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基层落地生根(共)
扎实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在基层落地生根
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是部队思想政治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推动部队建设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必须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这项工作持续抓紧抓好,不断抓出新的成效。
一、发挥好“三个作用”,在强化落实上求深入。一要发挥好党委机关的统筹指导作用。各级党委机关要把理论武装作为重大政治责任,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一并筹划部署、统筹抓好落实。坚持普遍指导与具体帮带相结合,突出重点,区分层次,搞好分类指导,增强理论武装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消除“死角”和“盲区”,以党委机关建立联系点的方式,加强对小散远直单位的重点帮带,通过抓点带面,促进整体提高。二要发挥好制度机制的规范调控作用。建立科学的评估制度,做到定性评与定量评相结合、组织评与群众评相结合、评思想与评工作相结合,以科学的考核促进学习质量的提升。增强奖惩制度的导向性,把理论学习成效与单位荣誉、个人利益挂起钩来,作为考核班子的硬标准、选拔干部的硬杠杠、评选先进的硬条件,真正使理论武装成为单位建设发展和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三要发挥好领导干部的示范感召作用。各级领导干部既要做理论学习的组织者,又要做学习践行的引领者,自觉做到对各项学习内容先学一步、多学一点、学深一些,切实把创新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把握准,把官兵关注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透,以自身学习成果指导部队学习。
二、拓宽“三个途径”,在深化普及上求深入。一要围绕激发广大官兵的兴奋点搞活形式。深入发掘官兵的自我教育潜能,广泛开展“小辅导、小演讲、小交流”等学习活动,组织轮流上台谈体会、联系身边人身边事话感受,形成人人都参与、个个受教育的良好局面。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大力宣扬模范事迹和成长轨迹,使大家深刻认识科学理论对于个人成长进步的重要指导作用,切实懂得“真学真管用、真学真受益”的道理,充分调动学理论、用理论的积极性。二要围绕促进理论学习的通俗化丰富载体。适应官兵的认知特点,综合运用广播电视、信息网络、短信平台等现代传媒手段,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单调的形式多样化,切实增强理论学习的趣味性、吸引力和感染力。注重发挥军营文化的熏陶作用,运用灯箱、橱窗、板报、宣传画、标语牌等宣传基本观点,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表现学习内容,让官兵在耳濡目染中汲取理论营养。三要围绕增强理论灌输的系统性整合资源。抓好教育力量的协作共享,部队常委每季度为部队集中上一次党课,组织优秀政治教员分专题进行理论宣讲,运用电视网络使基层部队异地同步参加教育,最大限度提高理论学习质量。与军队院校及驻地教育机构建立教育协作关系,定期外请专家教授授课辅导,既帮助官兵深化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又利于政治教员学到好的授课方法。
三、借助“三个平台”,在持续延伸上求深入。一是借助“践行强军目标”活动推动。根据活动转入常态化的特点和要求,持续加强强聚目标学习教育,加深各级对基本观点、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的理解把握。巩固扩大活动形成的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和制度成果,健全完善持续学习、深入实践的长效机制。二是借助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推动。充分抓住这一有利契机,深入搞好思想发动,对活动进行具体部署,对党员、干部的学习内容作出具体安排,定目标、定时限、定任务,建立理论学习日,定期组织集中学习、研讨交流、笔记展评和检查考核,保证学习落实。三是借助培育新一代“四有”军人活动推动。紧紧抓住用党的创新理论建连育人这个关键,深入研究当代青年官兵的思想特点、精神追求和成长规律,找准党的创新理论与官兵情感认同的共鸣点、与官兵躬身践行的结合点,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创新教育模式,拓宽教育渠道,努力把原理讲透,把道理讲实,把要求讲清,促进官兵对党的创新理论的理解认知,切实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自觉实践者。
四、运用“三个抓手”,在深研问题上求深入。一是通过领导机关调研活动加强问题研究。部队党委常委重点围绕增强思想政治建设的科学性、加强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推动党委机关作风建设、拓展深化军事斗争准备、提高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等重大课题,分片深入部队摸情况、搞调研、拿对策;部队机关各部结合各自工作实际,围绕教育管理、战备训练、综合保障、人才培养和基层建设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广泛进行调研,形成研究成果,指导部队建设。二是通过抓好各级干部培训加强问题研究。部队和党委中心组学习、首长机关xx集训、团以上领导干部理论轮训、参谋业务培训、新修订《纲要》培训和党支部书记培训,注重加强对策性学习研讨。结合工作任务和岗位职责,着眼提高党委筹划决策、机关谋划指导、基层具体落实的质量水平,重点总结交流经验,梳理矛盾问题,研究对策措施,将各个培训班的研讨发言材料汇编成册,将有价值的意见建议提交有关首长和机关部门,提供决策参考。三是通过组织完成重大任务加强问题研究。部队结合xx演练、xx演练和担负xxx试点等大型任务,给任务部队和机关人员出课题,集中研练xxxx、xxxx、政治工作服务保证和后勤装备综合保障等问题,引导各级在任务中检验学习成果,运用成果指导任务完成。
第二篇: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扎实推进基层党建改革创新
杨良锋
2009年第11期 ——党的建设
英山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集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强化管党责任,坚持改革创新,夯实党建基础,激发党建活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圆满完成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村委会直选”两项全省试点工作,被评为“全省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全省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先进县”,党员“设岗创星”活动等党建特色工作得到了中组部调研组的充分肯定,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重要媒体进行了多次推介。
