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合集5篇)

时间:2019-05-13 17:35: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

第一篇: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

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 ——《滴水穿石的启示》课堂实录及评析

执教/周丹 评析/潘文彬

一、检查预习,指导写字

师:同学们,能和大家分享一下你们的理想吗?

生:我的理想是当一名军人,如果能当上特种兵就更棒了,那一定很神奇。生:我想当舞蹈演员,我在电视上看到杨丽萍阿姨跳的孔雀舞,真是太令人羡慕了,我也想和她一样。

师:你们的理想不但美好,而且远大。这节课,周老师要送给大家一把神奇的钥匙,它可以帮助你们打开理想之门。让我们一起走进第22课,去寻找这把钥匙。(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师:课前,大家预习了课文,文中有10个生字,其中6个一类字要求大家会写。请翻开书,看看在这6个生字所组成的词语中,如果让你选择一个词报给大家听写,你会选择哪个词语?(指名报词。)

【点评】教者把听写词语的选择权交还给了学生,新颖别致,给学生有一种陌生化的感觉。学生在选择的过程中,对这6个生字新词必然要进行一番观察、比较和甄别,从中遴选出自己认为最值得报给同学们听写的词语。其实,这种选择就是一种极为有效地学习和巩固。如此来听写词语,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增强了听写词语的趣味性。

生1:小贩 生2:专利权 生3:自勉 生4:自谋生计(集体校对、订正)

师:这些生字,不仅要写正确,还要写美观。请你对照生字表,把你觉得写得好的字,在下面画上五角星。(生自评、生巡视)

师:刚才老师在巡视中发现大家都没有在“勉”字下面画五角星。看来,大家都觉得这个字比较难写。我们一起来仔细观察这个字,谁来说说写“勉”字时要注意些什么?

生:我觉得应该把“免”写大一点,里面的“力”写小一点。生:“免”字的竖弯钩要写长一些,这样“力”字才能站得稳。

师:关于这个竖弯钩的写法,老师这儿有一个口诀:竖弯钩,宽而平,力字靠里边。看老师来写一写这个字。(师范写,生再练,反馈)【点评】虽为高年级的阅读教学,但对于学生普遍认为不易写好的“勉”字,教者能够舍得花时间进行细致入微地指导,且教之有方。足以见得,教者尤为重视写字教学,能够在课堂上扎扎实实地引导学生练好写字这项“童子功”,为学生一生的学习工作打基础。

二、把握中心,理清结构

师:这篇课文的课题是《滴水穿石的启示》,那么,滴水穿石到底给予我们怎样的启示呢?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划出有关的语句。

生: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这就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

师:这是滴水穿石给予我们的启示,也是这篇说理性课文所要说明的道理。(板书:说明道理)

师:作者是怎么把这个道理讲清楚的呢?请大家一边默读,一边思考,圈画出相关的语句。(生交流)

生:作者在课文中举了李时珍、爱迪生、齐白石这三位名人的例子。(板书:举例说明 名人)

师:课文除了举了三位名人的事例,还举了什么例子? 生:还举了雨水的例子。(板书:雨水)

师:你有一双会发现的眼睛!看来作者为了说明这个道理,不仅举了正面的事例,还举了反面的事例,这样就更有说服力了。还有要补充的么?

生:作者在一开始就写了太极洞内水滴滴穿石块的奇观,自然地引入滴水穿石的启示。(板书:奇观引入)

师:(指着板书)这篇说理文就是先用奇观引入,接着举例说明,最后说明道理,结构非常严谨、清楚。

【点评】“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叶圣陶语)这就意味着阅读理解要从理清作者的思路入手,因为只有理清了作者的思路,学生才能循着思路正确理解作者对事物的真切认识,体验作者所表达的真诚情感,领会作者写文章的真实意图。教者深谙此道,所以,在教学中,能够用精当的问题驱动学生的思维,通过浏览、默读、圈画等方式,引导学生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进而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这就诚如叶圣陶先生所言:“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

