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句子部分教学设计
六年级语文总复习句子部分教学设计
(一)——扩句、缩句、句式变换 复习目标:
1、巩固扩句和缩句的方法,掌握缩句的要求。
2、通过归纳复习和练习巩固句式变换的方法,能按要求熟练转换句式。重点:句式变换的复习
一、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句子:小明读书。
小明在教案里认真地读书。请学生辨别并说出两个句子的区别。小结什么是扩句和缩句——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2、请学生说说扩句可以在一个句子什么地方增加?缩句应该怎样缩?
(师小结归纳: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辞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3、请学生说说缩句关键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练习:扩句——红旗升起来了。
缩句——我很难忘记巴塞罗那奥运会结束的那一天的夜晚。
二、复习改换句式
1、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我怎能不感到自豪?)(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他一定要去看医生。)(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2、让学生观察这些句子,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句式,变换后有什么区别。(反问句和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3、师归纳:除了上节课复习的“把”句和“被”字句,我们小学阶段还要掌握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请学生回忆反问句怎样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又怎样转换成反问句?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也可以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5、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6、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他的话真使我感动。
△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六年级句子复习
(二)——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等六种修辞手法。能区别比喻和拟人句。
2、能够迅速判断出句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重点:比喻、拟人、夸张 教学过程:
一、复习比喻句和拟人句
1、比较两个句子,说说他们分别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啄木鸟在给树治病。(拟人)
△
啄木鸟像医生在给医生给树治病。(比喻)
你能说出两个句子有什么区别吗?(学生回答后老师小结彩
拟人是把物直接当作人来写,拟人的特点是本体事物和人,二者完全融为一体。比喻是用一种事物来比作另外一种有相似特征的事物,比喻句有本体和喻体,并有比喻词“像”。拟人句不能有不同类的事物——“人”出现,也不能有比喻词;反过来说,凡有“人”出现,有比喻词出现,拟人句就成了比喻句。
2、分辨:
△
春风象母亲的手抚摸着你。(比喻)△春风温柔地抚摸着你。(拟人)
二、分辨比喻句和非比喻句
1、请分辨下面哪句是比喻句,为什么? △
他象要发火了。
△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是一幅青绿山水画。
2、小结:比喻句中的本体与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即以他物比此物。第二句中的景色和水画是不同本质的事物,用水画比喻景色;第一句则是表示对一种事物的一种推测,没有出现喻体。
3、辨别:
△
石拱桥的桥洞象虹。
△
小李象过去那样尊敬老师。
三、复习夸张
1、什么是夸张?
(夸张是指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如“桃花潭水深千尺”
2、你还能举出另外的句子吗?
四、复习排比、反问、设问
1、请学生说出这三种修辞手法的特点,老师适当补充。
2、让学生在十二册课文中分别找出有以上三种修辞手法的句子,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五、练习:
辨别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 是我们劳动群众。()△当而不说,背后乱说,开会不说,会后乱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附课后练习:
一、读句子,判断各句用了什么修辞方法,选择一种写在后面的括号里。
排比 反问 设问 拟人 比喻 夸张
(1)天空中的星星快活地眨着眼睛。
()
(2)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
()
(3)世界上有没有给自己写信的人呢?有!他就是欧立希。
()
(4)武松提起铁拳般大小的拳头,使尽平生力气只顾打。
()
(5)真正的英雄,永远不知停顿,永远不知满足,永远要向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
(6)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7)高粱涨红了脸,稻子笑弯了腰。
()(8)暴雨冲不垮,狂风刮不动,巨雷劈不倒。()(9)天上闪闪发光的星星,像无数的眼睛望着我。()
(10)阳春三月,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舒展开的黄绿眉眼的柔柳。(二、读句子,分别说说句中把什么比作了什么?
