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中考数学试题分析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2014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及今后的教学建议
2014年山西省中考数学试题是按照《山西省2014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科目说明》的要求,依据《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来命制的,试题立足于山西省的教学实际,与2013年的数学试题相比,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注重考查数学的核心内容与基本能力,并力求创新。既注重了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方法和基本数学活动经验的考查,又加强了对学生学习过程、学习方式、探究能力、活动经验及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考查。题型新颖,体现导学功能,有利于课程理念的落实。试题体现了数学由知识积累向问题探究、由解题训练向培养建模能力的转变,是一份科学、公平、合理、有效的评价性试题,对今后的教学工作具有一定的导向功能。
一、从试题结构上看:
本试题共24个小题,分I、Ⅱ两卷: 第1卷为选择题,共1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第Ⅱ卷为填空题和解答题,其中填空题共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1 8分; 解答题共8个小题,共72分(第Ⅱ卷共90分),含计算题、求解题、作图题、信息分析题、应用题、观察分析猜想证明的探究题。
二、从内容上看:
本套试题基本覆盖了《课标》中所规定的主要知识点,题目分值符合《2014年山西省中考科目说明》所规定的分值比例的要求。试 题从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数学活动过程、数学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四个方面综合考查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三、从试题难易度上看:
整份试卷,由易到难,梯度明显,循序渐进,思维量适中,有一定的区分度。与去年数学试题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求新,整卷试题难度稍有增加。具体变化如下:
1、试题体现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在延续去年增加探究性试题的基础上,试题的呈现形式又有新的变化(如19题、23题)。更加有利于引导教师的教和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起到引领全省课堂教学改革的作用。
2、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试题很好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考查渗透到 “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 三个领域的内容之中,编写出很好的综合性与探究性试题。
3、与去年相比,应用性试题又有所增加,加强了试题与社会生活的联系,重点考查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从吕梁阅卷点了解到,学生答题反映出的主要问题为:
1、基本概念不清、基础知识掌握的不扎实,对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不能熟练、准确的掌握和应用,基本运算不过关。
2、审题能力差,不能准确的理解题目含义与要求,答非所问。缺乏实际应用问题的背景经验,在解答联系生活和社会实际的问题时,出现理解困难,导致解答失误。
3、卷面书写不整洁、解题过程不规范、推理不合理不严谨、解题思路混乱。
4、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差。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较弱,对综合性较强的题目找不到解题思路方法,解答出现较大偏差。
5、不能从图表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部分学生的表述能力较弱,导致因书写乱、不规范而失分。
主要表现在:
第1题有10个选择题,满分30分,学生均分27分,学生得分率约90%。第2题有6个填空题,满分18分,学生均分7.44分,学生得分率约41%,问题主要是:书写不认真、不规范。第11题写
11成6a4b4,第12题答案是x3,学生写成x-3的形式。不认真审题、概念不清。第13题题目要求求k,有部分同学写成一次函数的解析
1式,第14题求概率,答案是2,学生答案五花八门,写成50%、0.5、36、也有写成一半或百分之五十。第17题,满分10分,学生均分6.69分,学生得分率约66.9%。问题主要是:负数的平方、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负指数幂、二次根式的化简掌握不好出现错误,个别学生不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第18题,满分6分,学生均分3.45分,学生得分率约57.5%。问题主要是: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认真。题目要求解不等式组并求出它的正整数解,部分同学只求出解集,没有求出正整数解,有移项不变号的、负系数化成1时不改变不等号方向的。第19题,满分6分,学生均分4.17分,学生得分率约69.5%。