%,远高于全国43.9%的水平,外贸出口总值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我们的邻居##市,通过实施大经贸战略,口岸过货量连续两年纯增1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连续4年占全省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开放是无止境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面对南方以及周边城市在对外开放中龙腾虎跃的竞争态势,我们如果仍然固步自封,畏首畏尾,靠自身的原始积累走常规化发展的路子,只会固守田园,停顿不前,甚至丧失优势,江河日下。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线来聚焦对外开放,在新的坐标上寻求加快开放的崭新定位,当前就是要从制约和影响开放步伐的根本症结出发,努力做到“四调”。

一是调新开放的意识。对外开放首先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意识,辩证思维,敢破敢立,不断地让外界认识##,了解##。对于市场经济,有人说是知识经济、“眼球经济”,有人说是诚信经济,这些特征勿庸置疑,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经济体之间的互相渗透、深度融合和加速流动。这方面,浙江嘉兴人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他们勇除狭隘短视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资源观,大做“无中生有”的文章,发展“两头在外”产业,“无木成为木业大县,无布成为服装之乡,无皮成为皮革之都”,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被经济界称为“零资源经济”现象。再简而言之,我们的松茸48小时到了东京,##的新大米12天后就摆上了杭州人的餐桌,这些都是更新开放观念产生的直接成效。可见,开放要解决好认识问题,不要被“塞北江南”拦住了视线,被“盆地意识”锁住了步伐,而是要敢于破除狭隘的地域、部门观念和急功近利、无所作为思想,克服“旧、满、难、懒”弊端的束缚,增强以全局长远利益为重、多边合作、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矢志不移地挖潜力、寻商机、促发展,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开放”热潮。

二要调畅开放的载体。就是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着力点,加快促进经济市场化。有权威学者说,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的概念就消失了。这其实正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域内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市场拿出来与国内外商家共同竞争和发展。市场建设是一篇利内促外的大文章,利于扩大经济内在容量,衍生潜在的巨大商机,吸引和容纳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汇聚,一语概之,就是“有场才会有市”。福建省福清市早在3年前就提出了“找市长不如找市场”的口号,广泛开展“市场建设年”活动,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大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市场,形成以场旺市的商贸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

第二篇: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

区域开放程度,是衡量经济发展层次和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内便于吸纳整合先进生产要素,统一封闭的国内市场,疏理扭曲的区域关系;对外利于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接轨埠外市场,更大限度参与国际协作和分工。得益于口岸的开通,##进入了经济加快发展的新时期,进出口总值、口岸货运量、边贸企业上缴税金分别以30.5%、60.1%和31.1%的速度递增,口岸型经济取得了有目共睹的蓬勃发展。但跳出##看##,我们开放的步子还不够快,对整体经济的牵动力还不够足。在开放中先行一步的广东省在发展中不断审视自我,变对外开放为双向开放,加快构筑开放型经济体系,外贸依存度多年保持在100%以上,去年更是达到138.3%,远高于全国43.9%的水平,外贸出口总值连续16年位居全国第一。我们的邻居##市,通过实施大经贸战略,口岸过货量连续两年纯增100万吨,进出口贸易额连续4年占全省外贸总额的三分之一以上。开放是无止境的,其大无外,其小无内。面对南方以及周边城市在对外开放中龙腾虎跃的竞争态势,我们如果仍然固步自封,畏首畏尾,靠自身的原始积累走常规化发展的路子,只会固守田园,停顿不前,甚至丧失优势,江河日下。现实要求我们,必须以新的视线来聚焦对外开放,在新的坐标上寻求加快开放的崭新定位,当前就是要从制约和影响开放步伐的根本症结出发,努力做到“四调”。

一是调新开放的意识。对外开放首先要有一个现代化的意识,辩证思维,敢破敢立,不断地让外界认识##,了解##。对于市场经济,有人说是知识经济、“眼球经济”,有人说是诚信经济,这些特征勿庸置疑,还有一个特征就是经济体之间的互相渗透、深度融合和加速流动。这方面,浙江嘉兴人为我们提供了典范,他们勇除狭隘短视的“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资源观,大做“无中生有”的文章,发展“两头在外”产业,“无木成为木业大县,无布成为服装之乡,无皮成为皮革之都”,创造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奇迹,被经济界称为“零资源经济”现象。再简而言之,我们的松茸48小时到了东京,##的新大米12天后就摆上了杭州人的餐桌,这些都是更新开放观念产生的直接成效。可见,开放要解决好认识问题,不要被“塞北江南”拦住了视线,被“盆地意识”锁住了步伐,而是要敢于破除狭隘的地域、部门观念和急功近利、无所作为思想,克服“旧、满、难、懒”弊端的束缚,增强以全局长远利益为重、多边合作、求真务实的意识和精神,矢志不移地挖潜力、寻商机、促发展,迅速掀起新一轮“大开放”热潮。

