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时间:2019-05-13 20:09: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第一篇: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

舆情,“舆论情况”的简称。高校舆情主要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大学生对校内外一些具体事项的思想认知、情绪反应、价值判断和意见倾向等的综合表现。

一、当代高校舆情特点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当代高校大学生在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大环境中,受各方面的影响日益增大。影响来自外界的各个层面,显而易见的是: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当代四大媒体对他们的影响较为广泛。由于高校学生群体的可塑性、外界环境的复杂性。高校舆情呈现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舆情多样化。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群密集型场所,组成人员多为20岁上下的年轻人,敏感、热情、冲动、个性鲜明、个体差异大,使得舆情有着越来越多不同的特质,更易引起波动、产生动荡。舆情迅捷化。随着时代发展,舆情的方式也越来越迅捷化,广播、报纸、手机、校园网络作为传媒载体,将大量的舆情迅速、便捷地传递至校园的各个角落。舆情复杂化。当代大学生面临不少外界压力,例如:金融危机、就业困难、家庭贫困、社交焦虑等,关键时刻往往下意识寻求宣泄,使舆情更加复杂多样,带来更多挑战。舆情影响大。由于舆情受经济、政治、文化、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不断扩大,对高校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影响加剧。不仅深刻影响其思维方式,也不断改变着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模式。因此,对高校的决策和工作的影响也在不断增大。

二、高校舆情研究的内容殛原因高校学生的思想方面。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幸福的一代人,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他们获取外界信息的渠道非常多元和迅捷,接收信息量非常巨大,因此学生们的思想也异常活跃;此时。高校思政工作者仅仅关注身边客观事务引起的思想舆情导向,显得既被动又狭隘,因此需要虚拟和现实世界双管齐下关注他们。大学,是当代大学生人格塑造的重要阶段,正确、客观的舆情导向才能引导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学生的学习方面。目前国内高校基本都已实行学分制,从某种意义上说,现在的学习更轻松更开放更自由更随意。在大环境下,学生会更在意学校的“软硬”情况,即教学设施和师资力量;研究表明,学生们逐渐对授课内容、上课质量和环境、教学态度、课程设置与安排、选课系统与设置等重视起来,学生更在意获得知识的深度和途径。因此。我们在关注、重视学生本体发展的同时。也应重视学校和教师等多方面的建设,为正确舆情的产生创造良好的条件。高校学生的工作方面。在这提到“学生的工作方面”,除了指作为学生干部的工作范畴之外,还指即将面临的就业问题。就目前状况,学生们的舆情导向都显得担心和焦虑。例如,一个活动结束之后,活动的组织者们就会开始着急询问周围的老师同学:正常发挥了吗?发挥得到底怎么样?别人的评价怎样?等等。此类舆情的出现,是学生们一种重塑自我人格和价值观的过程。而内外的舆情导致两种必然结果:好或坏。舆情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正确、客观的舆情环境,才会催促着每个学生的不断进步及潜力的发挥。

再讲就业。谁都会皱眉,它是个老大难。人才和经济结构的不协调、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大学生择业的观念、就业市场的缺陷都是造成就业难的主要原因。大多数学生都会受外界舆情和压力的影响,调查表明,高校中有5%的大学生急需“心理救助”;而期望与现实的巨大反差。会使一些心理本身有缺陷的学生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挫折感,甚至还会有不理智的行为。另外,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会使一些人产生不平街心态,从而对我国的经济、政治,甚至社会稳定等各方面带来极大的消极影响。因此,正确的就业舆情导向显得尤为需要。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加强社会舆情宣传,使思想观念跟上、适应新形势的变化:要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高校学生的生活方面。改革开放的深入,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学生们对切身利益的事情也日益关注起来,例如校园后勤、公共服务等,受到学生关注的程度较高。想耍获得较高满意度也相对困难。但从近期一份浙江工业大学的调查研究报告来看,情况还是比较乐观的。有7.4%的同学对校园后勤与公共服务打了满意。有66.7%的同学对此打了基本满意,剩下25.9%的同学对此打了不满意:以上数据表明学生们对校园内各项后勤和公共服务给予了一定程度的理解与支持。满意度测评的结果虽然乐观,但仍然不能忽视各个高校中存在的其它问题。此份调查还显示,不少学生对后勤服务工作人员的态度、食堂菜品的质量、学校超市价格等问题都表示了不满;不满的根源很多。但和学生日益增强的维权意识是密不可分的。为避免不利舆情的出现。学校也应采取相应措施和提出整改办法。

三、做好高校舆情工作的几点建议建立高校舆情管理工作体系。领导小组成员应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和学校核心部门负责人,甚至还可以扩展到思想政治教育专家、心理咨询专家等。领导小组应设专人专门从事大学生舆情的分析、研究、预警与公关工作。此外,高校的各职能部门都要注意舆情工作的畅通和及时调适,高校里例如宣传、教学、教务、财务、后勤、学生处等,因涉及学生切身利益较多,极易引起学生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也易引起和诱发校园不稳定因素。建立高校舆情的汇集和研判机制。高校的舆情汇集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基础,只有掌握真实、全面的信息,才能发现存在的苗头问题,并相应作出准确的预警。高校的舆情汇集,首先应结合各高校实际,在重点环节和关键岗位建立信息员制度,广泛收集信息;并要有一定的针对性,特别是紧紧围绕高校的热点、难点问题,例如:就业、医疗、评优等方面。其次,要明确舆情信息发布工作,对突发事件信息发布工作,实行“统一口径,集中管理”;主动、及时地把信息传递给大众,也可以提高学生舆情认同程度,以增强凝聚力,搭建学校与学生、家长、社会沟通的最有效途径。