(1)祖国的东沙、中沙、西沙和南沙群岛,就像一把珍珠撒在南海的海面上。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2)夕阳之下,浪涛像顽皮的小孩似地跳跃不定。
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_
(3)河马的一对下门牙,不是向上长的,而是向前平行探出,好像两把铲子一样。把________比作________
三、请写出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方法。
1、几场春雨过后,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拟人)
2、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3、牛群吃草时非常专注,有时站立不动,仿佛正在思考着什么。(拟人)
4、一个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比喻)
5、是谁又吹响了那欢快、柔美的麦哨?是田间玩耍的孩子们。(设问)
6、骆驼是沙漠之舟。(比喻)
7、兴安岭多会打扮自己呀:青衫作伴,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拟人)
8、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反问)
9、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排比、拟人)
10、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排比)(比喻)
11、生物真是人类的好老师啊!(比喻)
12、不再胆怯的小白菊,慢慢地抬起它们的头。(拟人)
13、你难道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反问)
14、森林里的害虫大量繁殖,成群地向树木进攻,吃树叶,咬树根,钻树心。(排比、拟人)
15、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反问)
16、有翠绿,有淡青,有金黄,也有火一般的红色。(排比、比喻)
17、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18、桂子花开,十里飘香。(夸张)
19、他在呼唤什么?在呼唤和平。(设问)
20、桂林的山,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奇峰罗列,形态万千。(比喻、排比)
第二篇:句子部分
句子部分
一、反问句与陈述句
有时为了表达的需要,可以把陈述句变为反问句,也可以把反问句变为陈述句,它们的意思相同,语气有所不同。
(一)反问句变陈述句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反问句变陈述句
1、我们怎能忘记老师的淳淳教导?
2、那浪花所奏的不正是一首欢乐的歌吗?
3、这里的景色这么美,怎能不使我们流连往返呢?
4、这点小事,难道还要妈妈担心吗?
5、大千世界,哪里没有野花的倩影呢?
(二)陈述句变反问句
第一步与第三步正好相反,第二步一样。
1、先删去反问词(怎能、怎么、难道、哪里等等),有的句子可适当再加上“很”“都”等,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准确。
2、看句子里的有没有否定词“不”,有的给删去,没有的给加上。
3、反问语气词删去“。”变“?”。练习:
1、我们不能因为学习任务重而不参加体育活动。
2、这幅画是我们班彩颖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父母含辛茹苦地把我们养大,我们不应该伤他们的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对少数同学不守纪律的现象,我们不能不闻不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缩句
1、要知道写的是什么。
2、表示时间、地点、数量、方向、环境、修饰词语(的、地、得前面的词语)都可以缩去。
3、缩句后变成:“名词+动词+名词”或“名词+动词”。练习:
1、山民的几句朴素的话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四团取得了长征中的又一次决定性的胜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汽轮发电机厂的工人师傅把一台台进口钻机熟练地安装好了。________________
4、语文老师给大家讲了一个关于小红帽打败大灰狼的故事。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修改病句
常见的病句种类有
(l)词序颠倒;(2)前后矛盾;(3)成分残缺;(4)指代不明;(5)标点错误;(6)关联词用错;(7)重复啰嗦;(8)搭配不当;(9)归类有误;(10)不符合事实。
(一)成分残缺
1、春天来了,越来越来暖和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洒在沙滩上,沙滩上一片银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学了《爱迪生》这一课受到了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雷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成分赘余
1、联欢会上,他首先第一个走上台表演节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奶奶的菜园里种了茄子、西红柿、黄瓜和蔬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经常阅读、看科幻小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松鼠喜欢把窝搭在高大的大树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表意不明
1、李红有时候经常和张明在一起打球。