三、品味语言,揣摩表达

师:让我们先来看一看太极洞内的这个独特的奇观。出示——

原来在这块石头的上方,有水滴接连不断地从岩缝中滴落下来,而且总是滴在同一个地方。几百年过去了,几千年、几万年过去了„„水滴锲而不舍,日雕月琢,终 于滴穿了石块,成为今天太极洞内的一大奇观。

(指名读)

师:作者一开始就写了滴水穿石这个奇观,目的就是为了——引出自己的观点。(师板书:目标专一 持之以恒)

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出水滴目标专一,持之以恒的精神吗?(指导朗读)

师:如果大自然的奇观还不足以让我们领会滴水穿石的精神,那么,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又给我们举了三个成功者的事例。自已读一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生:他们都是一直在努力着,不断地克服了困难。生:他们都具有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

师:你们真会发现。的确,他们都是靠着这种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都是紧紧围绕滴水穿石的启示来举例说明的。还有什么发现吗?

生:他们有的是画家,有的是医生,有的是发明家。师:原来是他们的职业不同。

生:他们的目标不同,李时珍是写成了医学巨著《本草纲目》,爱迪生发明了很多东西,齐白石是要让自己的绘画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师:虽然他们的目标不同,但都是用滴水穿石的精神实现了自己的目标。生: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人。李时珍是古代的,爱迪生是近代的,齐白石是现代的。师:他们是不同时代的代表。除了时间的不同,还有什么不同? 生:他们有的是中国的,有的是外国的。

师:你们的发现都很了不起。同学们,李时珍出生在医学世家,爸爸和爷爷都是医生;爱迪生只上了三个月的学,后来一直都是靠自学;而齐白石则是在快五十岁的时候才专攻绘画的。

生:我发现他们三个人接受的教育是不同的,但是最终都取得了非常伟大的成就。师:是的,他们的起点不同。作者列举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的成功者的事例,就是为了告诉我们要想取得成功,必须有这种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这也是说理性文章列举事例的一大特点——选取最有代表性、最典型的事例。

【点评】“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萨特语)这里,教者只用了“自已读一读这三个事例,看看你有什么发现?”这样的问题,就开启了学生的思维,自然而巧妙地引导学生潜心会文,探寻、发现文本的秘妙,快乐地分享自己的收获。如此教学,简约灵动,给人的启迪是——学生的思维一旦被激活,就会迸发出创造的火花,就会演绎出精彩的课堂。而激活学生的思维奥秘就在于:一是要有极具开放性的问题,因为阅读探究需要问题的引领;二是要给以学生自由探究的时空,因为“自由应是一个能使自己变得更好的机会”(加缪语);三是要让学生体会到交流思想、分享智慧的快 乐,因为学生在与同伴和老师的交流对话、分享收获的过程中,丰富了认识,提升了智慧,获得了更大的发展。

师:谁来读一读描写李时珍的语句,其他同学仔细听,认真想,这段话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生:先写了明代医学家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接着写他翻山越岭,走遍了大半个中国,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最后写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师:你的表达很有条理,如果能够再简洁一点就更好了,谁愿意再来试试看? 生:先写了李时珍从小立志学医,接着写他二十几年不懈努力,最后写他终于写成了药学巨著《本草纲目》。

(出示PPT:立志学医——不懈努力——写成巨著)。

师:同学们概括得非常好,请同学们拿起笔,自学后面两个事例,提炼事例中的关键词或寻找文中词语来概括事例内容,来揣摩遣词造句的独特之处。

生:我对爱迪生故事的概括是:迷恋电学、孜孜不倦、千项发明。师:你提炼了文中的关键词,概括得准确、精炼。(出示PPT:爱迪生

迷恋电学

孜孜不倦

千项发明)

生:我的概括前面两个跟他是一样的,第三个我写的是发明大王。

师:你没有用文中的词语,而是用上了课外积累的词语,同样概括出了爱迪生一生伟大的成就。很好!

