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推进我市地税系统依法治税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地税系统 依法治税进程的措施和建议
**地税**分局
“法治、公平、文明、效率” 作为我国新时期治税思想,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立足点和灵魂,是税收工作必须长期坚持的基本原则。首先,从全社会来说,应进一步树立税法的权威性、统一性,进一步增强全民税收法制观念,使税收工作得到切实的法律保障,以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其次,对税务机关而言,坚持依法治税应强调从严治税。各级税务机关应发扬“铁石心肠、铁面无私、铁的手腕、铁的纪律”的“四铁”精神,严查细管,确保国家税款应收尽收。再次,对纳税人来说,依法纳税是依法治税的重要方面,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只有尽快提高全体公民依法纳税的意识,才能为依法治税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基础。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谈几点认识,以期加快我市依法治税进程。
一、改革与完善税源监控措施及税收计划的制定和分配办法,提高其科学性、准确性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收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制定税收计划的基础和依据。“分析税源变化情况,正确反映税收与经济的相互关系,为税收决策提供依据”是税收管理科学化的奋斗目标之一。税源管理的基础是税源调查,搞好税源调查就是为了贯彻执行依法治税的中心理念,做到应收尽收,既不收过头税,也不少收税,最大限度地减少“寅吃卯粮”或有税不收等行为和弊端。长期以来,税收计划的编制一直是以财政需要为目的,采用的方法常称为“基数法”,用公式表示为:计划期税收收入=基数×系数±特殊因素。其优点是方法直观,可操作性强。缺点是增长系数的大小难以确定。如果增长系数确定得不好,容易造成税收增长与经济增长的脱离。如果税收收入计划数超出了经济承载能力,就会为完成计划不顾政策,该退不退,该抵不抵,延长预征期,寅吃卯粮。如果税收收入计划低于经济税源的实际能力就会造成当收不收,欠税增加,越权减免等现象的发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的框框,按经济规律、市场供需关系配臵资源成为市场经济的重要特征。为此,必须进一步改革税源监控措施,逐步将税源的动态发展臵于我市地税系统的有效监控之内,要进一步将税收计划的制定与我市国民经济的发展联系起来,要在全市实现以国民经济的税收负担率替代“基数加比例”作为计划制定与下达的主要依据。
第一、在思想和组织上重视经济税源调查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国有资本逐步退出竞争性行业的情况下,做好经济税源调查工作,首先应在思想上认识到加强税源调查工作是科学制定税收计划的基础,是提高税收征管质量的前提。其次要适当改变目前税收计划、统计人员的工作重点,在人员分配上,除了分出专人从事报表的数据处理外,应另成立调查小组,负责各种专门调查方案的设计、调查工作的组织实施以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分析工作,及时了解税源变化状况,指导税收征管工作。
第二、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经济税源调查方法很多,且各具特点,为了及时、准确地获取税源信息就要采取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综合运用抽样调查、典型调查、重点调查等科学的方法,弥补常规全面调查的不足。同时,对有关税源统计资料的取得,不一定全都要发放调查表并层层上报,而要综合利用有关部门、中介组织的多种信息及其他相关资料进行加工推算。
第三、科学地确定调查内容和项目。应当注意:
1、取得资料的需要和可能性。即调查项目只应列出切实满足调查项目的所必需的 而又可能得到的答案的内容。
2、解释的同一性。即调查项目的表述必须明确、统一、易懂,不能模棱两可,避免引起误解而造成登记的差错。
3、项目间的衔接性和时间上的可比性。即调查项目之间尽可能彼此联系和衔接,以便相互核对,同类调查项目尽可能前后一致,以便进行动态对比。
二、加强教育培训力度,全面提高我市地税系统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观念和素质
地税干部综合素质的高低,关系到税收执法行为是否公正,关系到地税机关的地位、形象,关系到税务行政执法质量和为纳税人服务的质量。鉴于部分地税人员素质不高、能力不强的问题,必须通过分层次、分对象进行学习培训来解决。
第一、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学习和熟悉履行领导职责所必须的基本法律和知识,不断提高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税务行政法律事务的综合能力。根据不同层次,提出不同的要求,领导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实践“三个代表”,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具体做到:一是要树立依法征税观念。凡事要从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不搞狭隘的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等,如省级收入要与市(县)级收入并重,不论地区税源充裕、缺乏,做到应收尽收,地税与国税之间应主动通报情况协调行动等等;二是要树立公平执法观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类型企业都是平等竞争的市场主体,权利平等,义务平等,违章受追究平等的“国民待遇”,任何不符合政策的对个别企业的“特别关照”都是对其他企业的歧视,也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格格不入的。三是要树立依法服务观念。税务人员是人民的公仆,代表国家执行公务,要落实实施税收征管新战略,促进税收管理理念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确实为纳税人提供优质服务,任何特权思想和盛气凌人、颐指气使的工作作风都是错误的和不可取的。