二要调畅开放的载体。就是要以发展现代物流业的着力点,加快促进经济市场化。有权威学者说,加入WTO之后,国内市场的概念就消失了。这其实正从一个侧面说明,我们的域内市场已经成为世界市场体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需要我们把自己的市场拿出来与国内外商家共同竞争和发展。市场建设是一篇利内促外的大文章,利于扩大经济内在容量,衍生潜在的巨大商机,吸引和容纳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加速汇聚,一语概之,就是“有场才会有市”。福建省福清市早在3年前就提出了“找市长不如找市潮的口号,广泛开展“市场建设年”活动,累计投资数十亿元大建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专业化市场,形成以场旺市的商贸经济发展模式,带动了区域经济的蓬勃发展,去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00亿元,财政收入超过8亿元。温州在经济总量迅速膨胀的基础上,仍不惜重金加快建设“国际性轻工城”,就是为了给自己的特色簇群经济寻找新的增长爆发点,承接全球产业加快转移的趋势,打造优势产业物流中心,紧密接轨国际市常绥芬河市创建国境商都,首当其冲靠的是“大市场战略”,##市场一柱擎天,商贸经济全盘皆活,流通业对财政贡献率占到90%以上。比看下来,我们的市场建设则正成了“木桶效应”的生动教材:成千上万的俄罗斯旅游者成了匆匆过客,人员、资金奔突外溢,少场寡市,商机凋零。我们算笔帐,如果按##年接待境内外游客10万人次、人均携币并消费5000元人民币计算,则可实现销售额5亿元,这个数字是相当可观的,其意义和价值也远不是区区5亿元的问题,甚至可以“举起一颗子,下活一盘棋”。为此,我们就是要认清和发挥好后发优势,加快培育壮大境内市场,突出抓好##商厦、##购物中心等商贸载体,稳中求快,促其尽快成龙配套;扩展农副产品、建材、服装等出口市场规模,积极辟建对俄商品专营区,建立健全专业协作、区域联合、内外呼应的市场体系,真正做到“内商外商一起留,大钱小钱一齐挣”。

三是调活开放的动力。当前,加快发展来得最快的是招商引资,效果最好的也是招商引资,潜力最大的还是招商引资。只要抓好、用足招商引资,我们的开放就有了源源不断的生机和动力。郑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加快外资引进和产业聚集,飞利浦公司、杜邦公司和海尔集团、安彩集团等大批世界和国内500强企业纷纷入区投资,其中仅外资创办的世界最大的玻壳生产基地—“安飞彩玻”一个项目的投资总额即达26.8亿元人民币,竣工后年可实现利税7亿元,将使全区财政收入增长3.4倍,创河南省历年来引资之最。试想,如果我们招来了一个利税超亿元的企业在##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培育和迸发出经济、社会效益兼具的带动、辐射效应,就相当于我们再造了一个或更多个##。招商引资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全方位拓展领域,又要建设良好的载体,正确处理好“引进来”与“走出去”的关系。现实告诉我们,在加入WTO的新形势下,在最大程度地发挥大型骨干企业的带动作用之外,工业、农业、商贸、旅游、城市建设等领域和行业,都是我县招商引资的广阔领域。既要发挥园区、优势产业等特定载体在招商中的优势,又要加强项目库建设,推出一批能够迅速与域外对接、产生效益的重要载体,并鼓励和引导优势产业走出去,到海外直接办企业,缩短走向国际市场的进程。在引进来的过程中,走出以往的盲目性,从区位、产业走向、对接效果等出发,有的放矢,提高招商引资的质量和效率。尤其要下大气力争取利用外资,实现招商引资质的不断飞跃。

