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18:26:5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第一篇: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

兴文县课题组

近期,兴文县政府课题组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到乡镇、村组、农户和煤炭企业,以座谈会、访谈等形式对兴文县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煤炭资源储量及生产规模情况。兴文县地处川南矿源富集区,是全国重点产煤县之一,煤炭经济已成为全县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县已探明的煤炭资源储量约5亿吨,估计远景储量在10亿吨以上。全县现有在籍煤矿52个(含富安煤矿、金鹅池煤矿),年产239万吨。2008年产煤127万吨,对外销售征收矿产品税费118.9万吨。

(二)煤硫矿分布及影响人口面积情况。我县煤炭资源主要分布在周家镇、仙峰苗族乡、石海镇、大河苗族乡、古宋镇、僰王山镇等12个乡镇,涉煤地面约343.8平方公里,涉及人口约6.75万人,涉及行政村49个,148个小组。值得注意的是,兴文县属于煤炭与硫铁矿共生,硫铁矿资源储量为14亿吨,属于硫铁矿富集区,开采硫铁矿对环境的破坏影响更严重,目前,兴文县共有硫铁矿29个,年产130万吨,影响面积约48平方公里,人口约1.29万人。

(三)煤炭销售收益及经济补偿情况。我县煤炭对外销售交纳税费由县统征办统一征收。2008年煤炭征收标准为每吨62.3元,其中国税20元,地税20.1元,其他规费22.2元。2008年煤炭行业提供的财政收入约3700万元,其中属于县级地方收入约1300万元,规费收入约2400万元。规费收入中按县人大决议,每吨煤提取10元作为交通建设基金,2008年从规费中提取公路交通建设基金1176万元,已安排750万元用于公路建设。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全县煤矿企业因占用农户土地、青苗补偿、人畜饮水、房屋拉裂修补、农民生活用煤等赔偿费用共692.8万元。

(四)煤炭开采对环境影响情况。近年来,煤炭开采给矿区周边农户及周边环境带来的影响越来越大。一是开采引发的水均衡破坏及污染。煤炭开采伴生的地面沉降、塌陷,导致矿区地下水位下降,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当地农民人畜饮水困难,农田减少,农作物干枯,粮食减产;大量地下水资源因地层破坏而渗漏矿井并被排出,对矿区周边环境形成新的污染;再则,任意排放,对地下水、当地河流、水沟、农田造成一定的污染。二是煤矿扩能改造,煤矸石堆放场地扩大,对土地资源破坏严重。矿区矸石山堆积引发的污染主要是长期侵占土地并暴露于外,经风化和瓦解,在雨水淋滤作用下有毒、有害物质入渗到土壤和水环境系统中,造成地表和地下水系严重污染、土壤贫瘠化、植被破坏,且复耕较为困难。三是煤矿开采量逐渐加大,采空区增多,造成地表裂缝下陷、山体滑坡、危岩增多,使农民房屋拉裂,耕地受损;矿山遇浅层开采,井下放炮时带来地面震动及噪声,影响地面房屋及房屋内人、畜安全;井下抽风排放废气对周边农户和大气环境的污染;矸石山流动、煤矸石放热、尾矿堆积、滑坡等其他矿山地质灾害。

(五)煤矿开采涉及安全生产情况。目前,我县煤矿企业经前几年矿业秩序整顿和近些年煤炭资源整合关闭后,煤矿数量虽然减少,但涉及安全生产的灾害仍很严重,全县52个煤矿中除2个新建外,其余煤矿瓦斯突出矿井就占31个,高瓦斯矿井占11个,低瓦斯矿井8个。煤矿涉及瓦斯、顶板、透水事故发生的危险,给煤矿财产和井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的危害。每年因煤矿开采造成的伤亡事故经济损失较大,给家庭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许多不利因素,同时还带来了严重的政治影响,因此事故影响带来的社会矛盾也更加突出,煤矿安全治理任务仍很艰巨。以上问题不仅造成厂社矛盾逐渐加剧,而且因矿山开采引发的信访、上访事件也在逐渐增多,煤矿企业对农民的补偿金额也在逐渐加大,给社会带来许多不稳定的因素,使地方政府在维护社会稳定和协调厂社关系方面压力加大。总之,长期的矿业开发使矿区地质灾害发生频繁,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生存环境变得越来越脆弱。

二、煤炭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及意见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科学、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推动县域工业经济发展,建立区域性一体化经济,优化产业结构,从兴文县实际出发,提出以下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一)加快整合进度,扩大生产规模。兴文县煤炭资源虽然丰富,但现有煤矿规模小,数量多、分布广、部分煤矿井田采区走向短,资源配置不合理。按照(川办函〔2007〕16号)文件对兴文县实施煤炭资源整合后,关闭淘汰了一批资源不足、规模小、开采条件差的矿井,促进兴文县煤矿规模提升,结构得到一定改善,部分煤矿正朝规模化、集约化、机械化方向发展。通过煤矿整合扩能后,兴文县煤矿企业将减少到45个,生产规模将达681万吨。目前煤矿企业正在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加紧技术改造,增强管理素质,提高办矿水平,抓紧整合扩能工作,优化煤矿产业。

(二)依托煤炭资源,打造煤化工基地。从兴文县煤炭产业发展看,在扩大规模提高产量后,应充分利用煤炭资源的优势,应引进有经济实力的公司或科技含量高的项目,依托资源优势进行煤炭深加工。就目前成都地奥集团投资建设地奥金鹅池和地奥大旗两个煤矿后,拟准备投资年产120万吨煤制甲醇项目,项目建成后将对我县煤炭资源转换、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煤化工基地都将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