生:我对齐白石的故事是这样概括的:挥毫作画、坚持不懈、炉火纯青。师:老师跟你想得一样,我们真是心有灵犀啊!(出示PPT:齐白石

挥毫作画

坚持不懈 炉火纯青)

【点评】从文中提取关键词语来概括事例内容,也是学生应要练就的一项“童子功”。这里,为了培育学生的这项“童子功”,教者采用了扶放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亲历语文实践的过程。对于李时珍的事例,教者扶得比较多,学生在教师的帮扶之下,读文思考,尝试概括,一步一步地逼近目标,获得了一种语文实践的经验。而对于爱迪生和齐白石这两个事例,教者则大胆放手,让学生凭借已经获得的语文实践经验去阅读,去思考,去提炼。如此教学,先扶后放,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合乎儿童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的。

四、比较写法,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四年级学习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课文吗?回忆一下,想想这两篇课文对李时珍的描写有什么不同?(PPT出示两篇文章)

生:《李时珍夜宿古寺》写得比较具体详细,而这篇课文是比较简略地介绍了李时珍的故事。生:《李时珍夜宿古寺》中有很多对他的语言、动作、心理的描写,而我们今天学习的课文中却没有。

师:正如你们所说,不必对人物的行为举止进行细致刻画,不必对人物的心理、语言进行具体描绘,只要叙事简明准确,鲜明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就可以了,这就是说理文在举例说明时的特点。

【点评】通常情况下,语言文字的表达有两种形态:一种是用简洁凝练的语言来概括事情的过程,这样的表达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一种是用具体细腻的语言来描写事情的经过,这样的表达具有鲜明的形象性。教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能够巧妙地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李时珍夜宿古寺》这篇叙事性课文,来让学生比较两篇课文对李时珍的描写有什么不同。真是不比不知道,一比就让学生忘不掉。这一比较,学生一下子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高度的概括性是说理性文章在列举事例时的表达特点。

师: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说明文列举事例时要简明准确这一特点,如果让你再来写一个事例,一定也不难。请同学们翻到第5课《装满昆虫的衣袋》,回忆一下法布尔的故事,然后根据说理性文章的表达特点把它改写成一个事例,添加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学生在练习纸上完成后指名交流)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特别爱观察昆虫,有一次,父母发现法布尔不见了,很着急,最后在田野里找到了他。原来是他在田野里听到了纺织娘的叫声,很想看个究竟,就全神贯注在野外寻找了整整三天。还有一次,他在放鸭子的时候为了捡贝壳和彩色石子,很晚才回家,父母都责骂他,说他还小傻瓜,说捉小虫子会中毒,可是还是无法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经过很多年,最终写成了《昆虫记》。

师:你的介绍很有趣,但是说理文对故事的介绍要求的是简明准确,不需要过于具体详细,你愿意再试着说得更简练一些吗?

生: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特别爱观察昆虫,有一次,花了三天的时间在田野里找到了会唱歌的纺织娘,即使被父母责骂,可还是无法阻止他对昆虫的迷恋,最终写成了《昆虫记》。

师:这一次,你对课文中的介绍的两个故事做了非常精炼的概括,真棒!还有谁愿意来读一读?

生:法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从小就对各种小虫子非常着迷,他观游鱼、捉甲虫、逮纺织娘„„经过几十年的仔细观察和研究,终于写成了著名的《昆虫记》。

师:“观游鱼、捉甲虫、逮纺织娘”,这三个短语用得好,言简意赅,让听的人一下子就明白了。

【点评】语文课是为迁移运用而教的。因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教者高明之处还在于能够再一次运用学生已经学习过的《装满 昆虫的衣袋》这篇叙事性文章,让学生把它改写成一个事例添加到《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中去。这样的练笔设计,自然巧妙,落雪无痕,让学生在实践中对说明性文章的叙事特点有了更加深切地理解和感悟。而这样的练笔,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读写结合。

师:同学们,这节课你们和周老师学习了《滴水穿石的启示》这篇课文,一起去欣赏了太极洞内滴水穿石的奇观,了解了课文中的举的事例,也感知了说理文列举事例的特点,更被文中小水滴那目标专

一、持之以恒的精神所感动,让我们再次读一读滴水穿石的启示——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够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总评】

