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中发挥工会作用的路径思考(精)
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中发挥工会作用的路径思考
[摘 要] 经营转型是经济转型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银行工会组织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重要组织者,理应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加速推
[摘 要] 经营转型是经济转型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银行工会组织作为党委直接领导下的群众组织,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重要组织者,理应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调动激发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加速推进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
[关键词] 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工会
经营转型是经济转型大趋势下,商业银行实现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的必然趋势和有效途径。随着商业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系统、加速推进经营战略转型被提到事关商业银行持续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如何在商业银行实现现代化蜕变的路径中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成为商业银行工会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经营转型中工会工作存在的难点问题
商业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转型,其实质就是以一流商业银行为标杆,以先进理念引领经营管理思维变革,实现由传统发展模式向现代商业银行转变。然而由于传统固有思维的存在,银行基层工会工作存在与现代商业银行发展不相吻合的现象,甚至制约了银行发展。具体表现在:
1.工会履职能力弱化。在一些商业银行改革的过程中,工会办事机构精简,工会专职干部人数减少,工会干部兼职化,工会在很多方面履行着行政部门的一些职能,工会组织与职工群众联系相对淡化,在职工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太抢眼,因此,对工会组织依存度有所削弱。工会工作行政化、工会活动业余化成为一种趋势,这对工会组织的活动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2.员工维权意识淡薄。随着《劳动合同法》的颁布施行,由于维权知识普及不够,维权意识淡薄,工会在履行维权职能方面处于事情不多的状态,加之工会组织的维权手段相对滞后,直接影响到工会工作的有效性和职工群众的认同感。
3.企业凝聚力降低。商业银行改革的迅速推进,分配形式的多样化,职工个体之间的收入差距拉大,使部分职工产生较大的心理落差和心理失衡,加之工作压力增大,心理负担加重,缺乏工作激情和活力,员工参与认同积极性降低,个人意识增强,与单位的亲和力下降,缺乏一种融洽的员工关系。
4.学习力、执行力不够。随着现代商业银行改革不断推进,各种新旧矛盾交织,内控建设存在着薄弱环节。个别单位存在制度执行不力、自律监管不严、监督检查不细、行为排查不深等问题,违规违纪现象时有发生。一些新业务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而员工的制度学习和新业务培训明显滞后,与银行业务发展不适应。
二、充分认识商业银行工会组织在经营转型中的作用
面对当今金融企业和中外同业激烈竞争的态势,商业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银行工会组织作为党委联系群众桥梁与纽带,职工合法权益的表达者和组织者,理应发挥其应有作用,助推经营战略转型。
1.围绕转型战略,发挥建设作用。加快经营战略转型是商业银行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有效途径和必然要求,无论商业银行发展远期规划,还是近期市场定位、经营目标实现,需要全行上下紧紧把握社会经济发展方式深刻变革,树立正确的业务发展指导思想,着力改变传统、单
一、粗放的业务发展方式,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提升竞争实力,实现经营效益的根本好转。为此,在商业银行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更应充分发挥工会的职能作用,把一切工作重心转移到经营转型上来。围绕加快经营转型工作重点,工会组织要通过开展劳动竞赛、提合理化建议、岗位技术比武等“建家、爱家、兴行”系列活动,把职工群众潜在的智慧和活力充分激发起来,把蕴藏在员工群众中的积极性、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员工动员组织起来,在经营转型中建功立业。
2.协调化解矛盾,发挥参与作用。在商业银行改革发展新的历史时期,各种矛盾不断出现。经营体制的转轨、劳动关系的调整、分配制度的改革等举措,给员工在社会价值观方面带来深刻的影响,部分员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上产生了一定的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的心理,滋长了一些不稳定的因素。劳动关系矛盾和冲突的发生,一个重要原因是政策不透明,缺乏群众基础。这就要求在制订关系职工利益和企业发展的政策时,工会要深度参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上下沟通,使工会的参政议政作用明显地体现出来。要完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大力推行行务公开,畅通协调机制,组织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对各项指标下达的合理性、各类办法的可行性进行审议表决通过,积极参与利益关系的协调,妥善处理好经营转型中各层面的关系,加强参与力度,构建和谐环境。