2、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心里很着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主张接受,有人主张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全班同学都参加了这次公益活动,只有张刚没有参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搭配不当
1、今天联欢会上的音乐和舞蹈真好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很喜欢参加自然博物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战士们冒着倾盆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前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战斗正在热烈地进行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序不当
1、我们学校师生全体去参观科技馆。
2、王丽在演唱会上唱了优美的一支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美术和音乐这两门功课对我很感兴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华被同学们一定评为三好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学校把“学雷锋积极分子”的名单已经公布出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1.中国的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
2、他很果断,从来不听别人的意见。
3、今天的家庭作业是读二遍课文和四道数学题。
4、星期天,我们来到刚建成的、崭新的儿童公园。
5、这家电冰箱厂生产的冰箱质量一年比一年进步。
6、一面面鲜艳的红旗,在和暖的春风中迎风飘扬。
7、全国各地给灾区人民运去了大批的药品、食品、面包和衣服。
8、多读课外书,可以使我们增长知识和写作水平。
9、刘小刚第一次出席市里举行的作文竞赛,他心里既高兴又紧张。
10、因为别人的意见不一定全对,我们所以要虚心听取。二.修改病句:
1.金华双龙洞的奇特风景,真值得我们欣赏和访问。
2.“六一”那天,我踏着轻松的步伐,兴奋的心情来到了学校参加庆祝活动。
3.老师和我们在操场上做老鹰捉小鸡。
4.我们养成了饭前便后洗手的风气。
5.他在回忆着过去的往事。
6.我们只有刻苦学习,就能把功课学好。
7.朝霞被大地映得一片金黄。
8.王雨明确了学习目的和学习习惯。
9.在联欢会上,小月演唱了动听的歌声。
10.我欣赏了这幅草原风景画册。
11.昨天傍晚刮了一夜的风。
12.猴子拿的帽子爬到了桅杆的顶端。
13.妈妈从菜场上买回了青菜、猪肉、苹果、黄瓜等蔬菜。
14.战士们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脸上露出了胜利和喜欢。
15.近两年来,电视机的质量增加了。
六、把下列句子分别改为“把”字句和“被”字句。(1)这个故事里的主人公迷住了我。(2)大风卷起的尘土遮住了我的视线。
(3)经过一千多次的试验,爱迪生终于找到了适合做灯丝的材料。
七、按要求改写句子
1、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天边繁花呢?(改为陈述句)
2、高梁红了,秋天来到了。(改为拟人句)
3、洗马河的水平静极了。(改为比喻句)
4、绿油油的草地柔软极了。(改为比喻句)
5、他的声音很大。(改成夸张句)
6、喂,把书包给我。(改成祈使句)
7、他把金鱼的每个部位都画下来了。(改为“被”字句)
8、王兰的这种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改为陈述句)
专题四:复习关联词语 一.关联词语:
(一)并列关系:(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并列的)
又„„又„„;既„„又„„;不是„„而是„„;不是„„也不是„„而是„„;
一面„„一面„„;一边„„一边„„;有时„„有时„„。
(二)因果关系(前后分句表示原因和结果)
因为„„所以„„(由于„„因而„„);既然„„就„„;之所以„„是因为„„
(三)选择关系(表示要在前后两个分句所说的情况中选择一种)
不是„„就是„„;或者„„或者„„;要么„„要么„„;是„„还是„„;
与其„„不如„„;宁可„„也不„„
(四)递进关系(表示后一个分句的意思比前一分句进了一步)
不仅„„而且„„;不仅„„还„„;不但„„而且„„;不但„„还„„
(五)转折关系(表示前后分句的意思,是转折的关系)
虽然„„但是„„;尽管„„还是„„;„„可是(却)„„
(六)假设关系(前一个分句假设一个情况,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会产生的结果)
如果„„就„„;即使„„也„„;要是„„就„„;哪怕„„就„„
(七)条件关系(前一个分句提出条件,后一个分句说明在这种情况下发生的情形)
只有„„才„„;只要„„就„„;不管„„总„„;无论„„都„„
【模拟试题】
一.关联词语填空:
1.小明在学习上()有这么好的成绩,()他平时刻苦学习的结果。
2.()下雨,地()湿。
3.()多读多练,()会提高作文水平。
4.诸葛亮()精通兵法,()熟知天文地理。
5.()答应了,你()应该办到。
6.()修筑京张铁路困难重重,()詹天佑勇敢地接受了任务。
7.语文课上,张老师读课文时,流泪了,()他感情脆弱,()这篇课文太感人了。8.张明学习成绩好,那是()他学习认真刻苦。
9.我们读文章,()要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要注意文章的细节,()仔细体会那些细节,()理解得更深刻。
10.鲁迅先生对青年十分关心,()写信人署的是假名,他()认真地回信指导。
11.()明天不下雨,我们()去春游。
12.我们()说明天起开始好好学习,()从今天起就刻苦努力。
第三篇:句子部分
句子部分
(一)、注意下面句子中人物对话的提示语,照样子,按要求仿写句子。
例:①魁梧黧黑的渔夫拖着湿淋淋的撕破了的鱼网,一边走进来,一边说∶“嗨,我回来啦,桑娜!”