四是调优开放的环境。营造环境优势是我们多年来一直在讲的一个老话题,但扪心自问,##的小环境是否让外商满意,让

自己满意?答案不置可否。正所谓,环境建设永无止境。尤其在投资主体多元化、规模扩大化的态势下,各个地方吸引外商的机会和可能性都增大了,投资目的地的选择性和替代性都增强了,软硬环境建设已经成为区域间的竞争焦点。广东汕头按照“诚信为本,操守为重,树立形象”的原则,大力气、大动作打造信用体系,去年以来,有116个外商投资项目增资扩产,投资总额达3.73亿元;信用回归使原来的失信重灾区谷饶镇迁往东莞、义乌的8家大型企业相继回流,半年间工业产值、工商税收同比增长近半。可见,环境缺失不可怕,信用乏力不足惧,关键在于重整旗鼓,从头再来,彻头彻尾地重塑##环境优势。在经济高增长地区大力倡导“信用经济”之时,倘若我们仍然执迷不悟,还在为“开门纳客,关门打狗”的外在评价而自断生路、自毁前程,再做败坏政风民风、丢掉市场和吓跑投资者的傻事,经济发展也只能成为一句自欺其人的空话!我想,环境建设不仅利害攸关,也是当务之急,要把##的环境当作自己的眼睛来关心和爱护,人人奋争,倾注全力。在硬环境上,首先要坚定不移地辟建“大通道”,以全县之力加速推进铁路建设,确保一期工程如期竣工营运,建成铁路口岸,为活贸兴业创建便利通道;还要按照“有钱办大事,没事也办事”的原则,多渠道、多方式筹措城建资金,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地做大、做美城市,改善人居环境。软环境上,要着眼于转变政府职能,营造“洼地效应”,努力创建优惠透明的政策环境、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规范严明的法制环境和文明高效的服务环境,确保基础好、成本低、效率高、回报快。总之,要不遗余力,大干快上,力争使环境建设成为##开放中的第一亮点和增长点,尽可能地“引资、拄心、留人”,实现经济发展的内外融合和良性循环。

第三篇:推进市域农业外向化发展的思考

发展外向化农业是沿边地区农业发展趋势,是迅速提升农业和农村经济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是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必由之路,也是“兴边富民、提前翻番奔小康”的希望所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沿边县(市)同全国一样面临着在国际市场重新定位的问题。我省具有农业优势,又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应对入世挑战,就应以这些优势为依托,大力发展外向型优势农业。

(一)按照比较效益的原则,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建立具有地方特色的外向化农产品生产基地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成为世贸组织成员,农业的竞争实质上就是优势产业和优势产品的竞争。沿边各县(市)必须瞄准市场需求,从资源、区位等优势出发,抓紧培育一个或几个品质优、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的优势主导产业,重点建设一批有规模的专业化农产品基地。要因地因时制宜,用最好的资源发展最具优势的产业。沿边县(市)开发晚、污染少、生态环境好,发展绿色食品的条件得天独厚,要把发展无公害绿色食品的生产和加工作为重中之重,培育全省最具特色、最有规模的优势产品;沿边县(市)多草原、饲料来源广,适宜发展畜牧业,要把畜牧业作为新经济增长点,突出抓好传统品种改良和新品种引进,开发“盘踞半壁江山”的优势产业;沿边县(市)多地处寒带,森林覆盖率高、山区半山区面积大,林产品、山产品种类繁多,要充分挖掘珍稀野生动植物及药材养殖和加工潜力,构建独具冷凉特色的优势经济格局;沿边县(市)与俄罗斯接壤,全省有3045公里左右的边境线和20多个边境口岸,要加快发展俄罗斯市场需求旺盛的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扩张出口创汇的优势群体,特别是要根据俄方市场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调整和扩展具有竞争优势的蔬菜、水果、食用菌、药材、畜禽、绿色大米等劳动密集型农产品出口生产基地,从而优化区域布局,形成各具特色的外向型优势农业产业带和产业区。