第二,加大对干部的各种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全市地税干部的整体素质。税务干部素质从广义上说包括受教育程度、政治理论水平、政策法律知识、业务技术能力、创造能力、公关能力、办事态度及效率等。干部素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税收的执法环境,这就要求我们做到:一是组织税工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树立坚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刻认识依法履行职责的重要性和不依法执法的危害性,牢固树立为税收事业献身的崇高信念。二是对税工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税收法律法规的培训,特别是对《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国家赔偿法》等的培训,使全市税务干部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能够正确执法。三是认真落实税收执法责任制,明确执法岗位,开展具体执法操作程序的培训,狠抓岗位练兵,培养征管能手。四是加强计算机操作水平和能力的培训和考试,强化先进科学技术在现代征管中的应用,争取使全市的地税干部都熟练掌握各种必需的操作软件,提高行政效率和执法水平。
三、继续深化征管改革,为依法治税打下坚实的体制基础
深化征管改革是强化依法治税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要总结征管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在落实好“机构设臵、人员编制、领导干部管理、经费管理”等四垂直的条件下继续全面深化征管改革。征管改革的实质是要建立起一套对外监控有力,对内科学分工,相互制约的高效运转的执法新体制,从而使依法治税有坚实的体制基础。
第一,进一步深化机构改革。机构分设以来,特别是九七年征管改革以来,我市基本能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有利于参与研究宏观经济政策和加强税收宏观调控作用,从有利于强化地税工作职能和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从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地税公务员队伍,降低税收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出发,进行机构设臵,工作运转比较协调,有力地促进了两个文明建设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机构设臵方面,暴露出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一是征管职责不够清晰;二是内外资税收管征不够统一;三是个别基层单位管辖范围偏小,浪费税收成本;四是市局机关科室和基层分局机构规格不一,不利于指导工作、中层干部交流。针对上述暴露的问题和形势发展的要求,一是要调整征管机构,理顺工作职责,切实解决“疏于管理、淡化责任”的问题。市局要严格上级核定编制数,合格调配人员,把税收业务骨干充实到基层,确实做到人员、征管、经费向一线倾斜。调整的原则是在不削弱征收和稽查的基础上,达到征、管、查三个职责明确、分工合理、运转高效;二是撤销外税分局,实行内外资税收统一管理模式;三是本着明确职责,强化管征,精简机关的目的,调整市局机关的机构设臵,把人教科同监察室合并,设立人事监察科;把税政(社保)科与征管法规科合一,设立税政征管科,压缩机关人员,减少管理层次。同时做好市局机关股室升格为副科级的上报审批工作,确保既能与国税系统同规格,又有利于机关科室领导与基层分局领导的交流和培养。
第二,建立和完善新的征管体制。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颁布施行,为做好“依法治税”、“从严治队”、“科技加管理”三篇文章提供了制度、机制和手段的保证,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全面做好各项税收工作,创造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对税收征收管理活动的全过程进行了具体规范,确保了税收征管措施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前瞻性,这对进一步推进税收的现代化进程,加快构建我国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必将起到十分积极的作用。为此,我们应当按照新税收征管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要求,坚持科技加管理的指导方针,大力推进征管改革建立以信息化加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现代税收征管模式和机制,以促进税收执法的规范、高效,推动税收征收管理的法制化、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加大对税收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确保税法的权威性、严肃性、统一性和完整性,进一步规范税收秩序。
一是完善纳税申报,推行分类管理。认真做好税收“双定户”的银行划缴征收方式的改革,加快税收电子化进程,构筑强有力的现代技术支撑体系,推进和实施重点税源户多元化申报进程,完善税源监控;
二是强化集中征收,优化为纳税人服务。落实《**市地方税务局办税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办法》的通知精神,从场所、业务、职能、行为、制度等五个方面进行规范,开展地税服务年活动;三是夯实征管基础,抓好各项税收工作。做好征管基础工作的关键是发票管理、征管资料、民主评税。首先,重视发票管理工作。严格把好“领、用、存”关口,实行电脑记账,定期盘点库存,实行制约机制,定期开展检查,落实执法责任制;其次,落实资料管理办法。征管资料要按**市局要求,改由服务中心管理,建立资料库,按年度归档。建立每月资料归集日制度;再次,公开民主评税。民主评税试点工作取得成功经验后,今后“双定户”的税收管征工作,严格按照民主评税工作的程序进行,使税收管征体现“公开、公正、公平”。
四、加大稽查力度,增强执法刚性