一、坚持党要管党,实行“五项制度”,构建齐抓共管大党建工作格局。牢固树立“发展是第一要务、党建是第一保障”、“党建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坚持实行“五项制度”,确保管党责任落到实处。一是定期专题研究制。每年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党建工作4次以上,认真研究谋划和总结部署党建工作,讨论基层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解决实际问题。除全县三级干部大会对党建工作进行总体动员部署外,还分别召开全县组织工作会议、“七一”纪念大会等专题工作会议。二是目标责任考核制。全县按11个乡镇和县直机关划分为12个党建工作责任区,年初县委书记亲自与12个党委(工委)书记签订《党建工作目标责任书》,各责任区书记再与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层层签订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三是党建工作领导联系制。县“四大家”党员领导干部每人联系1个乡镇、2个村、1个“两新”组织、1个社区及1个县直部门,建立党建工作联系点66个,坚持每月到联系点调研、指导工作2次以上。四是重点工作专题调研制。每年确定一批重点课题,由县委常委带专班调研,形成一大批针对性、指导性强的调研成果,并在“四大家”会议上讨论交流。五是专项工作联系会议制。建立了基层党建工作联系会议、非公企业党建联系会议、党员教育工作联系会议、困难党员慰问帮扶工作联系会议、干部监督联系会议等制度,在全县形成了“县委统一领导、政府大力支持、组织部门牵头抓总、相关部门协调配合、基层组织整体推进、广大党员共同参与”的大党建工作格局,抓党建的合力明显增强。
二、注重强基固本,实施“五大工程”,增强基层党组织整体功能。按照增强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功能的要求,我们坚持以“三级联创”活动为主题,以“五个好”为目标,以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基本制度、基本保障“五个基本”建设为重点,着力实施了“五大工程”。一是覆盖工程。与县乡换届、机构改革和干部调整相同步,及时做好党组织设置和成员的调整工作;与产业结构调整相适应,创新“协会+支部”、“基地+支部”、“岗位+支部”设置模式,建立产业型党支部48个,结合农村党员“设岗创星”活动,设置“岗位党小组”602个;与“两新组织”发展相适应,新建立党总支2个、支部46个,扩大了党建工作对各个领域的覆盖面。二是骨干工程。以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为契机,着力扩大民主、选拔人才、改善结构,建设精干高效的村干部队伍。成功举办了村委会换届“一票制”直选的全省试点,全面实行村党组织“两推一选”,一大批带头致富、勇于创业的同志被选进了村级班子,有12名女支委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如温泉镇梅岩村建筑老板彭建国被选为村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后,立志改变梅岩的落后面貌,订规划、兴茶业、建新村、修公路、改河道、引企业,一年承诺抓几件实事。他一方面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一方面不等不靠,利用自己的机械、资金,垫钱搞建设,4年时间使一个落后村建成了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县茶商会会长金晓宇去年被选为乌云山村支部书记后,不计个人得失,每天驾私车办公事,今年大力改善乌云山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成功申报为“湖北省旅游名村”。县委党校对全县新任村“两委”干部进行免费轮训,村干部整体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三是阵地工程。加强基层组织活动阵地建设。在省委和省委组织部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3个批次的项目建设,我县新建和改扩建了279个村级组织办公活动场所,占总村数的90%,村村都建起了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杨柳湾镇新铺街村过去没有村部,村干部办公打游击,现在建起了3层办公楼,配齐了办公设施,真正成了村两委办公决策中心、村民议事中心、便民服务中心、文化传播中心和政策宣传中心。加强实践阵地建设。兴建了一批党员“双建双带”示范基地和党员创业示范基地,党员创业示范带动了全面创业。从老村干、老模范、致富能手、优秀星级党员中确定1039个“党员中心户”,每个村3-5户,每户带动、管理、服务7-10名党员,主动参与“设岗创星”活动,带头维护公共设施,带头维护社会稳定,带头创业致富,成为基层支部的有力抓手,较好地解决了农村党员难集中、活动难开展、集体公益性事情难组织等难题。四是保障工程。县里出台了退职村主职干部生活补助办法,对291名连续任职15年以上、男年满60周岁、女年满50周岁的退职村主职干部,落实了每月80元的生活补助;建立了党内帮扶专项资金,对“三老一困”党员进行创业扶持、上门慰问,切实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定期对在职村干部进行免费体检,使基层党员干部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增强了归属感和自豪感,激发了带头干事、带领群众干事的热情。五是转化工程。坚持集中治、专题治、循环治“三治结合”,扎实开展了排查整治软弱涣散村级组织工作,每年动态确定20多个后进村,一村一策,解决突出问题,盘强村级班子,拓宽致富路子,提高了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
三、创新活动载体,开展“设岗创星”、“五个一”活动,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全县开展了党员“设岗创星”活动,为党员设岗位、定岗责、评星级,增强党员的光荣感、责任感、自豪感。全面开展“一岗一卡一日一员一站”活动,通过规定人员、时间和空间,全方位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一是实行一人一岗,“定位”发挥作用。支部因人、因事灵活设岗,使全县95%以上的党员都确定了岗位。定期开展“履岗评星”活动,促进岗位责任落实。对评定的18名优秀星级党员建立“星光大道”,悬挂巨幅照片,宣传先进事迹,彰显党员的先进性。优秀星级党员、陶家河乡“双带示范岗”的刘志先,潜心研究茯苓种植,创办茯苓菌种厂,种植销售茯芩年纯收入达60多万元,带领全乡900多位村民种植茯芩走上了致富路。二是落实一人一卡,“定责”激发党员活力。为每名党员印发1张目标责任明白卡,全县党员确定和落实承诺事项5.5万件,与106个村和5138个困难户结成帮扶对子。三是确定一月一日,“定时”开展党员活动。每月确定一天为支部的“党员活动日”,确保每年有12天以上集中活动时间,落实各项党务工作。孔家坊乡以“活动日”为主,开展了“党情进万家,服务面对面”活动,142名乡、村干部带着“民情日记”进村入户,发放政策宣传品、走访困难群众、收集群众意见,建立了“民生档案”,还现场捐款11000元,帮助新屋咀村贫困户郑在云盖起了砖瓦房。四是选派一企一员,“定人”指导“两新”组织党建。向“两新”组织选派70名党建联络员,指导开展党建工作。梦丝家公司在县科技局党建联络员指导下,理顺了党组织隶属关系,并积极进行产品科技创新。五是建立一地一站,“定点”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向1438名外出流动党员发放了《流动党员活动证》,全县建立了24个流动党员党支部、流动党员服务站。带动、组织了2780多名农民外出务工经商;在外出经商务工人员中开展了“三个培养”(把优秀外出务工农民培养成入党积极分子,把优秀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成党员,把优秀外出务工党员培养成支委成员)活动,培养入党积极分子59人,培养发展对象9人;帮助35名外出务工农民开展维权活动,挽回经济损失118.2万元。