3.开展依法维权,发挥维护作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能。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是加快商业银行发展的本质要求。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全面实施,需要工会发挥维权作用,代表全体员工就劳动报酬、工作时间、劳动安全卫生、医疗保险福利等员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履行自己的职责。工会要既敢于维权,又善于维权,不断完善维权机制,提高维权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工会在制订政策中的源头参与作用,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不断完善机制建设,畅通转型渠道。
4.推进企业文化建设,发挥教育作用。工会担负着教育引导员工的社会责任,其目的就是用正确的理论引导广大员工,大力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员工”活动,用科学文化塑造职工,提升全员综合素质,凝聚全行力量,推进银行各项业务快速发展。当前,要深入开展科学发展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学习力和执行力教育、职工职业道德教育和艰苦奋斗教育,教育引导员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把无形的企业文化转化为有形的资源和财富,提高员工的整体素质,加快经营转型步伐。
三、商业银行经营战略转型中充分发挥工会作用的建议思考
银行经营战略转型是一个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举全行之力,全方位的参与和全身心的投入。工会应当充分发挥整合资源、凝聚士气的作用,提高各个层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调动全员参与意识,扎实细致地推进,以实现银行经营模式的根本性变化。
1.加强组织建设,促进职能转型。在商业银行加快经营战略转型过程中,传统固有的工会组织管理方法和思维方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必须适应经营战略转型要求,不断自我完善。一是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明确职能定位,配齐配强工会干部,做到有网点覆盖的地方就有工会组织,就有工会组织的温暖。并充分发挥“建设、维护、参与、教育”职能作用,围绕经营重点,针对工会工作难点,制定发展规划,作出发展部署,立足大局,服务大局,努力实现转型战略目标。二是加强工会干部素质建设。以加强工会干部能力建设及思想作风建设为重点,强化工会干部队伍的素质培训,克服工会干部最容易产生的混日子和守摊子的等、靠、要、拖思想,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能力,完善服务手段,增强工会工作活力,做到有为有位,有声有色,卓有成效,真正使工会干部成为具有较高判断形势能力、适应市场经济能力、应付复杂局面能力、服务大局能力和协调劳动关系能力的专家,帮助职工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三是完善职工之家制度建设。深入开展“模范职工之家”、“模范职工小家”、“优秀工会委员会”评选活动,活跃文化生活,把员工之家建成规范之家、和谐之家、温暖之家、活力之家,为职工工作、学习和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竭诚为职工服务,带动全行大家、小家建设,充分显现出工会工作的魅力所在,推动创建职工之家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二篇: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为深入开展“面对面、心贴心、实打实服务职工在基层”活动,根据县总工会的统一布署,我镇工会工作委员会组织人员深入全镇工业企业,就企业工会工作的重点、难点、热点问题开展了调查研究。在调研工作中,我们走访了工会干部、工会会员、企业职工和企业业主,采取多种形式,了解真实情况,征求意见、建议,以便逐步解决工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发挥工会的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基本情况
我镇境内共有40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企业12家,在西河镇境内40家企业中,共有职工2318人,职工中有工会会员1155人。现已有共和水泥有限公司、拓源华冠、民兴煤矿、共和煤业、美中汽配、良建型煤等24家企业建立了工会组织,在24户企业建立的工会组织中,活动开展好的占40%,一般的占30%,工作开展较差的占30%。
二、工会作用为何难以发挥
近年来,我镇企业工会按县总工会的要求,为推动我镇新时期工会工作,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狠抓工会组织建设和职工权益维护,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和发展做了不少工作,为企业的转型升级作出了一定贡献,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企业业主不重视
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部分企业业主对工会工作不重视、不支持。虽然有部分企业业主积极支持工会工作,为工会活动开展提供资金、场地、时间等支持,但也有企业业主更重视企业效益,对工会组织的作用没有