舆情分析研判是针对舆情信息的分析判断,从分析研判到得出科学的预测,是大学生舆情工作的重要环节。从高校舆情的分析研判方式上看,主要有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只有对两种研判方式进行有机结合,才能对已知信息进行分类,才能快速、有效地给出预警,同时也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研判。当然各高校舆情工作都有各自的特殊性,在注意高校大学生之间存在差异的同时,应更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反应和状态,掌握规律性,增强高校舆情研判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加强高校舆情的预防监控。预防监控是根据分析研判所得出的舆情危机,针对可能或已出现的苗头。采取有效措施,解决苗头性问题的工作方式,也是解决高校大学生舆情工作的关键环节。耍建立规范、制度化的预防监控体系,尤其要重视事前监督、提前防范。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BBS、博客、微博、贴吧等新型传播媒介以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和随时性。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生表达个人想法和意愿的场所。因此,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网的管理监测,采用科技手段,加强对敏感点、热点、爆发点信息的掌控。尽量形成点、线、面的预防监控系统。加强媒介素养引导教育。随着科技、经济、社会的发展,网络等新生媒介给学生们带来了巨大的思想文化冲击,同时。舆情的多样、迅捷和复杂对大学生的考验也越来越大,加强媒介素养的引导和教育也应成为当代高校重视的科目。加强媒介素养的教育其实就是教育学生们合理有效地利用媒介,学会自制和自我过滤。学会运用媒介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行使媒介批评的权利。学校也可相应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或信息基础教育课等,通过教与学,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各种不同形态和本质,知道如何对信息进行正确分辨、判断和选择。同时,家庭也应起到一定的监督和引导作用,不能采取以暴制暴等强制手段。最后,社会也应担负起一定的责任,各级相关部门应密切配合学校的教育,为新媒介素养教育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浙江教育学院)

第二篇:高校舆情引导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高校舆情引导与构建和谐校园的思考

陈燕

肖建昌

摘要: 构建和谐校园是新时期的重要理论命题,面对高校舆情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局面,应从加强大学生思想政 治教育,突破传统高校舆论引导理念,注重校园媒体建设和建立校园舆论引导长效机制几方面入手,有效引导高 校舆情,推动和谐校园建设。

关键词 高校舆情 舆论引导 和谐校园

舆情是公众关于现实社会以及社会中的各种现象、问题 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所表现的总和。高校舆情 作为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的高校这个特殊群体对社会事务的 心理认知、价值判断的综合表现,具有舆情传播迅速、范围广 和影响大的特性,高校舆情一旦形成,对广大师生的思想意 识、校园的安定甚至是社会的稳定产生影响。因此,密切关 注和分析高校舆情,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舆论引导与疏通,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有着重要意义。

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普及知识、传播文 化、培养人才、服务社会的机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构建和谐校园成为政府、社会各 界和高校共同关注的话题。高校的和谐应当是整体的和谐,包括校园内部的各个部分、各个层面、各个群体,高校与整个 社会的外部环境都处于一种相对协调的状态,这其中也涵盖 了舆论的和谐,而现实环境中,社会的转型发展给高校带来 了较大冲击,读书的高成本与就业难的矛盾、理想与现实的 差距,大学生的独立性、个性化使校园中各种思想文化相互 碰撞,互联网、手机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在高校的普及,更 快捷传播信息的同时也拓展了高校的舆论空间,为高校受众 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交流平台,从过去传统主流校园媒体单一 化变成“多种媒体、多种声音”,流通渠道的多样性带来了舆 论的多样化,使高校舆情呈现复杂化的新局面,正面舆论与 错误舆论并存,主流舆论与非主流舆论并存,如不能及时有 效对负面非主流舆论加以引导,将会对高校校园稳定与和谐 造成威胁,这就对高校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高校舆论引导在于将高校中的各种意见、思潮,经过整 合统一到正确的舆论导向上来,形成一种主流声音,从而达 到影响和改造负面舆论的功能,达到舆论和谐。那么,如何 适应新时期高校舆情的发展形势,以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引导校园舆论,构建和谐校园成为当前一项较为紧迫的任 务。

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高校舆论,构建和谐校园有力的思想保障

大学生作为学校和社会生活中的活跃分子,对于校园舆论与社会舆论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是高校舆论宣传工作 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新时期引导高校舆论、构建和谐 校园有力的思想保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 观和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深入进行弘扬和 培育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深入进行公民 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深入进行素质教育,其 目的是为了促使大学生思想的转化,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 生头脑,提高思想认识。在思想活跃、敏感度高的大学校园 里,如果先进主流的思想文化放弃这块阵地,一些腐朽落后 的思想势必会滋生,从而影响校园和谐与稳定。高校舆论引 导就是要使舆论中积极的内容和要素得到强化,并成长为主 流舆论,而消极内容得以压制并最终消亡或被控制在一定范 围内不至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因此,一方面加大对主流舆 论的引导,另一方面加强公众自身的政治思想,提高对不良 舆论的辨别能力也是必然的,这就对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 育,提高辨析力抵制负面舆论的侵蚀提出更高要求。