问题主要是:图案设计照搬原图、定点不在格点上、菱形画成正方形、不涂阴影或涂错阴影部分、画的图形不对称、语言不规范、表达不完整、不准确等。第20题,满分10分,学生均分4.34分,学生得分率约43.4%。问题主要是:求平均数公式记错、计算结果不正确、结果不化简、不按题目要求答题。第21题,满分7分,学生均分2.5分,学生得分率约35.7%。问题主要是:对坡比概念不清,导致无从下手,不会做辅助线、找不到简单的求解方法、答题不规范。第22题,满分9分,学生均分3.3分,学生得分率约36.7%。主要问题是:面积单位写成长度单位或不加单位、设的元与列出的方程未知数不统一、分式方程不检验、计算过程中随意进行四舍五入、解题步骤书写不规范、采集数据不认真,把数据抄错、方程的解不够完整,只求出其中的某个解。第23题,满分11分,学生均分2.5分,学生得分率约22.7%。问题主要是:不能由已知条件准确得出正确结论、全等或相似学生联系不到、推理不严谨、审题能力差。第24题,满分13分,学生均分2.2分,学生得分率约17%。问题主要是:不能正确求出a、b的值、二次函数顶点坐标公式写错、未证两三角形相似,直接写出比例式、找不到解题方法、不熟练,解题速度慢、会做的题没时间完成,不会合理利用考试时间。
五、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1、回归课本,夯实基础
从学生答题情况看,考生理应容易答对并应得满分的题,却发现不少具有普遍性的答不对、得不了满分的问题, 考生在基础知识、基 本技能和基本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随处可见。这说明我们在平时教学时忽视对基础知识的落实,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基本数学思想训练落实不到位。复习过程中存在过偏超难现象,导致学生在解答基础题目时反而失分。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我们平时对基础知识训练的高度重视。近年来中考数学有许多新题型,多数试题取材于教科书,试题的构成是在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的基础上通过类比、加工改造、加强条件或减弱条件、延伸或扩展而形成的。也就是说,教科书中的例题、练习题、习题为编拟中考数学试题提供了丰富的题源。所以,我们的教学要回到教材,认真研究教材,重视课题学习,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数学的基本概念、性质、定理、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的核心,也是各种能力的基础。因此,在新授课阶段务必要把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思想方法讲清讲透,引导学生理清知识体系。在单元复习阶段把各个局部知识按照一定的排序和方法编成一个整体,形成一定的体系,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掌握。加强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改正粗心的毛病。重视“双基”训练。①把好计算的准确关:平时计算时要强调稳、准,分步计算,注意检查。②把好理解审题关:平时教学中要加强训练,题意不清,不急于动笔答题。③把好表达规范关:一是注意表达要有逻辑性,推理要力求严谨;二是要书写整洁规范。教学中不必将“演绎推理”提早于教材的要求,但呈现形式可以提前出现,让学生在经常接触中不断熟悉。
2、注重过程,发展能力
中考试题多来源于课本或从课本的基本要求出发加以拓宽,而不 是加深,这样将更好地指导我们的课堂教学。我们要逐步改变“老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以及大量演练习题的数学教学模式,应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亲历数学化的过程。我们必须关注当前课改的新理念,给学生以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时间、空间,使学生在自己探索、亲身实践、合作交流中解决问题。我们在平时的数学活动中应摒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思想,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和探索过程,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理解、分析、探求的能力。教学中,要将数学教学作为一种数学思维活动来进行,要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问题的提出过程、解决方法的探索过程、问题结论的深化过程、方法能力的迁移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思维活动、经历知识产生发展过程,逐步提高数学能力。即:重视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重视数学语言(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和图表语言)的互译教学;重视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重视思维训练,突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主要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分类讨论、特殊与一般、转化、方程、函数、基本图形等思想,特别是转化思想;常见解题方法有:配方法、换元法、待定系数法、割补法,代数与几何互补法等)。