2008年以来,为进一步拓宽“设岗创星”、“五个一”活动领域和内涵,我县建立了城乡基层党组织“四联共建”机制,开展机关联农村、机关联基层、机关党员联农村党员、联农户活动;成立“英山县党员志愿者服务中心”,组建了152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开展政策咨询宣传、扶贫济困、抢险救灾等丰富多彩的服务活动,拓宽了党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服务中心的途径。县法律援助中心党员志愿者主动走出去,在武汉、上海等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方建立“农民工接待站”,发放《法律援助服务指南》,为18名农民工提供法律援助,追讨拖欠工资11.8万元。党员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开展,在党员中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精神,为广大党员践行先进性、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拓展了实践平台。
四、积极先试先行,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夯实科学发展思想与实践基础。去年9月份以来,我们按照省委、市委要求,扎实完成了全省第二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并于今年3月开始在乡镇、村全面展开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要求,突出加快“三县”建设这个主题,按照集中训学、上门送学等“十学”方式组织学习培训,开展思想解放大讨论,进一步武装党员干部思想,拓展科学发展思路;组建千人工作团“进百村入千户访万人”,开展大调研,查找问题,征求意见,找准了一批工业腿短、民生保障不力等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突出“三保”抓整改,开展“十送”办实事,促进了工业园区建设,加快了旅游发展步伐,完成产业结构调整3.9万亩,新建10万只养鸡场1座、万头养猪场1座、千头奶牛场2座;修建通村、通组公路180多公里;投资210万余元完成了31个村卫生室建设;举办大型招聘会,集中解决6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就业问题;建成分散式供水站103处,建设和改造集中供水工程76处,解决了210个村4.9万人饮水安全问题;修建、改造水库、水塘37口,保障了1.3万亩田地生产用水等;共计解决民生保障等方面问题1000多个,为群众办好事实事1700多件。突出作风建设抓整改,县委向全县人民作出承诺,全县向县委看齐,县委向常委看齐,常委向书记看齐,带头转变工作作风、带头真抓实干、带头廉洁自律;在县直机关开展“十佳三差”评选活动,加强效能建设、转变机关作风;在乡、村两级分别抓好“五个一”和“三个一”建设,促进乡村干部在服务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中办实事、求实效。突出长效机制建设,开展专题调研,废、改、立一批制度,制定《建设湖北山区经济强县的意见》等10个文件,建立健全了推动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作者系中共英山县委书记
第三篇:创新机制,夯实基础,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创新机制 夯实基础 扎实推进基层组织建设
——xx县抓基层组织建设典型材料
xx县辖22个乡镇,299个建制村(社区),现有基层党(工)委41个(其中乡镇党委22个),党总支19个,党支部608个, 有党员13159人,其中农村党员7217人,占全县党员的54.84%,有村(社区)干部1183人。近几年来,xx县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及县委的要求,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这条主线,切实履行县委书记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着力推进思路创新、措施创新、机制创新,狠抓责任落实、抓制度规范、抓重点保障、抓载体创新、抓考评激励,全面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为促进全县社会、经济的文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证。
一、抓龙头强引领,着力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一)严格选任程序,调优配强基层领导班子。2011年是乡、村党组织换届之年,通过对推荐、考察、选举等环节严格把关,进一步优化了基层领导班子。全县22个乡镇新当选的116名乡镇党委委员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98%,年龄35岁以下的占到46.60%,平均年龄为36岁,保持了以30岁左右干部为主体的年龄梯次结构。每个乡镇党委班子中都至少配备了1名30岁左右的年轻干部,22个乡镇均配备了1名以上的女干部。全县村党组织委员的平均年龄较上届下降了4岁,其中,69人年龄在35岁以下,103人具有大专以上文凭,女 1 性成员85人。在村支部书记当中,35岁以下的11人,具有大专学历以上的41人,村干部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得到了优化。如土地乡小湾村,通过选优配强支村两委班子,尤其是选好了村党支部书记这一带头人,使村级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得到显著增强,在经济能人型党支部书记唐少雄的带领下,村容村貌发生了巨大变化,社会风气有了明显转变。近几年,小湾村先后被评为“市级基层党建示范村”、“全市生态文明村”和“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
(二)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基层干部思想素质。大力实施村级党员干部“健脑工程”。把专职村干部的教育培训纳入全县干部调训计划,培训经费纳入县财政预算,每3年轮训一次,每年举办1—3期培训班。2008年以来,全县共投入360多万元,举办了8期村主要干部培训班,参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各乡镇党委也把学习培训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每年组织其他村级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和农村党员进行集中培训。同时,县委还成立了一支由党校教师、农业专家、乡土专家组成的流动教师队伍,不定期的深入各种养基地开展有针对性的特色培训,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目前,全县已建立各级党组织科技示范基地46个,树立党员科技示范户900多名,平均每个村有3名以上党员科技示范户。此外,还建立了村干部学历教育奖励制度。认真实施“一村一大”培训工程,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文凭的村干部奖励2000元,取得本科文凭的奖励3000元。全县共有600多名村、组干部取得了大专以上 文凭,其中13人取得了本科文凭。通过学习和培训,让广大村、组干部在思想上得到了升华,工作目标更加明确,政治上更加可靠,行动上更加有力。