加强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为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 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强化学生 的自律性,大学生形成了对自己行为判断和约束标准,在面 对各类事件和问题时,做出理性判断,自觉形成主流正向舆 论,抵制非主流负面舆论,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

二、突破传统的舆论引导理念,以正面的 舆论引导人

营造构建和谐校园的良好舆论氛围,应当以正面舆论宣 传与引导为主,辅之以舆论监督,服务好中心工作和高校发 展大局,在正面舆论引导过程中,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式方 法。新传播环境下,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渠道多样化,对新闻 信息选择的途径和能力不断增强,以前采用的简单宣教已经 不能适应形势变化,高校要突破传统的“灌输式”舆论宣传理 念,改变措施,变灌输为启发,在人性化、柔性化、隐性化的传 播过程中帮助受众更加清晰认识事件发展,引导其正面分 析、判断,从而对主流舆论产生一致认同。在正向舆论引导过程中,典型的宣传是必不可少的,对于在构建和谐校园过 程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要大力宣传,使典型人 物的典型事迹在学校内外广泛传播,发挥先进典型的模范带 头与示范引导作用,形成正面的舆论导向。但应当注意的 是,在先进典型的宣传过程中应符合客观实际,坚持实事求 是的原则,提高舆论引导的可信度。校园舆论引导应摈弃传 统舆论引导一般化、表面化的弊端,贴近现实、贴近大学生受 众,注意引导的艺术性,在潜移默化中实现舆论引导的有效 性。此外,还可发挥舆论领袖的作用,有意识地培养校园舆 论领袖,利用其较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更好地引导主流舆 论。

三、注重校园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建设,善用校外传播媒体,营造良好和谐的媒体舆论氛围

高校校园媒体不仅仅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更是高校舆论 宣传与引导的重要阵地,在传播信息、服务受众的同时承担 着舆论导向的作用。校园媒体客观反映高校的舆情现状,把 握校园舆情导向,用媒体舆论去改造校园舆论,提升校园媒 体的舆论引导力,有利于形成积极和谐的校园舆论氛围,构 建和谐校园环境。校园媒体作为高校舆论的主要表达渠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校园舆论的发展方向。一直以来,传统的 校园媒体在高校舆论宣传系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在 进一步强化对传统校园媒体日常管理的同时,加强对校园新 兴媒体(如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的建设与把关。校园舆论 中,网络媒体(校园网、高校、BBS、贴吧等)的作用和影响日趋增强,有时高校的网络舆论甚至会引发社会舆论,校园网 络舆论在一定程度上虽能反映高校舆情,但一些网络舆论缺 乏理性、捕风捉影、言辞激烈,反而激化了矛盾。高校相关管 理部门要加大对校园网络媒体舆情监控。

高校的和谐与发展也离不开良好的外部舆论环境,高校 应善用校外大众传媒,建立高校新闻发言人制度,在危机事 件发生时尽快和大众媒体沟通联络,召开记者发布会或通气 会,及时通报事件的发展和事实的真相,不让小道消息和不 良舆论有滋生的可能性和途径,校园媒体和校外大众媒体形 成联动,全面引导舆论。

四、建立校园舆论引导的长效机制

如何把握舆情、分析舆情、有效引导舆情,是新时期高校 发展中面临的新课题,建立高校舆情引导的长效机制是其中 重要环节。显舆情,形成一些校园危机事件,给高校带来 不安定、不和谐的因素,因此应关注日常舆论宣传与引导,建 立高校日常舆情的观测、收集、分析机制,把握潜舆情,把危 机在萌芽阶段予以缓解,防患于未然。

高校应设立专门的舆情研究机构,配置专职的研究人 员,使舆情收集、分析与研判更加专业化、系统,针对性更 强。日常舆论宣传与引导中,除对学生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还应善设议程,围绕大学生关心的议题加以强调,聚焦大学 生的注意力,还可主动发现、提出热点问题作为议题设置,逐 渐消弱其他议题在校园内的影响,开展前瞻性的宣传引导,使非主流的议题和校园舆论在议程设置的过程中朝着有利 于舆论导向,构建和谐校园的方向发展。此外,还要善用校 园媒体,加大正面报道,积极开展各类主题鲜明的校园文化 活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控制舆论导向,在潜舆论阶段消 弭不良舆论。

日常舆论引导还应针对学生差异性关注舆情的不同,通 过日常教学、社团活动、党员培训、座谈会、问卷调查、心理咨 询,掌握不同类别的舆情现状,分类别予以引导,提高引导的 有效性和针对性。

危机事件,建立健全校园危机预警与应对机制,第一 时间引导舆论危机事件具有意外性、聚焦性和紧迫性的特征,一旦形成,对整个院园安全稳定与和谐构成极大威胁,危机事件的 突发性使得受众在危机爆发初期往往不易判断清楚整个事 件,易在高校内部造成恐慌,如处理不当,甚至会造成事态的 恶化,信息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先入为主的信息能有效 影响受众的言行,要利用各种途径疏导舆论,控制不良舆论 扩散范围。