3、关注生活,加强应用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背景的“现实性”和“数学化”,能用数学眼光认识世界,并能用数学知识和数学方法处理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应用,强化应用,一定要联系生产、生活及学生的实际。教学中要时常关注社会生活实际,编拟 一些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有着实际背景的数学应用性试题,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审题、获取信息、解决问题,引导学生在问题解决中,体会数学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系,增进对数学的理解,启迪学生平时关心生活、关注社会。特别要重视方程、函数、统计和解直角三角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在今后的练习设计中,多选编题型新颖的题目,加强图形的割补和构造的训练,让学生觉得数学是有趣的,增加问题的真实性和情境化,切实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科学训练,规范解题
重视问题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在问题变式教学中,教师或通过对命题结论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对命题条件的改变,引出新命题;或通过特殊到一般联想,引出新命题;有时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这一问题有哪些特例,还能否推广,它的反面情形如何,逆向思考结果怎样,与其相关问题结合起来情形如何。这样的变式训练不但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把握数学知识的本质内涵,而且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的能力。重视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新课程、新教材的特点和亮点之一,但在实际使用时,我们有时走过场,流于形式,甚至不加处理的现象非常普遍。事实上,开展数学活动和课题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数学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在开放性的环境中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能有效锻炼和发展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这些都是解决开放探究性问题所必备的,运用变式训练,改变问题的呈现方式。在夯实基础的前提下,善于将学生从思维定势中解脱出来,养成多角度、多侧面分析问题的习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缜密性和创新性。对例题、习题、练习题和复习题,不能就题论题,要以题论法,以题为载体,变换试题,探究解法,研究与其他试题的联系与区别,挖掘出其中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将试题的知识价值、教育价值一一解析。在今后教学中狠抓基础知识,让每位学生都学扎实、弄明白,减少基础题的错误。在课堂教学中认真落实到每一堂课,落实到每一个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根据题目的结构和信息选用合理的方法,提高解题的正确率。
5、加强书写训练,提高卷面整洁度
卷面书定要规范 卷面书写字迹要清楚,排列要整齐,字迹大小、行距宽窄要统一,符号书写要规范。每自然段开始时空两格书写,标点符合放在格内占一字位置。作图时要注意,不能直线、射线、线段、曲线不分、分度长短不
一、画"数轴"而缺箭头或原点或单位长度,画坐标系两数轴不互相垂直,相同符号同一题目前后不
一、数据不统一单位、写符号中西兼用等。这些现象学生答题时经常出现,影响成绩。这些基本功从初一开始严格练习,克服卷面不整洁,乱涂改现象,一丝不苟,养成习惯。
审清题意再动笔,做题力求一气呵成,力求一遍成功,切不可以为"反正还得复查"而粗枝大叶。要特别注意等式后的第一步,务 必做到每步都准确无误,每步都要规范、简练,避免出差错。要做到没有全盘考虑不下笔。保证思路清晰,卷面干净整齐。
总之,我们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积极采集各类信息,深入分析中考动向,才能真正做到与时俱进。中考是对学生的考试,但又何尝不是对教师的巨大挑战。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更多地钻研数学知识,挖掘知识脉络,教给学生解题的方法和思路,让学生能真正自主独立地思考解决问题,并且能自主独立地总结延伸。
2014.07.05
第二篇:中考数学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中考数学试题试卷分析及教学建议
中考的性质定位在对初中学业的终结性评价,体现了以《数学课程标准》为依据,结合课本,突出学习目标的考查;初中学业考试数学卷切实做到了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有利于初中数学教学改革和二期课改的顺利推进,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有利于各类高级中学的招生选拔,对新初三学生的学习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一、数学试题特点:
1.立足课本,注重考查“双基”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是学生继续学习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石,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题,大部分来源于课本,特别是基础题,往往是把课本例题、习题改变知识的呈现方式,进行适当地调换和引申,并为保证考试的合格率,大部分基础题目比课本上的原题还要简单。试题覆盖到七、八、九三个学年的每一章,考查的代数知识与几何知识的分值比始终控制在6:4左右。试题体现几何论证的适度性,几何证明题的难度逐年降低。试题的运算量得到严格控制,没有一些繁琐的计算题。