听完周丹老师执教的《滴水穿石的启示》这一课,我最强烈的感受就是,周老师具有很强的课程意识和生本意识,她用她的那双语文的慧眼发掘了文本中的语文元素,并能够巧妙地运用这些语文元素,为学生设计了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语习文,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周老师的这堂课,带给我们如下一些思考。

第一,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得要立足学生的实际,最大限度地调动儿童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心灵去感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

第二,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得要关注语文的本体,最大限度地发挥文本的例子作用,让学生能够透过文本这个独特的语言现象,发现和感悟语言文字的表达秘妙,获得语言文字的运用智慧。

第三,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还得要注重课堂的细节,及时地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点滴滴的细节,合理利用好这些细节,耐心地启发引导学生学语习文,因为教学是一种需要在细节上耐心又耐心的过程。

第四,练就学生的一双语文的慧眼还得要重视学习方法的习得,让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能够掌握语文学习的基本策略和方法,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打基础,因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

(周丹,建邺区优秀青年教师,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语文教研组长; 潘文彬,特级教师,江苏省人民教育家培养对象,南京市中华中学附属小学校长)

第二篇:借你一双欣赏的慧眼

借你一双欣赏的慧眼

——多媒体辅助下的美术欣赏教学

常州市河海中学

路卫芳

关键词:多媒体 美术教学 欣赏 感情

很多美术老师都深有体会,中学美术教材在经过了多次的改革试用以后,欣赏课的比重是越来越大了,尤其是现在所使用的这套苏教版实验教材,每学期九个单元的美术课,而仅是欣赏单元就有二个,可见美术欣赏课在整个中学美术教学中所占的分量有多重!

为什么如此重视欣赏课呢?还是让我们来看看它到底有什么作用吧。美术课程进行了多次的改革,有了新的突破,分几个学习领域进一步明确了美术教学的方向,鲜明地提出发展学生的基本美术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培养创新精神和审美能力。美术欣赏课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修养,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形成健康的审美观,发达学生的心智,开发学生的潜能。

就我从教美术教学九年的经验来看,由于以前教学条件差,硬件设施跟不上,教师在上欣赏课时常常有“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感受,任你老师怎么样舌绽兰花,学生却兴趣缺缺,昏昏欲睡,因为缺乏补充资料,学生对着书上那干巴巴的几张图片,实在难以发挥抽象的思维去想象。现在好了,多媒体信息技术走进了每一所学校每一个教室,学生真正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体会到它从声音、图像、文字、影像以及交互功能等方面带给我们的全新的感受,使美术欣赏课从一门“老师讲,学生看、听、理解的灌输过程”,变成了一门“集声音、图像、动画、电影等融于一体的视觉理解过程”。全方面的调动学生的审美兴趣。

有句俗话说的好:“生活中并不缺少美,我们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而现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恰如给每位学生安装上了一副洞穿时空的慧眼,我们可以穿越时空尽情的徜徉在过去与未来之中,充分感受到美术带给我们的精神愉悦。

美术欣赏课是一门视觉造型艺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运用,使美术教学手段向多元化发展,如实物展示、投影运用、多媒体音像的引进,大大地增加了信息量和科技量。这样也适应学生认识的发展和身心发展的需要。从而使美术欣赏课的教学成为简易、新型、交互、愉悦的学习方式,满足学生个体自我发展的需要,实现促进学生智力发展的目标。下面,就从我教学的经验出发,谈谈我在欣赏课上对多媒体技术的运用。

1.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拓宽眼界。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突出引导他们学会在网上浏览欣赏适合自己的艺术作品,利用课余时间学会在网上收藏自己喜欢的优秀作品,反复感受、认识和理解,现行中学美术欣赏课是以“审美教育”为主旨教学过程,“美育的最有效手段是多接触艺术”。事实上,我们很少有机会让学生去感受真正的美术作品原作的魅力。而多媒体信息技术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这种缺憾。教师通过现代化手段提供丰富的素材,可以让学生看到更多的图片、影像资料,便于学生对作品进行分析,拓展学生视野,提高学习兴趣,真正达到培养欣赏与评述能力的目的。