在危机事件中,建立高校危机事件的预警与应对机制,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各部门联动,在危机 发生的第一时间以及时、科学、正面、全面的信息报道引导舆 论,消除谣言,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和主导权,在危机事件 中树立高校的良好形象。

高校舆论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是关键性的,如果舆论是积极地、正向的,良好的舆论氛围会推动和谐校园建设,反之则会起阻碍性。高校应加强舆情分析,关注校园的“热 点”和“焦点”问题,主动设置议程,在高扬主旋律的同时有效 引导校园舆情,使高校舆情引导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推动力。

25岁到64岁的老中青三代人、中高学历以 上的人都爱看《宫心计》。有效分流目标受众,宣传浙江卫视品牌形象 由于世界杯高昂的转播费用和央视垄断性的转播平台,造成了省级卫视在世界杯期间节目编播的困境,因此,浙江 卫视准确地抓住世界杯期间“男人独占电视”容易造成家庭 矛盾的收视困局,将世界杯期间节目收视的主打人群锁定在 对足球不太关注的女性观众身上。不但有效地抓住了目标 人群,更借此契机将“浙江卫视·中国蓝”的品牌形象深入人心。

首先,浙江卫视将《宫心计》的官网平台整合到浙江广电 集团的新蓝网主页上,将分集宣传片花链接到新蓝网,增加 受众粘合度。第二,《宫心计》首播庆典上,浙江卫视以“中国 蓝”艺人大面积参与主持、表演、互动环节,实际上是借 TVB明星宣传“中国蓝”艺人。第三,在接受采访的过程中,浙江 卫视总监夏陈安总是将《宫心计》的主流意识形态与“中国 蓝”的舆论导向主旨相联系,借《宫心计》的人气,使“中国蓝” 品牌不断地出现在平面媒体和网络媒体上。

超越湖南卫视,成为世界杯期间省级卫视收视冠军。《宫心计》自播出之日起,连续 4 周超过收视排名省级卫视之首的湖南卫视《佳期如梦》,收视率跃升为全国 25 城市 电视剧收视排名之首,创造了世界杯期间的收视神话。浙江卫视的的成功提醒着我们,电视台间抢夺收视率的竞争,有时是未必是一种零和博弈,极有可能创造一种多方共赢。究其根源,还是在于通过对“蓝海战略”的巧妙运用,实现了避免在播出平台上的同质性竞争,以及在满足目标受众心理需求上的精准投放,把握住了这两条播出策略,不论 遇到再强大的竞争对手,都可以借力打力,实现双赢。

第三篇:关于舆情建设的思考

关于舆情建设的思考

舆情是民众关于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随着信息舆论的逐步放开和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舆论的开放性和自由度越来越高,舆情表达的方式呈现出大众化、多样化、便捷化的特点,“传媒聚光灯”和“大众麦克风”时代已经到来。在这种环境下,使得企业的任何危机都可能被无限放大,引发企业危机的蝴蝶效应和连锁反应,轻则影响企业自身的品牌和发展,重则危及整个行业、区域经济乃至国家的对外形象。因此舆情建设是新的舆论环境下,每个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应当深入思考、努力研习的“必修课”。

本课题组将从舆情建设的背景、构想和具体建议三个方面就舆情建设作肤浅论述。

一、舆情建设的背景

供电企业具有自然垄断特性,容易成为舆情的聚焦点和归结点。供电企业内部因改革、绩效、用工、安全、服务、历史遗留问题等矛盾,即使是个案、特例,也往往容易被炒作、渲染、叠加、放大,甚至演化为社会公共事件;供电服务的广域性、及时性,电力事故的突发性、不可预见性,加之不可抗力引起的人身伤亡、设备损坏、大面积停电等电力突发事件,以及社会对电力自然垄断公共企业的深度监督,致使供电企业备受关注,始终立于风口浪尖。

面对严峻的内外环境对供电企业舆情管理提出了新的课题。如果对舆情规律浑然不知,对舆情危机应对乏术,仅仅依靠事后补救来应对舆情显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被动之举,而非治本之方,只会让企业陷入疲于应付的困境。近年来,行业内外舆情处置的成功经验表明:面对舆情,必须要实现治理理念的转变,从“舆情应对”转向“舆情建设”。

二、舆情建设的构想

舆情建设的核心是:改变过去“事前无研判,事中缺控制,事后轻修复”的做法,建立常态分析、快速反应、合理引导、科学处置的舆情管理体系。进而言之,就是要树立“四种观念”。

一是要树立“严”的观念,超前化解舆情风险。人民网舆情监测室2010年舆情考察报告指出,某一舆情事件发生后,相关企业仅止于就事论事地采取补救性措施,而未能充分吸取教训,从制度、人员、服务等各方面进行危机后的形象恢复管理,根本上消除危机形成的原因,从而达到防患于未然。舆情出现的原因,可能是自身工作的不足,也可能是行业积弊。因此,仅仅化解矛盾、平息争论还远远不够,还要寻根溯源、釜底抽薪。将依法从严治企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对企业管理存在的“出血点”和“发热点”进行严格的排查和整改,减少负面舆情出现的机率。从根本上防范舆情风险。