(三)坚持正确导向,积极培养优秀后备人才。为加强基层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素质好、文化水平高、工作经验足的人才队伍,xx县进一步完善了村组干部队伍梯次结构建设。要求各村要按照每个村民小组至少一名的人数培养村组后备干部,村民小组长原则上要从村组后备干部中提名,支村两委班子成员原则上要从村民小组长中提名且具备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村支部委员人选至少要有1年以上的党龄,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主任人选原则上要有担任专职村干部2年以上的经历且具备高中(中专)以上文化程度。同时,按照“三个不吃亏”的用人导向,科学育人、选人、用人,有效激发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活力。通过各级领导联系帮带、县委组织部跟踪培养、定期举办培训班、积极组织发动全县年轻干部参加各类选拔考试等方式,为我县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后备力量。2009年,全县有2名年轻干部经过公选被录用为处级干部,有4名年轻干部被录用为全市战略后备干部;2011年,有2名村委主任通过公开招考,被录用为乡镇公务员。
二、抓管理增活力,不断优化基层组织制度建设近几年来,xx县委、县政府在基层组织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努力创新,先后出台了《关于全面推行农村工作“村为主”的实施意见》、《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 队伍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通过制度创新,有效激发了基层组织建设活力,大大提高了工作成效。
(一)创新保障机制,优化工作环境。为了进一步优化基层组织建设环境,使各项工作得以正常运转,我县自2008年起开始实行“村为主”目标管理,采取县乡两级财政配套的方式拨付村级组织运转经费并逐年加大投入,仅2011年,全县就安排1300多万元经费保障村级组织运转,2012年,又新增投入200多万元,使整个村级运转经费达到1500多万元,平均每个村的运转经费达到了5万多元。为保障基层干部的基础待遇,全县共安排7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组干部基本报酬,其中120多万元用于发放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从今年起,村民小组长的基本报酬由原来的每人每月20元提高到了每人每月50元。村干部的基本报酬则参照行政干部管理模式实行“一卡通”的形式发放,并根据农村劳动力年平均收入水平,建立了村干部基本报酬合理增长机制,村干部报酬从2007年的人均不足80元/月,逐步提高到2011年的人均近700元/月。为实现村党支部书记和其他村干部“退后有所养”这一目标,我县在推行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并建立了村干部养老保险制度,凡是专职村干部任职期间参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达到一定标准的,县财政给予一定补贴,其中支书、主任每年按10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800元,其他专职村干部按500元以上标准参保的补贴400元。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计划生育、林权改革、征地拆迁、项 目建设等工作引发的矛盾纠纷也越来越多,不少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不理解、不支持,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对村干部进行打击报复的现象。为此,我县专门建立了村干部受打击报复补偿机制和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机制。县财政每年投入12万元为专职村干部购买人身意外伤害综合保险。另外,对遭受打击的村干部给予1000元以内的经济补偿,并严厉查处打击报复行为。通过发挥全县村干部受打击报复处理“110”的作用,切实保障村干部的人身和财产安全,消除村干部的后顾之忧。2010年8月,同益乡太坪村村委会主任雷依田在主持修建通村公路过程中,被前去阻工的村民打成轻伤,想到这些年为村里尽心尽力办事,村民反倒不理解,委屈的他萌生了离职的想法。得知这一情况后,县组织、公安以及乡政府立即介入调查处理,为其主持公道,并送去了600元补偿金,使其打消了离职的念头,工作起来干劲更足了。
(二)创新考评机制,激发工作斗志。为加大村组干部的管理力度,我县陆续出台了《xx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农村党员、村组干部队伍管理办法》以及《xx县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的意见》,将工作触角延伸到组一级并强化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的主体作用,通过细化职责、规范管理,进一步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一是对村民小组长实行考核分类管理。每年先由支村两委对村民小组长进行考核,考核结果分为一类、二类、三类三个类别,根据考核结果实行分类管理,其中一类村民小组长由建制村进行表彰,每人 奖励200元,同时可按比例推荐人选到乡镇(场所)参与“先进村民小组长”的评选;被评为“先进村民小组长”的,由乡镇(场所)进行表彰,每人奖励600元,然后按照比例推荐人选到全县参加“模范村民小组长”的评选;全县共评出60名“模范村民小组长”,在经济工作会议上进行表彰,每人奖励1000元。二是对专职村干部实行年终绩效考核。专职村干部年终绩效考核结果将与个人业绩考核奖励报酬直接挂钩。其中,考评为“优秀”等次的,每人发奖励报酬3000元,“合格”等次的2000元,“基本合格”等次的1200元,“不合格”等次的不发业绩考核奖励报酬。三是对所有建制村进行“村为主”目标管理考评。按照优秀村、合格村、基本合格村和不合格村进行分类定级,凡因计生、综治、安全生产等工作被“一票否决”的村直接定为不合格村。对评出的农村工作“村为主”目标管理优秀村,县委、县政府将在全县经济工作会议上予以表彰,授予奖牌并奖励村集体1000元。
(三)创新奖励机制,激发创业热情。为进一步调动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激发全县基层组织建设的生机和活力,2009年,全县开展了 “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由县委、县政府通报表彰,奖励1000元,并由县财政拔专款为其办理养老保险,男满60周岁、女满55周岁后每月可领取600元以上的养老金。为加强对全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的后续管理,县里又出台了 《xx县十大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管理暂行办法》,激励他们以更高的热情和更强的责任感投身到今后的工作当中,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从2012年起,全县每年将开展 “优秀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评选活动,对评选产生的优秀支书(主任)进行通报表彰,颁发荣誉证书,奖励5000元。此外,为促进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县里设立了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奖励基金,鼓励专职村干部采取集资、入股等形式领办企业,大力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凡新发展生产经营型项目所新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包括老企业、老项目扩大再生产后所增加的村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内(含5万元),20%用于奖励村干部,超过5万元部分,再提取10%用于奖励村干部。