1足够的认识,对工会工作不关心、不过问,对工作和开展活动所需经费不支持,导致工会基本上没开展文体活动。有的工会负责人由业主指定,没有履行法定的民主程序,在职工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有企业业主对建立工会毫无兴趣,认为是浪费人力资源,开展活动又会占用生产时间。
(二)组织基础薄弱
在我镇已建立的工会中,工会组织基础薄弱的问题还是普遍存在。
1、缺工会干部人才。大部分的企业配备的工会干部都是兼职人员,工会班子成员也是职工,流动性大。有的企业只有一个工会主席,缺班子成员。有的工会干部认为工会工作少,工作重心就放在抓企业经济发展上,只在业余时间抓工会工作,致使部分企业工会工作基本没有开展。还有部分工会干部缺乏抓好工会工作的动力和能力,对工会组织的性质、作用,怎样抓工会工作不够明确,对工会工作认识不够,重视程度不高,对抓工会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有的甚至认为作工会干部干不出什么名堂,做也可,不做也可,致使部分企业工会工作无计划、无头绪,工作开展少,活动不经常。
2、缺激励机制。在调研中,一些工会干部反映,基层工会干部没有考核,干了工作也没有什么奖励,自己待遇还是与相同工种的工人一样,有时厂里还要安排做这做那,有事做,没有什么补贴,有时事做多了,难免不出差错,企业领导还要责怪,对工会干部不理解。工会干部在缺乏企业业主的支持下,对如何搞好工会工作失去信心,觉得在工作中有心无力。使得企业工会的作用弱化,有的甚至失去了存在的必要,这也
导致一些企业工会组织作用不突出,工会组织缺乏吸引力。
3、缺企业职工的支持。由于我镇企业多数职工都是就近上班不驻厂,上班时间企业业主不支持开展活动,工余时间工人都回家了,也无法组织活动,长此以往,工会就缺乏凝聚力和吸引力。由于工会负责人对企业经营者存在天然的依附关系,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难以让职工满意,有的会员认为入会和不入会没什么区别。有的说,新建的工会有他不多,无他不少,好事做不成,难事办不了。因此,一些工人对加入工会组织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工会组织发展会员难。
三、多措并举,发挥工会作用
通过走访工会干部、工会会员和企业职工等,请他们说真实想法和具体设想,在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结合我镇企业工会组织的实际,针对存在的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来解决存在的具体问题,促进企业工会工作扎实有效的正常开展,促进企业转型升级。
(一)抓企业业主,主动汇报,争取支持。
镇工会要高度重视企业工会组织的建设,主动到企业与企业业主沟通,帮助提高企业业主对工会组织作用的认识,逐步转变企业业主的观念。工会班子要建立会员会议,定期向企业业主汇报,争取企业对工会工作的支持,也要积极了解业主的想法,把工会工作与企业业主所想、所需结合起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的提高结合起来,真正发挥工会作用,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形成良性循环,加强业主对工会的支持力度。
(二)抓工会成员,配齐干部,完善机制。
1、镇工会要帮助企业工会建好组织,选配好工会班子,要把那些人年轻、文化高、工作能力强、有敬业精神、奉献精神的人选进工会班子,特别是要选配好企业工会主席,为企业工会顺利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2、县镇工会要定期对工会干部开展培训,增加工会干部工作的理论知识,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组织他们学习工会工作的先进典型,开阔他们的眼界。同时培训他们在新形势下开展工会工作的方式、方法,提高他们的实际工作本领,增强业务工作能力,成为专业的工会干部。
3、要建立优秀工会干部评选制度、镇工会干部定期走访企业工会干部制度,上级工委向企业业主推荐优秀工会干部提拔使用制度、向企业党组推荐优秀企业工会干部优先发展制度等激励机制,同时建立企业工会经验交流会制度,外出参观学习、考察制度,村、企业工会联谊活动制度、工会干部接待会员、职工日关心关爱工会干部制度等,建立调动工会干部积极性的激励机制,增强工会干部的工作热情。
(三)抓企业职工,开展活动,增强吸引力。
企业工会要根据企业实际,建立好职工之家,职工书屋,定期组织职工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活动,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把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与密切职工、会员的关系结合起来,使职工群众在完成生产、工作任务之后,得到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化娱乐和休息,以消除疲劳,恢复体力,陶冶性情,焕发精神,并得到美的享受。
企业工会要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抓好职工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技能,开展好技能竞赛、技术比武、小发明、小创造等活动。协助厂方
抓好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管理好职工队伍,从而增强企业业主对工会工作的重视,使企业业主真正感到企业离不开工会组织。
只有不断加强工会自身建设,提高工会工作水平,进一步使工会组织真正成为改革发展的推动者,重大决策的参与者,职工利益的维护者,才能更有效的发挥工会作用,才能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结合实际,不断探索抓好企业工会工作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使企业工会工作跃上一个新台阶,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做出新贡献。
第三篇: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思考