例如:我在上外国风景和静物画赏析时,先把大师的作品拍成了照片,制作成精美的课件,其中对凡高的作品做了一个超链接,欣赏时点击了超链接后,就直接连到了网络上,学生就可以通过网页直接了解更多的关于凡高的生平事迹,从而加深对其作品的了解,更好的解读大师,这是关于在线资料上的查阅,令一种更常用的方法则是:由于书本上的欣赏内容毕竟有限,为了拓宽学生的眼界,我可以预先收集更多大师的相关作品,在欣赏完书上后,我只需点下链接,相关其他作品就一一展现出来(如印象派大师莫奈的睡莲系列),通过拓展内容,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得到更高的升华。

2.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想象,升华感情。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另一位哲学家也曾经讲过这样一句话:“想象对于孩子,比拥有万贯家产更加重要。”所谓想象力是指在头脑中将各种意象构思出来,并加以具体化。它使我们能超越现实的限制,进入一个无所不能的世界。而多媒体的出现,则正好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实现想象力,使抽象思维具体化。

例如:我在上第13册外国风景欣赏时,其中一篇冰雪覆盖的风景画《雪中猎人》,画家也画了很多的人物点缀在画中,为了让学生更好的感受画家的思想,我提前就把图片经过电脑处理,抹掉了所有的人,在上课时,我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如果此画成了一幅纯粹的风景画那会是什么感觉呢?学生纷纷猜想,这时我把早已处理好的图片展示出来,学生看到自己设想的场景就呈现在眼前,就能更好的去品位叙说了,通过差别感受也能更好的抒发感想。而在欣赏季节性的风景画时,可以通过偏色的对比感受到不同季节带来的视觉差别。如让学生对着同一幅画去想象在春夏秋冬的不同感受,这就可以通过偏绿色、偏红色、偏黄色和偏灰色等等效果来感受。通过偏色还可以转换画家的情感,这点对于印象派和抽象派的作品来说效果更明显。比如,同一幅画,画家本来用深灰色调来表达哀伤的感情,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使主色调换成鲜艳的色彩,再提高画面的明度,使整幅作品光灿明亮,这样学生能感受到的就不是悲哀伤感而是愉快、自信、积极向上了。利用多媒体的强大功能,我们能更好的使想象思维成为具体化,加深对作品的更深层次的解读。

3.利用多媒体技术,整合学科,提升审美。

美术欣赏课要求我们从各个不同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学科知识,全方面的来感受作品的美,从而提升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一,促进美术与音乐的交融。音乐与美术尽管在审美特点上千差万别,但在主题与意境的追求上常常是相似的。在美术欣赏时能结合音乐的话,对学生进一步感悟美术作品中艺术语言将会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例如在欣赏一些反应穷苦人民悲惨生活或画家悲伤情绪的画时,配上《二泉映月》的哀伤调子,一下子就把学生带进了凄凉的意境,而在传统的书法或国画欣赏时,配以节奏柔美、充满古韵的古筝等民族乐曲如《高山流水》或《渔舟唱晚》等,可以更多体悟我国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与美妙意境。西方绘画配以钢琴曲或轻音乐,更能充分展现其色彩斑澜的审美意象。而欣赏凡高的作品最好配上充满热情、活力、富有动感的交响乐,这样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凡高令人目眩的色彩和火焰般燃烧的激情。在美术课件的制作中,音乐的运用可以起到拓展学生的形象思维与联想空间、深化主题的作用。这样,不仅可以营造氛围,视听结合的方式更可以起到烘托主题、启迪思想、增加欣赏深度的作用。

第二,促进美术与文学的交融。中国传统文化讲究诗书画相结合,西方美术的发展与文学的发展更是息脉相通。如在中国书画的意境造型欣赏时,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一边欣赏潘天寿的《红蜻蜓》、徐谓的《黄甲图》、朱奇的《荷花水鸟》等作品,一边配乐诵读杨万里的《小池》等脍炙人口的诗句。这样,让学生更能体悟中国画的意象之美和诗书画相结合的悠远意境。