三、抓活动促发展,切实增强基层组织建设实效 为了加快农村经济建设步伐,尽快缩短城乡差距,县委、县县政府从全局出发,紧密结合创先争优活动的开展,不断创新活动载体,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提高服务基层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扎实开展“百个部门联村”活动。为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活力,进一步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 按照“先进支部抓巩固、一般支部抓提升、后进支部抓转化”、“党群部门包弱村、政法部门包差村、经济部门包穷村”的思路,积极组织全县126个县直机关单位包村包企业结对共建,并引导全县100个基层组织建设较好的党支部与100个基础相对较差的党 支部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组建驻村帮扶工作队、选派科学发展观指导员、科技特派员和党建工作指导员进驻驻点(乡)村的方式开展帮扶工作。2011年,每个县直机关单位都投入了不低于5000元的帮扶资金,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各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科学发展观指导员共筹措资金1549万元,共救助困难农户52.6万元,硬化通村公路62.11公里,修建村综合大楼26栋,修建农田灌溉水渠2365米;帮助企业建立种养经济合作组织9个,发展种养大户270个;开展普法、安全、计生等知识培训106期,有效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村容村貌提质,净化了乡风文明。
(二)深入开展“千名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为切实转变机关干部作风,更好的直接联系和服务群众,2010年以来,xx县精心组织包括县处级干部在内的1200余名副科以上干部,深入开展了“机关干部下基层联农户”活动。按照“五个一”要求落实帮扶措施,即扶持联系农户发展具有稳定收入的产业,帮助其找准一条脱贫致富的门路;对符合条件的联系农户至少开展一次免费职业技能培训;扶持联系农户掌握至少一门种养技术或手工加工技术,提高种养、加工劳动技能;为全县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一条以上有价值的意见或建议;影响带动一批农户支持并参与县乡村各项社会事业建设和中心工作的开展。这一活动的深入开展,在广大群众心目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活动开展两年多来,结成帮扶对子2377对,实施帮扶项目2953个,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8378个,用 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拉近了党群干群距离。同时,通过活动的开展,教育党员干部改善对群众的态度、密切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促使机关干部查找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认真履职,树立良好形象,实现了转变机关干部作风和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双赢”。
(三)全面开展基层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按照“一个支部一个阵地”的要求,采取“以奖代投”的方式在全县开展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竞赛活动,并出台了对自建的活动室每新建一栋奖励2万元,每修缮一栋奖励2000元的奖励措施,在全县掀起了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的热潮。自2006年以来,全县完成村级活动场所省级规划项目118个,县级“以奖代投”项目18个,村级自建项目153个。建筑总面积达52000余平方米,资金总投入达8092.5万元,其中中央、省级投入354万元,市级财政投入94.4万元,县级投入192.8万元,村级自筹资金达7238.5万元。随着形势的发展和群众需求的不断提升,许多在八、九十年代初期兴建的办公场所已经不能满足时代需求。为了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今年,我县又实施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工程”并加大了财政投入,对所有在今年12月之前验收合格的新建活动场所,由县财政给予5万元的以奖代投资金。同时,按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全覆盖全达标的标准,要求各地要按照“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注重实效”的原则,努力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成为实现村民自治的平台、丰富村民精神生活的舞台、拉近党群干群关系 的纽带,使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成为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主阵地,切实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
四、抓创新求突破,努力打造基层组织建设亮点工程 根据上级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创新党建工作项目,力争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优争先上求突破、在加强非公企业党建上求突破。
(一)实行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为巩固扩大一批先进党组织、提升一批一般党组织、转化一批后进党组织,使全县农村(社区)党支部紧扣“五个好”目标,扎实工作,加快发展。我县出台了《xx县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实施方案》,要求各乡镇(场所)采取日常考评与年终考评相结合的方式对各村(社区)党支部进行量化考核,主要考核创先争优工作、基层组织建设、宣传文化、经济建设、村级事务、人口计生、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廉政建设等9个项目。考核结果分为一类党支部、二类党支部、三类党支部三个类别,并由各乡镇、场所针对不同类别的党支部实行跟踪管理。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乡镇(场所)推荐的一类党支部中评选出30个“红旗党支部”,授予流动红旗并给予2000元奖励;同时还将评出30个“三类党支部”,给予通报批评并要求挂牌限期整改,此外,还要求“红旗党支部”按照1+X模式与三类村(社区)党支部进行结对帮扶,充分发挥其在党建、村务管理、产业建设等方面的示范作用,带动后进党支部共同发展。