(二)找准优势互补和共同利益的结合点,广泛开展中俄农业合作,提升外向化农业竞争力

##省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同属于黑龙江流域地区,该地区开发条件得天独厚,不仅国家关系友好,经济要素互补,并且是东北亚区域中自然资源最丰富、潜力最大、后劲最强的地区。2001年11月10日,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俄罗斯未来几年也将加入世贸。入世后,两国都面临着一个在国际市场上重新定位的问题。把我省与远东地区放到世界经济的大背景中考察,加速、加强我省与远东农业合作,不仅有利于振兴两国经济,也有利于促进东北亚,乃至亚太经济的崛起。中俄双方在农业、牧业、林业、生物医药等领域有很大的互补性。比如农业,俄远东地区不仅有丰富的可垦土地资源,而且有巨大的粮食、果菜、食品的市场需求,每年谷物缺口80万吨以上、饲料缺口300万吨以上,蔬菜、水果、肉产品缺口均在40万吨左右。而我方则有发展种植业的技术、经验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并且有大量的商品粮需要寻找销路,完全可以成为俄罗斯的“米袋子”、“菜篮子”、“果园子”。这就要求沿边县(市)要适应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潮流,通过区域合作逐步融入经济一体化和区域化大趋势中。加大对优良种苗、珍稀品种和农业生产加工技术设备的引进力度,建立跨地区、有特色的优良种苗培育中心。大力鼓励外商带项目、资金、技术、市场投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兴办农产品仓储、运输和贸易等龙头企业,借助外力改造传统农业,提高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认真贯彻“走出去”发展战略,积极参与俄罗斯经济结构调整,组织和引导农民、民营企业家开展种植业、林业采伐合作,开发绿色食品、自然药品,实现集约经营,并有计划、有组织地输出良种、技术、设备和劳务,全方位增强区域农业产业的国际比较优势。

(三)兴建产地市场,开辟境外市场,全力构筑辐射性强、开放度高的外向化农业市场体系

##省的邻国俄罗斯消费品市场进口商品占60%,大都是轻工产品、生活日用品和各种副食品,这种互补性经济格局短期内不会根本改变,其对接最直接、最便捷的方式就是边境贸易。沿边县(市)必须紧紧抓住同俄罗斯经济互补性强这一关键,及时获取国际市场特别是俄远东市场发展变化的最新信息,建立上下贯通的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构建外联市场、内结农户的区域性营销体系,带动农村经济结构整体升级。要转变观念,引导农民走进市场和适应市场,搞好服务,用更多的精力抓流通,使农产品产得出、卖得出、卖得好价钱,实现增产增收。抓好现有市场配套完善,加强粮、果、菜、食用菌、畜牧等产地批发市场建设,并向跨区域、远辐射、大规模、高档次方向发展。大力开拓国际市场,不断扩大对俄出口商品种类,加快市场多元化的步伐,在巩固俄罗斯远东市场的同时,迅速向西伯利亚及俄罗斯腹地推进。积极组织参加各种农产品展销订货会、贸易洽谈会,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把当地农产品更多地推向区内外、国内外市场。搞好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参照国际惯例和准则,完善检测手段,实现与国际接轨。深化农产品流通体制改革,形成开放、统一、竞争、有序的农产品市场体系,建立公开、公平、公正、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绿色通道,搞活农产品流通。要发展大生产、大流通,通过市场来推动规模经济发展,通过扩大规模适应市场。在品种质量、贮藏加工、包装运输、营销策略上狠下功夫,使沿边口岸县(市)蔬菜、水果等比较优势尽快转化为竞争优势。要十分重视发挥农民经纪人的作用,发挥各种各样的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的作用,为他们创造、提供好的外部环境和发展空间,从而提高农业市场化水平。

(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育强育大龙头企业,延伸外向化产业链条

当前,国际农产品的竞争,实际上是大型的、跨国的农产品加工与销售企业之间的竞争,只有组建强有力的龙头企业,才能与国际强手相抗衡。而沿边地区的经济要向深层次、广领域发展,更不能仅仅满足于做内地商品的“中转商”,要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加快构造进出口产品生产的加工体系,为沿边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我省沿边县(市)多数是农业县(市),工业基础薄弱,要实现农业产业的优化、升级,就要把农村第二产业调整的重点放在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农产品加工业上,向精深加工延伸,向名牌产品拓展。要把创龙头、育龙头、护龙头作为重中之重,遵循市场经济规律,以体制创新、经营机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广泛吸纳民间闲散资金和国外资金,引进先进技术、先进人才,扶强扶壮龙头企业,大力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的提升,增强农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把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与国内外大市场连接起来,扩大农户经营外部规模,与本地农业的主导产业相衔接,重点开发高技术、高起点、高附加值、高效益的果蔬、肉制品、山产品、食品等保鲜、精深加工系列,实现农产品的升级换代。大力开发出口创汇新品种,提高深加工产品出口的比重,扶持和鼓励组建农业企业集团,赋予优惠政策和进出口经营权,实行“农工贸”一体化经营,建立生产、加工、出口一体化的利益共同体,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促进农业的产业化和现代化。要把农产品加工作为乡镇企业结构调整的重点,走工业依托农业、反哺农业的新型乡镇企业之路,创出一批优势农产品,带动沿边口岸县(市)农业的发展。