2.把握重点,突现思想方法
重点知识是支撑学科知识体系的主要内容,近几年的数学中考试卷中都保持了较高的考查比例,突出对一元二次方程、函数、统计初步、相似形、锐角三角比、圆这六大块内容的重点考查,每年这六大块内容的分值都在整卷分值的三分之二左右;最后两个综合题考查的知识点也集中在函数、相似形、圆等重点知识上。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在重点考查最基本、通用的数学规律和数学技能的同时,试题突出考查学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领悟,三年中考试题涵盖了初中阶段所涉及如字母表示数的思想、方程思想、变量及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图形运动思想、化归思想、整体代换思想、分解组合等主要数学思想,常用的数学方法如换元法、配方法、待定系数法等在试题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
3.联系实际,强化应用意识
数学来自于生活。近年来,随着对“用数学”的强调,联系生活实际的应用题成为中考的一个新的特点。在近几年的试题中,结合社会热点、结合生产、生活实际等有实际背景和意义的问题频繁出现,要求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突出了用数学知识、数学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这类试题往往情景较为新颖,问题也较为灵活,每年的分值在25分左右。
4.关注思维、加强能力考查
三年来,数学中考试卷加强了对探究能力、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能力、空间观念操作能力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查力度,加强对学生数学思维过程和思维方法的考查;如有关图形运动变换试题,重点对空间观念和动态图形处理能力的考查,从对静态图形的想象、简单动态图形的想象、复杂动态图形的想象等几个不同层次对能力作恰当要求,重视图形的旋转、平移、翻折三种基本形式,体现教材的特色;在信息获取能力的考查上,试题注意对从数学图形、图象、文字、表格等多种信息源中,获取有用的信息,通过阅读,正确理解各种形式的数学语言的含意,分析问题转化的条件,概括发现规律,选择恰当的方法处理问题;另外,近年来引进了探索性、开放性、操作性问题,这类试题较为灵活,但难度不一定很大,有的在对传统题目的改变后难度大大降低。
二、对初中数学教学的几点启示:
1.重视课本、打好扎实基础
初三大多数时间还要上新课,知识占中考试题的三分之一以上,且大部分综合题是以这些知识点为主要内容,所以,要认真上好新课,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要及时复习相关的知识,学会重新构建知识结构网络,还要做到及时解决疑难问题,减轻总复习的压力。中考数学具体考什么内容我们很难确定,但试题中考查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等,即数学的核心内容是可以确定的,所以抓住最基础、最核心内容的复习。例如,代数中重点内容有方程、函数、统计初步三个主干知识;几何中重点内容有相似三角形、锐角三角比、圆三个主干知识;在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过程中,要善于将自己在初中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类,理清初中阶段数学知识网络,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要学会系统地整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优化知识结构,基础知识的梳理,把握主干知识之间的联系。要注意知识的不断深化,注意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将新知识及时纳入已有知识体系,逐步形成和扩充知识结构系统,这样在解题时,就能由题目所提供的信息,从记忆系统中检索出有关信息,选出解题途径优化解题过程。要做到:基础知识系统化、基本方法类型化、解题过程规范化。
2.学会反思、发展能力
在学好概念、定理、法则的同时,要领会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如学习统计时,不是单纯地计算平均数、方差、标准差,而是更加注意与生活实际的联系,加重视统计的思想方法和意义,养成解题后的反思,通过不断的积累,逐渐内化为自己的经验,形成解决问题的自觉意识。要关注数学在实际中的应用,知道一些生活中的概念,还需注意生活常识的积累。解题时并不是单纯地靠题型,而需将重点放在分析上,会将实际问题抽象转化为数学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提高数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善于对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整理和总结,它们往往蕴含在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和应用的全过程中。
第三篇:2011中考数学试题分析
我心目中的2011中考数学试题
马利平
第一眼看到2011年中考数学试题,感觉是面目全非,今年的中考题怎么这么别扭,与前几年的数学试题完全不一样。静下心来,认真做了一遍,才发现今年的试题完全颠覆了前几年的中考题模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与往年相比,主要体现在由求新到求活上。
首先,我来谈一谈对试题的印象。
1.试题部分分值做了调整:选择题分值从20分增到30分,1到6每题2分,7到12每题3分;解答题21到25各减少1分。向基础题倾斜。