(三)综合利用资源,降低污染程度。随着煤矿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矿井煤层气排放和煤矸石堆放将带来大量空气环境及地面环境的污染。为加强办矿“三废”治理,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专题对生产扩能的煤矿企业建立瓦斯抽放发电规划。目前,全县煤矿企业已建立验收瓦斯抽放站13个,已建成瓦斯抽放发电站1个,2009年五星煤矿、环远煤矿等将启动建设4个瓦斯发电站。随着煤矿企业技改扩能的推进,按规划煤矿利用瓦斯发电将逐一得到落实,以减少废气对环境的污染。对煤矸石的利用,在省专家组2009年2月进行调研的基础上,争取将2×1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厂列入规划后对外招商引资实施,煤矸石发电厂建立后将对现有300万吨的煤矸石和每年新增加的40万吨煤矸石得到有效利用和处理,以降低煤矸石对环境的污染。对矿井废水排放,县环保局正按国家有关环保法规和政策要求,对煤矿企业废水排放要求必须建立废水处理系统,使废水达标排放,对新建或扩能的企业必须按“三同时”要求,建立健全废水排放设施。

三、关于建立资源区补偿机制的建议

建立煤炭资源区补偿机制应按照“统筹兼顾、突出重点,预防为主、防治结合,过程控制、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强产煤地区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建立健全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机制,构筑煤炭开发的“事前防范、过程控制、事后处置”三大生态环境保护防线,做到“渐还旧帐,不欠新帐”,用一定的时间使煤炭资源矿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

(一)构建煤炭开采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防治机制。煤炭资源开采区应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强化煤炭开发规划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具体制定煤炭开发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标准和规范。从区域生态环境安全角度出发,合理确定煤炭生产规模、布局、开采时段,划定禁采、限采区。要严格禁止有可能诱发严重生态衰退和环境灾难的采矿活动,建立起长期有效的防范和规避机制。

(二)实行矿区生态质量报告制度和煤炭企业生态环境保护年度审核制度。建立环境监理制度,加强对煤炭开采活动的环境监理,预防和减少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提交规范的环境影响报告书,作为发放生产许可证的条件。新建和已投产各类煤炭生产企业必须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复要求,制定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并经环保部门审批后实施。煤矿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工程要与生产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煤矿关闭时,必须提交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报告书,经环保部门验收合格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

(三)编制煤炭资源开采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在详细调查煤炭开采区生态环境破坏状况的基础上,环保部门牵头组织编制煤炭资源区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规划和方案,强化规划管理,所有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项目纳入各级各部门的环境治理规划。推进煤炭开采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法制化建设,提高生态环境恢复治理的法制化水平,统筹协调矿区生态建设与城市化、新农村建设、生态村建设、工业反哺农业、生态移民等。

(四)落实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制度。对矿山资源开采建立资源保证金制度的问题,省人民政府已印发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保证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通知中已明确了保证金收取对象、范围、方式、管理、使用等规则,应尽快落实抓紧实施。对招标、拍卖、挂牌有偿出让的采矿权价款除必要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勘查、保护和管理支出外,上级留成部分还应集中部分资金,专门用于资源区解决因采煤(矿)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以及关闭合法矿井的补偿支出。作为资源输出地区,一般都属于经济不发达区域,地方财政非常困难,人均财力低。如兴文县对实行税费统征后,虽有部分用于煤炭资源开采区的基本建设,但是,用于保工资、保运转的较多;所以,建议煤炭资源开采区收取的各项税费应加大县级返还比例,针对资源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规划,拨出部分资金专户存储用于煤炭资源区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在所有矿业资源区的税费收入中,各级的分成中都应拨出部分资金专门用于矿业资源区的补偿经费,按照各级“几个一点”的原则,对矿业开采区的地表沉陷、矸石污染、水资源保护、土地复垦、水土保持、植被恢复、污水处理等,实施专项或综合生态恢复治理。建议省市一级统一开征资源区煤炭开采生态补偿、恢复基金,按照矿山资源区环境治理规划专门用于资源区开采后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第二篇: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浅析我国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

摘要:

本文叙述了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我国有关煤炭资源环境保护的政策,从煤矿矿山环境的现实情况出发,提出对策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监督管理,加大资金与科技投入以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关键词:

煤炭资源,环境保护,对策 1.引言

煤炭资源是我国的第一能源,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煤炭资源长期的开发利用活动引发了与可持续发展不相和谐的诸多环境问题,影响和制约着社会、经济和区域环境发展。因此,在煤矿开发建设过程中,要充分研究煤炭开采对环境可能引起的破坏方式与程度,提出保护措施,控制其不利因素,维护生态平衡,把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从而对促进合理开发利用煤炭资源、有效保护环境和协调经济之间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

我国煤炭资源储量居世界前列,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约占76%。2004年11月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发布的能源消费信息显示,我国原煤产量居世界之首。煤炭资源的分布在地理上呈现出西多东少、北多南少的特点,形成了煤炭东耗西供、北煤南运的消费格局。开发布局为三个区带及七个规划区,西北地区煤炭资源最为集中,东部、中部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煤炭的开采方式以地下开采为主,煤炭资源的综合回采率仅为30%左右。在为国民经济提供巨大能源保障的同时,煤炭资源的开采加工造成的环境污染也直接影响着生态系统的平衡,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3.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3.1侵占和破坏土地

煤炭资源开采造成的一系列环境问题中,土地破坏尤为严重,加剧了人口与土地、煤炭与农业的矛盾。一般说来,露天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表现为采掘场挖损和外排土场积压,地下开采对土地的破坏主要是开采沉陷和矸石山堆积。露天开采必须将煤层上的覆盖层剥离表土,毁坏了地表植被和土壤层。煤炭开采后,采掘场地面挖空、煤层复表土和岩石裸露压占土地,污水坑积。地下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出现裂缝、倾斜、沉陷坑,水土流失、土地盐渍化、水渍化,从而致使农田水利设施遭受严重破坏,影响农田耕作、灌溉,导致农作物减产。地下开采和煤炭洗选过程中产生大量以煤矸石为主的废弃物,由于其利用率低,大多露天堆放,全国煤矸石占地5000多公顷。煤矸石含有一定量可燃物,在适宜条件下将氧化、风化、自燃,释放大量 so2、co2、co 等有毒有害气体,污染大气并且威胁着矿区当地人群 的身心健康。在干旱季节,矸石山排放大量烟尘在雨季,排放的矸石淋溶水流入耕地,造成土壤酸化,危害农作物。