利率市场化条件下商业银行经营转型思考
王占峰
6月8日和7月5日一个月内央行连续两次降息,第一次表面是对称的,但实际上是不对称的,因为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按基准利率的1.1倍上线执行存款利率;贷款基准利率下浮幅度首度扩大到基准利率的0.8倍,从政策导向上已明显缩减了银行利差。
从利率定价机制来看,两次调息基准利率都仍然是由官方而不是市场确定的,贷款利率下浮的市场弹性实际很小,存款利率各家银行也只是有一定幅度的执行利率浮动权,而且由于几乎都一浮到顶,所以并没有实现央行存款利率差异化的意图,实际上各行执行的存款利率基本是同一个标准。因此,准确地讲,这两次利率调整还仅仅是发出利率市场化的信号,远谈不上是严格意义上的利率市场化。
综合分析多种因素,个人预测,中国利率完全市场化最晚不会超过2018年。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根据发达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或规律,从管制利率到利率完全市场化一般都不超过20年。如美国从1980年3月颁布《废止对存款机构管制与货币控制法》到1994年取消所有存款的利率管制大约14年;日本从1978年允许银行拆借利率弹性化开始到1994年实现利率自由化大约16年;韩国从1981年开始利率市场化步伐到1997年放松对活期存款的利率管制、实现全部利率市场化大约17年;我国台湾地区从1975年开始允许贷款利率上浮到1989年实现利率完全市场化大约14年。从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到目前为止,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已经进行了16年,考虑到从2008年9月15日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到现在将近四年利率市场化步伐暂停的因素,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实际已进行了大约13年。保守估计,再过5年,也就是2017年底、2018年前,中国应全面实现利率市场化。
二是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实体经济增速的降低将会压缩实体经济的利润增长空间,与此同时,社会对商业银行靠政策利率获取高额利润的日渐不满成为利率市场化的社会动力。如前所述,让利于民、让利于实体经济可能是未来几年商业银行必须承担的社会压力。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必须加快经营转型步伐,逐渐靠技术进步和服务创新及特色化、差异化经营稳步提升非利息收入占比,改善收入和盈利结构。对广大的中小银行来说,如果利差收入占比从目前的85%左右逐年降低到60%或50%,按存贷利差每年下降30个基点计算,这个过渡期大约需5年左右。在这个过渡期间,还需要一定程度的利率政策保护。因此可以预计,央行会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长期、大额,后短期、小额”的思路逐年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进程,到最终完全确定市场化利率定价机制也大约需要5年左右时间。
三是国家经济、金融、社会发展的中长期目标和银行业中长期监管目标将会积极推动和促进我国加快银行业利率市场化进程。6月8日央行利率市场化信号发出的同一天,银监会发布了《商业银行资本管理办法》,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并明确提出2018年达标的要求,这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在完成6年过渡期后,在2018年资本管理能力会整体达到或高于国际同业的水平。经过5到6年的调整与发展,商业银行将会强身健体,在资本充足率、经营模式等各个方面提升自身应对利率完全市场化风险的能力,这将为利率完全市场化奠定良好的商业银行微观经营基础。此外,国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国务院明确提出在2020年前要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目标;国际国内都推测中国在2020年GDP总量将超过美国;经过“十二五”经济结构深度调整、社会矛盾的有效缓解和法制社会的进一步健全,市场经济体制、机制更加完善,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环境会更加成熟、健康。这些都意味着经过“十二五”的“明显进展”到“十三五”中期,我国存贷款利率就应该市场化。
中国是高储蓄国家,中低收入家庭贡献了90%以上的储蓄存款,但却长期饱受低收入、低利率、负利率、高物价、高房价、子女教育高费用的困扰;中国的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实际上是政府掌握的经济核心和命脉,中国的中小企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对GDP的贡献度都占了绝大多数,但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个社会难题。这就是我国利率完全市场化要面临的复杂社会问题。因此,究竟何时实现何种程度上的利率市场化,这绝不是简单的经济问题,而是取决于各方力量的博弈。
综合各方面因素分析,“十三五”规划中期即2018年前后可能是利率完全市场化的最佳时机。除非再发生一次世界金融危机和类似于欧洲债务危机的经济或社会危机,否则这个时间只可能提前而不会推后。
(《金融时报》2012年9月3日11版【头条】)
第四篇:关于如何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思考
关于如何发挥基层工会作用的思考
王舜
中国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油田工程服务公司