2.试题结构位置发生很大变化
原来一成不变的23题关于几何问题的自主探究移到25题,直线型证明由24移到23题,而且证明难度降低,24题变成一次函数与图表信息的综合题。
3.试题考查的内容更丰富
原来的19题是分式化简求值或解分式方程,今年变成通过二元一次方程的解,考查代数式的求值;23题在正方形的大背景下夹杂了多年不见的尺规作图,而且考查的知识点有三角形全等、正方形的性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勾股定理等;24题把图表信息、一次函数图像、折线统计图以及不等式等知识融合在一起;25题的探究题以一种比较新颖的形式出现,份量加重。圆作为背景图形,以切线的性质、圆周角的性质、点与圆、直线与圆的关系、三角函数、平行线的距离等多种知识相结合,以动点及旋转为主线,考察几何知识的综合,难度较大。这在往年的中考中都比较淡化。26题常常是直线型的动态问题变成了二次函数与三角形、四边形结合在一起,综合性较强,难度较大,这是新课标以来首次命题形式。总的看来,试题整体的难度降低,但考查的知识内容增多,覆盖面更全、更广,简答题中每个小题都不只1或2个知识点,每个都在4、5个知识点,有的多达6个知识点。
4.试题的呈现方式趋于简洁
整份试卷看起来比以往要简洁明了,不见了冗长、繁杂的文字描述,文字量减少了近500字。
因此,根据以上对试题的分析,我们平时的教学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还是要搞好常规教学,注意每节课的目标落实,把抓基础落到实处。不追高,不求偏。②及时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知识树。③关注核心内容、核心知识、核心思想、核心技能。④初三老师还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体现命题思想,与旧说明对比变化的语句,不同之处要重点研究。对照题型研读新课标。做好研究总结。
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意教育学生容易题不丢分,难题不得零分,尽可能做好前一到两问。对班里的尖子生一定要严格要求,培养自学能力,提倡独创、求异,提炼规律。加大《圆》这一部分的教学力度。注重知识的整合,加强题目的综合性。
第四篇:中考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中考情况分析及教学建议
一、中考情况分析
1.命题背景
以三维目标为背景
2.试卷结构
a积累与运用b理解与感悟 c表达与交流 d命题作文(无审题障碍)
3.试卷特点:
a平易朴实,突出基础性,难度不大,且有梯度,意在减轻学生负担。
b新颖鲜活,突出时代性,具体体现在“阅读”和“成语运用”题 c亲切和谐,突出地域性,融入地方特色(连云港厚重文化)d内涵厚重,突出文化性,提高审美情趣。如诗歌鉴赏中体现的“月亮情怀’
e个性多元,突出开放性。(第19、20题)
4.存在的问题
a字词方面基础不牢,如1题
b广告语不够新颖,精炼,特色,工整。
c病句修改上存在抄原句,表述不清,修改符号混淆等问题。d名著阅读题显现的是大部分学生不读原著
e诗歌鉴赏应指导学生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意思,技巧。f文言文中教师应在实词、翻译句子上下功夫。
g现代文阅读很多学生没有清晰的文体意识,不能从多角度思考问题,条理性不强,要点不清。
h作文学生审题无障碍,但是存在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问题。中学生考场作文只需文通字顺,清楚地表达就可以了。
二、教学建议
1、关于阅读,应把阅读放在首位,阅读量很重要,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挤出时间让学生自由阅读,尊重他们的阅读体验,鼓励他们的个性化理解。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语文教学注重细读和涵咏。
2、转变教学观念和复习理念,处理好课内外知识的关系,反对习题化。3、4、5、6、7、8、9、把握中考考题方向,提高中考复习有效性。处理好基础和能力的关系,夯实基础,运用能力。重视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运用课内知识解决课外知识。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喝阅读兴趣。加强协作,发挥集体智慧。重视作文教学。结合素质教育深化。
整理人:王晶
第五篇:中考思想品德改卷反馈及今后教学建议
中考思想品德改卷反馈及今后教学建议
清镇市第三中学 杨建奎
再次有幸参加了贵阳市的中考思想品德改卷,2013年6月27日----7月1日共计5 天。与适应性改卷一样,除了选择题是机子自改外,其余题目由老师在网上阅卷,现将改卷大概情况作如下汇报:
第一部分:改卷现场感悟
本次改卷仍然由石艳老师(xx市教科所思想品德教研员)主持,来自全市的部分思想品德老师汇集在贵州师大田加炳教育书院6楼电脑室里,大部分是改过中考适应性考试试卷的老师,也有少部分陌生面孔。在石老师的主持下,分为五个小组,分别改不同的题目。在整个改卷过程,大家都很努力,里面没有说话声音,只有敲击电脑键盘的声音,看到大家很累时,石老师不时的叫大家注意休息,但没有老师休息,只有到中场休息时,大家才放松一下,但仍然有部分老师在那儿不辞辛苦的工作。现场没有出场斤斤计较的现象,尽管有的老师改的很快,有的老师改的慢,可谓是能者多劳,没有谁有一声怨言,改卷现场一片和谐、开心。正因为有大家的努力,改卷工作才得以提前保质保量的完成。
第二部分:改卷反馈(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及原因)
第一组改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一、请你参与(第30—31题,按题目要求,完成参与任务。每小题5分,本大题共10分。)
30、2012感动中国人物---何玥,年仅12岁的她听说自己的生命只剩下三个月时,毅然决定将自己的肝肾器官无偿地捐献给需要的人。她的生命在别人身上延续。“最美铁警”---李博亚,为营救一名卧轨自杀的乘客,90后的他被火车轧断双腿。他却不后悔。