②“哦,是你!”桑娜站起来,不敢抬起眼睛看他。
③“我?”桑娜脸色发白,说,“我嘛……缝缝补补……风吼得这么凶,真叫人害怕。我可替你担心呢!” 提示语在前:
提示语在后:
提示语在中:
(二)按要求写句子。
1、小红对老师说:“老师,为了表达对灾区人民的一片心意,我捐二十元钱。”(改为转述句)
2、人们透过阴森可怖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缩句)
3、谁能不被他的英雄事迹感动呢?(改为陈述句)
4、池塘里的荷叶又大又绿。(改为比喻句)
(三)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上修改病句。
1、尽管狼吃鹿,它却爱护着鹿群的种群稳定。
2、天空中闪耀着五颜六色的彩色火花。
3、在老师地帮助下,他终于端正了学习习惯。
4、他穿上雨衣和自行车向学校飞驰而去。
5、纤夫们为了挣得一块面包,不得不低价贱卖自己的劳动。
6、今天老师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掌握了。
7、在国歌声中,五星红旗 慢慢地徐徐升起。
8、夏日,烟台的海水常常水平如镜,宛如一个恬静、温柔的少女。(用宛如造一个句子)
(四)写出下列各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琴声像清清的溪水从他手指旁流淌,流进山坡,流进草地……()
2、如果刑法这样没常规,岂不是让天下百姓手足无措吗?
()
3、我们曾是并肩生长的两棵小树,我们曾是二重唱的两个声部,我们曾是一张课桌上的一对学友。
()
4、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
5、“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脍炙人口的诗句,是我国南宋时期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所作。()
(五)句子变换。
1、其实我有的 是时间,工作麻烦一点儿又何必介意呢?(改为陈述句)
2、现在我又看到了 那熟悉可爱的乡音和爽朗的笑声。(修改病句)
3、顶碗的少年歉疚地而又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缩句)
4、有一次,我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看杂技表演。(缩句)
5、她从家里出来的时候还穿着一双拖鞋,但是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第四篇:五年级语文总复习句子部分教学设计
五年级语文总复习句子部分教学设计 ——句式变换、扩句和缩句、修改病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华语言文字曼妙精深,不同的语言表达形式丰富了汉语文库,也使得祖国的语言文字更加生动、灵活。本节课,我们就进行一次句子大盘点。
同学们回想一下,关于句子我们都进行过哪些练习?(句式的转换、扩句与缩句、修改病句、关联词的运用等)
二、复习改换句式
1、大屏幕出示句子,能否把下面的句子换一个说法,意思不变?(1)看到他今天的成功,我真感到自豪。(我怎能不感到自豪?)(2)小明发烧了,他不得不去看医生。(他一定要去看医生。)
(3)妈妈对小刚说:“你的作业要尽快完成。”(妈妈对小刚说他的作业要尽快完成。)
2、请同学们观察这些句子,谁来说说这些都是什么句式?变换后有什么区别?(反问句和陈述句、双重否定句和肯定句、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
3、师归纳:我们小学阶段要熟练掌握这三种句式之间的转换,尤其是反问句和陈述句之间的转换。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反问句怎样转换成陈述句?陈述句又怎样转换成反问句?转换时要注意些什么?(四人小组讨论)
4、学生汇报,老师整理:
陈述句指说明意见、叙述事实的句子。反问句是指用疑问句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句子。将反问句改成陈述句,需要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问号改成句号,并去掉“难道……吗”和“怎么……呢”语气助词。同样,把陈述句改写成反问句,首先把句中表示肯定或否定的词改成表示否定或肯定的词,再将原句中的句号改成问号。为了加强语气,一般都要加上“难道”、“怎么”等语气助词。
5、看看下面的句子改得对不对?为什么?
△我们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我们怎么不会忘记老师的教育和关心? △没有太阳,就不会有我们这个世界。——没有太阳,怎么会有我们这个世界?
6、请把下面的陈述句改成反问句,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他的话真使我感动。△除了你,谁能为我遮挡雨水? △不耕耘怎么有收获?
7、总结归纳在句式转换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1)句式转换完成后句子的意思不变;
(2)句式转换还要注意标点的转换(主要指陈述句转换成反问句。);(3)句子转换前后句子都要保持通顺与正确;(4)要具备各种类型句式的特点,如双重否定句必须要有两个否定词;(5)在进行直接叙述与间接叙述的转换过程中要注意人称指代明确。
三、复习扩句和缩句。
1、出示句子:小明读书。
小明在明亮的教室里认真地读书。谁能说出这两个句子的区别。小结:什么是扩句和缩句?