3.2矿井废水污染煤矿的废水主要包括矿井水、洗煤水等,有些矿井水含有大量悬浮物,或酸性、放射性元素,未经处理的矿井水排出将对周围浅层地下水、土壤、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洗煤水则是煤炭洗选过程中加入化学药剂而排放的洗选废水,渗入地下就会污染地表水和饮用水源。3.3矿井瓦斯排放

瓦斯是煤层开采时释放出的有害气体,甲烷不仅污染大气,而且又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井下瓦斯的处理与矿山安全生产紧密相关,瓦斯处理不当就将诱发煤矿事故,瓦斯爆炸是诱发煤矿事故的主要原因,造成人身和经济的损失。抽放煤层和围岩瓦斯其目的就是保证矿山安全。我国煤炭工业每年瓦斯排放量在10亿m3以上,约占世界因采煤而放出瓦斯量的1/3~1/4左右,瓦斯利用率仅占瓦斯抽出量的15%~20%左右,远远落后于其它产煤国家,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

3.4燃煤与煤炭储运燃煤是形成我国大气煤烟型污染的主要原因,煤炭燃烧致使大量热能耗损,并且产生大量so2、co2和烟尘,这些气体通过化学反应最终转化成酸雨,酸雨严重威胁着资源、生态和公众健康。控制煤烟型大气污染将长期作为我国大气污染控制领域的主要任务。煤炭的储存、装卸、运输过程中,由于缺乏防尘降尘和集尘设备,煤尘四处散扬,影响人们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加之再经铁路、公路运输,既造成了经济损失又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4.我国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

我国《煤炭法》第十一条对开发利用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做出了原则性规定。第二十一条明确了煤矿建设应当遵循“三同时”制度,煤炭开发与环境治理同步进行。第三十二条规定采矿者负责对开采煤炭所压占土地或者造成地表土地的塌陷、挖损进行复垦,及造成他人损失应予补偿。《矿产资源法》第三十二条规定开采矿产资源应当防止污染环境。矿山企业应对受到破坏的耕地、草原、林地因地制宜地采取复垦或者其他利用措施。《环境保护法》第十九条规定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必须采取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第二十四条规定产生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单位应当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计划,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治对环境的污染和危害。《土地复垦规定》第四条规定了“谁破坏、谁复垦”的土地复垦责任原则。《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二条用地单位和个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负责复垦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的土地破坏,对于没有条件复垦或者复垦不符合要求的,应缴纳专项土地复垦费用进行土地复垦。复垦的土地优先用于农业。5.对策

5.1完善法律法规

对于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相交叉的资源环境保护,我国尚无专门的矿山环境保护法律法规,针对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的环境保护问题还处于游离状态,环境污染的治理还不到。因此,矿山环境保护立法迫在眉睫。我国现行有关煤矿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中,例如1988年《土地复垦规定》、《土地管理法》、《煤炭法》、《环境保护法》等对土地复垦方面的规定,大多是原则性的,立法笼统分散,内容不规范,可操作性不强,不能形成协调统一的法律体系。《土地复垦规定》只涉及矿山环境恢复的一部分,缺乏全国范围的矿山环境恢复保证机制(目前有些省自己在试行)。这不利于矿业城市土地的复垦和环境的恢复。治理在政策上和资金上缺乏保障,这些已超乎土地复垦技术所能解决的范畴。由此,应明确规定将土地复垦作为破坏土地的单位和个人的法定义务;明确界定各级主管部门与相关企业的责任和职责及土地复垦的资金来源;制定详细统一的复垦标准;鼓励复垦还田、复垦换地、在塌陷区开发经营,形成采煤——塌陷——复垦的良性循环;以听证会、公示、公诉等形式让公众参与监督来保证土地复垦工作的透明度。只有完善土地复垦法律体系,才能为矿区土地复垦和环境保护创造前提。5.2加强监督管理

煤矿开发引起的地质灾害和环境污染日趋严重,尤其是一些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的小型煤矿,环境保护措施几乎是空白。国家应严格加强采矿许可证、煤炭经营许可证的管理。对于新建煤矿办理许可证时,必须提交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对于已建煤矿,需补充环境评估报告和环保方案,其中环境污染严重的,应当责令限期整改和治理。加大煤矿生态环境执法与监察力度,建立煤矿开采环境定期报告和监督检查制度,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政策及标准,依法整顿、关闭及取缔非法、不达标和污染严重的煤矿。煤炭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密切联系,与广大群众的利益紧密相关,鼓励社会监督、群众监督。5.3加大资金投入

多方位筹集资金,建立激励机制。在土地复垦方面,如美国1977年《露天开采治理与复垦法案》中规定:“任何一个企业进行露天矿的开采,都必须得到有关机构颁发的许可证;矿区开采实行复垦抵押金制度,未能完成复垦计划的,其押金将被用于资助第三方进行复垦;采矿企业每采掘一吨煤,要交纳一定数量的废弃老矿区的土地复垦基金,用于复垦实施前者矿区土地的恢复和复垦”。另外美国还建立了帮助中小型矿山进行土地复垦的土地储备金,保证废弃矿复垦的废弃矿复垦基金,土地复垦保证金和复垦基金无疑将督促和保障矿区土地复垦的进行。国家需要建立多元的煤矿环境保护投资机制。对于新建煤矿应由企业单独承担治理费用;对于废弃煤矿和老煤矿,应当加大力度恢复治理,并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在国家政策许可的范围内,制定相应的优惠政策和鼓励措施,充分调动土地管理、农业管理、煤矿企业和农民的积极性,形成由政府牵头、多方配合的新模式,多渠道集资。5.4加大科技投入

加强煤炭资源勘查,提高资源勘查技术和方法,扩大研究范围加快以后备精查储量为重点的煤田勘探工作。提高煤炭开采的综合开发水平,实施科技兴煤战略。矿山企业应坚决克服短期效益行为,努力依靠科技进步,改进技术、设备和工艺,并通过转化经营机制改善经营管理,提高采煤工效、资源回收率和企业经济效益;缺煤省区应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煤矸石、石煤、泥炭等低热值燃料的开发利用。研制更好的采矿和选矿技术,推进洁净煤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利用生态环境技术实现废弃物的循环利用。通过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实现煤炭污染物的最低排放。煤矿建设应当严格贯彻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三同时”制度,必须充分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采取科学合理的防治措施,把环境保护提升到技术、经济的高度来考虑。从源头上预测,边开采边治理,将煤矿开发利用对环境的破坏降低到最低限度。加强煤炭科学研究,在煤炭开采与环境破坏之间找到适度的解决办法。建立广泛的科研技术网络,随时提供可供利用的信息和技术数据。6.结论