税务稽查是税收征管的“重中之重”,是强化依法治税的关键环节。针对全市涉税犯罪逐年增多的现象,一定要采取得力措施,依法严厉打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
第一,抓稽查单位规范化建设。要在巩固、完善和深化上下功夫,着力完善举报管理和挂牌督办制度。充实稽查力量,使税务稽查人员总数达到基层征管人员的15%--20%;建立稽查员等级制,使稽查走向科学化管理轨道;实行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从源头上控制税务稽查干部的违法行为;建立以人均检查户数、检查面、微机选案率、案件处结率、查补税款入库率、税务案件处罚率、复查合格率等指标组合而成的稽查考核指标体系;着重于稽查案件证据收集的合法化和规范化,可借鉴检察、司法部门的证据收集整理方式和程序;建立二级专业稽查体系,即专职的稽查机构与征收单位的稽查部门二级体系,进一步明确职责,理顺关系。通过税务稽查不仅可以对纳税人履行纳税义务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而且也是对税务机关贯彻执行税收法规的一种自我检查监督,防止出现“人情稽查”及其它干扰。
第二,改革稽查方式,着力开展专项行业稽查工作。配套纳税信誉等级的评定,根据不同等级,区别对待,大力推进税收信用体系建设。通过对重点行业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结合稽查建议书制度和稽查征管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开展征管和稽查部门之间的沟通,以促进税收的日常管征;建立案源管理机制,充分利用协税护税网络,特别是国地税之间建立一套科学的联系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选定一定数量或比例的典型案件在全市较有影响的媒体上予以曝光,增大对犯罪分子的威慑力。
五,完善监督制约机制,增强自我约束能力
实践证明,如果权力缺乏监督制约,就必然导致滥用和腐败。为保证依法治税落到实处,就必须完善内部和外部监督制约机制。
第一,加强内部监督。一是全面推行税务行政执法责任制。要在明确执法部门职责、规范执法程序的基础上,对不履行职责或执法不当行为追究当事人责任,其目的一方面是给执法人员增加压力,督促他们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尽量减少或避免工作失误,以便更好地依法办事、依法行政。另一方面,也可以使少数素质不高或心术不正的人有所收敛,不犯或少犯错误,把不良苗头和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加强税务执法检查。针对执法检查个别流于形式,检查标准尺度不
一、检查结果无如实上报等现象,一方面要持续深入地开展执法检查,保持日常检查、专项检查相结合。另一方面要坚持以税收法律法规作为检查依据,对检查出的问题真正落实整改。三是要建立税务行政损害赔偿制度。根据《国家赔偿法》有关要求,要建立起税务行政赔偿的有关实施办法和对个人进行国家赔偿的具体规定,切实保护纳税人利益。
第二,加强外部监督。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为加强外部监督提供了法律依据。税务机关应本着对党对国家高度负责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主动接受外部党组织、人大、政协、群众和新闻舆论监督,强化公开制度,做到税法公开、政策公开、征管制度公开、税务人员纪律公开、税务案件查处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税收工作。
六、加强税法宣传,优化依法治税环境
在新的历史时期,税收宣传工作任重而道远。实践证明,税收宣传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实现依法治税,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只有公民的纳税意识普遍提高了,偷、抗、骗税心理和行为减少了,人们真正从内心认同了纳税光荣、偷税可耻,依法治税才会有坚实可靠的社会基础。
第一、必须尽快建立统一完备的税法公告制度,增强税法的覆盖面、渗透力和透明度
第二、坚持不懈地搞好税收宣传月。笔者认为,一是在宣传内容上,要突出宣传与人们日常生活和芸芸众生密切相关的地方税种,如个人所得税、车船税、房产税等,以期引起人们的共鸣。二是在宣传形式上,不宜总是用摆摊设点、标语广播等老一套办法,而应开动脑筋,因地制宜,推陈出新,这样才能引人入胜,在潜移默化、妙趣横生中受到税法的熏陶。三是在宣传对象上也要突出重点,其中首要的是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将税法列入普法的重要内容并加以认真考核,要在党校的课程中加设一门税收法制课,重要政策法规出台和重大案件的查处要及时通报,使各级领导树立全局观念和法制观念,如果领导干部遵纪守法,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那么就会影响一大片,领导干部的税法意识增强了,自然会支持地税部门独立执法,而不会随意干预税务部门依法治税。其次是各界知名人士,以及“先富起来”的那部分人。因为他们的知名度较高,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影响都十分广泛,如果他们的税法意识提高了,其轰动效应将非常巨大。四是在宣传手段上,应该多借助新闻媒体优势,主动与他们联系,邀请他们参加有关宣传活动,在电视或报刊上开辟专题节目(栏目)、举办系列讲座;还应发挥电子信箱、国际互联网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的优势,及时将有关最新税收政策法规传播出去。
第三,深入持久地搞好日常宣传。宣传活动仅仅靠突击是不行的,而必须持之以恒,并将其作为与业务工作一样重要的工作来抓,搞好经费、机构、人员三落实。一是要成立专门的机构,配备专门的人员。二是建立税收宣传工作机制,制定一定时期内税宣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重点、措施、步骤及检查考核办法,使税收宣传工作真正有章可循,逐步走入规范化、制度化轨道。
第四,宣传税法应注意从小抓起,地税部门应加强与学校联系,定期到中小学宣传税法,要尽快与教育部门联系,编写一些分别适合于中小学生的税法宣传教材,将其纳入教学内容,成为公民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第五,开展地税形象工程,要象企业搞“CI(企业形象)”一样,建立以依法治税为主要内容的地税形象工程,既树立地税良好形象,也利于严格执法和接受社会监督。
七、要紧紧依靠各级党政人大支持,建立完善的协税护税网络