扩句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缩句与扩句正好相反,删去句子中的“枝”和“叶”,即删去附加成分,使句子的意思表达得更加简洁。
2、我们来回顾一下扩句和缩句的方法。
谁来说说扩句应该在句子的什么地方增加成份?缩句应该减掉哪些成份
(师小结归纳:扩句可在名词和动词前面增加修辞的成分;缩句先找了句子的主干,即“谁干什么?什么是什么?什么怎么样?”等,然后把修饰的词语删去,如“的”字前面的成分,“地”字前面的成分,“得”后面的成分。)
3、那么缩句和扩句时关键要注意什么?(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
4、练习:扩句——红旗升起来了。
缩句——我国体育健儿顽强拼搏的事迹深深地激励着我们。
四、修改病句
1、回忆病句常见的几种情况:(学生回忆,老师归纳)
成分残缺、搭配不当、前后矛盾、重复罗嗦、不合逻辑、词序不对
2、修改病句要注意的步骤:
修改病句,如同医生给病人看病,要找准病因、对症下药。修改病句,一般可分四步:
读:默读原句,了解句子本来的意思。找:找准病因。
改:针对病句的不同“病因”,可以采取以下方法进行修改:加、换、删、调、改。但在改时要对症下药,改动要少,切勿添枝加叶,要保持原意。
查:查句子语法、逻辑是否正确,查句子是否保持原意。
3、错例呈现,学生修改,老师归纳:
⑴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⑵厦门的春天是异常美丽的地方。
⑶我们为他的爱国热情深深地感动了。
⑷这本书对我很感兴趣。
⑸他说错了一句错话。
⑹参观了化工厂和造纸厂后,大家都说:“这个厂变化真大。” ⑺参加春游的同学基本上都到齐了。
⑻大家的眼睛都集中到主席台上。
4、练习巩固:
1、练一练
⑴ 少先队员应该讲文明,有礼貌。(改写成反问句)
⑵ 实现四个现代化,难道不上全国人民的伟大历史任务吗?(改成陈述句)
⑶ 姐姐送给我一件最有意义的礼物。
(改成“把”字句)
⑸五彩缤纷的焰火在夜空中构成了一幅美妙无比的图案。(缩句)
⑹蜜蜂飞过花丛。(扩句)
2、修改病句:
⑴看到老师们日夜辛苦地工作,使我很受教育。
⑵在老师的帮助下,终于端正了学习习惯。
⑶英语对我很感兴趣,我特别喜欢。
⑷小明和小毛参观了化工厂,他受到了很大教育。
⑸昨天傍晚刮了一夜风雨。
⑹我的家乡是福建人。
⑺花园里,万紫千红的红花争相开放。
⑻老师今天讲的知识我基本上全懂了。
⑼《林海》的作者是老舍写的。
⑷ 濛濛细雨淋湿了人们的衣服。
(改成“被”字句)
第五篇:绪论部分教学设计
《学前心理学》绪论部分教学设计
职教中心 张惠琴
授课类型
新授 学时数 2 教学目标
1.知道学前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和主要任务。
2.能够解释心理现象、心理、学前儿童心理学等概念。
3.能够举例说明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学前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和基本内容。教学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思考
1、如何掌握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我们为什么要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让学生回忆学过的文章,复述有关心理内容的故事。有的讲述杨修之死的故事,突出曹操的嫉妒和多疑,有的讲述周瑜和诸葛亮的冲突,指出心胸狭窄带来的危害等,以此引出本课的话题。
二、让学生看书,了解本章节的主要内容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学前儿童心理学是研究人从出生到入学前心理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
2、、什么是心理现象?