摘要: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健全完善,改革的深入和开放的扩大,基层工会工作的外部环境、工作对象日益复杂化和多元化,给工会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个过程中,基层工会工作也暴露出一些与党政期望、社会发展、职工要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本文试图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探讨如何更好的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以期为促进基层工会更好地履行职能提供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基层工会 职能维护
2001年新《工会法》明确工会职能以来,我国各级基层工会顺应时代发展要求,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突出维护职能,全面履行四项职能,在团结教育职工群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参与地方民主管理、服务经济社会建设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取得了突破进展,是我国工会工作发展最好的时期之一。
然而在新时期,我国基层工也会面临着种种新的考验和挑战:所有制形式和分配方式日益多元化劳动关系日趋复杂,农民工问题凸显,考验着工会的维权能力;困难职工的生活、医疗住房、子女读书等问题备受关注,考验着工会的服务能力;国有、集体企业转制,产业结构调整,非公企业、外资企业快速发展,职工队伍结构发生变化,考验着工会的适应能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工会在协调、稳定劳动关系方面所起的作用和肩负的责任显著增强,挑战着工会传统的工作方式[1]。如何充分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1、我国基层工会的现状
近年来,基层工会组织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切实履行自身职责,充分发挥独特优势,在促进企业改革发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和基层民主管理制度、协助政府做好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和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帮扶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困难职工群体,以及积极主动维护职工队伍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1.1履行基本职责,维权工作取得新成效
适应经济关系、劳动关系的深刻变化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各级基层工会坚持以职工为本,主动依法科学维权,抓住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这条主线,把维护职工权益贯穿于推动改革、促进发展、积极参与、大力帮扶的全过程,致力于建立健全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充分发挥工会与政府联席(联系)会议制度、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的作用,加强协调劳动关系和社会利益关系,宏观参与和源头维护成效显著。抓住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和职代会三个关键环节,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基层协调劳动关系机制进一步完善。推动工会组织领导下的维权机制建设,创造了社会化维权、双向维权、城际工会维权联动机制等新鲜经验,形成了党和政府主导、工会运作的社会化维权格局。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战略部署和政策措施,集中力量为农民工办实事,推动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努力改善农民工劳动安全卫生条件,积极协助处理侵犯农民工合法权益的重大典型案件,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工作机制更加健全。
1.2参与立法制策,反映意愿实现新突破
积极参与立法制策,构筑源头维护平台,充分发挥劳动法律和政策的保障作用。各地基
层工会组织积极参与《工会法》、《公司法》、《就业促进法》、《社会保险法》、《企业破产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等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改,特别是《劳动合同法》的制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劳动合同制度,为劳动者实现劳动经济权益提供了重要法律依据。配合各地人大开展《工会法》、《劳动法》、《安全生产法》等执法检查,促进劳动法律法规的实施。同时,积极参与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就业、分配、保障等地方性法规和政策的制定实施,依法建会、依法维权的法律保障体系初步形成,从而推动了许多涉及职工利益问题的妥善解决。
推进基层民主建设,落实企业厂务公开,充分发挥职代会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作用。大力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厂务公开制度。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改制工作,推动解决拖欠职工工资、职工分流安置、职工社会保险接续等问题,在维护改制企业职工权益、确保国企改制顺利进行中发挥了作用。着力提高职代会制度建制率,推行厂务公开规范化建设,使厂务公开民主管理与企业经营管理、改革发展相结合。
1.3服务经济建设,劳动竞赛展现新风貌