二是树立“快”的观念,正确处置舆情危机。随着各种信息传播手段的日益发达,处置舆情危机必须要争分夺秒,否则会被公众认为是逃避责任,产生新的质疑。经验表明,企业越早介入舆情事件,越有助于舆情消退。企业处置舆论危机当遵循“黄金4小时”法则,牢记两个“快”字,掌握主动权,紧抓话语权。快识别。危机管理的精髓在于花少量的时间和精力去“预防”,而非花大量的人力物力“抢救”。因此,有必要建立“日监测、周通报、月分析、季总结”的舆情监测体系,以敏感的触角及时研判舆情的指向与走向,做好应急准备、有效处置突发事件。快反应。必须着力建立完善舆情应急体系,进一步提高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确保企业在危机发生后能够从容自如、有条不紊的应对。危机发生后,必须争取在第一时间及早发现采访报道的媒体记者及其他人员,以便尽快采取措施隔离危机,为及时处置创造有利时机。快发布。必须及时、主动、公开填补“信息真空”,让自己成为媒体的第一权威信息源,在最短的时间内对事情做出判断、认识和评估,除在主流媒体发出权威的声音外,还要在网络媒介利用技术手段引导舆情,如建立企业网站、博客、QQ群,在论坛上跟帖、利用手机短信发布信息等,迅速取得话语权,满足媒体和受众的知情需要。值得注意的是在信息发布的过程中要注意口径一致,防止表述歧义和“言多必失”。防止媒体因信息缺乏而引起猜忌。

三是要树立“诚”的观念,妥善做好舆情控制。舆情危机当头,要坚决反对“封、捂、堵、压、瞒”的做法。要以诚应对,让‘谣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对于情况属实或有一定依据的批判性舆情,要做到及时公开答复,争取主动性;对于反映情况失实或恶语中伤的,要通过正当途径公开辟谣,表态有理、有力、有节,以正视听;对于不当炒作,可通过新闻发布会、接受专访等方式,做好解答。经验告诉我们,越是公开,越是坦诚,便越能得到公众的理解,对突发事件的处理越有利。四是要树立“合”的观念,营造健康舆情环境。对待新闻媒介,要树立“合作而非对抗,主动而非应付”的理念。首先要注重正面引导,积极搭建沟通平台,建立良好的互访机制。采取开展体验式采访活动等形式,多角度多层面让社会媒体记者了解企业运作流程、重点工作动态以及典型的经验和做法,充分借助“第三只眼”来宣传造势、解疑释惑,从而营造正面、健康的舆论环境。其次要注重加强与地方民间网站的联系,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开辟网络论坛的电力专区,常态的开展互动交流。让网络资源成为“展示形象、消除疑惑、化解危机”的平台。

三、舆情建设的具体建议

一是严格排查舆情风险。从供电服务、电价执行和收费、供电安全和企业内部稳定等方面进行全面分类排查,对排查出的隐患,要分类定级,建立档案,落实相应整改责任人。特别是做好敏感时期、敏感地区和敏感事件的风险排查。对短期内可以完成整改的,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对情况复杂、短期内难以完成整改的,要制订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并限期整改,同时做好监控和应急准备工作。

二是构建严密监测体系。内部应建立市、县两级舆情监督网络,建立舆情分析研究、舆情管理和网络评论员队伍,有效监控媒体报道、网络信息,确保发生事情时信息灵通、快速反映、及时应对。

三是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完善、统一、高效的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信息报告制度、新闻发布制度、舆情收集制度、信息反馈制度等,在编制各类应急预案时,要与地方政府预案、上级主管单位以及相关部门的预案相衔接。加强对预案的动态管理,根据时间、空间、环境的变化,实时对预案进行修订,并进行演练,促进融会贯通、配合默契。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整合调度、95598、应急指挥中心信息资源,使之共享。基层供电所,要根据整体预案,针对具体线路、设备和场所,在对其进行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完整协调、简单实用、操作性强处置方案。相关人员必须熟练掌握,事故情况下能迅速反应、正确处置。

四是拓宽信息发布通道。引进新闻发言人、媒体开放日机制,提高互联网时代的舆论引导能力。制定突发事件新闻发布、采访、报告、处置工作流程,在一些突发性事件发生后,新闻发言人可以第一时间通过网络等更迅捷的传播方式把事态发展和最新进展广而告之,进行补救。

五是审慎应对舆情危机。对媒体报道不实的新闻报道和网络信息,要迅速提供证据材料,主动与媒体和记者沟通,以便澄清新闻事实、删除负面报道、消除不利影响。对于已经造成不利影响的负面新闻,要迅速确认负面新闻级别、性质和影响面,积极与新闻媒体联系,尽量控制事态向纵深发展。若靠自身力量都无法控制的负面新闻危机,应立即与政府和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联系,将企业的重新定位和相应举措告知媒体,以客观的后续报道主动修复,重塑形象。