心理现象是心理活动、心理过程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
如观察一个人,有人观察得很细,身高、肤色、体貌特征都能描绘,有的人则观察得很粗。又如学习,有人对公式记忆深刻,有人对年代记忆准确,有人则对事件印象很深,当然也有人对学习内容记不住,但对影视名星的一点一滴都了如指掌。对一案件的犯罪嫌疑人,有人痛恨,有人可怜。对一交通事故现场,有人挤着凑热闹,有人远远躲开。男孩喜欢车,女孩喜欢娃娃,有人勇敢、有人文静等都是心理的外在表现。
3、什么是心理呢? 心理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个性心理包括能力、气质、性格。
认识过程包括感知、记忆、思维、想象。前面提到的观察就是知觉,知觉与记忆都是认识过程;痛恨与可怜属于情感,男孩与女孩兴趣不同则属于个性,勇敢与文静则是气质。师总结
心理是脑的机能
脑正常的人有正常心理,脑瘫孩子则会出现不正常心理。如发育迟缓,语言产生晚,行动慢,反应迟钝等等。这说明脑是产生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但目前也有另一种说法,心脏也能产生心理,因为一名曾做过 换心脏手术的人在术愈后常常光顾酒吧、大吼,这是他不曾有过的行为,后来经过了解才知是交通事故中捐赠心脏的人的嗜好。目前对此现象仍无法解释。
讨论:梦境属于心理现象吗?
师总结 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只有当客观现象作用于人脑时,才会产生心理。我们常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梦是想象一种,属于认识过程。白天见到的客观现实作用于人脑,进入到了潜意识,到了夜里,潜意识升入到意识里,成为梦,梦是认识过程中的想象。师举例让学生讨论
一次电台请一位商界奇才作嘉宾,主持人请他谈成功之道,他淡淡一笑,说:出 题考考你们吧。某地发现了金矿,人们一窝蜂拥去,但一条大河挡住必经之路,你会怎么办? 有学生说绕道,有学生说游过去。我说出了商人的做法:为什 么非要淘金,为什么不买条船开始营运?讲此故事的目的是成功在于想他人不 曾想的,此故事是让学生明白对待事情思维各异,想象不同。是心理过程中的认识过程。
三、师强调学前儿童心理学的内容
1、个体心理的发生:在讲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像、思维、言语、情绪、意志、个性、社会性等这些章节时都会提到它们是何时产生的
2、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一般在每章会提到什么心理现象的发生 或一般趋势。
3、学前时期心理过程和个性的发展:研究每个心理现象的各自特点和规律。
四、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和意义
1、学前儿童心理学的任务
(一)阐明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表现(发展趋势、年龄特征、个别差异); 包括各种心理现象发生的时间,出现的顺序和发展的趋势以及随着年龄的增 长,学前儿童各种心理活动所出现的变化和各个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主要特征。
(二)揭示心理发展的原因、影响因素和机制。揭示儿童心理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机制,说明是什么因素在影响儿童心理的变 化,这些因素又如何制约心理的发生和发展。
2、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儿童心理学诞生的标志;1882 年德国生理心理学家蒲莱尔(W·Preyer)的《儿童的心理》一书的出版。研究学前儿童心理学既有理论价值又有实践意义
(一)理论价值
1.可以为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2.有助于丰富和充实心理学的一般理论。
(二)实践意义
1.社会实践的需要是儿童心理学产生的根源;
2.学前儿童心理学必须为实践服务。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理论课。作为未来的 幼儿教育工作者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可以避免工作中的盲目性,提高教育工作 成效,科学的教育儿童,还能巩固为学前教育事业献身的专业思想。放视频,让学生观察学前儿童做游戏过程
师建议:这是研究学前儿童心理的基本方法。就是有目的、有计划的 观察学前儿童在日常生活、游戏、学习和劳动中的表现,包括其语言、表情和行为,并根据观察结果分析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和特征。并形成记日记的习惯。思考题:
1、为什么孩子的父母双休日带孩子比上班还累,而幼儿园的老师天天带孩子不觉得怎么费劲?
2、【案例分析】在长沙生活的孩子,有的在 5 岁时既可以说长沙话,也可以学 父母说其它的方言,还可以在幼儿园说普通话,而许多大学毕业后从外地分配的成年人在长沙工作和生活了几十年却说不好长沙话。这是为什么?(错过了语言 发展的关键期)儿童各种心理机能的发展有一个最佳年龄段。如果在这个最佳年龄期间为儿 童提供适当的条件,就会有效的促进这方面心理的发展,如果错过了这一时期,将来很难弥补。(结合学习学前心理学的意义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