各级党政人大的支持是税务工作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地税部门作为依法治税工作的主力军,自身一定要严格按照现行税收管理体制办事,切实保证统一税法的有效贯彻,同时只有社会各方面的支持配合,依法治税才能顺利实施。税务部门要积极向党政人大领导宣传税收政策,尤其要争取将比较成熟的税收规定转化为当地党政、人大的规范性文件,甚至地方法规,大力提高税收的执法的权威性和威慑力。在执法中涉及对当地经济有较大影响的企业时,应主动向当地党政领导汇报,取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共商解决办法。此外,要着重加强与如下部门合作:如与工商部门的合作;与公安部门的合作;与银行部门的合作;与建设、规划、房管、计划等部门的联系;国、地税之间的沟通以及与其他有关部门的合作等等。
第二篇:人大的支持是推进地税系统依法治税进程的有力保证
人大的支持是推进地税系统依法治税进程的有力保证
依法治税就是指一切税收活动都必须按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依法治税是税收工作的基本原则,是税收事业发展的根本方向,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客观需要,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地税自1994年成立以来,全县地税系统紧紧依靠各级人大的支持,坚持“依
法治税、科教兴税、强化管理、争创一流”的工作方针,以组织收入为中心,以创新创业为主题,以信息化建设为依托,强化管理,加大税收工作执行力,连年完成地税工作任务,1994年来,累计组织地税收入入库15.65亿元,为射洪地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人大代表带头学税法,大力营造良好的治税环境
实现依法治税,推进地税系统依法治税进程,需要全面提高全民的纳税意识,首先必须从加强税收宣传着手,加强税收宣传是一项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决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它需要全体税务人员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今年税法宣传月期间,恰逢我县人代会召开,我们借此良机,精心设计制作了税收宣传资料近千份,得到大会秘书处的大力支持,将宣传资料随同会议材料一道发送到参会人员手中,得到了参会人员的高度赞扬,他们认真学习,并通过各种渠道向社会广泛宣传,把税法宣传推向高潮,开创了我县乃至全市、全省送税法进人代会之先河,创新了税法宣传形式,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人大依法实施监督,推进依法治税进程
深化依法治税是一项系统工程,实质在于建立起一套对外监控有力,对内部科学分工,相互制约的高效运转的执法新体制,从而使依法治税有坚实的体制基础。
就内部监督而言,推进依法治税,根本在于建立科学有效的依法治税运行机制。目前,我县地税系统内部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机制相当健全,从实践中看也十分有效。对税收执法权的监督,具体体现在:一是建立税收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进行事前监督。二是建立税务案件听证、审理和复议制度,进行事中监督。三是建立税收执法检查和执法过错追究制度,进行事后监督。改变税收执法检查每年集中搞一次的做法,通过建立健全包括全面执法检查、专项执法检查、专案执法检查和日常执法检查相配合的一整套执法检查制度,实现执法检查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责罚相当、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采取不隐瞒、不护短、不包庇的态度,切实做到真抓实干、真追实究、究责到位。
就外部监督而言,推进依法治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市场经济,希望各级政府转变职能,坚持依法行政,用法律和法规来规范政府行为,牢固树立法制观念和全局意识,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与地方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执行政策与完成计划任务的关系,充分尊重、维护和支持税务机关依法治税;切实加强对税收工作的领导,经常听取税收工作汇报,帮助协调解决税收执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税务机关依法治税撑腰壮胆。要达到这些,这一切都离不开人大的支持。地税系统认真执行八届人大三次会议通过的《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的有关规定,自觉接受人大的监督,各级税务机关建立起了规范化的向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汇报税务执法情况的制度,监督的主要内容涉及税务机关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情况、贯彻实施税收法律法规情况以及税务人员权力运作情况等,税务机关本着对党高度负责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精神,强化公开制度,做到税法公开、政策公开、征管制度公开、税务人员纪律公开、税务案件查处公开,增加工作透明度,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税收工作。近年来,县人大及其各乡镇主席团每年都坚持对地税工作进行调研,关心支持地税事业的顺利发展。特别是每年农业税征收期间,各级人大深入各级地税机关和农村,广泛宣传党和国家的农村政策,全面监督检查农民负担执行情况,确保了农村社会稳定。2004年,国家降低农业税税率这一减税惠民政策出台后,各级人大及时介入,实施全过程监督。地税部门坚持以全面深化“三个转变”为重点,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切实抓好征前、征中的各项工作。及时落实了农业税降率政策和农业税减免政策。采取集中征收和约时定点相结合的征收办法,方便农民就近纳税。全面实现地税直接征收到户,计算机开票到户,税票填开送发到户。全力组织农税征收入库,上半年农业税(含附加)入库1388.3万元,占全年任务的89.3。2005年全面停征农业税及附加后,各级人大对此项工作高度重视,深入各级地税机关和农村,全面监督检查农民负担执行情况,做到了认识到位、责任到位、宣传到位、落实到位、检查到位,确保了农业税及附加停征工作的顺利进行。2005年全面停征农业税及附加仅此一项,为全县22.47万户农民减轻负担1636.1万元,户平减负72.81元,人平减负21.64元,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