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针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对生态环境影响,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的角度出发,解决好煤矿的环境保护问题,加强煤炭行业污染的综合预防与治理,已成为事关环境保护工作乃至人类生存万代千秋的大事。

第三篇: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汇报材料(煤炭集团)

关于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的

安泰煤业集团有限公司

各位领导:

根据会议通知要求,结合本公司实际,我把安泰集团近年来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作以简要汇报。

安泰集团组建于2009年元月,下辖枣庄夏庄煤矿有限公司、枣庄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枣庄二一五煤矿有限公司西井、枣庄防备煤矿有限公司、竑泰洗煤公司、建筑安装开发公司、奚仲旅游开发公司等7家企业,集团现年设计生产能力57万吨,固定资产11200多万元,煤炭可采储量1000余万吨。近年来,集团公司高度重视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以安全开采为保障,以科学开采为手段,以经济开采为目标,在企业体制改革、矿井技改提升、老矿资源挖潜、科学探矿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全面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延长了矿井服务年限。2010年,集团公司共实现销售收入2.5亿元,实现净利润5512万元,缴纳税金5158万元,实现开拓进尺8600米。具体工作中:

一、整合资源,依法办矿,走集团化运作之路

一是整合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着力解决产业集中度低、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技术装备落后等问题,2009年初,为整合区域煤炭资源、提高企业运作效率和综合竞争能力,组建了安泰集团,整合了夏庄煤矿、二一五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防备煤矿4对矿井和建筑安装开发公司、洗煤厂、奚仲文化旅游公司等7家企业,重点突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集团化运作,提高了产业集中度和煤炭资源利用率。

二是办理证照,坚持依法办矿。在集团组建过程中,结合组建实际需要,我们及时对4对矿井的采矿许可证、煤炭生产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进行了变更,并及时缴纳了矿产资源补偿费、采矿权价款等,规范了煤炭生产和经营行为,做到了组建工作与采矿权变更的同步进行。

三是严格管理,坚持依法管矿。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要求,集团公司对各煤矿储量管理、规范开采、各种资源费用提取与使用等情况进行严格的管理,并纳入每的考核范畴,杜绝煤矿上报虚假矿产资源资料、图纸台帐和超层越界开采等行为,做到依法办矿、依法开采、守法经营。

二、科学管理,加大投入,促进煤炭开采可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管理,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充分认识煤炭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切实增强珍惜资源的自觉性、主动性,我们结合各矿井煤层薄、开采条件复杂等难题,从设计入手,对4对矿井的薄煤层区、火成岩区进行了巷探和钻探,对地质构造复杂区及较大的断层进行了专家论证,优化开采方案,尽量减少资源损失,避免了因采场布局、采煤方法不当造成资源浪费,有效的提高了煤炭资源利用率。通过钻探、巷探,夏庄煤矿新增储量180万吨,215西井新增储量60万吨。二是强化生产管理,提高煤炭回收率。强化生产现场管理,集团公司根据各煤矿定期上报的图纸资料,由生产技术处组织人员对矿井生产情况进行分析,并派人员深入生产一线,及时掌握矿井煤层开采厚度、煤柱留设、工作面放炮、浮煤回收等情况,严格落实贫富、厚薄、难易、大小兼采的原则,合理安排采煤工艺,加强放炮管理,加大浮煤清灭力度,切实提高煤炭回收率。集团公司矿井、采区、工作面回采率达到了88%、94%、98%,实现了煤炭资源的合理利用。

三是加大投入,提升矿井装备水平。积极应对国家产业政策调整,先后投入5000多万元,实施了夏庄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防备煤矿等3对矿井技改工程。其中防备煤矿、二一五煤矿西井分别由原6万吨提升到15万吨,并顺利通过省级验收;投资5000多万元的夏庄煤矿21万吨技改工程混合立井项目已破土动工,年底全面完成工程建设。为各煤矿统一购置安装了高低压开关柜、架空乘人装置、井下语音广播系统、人员定位系统、泵房远程集控系统、矿井压风自救系统等安全生产设备。

三、结合实际,强化措施,努力推动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 集团公司4对煤矿煤层薄、开采条件复杂、战线远、环节多等困难和难题,较大程度制约着矿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回收水平的提高。下一步,我们主要抓好以下五项工作:

一是加强煤炭资源管理。加强各煤矿开采技术资料的上报管理,要求各煤矿地测部门认真做好各工作面的地质基础工作,及时提供内容详实、数据准确的地质说明书,并绘制各类标准图纸,按时提 供回采工作面地质预报以及更新储量各种台账等,为加强煤炭资源管理提供准确可靠的地质资料。同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在全矿干群尤其是生产管理人员和采煤一线职工中形成浪费资源可耻、保护资源光荣的良好风气,督促干部职工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地设法提高煤炭资源回收率。

二是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依据上报的地质资料,督促公司生产技术处认真分析断层等构造延展方向及对煤层的影响程度,进行工作面优化设计,尽量减少阶段煤柱损失。对于回采过程中遇到的落差小于两米的断层、裂隙发育区和煤层变薄区,坚持工作面强行推进回采,不进行巷道改造,再煤矸分选,保证不增加煤质灰分,减少了工作面跳采造成的三角煤、边角块段损失,切实提高回收率。

三是借助新农村改造契机,协助搬迁西防备村部分居民,可以解放防备矿村庄下压煤近80万吨,增加煤矿可采储量,延长矿井服务年限。215东西井准备疏降水位,可释放资源70万吨。

四是加快推进夏庄煤矿21万吨技改工程的新井建设,千方百计保障工程建设的资金、设备、人员需求,确保今年工程通过各级验收,达产达效。

五是做好土地复垦和噪声、废气、废水治理等地质环境整治工作,积极缴纳矿产资源补偿费和采矿权价款。

总之,我们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努力提高公司煤炭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工作水平,为全区煤炭资源健康、持续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四篇: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检查报告