两名勇敢者的义举成为永恒的美丽,他们美在何处?(答出两点即可)
(1)舍己救人、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 ;(2)尊重珍惜他人的生命;
(3)不言代价与回报勇担社会责任心;(4)追求有价值的人生、乐于奉献和付出;(5)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及时伸出援助之手等。(以上答案回答任意两点即可满分。此题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均可给分。)
31、乘坐神舟九号进入太空的女航天员刘洋,自2010年5月加入航天员大队以来,深知自己的责任重大,一门心思扑在学习训练上。要在短时间里掌握两个搭档已学习14的知识,她除了更刻苦更勤奋,别无选择。因为热爱这个事业,刘洋耐住了这份艰苦与寂寞,最终成为中国女性飞天第一人。
刘洋面对学习压力的正确态度给我们的启示是: 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我们要在现有的基础上给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自觉适度加压,增强学习压力。
(1)得分情况:0分占5.8%,1分占2.76%,2分占4.25%,3分占4.18%,4分占11.11%,8分占17.91,9分占5.89%,10占17.91%。平均分5.71分。6—10占64.72%。
(2)失分原因:①不审题,如30题只举例子,可谓千奇百怪。②缺乏思维能力,乱抄。③乱说,不知所云。如31题,指向是很明确的,但还是抓不住关键词—对压力的正确态度。同时也看出有的学生的归纳表达能力有待提高。
(3)决策:教学中训练审题,抓关键词,分析找唯一的答案。以书本为主,把平时时政热点渗透教学中,用政治术语表达,并运用双向细目表。还注意适应性考试与中考联系,是否相等,是否有联系。
二、请你回答(第32—35题。回答时紧扣题意,简明扼要。每小题6分,本大题共24分。)
第二组改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32、2013年是毛泽东同志 “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50周年。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我们的宝贵财富。雷锋精神的具体内涵在许多方面,其中 “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最为耳熟能详。请问:
(1)作为青少年,我们可以通过那些活动更好的实践 “雷锋精神”?(列举两例即可)
参考答案:参与维护交通秩序;积极参与社区卫生清洁活动;捐资助学;帮助孤寡老人;为灾区捐款等。
(2)参加这些活动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在参加这些社会公益活动的过程,我们既承担着社会责任,又在帮助他人,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
33、有位社会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民族的灭亡,并不是这个民族的人全部死掉了,而是这个民族的人身上不再存在本民族独特的文化了。”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命肌体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的独特文化。
阅读材料后,请你回答:你如何认识民族精神的重要性?
参考答案: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一个民族要生存和发展,就要有一种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一个民族只有具有高尚的民族品格,坚定的民族志向,远大的民族理想,才能有巨大的凝聚力,才能成就伟业,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平均分:6.82分,5—8分比较集中。
(2)存在问题:针对32题:不清楚公益活动的具体形式,对公益活动理解单一(大部分都说去敬老院给孤寡老人打扫卫生唱歌跳舞等)。对于第二问问的是意义是什么,但的同学答成影响。
(3)对于33题,民族精神的重要性,指向是明确的。但学生对概念模糊,重要性与作用分不清楚,有的答成地位的影响,美德的任务,不同时期的表现。有的学生整段抄教辅资料。
(4)决策:在教学中要常换常新,课堂笔记环节要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课本与笔记。老师讲课要注意主干知识,时政热点内涵与外延。
第三组改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34、文化中最重要的,是信仰,是价值观,是根和魂。有了信仰,人的文化就有了方向,有了归宿,有了力量。十八大报告强调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
请问: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何意义?
参考答案:方向问题是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是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首要的和根本的要求,也是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保证。
35、2013年中国科协第十五届年会在贵阳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源潮出席开幕式并指出,中国发展到了以科技创新为根本驱动力的新阶段,我们要为实现中国梦奋斗创新创造。
请问: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该如何看待并面对创新?