各级党政、人大
第三篇:浅析地税部门强化依法治税
浅析地税部门强化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
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
内容提要: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是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一切税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地税部门在强化依法治税,做到应收尽收的工作中,面临着地方税收立法权缺位、税务司法制度不完善、地方政府越权越位干预税收工作、税务执法水平有待提高、税收治理整顿与维稳的矛盾和税收计划制定不科学等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处理好几大关系:税收立法与税收执法的关系、地方政府与地税机关的关系、税收征管与税收服务的关系、税收执法与守法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税收增长的关系等。
关键词:地税部门依法治税应收尽收处理关系
一、引言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有机组成部分。国家税务总局对依法治税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为指导,在依法治国的总体框架下,将依法治税作为税收工作的灵魂贯彻始终,自觉维护税法的权威,确保税法得到普遍、公正、准确、有效的实施,逐步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完善的税收法律体系、规范的税收执法体系、有效的税收执法监督体系和健全的税收保障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2001年8月全国税务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会议上国家税务总局提出“内外并举,重在治内,以内促外”的依法治税方针,标志着我国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依法治税的理论思想体系,依法治税在我国税务系统得到全方位,深层次的推进。
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是税务部门依据纳税人的涉税信息依法征税,全额取得纳税人根据税法规定应该缴纳的税款。依法治税与应收尽收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依法治税是应收尽收的前提,是取得税收收入的法律保障;应收尽收是依法治税的结果。只有税收收入应收尽收,杜绝越权减免税,同时又不收过头税,避免竭泽而渔,依法治税才能落到实处。所以,依法治税,应收尽收是对税收工作的基本要求,是税收工作的灵魂,是一切税收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第四篇:强化推进地税局依法治税工作建议
依法治税是依法治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工作的灵魂。认真总结“十五”期间依法治税工作,明确“十一五”依法治税工作思路,对于进一步推进我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工作,不断促进我省地税事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十五”期间我省地税依法治税工作成效明显
(一)普法教育不断深入,依法治税观念基本树立
2001年以
来,我省地税系统大力开展“四五”普法教育,举办不同形式的法律培训班,分期、分批、分层次开展了全员法律知识培训,在学习以《征管法》为核心的税收法律的基础上,深入学习《宪法》、《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等共学法律知识,掀起了学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新高潮,普及了法律知识,提高了地税于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的依法行政能力,基本树立了“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要赔偿” 的法治意识。
(二)税收规章制度建设加快,法制工作体制基本理顺
我省地税部门大力加强税收规章制度建设,在遵循国家统一税法的前提下,结合我省实际,分行业、分税种制定了多项的税种管理办法和业务规程,相继制定出台了《饮食业营业税管理办法》、《房地产开发企业城镇土地使用税征收管理办法》、《委托代征单位管理暂行办法》、《发票管理业务规程》等制度,促进了国家税法的贯彻落实。同时,进一步加强了法制工作体制的建设,出台了《依法治税工作目标考核办
法》、《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办法》、《重大案件审理办法》等法制工作制度,基本理顺了法制工作体制,将依法治税逐渐纳入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三)税收内外部监督机制不断完善,监督力度不断加大近年来,全省地税部门积极探索,开展了税收规范性文件审核、大案要案审理、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案件应诉、行政赔偿案件理赔、执法检查等工作,强化了事前、事中、事后法制监督;开展了事前预防、事后惩戒的内部审计、纪检监察监督,形成了全方位的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监督格局;地税机关各业务部门也充分履行职责,开展了如征管质量考核等不同形式的执法考核、考评工作,监督的范围不断扩大。同时,引入了外部监督长效机制,加强与人大、政协、司法、纪检等部门的配合,积极接受外部监督,地税执法工作得到了全社会的理
解和支持。2005年,全省地税系统在行风评议的位次跃升为第三位。
(四)税收执法手段逐步改进,税收执法行为趋于规范