贵州省国土资源厅文件

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检查报告

黔国土资函[2011]252号

根据贵州省人民代表大会环境与资源保护委员会《关于对圈占煤炭资源检查的函》(黔人环函[2011]4号),要求我厅立即开展一次煤矿建设情况检查,重点对2000年以来,各矿山企业名称、业主、地段、储量、招拍挂、项目建设进度以及是否缴纳相关费用的情况进行检查,我厅高度重视,立即以《关于开展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检查的紧急通知》(黔国土资函

[2011]222号)下发各市(州、地)国土资源局,并对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检查,现就检查全省9个地、州、市的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省煤矿企业现状

(一)黔南州现有煤矿222个,其中: 30万吨/年的2个,26万吨/年的1个,15万吨/年的27个,9万吨/年的182个,6万吨/年的8个,3万吨/年的2个。仅有27个煤矿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

(二)黔东南州有煤矿50个(其中: 15万吨/年1个,9万吨/年的46个,6万吨/年的3个,均为行政审批的。已生产的有34个,其它16煤矿仍在按省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技改或建设。

(三)铜仁地区共有煤矿57个,除思南县香坝乡文家槽煤矿为15万吨设计规模外,其余56个煤矿均为9万吨。仅有思南县香坝乡文家槽煤矿1个煤矿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准许生产,其它煤矿(均为9万吨)被省安监局等部门责令整改。

(四)遵义市现有煤矿256个(指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其中: 30万吨/年以上的25个,21万吨/年的10个,15万吨/年的85个,9万吨/年的199个,6万吨/年的37个。均为行政审批的。仅有74个煤矿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其它煤矿仍在按省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技改或建设。

(五)贵阳市现有煤矿92个(指持有采矿许可证的),其中: 30万吨/年的4个,15万吨/年的20个,9万吨/年的66个,6万吨/年的2个。现有的92个煤矿均为行政审批的。仅有4个煤矿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准许生产。

(六)黔西南州共有152对煤矿中,正常生产的矿山企业共88个,未能正常生产矿山企业64个。均为行政审批的。

(七)毕节地区2000年以来,全区有煤矿企业558个。生产煤矿企业的166个、在建煤矿企业的368个、停建煤矿企业的有24个。有554个煤矿企业取得采矿许可证,有4个煤矿正在省厅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大方县绿塘煤矿、大方县小屯煤矿、黔西县青龙煤矿、黔西县新田煤矿)。在停建煤矿企业24个中,有19个煤矿企业在完善手续当中、1个煤矿企业资金困难、2个煤矿企业因国家建设被压覆、2个煤企业已经吊销。属招拍挂取得的煤矿企业有5个。

(八)六盘水市现有煤炭矿山298对(含贵州杨梅龙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不含贵州松河新成煤业复采有限责任公司的14个复采单元和贵州盘南维达煤业复采有限责任公司的5个复采单元),总生产规模7544万吨/年,按经济性质分,地方煤矿及地方国有控股煤矿281对,生产规模6038万吨/年,国有煤矿17对,生产规模1506万吨/年。按行政区域分,六枝特区煤矿总数38对,生产规模693万吨/年,其中地方煤矿及地方国有控股煤矿35对,生产规模603万吨/年,国有煤矿3对,生产规模90万吨/年;盘县煤矿总数130对,生产

规模3441万吨/年,其中地方煤矿及地方国有控股煤矿124对(不含贵州松河新成煤业复采有限责任公司的14个复采单元和贵州盘南维达煤业复采有限责任公司的5个复采单元),生产规模2691万吨/年,国有煤矿6对,生产规模750万吨/年;水城县煤矿总数89对(含贵州杨梅龙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煤矿),生产规模2375万吨/年,为地方煤矿及地方国有控股煤矿;钟山区煤矿总数41对,生产规模1035万吨/年,其中地方煤矿及地方国有控股煤矿33对,生产规模369万吨/年,国有煤矿8对,生产规模666万吨/年。

(九)安顺市现有煤炭矿山105对,正常生产的矿山企业共43个,未能正常生产矿山企业62个。均为行政审批的。

二、我省煤矿企业建设进度

2000年以来,我省绝大部分煤矿一直都在技改、整合,从1万吨/年到3万吨/年、6万吨/年、9万吨/年,再从9万吨/年到15万吨/年,现部分矿山又开始从15万吨/年技改到30万吨/年及以上规模,矿山企业虽已投入了大量资金,一直都在办理变更、完善相关证照,未完全正常生产。本次检查的1531对煤矿,仅有533对煤矿通过了省相关部门的验收,正常生产建设。其它煤矿仍在按省相关部门的要求进行技改或建设。

三、矿山企业资源占用情况

我省黔南州、铜仁地区、黔东南州、遵义市的务川、正安、道真等地煤炭资源勘探程度低,详查以上勘查程度几乎没有,矿山企业所持有的资源储量报告,绝大部分是矿产资源整合时编制的。由于时间紧,受资源条件所限,加之有的编制单位不负责,其提交的矿山储量报告与实际相差甚远,致使该黔南州长顺、惠水、福泉、平塘、三都等县(市)的众多煤矿,因资源不足,而无法满足年产9万吨矿井建设的需要或者根本没有资源,而不得不停工封井。

四、相关费用缴纳情况

我省绝大部分煤矿企业均能按国家有关规定缴清相关费用,但也有少部分煤矿企业存在拖欠采矿权价款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原因,停止了年产9万吨矿井安全专篇和开采设计的受理,故而未缴采矿权价款;二是部分煤矿没有资源,矿山企业准备放弃;三是部分矿山与水源保护区等发生冲突,故而未缴采矿权价款;四是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压覆矿山等原因,省厅同意暂缓缴纳;五是部分矿山企业已批准调整矿区范围,重新开展地质工作。

五、“占而不采,围而不采”的情况

除资源和政策原因外,我省大部分煤矿均严格按照经审批的开发利用方案和开采设计组织建设或开采。但也存在个别情况:

山东兖矿集团下属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在毕节地区共有矿业权9个,其中已办理采矿许可证2个,还有2个正在省厅申请办理采矿许可证,5个探矿权目前已完成地勘工作,并在省国土资源厅备案,但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对这5个探矿权不申请划定矿区范围,不申请探矿权转采矿权,一直未动工建设,存在“占而不采,围而不采”的现象。

六、处置意见:

根据检查发现,我省大部分煤矿企业不存在“占而不采,围而不采”的情况。但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的5个探矿权不申请划定矿区范围,不申请探矿权转采矿权,一直未动工建设,存在“占而不采,围而不采”的现象;少部分煤矿企业存在拖欠采矿权价款的现象;我省煤矿企业建设进度较慢。针对以上问题,我厅拟采取以下措施:

(一)对兖矿贵州能化有限责任公司的5个探矿权存在“占而不采,围而不采”的情况,由厅执法监察总队予查处,责令立即整改。如属政策原因,我厅将认真调查了解煤矿业主在矿权办理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指导、支持矿权办理。

(二)对于少部分煤矿企业存在拖欠采矿权价款的现象,针对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属当地政府不准开采,或因高速公路、高速铁路压占等原因,同意暂缓缴纳而未缴的,根据国家政策

依法处置;对部分矿山企业已批准调整矿区范围,需重新开展地质工作的,待地质工作结束后重新计缴价款。

(三)对我省煤矿企业建设进度较慢问题,部分已整改完工待验收的煤矿,建议督促相关部门尽快组织验收,促使我省煤矿尽快形成合法产能。

附:贵州省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表

第五篇: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问题及对策的思考

筠连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 夏 敏

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指煤炭的生产、加工转化及共伴生矿资源和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世界各国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践证明: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是保证煤炭资源永续利用,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现实选择,是治理污染,改善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措施,是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煤炭生产和加工转化企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无论从实现煤炭工业的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看,还是从解决环境问题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看,都是非常重要的。

筠连矿区是我国十三大煤炭基地中云贵基地的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我省仅存的煤炭资源储量较大、保护完好的两大整装煤田(古叙、筠连)之一。筠连矿区的开发建设始于本世纪初,在近十年的开发建设中,从中央到地方都十分重视煤炭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客观地讲,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无论是开发利用的进度还是强度都不尽如人意,还存在许多制约因素,因此,认真分析和研究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进一步加快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筠连矿区概况及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一)筠连矿区概况。

筠连矿区位于四川省南缘、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珙县及高县管辖,是四川省无烟煤的主要分布区,煤炭资源丰富,按照国家发改委2010年3月批复的筠连矿区总体规划,矿区建设总规模18150 kt/a。矿区范围包括沐爱勘探区(为主要勘探区,含鲁班山南、鲁班山北、新场、维新、船景、武乐、金珠、金銮及沐园井田)、筠连勘探区(含青山、蕉村及海瀛井田)、洛表勘探区(含洛表井田)、蒿坝勘探区(含蒿坝一、二井田)以及大雪山、塘坝勘探区。矿区东西长约54km,南北宽约29km,面积约1551km2,共有地质资源量3578496kt,其中规划矿井开采区为3140518kt,地方小矿开采区为437978kt。

(二)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现状。

筠连矿区属2002年后开始进行规模性开发的新矿区。目前,矿区尚无大型矿井建成投产,仅有古叙煤田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所属的川南煤业公司在矿区的鲁班山勘探井田内分别建有鲁班山南和鲁班山北两对矿井,均为中型矿井。鲁班山北矿建设规模900kt/a,于2002年11月开工,2006年初建成投产;鲁班山南矿建设规模900kt/a,于2003年12月开工,2007年底建成投产;在建的大型矿井有四川煤炭产业集团所属的广旺集团建设的船景煤矿(规模1500kt/a)和芙蓉集团建设的新维矿井(规模1800kt/a)。此外,武乐矿井(规模900kt/a)的可研和项目申请报告已通过四川省发改委预审,青山矿井(规模600kt/a)已完成项目可研。

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地方小矿发展迅速,数量多达110个,由于矿区内地方小矿规模小,开采随意性较强,资源浪费现象较严重。2007年依据国土资源部《四川省筠连煤炭国家规划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矿区内地方小矿由110个整合为72个、待建2个。保留的地方小矿规模在60~210 kt/a。现有产量共4500 kt/a左右。

在煤炭初级加工方面,2008年鲁班山南矿选煤厂(规模900kt/a)建成投产,另规划有8座洗煤厂(规模15000kt/a)将随着矿井建设逐步动工。在煤炭加工转化方面,煤电转化项目高县福溪电厂一期2×600kW、珙县天堂坝电厂一期4×300MW已先后动工建设;市政府已将宜宾市煤化工产业集中区布局在筠连矿区腹地的筠连县镇舟镇,并相继完成宜宾市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总体规划及相关配套规划,省发改委已初步同意列入四川省煤化工产业发展规划;由筠连县金鑫集团投资建设的25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已于去年动工建设;由四川信利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10万吨煤制合成氨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工作,已动工建设;由宜宾天原股份有限公司投资的2×300 MW煤矸石发电厂、30万吨电石、万吨黄磷煤、电、化多联产项目已启动项目前期工作。

在综合利用方面,川煤集团所属芙蓉集团已建成日产4000吨熟料新型干法水泥项目,与水泥熟料厂配套,规划建设凝石厂1座(2000 kt/a);规划的2×300 MW巡司煤矸石发电厂项目已完成煤矸石综合利用规划评审及批复,省发改委已同意列入四川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拟在“十二五”期间动工建设。由于矿区薄煤层较多,且多数矿井需要开采保护层,原煤灰分高,考虑到矿区的未来发展,矿区总体规划规划在筠连县乐义乡建设一座劣质煤发电厂(2×300 MW)。另规划建武乐及新维矸石砖厂(均为5000万匹/a)2座;鲁班山北、南两矿16×500千瓦瓦斯发电项目已先后投产运行,另规划新建瓦斯发电厂12座,即武乐、青山、焦村、船景、金銮及海瀛瓦斯发电厂(均为2×1.8 MW)、洛表、蒿坝一矿及蒿坝二矿瓦斯发电厂(均为4×1.8 MW)、金珠瓦斯发电厂(1×1.8 MW)、沐园瓦斯发电厂(5×1.8 MW)、新维瓦斯发电厂(7×1.8 MW);矿区新建矿井均设有井下水处理站,为节约用水,井下水经深度处理后,作为矿井井下消防、生产和选煤厂用水的水源。