六是科学利用媒体资源。要重视使用第三方机构、第三方信源。注重与新闻媒体建立常态互访、互动机制,以开放、公开、诚信的姿态消弭公众对自然垄断企业的肆意猜度,大力传播“国家电网”电网品牌;要注重与新闻媒体建立处置负面舆情的联动机制,确保社会各类信息源能够及时共享,从而提高快反能力。可以预见,随着社会加快转型,各种观念和矛盾的碰撞,企业陷入舆论漩涡的比例和频率也将会更高、更快。地市公司作为国家电网公司战略部署的执行层,必须始终高度自觉地和国家电网公司党组保持一致,将舆情建设作为传播“国家电网”品牌价值、维护企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敏锐性和前瞻性,提高企业驾驭复杂局面,推进舆情建设的能力,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营造健康、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

第四篇:应对高校舆情的几点想法

应对高校舆情的几点想法 宜昌分公司

艾红强

3月18日,“ATS27”在“三峡大学吧”将下帖发给宜昌市工商局,原帖内容”三峡大学内学生上网只有用校园E信上网,还要一种是买中国电信的网卡,价格更是贵的离谱。再无其他选择。每月限制时间,收取每月五十元的价格,已经远远超出普通上网价格,我调查了全国十几所高校的学生上网资费问题,都远远低于每月五十元的价格,并且校园没办法连接宽带,没办法选择其他公司的业务,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选择权。校园E信用各种办法阻止我们用路由器上网,因为他们想每个人办一个账号,不想多个人用一个账号,从而获取利益的最大化。在没有经济来源的学生身上压榨金钱是无良的。我希望工商部门能够介入,切实改变三峡大学内学生的上网资费和自由问题。我也相信工商部门的介入能够让我们广大学生的生活更加实惠和安心。谢谢”。

从帖子内容看,发帖人提出了两个意见,一是校园E网价格高,二是垄断经营,学生没有选择权。价格高,可以从宽带的定价去合理引导,但垄断经营,就无法做出更多、更详尽的解释,也不可能针对一公众帖子去解释其中的缘由。

客观的讲,我们在校园市场中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力,有时候得不偿失。由于对通信行业发展与经营的不理解,不利于我们的舆论在以BBS论坛、微博为代表的社会化媒体上不断扩展蔓延,这也是高校负面舆情频发的原因之一。那么,如何应对和有效压降校园市场负面舆情呢?

一、校园市场舆情的特性

一是校园舆情具有群体性、直接性、突发性、隐蔽性、偏差性;二是与学生通信消费息息相关,越是负面的传播范围越快、越广;三是学生善于抓住行业之间的“内部问题”,故竞争类业务较多;四是意见“领袖”情绪化言论被迅速共鸣,并会“添盐加醋”的传递片面的、错误的信息,造成更大的危害性影响;五是存在竞争对手的“推波助澜”。

二、负面舆情应对的方法

校园舆情一旦发生,需要及时反应和控制,若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引发二次危机或衍生更多的话题,使我们遭受更对的损失。俗话说“堵不如疏”,在强化舆情事前监控的前提下,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应对。

一是做好舆情引导。对监控的舆情东向,通过舆情核心团队进行网络舆论导向(省、市舆情团队协同),一方面通过即时性评论、及时跟帖批驳反面声音,另一方面通过发帖、跟帖发表引导性言论,发布正面观点。这是因为针对某一舆情时,网民同样也无所适从,他们需要在引导中理性看待问题,这样也能引起一些共鸣。

二是消灭在“萌芽”状态。对内要准确预判,迅速发布针对性信息,将正面的信息第一时间呈现给网民,这样可以为舆情后续争取更多的应对时间;对外要争取传统媒体支持,利用其公信力和权威性,发布最及时的正面信息,牵引舆情走向。

三是搭建企校沟通平台。一定程度上,我们重校方公关,而忽视学生之间的交流。要利用校方资源,掌握学生群团组织,采取定期或利用“事件性”话题,和群团组织、学生“领袖”取得共识,利用其发布正面信息;要走出去“花小钱”办大事,绝大部分学生群团组织是带有“趋利性”的,可以与他们开展一些联谊活动,打好“感情牌”,比方说“五四青年节”、“教师节”等时间点;要请进来开展“电信开放日”活动,尤其是针对通信行业的相关专业的院系学生,让他们了解、理解电信行业的特点;要服务“常态化”,往往重视的春、秋季的大型营销服务,忽视日常服务,分期分批、定时定点的在院系开展相关营销服务活动,要让电信的好形象扎根在学生之中。要做好“情报”工作,绝大数高校有学生直销团队,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及时发现和掌握情况,提前介入处理。

四是设置官方账号,加入校园内部BBS、学生群团微博等平台,及时发布新业务、新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话题,了解需求、答疑解惑,掌握主动权。

第五篇: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普及各个领域。网络不仅是一种向外界发布最新信息的渠道,也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而人们在这一平台上发表意见时,就已经在无形中形成了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渐渐成为一种必然的现象,那么网络舆情的管理也应备受重视。在网络使用人群中,大学生居多,为此,高校对大学生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也变得更为重要。因此,文章通过对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提出了一些网络舆情管理机制构建策略。

关键词:高校;管理机制;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主要是人们借助网络这个虚拟平台,将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表达出来。网络舆情在现在的高校大学生中的影响力更是不可低估,大学生作为网络舆情的主要参与者,高校需要对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加强重视,正确引导学生积极使用网络,正面舆论。在网络上,人们言论自由,言论平等,但是网络的传播速度过快,至今还未形成统一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网络上出现了许多消极的内容,对人们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大学生,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为学生全身心健康成长发展提供帮助。