全省地税机关积极按照国家税务总局“科技加管理” 的工作方针,将科学化管理理念和信息化手段运用到税收执法中。一是通过优化业务流程,实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建立起专业化的税收管理体制。二是积极开展电子申报、邮寄申报工作,方便纳税人。拷贝纳税人电子信息、查扣偷逃税纳税人电脑硬盘,探索新形势下办理偷逃税案件的新方法。三是以**省地税业务信息系统为统一技术平台,逐步开发、使用了分税种、分行业管理软件,加强了对税务行政执法权的技术监控,为推进我省税收管理信息一体化奠定了基础。与此同时,各级地税机关作出的抽象行政行为。具体行政行为违法现象逐渐减少,纳税人的合法权益日益受到重视和保护,复议、诉讼案件发生率呈逐年下降趋势。
(五)外部执法环境明显改善,纳税人的法律意识逐步增强
多年来,经过各方的不懈努力,已经初步建立起以“政府管税、部门协税、司法保障、社会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综合治税体系。各级党委政府出台违规涉税文件的现象已逐年减少,地方政府支持地税机关信息化建设的力度逐年加大,培植、涵养、壮大税源已是政府经济建设的重要目标;在信息化建设仍然滞后的情况下,政府工作部门为地税执法提供的支持和协助力度也逐年加大;通过地税机关与司法机关的共同
努力,司法保障机制已初步形成;纳税人的依法纳税自觉性不断增强,纳税遵从度不断提高,依法维权意识初步树立。
回顾“十五”期间我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工作,虽然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但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治税理念没有根本转变,重计划、轻法治思想仍然存在,任务治税、计划治税向依法治税的转型过程缓慢;与税法配套的税收规章制度仍不完善,影响了税收法规和政策的实用性、可操作性;法制机构综合职能作用发挥不够;依法治税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纳税人依法纳税意识不
强,部门间仍没有实现信息共享,未形成依法治税合力。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研究解决。
二、“十一五”期间我省地税依法治税工作的总体要求
“十一五”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在新形势下,地方税收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财力支撑。面对机遇与挑战,我省地税系统应当顺势而为,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理清“十一五”期间依法治税工作思路,推动我省地税系统依法治税工作更上新台阶。“十一五”期间,我省地税系
统应当把握的依法治税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税收工作宗旨,以转变治税理念为前提,以制度建设为基础,以执法监督为保障,以信息化建设为支撑,以执法责任制为抓手,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综合协调作用,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环境,全面推进依法治税工作。围绕这个总体思路,根据我省依法治省、依法行政要求,全省地税系统“十一五”期间依法治税的总体目标是:
(一)依法治税理念进一步确立。
大力开展“五五普法”,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地税系统内外部人员的整体法律素质,始终将法治理念贯穿于地税工作各个环节,将依法治税作为衡量工作的根本标准,推动税收走向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
(二)执法行为全面规范。
按照征管法的要求,进一步规范征收、管理、稽查、法制机构设置,形成专业化管理为主、综合管理为辅、相互制约的执法机制。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要求,做到主体合法、程序正确、证据确凿、处理适当,将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监督贯穿于执法过程始终,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三)执法监督严密有力。强化法制监督,以信息化技术为依
托,建立起法制与审计、监察监督“三位一体”的内部监督机制,实现对税收执法进行全过程、全方位的日常、专项、专案监督。在加强内部监督的同时,发挥外部专门监督、社会及舆论监督的作用,构建起内部监督为主,外部监督为辅的税收执法监督制约机制。
(四)法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
政策法规部门要充分发挥好对依法治税工作的牵头、组织作用,发挥好在深化税务系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的综合协调作用,发挥好在税收法制建设、税政管理和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工作中的综合职能作用。通过综合职能作用的发挥,全面提高政策法规部门的法治管理水平。
(五)法治环境显著改善。
强化税务机关执法权威形象建设,以税收执法权力顺利、正确行使为目的,规范税务中介机构行为,整顿税收秩序,健全立体式、网络状的社会协税护税体系,营造良好的依法治税氛围,形成党政支持、部门配合、司法保障、纳税人理解的治税合力,进一步优化税收法治环境。
三、“十一五”期间我省地税依法治税需要做好的几项重点工作
(一)转变治税观念,确立依法治税理念
当前,在治税理念上,要实现“三个转变”,一是要实现“人治” 向“法治”理念的转变。围绕建设法治政府这一目标,实现税收治理方式由行政手段向法治手段的转变,树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违法要追究”法治意识。二是要实现“计划治税”向“依法治税”的转变。将“坚持依法征税,应收尽收,坚决不收过头税”作为依法治税目标考核的落脚点。三是实现“官本位” 向“责本位”的转变。依法治税重在“治吏”、“治权”,二在工作中要摒弃“官本位”和“官贵民轻”的陈腐思想,牢固树立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
(二)规范执法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规范税收执法行为