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给工人阶级提出的新任务,面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职工队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各基层工会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大力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站在时代前列,积极投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贡献。广泛开展“当好主力军、建功‘十一五’、和谐奔小康”和创建“工人先锋号”、“我为节能减排作贡献”、建设创新型企业等活动,三峡工程、青藏铁路、奥运工程、载人航天、首次月球探测等重大项目都凝结着广大职工的智慧和汗水。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大力加强职工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创新示范岗、创新能手、技术创新成果大量涌现,高技能人才、“首席工人”茁壮成长,技术工人登上国家科技奖最高领奖台,充分展示了新时代我国职工的风采。充分发挥劳模的示范引领作用,表彰和宣传许振超、李斌、孔祥瑞、王洪军、窦铁成等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广大职工学习劳模、争当劳模,立足本职岗位、争创一流业绩,“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已经成为时代最强音。
2、我国基层工会存在的问题
2.1维护职能的履行不到位
为职工说话办事,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既是职工群众对基层工会的要求,也是基层工会应当履行的基本职责。特别是在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健全,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劳动关系尚未规范的情况下,工会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更应当仁不让地承担起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责任,理直气壮地为职工说话,替职工办事。但在实际工作中,由于基层工会维权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有效的切入途径,加之工会人力、财力等资源的制约,基层工会维护职能的履行并不到位,维护效果并不理想。如许晓军、李珂2005年开展的调研显示:在组建了工会的非公企业中,有38.8%的职工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而在两家私营企业当中,认为自己不是工会会员的职工比例分别是84.2%和89.3%。仅有28.7%的会员对工会的印象是“亲近”,而71.3%的会员对工会的印象是“疏远或一般”。说明这些基层工会在相当程度上
[2]失去了代表劳动者的功能,并且造成了工会与职工关系的疏远”。又如广州市总工会2003
年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生存和发展状况的调查数据显示,职工在遇到困难时,选择的求助倾诉对象(限选三项)依次为:老乡,82.61%;亲戚,62.32%;好友,58.78%,工会干部和党组织干部仅排第六位和第九位。由此可见,职工对工会代表和维护其权益的效果和信任程
[3]度并不高。
2.2建设职能的履行常错位
工会的建设职能,是动员和组织广大职工群众积极参加改革和建设,努力完成经济和社会发展任务。在实现建设职能方面,工会积极配合各级党政,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引导职
工主动为祖国建设、社会繁荣,为企业改革和促进企业发展献计出力。多年来,基层工会在围绕国家和本地区各个时期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积极组织职工开展以技术创新为主要内容的劳动竞赛和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推进技术进步,提高经济效益发挥了积极作用。但同时,由于部分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和工会组织对建设职能的理解不全面,不到位,甚至错误地认为工会履行建设职能,就是要工会团结和动员职工群众参与到当地经济社会建设的方方面面。于是乎,从青年教育到老龄工作,从交通整治到环境保护,从打黄扫非到禁赌禁毒,从卫生城市创建到文明城市创建,工会工作无所不在,无所不搞。战线拉得太长,面铺得太广,工作疲于应付,重点难以突出,效果难以保证。
2.3参与职能的履行弱化
工会的参与职能,是工会代表和组织职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参政议政的一项社会职能。目前,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研究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制定劳动、工资、社会保障、物价、住房以及其他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措施时,有同级工会参加,充分听取工会的意见;各级政府在设立就业、物价等有关职工切身利益的专门机构时,能吸收同级工会的代表作为正式成员参加工作;某些涉及职工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各级政府或政府有关部门能与同级工会分别或共同联署发布文件。这些做法措施为工会代表职工参政议政,发挥民主渠道作用,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从基层工会自身而言,目前在履行参与职能的过程中,存在着宏观参与力度不够,超前参与意识不强,主动参与能力不足等问题。另外,目前在省市基层工会中,主要履行参与职能的是保障工作部和法律工作部,在县区级工会中,则主要是维权部。由于机构改革后,工会干部减少,一两个部门的人手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参与劳动、就业、保障、物价、住房等政策法规的制定修订,能够投入多少精力是可想而知的。而要保证参与职能的充分履行,开展调查研究,收集各方意见,分析现状原因,作出决策建议是必备的前提条件。这种现实矛盾造成不少时候,工会干部只是带着耳朵参加一些会议,带着嘴巴发表一些意见,发份文件表示没有意见。