一、高校网络舆情概述及管理现状

1.1高校网络舆情概述

高校网络舆情只是网络舆情中的一部分,主要集中在高校网络中。参与者自然也是高校的大学生和教师,以及管理者,主要的形式则是校园网站、博客、QQ群、贴吧、微博等,大学生主要经过这些平台进行讨论,发表意见。当学校内部或者社会上发生一些事情时,学生会经过这些载体,进行讨论,各抒己见,从而形成所谓的舆论。高校网络舆情出现在学校,有着其自身的特殊性,大学生是舆情的主要参与者,他们本身就具有鲜明的个体心理和思维特征,再加上大学生涉世未深,在评论事情时,根据的是自己的感觉和想法,不曾深思,大多带有自我情绪,这就使得他们在舆论中扮演着不同于他人的角色,严重影响自己的心理状态和全面素质的发展。

1.2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现状

伴随着时代的信息化,互联网快速更新,很大程度上推进了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的扩张。据调查研究发现,现在的大多数网络使用者是大学生,这为高校带来了便捷和新颖,却也给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目前,已经有许多的学校在加强对学校的网络舆情管理了,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其管理机制依旧存在着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现在的大学生通过校园网络,对社会上的事情进行自由言论,也有人带着情绪进行大肆评论,不够理性,这给社会的网络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对高校舆情管理也带来了许多的挑战。

二、高校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是一个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群体,他们的身心成长和素质培养都是高校的主要责任和目标。而网络作为一个可以尽情表达自己观点和价值观的载体,自然受到大学生的喜爱,也正是由此产生了网络舆情。高校对网络舆情的管理虽已做出一些成绩,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2.1管理主体不明确

高校网络舆情的管理需要高校各部门共同合作完成,但是现在的高校的分工并不明确,时常会出现多个部门解决一个问题的现象,导致资源浪费,耽误网络舆情问题的及时处理。而且,目前许多高校基本上都是建网站者实施网络舆情管理,并没有建立专门的网络舆情管理部门,管理的主体并不明确。就现在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情况来看,大多高校依然处于起始阶段,而网络舆情也基本是由大学生自己或者建网站的人来实施管制的,更多依靠的是大学生自身的修养和综合素质。但是如今的网络舆情实在是好坏皆有,甚至可能负面信息更多,这必然会给学校网络带来许多的不良影响,这样的局面则急需明确的管理主体来进行管制、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不明确,将会导致高校网络舆情失去控制,进一步阻碍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获取有益的信息,从而对大学生的全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不良影响。

2.2管理人才不充足

网络舆情的管理不只需要部门的建设,也需要优秀的人才来管理。高校网络舆情管理质量的决定性因素是管理人才,想要完善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就必须为管理部门配置专业的管理人才。但是据调查显示,现在的许多高校在网络舆情管理人才配置方面并不十分令人满意,许多管理人才可能是具备某一方面的才能,但是缺乏多元化的能力和素质。而学校的管理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很有可能是忽略了网络舆情管理部分,导致出现严重缺乏人才的现象,阻碍了正常的网络舆情监管工作的进行,更多的是在问题发生之后,学校才做出相应的处理,这样的处理方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管理危机的存在。专业的优秀人才需要具有全面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能够及时地处理网络舆情问题,甚至能够根据平时的数据分析,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并提前做好准备,以防危害。

2.3管理模式不新颖

网络的更新快速及时,随之而变的是网络舆情的管理机制,为应对不同的网络舆情问题,高校应该适时更新管理方法。现阶段,许多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管理一般采用的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或者以单独面谈的形式,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思想情感,从而推敲他们的舆论倾向。这样的方式过于传统,不够新颖,无法适应现代快速进步的信息化社会的发展。网络的独特性在于其传播信息的速度快,方式便捷,范围广,这就导致了原来的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现在的网络舆情管理需求的局面,然而目前还是有诸多的高校依旧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管理,这给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进行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致使成效不够明显。

2.4管理机制不健全

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我国的网络进步也十分迅速,但是现在我国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并不健全,尤其是高校。以前我国大多数的高校并没有建立健全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导致大学生不能正确地使用网络获取信息。目前,我国诸多高校依旧缺乏对网络舆情进行监控、分析和处理的专门的管理机制。大学生利用网络了解社会上的最新消息,学习一些有益的知识,发表自己的言论,这样的方式为大学生提供了便捷,也为高校增添了一种了解学生的途径,打破了惯有的模式。但是与此同时,自然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不良的信息,而大学生未曾涉世,辨识能力相对较差,可能会涉足不良网站,接触恶性信息,这将会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高校依旧存在许多欠缺之处,网络的维护不够全面,未及时筛选优良的信息,这些都没有很好地约束和监管大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给学生和高校自身都来了恶劣的负面影响。

三、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

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事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涉及高校的校风建设及发展,如果不能及时处理出现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会诱发一系列的舆论危机或者恶性事件,从而严重影响学校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因此,加强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完善,采取有效措施,是现在高校进行网络舆情管理的主要任务。