党的十六大要求“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力的权力运行机制”。作为地税部门,一是要按照“以申报纳税和优化服务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集中征收,重点稽查,强化管理”的征管模式要求,规范税政、征管、稽查、法制工作,建立职责明确、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的执法权力运行格局。二是要以信息化手段为依托,积极推进税收征管体制改革,优化业务流程,完善岗责体系,大力实施
科学化、精细化管理。三是要依法行使税收执法权力,严格行政许可、行政审批,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用足用尽税收执法权,提高税收执
法水平。
(三)找准依法治税抓手,深入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
我省地税系统作为国家税务总局确定的执法责任制自动化考核试点单位之一,要将推行税收执法责任制当作依法治税工作的抓手,为实现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提供有力保障。一是要重点抓好“四个环节”,即分解岗位职责、细化工作规程、认真考核评议、严格过错责任追究,实现执法责任制与征管制度、岗责体系以及管理制度建设有机结合。二是要开发运行全省统一的执法责任制自动化考核系统,在试点工作取
得成效的基础上,全省铺开,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开展考核评议工作。三是要以自动化考核为主,辅以人机结合考核和人工考核,在严格过错追究的同时,探索试行能级管理和岗位分级办法,切实解决多于多罚、于多干少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等问题。
(四)强化税收执法监督,建立严密的执法监督机制
为了规范税收执法行为,必须进一步健全系统内行政执法监督机制。一是贯彻落实《规范性文件制定管理办法乱严格规范性文件的立项、起草、审核、备案、清理和法规库建库工作,建立起防止违法行为产生的事前防范机制。二是要严格执行重大税务案件审理、大额减免税集体审批制度,逐步将税收保全、强制执行、阻止出境等重大行为纳入事中监督范畴,不断加大事中监督力度。三是认真开展行政复议、应诉等法律救济工作,深入开展税收执法检查、执法考核评议,纠正不当和违法行政行为,构筑税收执法权正确运行的事后监督机制。四是充分发挥政
策法规机构的综合职能作用,理顺工作关系,加大工作力度,打造政策法规部门的全新形象。
(五)加大普法教育力度,提高队伍整体法律素质
提高执法队伍的整体法律素质是提高税收执法水平的关键。一是要提高领导于部的法律素质。要将领导学法、用法的情况作为考核领导政绩的重要指标,促使领导在行政执法中做到“依法决策”。二是要提高地税系统全体税收公务员的法律素质。把干部依法行政能力与干部的管理使用有机结合起来,促使税收公务员在行使税收管理权时做到“依法管理”。三是要着重提高地税系统法制人员的法律素质。将法律专业人才逐步充实到法制工作岗位,对进入法制岗位的非法律专业人员进行系统的法律知识培训,提高法制岗位依法纠错和指导执法实践的能力,充分发挥法制机构的参谋、助手、法律顾问的作用,做到“依法监督”。
(六)优化依法治税环境,打造和谐融洽的治税氛围
营造政府支持、部门配合、全社会协税护税的良好氛围是推进依法治税的重要环节。一是继续加大税法宣传力度,从提高国民的整体税收法律素质入手,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二是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将依法治税工作纳入到政府工作通盘考虑之中,发挥政府在营造良好依法治税环境中的组织领导作用,充分利用地方人大、政府立法权,制定出台有关支持地税工作的地方性法规、部门规章,弥补上级立法空白
。三是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与配合,建立各项联席工作制度,重点抓好信息数据交换工作,筹建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实现与财政、国税、工商。房产、土地、金融等部门和单位的信息交换与共享。四是建立司法保障机制,加强与公、检、法等司法机关的联系,加大对偷、逃、抗、骗税的打击力度。
第五篇:关于推进我市依法拆迁的建议
关于推进我市依法拆迁的建议
民革张家港市总支
房屋拆迁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它关系到城市化进程,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更关系到群众生活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房屋拆迁工作已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随着我市的不断发展 ,事关社会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长治久安的征地折迁工作,越来越被人们关注。就拆迁工作,近期,我们民革总支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一次调研,现就有关情况汇报:
一、我市拆迁工作存在中的问题 1.拆迁安臵机制有待完善。
我市拆迁过程中,一部分被拆迁人为中小企业,对被拆迁中小企业,拆迁人不进行安臵,由企业自行解决安臵问题。本次调研中被拆迁中小企业员工最少40余人,最多300余人,年产值最高超亿元,最少200余万,被拆迁企业均表示支持政府的建设,多数希望能继续经营,但实际却是面临新厂房租赁难、设备搬迁周期长、搬迁后本地员工上下班不方便等问题。一些企业本身效益较好,设备先进,环评达标,却可能因为拆迁面临贱卖机器,关门清算的境地。
而在乡镇民房拆迁中,因农民对拆迁安臵房屋要求不一致,造成往往需先签订协议,确定户型后,再进行拆迁安臵房建设,导致政府损失大量过渡费,也导致农民生活不稳定。目前我市房屋拆迁一次性补偿价格比较合理,但对土地征收后的补偿标准过低(每年260元),数年来一直未有调整,无法真正保障农民的基本生活。现在物价指数不断上涨,通货膨胀严重,被拆迁农民普遍反映生活质量降低,构成社会不稳定因素。由缺乏规划的前瞻性,往往造成某个区域因项目上时间紧迫,一个或数个拆迁户拒绝签字便影响整个项目,导致项目区域拆迁补偿标准往往前后不一致。
2.拆迁工作方法有待改善,依法强拆具体办法须落实。据一些企业反映,拆迁办发出拆迁通知后,未遵照拆迁通知的时间表与被拆迁企业进行沟通谈判和推进拆迁,造成被拆迁企业对拆迁办不信任,使拆迁通知缺乏权威性,也导致被拆迁企业无法对企业出路作出计划,即使有搬迁计划,也不敢贸然实施。