第三,促进美术与政史等学科的交融。任何美术作品都是特定时代历史文化的产物,是政治、经济、科技、宗教、文化生活及思想意识形态的反映。例如:不了解法国大革命历史,就无法理解雕塑《马塞曲》及油画《自由引导人民》;不了解中世纪基督教文化,就不可能领略哥特式教堂建筑蕴含的浓郁的宗教精神,进而也就无法理解乔托《犹大之吻》等作品体现的世俗化与人文主义精神;美术欣赏课可以利用多媒体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整合政史等相关知识,以音乐、图片、影视片断等播放方式展示给学生,这比传统的讲述式教学更直观、有效,这样学生不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美感,还可以从美术作品所描绘的内容获得丰富的知识,认识世界、了解历史,涵养孩子们的人文潜质。

另外,如印象派画家对光色的应用及透视学知识,美术作品构图中黄金分割的应用等,无不说明美术与光学、几何学等自然学科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可以利用现代媒体技术手段加以分析,直观教学的同时也节约了有限的教学时间。

4.利用多媒体技术,拓展资源,开发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倡充分开发利用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为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结合地方优势,积极挖掘校外资源,开发新的课程。还记得两年前我在常州市第24中学听的一节园林艺术欣赏课,该校正好比邻红梅公园,从教学楼的高处就可欣赏到公园里的美丽景色。老师让学生利用周末课余时间,先去公园里勘察,从地理位置,环境格局布置,人文精神等方面入手,让每一小组合作学习,带着任务制作调查报告,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了丰富多彩的幻灯片,在课上,学生代表上台向全班同学介绍了不同角度欣赏下的红梅公园。这就利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开发了一些优质的课程资源,根据课程自身实际、学生特点,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使美术欣赏课对提高学生人文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总的来说,现代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恰如给学生戴上了一副多功能的眼镜,它直观、形象、生动、多角度、立体式地全面展示美术教学的内在规律,使美术欣赏有机地与其他学科联系和交互影响。使美术课堂教学让人耳目一新,具有新的突破。使欣赏教学化难为易,化复杂抽象为直观形象。同时也为学生提供包括视觉、听觉、触觉等多样化的外部剌激,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认知和学习途径。在有限的时间里,加大教学密度,丰富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同时通过投影屏幕,丰富直观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加强了记忆力,开阔学生的视野,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也丰富了想象。更好地发展学生的智力。但我们也不要就此把现代多媒体技术当作万能的法宝,要上好美术欣赏课,最终还是依赖于教师的专业素质、课前设计、课堂组织以及语言引导等。

参考文献:

王大根著《美术教学论》

常锐伦等著《中学美术教学》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著《艺术与视知觉》

第三篇:“高新技术+一双慧眼”双管齐下的教育

“高新技术+一双慧眼”双管齐下的教育

——《分式的乘法与除法》观课报告

借助山东教育教师网的暑期研修平台,有幸聆听到了常老师执教的青岛版数学教材中八年级上册3.3节“分式的乘法与除法”一课。收益颇多,感触颇深。现将自己不成熟的几点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1.亮点切入:常老师能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具体题目作为课堂切入点。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整个堂课开了个好头。相信常这双慧眼是经过了很多年的艰辛付出才换回来的吧。