3.1加强管理主体建设

管理主体是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所以,加强管理主体建设,为大学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长和高校的进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前提。高校的管理主体包括学生处、网络管理、安保部门三个部分,其各自具备着自身的相应的职责。想要加强网络舆情管理主体的建设,需要这三个部门团结和谐,各自完成分内任务,共同实现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学生处在对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大学生对舆论的关注程度和具体的倾向性,从而有利于进行网络舆情管理。网络管理部门对于大学生很少有直接的接触,可以尝试着从学生处了解学生的情况,及时准确地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对部分大学生使用恶性网站的行为进行网络管理。安保部门在学生处和网络管理部门工作的同时,加强对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安全管理,保证高校内部网络安全有序进行,从而完善网络舆情管理主体建设。

3.2加强管理人才建设

加强管理人才建设是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管理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网络管理人才的专业能力和综合素质,是实现网络管理工作的重要保证。因此,高校应该注重加强对管理人才的培训,可以尝试在招收管理人才的时候,进行全面的综合素质的考验和专业能力的考核,具有针对性地聘用符合岗位的全面化的人才。在此基础上,也要对在职人才和新进人才进行定期培训,不仅是培训专业能力,也要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以防在工作期间管理人才出现纰漏,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与此同时,高校管理部门内部也可以实行考核,以这种方式,促进管理人才的自我培养和成长,从而能够为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做出相应的贡献,为大学生提供良好的网络平台。

3.3注重管理模式创新

网络的发展迅速,舆情的信息量也自然会随之加大,因此,传统的管理模式就会出现无法满足现代网络舆情管理的需求。目前大多数高校使用的针对学生进行具体了解的形式,过于浪费时间,而且可能会导致无法顾及每位学生,造成一定的疏漏。网络舆情管理是一种现代化的科学技术,高校可以利用网络的形式对大学生进行监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教师与学生在网络上的积极交流,形成师生无障碍沟通的局面,这样既能保护学生的隐私,引发学生交流的兴趣,又能促进高校的校风建设,完善高校舆情管理机制。高校应该随着时代的变化,及时更新管理模式,适应大学生的需求,更进一步地了解大学生的舆论倾向,从而完善高校舆情管理机制建设。

3.4建立健全管理机制

建立健全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能够有效规范大学生和高校正确使用网络,而这一体制的健全需要监测、分析、处理这几个专业的机制组合而成,需要他们互相合作,团结配合,形成一条稳固的规范链,监督大学生和高校使用网络的行为。监测是保障高校能够及时获取舆情信息的前提,对进行后期工作有着深远的影响。所以,在进行监测时,一定要注意从不同的网络方式和不同的群体中全面监测、搜集信息,着重注意大学生对学校和社会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社会各界对学校的评价。在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之后,交予分析部门进行深入分析研究,从而判断舆情的真实情况和发展趋势等,并对信息做进一步的总结,然后以客观的立场将信息数据保存。在此基础上,处理部门对分析出来的问题,进行实时有效的解决,以此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的建设。

四、结论

高校是使用网络最频繁的地方,也是人才荟萃的地方。在高校,网络这个平台已经成为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主要平台,也已经成为大学生了解社会的主要渠道,高校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因此高校加强网络舆情管理越来越重要。高校应该做到及时了解舆情信息,引起足够的重视,采取一些必要的措施,完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从而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并且,高校对网络舆情的信息一定要时刻保持敏感,从自身做起,从大学生的立场出发,建设良好的网络舆情管理机制,为高校的和谐发展和大学生的全身心健康成长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1]姜胜洪网络舆情的内涵及主要特点[J].理论界,2010(3).[2]吴绍忠,李淑华互联网络舆情预警机制研究[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3]马春来论高校网络舆情的内容及管理[J].琼州学院学报,2009(4).[4]冼季夏,顾慕娴,吴宏宇,等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管理工作机制探析[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3).[5]刘燕,刘颖高校网络舆情的特点及管理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09(4).

下载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高校舆情的几点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高校进行舆情监测的重要性

    做好网络舆论引导 提升高校治理能力 当前,网络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网络信息已经实现了图、文、声、像的一体传播。特别是智能手机在大学生中广泛使用,使得校园内的网络信息传......

    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探析

    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探析周礼春摘要: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是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教 代会、校内信访、党政群团组......

    高校舆情引发的法律问题及策略

    高校舆情引发的法律问题及策略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大学生舆......

    高校网络舆情内涵的解读

    高校网络舆情内涵的解读 摘要高校网络舆情是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体制转变和网络在高校的普及应用而提出的新概念,高校网络舆情作为网络舆情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社会舆情的重......

    高校网络舆情调研报告2500

    高校网络舆情调研报告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网络舆情与高校紧密联系,特别是校园内有着自身独特的网络舆情,更加要注重网络舆情调研情况。本文主要分析了网络舆情调研的现......

    舆情的处理与思考范文大全

    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也改变着我们党和群众之间的互动方式,给执政党建设带来重大挑战和机遇。组织部门作......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管理探析

    高校网络舆情信息传播管理探析 引言 随着当前时期高校信息化建设的不断深入,高校网络信息舆论得到不断的发展,尤其在近年来,高校网络舆论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就目前高校网络舆......

    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大全5篇]

    乐思舆情:http://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一、高校为何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重灾区?21世纪以后,网络技术创新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深入,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技术、网络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