(二)全面推行党员星级管理。为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基层党员管理,推动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从2012年起,将在全县党员中实行星级管理。根据“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标准,结合农村、社区、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和“两新”组织等不同领域党员岗位特点,分别设置“五星”,满星设置为“五星”。每年“7.1”期间,全县将从各党(工)委、直属机关党支部推荐的“五星”级党员中评选表彰60名“红星共产党员”,其中乡镇、场所和农村(社区)党员中评选25名,县直机关党员中评选15名,县属事业单位党员中评选15名,企业和“两新”组织中评选5名。获奖人员给予1000元物资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
(三)强力推进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工程。近年来,xx县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现已注册登记的有418家(国有企业仅3家),从业人员42610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71家。非公经济对我县GDP贡献率超过75%,财税贡献率超过95%。对我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面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强劲态势,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有关要求,我县积极探索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需要相适应的党建工作思路,采取超常规措施,实现了党建工作和企业发展互促双赢的良好态势,在县域经济的发展中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011年年底,全县采取抓大户、抓重点、抓典型、抓示范的办法,集中组建了45家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20个组建任务数,完成任务 的225%,截止目前,全县共有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69家。为促使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达到“双强六好”的目标要求,xx县从完善制度、规范管理着手,于2012年年初制定出台了《xx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实施方案》,以更强的工作力度推进全县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一是在党建工作上加强指导。要求各乡镇党委要把一些长期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工作的退休党员领导干部,改制企业中的党员领导干部和党务工作者,以及自主择业的军转干部纳入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人才库,为辖内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选派党建工作指导员并建立培训、管理和考核机制。二是在工作经费上提供保障。采取“财政扶持、党费补贴、企业资助”等办法筹集经费,用于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组织建立党员服务中心等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党员学习教育、配备电教设备、办公桌椅、党旗、党徽、报刊图书等,为党组织开展工作提供基本条件。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建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保障激励机制,为企业党组织负责人提供必要的工作津贴。三是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将非公经济组织党组织党建工作纳入“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范畴,按照属地原则由乡镇党委进行考核,并明确规定有关部门在推荐企业主要出资人担任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工青妇委员时,把支持党建工作情况作为重要依据。
五、主要经验
在近几年的基层组织建设中,我县不断探索、积极创新工 作机制,促进了全县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进一步提升。主要积累了以下三个方面的经验。
(一)创新意识是关键。没有创新,就没有进步。我县结合县情提出的农村(社区)党支部分类定级考核、党员星级管理、加强农村党员和村组干部队伍建设的实施办法等,都是一种创新。在不断创新过程中,为全县基层组织建设增添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在党建创新活动中得到迸发。创新活力使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基层干部素质得到普遍提高,在创新实践中扩大了党的群众基础。
(二)责任意识是根本。“千重要,万重要,抓落实最重要”。基层党建工作头绪多,任务重,责任大,要出色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键就在于增强责任意识,切实抓好落实。近年来,我县在抓基层组织建设工作中感觉到,如果职责不清,责任意识不强,党建工作就落实不力,抓党建促经济的效果就不明显。我们通过完善各项制度,强化领导责任,形成了基层组织工作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良好格局,促使各项党建工作落到了实处。
(三)团结意识是保证。团结就是力量,团结出凝聚力,团结是取得事业胜利、工作顺心的保证。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创造发展的合力。全县广大党员干部“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各项工作推进有力,实践证明:团结才能出凝聚力,出战斗力。
第四篇: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摘要:从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今天,走过了90年的光辉历程。总结这90年,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经验,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必须根据时代和党的任务的变化,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