2.新旧知识有效迁移,信息技术熟练应用:充分使用自己手中的资源,根据实际教学条件创造性地利用了多媒体、黑板、课本并积极利用课件展示,尤其是在情境导入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分数的乘积与除法进而再引出a分之b与c分之d如何进行乘法运算。让学生说出自己想到了什么,然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分数的乘除法则让学生类比出分式的乘除法则,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整堂课中一直是大屏幕贯穿始终,通过多媒体这种教学资源展示了例题、习题。这样节约了板书的时间、空间并增强了学习的趣味性,加大了课堂容量,任课老师以课件为扶手省掉了许多麻烦。尤其是在大屏幕上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分式的乘除步骤增加了数学的趣味性,直观性,避免了枯燥呆板的看教材。另外,“洋葱数学”视频的适时讲解也起到了相当好的教学效果。同时又节省了教学时间。可谓一举多得。高新技术的巧妙应用在此处体现的淋漓尽致。3.找学生亮点:常老师很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整个课堂上,常教师多次安排学生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互动。在学生进行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其实有很多学生已经通过操作掌握了某个知识点,但不知如何表达,因此,在操作活动中,会出现一些不容易被人发现的细节行为。常老师在授课过程中能及时捕捉这些细节,通过提问成为一种生成性教学资源,课堂呈现很精彩。

4.抓学生“误点”:常老师能及时发现学生的“误点”。课堂教学中往往会出现很多教师意想不到的内容,有时候这些内容是不够正确的,有时候甚至会出现比较尴尬的问题。很多时候,教师在课堂上往往会忽视这样的细 节,一个劲地奔向自己教学的目标,而有时这种错误恰恰有可能是一种难求的教学资源。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的偏差,巧妙地挖掘其中的“问题” 资源,成为课堂生成的教学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绽放精彩的地方,在特定情境中的交流与对话是它的重要特点。整个教学进程中,随时都可能出现教师预料不到的情况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具有一双“发现”的慧眼,及时捕捉课堂细节,通过恰当的提问来生成别样的精彩。

温故知新,让数学教学呈现了一种连续性的状态;

及时反思,为数学的课堂教学储蓄了足够多、足够好的素材; 巧用技术,为数学教学的呈现提供了更丰富多彩的样式。“高新技术+一双慧眼”双管齐下的教育方式让我大开眼界。

第四篇: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给学生一双发现美的慧眼《搭石》

教学反思

《搭石》这一课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映入眼帘:秋凉在即,人们精心挑选石头摆放在小溪中,几番精心踩踏;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才肯离去;一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序,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两个人面对面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根据本文特点,结合新的课程理念,本课在教学时我注重以人为本,以读为本。采取情境体验式教学法,引导学生紧紧抓住“搭石,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教学中我主要以两个方面展开教学:

一、发现感受文中的美

文中有看得见的具体的“美”,也有看不见的心灵的“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搭石不稳,及时调整,满意才肯离去;——勤劳美。行人走搭石,动作协调有致,声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绰绰,充满了诗情画意;——和谐美、自然美。如果两个人同时过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谦让美。要是谁偶遇老人,蹲身下伏,背负过溪;——尊老美。心灵美、友善美、自然美、团结美、善良美、奉献美„„ 美是永恒的主题,教学时采用自读时想象画面、自悟时体会情味、交流时畅所欲言的教学思路。学生们自读、自悟,在寻找美,欣赏美的同时,感悟自然的美,感悟和谐的美,感悟平凡的美!

二、发现感受身边的美

作者就是从一件很小的事物中发现了美。你现在认为什么是美?在我们身边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在教学中,尽管我课前精心备课,努力挖掘教材。但是,整堂课上了下来后,也留下了很多的遗憾:

1、课堂驾驭能力十分欠缺。课堂教学中总是被自己备好的课所牵制,按照自己已有的思路一步步开展教学,对于课上突发的意外情况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引导。

2、虽然教学中注重了感情朗读的指导,但是学生的朗读效果、朗读的层次感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朗读指导方法上自己还缺少一些有效地方法。

3、通过教学,我感到自己设计的一些提问过于细碎,总感觉自己在课堂中一个劲地在提问、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一节课下来,自己没少忙乎,可学生的情感总是处于一种很平的状态。激发学生的情感方面是我这节课很薄弱的一个环节。

4、新课程标准要求注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教学中,我总是一味地牵着学生学习,大胆放手让学生学习方面做得很不够。

5、板书设计也有所欠缺。设计板书时只注重了简洁,对看不见的美“谦让美、奉献美、敬老美”等没有在板书中凸显出来。如果能将这一点表现出来,会更好地突破重难点。

6、本课教学中忽视了写作方法的指导,没有为“学生写生活中的美”做好铺垫。

其实,教学中暴露出得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自己的教学能力、教学技巧、教学机智、把握教材处理教材、组织教学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学中,我要更加努力学习,总结与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