二、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却是举步维艰,进展缓慢,难以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我认为在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中主要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一)对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的认识存在误区。普遍认为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高灰、高硫,只适合作电煤,不适合深加工,成本太高。而实际的情况却是,经有关设计单位和专家论证,筠连矿区的煤炭资源按1815万吨/年产能计算,有三分之一符合煤化工用需要,基本能满足煤化工产业集中区设计生产规模所需原料煤。

(二)矿区总体规划不完善,相关规划与之不衔接。矿区总体规划对矿井建设部分规划十分详尽、周全,对综合利用部分十分浅显,尤其对共伴生矿资源的利用未作出规划,对加工转化只提出洗选加工,对深加工,如煤化工只字未提,在矿区的基础设施规划上,重铁路、轻公路,重与煤矿生产直接相关的附属设施、轻社会配套条件,难以对矿区的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发挥全面、科学的指导作用。相关规划,如国土、电力、交通、通信、水利、城镇建设等与矿区总体规划不衔接,不同规划之间发生冲突现象较为严重。

(三)矿区勘探工作滞后,影响矿区开发进度。筠连矿区勘探工作始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目前为止,6个勘探区有3个完成了详查,(其中有6个井田完成了精查),有1个完成了普查,有2个完成预查。已完成精查的6个井田,有2个已建成投产,有1个在建,1个即将动工,有2个正开展项目前期工作,预计“十二五”动工建设。如不加快勘探进度,“十二五”后期乃至“十三五”将无井可开,也就无法实现2020年矿区达产1815万吨/年的目标,尤其是现有已建、在建和拟建矿井煤炭资源已平衡完,煤炭的加工转化原料主要靠新增矿井来实现,因此,势必严重影响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

(四)矿区矿井开发建设进度缓慢,制约着综合开发利用工作的推进。矿区开发建设近10年来,只有两对矿井建成投产,总规模180万吨/年,1对在建,1对将开工。这其中既有项目业主前期工作不细致、不扎实、反复多的问题,也有项目核准程序复杂,核准周期过长的问题,还有征地拆迁难度大,时间拖得过长的问题。

(五)矿区综合开发利用的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存在重电力、轻化工的倾向。无论是从我省是缺煤大省的省情出发,还是从煤—电转化增值空间非常狭小的现实考虑,我省都应适度发展燃煤发电,然而近一两年时间,在筠连矿区先后动工建设了两座装机120万千瓦的燃煤电厂,同时规划二期还要上总装机320万千瓦的火电机组,基本把矿区的煤炭资源吃干榨尽,不给其他煤炭深加工项目留出发展的空间。

(六)矿区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的资源配置难以解决。国家从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出发,规定一个矿区由一个大型煤炭企业集团开发,同时,为解决煤炭相关产业的资源配置,促进煤炭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鼓励煤电、煤化、煤冶联营或组建一体化企业,但从实际运作的情况看,存在许多壁垒,操作起来异常困难,尤其是煤化工产业,投资巨大,市场风险高,联营的难度非常之大,从我们接触的一些大型煤化企业看,几乎没有联营或组建一体化企业的意向,因此,不消除这中间的壁垒,煤化工产业是难以起步发展的。

(七)矿区基础设施条件差,不适应煤炭资源综合开发的需要。一是铁路运力有限(近期400万吨/年,远期1000万吨/年)且成盲肠状,沟通能力差;二是公路等级低,严重超负荷,通行能力差;三是输变电设施不健全,电网运行不稳定,供电保证率低;四是区内虽有四大河流,但无中型以上的水库等水利设施,枯水期没有调节能力,无法满足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高耗水需求,同时,河道年久失修,河堤损毁,河道淤积,防洪能力差;五是社会配套条件差,城镇建设滞后,功能不健全,几乎所有的镇乡都没有自来水厂和污水处理厂,文化、教育、医疗等社会事业规模小、条件差,难以发挥后勤保障的功能。以上基础设施条件的改善,如前所述,矿区开发主体是基本不予考虑的,然而地方政府又是无力完全解决的。

(八)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引发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一是山体滑坡、开裂加剧,房屋毁损严重,水系平衡打破,人畜饮水困难,田地受损面积不断扩大,水利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损毁;二是破坏和占用土地资源,开采造成的山体滑坡、地表塌陷,破坏土地资源和植被,影响土地耕作和植物生长,改变地形地貌并引发景观生态变化;大量的煤矸石占用耕地、阻塞河道、妨碍行洪;三是对水资源造成破坏和污染,为保障安全而采用的人工疏干排水和采掘形成的煤层水系自然疏干,破坏和污染地下水源,大量粗放处理的矿井水排入地面,对周围环境形成污染;四是对大气环境造成污染,矿井排风,瓦斯抽放,煤炭综合利用过程的燃烧使用,排放大量烟尘和二氧化硫,严重污染大气环境。以上问题使矿(厂)社纠纷不断,矛盾尖锐,社会稳定压力加大。

(九)矿区管理体制与开发经营机制与矿区综合开发建设不相适应。从管理体制看,上世纪90年代,省政府为加快推进筠连矿区开发建设,曾组建了筠连矿区筹备领导小组,对矿区规划和建设实行统一领导和统筹协调,为筠连矿区开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随着时间的推移,该机构已不复存在。筠连矿区开发建设进入实质性阶段以来,仅靠省级有关职能部门例行管理,使矿区综合开发利用工作难以做到统一思想、统一领导、统筹规划,共促开发,难以及时协调解决矿区开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各种重大问题;从开发经营机制看,矿区的综合开发利用仅靠川煤集团一家单打独斗,无论是资金、技术、人才、管理都难以胜任。