关键词:与时俱进;党的理论创新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亊,她以一个全新的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实践呼唤理论,理论指导实践。要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土地上生根、开花、结果,这就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这本身就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长期探索,反复比较,独立自主,艰苦奋斗,浴血奋战,牺牲了三千五百万同胞,这是用血的代价而换来的。只有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才能不断取得党的建设和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和进步。从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到党的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再到中共十六大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就是与时俱进,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党的十六大以来,提出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些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
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充满信心。中国共产党走过了光辉的90年,在90年的征程中,战胜前进道路上一个又一个困难,靠着一种执着和信念,靠着真理的力量,靠着科学理论引领,靠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指导思想,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马克思主义具有成功地改造社会的功能,即用于指导实践。马克思主义是真理,是改造社会的科学理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适合中国国情,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在中国的土地上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我党90年的光辉历史,就是不断与时俱进,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历史。毛泽东提出要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创立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走出了一条不同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延安整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已成为全党的共识。1945年党的七大会上,审议并通过《中国共产党章程》,确立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反复探索和实践,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智慧结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为党的创新理论的新成果。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经过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社会主义建设,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亊业,在探索中我们走了弯路,经历了曲折。从总体来说,在曲折中不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前行,社会主义中国的国际地位得以确立、巩固和提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冷静思考,及时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失败教训,拨乱反正,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逐步形成“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邓小平理论”这个新概念。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在邓小平理论指引下,开辟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取得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党的历史方位的新变化,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和基本走向,及时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科学判断党的历史方位的基础上,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提出,这是我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起,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自觉学习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党的十六大召开,以总书记为代表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国际国内形势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走向,在新世纪,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是我党指导思想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科学发展观作了全面而深刻地阐述:“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发展是硬道理,是科学发展观的基础和第一要务,核心和本质是
以人为本,基本原则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个方面有机统一起来,实行有重点的发展,实行以人为本的发展,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就是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就是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党的指导思想又一次与时俱进的科学
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成果。这一成果进一步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
时代在进步,实践在发展,理论在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在延续,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深化,我们坚信,在以总书记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党的创新理论在中国的发展必将不断开出绚丽的创新之花,结出丰硕的理论之果。
(作者:作者:张多来谢英;单位:南华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第五篇: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创新思路 积极探索 扎实推进