目前,国家规定废除行政强拆,而司法强拆的配套手续又没跟上,导致即使所有强拆手续均已完备,也无法对被拆迁人进行强拆,政府依法行政无保证,造成拆迁开始容易,收尾难。
对拆迁工作,媒体和网络的夸大报道,也容易引起群众的反感情绪,增加了拆迁工作的难度。
3.失地农民失业和村集体组织收入减少。一些被拆迁企业吸纳了大量本村村民就业,有的甚至解决了残疾人的就业问题,如果企业得不到妥善安臵,将造成大量本村村民及残疾人失业。一些村组农民已无地可耕,而目前农民多数属于低文化、无资金、无技能的弱势群体,特别是“4050后”农民,随着年高体弱,会逐渐丧失劳动能力而沦为无业人员,这些都是可能造成社会不稳定的因素。
部分被拆迁企业系租用村集体土地或厂房,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租金数十至百余万元,现因拆迁,村集体将损失该部分收入,导致村民集体组织资金缺乏,无力提供诸如物业管理、村民福利等村级公共服务。
4.拆迁安臵过渡期和部分安臵房,存在隐患。因拆迁力度大,被拆迁人口猛增,造成拆迁过渡期间租房价格猛涨,而租金补贴已有数年未涨,造成拆迁过渡期间被拆迁人居住条件较差或须自付较高租金。政府为老弱病残搭建的拆迁安臵过渡房,无正规用地手续,按零时用房标准搭建,存在安全隐患。
安臵房土地指标短缺,造成部分拆迁安臵小区交房后一直未能办理房产证和土地证,造成拆迁户房屋房屋流通价值低,买卖行为不规范,容易产生纠纷。
5.拆迁安臵房后续管理。
村集体经济组织目前承担了新建成的拆迁安臵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物业管理费用实际大部分由村委承担,因土地租金收入的减少,可能造成村委入不敷出,影响物业管理和维护。拆迁安臵小区物业费按政府文件为运营满三年后由小区居民承担,但缺乏可操作性,无法实行。目前,小区物业很多都外包给物业公司,各镇镇府与村委目前也在探索建立自己的物业公司。
另外,公共设施和公共活动空间的规划较少,以及对原被拆迁村的文化遗址保留,也是群众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
二、相关建议及思路
房屋拆迁工作是一项程序严谨,操作规范的工作。近年来,我市的房屋拆迁工作经历了由不规范到逐步规范的过程,但依然有些问题值得重视。针对目前我市房屋拆迁存在问题,其解决的对策及途径有:
1.完善拆迁的相关规划和规范性文件制定,提高补偿标准。
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搞好拆迁工作的根本。要对相关办法进行修改完善。一是增加对中小型企业的厂房安臵,帮助企业租赁厂房,解决企业的实际困难。二是提高土地征收补偿标准,补偿标准应与物价接轨,建立动态补偿机制,保证失地农民生活质量。三是完善拆迁规划,使拆迁更有前瞻性。
我市拆迁规范行文件的修改和制定要与新《拆迁条例》接轨,尽快着手开展修改地方法规的调研、起草工作,尽快起草新的《张家港市地上建筑物征收补偿办法(草案)》提交全体市民征求意见,以此为契机,推动我市房屋征收拆迁补偿工作依据的制度改革。
2.完善工作制度,实现诚信拆迁,加大拆迁宣传力度。
一是完善组织机构。房屋拆迁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各职能部门的广泛参与,成立城市拆迁建设指挥部实行领导和综合协调,同时要建立以单位为成员的协调小组,如规划、监察、民政、财政、国土、建委等职能单位的参加,实行现场会办制。设臵具体办事和管理的内设机构,如拆迁科、拆迁办,二是提高工作效率。拆迁工作人员坚持做到秉公办事,不偏不袒,公开透明,阳光操作,以第一时间、第一力度、第一精力提高工作效能,不分昼夜,不厌其烦,热情服务,排忧解难,为拆迁奠好基、铺好路。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宣传部门、新闻媒体等要多宣传政府拆迁工作对百姓生活带来的好处,舆论监督更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从而使市民了拆、支持拆迁工作,确保拆迁工作的顺利实施。
3.坚持以人为本,提供良好的配套措施,维护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针对基础设施、交通、商业、学校、医院等配套设施存在的问题,进行规划弥补,提供更多的社会保障和配套措施,加强对拆迁群众的帮扶工作。一是提供就业保障。预防因被征地拆迁户不能就业,“坐吃山空”。从实际情况出发,在就业免费培训、提供就业 机会等方面,为其提供条件。二是拓宽社保渠道。提高土地补偿标准,由相应的机构定期发放,切实解决被拆迁户的实际生活困难。三是解决跨区域拆迁户子女就学问题。教育部门可以加强协调,制定统一的办法,妥善解决跨区购房拆迁户子女就近上学问题,确保拆迁户家庭的子女能够及时就近按同等条件入学。4.拆前建房,推行现房安臵。
一是现房安臵。房屋拆迁的实质是补偿与安臵,其中安臵地点、安臵房标准、安臵时间、安臵房环境,被拆迁人十分关注,实行现房安臵有利于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可减少因安臵房建造时间带来的过渡矛盾、面积矛盾及环境条件不明的矛盾。二是针对老弱孤残等弱势群体更要提前。
5.建立拆迁安臵小区长效管理
一是建立业主委员会。各村委会要及时督促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业主委员会作出重大决策要征求村委会的意见。对小区的门岗执勤、治安巡逻、卫生保洁、设施维修等环节要制定具体的服务规范和标准,并接受业主委员会和业主的监督。二要明确权责,要把加强拆迁安臵小区物业管理作为城市管理工作的基础性工程,加强拆迁安臵小区物业管理,要坚持村(居)属地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形成行业管理部门牵头,各部门主动配合,社区居委会(村委会)属地管理协调、职责明确的物业管理工作新机制,明确区分物业管理与水、电、有线电视、垃圾清运等公共事业单位的责任,这些单位应当直接向最终用户收取相关费用。明确各涉及部门的职责,规定监管流程,防止多头管理或失管真空现象。另外,对于物业管理费的最终承担,要根据实际情况拿出切实可行的补贴等办法。三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拆迁安臵小区合理规划物业管理用房,把物业管理用房的出租收益作为物业管理经费的重要收入来源。拆迁安臵小区物业管理费涉及的营业税及物业管理用房出租涉及的相关税费,可返还给相关村镇专项用于相关拆迁安臵小区的物业管理工作。四是拆迁安臵小区的垃圾清运费,环卫部门给予减半收取。五是对困难拆迁安臵户的物业管理综合服务费予以减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