3、发何发挥基层工会的作用
3.1克服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
由于受计划经济和平稳市场经济的影响,工会主席一般由上级“安排”产生,甚至有些基层工会主席干脆由克服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行政副职“兼任”,工会干部也全是由单位各部门负责人兼任,以致从组织上把工会与行政合二为一。在这种情况下,有的工会干部对自己身份的认识很难到位,他们不是把自己定位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上,而是凡事与行政领导保持一致。特别是在双方利益上发生冲突、职工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往往不能为保障职工利益鼓与呼,从而脱离了群众,堵塞了反映职工意愿、要求的渠道,造成不良影响,甚至产生严重后果。因此,基层工会主席的产生必须实现民主化,实现政、工分开,各司其职。
基层工会主席由会员直接民主选举产生,可有助于“工会领袖”增强职工群众意识,放下“官架子”,努力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谋群众之所需,以群众的情绪为第一信号,以职工满意不满意、拥护不拥护作为衡量工作成绩的主要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克服基层工会组织的行政化倾向,使工会成为职工名副其实的“娘家”。
3.2架起干群之间理解的桥梁
一个工会干部、尤其是工会主席,必须作风正派,办事公道说话谦和,对人宽厚。对于职工反映的符合政策、事实清楚、有能力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领导汇报,并督促有关部门研究、限期解决;对于因客观原因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要给职工讲明原因和困难,并做好耐心细致地解释说服工作;对于违反政策、事实不清的问题,要善于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以情感人,以理服人尽可能使矛盾得到化解。对在工作中表现优秀的职工,工会要及时配合用
人单位加以表扬,尤其对取得显著成绩的职工要及时予以精神鼓励和物质奖励;对落后的同志则要主动关心、爱护、热情帮助,让他们时刻感到组织的温暖,以激发其斗志。只有这样,基层工会组织才能在领导与群众之间架起理解的桥梁从而在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中充分发挥出工会组织的积极作用。
3.3敢于为职工争取合法权益
《工会法》规定,“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劳动法》规定,“工会代表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这些规定明确了工会在协调劳动关系中的身份和职责。“敢于”是要有维权的勇气。作为职工“娘家”的工会组织,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法律规定的义不容辞的职责。因此,在争取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工会干部必须拿出勇气,勇敢地站出来代表职工向用人单位争取职工的合法利益,而不能当抹稀泥的“和事佬”,更不能为了自己保“官”而对职工反映的情况不闻不问,甚至劝说职工不要“惹事生非”„,有了“敢于”的勇气后,就得多做“善于”这篇文章。经营管理者也是人,也有感情,因此,工会干部在代表职工与用人单位协商保护和发展职工利益时,应做到有理有节,让其为理所服,为情所动,力争在和谐的气氛中为群众争取到正当利益。合法利益争取到后,千万不要与单位领导“争功”,更不要把自己视为群众的代言人或“救世主”而傲气十足。职工反映的有些实际问题或困难,领导一时无法解决时,工会干部要积极主动地为领导出主意、想办法。千万不要得理不饶人、向单位领导耍态度,甚至于为逞一时之气向群众做反宣传,把单位领导与职工群众人为地推向对立面,这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事与愿违。
3.4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
基层工会组织在突出维权职能外,也有教育好单位职工的职责和义务。工会干部必须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培育“四有”职工为主要目标,努力建设一支积极向上、充满朝气的高素质职工队伍,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提高职工素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比如充分发挥工会文化技术教育阵地作用,切实加强对职工的文化、技术和技能的教育与培训,从适应市场经济实际发展和职工实际需要出发,调整职工教育和培训内容,办好各类学校和文化技术教育阵地,为提高职工素质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可以通过组织职工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建功立业活动,在实践中提高职工素质,如开展技术竞赛、发明创造、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鼓励职工掌握先进技术、技能,提高创新能力;还可以通过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开展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教育,引导职工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大力提倡爱岗敬业、奉献社会的职业风尚,树立职工身边的行业典型,让职工赶有目标、学有榜样,形成赶、比、超的浓厚氛围。在中国工会十五大上,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习近平副主席的贺词为各级工会组织开展工作近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在新的时期,基层工会组织一定要把握机遇,开拓进取,适应形势,调整思路,面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对职工和企业的不利影响,努力探索出一条依靠工人阶级推进企业发展的新路子,维护工人阶级主力军地位和合法权益的新路子。参考文献:
[1] 陈伟光.发挥工会优势促进社会和谐开创广州特色工会工作新局面[R].广州:广州市总工会,2007
[2] 许晓军 李珂.职工眼中的企业工会[J].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06.20(2):48-52
[3] 张龙.广州市外来务工人员生存和发展状况调查[A].广州市总工会,2004
第五篇:浅谈人才战略在二次转型中的作用
浅谈人才战略在二次转型中的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企业一切问题的根源都是人的问题,把人改造好了,一切问题都将迎刃而解。农信社之所以要进行“二次转型”,就是因为在多年的改革发展中积累了各种内外部问题,影响了可持续发展,要破解这些问题,也必须从自身的人力资源部门入手。
原广东省联社罗继东理事长在全省农合机构2013年工作会议上讲话指出:“实施二次转型要以人力资本为基础支撑。人才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二次转型能否成功,关键在于我省农合机构是否具有充足、有用的人力资源。”充分说明了人才战略在企业发展中的重要位置。推动企业战略转型,关键在于人,谁重视人的因素,谁尊重人的价值和激发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谁就抓住了根本。没有人才作支撑,企业战略转型将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农信社要推进二次转型,缩小与先进商业银行的差距,也要从人才战略抓起。可以说,只要解决好人才管理机制上的问题,统一思想、凝聚智慧、形成合力,二次转型的成功是水到渠成的事。
当前很多农信社仍实行“按级论、大锅饭”的绩效与薪酬管理制度,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出现了人才流失的现象,对改革发展极为不利。要留住人才,推动农信社二次转型,就迫切需要加强人才管理机制建设,健全、完善、优
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形成人才发展的动力体系。一是要重视人力资源部门建设,发挥人力资源部的伯乐作用,打破近亲繁殖的现象,为农信社引进优秀的人力资源人才;二是要根据业务发展规划和员工利益,建立科学合理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以及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工资增长机制,完善职务序列和员工级别管理办法,让人才有发展利好;三是要做好外来人才的安置计划,为其提供舒适的生活环境,关心其感情生活,让新进来的大学生既来之,则安之,甘心为农信社作奉献;四是要注重人才的差异化培养,通过培训等不断提升员工的工作技能,发掘员工潜力,发现员工特长,区别对待操作型人才和销售型人才;五是要坚持人才以用为本的理念,为各类型人才提供展示拳脚的舞台,把现有人才用好,最大限度发挥人才的作用;六是要坚持人才需求导向性原则,根据专业人才缺口情况,强化人才培养引进与农信社业务发展规划的链接,完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七是要坚持能人导向,建立优胜劣汰机制,制定人才评价标准,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在用人上体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激励干部员工干事创业;八是要完善人才选拔任用机制,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原则,改革各类人才选拔使用方式,改变一劳永逸的人才任用制度,用好人才储备库;九是要坚持贡献导向,以对企业的“贡献度”为考量,优化分配、激励、保障制度,完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扫除不干事吃白
饭等不公平现象。
当然,农信社发展人才战略,也不能搞一刀切。在当前农信社的队伍中,人员的年龄结构、文化层次、思维方式等参差不齐、整体素质不高的现象未能根本转变,对新知识、新业务掌握较慢。搞一刀切不仅会伤害到员工,影响到业务,还会增加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不稳定性。但也不能一味的换血,不计成本地大量输入新员工进行换血,只会大大增加人力成本,不仅人均效益很难提高,人才也留不住。二次转型是全体信合人共同参与的农信事业,这就要求我们农信社在推进二次转型的时候,要把广大干部员工的利益当作改革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毫无疑问,改革会触及各个方面的利益,改革也是利益调整的过程,这个过程不能走极端,只能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分阶段实施,平稳过渡。让老员工乐意继续发光发热,让新员工乐于立足农信事业,才是我们农信社人才战略的目标,才能推动农信社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人才是现代企业的黄金资源,是现代银行未来竞争制胜的关键。农信社推进二次转型,出主意得靠人才,用干部得找人才,干事情得要人才。只要我们把人改造好了,具备充足、有用的人力资源,就能化解各种内外部矛盾和压力,顺利实施二次转型,并在现代银行的未来竞争中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