第五篇:生活需要一双慧眼作文500字

生活需要一双慧眼作文500字

六年级·王亦茁

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是发现美的眼睛。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少年整天闷闷不乐,于是去拜访一位高僧寻求帮助。高僧说:“你抬起头,看到些什么?”少年认真地看了好一会,回答“灰尘和被遮盖的太阳。”高僧微笑着说:“可我看见的是欢鸣的小鸟。洁白的云朵以及美丽的阳光。”

那个少年显然没有发现美,没有一双慧眼。

记得我和同伴们那天一起爬山,正是冬季,山中寂静一片,阳光懒撒地搭在枯枝上,雪尚未化尽,路上还湿漉漉地,没有了鸟雀的鸣唱,没有鲜花的芳香,没有树叶的摇曳。我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来,垂头丧气地踢着石子,嘴里哼些不着调的小曲。同行者关切地问:“不舒服么?”

“没有。只是觉得不很美,枉费了时间罢了。”我闷声闷气地回答着。同伴声音中带点压抑不住的兴奋:“怎么不美?冬天虽无花木鸟虫,但有傲骨的梅和挺立的松呀。”

我抬起头,细细地看,呵,真美!松树盘坐在山中,根须裸露在地面上,显出惊人的坚毅顽强。梅用她的大度,不畏寂寞的精神和散发着淡淡幽香的身子点缀着山,山显得别样美丽。走下山,山好似个隐者,随处可见星星红色以及沉稳肃穆的冬日山主——松,都在为人们诠释着冬天的生机和傲然。我原先的无聊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们的身边每天都有许多人总是在抱怨生活的丑陋,可殊不知,其实,生活本身已美得超乎我们的想象。生活需要一双发现美的慧眼。

下载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合集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阅读,练就一双语文的慧眼(合集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爱心教育案例——爱是一双慧眼

    爱是一双慧眼,发现了别样的芬芳 ——爱心教育案例 李小平2013-1-17 “有一首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隽永,那就是师魂;不要说我......

    论文帮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翅膀

    帮助学生练就一双想象的翅膀 龙文区西坑小学杨月娇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愈来愈多的语文教师认识到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在各个学段中都明确指出要让......

    《致教师》: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

    《致教师》:借我一双好老师的慧眼 闲暇之余,背对太阳,手捧一册《致教师》,用自己的影子遮住书页上发射的强光,后背被晒得热热的,再凉的秋也阻挡不了阅读带来的温暖的心灵之旅。读......

    品德教案、反思、说课稿《科学给我们一双慧眼》范文合集

    走进生活,让学生的思维迸发出火花 ——《科学给我们一双慧眼》说课设计 钟祥市双河小学 古 丹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小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益暖中华 给给农民一双慧眼 总结材料1

    “益暖中华”——谷歌杯 第四届大学生公益创意大赛获奖项目借给农民一双慧眼 总结汇报 学校: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团队大小:20人 实施地点:成都市大邑县新场镇 成都市邛崃市......

    小学语文要练就童子功

    小学语文要练就童子功 小学语文要练童子功 ——听课有感 《语文教学园地》是语文资源网、语文备课大师精心打造的免费的中小学综合类电子期刊。本期刊紧扣中小学语文教学实......

    石家庄市中考满分作文-2005石家庄中考满分作文-2005年河北省满分作文——借你一双慧眼(精选5篇)

    2005年河北省满分作文——借你一双慧眼 借你一双慧眼 ——关于“他人优点”的实验报告 发布时间:2005年9月7日 20时45分 「实验名称」研究“他人优点”的性质 「实验目的」......

    口语练就范文

    我的英语学习手记 引言: 大学毕业以后,我的英语一直在工作生活中得以运用,从此便由一门学科很顺气自然的转换为一种工具,其实这也正回归了学习语言的本质-----交流工具.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