三、对策及思考

为加快推进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结合矿区开发建设实际,提出如下对策。

(一)组织有关科研单位对矿区煤炭资源重新作出评价,科学界定各类煤种的品质、产量及分布,为煤炭深加工产业规划提供可靠的决策依据。

(二)尽快完善矿区总体规划,各相关专项规划要与矿区总体规划相衔接。完善矿区总体规划要立足于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实际,尽可能详尽地对资源加工转化、共伴生矿及废弃物综合利用、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作出规划;各相关专项规划应有省级经济主管部门统筹,结合编制“十二五”规划,与矿区总体规划相衔接。

(三)加快矿区勘探工作进度。依据矿区总体规划,按照建设顺序和开发计划拟定勘查规划分步实施,阶段勘查划分和工作程度视各井田的不同情况确定:大型矿井分详查和勘探(精查)两个阶段进行,中型矿井可直接进行勘探(精查),小型矿井可只进行详查,地方小矿开采区可根据建井要求按普查补充必要的勘查工作量,但地质报告中涉及到今后煤矿设计、建设、生产过程中有关安全性的条件,如井田水文地质条件、煤层瓦斯开采技术条件等,均应达到勘探阶段的相同要求,使设计与地质勘查相结合,以提高勘查质量和节省勘查工作量。

(四)加快矿井开发建设进度。项目业主应组织强有力的工作团队,把项目前期工作做好、做细、做扎实;市县有关部门积极配合业主与上级有关审批机关做好经常性的沟通和衔接,尽可能缩短项目核准周期;地方政府组织相关镇乡和部门开展征地拆迁工作,尽可能化解矛盾、减少纠纷,缩短征地拆迁时间;项目业主实施工程建设,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快建设进度,争取提前竣工投产。

(五)调整产业结构,为煤炭深加工产业发展腾出发展空间。从我省省情出发,立足于提高煤炭附加值,控制矿区火电发展规模,鼓励发展现代煤化工产业,提高煤炭工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县煤炭资源开发的综合利用。

(六)着力解决煤炭综合开发利用产业的资源配置问题。根据矿区井型和矿井性质来确定资源配置方式,为支持区域经济和地方经济发展,加快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步伐,国采区60万吨/年及以下规划矿井和地方矿井的探矿权和采矿权,在明确配置给煤炭深加工产业的前提条件下,实行市场化配置;国采区60万吨/年以上规划矿井,由煤炭深加工企业通过参股煤炭企业或相互参股、或共同出资组建一体化企业方式解决资源配置问题。

(七)多方筹资,改善矿区基础设施条件。煤炭是我国的主要能源和战略资源,国家应将大型煤炭基地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列入政府投向,利用国债资金,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予以扶持。在目前情况下,应本着“谁受益、谁投资”的原则解决。铁路、电力、通信基础设施由专业部门根据矿区发展需要逐步投资改善;公路,区分等级,矿区内公路改建采取在争取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地方政府出一点,矿区开发企业出一点解决,矿区连接区外的主干道——宜巡路(一级公路)应主要通过争取国家投资解决,也可考虑通过向地方政府和参与矿区开发的各类企业筹集资本金,组建宜巡路投资公司,以收费还贷的方式解决;其余水利、城镇基础设施等也应通过争取上级补助、地方政府出资、企业扶持的方式解决。

(八)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促进矿区可持续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现行有关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法律法规,以矿区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理念为主导,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煤炭资源,严格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恢复和改善矿区环境;二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所有新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三是尽快建立生态环境综合补偿机制,向所有从事煤炭开采的企业征收煤炭可持续发展基金,基金主要用于单个企业难以解决的跨区域生态环境治理,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和重点接替产业发展,解决因采煤引起的社会问题;所有煤炭生产企业依据矿井设计服务年限或剩余服务年限,按月提取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按“企业所有、专款专用、专户储存、政府监管”的原则管理。环境治理方案经政府相关部门批准后,由企业组织实施,环境治理恢复后由政府环保行政部门组织相关部门验收;所有煤炭生产企业根据原煤产量提取煤矿转产发展资金,转产发展资金实行“成本列支,自提自用,专款专用,政府监督”。煤矿转产发展资金的使用实行项目管理制度,主要用于煤炭企业转产、职工再就业、职业技能培训和社会保障等。

(九)健全矿区管理体制,完善矿区开发经营机制。筠连矿区作为国家级煤炭基地,建议省级政府组建强有力的组织领导机构对其实施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筹规划,谋划矿区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及产业结构及产业布局,制定或争取促进矿区开发建设的政策,协调解决矿区开发建设中亟待解决的各种重大问题;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加快推进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建议成立由川煤集团、相关发电、化工、建材等企业和政府共同出资入股组建的“筠连矿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成立筠连矿区煤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研究机构,对矿区开发的原则、战略、目标、产业结构、产业布局、政策措施等进行深入研究,为政府及企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下载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煤炭资源开发利用与补偿机制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关于彬长矿区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的汇报 彬县地处渭北黄土高原东南,属陕北黄土高原南部塬梁沟壑区的一部份,海拔850—1200m,泾河穿越矿区中部,地势从黄土塬梁向中间泾河谷地倾斜......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

    关于整合全市煤炭资源的思考XX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XXX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煤炭行业的环境保护、安全生产、资源利用,加大了对煤炭资源在勘探、开采等方面的整顿力度,省上也先后出台......

    榆林市煤炭资源开发及补偿情况调研报告(节选)

    市政协经济委组成专题调研组于7月上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和市直有关部门的同志,就我市煤炭资源开发及补偿政策、机制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榆阳、神木、府谷等县区的......

    完善小额农贷风险补偿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国家补偿机制。第一,建立国家农业信贷投资保护法,严禁行政干预银行信贷投向和恶意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第二,建立国家农业信贷投资风险补偿基金,由国家财政部按照每年农......

    新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思考[合集五篇]

    新型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持续增长,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2003年,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强调经济社......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构建农业信贷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 张赤旗 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增加信贷投入。农业贷款风险大,没有相应的风险分担与补偿机制,贷款投放后劲不足。我们通过对吉林省信贷资金投......

    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5篇模版)

    关于进一步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考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战略高度,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

    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xiexiebang推荐)

    隆湖开发区盐碱地综合开发利用的实践与思考一、基本情况 隆湖扶贫经济开发区是在1983年隆德县移民吊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农业为基础”的综合性扶贫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