参考答案:作为当代青少年,我们应该认识到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现代人应该具备的素质。我们更应该注重自身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成为创新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持。
(1)平均分4.5分,丢了三分之二的分,0分占38.9%
(2)存在问题:34题,照抄适应性考试的答案,对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有何重要意义?答成什么是先进文化。35题,40%的审题出现偏差,用艰苦奋斗那框题的相关内容作答。而题范围在第四课--教育创新。不难看出双向细目表用的不好,适应性考试研究不够,训练不到位。
(3)决策:主意教育导向功能:怎样教学,今后双向细目表逐渐取消,脱离不了主干知识与时政热点。还要注意命题导向。
第四组改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三、请你评析(第36题,请运用所学知识作分析说明,如果只判断不分析,该题不给分。本题9分。)
36、值纪念现行宪法颁布实施三十周年之际,某班同学展开讨论,有位同学认为:“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作为公民个人可以不学习宪法。”这位同学的认识对吗?为什么?
参考答案:这位同学的认识是片面的。
宪法规定了我们国家的性质、根本制度、根本任务;还规定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组织与职权、国家标志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但宪法就在我们身边,宪法与我们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我们可以根据宪法规定规范自己的行为,维护自身的权益。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尊严。
因此,宪法所规定的内容是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作为公民个人要学习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1)8—9分占10%,7分占7%,6分占领4%,6分以上占卜1%,3—5分占用17%,0—2分占领2%,平均分4.5分。
(2)存在问题:对思想品德课不重视,用自己的话讲或空白;学生不带书,审题有偏差。
(3)决策:教师要加强对评析题的训练,明确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
第五组改卷基本情况:存在问题、原因及解决策略:
四、实践探究(第37题。阅读材料以后,请结合课本知识作答。本题12分。)
37、材料一图⑤所示为十八大主要内容,请仔细阅读图⑤。
材料二总书记说:“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也就没有中国的明天。”李克强总理说:“改革是中国最大的红利。”
材料三 今年7月,我市将举办“20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生态文明贵阳会议致力于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交流生态文明建设经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实践。如今,该论坛已逐渐成为政府、企业、专家、学者、民众等多方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生态文明的长期性制度性平台。阅读上述材料,依据所学知识参与完成下列任务:
(1)材料一和材料二共同提到改革开放。请你向同学宣讲,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改革开放有什么意义?
参考答案: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或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秀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2)结合材料三所述内容。假如你作为“2013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的参与者,请你对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
参考答案:从国家层面:坚持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等。
从贵阳市政府层面:全力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巩固创卫创文成果;因地制宜探索符合贵阳市的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加大宣传力度,推广先进经验等。
从个人层面:提高自身素质,积极参加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关注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进程,多提建设性意见;践行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等。(以上答案三个层面中两点即可给满分。此问具有开放性,答案不唯一。只要符合题意,言之有理,均可酌情给分,不超过4分。)
(3)十八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请将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按实现的先后顺序排列。
参考答案:我国将先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共同理想、最高理想的奋斗目标。
(1)得分情况:12分占10%,0分占10%,4分占16.9%,6分占17.2%,8分占2%。平均分6.25分。
(2)存在问题:对改革开放的意义不清楚,得分不高,审题不清,有的答成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根本原因,有的答中国在世界上地位,有的答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两条合理化建议,丢分少,但答题层次不高,口水话多;对第三问题排序,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欠缺,把三个目标写成四个目标,或解释一个目标。
(3)决策:教师要加强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学生要有密切的配合默契,方能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第三部分:今后教学动向
1、学会评价试卷几点标准:
(1)看够不够新,是否具备课改理念和学科根本性的东西;不断扩展生活时政;有无学生思考、思维、自立能力。
(2)够不够活,贴近生活否,实现思想品德的水平,灵活否。
(3)有无脱离教材(基础与能力有无并重)。
(4)为什么要这样考:目的、性质,区分度。与平时阶段考期中期末考试---考基础简单不同,此具有的功能不一样(选拔性)。
2、怎样看试卷导向:题目—问题—答案。
(1)教学包括基础,关注生活,国家与社会发展,学会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社会问题。
(2)从提问来看:有明确的或隐晦的,对明确的要准确重现,对隐晦的,要回归教材,立足教材,善于用教材,其实考核的是能力,区别的能力,雷同的能别和归纳能力。
(3)从答案来看,准确再现,不在多在于精。思维的层次性。
3、教学建议
(1)有情:充满感情的投入教学。
(2)达标:教学依据课程标准秘教材。
(3)树格:思想性,至少靠近这个目标。
(4)得法:需要学生认可才能践的,寻找兴趣争论焦点,重视学科设计,什么先讲什么后讲都有讲究的。
(5)寻源:寻找源头---教师自身的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