(五)优先安排资金,用足用活政策,为发展外向化农业提供支持保护

外向化农业必须在适度有效的经济保护下,才能得以快速推进。要实行资金、政策、产业倾斜,要出台必要的资金扶持、税费减免、信贷投入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全力支持外向型优势农业发展。一是资金向基本定位的优势项目倾斜。鼓励社会、集体、农户投入和招商引资;各级政府尽量集中财力,扶持优势经济重点项目建设;金融部门的农业贷款,也应重点投向优势项目,特别要努力保证对优势“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供应。积极争取上级的支持,加大对水利和生态环境的投入,重点发展以棚室、日光节能温室、微灌为主要内容的设施农业,做好小流域治理、造林绿化、退耕还林工作,提高农业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建立优良品种、技术、设备引进推广基金,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和推广。二是实行政策保护。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要求,按照WTO运行规则,结合沿边县(市)实际,制定出台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激励政策,营造县域经济发展新优势。充分运用WTO“绿箱”政策,增强政府对农(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业的投入。WTO农业协议免除削减的国内支持措施共12项,对应分析,我国尚有6项是空白,其它的支持量也还有限。调整和加大“黄箱”政策支持。入世谈判确定“黄箱”补贴不高于农产品总产值的8.5%,目前我们的补贴还不到农产品总产值的2%,而且原有的补贴还可以调整。建立农业保险体制。加大争取国家给予的政策性支持和补贴,帮助农民化解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三是加强法制保护。建立健全农业法律法规,走“依法治农、依法护农”的道路,依法保障农业的基础地位,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保护农业的安全。特别是要加强优势主导产业的规模化、规范化和标准化生产,加强加工、运销环节的支持力度,有力地保障外向化农业的快迅发展。

第四篇: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镇域经济的发展与思考

(经济社会发展办狄占泰)

镇域经济作为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力量,它是一个区域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水平直接影响和决定着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速度,特别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缩小与先进发达地区的差距,努力实现人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加快镇域经济发展步伐,提升镇域经济总体实力是关键。就城关镇而言,如果从这几年来的发展变化看,经济社会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和发展,但从长远和全局看,与先进发达地区相比,目前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仍然与之相距甚远,要想实现与先进发达地区同步甚至超越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

近几年来,城关镇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确立的“3341”项目工程和市委、市政府确定的“1234”发展战略,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聚精会神搞经济,一心一意谋发展”的理念,以群众增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为目标,结合实际,积极探索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抓基础、强后劲,调结构、促增收,使镇域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同时,努力打造新型文明城镇,有效促进了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

一、城镇化建设步伐加快,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我镇走“以地生财、以财建镇、以镇招商、以商带农”的发展

1路子,以提升城市品味,改善人居环境, 塑造良好城市形象,不断促进全县经济建设快速、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大力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着力实施黄家学城中村改造项目和北海子城中村改造项目,有力推进了镇区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

二、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非公经济总量明显提升。树立“无商不强、无商不富”的理念,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非公经济发展,使非公经济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仅今年一年,全镇招商引资项目投资总金额达到了27亿元之多。通过招商引资,引来了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显著的企业,有效改善了以往的“高投入、高消耗、低回报”的非公企业现状。非公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产业发展,而且还解决了一批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了群众增收,助推了镇域经济发展。

从目前镇域经济发展的状况来看,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许多问题,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将会影响追赶先进发达地区的步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一、基础薄弱,农业发展后劲不足。通过不断加大投入进行夯实完善,全镇的基础设施虽然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与一些相对发达的地区相比,其基础建设总体水平仍然与之差距甚远,很难适应新形势下发展农村经济的需要,农业发展后劲依然显得不足。

二、产业化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明显。在产业结构

调整上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进了群众增收,但从总体来看,农业产业化程度仍然较低,产业经济效益不明显。主要体现在科学化程度不高,产业和产品科技含量较低;规模化程度不高,总体实力不强,难以形成聚集效应;专业化程度不高,特色经济、优势经济、龙头经济不突出。