1、批量信息采集 由市、市(县)区卫生部门负责组织,新农合软件开发公司(深圳市网通兴技术发展有限公司)配合,对全市新农合管理系统中参合人员信息资料进行批量采集,采集的信息内容按照居民健康卡要求的内容和格式,包括姓名、性别、民族、住址、身份证号、新农合证号、联系电话等。采集的信息与市公安局户籍个人基本信息进行核对,核准后的信息制作成电子表册由市卫生局统一报省卫生计生委信息中心进行登记注册。核对有错误的信息由市(县)、区新农合办负责将名单返回村委会,由村委会负责对每人重新核对,核准后再逐级报省卫计委信息中心。省信息中心最后将登记注册后的制卡信息传输到制卡部门进行制卡。
2、批量制卡 农业银行辽宁省分行依据国家《居民健康卡技术规范》、《银行卡业务管理办法》、《中国金融集成电路(IC)卡规范(V2.0)》等规定,确定营口市加载金融功能的居民健康卡方案,并报上级银行审批。制卡部门按照居民健康卡和农业银行卡制卡要求再次PK配对,核对通过的信息进行制卡,核对没通过的信息再返回校正。制作好的居民健康卡将个人信息及密钥写入卡中。
3、批量发卡。为保证居民健康卡批量发放工作的顺利实施,由市(县)、区政府组织召开专门会议,卫生部门、乡
镇政府、村委会和市(县)、区农业银行的领导及负责同志参加。会议部署批量发卡的工作任务,明确有关部门的分工和责任,以及完成发卡任务的时限。卫生部门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宣传,营造氛围,广泛宣传居民健康卡的应用是对就医模式、新农合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基金管理机制的一次重要改革,对提高医疗服务效率,改善就医环境,方便居民参与个人健康管理,特别对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都有重要的意义,使广大居民了解、接受并能正确使用居民健康卡,让居民健康卡这一惠民工程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在发卡的工作中,卫生部门协调乡镇政府和村委会,协助农业银行发卡。组织召集村民集中领卡,发卡的同时宣传居民健康卡的功能和用途,培训村民如何激活和使用居民健康卡以及用卡的注意事项等。发卡工作涉及范围广、数量多、工作量大,对农村居民实行批量发卡,大大加快了发卡速度,我市发放几十万张的卡,仅用2个多月时间,否则,将需要2年多时间,批量发卡工作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居民健康卡的应用
在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工作中,我市将之前与农业 银行合作推行的新农合金穗惠农“一卡通”项目相结合,将“一卡通”与居民健康卡整合为一张卡,使居民健康卡除具原有功能外,又增加了新农合参合身份识别、筹资缴费、医疗费补偿、费用结算等功能,拓展了居民健康卡的应用范围。
1、新农合证功能。我们将居民健康卡系统与新农合系 统对接后,使居民健康卡取代了新农合证,参合农民可持卡就诊,刷卡进行参合身份识别,解决了以往因一户一证(新农合证),家中几人同时患病无法就诊问题。以卡代证,使参合人员基本信息更准确,就诊报销流程更便捷、基金运行更安全。
2、筹资缴费功能。由于居民健康卡具有银行卡的金融功能,利用银行卡代扣代缴功能进行批量收缴参合费。参合农民只要把参合费存在银行卡中,农业银行将按照政府规定的个人缴费标准自动批量扣缴。缴费期间,参合农民即使不在家也能参合,极大地方便了农民参合缴费,同时也节省了政府每年筹资缴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大大降低了政府筹资成本,使新农合筹资工作变得省时、省事、省钱。
3、医疗费补偿功能。使用居民健康卡后,参合农民住院就医的医疗费补偿款直接补到患者居民健康卡中,从而简化了工作流程和繁琐的报销手续,患者不用再为报销医药费往返路程,为患者提供了方便、快捷、安全的医疗费直补服务。
4、基金管理功能。使用居民健康卡后,我市取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款垫付制,通过银行将新农合补偿款直接补到患者本人居民健康卡中,有效地防范了定点医疗机构利用垫付制套取新农合资金行为,真正做到新农合基金在医院封闭
运行、安全使用。除此之外,在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控制过度医疗,解决拖欠定点医疗机构垫付补偿资金周期长等问题都取得明显效果。
一、取得的成效
(一)我市今年上半年将完成70余万张居民健康卡的发放任务。目前,我市农村居民健康卡已制卡70万张,已发放34.5万张,剩余35.5万张正在发放之中,上半年将完成70万张卡的发放任务。与此同时,大石桥市已发放的43万张新农合金穗惠农卡与居民健康卡功能完全相同,下一步我们争取全部替换成居民健康卡,这样,我市发卡量将达到百万余张。
(二)我市即将实现在全市所有定点医疗机构刷卡就诊报
销结算。市卫生局一方面利用农业银行现有的农村金融服务网点和布放的金融机具等社会资源,优化用卡环境。在我市农村,农业银行已设立了“惠农通”服务网点600多个,布放转账电话2600余部,金融自助机具覆盖了县域所有的行政村,为农民用卡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另一方面,市卫生局积极与农业银行协商,争取到1400台的读卡器,布放到1200余所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为健康卡在我市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三)居民健康卡将保证新农合基金安全运行。我市居
民健康卡增加了新农合的相关功能后,不仅扩大了居民健康卡的应用范围,使百万参合农民都受益,更重要的是创新了新农合的筹资机制、补偿机制和基金管理机制。尤其是在保证基金安全运行、防范医疗机构蓄意造假,套取新农合基金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2013年3月份,我市在大石桥市开始新农合金穗惠农
“一卡通”试点(居民健康卡将整合“一卡通”功能),“一卡通”启用后不到10月时间,县、乡两级定点医院住院率由2012年的11%降至6%以下,住院人次数比上一年同期减少5600余人次,住院总费用减少2520万元,补偿总费用减少1288万元。
二、几点体会
一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推进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
工作的关键。省卫计委领导十分关心支持营口市的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工作,2013年7月15日,韩厅长亲自带队专程到营口调研该项工作,以后又多次帮助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协调省农行给予重点支持和设备投入;营口市委和市政府也高度重视,2013年,市委书记和市长都专门听取了卫生工作汇报,对我市居民健康卡(惠农“一卡通”)项目建设工作予以表扬和肯定,并将居民健康卡(惠农“一卡通”)惠民工程写进营口市委十一届七次全委会工作报告中。
二是增强责任意识,积极沟通协调,是做好居民健康卡项目工作的基本前提。居民健康卡项目建设工作是一项内容复杂、涉及的人多面广,配合部门多,任务繁重,因此,卫生部门作为牵头部门必须增加责任认识,把这项工作作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列入到重要工作议事日程。要积极主动地沟通有关部门,特别要加强省、市联动,争取多方支持,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才能确保项目工作的顺利实施。
三是在居民健康卡应用上下功夫,才能使居民健康卡发 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我市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大胆探索实践,在居民健康卡的应用上下功夫。利用居民健康卡的信息化、网络化和科技手段,开发卡的新农合管理功能,防范套保骗保不法行为,堵住新农合基金跑冒滴漏,破解新农合基金监管难题,筑牢基金管控防线,使居民健康卡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