针对城关镇域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我认为,推进镇域

经济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必须要结合实际,创新发展思路,狠抓措施落实,做到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统筹推进,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才能推进镇域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提供保障,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招商引资是发展镇域经济的有效手段。我们要采取分解招商目标任务、保障招商工作经费、建立激励约束机制、确定重点招商领域、完善招商优惠政策、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六位一体”的工作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有效开展。

二、依托优势,推进产业科学化调整。发展镇域经济必须要以产业作为支撑,产业的发展程度影响决定着镇域经济的发展程度。因此,必须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一方面,要充分依托资源优势,努力推进产业多元化发展,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把产业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产业建设水平,努力推进产业

发展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规范化,提升产业档次与实力,实现产业与国内国际市场的对接。

三、夯实基础,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进镇域经济发展首先要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而薄弱的基础设施是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必须把强基础、增后劲作为促进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重点加强以农田水利、道路交通、电力通讯等为主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农村发展基础,优化发展环境,努力降低农村群众的劳动成本投入,加快发展步伐。

四、城乡统筹,实施强镇带动战略。城镇对于聚集第二、三产业、推进镇域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充分发挥并利用好城镇优势,进一步提升城镇建设水平,优化城镇环境,大力招商引资,以第二、三产业的聚集发展,推进非公经济的发展壮大,从而增强城镇吸附外来资金、技术、人才、经验的能力,以城镇的发展辐射、带动农村发展,最终实现镇域经济的发展。

五、龙头牵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镇域经济发展要靠产业来支撑,产业发展则需要龙头来牵引。因此,要把发展龙头企业作为推进产业发展、提升镇域经济实力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发展力度,进一步壮大企业群,努力发挥聚集效应,以企业群的发展壮大来带动产业群的发展壮大;另一方面,要进一步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实

力,大力推进产、供、销一体化建设,促进产品精深加工,树立品牌意识,努力打造精品,最大限度地提升产业效益。

第五篇: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加快发展龙华镇域经济的思考

屏山县龙华镇政府银西国

一、镇情分析

(一)比较优势。一是旅游资源丰富。辖区内集中“四古”资源,即古山——老君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古镇——明清老街,古佛——八仙山大佛,古树——细沙溪桫椤树,旅游开发的潜力大,前景好。二是特色生态产业初具规模,生态好。地处岷江流域,空气湿润,雨量充沛,茶(1.65万亩)、竹(12万亩)、林(4万亩)三大特色产业初具规模,森林覆盖率达到70%,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特色生态产业,为龙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三是民间资金比较充足。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529元,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17元。2010年全镇人民存款余额1.2亿元。

(二)不利因素。一是草纸加工造成河流污染严重。初步统计,龙华小草纸1039户,每年消耗石灰2000余吨,全部直接排放在大小龙溪和箭板河,使青山绿水变成“青山黑水”,影响龙华生态环境和旅游开发。二是区位比较偏僻。龙华位于县域西北部,群山阻扰,交通不便。特别是县城东迁新发乡后,工作运行成本增加,尤其是接受新县城辐射带动的影响小。三是经济发展滞后。工业企业缺乏,现有的企业仅电站、纸厂、砖厂、矿石厂等11家,还没有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主要对外通道屏龙路、龙永路仅仅“保通”,离“保畅”的要求还很远,龙商公路还是泥结石路,乡村公路硬化率低,全镇乡村公路190公里,硬化道路仅24.8公里。水利设施缺乏或年久失修不能使用,“靠天吃饭”的状况尚未根本改变。城镇化水平不高,旅游、服务等第三产业不发达。四是旅游开发严重滞后。受投入的制约,目前对古镇的保护与开发,对重点景区景点开发严重不足,基本处于原始状态,旅游的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跟不上,对外地游客吸引力不够。

二、发展思路

按照“生态立镇、旅游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定位,围绕“一二三四五”推进工作,即:“紧扣一个中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夯实两大基础”——城镇基础和农村基础,“发展三大产业”——茶叶产业、林竹产业和旅游产业,“推进四个转变”——污染型向生态型转变、耕作型向服务型转变、散居型向聚居转变、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实现五个目标”——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人民生活明显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生态质量持续提升。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2.79亿元,年均增长15%,地方财政收入实现57.43万元,年均增长5%,农民人均纯收入7029元,每年增加500元。

三、对策思考

(一)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争取交通、水利项目资金,硬化龙华至鱼孔公路、龙华至打鱼公路,建设八仙山后山公路,各景点的连接公路。实施场镇河提堡坎工程,实施场镇三级蓄水工程。完成全镇农村电网改造,实现通讯网络全覆盖,显著提升景区硬件设施条件。

(二)围绕旅游开发加快城镇规划建设。尽快启动场镇开发建设,配套建设旅游接待中心、停车场、旅游产品市场,新增餐饮、住宿、娱乐场所,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的全方位服务,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使日接待能力由现在的100人增加到1000人。引进业主投资开发龙华特色旅游产品,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入集镇,使场镇人口由现在的3000人增加到5000人,增强旅游产业的辐射带动能力,加快城镇化发展。

(三)围绕旅游开发加快景区景点建设。积极创建龙华“3A”级景区,通过组建国有旅游公司或引进投资业主,逐步投资打造古镇古街、八仙山景区、乱山迷魂奇阵等景点,实现门票收入“零突破”。争取项目打造七大旅游园区,即打渔村百竹园、稻田村山茶花园、中心村梨花园、细沙溪桫椤园、鱼孔村映山红园、老君山杜鹃花园,增添旅游景点。

(四)围绕旅游开发加快草纸生产转型。严格控制新增小纸厂,杜绝新增污染源。积极引导和扶持小纸厂生产户产业转型,改卖竹片,改编竹器,或者养猪、养鸡、养兔,减少和控制污染源,建设“青山绿水”,凸显“生态优势”。立足“产业富镇”、“工业强镇”,因地制宜,引进竹笋、茶叶等农产品加工企业,使城镇化和工业化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五)围绕旅游开发统筹新农村建设。一是把“赶场路”变成“致富路”。发挥现有公路对村社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增加大小货车,提升运输能力,彻底改变仅依靠摩托车、长安车运输农产品的局面,使茶叶、竹片、林木、干果等特色农产品快捷流通。新建公路结合景区公路规划、全镇路网规划,打通断头路,形成环线,畅通无阻。二是把“荒山坡”变成“金饭碗”。“靠山吃山”,在土地上做文章,荒山荒坡除发展茶叶、林竹,养牛放羊外,还可以结合旅游开发,打好“生态牌”,种时鲜水果、高山干果、笋用竹,养土鸡等,发展特色旅游商品。三是把“偏远村”变成“新农村”。按照“三打破三提高”规划要求(打破“夹皮沟”,提高村落规划水平;打破“兵营式”,提高村庄布局水平;打破“火柴盒”,提高民居设计水平),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规划,引导群众集中建房,打造亮点。在山水等自然条件好的地方发展农家乐,促进乡村旅游发展。

下载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全方位开放、促进县域经济外向化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镇域经济转型的思考

    立足文化之乡 推进区域经济转型的思考***镇是一个以煤炭产业为主要经济支柱的乡镇,长期以来,煤炭产业为镇域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同时也导致了经济产业结构的单一、规划滞......

    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xx年年以来,我们按照兴镇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坚持产业强镇、流通活镇、企业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深入......

    钳屯乡创先争优活动落到实处,促进乡域经济大发展

    落实创先争优活动,服务钳屯发展 创先争优活动启动以来,钳屯乡紧紧按照中央的总体要求和省市县委的安排部署,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强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全面铺......

    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镇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XX年年以来,我们按照兴镇强村富民的发展目标,坚持产业强镇、流通活镇、企业富镇、科技兴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双培双带”工程,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工......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推荐五篇]

    关于促进民营经济科学发展的几点思考 肖菊华 2009年第6期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在推动经济发展、推进自主......

    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关于实现华池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思考 2011年6月,在我校校委会的领导和组织下,在各乡镇的大力配合下,本着提高教学质量和为华池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一些可供参考的意见和建议的......

    发展镇域经济的调查与思考(共5则)

    关于“十二五”期间加快镇域经济发展建议李培育镇域经济,是最基层的综合性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组成部分,是区域经济重要基础和主要支撑。为进一步研究镇域经济的发展前景,在对......

    立足镇域打造“回归经济”,促进发展实现“四大突破”

    立足镇情打造“回归产业”,促进发展实现“四个突破”——程河镇镇域经济发展情况汇报 2013年,程河镇根据区委、区政府《关于激发镇域活力推进“四化”同步发展的意见》,着力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